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2024-05-05

实验室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介绍了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兽医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学科发展要求,采取的规范实验室管理的4项措施,包括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制度实施;创建实验平台,构建“统管、共享”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信息平台,实现网络管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切实做好防护措施。提倡建设开放实验室,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政策导向,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Key words Laboratory; Management;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本科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有力保障。尤其是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当代兽医专业学习过程中,实验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养成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并初步掌握畜牧兽医专业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1]。而实验室管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与科研水平。为此,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兽医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于2008年申报获批为“西南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于此优势,中心于2011申报并成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而使中心的管理更科学、规范、制度化。

1成立实验教学中心,凝练实验教学理念

西南大学秉承百年办学传统,始终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办学宗旨,积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荣昌校区根据学校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将基础、预防、临床三大兽医实验室以及5个科研创新基地,42个生产实践基地进行整合,成立了“兽医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并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确立了“强化实践、突出创新、彰显个性、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兽医类大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全面协调发展。

2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1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制度实施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大实施力度,如《仪器设备借用制度》、《实验室安全工作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维修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等。尤其加强实验室管理档案的建设,将实验室管理工作按时进行归档管理,做到有据可循。使实验人员、教学任务、仪器设备、实验场所、各种技术档案及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管理形成科学、规范、制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学生和实验技术人员时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同时增强了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中心定期开展实验室工作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所遇问题,以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

2.2创建实验平台,构建“统管、共享”的实验教学中心按照本科实验教学体制改革思路,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已取消了原先本科实验室分属各教研室管理的模式,成立了兽医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下设本科平台办公室、功能实验室、科研创新基地和生产实践基地。其中本科平台主要负责实验教学计划的实施以及仪器设备的管理,协助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如本科实验教学药品由平台专人管理,本着勤俭办学的方针,合理使用本科实验教学用品,管理人员将对药品及低值易耗品的进行统一调配使用。另一方面即平台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申报、维修、报废及调配,对于价值5万以上的贵重仪器,实行有偿使用,以保障仪器设备正常运转。在中心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采购的管理模式下,提高了实验室利用率及药品、仪器设备使用率,避免浪费。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同时,中心还承担荣昌县周边地区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重庆市部分区县基础畜牧兽医工作者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有效地发挥了实验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2.3建设信息平台,实现网络管理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验室应充分使用电子、信息等现代技术与手段,实现对实验项目、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信息的网络管理,从而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的资源优势,建立实验室管理网站。通过实验室网络平台可进行实验仪器及低值易耗品的查询,实验课程的安排,经验交流等,还可进行网络教育、多媒体课件以及视频录像等辅助教学。近年来,兽医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重视网络实验教学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兽医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专用网络平台(http://dyx.rcswu.cq.cn/dypt/index.asp)。中心网站专人管理,不断充实网站内容,以期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实验教学的信息化管理。

2.4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切实做好防护措施实验室安全工作以预防为主,把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好预防工作,把事故的隐患消除在过程进行之前。其中,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人身安全、物品安全、动物安全。

首先,中心配齐相应安全用品,教师加强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警惕。进行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学生实验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以免发生意外,并仔细审查不安全因素,消除隐患。对需用电实验要确保用电安全,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电闸。其次,中心对有毒、有害药品进行专人管理,领取使用必须经中心主任确认后,由保管员与领用者一起领取,并在保管员的监督下进行使用,未使用完的有毒有害物品由实验保管员回收保管储存,并作好相关的领取、使用记录。

兽医科学实验中实验动物的安全尤为重要。在实验开展前,必须对实验动物进行疫病检测,并附检验合格证,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中心专人负责实验动物的采购、检查及回收、销毁,并进行登记,定期进行公示,以保证师生人身安全。

3建设开放实验室,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中心所有教学设施、实验仪器设备实行统一调度使用,在保证教学任务前提下中心仪器设备向校内外开放,既服务于教学又兼顾科研需要,亦可向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及技术培训班开放,提高利用率。中心部分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到实验室进行预备实验,实验内容的复习,实验操作环节的熟悉,对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进行验证,或者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课题。由于实验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充分保证学生的创新科研项目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得到提高[2]。这样中心在高效利用实验平台和项目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了师生的科学素养,对挖掘实验室潜力,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科研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4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政策导向,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中心按照“骨干人员稳定,兼职人员可流动,专兼职人员结合”的原则组建实验教学队伍。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西南大学下发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教师系列和教学辅助技术工人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同时制定和实施指导教师岗位聘任制、实验项目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制等制度,鼓励教师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良好互通局面。

为了稳定实验教师队伍,引进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学校实行教学科研与实验系列分开聘任的岗位聘任政策,明确规定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在岗位津贴和职称评定方面与理论课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同时为鼓励教师从事教改研究,对教改论文等级核准以及实验室工作量计算也有明确规定,并激励现有实验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通过在职学习提高自身学历和能力。另外,兽医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所开展的实验课程实行“双师制”,理论课教师必须作为实验课程的指导教师,即每个实验项目有2名教师同时指导,既保证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密切联系,又确保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提高实验人员综合素质,中心每年分派实验技术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以吸取其他院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的长处,更好地发展本中心实验室。

中心现已形成了老、中、青结合,学历层次较高,业务水平过硬,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并在教学研究、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应用和对外交流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综上所述,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实验室水平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技术水平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2]。实验中心的建设不仅使仪器设备、人员等资源共享,而且使得实验教学和相关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更为有效,为社会服务的辐射面更广,为培养产、学、研相结合的兽医实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要精心规划,科学管理,努力把兽医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管理科学、特色鲜明、专业突出的高校示范实验室。

参考文献

[1] 路彩霞,李军成. 高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实验室管理[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7):18-20.

[2] 金巍.加强实验室管理建设,提高实验工作效率[J].黑龙江畜牧兽医:综合指导版,2012(4):35-36.

实验室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实验报告

题 目 某公司办公用品管理系统 实验名称 系统规划及分析报告

成员学号 成员姓名 成绩

指导教师

时间:

2010年12月 3日

1 引言 ......................................................................................................... 1

1.1 系统开发背景及需求..................................................................................... 1

1.2 系统目标......................................................................................................... 1

1.2.1 系统的约束.......................................................................................... 1 1.2.2 系统的总体结构.................................................................................. 1 1.3 项目开发计划................................................................................................. 2

1.3.1 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2 1.3.2项目的角色分配................................................................................... 2 1.3.3项目开发过程时间进度、人员及资金安排....................................... 2

2 系统分析 ................................................................................................. 2

2.1 系统可行性分析............................................................................................. 3

2.1.1 经济可行性2.1.2 技术可行性......................................................... 3 2.1.3 管理可行性.......................................................................................... 3 2.2 组织结构调查................................................................................................. 3 2.3管理功能调查.................................................................................................. 4 2.4 某公司办工用品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5

2.4.1 业务流程图符号说明.......................................................................... 5 2.4.2 某公司办工用品管理业务流程图...................................................... 5 2.5 某公司办工用品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7

2.5.1 数据流程图符号说明.......................................................................... 7 2.5.2 顶层流程图.......................................................................................... 7 2.5.3 第一层数据流程图.............................................................................. 8 2.5.4 第二层数据流程图.............................................................................. 8

4 结束语 ..................................................................................................... 9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正文

1 引言

1.1 系统开发背景及需求

某公司是一个多种产业经营的中小型企业,但因为业务需求,每需要的办公用品也是不少。但是办公用品的购入和管理却还是由人工记帐、管理的方式,管理人员的缺乏,使之相对工作量较大,且管理人员手工操作效率不高,出错率却不低。

1.2 系统目标

为了能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适应公司的发展,决定开发办公用品管理系统。

1.2.1 系统的约束

(1)公司负责人高度重视,负责指挥、协调各方关系,全力配合本系统开发; (2)公司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公司各个部门的管理环节; (3)必须配置软件、硬件及相关设备(PC、打印机、网络设备等),确保系统运行的可行性;

(4)用户需要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会进行文字输入,能对数据库进行基本的维护,如备份和恢复数据库等,会使用打印机;

(5)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保证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

1.2.2 系统的总体结构

管理层:办公用品信息、办公人员信息、供应商资料

业务层:入库、使用信息、盘点、移库、统计

第1页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正文

办公用品管理系统 办公用品管理办公人员管理用品供应商管理入库系统管理使用信息管理库存用品盘点办公系统移库统计系统

1.3 项目开发计划

1.3.1 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该系统应适应信息技术发展需求

1.3.2项目的角色分配

由自己一人开发

1.3.3项目开发过程时间进度、人员及资金安排

由一人开发,时间为三个月

2 系统分析

根据调查,办公用品入库的过程是当购入商品到货后,负责进货的人员首先填写入库单,然后经仓库管理人员对商品的质量及数量进行核查后方可入库,并更新商品入库流水帐,另外如果是新产品,则还要在库存台帐中建立新帐页。工作人员对办公用品使用管理过程是管理人员根据工作人员提供的办公用品使用申请单,经核查后同意使用,同时登记办公用品的出库使用流水帐。按照要求,每天下班之前统计分析人员要根据办公用品购入流水帐和办公用品的出库使用流水帐,累计汇总出各种办公用品当日的累计购入入库量、累计办公用品的出库使用量和库存结余量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填入库存台帐。

第2页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正文

原有的手工方式存在的问题有:

手工模式下的效率低、错误多、处理速度慢,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具体工作中,存在大量数据的保存、汇总、查询等工作,手工模式速度慢而且不利于数

据的分析,已不适应现代管理模式

2.1 系统可行性分析

原有的手工方式存在的问题有:

手工模式下的效率低、错误多、处理速度慢,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具体工作中,存在大量数据的保存、汇总、查询等工作,手工模式速度慢而且不利于数

据的分析,已不适应现代管理模式。

加入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效率提高,降低出错率。

本系统小巧易用,只要4台电脑组成,成本较低,管理人员工作量减少,可以给企业带来利益,

所以可以推广

2.1.1 经济可行性2.1.2 技术可行性

管理人员工作量减少,可以给企业带来利益,所以可以推广

2.1.3 管理可行性

管理方面而言,随着公司的日益壮大,公司对此套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大,高层管理部门对新系统表现出充分的支持和积极参与的态度。系统的开发和现有制度并没有冲突,而且现有员工可以通过培训很容易的掌握和使用系统。

2.2 组织结构调查

经调查,XX公司办公用品管理主要由采购办公室主任统一管辖,下设进出用品主管、库存主管、使用信息统计主管。

1、进出用品主管主要管理办公用品的采购和分配使用,下设两名业务员,采购人员负责采购,出货人员负责分配分配使用。

2、库存主管主要管理办公用品的库存管理,下设一名业务员,协助库存主管管理。

3、信息统计主管主要管理职员使用办公用品的统计,下设一名业务员,协助主管管理。

第3页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正文

采购办公室主任进出用品主管库存主管信息统计主管采购人员出货人员库存管理人员信息统计人员

2.3管理功能调查

采购管理:包括商品信息、供货商、商品订购的管理。 库存管理:用品的出库、入库管理。

统计管理:包括用品的购入统计、使用统计。

某公司办公用品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统计管理商品信息管理供货商管理商品订购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用品购入统计用品使用统计

第4页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正文

2.4 某公司办工用品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1、办公用品购入业务流程分析

进出用品主管查询货品库存与职员需求计划,若不足,则编写相应的采购订货单据,并交由发货商提出订货请求。

供应商按订单要求发货给进出用品主管,并附上发货单。 进出用品主管填写收货单送交库存主管。

库存主管根据收货单信息登记货品库存和用品购入流水帐。 库存主管送交用品购入流水帐给信息统计主管。

2、办公用品使用业务流程分析

职员向进出用品主管提交用品使用申请单。

进出用品主管核对用品使用申请单、货品库存(资料)等资料,根据货品库存(资料)填写用品使用单,并送交库存主管。

库存主管根据用品使用单信息登记货品库存和用品使用流水帐。 库存主管送交用品使用流水帐给信息统计主管。

2.4.1 业务流程图符号说明

2.4.2 某公司办工用品管理业务流程图

1、办公用品购入业务流程流程图

第5页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正文

职员需求计划订货单进出用品主管发货商发货单收货单库存主管用品购入流水帐货品库存

2、办公用品使用业务流程图

进出用品主管用品使用申请单信息统计主管

职员用品使用单库存主管用品使用流水帐货品库存信息统计主管 第6页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正文

2.5 某公司办工用品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1、办公用品购入管理数据流程

进出用品主管查询货品库存(资料),若货品的库存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则编制相应的采购订货单,并交送给供应商提出订货请求;供应商按订单要求发货给进出用品主管,并附上发货单;进出用品主管填写收货单送交库存主管。

2、办公用品使用管理数据流程

职员向进出用品主管提交工作物品使用申请凭证,业务员检查使用申请凭证和货存库存(资料),填写使用物品清单,修改库存资料;批准审核人员根据使用用品清单,填写工作物品使用凭证;信息管理主管根据工作物品使用凭证,进行物品汇总,记录使用明细;职员在使用后,想将物品退回,填写用品退回凭证,用品退还人员开具退还用品清单,交回信息管理主管进行使用汇总,并更新使用明细。

3、办公用品库存管理数据流程

库存主管根据进出用品主管送来的收货单登记入库流水帐和货品库存(资料);根据职员提供的办公用品使用凭证及进出用品主管提供的办公用品使用凭证发货;根据进出用品主管提供的退还用品单办理退还用品;所有出库都需建立出库流水账,更新货品库存(资料)。

2.5.1 数据流程图符号说明

2.5.2 顶层流程图

发货单工作物品使用凭证PE1供应商订货单办公用品管理系统E2职员工作物品使用申请凭证用品退还凭证

第7页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正文

2.5.3 第一层数据流程图

用品退还凭证订货单E1供应商发货单P1进货P2使用工作物品使用凭证E2职员工作物品使用申请凭证收货单S办公用品库存(资料)准许用证品退回凭P3库存

2.5.4 第二层数据流程图

1、办公用品购入管理数据流程图

发货单S采购订货单E1供应商P1.1P1.2收货订货单编制订货S货品库存(资料)

第8页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正文

2、办公用品使用管理数据流程

工作物品使用凭证P2.1E2职员工作物品使用申请凭证P2.2使用用品清单申请凭证收集申请凭证批准用品退还凭证S货品库存(资料)工作凭物证品使用P2.4用品退还退还用品清单P2.3使用汇总S使用明细

3、办公用品库存管理数据流程图

E1供应商收货单P3.1入库流水帐入库退还用品单P3.2退还S办公用品库存(资料)出库流水账E2职员P3.3办公用品使用凭证发货出库流水账

4 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的好处是可以简化人们日常工作中的大量机械重复的操作,使一些过程繁琐且数据量大的数据收集工作得已高效的进行,信息系统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有效控制,实现对工作流层的控制,协调。现在的信息系统,如专家系统还可以给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给管理 第9页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正文

层提供有利于决策的决策模型,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仓库,可以对大量的日常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操作,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但是切实可用的规律,变化。例如:电话公司的自动缴费系统,大大缩短了,客户缴费的时间,省去了传统的前台收费后还要手动把所收取费用计入账本的麻烦。沃尔玛的数据挖掘系统,根据客户购买商品的数据,发现了暴风雨天气,啤酒销量上涨的规律,物流公司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对货物进行跟踪控制.....等等,信息系统的好处通过上述例子不言而喻。 通过学习让我们初步学会了一些东西,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会有大作用。

实验室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实验题目

小型自选商场综合管理系统系统分析。

二、实验课时

3课时。

三、实验目的

1.能够正确运用系统分析的过程与方法,结合一个模拟课题,复习、巩固、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知识,提高系统分析实践能力。

2.熟悉业务流程图。

3.树立正确的系统分析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查询资料和撰写书面文件的能力。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

[系统描述]

参见实验一。

1.根据所述系统功能需求,开展实地调查或通过Internet查阅相关资料或结合个人经验,进行系统分析。

2.明确管理业务调查过程和方法,包括小型自选商场的典型组织机构、管理功能及业务流程。

3.明确业务流程的调查与分析过程,绘制业务流程图。

4.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完成小型自选商场综合管理系统的系统化分析,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实验室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实验室管理现状

(一) 功能有待开发

一些单位设置的实验室只是单纯地为了能够顺利申请到某个课题和项目, 待申请完成后, 实验室就已经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实验室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实验室中的器材和设备造价较高, 需要大笔的维护资金, 若不能发挥其功能的多样性, 则实验室的实用价值也会明显降低。

(二) 设备有待整合

通常, 不同领域的实验室所使用的实验设备有些都是相同的, 又是比较贵重的仪器。例如:食品领域的实验室和石化领域的实验室都会用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价格在80万左右;医学类实验室和动植检类实验室都会应用到“定量PCR仪”价格在65万左右。每个实验室的常用仪器有显微镜、培养皿等。不同的实验室都会根据实验的基本需求来选择并购置实验器材, 而这就会出现较多重复的设备和器材, 导致器材只能成为某一个实验室的实验工具, 影响了实验室整体应用的综合性。

(三) 模式有待完善

一部分实验室管理工作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原有的信息化系统无法满足不同领域的检测要求, 无纸化水平不高, 人工录入等干预情况多, 易导致数据、证稿出错, 检测工作效率低。且管理者无法及时、全面掌握每个实验室的实时动态, 无法在线监控实验室检测流程, 获取业务的及时状态。

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目标

提高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数字实验室管理模式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只有达到该目标, 才能保证实验室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提高实验室的实用价值, 促进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在功能上缺乏多样性, 设备容易重复使用, 管理模式有待改进和完善,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实验室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 力求突破现有的管理瓶颈。 (1) 整合资源, 实现检测高效化。按照ISO/IEC17025-2017实验室体系管理要求, 建立人员信息库。包括所有检测人员建立技术档案;建立设备信息库。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类别、设备名称、型号、所属实验室等;建立技术能力信息库。内容主要包括:项目 (参数) 名称、专业类别、方法标准号、领域等;检测结果库。主要包括检测业务类别、检测项目、方法标准、领域、检测结果、结果单位、结果判定、判定依据、检测人员、检测时间等。降低重复记录的工作强度, 减轻检测人员的工作负担, 提升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互联互通, 实现管理科学化。现如今, 信息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实验室管理当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十分有效地保证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行质量, 因而在管理工具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 应采取积极可靠的手段加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完善实验室管理的综合水平。另外, 要求管理中需迅速准确地查找和分析数据信息, 而传统的管理方式明显无法满足上述要求, 采用动态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 则能够在测试和校准过程中实施动态管理, 从而保证实验室检测及校准的数据都能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也可以实现对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的有效控制, 实时监控不合格情况, 掌握设备使用率, 及时对检测数据统计分析, 进行快速风险预警研判, 形成科学化决策。 (3) 灵活统一, 实现管理全覆盖。同管理模式统一才能产生优势, 类型的实验室统一检测流程, 统一操作规范, 统一方法标准集, 构建灵活的模块化检测流程, 满足各类实验室个性化需求。并搭建移动终端的应用, 实现办公的灵活性, 现场移动检测, 加快检测业务的效率。并且要大力推进资源共享共用, 不断优化和提升检测和科研水平。

三、建立数字化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建立数字化实验室管理模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保证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建设质量及效果, 实现数字化实验室与原有实验室资源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对建设数字化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 技术先进性

数字实验室系统需要建立在大数据库的基础上, 数据库需要具有高稳定、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形成的客户端需要具有传输高效、穿透性强, 保密性好的有点;并且要具有实时升级, 操作灵活便捷的特点。

(二) 系统完整性

体统中需拥有业务管理、客户管理、资源管理、方法标准管理、办公管理、系统管理及统计汇总等7答系统功能模块, 涵盖实验室工作的全过程, 实现管理系统的完整性。

(三) 便捷实用性

系统需要具有界面简单清晰, 人机交互友好, 系统数据分级管理, 人员操作简便的特点, 同时辅助功能要较强大, 所有复杂的运算可以一键完成, 无需人为干预, 使出错率大大降低,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四) 开放拓展性

需要充分考虑到实验室现有的管理系统和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兼容性, 打造一个开放拓展性强, 系统前瞻性远的新管理平台。

四、结束语

现如今信息化水平不断完善, 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 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 为了提高实验室管理的质量, 我们应当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 打造一个数字化实验室管理模式。可以说该管理模式的转变, 既加快了实验室管理的效率, 也加深了实验室的应用价值, 有力地推动实验室进入了现代化管理的新阶段。

摘要:现如今, 信息化技术持续发展, 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也需要进行信息化改革, 本文主要分析了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及信息化实验室管理的基本目标, 同时提出了建立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瀚.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知识文库, 2017 (3) .

[2] 李永斌.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 2018 (11) .

实验室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针对社会信息化发展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了信息安全学科的特点、社会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内外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现状,以及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结合北京科技大学2005版信息安全本科教学计划,提出了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体现了信息安全以计算机、通信和数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特点。

关键词 信息安全人才需求人才培养信息安全学科特点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体系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信息化社会的热点和关键问题,信息安全人才成为信息社会急需的紧缺人才。为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武汉大学于2000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此后全国相继有40多所高校设立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北京科技大学于2003年成功申请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并于2004年开始招生。

在申请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过程中,我们开始研究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知识体系结构以及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借鉴已开设信息安全本科专业高校的经验,制订出北京科技大学的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特别是在北京科技大学2005版教学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我们又结合教育部的《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培养规范》,对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2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2.1 信息安全学科特点

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数学、密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控制理论、人工智能、安全工程、人文科学等诸多学科。

信息安全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网络与系统的构造、信息系统与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信息安全技术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各个层次。

信息安全学科由核心学科群、支撑学科群和应用学科群三部分构成。信息安全学科是一个“以信息安全学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学、信息工程学和信息管理学为支撑,以国家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安全防护为应用方向”的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群体系,它涉及到信息安全技术学、信息安全工程学和信息安全管理学等。

2.2 信息安全人才需求

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建设关键在于人,尤其是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当前信息安全领域最突出的问题是:信息安全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信息安全科研和教育严重滞后,特别是信息安全人才匮乏。

解决信息安全建设问题的关键是解决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匮乏。解决途径当然是大力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积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规划。

2.3 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特点

信息安全是一个直接面向工程、面向应用的专业领域。因此信息安全教育是一种工程教育,但我国在工程教育领域处于落后地位。

我国工程教育现状为课堂教学基本保持了传统的优势,但工程实践条件严重不足,很多院校不能为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提供最基本的实践教学环境。工程教育要有配套的工程实践环境,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工程实践平台,学生能在该平台进行教学内容的实验和实践,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化学生对理论技术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安全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而且信息安全涉及的领域也很多,因此除了工程教育共有的特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有其独有的特点:

* 信息安全领域知识覆盖面宽,涉及到多个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

* 信息安全知识更新快;

* 信息安全教育更需要注重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来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

* 信息安全教育需要面向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需求,其培养目标不尽相同;

* 信息安全教育是一种持续教育。

3 国内外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3.1 国外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国外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对信息安全教育和人才培养都非常重视。在信息安全领域,无论从技术研究发展看,还是从人才培养角度看,美国均走在世界各国的最前列。美国的信息安全教育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已经配套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博士教育。

本科教育着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理论,明白哪些理论是重要的,以及如何应用它们。在计算机科学方面,有关算法,数据库,操作系统,编程语言,计算机体系结构,信息系统等课程给学生们灌输信息系统中的各种安全原理以及它们的应用方法。而政治学和历史课教给学生政府和政治运动中的信息安全理论。

在本科教育基础上,研究生教育通过补充课程论文和考试或者通过课程论文和硕士论文项目使研究生们在信息安全学科的某一个特定领域深入下去。硕士论文通常是开发一种理论到某一个或者一些特定场合的应用;而博士阶段更注重理论分析,对理论进行扩展,改进或者提出新的理论。

信息安全领域以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最为著名,其COAST(Computer Operations, Audit, and Security Technology)项目是该校计算机科学系从事计算机安全研究的多项目、多投资的实验室,它促使政府机构、大公司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紧密合作。如今COAST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专职的、学术的计算机安全研究群体之一,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于2000年12月成立了信息安全学院(JHUISI),来寻求全面解决信息安全所包含的许多问题。它们突破了传统的面向一个相对集中的学术研究模式,与学术圈以外的政府和商业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在教育方面,它们重视研究生教育,开设了广泛的课程以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该学院在信息安全办学方面正在作有益的探索。

卡内基·梅隆大学CMU(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在信息安全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CMU认为将培养人才的手段仅仅关注于技术传授上已经缺乏新意,因而决定结合管理学院和技术学院,跳出信息安全的技术层面,把信息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大视野、大格局中去认识和定位。这种信息安全教育的大局观和人才观,非常值得研究学习,其培养工作非常值得仿效、借鉴和移植。

在美国还有专门针对IT领域直接向总统提供专家建议的机构PITAC,PITAC成员都是IT工业和学术领域的领导者,他们每三个月开一次会,将委员会形成共识的决议经所有委员签字后提交总统。总统看到的是一个共同的呼吁,而不是分散的几十个不同的意见。

2005年初,PITAC提交了关于计算机安全领域的研究报告,针对以往美国对军用信息安全技术的注重,报告中指出应该加大对民用信息安全技术的投入,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并基于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 加大对全民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的投入;

* 扩大信息安全研究团体;

* 加速信息安全研究成果向产品的转化;

* 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并重。

3.2 我国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和培训教育起步较晚,但大学始终起到主力军和先锋队的作用。信息安全专业教学体系的设计是以博为基础的专,在专的指引下的博,专与博相辅相成。

由于信息安全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信息安全领域的专业人才又很紧缺。很多高校开始越来越重视信息安全专业动态,一些普通高等院校也尝试开设相关专业来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虽然已经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但与国外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

* 专业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 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计划不够科学;

* 授课方式缺乏多样性,一般是教师在讲,学生边听边记笔记,而很少去考虑将授课的内容换一种方式来展示和传播;

* 不注重理论的应用,实验环节的教学非常缺乏,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3 我国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模式分析

我国现有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还主要是以授课为主,并辅以ppt等形式给以简单演示,或者利用一些简单工具进行演示。现有教学模式特点如下:

(1)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太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安全教育不仅要求教学实践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的认识,而且也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信息安全的基础是各种信息技术,但在这个领域中,工程应用占了相当的分量。因此,信息安全教育需要培养大量直接面向工程应用的人才。相应地,信息安全实验教学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实验内容单一而且彼此相对独立

支持传统教学的实验内容通常都非常单一,不同的实验之间相对独立,这能够满足传统学科解决特定问题或者强调特定知识的教学需要。但信息安全是一个整体概念,因此信息安全教育必须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安全意识。同时在信息安全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经常需要解决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具有综合的安全技能。因此,综合性实验更符合信息安全教学的需求。

(3)不强调实验环境的真实性

这里真实性指的是和现实环境相同或相似。基于前述的原因,传统学科的教学不强调实验环境的真实性。信息安全领域的工程应用性很强,同时也很特殊。因此,信息安全教育必须强调安全意识的培养。

信息安全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更多是安全技术人员,他们需要维护各种信息系统环境的安全。而现实的信息系统环境不允许专业技术人员出现失误,但传统的实验环境允许出现一些失误。显然,这种真实的实验环境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现有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目前很多高校信息安全教学不具备实验环境和条件;

* 缺乏基础课程实验室,以致不能开设课程体系中各课程所要求的实验;

* 缺乏相对稳定且符合一定要求的实习基地;

* 实践环节的教学薄弱,没有完整的实践性环节教学体系;

* 没有针对专科、本科的多层次的培养规范,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

* 缺乏专用的固定实验教学场所,难以实现远程教学。

4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1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根据信息安全学科的特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能力:

* 具备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安全问题复杂且隐蔽性很强,一般难以被人发现。作为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敏锐的眼光和清晰的思路,能够从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找到问题的实质,然后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及时解决。

* 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团队精神,善于与别人沟通。网络安全问题往往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需要大家共同参与解决,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参与讨论的人越多,问题解决的速度越快,漏洞也会越少,甚至还会激发更多人的奇思妙想,产生新的效应。

* 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基础。信息安全问题非常复杂,要想成功地发现网络安全隐患并解决,需要广博深厚的知识。

* 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信息安全是工程性很强的学科,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能把自己的想法用算法描述或用编程语言实现。

4.2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体系

信息安全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数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因此,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应以计算机专业为基础,兼顾通信与数学基础,在此基础上设置专业课程。其专业知识体系如图1所示。

信息安全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信息安全导论,简介信息安全学科所涉及的各方面知识,使学生建立起信息安全学科的整体概貌。

信息安全学科的核心是密码学,当然这需要很好的数学基础,如组合数学、概率统计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可以介绍信息安全领域所涉及的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应用。

此外,在信息安全领域,信息安全管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也非常重要,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包含在信息安全管理这门课程中。

5结束语

随着对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研究与实践,我们结合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科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素质要求、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努力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 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培养规范. 教育部文件, 2004,7.

[2]马建峰,李凤华. 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 计算机教育, 2005(1):11-14.

[3]单来祥. 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 计算机教育, 2005(1) :1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实验室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1. 实验室认证认可的意义

实验室的作用是向社会提供安全精准的检测结果, 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实验室的认证认可是相关的权威认可机构对实验室的管理和技术能力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检测, 评价结果作为该实验室是否具备相关的能力并向社会进行公告。实验室的认证认可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计量认证, 指的是国家和地方质检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对相关的试验机构进行计量检测, 测试设备的性能、环境和人工技能等条件是否复合标准。二是实验室的认可, 是经过授权的认可机构对实验室的检测。实验室的认可认证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1.1实验室认可可以满足政府部门的需求, 方便让政府行使宏观的调控, 更好的规范市场行为。实验室认证能保证实验室之间有统一的标准, 能够进行统一的能力评价。

1.2实验室认证也是产品认证发展的需求, 产品认证需要实验室的精确的检测结果, 因此要想保证产品认证的准备, 就在客观上要保证认证实验室的科学性。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产品质量越来越重视, 通常会签订许多认证协议, 为了减少认证中重复性, 减少工作流程, 因此要进行实验室认证。

1.3实验室认证也是社会的需要, 通过认证, 使得检测出的数据更加有效, 其中的公正性得到了保障, 有助于增强社会监督, 公平性得到了提高。同时, 实验室认证也能进行自我的改进, 促进自身和社会需求的接轨, 提升权威性, 适应市场监察。

2. 实验室认证认可中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实验室中包括着大量的试验数据和海量的管理信息, 传统的人工模式不能满足新的质量管理的要求, 信息管理系统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简称LIMS, 它利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包含了现代化管理思想。

该项目基于要解决认证认可评审所涉及的巨大系统工程出发, 在确保逐级负责任的原则下, 按管理等级层来进行分层设计。同时, 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技术, 建立规范化的认证认可评审管理体系。要求系统能够把认证认可现场评审中的工作科学管理起来, 使得各环节的运作更加规范, 从而保证认证认可现场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该项目可以在检测/校准实验室中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还能够把认证认可评审相关工作科学管理起来, 提高工作效率;预期达到的技术水平:开发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认证认可评审管理系统, 可以将技术人员从繁重的信息输入中解放出来, 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检测工作中, 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科学管理。

3. 实验室认证认可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的平台设计

认证认可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为政府监管部门所使用, 也能够有效满足各个检测机构的日常工作管理需求。所以在系统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系统的经济性、可扩充性、可靠性、开放性及先进性, 那么本文就使用三层B/S结构实现设计。在三层B/S结构设计过程中, 数据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具有应用服务器, 使企业使用业务逻辑在中间层应用服务器中集中, 并不是客户端, 以此能够隔离业务逻辑处理及用户界面, 客户端就是指用户通过WWW浏览器实现界面操作。以此表示企业业务逻辑处理出现变化的时候, 只需要在中间层应用服务器中修改业务逻辑处理程序就行, 不需要改变客户端程序, 应用逻辑的维护较为简单。

3.2 网络设计

认证认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设计原则就是服务器用千兆交换机与各个客户端互相关连起来。服务器在中心机房中安装, 服务器主要包括web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 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实现硬件防火墙的安装, 在web服务器中实现防病毒软件的安装, 实现全部计算机的监控。

3.3 主要设备配置

数据库服务器使用高端服务器构成, 服务器使用以系统数据处理量及处理速度需求决定, 通过测试表示, 此种类型服务器能够满足系统工作需求。

为了对数据安全性进行保证, 服务器使用RAID0+RAID1方式保存数据, RAID0+RAID1方式即是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 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 每个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 提供全冗余能力, 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 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 并具有快速读/写能力。

3.4 功能模块设计

以认证认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进行分析, 本文实现系统的软件设计, 系统的软件设计构成主要分为以下模块:检验检测能力申请模块、仪器设备 (标准物质) 配置表模块、检验检测能力表模块、现场评审能力确认方式及确认结果一览表模块、现场考核项目表模块、授权签字人申请表模块等。

检验检测能力申请模块是用来记录与汇总单位内需要申报的检验检测能力, 在模块中选定或填写好相应的项目名称、标准代号、标准名称与限制范围或说明, 确定无误后提交给申报机构。

仪器设备 (标准物质) 配置表模块是记录单位内仪器设备与相关检验检测项目是否相对应, 表内需要填写或选择检测产品/类别、检测项目/参数、标准条款/检测细则编号、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技术指标 (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不确定度) 、溯源方式、有效截止日期、备注。

检验检测能力表模块是需批准单位的检验检测能力的体现, 此表中以检验检测能力申请表为基础进行对现场能力的审核, 表内有大类类别序号、大类类别名称、类别 (产品/项目) 序号、类别 (产品/项目) 、项目/参数、依据的标准 (方法) 名称及编号 (含年号) 、限制范围、说明。

现场评审能力确认方式及确认结果一览表模块是表现评审过程中用什么方式对申请项目的考核方式, 具体有检测项目或产品名称、依据标准及代号、检测参数 (名称、标准条款号) 、现场考核方式 (现场试验、利用能力验证结果、测量审核盲样试验、利用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结果、现场演示、现场提问、查阅记录和报告、核查仪器设备配置) 、是否确认 (Y/N) 、备注。

现场考核项目表模块是评审过程中对机构进行现场试验的记录, 判断是否具备相应的检验检测能力, 此表中有检测项目或产品名称、检测参数 (名称、标准条款号) 、试验设备、试验人员、试验要求、试验观察结论、备注。

授权签字人申请表模块是机构有那些专业技术人员能有相关的检验检测能力, 此模块中有姓名 (正体、签名) 、职务/职称、授权签字领域、备注与授权签字人评价记录表。

3.5 数据库设计

为了避免不合理及非法的数据进入到系统中, 在创建数据表的过程中, 使用控制限制、候选关键字及取值范围等约束, 对数据一致性进行保证, 并且还能够保护数据安全。以下为系统中的主要基表。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认证认可监管流程信息化, 使用综合模块化标准技术管理、网络信息发布等技术实现实验室认证认可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使认证认可现场评审中的工作科学能够集中管理, 使环节运行更加的规范, 以此有效保证认证认可现场评审工作顺利的开展。此项目的成功设计及广泛应用, 降低了管理成本, 还能够为实验室检测行业实现检测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提供了通用解决方法, 促进了认证认可市场的有序发展。

摘要:实验室的认证认可制度用来对试验室能力进行检测和评价, 通常情况下, 若想通过实验室的认证认可评审, 需要输入大量的信息, 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实验室中的信息管理系统能解决在认证认可中的大量数据修改输入的情况, 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对实验室进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 同时也能保证实验室在认证认可评审工作中能够顺利的通过。

上一篇:中职计算机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演唱者声乐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