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实验课程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21

本科院校实验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细胞工程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课程,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从实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办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验动手能力。

关键词: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技能

基金项目:吉林省优秀课程(110307);吉林农业大学校内教研课题(2010)。

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的五大工程之一,它是在细胞全能性理论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中涉及面极广的一门生物技术,它与基因工程一起代表着现代生物工程最新的发展前沿,在生命科学、农业、医药、食品、养殖业、生物资源环保、新物种构建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1-2]细胞工程就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借助工程学的实验方法或技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细胞产品或新生物体的有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学科。[3]细胞工程课程已经成为高等农业院校必开的课程之一,也是我们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应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及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即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建立起系统、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4-6]而细胞工程尤其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课程,如果只有理论教学而没有实验教学内容学生就不能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本学科的真谛,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细胞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技术,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经过几年的细胞工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更加感觉到实验教学对于今后学生的就业、考研深造都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对细胞工程实验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势在必行,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1 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根据细胞工程实验教学大纲,把细胞工程实验内容编排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技能实验,要求学生必须正确、熟练地掌握这些技术。在这一部分教学中,采用老师讲解、指导、示范并提出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教学模式。如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中,教师提出所配制的培养基体积的要求,学生首先根据已配制好的母液浓度进行换算填写配方单、再吸取称量药品、定容、调pH值并灭菌;无菌操作技术实验中,教师提供胡萝卜作为外植体材料,在超净工作台上演示无菌操作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每位同学都动手操作,进行外植体消毒及接种,接种后随时进行观察,并统计污染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第二部分是综合设计性实验,根据教师提出的实验目的和要求,由学生设计出一个完整的适合烟草分化的实验方案,主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第三部分是系统设计性实验部分,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自己设计出有一定研究意义的可行性研究方案,并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上交,教师看完他们的方案后要逐个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实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帮他们分析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和可行,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回去后再进行修改,通过几个来回的交流讨论,最终确定实验方案。然后学生在根据自己的方案,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适合的灭菌剂,适宜的外植体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培养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和思考的能力,所有的实验操作均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要在一边正确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习惯,同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科学分析和指导,帮助和培养学生合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还要强调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实验自觉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点对本科生实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综合设计性实验训练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也是非常必要的,符合高校培养研究型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2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偏重于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验证性实验主要解决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对细胞结构、代谢、培养的一些直观认识,使学生初步具有实践动手的能力,但学生缺少动脑思考,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有部分同学不愿意动手做实验,实验课时总是溜边,看着其他同学做实验,其中部分原因就是验证性实验的结果已经提前预知,很难激起这些学生的兴趣。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是在学生们已经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开展的实验训练,是学生自己查阅文献,确定的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有预期,但能否达到,存在一定的未知性,正因为如此,反而能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每个学生都能切实地参与到实验中来,通过综合設计性实验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具有独立开展大型实验的能力,为学生以后就业和读研都打下良好的基础。综合设计性实验开展几年来,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3 实验成绩考核体系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出勤情况和实验报告情况,这种考核制度使部分学生每次上实验课都是只注意填写实验报告,而不重视实验操作,本末倒置,起不到提高学生综合实验技能的目的,所以我们在实验课考核体系中加入随堂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在上课的过程中,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例如培养基配制的过程中,随机考核学生的母液的吸取、pH值是如何调节等这些基本内容;在无菌操作过程中,考核学生接种是否正确,是否能时时建立无菌意识,避免操作过程所引起的污染;在人参愈伤组织皂苷提取实验中,考核学生的点样方式是否正确等,这种考核制度也克服了有部分学生只求实验的速度而不求质量的毛病,使学生通过细胞工程实验能够较好地掌握细胞工程的各项实验技术。

4 与教学实习相结合

我院生物技术专业每届都有两周的植物细胞工程教学实习,在教学实习的内容安排上,实现了和实验课内容的有机结合。实验课学生们亲自做的实验材料作为实习的材料,例如实验课上诱导产生的胡萝卜愈伤组织作为实习搭桥实验的材料,由于实验的连贯性,也要求学生在实验课的操作更加认真,污染率大大降低,也培养了学生的负责态度,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有一种积极地人生态度。

通过对细胞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成效。我们《细胞工程》课程于2009年被评为吉林农业大学优秀课程,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课程。而对于细胞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成了实验的主体,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求知与探索,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就业和继续深造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劼,王利群,蔡志强等.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的“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111~113.

[2] 周杰,王海英.《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与构想[J].2012,10(2):131~314.

[3] 谢从华,柳俊.植物细胞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李秋莉,邹翠霞.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8,2:32~33.

[5] 李娜,王巧云.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J].高教研究,2006,24(1): 8~9.

[6] 孙连荣.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1): 4~5.

作者简介:刘思言(1979-),女,汉族,吉林四平人,吉林农业大学讲师,硕士学历,主要从事细胞工程教学与研究工作。

本科院校实验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几年来, 笔者针对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及结合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地探索和尝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 丰富教学内容, 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以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1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生源比较复杂, 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参差不齐。[1] (2) 部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差, 学习愿望不够强, 自觉性较差。 (3) 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林地区的学生, 在中学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较少, 实验操作能力不强。 (4) 部分学生所做的分析化学实验预习报告流于形式, 停留在照抄教材, 预习效果欠佳。 (5) 理论与实践联系不上。“Na OH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任何一位学过分析化学的学生都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的实验, 但是, 一旦要求学生脱离课本, 现场回忆并写出实验方案, 能够完全写出的学生并不多。

2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1 增加实验基本操作考试

根据分析化学实验应具备基本操作技能的要求, 我们设有3个考试内容, 包括固体试样的称量、溶解、定容和定量转移, 强碱滴定强酸, 强酸滴定强碱。每个考场3名学生同时进行考试, 每个考场1名教师监考。学生不按照平时做实验的地点和老师进行, 而是按实验班先在准备室抽考场号, 准备室的老师宣读考场规则和注意事项。监考老师根据每一步操作要领的评分细则打分数, 比如容量瓶的洗涤用水是否过量, 从烧杯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是否使用玻璃棒, 定容是否过量;滴定管涂油、洗涤、润洗、装液、排气泡、读数姿势以及有效数字位数、滴定过程中活塞的控制、指示剂的选择以及终点颜色的判断等一系列的操作是否规范[2]。经过学生的认真准备基本操作考核后, 大大的加强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2.2 改革成绩评价体系

考核是反馈教学质量信息的方法之一。只有准确、公平和客观评定每一个学生的实验成绩,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我们的考核方案由两大部分组成, 即由平时成绩, 基本操作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80%, 包括: (1) 预习情况, 共15分。包括实验预习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回答教师的提问情况; (2) 实验过程中的完成情况, 共40分。包括是否有科学的实验态度, 是否遵守实验室的纪律和规章制度, 是否弄虚作假伪造实验数据,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记录是否仔细、认真, 是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 实验室的维护情况, 共5分。包括值日工作是否认真和实验仪器的完好率等; (4) 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共20分。包括实验报告措词用语是否准确、科学, 特别是实验结果是否准确, 实验结果的讨论是否深刻、正确, 有无独特见解。只要针对该结果进行认真思考和合理分析, 都会得到较好的成绩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基本操作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 根据前述不同的题目按评分细则进行成绩评定。

2.3 增加设计性实验

过去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多属于注入式, 实验教材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至实验现象写得一清二楚, 学生作实验只是被动地验证、机械地重复, 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设计性实验, 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增加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了从查阅文献、确定实验方案、实验步骤、操作方法、所用仪器和药品的种类、规格、用量、最后写出实验报告的全过程, 使学生初步地认识了科研的方法及步骤。几年的实践证明, 设计实验比较适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能较全面的检验学生的独立完成实验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开展“全程实验”的教学模式

“全程实验”是指:学生走进实验室时, 除了手上的实验教材之外, 实验桌上没有事先摆好的分析仪器, 没有现成的分析试样, 没有事先配好的分析试剂。而是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

以往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由于时间短实验内容多, 很多实验的试剂、仪器是由实验员和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因此, 学生的实验实际上并不是全部独立完成的。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学生来说缺乏必要的训练, 学生不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有时会出现学生对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认识的不清楚, 经常出现不会配制“盐酸 (1+1) ”的溶液。也会出现学生对“量”的概念不理解的现象, 不管是配标准溶液还是辅助试剂, 一律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进行称量操作。针对这些现象, 我们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实验的准备和实验结束后的废液等的环保处理。这样的“全程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基本化学知识, 也增加了学生参与实际锻炼的机会, 还增加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2.5 制作多媒体实验课件, 提供网上预习

传统的定量分析实验课前, 普遍都要给学生做天平称量、样品溶解、容量瓶中的定容、滴定操作、滴定终点的观察等操作的示范, 这样既不直观、逼真、生动, 也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此, 我们把所开设的实验课程的标准操作过程都制作出来, 链接在校园网络上, 提供学生网上预习。容易出错的地方的操作学生们可以反复的观看, 通过这样的现代教学手段的引进, 使学生的操作更规范和熟练,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语

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方法、成绩评定体系的改革, 使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形式充满了活力。从笔者近几年的教学效果看, 还是令人可喜的。当然, 随着民办本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必将进一步深入。只要我们教师和广大同学密切配合, 在实验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 就可寻找到更多切实可行的途径, 取得更大的成绩。

摘要:针对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精选实验内容、合理安排实验, 精心组织实验教学, 完善实验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证明, 这些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分析化学操作技能。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 李香兰.高职高专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80.

[2] 武鑫.改革分析化学实验课考核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 (5) :92~93.

本科院校实验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传统讲授式的本科英语课程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可以利用微课网络课程来改善这种局面。微课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设计适宜的微课课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英语教学效果。本文首先简述了微课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优势;接着总结本科院校英语课程中引入微课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与微课在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最后分析基于微课的本科院校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建设策略。

关键词:微课; 本科院校; 英语; 网络课程; 策略

英语是高校的一门基础学科,英语教学也一直被高校、教师和学生所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中得以广泛应用,提高了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产生了多种多样地的“微型”的、“碎片化”的学习资源。大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能快速的获取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对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微课作为一种时间短、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学生可以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完成学习任务。建立基于微课的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升学生英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微课概念与作用

1.1微课的内涵

微课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是指以短视频的形式展现的课程重点或难点内容。微课最大的特点是时间性较短,通常一节课在五到十分钟左右,一般情况下,一个视频主要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主。微课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相比于傳统教学具有很大差别,学生则是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利用微课资源能够主动的完成课程学习。这不仅打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也方便学生能随时随地利用微课资源,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微课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不仅适合学生的课下学习,还适合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因此,微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多样化。同时有利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近年来微课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高校中应用普遍。微课的应用形式主要有课前、课中、课后三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地、科学地利用微课来开展教学。

1.2微课的作用

在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中,采用微课进行教学,丰富了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方便学生随时参与到课程学习中。一方面可以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也培养主动利用英语学习资源,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2.1增强英语课程教学的直观性与目的性

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使得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利用微课视频可以采用互动的方式展开教学,设计在线交流讨论、在线测试等活动,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教学活动,使得英语课程教学更加具有多样化、可视化、趣味化、互动性的特征。利用“微课”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只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使得英语课程教学更具有目的性。而且利用微课可以将各种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如利用flash动画、3D动画教学等手段,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与直观性,优化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体验效果,对提高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1.2.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微课”在英语课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种模式。学生利用视频学习的机会比较多,而微课视频的时间比较短,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一个词汇、一个短语,训练一下听力,完成一个简短的测试等,这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十分重要,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微课”开创了新的英语学习模式,也提高师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目前,高校英语教材中都设置了微课学习的内容,学生只需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查阅其中的微课视频,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欲望。

1.2.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开创英语学习新体验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微课平台选择自主习题测试,参与兴趣学习小组,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微课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英语内容,一旦学生能自动参与到英语课程学习中,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也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新的体验。因此,教师利用微课组织英语教学时,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注重微课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技巧,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与交流互动,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能力。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课”的视频内容是教师精心制作的,授课时间虽短,方式灵活多样。通过“微课”能给学生带来独特的学习体验,同时也创新了英语教师教学理念,真正提高高校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

2.利用微课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本科院校英语的步骤

2.1课前——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是英语教学中非常必要的环节。良好的课前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初步了解,可以促进学生更快速的掌握后续的教学内容。在课前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预习课中要学习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对课中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科院校学生都具有相对较好的英语基础,完全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来设置课前导入,根据本章节教学内容,截取一部分内容或知识点,设计成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的微课,让学生通过微课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学生能较好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课前微课预习的设计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创设一个语言环境,可以是创设一个虚拟场景,也可以是一个词汇的训练过程,还可以是对话训练或者习题测试等等。微课的内容设计要新颖多样,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参与课前讨论与学习互动,这样才能对后续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利用微课设置课前导入的方式,构建课程学习情况,不仅能督促学生完成课前的学习任务、还可以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检测学生是否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过预习,便于教师在课堂中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2课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在课中的应用,首先是要帮助学生解决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其次是强化学生对课中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必要时还可以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试。传统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英语课堂缺乏足够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只是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且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容易走神,学习能力不能得到有效锻炼。随着微课等新兴的教学形式的出现,在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来创设教学情境,针对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利用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重点讲解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得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互动性也大大加强,这种英语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将学生的思绪吸引到课堂上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更深层次的认知。通过微课课程来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应用全英文式的短视频或动画创设场景或互动,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口语进行交流互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英语实践能力。将整个英语课程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微课课程,采用一些微型化的对话交流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也能构造更口语化的、互动性更强的微课网络课程,可以使得学生感受到更趣味性的、更地道的英语教学。

2.3课后——促进自主学习

微课在课后的应用,重点是强化学生对课中学习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设计练习题或者测试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测试,进而能发现学生在课中学习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在后期的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通过教师布置书面英语作业的方式来巩固知识,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而且学生处于被动式学习状态,因此整体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高。另外,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进行辅导,成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利用微课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与测试题,通过设置不同难度、扩展性知识等方式来设计微课课程,可以因材施教,很好地辅助各层次的学生。这样不仅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扩展学习的机会,也给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提供更多巩固基础的机会。利用微课能及时反馈的特点,也便于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进而可以查询课前与课中的学习视频,达到巩固知识的目标。还可以设置更多英语实践能力锻炼的课程,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比如口语训练、听力训练、写作训练等等。创设逼真的英语口语环境,设置在线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实时和教师交流学习情况和疑难问题等。微课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后的自主练习的兴趣与英语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达到强化训练的目标。

3.基于微课的本科院校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建设策略

3.1构建课前导入课程

利用微课进行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微课学习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导航、知识反馈、在线检测,还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同时,完整的微课教学平台课程应当包含课前导入的内容。课前导入虽然并不是必须的环节,但是良好的课前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前学习课程的内容,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后续正式课中课程打下扎实的铺垫。课前导入是指截取课程章节的小部分内容、知识点为出发点,设计成视频、音频、动画、图文等形式的微课,便于学生能主动学习。微课的内容不能太多,难度不宜太高,要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在课前学习后,能解决一定的问题。另外,课前导入内容也并不是一定要强调新知识,也可以注重原有知识的巩固与学习。比如可以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为引出后期英语课程教学搭建一个桥梁,帮助学生巩固运用已学知识的同时扩增新内容、新知识。

英语微课课前导入设计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注重英语知识课前导入的趣味性,充分地将英语口语知识、聽力训练、单词的训练作为重点。只有当课前导入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微课的课前教学才有作用与意义。第二,要把握好课前导入的广度和深度。由于英语知识点、内容比较复杂,课前导入不宜太难,要能结合学生的能力设置问题。只有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也不能太浅显。适当的广度和深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具有挑战性。第三,要设计完整的课程结构,课前导入只是一个导入口,要适配后续的正式内容和课程,只有当两者达到平衡与统一,微课课程才能发挥出比传统课堂更强大的作用。

3.2整合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构建良好的网络课程体系

本科院校英语课程的难度较大且内容较广。因此设计微课课程体系的难度也相当大,而且微课课程相比于传统课程应当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自主性。因此需要适配的学生更多,情况也更加复杂,在进行教学时,要求提供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听力与词汇量,同时要加强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基于微课的英语网络课程首先应当涵盖所有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基础的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应当反复说明、多角度论述,为学生的英语口语、听力的应用提供平台,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思考与学习。同时还需要紧紧围绕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基础知识之外的知识点进行扩展。网络课程相比于传统课程具有更强的包容性与多样性,英语视频资源的学习可以多次回放,方便学生对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多次学习,直到掌握学习内容。因此,英语网络课程的设计,既要考虑自主能力强的学生的需求,针对扩展知识点给出足够的空间和地位;也要接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多套课后练习,便于对学生英语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察。英语课程少不了课后练习,扎实的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而考查则是检验学习效果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考查一方面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是检验课程是否合理。最后要注重课与课之间的连接性问题,英语课程并不是短时间、短课时的课程,而是需要长期积累与运用的课程。因此要在课与课之间进行更多的联系,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已学知识。

3.3完善微课课程的在线交流功能

相比于传统课程,微课课程采用的是不直接接触的方式参与学习:即学生通过网络来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点播教师提供的英语视频资源,可以单独学习,也可以合作、小组学习。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交流问题。如果学生利用网络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在课中利用微课教学则不能提升学生的口语与听力,也不能强化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传统授课模式下学生可以直接面对面和教师沟通交流,尤其是遇到疑问或困难时可以及时寻求帮助。但是线上的网络课程就会存在一些沟通、交流上的壁垒,如果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下降。因此,微课课中教学,增加在线交流功能是完全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方便、友好的学生环境。

在线交流功能的构建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需要注意在线交流功能和留言功能的区别。留言功能并不是即时的,留言功能在当前网络课程中普遍存在,但是留言回复很难及时、有效,这就导致学生的使用体验并不友好。在线交流应当是及时、有效的直接沟通,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当及时给出回复和意见,并能根据学生问题,为学生提供强化的学习资源。第二要增进微课网络课程的互动性,微课网络课程互动性的体现在在线交流功能上。设计友好、便捷的在线交流功能,一旦学生请求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在线互动中,对增强微课网络课程的互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4构建课后巩固和知识拓展课程

基于微课的英语网络课程应当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自主性。因此少不了课后的知识巩固和知识拓展。设计课后微课,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在课中学习状况,合理地设计巩固练习与在线测试题,要以巩固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对学习进行强化训练。知识巩固可以表现为两种形式,即课后练习和课后考查。课后练习并不是指传统的课后作业,除了布置基础的书面课后作业外,还需要通过微课设计更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为学生创造更逼真的练习场景,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场景中完成巩固练习。课后考查则并不一定要采用固定的试卷模式,测试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材施教的设计不同的考查内容。这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友好的学习感受,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知识拓展则是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而设计的,针对学习能强的学生,要给与他们拓展训练,拓展课程部分可以采取选修的形式来设计。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难度更高、宽度更深的知识进行拓展。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要完成基础性的习题训练,还可以是一些微型化的学习资源与测试,方便学生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完成,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拓展要注意要与课程紧密配套,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最好可以连接,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更直观的认知。

4.总结

传统的本科院校英语课程以讲授形式为主,这种形式的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性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来改善这种问题。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极具包容性和自主性的网络教学形式,微课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微课模式下学习更加趣味性和自主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幫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知识,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建设基于微课的本科院校英语网络平台课程,可以整合英语教学资源;可以英语教育资源的共享;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友好、便捷的学习环境。基于微课的本科院校英语网络平台课程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是构建课前导入课程;第二是构建良好的网络课程体系;第三是设计有效的在线交流功能,完善课中教学设计;第四是增加课后巩固和拓展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能力。基于此,大学英语教学应积极广泛地应用微课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平台课程,来推进大学英语教育的成效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3):24-25

[2]赵娜.大学英语微课的特点及设计建议[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10)96-98

[3]朱桂花.微课在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21,(1):216-217

[4]张金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20,42(2):228

[5]程维库.微课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引导作用建模[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6(1):121-125

[6]薛艳.大学英语微课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海外英语,2021,(1):115-116,118

[7]孙菁菁,刘丹.基于微课和云平台的高职英语线上教学模式探究——以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学咨询,2021,(7):50-51.

[8]王琴.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英语,2020(14)38-40

本科院校实验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实验教学的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的改变, 传统的实验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 必须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改革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入手, 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1.1 转变教育观念

高职高专培养社会所需的实用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 实验教学应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实验教学的改革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即: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转变以课程理论验证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建立以市场需求、企业技术需要为中心的教学内容;转变以单一课程实验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建立完整课程体系的综合实验课程;转变实验课程评价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建立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中心的实验评价体系;转变组织层次多而功能单一、制度落后的管理体制, 建立资源共享, 系统优化的管理格局[2]。理论和实验有机融合, 实现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管理机制的统一,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

1.2.1 实验教材的更新

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验教材起点低、更新速度较慢。及时编写或选用新型实验教材, 更新教材内容。教材内容要努力追赶学科的最新进展, 把本专业的新技术、新理论及时运用到实验教学中来。实验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当前新的技术相结合, 编写有专业特色的实验教材, 大幅度提高有利于能力培养、有利于综合素质提高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所占的比例, 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使实验教学具有先进性、代表性、方向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适应21世纪和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1.2.2 实验教学内容多样化

实验教学内容应多样化, 既要进行必要的验证性实验, 又要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发力度, 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开展实验研究, 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锻炼实验技能, 提高综合能力。

1.2.3 实验效果的评定

实验效果的评定应注重学生对实际能力的考核, 要求学生从设计→准备→正式实验→出报告等独立完成。既要重视实验的最后结果, 又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监控。实验考核还应增加实验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内容, 对实验报告中有创新理念者实行加分,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2.4 实验室软硬件的建设

高职高专的实验项目较多, 实验室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室建设既要有利于基础性实验, 又要有利于技能性的实验, 使学生能在实验室得到充分的学习和锻炼, 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验室也尽量跟上时代的步伐。例如, 我校烹饪实验室改建于1998年, 具有相当规模。餐饮市场的生产、加工逐渐形成了集团烹调的格局, 传统的烹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烹调, 为了适应新形势, 我校加大对烹饪实验室建设的投入, 增添了适合集团烹调的设备和用具, 使学生能领悟到技术的革新。实验室建设还应健全和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依据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力求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 提高实验教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多渠道进行实验教学

2.1 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全方位向学生开放, 给学生充分实践的空间。但是, 开放实验室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就是延长实验室开放的时间, 而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意识上开放[3], 它涉及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自己拟定实验题目、实验内容、实验条件和步骤, 进行创新性研究和探索。在实验室的管理上, 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室管理, 制定的管理措施、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要体现学生是实验室的主人, 让学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既有实验任务, 也有管理责任, 真正使实验室成为学生训练、创新的基地, 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地。

2.2 抓好校外实习管理

学生校外实训基地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验与生产实际直接结合, 通过校外实习, 学生可以得到全面而充分的锻炼。为保证校外实习的质量, 应加强校外实习的管理。首先, 相对稳定、数量适当的校外实训基地。例如, 我校与北京俏江南餐饮有限公司、山东威海金海湾国际酒店、上海金萌苏浙汇餐饮有限公司等104多家餐饮方面的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的协议;其次, 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的管理。学生校外实习是整个实验的重要部分, 不能把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全推给企业。为加强对学生校外实习的管理, 我校特别制定了《毕业生实习计划》、《毕业生实习规定》、《毕业生实习管理教师要求》等制度, 还安排专职教师负责学生实习工作, 保证校外实习的质量;第三, 注意校外实习基地的质量。对学生实习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选择优秀且适合学生实习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基地都是在行业中有相当知名度、且管理严格的企业, 烹饪专业学生都是在四星级以上宾馆酒楼、或大型连锁企业实习, 保证了实习基地的质量。

2.3 开辟第二课堂

实验老师对学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 制定具有一定梯度的培训计划, 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并精心指导学生选题、设计与制作, 这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很好的补充。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技能比赛, 促进学生创新的热情, 从实践中锻炼能力, 积累经验, 体会到知识技能的价值, 还可以使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 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性。烹饪技术系从2004年开始, 每年举办“厨艺之星”烹饪技能大赛, 让学生在比赛中发现不足, 找出更好的学习方法, 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烹饪技术系学生5月份参加2008年 (首届) 挪威海产中国烹饪学校邀请赛成都赛区比赛获一等奖, 将代表成都地区参加北京总决赛, 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摇篮, 实验教学改革应当着力研究和解决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努力采取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 以教育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实验教学是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点, 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实验教学的革新, 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职高专教学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必须重视实验教学, 进一步推动实验教学改革,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本文提出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措施, 并提出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高专,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S].2000, 1.

[2] 汪露.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19 (2) :90~92.

本科院校实验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了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优化实验内容,完善课程体系;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提高资源利用率;改革实验考核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实验考核模式等方面探索了切实可行的物理化学实验新模式。通过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全方位培养学生独立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物理化学实验是高职高专化工类专业的必修实验课,它是基于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及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或是“照方配药”式的实验来验证已学过的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化学专业特点及目前教学现状,对高职院校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改革和实践,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一、当前高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一)过分关注学生的操作能力。高职物理化学实验目的定位较低,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事实上,当今的实验教学重点应放在注重让学生体会基本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学习护理化学、掌握研究的正确方法上面。因此,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相结合是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现行的高职高专教材大多仍在沿用以前的一些经典实验教材,教材内容更新速度缓慢,内容枯燥,专业深度不够,同时目前的教材中物理化学实验项目多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等深层次内容所占比例小,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三)实验教学手段单一。目前物理化学实验大多都是采取教师板书讲解实验目的、原理、仪器的操作和实验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再照搬教师的方法及实验讲义上的步骤完成实验,最后根据实验数据提交实验报告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缺乏引导,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实验热情和积极性。

(四)实验过程缺乏独立性。物理化学实验普遍存在仪器少、学生多的情况,因而普遍采用大循环式的开课方式,造成实验课程超前于理论教学,很难达到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目的,从而造成学生在实验中缺乏主动性,学生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考核方式相对简单。物理化学实验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课程成绩评价通常只以学生的实验报告定实验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缺乏考核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很难全面反映出学生实际实验能力的高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动手能力。

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一)改革教学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的心脏。没有一个好的教育理念就没有一个健康的未来。以前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这个多边化发展的时代。无法适应经济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原先的实验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墨守成规的跟着老师的照葫芦画瓢。但是这样的实验只能提升学生对于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可面对社会的需要,这样的能力远远不够。学生根本无法掌握更加实际的实验技巧和能力。由于科技发展的太快,学校已经不能很清楚的知道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就业理念,也不能紧密地结合专业特点,更无法灵活地运用实验资源,一味只图简单完成任务。致使实验教学根本无法突出针对性,导致学生缺少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二)优化实验内容,完善课程体系。物理化学实验内容的设置应与高职院校专业特点相结合,取消陈旧过时的实验,适当增加一些能反映现代化新进展、新技术,以及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例如对于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物理化学实验,我们偏重于溶液、相平衡、表面化学等知识点考察,开设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二元相图绘制和表面张力的测定等实验。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如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作为设计性实验,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操作的传统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运用所学知识、实验方法和技能设计出实验方案,得到实验结果,并对结论进行分析。通过整个设计和完成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学生后续的实际应用做好铺垫。

(三)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利用实验课件、DV录像和电脑仿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实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的优势,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比如,将计算机辅助手段引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并使之贯穿始终。物理化学设备仪器均采用计算机控制,直接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的采集,试验结果更直观,同时还可以弥补某些实验仪器不足的问题。另外,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使用Excel、Orgin等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既简单方便,又提高了结果的精确度,更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和作图的能力,对以后的毕业论文撰写和科学研究有很大帮助。将计算机辅助手段引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是今后物理化学实验改革的必然趋势。

(四)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验能力,更好、更全面地推行素质教育,在正常的实验教学之外,物理化学实验室可以面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开放形式主要指教学任务以外的设计性、综合性等提高型自选实验项目的开设。利用课余时间让一部分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选做新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对实验结果与数据进行讨论。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改研究活动,例如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仪器的改进等,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科研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自然观,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

(五)采用多元实验考核模式。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既能督促学生掌握实验原理、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又有利于检查实验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针对以往考核只凭实验报告来评定而很难全面反映出学生实际能力高低的弊端,改革施措施包括:第一,建立综合考核办法,把实验分成预习、独立操作能力、原始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报告、安全和实验态度等多个单元,实行实验全程考核;第二,提供实验项目,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最后以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从而使教学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上。这种细化的考核方式可以使老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指导和评分,从而有效改变学生对待实验课的态度,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高职院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结合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手段,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建立多元考核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增强其独立工作能力、动手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论如何改进《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教学方式

王华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是在我国国际贸易形势急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设的一门旨在培养商务应用型人才的课程。目前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从业经验缺乏、学生基础薄弱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商务单证课程需在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方法、教学保障上全面的改革与探索。本文论述了国际商务单证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从分析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较好的结合该课程特点,进一步改进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

关键词:国际商务单证;课堂模式;国际贸易;多媒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迅猛发展, 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快速增长,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相应扩大。顺应这种发展状况, 许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贸易类专业纷纷开设了国际商务单证课程, 是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实际的制单、审单能力。在外贸业务中, 进出口公司为了对外及时履约交货, 并在货物出运后安全收汇,必须缮制各种单证, 这项工作与出口任务的完成和经济效益的实现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 阅单、制单、审单能力是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 是体现专业培养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指标。在课程设置上, 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等专业课程的延伸与应用。同时, 学生通过了解各种单证的制作和使用, 既掌握熟练的外贸制单技能, 又加深对原有专业知识的理解, 为后续开设的《报关实务》、《外贸综合模拟实习》等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且学校把它设立为专业的核心课程。但由于教学思想、教法和师资等方面的原因, 高职国际商务单证课程的教学仍存在着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及外贸行业发展的要求, 作为该课程的教师, 应更新教学理念, 对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方法、教学保障、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构建一种行之有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本人将结合当前该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改进相关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该课程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思想落后

侧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 “理论够用, 重在实践”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教学理念, 但是许多任课教师对此认识不深,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倾向, 忽视国际商务单证课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 只是重点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 实践环节很少, 甚至没有实践环节, 认为实践是实习阶段的事情。由于是门新型的课程,且与国际贸易结合紧密,这使得很多教师在上该课程时侧重于国贸知识的讲解,或单纯的外贸单据的翻译理解上,从而忽视了实际操作教学。

(二)实践教学环节重“教”,而忽视“学”

教学方法单一,任课教师仍采用单一的讲授法, 内容单调,手段单一, 气氛沉闷, 没有充分挖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导致的结果是, 学生觉得课堂乏味枯燥, 兴趣锐减, 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在涉及到单证的操作流程时,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呈现、展示、示范的作用,实践的实施者是教师或少数的学生,而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观众,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呈现,这种实践与单纯的课堂理论讲授的效果没什么不同。

(三)教学过程中,缺乏真正的情景模拟,授课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的外贸操作中,大量的信用证及各类单据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很多公司具有一套完整的外贸制单软件,他要求操作人员不仅懂基本填制单据的知识,更要能较好得操作电脑,灵活用运相关软件。面对这样一个电子商务的时代,我们的教学方式及硬件建设急需改进与提高。教师的教学教案也应更多采用电子教案模式,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生动且灵活的教学。然而目前对该课的实践教学基本仍停留在原始模式上,即教师在黑板上呈现板书,学生用笔在单据上动手填写,这与实际的操作要求有很大一段距离。这些实验教学模式都远远未能适应当今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要求,同时有些又过多地强调了课堂理论教学,以书本学习为主,或者过多地将实践操作停留于单纯的非系统化的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只停留与理论,信息量也很小,而且比较零散而不具有系统性。

( 四 ) 教师从业经验缺乏,学生基础薄弱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中讲授这门课的教师大多来自普通用途英语教师队伍, 他们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是缺乏在外贸企业工作的从业经验。同时, 教师走出校园、走进外贸企业开展外贸实践的时间比较少, 这就使得实践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二、相关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

近年来,对该课程教法、教学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针对该课程在教学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如何结合该课程特点,逐步形成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为辅,技巧为先的现代教学模式,本人认为主要可做如下两方面的尝试:

(一)理论为引,课堂学生操作练习为主

在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避免理论教学为主的误区。在课堂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1)重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而教师只起指点、引导的作用。

(2)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探索精神,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践操作环节。

(3)实践操作内容设计上增加许多外围因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 操作教学程序一般为:教师点拨- 学生操作- 交流反馈-总结评价。当然,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式在不同的阶段还有具体的要求。重视实践操作开始的指导和实践操作结束时的信息反馈与分析。

(5)实践过程由原来的“个体式”逐步向“个体与小组结合式”转变。

(二)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建立现代的课堂教学模式

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涉及大量的单证素材, 如发票、汇票、装箱单等, 而这些素材学生都鲜有接触,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收集最新的较全面的单证式样, 直接或通过幻灯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向学生直观展示样单、演示并示范填写、修改操作, 如此可增强学生对外贸单证的感性认识, 边说边操作, 让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直观的操作。这就是所谓的直观演示教学法。

另外,教师还可运用外贸制单软件及网络功能,向学生呈现目前最新的制单手段与方法,了解最新的相关信息,这将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其次,结合上述课堂教学环节,学生的操练也可通过上机完成,这需要学校配备一定的操作实验室,让学生真切的体会用电脑处理外贸单证的技巧及方法。

如上所述,国际商务单证课程的教学要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必须结合当前客观形式,对课堂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加以改进,这样才能更好的显现给课程特点,真正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余心之,徐美荣新编.外贸单证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市场营销专业委员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国际商务单证基本知识与实务.

[3]孟祥年.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4]王群飞. 关于外贸单证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J ]. 教育与职业: 2005 (10) : 72.

[5]姚大伟. 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M ]. 北京: 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7.

作者简介:王华(1984—),女,汉族,安徽怀宁人,讲师,经济学硕士,单位: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院校实验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结合生物化学教学实际,通过改革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等,加强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生命科学已成为科学的前沿学科,而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各学科的交汇点,则成为生命科学的领头学科。[1]生物化学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实践性很强。而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就是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为此,笔者从医学生物化学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优化实验教材,改进实验内容

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及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开设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有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口腔学、预防医学、影像学、康复治疗学、针灸推拿学、中医等不同专业,且有本科、专科、专升本等不同层次。因此,笔者重新编排整理了实验指导教材。在实验课时分配、实验教学内容上,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了不同要求,同时致力于加强对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的基本试验,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教材“按部就班”地操作,课程的设计性、实践性很难得到体现。因此,可将这一种实验比例缩小,主要将基本实验集中在常用仪器的使用,如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和离心机的使用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加强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首先要加大对综合性实验的比例。这类实验难度大,时间长,注重课程单元之间的联系,要求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先讲授实验目的,讲授时间尽量控制在20分钟内,然后让学生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再和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完成实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教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导者。[2]生物化学实验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对于实验技能、技巧的要求非常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要求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为此,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在实验课前要进行多次预讲预做。采用模拟课堂方式,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实验预讲的主讲,所有任课教师均需参加,并且要完成实验预讲预做过程。通过预讲预做,可以熟悉整个实验过程,锻炼自己动手能力,也可尽可能地发现问题,预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何处易犯何种错误,从而更加规范操作,上课时也能做到重点讲解、有的放矢。

第二,建立检查性听课制度。每位教师领取听课记录本,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听课。教研室主任和主管教学督导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抽查结果进行例会通报,并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第三,建立实验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学信息反馈主要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和主管教学督导抽查听课的方式进行,对教师上课进行全面考核,并收集整理,将反馈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教师,以确保教学质量。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第一,重视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求学生多做课前预习,不仅要预习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更要预习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笔者曾通过课前提问记分的方式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必须清楚做的是什么实验、为什么做及怎样做,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3]克服学生做实验的盲目性,才能大大提高实验的效率和成功率。

第二,规范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必须在第一次实验课就强调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首先,应给学生进行一次标准而又规范的示范,例如玻璃仪器的清洗、刻度吸量管及微量移液器的正确量取。有些学生在使用吸量管时,用大拇指按压吸量管的上口取液,常会造成试剂吸取不准确而影响实验的结果,要对学生不正确的操作及时加以纠正,使他们正确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学会使用可见分光光度计,规范操作,得到准确数据,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通过这个典型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上不断巡查指导,在第一时间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使其养成正规的操作习惯。

第三,重视实验小结,规范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完成后,抽查3~4个学生,要求他们讲述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及其原因。或请3~4个学生上台演示本实验的部分操作,最好是两名异性同时上台演示,这样可调动男女同学的竞争心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课后,要学生按时按质地完成实验报告,通常包括原理、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5个方面。要求学生实事求是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必须真实,允许失败,允许重做。对失败进行结果分析,启发学生出现问题是系统误差,还是因为操作误差,使他们每做一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提高。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实验报告并计分,并于下次课前花少量时间讲解上次的实验报告,对于写得好的学生予以口头表扬。这样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深受他们的欢迎。

四、倡导综合考核,建立严格的实验成绩评定制度

以往生物化学成绩以理论考卷定论,这就导致有些学生平时不重视实验,不认真做实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改变了生物化学的计分方式。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理论占70%~80%,实验占20%~30%,实验分数结合实验考核、课堂表现、报告书写、考勤等几个方面综合计算,每一项都具体量化。其中,实验考核所占比值较大,我们精选了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题目作为考题,学生抽签考试,两位教师监考并评分。实验考核不及格者,必须补考及格后才能参加理论考试。很好地执行这种实验考核方法,必须在第一次上实验课时,向学生阐明生化实验的重要意义,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以及实验成绩的考核办法,以此来激励和启发学生有目的地做实验。为方便考勤和考核课堂表现,可事先将每个班的人数分好组,并对应相应的实验台面,整个学期实验从开始至完成不得变更。

五、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

众所周知,实验室开放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4,5] 过去生化实验室是半开放式的,只在实验课时间开放,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可在课外时间(如晚上或周末)有计划地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动手训练的机会,在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前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及次数,以对学生进行考核前强化训练。同时,在开放实验室时均安排一名教师随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索性研究,有利于形成创新灵感,也有利于新的思想火花在实践中及时得以释放和验证,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六、将科研融入教学,教师科研工作鼓励学生参与

实验教学除了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研思维能力。教师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完成实验操作,培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要引导他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开展科研工作,通过指导学生选择科研课题,带领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或在一些实验中鼓励他们动脑动手进行小改革,可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科研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方法,而且要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其了解科学的发展方向,把握时代脉搏,增强时代感与使命感,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舞台。

七、开展生化实验讲座,开阔学生视野

作为基础课,生物化学实验讲授的是最基础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但这并不妨碍向学生介绍生物化学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技术。在介绍这些新知识、新技术的同时,强调正在学习的这些生物化学实验的最基本技术和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也增加了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其更重视生物化学实验这门基础课的学习。此外,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生考研必考的科目之一,也可为医学本科生考研开展专题讲座,特聘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主讲。通过这些精彩的讲座,激发学生考研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校考研率。

通过以上改革尝试,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教师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操作技能加强了,综合素质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也有明显提高。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为了培养创造性的医学人才,专业教师应为之努力奋斗,不断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林等.构建新的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

[2]苏应娟.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2).

[3]梨琳.中国大学素质教育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7(3).

[4]姜立等.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7,(11).

[5]黄小敏等.实验室开放式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3).

上一篇:环境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工程细部处理园林景观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