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交通运输的论文范文

2024-07-16

有关交通运输的论文范文第1篇

有关狼图腾电影的观后感1

今天我们学校观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是《狼图腾》。这部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汉族知青——陈阵在蒙古的额仑草原,跟随睿智、崇尚腾格里和狼图腾的毕利格老人和一些见多识广的蒙古人,在这个山美水美的地方,渐渐地崇拜上了狼图腾。窥视狼群狩猎、见识狼群偷袭羊群、挖狼洞、养狼崽、面临了狼灾······这些让陈阵记忆犹新的事情慢慢扳转了长期对狼的不良印象,他仿佛看见了一个勇敢、智慧、顽强、忍耐、谨慎、有冒险精神的一个似乎有形却无形的灵魂。这灵魂让他着迷,让他不停的探索狼的奥妙。当他看见老练的狼王带领身经百战的狼群,弹无虚发的狩获大量的猎物时,他被狼群的超群智慧所吸引,也被狼群种种奇怪的举动所迷惑:狼群很有耐心,从不打无准备之战,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当他看见狼群陷入一个个艰难的窘境,却丝毫不胆怯、不退缩,反而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困难,他又为狼群非凡的组织能力和智慧而赞叹。狼是一种多么神秘的动物!它的智慧无人能比,它的组织能力超于寻常,它无与伦比的军事天赋仿佛与身俱来!它并非人类所想的那么坏,其实,在蒙古族人的眼里,它是毅力、勇敢、智慧、团结等众多品德的化身.陈阵模模糊糊地看到且领悟到,狼图腾是一个强大、神秘、极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图腾,它能在冥迷之中影响着一个人的信仰,让狼——这个并不凶恶反而能让人痴迷的灵魂铸进人的心。

世上曾有一个未解之谜:为什么成吉思汗只有区区几万大军,却能够横扫东亚,建立一个强大而神秘的王国?许多蒙古族人都毋庸置疑地认为:这是因为成吉思汗是草原人。一个草原人,是必须与狼打交道到的,而与狼打交道,不知不觉中,狼的智慧就慢慢融入了成吉思汗的思维中。无论是狼训练的方式,还是狼打仗的计谋,或者是狼的毅力、勇敢、思维方式,都将给成吉思汗带来不可小看的威力。

从这部《狼图腾》电影,我们体会到了狼智慧、勇敢、团结的精神。这部电影,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们要学习狼勇敢、智慧、不屈不挠、团队合作的精神。

有关狼图腾电影的观后感2

五年级的暑假,我们一家来到一望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呼伦贝尔旅游。在那里,我充分感受了草原的温和、浪漫的气氛。但当我观看完电影《狼图腾》后,草原的另一面,又展现在我的眼前。

电影《狼图腾》讲述了草原的苍凉、悲壮的一面。1967年来到锡林格勒盟的陈阵是一名下乡知青,他发现了一头小狼并抚养它长大。农场主任包顺贵不给狼以任何生存空间,狼宁死不屈、机敏狡猾、团结一心,对付人类。野狼被赶尽杀绝后,陈阵把养大的小狼放归山野,它成为了一匹真正的草原狼。

在整个大自然的体系中,最不可破坏的就是生态和食物链。如果食物链被破坏,从高等的人类到低等的小草都会遭到威胁。《狼图腾》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因为食物和狼皮衣服的欲望,在一夜之间把所有冻死的黄羊抓去公社。狼和人一样,也需要肉来充饥呀!狼群愤怒了,开始义无反顾地攻击人们的羊群和马群。可恶毒的包顺贵一口咬定是狼群主动袭击牧民们的财产,对狼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围剿。结果,这样陰险的行为,遭到了狼群的报复,人们的牲畜一天比一天地少。有一位老人说得好:“这是腾格里(老天)对人的惩罚呀!惩罚啊!”我一下子明白了,人,是不能妄图踩踏大自然于脚下的,如果这样,就会遭到大自然、动植物的狠狠地惩罚,后果不堪设想。

电影中的一段场景令我久久不能忘怀。在故事中,狼面对着一堵约三四米高的高墙,里面是浑身肥肉的小绵羊。有一些狼试图用自己最大的力气跳上墙壁,可是没有用。这时,群狼之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搭狼梯”。一只狼直立着身子,靠着墙壁,两只狼从第一只狼的左臂和右臂“飞檐走壁”跳上去,以此类推,搭了三层“狼梯”后,八只狼成功地跳入羊群,疯狂地吃着自己的战果。等人们来到时,狼已经跑远了。狼虽然被人们比喻坏人,但狼坚持不懈、机智勇敢、团结的崇高精神,比有些人都高尚!

草原,美丽又令人陶醉,粗旷又催人泪下。狼,磨牙吮血、杀牲如麻,却勇敢机智、奋斗到底。这,难道不是狼的图腾吗?

有关狼图腾电影的观后感3

作者姜戎30年的心血,他细致地描绘了俩个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来到蒙古额仑大草原,在一次掏狼崽的任务中收养了一只小狼,通过他们与小狼的朝夕共处,产生生死之情。

文章引用大量的比喻句、拟人句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大草原上狼生活习性和它特有的多面性。

狼生性凶狠毒辣,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用其超常的智慧才能捕食猎物。其中“狼与老兔决斗”这一片段当我胆颤惊心。小狼看到又肥又大的老兔,先亮出狼牙,使其畏惧三分,接着伸出前爪,试探动静。老兔也不甘弱抬起强有力的后腿像重炮一般,猛地一击,差点踢瞎小狼的左眼。小狼立刻退后三步,绕着老兔转圈试探几回,终于发现它的弱点,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到老兔的面前,张开强有力的双爪,抓住兔头,使劲一拉,发现那对巨炮并没有伤害它,再用更大的力气往身边扯,等老兔气力用尽,无力挣扎时,用锋利的牙齿无比精准地咬住老兔的气管,直至于死亡,最后张开血盆大口,把老兔咀嚼的只剩下几颗牙齿。在适者生存的大自然里,只有强者才能存活。

大草原上的狼追求自由独立,拥有不屈不挠的高贵灵魂。小狼拒绝被人类用铁链牵着走,每次主人要牵它时,总会遭到他的极力反抗,露出狼牙,好像在告诉人们,我要自由,要想用铁链拴着我走,就给你颜色看看。即使人们强制套上铁链,它会一动不动趴着,哪怕脖子上已经勒出一条血痕,也可忍受死亡绞索的疼痛,仍然不放弃尊严。这是它们与宁愿被牵的动物最大的区别。

狼也除人类以外天下第一兵家,对近战、野战、奔袭站、游击战和运动战都了如指掌,很早就发现低音比高音传递更远……

狼的力量、机敏、纪律性等于或大于人类,这是狼称霸草原的原因。

读完这本书,改变了我对狼的看法,以前以为它们是残暴的侩子手,其实无论食与杀,都不是它们的目的,而是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独立和尊严。作为人类也一样,要活的自由,活的独立,才能在社会上获得尊重。

有关狼图腾电影的观后感4

故事讲述的是1967年北京知青阵阵和杨克在上山下乡期间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在大草原上,他们结识了内蒙古族牧民毕利格一家,他见识到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动物:狼。在与狠群的接触过程中,阵阵对这一物种有了强烈的兴趣,甚至有了自己想养一头小狼的念头。但就是此时,一群外来人贪婪地掠夺了狼群贮存过冬的黄羊,打破了狼群与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而以场部主任包顺贵为首的生产队员更是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让狼群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看完电影,感慨良多。法国大导演让·雅克·阿诺不愧是“世界上最会拍动物”的导演,他完全脱离了小说《狼图腾》的固有框架的束缚,精心编织故事情节,使这部影片更加丰满,更具现实意义。

有价值的作品往往是关注人的生存和命运的,但伟大的作品则往往是贯注了人的生命燃烧,情感表达,是关注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的。这也是中国道家哲学的最高境界:齐物我,泯主客,一生死。它体现人类的最大悲悯和人文关怀,有着超越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狼图腾》在某种意义上就具有这样的特质。

在荒野生态哲学的视界之内,人、动物、自然界都是上帝的子民,他们生而平等。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尊严!在我们的大多“官方意识”(这是深具批判意义的文学理论家巴赫金提出的重要理论)的叙事中,小人物的尊严往往被忽略。而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这个尊严不单是人的,同样也是动物们的。动物可否谈尊严?大自然是否有尊严?在主客对立的二元世界,在人类中心主义的逻辑思维中,肯定不存在这一疑问,但在荒野哲学的视界内,包括动物、植物、大自然均有尊严。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去尊重它、呵护它、爱惜它,相互共生,和平共处。

我认为《狼图腾》的电影改编是成功的,它超越了小说的某种局限,特别是它突破了小说对狼性的的极度张扬和崇拜。他在缅怀早期人类的图腾(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决不投降的性格、意志和尊严)的同时,着眼于人类精神家园的命题,把人类的生存与狼的生存并置于生态大草原的背景之下,着力表现人类自以为是的傲慢与偏见,为所欲为的强权与霸道,自私与冷漠。影片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和反思意义,具有强烈的悲悯情怀。特别是在现代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生态问题已然成为全球性问题,环境破坏和污染已经成为地球这个“村落”里人人感同身受而又无法回避的生存危机问题。我特别感动于让·雅克·阿诺,他是一位深具人类情怀的导演,他有着世界一流艺术家的艺术水准和人文情怀,因此,他的镜头下,就不会像中国导演那样,只会夸张地展示狼性,只会把狼性作为卖点进行肆意渲染,进行娱乐化、商业化放大,从而使人类意识与自然意识完全被遮蔽,张扬狼性成了这部电影的价值卖点,那就会使这部本来有意义的作品流于平庸,且会误导观众。

生态文学古已有之,回溯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书写就会发现,对自然环境、对生态的书写不但在诗词歌赋之中均有佳作,但那时的生态文学,是建构于农耕文明的基础之上,大多是歌咏赞美寄怀之作,而现代意义上的生态文学,或者说文学中对生态环境的观照和书写,是现代工业化迅猛发展之后,人类对自身生存危机体认和反思的结果。在他们的作品中,一反传统文学中“自然”被借用的状态(要么是文人骚客抒情言志、感时伤怀的工具,要么是咏史怀古、气氛渲染的“用物”),而是确立了自然生态的主体性地位,以自然生态的“在场”,去展示工业化之后,人类中心主义和工具理性时代,技术“座架”一切,人与自然生态的尖锐对立所导致的人类深刻的生态危机,从而呼唤生态伦理

有关狼图腾电影的观后感5

先定性,《狼图腾》电影作为一个完全新的故事片来看是个不错的作品,从动物电影的角度来说,对狼这一主要角色的描述也很到位,另外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音乐与电影整个情节和节奏的契合度非常高,当然要排除汪峰的主题曲。

先说优点,作为一部以蒙古族生活的草原为辽阔背景,辅以那个火红年代的电影,整部影片从视觉语言方面完美的体现出了一种苍凉壮阔之美。

我看电影,更多的时候是以一种读小说读诗的状态进入的,以不同于上帝视角的局中人角度在这部电影中看到的是一个爱狼成痴的知青形象,充满了矛盾和那个时代的局限,有一种浓浓的自我中心主义,这是小说里若隐若现的特质,在电影中被放大,在小说里涉及到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这两类文明的矛盾,碰撞与融合做了巧妙的回避,重点突出了蒙古族人对长生天腾格里即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草原狼这一核心意象的追逐与崇拜。

《狼图腾》的小说是我在大概十年前看到的,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看到的小说对于我的文化观念,甚至于还未成型的世界观都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当时姜戎所提出的龙图腾与狼图腾的矛盾与融合以及两种文明之间的碰撞是当时的我从未想过的话题,处于当时我还未触碰过的领域。这里想说一说十年之后我对于这类文明碰撞问题的理解。

后来在文学批评和美学的范畴内,我接触到了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这样的概念,才开始理解小说中所涉及到的这种图腾之间的碰撞,这是两种生活模式下的人类族群的深层潜意识之间的差别,就像海子诗中常出现的“麦子”、“土地”这样的常用意象,这是汉族人三千年农耕历史在我们的深层潜意识里留下的印记,与我们并无关联,可以说是农耕的命运选择了我们而非我们所能决定的,所以像姜戎在小说原著里提到的那些一样。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记载中,游牧民族数次南下给汉族人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带来了游牧民族同样植根于骨子里的那些强悍与尚武。但是我们不能对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这两种文明做一个高低优劣的评判,这只是在遥远的年代里自然引导人民作出的不同选择,是《诗经》里的“上”和蒙古人的“长生天”作出的决定。姜戎所带来的观点因其颠覆性而震撼了当时尚处幼年的我,但也因其颠覆性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明显是不可取的。这样说的主要原因也是电影中为了突出上文提到的对长生天和自然的敬畏将破坏秩序和自我中心的汉人形象无限贬低的缘故,其实突出一种文明,是没必要刻意贬低另一种文明的,就像我个人偏好中国古典的戏剧而不喜西方戏剧,这是文化差异造成的,我不会也不能为了抬高西厢记牡丹亭而去否认莎士比亚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成就。

说回电影,电影中有一个意象作为草原文明的典型意象和狼图腾与龙图腾的融合与互动反复出现,就是在蒙古包外飘扬的狼皮,在小说中姜戎描述当“陈阵”第一次看到那个飘扬的狼皮的时候被若隐若现的龙的影子所震撼,狼图腾与龙图腾完成了一种重叠式的互动与融合。在十年之前那一幕同样震撼了作为读者的我,但是在电影中对这类话题从未涉及到(只有一处浅尝辄止)的前提下,反复出现三四次的那个镜头明显有种不知所谓的感觉,那种图腾式的庄严和象征性也被无限削弱,作为一个意向的表达和延伸功能几乎被剥夺,这样的意象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

电影剧本相较于小说的创作难度大,操作空间小,但是《狼图腾》的剧本有几处让我这个十年前的原著党兼铁粉很难接受,譬如抛弃了原著开篇倒叙的方式,采用时间轴正叙的方式,这使小说里第一幕陈阵面对狼群的紧张感和扣人心弦的吸引力减弱,而且对于毕力格老人睿智形象的引入也有削弱,这样平铺直叙的手法使整个作品从开头就营造的史诗感几乎被平淡的叙事语言消磨殆尽,使原著的第一幕完全丧失了吸引力。而且编剧为了电影的需要竟然生搬硬套的加了陈阵和嘎斯迈的感情戏并且赔上了巴图。简直是不可理喻。在小说里嘎斯迈是之于陈阵是一个大姐姐甚至于母亲一样的人物,这样的变化让原著党接受不能。另外就是小狼最后的结局,小说里陈阵从一个城市里来的下乡知青到一个经历过沧桑变化的成熟男性,小狼魂归长生天是个显而易见的分水岭,但是电影却对此作了改编,当然没有后来陈阵和杨克归来的戏这些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类似于小说中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的嘎斯迈的大盆手把肉这样典型的草原意象被抹去,最原始的草原套狼被抹去,白毛狼王这个贯穿全书的最重要的狼被无限弱化的存在,类似种种是原著党尤其是对电影抱有极大期望的原著党的失落之处。

不过作为一个新的故事片,在没有原著基础的情况下,不得不说法国人拍了一部好电影,对长生天,腾格里的敬畏,蒙古人如山般坚强的特性,如海般广阔的情怀的的确确传达到了作为观众的我们这里,虽然巴图这个在原著中朴实勤劳甚至带点幽默的蒙古汉子被写死了,但是军马事件的描写确实是整个片子中最大的亮点,为了那个火红的时代和创造了历史却未曾留下名字的史诗英雄致敬,愿长生天与你们同在。

看了电影马不停蹄的趁着热乎写下了一点感想,总之还是开头定性的那个结论,《狼图腾》是部好电影,但是原著党还是算了吧,推荐没看过小说的可以去看一下。嗯,就这样。

有关交通运输的论文范文第2篇

1. 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

2. 班轮运输:是指船舶在固定的航线上和港口间按事先公布的航期表航行,从事客、货运输业务并按事先公布的费率收取运费。

3. 集中托运:是指航空货运代理公司把若干批单独发运的货物组成一整批,向航空公司办理托运,采用一份航空总运单集中发运到同一到达站,或者运到某一预订的到站,由航空货运代理公司在目的地指定的代理收货,然后再报关,并根据集中托运人签发的运单分拨给各实际收货人的运输方式。

4. 成组运输: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把分散的单件货物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规格化、标准化的运输单位进行运输的一种运输自动化大生产方式。

5. 国际多式联运: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

6. 运输成本:是指生产者(或供给者)为完成客货位移所造成的费用总和,包括直接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两部分。

7. 运输一致性:在若干次装运中履行某一特定运次所需的时间与原定时间或前几次运输所需时间的一致情况。

8. 网状责任制:指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范围以各区段运输原有责任为限的责任制。

简答:6*4 1. 物流运输的地位和作用:

(1) 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2) 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3) 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

(4) 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2. 不合理运输的表现

(1) 对流运输 (2)倒流运输 (3)迂回运输 (4)重复运输 (5)过远运输 (6)动力选择不当 (7)运输方式选择不当

3. 物流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1. 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 2.减少劳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 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 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6.配载运输 7.提高技术装载量 8.进行必要的流通加工

4. 运输需求的特征:

广泛性、派生性、多样性、个别需求的异质性、时间特定性、空间特定性、部分可替代性、总体需求的规律性 5. 物流运输需求的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运输网的布局与运输能力、市场价格的变动、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人口增长与分布 6. 物流运输企业的生产特点:

运输生产不改变劳动对象的属性或形态、运输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运输企业生产力三要素有特殊的组合形式、运输产品的可替代性较强、运输产品的价值的特殊构成、运输企业生产活动空间广阔 7. 物流运输企业经营特点:

服务型、波动性、产品的无形性和异质性、销售活动的超前性、生产活动的开放性 8. 铁路货物运输基本条件:

1、 托运人有需要托运的货物

2、承运人能够提供与托运人所要求的运输工具

3、该货物运输不受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限制,或是能够提供所需的材料,证明允许运输

4、发站能够办理该种货物的运输

5、到站能够接受该种货物的到达

9. 只有一批货物的托运人、收获人、发站、到站、装卸地点相同的货物才能办理一批办理。 10. 公路货运组织的运行方式:

1、 汽车合同运输

2、集中运输

3、循环运输

4、汽车零担货物运输

5、汽车集装箱运输

6、公路大件运输

7、汽车包车运输

11. 水路运输的优点:

1、 运输量大

2、运输成本低

3、通过能力强

4、占地少,投资小

5、劳动生产率高

6、开展国际贸易

12. 驳船队运输与机动货船运输相比的特点:

1、 吃水小,运送速度快,运输质量高

2、经济性和灵活性好

3、动力装置的利用率高

4、抗风浪能力较机动货船差

5、航速较低

13. 航空运单与海运提单的区别:

1、 不是代表货物所有权的物权凭证

2、是不可议付的单据

3、必须做成记名抬头

4、不能背书转让

14. 航空运单的性质和作用:

1、 承运合同

2、货物收据

3、运费账单

4、报关单据

5、保险证书

6、承运人内部业务的依据

15. 集装箱运输的特点:

1、 提高了货运速度

2、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

3、节省货物包装费用,减少运杂费支出

4、运输成本低

16. 集装箱货运出口程序

订舱、装货单、发送空箱、拼箱货装箱、整箱货装箱、集装箱货运交接、提单、装船 17. 国际多式联运的特征或基本条件:

1、 必须具有一份多式联运合同

2、必须使用一份全程多式联运单证

3、必须是至少两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连贯运输

4、必须是国际间的货物运输

5、必须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货物运输的全程负责

6、必须是全程单一运费费率

18. 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

距离、运量、产品密度、运量构成、搬运难易程度、运输能力、装载能力、装载率、运输责任、市场因素 计算题:3共16 1. 货物运到期的计算:

运到期=发送期间+运输期间+特殊作业时间 发送期间:1天 运输期间:(1)运价里程每250公里或未满250另加1天

(2) 按快运办理的整车货物,运价里程每250公里或未满500公里加1天 特殊作业时间:(1)需要加冰,加冰一次,另加1天

(2)运价里程超250的零担货物和一顿型、五吨型集装箱,另加2天,超过1000公里,则加3天

有关交通运输的论文范文第3篇

对交通运输体系进行治理是国家政策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要进一步加强以及创新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需要结合交通运输在国家对于治理交通过程当中的使命以及任务来进行研究,体现出党和政府的重要地位。近些年来,我国在交通运输治理和管理方面的实践行为已经体现出了一定的效果,并且具备了一些实践经验。具体来说,关于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方面的制度完善,通过相应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规划作为指导,来研究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目标,从而能够加快交通建设项目的进一步实施和完善。通过建立相对应的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促进交通运输道路实际情况以及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发挥出法律制度在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法治部门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我国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实现交通运输方面的有效管理。

一、目前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运输行政管理组织体系仍然不够完善

针对交通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管理的综合化程度低,综合交通运输管理职能分散,政出多门。其次是中央与地方事权不清,部门职责不清,交叉问题依然存在。再次是运行机制不顺畅,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及合作机制。

(二)相关的交通运输法制建设仍然不够完善

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建设是能够促使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部分,也是现代行政管理部门对交通运输实现有效地管理的参考依据。但是,目前我国在关于公共交通以及出租车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仍然不够完善,导致地方政府在执法时难以将法律法规作为基础的理论及依据,难以对交通运输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执法,导致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受到限制。与此同时,各地的交通运输市场的管理原则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难以实现统一化的监督以及管理。

(三)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执法体系不够完善

要进一步开展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工作,需要对交通運输执法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结合交通运输从业人员以及人民的切身利益,来思考目前在经济体制形成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对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执法体制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以及落实情况。但是实际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执法机构多而复杂、执法效率低的问题,导致了在交通运输执法过程中出现效率低的问题,进而影响了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的形象。

二、解决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问题的一些措施

(一)建立更加完善的交通运输现代治理体系

首先,需要理顺在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职能。要求相关部门在对交通运输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体现出统一规划、全面管理、监督指导、综合协调的职能,对整个交通运输市场的变化情况进行更加及时的监测和调节,促进运输系统的结构优化,使运输系统能够平稳地运行。这就需要通过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健全相应的交通运输市场准入退出原则、构建更加合理化、公正化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系、加强行业内的自律以及监督来建设更加完善的交通运输行业市场监管体系,从而在对市场的调节过程中发挥出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引导交通运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深化交通运输行政审批制度。要求在深入贯彻以及落实相对应的行政审批制度之后,能够规范对应的交通运输行政审批程序,使行政审批的具体方式得到有效的提高,并加强对于行政管理的审批以及监督制度。这就需要对交通运输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简化,优化其流程、规范其行为,并定期开展结合实际情况的监督检查,从而保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使其真正落实在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其有效性。

最后,需要重视交通运输市场中的中介组织建设。要求进一步规范整个交通运输行业中的中介组织建设,促使中介组织能够实现并完善自我管理、诚信规范地发挥中介组织在整体市场中的纽带作用,使其成为有效的部分来对政府管理职能中所无法规定的内容进行处理,完成交通运输过程当中的一些重要任务。通过行业的自律性来对行业进行自律管理,进而体现出行业自律管理组织的重要价值。

(二)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方面的行政法规体系

首先,需要构建综合化的交通运输政策法规管理体系。对此,要求基于整体的行业市场来转换职能,将行政法制基础作为基础部分,构建更加完善的综合化交通运输行政法规,从而能够对交通运输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梳理以及完善,统筹建设交通运输立法项目,促进不同运输方式下的法律法规结合,进一步提高各种运输方式布局的合理性,使分工明确、衔接顺畅,从而为综合运输交通法提供良好的政策制度作为保障。

其次,建立相对的行政法规评价制度。在深化关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政策法规制度的基础上,重视实践探索,并不断地总结经验,结合具体的程序选择相对应的评估对象和评估工具,获取所需要的评价信息,完善评价的内容,从而能够进一步建立起更加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行政政策法规制度,开展相对应的交通运输机制理论研究工作,提高交通运输政策法规评估的价值,使群众都能够参与到对交通运输行政政策的管理过程中,了解政策的制定原则以及相对应的理念,对企业在制定以及落实过程中的不合理性提出相关的意见,实现立法部门以及群众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促进政府的管理工作模式的落实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法规在实际中的利用效率以及质量。

(三)完善相对应的交通运输市场准入和退出体系

首先,要建立并明确交通运输市场的准入以及退出的原则。规范交通运输行业中安全生产机制的条件以及经营许可审批、资质评定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从而加强对交通运输市场的有效监管,规范整个市场的秩序,实现对市场的有效管理。与此同时,逐步建立并完善交通运输市场的档案,强化对于市场生产情况的监督,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将企业的生产状况作为对其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并建立相对应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规范并明确各个部门在整个交通运输市场管理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管理的具体内容,严格执行相对应的安全操作流程,及时地发现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事故隐患。另外,加强对交通市场中违法经营的执法力度,发挥出社会以及公众的集体作用,形成公众监督、行业自律、政府稽查的完善市场监督体系。

其次,要重视对于营运车辆技术评定制度的完善。要严格按照国家所规定的强制性标准和要求进行综合性的性能检测,从而确定技术等级并规范车辆的经营范围。对于没有达到车辆技术等级的车辆或者技术性能不够合格的车辆,不能参与到运用中。同时需要强化交通运输中车辆的定期维护制度,规范营运车辆的综合性能检测中具体的内容,对于不合格的没有达到车辆检测标准的单位要责令其整改。

最后,重视对于职业制度的规范以及落实。要求对交通运输市场中的从业人员实行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并对其进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公平、公开、竞争的原则,通过公开性的考试以及考核的程序,来审核具体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资格。考核制度采取逐级升级的方式来形成阶梯性的体系,建立更加完善的计算机联考平台,通过计算机联考方式完善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资格。除此之外,要对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对其进行资格认证管理,创新培训方式,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培训的效率以及质量,保证培训落实的有效性,使交通运输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其具体的工作过程当中端正态度,具有专业的责任意识,细化相对应的标准以及流程,培养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团结合作、积极向上、乐观开拓的团队精神,保证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

(四)规范执法行为,保障行政执法的效率

首先,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一是对分散的执法机构进行整合。二是组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三是整合交通运输局行政执法职能。四是建立和完善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协调机制。通过增强执法合力,切实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效能和执法规范化水平,进一步理顺交通运输局行政执法管理体制。

其次,要重视执法队伍的有效管理。要求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的用人和选人机制进行完善,规范交通行政管理中執法人员的考核体系,加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系的建设,并强化具体的培训工作,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信息化程度。通过探索更加统一化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形象,使行政管理的内容能够被人民群众广泛接受。

三、结语

总体来说,在现代交通运输行政管理的过程当中仍然具有复杂的问题,对此要求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更加完善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系,制定相对应的行政管理原则,重视国家的体制建设,建立更加专业化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队伍,促进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的有效落实,从而提高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整体水平。

(作者单位:长沙县道路运输服务中心)

有关交通运输的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廉洁素质; 廉政素质; 廉洁价值观; 廉洁教育

高等学校学生是社会十分重要的领导、管理和技术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目前高校学生的数量规模已经达到两千多万人,他们的廉洁素质和廉政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反腐倡廉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因此,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對高校学生的廉洁素质、廉洁价值观和廉政素质发展状况展开研究,由此寻找促进大学生廉洁素质和廉政素质发展的对策措施,对于推进国家的廉政治理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界认为,“廉洁素质”主要用于对普通公民的廉洁意识和廉洁行为能力发展状况的描述,而“廉政素质”主要用于对国家公务员的廉政意识和廉洁行为能力发展状况的描述。笔者则认为,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国家公务员都存在廉洁素质和廉政素质发展状况问题,其中,“廉政素质”侧重于对国家廉政治理过程的参与,侧重于外在方面;而“廉洁素质”侧重于个体廉洁自律方面和内在素养方面。这是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对任何社会成员(包括普通公民和国家公务员)有关反腐倡廉方面的素质发展状况的描述。

一般而言,高校学生廉洁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大学生廉洁素质和廉政素质的形成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政府、学校和社会对学生实施廉洁教育和廉政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因此,这里需要对廉洁素质和廉洁价值观进行基本的界定,并阐明大学生廉政素质与廉政治理、廉政参与之间的关系。

所谓廉洁素质是指公民个体经过日常修习涵养,内化社会的主导廉洁文化而达到的廉洁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水平以及廉洁价值观念的发展水平,具有廉洁自律性、内在性和结构性等特点。个体的廉洁素质是一种结构性的存在,包括廉洁认知、廉洁价值观念和廉洁行为取向等基本构成。其中,廉洁价值观念(俗称为廉洁价值观)是廉洁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廉洁价值观又是一个结构性的观念体系,它由个体对廉洁的价值追求、价值目标,以及个体所特有的廉洁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廉洁价值规范(包括廉洁道德规范、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廉洁情感、廉洁信念、廉洁意志等因素构成。高校学生的廉洁素质和廉洁价值观就是由上述构成因素组成的。

所谓廉政素质是指公民个体在对于国家廉政形势与政策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自觉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知识、能力和行为习惯。廉政素质侧重于公民对国家廉政治理过程的参与,侧重于外在的和社会行为方面的素质;而廉洁素质侧重于公民个体廉洁自律方面和内在素养方面。国家和社会为了实现建设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目标,需要通过德治和法治两种治理手段来对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其他公民进行直接性的廉政教育、廉洁教育或间接性的教育和管理。由于大学生是社会十分重要的领导、管理和技术人才资源,向未来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注入廉洁价值观并提高其廉洁素质和廉政素质,对于打破社会腐败循环圈、建设廉洁社会和廉洁政府都具有重要的价值。①高校学生对目前反腐倡廉形势与政策的认知、认同状况直接制约了大学生的廉政参与状况。目前阶段大学生对政府和社会廉政建设的参与态度和能力是怎样的状况?这就首先需要了解学生对反腐廉政形势的认识和对政府廉政政策的理解状况。而大学生对反腐倡廉形势政策的认知认同状况也是衡量大学生廉政素质的重要维度。

本文运用理论假设与实证调查研究相结合、结构分析与功能研究相结合、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武汉地区部分高校学生廉洁素质和廉政素质的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将武汉地区部分大学生与其他地区大学生的廉洁素质和廉政素质发展状况进行纵向比较研究,比较时间段为1998-2009年约10年时间。这个时间段刚好处于世纪之交中国大陆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大陆反腐倡廉建设力度加大,政策体系的逐步形成时期。在中国反腐倡廉历史研究中属于新世纪新阶段大陆高校学生的廉洁素质和廉政素质发展问题研究。

一、研究的指标结构以及问卷设计和调查实施

基于对廉洁素质、廉政素质和廉洁价值观结构的分析,本文将开展实证调查的指标体系加以如下设计,并设计出相应的问卷,由此开展调查研究。

1.研究的指标结构

本调查研究所设计的指标体系有直接測量大学生廉洁素质发展的指标和大学生对廉洁教育和廉洁修养的态度指标。大学生廉政素质的测量指标主要包括大学生对反腐倡廉形势认识与反腐倡廉政策的理解和评价指标,以及大学生对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参与指标等。

(1)大学生廉洁素质发展指标结构 大学生廉洁素质发展指标结构包括大学生的廉洁认知、廉洁价值观念和廉洁行为倾向指标以及大学生对廉洁素质养成和影响因素的看法指标等,见表1。

(2)大学生廉政素质发展指标结构 大学生廉政素质发展指标结构包括大学生对反腐倡廉形势认识与反腐倡廉政策的理解和评价指标以及对反腐倡廉政策绩效评价指标等,见表2。

(3)大学生对廉洁教育和廉洁修养的态度指标结构 大学生对廉洁教育和廉洁修养的态度指标结构,包括如下两个方面指标,见表3。

上述三个方面的指标体系结构基本上能够反映高校学生廉洁素质和廉政素质的发展状况以及高校学生对廉洁教育的态度。

2.问卷设计和调查实施

其一,问卷设计。在近年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问卷内容结构进行设计,一是大学生廉洁素质发展指标共17个指标,在问卷中设计19个题目进行测试。其中关于大学生对考试或学术诚信的态度指标设计了3个题目进行测试,其它指标基本上都是设计一个题目测试。二是大学生对反腐倡廉形势认识与反腐倡廉政策的理解和评价指标共14个指标,在问卷中设计21个题目进行测试。其中关于大学生对腐败最严重领域和环节的判断指标设计了2个题目,大学生对反腐倡廉机构及其行为活动的了解程度、对反腐倡廉政策的了解程度、对政府廉洁教育政策的了解程度各设计了3个题目。三是大学生对廉洁教育和廉洁修养的态度指标共7个,在问卷中设计了7个题目进行测试。在设计问卷时,问卷设计的方法仍然采用教育心理学、政治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的知识测试、态度测试以及价值观调查量表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大陆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形成试验性调查问卷版本。将试验性问卷版本在武汉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进行前期调研。试验性问卷共发放60份,回收45份,其中无效问卷2份,有效率72%。随后,对试验性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邀请有关专家共同对此问卷及其结果进行讨论。矫正了问卷中语义项重复、遗漏以及语句用词不达意等问题。由此形成了最终的调查问卷。

其二,调查实施和数据处理。2009年3月选择武汉地区的四所高校即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的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学原理,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调查样本能够在整体上反映武汉地区高校学生的实际分布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80份,其中有效问卷779份,无效问卷1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7.38%。在调查结果分析方面,调查问卷的题型有多选题和单选题两种,对多选题采用二分编码处理,最后,使用SPSS15.0 for Windows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录入、处理和分析。

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主要从大学生廉洁素质和廉政素质的发展状况、大学生对廉洁教育和廉洁修养的态度两个方面加以整理。其中,大学生廉洁素质的发展状况体现在大学生的廉洁认知、廉洁价值观念和廉洁行为倾向以及对廉洁素质发展的自我认识方面,或者体现在大学生的廉洁认知、廉洁情感、廉洁意志、廉洁信念和廉洁行为倾向方面;大学生廉政素质体现在大学生对反腐倡廉形势的分析判断,对反腐廉政政策的认知认同和理解,对反腐廉政建设的参与态度方面。

1.大学生的廉洁素质发展状况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当代大学生中,多数学生对于廉洁概念的认知是比较正确的;学生的廉洁情感、廉洁信念、价值取向是积极健康和奋发进取的;但有部分学生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缺乏辨别是与非、真与假的判断能力,辨别善与恶、好与坏的道德能力以及辨别美与丑的审美能力,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在廉洁和腐败的界限问题上比较模糊,存有误区。

(1)大学生对于廉洁概念和腐败概念的认知度不同 当代大学生对廉洁概念和腐败概念的认知比较清晰,多数学生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行为属于廉洁行为、哪些行为属于腐败行为,但也有一些学生对廉洁与腐败的界限认识模糊。当问到“以下哪些行为属于腐败行为(可多项选择)”时,80.6%的大学生选择“滥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或群体利益”,75.6%的大学生选择“行贿受贿”,56.5%的大学生选择“渎职侵权”;而选择“请客送礼行为”、“违纪行为”、“道德失范”的比例相对较低。具体如图1所示。这说明当代大学生能准确地鉴别出哪些行为属于腐败行为,对于腐败与廉洁的区别把握得比较准确。

为了进一步弄清大学生能否清晰地区分廉洁与腐败,设计了问题“你认为不廉洁是否就是腐败”,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54.2%的大学生选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1.4%的大学生选择“不廉洁并不就是腐败犯罪”,19.8%的大学生选择“不廉洁等同于腐败”,4.2%的大学生选择“无法判断”。由于受到社会和校园中客观存在的不正之风的影响,目前有些大学生在廉洁与不廉洁、清廉与腐败、是与非、荣与辱之间的界限在认识上越来越模糊,这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关于廉洁问题的知识教育和腐败与反腐败的理论教育。

(2)大学生的廉洁价值观念发展总体上比较成熟,能够理性地认同廉洁的正价值和认知腐败的负价值,但对廉洁的人际关系价值的认识受到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为了测试大学生的廉洁价值观念,从腐败的社会负价值或社会危害和廉洁对个体发展的正价值两个方面来测试。调查表明,学生对腐败产生的危害或负价值有一定程度的准确判断,并能够认识到廉洁对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正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准确把握廉洁的正价值。

在对腐败现象的负价值或危害性的判断方面,大学生能看到较为直接的危害,但对腐败在更深层次、较长时期的危害则估计不足。具体表现在回答“您认为腐败最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一问题时,选择“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破坏社会公平秩序与社会和谐”这些直接危害的人数较多,但选择“危害国家政权”和“阻碍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这些长远、深层次的危害的比例较少,具体见图2。

为了准确地测试大学生对于廉洁的个体发展价值、人际关系价值和人生价值的认识,从而弄清大学生在廉洁问题上的价值取向,设计了三个层次递进的选择题。

第一个问题是:“您认为廉洁对每个人的发展都重要吗?”时,46.1%的大学生认为“很重要”,37.1%的大学生认为“比较重要”,这两个比例相加,说明认为廉洁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占了83.2%。

第二个问题是:“您认为下列哪一项对于处理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个问题的设置,有着较深层次的含义,因为一般意义上认为,“诚信”和“尊重别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相对于廉洁来说要更深刻一些,同时诚信品质是廉洁品质的基础。实际调查结果,选择“诚信”和“尊重别人”对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學生分别占70.7%和42.1%,居第一、二位。选择“廉洁”对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大学生比例居第三位,占10.7%。这说明,目前社会环境中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廉洁品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受到人际交往中各种不良风气的深刻影响,见图3。

第三个问题是:“您觉得拥有以下哪种品质对您实现人生价值最有帮助?”这里课题组罗列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品质。调查结果如图4。

可以看出,认为廉洁正直对于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最有帮助的比例为54.9%,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对廉洁这一品质的价值的认识还是比较到位的,多数学生能够把廉洁品质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

(3)大学生的廉洁行为倾向具有复杂性 首先,大学生对不廉洁办事途径的选择倾向和包容程度比较高。在问到“在您的生活经历中有过不廉洁现象吗?”,选择“从来没有”的学生占64.1%,选择“过去有过,现在没有”的学生占10.5%,选择“过去有,现在也有”的学生占13.0%,选择“过去没有,现在有过”的学生占4.9%,选择“忘记了,无法判断”的学生占7.5%。这说明,多数学生暂时还没有不廉洁的行为发生。同时,大学生在廉洁行为取向上处于比较脆弱的阶段。如果采取不够廉洁的手段能达到目的,大多数人会默许不廉洁乃至腐败现象的发生。在问及“当您办事按照正常途径不能办成功,而能够通过走关系、送礼等途径可以达到目的时,您会选择这些途径吗?”选择“有时会”的人数最多,占到56.5%,“通常会”的有14.4%,也就是说当通过走关系、送礼等途径可以达到目的时,有70.5%的学生会采取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另外,还有“13.1%”的人选择“不知道”。

其次,当遇到不廉洁行为时多数学生表示内心反感,但在行动倾向方面表现出谨慎从事的倾向。

大学生在廉洁行为倾向和廉洁行动上的复杂性表现为:一方面对不廉洁现象深恶痛绝,希望有人出来制止、消除;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又会选择独善其身,而不会主动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斗争。为了弄清大学生在这方面的真实想法,调查问卷设计了一种情景来判断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取舍。对问题“当您在学习、就业和其他社会活动中遇到不廉洁交往和行为时,您的取向是?”的答题情况。对选项“内心深恶痛绝,但得谨慎行动”高达42.6%的选择率有力地说明了大学生在这方面复杂的情感。

再次,大学生诚信行为倾向方面,大多数学生又会选择独善其身,而不会主动地站出来制止考场作弊、论文抄袭现象等失信行为。

从大学生对考试和学术诚信的态度、对待是否按期归还国家贷款的态度来测试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倾向。问卷中设计了一些具体的场景,如“对大学校园中存在的考场作弊、论文抄袭现象,您的态度是?”,选择“希望有多人站出来检举揭发”的比例为41.70%,选择“知情不报,自己独善其身”比例,为23.60%。其它一些场景的调查数据,如“对于某些学校里出现的替考‘枪手’和‘枪手中介’现象,您的态度是?”、“对于高校某些学生中存在的不按期归还国家助学贷款问题,您的态度是?”等也显示出了同样的结论。

(4)大学生对其廉洁素质养成的阶段和影响因素的看法 为了研究大学生廉洁素质发展的影响因素、过程性和阶段性特点,设计了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调查大学生对自己群体的廉洁素质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的看法,并提出促进自己群体廉洁素质发展的建议。

其一,青年学生时期是大学生廉洁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廉洁素质的形成阶段处于高中阶段(16~18岁)和大学本科阶段(18~22岁),所占比例达到52.7%。选择在初中阶段(12~15岁)的学生比例也达到了19.9%。

其二,大学生认为影响其廉洁素质养成的主要因素有:“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和教育”。这两个主要因素选择比例排第一、二位,分别占49%和42.4%。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个人自我修养水平”的比例仅为28.2%,选择“大学生的日常交往和社会交往”的比例最低为25%。

其三,在如何促进大学生廉洁素质发展的对策建议方面,大学生认为重点应该从社会方面完善制度和政策,以及加强对腐败的惩处和对权力的监督。这两者选择的比例之和达到85.8%。而“加强社会的反腐倡廉宣传”的选择比例为28.5%,选择“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和“强化教育领域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比例之和为61.2%,而选择“加强学生廉洁教育”的比例为35.2%。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调查结果发现,在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大学生个体因素三个方面比较,当代大学生比较强调社会因素对大学生自身廉洁素质养成的影响,促进大学生廉洁素质养成的措施也强调社会措施的作用。而学生对自己自觉地加强廉洁素质的养成不够重视。

2.大学生的廉政素质发展状况

所谓廉政素质是指公民个体在对于国家廉政形势与政策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自觉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知识、能力和行为习惯。廉政素质侧重于公民对国家廉政治理过程的参与,侧重于外在方面的素质。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对国家反腐倡廉形势的认知和判断状态,对反腐倡廉政策的认知和认同状态,对反腐廉政建设绩效的评价以及对国家反腐廉政建设的行为参与倾向等方面来调查学生廉政素质的发展状况。

(1)从大学生对国家反腐倡廉形势的认知和判断方面看,大学生比较关注社会腐败现象以及国家的反腐倡廉工作,对腐败形势和反腐败形势的判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一是大学生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还没有上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校园廉洁问题的关注程度则明显偏低。在调查大学生对腐败现象的关注度时,问卷中增加了一些干扰选项,如“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问题”,这些关系到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选项为评价大学生对反腐倡廉的关注程度提供了参考坐标。在所取得的数据中,排除有关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就业形势和学生就业、专业学习、社会热点问题、金融危机和经济发展问题。那么,大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社会公平、政府廉洁和社会腐败。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要关注的问题。这说明,新一代大学生即“80后”和“90后”大学生对社会腐败和政府廉洁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是更多地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地重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对“校园廉洁问题”的关注度仅为11.2%,这个比例在大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中排第8位,非常靠后。

二是从大学生对反腐倡廉形势的判断来看,大学生对腐败形势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把握较准,基本符合当前的客观情况。本文从两个层面调查大学生对反腐倡廉形势的把握:第一个层面是调查大学生对具体的组织机构、群体和个人廉洁状况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25.3%的大学生认为“党、政、司法等机关”和“领导干部、公务员”“不够清廉”或者“腐败”是最严重的,其次是“医疗卫生、新闻出版文化等事业单位”;另外,“大学生群体”、“不够清廉”和“腐败”的分别占5.1%和1.0%,“受访者个人”中“不够清廉”和“腐败”的分别占1.3%和0.9%。将调查结果中认为“不够清廉”和“腐败”的人数进行综合衡量,可以看出,大学生们认为廉洁状况较差的分别是党政司法等机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医疗卫生、新闻出版文化等事业单位,这与目前社会实际的廉洁状况是比较吻合的。调查大学生对高校廉洁状况的看法时发现,选择学校领导干部中存在腐败现象的人数虽然没有上述那些群体的人数多,但所占的比例也不少,认为“不够清廉”和“腐败”的比例分别为24.1%和9.5%,其廉洁状况也不容乐观。

第二个层面则是从社会领域去调查。在对“当前哪些领域的社会腐败现象最严重”进行调查时,学生的回答和第一个层面的调查结果完全一致,他们认为“腐败现象”的发生较为集中的地方依然是党政机关、医疗卫生领域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分别为66%、36.7%、28.6%。对教育领域的腐败程度问题,他们则认为相对较轻,为16.2%。

(2)从大学生对国家反腐倡廉政策的了解程度来看,大学生对反腐倡廉政策知之甚少 从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的了解程度来看,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对于国际社会和我国关于廉洁教育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方针政策有所了解,但了解不多;大学生对制度反腐方略比较看重,而对教育防腐方略不够重视。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大学生对国际社会和我国关于廉洁教育、反腐倡廉建设的有关政策和组织机构的了解甚少。调查结果显示这方面情况比较严重,选择“基本了解”的比例均在10%以下。对“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新部署”选择“完全不知”的比例是18.7%;而对“我国学校有关廉洁教育的安排”“完全不知”的大学生竟占到了41%。数据还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国际社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不甚了解,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没必要了解”,“完全不知”的学生也不占少数。这说明大学生对国际社会和国家反腐政策和开展廉洁教育的关注程度不高,对反腐败的态度淡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大学生对制度建设在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而高校开展廉洁教育的缺位也比较严重,对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还不到位。因此,大学生的廉洁意识还有待提高,高校开展廉洁教育的工作亟待加强。

二是大学生对反腐倡廉方略和政策的建议比较强调改革社会制度和体制以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和严惩腐败。大学生对“在众多反腐倡廉方略中,您认为目前社会反腐败最基础的措施和环节是?”的回答情况。选择“改革社会制度和体制,杜绝产生腐败的土壤”的比例最高达到42.2%;选择依法严厉惩治腐败和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的比例为30%和29.7%。选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这一选项的比例最低,仅为14.4%,其次为“个人主观世界的改造和修养”,比例为23.6%。调查表明,作为基础性措施和环节的思想道德教育方略在大学生中的认可度是最低的。

(3)大學生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效评价总体上肯定,但对效果大小问题存在意见分歧,对取得反腐斗争胜利的信心不足 调查表明,部分大学生对执政党和政府反腐败的措施和成效明显性评价不高,对党和政府反腐败斗争的信心不足,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此表现出消极的态度。

一是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实际效果的评价总体性肯定,但对“明显效果”的评价不高。针对反腐败建设的进展情况,设计了五个选项用以描述大学生对此的评价。结果显示,有60.5%的大学生认为“雷声很大,雨点很小”;17.5%的大学生认为“工作良好,任务艰巨”;13.4%的大学生认为“有成绩,但形势严峻”;6.5%的大学生认为“是真是假,看看再说”;1.9%的学生认为“工作得力,成绩显著”。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我们党和政府反腐败和纠正不正之风工作的明显成效不甚满意,但绝大多数大学生肯定反腐倡廉建设有效果。

二是部分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信心不足。當问到“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您认为社会的廉洁程度将会是?”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很难预测”的学生比例为50.7%,还有17.5%的学生认为“腐败现象会越来越多”,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存有悲观失望情绪,对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清醒,对反腐斗争能否取得胜利信心不足。

3.大学生对廉洁教育和廉洁素质修养的态度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反腐倡廉机构以及教育机构特别强调对大学生加强廉洁教育,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的廉洁素质修养。但是,当代大学生对政府和学校正在实施的廉洁教育和促进廉洁修养的政策措施的态度是怎样的?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的态度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的态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能充分认识到廉洁教育的必要性。认识到廉洁教育的不可或缺,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在问题“您觉得廉洁修身这个话题在大学生活当中有必要提出吗?”的回答中,32.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55.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认为“没有必要的”占7.1%,认为“无所谓”的占5%。其中,认为廉洁修身这个话题有必要或者非常有必要的总计占到了87.4%,这说明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看到了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在廉洁教育必须开展这一基本认识上达到了一致。然而,认为“没有必要”或者“无所谓”的仍然达到了12.1%,这一数据虽然说明廉洁修身的重要性基本上已经在大学生中深入人心,但是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意义的人数仍然偏多。

二是对廉洁教育在控制腐败方面的价值有一定程度的评价。问题“您认为倡导廉洁型社会,控制腐败最有效的途径有哪些?”的答题情况显示,其中,“纠正社会风气”属于廉洁文化建设的范畴,所选比例为44.7%,选择“教育引导”比例为36.2%,虽然相对其它选项,选择比例有所靠后,但总体来说,对廉洁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是达到了一定的比例。

但是,大学生没有把廉洁、廉政教育上升到反腐败的基础工程上去认识。在对问题“在众多反腐倡廉方略中,您认为目前社会反腐败最基础的措施和环节是什么?”的回答情况。选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这一选项的比例最低,仅为14.4%,其次为“个人主观世界的改造和修养”,占23.6%,这个比例也较低。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然而,在大学生看来,教育和制度虽然同属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措施和环节,但是对廉洁廉政教育作为基础途径的认可度却是最低的。

三是大学生对廉洁教育内容的建议比较强调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而对直接性的廉政理论教育、廉政形势政策教育比较轻视。廉洁教育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您认为在大学生中加强廉洁教育,主要是加强哪方面的教育?”一题,用来摸清大学生对各部分廉洁教育内容的接受情况。各选择项的勾选比例如下,选择“理想信念教育”的比例占35.2%,选择“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教育”的比例占28.2%,选择“道德教育”的比例占37%,选择“纪律教育”的比例占10.9%,选择“法制教育”的比例占40.6%,选择“反腐倡廉形势和政策教育”的比例占20.3%,选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比例占17.6%。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期望加强“法制教育”的比例最高,而理论教育的比例相对较低。这说明,大学生对廉洁教育内容的期待,更多的停留于“告诉我怎么做”的阶段,而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则不大感兴趣。

四是大学生对廉洁教育方式和途径的选择态度倾向于“反腐败案例教育”和“参观监狱进行警示教育”。为了调查大学生容易接受的廉洁教育形式,我们设计了“您认为高校廉洁教育采取下列哪种方式效果更好”一题。从回答情况来看,选择“课堂教学”的比例最低,为12.5%,而“反腐败案例教育”和“参观监狱进行警示教育”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1%和33.9%。这个比例的得出,在一定程度上与年轻人的猎奇心理有关,但是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过多地让他们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反倒会让某些大学生对腐败者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产生向往,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反效果。

(2)大学生对廉洁修养的态度 首先,调查表明,大学生普遍认为进行廉洁修身具有必要性。如问题“您觉得廉洁修身这个话题在大学生活当中有必要提出吗?”这个问题的回答情况显示,认为廉洁修身这个话题有必要或者非常有必要的总计占到了87.4%,而认为没有必要的只有7.1%,这一数据说明廉洁修身的重要性基本上已经在大学生中深入人心。

其次,大学生对廉洁修身活动表现出比较低水平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大学生参与廉洁修身的积极性,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推断出其参加廉洁教育的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参加廉洁修身的兴趣普遍不大。其中,对廉洁修身活动“兴趣昂然,表现积极”的比例仅为20.2%,高达79.3%的大学生对廉洁修身活动提不起兴趣,当然,这其中还是有47.9%的大学生虽然兴趣不大,但能够坚持学习。

再次,大学生对自己廉洁修身的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取向是思想、道德修养。在“您是怎样培养自己廉洁品格的?”一问中,当代大学生对培养自己廉洁品格的内容和方式的回答是:51.5%的学生认为应从“坚守道德底线,追求高尚人格”去培养自己廉洁品格;39.4%的学生认为应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去培养自己廉洁品格;24.8%的学生认为应从“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自察自省”去培养自己廉洁品格;21.7%的学生认为应从“关注反腐倡廉新闻报道,经常警惕自己”去培养自己廉洁品格;8.0%的学生认为“没有特别关注,顺其自然”。这个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是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方面来提高自己的廉洁品格的。

三、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和对策建议

1.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将武汉地区大学生与其他地区大学生的廉洁素质和廉政素质发展状况进行历史纵向比較研究,比较时间段为1998-2009年约10年时间。这个时间段刚好处于世纪之交中国大陆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大陆反腐倡廉建设力度加大,政策体系的逐步形成时期。通过比较分析,课题组对新世纪新阶段大陆高校学生的廉政素质发展状况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在整个改革开放新时期,高校在校大学生对腐败问题和反腐廉政建设问题均持续表现出高度关注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各个阶段,中国高校学生对党政机关和社会领域的腐败问题和政府的反腐廉政建设形势一直比较关注。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高校学生对国家打击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活动和查处经济领域中的大案要案比较关注。20世纪80年代后期高校学生又比较关注治理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问题。对形形色色的“经商热”、“公司热”和“官倒”现象,高校学生议论比较多乃至引发了部分学生上街游行,并引发了一些“政治风波”②。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逐步加大反腐廉政建设的力度,对于所查处的大案要案能够及时公之于众。20世纪90年代的在校大学生对腐败现象和反腐廉政建设也表现出持续的关注。在世纪之交,中国政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着力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反腐廉政路子。高校学生对国家机构和社会领域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和反腐倡廉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见表4。

由上表可以看出,处于世纪之交的高校在校学生对于国内外当时发生的腐败案件以及社会腐败现象表现出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选择比例比较高。笔者主持的课题组于2009年3月所做的调查也表明,高校学生对于社会公平问题、政府廉洁问题和社会腐败问题也表现出比较高的关注程度。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高校在校大学生对腐败问题和反腐廉政建设问题均持续表现出高度关注。

(2)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学生对腐败的负价值或社会危害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 高校学生对社会腐败问题为什么表现出如此高的关注?其主要原因就是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所带来的严重社会危害,也就是说,腐败现象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社会和谐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严重危害。其中,高校学生认为腐败问题是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见表5。

本课题组的调查也表明当代大学生对腐败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认识比较清醒,但更加能够认识到腐败的直接危害,例如直接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及破坏社会公平正义秩序以及社会和谐稳定。

(3)处于世纪之交的高校学生对于政府反腐倡廉政策实施绩效的评价表现出总体上的肯定性评价并呈现上升趋势,而在绩效大小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 对于政府反腐倡廉政策绩效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何科学地评估反腐倡廉政策的绩效?这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的科学问题。从主观评价的角度看,处于世纪之交的高校学生对政府反腐倡廉政策绩效的评价见表6。

从表中可以发现,处于世纪之交的高校学生对中国政府反腐倡廉工作的评价,一般认为政府反腐倡廉工作均有成效,只是认为有成效明显程度的差异。而选择没有成效的比例比较低。随着年份的变化,高校学生的肯定性评价有逐步提高趋势。本课题的调查结果也表明,武汉地区高校学生也在总体上肯定政府的反腐倡廉建设在总体上均有效果,只是在效果大小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而大学生对政府反腐倡廉建设效果的评价,认为没有效果或表示怀疑的选择比例只有6.6%以下。

2.促进大学生廉洁素质、廉政素质和廉洁价值观发展的对策

一般而言,高校学生的廉洁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探讨大学生廉洁素质和廉政素质养成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对高校学生开展廉洁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而后面一个规律的探讨必须以前面一个规律的探讨为前提和基础。只有揭示了大学生廉洁素质和廉政素质养成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能从高校学生廉洁廉政认识水平和廉洁价值观发展的状况出发,制定出科学的廉洁教育实践操作体系。这个廉洁教育实践操作体系包括大学生廉洁教育目标的定位、廉洁教育内容结构的建立,以及廉洁教育方式方法途径和载体的选择等方面。这里笔者就高校学生廉洁教育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调查表明,大学生正处于廉洁素质和廉政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廉洁价值观和廉洁、廉政素质的发展过程比较容易受到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刺激或冲击。因此,大学生廉洁价值观和廉洁廉政素质的形成过程是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表现出发展性、脆弱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廉洁素质和廉政素质的发展,其中特别是帮助高校学生掌握反腐倡廉建设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地认识腐败和反腐败的形势,了解和认同国家反腐廉政方针政策,着力于促进大学生廉洁价值观的发展,指导高校学生积极有序参与国家的反腐倡廉建设实践。

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廉洁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廉洁素质和廉政素质的发展?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看,首先,针对一些学生廉政理论知识不够和行动能力不强的问题,要加强反腐廉政建设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和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牢固树立民主法治观念,其中尤其是确立廉洁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和参与廉政治理的社会责任感;其次,针对社会腐败形势严峻以及大学生对反腐败信心与意志力不够的问题,需要提高学生对反腐廉政形势的分析判断能力,深入认识腐败行为的严重危害,确立治理腐败必胜的坚定信心和信念;其三,针对多数学生对反腐廉政政策和机构不够了解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廉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合法有序地参与政府反腐败的行动,锻炼与腐败行为斗争的勇气。

在廉洁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方面,有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和自我教育法,有直接显性教育法、间接隐性教育法和综合性教育法。这里,要坚持廉洁教育“进教材、进课程、进课堂”,发挥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要注重选择反腐案例教育和警示教育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要帮助大学生自觉地组织各种廉政社团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崇高的廉洁价值观;要加强全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特别是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为促进大学生的廉洁廉政素质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注释

①教育战略“有助于打破腐败的循环”。这个观点是透明国际秘书处的观点。见透明国际编:《全球青少年廉洁教育概览》,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中文版,第1页。

②参见李斌雄:《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腐败现象》,《思想教育研究》,1994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3] 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R].教社政厅2005年3号.

[4]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文件.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活动通知[R].2005-07-14.

[5]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 肖鸣政.品德测评的理论与方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7] 王玄武.政治观教育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 侯振发,罗永宽,李斌雄.学校廉洁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4):507-510.

[9] 吴丽波,李斌雄.武汉地区高校学生廉洁意识和廉洁行为现状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41-44.

[10] 透明国际.全球青少年廉洁教育概览[M].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译,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张俊华]

有关交通运输的论文范文第5篇

身为壳牌统一的总经理,李嘉自己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做领导力培训了,自从2006年统一润滑油与壳牌合资以来,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参加的各种大大小小培训会已经数不胜数,这也成为了统一新的管理文化,昔日的民营企业正成长为一个学习型创新组织。

今年正好是合资的5周年,统一的变与不变、独立与融合仍然是公司主要课题之一。当初与壳牌达成合资协议时,统一就明确了“三变”与“三不变”,预先给今后定下了发展基调。

“三变”是指统一股东变了、统一的上游原材料采购纳入壳牌体系、引入壳牌的商业原则和管理经验。“三不变”则是统一保持品牌独立、销售网络独立、原管理和销售团队不变。

对于新统一来说,在供应链和运营方面,实现与壳牌的整合并不难。而对于既要保持组织和文化的不变,又要在管理制度上实现与壳牌的融合,却非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很多时候,新的管理制度的引进其实也是企业文化植入的一种最有效手段,会对原组织和文化构成一种反向作用力。

壳牌HSSE(健康、安全、安保、环保)管理工具的引进,是合资以来统一发生的最重大变革之一。合资之初,统一按HSSE的标准进行了一次“体检”,梳理出200多个整改项,改变由此开始。

这样一场“整改运动”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方式,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瞬间显现,民企和外企治理模式的隔阂也袒露无遗。“整改运动”成为了一场员工的“心脑风暴”。

李嘉从被收购到收购以后的整合,都亲身经历。5年以来,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员工沟通。当面对公司管理层时,他强调最多的是心态,“作为一个领导者面对挑战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态?当员工遇到问题的时候,你自己的心态是什么?你团队的心态是什么?”

一味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李嘉认为,组织变革成功的标准,不在于这个组织本身优秀与否,而是在于他们如何在系统变革中产生积极的适应能力,这才是能否得到更大发展的关键。

“借势移山”是统一的经典战略思维,最能体现统一不拘一格、富有战斗力的风格。愚公每天挖山不止,最终感动了上帝,结果上帝派人把两座大山搬走了。愚公的成功在于“借势上帝”。在过去十几年中,统一尽可能地抓住各种机遇,使之变成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上帝”。

这套“借势”打法,需要异常的灵动机变,适应能力极强,并能在适应中创新,才能把四两拨千斤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而现阶段,壳牌显然是统一的又一位“上帝”。

适应性变革

2011年是李嘉在统一的职业经理人生涯的第18年,统一与壳牌合资后,来自各个层面的压力最终都会汇集到他这里,他因此被公认为“公司最辛苦的员工之一”。

适应最先是从上层开始的。面对HSSE 200多项整改项,大多数人认为“完全是小题大做”,刚开始李嘉也有些措手不及。但是,他很快意识到,“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你的立场就是让组织符合发展策略,这是做事情的原则、底线和基础”。

HSSE是壳牌集团考虑到技术、商业风险和法律责任三个主要因素为预防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一套健康、安全、安保、环保规范。为此,李嘉决定对厂区上下来个大手术,把所有的地下管道挖起来,然后在管道下面再铺上空心的水泥管道;同时又请来专业公司在管子埋注的地方,对土壤采样分析,确定土地有没有受到污染,确保几十年后土地归还给国家时不会受到破坏。

同样被改造的还有:工人上班时必须穿带反光条的工作服,进车间必须穿防扎鞋、防滑鞋,有噪音的地方工人必须带上耳塞,有油接触的地方必须带上手套。如果一个员工工作服没穿好,HSSE小组可以随时下达停产整顿的通告。

合资后统一花去了几个月时间,仔细梳理了所有润滑油的产品配方。同时,在原材料采购、技术配方、生产工艺以及实验室检测等方面,开始吸收和引进壳牌的优势资源和规范,以确保质量。

此外,统一还开始调整整体的供应链和财务管理,完善ERP系统实现零库存,对销售人员进行客户管理及销售培训,增加客户服务手段等等,以便从质量、管理及服务上全面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从合资开始,统一就走上了艰难的变革之路。最初,李嘉有60%的时间用于沟通上。他要求管理层将清晰的路线图告诉员工,将具体的工作落实,让大家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明确共同的方向,发挥不同员工的优势,在一个平台及工作计划上为目标努力。

经历过最开始的不适应阶段,随着这些软性文化及交流的深入,新的思维方式、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的管理理念及操作开始发挥作用,很多时候制度变成了一个人自觉的行动。比如安全意识,所有的人上车就系安全带,曾经有员工在坐出租车时,因为不断提示司机不能打电话被赶下来。

近两年来,李嘉又开始不断消化吸收壳牌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业务决策体系等。现在,统一每季度都会做风险矩阵评估,把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列出来,比如企业的经营风险、安全风险等。“如果要投资建一个润滑脂工厂,施工安全是最高风险,这就是工作的重点。如果基础油成本涨得太快,利润因而下降,如果达不到目标或今年银根紧缩了,流动资金可能会受影响,这些也都是风险。”

合资之初,公司董事会还制定了一个企业发展计划,规划未来5年统一的发展。发展计划要求对未来的市场进行预测,并有具体的目标分解,有每年甚至到每个月每天的具体实施计划和步骤,有费用测算,有各种潜在风险的预测和评估等。

这个计划要求在不确定中确定未来。李嘉越来越认识到,以前在民营企业,管理者只需很强的执行能力即可,而在外企,“你还必须具备很强的策略能力。每做一个决策,你需要有更加缜密的思考及分析,能够有效地制定系统方案并合理规避风险,通过利益相关者的管理,说服并赢取股东的承诺与支持,这非常不容易。”

“以前的资源靠调动,现在的资源靠整合。调动可以命令,整合需要有领导力。”李嘉这样总结。

策略性创新

最近,李嘉转发了一篇微博,是管理大师耶胡达·席纳关于建立“赢家思考模式”金字塔的一段话,主要是讲一个人该如何从不同层面去应对压力,以达到成功的顶点。统一的创始人霍振祥对李嘉的评价是:包容、善于学习、勇于进取以及奉献精神,而这些与席纳关于金字塔各个层面的能力要素可谓异曲同工。

在整合变革的压力面前,要想成为真正的赢家,无论是对李嘉个人,还是对统一公司,要达到“借势移山”的效果,光靠适应、包容和学习是不够的。李嘉在各种场合曾多次提到过“策略能力”,这是一个语义丰富又微妙的词组,包括主动、协调、整合、大局观、创新、智取等各种含义。

通过合资5年来的企业融合与变革,现在的统一有着更优化的产品结构和管理机制,更加强化了品牌的价值导向。统一之前粗放的做事方式也得到了调整,取而代之的是更为规范的流程和照章办事的严苛。

李嘉说,现在的统一是“有壳牌支持的中国品牌”,因此增强了与国内同行相比较的差异化优势。统一保持了自有品牌的独立和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借鉴和吸收了壳牌的成功经验。通过变革,统一作为壳牌集团成员之一开始了蝶变。

与壳牌合资前,统一一直奉行“第一主义”,曾在中国润滑油行业创下的多个第一:摩机油市场排名第一,细分产品数量第一,第一家在央视投放广告,第一家赞助亚洲宝马方程式冠军车队。这些成绩,让统一在全国几千家润滑油厂商中脱颖而出,成为“车用润滑油第一品牌”。

在应对市场需求方面,统一有一个独特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每年都会对产品做评估,卖得不好或者与行业趋势不符的产品及时关掉,同时快速开发一些新品。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日益发展,近年来汽车机油保养不断升级,合成机油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合成油在欧洲、美国使用非常广泛,在国际市场油品占有率超过50%,但昂贵的价格制约了合成油在国内的发展,占有率仅有5%。目前国内仅有几家进口品牌提供合成油。而随着中国排放要求不断提高,发动机不断升级,合成油需求扩大的趋势日益明显。

2010年7月,经过两年的酝酿准备后,统一“合能”合成润滑油上市。新的“合能”合成机油不仅拥有SM高级别润滑产品,而且拥有SL、SJ、SG级别产品,无疑,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大大降低了消费者使用合成润滑油的使用门槛。

更为关键的是,如此深入的产品细分策略是壳牌没有的,统一因此既能进攻润滑油高端市场,又能在细分的产品和价格区间上避开与壳牌的竞争。做合成机油在中国市场的普及者,这是统一做到的又一个第一。

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和本土市场、拥有庞大的经销商网络,可以非常灵活、快速、准确地捕捉消费需求、发现更多市场机会点,这是统一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当初壳牌选择统一的一大关键因素。随着融合变革的深入,统一的这些核心能力开始变成真正的杠杆,为其撬动更多的资源,整合开始变成一个互动的过程。

其实在统一“合能”合成机油推出之前,壳牌已开始把爱德王子全系列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与拓展全部交由统一负责,并且将其在中国的摩机油业务与统一摩机油分销网络进行整合,壳牌摩托车润滑油经销商网络将择优转入统一经销商网络。

壳牌润滑油中国及香港区董事总经理沈坚是这么评价这次整合的:“这是壳牌和统一合资后具有重要意义的优势整合,不仅可以推动壳牌摩托车润滑油爱德王子品牌的进一步成长,也有助于实现壳牌润滑油中国2012年愿景目标——在中国市场成为具有明确优势的领先国际润滑油品牌。”

在统一内部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壳牌属于走框框的,统一属于画框框的。壳牌有着成熟的管理体系、产品控制体系、品牌运作和市场营销的模式,所有员工的处事方式、规则是一样的。“但统一不行”,李嘉说,在整合过程中,“我们既没有完全采用壳牌的模式,也没有延用统一原来的模式,而是找到了一种适应合资公司发展的新模式。”

“合资后这几年的变化实际是‘统一战略’了”,李嘉的话意味深长。换句话说,发展壮大才是硬道理,这才是统一最终要移的一座大山。

有关交通运输的论文范文第6篇

一、任务的驱动

任务驱动是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根据学生的阅读发展需要布置一定量的阅读任务的一种读书促进方式。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确保在任务的引导下产生课外阅读的必要的动机。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任务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课外阅读需要放手,但切忌放任不管。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阅读基础水平和发展需要给予一定的阅读任务。当然布置任务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来对症下药。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来分层分级要求,也可根据教材具体课文的资源,派生课外阅读。如学了《冰心诗四首》就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繁星》《春水》;学了《伟人细胞》,就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系列小说;学了《〈论语〉八则》,就要求学生读《论语》原著。这样课内外阅读对接起来,阅读任务自然延伸而又有依傍,学生自然乐于接受。

其次,任务的布置要有质量要求。课外阅读在学生看来是一种软任务,随意性较大,完成率不高。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跟踪管理,在指导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不断地提出量和质的要求。如布置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随感等,都有利于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阅读任务。

再次,任务的落实要有效果评价。有任务,就要有落实情况的检查与评估。课外阅读的效果评价可以是问卷测试,也可以是活动展示。教师要注意阅读效果评价的合理性与激励性,积极引导学生在享受阅读成果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趣味,领悟阅读的价值,形成阅读的信念。

二、“需要”的转化

学生有各种各样的精神需要,课外阅读也可以成为他们的一种选择。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学生出于不同的目的,自然会产生阅读课外书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需要,引导他们用心地去读书,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功用。

有的学生认为,读书可以用来消遣。教师不妨引导他们在愉快的课外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精神营养,注意将他们消遣的需要延伸到怡情、长知等方面,促使他们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

有的学生认同“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教师要积极肯定学生对话交流的需要,注意引导他们在多方面、多层次的阅读对话中积累文化、积累智慧、积累情感。

有的学生认为,多读课外书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显然,他们的课外阅读具有一定的功利性。面对这样的阅读需要,教师要合理运用实用性和功利性的激励作用来引导学生切实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学生在逐步实现以读促写的功利性目标的同时,还会潜移默化地实现读书怡情、长才、明理等方面的非功利性目标。

一句话,将学生的合理需要转化为课外阅读的动力,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去,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潜能。

三、心态的调整

美国的戴维思认为“很多人都有学习盲点,不单是在学习方法上,更多的是在心态方面”。课外阅读实施成效的好坏同样与读者个体的心态有关。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透视学生的读书心态,或疏导,或启发,或调适,以端正他们的阅读心态。

首先,要消除负面想法。对于课外阅读,学生往往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要花费很多时间,会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没有多大实际效果,得不偿失。对此,教师要组织专题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辩论中明辨是非,认识利弊,形成正确的评判,生成积极的心态。

其次,要疏导心理障碍。对于课外阅读,学生可能会有畏难情绪、怠惰心理,还可能有“偏食”的表现、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此,教师应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阅读发展要求,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及时矫正他们的心理偏向。

教师只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聚集各种积极力量,就能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生成学生的阅读动力,让学生从“心”出发,走进课外阅读的自由天地。

单位: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

上一篇:风力发电控制系统论文范文下一篇:农村普法调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