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研究背景范文

2023-09-17

海绵城市研究背景范文第1篇

1.水生态基础设施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性质

首先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性质。海绵城市建设一定是要从区域到局部尺度上整合的过程与形态,涉及到人的需求、生活质量提升、物质空间、技术、材料等方方面面,涵盖工程评估、场地规划、景观设计、监测、施工等,所以海绵城市本质是结构体制的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必须能够找到解决或者舒缓城市人居环境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系统退化、洪水内涝、城市开放空间难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等实际问题,同时为人们提供更加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这一工作才可能为人们所接受。

海绵城市落地就是景观建设。景观设计本质上是土地设计、物质空间规划,是建立在探讨针对土地上存在的环境、生态、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社会艺术科学相结合的应用学科。景观设计这一特征为海绵城市建设如何落地指明了方向,景观设计学应该执行海绵城市落地统领的任务。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从子虚乌有的以人为本向维系城市、乡村水系统整体健康转型,健康的水系统才有健

康的城市和人;

第二,从单一功能景观水体向多功能生态水体转型,城市河湖景观是城市、乡村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维护景观河湖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是基本出发点;

第三,从封闭的园林、水利部门利益,不计成本、纳税人的钱面前忘恩负义的“景观工程”向统筹开放的城市水系统管理、精打细算、服务公益的可持续性水管理转型; 第四是整体上服务中国和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环境目标。

这些目标已经反反复复出现在在十七大、十八大,同时习近平主席的观点非常具体,他说我们要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去解决大树进城,开山造地这些问题。习主席也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就是我们要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上来实现整体谋划国土空间的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所以我们作为设计师深思:我们所做的每一个规划都能够对这个国家负责任,对每一个人民、每一个老百姓负责任。所以我想我们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帮助国家降低能源消耗、降低和移除污染物,我想这是我们这个会场提出生态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

2.水生态基础设施与海绵城市建设途径

生态基础设施和海绵城市建设一定有理论依据,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健康,从五个方面,通过北京大学在过去15年中完成的一系列工程,来探讨水生态基础设施和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同时创造性地探求地方解决方案。 第一,要平衡场地水量,净化水质,创造宜人的环境; 第二,雨水管理、湿地恢复与生态游憩环境多功能景观建设; 第三,避免洪水内涝的城市新区规划;

第四,构建城市水系统与居民生活的密切联系的新生活方式; 第五,与洪水为友的新景观。

3.水生态基础设施与海绵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归纳水生态基础设施和海绵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是数据条件难以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高精度气象数据、地形数据都由有关政府部门掌握,高昂的价格和保密条件令设计师倍感无能为力;

第二,根深蒂固的以城市美化为目的的城市绿地建设观念阻碍行业进步和公众认知; 第三,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从粗放走向精致的机会和途径,需要复杂的技术和设计支持,然而重工程轻技术和设计致使工程咨询与设计费用严重偏低,必将严重影响海绵城市建设质

量;

第四,海绵城市建设是个地域化特征非常明显的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需要持续监测、技术咨询、试验论证与设计投入的工作,然而个性化、专业化、合作意识浓厚和愿意扎根一地的技术与设计服务的设计师和公司严重不足。 同时,相应提出解决途径:

第一,呼吁政府信息公开和数据公开;

第二,呼吁提高咨询与设计服务取费标准,切勿低价同行竞争;

第三 ,规划师和设计师应该关注城市面临迫切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与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实际问题,革新观念,加强行业合作;

第四,呼吁更多追求精致,扎根一地、服务一地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专业咨询与设计咨询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业公司。

海绵城市研究背景范文第2篇

摘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能够把城市中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进行动态的平衡,从而实现城市各项资源的有效循环,这也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我国的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只有对城市景观进行科学地设计,结合海绵城市的功能和理念,這样才能够更好的解决城市雨水问题和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问题,让我国的城市都能走出一条经济、环保、健康、美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更加适宜居住的生态环境和居住场所。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理念;海绵城市;景观设计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

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角度来看,园林在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占据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从植物还是从动物的角度来看,园林在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与此同时,城市对园林景观的高度需求,对我国的林木资源的管理有着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加强林木资源管理,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绿化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从经济的发展角度来看,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源头是工业技术的发展,但是工业技术的发展会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会在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废气等有害气体。不仅会污染城市及周边的空气,使空气质量下降,还会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一方面,设计师需要根据自然生态环境来优化自己的设计方案。而园林景观中的绿色植物,能够改善这一情况,能吸收废气,散发氧气降低温室效应,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如果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可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对环境的污染进行控制,提高城市周边的空气质量,使人们能够有一个清新的工作环境,进而提高城市形象,改善城市面貌。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使其具有更好的弹性,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蓄水、渗水和存水功能。海绵城市的理念能够让城市的生态系统得到良性的循环,同时也能够极大的降低城市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近几年随着雨季的到来,很多城市的内涝问题特别严重,对于城市居民的出行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同时也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因此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就必须让城市的土壤渗水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要对城市的河道功能进行还原。利用科学的方法明确雨水的流汇规律,从而对雨水进行高效的管理,更好的适应城市的发展。在城市雨水充足的时候可以把雨水及时的收集起来,以便在城市需要的时候加以使用,这样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城市的水资源消耗,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比如在城市中的一些绿地景观、城市花园,湿地等景观设计都可以作为海绵城市雨水控制的重要手段,让城市的吸水、蓄水、渗水能力得到增强,这也是海绵城市在城市管理中重要的作用。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研究

3.1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

首先可以设计分车绿带,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城市道路中的雨水得到更好的处理。通常分车绿带中都是以绿色的海绵和常见的植被构成的。在城市中可以建立景观坝,这样可以有效的减缓雨水径流的速度。要在分隔带的侧石上留30-40cm的缺口用来汇集雨水,同时能够有效的控制横向和纵向的坡度。其次可以设计路侧绿带,也就是所说的人行道与道路红线中间的地带,这样能够更好的处理人行道和附近的雨水。边坡设计可以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设计成垂直或者倾斜的状态,确保底部坡度的合理。在绿化植物选择方面,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城市气候的本土植物,要求植物要茎叶茂盛,能够吸收汽车尾气,达到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同时在景观植物的选择中要注意植物的特性,不同的植物要能够共生共长,以免影响彼此的发育。由于城市绿地的含水量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城市夏季降水量大,要选择一些具有调蓄功能的植被,而冬季降水量少,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抗旱能力的植被。

3.2城市公共景观的设计

在海绵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雨水花园是重要的景观之一。雨水花园就是在城市中地势较低的地区设计的一些花园工程,目的是为了让植物和土壤过滤城市中的雨水,避免径流对城市的污染,同时也可以对小面积汇流的雨水起到一定的消纳作用,避免径流量突然增大导致城市内涝现象。利用雨水花园能够让净化的水补充地下水资源,避免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让城市水资源可以实现科学的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雨水花园就是能够适应自然地理条件的雨水调蓄系统。通过一定的景观设计艺术,让城市的硬质空间和绿色空间形成完美的统一,实现了现代技术与景观工艺的完美结合。

湿地公园也是海绵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重要的景观设计,现在由于城市的发展较快,大量的农田被征用,这就会导致城市的洪水调蓄功能被破坏,同时城市的荒地也被开发利用,让赖以生存的城市物种也在不断的减少。因此构建城市湿地尤为重要,可以达到很好的蓄水存水作用。现在城市中环境污染严重,导致雨水往往呈酸性,而酸雨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海绵城市中的湿地公园具有较强的污水净化功能,利用人工媒介的过滤作用以及土壤、植物、微生物等的共同合力作用科将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重金属污染物过滤,同时让酸雨中的氮、磷等物质被植物吸收,从而提升雨水的质量,让水质的纯净度得到提升,再次运用到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同时湿地景观设计优美也可以作为城市生态旅游和环保教育基地,对城市的旅游经济和环境保护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海绵城市是现代城市中的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主要是通过建立生态化的景观城市,为城市居民带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因此把海绵城市和景观设计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城市的设计更加的科学合理,从而让城市居民与城市发展相融合。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朱晓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绿化建设的思考[J].南方农业,2019,13(24):58-59.

[2]韩若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探究[J].现代园艺,2019(10):70-71.

[3]陆洲.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5):79.

海绵城市研究背景范文第3篇

一、“海绵城市”理念下生态道路建设意义分析

城市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水平的有效提升。但是与此同时, 城市发展规模逐渐扩大, 大规模建筑物崛地而起, 大量生态土地遭到占用和破坏, 植被数量逐渐减少, 导致城市地面蓄水、渗水能力降低。同时, 在城市高度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 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缺少有效的连通载体, 导致城市地表污水、雨水无法及时排出,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内涝风险。而海绵城市理念, 便是针对以上城市发展问题, 所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建设观念, 相关单位以海绵城市为思想核心, 加强城市道路生态系统建设, 从而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风险, 促进城市节能、环保深入发展。

二、“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生态道路建设模式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 城市生态道路建设模式, 主要分为五大系统模块, 现逐一展开论述[1]。

(一) 建设新型道路渗水系统

在城市生态道路建设过程中, 渗水系统相较于以往存在明显不同。相关部门在构建道路渗水系统时, 选择新型、生态渗水材料, 从而确保城市道路符合生态发展需求, 降低城市水污染指数。首先, 在人行道两端, 相关单位选择半透、全透方法铺设道路。其次, 在绿化带设计方式上, 主要以下沉式绿地为主, 从而优化城市道路渗水功能。同时, 相关单位在围绕城市道路渗水系统施工时, 通常以渗透浅沟为载体, 并适当丰富绿地面积, 确保城市道路系统渗水功能得到有效优化, 而增加土壤渗透性能, 合理选择新型环保材料, 铺设城市道路, 在保证城市道路使用寿命的同时, 增强城市道路渗水功能。

(二) 构建生态蓄水系统

蓄水系统, 是城市道路系统重要组成, 同时, 也是保证城市道路海绵性功能的重点模块。因此, 相关单位应重点加强生态蓄水功能有效构建, 有效增加城市道路蓄水量, 从而实现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通常情况下, 在构建生态道路时, 相关单位所采用的蓄水设施主要有两种类型[2]。第一种, 人工蓄水, 具体指相关单位合理安装蓄水管道, 并引进截流设备、净化设施, 对城市水资源进行生态处理, 实现二次利用。第二种, 便是生态蓄水, 主要利用绿地、园林景观等生态系统, 构建自然蓄水系统, 促进城市生态道路有效建设。

(三) 引进雨水净化设施

净化设施在城市道路建设领域, 对实现生态道路系统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 相关部门应当加以重视。首先, 在城市道路具体施工时, 不妨选择下沉式绿地铺设, 从而增加城市道路系统渗水、净水性能。其次, 相关单位在铺设绿地时, 可以选择渗透、吸附性较强的砂石作为施工材料, 构建有机绿地, 增强绿地渗水性能。同时, 相关单位在城市道路具体施工时, 应优化雨水管网空间布局、净化设施合理设计与施工。保证经过净化之后的雨水能够通过雨水管网, 集中汇聚到蓄水装置, 并进行循环利用。如此一来, 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城市水资源污染, 同时也能够增加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城市道路实现节能、环保、绿色发展。

(四) 分段截流、集中处理

当前, 城市建设高速发展, 城市内部水资源呈现匮乏趋势。为了有效实现水资源节约、环保、重复循环利用, 相关单位在构建城市道路系统时, 应当优化城市水资源管道科学、合理设计。首先, 相关单位应当全面重视雨水资源循环利用, 在构建城市道路雨水系统时, 遵循分段截流、集中处理原则, 加强雨水净化处理、循环利用[3]。其次, 相关单位应当针对当前城市用水情况, 做好城市生态道路建设规划, 构建城市道路海绵体, 既保证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 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城市内涝风险。

(五) 构建纵横分流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属于城市道路系统重点模块, 也是决定城市道路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 相关单位在建设城市道路系统时, 应遵循纵横分流原则, 优化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构建纵横分流排水系统, 对城市雨水实现分流管理, 有效降低城市排水管网工作负荷, 降低排水管网因为工作负荷超标, 出现系统功能故障, 从而引发洪涝风险。同时, 相关单位应当针对城市雨水污染程度, 采取分流管理措施, 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功能建设, 提高城市道路排水能力。

三、“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生态道路建设措施

(一) 道路铺设与地表连通设置

以往, 相关单位在构建城市道路时, 所采用的施工材料以沥青为主。而沥青材料渗水性能较差, 导致城市道路经常出现积水现象。如果在暴雨季节, 城市很容易出现内涝灾害。因此, 相关单位将海绵城市理念有效渗透到城市道路建设时, 应注重优化选择道路施工材料, 采用新型材料, 增加城市道路表面渗水率。建设单位不妨选择透水铺砖、渗水井、渗水管等设施, 提高城市道路渗水性能。具体需要做的便是, 加强城市道路与地表之间的连通, 从而保证雨水能源能够实现循环、综合利用。

(二) 道路景观配置

相关单位在进行城市道路施工建设时, 应加强城市道路景观优化配置。施工方可以选择以下沉方式为主的绿地形式, 增强城市道路渗水性能。同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当地降雨量分布, 合理设计城市道路排水、蓄水、渗水系统, 从而保证城市雨水、污水能够顺利排出并实现循环利用。此外, 相关单位应当针对城市生态道路构建标准, 加强绿化带建设, 合理设计道路形式、坡度, 从而保障城市水资源系统实现节能、环保、深入发展。

结论:综上, 海绵城市作为城市发展重要理念, 将其有效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中, 所呈现的优势十分显著。因此, 相关单位在实施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时, 应注重遵循海绵城市理念, 构建新型渗水的系统、生态蓄水系统, 引进雨水净化设施, 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同时, 采用分段截流、集中处理原则, 构建纵横分流排水系统。从而使城市道路给排水系统功能更加健全, 为实现城市发展、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条件。

摘要:现如今, 城市发展速度显著加快, 如何在保证发展速度的前提下, 做好节能、环保工作, 是当前城建领域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为了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专门提出了“海绵城市”发展政策。在城市道路的建设过程中, 合理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从而构建生态城市道路系统。鉴于此, 笔者主要围绕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生态道路建设模式以及相关措施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国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7 (09) :82-83.

[2] 林传统.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 2016 (21) :191-192.

海绵城市研究背景范文第4篇

水资源对城市的建设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 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对城市建设的发展非常重要。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的调节合理用水资源, 也更加节省了经济。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随之增加的还有其工作的困难性与复杂性。虽然海绵城市建设发展在2012年就提出了, 但是2017年却还没有全面的建设起来, 但是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所以要加快海绵城市建设。

2、水资源调查评价的新问题

通过媒体的报道以及笔者对相关文献的查询, 发现并总结出, 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的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海绵城市导则是建设部出台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实际指我们的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 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能够有“弹性”, 运用在雨水方面, 即下雨时城市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 需要时蓄存水能够“释放”并加以利用。

2.1 水资源短缺问题

水资源短缺是每个城市未来发展尤其需要面里的问题, 这个问题现在变得越来越不容忽视。截至目前, 我国干旱缺水的地区已波及十多个省市区, 其直接影响范围达到了400多万平方公里。你还在造成的粮食损失已达到数百亿公斤, 造成的工业产值的损失达到了百亿元以上。在全国城市缺水问题, 也尤为严重。目前不少城市因确实问题而不得不定时供水, 使得人们不得不半夜起来接水, 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如若不及时治理, 要想将来人如水的矛盾将会日益严峻。

2.2 水资源污染问题

当前社会有许多企业为了追求利益, 用淡水稀释污水简单处理达到排污标准, 成为众多黑心排污企业的惯用伎俩, 大量处理不合格甚至未经处理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等公共水体。这使得许多区域产生了“缺水污染缺水”这样的死循环。此外化肥农药等农产品的过度使用也是造成水污染的一大原因。再加上各地政府一位的追求发展, 缺乏相关的治理意识和手段, 对相关企业管理过于松弛, 任其肆意妄为, 使得本就严重的问题雪上加霜。

2.3 水资源开发问题

目前我国以牺牲水资源环境和持续利用为代价来支撑经济的发展的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现象屡见不鲜, 致使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直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例如北方的黄河、淮河、海河等主要河流被沿岸的各省大肆开采, 使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失衡, 其生态环境和资源再生能力受到了致命的破坏。此外地下水资源也未能幸免于难, 由于被严重开采某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地下水体被海水和污水倒灌, 导致地下水已不再适合使用。

对于初始条件的考虑, 如土壤情况、地质情况、坡度情况、植被情况等, 现在根据导则查表即可。可根据不同的降雨情况, 统计出对应的降雨的频次, 即降雨的控制率, 最后对应降雨的量。但是实际做规划时, 相当多的城市达不到80%的控制率。

3、利用海绵城市的解决方案

3.1 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

我国水资源短缺主要是因为水资源地理分布分布不均造成的, 主要表现为西北地区缺少, 而中南地区水资源丰富。针对此南北悬殊的差异南水北调工程是当前解决这个问题最合理也最有效的方法, 国家已将其作为一个战略方针长久贯彻。这项伟大工程, 以及巨大的的工程量、调水量以及投资量, 将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其可以一劳永益的改善西北地区缺水问题。

3.2 水资源污染问题

针对水资源污染问题, 应从污染源头和污染地区一同抓起。工业上一方面国家应制定明确的法律和严格的执行手段, 对不发企业污染问题严格治理, 严厉打击, 以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目的;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应做好对有污染地区的环境在生与恢复工作, 还老百姓一个绿水青山。农业上一方面尽快做到技术创新与突破, 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 是农业化肥的污染达到最低;另一方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技术意识, 教老百姓合理使用农业费, 从未是农业污染进一步降低。

3.3 水资源开发问题

一方面建设海绵城市, 可以在降雨量大的时候将多余的水分储存起来, 当枯水期的时候, 再将储存的水分释放出来, 调节水资源。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地下水, 在我国地下水的含量极其丰富, 但是由于人们的不合理使用, 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以及污染问题十分严峻, 合理利用地下水, 可以使其变成再生能源, 造福于人类的子孙万代。

另一方面, 则是要提升蓄水、净水能力, 最大限度地促进自然水文循环, 提升用水效率。这对于北京这一特大型缺水城市而言更是重点。根据水利部调查统计, 近10年来, 北京以年均不足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 维持着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 每年超采的量就达到了5亿立方米。

针对以上情况, 北京市规划国土委此前首次发布首都海绵城市解读时明确, 北京市已经确定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总目标——通过增加储水空间, 将雨水留下来;通过改造硬质铺装, 将雨水渗下去;通过延长回流路径, 将雨水净化好。将北京建成宜居的、充满活力的、缺水地区建设海绵城市的典范。同时, 依托河湖、绿地这样重要的海绵体, 北京将建成“三环”“五水”“九楔”, 成为控制消纳雨水的主要存蓄空间。目前, 北京已经划定了通州、延庆为试点区域, 通州将结合副中心建设, 建设平原“海绵城市”;延庆将结合世园会建设, 建设山前“海绵城市”。

4、结束语

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 虽然地球母亲是慷慨的无私的, 但是能给我们资源也是有限的。城市理念工作正是人类对地球母亲给予的资源, 进行的合理的评估与分配, 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可贵, 并且合理的利用分配自然资源, 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才能使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同时,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存环境。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的质量标准也是不容忽视的标准。伴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 类似于海绵城市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思考这样的话题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十分的高, 所以在建设过程中许多的现象也不可避免, 时至北京时间2017年3月李克强又一次提出了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文章对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现状及相关思考进行了分析, 笔者希望一次能对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关键词:水资源,海绵城市,城市规划

参考文献

[1] 王立伟: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的影响[J]。新华网, 2014-08-14:31-32.

海绵城市研究背景范文第5篇

当前, 对我们而言, 城市是一个供人类生活、生产的大环境。而这个大环境的布局优劣则取决于一个城市建筑设计与规划建设的营造是否合理化。站在宏观角度上看, 其主要取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其推广应用、城市自然生态平衡的结果。而站在微观角度上看, 其主要取决于城市建筑节能措施是否具备很高的工作效率以及绿化系统创造的效果。当然, 上面所阐述的这些要素是相互补充、相互依赖并能够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共同推动着建筑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 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源于对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的尊重, 遵循“生态优先”原则, 将自然设施与人工设施相结合, 帮助城市在面临洪涝或干旱灾害时, 具备如同海绵般的能力, 以此保障城市水资源的安全, 实现城市内部对雨水的净化、储存、渗透以及再利用, 从而改善城市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传统城市规划中的末端控制、快速排放等固有控制方法被海绵城市的管理理念颠覆了, 它构建了新型雨洪管理控制系统, 即以“分散化、多目标、源头”为核心, 坚持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调蓄系统治理思路。鉴于此, 海绵城市增加了水资源的利用途径, 完善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又可缓解城市洪涝灾害、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与我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高度吻合, 具有非同一般的生态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极高的借鉴价值。

2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与思考

2.1 加大定量分析的力度

为了给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依据, 我们应当加大定量分析的力度。1) 应当积极收集规划前期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 并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整合。2) 根据现实需求, 在所收集的数据资料帮助下, 对城市进行科学的调研, 开展与城市各种不同要素相关的专题研究。3) 在城市专题研究所得结果的基础上, 对城市的水资源负荷能力进行全面分析。4结合城市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现实需求, 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 比如城市不同区域的主要职能、性质等, 最终设定出城市对雨水的总体控制目标, 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做铺垫。

2.2 修复城市原有的生态海绵体

天然海绵体的作用是调节城市生态, 具体体现在调节城市内河水的径流量与水位、净化日常产生的雨污水、缓解城市的旱涝, 所以修复生态海绵体是完成海绵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 如果对地表水流的径流量有较大影响的生态环境, 都需采取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包括森林、湿地等, 这些区域经过修复后, 可储存大量的水分, 抑制水土流失, 调节湖泊、河流的水量。修复工作进行中需注意的是, 把每个生态区域划分成多个类别, 包括禁止建设的区域、湿地区等, 了解每个斑块的特征并用相应的方式保护, 用这一方式提升城市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此外, 修复生态斑块的同时, 也可以在原有斑块的周围设计一些自然斑块, 让两者相互配合, 调节城市的生态。为扩大生态海绵体影响的范围, 也可用生态长廊把城市内多个生态海绵体整合, 即确定各生态海绵体的位置后, 在城市最佳位置设计并建设生态廊道, 让各部分海绵体融合, 形成一定的生态规模。

2.3 加大城市竖向规划的力度

为了促进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顺利开展, 应当加大城市竖向规划的力度。1) 应当确定城市用地的控制高程, 利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提供权威的地理信息数据。2) 应当对土地进行改造, 加大平整力度, 使土地更加契合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目标。3) 应当对城市的地面坡向、分水岭、汇水沟壑、地面的排水走向等进行分析与设计, 促进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

2.4 人工海绵体的生态改造

在海绵城市规划过程中, 人工海绵体的生态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阶段的城市环境中, 由于天然海绵体的匮乏, 人工改造和建设生态海绵体是实现海绵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人工建造生态海绵体的方式有很多,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第一, 通过园林绿地的设计, 建设植被缓冲带、人工湿地及其他分散海绵设施, 提升城市对水的应变能力。第二, 构建新型城市水循环系统, 通过设置地下削峰调蓄池、管网改造提升等措施, 使城市管网提升与绿色海绵相结合, 保障城市水安全。

2.5 严谨分析地块地质与地貌

地块地质与地貌分析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 加强对地块的调查和研究, 按照地块的相关用地属性以及地形地貌等条件, 将其合理科学的规划到相应的排水管网中。第二, 按照相应地块开发强度, 对低影响开发地块相关策略实施确定以及细化分析, 对用地规划合理优化, 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市政以及其他公共设施进行有效配套等。第三, 对地块的用水指标以及控制要点进行分析, 同时相应的有效落实, 对下沉式的绿地率以及单位面积的径流量有效确定。第四, 对地块的建设指标进行明确, 按照相应的雨水指标来对地块的建设密度、绿地率及其他方面实施确定。第五, 对于相关地块的建筑, 其路面硬化指标以及建筑小品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3 结束语

海绵城市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新方向。它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调节改善城市雨洪管理系统及河道水生态修复, 还对城市的黑臭水体治理、热岛效应缓解、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以, 建设海绵城市, 是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摘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城市发展迅猛;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题的产生, 尤其是城市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面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旨在以海绵城市为抓手, 创新城市发展方式, 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最终实现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鉴于此, 本文就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展开探讨, 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竖向规划,生态海绵体

参考文献

海绵城市研究背景范文第6篇

1、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

1) 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通过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树林、公园草地等生态体系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2) 恢复被破坏水生态。对传统粗放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城市绿地、水体、湿地等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的技术手段使其水文循环特征和生态功能逐步得以恢复和修复。

3) 推行低影响开发。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雨水积存净化。

4) 通过种种低影响措施及其系统组合有效减少地表水径流量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5) 转变排水防涝思路。利用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

2、城市修复经典启迪与借鉴

1) 新西兰的低影响城市设计 (LID)

低影响设计 (LID) 有很多名称, 其中包括水环境敏感城市设计 (WSUD) 和可持续性城市排水系统 (SUDS) 。但是字面的定义与实际操作总会存有差异。在新西兰, 低影响设计 (LID) 被简单地定义为:“一个跨学科的雨水系统设计方法。运用摹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对环境起到保护及优化的效果, 并给社区带来积极的作用”。

低影响设计 (LID) 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一套运用于土地利用规划与发展的指导原则, 即: (1) 促进多个学科之间互相合作, 跨学科的规划与设计; (2)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价值和功能; (3) 避免雨水排泄对环境的污染; (4) 运用自然的过程及体系对雨水进行处理。

二、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趋势与五大展望

“海绵城市”相关概念成为了近年我国行业内热门话题和前沿思想, 而中央政府的进一步关注和推动则促进了该理念的正式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谈到的, 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到2014年2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在其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海绵型城市设想;同年3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上提出新时期治水思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战略, 同时再次强调“建设海绵家园、海绵城市”。2014年10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 正式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同年12月, 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组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 受到全国各省市政府的重视和相关领域人员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三、发展海绵城市 (LID) 的五项展望

1、引入弹性城市和垂直园林建筑的精细化设计

建筑是城市最基础的细胞, 如果建筑对雨水能呈现海绵特性, 那么城市离”海绵“也就不远了。这里需要引进弹性城市和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弹性城市 (Resilient city) 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概念。所谓弹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准备、响应特定的多重威胁并从中恢复, 并将其对公共安全健康和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的能力。弹性城市涉及方方面面, 光从城市应对气侯变化引起的水资源短缺的弹性来看, 一旦把水循环利用起来, 每利用一次就等于水资源增加了一倍, 利用两次就增加了两倍以此类推。

2、海绵城市 (社区) 结合水景观再造

海绵建筑推而广之就是海绵社区。快速城镇化到来之前我国许多地方曾经有过良好的城市水景观被称之为”山水城市“当代城市规划师应该传承历史文化回归社区魅力增加社区的凝聚力。通过由下而上的再设计将社区水的循环利用和景观化、人性化相融和并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开展海绵社区建设。

3、引入碳排放测算

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碳排放。按照下图碳减排的程度分成低中高三个级别可以看到高影响条件下每年的碳减排量非常巨大。如果把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引发碳减排拿到碳交易市场上进行交易变成现金则可以有效减少项目的投资形成稳定持久的投资回报。

4、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化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与国家正在开展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相结合, 实现海绵城市的智慧化, 重点放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领域, 以及灾害应对领域。通过遥感技术对城市地表水污染总体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海绵城市理念与思想具有先进性、持续性和有效性, 是在有利于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基础上, 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双修”的发展和转变以及城市群现代化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分析借鉴国内外LID建设经典成就, 研究海绵城市理念的内容目标、实施策略和探索中国特色的LID试点经验, 同时还需要不断积累建设经验, 都是在对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及引导我国海绵城市的构建都是有着积极而深远现实意义的。

摘要:在城镇化大潮下, 城镇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 而新建成的建筑能相当于世界建筑总量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 城市问题日益突出, 水资源短缺, 水质污染, 洪水, 城市内涝, 地下水位下降, 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的水生态问题日益凸显。一时间, 伴随着城市人口爆炸的同时牵引出了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 城市也必然需要得到适当的修补与回复, 在这之中, “海绵城市”这一概念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海绵城市”就像一块海绵那样把雨水留住让水循环利用起来把初期雨水径流的污染削减掉, 相关的业内人士也开始在实践中探寻解决城市雨水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法, 并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同时, 努力探讨适应于我国城市雨洪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创新, 符合城市“双修”的这一主题。

关键词:城市“双修”,海绵城市,LID低影响开发,水生态,可持续排水系统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 海绵城市 (LID) 的内涵, 途径与展望[J].北京:《建设科技》杂志., 2015 (1) 11-18.

[2] 吴丹洁, 詹圣泽, 李友华, 涂满章, 郑建阳, 郭英远, 彭海阳, 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北京:《中国软科学》2016 (1) .

上一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范文下一篇:施工主管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