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范文

2024-08-17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范文第1篇

1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攻破难关的习惯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 都有好思的习惯。思考可以使大脑变得更灵活,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学生要能通过自己的思考, 把知识学活、用活。现在一些学生缺乏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往往不肯动脑思考, 不是向其他同学求助就会转向教师寻求答案。这时候, 教师千万不能代孩子解答难题, 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他们动脑筋, 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于攻克难关。如果鼓劲还不行, 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 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也就是在辅导学生学习时, 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 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脑的习惯, 帮助他们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 使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对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也有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 学生都应该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有关调查表明, 学习好的学生, 一般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一种时间定向, 自觉地产生了学习的情绪和愿望。这种时间定向能有效的减少学生投入的准备时间, 使他们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在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的同时, 也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现在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总是强迫孩子不停的学习, 在椅子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这样反而导致他们迟迟不能进到学习状态中, 学习时总会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 写着写着就停了下来, 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 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 既白白浪费了时光, 又会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 会造成思维迟钝, 影响智力发展, 使学习成绩落后, 所以从小要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学习, 这样才能让他们精神专注, 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使孩子能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 轻松迈开第一步。

3 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学生有不懂的地方, 教师和家长不能加以斥责, 而是要鼓励他们找出不懂的地方并说明原因, 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去动脑筋, 切忌烦躁、或因心烦而放下不管。善于请教的前提就是要敢于提问, 勤于思考。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以便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 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尝试而终究解决不了的。所提问题一定要讲质量, 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 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 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 带着答案去请教, 会收获更大。学问、学问, 既要学, 更要问。

4 培养学生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

数学家华罗庚在谈他年轻时的学习经验时说, 他非常重视复习。他复习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一倍甚至两倍, 由于复习充分, 他做作业比别人快得多。复习可以把当天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和记忆, 起到巩固的作用;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 只有预习了才能知道问题所在, 做到心中有数, 听课时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与老师有更多的互动, 因而听讲也会更专心, 不易开小差。经常督促学生按时复习当天课程, 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 是打下基础的好办法。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 日积月累, 在学习上就会产生积重难返的大困难。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

5 培养学生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时一般都是整体知觉在发挥作用, 不少学生只顾赶进度, 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 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少做了习题;做完作业之后, 应该让学生及时从整体知觉调整到部分知觉, 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漏洞。因此, 教师最好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 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 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 还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情。常言道, 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 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我们在学习上也应具备这种勇攀高峰的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用时下一句套话就是“我们学习着, 我们快乐着”。要自己创造一种情景, 进行诗意般的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苦中做乐, 这更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 学生们基本能做到以下几点:课前能及时做好准备工作;上课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仔细观察、勤记笔记、质疑发问、勤查工具书、定期复习整理的好习惯;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 做到仔细审题、认真书写文字, 力争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 不抄袭他人作业, 不找他人代写作业;上自习课会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 不打扰别人学习。上课有良好的坐姿, 不半躺在椅子上, 蹲在椅子上、趴在椅子上、趴在桌子上听课。班级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成绩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实践表明, 习惯养成教育抓得越早越好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 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 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因为, 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 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 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 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好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吃亏, 想改也不容易了。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我们每个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够真正做到教为学所用, 育为生所导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 “少成则若性也, 习惯若自然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使他们明白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逐步养成在学习中吃苦耐劳, 勤于思考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不过, 更关键的在长期的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阶段, 不同情况, 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范文第2篇

学习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主动地去进行某种活动的、 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定型性行为, 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的持久学习方式, 是一个人学习品行的组成部分。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会造成学生的终身遗憾。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育者主动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方法,对正在成长的每一位个体及其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均能实施科学的方法来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应怎样养成呢 ? 对此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

1让课堂教学过程有“预习”

自主预习是学好知识最基本的途径。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多,说明他们探求问题的范围越广,认识到的东西也会越多,掌握的也更全面。 知不足,然后可以解困也。 如何指导学生的预习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教师应传授预习方法。 首先,形式要多样。 例如:实践、访问、查找资料、上网查询等都是预习的一部分。 其次,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目的, 特别要让学生注意课前的预习提示以及课后的练习题。 课前的预习提示以及课后的练习题都是围绕课程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预习。 在教学中充分重视课前自主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预习,根据不同的年段和不同学生的层次,设定不同的目标。 比如:(1)画出不懂的字词;(2)圈出重点语句,核心概念;(3)表述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4)说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5)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参与课堂的讨论; (6) 查找与本篇学习内容有关的 资料 ; (7) 适当谈谈 自己的收 获。 学生充分的课前预习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良好互动, 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2让课堂教学过程有“趣味”

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必须将枯燥的知识变得富有情趣。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把他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所听到的,所感受到的现实进行整合,直接影响并且迁移到自主学习的层面上来。 如:笔者在教学四年语文《永生的眼睛》时,让学生想想:“眼睛会永生吗”? 怎样做才会使“眼睛”永生? 课文是怎样让“眼睛”永生? 对于学生起初的回答,老师可暂时沉默。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当大多数同学回答并提出如下的问题,“美国作者琳达. 里弗斯她家几代人捐赠器官? 共捐了几次? 此时笔者再出示课件。 课件是这样的:(1)课文插图;(2)作者与家人的对话片断;(3)“我”的表情 ;(4)“女儿”的表情等。 如此一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学习,使课堂更具生气,“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让教学过程有“情感”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俗语说:“感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技巧,还要研究教学情感。 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过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材料感到焦虑的更好。 ”如果师生之间心理相融,感情真挚,学生对教师就会更加尊重,对教师的教学的接受能力也会更强,因“信其师”,才会“信其道”。 当“永生的眼睛”再次出现时,要求学生讲清课文的整条线索———课文讲了在什么时间、 几代人如何捐赠他们的器官。 学生深受触动,甚至含着眼泪举手,夹杂着复杂的情绪、富有感情地回答了课文的内容。 这样一来,学生、 老师都把全部情感投入到课文里,与作者产生共鸣,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让课堂教学过程有“互动”

学生自主学习应当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 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更好地 “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主动质疑的胆量 。 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的自主学习应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是直接或抽象的把答案告诉学生, 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才不会被约束。 我在教“永生的眼睛”这课时,笔者要求: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可以是不理解的,可以是想象的;要做到“五到”: 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 与此同时按教育家徐特立“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学生做好批注和记录……课堂上,把问题有层次性,有目的性地抛出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解决;小组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5让教学过程有“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成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课前的布置、课中的互动,还有留下的几分钟为学生答疑解惑,这与以前的教学模式大不一样。 如此一来,学生的想法更全面,这个预期的目标基本达到。 (此句仍有不当)当《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的教学进入尾声阶段时,同学们问,“老师,我们以后可以捐献器官吗”,“当然可以”,笔者回答,“不过,这要跟家人进行慎重的探讨。 ”这节课既达到了双基训练的目标,还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思想教育。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 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范文第3篇

一、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 人的习惯很多, 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 不管是什么习惯, 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有着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的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发现许多落后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 他们往往表现得没礼貌, 不讲文明。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有效的方法即有意的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 即“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过程;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为的条件, 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 尽可能地不重复不良行为;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

二、重视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良好习惯

说:在教学中, 要采用“启发式”教育, 老师要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学生回答,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把自己阅读和别人讲述的东西用语言叙述出来, 受了“述”的基本训练之后, 逐步加强创造性, 逐步过渡到写。

读:做每件事最好能循序渐进, 按部就班, 所以,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初读。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 做到读正确。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督促学生形成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养成自觉朗读的习惯。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给的, 最好是学生自己提出, 教师帮助归纳的。这样, 更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的养成。有些老师担心, 一年级学生小, 不会提出什么问题。其实, 正因为他们小, 他们的想象力才比较丰富, 只有从小培养, 才能提出更多更精彩的问题。教师应以身作则, 要求学生动笔的地方自己先动笔。这不仅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 也是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 才有可能养成动笔的习惯, 教给方法之后, 还应在多次的自觉运用中强化, 最终形成学生不自觉的行为, 即习惯。

思: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 在语文教学中, 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 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指引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独立思考。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提高认识水平。

写:充分利用教师范写的作用。在教师范写时, 可以请学生说笔画的名称, 遇到关键笔画时, 还应讲解。这样, 不仅让学生牢记笔顺及各笔画的位置, 教师工整的书写也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促进学生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重视书写指导。教师范写以后, 学生开始描红、临写。教师应巡视指导。要求学生一笔一画认真描, 临写时要按笔顺并看清笔画的位置及部分间的比例, 如发现学生不认真或不按笔顺写, 及时纠正,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它可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所以, 在小学语文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创设与生活实际相似的实际情境, 注意选项择学让感兴趣的话题, 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小学低年级可以围绕礼貌用语、口头用语等, 也可以运用讲故事、传悄悄话、复述、扮演角色等形式, 小学高年级可以采用编故事、讲述见闻、访问、讨论、演课本剧、自由交流等形式。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可以选“课外活动影响不影响学习”为话题, 让学生选项择观点, 互相辩论。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要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实践的机会,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锻炼, 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价值的活动, 给学生增加口语交际的机会。

三、重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识字的基本途径, 有利于巩固提高识字质量, 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 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部分, 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十分重要的方面。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积极创造条件, 指导学生多读书, 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在进行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要把那些思想内容正确、健康、语言生动规范、能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和各科教学的读物, 以及适合儿童年龄特点, 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读物, 推荐给学生阅读。要想方设法增加图书的总量, 为学生阅读创造条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提高阅读的兴趣和质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既需要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 更要用开展课外阅读来培埴, 让学生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学阅读, 注意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使他喜欢阅读, 养成良好的的读书习惯。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可以为各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从下面几处入手:重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重视培养学在课堂教学良好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范文第4篇

1预习习惯

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要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小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所以,预习时应要做到:首先粗读,先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抓住本节知识的概况。其次细读,对重要的公式、定理、法则要反复阅读理解,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可以先列预习题纲,使预习有目标,有重点。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看得懂的例题,请仔细看;看不懂的例题,请硬着头皮看。

别指望看第一遍书就能记住和掌握什么———请看第二遍、第三遍。

2养成课前三齐的习惯

进入教室,笔者总会习惯性地扫描每位学生的桌面,课本、练习本和笔摆放整齐,好,“上课”。如果没有,笔者会用眼睛示意学生,于是,没有准备这三样用具的学生心领神会而又慌张地找寻起来,笔者会十分耐心地等到所有学生准备齐全这三样东西后再正式上课。从上第一节数学课开始,笔者就在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宣布并强调“桌上备三齐才上课”的原则。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这个习惯,刚开始的时候,笔者总会准时地在预备铃敲响的那一瞬间走进教室,提醒并偶尔讲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类的小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准备“桌上三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慢慢的,学生一想到下节课是数学课,就会习惯性地在课前准备好这三样东西,有的学生甚至在上节课刚下就在桌子上摆放好了必须的学习用具。

“桌上三齐”是进行高效教学的前提 ,看似无足轻重 ,实则不然。一节课四十分钟,如果不好好规划,一眨眼就过去。刚走上三尺讲台时,笔者常常遇到课堂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后来经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在让学生练习的环节所花时间过多,原因是我让学生做练习,可是学生在下面找笔和练习本就用去了将近五分钟的时间,一个个督促下去,如果一个班中不自觉的学生面积大的话,那么浪费的时间是不言而喻的。

3养成学习三到的习惯

3.1 耳 到

课堂上,听不仅指听老师上课,也包括听学生发言。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听老师的每一句话,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学习中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听学生发言,是听他是怎样思考的,他是怎样提问题的,他的发言是否存在问题等,以此为我所用。在听老师、同学、他人说话时要集中精力,要有耐心,不要开小差,眼睛要看着说话者身子的上半部分,不要左右恍惚,在说话者的信息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或与学习内容十分重要的部分,不明白的要举手或者通过恰当的方式使讲者阐述清楚, 切忌装腔作势。

另外现今课堂上学生动得比较多, 这就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生活,但是学生毕竟是孩子,从动到入静集中注意听恐怕还有很大问题。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赛、表扬入静最快的学生,对入静比较慢的学生提出建议,让入静快的学生说说自己如何做的。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动作要快、齐、静,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入静。

3.2 口 到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新课标下,数学课也越来越强调说的重要性:上课时,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言,发表自己见解,有话敢说,有问题敢提,有想法敢补充. 在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表现为:无论上课或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学生都能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而不依赖于别人求出的答案。

在高年级,更是学生学习数学语言、学习提数学问题、学习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关键时期。在此之前,学生的数学语言可谓是一片空白,第一次说的习惯影响着以后的习惯养成,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着重培养孩子说的习惯。如:从“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谁和谁一共有几个”这样最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 在第一次学习提数学问题时, 就要引导学生问完整。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让学生说的机会和情境,使学生要说、会说。

3.3 手 到

许多学生不愿意学数学, 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致使其遇到数量关系复杂、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不知道从哪里入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思维习惯,让学生体会到苦思冥想不如动手做一做、写一写。总之,只有教会并让学生亲自体会到手脑并用的实际效果, 才能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的同时, 逐步培养起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好习惯。

4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

复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地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对加强知识巩固、促进知识系统化、提升知识的应用水平、促进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 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模仿、死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了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上应要做到:(1) 能每天课后先阅读理解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 (2)其次,再独立地完成作业,并按要求书写规范、表述清楚。

习惯对每个人来说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任何一种习惯都不是天生的。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可以试着做到每天按时起床、把书本文具带齐、做事情不拖拉、写字姿势端正、写作业时专心、勤于思考……这些都是好习惯,只要我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专注的习惯、反省自己的习惯、勤劳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进步便会常伴我们左右,甜蜜也将永驻我们心头。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范文第5篇

随着远程教育资源的不断推广运用, 特别是模式一和模式二的逐渐普及, 为运用远教资源,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如何利用远教资源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远教资源, 切实构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平台

远程教育立足“面向学生, 走进课堂, 用于教学”, 是一个丰富而珍贵的资源库。特别是“课程资源”和“学习指导”板块, 对课堂教学更具服务性和实用性。教师要真正认识远教资源的特殊作用, 充分挖掘其潜力, 发挥其优势, 切实将远教资源与学生学习习惯结合, 用远教资源播放一些课堂实例让学生观看, 了解别人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做到看、听、说、记、想的, 构建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平台。小学生年龄小、经验差、空间想象力缺乏, 光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一些习惯要求必须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和远教资源进行示范来实现。

二、利用远教资源, 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习惯

(一) 培养良好的坐姿习惯

小学生在读书写字时如果坐姿不正确, 久而久之, 将养成不良的坐姿习惯。为了改变这种不良习惯。教师要经常告诉学生坐姿与自己的视力密切相关。不正确的坐姿会造成眼睛的疲劳、使眼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长期以往, 势必导致视力的下降。学生对这些理解还不够深刻, 教师必须从远教资源收集一些人体发育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真正看到它的危害。这样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二)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 就必须从低年级抓起。首先, 重视学生书写的姿势,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们来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 而且书写质量很差, 这跟书写习惯养成有密切关系。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书写姿势的培养。其次, 严格要求, 反复强化。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书写习惯的培养要求学校必须开设写字课, 学生的作业必须工整才交。通过播放正确书写姿势的视频, 让学生结合顺口溜口诀:写字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 胸离书桌一拳远, 手离笔尖一寸远”。这样学生通过简单的儿歌和图片来强化记忆书写的正确姿势。

(三)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课堂是进行习惯培养的好地方,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应努力做到认真倾听, 倾听老师的讲解, 倾听同学的发言, 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做到多思、多说, 想好了再说。这样, 既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活而不乱,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教师要用爱心吸引学生听课。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 就喜欢听他的课。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学生, 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 走近学生,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发现学生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努力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 要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如, “你真棒!, 你真了不起”等。

(四)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 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 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造成的。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提高作业正确率, 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为此, 每教新课例题, 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 养成审题习惯。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不多, 做题时需要教师解读, 但随着识字量的增多, 就应要求学生独立做题, 对学生不认识的字, 可以事先逐个注上拼音, 目的是养成学生独立审题的习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 要先教给孩子审题的方法, 如读完题目后, 先想想题目告诉我们些什么,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有几个问题要我们解决, 再想想我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等等。

(五) 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通过作业及时了解、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度、适量的作业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作业中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教师通过对作业的反馈, 能知道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当然, 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目的性, 层次性, 并提出明确的要求,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认真思考, 作业干净整齐、格式规范等习惯。检查反馈时还要适时地给予学生表扬奖励。例如, 学生把作业全做对的教师给予笑脸评价, 工整、整洁的作业教师给予白鸽评价, 做错了给一个问号, 不出现红叉等。长此以往, 绝大部分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兴趣, 每次作业都能认真完成, 清楚书写。久而久之, 作业的正确率提高了, 速度也加快了。要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大量实践证明:当堂完成的作业和拖堂赶写的作业是无法比较的, 当堂完成的作业书写工整、作业整洁、正确率高;拖堂赶写的, 潦草、马虎、正确率低, 这就是环境因素作用于心态的结果。拖堂赶写作业导致作业环境恶劣和学生的心境不良, 使学生产生心态异常, 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因此, 教师要力求将作业题按难易分散到各环节中, 并尽量减少作业中机械重复的部分, 坚决杜绝拖堂赶写作业, 这堂课做那堂课的作业。使学生在优化的作业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心态, 达到满意的效果。

摘要:本文旨在如何充分利用远教资源, 构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平台。通过探讨学生学习习惯的方法, 逐步加大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他们不但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范文第6篇

1 小升初衔接期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现状

目前, 初一新生多数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英语, 但是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与初中英语学习明显不同, 小学英语侧重听说, 注重兴趣的培养, 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把英语课看成类似于音乐、美术等技能课而不加以重视。小学生上英语课时“动口多动笔少”, 常常“会说不会写”。进行单词识记时, 主要依靠死记硬背, 致使记忆效率低下。关于“说”, 他们发音不准;至于“读”, 他们只喜欢默读, 不愿意大声朗读。课后不愿意听录音带, 不愿意复习, 等等。因此, 小升初衔接期急需教师帮助学生纠正这些不良学习习惯, 并逐步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2 小升初衔接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目标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初一新生需要培养的良好英语学习习惯涉及到听、说、读、写、记等方面, 必须重点解决大声朗读、句型背诵、单词识记及工整书写。

外语不只是文字, 它更是语言。根据模因论的观点, 语言输出的前提是大量语言的输入, 外语的学习必须通过朗读和背诵, 然后进行模仿, 最终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诵读过程能大大增强语感, 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大量英语素材经过背诵后存入大脑的“记忆仓库”, 当与别人用英语交流或用英语写文章时, 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从他们的“记忆仓库”中提取所需要的东西。

学习语言, 除了掌握口语外, 还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书面语。英语学习过程中, 学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有些单词、短语、句子读得出但写不出, 动笔就错, 这就说明必须在“写”的方面多下功夫。读是给人听的, 写是给人看的, 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要让人听懂, 也要让人看懂, 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单词识记、书写工整的习惯。

3 小升初衔接期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学习习惯涉及到学生心理、行为等多个层面, 培养过程比较复杂, 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活动, 建议培养小升初衔接期学生英语学习习惯采用如下策略。

3.1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初一英语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开学最初的几节英语课, 务必认真备课, 积极营造出一种与小学英语教师完全不同的课堂教学风格, 让全班所有学生都能为刚刚到来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感到耳目一新,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对于那些在小学没学好英语的学生, 应该以鼓励为主, 即使是简单的一句“这个字母写的不错”, 他们却通常会因此重拾信心, 开启他们生命中一段美好的英语学习全新之旅。

3.2 培养过程循序渐进

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 否则欲速则不达。例如, 对于一个英语单词, 学生从第一次接触到真正掌握, 应该遵循三步走:首先要求学生做到“脱口而出”, 即看到这个单词就能快速正确地发音;接着在句型操练中理解并掌握这个单词的意思;最后在更多的句型操练、对话交流和短文阅读中掌握并巩固这个单词的读音、意思、拼写和用法。就学生最初的书写训练而言, 开始尽量要在“四线格”上进行, 直到学生能初步做到“纸上无四线格, 心中有四线格”时, 才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在空白纸上进行书写。

3.3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不同于小学, 英语单词多, 课文难, 内容抽象, 语法结构复杂, 听、说、读、写要求高, 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很难取得好成绩。因此, 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使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单词识记方面, 教会学生采用“发音拼读法”, 可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通常从一个单元的所有单词里划出可以通过拼读规则识记的单词, 让学生以“发音拼读法”进行记忆, 然后进行听写巩固。随着学生单词量的不断扩大, 学生就能够自觉进行总结分类, 从而使得他们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能够记住尽量多的单词。

3.4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 合理建立任务型合作学习小组, 围绕一项具体学习任务解决实际问题, 有利于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并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培养学生大声朗读习惯过程中, 将班级中能大方、大胆、大声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分别与那些胆小声小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让他们形成互帮互助、互相鼓励的良好态势, 充分利用大声朗读的同学促进小声朗读同学逐步转化到以“自然声音”发音的状态。

3.5 评价标准多种多样

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但是评价标准应该根据不同目的而有所不同。例如, 对于字母听写的批改乃至试卷批改要十分严格, 书写不规范就是错。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记住下次必须写规范。一般经过一个多月, 每个学生都会形成, 一旦写英文, 就进入十分谨慎书写的心理状态。而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时, 检查的目的则是培养学生开口大声朗读英语的习惯, 因此不必检查学生对某个英语对话内容是否会背, 也不必拘泥于学生朗读时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而仅仅要求学生做到大声朗读, 即可过关。

总之, 良好的策略是成功的保证, 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勇于探索、勤于总结, 不断改进培养策略, 从而能够在小升初衔接期较为快速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摘要:小升初衔接期是初一新生英语学习的关键阶段, 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的英语学习。论文首先分析了小升初衔接期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现状, 接着提出了小升初衔接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 最后结合教学实践给出了小升初衔接期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衔接,学习习惯,培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S].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2] 李娜.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习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21) :68.

[3] 禹春艳.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J].读与写·教师教育, 2008 (3) :67~69.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汇报范文下一篇:小学生写字评语怎么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