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保护论文范文

2023-09-16

室内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的质量,然而由于建筑装潢材料的不过关而引发的室内环境污染却困扰着很多消费者,因此如何清除、减少或杜绝有害成分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就成了当今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室内环境污染 治理 检测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的质量。从七八十年代的小阁楼到九十年代一室户、二室户直到目前的现代房型,无一不体现了人们对美好居室的要求。纵观这几年的楼市,可以发现最大的变化就是:小区的绿化增加,房间的面积加大了,房型更合理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住宅的装饰要求也更高了。面对一套全家老小,东跑西看,东挑西捡,才买到的称心房子,谁不想在它上面多花点心思,让它更加尽善尽美呢。于是,一家老小舍弃电视,非常投入地在灯下讨论如何选材、如何配色、如何体现个性风格……,这成了全家每晚的必修课题和乐趣。然而就在人们精心打造设计自己的家园时,却引发了另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室内环境的污染。

近年来由于室内环境的污染而造成的不良后果举不胜举,室内环境的污染可导致白血病、癌症、还有很多被医生们称为“现代病”,这些大多数都是由于室内环境污染造成的。据有关部门调查:

在北京有73%的新装修户甲醛浓度超标。在杭州甲醛浓度超标的达到79%。在长沙超过80%的建筑,室内空气污染超标。同时在武汉、广州、成都以及东北等地部分城市的调查结果同样令人担忧。 那么如此严重的空气污染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据专家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的产生主要有三大来源:(1)建筑自身墙体使用外加剂或防冻剂,释放的氨或氡的有害含量;(2)装饰装修材料使用的胶粘剂,释放的甲醛有害含量;(3)购买的室内家具隐含不合格成分,所释放的甲醛或苯的有害含量。

上述几种污染来源又被称为室内环境污染的五大杀手,具体危害程度及其特征如下表格所示:

至此我们明白,室内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建筑装潢材料的不过关造成的。然而根据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11个省市108种建筑装饰材料进行的调查,结果发现有1/3以上存在环保指数超标的问题。

如此大量的不合格产品充斥市场,表明室内空气污染在我国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那么如何进行室内环境治理,清除装修污染就成了人们所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一直有很多消费者在此问题的处理上存在以下几种误区,具体如下:

误区一食醋熏蒸

有消费者尝试熏蒸食醋清除家庭装修后的异味。专家指出,食醋属于酸性物质,有微弱中和空气中氨气的作用,但不会和甲醛等其他有害成分发生反应。

误区二放置菠萝

有人认为,在每个房间放上几个菠萝可以消除油漆味。菠萝会挥发香气,起到一定遮盖气味的作用,但并未分解清除有害物质;另外,菠萝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挥发后最多起到加湿作用,可以起到溶解甲醛等有害物质的作用,一旦干燥甲醛就会又挥发出来。

误区三过分依赖植物

一些观赏植物确实可以吸收某些有毒气体,如可吸收甲醛的植物有仙人掌、吊兰、芦荟、常春藤、铁树、菊花等;而常春藤、铁树、菊花这3种花卉,都有吸苯的本领,可以减少苯的污染。但关键是它们所起作用相当有限,面对装修结束的有害气体密集散发期,它们的微弱吸收作用,不但不能清除污染来救主,甚至其自身也深受其害生命难保。

误区四 放置茶叶根

在衣柜和房间放置泡茶后的干茶根,希望帮助清除毒气。殊不知,茶根在这方面的功效就像干树叶和卫生纸一样,几乎没有任何吸收和分解作用。

误区五 臭氧发生器

把“臭氧发生器”作为空气净化装置,则是更大的误区。臭氧虽具有灭菌、消毒作用,但对人体有害也是医学上的定论。使用臭氧消毒只能在人体不接触的环境中进行,用作居室空气净化,显然不合适。至于用紫外线发射源作为室内消毒器具,国外早已淘汰。

误区六 过分迷信环保建材

环保建材有助于降低室内有害气体。但我国的绿色建材国标并不理想,某些标准只能说是勉强过得去。而且大多数环保建材只是有害物质含量、散发有害气体低于一定标准,不是不含有害物质。由于有害气体的叠加效应,仍不能保证装修后空气质量达标。

误区七 完全依赖短期的通风处理

通风处理作为基本环保措施,对室内污染有改善作用,但多数有害物质会缓慢释放,长达3年~15年,绝非几个月通风换气就能解决问题;以甲醛为例,它分游离、吸附、结合三种状态存在。只有游离状态的通风处理能消除,且须是正常风速的4倍以上。

误区八 出现强烈刺激气味才考虑环保处理

室内空气环境分为健康、亚健康、患病三种形态,许多有害气体无色无味,不能闻到味了才想去治理。

那么如何走出误区进行正确的环境治理方法就是消费者所最关心的,我们知道室内装修方面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油漆、涂料中的苯,胶合板、密度板等有大量粘胶的建材和家具中的甲醛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短时间内不会挥发掉,活跃期一般在3到15年左右,特别是游离态甲醛,因其有较好的密封性,挥发非常慢。

治理前首先要对检测数据进行系统地分析找出污染源,然后根据污染源对其进行综合治理。现在比较常见的治理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单一治理方法,一种是综合治理方法。

单一治理方法

主要对已经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治理。市场上比较流行空气触媒、负离子、竹炭、活性炭等多种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方法。这种方法利用了化学反应,不管是光触媒、冷触媒还是超触媒,媒指的都是二氧化钛。在反应中,二氧化钛成为催化剂,与有害气体甲醛、苯在空气中进行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与水。光触媒技术是新近从日本引入我国的,对重度污染具有治理见效快的显著特点。光触媒治理方法作用比较长久,属于持久型,但费用较高。利用臭氧专业机器治理也比较常见,这种方式见效最快,但是不能持久。对于室内的橡胶、金属用品以及植物等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综合治理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比如装修完经过检测发现,污染源来自壁柜,那么综合治理时就要通过一些办法针对单个产品进行处理。“污染源头不好堵”是目前家装中最大的问题。家装材料、家具等即使达到环保标准,仍存在甲醛、苯、氨等有害物质。现代装修一般使用合成材料,为了增加平滑性、耐磨性等,厂家往往要使用氨、苯进行必要的处理。另外,在水泥中,氨也是必不可少的。家庭装修后,家具、板材等同时出现在同一空间,势必会增加有害气体的释放含量,室内很容易出现环境污染。

既然污染源头堵不住,目前国际上也没有更好地可以大面积推广的办法,室内空气治理可谓是亡羊补牢的最佳方法。一旦装修后出现室内环境污染的情况,一定要科学地认识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方法,严重超标的住房必须经过专业集中治理后,才能安全入住。

目前有些人会买自用室内空气治理产品,因为自用产品在价位上容易被人接受,但这种产品比较适用于轻度污染的家庭,如果室内污染已经超标达到中度以上的家庭,还是应该选择比较专业的治理公司进行专业操作。

治理之后空气污染会“反弹”

室内污染治理后,仍然会有“反弹”现象出现,就是再次污染。建筑材料、家居中的甲醛、苯、氨等气体具有持久挥发的特点,因此在治理后的一段时间内,很容易出现“反弹”,关键要看服务公司的专业服务质量。一个好的治理公司,在治理期间会反复对受污染环境进行处理,直至达到标准,治理后还要进行跟进检测工作。出现“反弹”并不可怕,后期服务能够到位才是关键。

还有人担心,既然甲醛、苯、氨等有害气体每天都会挥发,治理后即使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人体也会多多少少地吸入这些气体。据介绍,人体对于有害气体是有一定的承受范围的,没有当然更好,但是这种气体只要控制到一定的范围,对人体没有直接的影响。治理后,室内有害空气不会再出现高溶度累计效应。

不管使用何种治理方法都不可能一下子彻底地除掉有害气体。对治理后再释放出来的少量有害气体,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如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消毒除菌处理、放置长效吸附有害气体的活性炭等药品等。室内还可以摆放具有净化作用的花卉,诸如芦荟、吊兰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乃至清除室内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游离分子。但需注意的是,室内装修等引起的污染物的释放是不分昼夜的,而且,没经治理的居室在室内相对封闭或相对温度较高的时候,比如深秋和冬季,室内污染会更严重。而到了夜晚人们都睡下的时候,室内花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能继续分解室内有害物质,这也是夜间室内污染危害性更大的原因所在。

综上所述如何选择室内环境治理方法才是解决室内环境污染的最关键。近年来随着室内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室内环境的检测也形成一个新的行业。消费者可请室内环境检测部门进行室内环境检测,通过检测分析,找出有害根源并测出超标含量,提出合理的装饰装修改进方案或治理措施,减少或杜绝有害成分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石保权 《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国家标准实施指南》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2] 宋广生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解读》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3] 周中平 《室内污染检测与控制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4] 奚旦立 《环境监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室内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室内陈设设计是室内设计的深化,也是环境艺术教学中一个新的扩展方向。在环境艺术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专业方向的创新,让学生理解与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并且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强调室内陈设专业教学体系的完善是创新教学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室内陈设;环境艺术;新视点

室内陈设在广义上指的就是一切室内空间物品与这些物品的摆放行为;狭义上指的就是软装饰,特指功能性与装饰性的陈设品与这些陈设品在商业、餐饮、办公、娱乐等环境中的选用与布置,进而突出室内环境的风格与主题,体现空间环境的内涵与品味,使环境参与者得到身心的舒适和美感享受。本文主要对教学新视点进行分析,促进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

一、空间意识导入教学法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基础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将素描、图案、制图、陈设艺术概论、色彩、室内陈设风格流派等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之后在教学时间安排、大纲内容安排上形成一体化,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课程训练,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比如,在进行素描色彩训练的时候,不只是延续绘画基础中的练习模式,而是需要构建新的观念,摆脱再现式的表现方法,转变思维方式,扩展设计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让学生具有相同的基础,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改进,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空间类型分列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掌握了一些基础装饰与造型能力之后,还要对方案设计知识进行学习,并且进行实际运用。此种能力也是业内室内设计师比较缺少的。所以,为了在实际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家具设计工艺、纤维工艺、花艺设计、纺织品设计、灯具设计等和室内陈设专业的紧密联系,学习空间策划与市场营销等理论课程。在室内设计专业中,这些课程都是必修课,并且对室内陈设品的各种装饰工艺进行扩展,逐渐强调陈设专业的侧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与综合思考能力。

室内陈设艺术是科学加艺术的创造过程,其艺术价值的体现需要和科学技术相结合,以制作工艺、综合材料等为中介,通过艺术加工,实现室内环境的和谐、统一,为人们一种美的享受。所以,在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各种材料课程的教学。一般均是在纺织品、金属、玻璃、木材等综合材料实验基础上,选用“实操式”教学方法,由擅长材料工艺的人员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设计能力。在课下的时候,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不断积累设计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空间关系整合教学法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重視室内空间设计基础专题课与室内陈设设计实操课的整合,同时开展一些专业实习,逐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室内空间设计专业指的就是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常识,让学生对商业、餐饮、办公、娱乐等类型空间设计原理、程序等进行理解与掌握,并且可以进行熟练的利用;室内陈设设计实操课指的就是专门针对一些风格主题空间对陈设品配套设计、定制摆场、制作工艺等开展综合训练,增加学生对工艺材料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装饰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两个专题中,学生均是利用空间形态陈设设计对陈设环境和陈设品展开相应的结合,使室内陈设空间得到一定的完善与和谐,形成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室内环境。

四、空间创意自由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空间创意自由教学法指的就是可以从独立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加强思维意识能力的创新。其中毕业设计是强调与完善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最后环节。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主要就是对几年专业学习的整合与实践。在此过程中,老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利用相应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对限定空间与主题进行陈设设计,让学生灵活利用设计方法,对室内陈设品进行合理的摆放,并且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与思考,进而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环境艺术教学中,室内陈设专业导向的教学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构建创新的教学体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渐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对相关知识内容展开全面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陈设设计人才,促进室内陈设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逄敏莉.试论室内设计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补充和提升[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朱利峰.以室内陈设为导向的环境艺术教学新视点[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3]洪艺敏.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04)

室内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加剧了我国环境污染的趋势。为了预防与治理环境污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起来。本文对环境监测与治理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以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长足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发展; 问题; 对策; 分析

改革开放后,工业化的飞速发展造成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噪音、辐射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使得我国环境污染蔓延趋势不断加剧。近些年来,碳足迹为首的环境问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加之一些新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危害的显现,使环境监测与治理问题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但是,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想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就需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现阶段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监测结果难以对环境质量做出全面的反映

现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同我国的实际环境状况并不完全适应,主要表现为监测项目缺乏针对性和污染指标滞后严重。受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频次普遍偏低,难以对实际环境质量及污染情况进行完整、准确的反映,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方面,对企业排污行为的判定仍处于被动。当前我国对于大气、水等污染要素实施例行监测,但却对环境诸多要素中的有害物质并未做系统性的监测,缺乏对一定区域内环境质量的总体掌控。

1.2 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手段落后

当前,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中,对于污染物的采样及分析缺乏系统性,对于污染物类型的不同而要采取不同的采样和分析手段,缺乏统一的监测标准。在环境治理方面,同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很多相关治理技术仍沿用最初的形式,技术更新不及时,在遇到新型污染物时,缺乏形之有效的监测与治理方案。

1.3 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缺乏应急措施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发展至今,仍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急监测体系,对于突发性的污染事故及其后续治理工作,现行标准同现场动态、快捷的紧张形势并不适应,且分析成本较高、治理代价昂贵。当前我国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所配备的应急设备、仪器同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加之,我国地形复杂,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更有一些地区交通不便,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下环境监测与治理的难度。

2 环境监测与质量技术实现长足发展的对策

在对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状况以及环境监测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要明确今后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要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教训,虚心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尊重我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环境污染采取科学有效的监测与治理措施。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

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才能使环境质量得以真实的反映,也才能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首先,制定合理的监测因子,依据不同污染物产生的有害物质浓度,选取出现频度高、危害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对象,力求以特征性指标取代综合性指标,使监测结果更科学、更真实;其次,强化连续、自动的监测形式,以准确、及时地对各种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和动态状况加以掌握;再次,重视毒理、生物学监测,使用毒理生物学来监测污染物对于人体的危害性及环境的污染,从而使有毒有害物质毒性能够客观的反映;最后,对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评价,当获得了大量的可信环境监测数据之后,依据监测数据背景进行相关性研究,做出有预见性、综合性的分析评价,并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比如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中,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要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训,决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现实情况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要知道实现真正的统筹规划,有效控制新污染源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努力。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模式,实行水量水质统一管理,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加强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当前,尤其要注意强化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供水与需水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统一管理。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努力提高水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平。为了防治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引起的地面沉降,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采补平衡分析,提出回灌规划,充分利用洪水及间隙期多余的水量,采取各种补给入渗技术回灌地下水,争取地下水早日恢复平衡,抑制地面沉降的发展。流域水环境监测网是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的尖兵与耳目,应该优先建设,先行发展。对跨界河流与重大污染事故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水环境信息。应加强省际边界水体的监测,积极开展跨省的污染联防。

2.2 明确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标准化

要想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规范化中的支柱作用,首先应充分的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础。随着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化学污染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辐射等物理因素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的监测需要环境监测工作来实现,从而为环保工作规范化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通过对现代环境监测、环境治理、采样制样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取其精华,对于存在缺陷的地方,积极进行改进。国家投入相应资金,完善环境监测与治理设备,缩小同发达国家间在环境监测、治理领域的差距,引用发达国家相应标准,作为标准的技术参照。

2.3 加强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

首先,明确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重点,快速确定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及具体处理措施。待处理结束之后,查明原因,总结相应事故处置经验并分类建档,构建环境事故应急体系并经常开展应急演练。其次,采用多种预警和应急手段,使用应急检测车等仪器,采用标准的采样与分析方法,配备经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从而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环境事故处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预见性。最后,加强对自动化、便携式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指导行动,才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现长足发展的必然出路。

3 总论

环境污染的愈演愈烈,使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责任,但是基于其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要实施积极的应对措施,使其环境保护的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最终实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继.室内环境监测与治理前景分析〔J〕.山西建筑.2010,21:2-3.

[2]刘琼玉.我国环境检测与治理技术有关问题探讨〔J〕.江汉大学学报.2009,4:34-35.

[3]汪水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与治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19:11-12.

收稿日期: 2011-06-28

作者简介: 李素花(1969-),女,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

室内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首先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文含义进行基本概述,从文化差异修整原则、环境持续发展原则、设计独特性原则三个方面入手,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应用原则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表达路径。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文关怀;人文精神;表达路径

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不但能够促进室内设计理念的改变,还能更好地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展现人性化设计理念,注重对人类思想的追求,在给人们提供良好室内环境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精神追求,梳理室内环境和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创建和谐、美好的室内环境。通过把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运用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不仅能够展现室内建筑自身的价值,同时还能突显人的思想追求,让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实现升华,促进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稳定发展。

1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文含义的基本概述

在人的发展历史中,受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人文。人文作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体现出人类文化思想的改变,并彰显出一种较为健康的文化理念。通常来说,人文主要展现在对人类的高度注重方面,各项工作的落实均需要把人当作主体,综合思考人的思想和感受,把人的情感和思想当作基本,落实各项工作,以此在促进活动目标实现的同时,秉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让各项工作均附有人性化特性,在落实工作目标的同时,也能极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思想需求,给人们营造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1]人文作为社会发展的具体展现形式,直接展现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理念,是人们在精神层级上的一种展现方式,通过人文思想,能够对人们精神思想有所认识,突显人们的生活追求和向往。

2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应用原则

2.1 文化差异修整原则

针对室内环境艺术来说,其和人文文化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是性质差异,两者包含在对应的学科中,其中环境艺术需要借助具体事物进行展现,包含在科学范围内,是一种客观现象,而人文文化则较为抽象,体现的是一种人类思想理念,是主观现象。由于人的思想意识大不相同,在开展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时,需要结合各种人文文化,根据人文文化自身的特性,对室内环境艺术方案加以适当修正,从而满足各个人员的思想要求,让室内环境更具独特性。[2]假设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根据人文文化差异对设计方案加以修整,将会使得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结果较为单一,缺乏个性,无法满足多元化需求者的要求,更无法获取需求者的认可和信赖。由此可见,在落实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时,应该因人而异,充分展现人文文化。

2.2 环境持续发展原则

受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人们也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在开展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时,应该秉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把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贯彻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做好人和生态环境协作发展的工作,降低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环境的稳定发展。在具体设计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室内环境加以科学分配,并根据人文需求,应用环保型设计工艺和材料,实现空间框架的合理分配,在提升室内环境整体效果的基础上,达到环保的目的。此外,把各种文化要素结合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通过和各项现代化技术的融合,促进室内环境和人文文化的结合,让室内环境内涵更多元化。

2.3 设计独特性原则

科学技术作为促进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稳定发展的主要方式,而艺术形式则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展现内容,由此可见,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也就是科技技术和艺术设计融合之后形成的产物。和其他设计比较,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自身有其独特性,因此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其独特性的角度入手,不可生搬硬套其他设计工艺和方案,而应该融合其他类型设计的优势,实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方案的创新和完善,在突显其独特性的基础上,优化设计方案和理念,保证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独特性,从而更好地迎合社会发展要求。[3]

3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表达路径

3.1 科学设定人文标准

将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运用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设计的需求,从而在为人们提供良好设计服务的同时,还能促进人们精神的追求。在此环节中,人作为所有设计的主体,设计目标在于满足不同人的设计要求。因此,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标准,对人们的设计需求加以科学定位,掌握人们的居住习性和心理追求,再根据各个人群的具体状况编制相应的设计方案,让设计方案更具合理性和规范性。[4]根据人们的需求,在分布室内空间的过程中,应该科学规划空间框架,为各个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极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在进行室内色彩搭配时,需要考虑各个人群对色彩的审美情况,适当修正色彩搭配方案,采用多种色彩组合的方式,创建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室內环境。

3.2 注重人的心理活动

室内空间参与人员在各个阶段对环境场所需求有一定的差异。从空间角度来看,室内环境设计应该在满足人们物质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让人们在空间格局中感受人文层级中的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针对室内空间而言,因为受到空间格局、色彩搭配等因素的影响,给人们营造的视觉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人群心理活动的发展走向,将人们心理定位和设计理念充分结合,才能设计出满足人们心理要求的空间,如果和人们的心理定位出现偏差,将会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产生消极情绪。[5]例如,当室内空间较为宽广时,将会给人们带来舒展、愉快的感受,但是空间格局较为庞大时,则会让人产生一种自身渺小的感受。而空间格局较小,则让人感到压抑。所以,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应该把人们的精神追求当作主体,把特性空间框架和人类思想情感结合起来,注重人们的心理追求,真正达到“以人为本”。

3.3 应用多元文化要素

文化作为民族发展之后物质财物和精神财物融合形成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较高价值的内在物质。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结合各个民族文化,形成了具备独特特性的多元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习性和发展,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在开展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时应用多元民族文化,不但能够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还能展现民族文化自身的价值,让室内环境突显各种文化要素,开阔文化视野。设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各个领域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性,把多元文化要素融入设计方案,让人们对各民族文化有所认识,充分体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在迎合人们精神追求的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促进社会价值的展现。

3.4 营造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

室内空间环境作为空间格调和品位升华的关键,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注重人的参与,把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心理追求当作最终标准。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全面发挥人们的互动能力,充分融合多元化的空间要素,提升室内空间的自由度,注重空间和应用人员的对等性。在空间构建方法方面,可以借助设计工作人员专业的设计工艺和方式,实现室内空间格局的优化,利用艺术设计体现空间意境,从而达到美学和舒适性的均衡。在室内空间设计时,应该极大限度地注重人和空间情景的融合,设计工作人员应该赋予空间更多的想象和力度,展现出设计的独有魅力。好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体现设计流程,在设计过程中,各项设计要素均可以进入人类视觉系统中,给人提供感官上的感受。[6]并且,人们在认知室内空间的过程中,也可以从视觉、嗅觉等多方面进行感悟。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个动态化的空间意境,能够让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得到满足。

4 结语

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能够促进室内设计的稳定发展。在设计时,应该秉持设计要求,突显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形式,展现设计的人性化。把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融入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在营造良好的空间格局和意境的情况下,让人和室内环境和谐发展,充分展现人文情懷。

参考文献:

[1] 苏畅.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其发展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2):59+61.

[2] 李月.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研究[J].大众文艺,2016(11):88-89.

[3] 张帆,尤美淇.城市居住环境中人文关怀的表达与呈现[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02):109-110.

[4] 邢亚男,魏薇.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5(18):89.

[5] 杜嘉伟.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解析[J].艺术科技,2014,27(06):284.

[6] 李熙成.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分析[J].中国包装工业,2013(18):31.

作者简介:姚思聪慧(1990—),女,河南开封人,硕士,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室内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的不断发展与追求完善,一系列包装的重视;本文根据作者工作经验,对室内空间的包装装潢设计做了简单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室内空间;装潢设计;环境设计;色彩;效用;和谐

在一般的室内装璜中,人们注重的往往只是室内空间的硬装饰部分。而对室内装饰物与纺织品的选用却被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更谈不上实施系统的室内装饰物、纺织品配套设计了。“软环境”的包装设计是作为联系外部装修和人之间的媒介而存的,是把人引向更为舒适的室内环境的桥梁。室内装饰物与纺织品和室内空间的相融之处,正是人类生活最理想的室内环境。“包装”除了依靠装璜材料、家具、灯光外,“软环境”设计也是空间风格的一种独特形式。“软环境”是指室内装饰物、纺织品等与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物人对话”的关系。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合理运用开发这种“软环境”可以创造出温馨、惬意的居室环境和各种舒适宜人的情调空间。室内软环境设计在成功的室内环境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软装饰空间划分

室内环境设计的各个方面均应融为—个整体。室内软环境设计可分两部分:一是装饰性壁挂、壁饰类,二是织物类,这两类软环境的设计,划分了室内空间的重要区域。由于“软环境”在室内的覆盖面积大,所以它能对室内的气氛、格调、意境的创造起着很大的作用。

1 .壁挂与壁饰的装饰。装饰性壁挂、壁饰因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壁挂艺术质地柔软、色彩鲜艳柔和,纤维材料经编织后呈现出多层次的肌理效果。壁饰艺术则采用硬质材料,在室内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虚代实、以凹代凸,纳光纳阴、变幻无穷。也许这正是现代装饰性壁挂、壁饰艺术的特殊魅力之所在。一位著名的建筑家说过:“现代建筑中的壁挂设计,是温暖人心的设计,是体现材料美、工艺美和功能美的设计。”因而壁挂设计应从美的本质出发,以其特有的纤维质感与密度,表达自然之美。壁挂艺术的特殊语言与魅力,体现了一定的场景与环境气氛,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本身的理解,突出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总之,现代壁挂的材料与表现是极为丰富的。我们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艺术个性与追求,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张力,以明朗、肯定、强烈、清晰的造型,塑造一种和谐有韵律的可视形象。

2 .纺织品装饰物。纺织品织物具有柔软的特性,触感舒适,能有效地增加舒适感。在一些公用空間内,包装一些软性材料可能只是作为点缀和缓冲出现。至于私密空间,则几乎全部以软性材料为主题,塑造出居室应有的温暖。用帐幔、帘帐、织物屏风划分室内空间,是我国传统室内环境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控性,而且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和使用质量。人们只有在与自己身体比例协调,具有私密性、安定性的空间内,才真正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感到舒适安逸。地毯也可以创造象征性的空间,称为“自发空间”。在同一室内,有无地毯或地毯质地、色彩的选择,不同的地面上方的空间,便从视觉上和心理上划分了空间,同时形成了室内的重点或室内视觉中心,增强了空间感,形成了领域感。

二、室内软环境的色彩

室内软环境的色彩包装是室内环境色彩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固定环境中,最先闯进我们视觉感官的是色彩,而最有感染力的也往往是色彩。不同的色彩映入人们的眼帘,可以引起不同的冷暖感、轻重感、距离感、软硬感和时间感,好的色彩环境装潢就是对这些感觉的理想组合。人们从和谐悦目的色彩中产生美的遐想,化景为情,大大超越了室内环境的局限。室内环境色彩包装设计可以区分为背景色彩、主体色彩、点缀色彩三个主要部分。

1.背景色彩。经常是指室内固定的天花板、墙壁、门窗和地板等建筑设施的大面积色彩。根据色彩面积原理,这一部分的色彩以采用彩度较弱的沉静色为宜。

2.主体色彩。是指可以移动的家具、织物主要是陈设品种等部分的中面积色彩。在实际上是构成室内环境色彩的最重要部分,是构成各种色调的最基本因素。以黄色或者红色为主调的房间,往往将家具的面料或窗帘、床罩的面料也选用黄色或者红色。组成对比色调的室内环境色彩,往往也是通过主体色彩来体现的。所以在选择主体色时往往以采用较为强烈的色彩包装为原则。

3.点缀色彩。是指室内环境色彩中最易于变化的小面积色彩,如靠垫、壁饰、摆设品,往往采用最为突出的强烈色彩,才能充分发挥其点缀功效。室内重点部位,在色彩上可以强调,适当增加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对视觉造成很强的吸引力。室内的公共活动部分,色彩应考虑到多数人能接受。应抑制个性和极端色彩,各个局部色彩的考虑都要服从室内环境装潢总体色彩的调遣。

三、室内软环境色彩对人的心理、生理及物理的效用

在选择和设计室内装饰与织物时,也要先对人自身的认识加以研究,从中掌握设计依据,更好地为人服务。这就是研究人的生理、心理、物理等各种要素,以便使室内包装织物的形、色、功能与人相互有机协调。人的心理活动众多,现归纳三点来探讨:

1.色彩的心理效果。色彩的心理作用是通过眼睛得到的,色彩经过视网膜之后,人即受到一种刺激,而产生对色彩的视觉与反映,是属于生理现象。这种生理作用还可进一步冲击到人们的心理,对人们的身心产生极大的影响,它能左右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如在红色装饰织物环境中,由于红色的强烈刺激,使人的心跳加快,脉搏增加,从而产生暑热感。相反,在蓝色的装饰织物环境中,会给人以安静、寂寞感,使人的心脏跳动减弱,脉博次数减少。这些都是色彩对人们从生理到心理造成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反应在室内软环境中运用各种各样的色彩,使人们在离开了自然环境时也能在人工的色彩环境中联想、记忆,犹如生活在大自然中。这就是色彩的心理反应在室内设计方面的运用。

2.色彩的生理效果。色彩通过视觉系统给人以感觉刺激后,会对人体产生相当的生理作用。如室内装饰织物配色不当,而人们又长期生活在其中,就有可能在生理上引起人的疲劳,甚至生病。德国慕尼黑有关研究单位的研究也表明,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同他们所在房间的环境色彩有关。已经确定:紫色可使孕妇感到安定;淡蓝色对发高烧的病人有稳定情绪、逐步退热的好处,褚石色则有助于低血压患者提高血压的功能。

3.色彩的物理效果。色彩是通过光的作用被人们的视觉所感知的,而光又具有一定的能量,所以,色彩也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能。如色彩与太阳的辐射热就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不同的包装装饰织物色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各不相同,其热吸收系数就不相同, 因此会产生不同的物理效果。由于浅色吸收热量少,所以,带有空调的房间,其外粉刷色彩宜用浅淡色调,对于节能有一定的经济意义。__

四、室内织物与室内环境的和谐

室内包装装潢设计应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各种室内物体的形、色、光、质的有机组台。这个组合是一个非常和谐统一的整体,在整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在艺术效果的要求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创造一个高舒适度、高实用性、高精神境界的室内环境。室内装饰与织物由于材料和工艺手段的丰富多彩,以及用途的广泛,在室内软环境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对室内装饰织物的选择与设计,就更需具有整体观念,孤立地评价装饰织物的优劣是毫无意义的。关键在于它能与室内整体“情投意合”。整体搭配得当,即使粗布乱麻,也能为室内生辉。而选用不当,即使是绫罗绸缎,也不能为室内增添光彩。

室内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绿色建筑已成为21世纪全球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趋势,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可以解决我国高速城镇化导致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本文介绍了绿色建筑技术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城市建设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几条策略。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城市建设;应用;问题;策略

我国的城市建设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化对资源、能源产生了巨大的消耗,对生态产生了严重的破坏,这种消耗和破坏威胁到了国家的能源安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绿色建筑技术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建筑技术。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已成为解决我国资源、能源问题,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战路。

一、绿色建筑技术概述

(一)绿色建筑技术的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破坏的建筑方法,是针对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更新这一建筑的整体过程而言的。建筑技术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和方法,绿色建筑技术属于建筑技术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赋予建筑技术中,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优化室内外环境为特征,实现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减少建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建筑技术的特点

首先,绿色建筑技术具有地域性差异。绿色建筑技术应遵循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并注重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其次,绿色建筑技术讲究因地制宜。绿色建筑技术不过分注重建筑技术的新旧和高低之分,而是在现实需要和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结合当地的建造方式,选取适宜的、有效的、适度的技术;再次,綠色建筑技术是跟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新的生产要素的应用、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绿色建筑技术将不断向着更加节能、环保、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

二、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一)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自2008年我国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以来,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建筑面积逐年增加。2008年我国新增绿色建筑面积约为141万m2,2012年底我国新增绿色建筑面积已达7581万m2,到2013年底此数据已达到14亿m2。绿色建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全国各地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工作都起到了有利的支持作用。

(二)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

先进的技术在实现产业化之前都是比较昂贵的,因此,绿色建筑技术要想被市场接受,实现产业化是一个必要的前提。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政策来促进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发展,太阳能光伏、可再生建材等绿色建筑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已经开始,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仍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三)绿色建筑技术研发处于深化过程

我国正在研究绿色建筑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希望通过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适宜技术体系。我国对于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模拟软件研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型建筑墙体等绿色建材方面的研发正在加快进行中。

三、城市建设中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绿色建筑技术在实际运行中没有投入使用

运用绿色建筑技术是为了能在建筑物运行阶段节约资源,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室内外环境。一些绿色建筑技术,特别是那些尚未成熟的、新型的技术,在建筑物实际运行中并没有投入使用。比如,某些地区的地源热泵运行效果并不理想,其运行成本高且满足不了居民的需求,到最后只能成为摆设。

(二)对绿色建筑技术存在不合理应用

绿色建筑技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有些绿色建筑技术在某些地区的应用是不合理的。比如,太阳能技术在成都、重庆等地的应用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为成都、重庆位于日照缺乏地区,全年日照平均为30%~50%,川南黔北地区日照甚至不足30%,在这些地区应用太阳能技术是不经济的,而且效率极低。

(三)绿色建筑设计时没有完备的技术体系可供选择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种类十分有限,不同地区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基本大同小异。比如,外墙保温技术非常适用于寒冷地區和严寒地区,但不适用于夏热冬暖地区。然而在目前的绿色建筑实践中,外墙保温技术被普遍应用于各个区域的绿色建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设计人员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没有完备的技术体系可供选择,无法得知外墙保温技术的数据资料及其真正的技术效果。

四、促进城市建设中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策略

(一)制定绿色建筑技术相关政策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人们无法准确把握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方向。因此,政府应制定绿色建筑技术相关政策,引导和规范绿色建筑技术的成熟与完善。一方面,政府应制定和完善与绿色建筑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制度。在政策制定时需要引入多方主体参与,如研究机构和设计机构的专家、参与实践的工程师、建筑师、市场运营商、开发商等多方面人士;另一方面,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执行、监督和激励机制,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配套制度

为了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应构建绿色建筑标识制度、绿色建筑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等配套制度。目前,我国与绿色建筑技术有关的认证有国标强制标准、建筑门窗节能标识、中国“十环标志认证”等。然而由于产品认证工作机构繁多且缺乏统一的管理,导致认证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需建立统一的绿色建筑材料和产品认证制度。此外,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解决人才问题。我国应积极开展绿色建筑技术教育,实施从业资格认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培养一批熟悉绿色建筑标准和认证程序的专家,致力于绿色建筑认证工作。同时,由政府出面,组织一批绿色建筑专家针对广大的建筑从业者定期开设绿色建筑培训。

(三)发展绿色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是建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会产生各种废料和有害气体,对大气和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时,应该以使用绿色建筑材料为主,从原材料的采集、应用和循环利用等整体流程对建筑材料进行全面的改进。绿色建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离不开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发展以节能环保、因地制宜的绿色建筑材料。

(四)合理的室内设计

在城市建设中,室内设计的合理程度是评价绿色建筑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进行合理的室内设计主要有以下途径:首先,结合建筑的遮阳反光板对室内照明设计进行区分控制;其次,通过环境模拟方式进行室内通风设计的模拟运行,为后期的具体运行提供参考;再次,分析绿色建筑周围环境的噪声源,优化噪声功能区,为居住者提供安静的居住条件;最后,在绿色建筑内部设计空气质量监控系统,监测室内空气流通情况,为居住者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

五、结语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能耗不断增长的今天,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建筑技术的存在就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活空问和生活方式。因此,应加强对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研究,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永思.试析城镇建设中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J].建设科技,2016,14:98-99.

[2]解秀丽.城镇建设中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上一篇: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论文范文下一篇:气象与生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