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职业分析范文

2023-09-19

旅游管理职业分析范文第1篇

[提要]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以学生为中,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高等职业院校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有效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全面质量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加快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步伐,高职、高专教育的规模迅猛发展,招生总量持续增长。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数量需求,另一方面则暴露了高职、高专教育在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匮乏,办学条件不佳,尤其是一些新建的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还缺乏明确认识,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切实保障。因此,在对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同时,建立稳定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引起了广大高职高专院校的广泛关注。把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原理和程序引入高职教育领域,更多的是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原理和程序,建立基于学生能力基础上的教育质量监控和保证体系,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进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一、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科学内涵

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否被社会所接受,关键因素是质量。影响毕业生质量的因素很多,它涉及学校从专业设置到毕业生工作的全过程,同时还必须从单一的毕业生质量扩展到教学的软硬件设施质量、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工作质量来认识。因此,需要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式。

1 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十二字,即: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一个过程,即学校在不同时间内,应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学校的每项教学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实施和验证的过程。四个阶段,根据管理是一个过程的理论,美国的博士把它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总结出“计划(plan)一执行(do)一检查(check)一处理(action)”四阶段的循环方式。八个步骤,为了解决和改进质量问题,PDCA循环中的四个阶段还可以具体划分为八个步骤。一是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计划,制定措施。二是执行阶段:执行计划,落实措施。三是检查阶段: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四是处理阶段: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工作结果标准化;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2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

全过程指的是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优质的人才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只有保证人才“生产”全过程的工作质量,才能保证最终人才的质量。人才培养过程的基本环节大体包括:高职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一设置相应专业一制定招生计划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宣传一招生一在校教育、能力培养一毕业考核一毕业生就业一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在准确地确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要做好专业调研,开发专业,防止盲目跟风导致设置的专业不符合地方经济的人才需求,不适合市场需要,毕业生就业困难。专业设置一要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二要体现行业发展的要求,三要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作为主要衡量标准的。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则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和能力,即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是从社会市场调研开始的。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也要紧紧跟上市场需求,要经常进行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调查,主动与经济管理部门沟通,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对来自各方面的劳动力市场信息进行深入分析,预测其需求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专业的内容和重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根据有关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设置课程,紧跟技术进步的形势,密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重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出熟练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优秀人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全过程质量管理的要素;忽视任何环节的质量管理,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所以要从传统的“事后把关”转变为“事先预防”,要从管理最终的结果变为管理过程中的各个因素。

3 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

全员参与是指教师、学生、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所有为教学服务的人员的工作质量都与学校教育质量息息相关,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做到人人有责。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不能只靠领导,而必须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高职教育要贴近市场,全方位地为社会培养人才,对市场进行调研要靠教师;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没有固定模式可借鉴,需要靠教师去探索;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靠教师去培养。因此,高职教育质量的主体,是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共同体。学校的质量风险机制应该是全员分担的机制,人人都是质量的责任人。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认为,管理不仅是管理者的事情,全体员工都有责任有权力参与管理,管理者要设法调动起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管理当中去。只有把各个环节,每一个岗位上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质量。要从教育质量形成的各环节、各方面人手,做好预防、检查、管理、服务等工作,把学校制定的各种类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各个环节直到每个人,并建立各种规范标准,养成全体教职工重视质量、重视过程、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并及时解决的良好素质,提高全员的工作质量。

由此可见,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全程控制和全员参与,强调一切从市场出发、一切为用户服务。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既要强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也要重视市场的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和宏观政策要求进行正确定位,是高等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前提。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准确定位。高等职业院校首先要把专科层次的教育办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一流人才。二是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首先是就业教育,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二、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它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的满意,保障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促使组织健康发展。全面质量管理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对质量追求“持续不断地改进”。高职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

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要持续不断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就必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这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客观需求。

1 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高职教育正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随着社会对实用技术要求的提高,其市场发展越来越广,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首先是“市场主体”间的竞争,质量决定生存;其次是来自普通高校的竞争,技术性、技能性教育在普通高校中得到重视;再次是来自民办高校的压力,目前民办高校的市场定位与高职教育基本相当。

2 全面质量管理:专业设置的客观要求

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专业是建立在“职业”与“技术”的基础上的。学校确定专业设置时,必须调查人才市场的供求差,必须了解正在形成哪些新职业和工作机会,以及掌握当前能胜任这些工作的技术人才有多少。这样,才能正确地设置专业,使它的规格要求、口径宽窄能符合社会需求。现实情况也表明,专业对路则学校兴旺,否则就衰落。所以,专业设置应有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而市场调研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

3 全面质量管理:实现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外合作办学必将获得进一步发展。为了确保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也为了提高院校身在社会上的信誉,就必须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正如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重要文件《关于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世界宣言:设想与行动》中所指出的——质量还必须体现在高等教育的国际性:国际间的知识交流、互动网络、师生流动、合作研究项目等。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标准化和全面质量管理更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和提高竞争力。

三、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每个地(市)至少设置一所高职院校的格局。高职教育无论从学校数量还是学生人数看,均已占据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走内涵发展道路,必须采取得力的措施。

1 树立一个理念:全面质量管理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项管理改革,更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满足消费者的规定和潜在的需要”,树立起以学生为顾客的观念,从而尊重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需要,尊重用人单位的要求。根据他们的意见和要求调整专业结构,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最后的落脚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内涵发展。这就要求全体教职工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做全面质量管理的宣传者和忠诚执行者,为提高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而积极工作。

2 突出一个重点: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管理队伍是决定管理水平最主要的因素。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领导重视。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管理队伍建设,要把管理队伍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二是注重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加强管理队伍的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功训练,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管理人员结合自身管理工作开展科学研究。要从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一定比例的管理人才,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既有教学科研经历、又有较强管理工作能力,且热心管理工作的管理干部,充实到学校的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从整体上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管理能力。三是建立管理人员能进能出、能升能降的选拔评价机制。责、权、利挂钩,职、岗、贴相连,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管理队伍。

3 追求一个目标:引入ISO9000族标准

ISO9000族标准的宗旨是:让全世界都接受和使用ISO9000族标准,为所有组织提高运作能力提供有效的方法。高职院校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从基础抓起,认真总结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贯彻实施ISO9000族标准,取得质量认证证书。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但成功地推行全丽质量管理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对大多数高职学校来说,直接引人全面质量管理有一定的难度,而ISO9000族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社会各行各业,同样也适用于教育领域,它只要求一个组织或企业稳定组织结构、确定质量体系的要素和模式就可以贯彻实施。贯彻ISO9000族标准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之间不存在截然不同的界限,将两者结合起来,先贯彻ISO9000族标准再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效果会更好。

总之,全面质量管理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发展要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促进内涵发展。在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跨入高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严峻困难和挑战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面对新要求,要驾驭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目标,持续不断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就必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龚益鸣.质量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贺祖斌.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方圆标志认证中心.国家注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李志敏]

旅游管理职业分析范文第2篇

职业学校是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 以围绕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为目的的各项管理活动。对于职业学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事业性收费两个方面, 因此会计管理也就成了职业学校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更是职业学校为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前提。总之, 对于职业学校而言应该加强对会计管理的重视和健全内控制度, 从而完善其管理制度增强职业学校整体的竞争实力。

2 职业学校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现状

2.1 职业学校的财务预算管理不完善

财务预算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职业学校的发展中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可以使其从经济层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指导职业学校的经济活动。虽然理论上财务预算管理应实施于职业学校全方位的管理工作中, 但在实际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 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流于表面。虽然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对于职业学校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之一, 但一部分学校对其的关注度并不高, 在职业学校的实际日常管理活动中将预算管理认为是预算编制, 只做让其学校管理层要求编制的年度预算报表一类的工作, 流于表面, 不能很好地履行其职责。第二, 预算管理工作不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更清晰地反映出职业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但是部分职业学校的预算外收入及支出情况却不能真正体现出来, 实施预算管理工作不全面。第三, 财务预算的计算方式不合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职业学校的财务预算管理都是上一年基数加上本年增长数来预测今年的支出情况, 这就造成其缺乏准确性, 并且以他为依据的预算不能提供给学校可依靠分析结果, 进而使学校预算执行力度低, 财务支出活动不能准确控制, 进一步降低财务预算管理。

2.2 职业学校的内部控制不健全

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完善的内控制度是其持续经营的前提, 只有良好的内控制度才能保障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 从而构建良好的管理系统。但在部分的职业学校中内控力度较弱, 管理层人员不能准确认识到内控对学校的重要性, 可靠的内控要有健全的内控制度和严格的执行力度, 二者缺一不可, 这对职业学校而言就更是这样。职业学校的各项管理环节的运转都是资金流通的过程, 内控的缺失会造成学校管理衔接的不当, 投资的失控等等情况, 进而直接造成学校的经济利益流失, 并且内控的缺失所造成的资金缺口也会对学校教学管理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3 职业学校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

3.1 完善职业学校会计制度

完善的会计制度是学校会计管理的重要保障, 因而职业学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善会计制度, 使得会计制度可以在学校中顺利运行。在当前的经济社会中, 职业学校会计管理必须加以重视, 只有符合时代、结合自身条件、去芜存菁的会计管理制度才能令职业学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得到更有力的发展。

3.2 增强职业学校预算管理

当前职业学校的预算管理是以“量入为出, 以收定支, 收支平衡”为原则, 以此为基础, 职业学校对于预算管理的工作中心应放在优化预算收支结构方面, 同时职业学校还应将预算管理的范围扩大至学校的各个部门, 使其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于预算编制方面, 改变传统预算中以投入为目的观念, 用预算编制和战略发展规划相结合的新理念代替传统的财政资金申请投入, 严格执行法律制度, 以“确保基本、兼顾发展”为原则, 全面增强预算编制的水平。对于已经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要严格执行, 在日常管理中杜绝不合规的现象。

3.3 健全职业学校的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职业学校顺利运行的基础。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是多方面的, 第一, 增强职业学校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了解健全的内控制度对于学校的发展的重要性。第二, 建立健全的职业学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同时对于已经建立的制度严格执行, 使其可以有效实行监管职责, 维持良好的学校内部管理运行情况, 从而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是可以脱颖而出。第三, 岗位分离, 相互监督, 对职业学校的内部控制部门加大权责分离, 让每个岗位之间形成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良好氛围, 全面提升职业学校的责任牵制管理水平。第四,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战略, 即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首选方式, 学校向财政部门领取收据, 并将所有的收费项目具体情况向学校财务部门报备, 通过审核与备案之后才能予以执行, 收据在使用完毕时及时缴销, 进而保证预算外资金管理质量。

4 结语

对于职业学校的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而言, 虽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如各项制度的落实还要继续实行, 职业学校对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还要加强, 新时代中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改革还要进行等等问题。但职业学校还是在通过完善职业学校会计制度, 加强预算管理, 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力度等措施来提升财务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 同时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也使得职业学校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摘要: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 市场对其急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教育深化改革的进程也不断加深。近年来, 以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为目的的职业学校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目前在职业学校的管理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怎样加强职业学校的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本文对目前职业学校的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进行分析, 并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从而提出对应的完善措施, 以提高职业学校的会计管理水平, 提升职业学校的整体实力。

关键词:职业学校,会计管理,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 董银钢.浅谈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 (11) .

[2] 温牡姿.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控制现状及改进[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8) .

旅游管理职业分析范文第3篇

一、职业资格考试管理系统发展现状研究

当前阶段, 被广泛应用的职业资格考试管理系统普遍为单一的、只针对某一方面内容的考试管理系统。对于各大工作单位和高校而言, 由于涉及的内容方面较多, 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种类也较多。工种不一致、自动化程度存在差异、考试内容大不相同, 参加不同级别鉴定的人员申报条件也不尽相同,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对于考生获取职业资格考试情况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造成了影响。

为了使报名的过程变得更加便捷、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合理管理成绩, 构建起一套完备的、具有实用性的职业资格考试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合理运用考试管理系统, 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更多复杂问题的出现, 有效强化职业资格考试过程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

二、系统的研究分析与具体设计

(一) 需求分析

职业资格考试管理系统需要依托学校或单位的网络才能实现对于考试流程的系统安排, 定期发布与考试相关的数据内容。一般来说, 应当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对于系统运行进行管理, 定期维护考试安排信息, 包括考试科目、考次分布等。

(二) 用户权限分析

在这一系统当中, 主要将用户角色分为系统管理员、考试内容管理员以及成绩管理员三类。其中, 系统管理员负责对于职责资格考试进行基础设置、考试科目设置、考试设置、报名查询系统设置、考试内容编排设置、成绩处理、数据统计等。考试内容管理员负责上报考试申请, 筹备职责资格考试中的各项报名工作。成绩管理员则顾名思义, 主要负责成绩的录入、归档、上报工作。

(三) 资格考试业务流程分析

当管理员确定的精准的考试时间、报名时间、考试科目、报名对象等基础信息之后, 考务工作人员就会统一下发资格考试报名通知, 并安排考生进行考试报名。考生可以通过所在单位统一报名或自主网上报名等方式, 填写相关信息, 即可参与网上报名。结束这一流程之后, 考生应当从计算机上下载、打印并核对信息报名表, 确认信息无误后签字确认。以此表作为管理人员查询考试数据的依据。

报名阶段结束之后, 即进入考务编排阶段。包括确认考生准考证号、分布考试考场、记录监考教师信息等内容。除此之外, 还需要打印相关考试安排, 陆续将准考证发放给参考人员、打印学生考试签到表、粘贴考试要求表、打印违纪记录表、布置考场等内容, 同时还应当通知相关监考教师准时参与考试。

(四) 系统功能设计分析

职业资格考试管理系统大致分为基础设置、考试报名、考务安排以及成绩处理四大部分, 并多层管理结构, 构建起完备的后台数据库。系统的设置充分结合职业资格考试的特点, 能够充分满足职业资格考试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其中, 基础设置模块主要负责对于系统重的各项数据进行初始化处理, 基础设置模块又包括基础设置、考工工种设置、考工级别设置、考工考试设置等多项功能。考试报名模块, 顾名思义, 主要包括考生报名、信息查询、照片查询三个基础功能。考务编排模块的规范性较强, 包括考证号规则设置、准考证号安排、编排考场、考务、监考人员以及考务材料打印四项功能。成绩处理模块涉及成绩归档、成绩上报、证书编号回登三项功能。

三、职业资格考试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分析

本次所设计的职业资格考试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分析与整合, 同时还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 界面呈现较为直观, 实用性和可靠性较强, 功能栏和设置栏的设计使系统运用的便捷性明显增强, 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职业资格考试筹备及管理工作的难度。

其二, 系统整体设计主要采用C/S结构, 所收集和录入的数据, 皆由数据服务器进行统一处理, 安全性和精准性都得到了提升。除此之外, 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传输的数据, 都静候系统的加密处理, 从根本上避免了数据丢失和篡改的问题。

其三, 由于职业资格考试系统需要为较多的用户提供服务, 为提升服务质量, 实现快速输入, 因此, 数据库必须具备优良的性能和可靠性。在系统中采用运行效率较高的数据库服务器, 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优化管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系统的运行应当满足不同用户同时登陆、查询的要求, 避免运行速度减慢。

其四, 应当确保系统的程序具有模块化的特点, 各模块属于相对独立的存在, 模块之间并无过多的关联少, 但总体来看内聚性较强, 逻辑明显, 便于后期进行维护处理, 同时立足于长远的发展进行基础系统的设计, 从而充分满足未来系统升级的需求。

总结

本文所设计的系统主要采用的是模块化的设计, 自动化程度较高, 基本可以完全依靠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实现整体管理, 不仅劳动强度有所降低, 并且维护起来较为便捷, 具有明确的拓展性, 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随着人们参与职业资格考试的热情逐渐增强, 这一系统中存在着一系列值得完善的方面,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仍然需要深入进行探索研究, 从而不断强化用户的使用体验, 完善系统的使用功能。

摘要:本文立足于当前职业资格考试的管理情况, 积极发现在职责资格考试管理系统的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参考当前现有的职业资格考试管理系统,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职业资格考试管理系统构建方案, 希望可以为强化职业资格考试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与整合水平提供一份基础的理论保障。

关键词:职业资格考试,管理系统,数据分析,数据整合

参考文献

[1] 韩家炜, 数据挖掘——海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 2009.

[2] 张六成, 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5 (34) .

旅游管理职业分析范文第4篇

为全面了解应用西班牙语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科学分析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认真查找现行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矛盾和突出问题,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与思路, 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措施,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以下简称浙旅院) 就应用西班牙语专业的人才现状、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情况、教学质量满意度和就业质量主要指标等课题进行市场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本次调研的范围涉及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两个群体, 其中毕业生为2014届和2015届, 企事业单位涉及事业单位、涉外旅行社、外贸公司等10家单位。共发出问卷50份, 收回42份。参与度为84%。本次调研针对企事业单位和2015届毕业生采取了电子邮件问卷和实地访谈的方式, 而针对2014届毕业生主要通过省教育厅提供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电子邮件调查问卷以及走访单位的范围在长三角地区。

二、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1、行业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对欧洲、拉美地区的经贸、文化、政治合作逐步广泛和深入, 西班牙语在我国的地位不断提高。加入WTO以后, 我国与20多个西语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国对西班牙语人才需求日益旺盛。但是, 目前国内的西班牙语人才相对缺乏。全国有24家高职高专开设西班牙语专业, 但在浙江省内, 仅有三家院校开设西班牙语专业。

2、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通过调研, 我们总结了行业企业对西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如下:

3、行业对应的职业岗位 (群) 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调研显示, 毕业生入职之后, 主要从事商贸、旅游、外事翻译和教育行业的工作, 这些职业岗位对西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如下:

4、行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情况分析

相对应的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如下:

三、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分析

1、毕业生评价分析

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提供的2014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 浙旅院应用西班牙语2014届毕业生共计36人, 答题30人, 答题率为83.33%。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6.67%, 创业率为16.67%, 升学率为13.33%, 就业总体形势较好。虽然就业率较2013届有所下降, 但创业率和升学率都有上升。在专业相关度、就业服务满意度等方面2014届学生比2013届学生有大幅提升。离职率也有一定的下降。学生的平均月薪达到4578.95元。在对母校的教学情况分析中, 2014届毕业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满意度为81.33, 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为82, 对实践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为80.67, 对比2013届的数据, 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对2015届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0份, 收到有效答卷26份, 答题率约为87%。该届毕业生的反馈的信息基本与2014届一致, 在问卷中我们增加了关于实习的调查。结果显示, 9成毕业生认为实习起始的时间比较合理或基本合理, 同样有9成的毕业生认为实习时间的长短比较合理或基本合理。

2、用人单位评价分析

用人单位的调研结果显示, 浙旅院西语专业学生在从事工作中, 主要有如下的问题。

1) 西语口语、听力能力有待提高。2) 与上级或同事的沟通能力有待提高。3) 职业稳定性不够。

四、结论与建议

1、调研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到, 用人单位期待学校培养多方位全面发展的学生。其中认为学校应该培养学生能够与各种人打交道, 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的比例相当之高其次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培养能力和知识相并重的学生。

另一方面, 从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 学生对自身的语言能力, 尤其是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的需求也相当强烈。

目前浙旅院的西班牙语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 专任教师在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上都有待提高。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合理性欠缺, 和行业的衔接也不够紧密, 更需要加大实训课程的比例, 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

2、专业建设定位

1) 培养目标:高层次、职业技术型、复合型人才。浙旅院西语专业应定位在培养大专层次, 具备西班牙语听、说、读、写、译技能, 了解旅游经济规律及旅游法规, 熟悉外贸、导游业务,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能以西班牙语为工具从事外贸、旅游工作, 面向行业第一线的学生。2) 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应以市场需求为向导, 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主体框架的依据。培养具有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 又熟悉外贸、旅游知识及相关业务的管理人员以及导游员、外贸业务员等高层次、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3) 课程模式: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始终要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的课程体系, 并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实施“双证书”教育, 即学生毕业时应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同时对学生在计算机和英语方面也有考证的要求。4) 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高职西语专业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 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调查和职业岗位 (群) 分析人手, 分解出哪些是从事岗位 (群) 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 然后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可将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分解成为基本能力、西班牙语交际能力、旅游或外贸业务能力三大模块;技能分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两部分。5) 培养途径模式:产学结合。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学模式, 是一条有效而基本的途径。因此, 加强实训室和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关键。

3、专业建设思路

树立专业发展意识、专业质量意识、学科建设意识和教学改革意识, 全面提升浙旅院应用西班牙语专业办学实力。

1) 发展意识根据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要求, 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目标, 改变人才培养规格, 调整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2) 质量意识进一步充实应用西班牙语专业的教育内涵, 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办学道路, 提高专业办学质量。3) 学科意识加强专业建设, 提升专业内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力度。增加科研投入, 加强科研工作, 促进专业建设良性发展。

4) 改革意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专业结构, 加强素质教育, 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强调抓基础、重实践、创特色、高水平地培养学生的西班牙语语言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专业实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摘要:目前, 西语人才紧缺。为了了解行业企业对西语人才的需求情况, 总结现行西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我们对行业企业和毕业生做了调研, 并对调研结果做了研究分析, 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西语,人才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教育评估院.2014届毕业生跟踪调查.2015

旅游管理职业分析范文第5篇

本院自2012年起, 实行学生辅导员工作专项分工, 即将学生管理工作划分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与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学生事务与学风建设、学生法治咨询六个工作模块, 学院下属二级系根据六个工作模块, 分派给辅导员负责, 在此组织模式下, 各专项工作组辅导员上对学生工作部门工作安排, 下对本系全体班级进行工作布置, 以1对几百甚至上千学生的比例, 开展专项工作。

但同时, 也承担辅导员联系班级学生的本职工作。6年的实践表明, 此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弊端也日益凸显。本文将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 试论辅导员专项分工的利弊及对策。

二、专项分工的意义

(1) 必要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教育部令第43号) 规定了辅导员主要有九项工作职责: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若按照师生比1:200的比例设置辅导员, 围绕培养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工作目标, 1个辅导员面对200个学生, 需要开展九项职能工作, 但辅导员自身能力有限, 难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分身乏术。而本院进行辅导员专项分工, 是根据辅导员的专业特长, 研究和开展专项学生工作, 有效避免千头万绪的各项工作任务。

(2) 现实性。在只有辅导员、系部党总支副书记兼团总支书记、系部党总支书记, 而没有学工组长的行政机构框架下, 学院学生工作与二级系部不是上下级部门或领导与被领导的显性关系, 仅因为辅导员受系部和学院学生工作处双重领导, 而存在学生工作方面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面对学校数百个学生班级, 几十名辅导员, 在各项学生工作政策和任务的宣传、执行和贯彻方面, 若各二级系没有指定负责人, 对接辅导员工作布置和对辅导员上报数据进行统计反馈, 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布置工作极有可能面临“一盘散沙”, 并花费更多地时间和精力, 用于全体辅导员的工作督促和监督上, 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现对辅导员进行专项分工, 有心理从业资格证书的辅导员分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有文艺特长的辅导员分管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组织, 由资助专项辅导员统筹全系学生资助材料的收集及数据统计审核上报等工作, 安全专项辅导员统计上报节假日学生返校情况等, 可以节省工作督促的时间成本, 提高学院学生工作部门的行政工作效率, 使学生工作“术业有专攻”, 专项建设方面较容易出成果。

三、专项分工存在的一些弊端

(1) 易本末倒置。经调查, 辅导员以1对全系几百上千名学生的工作量, 周旋于专项工作的部署、宣传动员、数据催交、数据汇总、审核、上报等工作循环往复中, 较少有时间和精力深入联系班级学生和深入教室、宿舍、第二课堂等学生学习及生活场所, 接触学生少, 认识和了解学生更少。加之辅导员工作调整相对有些频繁, 少数学生班级在大学三年中, 更换的辅导员不下3人, 学生与辅导员的关系比较淡化。辅导员除了认识常在办公室往来的少数学生干部, 其他多数学生缺乏深入交集, 甚至个别学生连人名都对不上号。辅导员不认识和了解学生, 很难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更难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专项变相成为行政意义上的专项干事, 不是辅导员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职工作的“专”, 角色易本末倒置。

(2) 易限制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2014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 要求辅导员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及知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等专业知识。在专项分工的模式下, 辅导员专于某一项具体的学生工作事务, 而缺乏对辅导员工作职责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工作实践的锻炼, 专业知识和实践结构单一化、片面化, 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3) 易产生职业倦怠。辅导员的幸福源自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回报”, 例如1个后进生的帮扶转化, 1个家庭经济特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1个心理危机学生的挽救, 1个年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这种幸福是在与学生谈心谈话的互动产生的, 也正体现出辅导员的社会价值, 其获得感和“活在学生心中”的存在感是高校其他岗位的教职工所无法拥有的, 这也是不少辅导员一直坚守岗位长达10多年的深层原因。而专项分工, 易致使部分辅导员应对一个接一个的日常行政工作任务, 而疲于应付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与学生的感情随之淡化。短则一年, 长则三五年, 一些辅导员开始滋生职业倦怠情绪, 难以开展好学生工作。

四、解决辅导员专项分工瓶颈的思路

(1) 专与全结合。学院各二级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 切实担起本系学生工作的总领导、总指挥、总参谋责任, 统一谋划和布置每项学生工作, 褪去辅导员专项分工行政化, 还原辅导员专项分工起初的研究、参谋、反馈专项学生工作的初衷, 使专项辅导员主要用于研究二级系部专项工作, 提供工作实施意见给系领导, 由系领导牵头布置给全系辅导员或班主任, 形成系领导与辅导员的工作良性对接机制。但在某些专业要求比较强的学生工作上, 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可集中于某个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辅导员负责开展工作,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分工可保留。 (2) 提高办公自动化。如统计学生节假日返校数据, 建议安装学生考勤系统,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考勤, 使考勤数据自动生成, 将未生成数据的学生信息, 传导给班主任, 审核哪些请假, 哪些未请假, 由班主任联系未请假的学生, 进而生成是否异常的数据, 系统报给辅导员阅览并通过上报学生工作部门, 全校学生返校情况每一个时间段自动生成和更新, 学生工作部门和各系学生工作领导及辅导员随时可以查询和跟进后续管理, 从而无须设置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专项辅导员, 线下进行各班级数据的催交、审核和手动汇总上报等繁杂工作。工作模式的是否落后, 工作效率是否低下, 与信息化水平高低息息相关, 只有提升学生工作信息化水平, 极大地提高信息的传递能力和处理分析能力, 才有望改进工作, 提高工作实效, 节省辅导员人力成本。 (3) 加强辅导员工作培训与交流。一是加强辅导员岗前、在职培训, 提高辅导员思想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二是加强辅导员工作沟通与交流, 就各系学生工作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措施和工作成效开展广泛而深入地研讨, 发挥朋辈辅导员模范带头作用, 积累学生工作经验。 (4)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辅导员要注重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培训, 培养好一支政治素养高、执行力强、工作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 充分发挥其在一些活动宣传动员筹备、数据收集整理汇总等各项学生工作基础方面的协助作用, 节余辅导员大量的事务工作时间和精力, 使辅导员专心于研究和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根据辅导员的九项工作职能,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本院”) 将辅导员划分为若干专项工作组, 实践证明, 一定意义上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本文将从专全结合、提高办公自动化、加强辅导员工作培训与交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等方面提供一些改进意见, 以加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关键词:辅导员,专项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2017]第43号.

旅游管理职业分析范文第6篇

摘 要: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有效抑制和防范会计人员的道德风险,对于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从会计职业判断、职业道德的定义出发,阐明了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判断中的作用,并对道德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道德风险

作者简介:赵琛(1976-),女,浙江上虞人,武警杭州指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辞源》中将“判断”一词解释为:“判断”应取明辨是非,予以裁定之意。实际上就是要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通俗地说,判断其实就是给任何带有不确定性的事项寻找结论。不同的职业范围有不同的判断,都是针对各领域中的不确定性事项,如不确定性的病情需要医学职业判断,不确定性的诉讼需要法律职业判断,而不确定性的会计事项就需要会计职业判断。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涵义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定义

所谓会计职业判断,是指职业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等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即对企业应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政策进行判断与选择,在会计政策许可范围内作出的判断性估计与决策。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分类

会计职业判断一般分为三类,即合法性判断、合规性判断和会计伦理判断。

所谓合法性判断,是指会计职业判断主体面对具体经济业务选择应用的科技政策和方法时,需要与法律规定相对照,衡量其合法性,以便决策采用与否。所谓合规性判断,是指会计职业判断主体面对经济业务时选择采用的科技政策和方法需要考虑企业、行业和供给管理的制度规定,以便作出决策的特征。而所谓会计伦理判断,则是指会计职业判断主体对适用于具体经济业务的会计政策和方法作出选择时面临法律和规章的弹性区域,因而需要本着职业道德作出合理的判断。

对于某项会计事项,现有法律和会计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会计人员只要对照有关条款作相应的会计处理即可,通常无须作出判断性选择。在没有现成而明确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情况下,则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自己的职业判断。特殊情况下,某些法律和会计法规虽然有规定,但由于规定条款的模糊性,如在会计准则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措辞,其中使用最典型、最广泛的是“极少可能、很可能、基本确定”等,导致了企业会计人员有选择的空间,即会计人员对特定的会计事项既可以认为应该这样处理,也可以认为应该那样处理,这无疑应该列入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范围。

二、会计职业道德及其在会计职业判断中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一般社会道德规范在会计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因素。由于会计职业判断是一种具有社会性后果的会计行为,同时职业判断本身又是一种内在的思维过程,在判断过程中能否做到客观和公正、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除了外部的强制性约束外,关键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职业判断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主观性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有规律的创造”,本身具有“内隐性”,不易为外界所观察。而且会计职业判断主体处于复杂的利益冲突的网络之中,如果缺乏职业道德的约束,则利用职业判断牟取个人或小集团私利的行为将在所难免,轻则造成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重则导致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损害其他利害相关者的利益。如果建立起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约束机制,则可以降低会计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效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

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判断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在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中,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而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职业道德作为无形的约束无所不在,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不能代替的。

(二)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人员行为的基础

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会导致什么样的行为。会计人员的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最终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将有助于会计人员内心中形成一种公正的理念,淡化机会主义行为,约束会计人员遵循职业道德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三)会计职业道德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内在要求

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大力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具体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人员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升专业胜任能力,将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四)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从职业关系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而这些会计信息是否及时、有效、可靠,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会计职业行为准则。因此,会计职业的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五)会计职业道德能够减少法律强制执行的费用和实施其他制度的费用

如果缺乏会计职业道德约束,则势必增加其他措施来防范会计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这无疑会增加制度实施费用。相比于会计法律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作用的区域更广泛,发挥作用的时间更长久,实施成本更低廉。

三、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道德风险分析

所谓道德风险,是指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同时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双方的价值观和利益也不尽一致,代理人为谋求个人利益,就有动机利用信息优势,做出有损害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具体到会计职业判断中,道德风险也是现实存在的。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中道德风险的产生固然与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有关,但也与会计人员的自我保护需要与自利动机密切相关。需求和动机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内部驱动力。会计人员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具有人类所共有的一些需要,如对经济利益、荣誉地位的追求等。而这些需求往往是依靠企业管理当局给予满足或达到的,这就使会计人员在面临各种利益矛盾冲突时,有可能在职业判断中难以保持客观中立而屈从于管理当局的意愿。面对着企业管理层的监控与考核,会计人员还会产生现有职位能否保住、能否晋升、经济待遇能否提高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生成会计信息时,基于自我保护需要与自利动机,会计人员一般会屈从于管理层的压力,甚至与经营者合谋,放弃应有的公正立场,利用职业判断所赋予的选择权,做出有损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从而引发会计人员的道德风险。

此外,由于外部约束弱化以及会计事项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也会引发会计职业判断的道德风险,对会计职业判断产生影响,这主要表现在问题的复杂性、重复性、不确定性以及规范程度、类型和要求的判断质量等方面。其中问题的复杂性和重复性最为重要,根据问题的复杂性和重复性可以将问题分为非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和结构化问题。不确定性是指根据交易或事项是否已经存在、对当期财务报表的影响结果是否确定、金额是否需要估计,根据问题的不确定性可以把经济业务分为基本确定、低度不确定、中度不确定和高度不确定四类业务。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越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也就越高,失误风险就越大。显然,会计事项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但扩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也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此时外部约束弱化或不到位,会计人员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操纵、扭曲会计信息,就会成为一种理性思维和必然选择。

四、基于会计职业判断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风险防范

为了防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促进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地实施会计判断、处理会计事项,必须建立起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执行机制。会计职业道德的执行机制必须坚持自律机制与他律机制并举,并依托行业组织建立行业自律与惩戒机制,同时辅以会计职业道德的灌输与宣传,多管齐下,才能有效发挥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一)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

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是指会计从业人员按照会计职业的道德规范和原则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会计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养成从“必须遵守变习惯遵守”的行为过程。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既是会计人员的一种强烈的会计职业道德责任意识,也是会计人员依据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进行的自我评价。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是以会计职业良心为核心,以外在的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安排为运行方式,以会计人员职业良心体验、职业意志约束、职业责任限制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职业道德运行状态。在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时,应将职业道德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建立起职业团体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机制,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健全有效的自律机制。

(二)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他律机制

1.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应制定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的监测评价系统及评价标准,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价。

2.建立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通过建立制度,严格考核奖惩,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惩戒与处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个人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和社会抑恶扬善的正义环境,为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提供良好的从业氛围。

3.强化社会舆论监管。建设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并使其发挥作用,离不开社会强有力的舆论监督。社会舆论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群众的意志、情感和价值取向,能给会计人员以某种荣誉感或耻辱感。充分发挥众多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与监督作用,宣传正面经验,鞭挞反面典型,培育揭露、抨击会计造假行为的社会力量,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营造有利的社会诚信环境。

(三)建立会计行业自律性惩戒机制

会计职业组织起着联系会计从业人员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并对其会员进行自律性监管。在会计职业组织比较健全的情况下,应由职业组织通过自律性监管,对发现的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实施相应的惩戒,根据情节轻重可采取通报批评、参加再教育、直至取消会员资格等措施。建立和完善会计行业自律性惩戒机制,需要在会计职业组织建设中设立职业道德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专门负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解释、修订、实施以及仲裁等工作。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使会计人员通过认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用以规范自己的思想观念,指导和约束自身的会计行为,提高职业道德自律,形成良好、稳定的道德品尚。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对潜在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潜在的会计人员是指大中专院校会计专业的在校生。通过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理论、规范,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培育良好职业道德情感和观念。二是对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进行岗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三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即对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内的会计人员进行执业期间持续的再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开华、黄爱华. 控制会计职业判断主体行为的途径[J].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6,(03).

[2] 周一虹. 职业判断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 商业时代·理论, 2005,(14).

[3] 周占伟. 从会计信息失真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 云南财政与经济大学学报, 2004,(04).

上一篇:茶文化的性质及特点范文下一篇:挂靠经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