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术论文范文

2023-09-16

教师学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为了实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目标,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教育职业素养,还应该将社会公共道德内化为教师职业道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核心所在。新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切实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德;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强大的示范作用,尤其是在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和认识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学生三观还处在动态培育过程中的小学基础学段,大部分小学生对于小学教师存在一种天然的崇拜和信任。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积极进取,言传身教,用高尚的情操来浸润学生的心田,用真切的情感来鼓舞学生的言行,用自身的师德引领学生的发展成长。

一、良好师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不仅包括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储备、讲授课程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与人协作能力等等各项业务性基础教学能力,还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个人习惯等等,其中,教师个人的师德,也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教师当前的教育教学会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师德会引领教师高尚的行为,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甚至可能会对学生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所遵守的社会公德的内化,也会淋漓尽致的表现在教师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师德水平较高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会着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会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会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为学生考虑长期的发展目标,为学生制定系统的学习规划,以学生的提高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己任,全心全意地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而奋斗。

二、小学语文教师提高师德的实效性策略

(一)坚持爱岗敬业、忠于人民的责任意识

为了强化自身师德建设,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做到热爱自己的岗位,忠于人民,全心全意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强化自己勤恳敬业、甘于奉献的责任意识。所以教师需要自觉的抵制社会上的各种不良思潮,自觉遵纪守法,遵守新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的本职工作是开展好语文教学,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并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寻找自己教学现状中现存的问题,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例如,当教师需要教授古诗词、文言文等重难点内容时,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充分的准备,并且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整合成教学课件,教师还可以优化课堂导入模式,创新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导入教学游戏、学生提问等多种教学互动策略。课堂结束后,学生需要及时进行巩固复习,教师可以通过通信软件或者在线教育平台传输教学微课、思维导图等学习资料,也可以发布线上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学习。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做好本职工作,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此外,教师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自身师德建设。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自覺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不违背基本的职业道德,不采取任何形式向家长和学生索取不正当的收入。当教师面对现实校园中的霸凌、侵害等恶性事件时,小学语文教师不要回避自己的教育责任,而是保持正确的态度积极应对,并且力求将恶性事件扼杀在萌芽之中,避免对当事人造成更大程度的伤害。

(二)坚守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信念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坚守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信念。首先,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引领作用,用正确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沿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学习和进步。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常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不管自身对于教师行为的认知如何,学生有时候会无意识地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改良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教学习惯,用积极的精神面貌鼓舞引导学生。

此外,教师还需要加强科学理论的学习和加强对其他教师的学习,保持终身学习的学习信念,不断成长和进步。教师保持终身学习的职业信念和坚持为人师表的职业理念实际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因为时代的浪潮势必会推动着现实世界的不断变化,教师要想培育出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就必须密切结合当下的时代形势,教师要结合当下形势,就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思想,并且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锻炼,将理论付诸实践。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从两方面出发,一是关注小学语文教师师德在小学语文教师过程中的重要性,二是分析如何通过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师德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师德的实效性策略,以供参考。新时代下,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形势发展的需要和素质教育未来的必然趋势。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明确师德对于教育教学的意义,并且从自身做起,结合日常教学时间,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全心全意地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炎轩,王珺瑶.压力视阈下我国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归因与治理[J].现代教育管理,2021(06):99-106.

[2]娄惠军.浅议如何做一名有师德修养的小学语文教师[J].现代农村科技,2015(09):65.

[3]蒋雪艳.重视师德教育 导入课改理念 提升教师素质 着眼未来发展——对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04):79-82.

2020年度鄢陵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立项编号:Y2020J035)。

教师学术论文范文第2篇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5年前后,中国的教师教育政策是在教师专业化理念的指引下,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目的,以重构教师教育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的话(“体系重构阶段”),那么自2005年前后直至2017年初的中國教师教育政策重心开始转向内涵建设,即一方面继续在教师专业化的理念指引下着力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通过教师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内涵建设阶段”)。综观过去20多年来的中国教师教育政策可以发现,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尽管进入新世纪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主题日趋凸显,但提高质量的主题更根本。在教师教育整体质量不够高的情况下,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目标,很难实现。因此,振兴教师教育,提升教师教育自身质量应该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最迫切课题。

影响教师教育的振兴发展和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师范类专业生源质量持续不高,究其原因固然有人们思想观念的因素,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地位待遇不高;二是高水平的高等院校之所以不愿参与或投入教师教育,固然有认识高度不够的原因,但关键还是与教师教育的地位不高有关;三是要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水平,迫切需要推进高校内部教师教育组织体制改革和学科教法教师队伍建设。总之,影响中国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和教师教育的地位不高。

饶从满

教师学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教师课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成败。因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有效地维持学生的适宜行为,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科学的组织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且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从而达到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管理;课堂教学;专业课程;教学环境

1 引言

课堂管理是指为了创建和维持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取得成就的课堂环境而进行的管理活动。课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美国学者布罗菲给课堂管理下了一个精致而周到的定义:出色的课堂管理不仅意味着。教师已经使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并能在不良行为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而且意味着,课堂总是持续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整个课堂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教师维持纪律的措施),都是为了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达到最高程度。而不只是为了将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来蒙齐(Lcnl—lech,美国)认为,“课堂管理是一种提供能够开掘学生潜在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良好的课堂生活以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行为规范,形成良好使其发挥最大效能的活动”。

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则指的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建立并维持课堂秩序的师生互动过程所形成的一种在管理课堂纪律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也对学生学习产生极大的促进或消极作用。教师是课程改革中的主要力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于课堂管理还只是停留在基本的“管学生”阶段,没有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没有形成全面的课堂管理能力。因此,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不仅可以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还能最终实现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 制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因素

教学效能指的是教师在个别教育情境中的教学表现及其教学生产力。Kyriacou(1989)曾提出有效教学的基本架构。Kyriacou认为教师特性、学生特性、班级特性、学科特性、学校特性、社区特性等因素皆能影响课堂的管理效能。而其中影响教学效能最关键的是教师特性。

2.1 制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内在因素

教师的内在因素是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师能否胜任课堂管理的关键所在。而影响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内在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1 教师个人的成长经历

研究表明,教师个人成长经历对教师课堂管理中所采取的决策起着重要作用。克兰丁宁和康奈利(Clandlnin andCormeuy,1986)认为,“教师是把自己的成见(在个人经历中已经形成的看法)和对课堂情景的判断互相结合来构思每一个实用策略的。”卡普卡(Kaplan)认为:“从教师原先在自己家中受到的管束方式,就可以预测他们将选择什么样的课堂管理策略。”可见,教师的个人成长经历和教师的管理能力有着实质性的联系。

2.1.2 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确立在课堂管理中领导者地位的主要基础,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社会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以及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权威的确立,也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专业素质有利于教师权威的确立,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对减少学生课堂违纪行为有很好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学生课堂违纪行为大多数因为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没有兴趣而引发。

2.2 影响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外在因素

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不是一个单纯的教师个体行为,而是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需要、学校变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有机联系的。

2.2.1 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自主学习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无论个性特征还是个人需要方面。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应尽可能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生理、心理特征。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等的不同在导致纪律问题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差异也导致了学生需要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奥伯尔主要研究了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在认知领域对学习从两个角度分类:一是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一是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及其学习者的理解程度,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生个人需要的不同。

2.2.2 学校的管理哲学和办学理念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基本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学校文化对教师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个学校的管理哲学和办学理念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具有内隐性影响,使教师在无意识中形成一种与学校管理哲学和办學理念并运用到课堂管理中来。因此,要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必须首先要转变学校的管理哲学和办学理。

3 提高课堂管理能力的途径

3.1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的一个关键特征是积极的师生关系。积极的师生关系以信任、关怀、尊重、理解为基础,真诚的对话是建立这种关系的主要途径。因此,为了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关怀、尊重和理解。

道拉德和克里斯滕森指出,消除等级权利结构(教师控制学生),更多地给予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学习自我负责的机会,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从“政策的制定、管理”负担中解脱出米,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这有助于营造一种使学习能够发生的关怀和安全的师生关系。诺丁斯指出,要想建立一种关怀关系,教师必须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理解他们的观点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而关怀关系中的对话应具有如下特征:关怀的态度或关心、灵活、注意、为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努力、寻求一种合适的反应。他同时指出,许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建立起一种关怀的关系。学习构筑关系和关怀他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自己能够得到关怀。因此,教师首先必须主动、一贯地关怀学生,才可能与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

研究表明,在一种充满关爱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采用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建立起一种鼓励学生自我负责、改善其自我控制能力的师生关系。

3.2 教师要进行经常性、全面的反思,建构一种反思型课堂管理风格

斯托伯对课堂管理方面的技能型教师与反思型教师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用反思建构的课堂管理方式的教师与仅仅采用一些课堂管理技能的教师相比,前者比后者更主动地把自己看成是课堂管理问题的解决者,能提出更多的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法,能对课堂的事情承担更多的责任,也能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给予更多的关心。因此,教师要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对自己在课堂教学和管理中的行为进行总

结和反思,构建一种反思型课堂管理风格。

3.3 建立以自我管理为特征的课堂准则

自我管理包含着几种技术,包括自我评估和自我指导等。自我评估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然后与自己预设的标准进行比较的技能。自我指导是一种有助于获得新行为的学习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由榜样给出的关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步骤的外部描述,逐渐被整合内化成个体的内部言语。自我指导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对于他们脱离成人的帮助,独立地应对挫折等情境,也具有很好的作用。

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力步骤:(1)鉴别和限定出相关的行为,亦即明确自我管理的对象和目标;(2)为学生创设包含着检查表、提示和资料收集的自我管理程序;(3)教授自我管理程序。教师首先向学生解释、示范自我管理程序,其次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显示出这类行为的正例和反例,再次是为学生提供练习实践的机会,最后检查、评估学生应用这一程序的准确性;(4)执行自我管理程序。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训练,力求独立地对行为进行自我管理;(5)促进保持和泛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逐步撤消对学生的提示,学生跨越不同的时间、情境应用该程序;(6)评价自我管理程序。对自我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如果必要,修改该程序。

3.4 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和指导

儒家从人本观点对人性还进行了多侧面的论述,如孟子和荀子的“性善论”和“性恶论”。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只要充分发展“仁、义、礼、智”,就可以成为圣人。荀子说:“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荀子·性恶》)孟子称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本来是善的;荀子涂之人可以为禹,是因为人本来是智的。孟子和荀子从人性相反的本质为基点,阐述了人的发展。将儒家的人本思想引入到现代课堂教学管理之中,可以使教师对教学中人的因素获得返璞归真的认识,更加认识到课堂中的学生是学校生存的基本,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人性化的课堂管理就是要以尊重个人价值为核心,适合人性要求的人性管理,其着眼点在于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通过惩罚制止不良行为,这是巩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强有力的管理,恰当的指导,严格的训练,帮助學生矫正不良的学习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

3.5 改进学校的管理哲学和办学理念

学校是教师个体成长发展的土壤,教师素质的高低依赖于学校这一独特的空间。学校要倡导积极的管理哲学和办学理念,要给予教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给予教师自主活动的空间;要适当地放权给教师,让教师有权利自主地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学校也有义务和责任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讨论社会和政治方面的热点和焦点,使教师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正确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4 结语

以上都是经总结得出来的一些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管理方法,而且管理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需要不断的摸索和改进,好的教学效能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它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这样,老师学生才能相互得到提高。

教师学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互联网+”给教师管理反面带来了五大变革: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指导者”和“价值的引领者”,从“分数统计员”到“数据分析师”,从讲“专业忠诚度”到“学科跨界”,从高度集中的“金字塔模式”到“自组织模式”,从“专题式的集中学习”到“碎片化学习”。学校唯有重视了这些管理上的变革,教师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

【关键词】互联网+;教师管理;变革

这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如果有一天单位电源因故跳闸,电脑、网络一律停止工作,人们一下子会变得目瞪口呆、手足无措,接着就是坐立不定、焦躁不安。这是一个无法离开网络的时代。

互联网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互联网+”时代,形成了一系列新形态和新事物。如“互联网”+“游戏”就变成了“网游”;“互联网”+“购物”就变成了“网购”;“互联网”+“电视”就变成了“智能电视”;“互联网”+“医疗”就变成了“互联网医院”。当互联网遇上“学校”就成为“云学校”。

互联网对于学校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其影响首先是技术层面的,但最值得关注的是思想层面及管理层面的。就教师管理层面看,“互联网+”时期起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指导者”和“价值的引领者”

传统教育是以讲为主的教学,教师主宰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什么、学多少,什么时间学,怎样学,都由教师控制。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授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MOOC这样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受到人们关注。MOOC学习是在课前先让学生观看简单的教学视频,学生接着按要求完成作业,再由计算机进行评价,同样一个学习视频,可以让成千上万的学生同时在线学习。一些MOOC平台,可以邀请全国一流教师来授课。这是常规学校难于做到的。这样看来,MOOC时代学校教师的作用似乎减弱了,但其实并非如此。互联网再怎么发展,VR(虚拟现实)技术再怎么真实,也无法替代真实的课堂教学。

MOOC时代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更有魅力的授课教师,学生的知识学习将主要通过在线方式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教学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将发生变化,教师主要采用个性化的面对面方式进行,教师更专注于学习方案的设计及学生讨论的组织。面对面的教学,教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

MOOC时代,教师需要的不再只是教授能力,更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教师成为能打开学生心扉的知心朋友,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

与传统教育相比,在MOOC时代教师的意义不是减弱,而是增强。教师更像教师,教师成了“学习的指导者”及“价值的引领者”。

二、从“分数统计员”到“数据分析师”

以往的教学,教师批阅完作业就会给学生一个成绩,批阅完试卷,就会统计试卷上各小题的分数,接着给学生打一个总分,最后把试卷发给学生,让学生依据分数自己去分析反思。教师很大部分起了一个“分数统计员”的角色。“互联网+”时期教师角色将发生变化,赋予新的角色。

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技术支持就是“云计算”。云计算给教育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大数据、即时反馈、个性化学习及学习预测等方面。这更方便教师进行学习分析。

2013年,由新媒体联盟(NMC)与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ELI)发布的《地平线报告》,提出了“云计算”“移动学习”“学习分析”等概念。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大,为学生学习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在学生进行学习的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跟踪,计算机通过这些信息的分析轻松得出关于学生学习特点、爱好及学习行为等方面的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提出关于这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建议,尽早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制订和实施解决问题方案。这种学习分析,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教书,不仅仅要给学生判分及结分,他们也应该是一名“数据分析师”,在教学的同时,能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种数据、量表等进行比较、分析,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提出决策及建议。有人认为,未来10年最“性感”的工作是数据分析师。

三、从讲“专业忠诚度”到“学科跨界”

以往在讲能力发展时,更多的是讲专业的稳定性,讲专业的“忠诚度”,“互联网+”时代,人们有了更多发展空间及发展机会,更多的人在“跨界”发展,并有了丰富的成功案例。

跨界,是整合与融合。它是从某一属性的事物进入另一属性的运作。进入互联网时代,跨界更加明显与广泛,也更显优势。各行业不断融合渗透,创造出很多形态。教师发展也需要这样的跨界,需要这样的整合与融合,才能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

2007年的美国年度教师给了音乐教师安德烈娅·彼得森。彼得森初出茅庐,凭着自己的热情努力说服校长,和她一起制定一项为期5年的“K-12音乐教育成长计划”。为了提供音乐学科的地位,让音乐课从边缘走向主流,彼得森了开发跨学科的音乐教学法,将音乐课与其他科目结合起来。她的教学获得了学生及家长的好评。也可以说,是“跨界”让彼得森成了美国年度教师。

教学跨界,可以扩大教研组活动的形式及范围。如在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中,可以邀请不同学科教学骨干来听课与评课,不同学科的教师关注的角度及问题是不同的,这样可以让听评课活动变得立体,让问题讨论引向深入。跨界,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系统,我们也可以把视角延伸到校外,延伸到更广阔的企业及社会。我们可以让教师们参观不同的单位,参与政府或企业组织的培训。

教师跨界,需要教师以跨越自身学科、专业界限的知识及思维,多视角、多层面来审视问题解决问题,用大视野、超视距的眼光提出事物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思考方式。跨界,必须要拆除思想的藩篱、打破专业、学科界限,以跨学科,无边界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四、从高度集中的“金字塔模式”到“自组织模式”

传统的教师组织管理是具有行政色彩的“金字塔模式”,其顶端是学校领导层,再逐级往下,教师处在这个金字塔的最底层。这样的组织结构其特点是稳定,但问题是组织容易僵化,做事效率低,自身难于发现问题,也难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互联网+”时代,教师的组织构架在悄然发生变化。

2013年开始,一个新的叫车平台给出租车行业带来一场不小的“地震”。这就是“微信叫车”。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就是“微信出租车车队”。这个组织有100多位司机,这一百多人,不再像以往一样属于“四季青”“大众”或“客旅”中的某一个出租公司,而是来自不同的出租公司。他们通过微信,自行组织起来,改变了传统出租车公司被动分配的方式。他们通过微信群来自动接受客人预订,并自行调配出租车。通过这样的自我组织、协调分工,用车效率大大提高,司机们的整体收入提高了20%。司机们这样的组织形式,可以称为“自组织”。马云认为组织变革的一个方向就是要“去马云化”,阿里已无须企业英雄的存在,拆除组织层级堡垒,让各部门能顺畅沟通、分享、整合与拓展。“自组织”在这个“互联网+”更显其活力。

“互联网+”时代也会产生诸多教师的“自组织”群体。如微信圈、QQ群,微博互粉等,这些“自组织”按照教师不同的性格,生活爱好自动组合。“自组织”是一个学习平台,这个平台具有很强的黏着力。它可以增加教师们团队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共同体会成功的喜悦。“自组织”平台,也是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圈,大家在这样的生态圈中相互增值,相互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从“专题式的集中学习”到“碎片化学习”

谈到教师发展及教师培训,我们习惯想到专题式集中式学习,这样的学习或者培训当然重要。但如果教师学习只依靠这样的形式,那我们将会失去很多机会。因为“互联网+”时代的教师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生活处在一个随时被中断的时代,我们需要在一个时间段内进行多任务切换。2004年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信息学学院的格洛里亚·马克教授带着她的研究生对美国的两个科技公司的员工进行了一千小时的观察。观察发现,办公室里的员工平均每11分钟就会被电话、电子邮件或同事打扰一次。人们的工作不时被中断,随时需要切换,时间长了我们慢慢地适应了这样的“中断”及“切换”。在人们应付多任务能力增强的同时,人们思维的深刻性也在降低。人们习惯于完成一些短平快,“肥皂剧”式的工作,而难以完成宏大的史诗般的“大片”式的任务。这就是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变化——生活的“碎片化”。碎片,就是把原来整块的东西破成了诸多个小片。

以往谈到教师培训、教师学习,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集中培训和专题学习,但对教师观念影响比较大的,恰恰是日常的生活中,他们与家人、与学生、与同事之间的交流;是各种媒体发布的信息;是随时随地可以阅读的各类电子设备中的图文内容。教师在这些非正式场合所得到的信息要远多于正式场合所得到的,这些活动时间占据教师整个获得信息时间的80%还多,因而非正式场合对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更大。所以,教研组学习可以把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时间进行分割,采用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正式场合提出学习主题及学习要求,把讨论与交流放在各种非正式场合,让教师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如在适当时间利用校园网平台,或者手机微信、QQ、手机校园APP等平台推出短小典型的案例让教师进行讨论,或者推送简短的教师学习体会让教师相互学习。现在很多学校都推出了官方微博,推出了学校微信号,利用这些平台及时向教师及社会发布信息,教师们利用零碎时间来学习讨论,也相互分享这些信息。

有人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比作西方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掀起了西方社会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思想的变革要远远超于技术的影响,教育变革首先是思想上、观念上的变革,进而带来管理上的变革,学校重视了这些管理上的变革,教师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

教师学术论文范文第5篇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需要有一支过得硬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大计。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可见,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迫切要求,是营造和谐育人环境的关键。

教师如果要能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就要适应学校发展,积极调整心态,加强师德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发挥良好师德的表率作用和潜移默化作用,通过良好的师德师风带动学风、校风,构建和谐校园,来提高职中的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从而实现中职教育的良性循环。为此,教育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能力是师德的物质基础,只有有丰富的学识和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教师真正的长者风范和权威。才疏学浅的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只能导致学生的厌倦和轻视,不可能真正实现教学目的。中职教育是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教育。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中职教育应该贴近市场,贴近企业,随时适应市场和企业条件的变化,在今天,社会特别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教师必须及时充电,做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教师。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把握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和发展动态,同时也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生产一线调查研究,把生产技术的新成果、新动态引入课堂,超越书本知识,给予学生更多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让自己的课堂成为深化学科知识和最新技术信息的交汇点。

为了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必须摆脱单调呆板的知识灌输模式,教师要不断钻研教学方法,注意收集教学素材,能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恰当运用音像资料,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要认真组织安排、悉心辅导学生实习、实训,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着力提高职业技能和社会竞争力。同时注意既要突出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应用性、实践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学生学会辨别,并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培养学生注重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所从事的职业,并转化为管理能力或生产工艺和技术,从而创造出社会财富;启发学生在运用知识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有新的发现,以不断推动知识和技术的创新。

二、以身作则,确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进入职中的学生心理状态比较复杂;有的学生希望上普通高中,但因中考发挥不理想无奈屈尊低就;有的学生不想来,但迫于家长压力勉强就读;有的学生学习较差,长期处于习惯性无助心态,对学习活动不敢尝试或持厌恶、排斥态度。鉴于这些现状,职业学校教师就应更多的研究学生心理,对症下药,自觉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是关键的第一步,老师敬业,则会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工作,深入学生之中,体察学生之苦,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严而不惧,师生相融;松而不弛,收敛自如。

教育学家关玉章说过:“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这是鼓励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新文化、新观念,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教师要学会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活力;适时缓解心理压力,“胜不骄,败不馁”;以快乐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在工作中树立自己的威信,找到自身价值和成就感,同时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充满快乐。只有乐在其中,教师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教育工作的可贵性,才能把快乐传染给学生,实现快乐工作,从而扎实推动教师更加爱岗敬业。

三、砥砺品质,加强老师自身道德规范的培养

每一个有着良好道德规范的老师,都具有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会影响他一生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所以,老师自身的道德规范的正确与否,就显得犹为重要,要培养自身的道德水平,关键是言行一致。思想上保持積极上进的心态,时刻记住为人师表的重要性,行动上自律自查,乐于助人,平易近人。多一点坦诚自然的交谈,少一点功利性的宣传;多一点面对面地交流,少一点无礼的喝斥;多一份平等的关心,少一份不公的偏心;多一点设身处地,少一鲁莽冲动,用自己切实的行动去感召学生,感化学生,用高尚的品德去教育学生,不知不觉中,你的灵魂也得到升华。

良好的师德师风,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必须经过不断的实践和艰苦的探索。但知难行亦难,要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并非朝夕之功,全在点滴之行!这是我们一生不变的追求,这是我们一生不变的事业,只要无愧于心,也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四、尊生爱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要正确地看待学生,除了严格要求学生外,还要尊重、善待学生,通过一流的教学水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中职学生已经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所以对于他们的教育不应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的指令去做,这样会限制、束缚学生的发展。赞可夫指出:“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学生。”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有崇高师德的教师都有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 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智慧、情感、人格的交流,对学生充满信心和期望,善于去理解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宽容学生,并且有效地、积极地引导学生的发展。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也就会尊重教师。现代教育应当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教育环境,以和蔼可亲的教态、关切关怀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组织教育活动,由只提要求到多给关怀,由一味指责到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笑着面对学生,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减少沮丧,获得成功。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和工作中的错误,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4年全国师德论坛讲了三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每一位教师在继承和发扬敬业和奉献的职业传统美德的同时,都应该在自己的学识、能力、仪表,特别是教育观念上完成自我更新。在育人的同时,不断地“自育”,重塑21世纪教师新形象。

总之,教师通过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教师学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筠连县,偏安宜宾西南部,由于煤炭资源分布不均、人口基数大、贫富悬殊,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且有越演越烈之趋势,有鉴于此,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行文围绕法律展开讨论,从法律制度层面、法律监督层面和法律意识层面对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问题进行了思考,期冀通过法律途径,对该问题的有效解决有所助益。

关键词: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法律制度;法律监督;法律意识

一、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代课教师是农村中小学中由聘任主体支付劳动报酬的长期(代课一年以上)从事教学工作的非在编制人员,他们是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出现的一个新的教师群体。现今,对代课教师的退休生活保障,存在着诸多问题:1.对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只在宏观上有所规定,不能有效实施。正如瞿同祖先生所言,条文的规定是一回事,法律的实施又是一回事。某一法律不一定能执行,就成为具文。作为规定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的法律条文不具体,从而影响其操作实施。2.法律监督及社会舆论监督不到位,阻碍了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的渠道,致使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得不到有效落实。3.条件不符,资格不够,不被视为符合享有退休生活保障权的主体。代课教师,一般只被视为学校的临聘人员,属于学校的非在编制人员,因此被认为不能享有退休生活保障,故而,也只能按期领取聘任主体给付的劳务费用,“五险一金”社会保障没有着落。

二、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的法律依据

代课教师是中西部地区特殊的教师队伍,他们是中国城乡二元社会背景下特殊的也是必然的产物。代课教师享有退休生活保障的法律依据,根据我国《宪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鉴于此,作为学校工作人员的代课教师,在因年老、疾病等缘由退休时,其生活保障权理应受到宪法保护。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1.代课教师与单位已形成劳动合同关系,补偿待遇和标准,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辞退应当每满一年给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补偿,不满六个月的按半个月计算。2.如果符合下列条件,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继续聘用:(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即不能辞退):(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因此,根据我国宪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笔者认为代课教师作为学校工作人员,其享有宪法规定的退休人员退休生活保障权这一基本权利,在其因病、年老退休时,国家及其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应当给予相应的生活保障,以维系其基本的生活。

三、解决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问题的因应之策

(一)注重法律制度创新,科学性与具体化相结合

国家层面讲,应注重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及创新,保障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在处理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问题时,有法可依,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给予代课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切勿追求只注重结果的功利主义,而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正视代课教师的作用,对那些任教时间较长,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应根据其实际状况,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或者退休金保障;对那些年老、多病及无人赡养的代课教师,也必须合理地给予补偿,做到科学性与具体化有机结合,促使代课教师退休后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代课教师的生计问题,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加强法律监督及社会舆论监督,拓宽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救济渠道

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根据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系提起公益诉讼的适格主体,因此,如果对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的侵害,符合公益诉讼提起条件,检察院有权提起公益诉讼,维护代课教师合法权益。而社会舆论监督媒介,如期刊、报纸、杂志以及影视等,应该充分发挥其社会宣传、导向作用,给予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问题更多的关注。一方面,社会舆论监督媒介应及时、有效地为代课教师提供更多关于保障他们基本生活的渠道及信息,保证代课教师在符合退休条件时,可以有效保护其享有的退休生活保障权。另一方面,“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社会舆论监督媒介应加大对学校以及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的监督力度,让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的流程在“阳光下”运作,保证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权得到切实保护。

(三)加大法律普及力度,增强代课教师的法律意识

作为新常态背景下现代化建设的一份子,代课教师享有的退休生活保障受到宪法及相关法律平等的保护。与此同时,法律工作者,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法律服务工作人员,应加大法律的普及力度,达致苏力先生所言的“送法下乡”之目的,而作为权利主体的代课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根据我国《宪法》第44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再者,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代课教师作为劳动者一方,如果在学校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或者与学校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可以同学校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作为学校工作人员的代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积极争取宪法及相关法律保护的退休生活保障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束语:

在四川省农村教师队伍中,代课教师仍旧占据着较大比例,落实和处理好代课教师的退休生活保障问题,密切关系着该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对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问题的处理,四川省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应在依法治国的基调下,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处理。围绕法律制度完善和创新、加强法律监督及社会舆论监督和提高代课教师自身法律意识,加大对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问题的关注力度,促成代课教师退休生活保障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肖文娥.充分认识和发挥民办教师的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4).

[4]张悦.最后的代课教师[J].视野.2008.(02).

[5]王嘉.代课教师问题需要更人性化的制度设计[J].中国人大.2010.(02).

[6]万力.关于代课教师再就业问题的思考--以四川省筠连县为例[J].今日中国论坛.2013.

上一篇:法律规范论文范文下一篇:矿业投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