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1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媒体不断出现,伴随数字媒体发展而来的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独特崭新的艺术形式被广泛用于影视创作中。在现代影视创作中,将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影视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观众的审美能力。本文从数字媒体艺术以及数字媒体艺术下的影视创作的概述入手,阐述了数字媒体艺术对影视创作的影响,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的融合形式,并分析了如何促进数字媒体艺术和影视创作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影视创作;融合

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也促使了人们艺术追求的改变。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的融合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审美享受,促进了影视剧的更快更好的发展。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影视作品所产生的效果是传统拍摄技术无法实现的。在影片的制作和拍摄中,两者相互促进。更好地传播了数字媒体技术,也为影视创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并增强了影视的艺术表现力。那么数字媒体艺术对影视创作有哪些影响?与影视创作怎样融合,就是本文以下探讨的内容。

1. 数字媒体艺术以及数字媒体艺术下影视创作的概述

数字媒体艺术是指将现代化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以创新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当前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数字影视、多媒体与网页设计、网络游戏、电脑动画、虚拟仿真、卡通动漫、视频短片、数字设计、数字特效及数字音乐等。而影视创作是是对文化、 技术和艺术的有效结合, 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不仅为影视作品的播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而且由于其互动性、时效性、整合性、融合性、 延展性和分众性较强的特点,也为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响下,影视作品从内容到外延,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影视创作获得了新原料,有效推动了影视产业的发展,也为影视的各方面发展带来了可能,但随之而来的也有许多的挑战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相关内容加强研究,将其中的冲突有效解决, 并推动两者的交融,实现影视的全面发展。

2. 数字媒体艺术对影视创作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2.1.1 数字媒体艺术促进了影视作品叙事方式的改进

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大大改进了影视作品的叙事方式。影视作品的叙事方式主要取决于影视作品的结构。传统的影视创作中,大部分的影视作品都是从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因此,在叙事方式上大都沿袭了小说的叙事方式;当前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已在影视作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作品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人们更倾向于融合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影视作品的叙事方式逐渐从二维时空叙事过渡到三维时空叙事。三维时空叙事手法为影视作品带来了新的机遇。

2.1.2 数字媒体艺术增强了观众观影的真实感受

将数字媒体艺术融入影视作品中,就有可能呈现出那些从未出现或曾经出现在文学作品的描述中但却埋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画面。通过对光影、场景、声音、色彩、色调等等的处理,再加上超现实主义的镜头视角展示,使得观众真正沉浸在作品呈现的世界中。

2.1.3 数字媒体艺术促使了影视创作主体的变化

数字媒体艺术不仅可以补充影视制作中的一些场景,也可以使其更加充实,还可以对拍摄的画面进行再创造,使其呈现无与伦比的美,增强镜头的表现力。最为重要的是,数字媒体艺术也可以呈现虚拟现实的场景。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可以再现过去的历史,实现时空的转换,使摄影师摆脱传统思维的约束。

2. 消极影响

2.1 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弱化了影视作品的人文情怀

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得现代影视创作呈现出对数字媒体技术的依赖趋势。以至于在影视创作中,往往依靠计算机设计的创造的角色形象取代真实演员的表演,虽然创作效率提高了,但是却削弱了影视作品的人文情怀。特别是,观众对于影视特效等技术的追求,远远高于对影视作品内容的追求,这样影视作品的真正价值不能得以实现。影视创作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多么先进手段的运用,而在于影视作品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人文情怀。

2.2 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淡化了影视艺术的道德价值

虽然在影视创作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能够促使影视作品给观众带来不同寻常的视觉体验,调动观众多种感官的参与;但是在具体的影视创作中,有些创作者,往往过于强调影视作品的娱乐性,而忽略了影视艺术原有的价值追求,使得影视艺术的道德教育价值大大削弱,更有甚者,有些创作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受众群体,在影视艺术作品也掺杂了一些不良因素,这就大大降低了影视艺术的思想价值。

3. 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的融合形式

3.1 补充融合

补充融合是指如果影视作品的实际成本太高,或者如果作品中一些无法进行实拍的画面,为了使情节更加连贯,最终的画面更加饱满和丰富,可以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对已经拍摄的画面进行整合和补充,拍摄这种类型的影视作品时,最主要的是依靠演员的想象力,这是在镜头上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使用计算机中的各种视频和图像处理软件,将真实场景与想象中产生的人物、场景或其他图像材料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镜头。补充融合的融合是数字媒体尚未发展成型时应用最广泛的形式。

3.2 创造融合

创造融合,是指在计算机中使用各种视频和图像处理软件,根据作品需要构建虚拟角色或场景,然后将其與实拍画面融合。当构建虚拟角色或场景时,角色的动作和移动轨迹需要适当地调整。之后,达到与真实镜头高度一致的效果。创造融合的融合形式经常被用来构建虚拟人物或场景。

3.3 特殊融合

特殊融合,是指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对实际镜头进行特殊处理,以增强镜头的表现力。这种类型的融合通常在需要呈现回忆过去的场景时使用。有时,当要求相同的角色扮演不同的角色时,会应用这种类型的融合。特殊的融合不需要一幅特别真实和迷人的画面,而是一种特殊的技术融合,将观众带到文学作品中。这种特殊的融合是对演员表演技巧的考验。

4. 如何促进数字媒体艺术和影视创作的融合发展

4.1 加强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在本质和审美意义方面的交融

在影视创作中,数字媒体艺术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利用計算机来重组和建构数字化形式,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视觉虚拟场景,将观众带入虚拟世界,从而在思维或者说是视觉画面上给观众一种特殊艺术享受。它模糊了现实世界和虚拟实践之间的界限。传统的影视创作手段仅仅依靠拍摄,虚拟内容的展示相对缺乏。例如,拍摄科幻作品时,传统的影视艺术非常具有挑战性。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将先进的数字媒体手段与传统的影视创作相结合,使影视作品得到更好的呈现。例如,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使得影视作品的范围更加广泛,虚拟场景更加逼真。

4.2 促进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艺术人文精神内涵的结合

对影视作品质量的评价,主要在于它所表达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否能够有效地与欣赏者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进而通过感官体验将动机和感动信息传递给观众。这种影视作品的独特魅力正是人文精神和艺术感染力的体现。虽然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在人文精神方面却存在欠缺。譬如,数字媒体艺术下的一些影视创作中,其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进行虚拟的数字人物,人物的个性以及情感都不能得到很好展现。只有将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技术有效结合,才能达到影视作品的艺术与内涵的完美融合。

4.3 注重借鉴先进影视作品经验教训

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的融合,目前还没有太多的经验,因此有必要在成功的影视作品中广泛积蓄数字媒体技术的使用技巧,以了解它们在作品中的表现。在充分了解之后,然后把它融入到具体的影视创作中。也就是说,在使用数字媒体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习和探索的态度看待优秀作品,通过研究案例的心态来审视案例的作品。在此基础上,积累影视作品的经验教训,为后期的不断探索,夯实实践基础。

5. 结语

在当前数字媒体时代, 数字化艺术的发展给影视作品的创作带来了许多的影响和更多新颖的创作理念,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影视创作的进步。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的有机融合,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也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因此,在探索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融合之路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传统影视创作为基础,在确保艺术表达与内涵呈现无缝衔接的过程中,结合作品的实际,大胆创新,实现影视创作的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推动影视艺术向着更高层次迈进,从而为我国艺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明明.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的融合性探究[J].科技传播,2018,(17).

[2]郝巍东.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的融合性探究[J].中国电视,2016,(12).

[3]刘 和海,饶红.我国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现状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5,(06).

[4]刘雨晴.谈传统影视艺术与数字媒体的交融[J].现代装饰(理论),2014,10

[5】段雨欣. 数字技术对影视制作的影响分析[J]. 出国与就业(就 业 版 ),2012,(06):207.

【6】丁 蕾 .数字媒体 语境 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 南京 :南京艺术学院 , 2013.

[7]王小琦,郑楠,李东升 . 传统水墨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的应用研究[ J] . 青年文学家, 2015( 5): 55.

[8] 马欣,连小青,李婧. 互联网大数据对影视创 作影响分析[J] . 西部广播电视, 2017(9): 101.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要]通过分析“互联网 +”对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在技术与理念上的颠覆式影响,结合浙江理工大学数字媒体艺术新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特点,介绍了课题项目组的形式:形成跨年级老带新、从课外到课内团队模式;指导团队策划运营专业微信公众号;组织线上线下数字媒体设计和运营活动。该课程旨在突破原有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限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型数字媒介集合最鲜活有效的教学资源与信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索实践“互联网 +”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实践;微信公众号

[Key words] Internet+; Digital media art;Talent training;WeChat public platform

一、“互聯网+”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特点

(一)“互联网+”的背景意义

“互联网+”概念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来,推动着各领域以互联网的颠覆性、去中心化的模式快速发展。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我们不仅要从技术层面理解“互联网+”,注重发挥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作用,更要从互联网思维与文化的角度,理解以联通、协作、开放等理念推动下的各行各业的创新变革(图1)。由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势必迎来以最新一代的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技术为基础平台,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学模式,最终构建全社会开放的多元互动的教育服务体系,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业态。而其中关照高等教育的角色和定位,再具体细化到伴随着社会生活数字化、互联网化发展而来的,一个融数字技术、媒介文化与艺术设计为一体的多领域交叉学科——数字媒体艺术的人才培养,也在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安排设计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图2)。

(二)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特点思考

数字媒体艺术本身就是一个体现了“科学、艺术和人文”融合的跨专业交叉学科,从其名称中可见数字反映其数字化的科技基础,媒体强调其立足于传媒行业,艺术则明确其所针对的是艺术作品创作和数字产品的艺术设计等应用领域。作为一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数字媒体艺术首先在人才培养理念上需要树立起跨学科甚至超科学的意识与理念。同时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物联网、AR/VR人工智能的兴起,移动互联网及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从APP应用到游戏娱乐,从界面设计到数字影音,从电子商务到社交媒体移动应用,尤其是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VR/AR、智慧城市正快速地改变着生活,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体承载着未来无限的可能,也提出了快速增长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人才的需求。数字媒体专业需紧跟时代步伐,使学生能够利用最前沿的数字媒体技术、结合最友好的交互方式与界面、呈现最美的艺术表达与构想,把憧憬变为现实,成为创意媒体世界的追梦人。由此,笔者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创意为灵魂,以媒体技术为手段,在游戏、移动互联网、互动娱乐、影视动画等数字媒体领域展开创作设计的专门人才,这需要艺、工、文的超学科背景和数字媒体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有机促进、协调发展。从作为一种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的联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创始人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将其用于解释互联网环境下学习如何发生的问题。联通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建立信息、联结和资源的网络并用以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学习是网络结构中的关系和节点的建立和重构( Downes,2007; Simens,2005)。由此在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上,高校应在课模式应该以具体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问题作为研究和授课的中心,同时进一步深化解决该类问题需要整合怎样的最新科技的哲学理念、技术内容和艺术表现等,而不是简单的运用数字媒介技术与艺术创作的简单拼接组合,必须综合利用、融合与之相关的理论、实践找到创作什么,如何创作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沈骑,2012)。打破工具型办学理念,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人文性、思想性和表达性,把学习置于对整体社会和个体心灵的培养学生开放联通的数字媒体观的基础上,培养出作为移动互联媒体人的综合能力,授关注中,努力培养兼备数字化媒介素养、互联网世界观及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方案设计

(一)实践背景分析

从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依托于数字传媒产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而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更依赖于地缘与所在学科资源。浙江理工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产生正是基于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由原有的广告学等专业转型发展而成。本校办学所在地杭州,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软件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及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势不可挡,更拥有以阿里巴巴、网易为代表的众多IT、 数字媒体企业,就显得对数字媒体艺术方面的人才需求更为迫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隶属于1979年创办的艺术与设计学院,拥有学科和影响力等优势艺术教学传承,拥有艺术设计学科下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动画设计、插画设计等本科专业和方向的相互交流合作基础,以及设计艺术学、美术学两个硕士点的优质师生引领。

(二)问题导向的实践探索

2015年數字媒体艺术专业获批并开始招生,作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专业,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如何从艺术设计大类吸引优质生源;(2)如何激发专业师生对专业的热情和归属感;(3)如何给师生营造更好的专业氛围与创建实践机会;(4)在崭新的数字媒体环境下如何通过借助最新的科技和数字媒体手段更好地培养数字媒体艺术创新人才的现实课题。受国内外正兴起的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 (Arts)和数学 (Mathematics)为主的STEAM教育模式及创客教育模式的启发,笔者开始思考如何结合专业特色与现实教学情景开展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活动。

(三)课题的选择

国内目前最方便且最为人所知的即时聊天软件是微信。以微信公众平台为首的数字媒体平台入门门槛低,具有强大的生活渗透性及数字媒体拓展性,便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借此展开专业训练与素质拓展。通过前期调研高年级学生,笔者发现他们对公众号的基本形式较为熟悉,有所尝试,并有同学有意向参与到该项目中来。因此,笔者确定了以策划、设计、运营数字媒体艺术微信公众号为本次实践课题。

(四)实践方案的设计

首先,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领域资讯资源平台和企业组织等社会资源进行深入调研,学习运用STEAM教育模式,策划设计实施的指导方案。

其次,借助课上介绍与有兴趣的同学做深入沟通,招募数字媒体艺术公众号项目团队学生主负责人,借助线上线下传播渠道面向全艺术设计学院招募有兴趣参与的师生组建数媒交流群,随后组建核心运营小组。

再次,指导团队开展数字媒体艺术相关的活动,如用户需求调研、内容咨询的挖掘整理、微信公众号栏目版块策划、推文内容设计、微信图文设计与发布、宣讲与体验活动的策划、设计、执行等。

最后,结合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等课程挖掘学生的积极性贡献内容和调动学生参与运营环节。设定了通过公众号的运营及相关资源的积累沉淀,组建数字媒体艺术各热点话题的交流群,展开微信端或线下的分享或交流活动,推进系列相关自组织分化裂变,同时聚合形成数媒联盟或创客孵化交流平台等远景目标。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具体实践

本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成果主要是指导学生团队策划运营IDMA世界数字媒体艺术公众号。主要策略如下:

(一)以项目团队形式完成策划运营,指导团队在微信群线下讨论后明确以数媒专业的学生和喜好数字媒体艺术的人群为目标受众。通过前期的用户调研,获悉目标受众喜好趣味和专业兼具的行文风格,内容方面希望获得专业知识干货,同时也希望有趣,据此来设计公众号名称、LOGO(图3)、注册以及收集数媒资讯、优秀的数媒作品,筹备讲座等线下活动(图4)。

(二)根据现有资源将公众号运营内容设计为三大专题板块:

1.VR来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是近两年的行业热点,并且在刚刚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引起了极高的话题讨论度,公众号的目标受众对于前沿资讯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兴趣也很高。针对这一专题,指导团队开展线上推广,线下活动,同VR公司联络组织讲座活动,以及深入访谈并进行推送等。

2.树莓社区。作为共创理念策划的学生团队活动,公众号本身是基于学校新开设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而创建,目的是结合相关课程,使对数字媒体艺术概念感觉到陌生的本专业新生,根据兴趣,选择数字媒体艺术行业中的分支方向,如游戏、交互设计等,并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主题推文,发布到微信公众号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认知,并且借助二次传播给更多的人。

3.漫游与游戏推广:借助漫画、信息图表设计、H5等将偏专业化的知识型干货,用新型数字媒体艺术形式重新解构改编,采用扁平化的风格,同时为纯理论化的文字加入自编情境,使文字概念更加具象化,以便读者更容易被带入并认为阅读过程更加轻松有趣(图5)。

(三)策划、执行VR线下活动

为了更好地在二年级分专业时吸引优质生源,笔者调动各方资源指导学生策划执行了奇幻视镜——数字媒体艺术前沿之VR虚拟现实讲座体验活动,邀请业界三位讲师分别就VR进化史、VR影视与游戏、VR交互设计进行主题讲座,满足师生对于数字媒体前沿科技的求知欲,通过VR讲座及VR设备体验拓展了同学们的眼界,使其足不出校园就能够体验前沿数字媒体艺术的魅力(图6)并了解数字媒体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此外,本次活动一并完成了数字媒体艺术新专业介绍和公众号的宣传两项任务。

(四)结合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程的微信内容创建

基于联通主义理论,在数字媒体艺术第一门概论课上,笔者尝试让学生根据个人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具体兴趣,完成微信推文的图文设计。鉴于数字媒体艺术涵盖范围较广,笔者就公众号内容与团队一起规划七个大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团队,以小组讨论主题的方式完成每人一篇的推文,推文最终发布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公众号上。因为此次推文活动是展示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多同学都非常认真,写了很多有趣的内容。在推文前,指导教师和公众号负责学生还有针对性地辅导了推文思路和图文设计技巧和发布。结课环节还设计了推文思路讲解和基于成绩的投票(图7、8)。学生通过亲身尝试推文选题、图文设计等基本的数字媒体作品的生产并通过公众号的发布和转发等过程,获得了成就感。

这次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线上线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实践,通过分析和运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最新数字媒体工具和联通、共享、开发的教学理念,以点带面地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微信公众号为首的数字媒体实践应用,让学生能实际体验互联网产品从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到推广运营全流程,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开拓数媒人才设计策划与管理等新的人才发展空间。通过实践还大大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从专业双向选择中吸引了更优质生源,激发了专业师生对专业热情和归属感,通过公众号和活动形成专业兴趣和营造氛围、参与专业体验、交流、实践,并进一步扩大专业影响力。

结语

通过教师指导,以课题项目组的形式,专业学生策划运营专业微信公众平台,形成跨年级老带新、从课外到课内再回归网络展开相关线上线下的数字媒体设计和运营活动,突破了原有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限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型数字媒介集合最新最鲜活有效的教学资源与信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索实践“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Downes S. Learning networks in practice[J].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2007(2):19-27.

[2]Siemens G.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Distance Learning,2005,2(1):3-10.

[3]郑奇,杨竹筠.SPOC:结合高校教学的融合创新[J].物理与工程,2014,24(1).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很多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比较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其教学模式与动画专业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然而,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理念需要改革与创新,以满足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因此,对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探索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新时代

注:本文系西北大学现代学院2021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1JG06)研究成果。

数字媒体艺术是新时代的发展产物,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实践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人才培养方案要与时俱进,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专业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教学的快速发展。

一、高校转型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文件要求高校积极进行转型,并逐渐成为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院校。由于独立学院长期依附于母体学校进行招生与办学,没有自己的特色及显著优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略显不足,因此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高校应积极尝试转型这条特色化发展道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也在快速发展,同时数字化也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其教学策略也随之而改变。根据教育部历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名单来看,2010年动画专业急速下滑,此后连年降到历史低点,与之相反的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自2012年起快速发展,呈爆发式增长,截至2018年,在7年的时间内有240余所高校开设了此专业,接近过去10年总量的2.5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更加注重实践,这类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具备熟练的应用技能,掌握各类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素养及设计能力。同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的还是人格健全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以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为例,该校正处于转型之际,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完成转型,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教学上,该校都在探索可行之法。从教学上来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是每一个专业都亟须改进的内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专业,首先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进行了大量调整。比如对专业主干课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成果展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创作作品的质量。同时,该校还利用整体培养方案中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来布置综合性的课程作业,以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数字媒体行业中的实际项目。

从宏观的层面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从综合型向应用型转变,学生在完成四年本科学习之后,能够利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所具备的基本技能进行UI设计、影视后期制作、互联网相关设计等。同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还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并通过实践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提升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则需调整与优化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转型中逐渐向应用型培养模式转变,在转型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和学时学分进行优化处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材与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

二、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认知较为滞后

目前,高校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不够重视,很多学校对人才培养缺乏明确的定位,教学目标较为模糊,从而导致教学缺乏深层次的教育价值。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形式较单一,在教学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此外,高校的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对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缺乏具体的要求,在教育中缺少具体的方法,同时政策和资金支持不到位,导致创业教育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的应用不理想,二者无法融合。以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为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审批之初,参考国内其他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课程设置,制定了第一批人才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在制定之初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考量不够,导致后期的课程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育认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行业发展的认知与了解不足。因此,高校的管理者或者监督者应高瞻远瞩,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从而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获得更加健康长久的发展。

(二)专业与创新融合度不高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其开设时间比较短,人才培养方向不太明确,缺少课程设计参考样本,因此其发展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发展较为缓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很多高校都是一门单独的课程,需要修滿8个学分才能顺利毕业。在完成形式上,很多高校都是鼓励学生以考证、参加社团等方式为主,并没有很好地与所学专业知识、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相结合,所以这种课程形式会造成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无法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全面有效的学习,只是学习了课程中一小部分的理论,无法从根本上掌握创新创业的技能;二是学生通过课程选修的形式进行学习,无法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只是通过选修课程来获取学分,学习效果并不显著。大多数高校在专业发展中会依靠自身已有的专业来进行有效的过渡,将有限的师资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从而开创高校专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保留有动画专业的影子,然而无论是动画专业,还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想发展得更好,就必须抓住专业核心,使创新与时代结合,与专业结合,与媒体结合。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实现新专业的立足。

(三)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够

目前,一些高校教师的综合素养不高,创新意识不足,许多教师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在大学任教,缺乏一定的实践经历,教学局限性较高,从而对教学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还要注意利用好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加入一些比赛,以丰富学生的课业生活。比如,高校会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数字媒体设计大赛、创新实践大赛等,但这些只有少数感兴趣的学生才会参与,缺乏连续性和普遍性。此外,高校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的系统性培训不够,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规划意识不足,导致其专业发展缺少前瞻性。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实践性课程较多,所以教师应重视实践性课程中所产生的实践作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竞赛,将实践作品与比赛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还能通过参赛作品增加本校本专业的知名度。因此,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开阔行业眼界。

(四)缺乏实践平台

高校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缺乏实践平台的建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实践性较强,教师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进行教学。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而实践平台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平台,但由于很多高校缺乏场地和资金,没有固定的场所让学生进行实践应用,导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不够深入。此外,学校和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帮扶力度不足,导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使得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高校应成立专业核心部门联系对应的实践公司来开展校企合作,实施“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合作战略,搭建和有效利用实践平台。

三、新时代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专与创”教育理念的融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所以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将专业内容与创新理念进行融合,以此带动教育良好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需要学生多多思考,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学生需要具备独特的艺术构思,并且进行系列操作、设计制作、检验效果等,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具有专业性的实践作品能够更好地体现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素养和专业技能,因此将专业与创新完美地表现在设计作品中,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应着重强调的一点。

(二)完善教学体系

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融合一些创新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利用课程更主动地表达自己,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讲述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方法,让学生进行演练,在演练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并且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考核也要更加专业,结合数字化技术,根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标准和教学范本,让大学生在其中有所收获。在规范化管理过程中,高校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运营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此外,教学体系的完善也非常重要,教师应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计划,提升课程之间的衔接性与递进性,从而使整个教学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可行,以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注重提升教师素养

高校在招聘中要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学历固然重要,但是实践经验也非常宝贵。首先,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可以邀请数字媒体艺术行业的优秀人士来学校指导教学,开展教学讲座,让教师了解更多数字媒体方面的相关内容,从内到外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其次,高校还可以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多方力量来培养教师。教师可以和企业人员进行交流,然后对课程进行体系化建设,并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制定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生的利益最大化,以学生为主体,做好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工作。高校在开展教师职称评定的过程中,应将教师的实践成果纳入其中,综合考量教师,不再只以发表论文的数量为考核标准。再次,高校还应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性培训和专业技能训练,让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能够完成本职教学工作,而且还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创作。最后,高校还应加大对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力度,使高校教师能够在专业技能和思政建设方面得到质的飞跃。

(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高校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过程可以划分為转化前、转化中、转化后三个阶段。在转化前,创新创业是为了解决企业中的现实问题,是为企业服务;在转化过程中,企业应掌握成果转化所需要的平台、资金、销售、售后等资源;在转化后期,创新创业成果顺利转化的标志,即依靠成果建立企业或成为企业的一部分。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协助,以学校为主,社会企业和相关部门给予相应的扶持,从而构建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园。同时,高校还可以在校内建立协同中心创新创业平台。如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开展教学实践中成立了专业实践部,配有专人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并将实践作品进行统一组织,再进行专业赛事的申报与评比。经过两年专业实践部的努力与引导,该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已经能够自发地创作出很多优秀作品,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教学实践效果整体较好。

四、结语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承载艺术发展的时代要求,因此高校应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推动社会发展。同时,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课程建设,与各个高校形成统一的规模,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用更开阔的视野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更多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更好地促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一方.谈虚拟现实课程在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实践[J].才智,2017(36):112.

[2]齐铭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UI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7(15):169.

[3]金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考试周刊,2011(53):195-196.

[4]谷学静,郭宇承,李靖,等.学科融合视域下构建跨学科专业的数字媒体新联盟[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1-2.

[5]喻小光,陈霞,陈婧.多维深度融合创新创业理念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以华侨大学数字媒体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60-61.

[6]付百学,张平,王兴彬,等.构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艺术科技,2013(1):2-3.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 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步伐就从来没有停歇,“产教融合”就是全新的培养模式,更符合现代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也是与时俱进的一种培养模式。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之下,数字技术也实现了快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作为一个融合了现代化、时代感和多学科共同融合的综合类专业,所以想要实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协同创新,就应该实现产教结合,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认识到当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寻合适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促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长远发展,也能让每一位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之中。

关键词:产教融合;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协同创新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这一教学方式在当下技术类高校中被广泛应用。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之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依托互联网技术成为新兴专业,社会上对于这一新兴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面对这一现状更需要进行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实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促进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

1 产教融合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协同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实现多个专业相互融合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所以也使得这一门学科的教学理念与其他学科相比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想要学好这一学科就要实现技术性、艺术性以及人文性的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将技术与载体以及艺术和媒介之间的学科精髓综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字媒体技术与视觉表达艺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呈现出艺术化、数字化以及立体化的传播学科,能更大程度的满足大众的需求。在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一学科主要有三个特点,分别是:实践性、针对性和时代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提升,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也在发生了变化,将市场化作为连接教育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媒介,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进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教学内容要进行相关的调整,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产教融合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場的需求,为企业能注入新鲜的血液,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相互协同发展,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下社会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所以也能为学校进行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产教融合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

2.1 与企业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作为综合性较强的现代性学科,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想要进行人才的创新培养就要与当地的有着一定实力的数字媒体企业展开深入的合作,从而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采用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人才的培养,从而实现教育领域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实现在产教融合和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整个团队的发展。对于广大高校的学生而言,每一个学生都是存在差异性的,所以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抵御外界的诱惑能力都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的,面对这一情况想要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加强人才的创新性培养就要在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差异化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能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的专业技术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在进行3D拍摄以及后期制作的过程中,首先学校可以先进行理论教学,使得学生对于3D拍摄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并且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组成专业的教学团队对于电影的相关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搜集,从中能分析出3D拍摄的发展以及在当下所拥有的群众基础,从而能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方向。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现在3D拍摄技术在数字媒体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市场对于3D拍摄和后期制作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所以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可以与广大企业之中3D技术发展迅速并且在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展开合作,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有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不断兴起使得交互设计也出现在大众生活之中。学校之中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实现学校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然后在与企业进行结合,所以也可以实现移动端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实现人才的培养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2.2 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进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在实际工作之中开展。首先是以行业的需求为基础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广大高校而言进行学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个是专业能力的培养,另外一个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有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才能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展现自身的价值。比如,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实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协同创新的时候,不仅仅只针对学生进行3D拍摄技术和后期剪辑的学习更应该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UI设计、ps设计等,从而能实现长远的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可以进一步拓宽学校与企业综合进行人才培养的专业种类不断增加,也可以实现学生掌握多种类型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技术,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的技能进行更方位的职业规划,当其进入社会的时候拥有更强的竞争实力。

其次要根据工作的岗位对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产教融合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也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而且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也可以实现对于岗位专业技能的分析,从而根据岗位需求进行课程体系的完善,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更适合岗位的需求。还是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中需求较大的3D设计师为例进行分析,将3D设计师进行更详细的区分,有3D摄影师、3D后期剪辑师等,所以要根据更详细的岗位划分形成更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计划。

最后是在产教融合和的背景之下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模式促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课程的系统性、发展性和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于课程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要秉承科学、合理的原则,从而使得课程结构和培训的内容更符合当下市场的需求。还有就是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在岗位对于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条件下开展,要明确当下社会和企业对于各类工作岗位的需求,根据需求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需要的人才缺口更好的对接,避免出现供过于求或者是供不应求的现象出现。

2.3 搭建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实训基地进行人才培养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想要实现对于人才的创新培养,就应该秉承“校企合作育人就业”的路线进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促进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就要与时俱进搭建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实训基地,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实现企业与学校二者之间能形成一个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比如: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时候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共同进行电影3D的制作,使得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产教融合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注重点

3.1 秉承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教学机制

想要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应该从根本出发构建学校、企业和学生实现三方共赢的教学机制。实现学校与企业二者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从而能使得企业从学校以及学生之间不同的层面之中获取很多的利益,也能为学生带来更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机会,学校也能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有用人才。所以作为学校要与企业之间实现相关人才培养信息的互通有无,并且在有效的时间内能建立具有可实施性的项目,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也为了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技能的提升可以在项目之中采用项目奖金的方式,给予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导师和工作人员根据完成的进度和质量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更高质量项目的完成。

3.2 依托实际项目进行产教结合的共同培养

想要培养高素质、好技术的专业人才,就要做好企业与学校二者之间的联动,进行优势资源和优势人才两方面的互补,从而实现协同发展,也将产教融合的目标更好的展现出来。在进行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中,想要进行人才的培养就应该促进企业依托实际项目开展人才培养计划,以企业承担的工作项目为基础,根据项目完成的时间以及学生的学制制定合理的工作进度,并且以拥有丰富的项目工作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导师作为整个项目的指挥者,学生作为整个项目的实施人员之一,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实际操作能实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也能使得学生对于市场的发展规则也有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真正地踏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更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3.3 教师要对于专业技术与理论有全面掌握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想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加强教师对于专业技术与相关理论的全面掌握,只有实现与时俱进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也可以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与市场需求动态金进行结合。所以在学校与企业的支持之下,作为教师要加强对于自身技能和素质的提升,能积极地参与到项目的制作之中,使得自身能紧跟社会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需求进行自身技术的更新,也能对于市场的需求具有更精准的把控力,从而能为学生提供更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对于教育的发展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4 结语

对于广大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发展而言,就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与时代发展的需求,以企业的实体项目为基础,不断加深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产教融合教学方式,实现学校、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于政府相关方面政策的关注,加强政府对于新兴专业的扶持力度,在政府的推动之下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实现相互协同创新发展,实现二者之间的共同进步,为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之下培养更多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促进该行业向着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枝.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校企工作室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3):203-204.

[2]秦燕妮,夏文秀,顾敏.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机制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3):39-41.

[3]朱雪.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数字媒體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艺术科技,2019,32(12):22-23+42.

[4]丁璐.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创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01):30-33.

[5]路娟.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与重构——以数媒艺术设计专业试点班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7):189-190.

[6]史宝莉.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传播力研究,2020,4(21):172-173.

[7]姬灿.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0,40(11):122-124.

[8]王师琪.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民族博览,2018(10):21-24.

作者简介:顾哲宇(1985— ),男,汉族,硕士,讲师,江苏淮安人,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教学。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目前我们国家高校中的一个新兴专业,很多院校都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展开研究,从“技术-艺术”思维角度展开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角度,首先“技术-艺术”这一概念是对这一专业特点的集中概括,文章从这一概念出发从课程体系设计、知识结构设计、师资结构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几个方面对“技术-艺术”的内涵给以分析,最后总结了“技术-艺术”培养体系针对性强、强调作品教学、强调主体几个特点,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1.背景研究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顺应时代的发展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01年,中国传媒大学招收了首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学生,并提出“以CG技术与艺术为核心,以宽带互联网络为基础,深入数字高清应用领域,进行以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多媒体艺术为主的数字艺术的探索与实践”的专业定位,积极在数字媒体艺术这一领域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这标志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真正开始。发展到现在中国传媒大学终于形成了一种跨学科、跨媒体、科学与艺术与人文相融合综合培养体系。

截止到2010年,共有110所院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或技术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的新专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传媒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人文为体、科技为用、艺术为法”上。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融合了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等的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数字媒体技术是通过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技术的专业。最突出的应该是全国首家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浙江大学,其教学特色体现在专业原则上继续实行基于“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公共基础教学、学科教学、专业教学三个逐层递进、相互联系的教学层次,每一个层次分别由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块组成。教学平台为必修教学环节,即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和专业教学平台。教学模块为选修教学环节,即素质教育模块、学科模块、专业拓展模块。

目前很多院校都在研究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问题,以上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大学只是其中两个典型而已。就大部分院校的认识现状来说,都认为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艺术和技术综合性的交叉性学科,都在培养体系中提到了既要注重艺术素质的培养,又要注重科学技术的运用,只是侧重不同而已。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从2008年开设以来,很早就提出了“技术-艺术”这一概念,并逐渐形成了“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2.“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内涵

2.1 “技术-艺术”思维

“技术-艺术”思维是“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它解决的是人才培养中的思维理念问题。该概念在《技术-艺术思维》[1]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从思维结构层面来说,“技术-艺术”思维一种将技术思维和艺术思维融为一体的复合型思维。对“技术-艺术”的理解有三个层次:第一,用技术做艺术。第二,用“技术-艺术”作为手段完成“艺术-设计-语言”三个方面的具体任务。第三,“技术-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面向一切事物。利用技术-艺术合力想问题、做事情,探索事物结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技术-艺术”思维,为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进军人类思维研究的更高境界,增添了新的角度和力量。

2.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

2.2.1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内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是一种将美术类专业培养手段与相关工学培养理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从我们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教育技术学等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人才培养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具备“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工科知识奠定基础、艺术能力赋予创意、设计能力服务社会”的复合型创造能力。在对国家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服务方面,他们应该既是艺术创意设计家,又是能够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艺术造型工程师。

2.2.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构成

(1)课程体系设计

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课程体系是对其最直接的体现,课程体系设计是在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设定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课程结构,根据我们“技术-艺术”相统一,我们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四类,在这四个类型中,所有课程都按照课程类型被划分到艺术类、技术类、“技术-艺术”类三种类型中。为了打破现在很多高校出现的教学极端技术化或极端艺术化现象,我们对学生四年来所学习的课程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从中找出课程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让不同的课程相互支持,互为依托。不仅在整个四年学习中,我们还在每学年、每学期的课程中找到关系,比如第四学期我们开设了非线性编辑课程,那么我们相应的会开设数字摄像、视听语言等课程,再比如我们会把二维动画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动画、网站形象策划与包装几门有内在联系,可以相互支持的课程安排在一学年中。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单独的课程中实现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比如图案设计,除了传统的图案设计技法外,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把现代的数字技术和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用计算机技术创作图案作品或把传统的技法创作的作品做数字化处理。再比如图像处理是一门技术类课程,但是我们要求教师要和学生艺术创作联系起来教学,实现技术为艺术服务的思想。

(2)知识结构设计

知识结构设计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内在构成,他直接告诉了我们要培养什么养的人才,该人才具有什么能力。按照我们培养“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工科知识奠定基础、艺术能力赋予创意、设计能力服务社会”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我们的知识结构中包括理论课、艺术类型课程、技术类型课程、“技术-艺术”类型课程、实践类型课程五个层次。理论课程包括艺术概论、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技术-艺术”思维等,让学生对数字媒体艺术领域有一个最近本的了解,掌握一般性的数字艺术创作规律和思想基础。艺术类型课程包括设计素描、色彩、速写之类,用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及设计能力;技术类型的课程包括图像处理、二维动画基础、三维动画基础、非线性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应用,储备相关的技术开发技能;“技术-艺术”类型课程包括网络动画、网站形象策划与包装、数字插画、数字影视特效、UI设计等,主要是培养学生以一定的艺术素养为基础,用现代的数字技术来创作的能力;实践类型课程包括写生、采风、数字摄像、毕业设计创作等,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团队协作的能力。

(3)师资结构建设

师资结构建设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支撑,是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的核心。师资队伍的机构对专业的培养体系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直接影响。没有合理的教师队伍组成,该体系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完成。这里的师资结构指的是在“技术-艺术”教学体系中从事教学工作教师数量、知识能力构成、学历职称构成等。教师可以包括专业教学中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全部工作人员,也包括外聘的教师。根据高等院校艺术类及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我们“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学术工程统一的建设思想的要求,构建一支整体素质高、专业结构构成合理、业务过硬、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是该人才培养体系自身发展的需要。

同时我们必须提升我们培养体系的“技术-艺术”能力,这一能力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教师学习研究一般的“技术-艺术”理论,进行相关的实践,并将一般理论具体应用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之中。二是努力探索适合“技术-艺术”教学的师资结构,探索师资力量的恰当融合。

在师资结构中首先是教师数量,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计划每班在30人左右,每班须配备专业教室。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以1:14为宜。其中生师比=普通本科学生总数/教师总数,教师总数=专职教师数+兼职教师数/2。其次是学历和职称结构,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和讲师以上的教师占专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0%。设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研室,形成教学科研梯队,可以开展相应的教学科研活动和创作活动,有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再次是能力知识结构,教师队伍中艺术型、技术型、“技术-艺术”复合型教师的比例要合适,达到1:1:2比较适宜。

(4)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运行的有力保障。在“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有很多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实验室的支持。对于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指的是实验室的基础建设,比如实验设备、仪器、实验场所等,软件指的是学生进行“技术-艺术”创造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一般情况下学生所学的技术应该处于该技术前沿领域。

(5)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最终实践成果的体现。这里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技术-艺术”作品教学,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以比赛、项目研究、学生素质拓展等为平台的综合实践。系统开展和研究学生就业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素质、有作品的人才”。

所谓“技术-艺术”作品教学指的是以“技术-艺术”思维主要特征,在教学中把学生的艺术作品创作和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完美结合起来,以作品创作为驱动,提高学生艺术创作的能力、完善学生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作品教学我们分为这么几个阶段,典型模仿阶段、类型定位阶段、独立创作阶段、作品展示交流阶段、参赛阶段。典型模仿一般是针对某种技术运用、某种效果表现、某种艺术风格展示而进行的学习阶段,和谢赫六法论中的“传移模写”是一回事情,不同的是摹写的对象改变了,摹写的方式不同了。类型定位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在大量“技术-艺术”作品学习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类型而加以学习和研究,然后以这种风格类型为主开始自己的“技术-艺术”作品创作。每个阶段完成我们都会举办相关的展览供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然后会把优秀的作品拿出去参加比赛,以期获得更广泛的影响。

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指的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教学不应闭门造车,应该把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行业运作模式、专业发展状况、作品创作要求等,以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专业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工程中,“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展示提供各种各样的平台和机会。以比赛、项目研究、学生素质拓展等为内容作品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2.3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特点

首先,“技术-艺术”培养体系是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自身特点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最大的特点就学科的综合性,它是美术学、艺术学、工学、传播学、心理学等交叉而成的一门专业,其中既有感性思维为主的美术学等艺术类课程,又有以理性思维为主的工学的技术类课程,而以“技术-艺术”思维为主的这种培养体系就是针对这种交叉学科特点而设的;

其次,“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强调以作品教学为驱动,来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艺术表达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特点。我们知道实践教学是巩固艺术理论、提高技术应用和加深对技术-艺术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这种强调作品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对资源的混合上,这种混合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要求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教室、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以作品教学为契机的体系改革。

第三,“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具有强调主体性特点。这里的主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体系的主要实践者,教师的主体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技术-艺术”思维的了解和践行,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安排、对新技术的学习、对艺术现象的评价、对学生“技术-艺术”创作的指导等。二是学生主体。学生在“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培养目标的完成是教师教学的最终体现,在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身的艺术风格,技术特点,创作类型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总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而生的新专业,也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专业,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在分析专业特点基础上,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等综合考虑,最后制定一套可行的培养方法.“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是一套还在不断完善的教育教学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变化,它也会不断更新其内容,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杨岗,罗维亮. 技术-艺术思维[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

[2] 罗维亮,冯文博,等. 图像处理中的技术-艺术思[J]. 上海艺术家,2009(5).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一、数字媒体的交互性逐步增强, 交互行为得到进一步拓展

数字媒体艺术又被称作为数媒艺术, 交互性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特点之一。作为一种具有极强发展前景的数字产业, 它是人类创意与科技的结晶, 也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前边提到, 交互性是数字媒体的特性之一, 该特性使数字媒体艺术为大众打来更强的新鲜感和刺激感。通过对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过程的探究, 增强数字媒体的交互性是未来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逐步拓宽数字媒体艺术的互动范围以及研发手段。除了加强对数字媒体艺术娱乐性的研发, 还应该逐步趋向于广播、杂志等发展方向。数字媒体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超智能的触摸, 通过亲密式的接触提高玩家真实的游戏体验。现阶段, 鼠标和触屏操作游戏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玩家对游戏的需求, 优化玩家的游戏体验是当前游戏产业主要的研究方向。日本研发出的Wii产品通过力反馈机制, 通过摄像头录制玩家的操作, 从而实现游戏操作。玩家只需要在游戏屏幕前就能进行游戏过程, 极大地提升了游戏的娱乐性, 并实现与现实环境的有效融合。该产品的研发突破传统单一的游戏模式, 使玩家能够真正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另一方面是新视听效果体验, 艺术与科技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将虚拟事物现实化, 增强互动效果, 该过程包括智能声卡等高端产品的运用, 而新视听效果体验能够使人感受到更加真实的体验。

二、数字媒体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现阶段, 我国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还相对不成熟, 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 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缺少专业的工作人员, 而且当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程度较低。为使数字媒体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就必须重视加强数字媒体的艺术性。我国艺术家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与艺术逐步完善, 这极大地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全面发展。此外, 听觉、触觉以及视觉方面交互性的逐步增强, 逐步丰富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与内容, 使其更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 有效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三、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 丰富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内涵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融合不同学科知识的艺术表现方式。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 这极大地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未来数字媒体艺术更趋向于团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而且数字媒体艺术的形式也将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加强数字媒体艺术与学科之间的融合, 将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步提升, 所以从事数字媒体艺术的工作者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并重视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

四、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发展

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特点之一, 它是一种新型的艺术表现方式。科学技术与艺术的有效融合, 符合艺术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特点。

(一)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传统艺术的传播媒介主要包括三种, 即:音乐、图片以及图形。自从电影这一媒介出现, 传统的艺术媒介之间就出现了结合的渠道。现阶段,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逐步趋于成熟, 各种艺术媒介之间将会实现更加有效的融合。比如:游戏中的人物能够利用图片、图形和音乐三种媒介表现出来, 可以选用中国的历史事件作为游戏的背景故事设定, 能够给玩家带来更好的社交和游戏体验, 对大众团结意识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二) 虚拟现实的拓展

虚拟现实主要的发展方向是人与虚拟世界系统的创建, 并产生一个包括多种感知的虚拟化空间, 玩家能够利用各类交互装备, 在虚拟化的空间内进行实体的交互作用, 为参与者带来更加真实的体验。利用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多项技术的融合, 能够创建出一个三维的现实系统空间, 利用虚拟的空间环境为体验者带来真实的感受, 使其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效打破时空以及其他外界条件的制约。

五、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更加趋向于虚拟环境的创设, 逐步提高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 并增强用户的体验。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媒技术与艺术之间的有效融合, 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 并加快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进程, 相信数字媒体艺术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是当前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列入战略目标的规划中, 而且获得较大的成效。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已经初具成效, 此外,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研究对象。文章主要探究数字媒体艺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斯娜, 周浩华.展示设计中如何有效运用数字媒体艺术[J/OL].艺术科技, 2017.

[2] 秦磊.数字媒体艺术在舞台设计中的视觉化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5.

上一篇:幼儿园获奖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关于服装的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