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状况分析范文

2023-09-19

教师心理状况分析范文第1篇

摘要:研究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人格特质的相互关系,为应急管理的心理康复与预防提供参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SCSQ)、大五人格量表(BFQ),随机抽样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600人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根据的结论,提出受灾人群更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应对方式;人格特质

1 引言

根据有关调查分析发现,国内学者的研究对受灾人群心理安全的关注俨然还是心理学研究的真空地带。受灾人群的不安全心理长期存在,致使其在日后的生活中很难摆脱阴影的控制,容易走上极端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从而为突发公共事件后的生产生活埋下了不安全隐患。

2 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

2.1 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分析

对受灾人群在SCL-90上的得分与全国常模进行z检验发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九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该引起心理研究人员关注。

2.2 不同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对受灾人群的应对方式与SCL-90进行相关分析表明,解决问题因子与SCL-90的12个维度都呈负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在应对方式中越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求助与SCL-90的12个维度都显负相关,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强迫症状、总分均分上都显著负相关,倾向于求助的人心理健康状况也比较好。自责与SCL-90的12个维度都显正相关,其中除躯体化以外都是显著正相关。

2.3 不同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对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人格特质与SCL-90进行相关分析表明,适应性在SCL-90的12个维度都显正相关,其中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总分均分上显著正相关。

3 主要结论

3.1 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首先,应对方式采用程度的排列顺序显示了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应付方式特征,使用最多的是解决问题,其次是合理化、退避、幻想、自责,最少的为求助。

其次,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和心理健康状况呈正比,即越是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这两种应对方式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与心理健康状况呈反比,即越是倾向于采取这四种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最后,本文发现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回归效应,解决问题这种应对方式能够解释16.7%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异。同时,合理化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负相关,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回归效应,能够解释8.4%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异。这和已有的研究相符,成熟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有利于心理健康;不成熟和混合的应对方式不利于心理健康。但是,求助并没有直接作用与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

3.2 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人格特质与SCL-90的相关分析中发现,适应性得分与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是负相关。但是大五位置解释表中只有适应性是得分越高越偏向弱适应性,其他均是得分越高越偏向强特质,因此,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呈正相关。人格特质中越是倾向高适应性、社交性、利他性、开放性、道德感,则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其中社交性能有效预测心理健康状况。

3.3 个人基本情况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不同年龄、家庭收入、对环境的熟悉程度的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有显著不同,其中20~30岁、家庭收入低、对环境不熟悉的人群是突发公共事件人群中最值得关注的群体。

教师心理状况分析范文第2篇

高职学生学习现状是此次调查的诱因。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认为, 学生不会学习。许多学生也感到学习困难, 那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什么, 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是什么原因致使学生不热爱学习。这是此次调查的—个重要目的。

社会评价褒贬不一。目前,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对高职学生的需求在部分地区出现一种尴尬现象。部分用人单位认为高职学生理论水平不及本科生, 职业技能与中专学生无异, 而在同等情况下, 宁愿选择中专学生, 减少工资成本。就学生而言, 他们的就业心态反映出不能安心在企业一线工作, 这使部分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质量褒贬不一。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困难重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低, 精神萎靡, 占用学习时间上网现象普遍。有的学校到了晚上, 整个教室空无一人, 图书馆内也是寥寥无几。

高职扩招, 生源质量普遍受到质疑。由于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考录取分数普遍低于普通本科院校, 加上生源竞争及部分省或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招生政策的影响, 人们开始怀疑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质量。

2 调查发现的问题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 以我院的五系随机选出的458名学生和40位教师为对象而进行的。调查的内容涉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习效果、学习品质、教师的教法和教育教学中的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沟通等方面。

学习目的基本明确但不清晰、不具体。获得较强的专业和活动能力,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其中36.5%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获得专业和活动能力, 29.7%的学生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但也有21.6%的学生主要目的是拿到毕业证和技能证。

学习兴趣不高。面对学习, 35.8%的学生认为这是目前最大的困难。43.9%的同学学习兴趣不高, 其原因在于专业课学习难度较大。有17.6%的学生认为自身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尤其是文科生学习理科的内容, 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有44.6%的同学感到学习压力大。我们也从一些职业技术学院的心理咨询中心获悉, 学习压力大, 害怕被学校劝退而来咨询的学生也为数不少。不可忽视的是有7.4%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 无所适从。相当多的同学感到学习压力大 (44.6%) , 但认为没有压力的也占到16.9%, 认为压力合适的为31.8%。面对压力, 许多学生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上课分心, 下课揪心, 平时上网考试作弊。

学习方法欠缺。从与教师和学生的座谈以及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 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待于改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1%的学生不考虑学习方法, 有自己的方法, 效果不佳的为50.7%;而有自己的方法, 效果佳的只有16.9%;不知道如何学习的同学也占到17.43%。许多学生的学习不具有计划性, 不考虑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

学习取向趋于务实。30.4%的同学最感兴趣的是实验实训课, 其次是专业课和外语。对基本理论和发展能力类的课程感到没有实际用途。

3 问题原因分析

学习能力有待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探究性、联系性。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这是学习的方法问题。由于学习缺乏探究性, 许多学生难以体会学习的乐趣, 也激发不了学习的热情, 缺乏对学科的整体把握。

学习动机层次不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不稳定的, 具有机会主义的倾向。由于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主, 部分学生片面理解为突出技能, 忽略理论, 学习追求实用, 而致使理论课的学习情绪低迷, 而在操作中遇到理论问题又感到难以扩展和提高自己。

学习焦虑现象存在。由于部分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不高, 学习方法如认知策略、知识的迁移、记忆策略等缺乏, 学习习惯不良, 使得学习效果不佳、学习目标难以达到, 学习信心由此发生动摇, 心理压力也因此而产生。面对考试或某些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 有的有厌学情绪。

4 对策探寻

针对学生学习困难,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 采取有效措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

帮助学生建立目标导向激励系统。虽然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一个基本的目的但是具体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并不明确, 甚至根本没有。由于不能把学习的目的具体和细化到现实的学习中, 成为激发学习的源动力, 因而难以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排列。处理好上课与实习之间的冲突。学生在上课、实习、放假这样大量交错的情况下, 心理上产生一种不安定感。因此, 科学地安排实习与上课、合理协调不同科目之间内容与实习之间的关系, 对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巩固性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合理设置课程。对课程设置的有效性、适度性、合理性进行研究, 突出学科重点, 把握学科发展的脉搏。向学生传授有益、科学、实用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由于高职教育目前仍有本科教育压缩的痕迹和高职课程设置等原因, 有的学校作息时间打破了教学常规, 采用两节课连上, 缩短中午休息时间, 增加下午上课时数的方式, 这样虽有利于教学进度的完成, 但学生白天极度紧张, 晚上处于情绪放松状态。

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正确归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 对考试成败的不同归因, 直接影响随后的学习, 正确而合理的归因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动机, 错误消极的归因会打击学习的热情, 因此, 优化学生的认知模式,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用科学合理的理念替换不合理的思想。

利用网络优势, 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来为学习和成才服务。调查表明, 网络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为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 本着“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的原则, 加大推进网络的工作力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 教师要加强研究型教学, 现代教师不仅要加强教学的现代意识, 把握学科内在的规律和科学性, 更要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研究, 及时调整授课的计划、内容、进度、方法, 本着与时俱进, 科学有效,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进行教学。目前, 有些院校采用小组学习法、项目学习法、教学工厂等方法,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从学生的认知策略、知识的迁移、记忆策略、学习效果、学习品质等方面, 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直观的、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摘要:高职院校由于扩大招生, 生源质量受到质疑。在这次调查中发现学生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学习动机层次不高, 学习焦虑现象存在。因此教育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享受学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心理,调查

参考文献

教师心理状况分析范文第3篇

新生与在校生不同, 具有非常特殊的特点。首先, 环境的陌生。第二, 远离父母的照顾, 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第三, “班主任”变成了“辅导员”。第四, 往常的教室里安静不动的自习课变成了无人管理的自修室。第五, 生活习惯的差异。正是由于学生们具有无限的差异, 每年对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测试, 测试工具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 (UniversityPersonality Inventory, UPI) ”。目前, 就最近两年里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测试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探索解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 2008年、2009年大学新生心理测试情况

2008年某高职院校心理测试结果:完成测试的学生数为4961人, 参测率为99.28%。其中, 第一类 (可能有明显心理障碍者) 的人数达到250人, 占5.04%;第二类 (可能有某种心理障碍者) 的人数272人, 占5.48%;第三类 (心理比较健康者) 的人数4439人, 占89.48%。而2009年完成测试的学生数为4918人, 参测率为97.97%。其中, 第一类 (可能有明显心理障碍者) 的人数达到238人, 占4.84%;第二类 (可能有某种心理障碍者) 的人数264人, 占5.37%;第三类 (心理比较健康者) 的人数4416人, 占89.79%。通过测试发现, 连续两年都存在可能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学生, 而且占有一定的比例。

2心理困惑的主要原因

为了能够更好的分析大学新生心理困惑的主要原因, 就某高校的一个重点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心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环境都有极强的陌生感, 经常想家, 思念父母;17%的学生没有奋斗目标, 来到大学, 缺少了班主任、家长时时刻刻的提醒, 根本就找不到学习的目的;30%的学生对未来感到渺茫, 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正因为此, 80%的学生感到压力过大, 不能发泄, 慢慢的积累就导致了产生巨大的心理困惑;大学里陌生的环境, 新的老师同学, 20%的同学人际沟通存在障碍, 甚至有7%的同学与舍友之间的关系不融洽, 可能是因为同学来自于五湖四海, 生活习惯、作息时间、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差异;面对失败, 没有父母在身边, 17%的同学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走出失败的阴影。从学生的留言来看, 他们想要咨询的问题主要涉及人际交往、恋爱及性心理、如何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学习适应、情绪调控、考试焦虑、身体疾病等方面的问题。

3解决学生心理困惑的应对措施

第一, 学校里狠抓新生管理队伍的建设。新生队伍建设包括班主任、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党总支书记等等, 这支队伍尤为重要。新生进入大学之后见到的第一张面孔就是陪伴三年的班主任或辅导员, 他们最了解新生的动向及心理状态。因此, 搞好这支队伍建设是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最基础的保障。

第二, 高职院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新生日常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心理健康作为学生教育的一部分, 不能脱离教学与管理而独立存在, 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及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 形成较好的教学管理模式。

第三, 为新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帮助新生及时调整好心态。由中学进入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由于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变化, 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需要经过一个适应调整的过程。

第四, 做好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心理健康普查能够准确的反应学生的心理状态, 及时发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 对于新生, 发生了环境、人际、地区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因此, 及时做好心理健康普查, 第一时间反应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心理干预。

第五, 做好检出学生的约谈和心理干预工作。调查中得分过高而被筛查出来的学生, 未必都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没有问题而被筛出, 称作“假阳性”或“错报”。因此, 对于按照标准检出的学生, 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心理评估和给出真实的解释, 并要求区分不同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 (包括各种心理干预措施) 。特别是对在约谈过程中发现有精神疾病倾向的学生, 要及时转交给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

第六, 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保健网络的建设, 及时发现和疏导、干预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 需要多方力量配合。

第七, 班集体设立心理委员, 负责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工作。同学之间生活的时间最长, 班集体里设立心理委员, 首先经过心理健康中心进行心理知识的培训。经过培训后, 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疏导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 无法顺利解决的及时汇报班主任老师或者心理健康中心, 缩短发现问题的时间。

第八, 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组织一系列健康讲座, 板报评比, 心理健康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特别是“5.25”开展心理情景剧使得大学生通过活动揣摩人物心理, 更加懂得关爱自己的心理健康。

大学新生是高职院里独特的群体, 具有特殊的性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史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任务。因此,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自身个性的和谐发展。

摘要:大学校园里存在着特殊的群体——新生, 具有及其特殊的特点。面对陌生的环境, 五湖四海的同学, 生活方式的差异, 由此对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长时间的堆积造成了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自身个性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心理测试,心理困惑

参考文献

[1] 袁爱宁.试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作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2] 张彦.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健康教育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24) .

[3] 彭萍, 许放.高校心理咨询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 2004 (12) .

教师心理状况分析范文第4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571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 共收回有效问卷5 6 4份, 回收率9 8.7 7%。测试结束后, 使用SPSS10.0进行数据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分析

学员SCL-90各项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和中国正常人常模, 说明此次实测的军校的学员整体心理健康优于中国军人常模和中国正常人常模, 这可能是随着各级人员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 从而提升了学员心理素质。但部分学员仍然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这与军校环境相对封闭, 管理教育模式单一, 训练强度较大且训练项目枯燥有密切的关系, 导致身心所受的压力较大。同时, 当学员有求助需求时, 学员的求助途径局限。因此, 部分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2 军校学员人际关系总体水平及得分比较

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中总分、行为困扰和异性交往得分上上, 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得分, 说明男生的人际关系困扰要多于女生。男生在人际交往时, 缺少交际的技巧, 缺乏有效沟通的策略。而女生由于具有女性天生的语言表达天赋, 在交谈和交际方面优于男生。另外, 两性人格特征上差异, 男生相对稳重、内向、缺乏耐心、人际交往目的性较强, 女生相对心思细腻、忍耐力强, 这也是也是造成男学员人际关系状况低于女学员的因素。在与异性交往这个维度上男学员的困扰程度显著的高于女学员, 这与军校中性别单一, 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有关。

2.3 心理健康状况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

SCL-90所测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际关系有明显的相关, 两者会相互影响, 当学员遇到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时, 可能会出现一些躯体化症状, 极有可能危害心理健康。

3 分析与讨论

3.1 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军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环境, 人际关系也较普通群体和环境下的人际关系有所不同。军校学员平均年龄22.82岁, 虽然生理机能已经达到了最佳状态, 但自我意识还不完善, 大学时期容易发生人际困扰和冲突。本文所调查的对象属于部队院校, 由于军事需要, 为封闭式管理, 集体式的宿舍生活使得发生人际摩擦的机率大大增加。与外界接触较少的生活、学习模式, 使得学员在发生人际冲突后, 解决的策略、方法以及疏解的途径和渠道较为单一, 影响心理健康。

注:t1指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 t2指与中国正常人常模比较, *P<0.05, **P<0.01

3.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人际交往能力, 营建和谐、健康的校园人际环境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疏导, 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利用各种渠道和各种途径提升学员心理素质。提高干部和教员的管理、教育水平, 把心理教育有机的融合进思想工作,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增强学员人际交往的技巧, 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增加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 开展人际关系团体辅导。

摘要:目的:了解学员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状况, 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为消防部队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消防部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消防类军校的学员的心理健康以及人际关系的综合情况, 关系到其在校学习、训练等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同时影响到今后在消防基层任职中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方法:本研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以及自编的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军校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此次实测的军校的学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为理想, 但部分学员仍然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在人际交往的综合状况比较上, 男学员的人际关系困扰况要多于女学员。人际关系状况能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结论:加强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员人际交往的能力。

关键词:消防,军校学员,心理健康,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焕林, 孙剑, 余海鹰, 等.我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结果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9, 32 (1) :38~40.

[2]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339~341.

[3] 郭念锋, 虞积生, 马建青, 等.心理咨询师 (三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191~194.

[4] 郭念锋, 虞积生, 马建青, 等.心理咨询师 (三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284~285

[5] 陈丽娜, 张建新.大学新生一般社会信念与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4 (2) :151.

[6] 刘俊丽, 刘云波, 冯正直, 等.12486名军人SCL-90测试结果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3 (6) :423~427.

[7] 冯正直, 杨国愉, 汪涛.军医大学七年制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3, 25 (23) :2138~2140.

教师心理状况分析范文第5篇

因此, 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本文在对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 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及研究方法

(一)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以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青年教师 (45周岁以下) 为调查对象, 随机抽样, 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87份, 有效回收率95.7%。其中男教师97人 (占总数的33.80%) , 女教师190人 (占总数的66.20%) 。52.26%的教师为医学专业, 其余教师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 问卷编制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由32个封闭性问题组成, 主要调查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知、职业道德、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状况、思想教育、学习生活工作难题等方面的情况。

问卷结果通过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并在问卷调查后, 采取召开座谈会等方法, 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 为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提供参考。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职业认知和职业道德情况

调研显示, 大多数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 但也存在少数教师教书育人观念不强、重教学轻育人。问卷显示, 88.5%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师职业是崇高的职业, 愿努力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也有6.62%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师是谋生的手段。在职业认知方面, 86.06%的青年教师认为“不仅要教专业知识, 还要教为人处世的道理”, 也有16.03%青年教师认为教好书就是育人, 4.88%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好书就行, 育人是政工干部的事”。

对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62.72%的青年教师很熟悉, 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自己, 17.77%的青年教师选择了不太了解其内容、不知道有这个规范。学校提出的“敬佑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医学人文精神, 有85.02%的青年教师非常赞同, 有2.44%的青年教师赞成在学生中推行, 在老师中不可行。

对于自己是医学类高职高专的教师, 有51.22%的青年教师感到很自豪, 有25.44%的青年教师感到目前不是很满意, 但是相信未来会有好的发展。对卫生与健康工作大会的精神, 54.7%的青年教师选择非常关注, 33.45%的选择不了解。

(二) 思想政治状况

调研显示, 大多数青年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高度认同。80.14%的青年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希望与信心;80.49%的青年教师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 正确的, 理应成为指导思想;82.23%的青年教师认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显著成就, 应继续坚持并不断发展。

但也有少数青年教师存在理想信念丧失, 政治意识动摇,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景缺乏信心。问卷显示, 8.01%的青年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景表示怀疑, 持观望态度。在高校教师除了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 是否必须要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问题上, 78.40%的青年教师选择不管是什么专业的教师都需要, 12.54%的青年教师选择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还有2.44%的青年教师选择不需要。在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 您认为是否还需要政治理论教育吗这一问题上, 87.46%的青年教师选择很需要, 选择可有可无、不需要、不知道的分别占2.79%、4.53%、5.23%。您认为在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中是否存在信仰缺失的现象, 31.01%的选择“是”, 25.78%的选择“不清楚”, 40.07%的选择“视个人情况而定”。您认为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是, 80.84%的青年教师选择的是学校对青年教师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关心不够, 42.51%的青年教师选择没有真正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9.02%的青年教师选择思想教育引导不及时。

(三) 生活工作难题

在接受调查问卷的青年教师中, 目前在生活工作方面感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收入 (77.35%) 、科研压力 (54.01%) 、职称评定 (45.30%) 、子女成长与发展 (26.48%) 、住房 (24.39%) 。高校青年教师处于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 面临经济压力、科研压力、职称评定、住房等多方面困难, 思想上容易受到这些困难的影响, 以致于不能正确认知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

(四) 心理健康方面

当您对人生有困惑或迷茫时, 首先会选择什么途径寻求帮助。79.79%选择亲人朋友, 10.10%选择单位同事, 15.33%选择专业咨询与服务机构。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丰富政治理论学习方式, 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

(一)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 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持支持者, 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才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高校要着眼于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 坚持通过组织专题学习、集中讨论、部门研讨、举办报告会等形式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要充分利用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继承革命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 引导青年教师深刻认识到,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不可动摇。

(二)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发挥模范引领作用

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教师为本、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蓬勃发展的紧迫任务。[3]高校要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建立以学校党委为直接领导, 组织人事处、纪委、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等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 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师德师风实行一票否决制。“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观校史馆、医学名人墙、生命科技馆等场所, 邀请学校建校初期的老领导、老教师开设校史校情讲座, 讲述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史, 以此提升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师德意识。组织开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道德标兵评选活动, 激励青年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激发青年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 着力解决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困难

要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光空讲不行, 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 切切实实地帮助解决一些具体问题。[4]高校要围绕青年教师、关心青年教师, 紧紧依靠广大青年教师, 建立健全全校领导、系部领导联系青年教师、谈心谈话制度, 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座谈会, 及时了解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和具体诉求, 解决青年教师具体困难。积极利用上海对口帮扶机遇, 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上海高校学习, 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学校趣味运动会、健步走、爬山等各种集体活动, 缓解青年教师职业倦怠, 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幸福指数。加强青年教师团总支建设, 开展青年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增强青年教师凝聚力和向心力。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常态化团队培训, 加强青年教师教育素能, 提升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团队意识、意志水平等, 真正成为高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及时为青年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和服务,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要兼顾教师群体, 开设教师心理门诊, 当青年教师通过自身调节不能解除内心的一些严重冲突或有深度情绪困扰时, 可及时提供援助, 让他们的心理问题有地方倾诉, 有渠道宣泄, 有人为之疏导劝诱, 帮助他们走上健康从教之路。[5]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文章在对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针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以学校正在学习研讨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 对于进一步推动学校切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

参考文献

[1] 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N].中国教育报, 2013-05-28.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6-12-08.

教师心理状况分析范文第6篇

教师焦虑、抑郁、失眠、自杀、暴力管教学生等

事件近年来有增长趋势。据专家介绍,教师目前已经成为心理疾患高发人群之一,其原因可追溯至个体人格特征、社会压力与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无论其根源多么复杂难解,有一点可以肯定,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健康与职业发展,同时还会影响到众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质量。从本期开始,本版将陆续刊出“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系列专题,与读者分享相关的调研文章、专家解读与个案剖析,同时欢迎广大一线教师来信来稿,反映自己在生活与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思考。我们期待与大家共同寻找解决之道。

上一篇: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