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范文

2024-08-02

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

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

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

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

气体及杂质(0.03%

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

(2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燃红磷 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3实验关键:红磷必须过量;装置必须密封;冷却至室温再 打开弹簧夹。 物质的分类

3、 氧气

(1 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 化学性质: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制取氧气:制取方法: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排水法: ③装置: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

氧气

④验满:利用排水法:水面有大量气泡说明已收集满:利用向上排气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木条复燃则满。

⑤气密性检查:连接好仪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中能形成水柱,则气

密性好。

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a 、为什么试管口部略下倾?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b 、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按物质种类 单质 化合物 (按元素种类

(c、停止加热时为什么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防止由于降温管内压强减小,水被吸入试管造成试管炸裂;

4、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字母表示:A+B→AB 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字母表示:AB→A+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4、催化剂:特点:“一变两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两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5、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的颗粒物和臭氧等。

6、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出热量,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水电解实验:化学反应: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1 :8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滤液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一边; 漏斗下端紧靠接滤液烧杯。

滤纸与漏斗内壁间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

△ 过滤两次不干净原因: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接滤液烧杯不干净。 玻璃棒作用:引流。

(3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 .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

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3、氢气 H 2 (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水(排

水法

(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装置:固液不加热型(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收集方法:向下排气法:排水法: (

4、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了解}

4、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A 、水污染物来源: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5、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同点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第四单元 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识点

1、 原子的构成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不带电

①、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②、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

3、没有单位

2、元素

(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

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

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

5、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有时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 微观:表示一个原子

例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 C: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 Al:表示铝元素;铝;一个铝原子

★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例如:3H:3个氢原子 4C:4个碳原子

nFe: n个铁原子 2Ar:2个氩原子 (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 原子元素

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特征表示具体的粒子,也表示种类。既讲种类 也讲个数。

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 的某个粒子而言。只具有 宏观含义

(4我们的平时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是补元素。

三、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元素周期表,一要认识它的结构,二要能从元素周期表获取相应元素的信息,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质子

3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右图。 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 (

1、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

2、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 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 4个, 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 8个电子(氦为 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二、离子

1.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 2”的意义。 2. 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4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合价 掌握元素的化合价,请注意以下几点: (1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掌握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如:①在化合物中,通常氢显 +1价;氧显 -2价;②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③一些元素有变价,其化合价的确定,可以通过不 变价元素按化合价规则求得。

(2使用化合价的规则是: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掌握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是在化学反应中相对稳定的原子集团,又叫做根。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只有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二、化学式的意义和书写 1. 化学式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③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 的一个分子及该分子的构成。

2. 化学式的书写

①单质化学式书写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但像氢气、氧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单质是双原 子分子,要在其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 2;②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时,正价元素写在左边,负价元素写 在右边; 正负价总数的代数和为 0; ③含有原子团的物质, 可将原子团看成是一个原子来书写化学 式,如氢氧化镁〔

〕。

三、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利用化学式可进行下列各种计算: ①相对分子质量; ②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③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为

四、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正价在左,负价在右

1、交叉法:在元素上方标上化合价,先化简再交叉,如 P 为 +5价,氧为 -2价,交叉后为 P 2O 5

2、最小公倍数法,选求出几种元素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再根据最小公倍数求各元素的原子 数。

五、根据化学式求元素化合价。

先将要求的化合价设为 X , 再根据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列出方程。 求得的 X 的值就是 化合价。如求 CO 2中 C 的化合价, X*1+(-2 *2=0 求得 X 的值为 4,则 C 的化合价为 +4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 1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

3、含义:以 2H2+O2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个氢分子与 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 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 4份质量的氢气与 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 生成 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 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 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 电车的滑块等。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H 代表 Hard ,坚

硬的; B 代表 Black ,黑的。 6B 最软,颜色最深; 6H 最硬, HB 软硬适中。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 . 主要有 :焦炭 , 木炭 , 活性炭 , 炭黑等 .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 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 的耐磨性。

4、 C 60是一种由 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 和 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 .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 , 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 4个电子,既 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 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 原理。】

2、可燃性 : 完全燃烧 (氧气充足 , 生成 CO 2 : 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 , 生成 CO :2C+O2点燃 2CO

3、还原性:2↑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Fe 2O 3+3C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 O 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 H 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易中毒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过氧化氢制氧气(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 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步骤 一检、二装、三注入、四收集

将固体药品放入锥形瓶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收集二氧化碳 从长颈漏斗处加入酸

6、正确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错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7、制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 (1在实验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先放石灰石,后加稀盐酸 (3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 (4导气管不能伸入太长 (5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6在集气瓶口盖玻璃片 (7集气瓶中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 (8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 , 无味的气体 , 密度比空气大 , 能溶于水 , 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 ----干冰

2、化学性质 : 1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 , 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 2CO 3 == H 2O+ CO2↑ 碳酸不稳定 , 易分解

3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3↓ +H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吸热反应, CO 2是氧化剂, C 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 2CO 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其物理性质。 温室肥料

4、危害及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 —— 原因:过多的 CO

2、 O

3、 CH

4、氟氯代烷等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五、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 (H

2、 CO 、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 H 2和 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 和 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 4和 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2还原性: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记住要领: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尾部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3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 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

2、NO2(引起酸雨) 、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

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 点燃 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 点燃 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 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 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11 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2MgO Fe3O4 2CuO 2Al2O3 2H2O 2P2O5 SO2 CO2 点燃 点燃 加热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2CO 点燃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2CO2 CO2 + 2H2O 点燃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二.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CO2 + 3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2KClO3 ==== 2KCl + 3O2 ↑ 15.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6.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7.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三.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加热 高温 CaO + CO2↑ Cu + H2O 2Cu + CO2↑ 4Fe + 3CO2↑ 高温 高温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3Fe + 2CO2↑ Cu + CO2 2Fe + 3CO2 高温 加热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四、其他反应 3Fe + 4CO2 26 实验室制 CO2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7. CO2 与水反应:H2O + CO2 === H2CO3 28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Ca(OH2 + CO2 ==== CaCO3 ↓+ H2O 29. 锌和稀硫酸 Zn + H2SO4 = ZnSO4 + H2↑ 12

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一、原电池

课标要求

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要点精讲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概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叫做原电池。

若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有电子转移,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设计成定向的移动,即形成电流。只有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才能被转化成电能;非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不能设计成电池的形式被人类利用,但可以以光能、 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被人类应用。

(2)原电池装置的构成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是将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上发生,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简易记法:负失氧,正得还。

2、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依据原电池原理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①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由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而电流方向是由正极流向负极,二者是相反的。

②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金属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原电池的正极通常有气体生成,或质量增加;负极通常不断溶解,质量减少。 (2)原电池中离子移动的方向

①构成原电池后,原电池溶液中的阳离子向原电池的正极移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原电池的负极移动;

②原电池的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注: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内电路: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3、原电池正、 负极的判断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流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根据电极质量增重或减少来判断。

工作后,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电极(正极)放电,电极活动性弱;反之,电极质量减小,说明电极金属溶解,电极为负极,活动性强。

(6)根据有无气泡冒出判断

电极上有气泡冒出,是因为发生了析出H2的电极反应,说明电极为正极,活动性弱。

本节知识树

原电池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

二、化学电源

课标要求

1、了解常见电池的种类

2、掌握常见电池的工作原理

要点精讲

1、 一次电池

(1)普通锌锰电池

锌锰电池是最早使用的干电池。锌锰电池的电极分别是锌(负极)和碳棒(正极),内部填充的是糊状的MnO2和NH4Cl。电池的两极发生的反应是:

(2)碱性锌锰电池

用KOH电解质溶液代替NH4Cl作电解质时,无论是电解质还是结构上都有较大变化,电池的比能量和放电电流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它的电极反应如下:

(3)银锌电池——纽扣电池

该电池使用寿命较长,广泛用于电子表和电子计算机。其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式为:

(4)高能电池——锂电池

该电池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的一种高能电池。由于锂的相对原子质量很小,所以比容量(单位质量电极材料所能转换的电量)特别大,使用寿命长。

如作心脏起搏器的锂碘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

2、 二次电池

原理:充电电池在放电时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又逆向进行,生成物重新转化为反应物,使充电放电可在一定时期内循环进行。

铅蓄电池

构成:该电池以Pb和PbO2作电极材料,硫酸作电解质溶液。

放电时二氧化铅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铅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充电时二氧化铅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铅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3、氢氧燃料电池 (1)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

在氢氧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石墨为电极, H2和 O2或空气)源源不断地通到电极上。

(2)氢氧燃料电池的优点是产物只有水,不产生污染物。

本节知识树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各种用途的原电池产品。需要了解常见电池的基本构造、 工作原理、 性能和使用范围。

三、电解池

课标要求

1、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够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池反应方程式

3、了解电解池、 精炼池、 电镀池的原理

要点精讲

1、电解原理

(1)电解的含义: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而在阴、 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这种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①直流电源。

②两个电极。其中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叫做阳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叫做阴极。

③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用石墨、 金、 铂等制作的电极叫做惰性电极,因为它们在一般的通电条件下不发生化学反应。用还原性较强的材料制作的电极叫做活性电极,它们作电解池的阳极时,先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阴、 阳极的判断及反应原理 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为阳极。阳极如果是活泼的金属电极,则金属失去电子生成金属阳离子;阳极如果不能失去电子,则需要溶液中能失去电子(即具有还原性)的离子在阳极表面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为阴极。阴极如果是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则阴极本身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阴极如果不能得到电子,则溶液中的离子在阴极表面得电 子,发生还原反应(如下图所示)

2、 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以制备烧碱、 氯气和氢气 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原理

②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制烧碱的主要生产流程

(2)电镀

①电镀的含义: 电镀是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②电镀的目的:电镀的目的主要是使金属增强抗腐蚀能力、 增加美观和表面硬度。 ③电镀特点:“一多、一少、 一不变” 。一多指阴极上有镀层金属沉积,一少指阳极上有镀层金属溶解,一不变指电解液浓度不变。

(3)电镀的应用——铜的电解精炼 ①电解法精炼铜的装置

②电解法精炼铜的化学原理

电解精炼是一种特殊的电解池。电解精炼中的两个电极都是同种金属单质,阳极是纯度较低的金属单质,阴极是纯度较高的金属单质。

(3)电冶金

原理:化合态的金属阳离子,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单质。

本节知识树

化学能与电能可以相互转化。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反应为电解反应,实现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原电池与电解池比较

四、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课标要求

①能够解释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②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 ③掌握金属腐蚀的防护措施

要点精讲

1、 金属的腐蚀 (1)定义: 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与周围的气体或液体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损耗的现象。

(2)分类:由于金属接触的介质不同,发生腐蚀的情况也不同,一般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①化学腐蚀: 金属跟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反应而引起的腐蚀叫做化学腐蚀。化学腐蚀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普通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原电池反应,无电流产生。

②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3)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实际上是由大量的微小的电池构成微电池群自发放电的结果。 ①析氢腐蚀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薄层水膜,在钢铁表面形成了一层电解质溶液的薄膜,与钢铁里的铁和少量的碳恰好形成了原电池。这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遍布钢铁表面,在这些原电池里,铁是负极,碳是正极。若电解质溶液酸性较强则发生析氢腐蚀。

②吸氧腐蚀

金属表面酸性较弱或呈中性时,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与水结合,生成OH-,消耗了氧气,从而使得溶液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发生吸氧腐蚀。

2、金属的防护

金属防护的目的就是防止金属的腐蚀。金属的防护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使金属不被氧化。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将被保护的金属与更活泼的金属连接,构成原电池,使活泼金属作阳极被氧化,被保护的金属作阴极。

(2)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利用外加直流电, 负极接在被保护金属上成为阴极,正极接其他金属。 (3)非电化学防护法

①非金属保护层②金属保护层③金属的钝化

3、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规律

(1)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越剧烈,该金属越活泼。 (2)金属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该金属越活泼。

(3)一种金属能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将其置换出来,则该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更活泼。

(4)两金属构成原电池时,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更活泼。

(5)在电解的过程中,一般地先得到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的金属单质的活泼性比后得到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的金属单质的活泼性弱。

本节知识树

在揭示金属腐蚀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的基础上,分析发生金属腐蚀的原因,探讨防止金属腐蚀的思路和方法。

本章知识网络

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

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

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

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

气体及杂质(0.03%

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

(2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燃红磷 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3实验关键:红磷必须过量;装置必须密封;冷却至室温再 打开弹簧夹。 物质的分类

3、 氧气

(1 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 化学性质: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制取氧气:制取方法: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排水法: ③装置: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

氧气

④验满:利用排水法:水面有大量气泡说明已收集满:利用向上排气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木条复燃则满。

⑤气密性检查:连接好仪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中能形成水柱,则气

密性好。

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a 、为什么试管口部略下倾?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b 、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按物质种类 单质 化合物 (按元素种类

(c、停止加热时为什么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防止由于降温管内压强减小,水被吸入试管造成试管炸裂;

4、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字母表示:A+B→AB 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字母表示:AB→A+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4、催化剂:特点:“一变两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两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5、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的颗粒物和臭氧等。

6、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出热量,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水电解实验:化学反应: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1 :8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滤液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一边; 漏斗下端紧靠接滤液烧杯。

滤纸与漏斗内壁间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

△ 过滤两次不干净原因: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接滤液烧杯不干净。 玻璃棒作用:引流。

(3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 .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

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3、氢气 H 2 (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水(排

水法

(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装置:固液不加热型(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收集方法:向下排气法:排水法: (

4、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了解}

4、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A 、水污染物来源: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5、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同点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第四单元 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识点

1、 原子的构成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不带电

①、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②、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

3、没有单位

2、元素

(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

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

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

5、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有时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 微观:表示一个原子

例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 C: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 Al:表示铝元素;铝;一个铝原子

★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例如:3H:3个氢原子 4C:4个碳原子

nFe: n个铁原子 2Ar:2个氩原子 (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 原子元素

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特征表示具体的粒子,也表示种类。既讲种类 也讲个数。

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 的某个粒子而言。只具有 宏观含义

(4我们的平时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是补元素。

三、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元素周期表,一要认识它的结构,二要能从元素周期表获取相应元素的信息,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质子

3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右图。 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 (

1、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

2、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 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 4个, 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 8个电子(氦为 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二、离子

1.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 2”的意义。 2. 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4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合价 掌握元素的化合价,请注意以下几点: (1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掌握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如:①在化合物中,通常氢显 +1价;氧显 -2价;②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③一些元素有变价,其化合价的确定,可以通过不 变价元素按化合价规则求得。

(2使用化合价的规则是: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掌握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是在化学反应中相对稳定的原子集团,又叫做根。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只有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二、化学式的意义和书写 1. 化学式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③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 的一个分子及该分子的构成。

2. 化学式的书写

①单质化学式书写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但像氢气、氧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单质是双原 子分子,要在其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 2;②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时,正价元素写在左边,负价元素写 在右边; 正负价总数的代数和为 0; ③含有原子团的物质, 可将原子团看成是一个原子来书写化学 式,如氢氧化镁〔

〕。

三、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利用化学式可进行下列各种计算: ①相对分子质量; ②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③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为

四、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正价在左,负价在右

1、交叉法:在元素上方标上化合价,先化简再交叉,如 P 为 +5价,氧为 -2价,交叉后为 P 2O 5

2、最小公倍数法,选求出几种元素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再根据最小公倍数求各元素的原子 数。

五、根据化学式求元素化合价。

先将要求的化合价设为 X , 再根据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列出方程。 求得的 X 的值就是 化合价。如求 CO 2中 C 的化合价, X*1+(-2 *2=0 求得 X 的值为 4,则 C 的化合价为 +4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 1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

3、含义:以 2H2+O2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个氢分子与 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 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 4份质量的氢气与 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 生成 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 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 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 电车的滑块等。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H 代表 Hard ,坚

硬的; B 代表 Black ,黑的。 6B 最软,颜色最深; 6H 最硬, HB 软硬适中。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 . 主要有 :焦炭 , 木炭 , 活性炭 , 炭黑等 .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 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 的耐磨性。

4、 C 60是一种由 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 和 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 .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 , 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 4个电子,既 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 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 原理。】

2、可燃性 : 完全燃烧 (氧气充足 , 生成 CO 2 : 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 , 生成 CO :2C+O2点燃 2CO

3、还原性:2↑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Fe 2O 3+3C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 O 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 H 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易中毒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过氧化氢制氧气(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 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步骤 一检、二装、三注入、四收集

将固体药品放入锥形瓶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收集二氧化碳 从长颈漏斗处加入酸

6、正确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错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7、制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 (1在实验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先放石灰石,后加稀盐酸 (3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 (4导气管不能伸入太长 (5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6在集气瓶口盖玻璃片 (7集气瓶中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 (8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 , 无味的气体 , 密度比空气大 , 能溶于水 , 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 ----干冰

2、化学性质 : 1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 , 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 2CO 3 == H 2O+ CO2↑ 碳酸不稳定 , 易分解

3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3↓ +H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吸热反应, CO 2是氧化剂, C 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 2CO 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其物理性质。 温室肥料

4、危害及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 —— 原因:过多的 CO

2、 O

3、 CH

4、氟氯代烷等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五、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 (H

2、 CO 、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 H 2和 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 和 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 4和 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2还原性: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记住要领: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尾部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3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 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

2、NO2(引起酸雨) 、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

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 点燃 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 点燃 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 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 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11 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2MgO Fe3O4 2CuO 2Al2O3 2H2O 2P2O5 SO2 CO2 点燃 点燃 加热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2CO 点燃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2CO2 CO2 + 2H2O 点燃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二.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CO2 + 3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2KClO3 ==== 2KCl + 3O2 ↑ 15.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6.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7.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三.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加热 高温 CaO + CO2↑ Cu + H2O 2Cu + CO2↑ 4Fe + 3CO2↑ 高温 高温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3Fe + 2CO2↑ Cu + CO2 2Fe + 3CO2 高温 加热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四、其他反应 3Fe + 4CO2 26 实验室制 CO2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7. CO2 与水反应:H2O + CO2 === H2CO3 28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Ca(OH2 + CO2 ==== CaCO3 ↓+ H2O 29. 锌和稀硫酸 Zn + H2SO4 = ZnSO4 + H2↑ 12

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

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

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O

2、H

2、CO

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

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N

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

KClO3—KMnO4—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

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

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CaCO3+HCl—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CaCO3—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C2H5OH+O2—

甲醇燃烧CH3OH+O2—

6、H

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可燃性H2+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O2—H2的爆炸极限为4——74.2%

C+O2—(氧气充足)C+O2—(氧气不足)

②还原性H2+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CO2①与水反应:CO2+H2O—(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与碱反应:CO2+Ca(OH)2—(检验CO2的方程式)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

①除杂:CO[CO2]通入石灰水CO2+Ca(OH)2—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CaCO3—

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CaCO3+HCl—

③鉴别:H

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

H

2、O

2、CO2:用燃着的木条

[(H

2、CO2),(O

2、CO2),(CO、CO2)]用石灰水

8、酒精C2H5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

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

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ZX、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

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六、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七、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八、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有毒的物质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十

一、溶解性表的记忆口诀 钾钠铵盐个个溶,硝酸盐类也相同 碱溶铵钾钠钡钙,硫酸盐类除钡钙, 氯化物除银亚汞,碳磷酸盐多不溶

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读数据,读出每一个数据包含的物质,然后分析物质之间的关系,即可找出已知的量和物。

如:在一次化学课外活动中,某同学想除去氯化钾固体中混有的氯化铜(不引进其他杂质)。化学老师为他提供了以下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硫酸钠溶液。该同学现取氯化钾和氯化铜的混合物59.8g,全部溶解在200g水中,再加入60g所选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9.8g。试回答:

(1)该同学所选的是

溶液。

(2)计算混合物中氯化铜的质量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

59.8g(氯化钾和氯化铜)+200g水+60g(氢氧化钾和水)=9.8g(氢氧化铜) 是混合物的不能直接用于方程式计算,所以已知的是氢氧化铜的质量为9.8g,写出反应方程式就能计算了 一.制氧气:

2KClO3 (MnO2,加热)= 2KCl + 3O2 ↑

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二.制氢气: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 三.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CO2↑

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范文第6篇

高中高一化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怎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表象:化合价升降实质:电子转移

注意: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有关概念

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产物(表现氧化性)

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原产物(表现还原性)

注意:(1)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

(2)用顺口溜记“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被氧化对应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对应是还原产物。

3、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单线桥:

双线桥:

注意:(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定要记住,如果对分析化合升降不熟练可以用坐标法来分析。

(2)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4、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凡处于最高价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

1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最高价的元素(KMnO

4、HNO3等)

绝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Cl

2、O2等)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凡处于最低价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

最低价的元素(H2S、I—等)

金属单质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

注意:

(1)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过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过还原产物。

(2)当一种物质中有多种元素显氧化性或还原性时,要记住强者显性(锌与硝酸反应为什么不能产生氢气呢?)

(3)要记住强弱互变(即原子得电子越容易,其对应阴离子失电子越难,反之也一样)

记住:(1)金属活动顺序表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非金属活动顺序

元素:F>O>Cl>Br>N>I>S>P>C>Si>H

单质:F2>Cl2>O2>Br2>I2>S>N2>P>C>Si>H2

(4)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关系

F2>KmnO4(H+)>Cl2>浓H2SO4>Br2>Fe3+>Cu2+>I2>H+>Fe2+

2

HNO3>稀HNO3>浓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F—

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原理: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步骤:列变化、找倍数、配系数

注意:在反应式中如果某元素有多个原子变价,可以先配平有变价元素原子数,计算化合价升降按一个整体来计算。

类型:一般填系数和缺项填空(一般缺水、酸、碱)

二、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的判断

凡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就是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步骤:“写、拆、删、查”

注意:(1)哪些物质要拆成离子形式,哪些要保留化学式。大家记住“强酸、强碱、可溶性盐”这三类物质要拆为离子方式,其余要保留分子式。注意浓硫酸、微溶物质的特殊处理方法。

(2)检查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三查(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是否符合反应事实)

3、离子共存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都不能共存

(1)生成难溶物

常见的有AgBr,AgCl,AgI,CaCO3,BaCO3,CaSO3,BaSO3等

3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2)生成易挥发性物质

常见的有NH

3、CO

2、SO

2、HCl等

(3)生成难电离物质

常见的有水、氨水、弱酸、弱碱等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e3+与S2-、ClO—与S2-等

三、原子结构

1、关系式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Z)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注意:化学反应只是最外层电子数目发生变化,所以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化合价|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化合价|

2、所代表的意义

3、同位素

将原子里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注意:(1)同位素是指原子,不是单质或化合物

(2)一定是指同一种元素

(3)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4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运动的特征:

(2)描述电子运动的方法: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符号KLMNOPQ

层序1234567

(4)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写法

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守的四条规则

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什么是原子序数?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周期律是谁发现的?

2、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

(2)记住“七横行七周期,三长三短一不全”,“十八纵行十六族,主副各七族还有零和八”。

(3)周期序数:一二三四五六

元素的种数:288181832

(4)各族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排)

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ⅠB、ⅡB、ⅢA、ⅣA、

5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ⅤA、ⅥA、ⅦA、O

注意:ⅡA和ⅢA同周期元素不一定定相邻

3、元素性质的判断依据

跟水或酸反应的难易

金属性

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跟氢气反应的难易

非金属性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注意:上述依据反过也成立。

4、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注意:金属性(即失电子的性质,具有还原性),非金属性(即得电子的性质,具有氧化性)

(2)原子半径大小的判断:先分析电子层数,再分析原子序数(一般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层数相同的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

5、化合价

价电子是指外围电子(主族元素是指最外层电子)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负价|+最高正价目=8

注意:原子序数、族序数、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的奇偶数关系

6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6、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位、构、性”三者关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3O4+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

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7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2NaOH=Fe(OH)2↓+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2H2O+O2=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Fe2O3+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6NH3"H2O=2Al(OH)3↓+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Al2O3+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Fe=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Cl2=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CaO高温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2HCl=2NaCl+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3Cl2点燃2FeCl3

8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Cl2点燃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Cl2点燃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光照2HCl+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H2O+CO2=CaCO3↓+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H2O≈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O2放电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O2=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O2催化剂2SO3

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H2O=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2H2SO4(浓)△CuSO4+2H2O+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9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NH3↑+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NaOH△NH3↑+NaNO3+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H2点燃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

59、SO2+CaO=CaSO3

60、SO2+2NaOH=Na2SO3+H2O 6

1、SO2+Ca(OH)2=CaSO3↓+H2O 6

2、SO2+Cl2+2H2O=2HCl+H2SO4 6

3、SO2+2H2S=3S+2H2O 6

4、NO、NO2的回收:NO2+NO+2NaOH=2NaNO2+H2O

65、Si+2F2=SiF4

66、Si+2NaOH+H2O=Na2SiO3+2H2↑

67、硅单质的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2C高温电炉Si+2CO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2Cl2△SiCl4

10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SiCl4+2H2高温Si(纯)+4HCl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3O4+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

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11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2NaOH=Fe(OH)2↓+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2H2O+O2=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Fe2O3+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6NH3"H2O=2Al(OH)3↓+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Al2O3+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Fe=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Cl2=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CaO高温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2HCl=2NaCl+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3Cl2点燃2FeCl3

12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Cl2点燃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Cl2点燃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光照2HCl+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H2O+CO2=CaCO3↓+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H2O≈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O2放电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O2=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O2催化剂2SO3

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H2O=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2H2SO4(浓)△CuSO4+2H2O+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13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NH3↑+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NaOH△NH3↑+NaNO3+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H2点燃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

59、SO2+CaO=CaSO3

60、SO2+2NaOH=Na2SO3+H2O 6

1、SO2+Ca(OH)2=CaSO3↓+H2O 6

2、SO2+Cl2+2H2O=2HCl+H2SO4 6

3、SO2+2H2S=3S+2H2O 6

4、NO、NO2的回收:NO2+NO+2NaOH=2NaNO2+H2O

65、Si+2F2=SiF4

66、Si+2NaOH+H2O=Na2SiO3+2H2↑

67、硅单质的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2C高温电炉Si+2CO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2Cl2△SiCl4

14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SiCl4+2H2高温Si(纯)+4HCl

一、碱金属:

1.新切的钠有银白色光泽,但很快发暗;方程式:4Na+O2=2Na2O;该产物不稳定。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淡黄色的固体,方程式:2Na+O2点燃====Na2O2。锂燃烧方程式:4Li+O2点燃====2Li2O;钾燃烧方程式:K+O2点燃====KO2。

2.钠与氧气在不点火时平稳反应,硫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将钠粒与硫粉混合时爆炸,方程式:2Na+S=Na2S

3.钠与水剧烈反应后滴有酚酞的水变成红色,方程式:2Na+2H2O=2NaOH+H2↑;钾与水反应更剧烈,甚至爆炸,为了安全,常在小烧杯上盖一块小玻璃片。

4.过氧化钠粉末用脱脂棉包住,①滴几滴水,脱脂棉燃烧;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②用玻璃管吹气,脱脂棉也燃烧;有关的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这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使脱脂棉达到着火点。在过氧化钠与水或CO2反应生成O2的两个反应中,为生成1molO2,需要的Na2O2的物质的量都为2mol,同时需要的H2O或CO2的物质的量都为2mol。

5.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它不带结晶水,又俗名苏打。碳酸钠晶体化学式是Na2CO3?10H2O,在空气中不稳定,容易失去结晶水,风化,最后的产物是粉末状,叫无水碳酸钠。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等在空气中露置的最后产物都是无水碳酸钠。

6.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物质都可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有关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O32-+2H+=H2O+CO2↑;HCO3-+H+=H2O+CO2↑;其中,以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速度更快;如果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相同,当它们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盐酸以碳酸钠为多。

7.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较差的是碳酸氢钠,其加热时发生分解,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在这个分解反应中,每42gNaHCO3发生分解就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5.6L。在这个分解反应中,一种物质生成了三种物质,

15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1)高锰酸钾分解:

2KMnO4△====K2MnO4+MnO2+O2↑

(2)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分解:

(NH4)2CO3△====2NH3↑+H2O+CO2↑

8.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加热;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溶液的方法是:

通入足量CO2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9.从NaOH溶液得到纯净的Na2CO3溶液的方法是把NaOH溶液分为二等份,一份通入足量CO2使之全部成为NaHCO3;然后把另份NaOH溶液加入到此溶液中,摇匀即可。两个方程式分别为:NaOH+CO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10.往稀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盐酸,离子方程式为H++CO32-=HCO3-。

1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O32-+Ca2+=CaCO3↓;

HCO3-+Ca2++OH-=CaCO3↓+H2O。

两溶液中只有Na2CO3可以使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O32-+Ca2+=CaCO3↓。

二、卤素:

12.氟气是浅黄绿色;氯气是黄绿色;液溴是深红棕色;固态碘是紫黑色。常用的有机萃取剂四氯化碳无色,密度比水大;苯也是无色液体,密

16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度比水小。液溴常用水封存,液溴层是在最下层。

13.闻未知气体气味,方法是: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小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14.铜丝红热后伸进氯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发红发热,同时生成棕色烟;加少量水,溶液蓝绿色,方程式:Cu+Cl2点燃====CuCl2。铁丝红热后也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方程式:2Fe+3Cl2点燃====2FeCl3。高压干燥的大量氯气用钢瓶保存,因为常温下干燥氯气不与铁反应。

15.氢气与氯气混合后见强光爆炸,但H2也可以在Cl2中安静燃烧,在集气瓶口出现大量酸雾,火焰是苍白色,方程式:H2+Cl2点燃====2HCl。

16.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常温常压)是1:2;氯气溶于水后大部分仍以氯分子的形式存在,小部分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2HClO见光====2HCl+O2↑;所以,久置的氯水其实就是稀盐酸。

17.实验室常用新制的氯水代替氯气发生很多反应,新制氯水中含有的分子有下列三种Cl

2、HClO、H2O;含有的离子主要有下列三种H+、Cl-、ClO-,另外还有OH-。

18.氯水显的颜色是由于其中含有氯分子的缘故;氯水可以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如把碘离子、亚铁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和铁离子,这是由于其中含有Cl2的缘故。氯水可以表现出漂白性,是由于其中含有HClO的缘故。氯水显酸性,是由于其中含有H+的缘故。往氯水中投入一勺镁粉,有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Mg+Cl2=MgCl2。

19.多余氯气常用NaOH溶液吸收。工业上也常用含水1%的石灰乳吸收氯气制取漂白粉: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所以,漂白粉的主要成份是CaCl

2、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粉直接投入水溶液中即可发生漂白作用:Ca(ClO)2+H2O+CO2=CaCO3↓+2HClO。

17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20.制取的氯气中常含有H2O蒸气、HCl气体杂质,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常把氯气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两个洗气瓶。

21.指纹实验有二个方案。(1)用手(要是油腻不够,可以在头发上再磨擦几下)指在白纸上摁按一下,然后将白纸条放在较稀的碘蒸气中1分钟,取出后可以清楚看到白纸上出现指纹。这是因为碘蒸气溶解于指纹里的油脂中的缘故。此实验可以证明碘单质易溶于油脂中。(2)在手指摁按过的白纸上喷撒少量AgNO3溶液(此时现象不明显),然后再把白纸条放在光线下,可以看到黑色的指纹。此中的二个方程式:

Ag++Cl-=AgCl↓;

2AgCl见光====2Ag+Cl2↑。

22.氟气与氢气在冷暗处混合即爆炸;溴蒸气加热到500℃时也可以与氢气反应。碘要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可以与氢气反应,同时,生成的碘化氢发生分解,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其方程式:H2+I22HI。

23.卤族元素,按非金属性从强到弱的顺序,可排列为F>Cl>Br>I;它们的单质的氧化性的强弱顺序是F2>Cl2>Br2>I2;(1)把氯水分别滴入到溴化钠、碘化钠溶液中,现象是分别出现溴水的橙色和碘水的黄色;有关的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I2+2Br-=2CI-+Br2;

CI2+2I-=2CI-+I2;

(2)把溴水滴入到碘化钠溶液中,出现碘水的黄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油层在试管的下层,呈紫红色;(3)卤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I->Br->CI->F-。可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而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如果已知A-和B-两种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是A->B-,则可推知A、B两元素的非金属性是B>A。

24.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都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形成的三种沉淀的颜色分别是:白色、淡黄色、黄色;这三种沉淀都不溶于稀硝酸。三种卤化银不溶物都有感光性,例如AgBr可作为照相胶卷的底片涂层;AgI常用来人工降雨。溴化银见光分解的方程式:2AgBr见光====2Ag+Br2。

18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三、元素周期律

25.钠、镁、铝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中,NaOH是强碱;Mg(OH)2是中强碱,不溶于水;AI(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也不溶于水。(1)向MgCl

2、AICl3两溶液中分别滴入少量NaOH溶液,都出现白色沉淀,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Mg2++2OH-=Mg(OH)2↓;

AI3++3OH-=AI(OH)3↓。(2)在两支白色沉淀中再分别滴入NaOH溶液,一支白色沉淀消失,离子方程式:AI(OH)3+OH-=AIO2-+2H2O;。从这里可以看出,在MgCl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以把Mg2+全部沉淀;但在AI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无论是少了还是多了,都不能把AI3+全部沉淀。

26.为把试管中的AI3+全部沉淀,可以在此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I3++3NH3?H2O=AI(OH)3↓+3NH4+;

AI(OH)3不溶于弱碱,不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和强碱。

27.如果把几滴NaOH溶液滴入到AICl3溶液中,现象是出现白色沉淀;如果把几滴AICl3溶液滴入到NaOH溶液中,现象是出现白色沉淀随即消失;所以,通过不同的加入顺序,可以不用其余试剂,鉴别NaOH和AICl3溶液。

28.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它与盐酸、氢氧化钠两溶液分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I2O3+6H+=2AI3++3H2O;

AI2O3+2OH-=2AIO2-+H2O。

29.第三周期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HCIO4;其酸酐是CI2O7。

19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四、硫和硫的化合物

30.氧族元素的元素符号:O、S、Se、Te、Po;前面四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硒是半导体,碲是导体。硫、硒、碲三元素都可以形成两种氧化物,例如,碲形成的两种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TeO

2、TeO3。硒元素形成的两种含氧酸的化学式分别为H2SeO

3、H2SeO4。硫形成的两种含氧酸中酸性较弱者的化学式为H2SO3。

31.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立即剧烈反应:Fe+S△====FeS;产物是黑色;铜丝伸入到硫蒸气中,立即发红发热,剧烈燃烧:2Cu+S△====Cu2S;产物是黑色。硫没有把铁、铜氧化成它们的最高价,说明硫的氧化性不是很强。

32.加热时硫蒸气与氢气混合可反应生成硫化氢,同时生成的硫化氢又可以分解,这是一个可逆反应:H2+SH2S。

33.氧气无色无味,臭氧淡蓝色特殊臭味。液态臭氧是深蓝色;固态臭氧是紫黑色。氧气稳定而臭氧可以分解,高温时迅速分解:2O3=3O2。

34.臭氧可以用于漂白和消毒。在低空中,大气中的少量臭氧可以使人产生爽快和振奋的感觉;例如雨后天睛,人很舒服,就是因为发生3O2放电=====2O3反应生成了少量臭氧。在低空中,臭氧含量稍大,就会对人体和动植物造成危害。人们在复印机、高压电机等工作的地方呆得太久就会感觉不舒服,是因为这些地方生成了较多的臭氧,所以,这类场所要注意通风。但是,在高空,臭氧是地球卫士,因为臭氧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臭氧层容易受到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等气体的破坏。过氧化氢的电子式:。它是无色粘稠液体。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呈弱酸性。它广泛用于漂白、消毒,还可用为火箭燃料。把双氧水滴入亚硫酸溶液中:H2O2+H2SO3=H2SO4+H2O,此中过氧化氢表现强氧化性。在双氧水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结果出现大量气泡:

2H2O2MnO2======2H2O+O2↑。

35.硫化氢是无色气体,剧毒。它的还原性很强,比碘化氢还强。在卤化氢气体中,以碘化氢的还原性为最强;在卤离子中,以碘离子的还原性最强,但是,还原性H2S>HI、S2->I-。例如,在硫化氢的水溶液中滴入碘水,可生成硫沉淀(淡黄或乳白浑浊):H2S+I2=2HI+S↓;硫化氢的水溶液也可以被空气氧化成硫沉淀:2H2S+O2=2H2O+2S↓。硫

20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化氢气体可以燃烧。

36.SO2无色、刺激、有毒,易液化,常温常压下溶解度为1:40。

(1)其水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示红色,因为H2O+SO2H2SO3;H2SO3H++HSO3-;

(2)SO2有漂白性,且其漂白性可逆。它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褪色后加热时品红溶液又恢复红色。它的漂白原理是SO2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无色物质不稳定,可以分解,恢复原来颜色。

(3)SO2可被催化氧化成SO3:

2SO2+O22SO3;

SO2水溶液还原性更强,此水溶液露置即可被空气氧化:2SO2+2H2O+O2=2H2SO4

在SO2水溶液中滴入碘水可生成硫酸:

SO2+2H2O+I2=2HI+H2SO4;

SO2还原性较强,能使用浓硫酸进行干燥。

(4)SO2也有氧化性,方程式:

2H2S+SO2=3S↓+2H2O;

(5)硫可否直接被氧气氧化成SO3?不能。

(6)SO2气体常用NaOH溶液吸收以免污染空气,也可以用蘸有Na2CO3的棉花缠在导气口以吸收SO2,方程式:Na2CO3+SO2=Na2SO3+CO2。

37.(1)稀硫酸与铜加热也不能反应;(2)浓硫酸与铜不加热也不反应。(3)浓硫酸与铜加热时,铜片表面出现黑色物质,方程式:

Cu+H2SO4(浓)△====CuO+SO2↑+H2O,

21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此中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继续加热,溶液透明,出现蓝绿色;反应完毕后,将试管内液体倒入一盛水的烧杯中,看到试管内残有白色物质和黑色物质,其中白色物质是无水硫酸铜,在此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溶液呈蓝色,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此中硫酸表现出酸性)。

上面两个方程式的总方程式为: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38.浓硫酸滴入蔗糖中,搅拌,结果蔗糖变黑(表现浓硫酸的脱水性),并且体积膨胀,变成黑色海绵状,发出难闻臭味。写出形成海绵状的有关方程式:

C+2H2SO4(浓)△====CO2↑+2SO2↑+2H2O。

39.把浓硫酸滴入胆矾中,结果蓝色变成白色,这表现浓硫酸吸水性。确认SO4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加盐酸后无现象再加BaCl2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

40.NaOH腐蚀玻璃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iO2=Na2SiO3+H2O;

氢氟酸不能使用玻璃瓶盛放的方程式:

4HF+SiO2=SiF4+2H2O;

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如CaO反应,方程式: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间接制取硅酸的二个方程式:

2NaOH+SiO2=Na2SiO3+H2O;

22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Na2SiO3+2HCl=2NaCl+H2SiO3↓。

工业上以SiO2制取硅的方程式:

SiO2+2C高温====Si+2CO↑

Si单质可以与氟气反应:Si+2F2=SiF4;但是,常温下硅既不能与强酸如硝酸、硫酸反应,也不能与强氧化剂如氯气、氧气等反应,只能与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反应。但加热时硅可以燃烧:

Si+O2△====SiO2

上一篇:沪教版九年级化学金属范文下一篇:黄州公交最新线路汇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