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2023-09-19

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自己能严肃厂纪厂规,带头认真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的利益,绝不做有损于企业的任何一件事,珍惜企业的声誉,不对外泄露企业的机密。

2、如何看待政令

在日常工作中自身行为做到下级服从上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只要是上级下达的任务,能及时领悟、立即落实,抓紧时间不折不扣确保任务按时完成。一句话:绝对服从,认真执行。

3、对上级的工作安排存有不同看法怎么办?

首先作为自己的岗位,工作时间内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并认真落实是自己作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由于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与自己有着不同的看法或意见时,首先无条件执行上级下达的指示或任务,下班后主动找上级沟通。合情合理摆明自己的观点,尽可能与上级达到对问题的共识,绝不因存有不同看法在公众场合顶撞上级,或拒不接受上级下达的任务。

4、工作中因工作问题对上级存有意见或不同看法时怎么办?

在日常工作中下级对上级的工作方式方法存有个人意见,并通过沟通还是不能产生共识时,应通过正常途径采用书面形式向企业老总汇报个人的看法或叙述事情的经过。尽量减少直接与老总面谈,避免因个人的问题而影响企业老总的整体工作。总之一句话,凡遇到与上级意见不一致时,绝不先越级向上级反映,而是在通过沟通达不到统一意见时,采用书面形式向上级的上级汇报。

5、怎样看待横向关系

在日常工作中,因工作原因必要与自己的上级.下级及各部门发生接触联系,只要与人接触不可能对任何问题都有一致的共同看法.由于对事物往往出现不同看法时,也就必然会出现一些矛盾.在出现矛盾时,这就得看个人的素质,只要有以企业的大局为重的观点来对待矛盾,尽量是求大同存小异,将方便让给对方,把困难留给自己,在工作中的一切矛盾也就不难解决了.我们应该注意:遇到矛盾时千万不要按个人性格来对待矛盾,来处理矛盾,这样非但缩小不了矛盾,反而会使矛盾不断升级,这一点应该说大家都是十分清楚的。

6、怎样对待团队精神

做为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知道独木不成林的道理,你要想把自己所管理的部门能符合上级的工作要求,离不开本部门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你能充分掌握自己周围各人的特长及不足点,通过合理搭配调整,充分发挥各人的长处,那么你的工作目标也就容易达到.任何一个部门,你要想把自己的部门管理好,应该意识到:解决部门的任何问题,靠自己或少数人来解决问题或达到自己的工作目标是相当困难的.只有靠大家的力量才是解决问题或达到自己目标的最佳途径。

7、怎样提高本部门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经济效益

你能充分掌握自己部门各人的能力,根据上级的任务要求科学合理安排好每一个人的日工作量.使自己的员工在八小时内能达到满负荷工作,杜绝出现闲散现象,不应该浪费任何一点劳动力,再则充分降低不合格率,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资,减少报废率。

8、怎样理解管理人性化

员工存在这样与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作为管理人员绝不能按自己的情绪来对待犯错误的员工.今天我心情好,你犯点错,无所谓,今后注意就是了;今天我心情不好,家里面闹矛盾,或上级批评了自己,肚里有气,把员工当自己的出气筒,乱骂一通,随意训人;没有实事求是,没有按制度来引导员工.对于员工犯错误应该按企业的制度,根据员工错误的大小对号入座,耐心细致地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正确开导,使犯错误的员工从内心中自己感觉错误的危害性,使他能心服口服.再则平时应主动关心员工日常生活,用温暖的关爱来感化员工。

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图书馆所有的知识资本进行综合管理, 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增值。它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从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出发, 强化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功能, 这是基于服务的知识管理, 即对图书馆内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提炼、组织、开发、服务和传播, 以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过程。二是从图书馆的组织属性出发, 用知识管理的思想指导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这是“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它通过注重图书馆内部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来促进知识创新, 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最大化地实现图书馆的管理功能。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知识组织管理、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应用管理、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的管理。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既是管理的过程, 又是管理的方法, 既是服务功能, 又是管理功能, 是新型管理与深层服务的高度统一体。

2 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首先, 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 图书馆用户需求呈现出全方位广泛化、综合性深度化、快捷方便时效化、任意漫游网络化的特征;信息服务机构的激增、商业性咨询机构的兴起和冲击, 使得图书馆的读者和用户正在被分享, 图书馆的生存和地位受到了挑战。实施知识管理, 可以让图书馆对信息资源从收集、处理、传播、开发利用为主转向对知识资源的获取、组织、创新和开发利用为主, 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其次, 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是图书馆提升管理功能必然的选择。正如知识管理权威达文波特所认为的那样:图书馆知识管理将物和人的管理统一于同一组织机构的同一管理过程中, 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以此增加知识的可获取度。这就既能拓展、深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为整个社会的知识创新服务, 又能为图书馆的内部管理提升空间, 很好地实现自身组织的创新。此外, 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图书馆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重组、参考咨询等工作都需要一些高素质的人才来完成。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 将以人力资源管理作为重点, 坚持“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 并始终把人视为最有价值的资本, 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专门人才, 有效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

图书馆工作的知识性、图书馆丰富的知识资本以及信息技术的普遍采用, 使得图书馆完全具备实施知识管理的可能性。首先, 知识管理的运作包括知识的创造与整合、知识的加工与编码、知识的转移与扩散、知识的共享与交流, 这与图书馆信息知识的收集、整理、传播、共享、利用等工作环节颇为相似;而知识管理注重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 强调知识的利用和创新也从根本上和图书馆“知识共享”的目标相吻合;其次, 参照Stewart对知识资本的分类, 图书馆所拥有的如市场资本 (图书馆的品牌、声望、客户和服务网络等) 、专有知识资本 (馆藏信息资源、规章制度、索引、文献等) 、结构资本 (网络化建设、工作流程等) 、人力资本 (馆员的丰富经验、技巧等) 等丰富的知识资本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提供了条件和支撑。再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超文本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知识挖掘技术、数据库仓库技术以及共享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基于服务和基于人才的知识管理中广泛采用, 这就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保障。最后,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创新的方法和手段, 在企业界最广泛地得以实施并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组织的创新能力、响应能力和生产效率, 增强组织的管理功效, 而无论是企业还是图书馆, 作为组织都有相似性, 在知识管理的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 企业知识管理的成功实施可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3 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

3.1 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

首先要明确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目标:即促进图书馆员工掌握好图书馆工作的知识和方式方法, 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其次, 要建立健全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规章制度, 将图书馆知识管理所涉及的工作理念、操作规程、工作要求等用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指导并规范其具体实施, 确保知识管理的快速健康发展。再次, 要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建立一个全新的服务管理机制, 规范图书馆业务工作, 使之自主开发的知识产品既受知识产权保护, 又不至于在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中造成侵权;另外, 要建立图书馆知识管理网站, 搭建网络管理平台, 实现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一个能够与异地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的技术基础设施, 促进知识信息的流通。最后, 要制订合理的知识管理评价体系, 定期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将实际达到的目标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 寻找差距, 以不断完善知识管理实施方案, 使知识管理活动能顺利开展下去。

3.2 创新图书馆知识管理流程

要强化知识采集管理, 建立图书馆员联系制度, 加强与院系的定点联系, 结合他们在教学、科研及其对图书馆文献保障服务的综合需求, 加强对传统馆藏、数字馆藏、网络资源和共享资源等知识资源的采集、加工、整理, 科学规划馆藏资源;要强化知识转化管理, 将图书馆传统的“采编典流”作业流程进行重组, 部分非核心业务如后勤、流通等外包, 建立以“知识流”为主线的扁平化业务工作体系和与项目相结合的灵活开放式的组织结构, 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益;引进数据挖掘技术、概念化的搜索引擎和专家系统等信息化技术, 提高采访质量和信息利用率;实行分级授权管理, 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 形成集体智慧,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要强化知识创新管理, 针对读者适时化、知识化、个别化、一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需求, 对知识信息全面分析、筛选、集约、升华、创新和利用, 使图书馆成为信息中心、知识中心和网络枢纽, 图书馆员成为全天候为读者适时提供满意信息知识服务的信息专家、知识专家和网络导航员。

3.3 创造图书馆知识共享机制

首先, 图书馆要努力建立知识共享文化, 通过管理过程的开放和透明, 管理决策的公开、公正和民主, 以及员工对管理目标和价值观的认同来建立领导、员工、用户之间相互平等、信任、尊重、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促使他们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贡献出来与大家共享。其次, 要建立相应的学习交流机制和激励机制, 以制度形式保障和促进图书馆内知识共享, 要尊重馆员所创造的知识资源, 把知识共享作为绩效管理的一部分, 建立与之配套的激励机制, 从职务晋升、经济收入和精神满足等方面, 激励和促进馆员的知识共享行为, 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管理活动中。最后, 要构建学习平台, 促进知识共享。要利用Internet涉取外界各种相关信息资源, 与外界形成互动, 实现资源的共享与联采;要建立图书馆内部的知识库, 将图书馆内部可以以文件形式保存并供检索使用的知识以及存在于馆员头脑中的经验、诀窍、技巧等隐性知识入库, 促进知识共享;充分利用图书馆主页、BBS, Blog等有效阵地, 让图书馆员相互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3.4 完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要创造共同愿景, 充分尊重馆员, 注重沟通, 以情感人, 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人力资源配置上, 应基于业务调整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编制允许内合理设置岗位;要把好进人关, 从现有人力资源的专业构成及图书馆业务未来的发展考虑, 合理配备图书情报、计算机、外语、管理、法律等专业人才, 形成学科互补、年龄梯式, 思想契合的结构;要完善聘任制度, 树立与市场竞争机制相适应的能进能出, 能上能下的优胜劣汰管理模式, 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引进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理论, 根据图书馆员的具体情况和图书馆工作的实际需要, 为各个岗位的馆员设计出既适合个人发展, 又符合图书馆目标的职业生涯通道。

3.5 加强咨询合作, 借鉴先进经验

加大知识组织力度, 集中精力优先开发本馆特色信息资源, 并努力将分散的咨询平台、图书馆专家和特色知识库组织起来, 通过一定的合作协调机制, 以网络为媒介, 建立人类知识共享的平台, 开展合作建设、联合服务, 达到知识共享、服务共享和人力资源共享的目标。

摘要:本文阐明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含义和内容、分析了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提出了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蒋日富, 霍国庆, 郭传杰.现代知识管理流派研究.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 2006 (10) .

[2] 李玉梅.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策略探析.法制与社会, 2009 (4) .

[3] 王小军.新时期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探讨.科技信息, 2009 (2) .

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根据Gartner公司的定义——知识管理是一种识别、管理、共享企业知识信息资源的综合、系统的管理方法。本质上来说,知识管理的目标是使得信息技术在知识信息管理方面的能力和员工的创新能力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那么,知识管理是如何在知识型企业的综合管理中发挥作用的?这里,以易观咨询公司实施知识管理的经验为例来说明。

① 知识管理的作用

通过总结企业的资源构成(见图1),可以看到,知识管理主要是针对无形资产、特别是知识资产的全面管理。

对于咨询公司—一种典型的知识型企业而言,知识管理的作用与价值更加可观。

◇ 通过知识管理,公司对知识资产进行分类、整理,并有效加以管理、利用。

◇ 通过知识管理,公司能够对知识资产进行分析评估。

◇ 公司的知识资产通过知识管理达到增值。

易观咨询长年的知识、经验、资源的积累,成为公司进一步创新、发展的动力。但是在实施知识管理之前,只对与客户、项目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进行严格归档,而对于员工大脑中的知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没有有效管理。这一度在公司高速发展过程中造成了资源紧缺、创新能力不足、知识积累不够等问题。

公司管理层及时发现了运营过程中的问题,发现资源紧缺并不是由于人员流动等原因造成的,而是没有真正有效地使用公司的知识资源。因此,公司从2001年开始规划、实施知识管理——全面引入知识管理模式、应用知识管理平台,使得公司能够长远规划知识资产、建立知识资产与知识员工之间的互动关系,创造公司知识创新的机制与环境。

② 知识管理的内容

知识管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知识资产管理、信息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以及知识“工作方式”管理(见图2)。

⒈知识资产管理

就知识资产管理而言,主要是要将知识作为资产进行管理,涉及知识体系的规划、知识员工的管理、知识资产的评估、知识资产的继承(学习)/创新等。

易观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公司发展战略以及市场发展现状,对现有的知识资源重新评估、分析,重新规划知识体系,并对整个知识体系动态管理进行规划,保证知识能够被存储、被共享,被创新,从而达到知识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⒉信息管理/流程管理

目前,企业比较容易实施的是信息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两方面。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在采用知识管理时的重点也是不同的。

对于知识型企业而言,信息管理是最基本的资源管理手段。易观咨询一方面通过对知识分类、对不同类型的文档进行编码、建立不同的数据库,保证文档的存储与管理。同时依托项目流程管理系统,各种信息被实时记录下来,并根据重要程度被归档。另一方面,根据文档、资料的重要/机密程度的不同,在资料共享时实施授权管理,保证了资料在共享时的安全性。

对于员工,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工作领域,在公司知识管理系统上建立自己的子系统,并根据授权管理进行知识共享。

在此基础上,公司逐渐完善了企业知识门户,实现与客户的资源共享。

在整个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流程管理是不可忽视的,它保证了作业的规范以及知识的存储、共享过程。另一方面,知识、经验也为流程固化、创新提供支持。

知识管理对于知识型企业的作用比较显著,但是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知识管理的作用又有多大呢?事实上,对这两种类型企业而言,知识管理应用只是量的差别,而没有质的差别。一个企业,对于运营过程中可以固化的部分,其管理模式是可以不断复制的。而管理系统中无法固化的部分,只能通过学习、借鉴,加以管理者的经验来管理,这部分管理是企业千差万别的原因,也是企业得以生存的重要原因。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其管理模式中可以复制的比例比较高,这就显得知识管理的作用没有那么大了,但是管理模式(运营模式)的移植、复制以及创新均是来自知识管理的成果。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制造型企业也越来越注重生产力的变革与创新,因此,知识管理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⒊知识“工作方式”管理

对于知识“工作方式”的管理,主要是要通过更灵活、更富活力的方式鼓励知识创新。企业从以运营为主线的管理方式逐渐过渡到以知识创新、知识管理为主线的管理方式上,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特别是知识型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在知识管理的基础上,企业的弹性化管理方式使得知识型企业的运营和知识员工的工作方式都发生重大转变。无论是企业还是知识员工都以知识创新为主线和目标,按照更为灵活的管理模式,例如虚拟办公室、员工沟通社区、资源协同等,保证知识员工不断保持知识创新状态。

但是,对知识工作的灵活管理,要以管理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以及技术的实现为基础,同时,管理的灵活程度也是逐步增加的。

③ 知识员工的管理

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其核心资源主要是两方面——知识员工和知识。通过知识员工与知识之间不断的互动,最终达到知识的不断创新以及知识员工自身的增值。

知识是通过产生—存储—共享—创新来完成的。在这四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需要知识员工的参与,只是在不同的环节,知识与员工的互动程度不同而已。在知识的产生/创新再造这两个阶段,知识与员工的互动关系最强,员工作为主体,无法替代。而在知识存储、知识共享两个阶段,知识与员工之间的很多工作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完成。当然,这部分可以替代的工作可以被产品化,进行复制。而另外的必须通过知识员工参与才能完成的工作恰恰是这两个环节的核心部分。

由此可见,在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知识员工是真正的主体与推动者。因此,知识管理在以知识为主线进行管理的同时,必须强调对知识员工的管理。

从本质上讲,知识员工具备以下能力:

⒈了解所负责领域内的知识、活动、以及各种事件的影响;

⒉帮助企业规划、设计、修正相关领域的业务;

⒊了解领域内的人、信息以及潜在资源;

⒋在本领域内工作有一定的自主性。

根据工作职能的不同,知识型企业中知识员工可以根据价值贡献程度和知识创新程度来描述、定位(见图4)。

上图中列举了在咨询公司,一些典型的知识员工在对企业的价值贡献和知识创新两方面的情况。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相同职能知识员工的要求不同,对其价值与创新能力的评估也不相同。

工作职能的导向性不同,在管理中的重点也不相同。例如,对于操作导向的员工而言,完善的工作流程与质量控制体系是管理的关键;对创新导向的员工而言,除了必要的工作流程以外,其他的管理相对应该宽松一些。易观咨询在对知识员工的管理方面,比较强调灵活的方式。尽管目前无法真正实现“虚拟”办公室/公司等管理方式,但是在人员的创新氛围设计方面则比较超前,例如员工知识论坛、员工知识社区、Research Unit等等。而公司也逐渐建立并完善了鼓励知识创新的机制,例如员工创新价值积分表等。

通常,知识创新程度较低的职能,对企业非知识系统依赖性更强,而知识创新度较高的职能,其本身对公司的知识资源依赖程度也会更强。也就是说,对于知识员工而言,企业的知识资源和知识创新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其对企业高忠诚度的重要条件。

④ 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

尽管知识管理的概念与方法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是被企业,特别是知识型企业认同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易观通过对中国知识管理市场的研究,预计:

⒈知识管理在未来两年内将成为知识型企业全面提高竞争力的首选工具。

⒉知识管理配合无线、移动智能技术的发展,“虚拟化”管理/“虚拟”企业将会在未来2-3年内逐渐发展起来,2005年后将有大规模的发展。

⒊在中国,在未来3年内准备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零售批发、教育、政府、医疗保健以及通讯行业。而且70%以上的企业会将知识管理系统的搭建外包给专业的咨询公司。

⒋在知识管理的方法与工具中,目前文档管理发展得比较成熟。自动编码、内容管理等发展迅速,很快就趋于成熟。而隐性知识的获得以及“虚拟化”管理相对发展缓慢,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后才能被大规模地使用。

⒌到2005年,随着知识管理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以及IT技术的发展,将会有大批成熟、完善的知识企业管理工具套件(包括内容管理、协同管理、信息管理、流程管理、门户站点管理、社区管理以及包括各种终端设备登录方式管理等)出现在市场上,使得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易如反掌。

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是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多种条件的综合。素质是一个整体、综合性的概念,在素质中,各种不同的条件形成了不同的结构。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理论和观点上,将企业管理者素质结构分为基本素质、专业素质、特质性素质三个大的方面,同时并就三个方面在企业管理者个人上的具体体现进行论述。

二、基本素质

基本素质是指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的基本方面的要求和条件。俗语说,根深才能叶茂。基本素质不是对企业管理者的特有要求,但基本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管理者整体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管理者其它素质的发展和提升。

1、道德伦理素质

1)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企业的目的是赢利,但赢利不等于惟利是图,不等于置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于不顾,甚至为了小团体的利益而损害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素养的修养,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去武装自己的头脑。也许有人会提出,我们搞经济的、搞企业的、只要不违法,也用不着去进行理论学习和理论修养,或者,我们不是共产党员,只要踏实做事就可以了。其实,这种认识是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误解。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体现在于管理者对关系到大是大非问题的重大决择的取舍上。近年出现了一大批企业高管和部分部分知名企业家纷纷落马,从一定程度也反映了管理者放弃了对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修养,最后竟落为“阶下囚”,该现象值得深思。

2)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修养。道德是为了社会建立良好的伦理秩序而形成的行为规范。孔老夫子教导其得意门生颜渊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者,即不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做企业与道德修养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里面也是有学问的。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领袖人物,是企业“上行下效”的对象,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道德败坏的管理者能在企业管理中施展才华。近年来,一些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遇到了管理上的瓶颈,在寻求“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第一个担心的问题就是职业经理人的人品问题,也就是道德问题,这个案例从侧面反映了道德情操与做企业的紧密关系。对民营企业家来讲,道德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3)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信誉。职业道德是道德的一部分,但更明确地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职业上的要求。企业管理者是企业者的中坚,也是社会的重要阶层,中国社科院发表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专门经理人阶层,也就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阶层进行了论述。如果,没有职业道德和信誉,将是对企业管理基石的最大侵蚀,对企业管理者个体来说,也将是一条自我毁灭之路。

2、心理人格素质

1)宽广的胸怀。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的领袖作用中,必须有宽广的胸怀。企业管理者在工作中将面临着内外环境方面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甚至是批评的声音和压力。企业管理者在面对来自于行业、媒体、其他组织的批评与指责,一定要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方式来对待,以正常心态处理。对来自内部不同的观点,企业管理者一定要能有海纳百川的气魄,营造一个广进贤言的良好局面。法国社会心理学家H·M·托利得有一句名言,称为“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其处世行事。企业管理者应该达到此境界。

2)开放的心态。面临不断发展的社会和日新月异的科技,管理者应具有开放的心态,去积极的了解新事物,接纳新事物。不仅要在企业中建立起吐故纳新的机制,管理者个人也应建立起相应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及时跟上外界的变化,与时俱进。开放的心态要求管理者改变固步自封和安于现状的守旧心理,不断实现自我的突破和发展。

3)坚韧的毅力和意志力。企业管理不是坐“顺风船”,能一帆风顺的达到设定的目的。企业的经营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商业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等等,企业经营本身就是与风险同在。这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对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在遭遇风险时,必须有坚韧的毅力去对待,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企业管理者在经营实践中必须锤炼出坚忍不拔的精神,去体会“笑到最后才是胜利者”境界。

4)个人的自我控制力。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和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在工作中,生活中,企业管理者都会遇见各种不正常、不正当甚至是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诱惑。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钱色交易,黑幕交易、幕后操作等都是近些年来沉渣泛起的体现。企业管理者在面对诱惑时一定要正确对待,必须有良好的自制力。“无欲则刚”当然是至高境界,但“取之有道”未尝不是明智的选择。

3、基础知识素质

1)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指对社会、对世界的基本认识方面的知识。基础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两个方面。自然科学知识包括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天文、数学等方面的内容;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哲学、政治、历史、心理、语言、军事等方面的内容。目前,社会上仍存在着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科学的倾向,认为自然科学才能直接地促进社会进步,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其实,我们纵观成功的人物,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政治家、或者管理大师,他们都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知识。作为一个企业中,承担着重大决策、协调、管理的企业管理者,更应该高度重视包括人文社科知识在内的基础知识。

2)完善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指个人拥有的各种知识的组成情况,比如说,前面所述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组成情况及它们内部的组成情况。当然,完善

的知识结构不是对管理者求全责备,必须成为大学问家。完善的知识结构是要求管理者在知识方面应相对均衡,不能有重大的知识缺陷。

4、除了以上方面外,作为企业管理者应具有健康的体魄。这一点本是最简单明白的一点,却又是容易忽略的一点。国内媒体对企业管理人员作了一次调查,发现企业管理人员中,亚健康现象十分普遍,不少管理人员还患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企业管理者每天都在高压下前行,但决不能丢了根本,企业管理者在这上点不可不慎。

三、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指企业管理者实施企业管理行动和活动必备的素质,专业素质是企业管理者履行其职责的基本要求。

1、对企业管理的专注和热情。对企业管理的专注和热情应该是每一个希望走向成功的管理人员的重要要求。企业管理者只有具有这种精神和态度,才能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其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样,一个热情洋溢的企业管理者才会感染广大员工,让广大员工用同样的热情去对待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气。如果一个暮气沉沉、毫无热情的人来领导企业,那么,这个企业的前景就十分堪忧。

2、企业管理知识要求

企业管理者的工作对象就是企业,工作行为就是管理,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在企业管理知识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钻研和了解企业管理知识,为实践打好基础。

1)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基础管理知识。企业管理者的主要活动就是管理。企业管理就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方式来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期达成企业设定目标。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协调、领导等。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深刻的认识。

2)市场营销、采购、研究开发、服务、生产、质量、财务、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等业务管理知识。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从市场营销到产品服务,从物资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活动是由不同的环节和不同的职能来支持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各环节、各职能的运行规律、特点、规范、要点进行认真研究和理解。当然,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分工不同,除全面负责的管理者必须对以上所有环节和职能的内容充分理解外,作为其余企业管理者,重点应放在自己所负责、所分管业务方面,进行学习和钻研。

3)产业、行业知识。相对于国民经济整体的层次来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微观组织。企业是国民经济各产业、各行业的一份子。企业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本企业在相应的产业和行业的地位、作用、分工、特点,也只有这样,企业管

理者才会正确地对企业进行规划。所以,企业管理者,应对产业和行业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时刻把握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4)其它相关学科知识。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生理学、伦理学、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系统学、会计学、法学等知识。所以,除了前面所述的管理职能知识、业务知识、行业产业知识外,企业管理者也应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了解。特别是新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管理者更应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学习。

3、企业管理技能要求

企业管理技能指的是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所处环境、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为了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管理方法、工具及技巧。企业管理者有了管理知识还不够,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技能,做到知与行的统一,企业管理才能有效,才能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

企业管理的技能要求内容是非常宽广的,有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有特殊企业所需要的特殊技能。随着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管理技能要求也是变化的。企业管理技能是一种实践性的能力,需要广大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本文所阐述的技能要求,为当前企业管理者所需的基本技能。

1)计划管理能力;计划管理能力是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预测未来、设立目标、决定政策、方案,以期能够经济地使用现有的资源,有效地把握未来发展,获得最大企业成效的能力。毫不夸张地说,企业管理者第一项技能要求就是计划管理能力。计划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面,是一种主动降低风险、提高效益的管理行动。作为管理者具有良好的计划管理能力。计划管理能力包括战略决策能力、目标管理能力、计划控制能力等。企业管理者掌握了计划管理能力,才能正确地制订出企业发展方针、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目标,才能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制订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行动计划,整合企业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协调地达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

2)沟通协调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是指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对企业中人员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思路、信息进行传递、交换进行控制能力以及对其产生的不和谐进行协调的能力。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若管理不当,也会有消极作用和破坏作用。作为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建立起企业正常有效的沟通渠道、信息传播渠道、冲突解决、协调机制。在企业中,必须有畅通渠道,不管是企业的经营信息,还是人员思想动态,都应在企业中及时有效的进行传递。古人曰: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大禹治水之法在于疏导,治理企业也一样。企业建立了正常的沟通渠道后,企业才能杜绝不正常、不合谐的小道消息,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风气。同时,企业管理除了内部的人员外,企业还面对外部公共关系,包括顾客、供应商、销售商、政府机关、新闻界、教育科研机构、社区等在内的公共关系对象。企业管理者也同样应拥有相应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与其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企业管理

者除了拥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外,自身还必须做好沟通协调的榜样作用。率先在企业中树立信息沟通、人际交往的榜样形象。论语有云:子率之以正,孰敢不正。

3)激励能力。在企业中,存在着组织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如何正确地处理好两种关系,用各种方式调整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作出更多的贡献就是激励要解决的内容。国外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按时计酬的员工每天一般只需发挥20%-30%的能力用于工作就可足以保住饭碗,由此可见,激励员工发挥潜力,对企业将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激励员工的方式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激励是一门艺术,企业管理者必须有效掌握激励的原则和激励的方法,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正激励和负激励有效结合起来,在企业中创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目前,各企业都在探索员工参与、员工持股、员工企业内创业、新福利方案等新的激励方式。企业管理者掌握了激励方式,就会有效地挖掘员工中蕴藏的巨大潜力,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4)企业文化的管理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形态中折射出来的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技术特色、管理特色以及企业经济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另外,企业文化又从另一方面影响着企业的物质形态。有人说,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企业的使命、企业的理念、企业的精神等方面的传承的确得益于企业文化的建立,企业对外的形象建立也依靠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一些想做“百年老店”、“百年企业”的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企业文化的建设、维护、提升的能力。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但企业文化不是虚化的东西,目前,企业界存在着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流弊,仅用一些物化的标志、口号、物品来代表了整个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了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三个层次的内容。企业管理者必须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作为塑造者管理者、倡导者、变革者的角色,从三个层面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成企业的特有竞争力。

5)团队组织能力。团队作业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者在实践中使用非常广泛的管理方式。中国人自己在私下有过自我评价: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几个中国人就变成了一条蛇,并与其它国家的人员进行比较。这反映国人在团队意识方面的缺乏。当今企业的组织形态中,团队已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必须掌握团队建立、协调、评价方式,使用团队的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6)领导能力。领导能力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企业确立目标和实施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能力。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在管理活动中,充分、正确地运用企业所赋予自己的惩罚权、奖赏权、合法权、模范权、专长权,积极地影响下级的管理行动,推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领导能力来源于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管理能力、基本素养、人格魅力,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在强化自身修养的基础积极地推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体现出良好的、有效的领导能力。

7)创新能力。竞争已成为当前企业的基本特点,创新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石,同样,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意

识和创新能力,及时在工作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决不是一位因循守旧,拒绝变革的守旧人士。在对管理中,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总断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不断进行管理意识、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的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在面对市场竞争时,企业管理者要正确地分析竞争环境和竞争形势,不断地对产品、服务、企业形象进行创新。

8)危机管理能力。企业管理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因素,存在着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在企业管理中,就会遇见不同的危机,包括市场、政策、法律、经营、人员等方面的危机。企业管理者在危机管理方面必须拥有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处理危机的能力。危机出现后,企业管理者必须勇于面对,认真分析企业所面的整体形势,危机发生的原因、影响大小,及时果断地采取措施,及时控制其发展势态,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效地消除危机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的影响。二是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利用危机方式进行管理。对危机进行预测,并把危机作为一种压力和激励,在危机出现之前便有效地避免危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特质性素质

特质性素质是指企业管理者具有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之外,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比较突出的个体性优势的素质。特质性素质是不同的管理者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不同的企业者具有不同的特质性素质,决定了不同管理的能力优势、管理作风、管理风格。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都会存在一些管理者擅长战略运作、另一些管理者在成本控制方面有独特的管理水平、或者是具有精益化生产的独特本领,等等。特质性素质来源于不同的企业管理者不同的生活、工作背景、工作经历和个体差异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是专家、都是专长。管理者的培养也不可能像制造流水线产品一样,都是同一标准,同等能力。管理者的个体差异就形成了管理者的特质性素质。特质性素质与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是不可分离的,并来源于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

1、建立有利的个人优势是企业管理者的必修之课。企业管理者必须对自我有一个清醒和正确的认识,一定不要认为自己是天才、是全能冠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相应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发挥自己的长处,在擅长的领域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扩充自己的管理优势,管理者才能取得自己的优势之所在。

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组织开展全局公务员基本能力提升主题活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县发展大局,结合我局公务员队伍素质现状和公务员自身需求,以强化基本知识、提高基本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公务员队伍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我县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二、活动对象

局机关在编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以下简称“公务员”)。

三、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包括全员培训和基本能力竞赛两部分。

(一)培训内容:一是群众工作方法,包括联系群众、舆情应对、应急处理三项必修内容和信访接待、语言表达、媒体应对、新闻宣传四项选修内容;二是机关工作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沟通协调、网络安全三项必修内容和公文写作与处理、会议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五项选修内容。

(二)基本能力竞赛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知识技能、语言表达、公文写作与处理、调查研究等竞赛项目,总的要求是能够展现公务员基本能力、体现公务员综合素质,参与面要广、操作性要强,通过竞赛活动检验培训效果,调动广大公务员学习提高的积极性。

四、活动形式

(一)开展全员培训活动

全员培训采取集中脱产培训和网络选学相结合的方式。

1、集中脱产培训。参加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举办的选取舆情应对、应急处理、调查研究、网络安全、公务员管理政策法规五项必修内容集中脱产培训。同时根据岗位需要,围绕规定的六项必修内容自行组织脱产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课时(一天按6课时计算)。

2、网络选学。组织参加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围绕全面提高机关公务员素质,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需要,有侧重地选择2-4项制作学习课件,通过“市公务员培训平台”统一组织全员培训。每名公务员根据岗位需要至少选择一项选修内容进行学习(网络培训具体要求、时间另行通知)。

(二)开展学习观摩活动

在开展全员培训活动期间,局选拔业务标兵和业务能手,推荐至县委组织部,参加县组织对口岗位公务员进行现场观摩、业务交流、座谈学习。

(三)开展技能“比武”活动

结合我局实际,围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语言表达、公文写作与处理、调查研究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比武”活动。坚持以赛促训、以赛促练的原则,选拔业务理论丰富、工作能力精湛、综合能力优秀的选手,推荐参加全县“比武”。

1、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比武”活动。采取机考或笔试相结合的形式。“比武”内容要立足于网络安全知识,涵盖日常的电脑安全常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例如微信、QQ和Email信息传输的保密性问题等。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计算机的防护技能。

2、开展语言表达能力“比武”活动。通过“听、读、看、演”方式考察公务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普通话的标准性。

听:模拟领导交办工作的场景,让参赛者口头表述领导的意图。通过听,考察参赛者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读:在规定时间的基础上,阅读政策法规或文件,提炼其中心内容。通过阅读、提炼,考察参赛者学习政策理论、处理行政事务的认读能力、理解消化能力和鉴别评价能力。 看:利用直观场景(比如组织一些参观活动后,让大家讲一下观后感),通过观察,考察参赛者口头表达能力,语言表述是否清晰准确,语言组织是否严密流畅。 演:模拟生活或工作场景(如接待上访工作),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参赛者进行口头表述和演练。通过演练,考察参赛者待人接物能力。

3、开展公文写作能力“比武”活动。通过公文基本知识竞赛,具体公文拟制,完成规定的命题文章等形式组织开展“比武”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普及公文基础知识,提高公文阅读和撰写能力。

4、开展调查研究能力“比武”活动。在规定课题或自选课题内容基础上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各单位可组织专家自行评比。通过开展调查研究能力“比武”活动,进一步提升公务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步骤

根据县委组织部和人社局的统一安排,自2016年9月开始,至2016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实施方案,并于2016年9月30日前分别报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9月至2016年10月,按照方案组织实施各项活动。

1、全员培训阶段。2016年9月至2016年5月,参加部分人员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组织举办1-2期脱产培训班,同时其他公务员必修内容脱产培训自行组织实施。通过网络培训平台完成选修内容学习。

2、学习观摩阶段。按县统一安排方案推进。

3、技能“比武”阶段。2016年8月至2016年10月,组织技能“比武”。

(三)检查评估阶段。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对活动进行回顾总结。

六、组织领导及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局成立领导小组,由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本次公务员专题培训工作。

(二)注重创新,务求实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开展主题培训活动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务求实效,在完成主题活动规定项目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可增设具有区域和部门特色的活动。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注重总结经验,推广好的做法,激发全局公务员学习基本知识、提高基本能力、履行岗位职责的热情。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主题培训活动,扩大活动成效,为全县主题培训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6篇

1 企业档案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很多企业员工都存在档案意识薄弱观念落后的情况。出于对档案本身认识的片面, 使得档案的管理工作也相对滞后。过去人们对企业档案的认识只停留在企业历史记录的表面含义上, 而忽略了从记载企业经验教训的档案中寻找企业发展突破点的功能,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 对基础性企业信息的运用, 重新审视企业档案的功能性, 是观念转变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 档案的形式也发生了转变, 电子档案的出现, 弥补了纸质档案保管和使用上的不足, 也大大提高了企业档案的可管理性和服务性。档案管理观念的更新和提高, 也有赖于企业管理阶层的重视程度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 重视企业基础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才能有效的促进本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1]。

2 企业档案管理滞后于信息化发展

全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大幅提高, 各行各业对信息依赖程度的逐步加强, 促进了各种信息系统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信息处理的方式更多的采用计算机为平台, 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对电子文件的处理能力较差, 固守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从而使新形式档案的无法录入和存储, 造成了企业档案的信息不完整。因此, 企业档案的管理问题要紧跟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首先通过对员工计算机能力的培训, 奠定新企业档案管理的技术支撑, 然后在此基础上, 进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改革[2]。

3 知识管理是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方向

3、1知识管理可以促使人们重新视定义企业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

当前知识管理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单纯的只是对企业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 还应该包含档案功能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对档案中记载和积累的经验和知识的挖掘, 从中得到有益于企业发展的信息, 这才是知识经济背景下, 企业档案的功能所在[3]。

3、2知识管理可以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企业档案管理的基本活动

档案管理应该从表面上的档案实体的保存和管理转移到关注对档案所存储的信息、所蕴含的知识的管理。以往意义简单的档案收集工作, 只局限在正式文件的归档上, 而今档案的收集过程也等同于知识的积累过程, 更注重隐性知识的记录, 以及对非正式文件外部信息的收集。在档案整理过程中, 通过对检索内容的编排, 实现一个知识的重组过程, 按照档案信息的代表性和用户检索的偏好, 对企业档案的内容和所包含的知识信息进行分类, 从而提高档案使用时的效率。现阶段的档案鉴定工作更注重档案的情报价值、现实价值和利用价值, 对档案的鉴定过程, 就是对所包含的信息知识的评价活动。同时为了提高档案的服务性, 应该秉承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通过信息化、网络化等手段, 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从中得到所需的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而将档案服务活动提升为知识服务活动[4]。3、3知识管理可以促使人们重新考察企业档案管理的技术方法

新时期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 普及先进的信息技术, 来替代传统的手工操作。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审视企业档案工作, 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本质是信息的管理, 通过对企业档案内在知识性的挖掘, 从知识中提炼新的信息是利用企业档案的重要目的。知识性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 有助于推动企业档案信息的丰富和完善, 并使档案的管理工作从实体档案的手工模式转向以计算机为平台的信息处理模式。

4 结语

整个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知识性社会的转变, 使得企业的内部发展要在适应外部大环境的前提下进行企业的信息化改革, 提高对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加深对企业基础信息资源的知识化利用。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指导下, 对企业内部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信息系统的重建。这种指导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必须顺应社会经济背景与时代发展潮流。在知识经济时代, 这种顺应社会经济背景与时代发展潮流, 能够指导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就是知识管理。因为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它能从各个层面为企业档案工作创新提供新的思维。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信息和科技的发展已经对整个社会的进步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档案, 客观的记录了企业从筹备、成立到经营、管理甚至是产权变动等一切企业活动, 是一种基础性信息资源, 在企业管理等各方面发挥显现着应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管理模式,企业档案,知识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兆明.企业档案工作处于困境的原因及对策[J].北京档案, 2009 (9) :25~26.

[2] 宗培岭.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档案工作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9:114~116.

[3] 伍振华.档案的知识特征初探[J].档案学通讯, 2009 (3) :18~19.

上一篇:学习型范文下一篇:父母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