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课程范文

2023-09-19

双语课程范文第1篇

【摘 要】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计专业人才。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在教育理念上要提升,教学目标定位要更全面,教学各个环节要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双语教学;改革与创新;国际化人才

一、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培养适应全球化竞争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想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懂得国际商业语言,因此,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成为学术界和业界讨论的热点。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会计人员结构和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缺乏适应全球化竞争需要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实施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是适应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必然需要。

(二)促进我国会计教育的国际化

会计教育的目标服务于会计实践的需求,而会计实务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和演化,又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化和知识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如何改革会计教育体制,培养出适应于国际化和知识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会计人才,已成为我国会计界不断探讨和实践的一个新课题。实施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中介绍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采用突破传统思维的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又有利于促进高校会计学科与国际接轨,也有利于加快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二、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障碍

(一)目标定位过于狭隘

到目前为止,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争议较大。有的认为双语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从而把双语教学当作外语课来讲即“在专业课上学习外语”,有的认为双语课应该是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附带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即“利用外语来学习专业知识”。因此相当一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甚至是教师,认为双语教学不过是多教会学生几个英文单词和专业术语,外加一些翻译方法,使学生能够把英文文献译成汉语,然后理解,就万事大吉了。简而言之,双语课似乎只是内容稍微专业一点的英语阅读课而已。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必然会带来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最终导致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背离教学的初衷。

(二)师资配备不能满足双语教学要求

目前我国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双语教学的老师要求既要对会计专业知识非常精通,同时对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够应用自如,且熟悉国外专业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这对目前国内大学毕业进入大学任教的师资来说难度较大。而一些从海外留学归来的会计专业人才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要求,但由于数量有限很难满足现有高校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只好让一些英语水平较好的老师进行双语教学。但一方面由于这些老师大部分只是在外语的读、写能力上较强,而听、说方面难以做到熟练;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老师缺乏留学经历,对外语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不大了解。因此大部分双语教师只是使用英文教材,按照中文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用中文来讲解,这样只有双语形式,没有双语实质,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合适的教材少,配套的参考资料匮乏

从我国会计学科双语教学的历程来看,最初大多使用的是国内自编的专业英语教材,虽然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其中的内容仍存在“中国式英语”的思维定式,不能提高学生对英文资料的阅读能力,针对专业问题进行中外交流更是纸上谈兵。随着会计学科双语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许多高校开始部分或全部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但是,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仍然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用英文编写的会计学科参考资料相对于中文教材来讲极为匮乏,学生在课余时间不能接触到更多的英文参考资料来进行补充学习,容易引起整个学习链的断裂,严重地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传统

一方面,师资的匮乏导致双语课程的开展勉为其难,多数教师已经无暇顾及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另一方面,由于双语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门类繁多,且缺乏统一的教材和系统的管理,使得理论与实践对于双语教学的方法研究与探讨不够系统、不够深入,难以指导实际操作。结果就是,双语教学的方法陈旧单调,教师们多沿袭传统模式,形式单一,少有互动,课堂乏味,学生从头到尾接受教师的“满堂灌”,教学效果难尽如人意。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由于师资短缺,将双语教学的课程合班上大课,就更谈不上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五)考核方式单一

当前会计专业双语教学考核方式仍然沿袭其他专业课程的方式,单纯考核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或者再考考学生掌握的专业词汇和翻译能力,学生平常学习也很难有积极性进行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来学习专业知识,更不用说外语习惯和思维的培养。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仍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能力的目的。

三、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提升教育理念

任何教学方式的出现都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提升和转变,是为适应新形势对人才能力的新要求而进行的改革与创新。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用外语上课这种形式的转变,而是为培养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会计专业人才从而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的本质变革。近年来,“问题解决”渐成为在国际教育界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所谓“问题解决”,是科学家探索未知领域思维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具体环境,启发和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探索性及求证性问题,形成多向思维的意识,寻找在不同的条件下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探索可能出现的多种答案。可见,“问题解决”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所以,在双语教学改革中,要围绕这一教学理念对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重新定位,在教学思维及方法上进行大力创新,使我们的会计教育逐步走向国际化,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的需要。

(二)重新定位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正是为适应全球化竞争需要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计专业人才而产生,因此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计专业人才这个最终目标。首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计专业人才应该是具有全球化视野,要具备与经济发展全球化相适应的知识结构,熟悉市场经济社会环境中的各类经济业务及其有关的法律和制度,包括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会计准则、相关制度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等。其次,有国际竞争力的会计专业人才要具备适合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能力结构,包括语言交流能力、沟通能力、业务能力和应变能力等。从双语教学来看,其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学习并掌握国际上最先进的会计专业知识,同时提高自己运用外语的综合能力,包括利用外语交流沟通和操作业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国际化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不仅仅是“在专业课上学外语”,也不仅仅是“利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多元化目标。

(三)培养合格的会计专业双语教师

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是具备合格师资。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双语教学师资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养:一是在专业知识方面,全面深入掌握本专业各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国内外的会计准则,并在某些学科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掌握本专业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国际动向。二是在外语语言能力方面,除了扎实地掌握一门基础外语以外,还具有用中外文流畅地表达本专业知识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交流能力。双语教学与一般专业教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语言表达的双重性。这就要求双语教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练习本专业各种词语的中外文表达方式,达到应用自如的境地。三是要求会计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应尊重教学规律,了解学生心理,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各高校应该首先引进具有多年海外留学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其次,在现有师资中选择英语水平较好的教师,有计划地送他们到欧美国家访问学习。一方面培养他们外语的听、说能力,丰富他们的会计专业知识尤其是掌握国际最新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为他们创造了解和熟悉国外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的现实条件。

(四)选用适当的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教材

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授课教师对国内外同类或相近学科专业的教材使用状况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但教学中还应视学生英语程度而定。如果实施双语教学,而教材选用中文,教师课堂授课多数内容还是采用中文讲授,不能营造学生用外语去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用外语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这样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的效果只是留于形式的教学方式。如果完全采用原板教材,多数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章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的知识点。因此,双语教学教材选取应按照双语教学的目的、任务和现有的条件,本着积极开拓、求同存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选择和确定教学材料,力求原汁原味。其方法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引进原版的相关学科教材,根据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改编、选编、切割或重新组合,以适应本学科教学需要;二是在实施双语教学中,提供适当的中英文参考资料以充实教学资源。同时要重视教材的立体性,注意直观教学媒体的引进和积累,增加多媒体等视听教材的使用频度和幅度,以降低语言理解的难度。

(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要适应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会计双语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与教学层次相适应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以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案例教学和模拟实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交叉运用。教师讲授主要起到抛砖引玉的指导作用,将该学科目前争议较大、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快速引领学生到学科前沿,以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学习兴趣为主。学生讨论主要是教师布置讨论的主题,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再让学生进行主题发言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小组讨论使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沟通,达到相互间的思想碰撞;主题发言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风采、表述自己思想观点的舞台;学生讨论是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树立学生自信心的较好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和模拟学习,即根据实际材料,设计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会计案例让学生进行模拟,以便使他们加深理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成为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合格人才。这种方式主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六)综合考核学生各方面能力

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目标的多元化,需要在教学考核上摒弃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笔试、口试、闭卷、开卷、半开卷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以考核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增加双语教学课程考试中的口试比重,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也都可被计入考试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双语教学的成绩评定应注重平时考核,使成绩构成多样化。应改变“一次性闭卷考试”的局面,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考核,避免“一考定成败”。注重平时考试,并不是频繁增加考试次数,而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通过测验获取教学信息,指导教学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京姬. 加入WTO我国会计面临的挑战及会计国际化[J]. 北方经济, 2005(08) .

[2] 史艳红. 解决高校双语教学中矛盾的方法与途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7(04).

[3] 洪荭. 试论会计国际化下的会计双语教学[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4] 姚晓艳,段会川,刘伟.双语教学教材建设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7).

双语课程范文第2篇

1 信息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 全球信息化飞速发展, 互联网迅速普及, 各种软件硬件产品丰富多样, 层出不穷, 这些发展与信息知识和技术有着密切关系, 而这些知识和技术均来源于信息类课程, 也就是说, 信息类课程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学好信息类课程, 掌握相关知识与技术, 对进一步推动信息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信息类课程的分析, 我们发现该类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 发展迅速:信息科学是一门年轻而发展迅速的科学。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 无论是理论还是应用, 都以加速度向前发展。因此, 必然带动学科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和更新, 而这些发展离不开国际间在信息化领域内不断地交流和探索。

(2) 应用性强: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几乎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它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 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同时, 其中一些信息工具也为国际交流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方便, 而这些工具的开发和实施一般是以世界通用语言为基础的。

(3) 高度综合:信息科学由最初的数学、逻辑学等理论基础, 越来越多地与其它学科发生密切的联系, 如语言学、工程学、信息论、控制论等。而这些学科在各国的发展程度并不相同, 只有进行学科间的学术交流, 才能够提高每个国家整体的科技水平, 为全球信息化发展打下基础。

由信息类课程的这些特点, 我们可以看出高校信息类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 信息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对于高校信息类课程双语教师来说, 在熟练掌握日常生活用语的同时, 更要对本专业英语的词汇特点, 表达的句型特点了解和掌握。这部分教师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经常阅读国外文献, 撰写英文论文和国际学术交流, 为进行双语教学提供了条件。

对于学生来说, 由于信息类课程一般在第二学年才开始开设, 学生的英语听, 说, 读, 写能力已有较大的提高, 具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 能够阅读并理解英文教材。

信息类课程的原版教材资源丰富, 国内有不少国外大学的原版教材。这些教材可能不适合我们的学生,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这些教材的基础上编写适合学生的教材。

从这几方面看,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信息类课程双语教学有着扎实的基础, 是可行的, 同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3 信息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对双语教学工作十分重视, 强调了双语教学对提高我校学生的外语水平, 及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作者对《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探索, 我们选择了使用英语进行教学。

3.1 教学对象的选择

因为在《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课程中要求有一定的概率论知识。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 选择的教学对象是信息技术系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均修过高等数学, 其中绝大部分学生已通过国家公共英语等级考试, 具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英语基础。

3.2 教材的选择

经过认真的调研和筛选, 最后选择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信息论、编码与密码学 (英文版) 》 (作者:Ranjan Bose) 。该教材内容全面, 包含了信息论和编码理论的基础知识, 讲述灵活, 重点鲜明, 排版清晰且有特色, 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和自我学习。

3.3 教学方式的选择

作者所在学校允许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和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双语教学方式, 对于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对象, 在听力的训练方面不够, 学生的听力较差。因此, 我们选择了中文讲解, 板书和课件等用英文书写的方式。该方法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课本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学会专业英语单词和提高教材的吸引力。

3.4 考核方式的选择

在考核方式方面, 我们采取了课堂表现和试卷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课堂表现反应了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表达等的能力。具体实施方法是教师提出专业方面的问题, 学生用英语给予回答, 教师根据回答情况进行打分。试卷考试方式是教师采用英文试卷, 学生按题目要求答题。该方法的目的是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及专业词汇的认识能力, 其中也包括知识理解和表达能力。

4 信息类课程双语教学实施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 对信息类课程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教材的选择, 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问卷。经过对问卷统计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在高校信息类课程当中, 开设双语课程非常有必要, 不仅可以使学生开拓视野, 接受最新知识, 关键是可以培养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 以及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能力。可以使信息类教学与世界接轨。对于本校双语教学来说, 采用英语教材、英语板书、英语试卷、英语作业和中文授课的双语教学方式是可行的。这主要是考虑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口语和听力等问题。

在对学生的期末考试后发现, 学生基本掌握了课程的理论知识, 并且能够用英文表达所理解的知识, 学习和认识了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 也培养了学生进一步阅读国外相关文献的能力, 为以后的深造或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5 存在问题及思考

但是, 信息类课程的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师资方面, 高校老师具备一定的双语教学能力, 但是对双语教学规律认识不够, 不能掌握双语在教学中的使用度, 过分侧重讲解语言, 而忽略了专业知识, 使专业课变成了语言课, 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学生方面, 英语水平相对较薄弱, 特别是对于信息类课程的英语专业术语更新快, 并且缩略语多, 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再者, 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不够, 并且在学习方法上也存在问题, 只是努力地去记忆专业词汇, 而不关心专业内容的表达方法。对于教材来说, 虽然国内有大量的国外教材, 但是真正适合国内学生的并不多, 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去编写教材。

总的来说, 信息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英文文献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内容的英文表达水平, 为造就知识全面的信息化人才打下了基础。对于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应该结合自己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充分发挥双语教学的作用, 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摘要:该文从信息类课程双语教学的角度出发, 首先从信息化及信息类课程的特点方面阐述了其必要性, 然后对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接着以《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课程为例介绍了信息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 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对双语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信息类课程,双语,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尹霄丽.数字信号处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6 (2) .

双语课程范文第3篇

1 关于双语教学的认识

1.1 双语教学的含义

“双语教学” (bilingual education) , 是指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 是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在我国双语教学中的“双语”, 一般是指汉语和英语。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思维, 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 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切换。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专业水平及跨文化素养, 也是培养与世界接轨的国际化的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重要举措。

1.2 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使熟练掌握外语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高等教育要与国际接轨, 外语优势是取胜要素之一。应用双语教学, 不仅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 提高英语水平, 还能培养他们胸怀全球的观念、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因此高等教育中的双语教学是国际化所要求的。此外, 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秋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为双语教学实施的可能性提供了政策的支持。

2 双语教学实施的原则和模式

2.1 双语教学实施的原则

双语教学不能等同于语言教学的强化, 而应以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为根本出发点, 在运用第二语言进行思维的教与学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使他们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树立跨文化的意识。因此高等学校要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要以“母语为基、外语为辅、专业为本、道德为魂”为方针, 同时遵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的原则

2.2 双语教学实施的模式

目前在我国存在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类: (1) 英语全浸入式 (English immersion)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教师完全使用英语授课, 学生则利用其第二语言——英语来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2) 过渡式双语教学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课程中, 某些课程由母语教授, 同时每天都设计有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步课程。 (3) 双向双语教学 (T w o-w a yb i l i n g u a l education) :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同时使用两种语言教学, 其中以英语为主, 母语为辅;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 采用母语进行解释, 教师通常是以英语和母语兼并授课。这种方式又被称为双浸入式 (Dual-immersion)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是目前我国高校最常用的双语教学模式。

3 双语教学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目前, 极少一部分学校正施行双语教学, 但主要存在教学目标定位狭窄、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等问题。同时, 在双语教学中缺乏语言环境, 也会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所以目前我国双语教学的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针对上述问题, 需要合理制定双语教学目标, 设置科学的双语教学课程, 丰富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手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规划。

3.1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双语课程实施的根本

根据双语教学目标的权重, 可以将双语教学目标依次归纳为以下几种: (1) 专业目标; (2) 语言目标; (3) 多元社会文化理解能力; (4) 学术目标。制定合理目标的同时也要处理好各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教学目标的权重做出权衡, 教师权衡不同目标应依次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科教学目标、语言教学目标以及学术目标。

3.2 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双语课程实施的关键

首先, 双语教学课程设置要体现学科的整体性;其次, 双语教学课程设置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注意其连贯性。尽量不要选择计划变动时很容易被取消的课程实行双语;经典性的内容如生物、材料、计算机、经济等方面、国内外最新报道等相关的课程较适合使用双语教学。

3.3 过硬的师资水平是双语教学实施的保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外语表达能力, 而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能够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和解析专业词汇。因此, 必须培养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

高校可以建立双语教学网站, 定期向双语教师提供双语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其次, 学校直接选送一些在双语教学方面有潜力的教师到国内或国外一流的学校进修;此外, 还可以聘请外教或是举办国内外相关专业的研讨会, 组织教师到国内外相关学校参观、访问、调研等。

3.4 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双语教学实施的前提

具体每门课程使用哪一种教学模式, 应根据课程性质、章节的难易、课程内容的深浅而选择。正所谓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双语授课中应采用现代教育手段, 提升教学效果。双语教师要努力探求一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尽量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的习惯。此外, 教材的选择是课程建设的基础, 选择适当的原版教材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 又了解到国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

4 结语

双语教学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充分认识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大胆探索、不断实践, 建立合理的双语教学的内容体系, 最终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信双语教学必将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规范化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在高校推行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双语教学的概念和教学模式出发, 分析了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双语教学,模式,实施

参考文献

[1] 教高[2001]4号,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 教高[2005]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3] 段德君.高等院校推行双语教学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 2004, 4 (4) :65~66.

[4] 彭小夏.关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杂志, 2008, 5 (10) :74~75.

双语课程范文第4篇

1《数值分析》课程双语教学的合理性

数值分析课程所研究的科学计算方法, 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与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 因此急需要与世界发展水平接轨。另外, 数值分析课程, 具有世界表述标准较为统一、专业术语的诠释与理解比较一致的特点。其课程内容之间相互独立, 后续课程对双语教学的效果依赖较小;课程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配有实验活动, 通过实验, 可以弥补学生对理论理解的不足, 同时也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因此, 数值分析课程有必要而且适合进行双语教学。

2《数值分析》课程双语教学的定位

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 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 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并不是将单纯的英语语言教学和单纯的专业课教学简单结合。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为学生以后检索、阅读科技文献资料, 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所以, 让学生掌握课程的专业知识是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基本目标, 其次才是学生阅读英文专业资料和英文交流能力的提高。因此, 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施的开始, 就应向学生讲明该课程的学习重点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英语水平, 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英语学习, 而忽视了专业知识。

数值分析双语教学的目标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通过双语教学, 使学生掌握科学计算方法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 同时提高外语技能和注重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 更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应用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通过数值分析的双语教学, 解决从学计算方法到用计算方法的转变问题, 从学英语到用英语的转变问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使其能在遇到新问题时有能力依靠数值方法去解决。使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 触内旁通, 自然而然地将英语用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去。

3《数值分析》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

我们选择在大三上学期数值分析双语课程, 此时已有不少学生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 并且经常阅读英文书籍, 英文水平较高。但是还是有不少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针对这个特点, 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在授课初期使用较多的中文对数学词汇和数学表达方式进行讲解, 随着课程的深入, 逐步增加用英语讲解的份量。在英语教学的基础上, 借助于汉语作为理解和交流的工具。教学主要采用原版英文教材、英文课件、部分重点和难点专业内容用中文补充讲述;在上课的同时注重专业词汇的讲解与积累;学生答题、实验尽量用英文, 作业及考试要求采用英文完成。

每次课开始前, 都采用幻灯片将本次课所讲内容的数学名词, 以英文形式列出;在讲解过程中, 对于重要的概念、算法、思想, 都与学生一起阅读英文课文, 并进行详细讲解。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可视化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解分段低次插值时, 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动态的呈现Runge现象, 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

4《数值分析》课程双语教学的启示

总之, 《数值分析》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必要性,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实现上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 专业英语的词汇量以及英语环境等教学条件选择相应类型的教学模式。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提高。

摘要:本文结合数值分析课程的特点, 对数值分析双语教学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对双语教学的定位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谈了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以便更好地开展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

关键词:双语教学,实践,数值分析

参考文献

[1] 周书民, 刘玲, 高永平.双语教学中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05 (8) .

[2] 张建军.《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5) :228~229.

[3] 杜廷松.关于《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综述和思考[J].大学数学, 2007 (2) .

[4] 贺全国, 杨玉林, 杨云.生物医学工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5) :224~225.

[5] 郑国庆, 张国权.统计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高教探索, 2007 (6) :104~106.

双语课程范文第5篇

在高等学校, 适用于机械、冶金、化工、土木建筑等专业的材料力学课程, 在这些专业中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以及各门课程的相互衔接上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用双语形式对材料力学课程进行教学也显得非常必要。

1 对材料力学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条件

1.1 大环境的条件支持

首先, 国家及地方对双语教学非常提倡、支持和重视。自从200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1]4号) 的文件之后, 我国高等院校逐步开始了双语教学的改革试验。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指导双语教学实践的专门机构。辽宁、山东、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广西、北京等省市也相继成立了一批双语教学管理机构, 出台了相应的双语教学管理和指导文件[2]。可以说, 我国目前的双语教学是如火如荼, 如日中天, 愈演愈烈[1]。正是国家与地方的大环境支持, 各高校的双语教学才会顺利的开展并坚持下去。

1.2 市场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行各业为了提高自己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在人才引进时摒弃以前只着眼于引进单一性人才的做法, 而把眼光重点放在了引进既精通专业又精通外语, 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上。

有市场的需求, 就会有教育的供应。教育部先是提出了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要求, 后来又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双语教学的具体要求, 希望通过双语教学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外语水平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 从而为社会提供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1.3 高校的支持

在高等院校, 双语教学已成为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 学校采用双语教学课程比例逐年提高。双语课程开设的比重基本上占所有专业课程的10%左右[2]。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办出自己的优势及特色, 非常鼓励进行双语教学, 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管理来辅助进行双语教学。每一年, 各个不同学校都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对双语教学的重视, 有的高校为进行双语教学及双语教学研究的每一位老师提供几百甚至几千元的资金支持, 有的高校优先提供多媒体设备供这些教师使用, 有的高校优先派送双语教学的老师参加外语培训, 有的高校评职称时会加以区别考虑双语教学的因素等等。由此高校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有了学校各种优惠政策的直接支持, 对作为工科大学以及综合性大学的重要课程的材料力学进行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和可能的。

1.4 师资力量的充足

目前高校对师资的重视程度是越来越高。不仅对在校的老师加强培训, 而且从源头就引入高质量的老师。新聘的老师绝大部分具有国内博士学位, 外语水平比较高, 还有很多老师是从国外留学几年的归国博士, 外语的应用及教授能力都比较高。这些老师经过一两年的教育磨练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就可以顺利的走上双语教学的讲台。另外, 国内很多高校不惜重金聘请高水平的外教, 也保证了双语教学的可能及成功[2]。

1.5 学生的自身条件许可

国内一直都对外语尤其是英语非常重视, 尤其在高校中更是如此。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为接踵而来的英语考试, 过级, 竞赛等作着准备。到材料力学开课时, 一般在第四个学期, 很多学生都已经取得了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有一定数量的学生甚至取得了六级证书, 还有些参加了各种各样的竞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这个时期, 应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具备了一定水平的听说读写能力, 这个时候进行材料力学的双语教学时机比较好, 顺利进行的可能性很大。

1.6 教材的可获得

在进行材料力学的双语教学时, 教材非常重要。无论是外文原版教材或是原版影印版教材, 通过藏书丰富的大学图书馆或是知名印刷社或者其他更直接的途径都比较容易获得。而且通过精心挑选所获得的教材信息量大、内容先进, 时代感强, 数据翔实, 案例丰富, 参与性强, 能反映最新、最先进的研究成果, 能缩短我国与最新专业信息、最新科研成果之间的距离[3]。

虽然对高校材料力学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推动, 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却问题多多, 困难重重。

2 实施双语教学的困难及对策

2.1 学校政策

虽然, 大部分学校对双语教学比较重视。而关于教学方面的事情统归教务处管理, 但是毕竟学校的教学管理任务繁重, 虽有学校的大力扶持, 在管理过程中也有可能顾此失彼, 学校对双语教学的政策可能流于形式, 难于落到实处。

针对这种状况, 建议学校以与国际教育竞争, 使教育达到国际化, 培养越来越多的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将对双语教学的鼓励与支持落到实处。具体实施时, 可以在教务部门专门划拨专人专款来监督指导和帮助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可以定期检查双语教学课堂, 定期检查双语教学研究进度等的方式进行。

2.2 师资水平

高校教师虽然都是高学历, 高外语水平的。但是在真正将外语水平应用到非外语课堂的教学中时, 问题就突显出来了。一般来说, 从事教学的专业教师, 即使个人英语成绩不错, 但大部分学习的仍是“哑巴英语”, 由于我们的培养模式是重语法轻应用, 这样的教师仍然上不了课堂;或是一些外语专业教师, 听、说、读、写能力都不错, 却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面对高校纷繁的专业课程, 开展双语教学就会很吃力。总体上说, 目前我国培养的教师由于知识结构单一, 外语语言能力不强, 一般尚不具备用外语进行各种学科教学的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 从长远的发展着想, 对专业和外语基础较好的中青年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基本技能的强化培训, 将青年骨干教师推倒双语教学的第一线去锻炼, 建立中长期双语教师培训和队伍建设规划, 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双语师资队伍[4]。

2.3 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的外语水平良莠不齐, 可能态度也不是都接受。对于材料力学课程, 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抽象、枯燥, 内容深、多而课时少, 教材内容都是已经抽象化后的力学模型, 实际专业中的哪些部分可以抽象为这样的模型, 学生往往无法联想[5], 所以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应该说一开始就没有好感, 不感兴趣, 能坚持在母语的教学环境下踏踏实实的学完这门课程已经觉得非常困难了, 更何况还要在外语的教学模式下, 本身自己的外语水平也不高, 可能恰好对外语也不感兴趣, 如果采用一刀切的办法, 就是不加区别全部施以双语教学, 可能会大大的影响教学效果。

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 可以从兼顾主观客观的角度, 推行试点班的教学办法, 将同专业或不同专业的达到一定外语考核标准 (比如获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的学生组成双语教学班级来进行双语教学。除了接受同年级的合格学生, 还可以接收高年级的合格学生, 从而扩大双语教学的受益群体, 而且也能扩大双语教学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 为了兼顾外语水平较差的学生, 老师在双语授课时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提高课堂效果,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 双语课堂可以真正地做到双语——母语和英语的相辅相成, 相互融合, 教师讲解知识尽量使用外语进行, 适度地采用中文进行解说, 让学生既能感受英语学习环境的魅力, 也能清晰透彻地理解各种概念和理论, 达到既学习了外语又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 一箭双雕。其次, 教师还需循序渐进地增加学生的课程词汇, 板书也使用外语, 把外语深深扎根于课程知识当中。多安排一些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教学时数, 就某个专题或案例组织学生用英文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式的提问。此外, 还需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推荐一些相关的网站, 指导学生定期浏览并选择一些英文材料阅读。还可要求学生必须收集一定数量的资料, 加以整理, 撰写小论文[5]。

教师在双语授课时还可以采用自编材料力学常用词小册子的办法, 加强学生材料力学常见词的应用和理解。一些材料力学课程特有的常用词, 比如“材料力学 (material mechanics) ”、“安全因数 (safty factor) ”、“变形 (deformation) ”、“边界条件 (boundary conditions) ”、“纯弯曲 (pure bending) ”、“断裂判据 (fracture criterion) ”、“应力状态 (state of stress) ”等等。通过小册子的相关词汇量的增大, 学生的材料力学外文阅读能力也可以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

2.4 教材的选用

外文原版教材种类繁多, 良莠不齐, 这给教材的选用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和困难, 教材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成败, 所以教材的选用环节至关重要, 在进行教材的选用时, 一定要慎之又慎, 而且要给予极高的重视。首先, 应该委派力学专业的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专家学者来担此重任。其次, 应该选用那些由国外一流学者编写, 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能体现国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结构模式, 内容体系及结构体例与我国现行的课程大纲要比较相符, 同时拥有最新的知识信息, 语言通俗易懂, 针对性强, 适用性广的原版教材。

当然教材的选用也不只原版一条路, 还可以根据各高校各门课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原版影印教材、自编教材、翻译教材或改编教材[3]。当然, 无论是哪一种教材, 目的都是为了学生首先掌握材料力学课程的理论知识, 其次才是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只要抓住了这个主次关系, 假以时日, 双语教学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 结语

对中国的高校, 要大大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 达到与国际接轨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 传统的教学法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双语教学这种崭新的教学方式, 无疑会促进国际高校间的校际合作, 从而达到深化校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的目的。然而, 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 相信在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 双语教学一定会结出丰收硕的果实, 整个社会将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摘要:对于高校, 双语教学是反映学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材料力学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力学水平的教学手段。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由于课程自身的特点及其它原因, 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但是, 只要抓重点并以正确的教学方法, 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材料力学,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唐庆华.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2 (1) .

[2] 计道宏, 欧阳钦.中外实施双语教学的条件比较[J].凯里学院学报, 2009, 2 (1) .

[3] 计道宏.双语教学中外文原版教材的选用原则探讨[J].安康学院学报, 2009, 2 (1) .

[4] 奚克敏, 李彩娟, 单叔煤.加强和改进高校双语教学工作[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 (1) .

双语课程范文第6篇

1 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办学思想和定位是:以培养国际贸易领域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以服务于国际贸易市场需求, 培养胜任国际贸易一线工作的有理论、懂业务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1.1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才的需要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与时俱进、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国际化人才。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与贸易都会受到一些影响, 而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外贸双语类人才的“多与少”、“量与质”将直接关系到今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教育现状是专业课和外语课普遍存在脱节现象, 专业课的教学绝大多数采用汉语, 而英语教学一般仅限于英语课。因而造成了学生学习英语而很少使用英语, 英语应用能力较差的现象。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常常是单一结构型:懂专业的学生英语能力不强, 而能熟练应用英语的学生专业知识又较为欠缺,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情况也不例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可把专业知识与英语训练有机整合, 在提供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经贸人才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从而有助于培养出既懂国际贸易实务知识, 又能熟练使用英语的有综合竞争力的人才。

1.2 促进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和规范化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本身就是一个涉外型很强的专业, 在该专业中会广泛地涉及到相关的专业术语、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等, 如INCOTERMS2000、UCP600等, 而这些术语、惯例和公约等在国际上也大都是英文文本。《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正是对上述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的一门核心课程, 使用双语教学则可以把上述内容通过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和学习,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知识与语言技能接轨, 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准确性、规范化,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按照国际统一的贸易惯例和贸易规则进行操作, 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形象。

1.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本身建设的需要

自2001年12月入世以来, 中国正快速向国际化、现代化迈进, 对于既能熟练使用英语、又能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经贸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包括国际货物买卖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 其中涉及到进出口贸易合同的磋商与订立、运输与保险、结算方式、仲裁、索赔、国际贸易方式、有关单据的制作等。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语言和教材大都使用中文, 而现实的外贸业务中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又比较高, 因为做进出口贸易就是要和外商打交道, 而英语是外贸行业的“工作语言”, 如外贸业务中的交易磋商中的询盘、发函、还盘, 接受等函件大多用英语来进行;订立合同、审核、修改信用证、缮制各种结汇单据也要使用英文。因而双语教学可以培养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 掌握英文表达技巧, 为学生日后顺利地从事外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而对本门课程进行系统地改革和建设, 实施双语教学将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2 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有关研究表明, 双语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简单渗透式, 授课教师只是用英语来讲述一些概念、专业术语等, 讲课时主要采用中文;第二层次是整合式, 即教师上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学会怎样用英语来表达中文内容;第三层次是双语思维式, 教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解答问题。考虑到本院国贸专业学生 (3+2) 已具备一定的国际贸易实务基础知识和实际英语水平两个方面的因素, 目前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要求学生带着任务进行课前预习, 并将其中难以读懂和理解的内容标出, 以明确学习的难点。经过预习之后, 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上课时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直接从“整合式”层次出发, 将英文版的课件展示给学生, 配以英文讲解。突出重点和难点,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吸收的部分, 则采取中英文对照的方法及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 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融入到热烈的课堂讨论中来;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自信心。此外,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巩固学习成果, 在每章内容讲解完之后, 再配以一些英文对话或练习, 以达到使学生既熟悉本门课的专业知识, 又了解了其英文表达, 从而取得双重收获。

3 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而言, 在本课程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是中文版教材, 同时用中文讲解, 少部分内容使用英文讲解, 学生反应良好。从2008年开始, 我们对国贸专业2007级学生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时, 首次尝试使用由帅建林主编的英文版教材《国际贸易实务》, 对该课程的双语教学进行探索, 在此过程中, 本人体会到一些几个方面问题值得关注。

3.1 教师的英语水平问题

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实施, 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英语水平如何, 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基础, 而且要具有运用英语讲解贸易知识、解析专业词汇、引领学生讨论案例的能力。所以, 要使双语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提高, 尤其是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 如教师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 将对学生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要使专业教师能较好地进行双语教学,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是提高认识, 引起重视。中国已经进入后WTO时代, 特别是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作为从事国际贸易教学的专业教师更应当以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为己任, 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度重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各个环节, 并将其内化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

其次是通过强化培训提高教师英文水平。在专业教师中选择英语水平较高者进行更高层次的英语培训。如, 以脱产的方式到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进修或利用寒、暑假进行集中强化培训, 通过培训来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运用能力。

第三是学校应与时俱进, 积极创造机会, 使更多的教师参加国际交流和交往, 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同时动态的对当前的教学现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与创新, 为更好地开展双语教学创造条件。

3.2 学生的英语水平问题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问卷调查得知, 英语基础较好 (通过大学英语三、四考试) 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多用英语讲解, 而基础较差 (未通过英语三级、四级考试) 的学生, 对英语有抵触或恐惧情绪, 希望少用英语甚至是不要用英语来讲解。所以学生的英语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实施, 进而影响的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另外, 年级不同、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可程度也大不相同。2008年第一学期课程结束后, 本人对07级国贸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 72.6%的学生希望本课程能进行双语教学 (该年级国贸专业的学生大多在高中 (职高) 阶段已学过国际贸易实务中文版的内容, 且英语基础尚好) 。相对而言, 没有国贸知识背景和英语基础较差的不少学生对双语教学持不欢迎、不接受的态度。因而, 着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学校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为学生自主学习外语提供较好的条件, 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尽可能多开展一些适合高职学生参加的英语类竞赛节目, 以在学生中形成“学英语、比英语、用英语的热潮,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增强学习的兴趣。

3.3 师生互动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是我校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进行改革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 在2008年度全校优质课评比中,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获得了“改革创新奖”。为了更好地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一是加大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结合所学内容老师给出案例, 学生剖析案例, 收集资料, 参与案例的讨论, 老师进行引导和点评, 这种案例教学法学生反映较好。二是在使用专业术语解释相关概念和惯例时, 先请同学把相关的词汇和术语用英文列出, 之后老师进行详细的阐释, 并讲授在贸易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这些术语和惯例。三是改变传统的习题课授课方式, 即以全新的研讨式方法进行习题讲授, 即题目给出后,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由各小组学生在课后围绕题目搜集资料, 提出观点和论据进行佐证, 特别是要运用所学的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惯例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进行分析, 并作为法律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通过以上几种方式的交替互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参与热情高, 教学效果也较好, 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从“被动上课到主动学习”, 从而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

摘要:双语教学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首先阐述了对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进而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探索与思考

参考文献

[1] 陈红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探索, 2003[3]:59~60.

[2] 屈海群.何小清刍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问题[J].高教论坛, 2007[3]:86~87.

[3] 董海英.高职院校双语语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4]:41~42.

上一篇:装配岗位职能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节能自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