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哲学论文范文

2023-12-06

商品流通哲学论文范文第1篇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仿真实训体系研究

3、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目标定位

4、基于柔性管理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研究

5、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完善

6、财务会计专业技能考核与核心课程建设探讨

7、《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解读

8、高职会计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教学分析

9、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10、规范财务管理:破解小微企业融资瓶颈

11、基于贺州区域经济发展的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12、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相关问题研究

13、试论我国会计的国际趋同对反倾销应诉的影响

14、中级会计实务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15、《跟毛泽东学思维》等713条

16、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7、怎样用好教学参考资料

18、商业零售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19、高职会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0、谈奖励积分销售与储值卡销售的会计处理

21、对会计监督问题的探讨

22、论企业折旧与生产的关系

23、连锁经营商业流通业务核算探析

24、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25、协同创新背景下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6、浅析企业会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27、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问题探析

28、浅探职校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

29、增值税会计在企业核算中的问题分析

30、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商业企业的影响

31、杨时展学术思想与学术年表简编

32、浅议新存货准则计量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33、五年一贯制高职会计专业课改的实践与思考

34、高职会计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35、中职会计教学模式改革

36、关于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37、探讨企业会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38、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问题研究

39、《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情况调查

40、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柔性化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41、浅析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

42、低碳经济时代的绿色环保会计研究

43、如何处理统计与会计的协调关系

44、浅谈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中的若干问题

45、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柔性化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46、转型后的增值税费用化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47、比较教学法在“测井方法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48、对“财税改革”给集团企业内部管理带来变化的思考

49、临沂市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品流通哲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发表于1997—2019年274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领域的总体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研究发现,该领域总体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虽然近两年该领域发文量略有下降,但是文献被引频次依然较高。研究热点上,“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教学”“高校”“教学改革”“套路”为研究结构中的网络核心;研究前沿则体现为人文主义视角中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价值重塑和现实需求的平衡;未来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研究可从文化价值、现实需求和教学趣味等方面,以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点为中心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热点;CiteSpace;知识图谱

Key words: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teaching; research hotspots; CiteSpace; knowledge map

收稿日期:2020-04-03

基金項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体系研究”(18BTY128)。

作者简介:王 菘(1996- ),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体育研究。

通讯作者:石振国(1971- ),男,副教授,主要从事休闲体育研究。  自1997年民族传统体育学被正式单独设为体育学下设的二级学科,其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特别是随着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愈加成熟,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愈加丰富,合理借助分析工具对该领域已有研究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有助于后续研究对该领域主要矛盾的把握。

已有研究成果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研究多聚集在理论构建与应用探索方面,综述回顾类文章较少,且多采用文献阅读方式进行归纳,往往跟随上位概念“教育与学科”方面的研究或作为特定需要而出现。比如齐静[1](2017)从学校体育视角,对开展现状、学生态度、教学效果、归类理论四个方面进行文献评述;杨建营[2](2015)等以浙江工业大学武术选项课教改反思为落脚点,对武术教学近20年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改革方向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因此,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领域的研究趋势和热点,系统了解其发展脉络,弥补了先前定量综述类研究缺乏的不足,清晰呈现当下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长效发展尤为必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得到更精确的检索结果,本研究以“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为主题词,并含“教学、课程、课堂、教师、教材”为关键词的思路设置检索式进行专业检索,期刊来源类别为CSSCI,剔除“会议”“通知”“与主题无关文献”得到1997—2019年共274篇文献,然后将文献检索出的数据以“Reworks”格式导出,使其符合Citespace软件的处理格式,下载数据时间为2020年3月5日。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计量法:从总体上分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2)知识图谱:运用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软件的共现分析、关键词突变分析和时间趋势分析等功能,绘制知识图谱,更动态与直观地呈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的演化路径与主要热点。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研究总体趋势分析

一个领域的阶段性发文量隐含着那个时期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以此推算出特定时期的研究动态与学术热点。人们对待新鲜事物的态度往往是经历探索、观望、狂热再回归理智的过程,我国学术界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探讨也符合这一逻辑。从1997—2019年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发文量变化趋势来看可分为四个时期(见图1)。

2.1.1 探索期(1998—2003)

1998—2003年发文量虽始终保持在个位数,但已有崭露头角之势。自1997年民族传统体育学在武术学的基础上被正式确立为一门学科开始[3],相关武术教学模式、教法、内容策略等初探式研究相继出现,这一时期可称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的探索期。

2.1.2 观望期(2003—2012)

2003—2012年间总体浮动比较大,出现上升后又回落的特殊趋势,其原因主要可归结为外部环境和内部规律两个因素。

外部影响。2004年教育部颁布武术教学指导纲要,第一次从中央层面提出武术教育改革思想;2006年国家颁布多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百项,极大地增强了学界对民族传统体育在各领域应用的重视;2008—2010年我国圆满申奥、办奥给体育事业带来了巨大发展红利,在此阶段体育领域各方面研究均得到高速发展。

内部规律。在这一阶段,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教育视角”“文化传承视角”“训练与人体视角”三大视角中,也开始融入一些新的元素进行教学探讨。但由于该阶段仍处于发展初期,学者在火熱探讨的同时,仍然需要时间观望,这可能是导致2011年前后出现期刊载文量暂时下降的原因,这一时期可称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的观望期。

2.1.3 狂热期(2012—2017)

2012—2017年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领域的年发文量出现峰值。经过前期研究的积淀与观望,加之武术申奥失败、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后备人才明确质量要求,学者的研究热情被大大激发。这一阶段学者们的研究更加细化,结合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发展现状,在回顾与审视的同时寻找问题与改革路径。秦立凯[4](2013)等指出以往的教学思想没有体现体育传统文化特色,教学方法上割裂了文化多元整体性,进而提出建构技术和文化并重的教学模式;刘文武[5](2015)等提出,武术教育的定位和载体、内容和需求的错位是武术课程边缘化的重要原因,进而提出改革操返拳、保障师资、优化师资结构等发展策略。在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文献呈现数量多、质量高的特征,这一时期可称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的狂热期。

2.1.4 冷静期(2017—2019)

2017—2019年文献数量虽有波动,甚至呈现下降趋势,但从图2可见,文献的被引频次在逐年上升,说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依然是众多学者的关注焦点。这一阶段文献数量平稳,关注点集中在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价值嬗变与发展路径上,这一时期可称为冷静期。

2.2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热点分析

热点分析有助于某一领域内研究动态与未来趋势的把握。由于关键词是学者对文章内容的精炼,因此研究领域中的高频关键词可作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6]。通过关键词聚类和共词软件分析,得到图3聚类时间线图谱:

2.2.1 研究结构热点

根据1997—2019年关键词共现图谱与高频词统计可见,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在研究结构上主要有五大热点较为突出:

聚类1标签词为“民族传统体育”,初现时间为2004年,并贯穿截选时段始终。相关研究主要针对于结合学校教学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适当开发和应用。

聚类2标签词为“武术教学”,1998年初现,在整个研究时段都取得了较高关注。该标签突出了武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正确认知和健康人格培养,强调教学过程中施以文化关注。

聚类5标签词为“高校”,2000年初现,中心度为0.14,相关研究以技理实践和干预效果为主,聚焦于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主阵地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

聚类7标签词为“教学改革”,初现时间为2008年,主要基于过去20年间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分析教学改革体系的建设成效,并指明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聚类8标签词为“套路”,1998年初现,并于2000年后主要以“武术套路”出现。主要探究在轻套路、强应用的改革背景下,武术套路技击性、文化性与方法性共同发展的持续优化过程。

2.2.2 研究内容热点

结合图3与表1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内容进行分析。1997年以来,学界主要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对该领域展开探讨。

例如在教学模式上,吴明冬[7](2017)等充分肯定了“一校一拳”教改模式的价值取向,提出要进一步加强课程开发规划,建立交流评价机制。康戈武[8]等(2014)通过对武术段位制教学指导方案的研究,对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展开进行了实验性探讨。

对教学方法上的研究多集中在1998—2017年之间,近两年热度稍减。在这近20年间,学者从理论基础和实践反馈两方面检验了强化教学法[9]、莫斯顿互惠分组法[10]、多功能组合式教法[11]和“功套用”一体化教学法[12]等具体教学方法,对新时期的教改评估提供助益。

从教学内容来看,既有项目技理的深入研究,也有思想高度的整体审视。例如,李刚[13](2001)等对讲解、演练动作攻防含义的教学效果作了比较性研究,并通过生理和心理角度的双向探讨,指出此项内容安排在套路教学中存在优越性和可行性。张继生等(2017)运用现象学方式,以具身认知视角提出现代武术教学呈现出“生命性、具身性、身心统一性”[14]的具身意蕴。

2.2.3 研究方法热点

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实践性和传承性较强,学界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主要以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为主。

1)以武术散打教学实证研究为例,王宏(2010)通过对比试验发现,运用反馈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15];梁亚东等(2015)提出CDIO工程理念的合作互动型教学模式[16],并在武汉体育学院进行武术散打专选课教改加以验证。

2)在质性研究中,王智慧[17](2007)分析了古今习武的基本程序及规律,提出现代武术教学中存在价值把握和系统性不足等问题。郑佳薇[18](2008)从民族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多视角审视珍珠球运动,详细阐释了珍珠球运动入选高校选修课的优势及可行性。可见,相关学者的研究以理论为基,以实践检验,二者的结合有力促进了这一领域理论化和实践性的共同发展。

2.3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分析

一段时间内,关键词突现即表明其受关注度突增。因此,对这类关键词的分析能够帮助揭示该领域的热点前沿和发展趋势。如图4所示,通过CiteSpace突变检测算法得出突现强度前12的关键词突现网络图谱。

由图4可以发现,“学校武术”和“武术教育”在研究时段的后期产生并延续了突现现象,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受到较大关注。历经二十余年的经验积累和理论完善,当前以武术为主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主要着眼于路径突破和价值重塑两方面。

2.3.1 路径突破

面对学生需求变化和供给错位的實际状况,王稳(2019)等提出,从供给内容、方式、形态和结构模块构建“互联网+”时代“学校武术教育供给体系新生态”[19]。高旭(2019)等编制了《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量表》,并提出可参考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的结构特征与维度含义,构建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方法[20]。而刘文武[21](2019)等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当代武术课堂存在被动习练、技术“复习”缺乏丰富性等问题,强调要平衡武术发展和学生需求,增强课堂教学的文化性和趣味性。

2.3.2 价值重塑

面对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所遭遇的文化意义弱化状况,更多学者越发重视从文化价值视角审视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段丽梅[22](2018)等明确指出,“以量化指标为特征的知识中心教育使体育教育中学生越来越失去自我,成为数字表征的抽象人。在此‘刺激-反应’话语下,学校武术表现出实践性本体教育缺失的‘去中国’化异化现象”。而徐卫伟(2019)等认为,新时代太极拳课程的价值发生了嬗变,要建设多元化课程体系,挖掘太极拳课程的健康价值和文化价值[23]。潘兰芳[24](2019)等也认为,在桂西北“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中,要“跳出体育本体,内化文化精神”。

3 研究结论与展望

3.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法和知识图谱分析法,以定量研究的方式对自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确立以来的相关教学文献进行分析,在CNKI上检索到1997—2019年CSSCI发表的高度相关文献共274篇。得出以下结论:

3.1.1 发文总体趋势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经历了探索期(1998—2003),观望期(2003—2012),狂热期(2012—2017)和冷静期(2017—2019)四个阶段。虽然近两年该领域的发文量出现波动后下降态势,但根据文献共被引的分析来看,被引频次呈现逐年增加、近年稳定的特征,表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依然是一个重点研究领域。

3.1.2 研究热点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研究可从三个视角分别展开:第一,研究结构热点。通过分析图表提取出“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教学”“高校”“教学改革”“套路”五大聚类标签词,明确研究结构中的网络核心。第二,研究内容热点。将相关研究归纳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三个方面。第三,研究方法热点。发现该领域以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并重,以二者互相验证促进理论化和实践性共同发展。

3.1.3 研究前沿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领域的研究前沿体现为人文主义视角中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价值重塑和现实需求的平衡。一方面,针对新科技利用和学生兴趣开发等现实需求进行大胆改革;另一方面,致力于个体和项目本身的文化价值发掘,试图从根本上挽救其文化意义弱化的颓势。

3.2 未来展望

通过本研究发现,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现有研究多以武术项目的教学改革与路径突破为主体,对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推广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认为,随着民族传统体育学的愈发成熟,未来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研究可从文化价值、现实需求和教学趣味等方面入手,以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点为中心,借鉴20多年来武术教学的研究经验成果,构建针对性教学理论并扎根现实困境进行改革探索,以期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呈现“多点开花,百花齐放”的格局,为我国体育强国与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贡献科研力量。

参考文献:

[1]齐静.回顾与展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研究20年[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7-80.

[2]杨建营,邱丕相.浙江工业大学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改革的反思[J].体育学刊,2015,22(5):92-97.

[3]邱丕相,楊建营,王震.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回顾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12-20.

[4]秦立凯,黎小龙,赵先卿.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3):113-117.

[5]刘文武,杜杰,胡海旭.学校武术教育——定位、现状、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9):64-68.

[6]邱均平,温芳芳.近五年来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基于13种高影响力外文源刊的计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2):51-60.

[7]吴明冬,李政,张萍,等.“一校一拳”教改背景下中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145-149.

[8]康戈武,洪浩,马剑,等.《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学校教学指导方案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10):62-69.

[9]刘殿国.对武术教学采用“强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8(3):47-49.

[10]张伟霞,李群林.武术课教学中应用莫斯顿互惠分组模式初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4):83-85.

[11]艾泽秀.武术套路运动技能教学改革研究——多功能组合式教法的创新模式[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5):64-66.

[12]杨华莉,武冬.武术专项技术课“功套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2016,39(5):79-85.

[13]李刚,李波.攻防技击性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60-61.

[14]张继生,周惠新,谭腾飞.身体、情境、认知:武术教学的具身性及其哲学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1):67-71.

[15]王宏.反馈教学模式在散打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4):97-100.

[16]梁亚东,崔英波,刘国立,等.基于CDIO理念的合作互动型教学模式在散打专选课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12):66-69.

[17]王智慧.传统学武程序与现实教武现象悖论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4):86-88.

[18]郑佳薇.珍珠球列入高校体育选修课程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6):106.

[19]王稳,蒋德龙,李晓华.“互联网+”时代学校武术教育供给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理论视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5):123-131.

[20]高旭,柴娇,孟宇.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结构、量表及特点[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4):99-107.

[21]刘文武,戴国斌.武术教育改革三题:文化·兴趣·掌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8):138-147.

[22]段丽梅,戴国斌.学校武术的传承异化与教育人类学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10):139-145.

[23]徐卫伟,李英奎.新时代我国高校太极拳课程价值嬗变与发展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8(7):112-116.

[24]潘兰芳,孙庆彬,周家金,等.论桂西北“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2):207-210.

商品流通哲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尼采是有史以来被人们讨论最多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的西方思想文化影响极深,而且也强烈地影响或改变了许多名人的思想及生活。本文将对尼采哲学的存在主义和超人哲学思想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现实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尼采、信仰、超人

一、解决信仰“滑坡”

尼采早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已开始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现代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益增多,可是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使人们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

我国进入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稳步实现,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西方已经经历过的那种人的异化、精神的匮乏、道德的沦丧已经初露端倪。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也伴随而至。对金钱的过度崇拜导致了人们道德的沦丧,对物质利益的片面追求造成了精神的空虚。人们在信仰上出现了断裂,传统的价值观念不再完全适应当前的形势,人们在精神上陷入迷茫、不知所措的状态。面对这种精神上的危机,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流,而如何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前车之鉴。尼采的人生哲学虽然在很多方面过于极端化,但是贯穿于他的人生哲学始终的那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表现在:它赋予人生以积极的意义,肯定了人生的价值;宏扬了人的主体性,提高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颂扬了人的创造精神;体现了人的自我超越性、自我完善性;他对基督教伦理、对传统道德、对理性主义的尖锐批判,是对价值重估的伟大尝试。所有这些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都不无借鉴之处。今天,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借鉴一下尼采哲学的合理成分,对于解决人们信仰上的滑坡危机,不无益处。

二、追求个性和创造力

自文艺复兴的浪潮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人们的自由、个性、人文主义也开始广泛觉醒,并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愈演愈烈。到了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社会,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甚至是当代人价值观的默认选项,我们主张每个人追求独立自主的个性,挖掘每个人的潜力,推崇民主和自由,讲究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等等。而这些思想的背后,正是18,19世纪,在西方世界这次思想转向的结果,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都是思想的主流,理性主义不再一枝独秀。欧洲的主流哲学思想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以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萨特等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以罗素、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以胡塞尔的现象学派、以边沁、密尔为代表的功利主义等等开始出现,而这些思想和理性主义思想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开始关注人类自身的情绪感受、快乐和幸福。可以说从外部自然世界,转移到了人类自身。

西方世界思想的这个转向,从关注大自然到关注人类自身,正是从叔本华和尼采开始的,叔本华看到了人悲观消极的一面,而尼采看到了人积极的一面。叔本华说,人生就是痛苦,我们似乎没办法改变,而尼采认为,生命存在无限可能,我们应该积极去改变和创造。就像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人最大的不自由,就是永远无法摆脱自由。自由是人这个存在,所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我们无法摆脱,人任何艰难和无助的情况下,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而尼采想要告诉人们的是,不要盲目迷信所谓的知识或真理,不要盲从宗教或道德权威;个人一定要有创造力,根据自己的心性发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尼采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正值西方文明发生转变的重要阶段,尼采哲学体现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特点——追求人的个性和创造力,不断地否定前人和推陈出新。

三、尼采的超人哲学

尼采哲学思想中有超人哲学的内容,超人哲学的一个前提是“上帝死了”。谈到尼采的“上帝死了,我们理解为上帝不死,超人就无法存在,而上帝死了,人类就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尼采看来,上帝本身就是有人创造的,“是人类的作品与人造的疯狂”。基督教利用上帝和这样的奴隶道德来麻痹群众,使人们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彼岸,而尼采所要批判的正是这样的观念,他要宣告上帝的死亡,要宣扬大地的力量,要人们抛弃彼岸,把希望放在人类本身。除了上面所说的这样之外,我理解上帝和超人还有一个本质的区别,虽然上帝和超人都是一种信仰,但是,上帝是永远不可超越的,是高高在上的,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上帝是“圣化了的精神”,而超人正是不断的超越,而且超越的不是任何外在的东西,而恰恰是人类自己,这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肯定。尼采的超人哲学的现实意义非常深远。从西方现代哲学角度分析,它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也给整个世界带来影响。

首先,尼采所说的超人中的“超”不是超级,而是超越,这个超越其实就是超人哲学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超人要超越人类,要超越自己。尼采的超人哲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方向,或者也可以说成是一种信仰。超越是一种永远不会停止的状态,超人也永远不会僵化,甚至可以说,超人也是一种状态,什么时候超人自我满足,停滞不前,觉得自己已經是万能的,而且不可再超越的时候,那么超人就死了,上帝就又复生了。通过看尼采的超人哲学,我们抛开外在因素可以把超越自我看做是一种人的基本属性,人永远都不能满足现状,安于现状,人的一生就应该是不断的、反复的完成对自我超越的过程。当尼采不得不停止超越的时候,他已经失去理智了,所以,有很多人都把1889年作为尼采人生的终结。同样,当我们作为人在还可以超越,而却主动停止超越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对人的属性的自杀。

其次,尼采本就是一位始终保持着生命张力的哲学家,他的批判锋芒和超越精神始终不曾消退。尼采精通语言学,喜爱音乐,具有诗人的语言和气质,这些都体现在他的哲学著作里,不难想象,他的著作永远都充满着力量和爆发力。很多人都说尼采是悲剧的哲学家,但是他绝对不是悲观的哲学家,这两者有根本的区别。尼采批判的就是在基督教衰颓的道德观念下产生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虽然尼采也可以说是虚无主义的哲学家,但就像有学者指出的那样,虚无主义有双重意义:消极的和积极的。前者可视为叔本华的归宿,而后者则是尼采的目标。尼采正是把人的生命理解为“一种冲动、冲创和创造力”,而我的理解,这就是生命的张力。而这点对于我们现在这个有些颓废的社会和世界,应该是一剂酷烈的良药。

最后,尼采有着深深的贵族情结,这一点无论是从他的生活还是他的作品中都有很充分的体现。我觉得他的哲学思想也是一种贵族的哲学思想。虽然他一生并不富裕,不是真正的贵族,但他始终都是精神的贵族。这种精神贵族的表象和我们古时候的文人墨客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追寻的是更崇高的理想信念。贵族这个词我觉得本身不是一个贬义词,而尤其是对于我们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做一个精神贵族应该是个好事。精神贵族不同于物质上的贵族,不需要丰厚的外在的物质条件,需要的是自己的精神和思考。在现在这个充斥着通俗文化的时代,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不能被通俗文化所侵蚀,可以抱着旁观的态度去观赏,可以理解,但不能沉溺,因为在精神上的沦陷比在物质上的缺失更可怕。

在20世纪,鲁迅、茅盾等人接受了尼采的超人理论,即“人们总是必须跨越他们的前辈”。他们从尼采的哲学中得出的结论是,它席卷了社会上的各种颓废,并积极创造了具有前瞻性的英勇战士。他们为人民的麻木和固执感到难过。他们深感“民族气质的下降已到了极点”,并希望使用尼采的超人学说来改变沮丧的民族特征。如今,大学生已经继承了鲁迅等人的意志,他们也希望利用超人理论来改变人们的自卑感。一位大学生说: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证明,仅依靠传统的中国自我更新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尼采的精神可以攻击非侵略性和稳定的适度和惯性,并完成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此外,一些大学生还将“超人”与人格自我完善和成功斗争联系在一起。他们将超人理解为具有强大创造力的人,生活中的坚强人,在不利的环境中成长的坚强而伟大的人。人们。一些学生甚至将“超人”与马克思的“全面发展者”进行了比较。一些学生认为“超人”意味着超越自己,与时俱进,超越监禁并树立民主,独立,平等和公民意识。

四、结论

综上,尼采的哲学思想具有一种无比强大的冲击力,打破了我们衰弱的神经,带给我们冲击与新生。他向世人发出了“上帝已死”的呼声,宣称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必须彻底摧毁,提出重新评估一切价值体系,主张以人自身作為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尼采提出的“超人”英雄主义的哲学人生观,提醒我们不做没有个性、没有创见、没有出息的庸人,而要张扬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意志,去开发创新人生。

参考文献

[1]尼采.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4-5.

[2]尼采.反基督教[M].台北:志文出版社,1986:24-25.

作者简介:陈捷帆(1997年-),男,汉,黑龙江省安达市,在读硕士研究生,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外国哲学。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商品流通哲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要点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随之迅猛发展,使商品混凝土的需求日益上升。商品混凝土的出现,成为建筑工业化的显著标志,对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原材料和施工用地、保护周边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混凝土技术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商品混凝土的产量和质量提升。

一、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生产供应商存在的问题

(1)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是生产过程的关键,科学合理的比例直接影响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要么身兼多职,精力分配不足,要么专业知识不过硬,使产品的质量缺乏基本保障。

(2)针对选择原材料,厂家所采用的砂、碎石等一般来源稳定可靠,即使质量有波动,目测就可以发现,所以,其质量可保障。但混凝土的关键组成部分外加剂、水泥等质量难以保证,有些厂家选用的水泥及其它材料未进行质量检查,有时存在强度不足、凝结时间偏差大的问题。对于商品混凝土即配即用的方式,质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而在销售环节,部分生产供应商为获取更大的利润,有意改变水泥和掺合料的比例,没有遵照规范的配合比。通过降低水泥掺量和提高掺合料量进行生产,导致了出售的商品混凝土质量低下。

(3)生产供应商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缺乏积极有效的联系和沟通,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关于商品混凝土的问题。许多建筑施工人员对于商品混凝土的认识还比较浅显,特别是有些施工管理人员对商品混凝土的相关规范和规程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给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

2.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

商品混凝土是一种半成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生产单位不能完全决定其最终产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建筑施工单位在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和管理,同样导致了商品混凝土出现较严重的质量管理问题。

(1)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使用商品混凝土时,不具备科学完善的配置知识又为简便省事,擅自加水调整商品混凝土坍落度,导致强度不合格等严重问题。

(2)商品混凝土在交接完毕后,坍落度是双方经常争论的一个问题。因为在某种条件下,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影响混凝土强度及工作性能,甚至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商品混凝土的现场交接和验收在整个使用过程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施工单位发现运到的混凝土和易性、坍塌度等不达标,并未及时将不合格的商品混凝土退场,而是继续施工应用。有些施工单位甚至直接对混凝土不进行验收和质量检查便直接使用,随后一系列质量问题接踵而至。

(3)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性的建筑材料,使用后出现裂缝是最常见的现象。虽然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但混凝土浇注后不养护或养护不到位,是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最主要的原因。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在实际应用时,会对商品混凝土进行振捣及养护等工作,以提高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保证工程质量,但仍有一部分单位并未严格执行。商品混凝土应用效果缺乏样本参考,使工程整体出现潜在的安全问题。此为,在商品混凝土浇筑成型一段时间后,建筑施工单位未及时采取养护措施,造成收缩开裂等问题。

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的针对性对策

面对商品混凝土在生产和实际应用中出现的质量管理问题,为切实提高其应用质量,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并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1.生产供应商的资质审核和产品质量监管

根据混凝土相应的规范和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供应资质审核机制。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供应商企业内成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实现对商品混凝土生产的全面质量监管,原材料质量检验、配合比科学化、设备及时校准、计量的准确性等,避免配合比不合理、计量设备不准导致的商品混凝土质量不合格的问题。最关键点在于有无偷工减料,实际生产是否能够按照对外提供的配合比进行。若检查出当中发现了个别商家混凝土出现了质量问题,应该公布公开,并记录其不良行为,做出相应的处罚,落实相关单位责任。

2.施工单位强化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督

建筑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共同强化商品混凝土各施工环节的管理控制。建筑施工单位在设计具体施工计划时,根据商品混凝土的特点及供应企业提供的数据和相关信息,详细制定有序的施工计划并交予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严格贯彻落实。有些情况下需要专家来对施工方案论证其可行性。施工单位要规范其行为,对浇筑和振捣工作以及浇筑混凝土之后的养护等环节严格要求。对商品混凝土工作性作出科学的判断后,测试其坍塌度,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要求,满足施工标准。在运送到现场时,不能随意加水增加流动性,改变商品混凝土的坍塌度。严格按规范的规定随机取样,制作试块,如实出据报告,以真正起到指导生产的作用。

3.完善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除进一步完善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监督机构的监督体系,应逐步完善建筑施工单位、监理部门以及政府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机制,以行业协会作为媒介,有效推动体系的日益完善,提高实际工程效益和社会信用度。逐步推进商品混凝土生产供应企业诚信规范、行业自律和社会政府测评监管的全方面质量管理建设。

三、结束语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优良和强有力的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需要生产供应商、施工单位以及政府的多方合作,严格控制,相互监督,完善相关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才能实现商品混凝土质量整体性提高,对进一步规范市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协调好各方面的因素,使商品混凝土达到最优的使用状态,满足社会及工程的全面要求,从而促进商品混凝土事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则林、李党义.关于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的研究[J].建筑装饰与施工管理.2014

[2]李维、宋金堂.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几个问题[J].工程应用.2011

[3]王韬.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4

作者简介:

曹春龙(1976.02~),男,汉族,籍贯:江苏省兴化市,本科,学士学位,工程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混凝土技术、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

商品流通哲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场问题;泰山平安文化;设计审美原则;具体表现

一、泰安市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状况与制约因素

现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作为两大战略目标的要求,山东省实施游客满意度调查。2012年第四季度山东省泰安市游客满意度调查课题组按月通过现场问卷、游客网络评论和旅游投诉与质监等三种渠道收集游客满意度信息。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泰安市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1.89,在全省17个城市中排名第14为,处于“一般满意”水平。在游客网络评论满意度指数为70.39,全省排名第15位,购物、性价比和旅游行业管理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

作为泰安市旅游商品,要承载着泰山自然与人文特色内容,更重要的是承载着泰山文化精神的核心——泰山平安文化,将“泰山平安文化”以旅游商品为载体,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发扬光大。

二、泰安市旅游商品市场发展概况

据统计,2011年来泰旅游多达3700万人次,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整个泰安旅游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近几年,泰安比较重视发展旅游窗口产业,旅游商品业把握住旅客资源,旅游商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市场主体培育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据资料显示,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已发展到600余家,开发的旅游商品涉及8大类(旅游纪念品类、工艺品类、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品类、旅游食品与保健品类、旅游装备与纺织品类)200多个系列3000多个品种。2011年全市旅游购物收入达到68.8亿元,占旅游总收入21.6%,连续两年位列“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之首,旅游商品行业成为引领全市旅游业的龙头产业。

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旅游商品行业以《规划》为蓝本,逐渐重视了对泰山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泰山文化旅游商品相继出现,以泰山玉、肥城桃木、泰山皮影、泰山女儿茶、泰山石敢当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泰安、泰山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并成为了旅游商品市场上响亮的品牌

三、泰安市旅游商品设计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物质决定意识”在这一哲学理论下,现实社会存在着一种现象:从60年代的连年饥荒,物质缺乏,生活贫困,到当今的生活富裕,物质丰富,但是五花八门的物质世界难以提起人们的兴趣,精神状态不佳。造成“意识不能根据物质的转变而转变”。这种现象在旅游商品行业也是如此,游客的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人们行为方式的改变,促使他们厌倦了固定不变的旅游景点,唯一可变的,也可提起精神兴趣的就是旅游购物。所以就要通过旅游商品,来吸引游客的眼球,满足游人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

泰安市的旅游商品工作起步较早,成立专门的办事单位,为泰安市旅游商品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与指导。在政府的引导下,现已有不少成熟的旅游商品品牌,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再加上当地丰富的旅游商品资源,为旅游商品的开发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旅游商品的知名度不高、工艺简单,文化性和创意性不够等方面现象普遍存在,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开发还存在不少外界制约因素,影响着旅游商品产业的发展。

四、泰山的历史演变过程彰显平安文化的普遍性

泰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数千年来帝王封禅的圣地;是百姓祈福平安的祥地;是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名山,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泰山从一座自然山,到政治山、宗教山、民俗山、文化山,再到精神山的演进过程,凸显出了泰山平安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现实意义。泰山逐渐演化成为人民心中的“国山”,从而闻名世界。

五、泰山平安文化的源头——大汶口文化

远古时期,人类对“大”物体有着畏惧与崇拜的特殊情感,距今约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人类也是如此。这个时期的人类对大山的崇拜,再加上对水资源的生活依赖,决定了这一文明在泰安大汶口地区的繁衍与发展。巍巍泰山,滔滔汶水,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据考古发现,人类从简单的石器工具制造,逐渐丰富到自身的生活用品或饰品制造。人类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观,说明人类文化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意识的提升不断促进生产发展和文化的发育与繁荣。

六、泰山道教平安文化——登山祈福文化

在封建帝王文化发展的同时,泰山宗教文化也悄然的传播开来。泰山是儒释道三教并存的大山,其中道教是泰山上最为彰显文化的宗教,它以登山祈福的思想引导人们登临泰山祈求平安,所以在登山途中,道观香火鼎盛的现象处处可见。传说释迦牟尼在和元君老母的千年斗法中最终处在了下风,佛教后来被道教势力逐出了泰山的主要区域之外,只能在山之阳或山之阴的山麓边缘觅到几处院落,顽强地显示着它们的存在。儒教仰仗着国教的地位,又有着孔子远在泰山名扬天下之前的历史性登临,才得以获得了与道教分庭抗礼的平等地位。

七、泰山平安文化的重要性

泰山平安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往远了说,北京的天坛、地坛以泰山石为基;往近了说,全国很多城市的政府、单位、酒店、广场等,门口或建筑物前立泰山石,目的都是为了辟邪挡煞。泰山平安文化是泰山文化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其表现的特点为:寓意性文化深入人心,泰山平安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地域性文化特点突出,以泰山为中心,以大汶口文化为源头,泰山平安文化影响范围广泛;延续性强,泰山平安文化跨越了5000年的历史长河,至今影响力深厚。

八、从设计审美原则角度分析泰山平安文化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作为与游客接触最密切的旅游商品,也是旅游商品最大的门类,在整个旅游市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就以旅游纪念品为研究对象,从设计的审美角度分析其开发的原则。

九、审美主题性原则的内容美与形式美

主题是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的核心,是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的关键。有明确的主题,所设计的产品才会有内涵,才能实现真正地产业价值和文化价值。鲜明的主题可以对游人产生强烈视觉冲击感,提升视觉感官,触动心灵感受,加深视觉印象,从而引起的购买欲望。想要达到旅游纪念品的主题美,必须要以内容美和形式美为前提。

(一)审美工艺性原则。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工艺技巧和物质资源相结合的产物。对于旅游纪念品的工艺性审美原则,不单只是制作工艺美,还包括质感美和造型美。现在旅游纪念品的生产不但要具有传统工艺的“精”,也要有现代工艺的“新”。重视传统工艺保护的同时,也要更多的使用绿色、环保、可再生的新兴材料,实现工艺与材料的新结合。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弥补传统工艺无法克服的困难和约束。在制作技法、材料质感、形态塑造上得以发挥出旅游纪念品的工艺性美。

(二)审美功能性原则。功能作为任何产品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也应该成为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核心概念。同时,要与地域文化内涵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把握好人、设计、文化三者之间紧密相关的联系。旅游纪念品的功能就是旅游纪念品的作用。旅游纪念品作为承载了特定功能和意义的商品,其根本作用就是起到纪念目的。一种旅游纪念品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品,已经具备具体可感的悦人形象,即成了审美对象,但是如果它又具有积极的功能,那么它就更能激起人们的美感,更能成为人们所喜爱和珍惜的审美对象。因此,功能美也就成为旅游纪念品美的一大要素和一种审美特征。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功能概念本身也是多层次的,旅游纪念品的功能美可以划分为纪念性功能美、审美性功能美、实用性功能美这三大要素。

十、结语

任何城市和地区都存在旅游行业,任何旅游城市和地区也都存在旅游商品。如果在此基础上加入“平安”二字,那么非泰安泰山莫属。平安是一种文化,平安文化是泰山文化的核心,是泰山的精髓,更是提旅游商品升物质价值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旅游业的纵向发展还是横向发展,以泰山平安文化为主题,都是泰安地区旅游商品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将泰安旅游商品与泰山看齐,从旅游商品角度完美的展现出泰山的独特魅力。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还需要更多更好的设计人才和设计作品的积极参与,来实现非物质文化的物质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家路.民间艺术文的化生态论(第1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田川流,刘家亮.艺术学导论(第1版)[M].济南:齐鲁书社,2004.

[3] 冯骥才.中国符号[M].译林出版社.2008.

[4] 张道一.张道一论民艺[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5] 吕胜中.造型原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商品流通哲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商品房 包装 伪装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商品房积攒数量不断攀升,商家想出各种各样的营销方法来销售自己的楼盘。那么对于楼盘的包装就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建筑风格、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和人性化,这都对楼盘营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商品房营销过程中欺诈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较为突出,有的消费者入住多年,但始终拿不到产权证。

1 商品房营销的原装

商品房在建造完成之后,住宅商品房的户型、质量、面积、布局、地理位置都决定这其受欢迎程度。一般情况下,商品房的户型、布局与设计单位有很大关系。如果设计单位实力雄厚,设计人员水平高,设计出来的建筑物就非常符合时代要求,各方面考虑得比较均衡,空间利用非常合理,且很具有艺术性和可观赏性。这样的建筑物就比较受欢迎,可能一开盘就会销售一空。目前的商品房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商品房的布局、质量都存在一些问题,令人不是很满意。

2 商品房营销中的包装与伪装

商品房与普通商品一样也需要包装,只不过商品房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他的包装在于他的本质。任何艺术或人为加工宣传都不能脱离商品房的本质,真实体现在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化面积。开发商或策划者人为地对楼盘进行精心包装本无可厚非。但是,大部分对商品房进行的包装都会夸大事实,甚至有的会掩盖真相,不择手段伪装自己的楼盘。无论购房者如何擦亮眼睛,也难免掉进这些温柔陷阱之中。就拿建筑面积而言,很少有人会去拿尺子测量自己所购房屋的面积,这就让开发商有机可乘;再比如容积率,绿化面积对于购房者而言更是不会去关注的,这些也是开发商容易做手脚的地方。

(1)产权性质的伪装。有的商品房没有合法手续,属于违规建设,因而也就没有产权证。开发商在购房者问及房地产的产权属性时则会避而不谈或以含糊其辞的方式使顾客误以为住宅商品房产权合法。如有的开发商在集体土地上建房出售,购房者买了这样的房屋将无法办理权属登记手续;有的开发商以某部门所发的、不规范的产权证代替国家规定的、规范的产权证;更有甚者,开发商自己印制产权证书,并发放给客户,而这些证书都没有经过房屋产权部门的批准,所以也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2)捂盘行为。这已经成为习惯,几乎所有的楼盘都会这样做,先将楼层不好、布局不好的房屋先买,好楼层留着。消费者去售房部咨询时,得到的回答就是只有顶层或者一层。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总是不能如意。

(3)售房价格的伪装。开发商在宣传过程中故意降低售价或者玩一些文字游戏,让消费者误以为价格低,有便宜可占,不少购房者对广告价格产生兴趣,但到售楼处亲自询问时才发现实际销售价格大大高于宣传价格。售房广告中的价格是有些开发商抛出的诱饵,最低起价往往是朝向、楼层、户型最不好的房屋的价格,或者是某种特定环境、特定时间条件下的优惠价。也有不少开发商等消费者咨询时会说:“不好意思,最低起价房已售完了。”

3 商品房包装宣传的建议

对商品房的包装宣传不能过度,要实事求是,不能虚假的包装,要真心地为顾客考虑。要从如何给顾客带来方便,带来利益方面进行包装,要了解顾客的需求、想法。商品房包装宣传要实实在在。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宣传包装。

(1)小区的居住环境、周边环境,周边交通是否便利,生活购物场所配备是否齐全。现在的顾客非常重视生活环境,对小区的绿化非常重视,开发商应当要重视绿化,营造宜居环境。在作为商品房组成部分的周边环境说明中,必须要交代清楚周边环境情况,而且要真实,不能虚假。

(2)随着人们经济实力以及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非常重视,开发商应当与有实力、知名度较高的学校合作,为广大业主子女入学提供方便。这为业主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问题,购房者自然很乐意了。

(3)楼宇的建筑风格也很重要,如建筑式样、外观、风格和特色等。商品房包装中的艺术性必须限定在一个范围之内,

(4)楼宇智能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有的小区还连宽带都没有引入,这样自然提不起购房者的兴趣,应当顺应大流,跟上时代步伐,进入信息化时代。

(5)物业公司的选择也是购房者考虑的。虽然大部分人对此都不够重视,但随着人们对于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好坏,口碑如何,业主都会考虑。开发商在包装宣传时都要考虑。

参考文献

[1]韩婷婷.浅谈房地产行业的网络营销推广[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1).

[2]张稳林.论“小户型”房产的营销推广[J].住宅产业,2007(07).

[3]王若静.商品房的包装——内外环境设计在商品房包装中的运用与作用[J],上海房地,1997(03).

[4]丁瑛瑛.商品房的营销推广视觉形象设计[J].科教文汇,2011(02).

[5]牛连锁.浅谈商品房的销售策略[J].经营与经理,1995(07).

上一篇:《孙子兵法》论文范文下一篇:歌唱艺术研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