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论文范文

2023-09-17

财务风险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文章以生命周期为视角,以伊利乳业的会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该公司在生命周期四个不同阶段的财务特征、财务战略及筹资、融资、股利分配的财务决策选择。伊利乳业多样化的财务战略与决策的抉择对与其财务状况相似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生命周期; 财务特征; 财务战略

一、引言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伊查克·爱迪斯在著作《企业生命周期》中详尽地阐述了这一理论。国内外的财务学者就这一理论运用于财务领域进行了探索与研究。Puri,Manju发表了《On the Lifecycle Dynamics of Venture-Capital-and Non-Venture-

Capital-Financed Firms》,着重分析了基于生命周期的风险投资和非风险投资;Bodie,Zvi的文献《Contingent Claims Analysis and Life-

Cycle Finance》分析了基于生命周期的财务分析与未定权益。近十年来,我国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谢国珍(2006)的《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引发了我国学者对生命周期理论与财务战略关系的研究;陈旭东(2009)的《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与会计稳健性研究》,用会计方法去阐述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刘瑶(2010)的《企业生命周期环境中的财务战略选择》、杜魁(2011)的《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理论分析》、苏俊(2011)的《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财务战略》,均从不同角度对生命周期和财务战略选择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理论阐述;李云鹤、李湛、唐松莲(2011)发表了《企业生命周期、公司治理与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虽然生命周期理论与财务战略决策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决策逐步走入大众的视野,也是被众多学者认可的一个研究方向,但是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财务战略决策的文献仍然是凤毛麟角。现实中企业生命周期的情况要复杂得多,本文仅以通常划分的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为基础,进行伊利乳业财务战略的决策案例研究。

二、伊利乳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财务特征分析

(一)创业阶段的财务特征分析

1992年12月,在对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由21家发起人发起,吸收其他法人和内部职工股,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了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伊利乳业)。初创阶段的伊利乳业既面临着保鲜奶、奶粉、冷饮等技术改造和研发对资金的需求,又面临着融资能力弱、同业竞争激烈以及经常发生的资金回收难等风险。由于初创阶段的企业资信水平低,偿债能力差,资产抵押能力有限,负债融资缺乏信用和担保支持,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加上乳业又是一个投资风险比较大的新型行业,大部分投资者并不看好其发展前景,因此,伊利乳业在1996年以前的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创业者和风险资本。1996年1月经中国证监会复审同意,伊利乳业向社会首次公开发行1 715万股普通股股票。1996年3月12日,伊利乳业上证A股正式上市,总股本为5 016.343万股,其中流通A股1 800万股,发行流通股股票成为伊利乳业筹资的主要手段。

创业阶段伊利乳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体现的是“留存收益最大化”,其财务战略表现为“低负债、集中投资、少分配”,即以留存收益作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在财务管理上采取了集权模式,创业者完全控制着筹资、投资以及日常财务管理,而且这样的管理模式也使得伊利乳业避免了当时容易发生的股东和CEO之间的代理问题。

(二)成长阶段的财务特征分析

1997年,伊利乳业对内蒙古青山乳业公司进行控股,正式成立内蒙古伊利集团,这项收购标志着该公司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伊利乳业飞速发展主要体现在股本的逐年增长上,伊利乳业1997—2002年股份变动情况如表1所示。

1997—2002年,伊利乳业通过职工股、转配股的上市大幅度增加了流通A股和总股本,进一步扩大了其在股票市场上的竞争力。其中,2002年增发A股上市,成功募集到资金8亿元,为伊利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建立全国性物流配送体系和现代化营销体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此外,伊利乳业2002年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131 861 万元和14 195万元,比2001 年的77 643 万元和11 968万元分别增长69.83%和18.61%。由此可见,成长阶段伊利乳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体现的是“利润最大化”,其财务战略具有“高负债、高股本扩张、分散投资、多现金分红”的快速扩张型特征。

(三)成熟阶段的财务特征分析

伊利乳业经过创业期和发展期的积累,在乳业市场中已经形成了较大的竞争优势,公司分权财务治理模式逐渐形成,所有权与经营权也逐渐发生分离。从2003年开始,伊利乳业主营业务收入高居行业第一,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其2003—2007年的收益情况如表2所示。

2004年与2003年相比,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虽然主营业务收入涨幅为38.67%,但是由于经营成本相对较高,净利润的涨幅只有18.81%。2005年度,伊利乳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38%,利润同比增长29.75%,净利润同比增长22.69%,可见2005年度伊利乳业的收益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2006年上半年,伊利乳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33亿元,同比增长40.17%;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18.17%。尽管2006年下半年主营业务成本以及营业外支出的增加使该年净利润减少,但公司总体收益较高。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193.60亿元,同比增长16.77%,净利润和每股收益为负,这主要是由于2007年第四季度的管理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度增加,截止到2007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和每股收益分别为355 690 000元和0.64,盈利能力势头良好。

成熟阶段的伊利乳业总资产和总负债均呈逐年上涨的态势,2003—2007年资产负债率如表3所示。

伊利乳业在成熟期各年的资产负债率大多在50%以上,伊利乳业主要通过负债实现其规模的扩大。由表3可见,2006年和2007年总资产规模大幅增加,涨幅分别为35.12%和38.15%,负债总额也大幅增加,涨幅分别为54.01%和24.41%。由于长期负债的到期以及短期负债的增加,使得资产负债率呈现波动,其中2004年和2007年的降幅分别为13.96%和9.9%,从总体上看,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较为稳定。

在成熟期,伊利乳业乳制品也开始进入了回报期。由于乳制品市场份额稳定,盈利水平稳定,现金流转顺畅,财务状态比较稳定,投资研发能力增强,成熟阶段伊利乳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体现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其财务战略具有“低负债、多元化投资、中股利分配”的稳健型特征。

(四)衰退阶段的财务特征分析

2008—2010年,伊利乳业处于相对衰退时期,财务状况变差:2008年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伊利乳业销售额大幅度降低,该年营业收入21 658 590 273.00元,小于营业成本3 728 616 581.74元,导致了营业利润为-2 050 011 862.52元,净利润为-1 736 710 918.87元;2009年利润虽然比2007年和2008年有所增长,但2009年应收账款的增长率为10.66%,不难推断出伊利乳业此时的利润增长很可能与应收账款大幅度增加有关;预付账款从2007年的497 010 521.03元降至2008年的283 946 051.86元,说明该公司与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长久以来建立的良好关系遭到破坏,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使伊利乳业未来的发展举步维艰;2008—2009年间短期借款变动不大,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长期借款大幅度增长100.86%,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导致伊利乳业不得不大幅度增加长期借款以降低短期贷款带来的财务风险。

以2009年资产负债结构为例(如表4所示),此时伊利乳业的流动负债比重超过50%,即流动资产变现后并不能全部清偿流动负债,需要非流动资产变现来满足短期债务偿还的需要,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衰退阶段伊利乳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体现的是“现金流量最大化”,其财务战略具有“高负债、重点投资、不分配”的防御收缩型特征,财务管理的重点放在获得稳定的现金流量,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上,正是因为伊利乳业采取了这样的财务战略,该公司2011年的财务状况逐步回升。

三、伊利乳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财务决策分析

(一)创业阶段的财务决策与分析

创业阶段的伊利乳业采取的是“低负债、集中投资、少分配”财务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投资方面,伊利乳业采取了集中化的投资战略,将大部分资金投资在原奶的保鲜和运输技术开发上,使得产品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大幅增加,带动了奶制品的销售量,为其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但是,此时伊利乳业的奶制品品种较为单一,从而为其在成长阶段将奶制品品种多样化作为主要投资方向埋下伏笔。

2.在筹资方面,伊利乳业最初是通过吸收其他法人和内部职工股以定向募集的方式来筹集资金。随着伊利乳业的不断发展,仅依靠内源融资已无法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因此,1996年1月伊利乳业向社会首次公开发行1 715万股普通股股票。1996年3月12日,伊利乳业上证A股正式上市,总股本为5 016.343万股,流通A股占36.9%,境内法人股占31.8%,国家股占26%,内部职工股占5.30%。可见,创业期的伊利乳业筹资方式以自有资金为主,具体包括境内法人股、境内发起人股和内部职工股。随着伊利乳业规模的扩大,向公众募股集资必将成为首选的筹资渠道。

3.在股利分配方面,创业初期的伊利乳业由于公司发展需要大量留存收益,采取少发甚至不发股利的政策。该公司在1996年中期的股利分配政策是每10股转增10股,这种做法使已有股东更加关注伊利的发展状况。在1996年末期,在伊利乳业上市不到1年的时间就采取了每10股分红1.25元/税前的股利分配政策。此举虽然降低了留存收益,却赢得了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为成长阶段公司规模的扩大、乳制品种类多样化研发的筹资奠定了基础。

(二)成长阶段的财务决策选择

成长阶段的伊利乳业采取的是“高负债、高股本扩张、分散投资、多现金分红”的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投资方面,选择了快速扩张的分散投资方式,其中长期投资的比重远超过短期投资比重。而在长期投资中,长期债权投资明显高于长期股权投资。截止到2002年,长期债权投资达到了196 252 199.30元,仅2002年一年就增加了110 826 836.10元。相比之下,长期股权投资只有22 631 650.46元,相差近9倍。伊利乳业在呼和浩特、呼伦贝尔、包头、兰州、大庆、上海、天津等多个城市设立了有限控股的子公司,规模不断扩张,为开拓全国市场做准备。在短期投资方面,由于国债投资风险较小、回报稳定,伊利乳业在2002年增加了150 011 453.04元国债投资。由于成长期资金较为充足,伊利乳业的投资侧重于乳制品品种的多样化,对以下项目进行了投资:液态奶技改项目、冷饮技改项目、奶粉技改项目、酸奶及保鲜奶项目、物流配送网络建设项目,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顾客满意度不断提高。

2.在筹资方面,伊利乳业突破了初创期的筹资瓶颈,2002年9月10日,增发了新股4 896.142万股,流通A股占75.10%,国家股占19.20%,境内法人股占5.70%。由于举债的资信条件得到满足,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愿意为其提供资金,因此,伊利乳业扩大了负债筹资的规模,2002年伊利乳业以抵押借款为条件共从银行长期贷款59 450 807.50元。负债筹资既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又能防止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稀释。此外,呼和浩特市财政局提供伊利乳业无息贷款,为伊利乳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很大帮助。

3.在股利分配方面,伊利乳业在保证其未来成长资金需要的前提下,定期支付大量现金股利,保证所有者的收益增长,伊利乳业1997—2002年股利分配政策如表5所示。

伊利乳业大量分配现金股利的政策,对现有股东给予大规模的现金股利回报,更加坚定了现有股东对伊利乳业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的信心,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潜在投资者的目光。

(三)成熟阶段的财务决策选择

成熟阶段的伊利乳业采取的是“低负债、多元化投资、中股利分配”的稳步增长型财务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投资方面,伊利乳业的多元化投资是在其行业投资的基础上进行行业外扩张,加大对奶制品相关项目的投资:如引进灭菌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酸奶保鲜奶技术改造项目、日处理鲜奶600吨配方奶粉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奶源基地建设项目、物流配送网络建设项目、冷饮二车间技术改造项目,项目进度100%完成,有效地扩大了伊利乳业的品牌效益。此外,公司为成长阶段积累下来的剩余资源寻找新的增长点,把部分资金转向投资其他行业,伊利乳业投资了金川新工业园项目和金山新工业园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品牌效益。

2.在筹资方面,伊利乳业对外部资金的需要逐渐下降,而先前取得的款项也逐渐进入了还款期。此时伊利乳业具有较为丰厚的盈余积累,在资金的使用上并不完全依赖负债融资,以防止公司有过重的利息负担。2006年11月8日伊利乳业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3份的比例无偿派发认股权证,发行数量为154 940 935份。这不仅对现有股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且比负债融资风险小,有利于公司获得较高的资信评级,维持公司较好的财务状况,使公司营运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从股权方面看,2003年伊利乳业通过送转股的形式使其股份100%由流通A股组成,2006年通过向股东派发认股权证和2007年公司期权首期行权,公司总股本由516 469 784股增至666 102 292股,涨幅为28.97%,其中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数量为59 641 314股,其中,流通A股占91.10%,限售A股占8.9%。从债权方面来看,伊利乳业2006年短期借款为856 905 000元,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为22 582 200元,长期借款为35 629 000元;2007年短期借款数额为890 905 000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4 919 500元,长期借款为94 629 000元。该数据与成长阶段的伊利乳业从银行长期贷款59 450 807.50元对比来看,成熟阶段的伊利乳业存在大量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负债大规模减少,使得资产负债率2007年度与2006年相比下降9.9%。此时伊利乳业筹资方式主要是筹集短期负债和发行股权认证,其中短期负债增长幅度较小,股权变动额较大。

3.从股利分配决策看,伊利乳业现金流量充足,筹资能力强,资金积累规模较大,具备较强的股利支付能力,但同时投资规模扩大也需要大量留存收益的支持,因此成熟期的伊利乳业采取了中股利分配的政策,具体情况如表6所示。

2003—2007年,伊利乳业股利分配政策主要是支付现金分红和不分配政策相交错,且分红逐年递减,这正是对股东利益维护和投资规模增长对留存收益的需求增大共同作用所致。此举不仅增加了股东对企业继续盈利的信心,也为继续扩大投资规模保证了资金。

(四)衰退阶段的财务决策选择

该阶段的财务决策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伊利乳业能否渡过难关。从实践上看,伊利乳业衰退时期的“高负债、重点投资、不分配”的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是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投资方面,衰退阶段的伊利乳业利用有限资金进行重点投资,谨慎地进行资本运作,有效规避风险。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恶劣影响,伊利尤为重视社会声誉。因此该公司在奶制品新品种研发上下了很大功夫,对产品质量要求极为严苛;伊利乳业也投资了各地的分项目,如湖北黄冈项目、新疆乌鲁木齐项目,强化了地区形象;此外,伊利乳业赞助了体育事业,成为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专用乳制品,提高了国际知名度,挽回了行业形象;最后,伊利乳业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获得大众支持。

2.在筹资方面,伊利乳业在衰退期仍保持较高的负债率,仅2009年一年长期借款就比2008年增加了100.86%,较好地缓解了资金运转困难的局面。防御不是全面的退缩,而是积累内部力量,寻找新的机会,在环境有利的条件下,谋求未来更大规模的发展。高负债筹资战略对恢复伊利乳业的盈利能力、保持一定的财务实力有很大帮助。

3.在股利分配方面,伊利乳业在2008年5月22日实行了10转增2的股利分配决策,使总股本从66 610.229万股增加到了79 932.275万股,对缓解财务危机、恢复股票市场份额起到了一定作用。2008—2010年伊利乳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如表7所示。

伊利乳业为了缓解当期财务状况,也为了谋求未来的发展,在2008—2010年中期采取了不分配不转增的决策,极大程度上保证了留存收益。2010年末期,股利分配采取了每10股转增10.0股的方式,既安抚了现有股东,增强了他们对伊利乳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同时也稳定了股票市场,为未来财务状况的逐步回暖奠定了基础。

四、结论

伊利乳业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依据其不同的财务特征制定了不同的财务战略,较好地适应了其在当期的财务状况和整体发展状况,帮助伊利乳业渡过诸多危机,实现了伊利乳业的稳步发展。伊利乳业的财务战略对乳制品行业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对其他行业的财务决策分析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个公司不同生命阶段的财务特征去制定具体的财务决策,同时要注重结合公司短期目标和长期效益,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虽然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将企业的生存发展阶段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并循环反复,但是在现实中情况要复杂得多,这四个阶段划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不同的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不同,因此,其财务战略的选择和财务决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可见,从生命周期的视角进行财务决策分析的方法值得推广至更多的企业,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玲.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与评价——以用友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财政监督(财会版),2011(2).

[2] 计浩.生命周期视角下财务战略的选择[J].现代商业,2011(32).

[3] 杜魁.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理论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5).

[4] 李云鹤,李湛,唐松莲.企业生命周期、公司治理与公司资本配置效率[J].南开管理评论,2011(3).

[5] 林燕,咸适,陈进.企业生命周期与创新模式选择的博弈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6).

[6] 刘会齐,李华.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管理[J].兰州学刊,2010(9).

[7] 刘光祝.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0(16).

[8] 王萍.论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J].商业会计(上半月),2010(10).

[9] 任丹.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财务战略选择[J].新会计,2009(1).

[10] 杨海平,崔荣芳.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10).

[11] 罗福凯,王雪梅.企业生命周期界定及财务战略选择[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

[12] Dr. Ichak Adizes.Managing Corporate Lifecycles[M].The Adizes Institute Publishing,1997.

[13] Kazanjian,Robert K.,Drazin,R-

obert.A Reanalysis of Miller and Friesen’s Life Cycle Data[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0(11).

[14] Kamarulzaman Ab.Aziz,Stanley Richardson,Nor Azlina Ab.Aziz.Cluster Lifecycle:A Case Study of the Glasgow-Edinburgh Corridor[R].ICMAI 2011,2011.

财务风险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根据现代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就可以了解到,财务部门对风险管理存在着认识不充分,管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的问题,进而影响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质量,对企业的良好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财务部门需要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准备,制定出科学的应对策略,以便能够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本文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风险;控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活动越来越多,财务收支项目不断增加,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风险。企业想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的影响,就必须对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降低企业发展中财务风险的产生。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概述

财务风险常常指的是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财务活动由于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预期效益与财务收益不一致,使得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与机会。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任何一部分与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进而引发损失与转变,使得企业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降低。通常情况下,可以将企业财务活动分为这么几类:收益分配活动、资金回收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而财务风险都是由不同的财务活动引起的。收益分配风险就是指由于不确定分配收益给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产生可能的不利影响,由此而引发财务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则指的是在产品销售出去后,回收货币资金金额与时间的不确定性产生财务风险;投资风险就是因为不确定因素引起投资回报不能与预期目标相一致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企业借入资金后导致常在能力降低的可能性属于筹资风险。对于企业而言,财务风险与企业的各个生产活动环节具有紧密的联系。对任何企业而言,财务风险是其无法避免的一道难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的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同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只要有财务活动存在,势必就会产生财务风险。基于这种情况,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与决策人员加强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关注企业日常经营中有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的环节,并予以控制与监督。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就会发现,大部分企业决策人员并不是财务专业出身,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重视日常运行工作,如财务结算、资金管理等,财务风险意识非常淡薄,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性。

2.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财务管理人员在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上都较落后,同时其财务机构的设立也不能满足现代企业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思维落后,而且其数据分析方式较为迟缓,因此很难全面的掌握企业财务信息状况。此外传统企业经营模式也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责任归属的不明确也造成了财务管理改革的困难重重,完全背离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要求,信息化、知识化理财进程因此而严重受阻。

3.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受传统管理制度的影响,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财务工作人员不按照相关规定执行,财务管理无法有条不紊的进行,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没有根据实际产生的各项经济活动,建立专门的项目,致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条例得不到真正落实。在进行资金活动情况检查时,无法找到资金项目开销的真正负责人,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财务管理中各种财务漏洞不断出现,导致企业经营最终出现收支平衡失控问题。

4.财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快速提升,企业财务风险不断降低,给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但是,由于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企业财务管理相关人员存在基础知识不牢固、业务技能不强等问题,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不够重视,过于注重当前经济效益,最终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加强财务管理与降低控制风险的有效策略

1.提高企业人员风险认识

必须提高全体员工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提升财务风险意识,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聘用时,要注重员工个人素质和综合技能的考察,从而为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持。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提升企业领导层的决策能力,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才能提财务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效率,达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从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制定科学的风险政策

由于企业的投资活动,如更新企业固定资产、扩大生产经营范围等多项高成本,长周期的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所得经营活动即使再好,也会造成资金运行非常紧张,进而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对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实行实时监督控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政策,将款项及时收回,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资金使用计划,以此最大限度满足企业顺利资金顺利运转与正常经营对资金的需求。

3.加强财务风险的全面防范,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想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要不断运用先进的技术,加强财务风险的全面防范,不断健全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才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应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制定财务管理目标,将财务风险防范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最终达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与此同时,建立有效预警机制,有效监控企业财务风险,才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例如:企业遇到应收账款不能完全收回的情况时,要采取补救措施,通过了解客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补偿方式,并采用恰当的追债方式对客户进行追债。

4.增强财务管理制度落地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依据,具有发挥企业融资活动的重要调节作用。在我国,一些企业由于不重视不强调财务管理,使其难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导致资产流失严重,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多样化的盲目发展使得一些企业削弱了核心业务,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造成的弊端,要求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狠抓制度的落实,促进全面、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5.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注重相关对策的落实

在企业发展中,财务监控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企业经营中的各项财务活动中起着重要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执行,发挥资金最大经济效益。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将财务监控真正落实实处,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安排专门的负责人,确保每一项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应注重各部门日常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6.调整融资方式,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修养

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要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部门,对市场变化进行有效分析,从而不断调整融资方式,转变结算方式,才能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在进行企业融资时,要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有效控制负债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交易完成后,企业要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注重客户信用度,增强客户的付款意识。与此同时,注重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修养,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日常考核,以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和处理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日常场经营中客观存在的,并且也是无法消除的,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必须明确各个部门职责,采取有效应对策略,注重企业相关管理制定并真正落实,加强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避免企业经济受损情况出现,从而给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郑利伟.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探讨[J].中国经贸,2011,24(23).

[2]侯文丽.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时代金融,2012,(36).

财务风险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企业活动也具有相应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不能正确面对财务风险,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那么会造成经济损失。财务风险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目前多数企业未将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缺乏有效管理措施。本文从财务风险概念着手,分析财务风险的特征,更加明确财务风险引发原因,同时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目标。最后提出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实现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企业

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一直是我国财务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正常运营产生消极影响,也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也愈加严重。如果在变幻莫测的经济环境中,企业不能正确面对财务风险,便无法获得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信息,从而可能导致企业失去收益,甚至蒙受更大的损失。财务活动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提出严峻考验。例如我国的亿安科技、郑百文等都曾因财务风险而陷入财务危机。但是我国多数企业仍没有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没有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内容。导致普遍存在的财务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与预防。

1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11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受到难以预测或者难以控制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面临环境因素带来相应的财务风险。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不稳定性与生产经营的不稳定性,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时,无法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或者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存在较大的偏差。财务风险可能会让企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让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

12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首先,财务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与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以个人意志而发生转移。所有企业的财务活动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财务风险。它就像潜藏在企业内部的病毒一样。当遇到合适条件时,便会发作,而且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再者是,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财务风险贯穿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存在于企业的所有公司关系之中,上至领导层,下至一线生产工作人员,各个环节之中都存在财务风险。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中也存在财务风险,例如管理决策、生产决策、筹资决策等。

本文认为,财务风险也具有激励性。财务风险虽然会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财务风险带来许多困难,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伴有一定的风险。企业需要正确面对财务风险,改善公司的财务管理机制与其他管理活动,加强预防管理机制,深入相关监管工作,才能促进企业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2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是企业抗衡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外部环境因素不是企业能够控制的,但是内部控制是企业可控的,所以我们需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目标,才能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

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是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遵循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与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杜绝任何违法经营活动,拒绝非法盈利。

内部控制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尽量防止财务人员出现工作失误。财务报告可以显示企业的财务活动与资金实力、生产经营现状。企业根据财务报告可以预测发展趋势,这是诸多管理活动的决策依据。建立内部控制,需要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维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充分发挥企业资产价值,完善企业资产管理工作,

3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从宏观角度来看,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外部环境因素与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影响因素比较多,例如财务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财务活动监督力度等。这些原因在诸多文献中都得到讨论,本文重新审视财务内部控制因素,从较少学者讨论的筹资体制方面,着手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31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企业外部环境指的是能够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外部环境,对企业来说是一种不可抗力,是企业无法正确预料的环境。外部环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例如法律环境、行业文化环境、经济体制环境等。这些因素都是企业经营活动之外的内容,但是会对企业发展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企业难以把握与预见的。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变化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财务工作决策,降低外部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企业传统的财务分析多从静态角度分析财务状况与生产状况。这种财务分析体制明显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充分应对市场变化。

32筹资决策失误

筹资决策失误会引发企业财政风险,导致出现企业财务危机。企业必须根据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与生产特点,来确定筹集资金的额度。筹资大小不仅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相关,与企业发展计划也密切相关。如果盲目扩大生产活动,投入较多的筹资,却没有同时扩大企业的经营活动,那么企业就会失去良好的发展机会,无法获得之前预期的企业收益,甚至会让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企业生产规模小,却不合理地扩大企业债务资金,不仅会出现资金闲置,增加企业资金成本,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一旦企业经营出现一点偏差,都会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预期效益,从而引发偿还债务困难。

4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策略

41增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进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活动,首先需要加强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建设工作。明确企业管理层的职责。管理层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才能够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加强各种企业决策活动。避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程序缺失等现象。防止领导依据一人意愿做出企业管理决策。增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制范围内,或者提前进行预防工作。企业领导层作为领导人员,更需要以身作则,为企业工作人员做好表率,号召所有工作人员共同面对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做好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合理利用财务风险的激励作用,完善企业框架与财务管理机制。

42加强员工品行和素质教育

企业工作人员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其工作状态显示了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前景。领导层的管理决策需要工作人员执行。工作人员的品行道德,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企业需要加强员工的品行与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引导员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为公司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企业的人力资源出现问题,那么企业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加强员工素质教育,加深公司文化底蕴。领导层重视与普通员工的有效沟通,了解员工的思想品德水平,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为企业应对财务风险,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基础。

4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与分析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企业以防止财务管理脱离预期计划为目标的报警系统。预警系统利于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是对财务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或者危机,能够进行提前防范的一种企业策略。风险预警系统可以根据细微的迹象,提供警示信息,提醒企业领导者采用恰当的防范措施,调整企业管理策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企业需要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征兆,提前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分析机制,发挥预警信息的价值与作用。进行高效的财务风险信息分析,制定适宜的应对策略与公司管理机制改进措施。面对不同的财务风险与危机时,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控制财务风险,尽量减少财务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利于企业规避相同的财务风险。

44建立切实可行的投资决策机制

本文前面提到过,投资决策失误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企业建立具有可行性、科学合理性的投资决策机制,利于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提高决策投资的科学化水平,尽量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确定合理的筹资资金。根据发展时机,合理发挥筹资作用。可以建立合理的决策模式进行决策活动,防止企业发生决策投资失误的情况。通过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机制,引导企业正确认识自己的生产经营状况,财务运行状况,根据企业发展目标,确定合理的筹资额度,确保筹资活动能够与企业的财务活动相匹配。

5结论

企业经营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无法预测,无法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财务风险控制与规避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需要从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着手,改善财务环境,建立完善的控制策略,促进企业和谐发展,降低财务风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喻清玲制度环境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分析[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2

[2]陈嘉莉中小企业如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J].财会研究,2007(12).

[3]蒋琪发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其控制途径[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3.

财务风险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A建筑公司

一、概述财务风险管理

从广义上来讲,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在以财务为核心相关活动中,对其中存在的风险性进行评估以及控制,从而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仅如此,在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期间,一切经济活动,诸如:投资阶段、使用资金及利益分配等,都会受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基于财务分析视角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性主要有以下几种:资金短缺、资金回收、造价超支等。

二、A建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企业相较于其他企业而言,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更具复杂性。因此在A建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虽然现阶段建筑市场经济发展趋于平缓,但随着社会总体市场经济的新常态化,使得A建筑公司也仅将关注点放在了自身生产工艺的提升上,尚未形成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高度认知,因此与之相关的风险管理机制也没有健全。具体而言,在当前A建筑公司中,财务制衡意识匮乏,使得企业管理层与各部门之间极易出现利益矛盾,严重影响到企业自身积极向上工作氛围的营造。与此同时,A建筑公司中还存在着缺乏信用体制的问题,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根植于可信权威的参数数据中,经常出现问题。

(二)分包工程问题严重

在A建筑公司中,由于一些项目的特殊性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的需要,因此会存在着分包工程的问题。虽然分包工程能够让企业夺得更多的市场先机,但这也会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受到巨大的风险性。造成此种风险性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分包工程提升了建筑企业自身信用监督工作的难度,使企业管理部门难以对不同分包商进行实时的管理,导致财务记录不明等问题的出现。第二,在A建筑公司与分包商进行协作的过程中,预期签订合同的各项财务条例也是极大的风险因素;第三,A建筑公司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与相关知识较少,存在着被分包商钻空子的风险。

(三)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就目前来看,在A建筑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也会因为缺乏优质的人力资源而导致风险性的出现。不仅如此,由于建筑行业风险管理人才短缺,使得任职在财务风险管理岗位中的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样也一直处于有待提升的阶段,难以应对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工作。

三、A建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具体流程

(一)财务风险识别

在A建筑公司中,进行财务风险识别工作主要采取的是财务报表法,即针对企业阶段性的财务情况以及财务报表中所体现出的各项参数数据,以分析出企业自身不同经济交易活动的具体情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资金的流通及使用情况、企业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财务风险种类等。不仅如此,企业管理部门还应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阶段的风险识别,找寻出隐藏其中的财务风险因素。

(二)财务风险评估

A建筑公司财务风险评估主要是围绕风险识别下对财务管理工作中风险出现原因、影响范围、损失程度等进行分析,进而对企业阶段性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整合与分析,以切实寻找出财务风險发生的规律及特征,为后期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高质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现阶财务风险评估中,通过对不同财务风险因素进行分类与总结,也会帮助相关管理人员认清当前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为日后管理部门进行重大事项决策时提供重要的参数数据。

(三)财务风险管理

为从根本上减低财务风险对企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对财务风险因素引进识别与评估后,还应制定出相应的控制及预防措施。首先,针对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的财务风险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合企业自身的抗风险与实际发展情况对财务风险应用转移等的手段,对风险发生的事前及事后进行全面的管理。

四、提升A建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建议

(一)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健全的管理机制是提升A建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优平台,因此当前企业管理部门就应结合企业发展的情况,对原有风险管理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及优化。同时还应就制衡机制中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强化管理部门与各部门多方间的沟通及交流,找寻到最科学最合理的经济利益制衡点,从而有效规避内部出现矛盾等问题。

(二)强化财务控制执行力

基于财务分析角度,强化A建筑公司分包工程财务控制执行力,针对分包工程的不同环节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加强对所签合同及其他文件中各项条例的管理及监督,从根本上降低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性。同时针对分包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严格的监督,注重对分包商强调资金控制的重要性,明确资金的使用情况,加强与分包商之间的沟通。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A建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展开不仅能够促使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更能够推动企业平稳发展的进程。因此现阶段的企业管理部门更应以当前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立足点,遵守建筑行业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切实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使其能够在同行业竞争者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蔡素华(1975- ),女,祖籍江西鄱阳人,本科学历,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财务杠杆 财务风险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这是物理学上大家耳熟能详的杠杆原理。而杠杆原理不仅仅存在于物理学中,在财务学中同样存在杠杆原理和杠杆效应。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基本分离,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健全,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企业负债经营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经营中的常态。企业负债一方面由于固定利息的存在使企业获得财务收益,另一方面,企业存在着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可能性。那么企业应该选择何种规模的负债,使得企业在降低资本成本的同时,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应防范财务风险就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一、财务杠杆及作用

1、息税前利润与每股收益

从理论上,财务杠杆的大小可以通过财务杠杆系数来反映,即每股收益的变动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之比,一般情况,财务杠杆系数越大,意味着财务风险也越大。以下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予以说明。

某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权益全部由普通股构成,共50万股。由于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扩大,现在急需筹集资金1000万元,根据公司目前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筹资方式:普通股筹资,即发行100万股普通股,每股10元;负债筹资,即向银行借款1000万,利率为10%;优先股筹资,即发行优先股120万股,每年按12%的股利率支付优先股股利。目前公司的息税前利润为2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后预计公司的息税前利润将达到300万元,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

公司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之前EPS=200*(1-25%)/50=3.00(元/股),如果公司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后息税前利润仍为200万元,则公司在三种不同筹资方式下的每股收益分别为:普通股筹资:EPS=200*(1-25%)/(50+100)=1.00(元/股);负债筹资:EPS=(200-1000*10%)*(1-25%)/50=1.5(元/股);优先股筹资:EPS=(200*(1-25%)-1000*12%)/50=0.6(元/股)。

当公司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后,公司的息税前利润为300万元时,公司在三种不同筹资方式先的每股收益分别为:普通股筹资:EPS=300*(1-25%)/(50+100)=1.50(元/股);负债筹资:EPS=(300-1000*10%)*(1-25%)/50=3.00(元/股);优先股筹资:EPS=(300*(1-25%)-1000*12%)/50=2.10(元/股)。

对于股份制公司而言,公司的财务杠杆表现为每一单位的息税前利润所带来的更大幅度的每股收益的变化。当财务杠杆表现为正效应时,当息税前利润增加,则带来更大幅度的每股收益的增减,当息税前利润减少时,带来更大程度的每股收益减少。当息税前利润增加到300万元时,息税前利润增加了50%,三种筹资方式下的每股收益分别增加了50%((1.50-1.00)/1.00)、100%((3.00-1.50)/1.50)和250%((2.1-0.6)/0.6)。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普通股筹资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务杠杆效应,由于有固定利息和优先股股利的存在使得负债筹资和优先股筹资带了相应的财务杠杆,即息税前利润增加导致每股收益的大幅度增加,从增长的幅度来说,优先股筹资的增长幅度更大。

2、财务杠杆系数

DFL=(△EPS/EPS)(△EBIT/EBIT)(1)

在上式中,△EPS表示每股收益的变动额,EPS是变动前的每股收益,△EBIT表示息税前利润的变动额,EBIT则是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DFL表示每一单位的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带来的DFL倍每股收益的变动。在财务实务中上述DFL的计算公式不便计算,经过整理和推导得:

其中EBIT是变动后的息税前利润,I是利息支出,Dt是优先股的股利,T是企业所得税率。经过此计算公式,当基期息税前利润是200万元,计算三种不同筹资方式的财务杠杆系数为:普通股筹资:DFL=200/200=1;负债筹资:DFL=200/(200-1000*10%)=2;优先股筹资:DFL=200/(200-1000*12%/(1-25%))=5。

普通股筹资其财务杠杆系数为1,说明公司通过普通股筹资没有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到息税前利润变化到300万元时,公司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则为1.50元(1.00*(1+50%)),这与前面的推导是一致的;负债筹资的财务杠杆是1.5倍,每股收益的变动率是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2倍,即100%(50%*2),到息税前利润为300万元时,每股收益3.00元(1.5*(1+100%)),这是上式的计算时是一致的;优先股筹资时,DFL为5倍,则每股收益的变动率为EBIT变动率的5倍即为2.5倍(50%*5),当息税前利润为300万元时,每股收益为2.10元(0.6*(1+2.5))。由此可见普通没有带来财务杠杆效应,负债筹资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次之,而优先股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最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目前不允许发行优先股是一致的,当优先股应用得当,随着息税前利润的增加带来加大幅度的每股收益增加,当优先股应用不得当,当息税前利润有个轻微的变动都会導致每股收益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二、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

通常我们在探讨财务杠杆系数时都是探讨的当EBIT>0的情况,而在现实生活中,息税前利润不会总是大于0,比如当上市公司两年连续出现亏损时,那么就算出来的财务杠杆系数就是大于1了,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就越大这句话是否真的就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通过数学推导来求证此论述。

我们通过公式(2)对EBIT求导得公式(3):

DFL'=-I/(EBIT-I)2(3)

1、EBIT>I

当EBIT>I,公司(2)中的分母大于0,DFL>1。财务杠杆系数在(1,+∞)之间变化,当EBIT趋近于I时,公司的财务杠杆系数为+∞,此时财务风险巨大;当EBIT趋于+∞,财务杠杆系数趋于1,此时财务风险最小。而在实务中财务杠杆系数不可能为1,为1时意味着没有财务杠杆的不存在。根据此函数的性质可知,財务杠杆系数随着EBIT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在该种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财务风险越小。

2、0

当0

3、EBIT0<0且EBIT

当EBIT0<0且EBIT

三、影响财务杠杆和财务风险的因素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比率*利

息率)

=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 *利息率) (4)

从上公式中可以看出,影响财务杠杆和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分别是息税前利润率、利息率和负债比率。

1、息税前利润率

息税前利润率为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之比,当负债比率和利息率不便的情况下,当息税前利润率越大,财务杠杆系数也就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此息税前利润率与财务杠杆系数的变动是呈反方向变动的。

2、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其实质也就是公司的资本结构问题,在息税前利润率与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当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此公司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维持一个适度的负债比率,当公司过多地负债就意味着公司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当公司的息税前利润出现下降时,公司普通股每股收益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3、利息率

在公司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公司的利息税率越高,公司的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这一点在财务实务中不难理解,同样规模的借款,当利息率越高时,公司就需要偿还更多的利息,相对于低利息率,公司就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适度应用负债

当公司没有应用负债时,公司就不存在因固定利息存在而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因此公司要想较大幅度地盈利可以适度负债经营。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配比问题是公司资本结构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公司应该存在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最佳的资本结构即企业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而在实务中很难测算出一个公司负债是多少是最佳的资本结构,即使能确定出来,而这种结构也在企业的经营过程难以持续,因为企业的经营处于一个不断变动的动态环境中。人们通常认为当财务杠杆系数在2左右,公司的负债规模是最适当的。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营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调整公司的负债规模,负债过少不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带来的财务收益,负债过多,当企业存现经营困难时,将面临着较大的还本付息的压力,如果企业长时间处于财务困境中,最终企业将走向破产的边缘。

2、强化风险管理,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推进,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环境中,企业要想在这瞬息万变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正确客观地分析自身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强化风险管理,构建风险预警机制。风险管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在风险管理中通常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与风险防范。在风险预警中通常使用Z模型。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其中,X1:流动资本/ 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前、税前收益/总资产,X4:股权市值/总负债账面值和,X5:销售收入/总资产。阿尔特曼经过统计分析和计算最后确定了借款人违约的临界值Z0=2.675,如果Z<2.675,借款人被划入违约组;反之,如果Z≥2.675,则借款人被划为非违约组。当1.81 <2.99时,“灰色区域”。

3、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

在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我国经济处于下行通道之时,企业不应该是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而是注重企业资产的管理以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当经济不景气时,注重公司资产管理能力,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可以有效地降低存货的资金占用,加速应收账款的资金回笼,进而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贾伟阮、文彪:财务杠杆系数与财务风险[J].商业时代,2007(27).

[2] 邓家姝:财务杠杆系数及其应用[J].财会通讯,2008(1).

[3] 尚立伟:财务杠杆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0(6).

[4] 杨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时代金融,2011(5).

[5] 周苹英:适度负债发挥财务杠杆作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2).

财务风险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财务风险是阻碍商业地产企业发展,影响商业地产企业生存的重要隐患,尤其随着商业地产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财务管理范围也不断增大,使得商业地产企业在进行工程开发、建设等一系列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财务风险,进而导致出现一些财务问题,严重影响商业地产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商业地产企业必须重视工程成本控制,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深入了解商业地产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加强财务预警,降低财务风险,促进商业地产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

前言

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只要存在着筹资、融资行为,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商业地产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企业的融资不合理,组织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收益降低的风险,是商业地产企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商业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反映了其自身的经营情况,商业地产企业必须认真分析了解企业财务风险的起因,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加强财务预警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前,很多商业地产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财务预警对于其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定措施,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商业地产企业的安全运作仍然存在很大的财务隐患。所以,商业地产企业要更加重视这些问题,积极加强财务预警,趋利避害,从而促进商业地产企业健康发展。

一、商业地产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商业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特点

商业地产与其他商品相比,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的显著特点是投资金额巨大、筹资困难,项目前期需要投资资金多,销售资金回笼不及时等。

1.投资金额巨大、筹资困难。商业地产企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对资金的要求比较高。但是由于投资金额巨大,商业地产企业项目资金又往往不到位,加之商业企业筹资的方式、渠道比较单一,导致商业地产企业筹资十分困难。比如2011年国家进行地产业改革调整,导致资金更加紧缺。国家对地产企业要求自由资金要大于总投资的35%,企业进行贷款时只能进行开发贷款,并且期限要求在两年之内。这些政策更是增加了商业地产企业筹资的难处,无形之中增加了财务风险。

2.项目前期需要投资资金多。商业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建设、开发过程中,往往前期所需资金较多,前期工程成本较大,导致商业地产企业前期运作较困难,比如工程土地款、项目开工前等相关费用大约占整个项目的35%。而且商业地产企业的开发项目往往周期较长,在资金运转时,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容易出现财务风险。

3.销售资金回笼不及时。商业地产企业主要消费群体是单一用户,并且由于其进行的销售策略等原因,很容易出现到账不及时、资金回笼慢的状况。用户在消费时,往往采取按揭贷款、分期付款等方式,影响企业资金回笼的速度。并且,国家对于地产企业的宏观政策也会对地产企业资金产生很大影响。比如贷款利率升高,导致地产企业项目价值缩水,而进一步影响产品销售,进而影响产品销售资金的回笼。

(二)商业地产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商业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财务风险,主要有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

1.企业融资风险。商业地产企业为了保持财务的杠杠利益进行融资,企业进行融资是其生产经营的重要部分,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投资和调整商业地产资本结构的一种方式。融资风险主要指商业地产企业再融资时增加企业还本付息负担,甚至存在着无法还债的风险。商业地产企业如果在融资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就会给其生产经营带来风险。商业地产企业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资金利率过高导致筹资成本升高风险;债务规模、期限、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债务偿还日期集中而使企业偿还能力下降的财务危机。

2.企业投资风险。商业地产企业投资风险主要指的是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不能按照预期计划进行,影响项目收益,最终影响了企业的盈利和偿债能力的风险。由于商业地产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各项措施并不完善,导致商业地产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存在误差而导致的产品销售落后;企业投资的地产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技术不可操作等问题导致企业投资浪费;企业负债经营时,负债率过高导致的企业债务负担加重;企业投资的项目规划不合理,导致项目失控,最终出现地产企业所投资的项目的收益情况与预期相差较大的局面。

3.企业资金回收风险。商业地产企业在将产品售出后,将项目成品的资金变为企业的货币资金的过程中存在着时间、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资金回收存在风险。一般而言,国家的宏观政策对于企业资金回收影响很大。当国家经济财政进行紧缩时,地产市场比较疲软,产品销量降低,导致三角债务下资金回收困难。当国家经济财政宽松时,产品销量增多,资金回收较容易。同时,地产企业自身的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也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

4.企业收益分配风险。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指的是在进行利润分配时,由于分配不当导致对地产企业日后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商业地产企业进行项目再开发。收益分配主要包括分配股息和留存收益,如果商业地产企业不能处理好二者关系就十分容易出现企业收益分配风险。当地产企业扩展速度较快,需要大量资金时,在资金短缺时以货币资金的形式进分配,容易降低地产企业偿债能力,从而影响企业的再生产,对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商业地产企业防范财务风险与加强财务预警措施

(一)提高财务预警意识,加强财务管理

商业地产企业必须重视财务风险,提高财务预警意识,加强财务管理。首先,商业地产企业领导要提高财务预警意识,重视财务预警,提高企业的利益工作。组织企业管理工作者共同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加强企业管理,建立企业专门的财务预警部门,使企业财务得到制度保证、信息保证。其次,加强对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加强其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最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联系企业实际,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充分了解企业各个项目生产情况,明确各环节的财务情况,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部门的审计工作,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地产企业财务预警信息的准确性。

(二)建立完善的商业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

商业地产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内容,其涉及到商业地产企业各个经营环节和职能部门,必须有效地进行权限划分,避免出现财务责任不明确的情况,从而提高地产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建立完善的商业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明确各部门责任,根据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经营特点和分工情况建立相应的责任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工作人员的责、权、利关系,并将地产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中心,加强分工协作,共同抵御企业财务风险,及时汇报企业各项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和经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建立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从企业内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对企业财务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警,保证企业的各项财务工作的安全。

(三)强化企业财务风险信息监测

商业地产企业对其经营过程中各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是企业进行财务预警的核心内容,因此企业必须强化财务信息监测,确保各项财务信息的准确可靠。通过强化企业财务风险信息的监测,可以获知企业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各项财务信息,从而方便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进行财务信息的收集,并确保各项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并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可以对企业各种分散的财务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分析,最终使之成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财务安全。同时,监测企业财务风险信息,有条理的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及时上报给企业管理层,从而作为企业财务预警的依据。

(四)健全企业财务预警机制

商业地产企业加强财务预警还要不断健全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首先,必须明确商业地产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根据自身实际规模确定与企业相适应的管理方式,从而确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预警机制。商业地产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必须含有数据采集、分析和反馈三部分,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部门在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必须根据各项收集的数据进行核实,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有效,从而进行分析企业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使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其次,加强财务风险预测,提高风险预测水平和准确度,针对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便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风险,确保企业财务安全。最后,将企业的风险来源、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将各项财务风险后果进行对应于各部门责任,进行相应的处罚,提高其警惕性,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会出现重大财务问题,保证地产企业顺利健康发展。

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当前地产行业普遍调整的大背景,商业地产企业同样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加强财务预警,保证企业财务安全。商业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特点是投资金额巨大、筹资困难,项目前期需要投资资金多,销售资金回笼不及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的财务风险有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商业地产企业必须重视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提高财务预警意识,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强化企业财务风险信息的监测,健全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不断提高企业财务安全意识,确保企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蕾.构建现代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重要性[J].现代商贸工业,2014,(1).

[2]  卫海平.浅谈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12,(3).

上一篇:网络学院论文范文下一篇:生态与环保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