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信息系统应用范文

2024-06-19

土地信息系统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地信息系统;土地管理;作用

1引言

土地信息系统是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管理为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它是土地管理各项工作的技术支撑。在技术实现上,土地信息系统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紧密结合土地本身具有的自然的和经济的特征以及土地管理制度及各项土地管理业务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一类空间型信息系统,因此,土地信息系统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法律性等特点,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严肃而必须慎重对待的工作。近10多年来,我国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特别是针对具体业务管理的系统研发及其应用得到了很大发展,如城镇地籍管理系统、数字地籍测绘与管理系统等。本文根据国内多年来开展土地信息系统的经验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就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建设原则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讨论,以期对开展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有所帮助。

2土地信息系统的概念、特征

2.1 基本概念

土地信息系统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信息的一种综合性的空间信息系统。

国际测量人员联合会(FIG)1981年对下LIS的定义是:“土地信息系统是司法、行政管理和经济决策的工具,有助于规划和开发。一方面,这种系统是由数据库组成,数据库中包含特定地区的土地有关的空间配准数据;另一方面,该系统的组成部分还包括一些处理过程和技术手段,用于系统采集、更新、处理和发布数据。一个LIS的基本特点是系统内数据具有统一的空间参考系,便于对系统内的数据与系统外其他土地有关的数据建立关联。”LIS的上述定义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目前被广泛采用。按照这一定义,LIS的目标是决策和规划,主要特征是数据库和数据处理,基本要求是空间数据配准和关联[1] 。

2.2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联系与区别

土地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联系十分紧密。都是信息系统,采用几乎相同的设备和技术方法,都能进行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但是区别也十分明显。从定义上来看,GIS的应用范围更大,应用部门更多,可以说它已经包涵了LIS。但是LIS出现以后,由于它鲜明的行业特点,又在政府部门和房地产经营部门应用相当普及,已经自成体系,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LIS相对于GIS有如下不同的特征[2]:

(1)严格的法律效力,数据精度要求高。土地信息系统与土地资源管理密切联系,属于

政府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土地管理中的决策都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因而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更高。

(2)信息量巨大,数据种类复杂。GIS一般侧重于从宏观角度对地形、地貌等地理性状的客观描述,比例尺较小,一般为1:1万到1:100万。而LIS侧重于对土地资产与资源的管理,比例尺较大,基本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500到2:000,输出图件比例尺要求更高。成图比例尺提高一个数量级,信息数据就要扩大两个数量级以上,因此信息量巨大。此外,土地数据包括与土地相关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涉及面广,种类复杂,形式多样。

(3)显著的时态性。土地信息系统对信息现时性要求比一般的地理信息系统高。土地信息,特别是土地的使用权等社会经济属性变更十分频繁,土地管理信息就要随时反映这些变动情况。

(4)系统的用户界面要求高。GIS多数用来作为研究其他领域的工具,而LIS则直接在各级土地管理部门使用。因而要求LIS从功能上接近实际,每一项功能都务求操作方便,使用条件简易,界面友好,否则系统没有生命力。

3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3.1 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

土地信息系统是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化、自动化以及决策科学化的必要工具,也是科学管理土地的重要标志,建设土地信息系统要达到以下目标:建立完整的土地资源基础数据库和政务管理数据库,实现对以土地管理信息为核心的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数据库的统一存储和管理,为资源的共享交换提供基础。土地管理信息主要包括地籍、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等图形和属性数据资料;实现地政管理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建立土地资源调查、地籍登记发证与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与耕地保护、建设用地管理、土地交易管理、土地评估、土地统计、违法用地与执法监察管理、土地档案管理、行政办公等业务流程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土地信息服务的信息化,建立土地信息的网上发布机制、网上公开查询子系统和土地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核心内容就是要实现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地政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三个主流程的信息化,建立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结构完整的土地信息系统,从而整体上提高土地管理的质量、效率和水平,并达到“电子政府”的建设要求。

3.2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

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紧密结合土地管理业务的特点,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建设实用的土地信息系统。具体在技术路线和设计思路上,要综合考虑技术的先进性、系统的实用性及开放性、应用系统的一体化、网络化等几方面的要素:

2.3.1先进性

系统的先进性是系统建设的内在要求。信息技术和GIS技术的发展都很快,因此,要尽可能采用新技术进行设计和开发,以保持技术上的领先,要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象关系数据库技术WEBGIS技术,采用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软件工程方法来建设土地信息系

统。

2.3.2 实用性

这是系统建设的基本目标。一是要满足土地管理各项业务的要求,二是要求系统易于被不同层次的用户使用,这就要做到系统界面简洁友好、操作简单,实现可视化的业务管理流程和动态的系统维护管理功能。

2.3.3 OA/MIS/GIS的一体化

土地管理信息化要实现一般办公和业务处理两方面的自动化,而这两方面是密切相关的。这就要求将土地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综合事物管理信息系统(MIS)与GIS应用系统在技术上进行结合。土地信息系统中的各业务处理系统是典型的GIS应用系统,要应用GIS来管理土地业务所拥有的海量图文数据,实现图文数据管理的一体化,并保持一致性。在总体设计上将OA技术、数据库技术、工作流技术和GIS技术等进行整合,构建一体化业务办公、业务处理、事物处理于一体的信息系统。“一体化”技术是GIS技术融入IT技术的主流发展趋势。

2.3.4网络化

网络化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土地管理业务本身的要求。土地管理机构的业务运作是一个多部门、不同人员协作过程,这就不仅需要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要求网络化的信息系统的支持,以实现协同办公和分布式处理。因此,土地信息系统从体系结构上要能很好地支持网络化应用。

2.3.5开放性

系统的开放性包括开放的Intranet体系结构、开放的软硬件系统、开放的网络协议和开放的应用接口等,以便今后实现对系统功能持续扩充和业务模块升级,适应业务管理内容和工作流程变化造成的系统需求的变化。

4土地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

1984年,全国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投资20多亿人民币;1990年开始的城镇地籍调查,总投资50亿;全国大部分省、区、县相继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登记、分等定级、地价评估、违法案件查处等基础工作。然而,由于现有数据的管理、传递和分析手段十分落后,上述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调查结果却堆积如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数据来源复杂、信息处理复杂、执行标准不

一、组织机构复杂等并存的局面,使土地资源管理徘徊在需求不清、系统模糊、信息不灵、管理乏力的困境,也直接制约着对土地资产的管理。因此,传统的土地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土地管理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推动着时代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信息革命已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每个角落。党中央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也为土地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提供了机遇,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它是现代土地管理制度建立的需要。

建立土地信息系统旨在改革现行的土地管理模式,使土地管理的各项业务建设在一个结构合理、数据规范、信息全面、响应快速的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之中。

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及动态监测中,土地信息系统将把收集的调查数据按照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数据格式进行精确地采集、高效地处理准确地更新农村土地利用与城镇地籍的信息,使土地的基本情况清晰了然,同时也提供图形管理、属性管理与综合分析能力,为土地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

在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土地信息系统将更好地体现“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总体目标,通过对大量反映土地内存质量的数值数据、图形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依据不同的规划目标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土地规划及土地整治提供优化方案,从而改变人们主观思想对土地规划与整治的制约,同时,也为动态地修正规划方案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建设用地管理中,土地信息系统将辅助实施建设用地的全程管理,其中包括:技术项目的经济指标可行性分析;定额指标分析;对项目用地的勘测定界成果、征地费用标准及使用情况、劳动力安置情况等进行分析与建档;对项目用地实行跟踪管理;对项目用地复核验收情况进行监控;同时也对征地费用标准进行评估、对项目用地水平劳动力安置方案进行评价;对同类项目用地进行对比分析;修正行业用地指标;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对原划拨土地实施效益评估,重新确定用地定额,为建设用地提供存量土地来源,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土地有偿使用的过程中,向投资者提供项目用地的可靠信息,同类地域内的地价对比,政策法规的优越条件对比以及项目用地的相关环境状况;对出让合同、出让金及出让的相关文件进行管理与分析,对出让金的使用进行有效地监控,防止国家资产的流失等方面,土信息系统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地籍管理工作中,土地信息系统将会建立准确、可靠的土地登记体系,有效地防止土地登记、发证过程中重、漏、错等各种失误的发生,为土地使用者提供严密的保护手段,预防土地使用权受到侵害;同时,也为土地所有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对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初始登记、设定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并提供多种方式的查询,对土地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租赁、出租联营、划拨出让等市场行为引起的动态变化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统计,为建立和完善土地市场的资源配制体系、价格管理体系、法制体系、中介服务体系等提供可靠的依据,真正地实现土地权届是土地管理的核心这一主导思想。

在土地定级、地价评估过程中,土地信息系统将各种复杂的土地信息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处理,为土地定级与地价评估提供各种成果,不但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益,而且可以提高成果的质量与可信度。

在土地执法、监察的过程中,土地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建立的土地政策法规库,为执法过程提供法规、政策的条文依据,并提供多种方式的查询、检查功能;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执行中实施监督检查的情况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其特点及规律,对违法案件的立案、查处、结案进行监控,对案件的类别、处理结果进行统计等。土地信息系统在计划财务、固定资产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等办公自动化领域里,随着土地管理业务的扩展、机构的完善与土地管理队伍的状大,也必定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5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随着空间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发展的导向和趋势主要有:①土地信息系统数据标准的全面建立;②业务系统建设全面启动i③从单向应用到系统集成;应用从集中式向分布式过渡;④遥感(R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与土地信息技术更加融合:⑤时空LIS,主要研究时空模型及时空数据的表示、存储、操作、查询和时空分析;⑥LIS应用模型,加强LIS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效率及产生社会经济效益;⑦Internet与LIS的结合,实现土地信息传输与交换的电子化、自动化。随着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势必会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入科学化、现代化的新时期。管理工作进入科学化、现代化的新时期。

参考文献:

[1]周勇,聂燕.土地信息系统理论、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8

[2]宋其友.关于LIS 的若干基本问题[J].中国土地科学,1995,9(1):38-42

[3]方世明,邹炫,张夏林,李伟忠,刘志军.土地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J].计算机工程,2003,29(20):l一3.

[4]余明全,钱乐祥.土地信息系统开发模式探索[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9(4):72—75.

[5]杨勤科,罗灵军.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明[J].水土保持通报,1998,18(5):45—47.

[6]向南平,廖俊国等.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原理[J].测绘工程,2001,10(3):18-22.

土地信息系统应用范文第2篇

1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概述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是近几年来国土资源部为整治、合理规划土地使用而设立的一个土地整理的重大项目之一。国土资源部于2003年发布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2001-2010) 》指出, “土地开发整理”包含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

这三项内容的分类主要是依据其实施的侧重点不同, 下面进行简单描述。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 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复垦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 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 恢复利用的活动。

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 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 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成宜农地的活动。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上报的材料包括如下。

(1) 土地利用现状图。

(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图。

(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方案。

(5)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报告。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勘测成图是首要的前提工作。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接下来的规划、可研、预算等。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测绘、资料整理一般过程是如下几点。

(1) 确定项目区范围。

(2) 填充地类图斑。

(3) 分类面积统计。

(4) 标注项目区大地坐标。

(5) 提取项目区边界成果。

2 土地整理工具开发介绍

主要有4个功能, 分别完成填充地类图斑、分类面积统计、标注项目区大地坐标、提取项目区边界成果。在南方公司CASS7.0以后的版本中, 每种多段线都有一组固定的扩展数据, 作为同类线条的标识。正是因为有了这组扩展数据, 使得我们能够在现有现状图上直接对各地类进行区分, 从而完成各种复杂的处理工作。

(1) 填充地类图斑。

(2) 分类面积统计。

本模块系湖北土地整理申报测量专用程序。要求图上所有的地类界严格按南方CASS数字化成图软件绘制, 并严格闭合并且不能重复绘制。否则, 面积统计可能不正确。

(3) 标注项目区大地坐标。

(4) 提取项目区边界成果。

湖北省土地开发整理远程申报系统要求项目区边界界址点成果, 其中包含界址点坐标、相邻的界址点距离、以及各界址点

3 实际案例

由于篇幅限制, 我们以湖北省荆州市岑河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简单介绍该项目的项目区边界经纬度标注、分村面积统计。首先, 将本程序 (文件夹:CAD特制工具, 包含acad.dvb、j.scr、面积统计模板.xl s) 拷贝到你的电脑的E:盘, 更改C A S S 7 0的启动目标为:"C:P r o g r a m FilesAuto CAD 2006acad.exe"/p CASS80/b"E:C A D特制工具j.s c r", 然后启动CASS70即可自动加载本程序, 在CASS70的菜单中最后可以发现多了几个菜单, 其中一个就是土地整理。

3.1 项目区边界经纬度标注

启动CASS70, 打开项目区现状图, 在菜单中找到土地整理的下拉菜单多段线标注经纬度, 按命令行提示, 依次输入一些必要的参数如:中央子午线经度、系统 (54、80、84) , 完成后, 在项目边界上间隔几个点标注一个, 由于该图幅面较大, 不在此刊出。

3.2 分类面积统计

首先, 打开前述CAD特制工具文件夹中面积统计模板.xls, 在CASS70菜单中找到自动面积统计, 运行该菜单, 即可将所有地类按村分别统计, 并输出到EXCEL。

4 结语

生产实践表明, 利用Auto CAD软件的二次开发进行填充地类图斑、分类面积统计、标注项目区大地坐标、提取项目区边界成果, 有着如下几方面的优越性: (1) 面积量算精确, 汇总迅速; (2) 便于进行整理项目区面积的平差计算, 结果科学、合理; (3) 许多复杂的内业工作可以在短期内完成, 大大的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摘要:土地开发整理的前期最重要的工作是测绘项目区的现状地形图 (DWG格式) , 然后进行土地利用分类面积统计, 标注项目区边界的经纬度, 分类填充各种地类, 根据湖北省土地整理项目申报系统的要求, 还得生成固定格式的项目边界的界址点坐标, 通过软件的二次开发, 全面实现了上述过程的自动化, 通过一个实例阐述了土地整理项目内业自动化系统进行内业处理的优越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现状地形图,土地整理,土地分类,面积统计

参考文献

[1] 刘正才.菜单式通用高斯投影计算程序 (CASIOfx一4500P) [J].北京测绘, 2001, 4:19~23.

[2] 祁立学, 张萍.地心直角坐标到大地坐标常用转换算法的分析与比较[J].战术导弹技术, 2006, 3:37~41.

[3] 彦长根.地籍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

[4] 郑阿奇.AutoCAD2000中文版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5] 齐锐, 届韶琳, 阳琳斌.用MapX开发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土地信息系统应用范文第3篇

1 土地信息及其载体

1.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分县查清全国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及其分布状况, 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汇总数据资料, 并总结土地利用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见。

1.2 土地质量性状调查

土地是一种自然综合体, 由于其构成的各种自然因素 (如地貌、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 有很大的不同加之人类历史长期开发利用的多样性, 使每块土地之间在质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因而土地生产能力的高低也呈现出很大的区别。

土地质量调查包括土地自然性状调查和社会经济因素调查两方面。土地自然性状调查是指地形、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的调查。社会经济因素调查涉及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口、劳力、十地利用水平等方面的调查。

1.3 地籍图和地籍薄

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地籍图, 也就是通过测量把地籍调查的内容转绘到地图上。地籍图是以权属地界为主要内容的平面图, 主要用以说明和反映土地权属于单位的境界、位置和面积, 经过士地登记的权属界具有法律性质。地籍薄是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成果的文字和数据记载 (登记) 的薄册, 是进行土地统计、登记的主要文件之一。

1.4 土地利用规划草案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潜力研究和土地需求预测结果,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调整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 实现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

1.5 卫星影像

土地资源是一个具有空间和时间变异的研究对象和生产资料, 航天遥感的宏观性, 多时相性、多波段性等特征为土地资源的调查、监测、生物量估测等管理、规划、决策创造了条件。将卫星影像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 可以使土地资源调查更方便, 提供的资料具有实时性, 也更为系统和完备。土地信息资料多种多样, 但大致可以分为二种, 即非空间数据与空间数据。除了土地本身的数据资料外, 有关土地管理的资料、文档在土地管理实施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土地政策法规等文件资料。

2 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模型

2.1 系统构成

要实现土地管理的计算机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要实现土地信息的计算机获取 (录入) , 修改 (编辑) , 查询、显示、汇总、统计、共享等功能, 进而实现土地的基础管理、地权管理和用地管理。

笔者结合某国土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实践, 设计如下子系统 (当然, 通用的系统或其它的方案可能需要设计更多的子系统和数据库) 。

(1) 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 (2) 用地管理子系统; (3) 地籍管理子系统; (4) 监察子系统; (5) 政策法规管理子系统; (6) 档案管理子系统等。

如下数据库。

(1) 基础图形数据库; (2) 用地数据库; (3) 地籍数据库; (4) 监察数据库; (5) 政策法规数据库; (6) 档案数据库等。

其中: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和维护基础图形数据库, 主要是以下几点。

(1) 地籍图数据库和地形图数据库; (2) 用地管理子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和维护用地数据库; (3) 地籍管理子系统土要用来管理和维护地籍数据库; (4) 监察子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和维护监察数据库; (5) 政策法规管理子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和维护政策法规数据库; (6) 档案管理子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和维护档案数据库。

另外, 还可以根据需要建设相应的子系统和数据库, 例如与用地管理相关联的用地财务管理了系统和用地财务数据库等。所有子系统和数据库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关联和数据交换, 这也由各子系统和数据库之间通过接口设计和数据库操作来实现的 (如图1) 。

2.2 系统模型

根据土地管理的内容、子系统和数据库设计、网络模式特别是客户/服务器的特点, 设计如图1所示的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模型。

模型说明如下。

(1) 系统主要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迸行数据库管理与维护, 各客户机之间同时采用点对点模式。这样, 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通过请求和响应来进行数据操作与交流, 而各客户机之间则可通过资源准许状况实现互访 (当然, 服务器本身也可当作客户机使用) ; (2) 图中黑线框是系统的集中管理中心, 用户信息和数据库都存储在这里进行管理和维护。在黑线框中的N台计算机中任选两台性能良好的服务器管理用户信息, 同时任选两台性能良好的服务器进行网络数据库管理, 所有数据库和数据 (图形) 文件均存贮在这两台服务器上。可以各选两台, 也可以一机多用, 显然各选两台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减轻单个服务器的工作强度, 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3) 应用程序一般在客户机上运行, 但也可以在服务器上运行; (4) 用户通过应用程序和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请求, 获得服务器的响应, 从而实现用户对数据和服务器的访问; (5) 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流是通过应用程序对不同数据库的操作来实现的。

3 结语

本文在分析土地信息及其载体的基础上, 研究探讨了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构成和系统模型, 给出了构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思路, 相信对同行能有所裨益。

摘要:笔者基于从事土地管理相关工作经验, 以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模型构建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模型构建的基础及方法, 文中笔者分析了土地信息及其载体的形式, 最后笔者给出了具体的构建方法和模型图。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后的理论升华, 具备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可操作性,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客户/服务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土地信息

参考文献

[1] 陶文星.GIS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06 (1) .

土地信息系统应用范文第4篇

一、传统消防勤务工作机制的不足。传统的消防勤务工作由于缺少现代化的信息辅助手段和智能化的软件决策支持,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消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接处警工作效率低下。传统的消防接处警工作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效率低,查找复杂,核实火警信号的“真伪”性存在一定困难,并且遇有大火大灾还需要人工从堆积如山的档案资料中查找有关的灾情资料、地图等信息,反应速度缓慢,导致小灾变大灾、延误战机等。

(二)分析研判不足。由于消防部队灭火作战、消防监督、社会宣传等工作的需要,消防部门需要对诸多的单位、高层、场所以及城市公共消防设施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在传统的消防工作中,这些数据基本以纸质或电子文本的形式存在,在缺少地图定位采集的情况下,这些庞大而且离散的数据在城市中大量分布给消防部门灭火作战、消防监督、社会宣传等工作的信息统计、分析研判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缺乏勤务工作全程管控。传统消防勤务,指挥中心、基层中队、车辆相对独立,执勤车或行政车辆一旦外出,就只能靠无线电设备保持和指挥中心联系,指挥中心也无法对车辆进行有效掌控,如车辆超速、跨辖区、行车线路等。在灾害处置现场,由于没有“一张图”的概念,指挥中心无法有效掌握各个参战中队的停靠位置,参战力量容易出现各自为战现象,不能形成整体合力和高压态势。

二、基于GIS的数字地图消防应用。以温州消防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为例,温州市消防支队于2009年7 月起就委托第三方公司在市公安局PGIS平台上进行图层的二次开发,在PGIS原有图层的基础上,增加了 “消防水源信息、消防重点单位信息、消防中队信息、消防远程监控信息”等消防专用图层。2013年6月又开发消防GIS系统,并通过专用网络直接调用市局PGIS应用服务接口,确保消防GIS数据能及时同步共享市局PGIS的监控、巡逻车、人口基础数据等。

(一)灭火救援全程可视化。指挥中心接处警人员可以在地图台上对整个在情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掌握。119报警准确定位。119调度机在获取报警人的主叫号码后,立即向运营商程控交换机发起定位请求,10秒内即可以在消防GIS地图上显示该报警号码的定位信息。彻底解决以往灾情位置信息只通过电话询问方式获取造成的报警信息误差问题。目前,温州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的报警电话定位率高达80%以上,为快速处理警情提供了首要保障。处警途中全程监控。目前温州市公安局在PGIS上已经拥有4万多个监控点,100多个高空瞭望点,300余辆治安巡逻车3G,通过共享监控监控的方式,再结合GIS地图上的营区视频、车载GPS、单兵3G等监控资源,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将整个灭火救援行动,从车辆出库、途中行车,到现场处置的全过程,实时地以音视频形式,展现在接处警系统平台上,为远程调度指挥搭建了“可视化”的技术平台。作战行动态势标绘。通过GIS地图平台的态势标绘功能,当有重大紧急事件发生时,可以直接在消防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警力标注、作战部署等操作,并能保存为作战图打印出图,也可以通过交互式指挥控制系统直接下发到现场终端。同时还可以将地图遥感影像叠加到GIS矢量地图上,实现宏观把握,并使态势标绘更加具有立体感。

(二)消防监督研判智能化。利用地图台强大的大数据管理功能,消防监督人员可以利用前期在GIS地图上采集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研判。灾情分析“四色预警”。通过支队119接处警数据库与GIS平台的对接,可以选定时间范围,也可以选择警情类别、燃烧对象、财产损失、伤亡情况等进行多维度 “四色预警”分析,通过对不同时间段内的警情进行对比,可以在地图平台上以红、橙、黄、绿四种颜色来表示严重、较重、轻微、良好四个程度,能直观反应出各类针对性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地图的重点单位监管。通过消防地理信息系统与消防监督系统的数据共享,可以在地图上直观展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位置,以及纳入户籍化管理的建筑的地理分布情况,并可以分类查询、统计建筑类别、单位性质等信息,为一定区域内开展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基于地图的消防安全专项行动方案制定。基于地图可以根据单位类型、单位性质、单位等级、单位类别、管辖区域等信息,查询某一范围内的单位分布情况。而后再根据某一类别的单位分布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专项行动检查。

(三)部队管理模式信息化。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可提升对部队内部的管理水平,同时避免了因人为原因而导致的失误。部队车辆跟踪定位。通过为部队执勤车以及行政车辆,加装GPS导航终端的方式。可以在GIS地图台上对车辆运行过程的位置、速度、方向、行驶线路、运行轨迹、疲劳驾驶、规范行驶等实施安全运行监控,同时GIS地图台还具有定位、监控、记录、警示、指挥调度、信息、通讯等综合功能。执勤备战日常检查。在日常工作中,还可以直接对基层中队进行接警出动测试。下发出动指令后,GIS地图台立即弹出该中队车库监控,并显示出车时间倒计时。同时通过GIS平台调用执勤车车内监控,检查出动人员着装情况。支队检查人员可以在支队指挥中心即可完成执勤备战日常检查工作,极大提升检查人员的工作效率。新建消防站选址。按照城镇消防站的布局,应以消防队以尽快到达火场,即从接警起5min内到达责任区最远点为原则。城市新建消防站可利用GIS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进行选址。GIS系统中包括道路、单位、水系、公共设施等城市要素都是以矢量化的形式存在,其包括点形、线形、区域形等,每种要素都有空间坐标及其特点属性。对各种要素的位置联系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定,即可获得消防站的一个最佳选址。

基于GIS的数字地图的广泛应用,为消防部队执勤备战、消防监督、社会宣传等工作的充分发挥创造了条件,通过电子地图为各种信息系统数据库信息和消防部队工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不仅在于为消防部队提供了更有效的信息载体、信息传输、信息利用的强有力工具,而且更在于为消防工作进行空间分析和研判提供了平台、使得数字地图的消防应用成为现实,这对提高消防GIS的应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使数字地图应用更加广泛深入,并产生良好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推动数字地图使用的消防化进程,今后还应加强一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及最新测绘专题信息,及时更新数字地图的空间信息,保证信息的位置精度和准确性。

2、制作更加丰富的GIS图层,在现有的矢量图、影像图、矢影结合图的基础上增加三维图层,丰富查询的手段,使地图上的建筑物更加立体直观。

土地信息系统应用范文第5篇

发布部门:发布时间:2006-5-30点击 54 次

摘要:巡警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警种力量,主要完成110指挥中心的出警调度和责任区内的日常巡逻。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信息查询、空间分析、标图功能,对有效改善目前巡警工作中发案位置定位不准、指挥调度困难、巡逻区域和路线设置不尽合理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关键词:巡警地理信息系统

作为维护社会面治安秩序重要力量的巡警,及时引进和利用一些高新技术手段实现警力的有效调度与指挥,对提高快速打击犯罪活动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巡警的工作职责

作为维护社会面治安秩序的主要警种,巡警的工作职责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在

110指挥中心调度下,做好110接处警工作。巡警需按110指挥中心的要求,全天候24小时接受处警任务。在110的统一调动、直接指挥下,严格履行“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要求,接到报警或指令后立即出警,并在规定时间内(城区5分钟,郊区10分钟)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先期处置。其次是掌握巡逻责任区内发案的规律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巡逻路线,努力提高及时发现、抓捕违法犯罪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巡警需要掌握责任区发案的规律及特点,案件多发时间、部位,以巡警岗亭或巡逻车为依托,合理安排、部署警力,对责任区内的主要街道和重点部位进行24小时巡逻防范,并有效增加巡逻民警在责任区的可见率,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高案件控制率和捕捉现行率,到达维护社会面治安秩序稳定的工作目的。

二、有效开展巡警工作所面临的困难

由于城市内场所、街道、路口的复杂性,以及公共场合中人员的高度流动性,巡警在及时掌握社会面治安情况、迅速响应突发事件的日常工作中,都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困难,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一些报案群众对发案地点描述不清,造成巡警不能及时赶到实际发案位置,延误处警时机;

2、110指挥中心对处于动态变化中的巡逻警力具体位置不明,只能根据相关巡逻责任区进行调警,因此难以做到警力资源的最优调度;

3、巡逻民警在接到处警指令后,由于对实时道路畅通情况不掌握,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出警路线,容易造成工作的延误;

4、在遇重特大事件等特殊情况时,110指挥中心需要对多个巡警工作单元进行统一调度,以实施增援、策应、堵截、封锁等任务,所以指挥中心和各巡警工作单元都对及时掌握发案地点周边情况、有效动态协同有着较高的要求;

5、对于全面掌握责任区内的发案情况和规律,目前许多巡警部门还处于感觉、摸索等非正式的经验体会阶段,所以在巡逻路线制定和根据发案情况及时变动方面,都缺乏合理的科学决策依据。

三、以地理信息技术带动巡警工作的全面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是一项以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新兴前沿交叉技术,是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可以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分析,从而研究出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之间,在一定时间段内或在不同时间段之间的相互变化关系。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所特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强有力的可视化表现能力,使警务数据信息与空间信息融为一体,通过监控各种警务工作元素在空间的分布状况和实时运行状况,分析其内在联系,合理配置和调度资源,从而提高各警务部门快速响应和协同处理能力。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是支持辅助分析、领导决策和指挥调度的信息系统。根据巡警工作的职责,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基础,并结合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移动计算技术和通讯技术,我们可以较好的改善制约巡警工作有效开展的许多困难。这些技术的相互结合,如图1所示。

1、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定位功能,确定发案位置、掌握发案点周边环境情况。

在巡警的日常工作中,报案群众对发案地点描述不清是致使巡警不能及时赶到实际发案位置的主要原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定位功能,可以使民警直观、准确地确定出详细的发案地点。在110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案后,民警可以根据报案群众的描述,首先定位出发案的区域范围,而后在显示该区域地理情况的地图上,民警可以利用发案区域中的一些地标参照物,对报案群众进行诱导提示和详细询问,最终快速确定出发案的具体位置,从而为巡警迅速赶到准确位置,提供良好的指示依据,(如图2所示)。此外,巡警还可以在地图的帮助下,充分掌握发案点周边的环境特点情况,为进一步选择处警方式、出警路线打下良好的信息基础。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查询功能,对目标地物和周边警力情况进行详细查询。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查询功能可以为巡警查询目标地物的位置、属性情况,以及周边环境状况带来很大的方便。例如在某建筑物内发生了劫持事件,巡警在定位该建筑物后,通过对目标地物的位置、属性进行查询,可以迅速掌握其楼高、楼层数,以及发案楼层上、下、周围的房间使用情况,为设计合理警戒、控制措施提供切实依据(如图3所示)。此外,到达指定地点后,进行先期处理的巡警,还可以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查询指定范围内的其他警力及其装备情况(如图4所示),为巡警及时调动支援警力、迅速处警,提供极大的方便。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路径分析功能,结合城市实时交通状况,确定最短出警路线。

路径分析就是依据地理信息系统中线性实体之间、线性实体与结点之间、结点与结点之间的连结、连通的网络拓扑关系,通过对这些网络元素的空间、属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求解出最佳路径或最短路径。路径分析是

地理信息系统中最常用的空间网络分析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在交警部门将道路施工、道路壅塞等情况及时标注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巡警可以通过路径分析技术,方便的得到任意两个地点之间最优的出警路线(如图5所示),为巡警迅速赶到目标地,提供出警路线选择依据。

4、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定位显示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实现移动目标的实时监控,以及警力的灵活指挥、调度。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是利用卫星定位资源,对移动目标进行实时位置确定的技术。在巡警工作中,结合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后的地理信息系统,通过不断接收各巡警工作单位的实时坐标位置,动态刷新、显示指挥调度地图中的移动警力,解决了110指挥中心对处于动态变化中的巡逻警力具体位置难以掌握的被动局面,为就近调动警力、及时出警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尤其在遇重特大事件等特殊情况时,110指挥中心可以统一调度多个巡警工作单元,在全局统筹的角度上指示他们顺利完成增援、策应、堵截、封锁等战术任务,从而实现各警力之间的高效动态协同(如图6所示)。

5、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科学指导巡警设置、调整巡逻责任区域和巡逻路线。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分析技术。该技术通过对空间实体的地理位置、所具有属性进行计算处理,从而达到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之间,在一定时间段内或在不同时间段之间变化规律的目的。常用的空间分析功能主要有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空间统计分类分析等。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是指导巡警设置、调整巡逻责任区域和巡逻路线的有力技术工具。

缓冲区分析是解决地物之间邻近度问题的空间分析工具。邻近度描述地

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缓冲区则是指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在巡警处理对周边居民有严重影响的重特大案件时,可以利用缓冲区分析功能,迅速估计出案件的影响范围,从而能够及时地调集足够警力,完成居民的疏散、控制事态的发展。

叠加分析是将不同类别的空间数据层,根据工作目的进行叠加,产生出一个新数据层的操作,新数据层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数据要素所具有的属性。叠加分析可以完成空间实体的空间关系比较、属性关系比较。利用叠加分析工具,巡警可以将一段时间内的发案位置数据层与巡逻责任区域进行叠加,可以直观的显示出案件的高发区域,从而指导巡警科学、合理的及时调整巡逻警力配置、完善巡逻责任区域的设置(如图7-10所示)。

空间统计分类分析是根据空间地物属性中的不同值,通过分类汇总的方法,结合地图的直观表达,获得所需要的空间统计信息。空间统计分类分析主要用于空间数据的分类和综合评价。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空间统计分类分析对巡警开展预防犯罪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警方利用该工具,可以研究在不同区域、时段内,某一具体案件种类的发生情况,从而总结出该类案件的发生规律,并为巡警及时调整巡逻方法、巡逻时间、巡逻路线,提供可靠的统计依据。

6、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标图功能,辅助巡警日常演习、训练,有力提高巡警综合战斗力。

土地信息系统应用范文第6篇

1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1.1 项目管理方式

1.1.1 文档管理系统+独立的项目管理软件方式

有些工程不使用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 只针对迫切需要的文档管理购买相应的管理系统或自行开发文档管理系统。同时, 借助于当前流行的项目管理软件, 主要是Microsoft Project和Primavera Projec Planner (简称P3) , 有的工程甚至只进行简单的进度管理, 使用Microsoft Excel绘制横道图, 使用Auto CAD绘制网络图。

1.1.2 购买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加以改造

购买在水利工程中应用较成熟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用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得到并使用管理信息系统, 并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 系统中也可集成第三方项目管理软件或是系统本身自带的项目管理模块。缺点是水利工程的个性差异大, 现有软件往往满足不了需求, 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造工作, 有时甚至需要推倒重来。

1.1.3 自行组织编制本项目专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与, 利用自有的软件开发人员或委托有实力的软件公司, 针对本工程特点, 借鉴现有的信息系统经验, 编制本项目的专用管理信息系统。优点是能针对具体工程特点进行信息系统的构建, 容易满足实际需要;缺点是开发周期可能较长、开发难度较大, 有时编制出来的软件通用性、可操作性不强, 不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1.2 水利工程中应用较多的管理信息系统

1.2.1 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TGPMS) 是由三峡总公司与加拿大AMI公司合作开发的大型集成化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1995年10月启动, 1999年4月正式上线运行。TGPMS以数据为核心, 功能包括编码结构管理、岗位管理、资金与成本控制、计划与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工程设计管理、物资与设备管理、工程财务与会计管理、坝区管理、文档管理等13个子系统。支持各项工程管理业务, 为工程各阶段决策服务。TGPMS在项目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和较强的拓展性, 系统可以集成办公自动化和P3等专业软件。作为一个原型系统, 目前已在新疆的吉林台、贵州的洪家渡、清江水布垭、溪落渡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 而且还跨行业应用于北京城远市政工程、京沪高铁工程等。

1.2.2 化科软PMS工程建设管理系统

该管理系统由北京化科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 针对不同的工程, 进行适应性的开发, 在水利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已开发了几套在水利工程工地使用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包括黄河公伯峡工程、广西百色工程、黑龙江尼尔基工程、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广蓄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等。但该管理系统还存在一些缺陷, 如数据融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系统操作界面不太统一等。几乎每个工程都有其不同于其他的个性, 如果能够对操作界面进一步规范统一, 用户使用起来会更加简便。

1.2.3 梦龙管理系统

梦龙开发有Link Works协同工作平台, 在此平台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增减模块, 功能比较全面, 尤其是进度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可以很方便地绘制和修改进度图、网络图, 其网络计划技术方面也领先于国内其它同类软件。在项目管理方面, PERT项目管理系统是北京梦龙科技开发公司运用系统工程和网络技术原理, 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开发的一套适用于各种项目建设管理的智能型软件。该系统功能和优点与国内外已推出的各种同类型软件相比, 均有不同程度的超出。PERT项目管理软件经过在三峡工程一期围堰、茅坪溪泄水建筑物、导流明渠和大江截流等重点施工项目中的实际应用, 已充分展示了它先进、科学、灵活、高效、功能强大等优势, 为三峡一期工程加快施工进度, 正点实现大江截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说, 该系统在水利行业应用还不是很多。

2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2.1 B/S结构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开发

目前, GIS在水利工程信息管理中用到的大部分是C/S结构, 原因是这种方式初级成本低, 企业的网络和数据安全维护成本低, 适合部门级的应用, 但其缺点是不利于实现数据共享。B/S结构的GIS应用是把C/S结构中的服务器分解成应用服务器端和多个数据库服务器, 系统的应用逻辑与开发维护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务器端, 简化了客户端, 使得GIS应用软件的维护更为简单, 易于实现信息共享。

2.2 多种软件整合构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体系

水利工程参建单位众多, 信息化建设涵盖面广, 中间数据繁多, 流程环节严格。这种特点决定了多种软件如财务软件、水利工程造价管理软件、P3E/C软件等将同时使用。为此, 对各种系统进行整合, 有利于快速建立起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体系。

2.3 在管理平台软件的基础上, 模块式构建信息系统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密切合作, 建设的关键是用户需求分析。水利管理信息系统要简单实用, 切合实际情况, 并且尽量使管理系统的使用方式与现行的纸面工作方式相吻合, 便于用户使用。根据项目法人现有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制定出需求分析报告, 使用一些开放性、扩展性较好的管理平台, 在管理平台基本模块的基础上, 由软件公司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根据需要增加功能模块, 使这些功能模块与纸面的工作流程一致, 保证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不容易构建的项目管理模块 (如进度、资源控制等) , 因为该模块有一定的通用性, 则可以考虑集成其它现有的软件或提供接口, 如P3、梦龙PERT项目管理系统等。由于作为基础的管理平台开放性强, 采用这种方式构建的管理信息系统容易实现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换。

3 结语

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工程各类数据和工作流程的电子化、信息化, 而且可根据既定的工程进度计划和阶段目标, 实时跟踪、比较分析, 动态调整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 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达到全面控制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 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目的。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有一些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实用性不强, 有的甚至还存在使用繁琐等问题。本文介绍了一些目前已应用于水利工程中的有代表性的管理系统, 并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郭武山.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式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6, 4 (2) .

上一篇:提高政府机关效能范文下一篇:特岗教师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