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电子设计论文范文

2024-07-15

自动化电子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一、电子信息工程建设现状

1. 电子信息工程特点

电子信息工程主要目的是能够通过电子信息集输完成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整合过程, 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电子信息工程能够利用硬件设备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然后得到线管的结果和指令。随着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中相关硬件设备的不断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在不断上升, 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并且被应用在各领域的智能化、现代化建设中。

2.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发展现状

当前信息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 电子信息工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成熟体系, 不管是在时间应用和理论技术方面, 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起步晚, 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限制着我国工业发展的自动化和现代化进程, 电子信息工程目前最主要的发展难题是核心技术的不完善以及应用开发程度较低, 其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核心技术中, 我国较为依赖国外的现金设计, 创新能力较低, 再加上由于专利权利的保护, 给我国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带来较大的影响。

二、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自动化技术运用的重要性

1. 提高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效率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加入自动化技术, 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的机械设备代替人工劳动或者管理控制, 极大的提高了工业生产中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促进了工业生产发展。由于自动化技术具备很强的综合性, 是将信息处理技术、机械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为一体的综合体, 电子信息工程同样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融合的产物, 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中运用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效率, 促进工业发展和经济提速。

2. 实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智能化

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中还需要人工进行复杂的判断和控制, 而自动化技术能够代替人工对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并做出智能化判断, 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当然, 实现这一能力的基础是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长期以来, 我国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都是利用人工对各环节进行监督管理, 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和控制系统进行全自动化生产设计, 有效的促进了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智能化和现代化。

3. 推动了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和自动化技术都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等当前先进技术的产物, 二者融合也是世界范围内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本身不带有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控制系统, 仅仅是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只有将自动化技术融入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之中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因此,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符合时代潮流发展, 是推进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关键。

三、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自动化技术实践应用

1. 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时, 可以利用CAD辅助设计软件, 提高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再设计过程中, 将相关数据和参数输入到软件系统之中, 通过分析计算, CAD软件能够及时的将计算结果和设计方案呈现在屏幕上, 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更改和优化, 就能够直接使用, 极大的节省了人工设计时间, 提升了设计效率。

2. 计算机辅助制造

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化控制,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其中硬件主要有哦数控机床、输送系统、加工中心、存储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检测装置等等。通过这些硬件才能够进行有效的生产。而软件则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的数据库、辅助软件设计、程序代码设计、计算机控制条件设置等等。通过软硬件之间的配合, 能够优化自动化技术的实践应用, 彻底发挥其作用。

3. 辅助办公管理

在当前的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 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设计资料, 其中有众多的文件和和图纸, 加入利用人工进行整合归纳, 往往会出现一些失误, 比如顺序错误、出现遗漏丢失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将对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带来影响, 降低了设计效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OA辅助办公软件能够对设计中的相关文件、数据等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和保管, 通过整理条件的预设, 该软件能够根据日期或者类型对资料进行管理, 极大的提升了数据资料管理效率, 保障了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效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无论是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还是自动化技术都是现代化工业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工业发展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开始使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和自动化技术, 然而如果仅仅是应用二者中的一种, 往往会导致体系不完善, 依旧影响着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只有将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和自动化技术相结合, 才能够有效的促进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为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国内工业逐渐走上现代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其中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能够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对国内工业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因此, 如何加强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践应用成为了行业内研究重点。本文将针对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自动化技术运用进行分析, 并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自动化技术,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辰恺.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自动化技术的运用[J].科技经济导刊, 2018, 26 (04) :82.

[2] 张震宇.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7, 33 (24) :28-29.

[3] 盛奇.浅谈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 2016, 14 (30) :6+8.

自动化电子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一、自动化技术概述

伴随现代社会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 作为一项涉及众多领域的技术, 自动化技术包含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一系列技术, 并且还包括上述一系列技术的衍生与发展[2]。现如今, 自动化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并已然转变成诸多行业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对于自动化技术的主要技术内容而言, 主要包括:其一, 网络技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 互联网在我国社会诸多行业领域得到推广, 基于此网络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提升, 网络技术在推进互联网发展同时, 还为电子信息工程行业带来了极大影响。其二, 局域无线网技术。伴随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推动了传统网络技术的有效创新, 并由此衍生出了局域无线网技术, 该项技术现如今已在无线网络、通讯等诸多领域得到推广, 极大水平摆脱了传统网络技术在时空上的束缚, 减少了信息传输环节所受的外部影响, 进而为人们生活、工作创造了极大便利。

二、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一) 可提升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智能控制能力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而言, 其旨在应用各式各样的技术手段, 研制出相应的系统软件, 并通过对该部分系统软件的应用, 以实现电子信息控制及处理的目的。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时, 信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决定因素, 通过引入自动化技术, 不仅可提升对信息的处理效率, 还可将研发的方法、内容及渠道予以集成化处理, 进一步可提升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智能控制能力。通过引入相应的技术手段, 推进与计算机等技术的有效相融, 既能够加快信息处理速度, 又能够提升信息处理精度, 进一步为实现智能控制创造有力基础。

(二) 可提升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效率及精准度

自动化技术凭借其可实现信息处理、自动设计等优势, 因而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得到不断推广, 并取代传统人工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 一方面可提升信息处理效率, 另一方面可提升系统精准度。比如, 在信号与系统设计过程中, 对精确度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 如果设计人员仅仅具备一般的系统分析等能力, 设计出的产品则难以满足精确度的要求。而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则有助于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 促进系统可满足精确度要求。

(三) 可促进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一体化及智能化

自动化技术依托对机械设备的应用, 可极大水平降低人力物力投入, 进而使社会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时, 设计人员需要在掌握信息处理、电子设计等各项知识前提下, 依托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技术设计出信息工程设计的一系列工具、平台, 并引入至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不同环节, 使设计可满足一体化及相应工作智能化的要求, 完善工程设计流程, 加快设计速度, 除此之外, 还可图像电子信息工程优势, 使其不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伴随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相关人员应当紧紧跟随时代前进步伐, 不断开展改革创新, 切实推进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科学合理应用。如何进一步促进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几项内容着手:

(一) 电路分析设计及计算机控制中的应用

电路分析与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可在涉及互感的双口网络、电路、三相电路等电路设计中发挥十分有效的作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重中之重在于计算机控制, 具体是对电子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控制, 所以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控制中可有效实现其控制功能, 使整个设计过程得到有效优化。除此之外, 计算机控制技术一定程度上亦属于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实现了对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

(二)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自动化技术的一项主要应用方式。通常而言, 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过程中, 要应用到各式各样的设计软件, 诸如JAVA、CAD、3DMax等, 通过对这一系列软件的应用, 可极大水平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效率, 实现多样功能、多种种类元器件的有效集成, 并可依托软件对设计环节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发现与解决, 进一步有效缩减设计时引发的出错情况[3]。这些软件可将设计的一系列参数、图形图像全面呈现于计算机屏幕中, 进一步为设计人员对产品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创造有效便利, 并可对调整后的效果进行直观检测, 最终使电子信息工程产品设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三) 计算机辅助制造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结束后, 设计人员可借助计算机对设计结束的效果图予以生成, 并利用计算机对设计产品开展大规模生产, 进一步实现自动化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产品生产制造的有机融合。计算机可实现与一系列功能设备的有效联系, 进一步提升多种不同设备相互间的协同性, 依托自动化操作极大水平提升产品制造效率。除此之外, 计算机辅助制造还可对制造的产品质量予以检测, 并帮助设计人员对产品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 并对相关问题予以调整改进, 进一步达成提高产品质量及合格率的目的。

(四) 计算机辅助管理应用

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过程中, 管理人员可借助计算机以实现对企业辅助管理, 进而保障企业各项工作实现有序进行。与此同时, 相关人员可借助计算机辅助管理对电子信息工程产品的一系列设计文件予以归类、汇总, 并开展有效存储, 进一步提升信息数据的管理效率, 减少人力物力投入, 缩减信息数据管理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出错情况[4]。除此之外, 计算机辅助管理还可对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各个流程进行管理, 并确立设计流程及规范, 进一步为设计人员开展设计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使电子信息工程产品设计质量及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五) 计算机集成制造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涉及到多个不同的设计环节, 全面设计过程十分繁杂, 要求对不同环节进行整合, 以实现对相关设计人员及设计技术的有效集成。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过程中, 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可有效凸显计算机集成制造优势, 在设计实践中, 依托计算机集成制造配合自动化技术, 推进多个不同环节的优化整合, 进而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产品设计质量及效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自动化技术的推广使诸多行业领域得到发展, 尤其是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 自动化技术的引入极大水平提升了电子信息工程产品设计的质量、效率, 有效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 使电子信息工程产品自动化、智能化得到显著提升, 切实满足了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因而, 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相关人员必须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 提高对自动化技术内涵及其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应用意义的有效认识, 加强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科学合理应用, 积极促进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有序开展。

摘要:信息处理及应用是全面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重中之重, 要有效完成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等一系列环节, 实现自动化控制, 引入自动化技术便显得尤为关键。现如今, 自动化技术已然在人们生活、工作中得到广泛推广, 并不断渗透进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本文通过阐述自动化技术的内涵及其主要技术内容, 分析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对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实践应用展开探讨, 以期为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有序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 孟晗.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 2016 (3) :125-125.

[2] 安俊华, 柏皓光.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 No.133 (11) :148.

[3] Nuraslinda Anuar, Jonghyun Kim.A direct methodology to establish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human-system interface (HSI) of automatic systems in nuclear power plants[J].Annals of nuclear energy, 2014, 63 (01) :326-338.

自动化电子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设计;自动化发展;应用蓝图

一、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概况

现代电子产品多体现开发周期短、更新换代快、功能多重、能耗偏低等特点,产品体积日趋小巧,相比较传统电子产品,其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程度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迅速提高,能够更有效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以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而这归因于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集合众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而来的一门新科学领域技术。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内容主要为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简称PLD)、硬件描述语言(简称VHDL)、软件开发工具(主要为MAX+plusII、ispEXPERT和Foundation Series)和实验开发系统四个方面。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是EDA技术的设计载体物质,帮助用户利用编程实现逻辑功能;硬件描述语言是电子系统设计实现功能的表达手段;软件开发工具则是系统化、自动化的设计工具,帮助EDA技术设计电子系统;实验开发系统则是有助于电子系统设计的系列下载工具和硬件验证工具。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并非一日而成,由一学科而诞生,其发展经历三个阶段:计算机辅助技术(简称CAD),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简称CAE)和电子设计自动化(简称EDA)。

(一)CAD阶段(20世纪70年代)

早期电子系统硬件设计经由分立元件向集成电路模式发展,硬件设计随之进入早期发展阶段。硬件设计主要采用集成电路,并将其焊接在电路板上,做成早期的电子系统,而对系统的调整试验则是在PCB上进行。制作过程的复杂性要求,传统的利用手工图纸方式无法实现,因此过程高度复杂的产品设计工作由CAD工具,利二维图形编辑和分析完成。在20世纪70年代EDA技术发展阶段,电路板画图工具受到计算机工作平台的约束,其设计的性能较差,工作时间受制约有限。

(二)CAE阶段(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推出了新的EDA工具,伴随着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的推广发展而来的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阶段到来——CAE阶段。其推出的EDA工具主要核心为逻辑形式模拟、计划性分析、模拟故障分析和自动布局布线,解决之前无法完成的对工具功能检测的重点问题。设计师在产品制造之前可以提前知晓产品的功能,利用计算机生成有关产品制造的文件,帮助在设计古城有效对产品性能进行早期分析检测。

EDA工具核心之一——自动布局功能与早期阶段产品设计工具解决人工重复绘图的缺陷相比较,80年代的CAE工具可以保证设计和制造出最优的电子产品,该工具不仅可以为产品开发提供便利,也能帮助设计人员提供最佳脑力创作。然而,电子系统复杂多样化,EDA工具无法全面满足设计要求,无法对产品设计元件进行优化处理。

(三)EDA阶段(20世纪90年代)

这一阶段EDA技术向电子产品自動化设计方向大幅度进步,归功于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芯片集成于工作效率的技术创新。集成电路高速率设计和电子系统的高水平发展趋势,极大促进了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取得进步发展。EDA工具实现设计、测试、生成文件等系统化的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其不仅仅具备系统设计能力,并且包含各个工艺标准元件库,实现系统设计能力独立化,帮助设计工程师熟练设计电子系统[1]。

二、EDA技术应用蓝图

EDA技术应用前景广泛,可应用于高校实验教学活动、产品开发和科研、电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与改造。随着软件开发功能的完善,电子系统可以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产品设计硬件则可以利用软件方式完成,全面实现系统的编程和升级活动,因此,在科研活动和产品的开发过程中,EDA技术可被广泛运用。

各高校电子类专业较为火热的教学活动以及研究课题,都较多借用EDA技术设计各种复杂的数字系统,完成系统的开发与实验,同时也可以便捷地应用该技术进行硬件验证,简化数字电子设计实验的流程,而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设计完成各项实验活动,便于高校教学活动的进行,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这种技术大大简化了高校实验教学成本,因而也被推广应用。

采用EDA技术可以对机电设备中的电器控制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或改造,设计时间较短,成本较低,同时可以提高机电设备的性能,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率愈来愈快,为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不一定要求所有的工程师创造出新的产品设计,在传统机电设备的基础上,对设备电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或改造,有利于产品额外价值的实现[2]。

三、总结

进入21世纪9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和芯片组合技术的发展完善,EDA技术在数字系统和微电子技术领域不断发展,现代电子系统设计成为电子领域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EDA技术也需要在PLD和VHDL方面做出不断的更新完善,使之在计算机、工业、电器等领域广泛拓宽应用市场,利用电子设计的优势制造出领域更宽广的电子产品。在此可以展望EDA技术的兴起将超越电子设计领域向其他领域发展,设计不再单纯是电子类专业的设计,电子系也不再是工程师的代名词。

参考文献

[1] 谢长焱,李义府,彭卫韶,何怡刚.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吉首大学学报,2005,26(03):24-26.

[2] 曾繁泰,侯亚宁.编程器件应用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自动化电子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变配电自动化系统概况,对变配电自动化系统在化工企业应用做了分析,得出结论。

关键词:变配电自动化系统;变配电自动化;化工行业

1 变配电自动化系统概述

所谓的变配电自动化系统,是集中应用了计算机、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等,实现对所有的设备及变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保护,以及调度通信等综合的自动化功能。

把工业设备用电控制以及电网变配电控制领域中的控制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成变配电控制和设备的控制。同时与工厂现场设备连接,将现场测量控制设备互联为通信网络,实现不同网段、不同现场通信设备的信息共享;也可以把现场运行的各种信号传到远离现场的控制室,与操作终端、上层控制管理网络连接和信息共享。

随着自动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变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向更加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快速发展,使控制网络和数据网络相结合,形成了以变配电自动化系统为基础的化工企业综合信息大系统,完全摒弃了就地控制方式,靠专人看护、手动操作,控制设备过于庞杂、控制功能简单、维修保养繁杂、不能实时掌握运行情况等实际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尤其在目前一些大型的化工企业中变配电自动化系统发挥了更加积极有效地作用。

2 变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分析

2.1 系统框架介绍

一般地,变配电自动化系统框架分为变配电层、通信层和设备间隔层三大部分。其中每一层又有不同的设备或者子系统组成,一起完成功能。变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示意简图如下所示:

2.2 变配电层

从上面的图示中可以看出,变配电层是设备监视、测量、控制和管理的中心,站控层和间隔层可以通过光缆与间隔层连接,也可以通过前置设备连接。

2.3 当地监控系统

当地监控系统又称之为当地功能,于监控主机之间的连接物理层采用RS485接口,介质采用带屏蔽地的双绞线,数据链路层采用MODBUS通讯协议,实现加强人机界面的功能,并配备打印机,负责向上级调度主站转发数据。

同时,完成电丈量数据、开关状态的数字采集并进行智能开关控制和保护等功能。这样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智能化程度。其组成示意图如下:

2.4 间隔层

间隔层是以以太网方式接入车间的通信管理层,是整个监控系统最为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层具有完善的监视及自检功能、软硬件故障警告功能、定值切换、实时上传站内设备运行情况等功能。同时通过以太网接出的电力调度终端,调度人员可以通过这个终端实现电气系统的运行进行监视并行使调度中心的作用。

间隔层设备包括测控装置、间隔层网络以及与站控层网络的接口和继电保护通信接口装置等。经过大量的现场使用间隔层也可独立完成对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控制。

2.5 管理层

管理层是通信管理单元、网络集线器等组成。它的作用是完成间隔层与调度主站层间的网络联接,转换和数据、命令的交换,并把现场实时数据和事件信息经过通信服务器集中后以光纤上传到调度主站层。

3 变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优势

化工企业应用变配电自动化系统作为实际生产中的一种技术,实现了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的有机结合,也便于分步调试和投运,有利于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科学运行维护,降低了投资系统化地代替了人工进行各种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及管理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变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未来不仅成为化工企业变配电系统工程改造的首选产品,同时也是新建化工企业自动化变配电建设的主导技术。

4 总结

化工企业采用变配电自动化系统,充分发挥了智能生产的作用,改变过去只有重要电气量才能进入计算机系统的情况,使变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和便于维护。相信变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会在行业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伟杰.化工企业供电网络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2] 邓国栋.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系统研究.电力系统装备,2013(1).

[3] 赵广轩.浅谈智能配电装置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神州,2012(24):154.

自动化电子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方面,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形势下,我国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与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本文重点针对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控制现代电力系统的有效方法,旨在为我国电力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电力系统 自动化技术 神经控制技术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节奏逐渐加快的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想更好的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就必须要加强现代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并采取科学的措施控制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电力领域的发展,提升电力领域的发展水平。

1 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1.1 精准性高

在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提升系统控制精准度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电力系统运行模式下,工作人员需要手动控制和调整相应的运行参数,承担的工作压力较大,且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操作失误。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解放工作人员的双手,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还可以保证现代电力系统控制的精准度,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避免因为操作失误而引发不必要的事故[1]。

1.2 反应时间短

在现代电力系统运行中,自动化技术应用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时间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为了满足电力系统的运行需求,工作人员有时需要对某些运行参数进行调整。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在极端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调整操作,从而缩短了电力系统的反应时间,保障了电力调度工作的高效性与便利性。其次,如果现代电力系统出现了运行故障,需要暂停运行,那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项工作,进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风险。

1.3 实时监控

在现代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自动化技术具有实时监控的功能,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与管理。如果电力系统中的某项数据出现异常,那么监控系统就会在第一时间暂停系统运行,并向相关工作人员发出警示信息,为工作人员进行高效率的维修提供便利。这样一来,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就有了明显的提升,其突发性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也会大大的降低。

2 现代电力系统中常用的几种自动化技术

现代电力系统的内部构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物理性能的掌控难度也较大,要想提升现代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加强对现代电力系统的控制力度,就必须要加强各种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 专家控制技术

所谓专家控制技术,指的是将专家提出的理论以及相应的控制技术进行结合,通过对专家操纵方法的模仿来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控制,从而保证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专家控制技术的应用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首先,以原有的自动控制系统为基础,对专家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进行保留。但是,这种应用方式受到知识库内知识容量过少的影响,整体推理逻辑过于简单。其次,以控制算法的应用为基础,并将专家控制技术融入其中,实现整个自动控制系统判断能力的提升[2]。

2.2 神经控制技术

通过建立神经型网络工具的方法,就是所谓的神经控制技术,即提升讲述目标的精确性,并对热工系统的运转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作为一种独特的网络技术,神经控制系统主要由大量的人工神经组成,并将生物学与科学技术进行进行了充分的结合。神经控制系统的应用优势就是自主调节能力极强、自主学习能力极强,可以直接将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提升到下一个发展阶段。近几年来,用户对于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即要求系统可以对现场环境进行快速的适应。显然传统的人工控制系统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神经控制系统的应用来达到这一要求。

2.3 模糊控制技术

将模糊控制器应用到整个系统当中,通过模糊语言、模糊思维来对整个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掌握,进而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就是所谓的模糊控制技术。目前,模糊控制已经已经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得到普及,可以对人类的逻辑思维和经验进行反映,并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温度上升过快,则降低升温速度”等。在控制系统的应用初期阶段,由于技术人员没有对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其最终达到的自动控制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技术人员还对模糊控制技术进行了优化和升级。模糊控制技术与传统的自动控制技术相比,其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可以对各种繁琐的数学模型进行规避;第二可以对某些特定的控制问题进行快速解决;第三可以对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总结,将控制规律提炼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对相对复杂的系统进行控制[3]。

3 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控制方法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对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力资源需求。

3.1 加大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力度

在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大环境下,加大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力度,对于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首先,研究人员要对时代的发展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升自动化技术的多样性与多元性,為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供保障。其次,创新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使其紧跟时代的发展。

3.2 提升电力二次设备系统的安全性

在现代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电力二次设备系统的运行质量是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决定性因素,提升电力二次设备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至关重要。对于电力系统来说,电力二次设备系统的应用可以对电力系统的预计传输、通行以及安全等功能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研发人员要对电力二次设备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予以高度的重视,提升电力二次设备系统功能的信息化程度与现代化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供保证。

3.3 强化电力调度系统的控制与应用

在现代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电力调度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采集整个电力系统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监控。而借助现代化移动传输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自动化设备来对电力调度系统进行提升和完善,可以明显加快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速度,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速度,使电力调度系统中的遥信功能与遥测功能朝着无人智能监控的趋势发展。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人力、物力等资源的节约,又可以借助先进的软件、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频率、电流、电压、功率等情况有一个全面、准确而清晰的了解,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来降低电力系统运行事故的发生几率,提升电力调度系统的信息化程度、集约化程度、智能化程度以及数字化程度,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4]。

3.4 提升变电监控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变电监控系统是电力自动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创造便利条件。而提升变电监控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在推进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方面意义重大。首先,变电监控系统的自动化,可以有效提升电力一次设备、电力二次设备以及变电站系统的运行效率。其次,变电监控系统的自动化可以为整个电力系统安全而稳定的运行提供保障。再次,变电监控系统的自动化可以显著降低电力监控系统建设与运行的成本费用。最后,变电监控系统的自动化可以提前预知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潜在故障,进而增加电力系统运行的连续性与有序性。

4 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及其控制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力系统也日趋于完善。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追求高安全性、高适应性以及强综合性。

首先,二次设备系统主要包含三大模块:第一安全保护模块、第二传输模块、第三通信模块。每一模块的功能需要在电力控制环节中体现出来。在人们生产安全意识与信息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的形势下,研发人员需要重点关注二次设备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只有不断的提升二次设备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才能够保障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科学合理性。

其次,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日益完善,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的元件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元化。传统的单一自动化控制电力系统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电力系统的复杂程度,只有对电力系统进行创新,提升现代电力化技术与控制的适应能力,才能够避免出现电力调度不合理的问题。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研发人员应当会将研发重点集中到自动化技术的升级与创新方面,确保可以时电力系统的多样化需求与高性能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5]。

5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表现出了精准性高、反应时间短、实时监控的优势。要想加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就必须要加大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力度、提升电力二次设备系统的安全性、强化电力调度系统的控制与应用、提升变电监控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那世宇,南明明.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和相关控制方法探析[J].技术与市场,2020,27(10):89,91.

[2] 张瑞芯.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及控制方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09):126-128.

[3] 王岩,王学昌,朱慧珠.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術和相关控制方法探析[J].南方农机,2020,51(05):247.

[4] 王晨.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及其控制方式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26):123.

[5] 朱福茂.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及其控制方法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5(12):87.

广东电网茂名电白供电局,广东 茂名

自动化电子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市场需求也跟着社会建设的推动力变得更大,自动化机械设备的设计以及制造技术性实现了大幅提升。尽管我国自动化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研发工艺始终在不断进步,但相比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国在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与机械制造方面必须致力于创新,提升研发水平。本文就围绕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与机械制造探究有关研发问题。

关键词: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制造;研发

我国社会经济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实现了阶段性的提升,这也对各领域技术水平的掌握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机械制造领域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创新设计以及机械制造的研发,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在这方面已取得归纳性的成果。

1自动化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原则

1.1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与机械制造研发的技术性原则

规划、生产和运用是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三个主要步骤,任何一个环节工作的开展都必须遵从技术性原则。在设计和研发机械设备的每个步骤中都有着针对性的设计规范,只有严格遵从才能让相关技术的应用有效性得到保证,不管是在机械设备的动态设计研发流程还是静态的机械设备设计中,技术性原则都同样适用。例如,动态运行功能是机械设备必须满足的条件,当然其不单一涉及这一领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受到很多静态技术标准约束,包括机械设备的电流、功率、使用寿命和强度等等[1]。与此同时,热平稳性、抗磨损度一类的动态技术标准也存在于机械设备应用中。因此,以确保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与研发的顺利,相关人员需对上述原则有充分的认识和考虑,避免机械设备运行有效性降低。

1.2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与机械制造研发的规范化原则

从自动化机械设计初期开始,工作人员就需要熟悉的掌握各相关行业的制度和标准,将收集信息重点放在概念准确性的确定上以及方法的标准性上。行业内的专用代表字母、准有名词以及测量计算单位等会频繁的出现在仪器设计中,使用每一项的正确性都取决于是否遵守对应行业的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计量单位失误都可能会影响自动化机械运行的效应;另一个方法的标准性指的是要嚴格按照标准中的要求,比如在可能影响各种测试或测量的外界条件,温度、湿度等,遵从标准步骤来降低失误率。

1.3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与机械制造研发的安全性原则

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与机械制造研发的安全性原则可主要归纳于以下三点:第一是零部件的安全性。应用于机械设备中的每一个零部件都必须经过反复检验,严把质量关,避免出现开裂、变形等问题,质量不合格的零部件在机械后期运行中必然会给设备埋下很多安全隐患;第二是工作流程的安全性,多种复杂的机械以及先进的技术在机械设备研制全过程中会不断出现和应用,这代表了整个机械设备的相关研究流程都可能存在安全风险,所以出于对各项工作稳定性的考虑,做好每个环节和流程的衔接工作,以此来提升工作顺利进行的稳定性,给自身和他人提供安全保障[2];第三是工作环境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机械设备的研发工作都处于相对复杂的环境中,空气质量、环境噪音等等都需要工作人员采取对应的措施。

2 自动化机械制造与研发创新的关键

2.1融合网络技术实现虚拟化

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高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一直在促使自动化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研发进行网络技术融合。虚拟化是网络技术的主要特征,融合发展的趋势必然是虚拟化机械设计和自动化机械制造,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与机械制造研发在未来几年中,需要将创新工作放在分析当前制造业全新理念的基础上开展,更加全面长远的制定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和机械制造虚拟化的发展策略,找到融合发展的困难所在,针对性的解决后将其与网络完成有效融合,借助虚拟化的手段构建机械产品模型,让机械设备的构建和参数更加直观明确的显示出来,推进机械制造朝着更加标准化、合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3]。比如现在已广泛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虚拟钱包,就是融合网络技术的成果,虚拟钱包能让工作人员更为清晰的了解其内部结构部件、组织结构以及每个模块的功能,各项标准参数都为虚拟钱包的自动化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虚拟钱包相较于传统的纸币交易,在日常消费购物中更具有便捷性。

2.2 实现机电一体化

实现工业与科技的融合早已成为各大制造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在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与机械制造研发中,也要将机电一体化作为一项创新目标。人们的消费水平随着生活资源的丰富实现了大大提升,在各行各业都开始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已悄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实现了质的飞跃,因此将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与机械制造完美融合就是未来的必然发展方向。今后的自动化机械设备在制造流程中,相较于传统模式会更具间接性、严谨性,真正实现提高机械设备设计与制造水平的目标。

2.3 提高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度

对任何一个企业和领域发展而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团队都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在探究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和机械制造研发中,实现创新的关键也在于如何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人才,组建高素质研发团队,以此给机械行业的自动化设计和研发提供知识力量。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下,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和制造行业有着相当广阔的前景,行业高速的发展必然对人才需求也将增大,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科技方面有着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他们将在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和机械制造研发中体现巨大的知识应用价值。企业需要全方面的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加大对机械制造业的投入,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引进专业人才。

3 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设计理念与制造工艺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与机械制造研发的需求了,其与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也不相符。与此同时,我国机械制造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已逐渐建立了更为先进的运行体系,一步步的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

参考文献:

[1] 李宗旺.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研发与机械制造[J].工程技术研究,2019,000(004):192-193.

[2]井庆刚,张新涛.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的创新与应用[J].今日自动化,2018,000(001):143-144.

[3]黄贵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03):7+9.

上一篇:会计师网誉认证论文范文下一篇:云平台安全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