公司内部控制论文范文

2024-09-19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壮大,出现了虚假财务信息泛滥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责任在于上市公司本身,因内部控制失灵造成在信息披露的准确、及时、完整、合规方面出现了问题。正是由于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各相关部门近十年一直不断出台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则。从2000年中国监证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到2006年实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7年实施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内控指引》)再到2008年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等,都在规范上市公司年报中内控信息的披露问题。2010年4月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这一切足可见国家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重视。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必要性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必要性,具体如下: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概念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就是指公司管理当局以监控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评估部门业绩及个人表现、改进内部控制及管理缺陷为目的,按照一定的内控评估标准进行的内部测评、缺陷整改以及最终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系统、连续的过程。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必要性 第一,外部信息使用者为了做出有效的重要决策,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了解的需要促使了管理层对内控自评工作的重视。此外,这也同时考核了公司部门的业绩和员工的表现,具有监督和威慑作用,从而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发生。第二,从理论上讲,内控信息的披露与财务报告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关联。陈关亭、杨芳在实施了专项问卷调查后,认同内部控制评估报告对于提高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作用。健全、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消除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的产生,对加工整理过程起到监督作用,从根本上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可以约束会计人员遵守相关财务法规,减少会计造假;可以制约管理层粉饰财务报告的行为,易于查出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加以改进,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

二、2009年石油行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现状

因意识到内控自评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国务院及财政部等五部委依据《基本规范》制订了较为细致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下简称《内控评价指引》),并以此规范企业内控自评工作,逐步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估报告,并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以2009年石油行业所有上市公司(共13家)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作为样本,根据《内控评价指引》中对于内控评价内容的要求,按《基本规范》内控框架五要素对披露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制成表1。

这13家上市公司按照《基本规范》及《内控评价指引》适当地披露了自家公司的信息,但是披露的信息有所侧重,反映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一)内控信息披露效用不大 纵观13家上市公司《内控自评报告》均有同样体会——披露的形式很规范、全面,但批露的内容仍只是表面性文章。13家传达的信息都是内部控制完善、有效等信号,每一项均是简单几句话,每一家只挑选其中一两方面进行披露,且均是对自身有利的内容,较具形式化。从样本分析来看,尽管有61.54%的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但对于不利消息只是一笔带过、含糊其辞,而提出的整改意见也只是在XX方面需“加强”、“完善”,反映出上市公司披露的不足与缺失。而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有价值的信息。

(二)内控信息披露评价标准缺乏 尽管本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现状是按照《基本规范》五要素抽丝剥茧归纳总结的,但缺乏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统一规范,虽然国家据此于今年4月出台了《内控评价指引》,但由于尚未实施,所以披露的内容侧重不一,并不全面。其中有4家公司是按照《内控指引》的要求进行披露的,他们从内控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内控监督设置情况、董事会对内控工作安排、财务核算内控制度完善、内控存在缺陷及整改方面进行了陈述,但是明显内容太过简略,基本以肯定为主。

三、内部控制披露不足成因分析

信息的供需关系直接影响着厂商与消费者决策的制定。因此《内控自评报告》必须将影响厂商提供信息的动力和成本与信息的使用者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客观做出判断。

(一)公司提供内控信息的意愿 第一,披露动力对内控信息披露的影响。上市公司之所以不愿意对内控信息的真实情况进行全面披露,归根结底主要还是因为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获利能力存在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好公司非常愿意将自己的优势信息(内部控制完善、有效等)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从而获得更多投资者的信赖,占据更多的资源优势;而经营状况较差的公司则不愿向投资者披露他们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以防止资源的流失。所以可见,披露内控信息的动力取决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的好坏,却又决定了内控信息的披露质量。第二,披露成本对内控信息披露的影响。披露成本同样也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对内控信息的披露。若上市公司披露内控信息所花费的人力、物力等成本不仅能在后期能得到补偿,而且披露还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那么,公司肯定愿意进行披露;但若公司披露内控信息所花费的成本预期得不到补偿,那么即使国家要求,公司也不会愿意披露。

(二)内控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国家之所以要求企业在年报中披露《内控自评报告》,是为了让更多的信息使用者了解掌握更为准确的信息来进行判断决策。内控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这三者对内控信息的需求目的不同,从而对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的关注面不同。投资者希望通过获取内控信息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增加经济利益;债权人利用内控信息了解自己出借的资金营运管理情况,以判断能否按期收回债权,并适时做出后期的信贷决策;政府部门获取信息则为考察判断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有没有违规,政策法规是不是被公司认真的贯彻执行,进而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步的宏观经济政策。

四、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措施

通过对内控信息披露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上市公司内控自评信息披露不足的原因除了上市公司存在披露动力不足、披露成本制约外,还受到外部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影响。所以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方面提出规范的《内控自评报告》的主体内容框架,另一方面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内控信息的意愿。

(一)《内控自评报告》主体内容框架 在关注《内控自评报告》的时候,不能仅仅关注报告的结果,而应该是注重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信息的描述。因此,《内控自评报告》主体框架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内控五要素的评估。一是控制环境。对控制环境的评估应考虑以下因素:公司的治理结构与企业文化;董事会、管理层的经营风格和经营理念;审计委员会与董事会;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人员的品行与素质;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管理控制方法、外部环境。二是风险评估。对风险的评估应考虑以下因素:目标的设立与达成;风险识别与分析;改变的管理与应对机制。三是控制活动。对控制活动的评估应考虑以下因素:授权及目标;职责划分;业务流程与操作规程;业务记录(资产和会计记录);规章制度;独立检查规章制度;控制标准;重点控制(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控制、对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募集资金使用、重大投、融资的内部控制、重要财务决策、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是否恰当)。四是信息沟通。对信息沟通的评估可以考虑以下因素:信息披露系统;对内对外的沟通汇报渠道。五是内部监督。对内部监督的评估应考虑以下因素:内部审计(持续监督程序、独立的审计监察组、内部控制评价小组和外部审计人员的建议);自我控制(自我评价测试、评价的频率和范围、综合检查)。第二,公司内部控制情况的整体评估意见。对整体的评估意见可以考虑以下因素:监事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独立的评价意见,包含了对生产经营全过程控制、公司职能划分控制、人员间分工和牵制、控制点设置、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所花费的成本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之间的比例、各项具体的控制制度等方面的评价。第三,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内部控制缺陷汇总和报告的机制;发现问题的改善或更正措施。

(二)采取强有力的内控信息披露保障措施 第一,建立评价、监管机构,鼓励企业全面准确披露内控信息。虽然国务院及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了《内控评价指引》,相关行业中的企业日渐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聘请了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核,但是内容也归于形式化,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全面性不高,作用不大。所以,笔者认为应建立行业评价协会,可从行业代表性大中小企业中选取代表组成评价协会,对行业中的企业《内控自评报告》进行抽样检查,并予以诚信星级评价,从而提供信息使用者准确的评价信息。对于诚信的企业,应树立其标杆地位,鼓励行业中其他企业效仿学习;对于不诚信的企业,应予以通报,追究当事企业的法律责任。或者建立类似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第三方独立监察机构,对于监察出来的信息出具评价意见。同时,为了避免管理层面临不该有的诉讼风险和其它问题,有关部门应对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加以保护。当然,自愿性信息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一旦对外披露,必须与强制性披露的信息一样,接受必要的监管和约束,对于恶意披露误导投资者的企业应当加以处罚。第二,建立企业内控信息的披露质量保障机制。企业内控信息的披露质量保障机制由企业参与内控评估的相关部门和各层人员组成的,它是一个系统,也是一种机制。因此,要寻求企业可披露的内控信息与使用者要求披露信息的均衡点,使信息的供求平衡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要提高企业内控评估人员的业务能力,使信息由企业中经验丰富并有较高职业判断能力的人员持适度谨慎的态度编制完成;要规范内控信息的表述和披露,以便使用者理解,同时应注意揭示内控信息的性质、不确定性和风险,防止使用者盲目依赖,以减少和避免法律诉讼。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建立和健全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通过对2009年我国石油行业上市公司《内控自评报告》的分析研究,不难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控自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内容还不够完善,因此笔者根据新出台的《基本规范》及《内控评价指引》设计出较为规范全面的《内控自评报告》内容框架,希望能为内控自评的具体实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新仕:《证券市场会计信息供需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编辑 向玉章)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2010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提出了强制披露要求。本文对2016年江苏省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规范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内部控制缺陷

自2002年美国颁布《萨班斯法案》(以下称SOX)以来,内部控制的建设日益受到各国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内部控制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中国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也逐步规范,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发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了要求。财政部等五部委分别于2008年、2010年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大配套指引,《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文件的颁发,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被业界誉为中国版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2014年《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了更加具体、详细的要求。2015年2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解答》。由此可见,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性质已由自愿性转变为强制性。然而,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实施情况如何?企业是否按要求披露,披露是否全面,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审计结果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江苏省A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研究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其2016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层剖析,探索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思考和探索。

1 江苏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分析

1.1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情况

本文以2016年沪深两市江苏省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巨潮资讯网、东方财富网等相关网站披露的信息,手工搜集整理江苏A股上市公司2016年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数据,对江苏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1.1 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截至到2016年12月31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共有江苏省上市公司312家,其中,沪市106家,深市196家。属于2016年新增的上市公司有36家。从表1可以看出,按照“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作为标准进行数据统计,2016年公开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有276家,占比88.46%,未公开披露的36家,占比11.54%。未披露的36家均为2016年新上市的公司,属于可以豁免披露内控评价报告和内控审计报告的情形。由此可见,江苏省A股上市公司在2016年对内部控制的披露情况总体优秀,说明内控规范的强制披露规范得到了有效执行,如表1所示。

1.1.2 不同板块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情况

2016年267家江苏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全部上市公司的88.46%。由于沪深两市证交所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披露要求不同,表2按“不同板块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为口径进行了统计,由表2可知,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分别有117家、60家、90家,占各板块上市公司的比例为37.5%、19.23%和31.73%。有36家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评价信息,其中主板22家占7.05%,创业板9家占2.89%,中小板5家占1.60%。由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未对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作出强制要求,因此,一些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够详尽,有些只进行了笼统的披露。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1.2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

(1)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情况。2016年,在276家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有272家分别披露了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占比98.55%,仅有4家未区分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占比1.45%。未区分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分别为苏奥传感、千红制药、吴通控股和云意电气。除了双象股份、天泽信息和电科院未制定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其余公司均按财务报告与非财务报告、定性与定量的标准来划分。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能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2)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情况。江苏省暂无上市公司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仅四环生物股份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其重大缺陷的内容为四环股份及子公司江苏晨薇生态园科技有限公司对全面预算流程方面缺乏必要控制。該公司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加强预算管理,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财务结构,以降低财务风险,确保资金总体安全可控。

1.3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情况

由表4可以看出,2016年度,江苏省共有186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比例为59.29%。其中,沪深主板、深市中小板和深市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分别有117家、49家和20家,占各板块的比例为84.17%、47.12%和28.99%。统计显示,江苏上司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比例明显低于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披露比例,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比例偏低,说明一些公司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还没有引起重视。

在186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有185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只有1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非标意见,占比0.54%,具体为光洋股份的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其强调事项为,光洋股份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完成后于2016年3月31日开始将天津天海同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海同步)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发布的《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监管问题解答》的相关豁免规定,光洋股份公司未将天海同步纳入2016年度内部控制的评价范围。相应地,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不包括天海同步。总体来说,江苏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非标意见的比例偏低,注册会计师应承担起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责任。

2 江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2.1 内控评价报告披露的主动性不强

根据江苏省上市公司公布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情况的统计数据,一些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主动性不够强,其对外公布的报告大多能够按照内部控制规范要求的形式进行撰写,但缺乏实质性内容,公司更多的偏重于利好信息的披露,而主动披露內部控制缺陷及其整改措施的公司不足1%,远远低于美国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缺陷13.8%的比例。个别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格式不规范、要素缺失,未能完全反映公司在内部控制建设、执行方面的实际情况,影响了外部投资者对企业内控信息的获取。

2.2 内控评价报告披露的内容不规范

江苏省上市公司公布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显示的披露内容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一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披露不规范,有些公司按照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进行披露,有些公司则是按照内部控制活动进行披露,这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信息比较。二是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不规范,比如有4家公司未披露缺陷认定标准,还有部分上市公司未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未分别制定定量和定性内部控制缺陷标准以及重大、重要和一般内部控制缺陷标准。三是内部控制缺陷内容的披露不够规范,对于存在的内部控制重大和重要缺陷,有些公司未披露内控缺陷的内容或对内控缺陷说明不够明确详细。另外,披露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及重要缺陷占比很低。只有1家的报告中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而且是非财务方面的重大缺陷。

2.3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信息质量需要提升

2016年江苏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共有186家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比例为66.67%,低于全国75.67%的比例,除了新增36家豁免披露的公司,仍有90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未聘请事务所进行审计。在披露的186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185份为标准无保留意见,仅有1份报告为非标意见,且是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而美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无效的比例平均为6.24%。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对江苏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结论中的非标准意见比例偏低,部分注册会计师存在刻意调节、出具较好审计意见的倾向,影响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客观公正性。

3 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针对江苏省上市公司2016年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政府、企业和中介机构三个层面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政府层面,政府部门应根据目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实际情况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更具体化、操作性强的要求,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政策指导。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内部控制审计机构执业情况的检查,强化对内部控制失败、隐瞒内部控制缺陷、虚假披露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及审计机构的处罚力度。

(2)企业层面,应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促进企业发展、降低企业风险的重要意义。发挥公司治理层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应严格监督内部控制的实施,及时掌握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加强整改工作。加强对内部控制评价内容和方法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内部控制意识和内部控制理论知识,建立问责和考核机制,将内部控制评价结果与管理者的绩效考评和授权挂钩,使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切实成为价值创造和风险防范的重要力量。

(3)中介机构层面,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和内部控制披露要承担责任。中介机构应强化内部控制审计的业务培训,增强专业胜任能力,提供具有专业水准的服务。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提高执业过程中应有关注程度。

参考文献

[1] 郑洪涛,张颖.企业内部控制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 马荣祯.企业内部控制的探索与研究[J].消费导刊,2014(6).

[3] 孙立荣.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企业内部控制优化作用机理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10).

[4] 黄席婷.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12).

[5] 晋晓琴.河南省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剖析[J].财会月刊,2017(8).

①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711055053X)。

作者简介:宋秀珍(1962-),女,常州工学院副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主要从事公司财务分析与评价方面的研究。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自从住房商品化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与之相伴的物业管理公司也逐渐成长起来。但是其管理制度建设却与其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发展滞后,甚至影响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所以对财务管理工作在物业管理公司中的建设进行分析,提出并解决问题,就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物业管理公司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一、引言

过去的十年是我国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我国物业管理公司发展的黄金时期。物业管理行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房地产业迅猛发展而发展壮大的,前途大好,但由于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亟待完善,如内部控制的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会计核算与监督不完善以及资金管理力度不够导致物业管理公司的发展难以为继,生存遭受危机。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特点,物业管理行业也不例外,作为一种服务型的行业,它具有服务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征,提供的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时段的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对应的财务管理工作也独具自身特征,需要因地制宜,而不可照本宣科。从收入和支出的角度看,物业管理提供的是全天候服务,这些服务会带来人员工资、设备维护、社区管理、卫生清洁等日常支出,而其收入一般是按年或按月缴纳。这就对物业公司的资金管理提出了要求,避免出现资金断裂的财务风险。随着物业管理公司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建立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已经成了对物业公司的一项必然要求。尤其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综合性,将财务管理工作和信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有效地科学管理。2008年我国五部委颁布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从制度上提出了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借鉴该规范进行本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二、物业管理公司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管理层重视经营绩效不重视管理绩效

在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与其他行业的发展一样,走的是粗放型的路线,对于很多技术性和综合性比较强但对业绩没有直接提升作用的工作不太重视,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从那个时候成长起来的企业管理者大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工作抓得比较多,比如典型的卫生清洁、安保工作、绿化和设备保养等日常工作。但是缺乏整个企业发展的战略观念,对企业没有有效的市场定位,欠缺现代管理理念,认知意识薄弱,不了解内部控制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很多公司由上至下缺乏内部控制意识,无法形成对企业人力,资金,设备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无法形成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影响企业整体的最终业绩。长期下去,就有可能导致一个严重后果:公司缺乏战略定位导致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也没有有效的管理、业务职能对其进行支撑。一旦遇到发展瓶颈将导致企业经营出现较大波动。因此,公司围绕既定战略发展,搞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就必须要抓住内部控制,这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公司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确保公司的相关资产得以安全并完整的运作,以及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至于成为空头文件,都能够很好的去执行,以实现企业目标。

(二)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缺乏有效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物业管理行业也不能例外,每天都会有新的情况出现,为了高效地应对这些新情况,要求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即使企业建立了高效的内部控制,也常常因为在监督,检查,评估方面制度的缺失,使内部控制机制沦为形式。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内部控制信息在企业传递中常常失真或受阻,尤其是财务信息,造成即使能够有有效地分析出财务问题,也不能很好地执行。从物业服务的角度来说,内控制度的缺失,财务信息的失真,会带来企业日常运作的混乱,最终面临的必将是业主的不满,企业形象受损。例如:由于财务管理不完善,某物业服务公司在税务局对其最近三年的收支情况进行核查时,发现了开假发票,虚列成本费用的现象,最终受到69万元罚金的处罚。其实在我国这种案例并不少见,正如前文所说,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都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但两者委托代理的层次是不同的。两者思想上同源性与产生背景的差异性是对接的基础,公司治理规范的创新是实施对接的途径。本文旨在对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公司治理机制二者内在关联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如何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下内部会计控制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司治理内部会计控制 研究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证公司股东大会和管理层等治理机制有效运营的一种重要保障机制,但就公司治理结构本身来说,其是系列结构与机制的有机结合。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对与加强公司内部会计监管、提高管理层信息披露质量,提升公司管理效率等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健全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乃至直接影响公司运营绩效。

一、内部会计控制和公司治理概念辨析

1.内部会计控制管理

纵观现代会计发展轨迹,可以看出,会计一开始从简单地记录相关事项转到向企业所有者披露、监督管理层运营绩效,再到向公司内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相关信息阶段。随着中国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不断发展,作为公司治理机制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内部控制应当包括公司组织规划、相关责任委派,会计报告的公允编制与披露以及其他相关的方法和措施,即运用一系列财务控制措施和活动,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公允性等,进而维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

2.公司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正式和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公司治理是公司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内部和外部机制实施的共同治理。公司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且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保证公司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因此,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和目的是保证公司决策科学化,而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制衡则是保证公司科学决策的方式和途径。公司治理的主体包括:股东、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涉及机构和人员主要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层,其主要协调方式是契约形式,主要运作方式是激励和约束机制相结合。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关联性探析

1.公司治理机制是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构成基础

作为现代企业运营的核心,公司治理机制在公司生产经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随着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步分离,作为所有者委托生产经营的公司管理层很有可能会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私有信息,以及与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来谋取经济利益最大化。公司委托者(股东)和受托者(公司管理层)之间目标存在很大差异性。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追求的是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即股东追求的是公司的长远发展。而公司管理者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即片面追求短期的眼前利益。目标不一致使得双方难免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即管理层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采取一些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就内部会计控制来看,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乃至虚假披露,使得股东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

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功能就是在一系列契约约束的前提下,尊重公平和效率分配,对公司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任、权利与义务进行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与设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旨在遵照一定公司治理理念和相应程序基础上,对企业内部重要经济活动和重要环节进行监管的过程。当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依赖于社会政治经济等众多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而公司治理恰恰正是这些外部宏观因素综合功能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构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基础。可见,内部会计控制需要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下,才能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更好保护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保障

首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利于约束公司管理层应代理问题而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对公司所有者(股东)来说,希望能够从管理层那里获取企业真实会计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财务成果和经济绩效,以便更好地作出未来投资决策。而对于管理者来说,他们往往只注重于自身短期利益,而忽视甚至不会去关心企业长远发展,这就产生了一些逆向选择问题,即管理者损害所有者利益来披露虚假会计信息。企业管理者成了现实意义上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主体,直接控制着会计报表信息的编制与披露。在这种情况下,显然需要在企业内部实施会计控制,以维护所有者的合法利益。

其次,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有利于董事会有效行使其控制权,有利于维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并能够解决因监督不到位而产生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就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来说,董事会拥有处理企业运营发展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权,董事会对股东受托责任的履行,主要表现在股东大会上向公司股东报告具备公允性、真实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因此,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与披露质量监督保障机制。董事会对公司的监控体系包括财务预算和决算、业绩考核体系、高管人员薪酬考核制度、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与披露制度等,而内部会计控制则是董事会有效行使权力的重要保证。

三、公司治理结构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构建

1.保证公司董事会运行机制的独立性,完善公司高管人员选聘程序与方法

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董事会的运行对于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选聘、任用、考核与奖惩等一系列管理措施来看,董事会在其中的重要功能不言而喻,因为董事会受公司股东委托行使相应的权利。从理论意义上来说,董事会对于公司治理的完善以及内部会计控制的健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董事会实际上也是公司股东的委托者,难免会存在与股东目标不一致的情形。例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就是最普遍的代理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充分发挥董事会的职能,就必须保持公司董事会运行机制的独立性,制定一些相关的制衡制度,在董事会人员构成上保持其独立性,例如规定董事长与总经理不得两职合一等,从最大程度上杜绝董事会因代理问题而产生逆向选择行为的可能性。

2.建立健全监事会运行机制,从公司治理机制安排上为内部会计控制实施保驾护航

就董事会职能而言,一个重要部分是对管理层的决策进行监督。而监事会主要代表控股股东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监事会的监督重点是决策的正当性,具体表现为:审查公司决策是否合法;公司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有无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在监督范围方面,监事会的首要任务是财务监督,具体包括:审查公司财务预算、决算、财务会计报告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核董事会提交股东大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监事会的监督主体,强化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主要应做好以下的工作:为中小股东参与监事选举提供高效、便捷和低成本的途径。例如规定公司在财政上对中小股东征集监事选举投票进行补贴,规定代表中小股东的监事必须达到一定数量(通常为1到2名)等;保证职工利益在监事会中得到充分体现;支持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监督。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化企业改革,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尽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我国企业要向现代企业转变,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是关键问题。公司治理作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运行环境,是建立企业全面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具体政策和程序,是完善公司治理并保证其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公司治理机制使其发挥实效,必将有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更加健全有效。

参考文献:

[1]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会计研究》2005年第2期

[2]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会计研究》2004年第10期

[3]李建丽:《试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4]陈继勇、肖光恩:《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经济评论》2004年第5期

[5]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会计研究》2004年第4期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投资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不同于一般企业,它要求内部控制工作更加细致、更加全面,因为投资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投资,因此内部控制工作与主营业务息息相关,关系到投资集团公司的生存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投资集团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个问题一一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我国投资集团公司的进一步健康稳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对行业健康的发展起到一定推进作用。

关键词:投资集团公司 内部控制 对策建议

一、投资集团内部控制改革必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一些初具规模的投资集团公司已经形成,很多投资集团公司在企业管理上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一些投资集团公司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自从著名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因为投资美国黑石集团股票导致资产大幅亏损事件被曝出以后,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便开始关注投资集团内部控制问题。我国财政部也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外投资》来指导投资集团公司来建设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形成了包括岗位分工、授权批准、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跟踪、项目监督检查的内部控制理论框架,在投资集团公司还引入了投资战略控制和投融资风险管理控制,并形成了研究重点。

投资集团公司的特殊性决定了内部控制之于投资集团公司来说是其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与一般的生产性企业不同,投资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在兼顾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同时也关系到企业投资项目的盈利问题。我国现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文件,完善的内部控制建设不仅对于公司的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投资集团公司顺利进入资本市场的必要条件,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已经证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于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抵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投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处理不规范,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会计处理规范是企业的责任,但我国部分投资集团公司在会计处理上缺乏《企业会计准则》所要求的谨慎性,从而暴露出一些隐性的问题。这类问题在初期往往不易被察觉,但若不能被及时解决,可能会积少成多,最终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金融机构加强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中规定,会计账务处理必须实行岗位分工,明确岗位职责,严禁一人兼岗或独自操作全过程。会计岗位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一些投资集团公司对“不相容职位相分离”的原则未给予高度重视,这就会给想要盗用公款、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人员提供便利。因而加强会计岗位优化设置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在具体的会计处理上,常出现诸如应收账款长期滞留账上、资产公允不规范等问题。这些不合理的会计处理会使企业财产收支情况恶化,进而影响到企业全局财务控制。

(二)缺乏固定的内部风险评估机构

投资集团公司资金周转量大,盈利状况较好时利润数额可高于传统制造业。正是由于利润数额的巨大,企业可能存在过于自信的风险,将大量人力财力投入到主要业务部门,却未利用专项资金及引进人才来设立风险评估机构。这一机构虽然不能直接参与投资集团公司经营活动,但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能从全面专业的角度分析市场风险,在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的前提下帮助企业进行决策。

(三)企业整体缺乏风险控制的意识

目前我国投资集团公司中,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主体多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普通员工只是在岗例行完成任务,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这样,在风险控制层面,企业上下级处于断层状态,无法进行日常风险作业对接。高级管理人员单方面地控制风险是远远不够的。若不从每个微小的个体入手,那么企业整体便无法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潜在的威胁也就不易被发现。

(四)未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在企业内部起着把关的作用。如果监督工作到位,企业大部分风险就能保持在可控范围内,那么企业可以防止某些制度上或操作上大的漏洞,进而能够及时应对那些可能威胁到企业自身利益的事项。

三、完善投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投资集团公司应该基于企业自身特点,全方位地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坚持内部控制制度的制约性原则,对于有利益冲突的岗位根据制约性原则进行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实行双人负责,双重保障。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设计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避免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的结果。同时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监督作用,使得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真正地位投资集团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发挥内部审计独立性,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投资集团公司应该通过内部控制构建严密的风险控制制度,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提前预防控制。比如某投资集团公司部分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挪用公司资金通过证券公司投入股市,最后由于股市萎靡,投资股票资金亏损严重,给该集团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损失。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集团企业内部关于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不健全,大量的资金仅仅几名管理人员就可以调配,同时也说了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另外,投资集团应该具有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对于企业日常经营的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标准,通过实际工作情况与风险控制标准的偏离对企业的经营进行评估。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保证潜在风险真实发生时对投资集团公司的危害最小化。

(三)重视内部控制,加强部门建设

投资集团公司要想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加强内部控制部门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般企业的内部控制部门都是由企业最高管理层发起建立。但是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决策过程中往往偏向于一般业务的经营决策,对于内部控制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无论是企业的公司治理制度还是内部控制制度,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控制公司的风险,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四)明确内控目标,形成切合公司实际的企业文化

投资集团公司应该树立全员学习的企业文化。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尤其应该加强员工关于内部控制文化方面的培训,提高全体职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另外,不能生搬硬套一些成功企业的所谓成功经验,一定要结合公司自身的特色来树立投资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保证公司文化与公司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确保公司文化的群众基础。同时,投资集团公司作为一个人力资本集中、依赖知识产出的公司,加强公司员工的培训机制建设,对于支撑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内部控制对于投资集团公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各投资集团公司管理层应该重视公司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与其业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于投资集团公司风险防范的作用。同时,投资集团公司应该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内部控制部门,普及公司全员的风险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内部控制充分推动投资集团公司的进步,保证投资集团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单位:德丰利达资产管理集团)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6篇

首先,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目标是相同的。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过程中, 其主要目标是保障企业财产安全。因为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 存在相应的动产和不动产, 所以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 由于财务人员直接接触企业的财务信息, 会对会计信息有更全面的了解,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内部资产的完整性。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为了提升经营效益, 需要通过内部控制来实现这一目标, 从而使股东的利益得到最大化。其次, 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 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时, 能够有效制约各个利益体之间的权利关系, 避免出现滥用职权等问题。另一方面, 权力过于集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容易影响决策的质量, 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分散管理权, 发挥监督作用, 从而提升公司的利益。最后, 公司治理也会影响内部控制工作。在进行公司治理的时候, 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才能使内部控制更加发挥其作用。与此同时, 公司治理也能够有效的处理企业高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使他们更加明确自身的权利。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人员缺乏内部控制,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从目前来看, 一方面, 我国许多企业缺乏内控管理意识。由于企业的管理层和领导层对于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够充分, 没有意识到有效的内控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与此同时, 因为管理层和领导层对其意识的缺乏, 所以致使员工也缺少内控意识, 更别说培养员工内控意识的工作内容了。另一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工作方法已经很难适应企业如今的发展趋势了, 所以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但是, 我国很多企业都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外加有的财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甚至会出现弄虚作假的事情, 职业道德素养有待于提升。

(二)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缺少企业文化建设

一方面,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从目前来看, 我国许多企业存在大股东控制股东大会的现象, 同时董事会也被权力控制着, 导致内部治理结构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制约关系, 监督作用不能发挥出来, 从而使内部控制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另一方面, 公司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时候,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经济目标的实现, 忽视了对文化的建设工作。缺乏企业文化, 不仅不利于培养工作人员的团队意识, 很难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还会影响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进行, 对于公司的内部管理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三) 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从目前来看, 我国许多企业都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一方面, 有些企业在发放工资的时候, 主要是依照国家的标准, 这种情况下不能体现出员工对于企业所做的贡献程度。所以导致了对员工的激励程度不够, 致使他们缺少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 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不完善。在具体的工作之中, 绩效考核没有发挥真正的督促和监督作用, 而有的企业甚至根本就没有建立这项机制, 从而对企业有效规范员工工作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

(四) 企业内部的监督力度不够

从内部管理来看, 有些企业的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并没有为内控工作发挥真正的功效。甚至在有些时候, 内部审计会提供虚假报告, 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 由于内部治理存在问题, 所以也就导致外部的治理工作不能有效地进行, 对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健康造成一定危害。此外, 内部审计的失效, 致使信息失真, 威胁了企业的财务安全。

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对策

(一) 增强企业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 企业需要增强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 提高内部控制意识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为了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 就需要从企业管理层和领导层入手, 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由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领导者在企业的地位很关键, 所以他们的内控意识和工作行为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来看, 首先, 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进行宣传工作, 大力宣传开展内控工作的重要意义, 通过培养和教育等方式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其次, 还要不断加强员工的内控执行思想, 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有效进行内控工作, 提高执行力度。最后, 企业为了使内控工作可以有序进行, 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员工的工作行为和责任义务的实现提供制度规范, 从而保证员工能够有序的开展工作, 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另一方面, 企业还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 对于企业的内部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促使企业更加需要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所以,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财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掌握新的规章制度, 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与此同时, 在信息时代中, 财务工作人员还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现代技术保障。此外, 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 还要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明确自身的责任, 履行工作义务, 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二)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因此, 一方面, 企业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体来看, 企业需要提升股东大会的作用, 加强其职能, 使股东的参与权利得到切实的行使。与此同时, 还要使少数股东得到股东大会的召集权, 对于股东的建议权和质疑权提高保护力度。为了提升股东内部监控水平, 可以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为内部监督工作提供新的方式。此外, 还要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 并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定独立董事的权利, 使其履行自身责任, 为有效制衡董事会和经理之间的权利发挥真正的监督功效。所以, 只有做到这些, 才能合理的解决企业内部各个结构之间的关系, 从而达到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 企业在提升内部环境质量的过程中, 还要加强文化建设工作。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还要注重文化效益的提高, 使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指引作用, 增强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企业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章的时候, 需要全面综合各种内容, 例如, 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等等。与此同时, 企业为了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需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作为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 有效的解决各种内控管理中的问题, 使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得以有效地进行。所以, 企业在进行管理时需要提高企业文化的建设力度, 制定相关文化发展目标, 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发展意识, 使工作人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自身的作用和价值。此外, 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还要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符合, 从而为企业的长久发展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

(三)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虽然激励机制和约束的概念不同, 但是二者的合理运用又都能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有利于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 增强他们工作的规范性。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对工作的参与度和热情度。有效利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能够帮助员工提升工作效率, 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所以, 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来说, 二者的功效和作用都非常重要。因此, 一方面, 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具体来看, 企业要加强责任追求制度, 确保出现任何问题能够使责任具体到个人身上。同时企业还要运用内部控制制度来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 使他们的工作观念受到内控制度的指引, 只有做到这些, 才能有效避免在工作之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也能避免出现的各种风险, 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在这一过程中, 企业对于现有的激励机制要不断地进行完善, 确保实际管理人员得到与之相应的工作酬劳, 并且使这项内容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 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也是内部控制建设更加完善。此外, 企业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企业可以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目标的规划工作, 并细分企业的经营目标, 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参与到其中, 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发挥作用。

(四) 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 需要提高对内部独立审计的管理力度。因为, 对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来说, 内部审计工作非常关键, 有效的审计工作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促进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因此, 首先, 企业要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有效进行。具体内容包括, 职业道德、工作质量、业务水平、资格能力等等, 避免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保障。其次, 要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营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最后, 需要提高独立审计的惩罚力度。独立审计在展开工作的过程中, 若如发现违规乱纪的现象, 需要加大对其的惩罚力度, 避免因为利益诱惑等问题造成企业的损失。提高审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保护企业的财务安全性, 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 从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作用。

四、结语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 有效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是企业健康长久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各个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同时, 公司治理能够合理解决企业各个利益者之间的权利关系, 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作用。从目前来看, 我国许多企业在处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缺少对其的认识, 相关制度和机制不健全等等, 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因此, 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内部控制建设水平,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使二者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管理目标, 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若想健康成长的发展下去, 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内部控制水平,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合理处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关系, 使之形成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完善、共同发展的协调关系。为此, 本文首先研究了企业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 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并探究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 为了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关系,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 何洋.当前企业应如何处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J].纳税, 2018 (5) .

上一篇:礼仪课程改革论文范文下一篇:国内风险投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