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贸易理论范文

2023-09-17

动态贸易理论范文第1篇

摘 要: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视角对中国加工贸易进行论述,分析比较优势战略在中国加工贸易中的不适应性,提出中国加工贸易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对策,以此促进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加工贸易

中国加工贸易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96年以来,加工贸易一直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据半壁江山。目前,加工贸易涉及中国大部分产业,在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在世界贸易发展中的地位,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势。

一、比较优势理论拓展

20世纪90年代初迈克尔·波特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革命性地提出了竞争优势的概念。在他的竞争优势理论中,波特认为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是潜在的比较优势,表现的是各国在资源禀赋方面的有利地位,而竞争优势才是各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现实态势,它是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拥有比较优势未必就拥有竞争优势,而只有获得竞争优势才能够最终实现国际分工的利益。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为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产业的竞争优势,也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优势。一国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优势产业的建立有赖于效率的提高,提高效率的源泉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优势。波特也认为,在国际竞争中,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坚实基础,但是仅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不一定具有竞争优势。从宏观上来看,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四个基本因素分别是生产要素、国内需求、相关和支撑产业和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一方面,当只有两类因素有利时,通常就不能够保持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资源的可利用性并不总是一个必要条件。例如,日本就缺乏自然资源,但是日本却很繁荣。两个辅助因素是机遇和政府。波特的这个“国家竞争力”理论能够较成功地解释二战以来的世界贸易格局。

二、比较优势战略在中国加工贸易中的不适应性分析

(一)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减弱

1.加工贸易仍处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很快,但加工贸易自身结构性问题逐渐显现。总体而言,加工环节仍主要集中在最终产品的组装和低端零部件的配套生产等领域,劳动密集度较高,技术含量较低,在核心技术、产品设计、软件支持、关键零部件配套、关键设备与模具以及品牌等环节上,多数被跨国公司的母公司所掌控,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低端,国内价值链有待进一步的延伸。目前贴牌生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产品是中国加工贸易的主力军,因此,中国的加工贸易仅仅占有整条产业链利润总和的10%左右,充当着“世界的工厂”。这种对外贸易对中国的土地、能源、资源的占用和消耗以及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都是毁灭性的。

2.加工贸易主要由外商投资企业主导

外商投资企业约占来料加工贸易的54%,约占进料加工贸易的92%。来料加工贸易,国内企业只收取加工费,对于品牌、渠道等缺乏控制力。而进料加工的企业相对而言主导权较大,但只有8%的贸易额由内资企业控制。外资企业必须服从其母公司的全球战略,通常,在华企业只是一个加工工厂,其品牌、营销均由其母公司控制,或安排其境外其他子公司承担。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将研发机构逐渐向中国转移,但在制造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只是从事简单的适应性研发,独立的研发机构仍由其母公司直接领导。总之,由于中国加工贸易由外商投资企业主导,本土企业在品牌、国际营销渠道等重要方面均无控制权,从而大大限制了中国从加工贸易中获取的利益。

(二)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了比较优势的发挥

1.绿色贸易壁垒削弱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

从2004—2006年国家有关部委的统计资料分析,世界范围内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使用和报废处理等各个环节,形成一整套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与检测评价体系,客观上造成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产品很难进入这一市场。由于发达国家通过绿色贸易壁垒手段设置了重重障碍,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该市场,客观上也直接减少了发展中国家的外贸出口收入,造成了对这类国家的经济制约。据国家有关统计资料表明,2001—2006年间由于发达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外贸出口收入比正常情况下减少了35%左右。

2.绿色贸易壁垒影响了中国的出口产品市场

就全球贸易而言,目前中国的贸易活动主要集中于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欧盟以及南美贸易区,其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90%左右。其在进口商品的过程中,不仅运用国际环保标准与产品质量要求履行严格的检测过程,而且还制定了国家或地区经济贸易集团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过于苛刻的环境标准,并通过WTO将贸易与环保紧密结合,从而给中国众多的国内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从2001—2005年底国家有关统计资料分析,短短五年内国内相继有168.39万家企业由于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困扰而使其原有的出口市场减少了30%左右,严重者递减了65%。

(三)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难以为继

1.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贸易结构在中国加工贸易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

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上,面对发达国家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并不拥有竞争优势。虽然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其工资低而劳动成本较低,但是发达国家面对国内充分就业的压力,会以各种壁垒阻碍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入。这势必会出现比较优势“陷阱”: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中,以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的国家总是处于不利的地位。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歧视性的贸易政策,使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到了诸多贸易壁垒的阻碍,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这也使得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加工贸易在国际分工中始终处于从属和被动的不利地位,极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2.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

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发展的引擎,这一点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关键是国际贸易在哪一方面起引擎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最有利。根据钱纳里的分析,一个国家的加工贸易战略与这个国家产业结构的比较优势相联系,一个国家加工贸易企业战略的调整又与这个国家产业结构的比较优势的改变相联系。这就是说,只有在国际贸易能够起到推动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时,这种引擎作用才是最需要的。那么,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导向能否带动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并提高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呢?目前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或自然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进口的产品主要是发达国家生产的工业制成品。这种比较利益结构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使中国得到了一些贸易利益,但是它强化了自己的低水平的产业结构,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也进一步拉大了,由此进入“比较利益陷阱”。

三、中国加工贸易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对策

(一)积极提升比较优势是创造产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因素

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现有的建立在劳动力丰富基础上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弱化。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在今后不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就要不断提升比较优势,使其真正带动经济的增长,从而成为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必要基础。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技术含量,实现劳动力价格优势,是提升中国比较优势的很好途径。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附加值较低,已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不断扩大原有的产业规模,很容易造成出口的“贫困化增长”。通过提升比较优势,既保留了中国原有的比较优势产业,又能够创造出竞争优势产品,还为中国引进先进技术、产业机构升级积累了资金。

(二)积极推进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1.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技术创新是主要推动力

要提高加工贸易在华生产的附加价值,一方面要吸引跨国公司将更高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向中国转移,另一方面要引导和促进从事加工贸易生产的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从简单的OEM向ODM升级。为此,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开展研发活动的政策体系,促进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增强其研发能力,提升研发成果,从适应性研发向创新性研发转变。继续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从事面向全球的原创性研发工作。结合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积极支持从事加工贸易的本国企业加强技术创新。

2.利用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新的主导产业群

首先,通过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深加工、细加工提升其附加值,形成容易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差异特性。这时比较优势转化成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中国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产品更具特色,因而不仅具有价格竞争优势,还具有非价格竞争优势。其次,通过技术创新,将高新技术,包括从国外引进后消化、吸收的先进技术与中国的劳动力相结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形成新的主导产业群——高技术产业集群,这时的比较优势转化成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同是高技术产品,但是在中国生产的成本更低,因此具有价格竞争优势。通过推进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从而确立高技术产业为新的主导产业群并参与国际竞争,为加工贸易企业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实施差别化的出口市场战略

推进市场多元化需要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加工贸易企业要加强市场调查,做好市场策划,了解进口地区的贸易法规,加强客户资讯调查与管理。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制定能从整体上加强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方案;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国内企业的生产、销售、价格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联合行动,从而发挥集团军的优势;加强同国外有关行业组织的联系,建立与进口地区政府的关系,为企业争取较好的国际贸易环境。政府对开拓新市场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比如将加工贸易出口纳入进出口银行的出口信贷担保范围;国家的驻外机构要在信息收集、贸易纠纷处理等方面给企业以必要的帮助。

四、结论

中国要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就必须实现从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而从中国现行的实际来看,中国既存在许多促进这种转变的有利条件,也存在许多阻碍因素。因此,中国不可能直接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变,还必须继续发挥中国现行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加强制度创新,积极培育中国的竞争优势,逐步实现从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国际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 杨志龙.浅析中国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J].管理观察,2009,(4).

[3] 侯增艳.比较优势与加工贸易——基于中国各省市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11).

[4] 郑宝银.加快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调整[J].国际贸易问题,2006,(10).

[5] 傅钧文.加工贸易发展战略及中国的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08,(7).[责任编辑 吴 迪]

动态贸易理论范文第2篇

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理论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中各个产业竞争力的变化情况,发现通讯服务业竞争力下降最多;电影音像业竞争力提升最大。在分析其原因时,遵循了迈克尔·波特的理论框架,采用产业组织理论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两个产业的竞争程度。发现通讯服务业始终保持着高寡占型的市场结构;电影音像业的竞争程度则不断加强。因而,文章认为竞争力的变动情况与市场结构密切相关,高度竞争的市场结构能够中能够成长出高水平的国际竞争力。这与波特的钻石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都是相符的。

作者:战岐林

动态贸易理论范文第3篇

B.10%

C.4%

D.2%

2.当一国的出口额小于其进口额时,称为(B)。P46A.财政收支逆差

B.对外贸易逆差

C.国际收支顺差

D.对外贸易顺差

3.汇总世界各国的进出口统计数据后,世界出口总额与世界进口总额相比较(C)。P42 A.二者总是相等

B.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 C.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

D.有的年份出口总额大,有的年份出口总额小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间的分工在削弱处在(D)。P58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段

5.在服务贸易中占有50%比重的贸易形式是(A)。P45表1-1 A.商业存在

B.境外消费

C.跨界供应

D.自然人流动

6.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D)。P43 A.交纳税费

B.订立合同

C.货物通过国境

D.海关结关

7.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是(C)。P54 A.13世纪到15世纪中叶

B.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

C.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

D.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

8.不属于世界市场上的政府机构类型的是(C)。P63A.作为直接的采购方

B.政府专门设立的干预机构

C.干预基金

D.政府设立的促进出口机构

9.下列国际服务贸易形式属于商业存在的是(D)。P44 A.艺人演出

B.国际旅游

C.国际长途电话服务

D.保险公司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向当地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10.下列国际服务贸易形式属于跨界供应的是(C)。P44

A.国际旅游

B.艺人演出

C.国际长途电话服务

D.保险公司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向当地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11.狭义的对外贸易只包括(D)。P41 A.服务贸易

B.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货物贸易

12.重商主义贸易政策最早出现于(B)。P72 A.西班牙

B.意大利

C.葡萄牙

D.荷兰

13.(D)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P47

A.对外贸易依存度

B.对外货物贸易结构

C.国际货物贸易结构

D.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14.自由贸易始于(A)。P73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荷兰

15.由投资而引发的国民收入变动往往几倍于投资量的变动,其倍数的大小取决于该国的(C)。P80 A.消费倾向 B.投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积累倾向

16.(C)可以反映出一国的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P46 A.贸易差额

B.国境贸易

C.国际贸易结构

D.对外贸易依存度

17.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P85 A.大卫·李嘉图

B.亚当·斯密

C.李斯特

D.劳尔·普雷维什

18.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不是直接卖、买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对第三国而言,这种贸易活动即为(C)。P43 A.多边贸易

B.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1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19.新古典学派以(A)为代表。P74 A.俄林

B.亚当·斯密

C.雷布津斯基

D.萨缪尔逊

20.对外贸易量是指(D)。P42 A.以公吨计量的对外贸易数量

B.以美吨计量的对外贸易数量

C.以当前美元计量的对外贸易额

D.以不变价格计量的对外贸易额

21.国际分工形成阶段的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C)为中心的,首先完成了产业革命。P55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22.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使国际分工的发展进入(B)。P55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段

23.一种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按照一定的规章和程序,通过公开叫价竞购,把事先经买主验看过的货物逐批或逐件卖给出价最高者的过程,这属于(B)。P64 A.交易所交易

B.拍卖

C.博览会

D.非固定的国际商品市场

24.世界市场价格的(A)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标志。P60 A.统一性 B.标准性C.波动性 D.价值性

25.重商主义理论产生于(D)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资产阶级国际贸易理论的早期阶段。P71 A.14-1

5B.15-16 C.16-17

D.15-17

26.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的指标是(C)。P47 A.贸易差额

B.对外货物贸易结构

C.对外贸易系数

D.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27.(A)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P54 A.国际分工

B.劳动生产率提高

C.世界商品大发展

D.国际合作

28.以自由贸易精神签订的第一个贸易条约是(C)。

P74

A.罗马条约

B.谷物法

C.“科伯登”条约

D.航海法

2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可称为中国对美国的(B)。P43

A.间接进口

B.间接出口

C.转口贸易

D.直接出口

30.首先提出自由贸易论点的是l8世纪下半期的法国(A)。P74

A.重农学派

B.重商学派

C.古典学派 D.新古典学派

31.在总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C)。P43

A.交纳税费

B.订立合同

C.货物通过国境

D.海关结关

32.下列属于劳尔·普雷维什的理论的是(A)。P85 A.中心一外围论

B.国内市场扭曲论

C.保护幼稚工业论

D.比较优势论

33.凯恩斯认为一国投资量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客观存在着一种依存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B)。P80

A.对外贸易乘数

B.投资乘数或倍数

C.生产乘数

D.消费乘数

34.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中,国家为了扩大出口,担保机构有时对某些出口项目的承保金额可达(C)。P112

A.60%

B.70%

C.100%

D.120%

35.1992年以前,中国曾对进口商品征收(D),而不适用于本国产品。P103 A.“国内税”

B.“进口税”

C.“增值税”

D.“调节税”

36.复合税的计算公式为(D)。P92 A.复合税额=从价税额+从量税额

B.复合税额=从价税额-从量税额 C.复合税额=从价税额÷从量税额

D.复合税额=从价税额±从量税额

2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37.(A)一般为固定格式,通常说明缔约双方发展贸易关系的愿望及缔结条约或协定所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P127 A.序言

B.正文

C.结尾

D.法律条款

38.(B),关税配额可分为优惠性关税配额和非优惠性关税配额。P99 A.商品的性质

B.征收关税目的

C.商品进口来源

D.征收关税多少

39.《协调制度公约》及其附件《协调制度》于(A)以国际公约的形式通过,并于( )在国际上正式开始实施。P93 A.1983年6月,1988年1月

B.1980年6月,1983年5月 C.1984年10月,1985年1月

D.1986年6月,1988年1月

40.在出口补贴问题上,(A)主张渐进式地削减出口补贴。P116 A.欧盟

B.印度 C.东盟 D.美国与凯恩斯集团

41.多数通商航海条约以(C)名义签订。P129 A.国家总理

B.相关部门

C.国家元首

D.国家

42.下列关于缓冲存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P136 A.用于缓冲存货的可储存产品,其储费不能太高 B.缓冲存货可以应付价格下跌的长期趋势

C.该机制对价格的干预能力取决于存货的规模 D.能够运用缓冲存货机制稳定价格的产品,必须是可储存的产品

43.目前最新修订的商品协定都把(C)作为根本任务之一。P135 A.增加初级产品的产销

B.及时调整初级产品的产销 C.实现初级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D.防止初级产品的价格过分波动

44.(C)是指一国给予其他缔约方的公民、船舶、企业的权利和优惠,不应低于本国公民、船舶和企业享有的权利和优惠。P128 A.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B.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C.国民待遇

D.互惠待遇

45.美国从1933年开始实行(B),并于1954年和l962年两次修改《购买美国货法案》。P102 A.反垄断法

B.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C.非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D.国家垄断

46.发展中国家在(A)第六届特别联大会议上首次提出商品综合方案。P137

A.1964年4月

B.1964年6月 C.1966年4月

D.1966年6月

47.关税配额按(C),可分为全球性关税配额和国别关税配额。P99

A.商品的性质B.征收关税目的 C.商品进口来源D.征收关税多少

48.贸易条约与协定一般不包括(D)。P127 A.序言B.正文C.结尾D.法律条款

49.支付协定到期时,协定所规定的清算项目仍可进行一段时间,一般为(C)。P132

A.6-7个月 B.5-6个月 C.3-4个月 D.1-2个月

50.出口信贷一般按照(D)进行划分,可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P110

A.贷款项目B.贷款金额C.贷款性质D.贷款对象

51.二战后,支付协定中通常规定信用“摆动额”,一般为出口额的(B)。P132 A.3%-5%

B.5%-10% C.10%-15%

D.15%-20%

52.( )最早起源于美国,是指缔约方相互给予对方的最惠国待遇,是以对方给予相应的补偿为前提条件的。

A.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B.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C.最惠国待遇D.国民待遇

53.(D)一般不单独使用,需要与其他特定权利或制度内容结合在一起,通过条款内容体现互惠待遇原则。P129 A.国民待遇条款

B.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条款 C.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条款 D.互惠待遇条款

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54.在出口补贴问题上,(D)主张全面终止一切形式的出口补贴。P116 A.欧盟

B.印度

C.东盟

D.美国与凯恩斯集团

55.“自动”出口限额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A)汽车贸易大战中。P100 A.日美 B.德美 C.英美 D.日德

56.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海关估价协议》中,新估价法的(B)主要适用于寄售、代销性质的进口商品。P105 A.计算价格法B.倒扣法

C.合理办法D.进口商品的成交价格

57.用专断的海关估价来限制商品进口的国家,以(A)最具代表。P104 A.美国B.日本C.英国D.中国

58.在单边账户下,用(D)记账并进行支付。P132 A.硬通货币B.第三国货币 C.任一方国家的货币

D.开立清算账户国家的货币

59.为达到保护的目的,保护关税的税率比较高,有时税率高达(D)以上。P87 A.50% B.60% C.70% D.100%

60.在外汇管制下,出口商必须把他们出口所得到的外汇收入按(C),卖给外汇管制机关。P101 A.他国汇率B.国际汇率 C.官定汇率D.混合汇率

61.缔约国间调整相互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称为(B)。P130 A.通商航海条约B.贸易协定 C.贸易议定书D.支付协定

62.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额度,达到这个额度后,便不准进口,这种规定称为(A)。P97-98 A.绝对配额B.关税配额 C.配额管制D.外汇管制

63.按照(A),关税可分为财政关税、保护关税。P87 A.征税的目的B.征税的对象

C.商品的流向D.商品的类目

64.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决议,普惠制的实施期限以(A)为一个阶段。P91

A.十年B.十五年C.二十年D.二十五年

65.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同类进口商品的价格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被称为(A)。P88 A.差价税

B.特惠税 C.普惠税

D.反补贴税

66.通商航海条约中通常规定(A)享有最惠国或国民待遇。P130

A.关于船舶航行、港口设施的使用问题 B.关于铁路运输和过境问题 C.关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D.关于进口商品的国内税费问题

67.(C)联合国第四届贸易和发展会议正式通过商品综合方案决议。P137

A.1975年5月B.1975年6月

C.1976年5月D.1976年6月

68.目前绝大多数的清算账户是(D)。P131 A.跨国账户B.混合账户 C.单边账户D.双边账户

69.共同基金加上欧盟、非洲联盟、西非共同市场等机构成员,共有(D)个成员。P137 A.102 B.104 C.106 D.109

70.(A)仅指公民、船舶、企业在民、商事方面的待遇,并不包括政治权利。P128 A.国民待遇

B.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C.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D.互惠待遇

71.下列关于贸易协定的表述错误的是(D)。P130 A.贸易协定是缔约国间调整相互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

B.与通商航海条约相比,它针对缔约国之间比较具体的贸易问题,签订程序比较简单

C.贸易协定只要双方的政府首脑或其代表签署就可以生效

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D.贸易协定需要国家立法机构的批准

72.到目前为止,国际商品协定共有(A)个。P135 A.八B.七C.六D.五

73.根据《2010年通则》,FOB术语仅适用于(D)。P180 A.空运B.陆运C.一切运输D.海运或内河运输

74.在农产品关税削减上,发达国家在6年内必须使关税降低36%,发展中国家则在10年内使关税减低24%,这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D)。P171 A.贸易自由化原则B.非歧视原则 C.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 D.对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原则

75.各成员方制定颁发许可证的新程序或改变现行程序,必须在程序公布(D)天内通知世界贸易组织。P164 A.21

B.30

C.15

D.60

76.卖方承担责任、费用和风险最小的一种贸易术语是(A)。P188 A.EXW

B.FOB

C.CIF D.CFR

77.国际法协会专门为解释CIF合同而制定的国际惯例是(B)。P178 A.《美国对外贸易定义1941年修订本》 B.《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C.《1990年通则》 D.《2000年通则》

78.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须经部长会议(C)以上多数表决通过。P173 A.1/2

B.1/3

C.2/3

D.4/5

79.按FOB术语成交,卖方无义务(A)。P181 A.租船订舱

B.提交货运单据 C.取得出口许可证

D.将货物交至买方所派船上并通知买方

80.(C)是层次最低、最松散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P140 A.经济与货币联盟

B.自由贸易区 C.优惠贸易安排

D.关税同盟

81.下列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中,(B)是通过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互惠待遇条款体现的。P170 A.贸易自由化原则B.非歧视原则 C.促进公平竞争原则D.透明度原则

82.目前,世界贸易组织对欧盟、美国、日本等成员国的贸易政策评审是每(B)一次。P176 A.一年B.两年C.四年D.六年

83.乌拉圭回合谈判之后,发达国家承诺,对工业品的关税削减幅度达(D)。P163 A.24%

B.32%

C.37%

D.40%

84.(B)拥有欧盟内部的最终控制权。P148 A.欧盟理事会B.部长理事会 C.欧盟委员会D.欧洲法院

85.制定关于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的目的是(C)。P179 A.提供可使用的贸易术语 B.规范交易双方的行为 C.统一对贸易术语的解释

D.形成国际贸易法

86.(B)是欧盟的决策机构。P148 A.欧洲议会B.欧盟理事会 C.欧盟委员会D.部长理事会

87.乌拉圭回合谈判之后,发展中国家承诺,总体关税削减幅度在(A)左右。P163 A.24%B.32%C.37%D.40%

88.FOB、CFR、CIF这三个贸易术语的相同点是(D)。P177

A.要求使用的运输方式都是陆上运输 B.买卖双方承担的运费责任相同 C.买卖双方承担的保险费责任相同 D.买卖双方承担的货物风险责任相同

89.(C)主要处理缔约方全体休会期间的事宜,监督并指导理事会下辖的各委员会、工作组开展工作。P158

A.委员会

B.缔约方全体 C.代表理事会

D.监事会

90.(A)是多边货物贸易体制的基础,也是多边服

5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务贸易的基础。P167 A.最惠国待遇原则B.透明度原则 C.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原则 D.国民待遇原则

91.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的时间是(B)。P161 A.1994年4月1日B.1995年1月1日 C.1996年6月15日D.2000年1月1日

92.对于由政府直接进行的价格干预和补贴的(A),成员必须承担约束和削减业务。P163 A.“黄箱”措施B.“蓝箱”措施

C.“绿箱”措施D.“红箱”措施

93.管理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分配许可,对非自动许可证的审批必须在(B)天内完成。P164 A.60 B.30

C.15

D.21

94.在大宗货物的贸易中,特别是小麦、棉花、大豆、矿石等初级产品贸易中,出口商通常采用的贸易术语是(B)。P187 A.FCA

B.FAS

C.CPT

D.CIP

95.乌拉圭回合建立的“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使(D)原则得到继承和加强。P171 A.可预见性、稳定发展贸易B.贸易自由化 C.非歧视D.透明度

96.2004年,欧盟实现成员东扩,目前成员国达(D)个。P144 A.24

B.25

C.26 D.27

97.(A)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机构。P173 A.部长会议B.理事会C.总理事会D.委员会

98.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B)年正式生效。P156 A.1944

B.1948

C.1965 D.1978

99.(C)的职能在于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确保国际相对稳定的汇率关系,维持各国国际收支的平衡。P156 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B.国际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联合国

100.FOB价格的计算公式是(B)。P195 A.进货成本价+国内费用

B.进货成本价+国内费用+净利润

C.进货成本价+国内费用+国外运费+净利润 D.进货成本价+国内费用+国外运费+国外保险费+净利润

101.(A)的使命是在多边贸易的基础上,通过成员相互间减让关税,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和歧视性贸易政策,促进贸易自由化,最终促进各方的经济恢复和发展。P156

A.国际贸易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联合国

102.按CFR术语成交,买方无义务(C)。P183 A.支付价款B.接受运输单据 C.支付至目的港的正常运费 D.取得进口许可证

103.(C)是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的中枢。P148 A.欧盟理事会

B.欧洲法院 C.欧盟委员会

D.部长理事会

104.出口商报价最常见的就是(A)价格。P194 A.FOB

B.CIF

C.CFR

D.FCA

105.(B)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约占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总数的90%。P140 A.优惠贸易安排B.自由贸易区 C.政治联盟D.共同市场

106.下列贸易术语的价格计算公式错误的是(B)。P195

A.CFR价=FOB价+国外运费

B.FOB价=CFR价+国外运费

C.CFR价格=进货成本价+国内费用+国外运费+净利润

D.FCA价格=进货成本价+国内费用+净利润

107.(D)欧元正式流通。P146 A.l999年1月1日B.2000年1月1日 C.2001年1月1日D.2002年1月1日

108.任何成员方都可以退出世界贸易组织,退出从递交退出通知被总干事接受(C)个月后生效。P173 A.2

B.3 C.6 D.12

109.“一缔约方对来自或运往其他国家的产品所给予的利益、优待、特权或豁免,应当立即无条件地

6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给予来自或运往所有其他缔约方的相同产品。”这个规定体现了(A)原则。P158 A.非歧视原则B.磋商调解原则

C.公平竞争原则D.豁免与紧急行动原则

110.缔约方全体(D)举行一次会议。P158 A.每两年B.每半年C.每季D.每年

111.FOB术语的变形中,装船费用由船方或买方支付的是(C)。P182 A.FOB理舱费在内B.FOB平舱费在内 C.FOB班轮条件D.FOB吊钩下交货

112.乌拉圭回合谈判之后,发达国家承诺,总体关税削减幅度在(C)左右。P163 A.24%

B.32%

C.37%

D.73%

113.货物装在集装箱里并在集装箱码头交货应采用的贸易术语是(B)。 A.FOB

B.FCA

C.CFR D.CIF

114.历史上典型的关税同盟是(B)。P140 A.北美自由贸易区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战后东南亚国家联盟D.南美共同体市场

115.下列贸易术语中,可以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是(C)。P195 A.CIF

B.FOB C.CPT

D.CFR

116.总协定中最为重要的原则是(D)。P158 A.公平竞争原则

B.关税保护和关税减让原则

C.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D.非歧视原则

117.(D)欧共体发布《单一欧洲法案》。P145 A.1984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87年

118.10.FOB吊钩下交货,费用负担正确的是(D)。P182 A.卖方负担装船的所有费用

B.买方负担装船的所有费用

C.买方负担将货物交到指定船只的吊钩所及之处的费用,吊装入舱的费用由卖方负担D.卖方负担将货物交到指定船只的吊钩所及之处的费用,吊装入舱的费用由买方负担

119.根据《2010年通则》的规定,若按FOB术语成交,则货物风险的划分(B)。P181 A.以货物越过船舷为界B.以货物装上船为界 C.以货交第一承运人为界D.以目的港交货为界

120.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最高决策机构是(B)。P158

A.委员会B.缔约方全体 C.代表理事会D.监事会

121.目前在国际贸易中最流行的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是(C)。P179

A.《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B.《1958年纽约公约》

C.《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D.《美国对外贸易定义1941年修订本》

122.乌拉圭回合谈判之后,发展中国家承诺,工业品加权平均关税率降至(B)。P163 A.3.8% B.14.4% C.24% D.32.4%

123.根据《进口许可证程序协议》,申请进口许可证程序要尽可能简化,进口商可以有(D)天的合理期限准备必要信息。P164

A.60 B.30 C.15 D.21

124.(A)是世界上历史最久、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P144 A.欧洲联盟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D.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

125.对于主要由政府提供,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的(C),成员无须承担约束和削减业务。P163 A.“黄箱”措施B.“蓝箱”措施 C.“绿箱”措施D.“红箱”措施

126.(A)又称特惠关税区。P139 A.优惠贸易安排B.自由贸易区 C.经济与货币联盟D.关税同盟

127.(A)是欧盟的立法机构。P148 A.欧洲议会B.欧洲法院

C.欧盟委员会D.部长理事会

128.从交货方式上看,CIF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性交货。这句话的含义是(B)。P186

7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A.卖方以态度明确的函电表示交货 B.卖方以提交全套合格单据来履行交货义务 C.卖方无须实际准备足货,只要少量样品即可代表 D.买方对不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只要单据合格,无权索赔

129.若进口方出口结关有困难,最好不要采用的贸易术语是(A)。P188 A.EXW

B.FOB C.DDP

D.CFR

130.世界贸易组织的部长会议至少(D)召开一次。P173 A.每半年B.每一年C.每三年D.每两年

131.世界贸易组织对有关条款的修订,须经(B)多数票通过。P174 A.1/2

B.2/3

C.3/4 D.4/5 132.世界贸易组织豁免某一成员所应承担的义务,须经(C)以上多数通过。P174 A.1/2 B.2/3 C.3/4 D.4/5

13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程度是形成(D)。P141 A.优惠贸易安排B.自由贸易区 C.共同市场D.政治联盟

134.就货物(A)而言,海损可分为部分损失和全部损失。P240 A.损失的程度B.损失的性质 C.损失的地点D.损失的范围

135.下列哪种运输方式是对件杂货运输方式的重大突破(A)。P225 A.集装箱运输B.铁路运输 C.管道运输D.内河运输

136.将商品的规格和等级予以标准化进行的交易属于(C)。P204 A.凭规格买卖B.凭等级买卖

C.凭标准买卖D.凭说明书和图样买卖

137.在投保陆运货物保险时,如果投保陆运一切险,还可以加保(C)附加险。P247 A.特殊附加险B.罢工险 C.战争险D.一般附加险

138.航空公司按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所制定的三个区

划费率收取国际航空运费,下列不属于二区的是(B)。P225

A.欧洲B.亚洲C.非洲D.伊朗

139.在交易数量前加上“约”字,如果合同中采用信用证支付方式,根据国际惯例,允许对有关金额、数量或单价有不超过(C)的增减幅度。P210 A.3%

B.5% C.10% D.12%

140.就货物(B)而言,海损可分为共同海损和单独海损。P240

A.损失的程度B.损失的性质 C.损失的地点D.损失的范围

141.(C)也称双重保险。P239 A.陆运保险B.财产保险 C.重复保险D.海运保险

142.由发货人货仓或工厂仓库至目的地或卸箱港的集装箱装卸区堆场的交接方式称为(B)。P226 A.门到门B.门到场C.场到门D.场到场

143.有固定的航线、停靠港和航期的航空运输方式是(A)。P224 A.班机运输B.包机运输

C.集中托运D.航空急件传送

144.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买卖标的物的具体名称,关系到买卖双方在交接(B)方面的权利和义务。P200 A.样品B.货物C.技术D.商品

145.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中,保险费的计算公式为(C)。P250

A.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 B.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其他费用 C.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 D.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其他费用

146.速遣费率通常为滞期费率的(C)。P232 A.1/4 B.1/3 C.1/2

D.2/3

147.在国际贸易中,适用于低值商品的计量办法是(B)。P208

A.净重B.毛重C.公量D.理论重量

148.精密仪器和贵重物品的运输应采用哪种运输方

8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式(C)。P223 A.轮船B.铁路C.航空D.公路

149.反映商品质量的主要指标,如化学成分、含量、纯度、性能、容量等属于(A)。P204 A.商品规格B.商品等级 C.商品标准D.商品标识

150.对香港地区的铁路运输的特点是(A)。P223 A.租车方式、两票运输 B.班车方式、一票运输 C.班车方式、一票运输 D.租车方式、两票运输

151.下出口日用消费品、轻工业品及机械产品,通常采用的计量单位是(B)。P207 A.重量单位B.数量单位

C.长度单位D.面积单位

152.在国际上,对冷冻鱼或冻虾等没有公认规格和等级的商品,其交货时规定品质的方法常用(B)。P204 A.良好平均品质B.上好可销品质 C.看货买卖D.凭样品买卖

153.保险通常特指(D)。P237 A.人寿保险B.社会保险 C.法律保险D.商业保险

154.按CIF或CIP条件成交时,保险金额一般都是按CIF价或CIP价加成计算,此项保险加成率,主要是作为买方的预期利润,一般按CIF价的(D)估算。P250 A.5% B.15%

C.20%

D.l0%

155.战争险和罢工险都属于(C)。P245 A.特别附加险B.一般附加险 C.特殊附加险D.高级附加险

156.被称为“桌到桌运输”的是(D)。P225 A.包机运输B.班机运输

C.集中托运D.航空急件传送

157.从(B)角度来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一种合同安排。P237 A.经济B.法律C.社会D.有效性

158.中性包装是指(B)。P214 A.有商标、牌名,无产地、厂名 B.无商标、牌名,无产地、厂名 C.有商标、牌名,有产地、厂名 D.无商标、牌名,有产地、厂名

159.按CIF或CIP条件成交时,运输途中的风险本应由(A)承担。P249

A.买方B.卖方C.保险公司D.国家

160.如果买卖合同中未规定保险金额时,习惯上是按CIF价或CIP价的(B)投保。P250 A.100% B.110% C.120%

D.130%

161.“唛头”是指(A)。P215 A.运输标志B.指示性标志

C.警告性标志D.运输包装标志

162.如果我方欲进口一套机电设备,一般应选用的表示品质的依据为(C)。P204

A.凭卖方样品买卖B.凭买方样品买卖

C.凭说明书买卖D.凭商标和牌名买卖

163.(A)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即可保利益,否则无权获得赔偿。P238 A.可保利益原则B.最大诚信原则 C.补偿原则D.重复保险分摊原则

164.在买卖中“涪陵榨菜”这属于(C)。P205 A.凭商品等级买卖B.凭商标买卖 C.凭产地名称买卖D.凭图样买卖

165.箱、袋、桶和捆等不同的包装是按照(B)进行划分的。P211

A.包装方式不同B.包装造型不同 C.包装材料不同D.包装质地不同

166.目前,世界外贸海运量在国际货物运输总量中占(D)以上。P218

A.40% B.50%

C.60%

D.80%

167.决定商品使用效能和影响商品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是(D)。P202 A.商品价格B.商品包装

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C.商品的重量D.商品品质

168.按人们的消费习惯将几种有关产品组合在一起,以方便消费者携带和使用的包装策略属于(D)。P212 A.多用途包装策略B.类似包装策略 C.附赠品包装策略D.组合包装策略

169.目前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计量方法是(A)。P207 A.按重量计算B.按个数计算 C.按长度计算D.按体积计算

170.按照(A),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四大类。P238 A.保险标的B.保险范围 C.保险类别D.投保对象

17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A)是合同的主要条件。P201 A.品名条款B.商品品质 C.合同当事人D.合同日期

172.有些商品有较强的吸湿性,其所含的水分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较大,其重量也就很不稳定,因而国际上有一种专门计算此类商品重量的方法,即用科学的方法除去其所含的实际水分,然后再加上国际公认的标准含水量。按此法求出的重量,称为(C)。P208 A.毛重B.净重C.公量D.理论重量

173.一批出口货CFR价为2000美元,现客户来电要求按CIF价加20%投保海上一切险,我方照办,如保险费率为1%时,我方应向客户补收(B)保险费?P250 A.23.24

B.24.29 C.25.23 D.26.25 参见教材P250。

174.提示人们在装卸、运输和保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一般都是以简单、醒目的图形和文字在包装上标出,属于(B)。P215 A.运输标志B.指示性标志

C.警告性标志D.主要标志

175.航空公司和托运人订立的运输合同是(A)。P235

A.航空主运单B.航空分运单 C.航空次运单D.航空总运单

176.(D)是各类保险中发展最早的一种。P239 A.陆运保险B.财产保险 C.人身保险D.海运保险

17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所规定的基本险别中,(A)的责任范围最小。P244

A.平安险B.水渍险C.一切险D.人身险

178.对港澳铁路运输中使用的结汇单据是(B)。P235

A.国际铁路联运单据B.承运货物收据 C.国内铁路联运单据D.转运货物收据

179.采用(B)结算方式,对卖方收汇较为安全,对进口方可减少垫金,易为双方接受。P272 A.信用证与汇付结合B.信用证与托收结合 C.汇付与银行保函或信用证结合 D.跟单托收与预付押金相结合

180.下列信用证中通常适用于分批交货的情况的是(C)。P269 A.对背信用证B.预支信用证 C.循环信用证D.对开信用证

181.下列不属于信用证特点的是(B)。P262 A.银行信用B.商业信用 C.文件独立D.单据交易

182.在下列检验中,(A)是国际贸易中普遍采用的习惯做法之一。P274 A.产地(或工厂)检验 B.装运港(地)检验 C.目的港(地)检验 D.最终用户检验

183.条款信用证”的是(B)。P269 A.对背信用证B.预支信用证 C.循环信用证D.对开信用证

184.按照是否附随单据,托收可以分为(A)。P260 A.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 B.付款托收和承兑托收

C.商业单据托收和金融单据托收

10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D.商业单据附有金融单据的托收和商业单据不附有金融单据的托收

185.下列结算方式中,常用于成套设备、大型机械和大型交通运输工具等货款的结算的是(C)。P272 A.信用证与汇付结合

B.信用证与托收结合

C.汇付与银行保函或信用证结合 D.跟单托收与预付押金相结合

186.(A)又称为给付不能,是指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履行其合同义务。P278 A.不履行合同B.延迟履行合同 C.根本性违约D.非根本性违约

187.下列关于各种信用证的表述错误的是(C)。P267-268 A.国际结算中使用的信用证一般都是跟单信用证 B.贸易结算中的预支信用证和非贸易结算中的旅行信用证都属于光票信用证

C.如果信用证中未注明“不可撤销”或“可撤销”字样,应视为可撤销信用证

D.非保兑信用证既可以是可撤销信用证,也可以是不可撤销信用证

188.按照信用证项下的汇票是否附有单据分为(C)。P267 A.可撤销信用证和不可撤销信用证 B.保兑信用证和非保兑信用证 C.跟单信用证和光票信用证

D.可转让信用证和不可转让信用证

189.只有(A),汇票才开始生效。P254 A.经过交付B.出票人写成汇票 C.付款人做出承诺

D.出票人写成汇票并在汇票上签字

190.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称为(D)。P252 A.信用证B.本票C.支票D.汇票

191.按照受益人使用信用证的权利,信用证分为(A)。P269 A.可转让信用证和不可转让信用证 B.可撤销信用证和不可撤销信用证

C.保兑信用证和非保兑信用证 D.对背信用证和预支信用证

192.在承兑信用证、议付信用证业务中,必须要有(C)。P252

A.支票B.本票C.汇票D.提单

193.下列属于汇票的相对记载事项的是(B)。P254 A.确定的金额B.付款日期 C.支付文句D.票据文句

194.在汇票的当事人中,接受出票人命令或委托支付汇款金额的人称为(C)。P252

A.收款人B.受款人C.付款人D.出票人

195.以下关于信用证的说法表述有误的是(B)。P262

A.信用证是银行开立的

B.信用证的承诺付款是无条件的 C.信用证既可以应客户的要求对外开立

D.信用证也可以不经客户申请,由开证行直接向受益人开立

196.在汇票的当事人中,出口商或信用证中的受益人属于(A)。P252

A.出票人B.受票人C.付款人D.收款人

197.(B)又称为“离岸品质、离岸重量”。P274 A.产地(或工厂)检验B.装运港(地)检验C.目的港(地)检验D.最终用户检验

198.下列检验中,(C)在进出口业务中应用广泛,在我国国际贸易业务中也最为常用。P275 A.最终用户检验B.目的港(地)检验 C.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验

D.装运港(地)检验重量、目的港(地)检验品质

199.下列结算方式中,常用于允许交货数量有一定机动幅度的某些初级产品交易的是(A)。P271 A.信用证与汇付结合

B.信用证与托收结合

C.汇付与银行保函或信用证结合

D.跟单托收与预付押金相结合

200.电汇(T/T)的特点不包括(C)。P258 A.收款迅速及时B.程序安全可靠

11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C.银行可短期无偿利用电汇资金 D.汇款人承担的费用成本较高

201.海关放行后(C)日内,收货人应当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检验。P273 A.5 B.10 C.20 D.30

202.下列汇票的当事人中,既可能是出票人,又可能是收款人的是(B)。P2

52、253 A.信用证中的开征申请人 B.信用证中的受益人 C.信用证中的开征银行 D.信用证中的承兑行

203.(D)在解决争议方面得到了国际贸易界的普遍承认和广泛应用。P283 A.协商B.调解C.诉讼D.仲裁

204.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的依据是(D)。P253 A.付款时间的不同 B.汇票是否有随附单据 C.承兑人的不同 D.出票人的不同

205.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支付工具是(A)。P252 A.汇票B.本票C.支票D.信用证

206.法定检验的出口商品的发货人应当在(A)统一规定的地点和期限内,持合同等必要的凭证和相关批准文件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报检。P274 A.国家质检总局B.商检机构 C.国家商检部门

D.商检机构制定的检验机构

207.对于精密包装的货物,或规格复杂、精密度高的货物,可以采用(D)。P275 A.产地(或工厂)检验 B.装运港(地)检验 C.目的港(地)检验 D.最终用户检验

208.下列关于各种本票的表述错误的是(B)。P256 A.商业本票可分为即期和远期的商业本票,一般不具备再贴现条件

B.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的本票大多是商业本票 C.中小企业或个人开出的远期本票,因信用保证不高,因此很难流通

D.我国《票据法》只调整银行本票,而不调整商业本票

209.在我国,解决国际贸易争议的仲裁协议(A)。P284

A.必须是书面的B.必须是口头的 C.可以是口头的

D.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210.汇票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的依据是(C)。P253

A.汇票是否有随附单据B.付款时间的不同 C.承兑人的不同D.出票人的不同

211.国际贸易中最早的结算方式是(A)。P257 A.汇付B.托收C.信用证D.票据

212.信用证按照(D)分为保兑信用证和非保兑信用证。P268

A.交单结算方式

B.进出口业务及国际贸易方式

C.开证行对所开出的信用证所负的责任 D.有无开证行以外的其他银行加以保兑

213.下列关于各种汇票的表述错误的是(D)。P253 A.银行汇票一般用于汇付业务

B.光票一般不用于收取货款,只用于收取运费、保险费和利息

C.跟单汇票,又称押汇汇票或信用汇票,是指附有货运单据的汇票

D.如果采用托收方式,通常汇票的付款人是开证行或其指定的银行

214.1际贸易业务中也最为常用。(C)

P275 A.最终用户检验 B.目的港(地)检验

C.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验

D.装运港(地)检验重量、目的港(地)检验品质

215.下列信用证中多用于易货贸易或加工贸易的情况的是(D)。P269 A.对背信用证B.预支信用证 C.循环信用证D.对开信用证

12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216.下列关于汇付、托收和跟单信用证的表述错误的是(C)。P270 A.采用汇付预付货款时,手续简单,银行收费最少,买方风险最大,买方风险最小 B.采用汇付赊账交易时,手续简单,银行收费最少,买方风险最小,买方风险最大

C.采用跟单托收承兑交单时,手续稍繁,银行收费稍多,买方风险较小,买方风险较大D.跟单信用证的手续最繁,银行收费最多,买方风险稍大,买方风险较小

217.(D)是解决国际贸易争议的首选方式。P283 A.协商B.调解C.诉讼D.仲裁

218.本票的基本当事人只有两个,即(B)。P255 A.出票人和付款人B.出票人和收款人 C.付款人和收款人D.委托人和代收行

219..信用证业务流程的第一步是(B)。P264 A.进口商向开证行申请开证 B.进出口双方签订合同 C.开证行开立信用证 D.开证行交单

220.信用证的(D)是信用证的支柱与基石。P263 A.流通性B.灵活性C.交易性D.独立性

221.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开证申请人通常是进口商,他受 (A)合同的约束。P263 A.与出口商签订的买卖合同

B.与申请人之间签订的开证申请书 C.对受益人的付款承诺,即信用证 D.与通知行或议付行签订的代理合同

222.按照(D),本票可分为即期本票和远期本票。P256 A.本票的承诺人不同 B.本票的出票人不同

C.本票上是否记载收款人的名称 D.本票的付款期限不同

223.(A)是唯一可以享有利用信用证支取款项权利的人。P302 A.受益人B.开证行C.持有人D.申请人

224.出口货物备齐后,应根据国家商检法及信用证的有关规定,向(C)申请报验。P301

A.海关B.质监局C.商检局D.检验检疫局

225.是国际货物买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签订买卖合同的基础与前提。 A.实地调研B.市场细分 C.市场定位D.交易磋商

226.CIF出口合同,(C)必须办理货物保险。P305 A.买方B.出口海关C.卖方D.开证行

227.(D)是指当国外买方开来信用证时,卖方对开证行的背景和资信能力以及信用证的内容进行认真审查和核对。P301 A.催证B.改证C.销证D.审证

228.发盘的(C),是指发盘生效之后将其取消,使其失去效力。P294

A.撤回B.失效C.撤销D.否定

229.信用证中一般都明确规定(D),用以约束出口商交货的时间。P303 A.开证日期B.到港日期 C.付款日期D.装运日期

230.进口关税是以(A)价为基数计算的。P311 A.CIF

B.FOB

C.CFR

D.FCA

231.货物买卖合同中卖方的基本义务是(B)。P288 A.支付货款

B.交出货物的所有权 C.将货物送达买方

D.保持货物在运输途中的完好性

232.货物买卖合同中买方的基本义务是(A)。P288 A.支付货款

B.交出货物的所有权 C.合理有效使用货物

D.保持货物在运输途中的完好性

233.贸易双方根据易货协议,将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多项换货交易的货款记账,到期或者在一定时期内,双方以相互冲销货款的方式清算两方的贸易收支的贸易形式称为(D)。P328 A.以对开信用证为媒介的综合易货

1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B.直接易货贸易 C.补偿贸易

D.记账易货贸易

234.经销数额的规定应该合理,一般采取(C)的做法,并规定经销商未能完成承购额时供货商可行使的权利。P316 A.规定最低购量B.规定最高购额 C.规定最低购额D.规定最高购量

235.(C)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以某一标的物的采购为目的,出卖人转移货物的所有权,买受人支付货物价款的合同。P298 A.销售合同B.租赁合同 C.购买合同D.诺成合同

236.按照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关于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的有关规定,保险公司的索赔时效为(B)。P313 A.一年B.两年C.三年D.四年

237.拍卖人事先公布拍卖物品的具体情况和拍卖条件,然后由竞买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应价密封递交给拍卖人,由拍卖人在事先确定的时间公开开标或不公开开标,经比较后选择成交人的拍卖方式称为(C)。P326 A.增价拍卖B.减价拍卖

C.密封递价拍卖D.网上拍卖

238.(C)是指受盘人不同意发盘人提出的交易条件,为进一步磋商,向原发盘人提出书面或口头修改意见的行为。P294 A.询盘B.发盘C.还盘D.接受

239.寄售商品价格规定方式中,较为普遍的做法是(D)。P321 A.规定最高售价B.规定最低售价

C.由代销人按市场行情自行定价

D.由代销人向寄售人报价,征得寄售人同意后确定价格

240.(B)在法律上称为要约。P292 A.询盘B.发盘C.还盘D.接受

241.一般来讲,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在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B)天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P325 A.20

B.30 C.10 D.60

242.主要应用于易腐烂变质或难以久存的商品的拍卖方式是(B)。P326 A.增价拍卖B.减价拍卖

C.密封递价拍卖D.网上拍卖

243.(A)是交易的一方向另一方探询购买或出售某商品的交易条件的行为。P292 A.询盘B.发盘C.还盘D.接受

244.主要应用于政府债券、库存物资以及海关查封物资等的拍卖方式是(C)。P326 A.增价拍卖B.减价拍卖 C.密封递价拍卖D.网上拍卖

245.(A)是受益人交单议付的最后期限。P302 A.信用证有效期B.付款行付款期限

C.申请人申请期限D.货物收到10天以内

246.合同当事人通过协商,自愿决定和调整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体现了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应遵循的(B)。P289 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

C.公平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

247.下列关于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的关系说法有误的是(C)。 A.在进料加工业务中,加工企业完全是自主经营 B.来料加工业务中加工方只是受托方,不需对外付汇

C.进料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均未发生所有权的转移 D.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都是“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方式

248.下列属于基于销售代理关系的忠诚性质的销售代理商义务的是(A)。P318 A.不得泄密B.积极推销指定的商品 C.谨慎尽职D.不得逾权代理

249.如信用证没有规定交单日期,根据“UCP600”的规定,交单应在信用证的有效期内且不得迟于装运日后(C)天。P305 A.10

B.30

C.21

D.60

250.根据(D)的不同,合同可分为销售合同和购买合同。P298

A.生效的时间B.生效的要件

1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C.有效期D.起草方

251.我国的进口业务多以(B)价格条件成交,以即期信用证支付。P307 A.CIF

B.FOB C.FCA

D.CFR 252.定期的代理协议一般在(B)年左右。P319 A.5 B.15 C.20

D.10

253.在经销方式中有两个当事人,即供货商和经销商,双方之间是一种(A)性质的买卖关系。P315 A.售定B.约定C.协议D.委托

254.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形式是(A)。P290 A.书面形式B.口头形式 C.发运货物D.预付货款

255.在代理协议中要明确规定出口商与代理商之间是(D)关系。P318 A.商品B.借贷C.买卖D.委托代理

256.《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工作结束后,招标人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D)天内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P325 A.10

B.30 C.50

动态贸易理论范文第4篇

摘要:20世纪末21世纪初,低碳壁垒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低碳壁垒是以碳足迹、碳减排等方式对贸易产品设限而形成的新型隐性技术壁垒,包含碳关税、碳标签、碳补贴、碳标准、生态设计要求等限制或禁止贸易的法律、政策和措施。低碳壁垒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式构筑:一是通过国内低碳立法制约他国高碳产品的进口,二是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力争制定对自己有利的低碳贸易规则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冲击。本文分析了现行国际、国内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及其不足,并从产业政策、国内外立法以及行政执法和司法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低碳壁垒;WTO规则;京都议定书;法律思考

收稿日期:2010-11-25

作者简介:吴婷玉(1987—),女,江苏泰州人,南京财经大学2010级国际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法学;徐文超(1962—),男,江苏高淳人,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

项目基金:本文系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项目“江苏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设计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R2010084。

一、实施低碳壁垒的法律依据

近年来,低碳壁垒在国际贸易领域频繁出现,一方面是基于国际环境公约关于节能环保,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定;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通过国内环境立法限制国外高能耗产品的进口。低碳壁垒正是在这种法律背景下形成的。

(一)气候变化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相关规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条第5款规定:“各缔约方应当合作促进有利的和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单方面措施不应当成为国际贸易上的任意或无理的歧视手段或者隐蔽的限制”。但是,该公约“也确立了预防原则,规定各缔约方应当采取预防措施,预测、防止或尽量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并缓解不利影响,当存在造成严重或不可逆转的损害威胁时,不应当以科学上没有完全的确定性为理由推迟采取这类措施。”[1]之后在该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有关各方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排放权交易(ET)、联合履约(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三个机制。

(二)WTO协定的相关规定

乌拉圭回合谈判通过了《关于环境与贸易问题的决议》,宣布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CTE)。2009年6月26日,WTO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表的《贸易与气候变化》报告指出:“WTO的多边纪律将调整上述涉及国际贸易的国内措施和边境措施。GATT和WTO规则都将适用于基于含碳产品或具有‘可比性’的气候变化减缓措施的边境措施。”[2]从原则上讲,这里的边境措施应该包括关税手段,即碳关税手段。根据GATT第20条的规定:“在遵守关于此类措施的实施不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构成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要求的前提下,本协定的任何规定不得解释为阻止任何缔约方采取或实施以下措施……(b)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 (g)与保护可用尽的自然资源有关的措施,如此类措施与限制国内生产或消费一同实施;……”。《贸易与气候变化》报告就是以这一条款为法律依据的。该报告显然并非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但反映了碳关税可能被逐渐认可的一种趋势。

(三)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的规定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规定,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有按自己的环境政策开发自己资源的主权,并且有责任保证,在他们管辖或控制之内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的或在国家管辖以外地区的环境。该条款协调了国家主权和人类集体环境权之间的关系,却也构成了低碳壁垒的国际法律渊源。

有关低碳壁垒的规定散见于多个宣言和协议中。在实践中,发达国家一般以GATT第20条作为采取低碳壁垒措施的法律依据,而发展中国家往往指责这属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尽管争议较大,但笔者认为以下可以作为正当环境贸易措施的标准:⑴该措施必须具备充分的事实依据证明是保护环境所必需的;⑵不能以此为借口,给国内相关产业提供非正常的歧视性保护;⑶根据《技术贸易壁垒协议》(TBT)第15条第2款有关透明度原则的规定,每一WTO成员应将自己所采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在这里具体表现为碳关税措施)及时通知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委员会;⑷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对进口产品征收的碳关税须与对国内产品征收的碳税相当,不能实行差别待遇。当然,目前贸易与环境条款依然存在很多缺点和漏洞,诸如缺乏系统、规范的环境标准;有关环境的例外条款措辞不明确,难以抑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规定过于简单、笼统,没有对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等。而且从总体上看,包括WTO在内的所有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没有统一的强有力的执行机关。“各国政府极少将全部甚至相当数量的管辖权出让给国际机构,除非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并且此时还要采取预防措施。”[3](p288)

(四)欧盟ErP指令的规定

2009年10月欧盟理事会发布的《所有能耗相关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简称为《ErP指令》,Energy-related Products,2009/125/EC)将适用范围扩大到间接用能产品,是实际对耗能产品执行生态设计要求的法规。它要求对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功能、性能、材料、结构、外观、通用性、安全性、包装、成本、标准、认证等常规的因素,而且还要考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对能源、环境、自然资源的影响程度”。[4]

(五)《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的规定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该法案虽然没有提到“碳关税”这一概念,却在事实上明确了碳关税的法律地位,除“在国际协议中作出与美国相当的减排承诺的国家;与美国同为特定国际行业协议成员国;具有行业能源或温室气体强度目标且这一目标低于美国以及最不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份额低于0.5%的国家;占美国该行业进口份额不足5%的国家”[5]外,来自尚未实施二氧化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需要提交与产品制造相关的、专门的碳排放配额,以反映产品的碳排放。没有配额的外国产品向美国出口时必须经由碳交易购买国际储备配额”。[6]《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的碳关税政策从法理上讲,未在国内明确征收碳税而向进口商征收歧视性的碳关税,明显违反了WTO国民待遇原则。

二、发达国家实施低碳壁垒的动因与目的

发达国家实施低碳壁垒一方面是基于自然原因,即二氧化碳引发的温室效应不仅直接威胁生态系统,还能导致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际压力。长期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是世界上较大的能源消耗国和进口国,碳排放问题直接威胁它们的国家安全和全球发展战略。

西方发达国家推行低碳壁垒,其战略目的既是为了防止全球气候变暖,保障其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也是为了抢占新的制高点,维系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领袖地位。低碳壁垒是一种技术贸易壁垒。根据TBT的序言和第2条第2款的规定:“承认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以及保护环境……只要这些措施不致成为在具有同等条件下的国家之间构成任意的或不合理的歧视性手段,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一种隐蔽限制,并在其他方面与本协议规定一致,那么各国便有权利用自己认为适当的保护水平维护自己的利益。”[7](p36-37)第2条第10款规定,如果一成员面临涉及安全、健康、环保或国家安全等紧急问题或者面临此类问题的威胁时,可以省略WTO规定的公布其涉及技术法律规定的步骤,通过简便的程序直接立法或公布其他措施。可以说,TBT对环境壁垒的约束非常小,这就成了发达国家维持低碳壁垒的正当理由之一。

低碳壁垒实质上反映了环境与贸易之间、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国际贸易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消除国际贸易壁垒,使得资源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优化合理的配置和使用,最终实现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目标;国际环境法的目标就是各国政府之间通过条约等形式协调政府权力,以克服市场失灵,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二者的终极目的都是要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高效地分配和使用全球资源,提高整个人类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水平。

三、低碳壁垒下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⒈现行环保基本法存在缺陷。首先,现行环保法颁行已逾20年,明显滞后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该法单独强调保护环境而忽视节约资源,难以起到资源环境法“总则”的作用。其次,未有效地与WTO规则相呼应。中国早在2001年就加入了WTO,作为基本法律之一的环保法也应该结合WTO规则进行有效整合,才能算是履行入世承诺与义务。最后,我国现行环保法和外贸法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切合点。从法经济学角度考虑,法律供给和法律需求之间不平衡,降低了法律效力,难以满足现实要求。

⒉现行资源环境立法指导思想滞后。虽然我国已颁布实施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资源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初步实现了资源环境法律体系化。但该法律体系采用的多是传统环境学观点,始终未将温室气体排放作为环境污染抑或生态破坏的原因加以调整,与当前应对低碳壁垒的要求严重脱节,影响了我国的出口。联合国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由于不符合外国日益严格的环境标准,我国每年约有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不利影响。[8](p276)

⒊环境执法弱化及权责不清晰。在执法实践中,存在着环保、环卫、卫生部门等多个执法主体,权力重叠,权责不清,违反了WTO规则中有关透明度的规定,在国际贸易中让西方国家推行低碳壁垒找到了借口。

此外,我国对低碳壁垒司法环节不够重视。在国际层面上,我国尚未积极有效地适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在国内层面上,低碳壁垒是国际贸易中的新政策和法律工具,专业性、技术性较强,法官、律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

四、我国应对国外低碳壁垒的法律思考

低碳壁垒对我国经济与法律制度的发展,既是阻碍又是动力,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根据我国国情和对外贸易关系的复杂性,笔者以为,当前应对国外低碳壁垒,应从以下层面予以考虑:

⒈从产业政策层面入手,国务院应参照ISO1402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出台切实可行的产业政策,积极研发低碳技术,加大对新能源、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投入,以优化能源结构、降低我国贸易出口产品的碳排放量。政府要给予低碳企业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在政府招标和政府采购中优先采用低碳产品,以调动企业减排积极性,生产出符合低碳规则的出口贸易产品。同时,还要加大教育和贸易法制普及投入力度,以增强企业低碳生产意识和积极应诉意识,从正反两方面应对低碳壁垒。此外,政府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动员民间力量提高全民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意识,奠定良好的立法基础,做好政策导向工作。还要根据WTO规则,切实支持企业提供低碳产品和服务。“根据SCM协定第8条第2款(C)项规定,成员方为促进现有设施适应法律或法规实行的新的环境要求,向企业提供一次性的所需费用不超过20%的补贴,属‘绿色补贴’。”[9]中国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成立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并于2010年9月14日制定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基金使用采取赠款、有偿使用等方式。其中赠款方式就具有绿色补贴的性质。笔者建议,应进一步发挥该基金的积极作用,并结合金融手段灵活运用,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帮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低碳壁垒。

⒉从国际立法层面考虑,我国应坚持“共同而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量较之发达国家要少,科技落后,还面临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双重压力,并承受着发达国家的转移排放。发达国家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压力更大,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据此,一方面我们应充分依靠现有的国际公约所构建的合作和争端解决机制,通过灵活多变的谈判机制解决环境、气候和贸易三者间协调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要在国际气候法律秩序构建中积极参与碳排放规则等国际立法活动,协调各方矛盾,争取到在一定过渡期内适当降低碳标准的优惠待遇。例如:“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协议(TREMs)”和“与环境有关的贸易措施协议(ERTMs)”这两个概念已经被CTE作为首要研究项目加以列明,但是却一直没有被WTO通过为正式法律文件。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意识的增强,这两个协议必然会成为WTO的正式法律文件。我国应该倡导WTO进行关于这两项协议的谈判,这样既能保证自己在谈判中的重要作用,又能够使低碳贸易保障措施有法可依,杜绝滥用低碳壁垒的情况发生。

2010年10月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暨《京都议定书》工作组会议在天津举行,提出了建立气候基金,督促及帮助各国实施减排。我国积极组织了这次会议,表明了我国正以自己的声音积极为构建国际气候法律秩序进行不懈努力。当然,从反面看,我国亟需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低碳壁垒谈判专家队伍。

⒊从国内立法层面考虑,我国应完善以下相关立法与制度:⑴应该尽快制定或修改规范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法规。由于大多数行业均有自己的国际通行规范和惯例,有些已经以准法律规范的形式成为国际法律渊源。相关部门应当以这些准法律规范为蓝本,设立具体的市场准入制度,必要时可以设立严格的行政许可,从根源上杜绝高碳排放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从而理直气壮地攻破低碳壁垒。⑵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国际接轨的环境监管评价制度。我国已经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但是没有关于三大产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管和评价的规定。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法,建立规范三大产业生产方式的监管评价制度,提高产品的环境效益,有效应对国外低碳壁垒。⑶修改税法并在国内开征碳税。碳税是环境税的一种,其理论基础是环保法中的环境责任原则。当今,一些北欧国家、加拿大魁北克省已经开始征收碳税,美国的《利伯曼——沃纳气候法案》虽然没有直接规定碳税,但也已要求国内符合该法案调整范围的高碳排放产业生产商以办理排污许可证的方式履行义务。其他发达国家也在论证并规划征收碳税。征收碳税不仅有利于促进清洁生产技术革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提供环保基金,还有利于突破西方低碳壁垒。我国如果率先就国内高碳产品征收碳税,美国就不能再次向我国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否则就违反了不得双重征税原则。至于纳税人,传统观点认为应为高碳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但笔者认为,该税的性质应该是消费税,纳税人应为第一消费者,不管其用于生产领域还是用于个人、家庭消费。理由有:其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并不违反《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其二,我们并非“找借口”对高碳产业实行非常规的保护。消费税可以通过价格杠杆和市场机制提高高碳产品价格,通过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原理降低此类产品的产量。其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排放,这些产品的第一消费者往往就来自于发达国家。强调向第一消费者征收碳税,可以有力地打击这种“碳泄露”政策。笔者认为,还要实施碳税优惠政策。例如:针对公共交通领域可以减免碳税,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从而限制私家车的使用,鼓励大家乘用公共交通工具,以促进节能减排。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先前又没有经验可寻,因此碳税应该按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东部发达省份的层次逐步试点,积累经验,最终扩展到全国。⑷向相关国家征收碳关税。发达国家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转移排放,以规避本国应缴的碳税,所以,我国曾在2009年7月4日明确表示反对碳关税。我国可以援引国际贸易法中的对等原则和公平原则,对那些向我国产品征收碳关税的国家出口到我国的产品征收碳关税。我国并没有承认碳关税,因此并没有将其普遍适用于国际贸易领域,我国对相关国家征收碳关税仅仅是基于公平的关税对等措施。[10]笔者认为,国内要通过立法方式确立这种关税对等制度。这样既符合WTO透明度原则,又能提高我国立法技术,缓解低碳壁垒给我国对外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⑸完善外贸法以全面协调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由于该法第16条规定,为保护环境的需要,国家可以限制或禁止进口或出口。但该项规定过于模糊,可操作性差。因此,要对此项规定进行扩充,最好独立成条或扩展成章,以符合低碳出口的要求。

⒋从司法层面考虑,一要扩大集中管辖原则的适用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涉外合同和侵权纠纷等若干案件要集中交由少数指定的受案较多、审判力量较强的人民法院管辖。笔者认为,应当把低碳壁垒诉讼纳入集中管辖范围,以提高审判的权威性、准确性和专业性。二要提高法官和律师的素质,即挑选专业水平过硬、经验丰富的法官和律师作为低碳壁垒诉讼的主审法官和专业律师并对其进行专门培训,使之灵活掌握国际贸易法和资源环境保护法,能够熟练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以适应国际贸易低碳壁垒诉讼的要求。

⒌从行政执法方面考虑,我国应建立以下相关机制:⑴建立专门机构应对外国低碳壁垒的预警机制。笔者建议,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牵头,以商务部为主,发改委、外交部、环保部、卫生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科技部、工信部、农业部等相关专业部委共同参与,建立一个专门性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组织社科院、高校和其他研究机构派出的相关领域的学者并成立专家组,及时了解各国立法状况和WTO争端解决机构(DSB)的相关案例,分析其对我国出口贸易可能造成的影响。该机构根据专家组报告进行风险评估,划分风险等级,并责成商务部会同具体负责的部委针对贸易风险提出应对方案,定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汇报。“对先进的制度我们可以借鉴,对符合国际贸易基本原则的合理要求应予以认可并尽可能达到;对违反WTO规则的、以环境保护为由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坚决予以抵制。”[11](p190-191)定期报告可供政府、企业学习,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⑵增设碳预算制度。笔者建议,可以在中央财政年度预算中增加碳预算,列入政府预算框架。它既可以用于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低碳认可认证等措施之中,促使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还可以用于帮助企业应对低碳壁垒诉讼,提高企业的应诉积极性。⑶尝试使用“碳金融工具”。碳金融工具是由环境金融工具引申而来的概念,其运作原理就是在市场调节下,利用金融工具,通过改变经济运行方式来缓解高碳产业对环境的威胁。之所以说是尝试使用,主要是因为我国金融制度尚不完善,传统金融工具尚不普及。但是,如果引进碳金融工具,不仅能够应对低碳壁垒,还能促进其他金融工具的普及,从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当前可供引进的碳金融手段主要包括:①低碳项目融资。可以赋予传统的BOT、融资租赁等新的内容加以利用;②低碳保险。 可供利用的低碳保险主要有两种:低碳产业保险和低碳责任保险。刚刚采用低碳生产方式的企业可以投保低碳产业保险,由保险公司为其低碳投资生产方式所可能产生的风险提供保险。此举既可鼓励企业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又能活跃金融市场,可以一举两得。低碳责任保险是投保人与保险人根据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而建立的,一方支付保险费,另一方则对其因低碳壁垒可能导致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都有相似立法,只是没有纳入低碳规则。低碳风险属于积累性环境风险,技术难度大,个别企业自身技术水平较低,一时无法达到低碳壁垒的规定,可能会导致违法或违约赔偿责任。企业可以申请该险种,一旦发生经济或法律责任,由保险公司代为赔偿。但对该险种的申请资格应有严格要求,以免企业借此规避义务。⑷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法律体制,灵活运用《京都议定书》积极实现对外合作机制。第一,根据ET的规定,我国应进一步增设碳交易所,对能够超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产业,可以向外国出卖排放量;而对减排压力较大的产业,可以利用出卖而获得的排放量向外国购买,以达到碳排放量的动态平衡。第二,根据CDM的规定,我国应该继续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工程以折抵我国的超额排放量,以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三,中国可根据JI的规定,在所在的上海合作组织内部进行技术合作,各自扬长避短,在碳排放方面互为补充;对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反对滥用低碳壁垒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霸权主义政策。

综上所述,我国不能将低碳壁垒笼统地视为西方发达国家用于限制我国的“阴谋”而加以反对,也不能盲目接受而受制于人。因此,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既维护我国的外贸利益,又能切实地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现状,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吕莎莎.试析碳关税产生的国际法渊源及危机应对[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08):251-252.

[2]李威.WTO与UNEP联合报告:贸易与气候变化[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9,(09):36-40.

[3]艾德里安·J·布拉德布鲁克,理查德·L·奥汀格.能源法与可持续发展[M].法律出版社,2005.

[4]朱培武,蒋建平.欧盟ErP指令的最新动态及其对我国产业的影响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10,(04):40-42.

[5]王谋等.《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的影响及意义[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04):307-312.

[6]苑路佳.WTO框架下“碳关税”条款刍议[J].法学杂志,2010,(08):139-141.

[7]边永民.国际贸易规则与环境措施的法律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8]曾令良.21世纪初的国际法与中国[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9]沈木珠.世贸组织环境规则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我国之法律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4,(03):23-27.

[10]宋晓燕.从国际贸易法谈我国应当如何应对碳关税[J].财经界.2010,(04):181.

[11]刘超等.国际法专论[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张雅光)

动态贸易理论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以CNKI收录的2003年-2017年有关新新贸易理论研究的中文文献为数据来源,使用Citespace V软件,通过共词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图示,采用引文分析和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对新新贸易理论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以及该领域的研究方向,热点等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城乡差异”、“二元边际”、“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约束”等问题是关注的主要热点;“汇率变动”、“出口利润”、“移民网络”等是比较新颖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新新贸易理论;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战略坐标图

一、引言

随着贸易实践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演进。新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理论前沿,其从微观层面分析了企业的贸易和投资等国际化路径选择,以及外包和一体化等全球组织生产选择。前者以Melitz为基础,即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后者以Antras为基础,即企业内生边界理论。本文以2003年-2017年我国新新贸易理论研究领域的中文文献为研究对象,归结国内研究的前沿方向、代表科研机构、高产作者及其关系、潜在研究主题等信息,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文献来源和数据统计

以中国知网(CNKI)的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在“经济与管理科学”范围内检索主题词“新新贸易理论”、“金融约束”、“企业出口”,时间范围是2003年-2017年,获得有效数据1596条。并对有效数据进行了同义词、缩写词的规范和统一,机构的合并等标准化处理,从而保证软件运行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研究工具和方法

本文利用citespaceV软件绘制相关知识图谱,通过信息可视化的研究方法,对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基于上述在CNKI数据库搜索得到的文献数据,通过合理设置引用(C)、共被引(CC)、共被引系数(CCV)三项阈值,绘制出直观且易于识别理解的新新贸易理论领域知识图谱。

在战略坐标图的构建中,本文主要运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等文献计量的方法,并利用citespace软件获得关键词共现矩阵,然后构建战略坐标图,以此来展示新新贸易理论领域的当前研究热点与潜在热点。

四、实证分析

1.关键词共现

运行citespace软件,设置“Time Slicing”为“2003-2018”,设置时间切片为2年,点选关键词(keywords)为分析内容,阈值设定为(2,4,30)(2,4,30)(3,4,20)。运行结果生成2003年-2017年新新贸易理论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共获得高频关键词320个。在project文件夹中生成320×320的矩阵。

2.战略坐标图分析

(1)研究领域象限分布

以聚类的关注度为横轴、新颖度为纵轴绘制战略坐标图(图1)。在图中,48个聚类有8个聚类位于第一象限,21个聚类位于第二象限,12个聚类位于第三象限,7个聚类位于第四象限。根据战略坐标图各个象限的含义来看,“城乡差异”、“二元边际”、“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约束”是2003年-2017年新新贸易理论研究的热点。而“质量调整价格”、“间接出口”、“自我选择”、“出口经验”、“汇率变动”、“出口利润”、“移民网络”等则是这期间新新贸易理论研究中比较新颖的研究领域,有可能成为新新贸易理论未来的研究热点。

(2)研究热点和潜在热点

图中聚类17的新颖度和关注度都较高,根据其聚类成员可知主要是关于“二元边际”方面的研究。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是基于新新贸易理论形成的,对贸易流量变动的结构性分解。分解二元边际对于中国出口增长的不同贡献有助于正确认识我国出口增长的路径、性质和贸易利得。学者们关于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的研究大致包括概念界定、实证测度、探讨二元边际对贸易福利的作用机制以及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

聚类32是“融资约束”方面的研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自2007年起便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出口国,但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实体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出口增速明显减缓。其中,外部资本的可获得性以及资金成本过高等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出口企业融资约束等也问题受到了国内许多学者的持续关注。

在战略坐标图中,2003年-2017年间关注度较高,但新颖度相对较低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发展中国家”“外贸出口”“加工贸易”“企业异质性”等,这些研究方向提出较早且备受关注,研究较为成熟,在我国新新贸易理论的研究中处于基础支撑的地位。另外,具有新颖度却缺乏关注度的领域主要有聚类28,33,48。

聚类28主要是关于“汇率变动”问题。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处于不断升值的趋势,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对外贸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呈现出更大的波动性,因此,汇率变动成为近年来新新贸易理论研究领域兴起的研究方向。

聚类33是关于“出口利润”方面的研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放缓,此外,劳动力成本上涨与人民币升值也在不断压缩着出口企业的利润。国内的学者主要探讨了影响企业出口利润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以及应对出口利润下滑的对策。

聚类48为“移民网络”相关的研究。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社会结构及关系对生产和消费没有任何影响,而近年来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发展起来的新新贸易理论揭示了企业与贸易对象国之间的关系对贸易模式的重要意义,但从社会网络角度进行探讨的文献还不多。长期以来,我国海外移民网络随着对外移民数量的增加而大大扩展,其已经明显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移民网络是新新贸易理论的一个潜在研究热点。

五、文献的分类排序特征

1.高产作者

运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设定阈值为(2,3,0),(2,3,0),(2,2,0),以2008年-2018年為时间跨度。输出的网络图谱所涵盖节点共209个,以及节点之间的连线共112条。在2003年-2017年新新贸易理论研究领域,发文量最高的是南京大学的张杰(19篇),其次是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施炳展(16篇)和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的汤二子(16篇)。

2.高产科研机构

运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设定阈值为(2,3,0),(2,3,0),(2,2,0),以2003-2018年为时间跨度,生成高产科研机构知识网络图谱,得到节点147个,连线113条。

在2003年-2017年间新新贸易理论领域发文量最高的科研机构是南开大学(118篇),其次是中国人民大学(42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1篇)和厦门大学(23篇)。

六、结语

本文运共词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相结合的文献计量方法,描述了当前新新贸易理论研究领域中文文献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此外,我们还进一步统计了2003年-2017年间新新贸易理论领域的高产作者、高产科研机构等信息,希望这些分析结论能够为我国今后的新新贸易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但由于检索条件和软件运行可能存在一定误差,最终的具体数据与分析结果不能达到完全的准确,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做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燕.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33(02):141-143.

[2]撒凯悦,沈君.世界经济研究领域前沿动态研究--基于2000年以来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5(06):93-101.

[3]文东伟,冼国明.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程度及其演变趋势:1998~2009年[J].世界经济,2014,37(03):3-31.

[4]赵翊.异质企业假定下的国际贸易理论新进展及启示[J].商业时代,2011(31):32-34.

动态贸易理论范文第6篇

[摘 要] 主要介绍了我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學现状,并对“模块教学”在这门课程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促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 键 词] 模块教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论教学

國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模块化教学通过把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并在实训课程中进行专项训练,可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整体职业素质的提高。本文将对“模块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实践性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这一课程主要研究国际贸易中商品流通的环节及相关的政策法规。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当前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缺乏外贸实践操作经验,课程编排不合理,国际贸易中的具体业务被分割在其他课程中讲解,导致学生对进出口业务缺乏全面的了解。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教学缺乏针对性,不够全面,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学生对国际贸易环境及工作流程难以形成全面的认识,对国际贸易实务的理论知识了解不深,也难以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二、“模块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模块教学”是一种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加强对岗位具体工作规范的了解,而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培训学生的岗位技能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侧重于培养学生职业所需的认知能力、活动能力等职业基础通用能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了培养国际贸易方面的人才,根据教学内容和外贸业务流程把授课内容分成了交易磋商、订立合同、工厂备货、租船订舱、办理保险、报检报关和制单结汇七个模块,在这七个模块中运用现场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相应的岗位技能,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工作中的基本流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把教学内容分成七个模块,针对七个模块分别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相关单项技能。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商品在国际市场流通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课堂讨论外贸公司的经营方案,然后把学生分组,每组学生可以模拟一个外贸公司。每个小组都要确定小组成员在这个模拟外贸公司中的职位和任务,协调合作运营整个公司。因为外贸公司的每个职位都有相应的职责,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就会进行相应的专项训练,从而掌握外贸工作中相关的基本流程和技能。让学生轮流扮演职位角色,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所有的专项训练,从而掌握整个国际贸易工作中的环节和技能。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担任引导者、评价者的角色,可以把学生在任务中的表现纳入期末成绩的考核体系中。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帮助学生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了外贸实务中,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模块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担任指导者、评价者的角色。在给学生分配角色和任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做到科学合理的分配。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独立完成任务。让学生轮换角色,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教学内容中的全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教学评价时,也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及进步,并将其纳入期末考核体系中,改变以往单一的笔试评价方式。

(二)增加实践训练的教学时间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练运用。所以,教师除了在模块化教学中展开实训课程外,还应该给学生提供到外贸公司考察和实习的机会,学生只有在外贸公司中通过具体的工作及与厂商客户的接触,才会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发现自己在理论和工作技能上存在的不足。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改正错误,吸取经验,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理论教学中也应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模块教学”通过把教学内容分解为几个模块,设置实训课程进行专项训练,这种教学形式适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要求,我们应该对其应用进行探究,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易晓明.“模块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8):39-42.

[2]张巍.模块化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8):266.

上一篇:项目引资履职报告范文下一篇:财务项目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