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建设范文

2024-07-23

创新文化建设范文第1篇

邮政事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主要经营国内和国际邮件寄递、报刊等出版物发行、邮政汇兑、邮政储蓄、邮政物流、邮票发行等业务。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是国内惟一同时拥有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企业。

中国邮政

于大连市南部海滨风景区南端,是一个以海洋动物展示、表演为主,集旅游观光体验、科普教育、文艺演出、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海洋公园。建园十年来,老虎滩海洋公园从大连众多的旅游景区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大连旅游界的旗舰品牌,这都得益于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活动中凝结、积淀起来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力量,也就是我们独具特色的“虎滩文化”。如何突破企业目前发展的瓶颈期,把老虎滩海洋公园做成一个国内领先、世界著名的品牌;又怎样让员工认同企业的这个发展理念,建立起统一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用企业文化力去推动海洋公园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因此,把企业文化提升到推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不断地为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企业文化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一,企业文化创新需要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观。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是以海洋景点旅游服务为主的服务型公园。公园旅游服务设施有极地馆、珊瑚馆、海兽馆、欢乐剧场、四维影院、鸟语林、侏罗纪、海盗村、游船观光、空中索道、海上飞降、滑水表演等精品项目。年接待游客在200万人左右。海洋公园的战略定位是:“跻身世界级海洋公园的最前列。”这一战略定位的形成,是在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公园经营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它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前瞻性,因此在公园形成了广泛的共识,极大地鼓舞了职工热爱公园、建设公园的热情和斗志。公园制定了“海洋旅游服务型公园文化”建设战略,提出海洋旅游服务型公园文化,是以海洋景点旅游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游客满意为目标,以形成旅游服务共同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公园文化。它是公园在旅游服务管理经营中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服务理念、服务机制、服务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第二,企业文化创新需要不断地更新观念。

海洋公园一直致力于运用生态人文主义价值观指导公园的改造建设,使公园的景点建设和旅游服务等各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地向前走,成为同行业的骄傲。公园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认证,先后被大连市授予先进单位、旅游先进单位和“大连十佳景区”称号,荣获辽宁省建设厅“文明建设标兵单位”、辽宁省“五十佳”景区称号,荣获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点)、建设部“全国风景管理区系统先进单位”等称号。实践表明,企业观念新了,就能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企业只有常变革才能够“成长”。去年,我们根据公园的环境变化和公园内部的变革,适时地对公园文化进行了创新。制定了公园新的战略目标:跻身世界级海洋公园的最前列。公园的发展战略是:重塑虎滩新形象,多元互动,全面发展。公园精神是:大海无边,兴园无限。公园核心价值观是:团结、敬业、创新、优质、诚信。还有公园道德理念、公园服务理念等,形成了公园新的理念体系。为公园在新的环境下不断开拓进取,指明了前进方向和规定了行动准则。

第三,企业文化创新要培育一支富有爱心的职工队伍。

公园文化建设表明,“爱”就是力量,“爱”就是创造力。以公园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实现富有爱心的职工队伍建设。“团结、敬业、创新、优质、诚信”是职工队伍的精神支柱,“创建一流景区,提供一流服务”是职工队伍建设的目的。而这所有的一切,可以用一个“爱”字来诠释。一是“自爱”。它体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自强自立、勇于进取”的精神。例如,公园园区管理所的保洁工郇庆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不怕困难,就是在摔伤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工作。她说,我是公园一名职工,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汇集成团队的力量,形成公园不断发展的动力。二是“互爱”。它体现了职工之间互相帮

创新文化建设范文第2篇

所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大力加强廉正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根据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应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基层法院应立脚基层,积极推进法院廉政文化建设,构建符合司法工作实际,具有自身特点的廉政文化,切实发挥廉政文化在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基层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意识形态及其指导影响下所形成的根本制度、社会行为和物质成果的总称。它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融合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自身历史文化延续性、独立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廉政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和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廉政文化思想为指导,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探索革命政权在拒腐防变,廉洁自律工作中的道路,不断总结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廉政文化思想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我们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智慧宝库。而廉政文化建设则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种新载体。其灵魂是“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其目的就是通过廉政文化的载体,宣传党的廉政方针,政策,使廉政意识深入民心,形成人们内心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

法院廉政文化是法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法院各项制度与目标的思想保障,是确保法官遵守各种行为规范的自我约束。法院廉政文化既有廉政文化的共性,也有符合司法工作特点的个性,其价值观是为民,公正,清廉,其中“为民”是本质,“公正”是根本要求,“清廉”是内在要求。“清正廉洁,是法官政治坚定,思想纯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事实,公正司法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我省法院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尤其是去年开展的法院廉政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但是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极少数法官讲经济,讲人情,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等方面的违法违纪问题仍时有发生,给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的形象造成极大的损害。法院文化建设要把清正廉洁作为加强法官素质修养的重要内容来抓。要教育广大法官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牢记手中司法权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只有用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不能用来谋取个人私利。要教育广大法官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务必看重人格,看重形象,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份之想,坚持守住法官最基本的底线,在各种诱惑面前拒腐蚀,永不沾,永葆人民法官的一身正气。”(《在全省法院文化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张林春――2007年4月17日》)“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人民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张林春院长的这段讲话,体现了“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内涵,这为我省法院廉政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无疑,基层法院廉政文化建设应以此作为指导,结合基层特点,切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重点突出,与时俱进,持之以恒,不断丰富法院文化。

如果说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那么法院廉政文化建设则是落实“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构建法官廉洁自律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它的主题是司法公正和司法廉洁,目标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使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看待地位、权力、利益,切实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切实增强法官群体反腐倡廉意识,着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从而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法院廉政文化建设大致包含三个层次,即(1)思想文化建设;(2)制度文化建设;(3)物质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首先是一种思想文化。法官思想文化应包含法官既要具备作为普通公民的道德品质,又要具有符合其职业特点的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加强自身修养,约束业外活动的道德品质。培养积极向上的司法文化,既要承传和发扬我国历史中形成的秉公执法,清正廉明,惩恶扬善等优良文化传统,又要借鉴和吸收权力制约,人人平等等西方优秀司法文化品质。要旗帜鲜明反对权大于法,司法人情化等消极司法文化和腐朽文化,大力弘扬和倡导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廉政文化。

廉政制度是法院廉政文化的规范化表现形式,是保持良好职业操守和公正廉洁司法的重要保障。法院制度文化

是约束法官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在进行法院文化建设中,要结合“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健全完善内部监督制度,通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案件质量评查制,审判流程管理制等等,建立健全司法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同时,强化外部监督,保障监督渠道畅通,从制度上保证法院依法公开行使审判权和法官廉洁。

由于有形的实质形态存在

的文化,能够直观反映法院建设成就和廉政文化的品位,所以不管是法院建筑的风格,办公设备现代化,还是各项物质装备和工作环境,都要展现廉政文化的特色,展示“公正高效”、“清正廉洁”、“司法为民”等理念和美感。通过加强法院物质文化建设,法官在积极向上的廉政文化氛围中工作,感受对自身言谈举止和行为的规范,逐步养成良好的廉政文化习惯。

二、对基层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加强对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

《法官道德准则》要求法官应当具有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和工作作风,严于律己,自觉接受监督,保持清正廉洁的形象,并以自己的言行做出表率。清正廉洁,是司法权威得以树立的基础,是对法官道德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法官职责之所在。不仅如此,社会也在要求法官作清正廉洁的表率。由于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法律规范不健全,社会各种不正之风难以一时间根除,反腐倡廉的形势是严峻的。有的法官也经不住诱惑,成了腐败分子。而如果司法系统败坏了,其影响将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安定和发展。生于忧患,作为法官理应警醒。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法官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不断增强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以此推动法官群体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生活方式。

2、把法院廉政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之中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为人民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法院廉政文化建设要自觉融入其中,并最终服务于五大法治理念的工作方向,服务于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而且还应把法院廉政文化建设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用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引法官的行为,保持法官的政治本色,做清正廉洁的时代标兵,真正做到公正司法,高效办案。

3、加大物质投入,确保法院廉政文化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法院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针对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对象参与的不同特征,要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处理好硬件投入和软件投入,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之间的关系。利用好原有文化设施,完善新的必需的廉政建设设施。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加强廉政文化研究和创作人才培养,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最终在基层法院内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廉政文化建设投入机制,目标管理机制,评估机制和考核机制。

4、及时总结,把握规律,理论实际相结合,对法院廉政文化建设作有益探索

前面谈过,法院廉政文化是法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什么是法院文化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说法。有鉴于此,对于法院廉政文化建设,就有必要在实践过程中把感性的材料上升为理性的归纳。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实际有益的工作,进行积极的探索,但是并未及时进行理性的总结。这是一个薄弱环节,应当引起重视,并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将实践上升为理论,从而指导实践,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法院全面工作的良性循环。

就笔者所在基层法院而言,我们在审判业务,队伍建设,司法政务三大块等等方面,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和监督激励机制,使制度和监督激励互动起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法院廉政文化建设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我们首先重视建立健全廉政制度同向先进典型学习相结合,促进“司法公正树形象”。采用百分制,量化党风廉政责任考核目标,把党风廉政责任考核作为各单位和部门年度岗位目标任务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从院长到一般干警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状。开展“助廉促勤的干警好家庭”评选活动,扩大法院廉政建设的范围,让法院干警家属参与到法院廉政建设中来。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保证金制度》、《受党政处分的法官取消其法官资格的规定》,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教育、引导、激励、启发、鼓舞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激发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爱岗敬业,刚正不阿,无私无畏,求真务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2007年上半年以来,我们通过评选“五优五先进”和“十佳共产党员”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加强对领导干部和法官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成立督察领导小组,专门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及效能建设和机关作风教育整顿等活动开展督导检查,以此促进将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具体落到实处,加快“公正、高效、权威、诚信、礼仪、规范”的人民法院建设进程。

创新文化建设范文第3篇

一、正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凝聚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存在着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力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更好地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企业文化把经济与文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更贴近生产经营实际,更为员工认同和接受。

二、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途径

近年来,公司党委坚持以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坚持融入中心促发展、创先争优强党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面对严峻形势,如何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而目前我们正在稳步推进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个重要的载体。

要结合生产经营管理和员工思想状况,坚持融入生产经营中心,运用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和组织工作资源,有针对地开展主题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以引导、激发、调动广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培育高素质党

创新文化建设范文第4篇

太祁路政大队党支部

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种新的载体和途径。如何促进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以“读书思廉”为载体,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 读书使人明智。各有关部门要把“读书思廉”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来抓紧抓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读书思廉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认真研读有关法律法规和理论文章,通过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读书会、心得交流会等各种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进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进行党纪政纪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通过开展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廉洁意识理论植根于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中,筑牢拒腐防变的的堤坝。

以“文化倡廉”为载体,营造廉荣腐耻的氛围 教育是主渠道。从小接受廉政文化熏陶,让廉政文化根植于下一代,是教育者的责任,也是国家党风廉政建设的百年大计。在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过程中,要把握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时效性,营造出鞭挞腐败、崇尚廉政的良好氛围。在学校要坚持寓教于文、寓教于理、寓教于乐的理念,将廉政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的学科教学、主题活动、课外活动中,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廉洁的意识,从小就养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观念。

社区是教育的平台。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创建文明社区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开辟廉政书刊阅览室或设立廉政书柜、建立廉政文化长廊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使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在农村普遍建立起反腐倡廉宣传橱窗和廉政文化大院,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廉政文化,提高村干部的廉洁意识和村民监督意识。同时,要购置一些反腐倡廉的电教片,进行巡回播放。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一契机,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各地要挖掘本地历史文化中丰富的廉政文化内涵,整理收集有关廉诗、廉文、廉联和“清官故事”,使之与新时代的廉政思想、理念、制度和先进事迹结合,形成廉政文化合力。通过举办勤政廉政先进事迹报告会、向领导干部发送廉政短信、举办廉政书画比赛等形式,不断扩大廉政文化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以营造廉荣腐耻的氛围。

以“家庭助廉”为载体,打造远离腐败的港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廉政文化是反腐败文化的基础资源,家庭助廉教育是形成社会廉洁文化的有效措施。领导干部能否廉洁自律,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可低估。要把积极创建“廉洁家庭”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来抓,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家庭助廉”活动:组织一些机关干部家庭参加全国性的家庭助廉知识竞赛,向他们发出《争当“廉内助”、树立“好家风”》倡仪书和廉政短信;与他们签订一份“家庭廉洁”承诺书;给他们推荐一批有关家庭助廉教育图书、家庭教材、宣传折页、公益广告、标语口号、治家格言等宣传资料;向他们发放“廉洁家庭公约”;教育“贤内助”常吹“廉政枕边风”,当好领导身边的“纪委书记”,时刻提醒亲人拒腐蚀永不沾,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庭助廉活动,推动家庭助廉教育活动进家庭,使家庭成员在生动活泼的宣传氛围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营造“家庭设纪委、常敲廉政钟”的良好氛围。

以“谈话促廉”为载体,增强党员的法纪观念 开展廉政谈话是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切入点,在抓好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基础上,要将廉政谈话延伸到基层,落实到关键岗位。要建立健全以任前谈话、定期谈话、诫免谈话、警醒谈话为主要形式的预警促廉机制;开展定期“述廉”、民主“评廉”、承诺“保廉”、自查“报廉”以及民主生活会“正廉”活动。要对一些重点工程项目实施执法监察,召开项目负责人“导廉”谈心会;同时采取以案说纪,“用身边案例教育身边人”等方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

交通文化建设论文征集

创新载体 促进廉政文化建设

李 芳

创新文化建设范文第5篇

摘要针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系统建设问题,从协同观视角系统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创新动力系统的协同内涵。应用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初步构建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系统,并详细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内部创新动力系统和外部创新动力系统两个子系统及其各构成因子相互关系,以期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系统建设提供参考,进而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协同论服务创新动力系统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Dynamic System of Service of Public Library

HE Dandan

(Shenzhen Librar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26)

Key wordspublic library; synergy; service; innovation dynamic system

0 引言

服务创新是根据图书馆发展的形势和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更新服务观念、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范围、引进科技新成果、改善服务手段的一个过程,①是公共图书馆存在和发展永恒的主题。从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实践来看,公共图书馆创新动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城市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学习型社会的创建。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①-⑧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从协同观的视角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创新动力系统。

1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的协同分析

1.1 协同论基本原理

协同论是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主要用于研究各学科领域中有关合作、协作或协同问题。协同论是研究复杂大系统在一定外部条件下,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协同效应,使系统从混沌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转化的机理和共同规律的理论。⑨⑩协同论用序参量描述由大量子系统构成的系统的宏观行为。一个协同系统可有一个或多个序参量,各序参量之间既相互竞争又彼此合作。序参量是子系统共同运动的结果,是用于表征和衡量协同、合作效应的。当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处于无序狀态时,各子系统独立运行,不存在合作或协同关系,序参量不能形成;而当系统接近或处于临界点时,各子系统之间产生关联或联动效应,形成协同关系,促进序参量的形成。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系统是一包括若干子系统的复杂大系统,如何协同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通过各子系统的协调合作达到不断发展、持续创新的目的,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系统建设所面临的迫切问题。而协同论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1.2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系统协同分析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系统中,各动力因子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各构成因子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使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通过物质、信息、能量等的交换,使系统中各因子产生协同效应,形成整个系统的联合作用,从而促进系统形成有序结构,构成服务创新动力系统。

1.2.1 创新动力系统主导性序参量分析

由于序参量的特性是序参量支配子系统,子系统伺服于序参量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这一系统非平衡相变的过程正是系统的自组织过程。当几个序参量力量均衡时,系统产生协同效应,处于合作状态,系统呈现有序结构;而当系统出现拢动(即微涨落)时,几种序参量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序参量之间产生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只有一种序参量(即超序参量)主宰整个系统,其它子系统随着序参量所规定的模式而变化,并最终达成协同一致的宏观局面(即巨涨落)。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系统中的各序参量虽存在竞争关系,但由于服务创新工作的自身规律,必须有一个具有卓越创新精神的管理团队带领图书馆员工积极开展服务创新,创新动力系统各成员之间的协同合作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与其他几个序参量相比,管理团队主导着整个系统的序参量,即服务创新是在管理团队主导下,促使整个创新动力系统协同与合作,形成创新动力系统的巨涨落,从而持续推进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工作。

1.2.2 满足公众文化需求促成创新动力系统自组织

协同论认为,在一定的外部能量流或物质流输入的条件下,系统会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在自身涨落力的推动下,达到新的稳定和平衡,形成新的时间、空间或时空有序结构,这一过程称为自组织。因此,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过程,就是系统内部自组织过程。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系统内部同样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作用。因此,要使动力系统能够实现自组织,子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动力要素之间或构成因子之间的自觉协同合作,需要一种非强制力来影响图书馆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形成协调一致的自觉的行为,达到自组织意义上的协同。由于图书馆服务创新活动最根本目的是要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笔者将满足公众文化需求视为这种非强制力量,也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最根本驱动力。由于公众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服务创新动力系统中的其他成员能自觉地将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实现系统目标过程中,激发出图书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自觉的自组织行为。

2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系统构建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系统由2个子系统构成:内部创新动力系统和外部创新动力系统。在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过程中,如果外部创新动力尚未达到临界值,服务创新动力系统子系统间不存在协同关系,不能形成序参量;而当外部创新动力达到临界值,各子系统间形成协同关系,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促使序参量形成。服务创新动力系统的子系统各自包括若干序参量:内部创新动力系统序参量为人才价值驱动、管理团队创新精神、激励机制催化和创新能力保障;外部创新动力系统序参量为公众需求拉动、文化服务竞争、科技进步推动和政府行为支持。

2.1 内部创新动力系统

内部创新动力系统由人才价值驱动、管理团队创新精神、激励机制催化和创新能力保障等因素构成。

2.1.1 人才价值驱动

人的行为动力来源于个体满足“自我”和价值体现。图书馆人才价值驱动是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服务创新行为实现个人价值,主要包括图书馆通过服务创新对社会带来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对图书馆工作的支持。服务创新成就感具有诱导和进一步激励图书馆从事服务创新工作的双重功能。只有当服务创新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个人价值时,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才能持续作用。

2.1.2 管理团队创新精神

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团队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通过创造和谐的团队氛围、建立团队成员的共同远景、树立有凝聚力的团队领导等途径来加强团队的管理,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管理团队创新精神体现在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心和危机感等方面。此外,管理团队还要有强烈的敬业爱岗精神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能够带领图书馆员工持续开展服务创新工作。管理团队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核心力量。

2.1.3 激励机制催化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是组织者为使组织成员的行为与其目标相一致,并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潜能而实行的一种制度框架。它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组织行为规范和根据组织成员生存与发展要求、价值观等设计的奖惩制度来运转。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创新中必须充分调动服务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工作人员的创新欲望、服务态度、工作积极性等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奖励机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公共图书馆要推动服务创新就必须建立起科学的内部创新激励机制。

2.1.4 创新能力保障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能力表现在良好的管理、高效的制度和创新人才教育培养等方面。公共图书馆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必须持续提高图书馆服务和管理水平,更有效的发挥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经费设备资源的作用;必须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不断强化创新能力的保障和培育。

2.2 外部创新动力系统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过程中内部创新动力要素的协同与耦合作用,需要由外部创新动力系统提供基本条件。外部创新动力系统主要由公众需求拉动力、文化服务竞争力、科技进步推动力和政府行为支持力构成。

2.2.1 公众需求拉动力

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目的和归宿,为图书馆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新的空间和服务动力。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深刻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和服务效益,促使图书馆持续开展服务创新。社会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以及公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和依赖,城市人口的增长以及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求,人们休闲文明程度的提高,都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

2.2.2 文化服务竞争力

竞争是市场机制激发创新行为的重要动力因素,随着我国信息资源服务和公共图书馆的不断发展,文化服务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表现为信息产品与现代技术的竞争,更主要的表现为信息服务、品牌服务与创新服务的竞争。公共图书馆若要在文化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与发展,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服务创新,才能以一流的服务品质和卓越的竞争能力,打造优秀而雄厚的图书馆服务品牌。

2.2.3 科技进步推动力

Keegan和Turner (2002) 认为,推动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和外部技术组织的良好交流。Kuusisto和Meyer (2003) 的调查结果显示,信息技术是服务创新的关键推动力。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软硬件系统、服务模式与服务手段、服务资源等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加密切,服务创新所涉及的因素更多、更复杂。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在图书馆服务方面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图书馆的工作环境和服务方式,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因此技术进步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推动作用逐渐显现。

2.2.4 政府行为支持力

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扶持力度。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在经费投入和政策指导方面的支持,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动力因素。政府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服务创新的触发器,它可能直接促进某种创新,也可能引导新规则的产生。由于图书馆服务效益显现的长期性,决定了图书馆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短时期内无法直接显现,因而在文化建设中往往被忽视。政府的介入可以运用公共财政来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也就是保障了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从而促进图书馆服务创新和快速发展。

3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系统协同因素互动关系分析

3.1 公共图书馆内部创新动力系统相关要素相互关系分析

公共图书馆内部动力要素对于服务创新活动具有主导性作用:首先,管理团队的创新精神是服务创新的最核心力量,是引导图书馆进行服务创新的主导动力。其次,人才价值取向对服务创新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一个乐于服务、甘于奉献、善于奉献的员工队伍能够在服务创新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这种价值体现的自我满足能够使服务创新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第三,内部激励机制对服务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高效的内部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图书馆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创新潜能,促进员工高效率地完成服务创新任务。最后,创新能力保障不仅影响着管理团队的创新决策和高效执行,而且在服务创新全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公共图书馆内部动力系统各要素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具体表现为:人才价值驱动可以通过合理建议对管理团队创新精神和内部激励机制产生积极影响;管理团队创新精神对价值驱动起促进作用;而内部激励机制对管理团队创新精神、人才价值实现和创新能力保障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等。

3.2 公共图书馆外部创新动力系统要素相互关系

公共图书馆外部动力要素对于服务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公众需求是服务创新最根本动力。公众需求变化趋势、文化品位等因素直接影响服务创新发展动力的大小。其次,文化市场竞争是公共图书馆进行服务创新的外部压力。市场竞争的压力使蕴藏在创新者中的动力不断迸发出来。当图书馆面临其他文化服务场所的强大压力时,就会充分认识到服务创新活动的重要性,服务创新活动就会不断展开。第三、科技进步是服务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促使公共图书馆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方向不断迈进。最后,政府行为支持是公共图书馆进行服务创新活动的外部推动力。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在经费投入和政策指导方面的支持,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支柱。

公共圖书馆外部创新推动力要素同样具有复杂的协同关系,表现在:公众需求和科技产品应用对政府支持起到促进作用;政府支持和文化市场竞争对服务创新的开展起到指导、扶持、激励的作用。

实际上,公共图书馆内部和外部创新动力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促使整个系统产生协同效应,使系统从混沌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转化,促进服务创新活动持续进行。

通过上述分析,公共图书馆创新动力系统协同因素互动关系如图1所示。

图1公共图书馆创新动力系统相关要素互动关系

4 结语

通过分析得出,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系统只有通过序参量的支配作用和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使内部和外部创新动力子系统及其构成要素发生协同效应,才能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孤立作用,在序参量的主导下,形成整个系统的协同效果,促进系统形成有序结构,提高系统整体效能。因此,在服务创新动力系统充分开放的前提下,公共图书馆要不断进行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科学调整,使创新动力系统的非线性自组织作用不断强化,从而使系统要素产生相互默契合作的协同作用,令序参量不断变大,促使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从而能够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动力,强化服务创新能力,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

注释

①詹福瑞.谈国家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1):2-5.

②程焕文.岭南模式: 崛起的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15-25.

③王宗义.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研究的若干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1):47-51.

④于良芝.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2):79-80.

⑤赵晖.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2):77-79.

⑥赖晓云.试论图书馆服务创新[J].图书馆论坛,2004(4):18-20.

⑦束漫.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⑧金雪梅.试论图书馆内在创新动力[J].图书情报工作,2008(12):39-42.

⑨[德]哈肯著.协同学[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⑩Wolfgang T, Hermann H. The functional aspects of self-organized pattern formation[J]. New Ideas in Psychology, 2007, 25 (1) :1-15.

李柏洲,董媛媛.基于协同论的企业原始创新动力系统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56-60.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创新文化建设范文第6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文章结合笔者所在学校近三年的建设实践,从优化团队组建模式和运行环境等方面探索了医学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新途径。

[关键词]医学高职院校 科研创新团队 建设途径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资助经费重点课题“医学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3051010)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是实现医学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相长的有效途径。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来整合学校资源,解决医学高职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带动学校科研工作的飞速发展,进而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丰富学校建设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医学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分析

课题组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医学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请相关专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论证。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医学高职院校教师对科研创新团队的认知情况、适合医学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创新团队类型、团队应如何构建、团队成员应具备哪些条件及如何建设团队文化、对团队运行有哪些建议等方面,旨在了解河北省医学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现状。调查对象包括学校领导、人事部门和科研部门管理人员、专业和学术带头人、不同职称和不同年龄段教师,共计358人。通过统计回收有效问卷(320份)的调查结果,被调查的4所医学高职院校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理解不够,团队建设流于形式。被调查的4所医学高职院校均处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初期阶段,表面上存在科研创新团队,但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运行环境,团队创新的动力不足、凝聚力不强。教师对“科研创新团队”的认知度总体偏低,只有32%的人了解什么是“科研创新团队”,大多数人认为“科研创新团队”就是大家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同一个项目,没有认识清楚创新团队存在的必要性、内涵及团队的任务。

2.组建模式多为“自由组合”型,结构松散,团队成员缺乏统一的目标。医学高职院校现有科研团队中,有87%属于自由组合,目的是为了满足申报某个科研项目的需要。团队中只有负责人或前三名成员为此项目奋斗,其他成员只是挂名而已。团队成员没有明确、统一的研究目标,有些成员甚至不清楚团队的目标、实施方案以及项目进展等情况。

3.团队成员中从事跨学科研究的人员较少,取得的突破性科研成果稀少。医学高职院校现有科研团队中,有95%以上属于学科型团队,即团队成员由本学科或本部门的人员组成,如护理系的科研创新团队是由单一的内科护理或外科护理人员组成。团队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术梯度或多或少存在缺陷,很难产生具有突破性的重大科研成果。

4.只重视项目完成情况,忽视团队文化建设。调查显示,医学高职院校现有科研团队中,有96%以上是为了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或完成某个项目而组合在一起,团队往往对项目完成情况比较重视,忽略了营造团队的学术研究氛围、提升人文素养和文化建设水平。这样既不利于团队成员的成长,又不利于实现创新,更不利于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5.考评、奖惩机制不完善。医学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成立时间相对较短,80%以上的团队成立时间不足3年,缺乏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和奖惩制度,在晋升职称、科研绩效考评、外出学习、评优评先等方面往往过分注重项目主持人、成果第一完成人或参与项目的前三名人员,导致团队成员之间缺乏合作互助的积极性,不容易实现团队创新,也不易产出重大科研成果。

二、医学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途径

高职院校的科研活动具有应用性取向和实践性取向,科研活动要服务于教学和行业企业培训。因此,医学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应该从团队的人员构成、团队的目标、团队运行等方面入手,确保科研创新团队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1.科研创新团队的类型。第一,目标导向型。根据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可采取自愿报名、学校组织筛选、学术委员会评审、校长办公会议定的方法,将研究方向相同或者相近的筛选合格的成员组织在一起,形成目标导向型研究团队。由1~2名在该研究领域造诣较深、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带头人担任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可以跨学科,但要有共同的研究目标,而且年龄结构要有一定的梯度,人员基本固定。团队主要针对高职医学教育中的攻关项目、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进行探索研究。如研究高职医学教育中的院校与医药卫生、健康服务行业或企业单位合作共同育人等问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科研团队;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研究团队等。

第二,项目导向型。坚持科研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以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发布的《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为依据,以医学领域中某个项目为平台,以地方病、慢性病、老年病等疾病诊治的新技术新方法为导向,针对医学领域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将相关专业的优秀人员组织在一起,组建成跨学科的“医学科学研究团队”,共同完成某个项目。这类团队除负责人和主要成员(2~3人)是固定的以外,其他成员可以不固定。如笔者所在高校针对沧州地区高氟和高碘状况,成立了沧州地区地方病研究所,由研究所负责人负责组织成立的研究氟对人体影响的“氟研究团队”及研究碘对甲状腺及其他器官影响的“碘研究团队”等,均属于项目导向型团队。

第三,自助型。团队成员以自身需要为目的,自由组合,组建“自助型”研究团队。团队中的主要研究人员根据职称评聘、职务聘任等需要,选择研究项目,临时组建研究团队,完成项目后自由解散。这种类型的团队由项目负责人自行组织、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在科研处备案,但学校不给予经费支持。

2.医学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高效良性运行的对策与建议。医学高职院校的科研创新团队,承担着学校内部科研与创新的重任,其高效运行受到来自团队内部因素及其外部运行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因此,优化运行环境是保证医学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高效良性运行的关键。

第一,优化团队内部结构,完善团队成员配置、甄选制度。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无论在人员构成、年龄构成、学历层次、专业或研究方向、职称结构,还是学术水平等方面,都应有合理的层次结构,这是实现医学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高效运转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科研团队的人员除负责人外,还应包括中坚骨干、学术后备人员及团队辅助人员。团队负责人一般为学术带头人,是科研团队的领军人物,在团队的创新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要有敏捷的思维、深厚的学术功底,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优秀的人格魅力、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一定的管理经验等。中坚力量一般为学术骨干,这部分成员一般来自不同的专业和研究领域,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科研经验,相对固定。学术后备人员主要包括工作3年以内的、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研究生和有一定科研经验的年轻教师,这部分成员思维敏捷,激情洋溢,敢于发散思维、敢于创新,不仅在年龄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而且学术上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流动性。团队中的辅助人员主要包括实验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主要职责是进行实验操作、组织、协调及管理等工作。针对科研团队中各类成员的不同职责和特点,制定相应的选拔制度。如团队负责人(学术带头人)的甄选,要明确其遴选条件、职责并建立多重考核指标体系,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中坚力量的遴选要根据不同科研团队的实际需要,按统一的用人标准进行公开选聘,择优录用;学术后备人员的选择应建立开放流动的用人机制,而且要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强对团队后备人员的培养,为团队的发展注入活力;团队辅助人员可由团队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在相关的部门选聘,也可自愿报名、择优录用。

第二,优化科研创新团队的文化建设机制,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浓郁的团队文化氛围对于约束团队成员的行为、激发团队成员的热情和斗志、培养其凝聚力、达成团队目标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强化人文修养、优化完善团队文化建设制度,是科研创新团队良性运行的重要环节。一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团队成员学术创新,培养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二要创设民主、和谐、互助合作的科研环境。在团队内部要充分发扬民主,实现人人平等。团队内部要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建立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学术碰撞等。最后,要完善学术道德建设制度,建立健全学术评价与监督机制。

第三,完善和优化科研创新团队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首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如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经费资助单位及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等。其次,整体评价与个体考核相结合。对科研创新团队的考核评价工作要从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进行,运用科学合理的考评方法,从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评估,力求全面、客观、公平、公正。再次,建立完善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既要针对团队整体,又要针对成员个体。如科研创新团队整体绩效的评价指标,既包括团队目标的达成情况如所承担项目的数量、层次、类别、所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及影响力、获得奖项的类别、数量及产出成果的价值等,也包括团队文化建设及团队的凝聚力、团队对成员个体能力的培养、团队成员的满意度等;而个体的绩效评价指标则包括个人在团队中完成的科研工作量、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成员个体在团队中所起作用及团队成员的沟通协调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科研态度等。最后,完善激励制度,创设良好的激励环境。激励制度的制定必须基于评估与考核的公平与公正。对于成绩较突出的团队及成员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奖励,在精神上也要给予鼓励。同时,在职称晋升、职务升迁、外出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参考文献]

[1]刘兆媛.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2]李婉.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3]张炳.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运行机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4).

[4]刘建湘,胡蓉.论高等职业教育科研基地研究团队的培养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1(10).

[5]陈珍,李晓玲,黄爱龙.医学院校科研创新团队运行机制研究[J].重庆医学,2010(7).

上一篇:常用词汇集锦范文下一篇:创新人大工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