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保论文范文

2023-09-17

生态与环保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现代商品住宅中,人们关注绿色设计与装修。绿色生态住宅强调的是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着眼

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打破自我封闭的人工围合界面对自然的隔绝,创造出开敞的流动空

间,树立环保意识,注重绿色环保装饰材料的使用,将大面积绿色植物引入室内,让人有回归大自

然之感,享受一个自然、绿色、健康、舒适的现代居住环境,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关键词]环保;植物;自然;材料

[

生态与环保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简称重庆保税港区)是国务院于2008年11月12日批复成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全国唯一的“一区双核”“水港+空港”的保税港区。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对重庆保税港区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从重庆保税港区具备的特殊优势入手,充分分析了重庆保税港区创新打造的“保税+”现代产业体系如何助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并对下一步抢抓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助推内陆开放高地迈上新台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重庆保税港区;“保税+”;内陆开放

1 重庆保税港区具备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

1.1 具备物流通道内畅外联的优势

(1)坐拥2大枢纽港:重庆保税港区水港功能区坐拥对外贸易港口寸滩码头,空港功能区与江北机场无缝衔接。紧邻多条城市主干道:紧邻沪渝高速、包茂高速、机场高速、绕城高速、内环快速等高速公路,以及海尔路、金渝大道、空港大道等城市主干道。轨道交通四通八达:轨道3号、4号、9号、14号线等贯穿其中。

(2)构建立体化国际通道:空港规划铁路东环线,可连接江北机场、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借助中欧班列(渝新欧)联通西北翼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到欧洲。

1.2 具备功能政策多重叠加的优势

(1)具备海关特殊监管区优势:重庆保税港区天然具备进口货物保税、区内交易免税、进区出口退税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特殊功能政策,可以开展保税仓储、保税展示、国际中转、研发、加工、制造等九大业务。

(2)具备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天然享受西部大开发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有关政策。积极争取新的特殊政策:重庆保税港区争取到贸易多元化政策全国首批试点政策,参与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重庆自贸区建设等3项重要功能政策,成为内陆开放程度较高的区域,发挥了有效的辐射带动作用。

(3)争取国家级特设口岸功能:目前,重庆保税港区已正式获批或运营的国家级特设口岸有7个。

1.3 具备基础配套产城融合的优势。

(1)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重庆保税港区已建成厂房、仓库、办公楼宇及海关查验场所等满足企业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设施,实现水、空两个片区的全面贯通。建立了近百万平方米的企业员工生活配套区,配套了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设施,设置公交车站、医院、超市等生活保障设施。

(2)配套区域引入综合商业项目:为保障水空港2个“分离”的片区都得到充分的配套支撑,重庆保税港区分别在水空港引入了大型产城融合龙头项目,带动整体区域发展品质提升。在水港,重庆保税港区打造了4A级保税旅游体验景区;打造总建筑面积为118万m2的大型商务配套项目,有效支撑水港服务贸易产业的发展。在空港,引进了由中美投资联合体投资并开发建设的中国摩(重庆)项目,打造中国一流、世界水平的占地约126.67 hm2、规划面积为280万m2、投资超200亿元的超大型商业产城综合体,涵盖大型365天、24小时全天候、全恒温、全室内、国内最大的娱乐综合体及国际学校和國际医院,打造城市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新目的地。

2 “保税+”产业助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现状

2.1 大数据智能化驱动,“保税+智能制造”引领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

(1)加工产品结构得到优化:重庆保税港区先后引进了“旭硕”“纬创”“仁宝”“翊宝”等全球知名的智能终端加工制造企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加工制造的产品已涵盖“苹果”“惠普”“宏碁”“华硕”“LG”“SONY”“华为”七大一线品牌,生产“苹果”手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产量占比提升至45%,产值占比提升至31.5%。

(2)智能化改造取得初步成效:4家智能终端企业已累计投入4亿元用于产线智能化改造,累计减少人力2 800人,自动化率提升至80%。据悉,到2020年,自动化率有望提高到90%,综合成本和用工人数可望减少30%以上。

2.2 聚焦市场主体,“保税+服务贸易”带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重庆保税港区围绕建设商品、贸易、物流枢纽,推动以“保税+”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创造了多个“第一”。“保税+展示交易”开创全国第一:开创了全国第一个在保税港区围网范围内开展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也是全国第一个将此项功能政策延伸至区外成熟商圈。建成4.7万m2的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近3万m2的进口汽车展销平台,经营美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40多个国家共4.5万种商品品类,打造有进口酒类超市、“一带一路”国家馆等,探索“分拨中心+直营销售”模式。“保税+整车进口”打通了全产业链:通过整合“中欧班列(渝新欧)+整车口岸+贸易功能区”三大平台的功能优势,首次将进口汽车整车以暂时进境方式从欧洲工厂直通重庆保税港区进行展示展销,打造重庆市乃至内陆唯一官方指定的进口汽车聚集区。

2.3 融入国家战略,“保税+现代物流”拓展开放通道

(1)构建现代物流贸易基地:重庆保税港区是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南向通道等重要物流通道的重要节点,利用与江北国际机场和寸滩港无缝连接的区位优势,打造以“水、空、铁、公”多式联运为核心、知名物流企业为主体、专业市场为特色的网内网外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物流贸易基地。

(2)建设布局国际现代商贸物流园:充分发挥国际口岸、保税仓储、保税物流等功能优势,在空港布局了2 km2的国际现代商贸物流园,引进澳大利亚的“亚嘉民”、美国的“安博、新加坡的“丰树”和“普洛斯”、丹麦的“格兰富”、德国的“劳士领”、日本“日梱”等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

2.4 加快口岸开放,“保税+特设口岸”优化开放平台

重庆保税港区成功获批或运营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进口水果(分为水港、航空)指定口岸、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冰鲜水产品进口指定口岸、食用水生物进口指定口岸和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指定实施口岸,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生物制药等指定口岸。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升区域集散分拨功能水平,与口岸腹地区域初步形成“指定口岸+分拨中心”的产业模式,截至2018年底,通过指定口岸进口的肉类、水果等产品共计1.6万t。自2010年正式运行以来,累计实现海关监管货物值2 08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近17%,充分发挥了保税港区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3 “保税+”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重庆保税港区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抢抓重庆自贸区、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契机,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贸易多元化试点政策,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大数据智能化为驱动,深入拓展口岸功能,优化开放平台,重点建设以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基地、以“保税+”产业集群为重点的服务贸易集聚示范基地、以水空铁公多式联运为核心的内陆国际物流基地和配套完善的外向型经济服务产业体系。

二是突出重点,招大引强,构建更高质量的“保税+”现代产业体系。重庆保税港区要重点围绕加工、贸易、物流等支柱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优质外资外向型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推动各产业板块向国际化、高质量、高水平方向迈进。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智能终端生产体系,形成业态多元的服务贸易协同发展体系,建成水空铁公国际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体系。

三是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更高标准的智慧生态港区。重庆保税港区要围绕建设生态环保、绿色开放、智慧共享、人文荟萃、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现代化都市新区为主题,强化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实现“以城促产,以产兴城”。加快建设路网和交通枢纽。完善更高效率的园区管理模式,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建成环境优美、管理人性、服务精细、安全稳定的智慧社区,实现国内一流的城市社区管理。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智能化为支撑,实施新技术支撑的精准管理。实施智慧安全工程体系建设,打造高标准的安全生产管控体系。

四是着力政策功能創新,打造更高效益的特设功能口岸。重庆保税港区要发挥好已设立口岸的功能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贸易企业与重庆本地企业实现深度合作,加快“指定口岸+分拨中心”产业模式建设,打造进口商品的集散分拨枢纽;进一步争取新的特设口岸,顺应国家战略规划,结合重庆及西南地区市场需求,加快推动设立生物制药口岸、植物种苗等国家特设口岸;不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口岸通关通检体系,提升通关通检效率,畅通进口商品的流转通道。

参 考 文 献

[1]惠春梅,杨再锋,王卓昕.云南省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6).

[2]彭欣,赵梦娜,马立颖.保税区的国际物流发展——以重庆保税区为例[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9).

[3]周艺凝.中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西青年,2019(7).

生态与环保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全球环境危机加深和环境保护浪潮层层推进,高校学生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环保社团,高校环保已经成为了活跃在我国环境保护与发展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们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作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文中首先研究了高校环保社团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再阐述了高校环保社团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进而探讨了高校环保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在对高效环保社团定位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而对高校环保社团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环保社团, 现状, 对策

一、高校环保社团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消耗日益加剧,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公众环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自己朝夕生存的环境。随着世界环境与发展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带来了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先进经验与技术,也引进了公民和社会环保组织的思想和模式。

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列为国策,并逐年加大了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借助报纸、互联网、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力量,在全国上下掀起一波又一波环保热潮。所有这些外部因素的存在与交融,促成了民间环保组织的应运而生和发展壮大,而高校学生环保社团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支先锋队伍。高校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中,从而促成了高校环保社团的蓬勃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高校学生环保社团尚在襁褓之中,仅有北京师范大学PRED学社(1967年,中国第一个高校环保社团)等少数几个组织萌芽。并且,早期建立的高校环保社团多以学术小组为基础,以专业领域的学习与交流为宗旨,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如最早建立的PRED学社,其宗旨就在于扩充社员的专业知识,深化对全球PRED(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的认识。1973年,我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以后,大学生才开始在政府的引导下真正投人到对环境保护本身的宣传和实践行动上。

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学生出于对人类自私行为的不满和对环境问题的忧虑,同时受民间环保社团(如自然之友等)及大学生绿色营的影响,以普及提高大学生和公众环境意识为宗旨的环保社团遍地开花。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与宽松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得高校环保社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自1994年起,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 (1994年)、云南大学唤青社(1997年)、兰州大学绿队(1999年)等一大批颇具影响的大学生环保社团纷纷成立。随着绿色种子的传播,高校环保组织的队伍不断壮大并已成为一支活跃在环保路上的重要力量。

十几年来,高校环保社团的规模及数量均得到快速发展。以广西绿色沙龙为例,绿沙会员从最初1997年成立时的200人现已扩展为700多人。青年学生环保力量在社团组织的凝聚下不断加强,并成为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主要力量。截至2006年,中国已有发展较为成熟的高校环保社团500余家(校内社团),其中不乏全国知名的优秀环保社团。

二、高校环保社团在环保中的作用探究

1.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

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比较薄弱,即使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大学生也是如此。大学生的环境法制观念和环境政治观念较强,但在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上,尽管认识到环境可以影响经济的发展,却没有意识到两者的良性互动,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掌握不透,大学生的总体环境意识淡薄。

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素质拓展的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社团这个载体举办各种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大学生参与素质拓展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社团的学生可通过自己的组织、设计和安排,在取得成功的同时,能够体验到作为主体的一种精神满足感。而参与其中的学生,在增强主体意识同时,在集体活动中培养了共同遵守环境道德规范的能力,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进而提升环境道德层次。

2.帮助大学生掌握环保基础知识

目前我国只有10% 的高校在非环境类专业开设了环保课程,且所开的课程总体上缺乏规范性和约束力,随意性大。因此造成毕业生对环境科技知识与常识性问题认识不够,缺乏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把握。特别是对那些未开设环境相关专业的高校来说,也不可能聘任足够的环境专业专职教师对学生开展大量的第一课堂环境教育,即使有些开设了环境选修课,但学生选课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获取学分,因此,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大学生环保社团主要通过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世界水日、世界粮食日等有关环境的纪念日和纪念主题,采用如讲座、研讨、征文、文艺演出、竞赛、办展览、组织收看影视节目等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效果良好,也是对环境教育第一课堂的很好补充。

3.树立大学生生态消费观

生态消费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为培植大学生的生态消费观,各高校环保社团纷纷利用一些文艺节目、签名、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开展一些倡导绿色消费方式的活动,如“清除白色污染”、“家庭环保行动”、“拒绝捕食野生动物”、“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提倡少用化学洗涤用品”等,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生态消费观念,不仅是促进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中國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4.带动和影响了全社会关心生态建设

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其行为对于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环保社团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活动,能够很好的带动和影响全社会关心生态建设,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带动公民积极投身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同时,环保社团通过营造一份良好的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能够使大学生在大学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这种意识,对于其以后走上社会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其环境保护行为,从而促进社会环保事业的发展。

总之,大学生环保社团已经成为开展环境保护活动的重要力量,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阵地,建立资源节约型社台的重要渠道,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高校环保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保障问题

成员流动太快是学生社团的一大特点,特别是核心成员流动太快增大了社团目标的变化性和随机性,这一状况使得很多有意长期与大学生环保社团建立合作的政府部门、公司企业以及国内、国际非政府组织举足不前。如何通过通讯、互联网和活动等形式加强在校会员和已毕业会员之间的沟通?如何有意识地把社团宗旨、积累的活动经验和各种人际关系有效地传承下去?如何构建好社团的核心凝聚力?这是当前大学生社团活动的人员保障的核心问题。

2.师资保障问题

大学生社团活动的中心是大学生,但由于大学生在知识、能力、与社会交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使得独立开展活动的能力受到限制。当前大学生社团主要由学校团委指导,一般专业任课教师极少参加;即使参与主要是偶然给学生社团作相关的专业报告,没有成为学生社团的重要技术支撑。

3.管理体制问题

像许多高校的其他学生社团一样,学生环保社团往往也是挂靠在学校或院系团委名下,由团委老师直接负责全部社团管理。这样做的有利点是学校和团委能够及时掌握社团活动动向,宏观掌控社团活动,并给与管理指导和资金支持。但是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团委本身事务繁多,不可能在学生社团方面投人很大的精力、物力和人力。即使是在环境科学相关专业院系,团支部能够直接进行的学生环保社团管理也是有限的,管理模式和效率往往受到团支部老师的精力、喜好与关注程度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因而大部分学生环保社团基本处于一种自由放开式状态,社团的管理与日常运作随意性很强。

同时,在学生自主管理的社团内部,运作不规范,管理手段和模式初级化,社团对会员的吸引力和约束力不高,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更谈不上积累和沉淀优秀的社团文化了。

4.经费缺乏问题

经费缺乏是目前制约许多高校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许多社团都把它列为影响社团发展的第一位因素。高校环保社团的经费都来自于团委,但是挂靠在团委名下的学生团体太多,团委的经费有限,所以,团委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经费支持,经费缺乏成了社团发展的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5.社团活动与社会生活脱节问题

环境保护是一种公益活动,它又和其它公益活动有所不同。它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所以很多环保社团的发起人都是该专业的学生。即便如此,受大学生专业知识的限制,大多数的环保活动总是难以获得高社会效应。环保活动的策划不应仅仅是发传单,而应该有参与性和互动性,使大众对环境保护有深刻的感触,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地保护环境。

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一旦涉及到现实操作问题,往往会出现疏漏。有的社团其实能够做出很好的策划,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这些策划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与社会生活有所脱节。

综上,高校环保社团依然还存在着人员、制度、经费等诸多制约因素,所以,我们要明确高校环保社团的定位,在明确高校环保社团的定位基础上,找出解决制约高校环保社团发展的具体对策。

四、加快高校环保社团发展的具体对策研究

1.从高校的角度来说

(1)合理引导

由于是学生团体,所以在经验上以及管理上存在很多缺陷,高校团委应合理引导环保社团的发展。事实上,高校环保社团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而生,所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倡导社会经济与人和谐全面发展的行动”。只要引导得好,就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树立扎实的环保社团理念,并推动社团组织发展壮大,来圆满完成政府部门所无暇分身实施的基础工作。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环保机构和高校一起统筹规划,设计好每一步措施与行动,扮演好规划师和导师的角色。

(2)制度保证

高校学生环保社团本身具有志愿小组的性质,多数学校和参会学生都能把它当作一种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途径,因而相比于社会上的民间环保组织,高校环保社团更是一片吸引志愿者参与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沃土。但是,为了保障社团的持续有序发展,学校有必要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政策倾斜鼓励更多的青年学生从事环境保护志愿服务,保障社团稳定性与效率性,真正使得会员在离开校门之后仍然能够满腔热情地做一个环保人。

(3)经费支持

众所周知,包括高校学生社团在内的很多团体组织的运作并非是零成本的,资金是否充足直接影响到其活动的范围与效果。就高校而言,应该在资金财力上予以尽可能多的倾斜,解决社团发展的经费制约因素。

2.从社团自身的角度来说

(1)加强组织建设,构建凝聚核心

中国多数高校环保社团都是由学生自发组织建立的,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为此,高校环保社团应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构建核心凝聚力,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①形成社团和谐运行的机制;②高度重视传承问题;③主动寻找有专业背景的老师来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

(2)提高业务能力,开展精品活动

高校环保社团有别于社会上的环保组织和中小学环保社团,它主要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应更强调学术性。但综观全国目前的环保社团,真正的懂环保并且有良好理论基础的凤毛麟角,因此出现一个问题,有些社团的活动越来越多,可离环保本身却越来越远,社会影响越来越弱。

因此,高校环保社团急需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可从以下来着手。首先要加强社团内部文化建设,切实加强社团成员的生态文明相关知识学习。其次,社团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在吸收大学本科環保志愿者的同时,可以尝试吸收更具专业知识的研究生、博士生参与到社团中来,可间接提高社团的整体业务能力,扩大其在大学校园的关注度、影响力。再者,在举办活动时,应该对活动进行全面性的探讨,努力将活动变得层次化和意义化。另外还可以定期安排一些专业人士来讲演交流培训,使广大会员能从中学到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

(3)构建兴趣平台,创建深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参与学生团体组织就是兴趣使然。高校环保社团应该努力在活动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兴趣平台,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高校环保组织。应该使活动既具有深度,但又不会过于乏味。应该有创造性的开发出一批趣味性强、适合广大同学参与的具有一定深度的环保活动,比如环保进社区,知名环保专家进校园等,同时还可以组织同学深入到乡间调研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将一批有环保热情的大学生凝结在一起,构建一种校园环保文化,通过这个文化氛围,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环保社团,从而更好的推动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

4.加大对外交流,扩大活动影响

(1)加强社团间的交流和合作

大学生环保组织应积极地与各种国际和国内的环保机构组织加强联系,并积极参加他们组织发起的项目,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先进的环保理念和组织运行方式。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环保社团可以利用商家渴望与大学生组织合作以宣传自己并提升企业品牌的欲望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得到一些资金或者实物的赞助,以解决社团发展所需一些资金和宣传用品等问题。其次,在无形中也可形成环境保护的社会宣传效应,促进环保产品的诞生及宣传。第三,在与环保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也可培养社团骨干成员,锻炼其综合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3)加强对外宣传

环保社团应该建立一支专职宣传队伍,负责对外宣传,特别是新闻媒体的宣传。其次,社团可以通过创建社团刊物、建立自己的网站,向外界展现社团的组织机构、学术动态、实践活动等内容,以扩大环保社团在校内外的影响力,在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的教育中起到更大作用。

五、关于高校环保社团的展望

高校环保社团是自发的民间组织,大家的参与都是自发、自愿的公益性的活动。环保社团的产生与存在本身就体现了对环境保护的危急感和紧迫感,同时也体现了对环保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面对当前我国环境的种种状况,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界已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根据“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年度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引起政府、企业、媒体的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我国环保企业的高速发展,大力推荐环保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也成为公众媒体焦点话题;能力培训机会增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并筹资支持“大学生环保社团培训营”和“在校大学生环保社团(志愿者)环保公益项目小额资助基金”,每年计划培训1000名大学生环保社团成员;信息来源渠道及交流合作机会增多。在这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各种环保网站、绿色论坛的大度崛起,第三届中国大学生环境组织合作论坛的召开,2006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的召开等为我国环境保护界提供了一个信息资源共享及交流合作的平台。

总之,在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各界积极参与的我国环保事业中,高校环保社团担当群众性环保公益活动的生力军已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发展趋势。然而对于我国近期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将面临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状态下,高校环保社团这一支绿色军队将面对严峻挑战。所以我们的每个高校环保社团应能因地制宜地尽快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现实发展的道路,为构建安定、和谐、环境优美的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石辉,王劲松.大学生社团活动与环境教育实践[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7(9)

[2]李天煜.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培养大学生环境意识中的作用[J].高教论坛,2008(2)

[3]聂云,佟玉洁,杨 静.大学生环保社团在高校环境教育的作用探讨[J].理论研究,2010(10)

生态与环保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工业与生活污水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种类繁多,如果不经由相应的处理直接排放,对区域的水环境、土壤等造成的危害在长时间内难以消除,不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阶段,生态环保工程项目中的污水处理技术越来越重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在污水处理方面可选择的技术越来越多,但不同污水处理技术的生态环保效益大相径庭。未来的发展中,污水处理技术应朝着生态环保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生态环保工程;污水处理技术;应用

引言

现阶段,在众多的城市污染中,水污染是目前较为严重的污染形式之一,已经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着环境污染的情况日益加重,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加大了污水处理力度,但是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将污水处理系统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可以强化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对水资源进行全面的监控,进而有效提升我国污水处理的整体质量以及效果,切实保障我国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1水污染问题与污水治理现状

当前,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与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建设息息相关,尤其是工业的发展,使大量工业废弃物、工业废水被排入土壤、江河湖海之中,导致环境污染、水体污染的产生与不断加剧,也使生物链受到了影响。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与旱灾、洪灾相当甚至更为严重的一种灾害。这样的背景下,水资源保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陆续出台了诸多有关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的政策方针与规章制度,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在环境治理、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污水处理技术不断改进、优化,水污染治理经验越来越丰富。但是,水污染治理工作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污水排放量不断提高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起步较慢,在治理方式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面对这样的情况,有必要加强对水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以实现污水处理效率与质量的提高为目标,采用先进、有效的水污染处理技术、再生利用措施,实现水环境的改善。

2生态环保中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2.1污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1)活性污泥法。污染物分解涉及到很多内容,其中微生物可以很好的处理污水,是一种生化处理法。实际应用中,生化处理法的效果最好,更能够完全处理污染物,并且在生产工作中可以实现降解,保证所有的处理工作都按照指定的方向推进[4]。活性污泥法是最常用的生化处理法。工作人员需要向污水中注入大量的空气。让污水中的好氧性微生物能够大量繁殖,最后形成污泥絮凝物,然后催生出大量的菌胶团微生物群体。当整个群体越来越庞大,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氧化能力越来越强。工作人员需要为微生物创造好的条件,让其可以正常进行氧溶解,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工作人员人为创造业环境,让厌氧微生物可以得到更适宜生存的环境和营养条件,最后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这就是常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进行业务处理时,相关技术人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做好污水处理。尤其是污水中存在着有机物分解以及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形成的时候,更可以使用厌氧生物技术来做好处理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水平越来越高,实际应用的效率也越来越好,生物体的节流能力持续攀升,使用效果得到了行业的认可。

2.2再生水的应用领域

再生水可以作为城市建设、工业领域的用水以及生活与农业领域的用水。经过处理后水质达标的再生水,并不局限于在某一领域应用。如,我国每年大约有30%左右的再生水用于工程绿化。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将其划分不同级别,完成对污水的二级处理后,应用在工业加工领域,也可以对污水进行更高层次的处理,从而达到更高级别的标准要求。针对工业污水的再生利用,主要用于工业冷却中。其次,再生水主要用于生活杂用,尤其是北方地区,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之后,主要用于城市绿化领域。达到排放标准的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可以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还可以进行农业灌溉。通过再生利用,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农田灌溉中应用再生水,还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如含有氮的再生水用于农田灌溉,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农田灌溉应用再生水的时候,需要做好检测,确保再生水的水质达标,否则便会污染农田。

2.3生态塘污水处理技术

生态环保污水处理技术是当前污水处理工艺发展的一大方向,生态污水处理技术与传统处理工艺相比,其经济性和生态性都是非常突出的,正是由于这些技术特性,使得生态环保污水处理技术在当前的发展条件下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生态塘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频次也相对较高,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通过人工的方式在局部生态系统内引入水禽类生物,随后将需要处理的污水输入生态塘内,这些水禽类生物的各种作用使得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被分解,再加上在生态塘内存在食物链体系,经由分解的产物会在食物链逐级传送,也就达到了良好的污水净化效果。

2.4提升污水处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污水处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会直接影响整个污水处理的质量以及效果,对污水的去污情况以及循环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对污水处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并不断强化其职业素养,全面提升污水处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可以制定健全的专业培训体系,从而有效提升其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污水处理的管理人员也要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重视污水处理设备的日常维护,并时刻观察其工作状态,确保污水处理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性能,另外,需要重视污水处理专业的人才引入,将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作为主要的培训目标,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一些态度积极、工作认真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且强化责任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倒逼污水处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从而全面提升污水处理工作的整体效率。

2.5生物处理技术

沸石是常见的生物污水处理方法之一,其由硅酸盐等多种不同成分组成。生物污水处理工艺是对微生物膜处理装置进行建造,并将微生物负载到颗粒状的沸石上,实现对污水中氨氮等物质的有效分解处理。就现阶段来说,生物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应用于景观水净化领域。同时,生物絮凝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污水处理工艺,其是以微生物的代谢特征为作用原理,来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对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代谢物质具有一定的絮凝活性,可以对污水中存在的分散污染物产生吸附的效果,使絮凝物在水中发生沉降之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絮凝物分离出来,从而实现了对污水的有效处理。目前,生物絮凝技术主要应用于河道水污染处理领域。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的污水处理工作和城市的环保问题息息相关,每一个城市都需要重视污水处理问题,从城市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制定污水处理的计划,降低城市污水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实际情况出发来缓解水资源危机,保证每一个城市的居民都能够有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季楠楠.论生态环保中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J].农家科技,2020,000(002):253.

[2] 张玲.基于生态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00(022):3784.

[3] 潘俊,姚智爽,朱文海,等.论污水处理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運用[J].区域治理,2019,000(010):53.

生态与环保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全球环境的逐渐恶化,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威胁。所以,环保部门必须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而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为人类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环保教育与环保执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保障,后者是前者在社会生活中的有效实践,二者互为依存,共同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促进环保教育活动有效开展和环保执法活动有效执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环保执法;环保教育;关系

前言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障,只有保持良好的环境,才能为人类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目前,环境保护问题逐渐成为时代主题,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中所迫切关注的问题,因而环保教育、环保执法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只有加强环保教育,才能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全人类共同为环保贡献力量;只有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才能为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针对环保教育和环保执法工作而提出相对策略具有必要性。

一、环保教育与环保执法之间的关系

环保教育与环保执法之间具有密切联系。首先,环保教育为环保执法提供基础性保障。教育具有影响人、教化人的积极作用,能够对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导向影响。因此,只有加强环保教育,才能使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环保执法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其次,环保执法是环保教育得以实践的重要工作。如果没有环保执法工作,任凭环保教育如何高效开展,其环保效果仍然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节约环保型社会的构建。可见,环保教育和环保执法之间互为依存,其关系十分密切[1]。

二、加强环保教育的对策

提升环保教育水平具有必要性,能够推动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因而有关部门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以学校为环保教育主阵地

要加强环保教育,应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进而对学生发挥着教化作用,为我国未来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首先,环保教育要从幼儿抓起,逐渐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所以,教育部门应加强关于环保教材的编制,将环保教育列入教学大纲中,促进环保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针对青少年群体,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讲座活动,既能增强环保宣传,又能对青少年进行良好教育。最后,学校积极营造环保节能型的校园文化,以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2]。

(二)对社会公众加强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是时代发展的主题,环保工作与全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而有必要对社会全体公众加强环保教育工作,以全面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首先,以社区为单位,积极开展环保教育工作。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区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逐渐提升,而社区活动对人们有着重大影响力。因此,以社区为单位而加强环保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其次,以政府、事业单位等组织为单位,对员工加强环保教育工作,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鼓励全民积极参与到环保工作中。

(三)对环保执法人员加强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強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环保执法是对人们环保行为方式的有效监督手段。由此可见,对环保执法人员加强环保教育工作尤为重要。首先,相关部门针对执法人员而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既规范执法人员的工作行为,又增强其环保意识。其次,建立或完善奖惩制度,并树立典型,以发挥榜样作用,规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提高环保执法水平,以推动社会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的建议

执法人员应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以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洁净性,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大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整治力度

对相关环境污染、破坏行为加大整治力度具有必要性,能够确保执法工作有效开展。首先,为工厂企业建立严明的排污制度,确保排污标准达标,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其次,加强技术改造,以强化社会众多行业领域的技术水平,进而使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再次,相关部门针对企业排污设备、污染程度进行排查,为执法人员提供执法依据。最后,建立或完善污染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确保环保部门充分了解城市污染现状,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计划,实现污染整治[3]。

(二)规范执法行为。

要促进环保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对执法人员行为加以规范。首先,针对环保执法工作而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执法人员提供行为依据,确保环保执法的规范性。其次,设立监督部门,针对执法人员的工作而加强监督,既有助于执法队伍建设,又能提升执法水平。再次,实行公务公开制,并设立举报电话,使社会公众可以对环保执法人员进行广泛监督,而执法人员应积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最后,加强执法检查,树立反面典型,以儆效尤。

结论

总而言之,环保教育属于教育手段,对人类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环保执法属于法律手段,对人类环保行为有着强制性、约束性作用,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缺少教育的执法,缺乏理论依据;缺少执法的教育,则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有关部门应制定合理的策略,以加强环保教育和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进程,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顾华玲.论提高环保执法效果的基础[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01:8-12.

[2]董邦俊.论我国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衔接[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8.

[3]武向朋.我国设立环保警察制度之理性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04:9-12.

生态与环保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生态学是一门集建筑与自然环保研究于一体的学科,并且在建筑设计领域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生态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建立一个符合生态环保观念的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当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恰当的设计与完善,进而形成一种良性的物质循环,这个过程就被称为生态建筑学。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在开展生态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生态原则,在利用生态建筑观设计生态建筑时,应当注意生态建筑与周边景观的和谐共生,并要合理规划建筑物的选址,在设计生态建筑的过程中提高绿植的利用率,尽可能减少自然资源浪费,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建筑学;设计;生态意识

引言

生态建筑设计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生态建筑存在结构单一、设计片面性等问题,设计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生态建筑设计的效果,建筑设计师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品质至上原则和科学合理化原则,探索生态建筑设计的有效应用策略,提升生态建筑设计效果。

1.绿色生态理念概述

绿色生态理念是指在环境改造过程中需要契合自然发展规律,外来添加元素不能对已有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和破坏性,以稳定生态环境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将绿色生态理念延伸到建筑设计中,会将建筑与自然进行高度融合,而且设计内容对周围已有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会控制在自然可快速恢复或者无影响状态,同时,也会引进清洁能源进行循环使用,从而提升促进自然环境和建筑之间的有机融合,推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2.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特性

对于建筑环境科学而言,生态建筑是环境建筑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当前情况下,每个架构都应该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定义计划,然后调整标准要求,最后进行设计计划。尽管上述步骤与绿色设计流程不兼容,仍然可以通过上述步骤实现绿色设计。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绿色建筑工作都是可持续的。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物的环境设计可以确保该项目的良好发展。需要在设计过程的每个阶段完成预定义的符号。环境建筑可以限定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获取信息的层次,即获取相关材料的过程;第二阶段是建设规划阶段,需要确定建筑设计的具体方向;最后一步是信息检索的层次。如果从空间的大小来研究建筑的生态结构,就证明它是中间的。作为绿色建筑设计最重要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绿色建筑设计不仅具有传统建筑设计的特点,而且具有细节性和复杂性。此外,从技术角度研究绿色建筑设计往往需要使用绿色或绿色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3.建筑学生态设计举措

3.1合理地进行生态建筑选址

在开展生态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当全面贯彻生态建筑观。首先,设计师应当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将选址工作作为最关键的工作,在选址的过程中严格遵循生态建筑观念,尽可能将生态建筑的设计风格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其次,在进行生态建筑物选址的过程中,生态建设领域的设计人员需要利用专业知识实地考察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同时利用各种监测设备时刻观察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并且尽可能推测变化趋势,然后依据已有的数据,制订合理的、具有可行性的生态建筑施工方案,在提高生态建筑施工合理性的同时,选用节能材料,从而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最后,生态建筑设计领域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生态建筑的过程中,应当将施工现场周边的自然景观融入生态建筑设计方案中。这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还可以凸显生态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设观,从而实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3.2尊重个性,因地制宜

人类生存是无法离开大自然的供给,所以人们在社会发展期间,需尊重自然。就我国目前发展来看,如果想要在一个很短的期限内达成绿色建筑目标很难实现,可是若能尊重个性,因地制宜就能很好地缓解这一状况。所谓的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托自然环境,在考虑到当地的环境因素基础上进行建筑设计,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减少环境的破坏,还能够让环境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也正因如此,建筑项目建设前,相关单位需熟知建设地和周遭自然环境,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基础上,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例如,旅游业周围的建筑既能够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还能够大大降低人们生活给景区带来的负面作用。此外,大功率使用能源功能性建筑设计也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把这类建筑的建设地选在资源储备量、种类较为丰富的区域,使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充分发挥了生态建筑的优势。可是我们必须注意到,高污染化工类建筑需将建筑地选在离人群、水源、自然资源较远的区域,以降低污染给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且生产期间需做好排放物的处理工作,排放物经处理满足排放要求后才能排放。总体来说,项目施工期间需要考虑到项目特征和环境因素,遵循因地制宜这一原则,以实现建筑和生态环境的共赢,促使二者能够良性发展。

3.3应用绿色建材

基于绿色生态理念展开建筑设计时,也需要做好绿色建材的引用工作,减少建筑材料损耗,提高所选建材本身的节能性。目前,在建筑市场中,流通了许多的绿色建材,如PVC材料、复合型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等。这些材料相较于传统建材,其节能环保属性更强,能够营造出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在绿色建材的选择中,一是要考虑性能合规性,如质量属性、安全性、耐久性等指标,基于已有的评价体系,对于这些材料的综合属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来缩小筛选范围。二是要考虑经济性,在满足建筑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选择综合性价比良好的绿色建材。需要注意的是,从材料采购,再到材料存储、安装等过程,都需要加强相应的监督工作,及时纠正存在的应用问题,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充分发挥绿色建材的应用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应该融入生态设计的理念,促进生态环境和建筑行业的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建筑设计应该立足于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在朝向设计、遮阳设计、水循环设计、生态表皮设计、绿化设计和平面设计等方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严格执行設计方案,促进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岩.解析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J].房地产世界,2021(13):49-51.

[2]沈劲宇.关于生态建筑设计及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分析[J].中华建设,2019(11):128-129.

[3]叶文辉.解析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J].城市建筑,2014(06):10+12.

上一篇:财务风险论文范文下一篇:石油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