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

2023-09-19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老年病人护理管理的要点,以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专业工作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易导致安全隐患的行为及老年病患者存在安全隐患的特征,结合专科特点制定单病种护理流程和相关管理措施和制度。结果:实施前后科内护理差错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各项护理指标达标率100%。结论:神经内科应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能显著提高老年病患者安全管理成效,确保老年病患者住院安全。

【关键词】老年病人;神经内科;安全管理;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公民对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因此,减少医疗不安全因素,加强护理管理,已成为当前各医院关注的重点。其中神经内科收治病种以老年、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为特点,容易发生病情变化和意外,因此识别和预防安全隐患尤为重要。现将我科在两年来对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加强防范措施管理方法阐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神經内科65岁以上住院老年病人225例,其中男175例,女50例,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7例、走失2例、褥疮3例、烫伤2例、投诉1例、其他差错2例,护理问题共17例,发生率为7.5%。通过改进单病种护理流程和相关管理措施及制度,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实施后65岁以上住院老年病人275例,其中男193例,女82例,住院中发生跌倒3例、投诉1例、其他1例,护理问题共5例,发生率为1.8%

1.2 护理管理

1.2.1 环境管理

加强环境、物品管理 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布局合理,病区内地面每日湿式清扫2次或3次,保持清洁,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定期对空气、物品进行监控培养;当有血迹、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时,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不同的区域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存放于无菌柜内,非治疗室用物不准进入治疗室,一切用物定位放置,专人管理,安尔碘、酒精使用小包装,在规定时间(72小时)内使用完,氧气湿化瓶、吸痰器瓶、压脉带、每日与供应室交换干燥保存备用;护士在操作前要认真检查各种医疗器具的质量,及时发现不合格的医疗用品,防止因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医院感染。

1.2.2 基础护理管理

对长期卧床病人进行压疮动态评估,根据评估分值由护士或护理员予每2-4 h翻身、叩背1次,必要时用振动排痰机、防褥气垫床或减压泡沫贴保护骨突出处。叩背应遵循从下到上、由外到内的原则,每次10 min-15 min,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发热、昏迷者每日做口腔护理1次或2次,预防口腔感染。 对吞咽功能障碍、饮水呛咳者,不能由口腔进食,以免发生误吸引起吸人性肺炎,甚至窒息,应予鼻饲流质饮食。保存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吸痰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吸痰管每次更换,遵循先气道后口腔、鼻腔的原则,如病人咳嗽反射好,可鼓励病人自行咳出痰液。体位才去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咳出的痰液堵塞呼吸道而出现窒息。

1.2.3 制度管理

护士长莹督促和教育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尤其是医院制定的核心制度要认真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等都是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严格执行各种护理操作规程,护士长利用业务学习、晨间提问、理论及操作技能的定期考试等形式,督促护理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及临床综合能力,使护士在工作中能熟练和规范地为患者服务,尽最大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件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护理人员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遵循“写你所做,做你所写”的原则,如实填写患者的各种病情变化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要求书写要清楚、严谨,不留任何隐患。

1.2.4 健康教育管理

有坠床危险的高危人群,如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精神异常、高龄老年、痴呆患者,建立警示牌和温馨提示卡,鼓励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反复向家属强调陪护的重要性及床栏防护、肢体约束的重要性。不得擅自取下床栏、松开约束带,并教会家属正确使用床栏、约束带。对于感觉障碍患者,护士应反复向家属交待进食、饮水时温度在40℃左右适宜;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热水温度不超50℃,袋外加布套,不宜直接接触皮肤,有空调设施的病房尽量不用热水袋。认知、记忆力障碍、精神异常、老年痴呆患者应24 h不间断看护。有肢体功能障碍者,在下床、入厕时必须有家属保护,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穿防滑鞋,防止坠床、跌倒。

1.2.5 意外事件管理

在医院护理中,夜间护理力量相对不足,陪护人员疲惫入睡,意外事件更易发生。护士长采取弹性排班,合理搭配夜间护理力量,尽可能安排双班制,新老护士搭配,保证人力资源配备。同时,告知家属注意看护,加强责任心。鼓励积极发现安全隐患,并定期检查,及时向护士长汇报。对发生的不良事件组织学习、开展讨论,并进行持续整改。

1.2.6 人力资源管理

护士长在平时工作中,加强督察力度,采取扁平化排班及病房护士三级管控。开展病房优质护理,每个护士管床≤8张病床。让高年资护士参与病房管理和质量控制。指导和协助低年资护士完成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培养护士树立患者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同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护理部将法律法规纳入继续教育中,定期进行学习和考核,用法律来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同时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生活上关心她们,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使她们以充沛的精力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

2 结果

通过以上系统的护理管理措施,神经内科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各项护理指标达标率100%,老年病患者容易发生的护理问题和缺陷明显减少,科内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取得零纠纷、零投诉的成效,科内护理工作的进步获得医院及护理部普遍认可。实施前的225例住院老年病人中,发生护理问题17例,实施后的275例住院老年病人中,发生护理问题5例,实施前后指标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加强风险意识,以预防为主,充分认识医疗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意识,采取风险管理的综合措施,才能有效规避和预防各种风险,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在本组资料中,我们将人性化护理运用于病人,使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主导,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尊严、权利,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与愿望,使其生理、心理、精神上处于一种满意状态,使其自身有一种温馨感、亲情感、家庭感,从而体现病人的知情、同意、诊疗服务权。促进了疾病的早日康复。同时提高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率,也对医院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第2篇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骨科的护理特殊性。方法:回顾自己对46例老年骨科病人的护理体验。结果:46例老年骨科病人护理质量优良,无并发症发生。1例死于原发病。结论:掌握老年骨科病人的特殊性,实施有效的护理,能显著提高老年骨科的治愈率。

【关键词】骨科;老年人;并发症;护理

由于老年人体弱,多数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这给护理老年人带来了很多的难度。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处理能力,如果得不到合适的护理,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以下是我院自2012年4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46例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在60-70岁23例,71-80岁19例,81-83岁4例;其中髋部疾病占34.76%(股骨颈骨折4例,股骨粗隆问骨折1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各种腰部疾病占36.95%(腰椎间盘突出1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5例,椎体滑脱2例),关节疾病占28. 26%(膝关节各种疾病9例,骨与关节感染4例),其他骨科疾病占27.78%。平均住院天数为28d。

2 临床护理

2.1 心理护理: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当老年患人带着病痛就医时,面对的是医护人员和其他住院的病人,要等待各种检查、治疗、手术,加之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或者已完全丧失,于是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这些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为解除老年病人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最重要的是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我们要根据老年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与老年病人进行亲切的交谈,护患之间相互沟通,使之信任我们并对自己的伤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对待老年病人一是要尊重他们,二是要理解他们,三是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要经常与老年病人进行思想沟通。处处体贴照顾。

2.2 营养护理:个别老年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给我们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这样的老年病人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同时我们更应周到地做好生活护理,尽量满足其一切所需,不能表现出有任何厌烦的情绪,让病人依赖我们,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为进一步配合手术、药物治疗打好基础。

2.3 日常护理:每年有三分之一岁以上的老年人、二分之一岁以下的老年人都经历过跌倒事件。可以归咎于很多原因。如原有外伤、肢体退行性疾病、环境、年龄、神志状况、原发疾病、所服药物、住院时间等,仍是困扰护士的主要问题之一。绝大部分老年病人喜欢安静,应尽量安置单人小房间,护理要尽量适合老年人的特点,如减低环境中威胁的措施,减少床边的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安置洗手间夜灯,对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除了接受行走体疗外,还要向家属重申病人活动能力的障碍,护士要指导病人缓慢起立、坐下、上、下床等,坐轮椅时使用轮椅安全带,选用合适和专用的老年轮椅,协助病人变换体位等。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要加强生活上的护理,保持病人口腔、头发及皮肤的清洁,协助生活所需。

2.4 并发症预防护理:

2.4.1心、脑血管并发症预防护理。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的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通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病人。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4.2褥疮预防护理。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或骶尾部垫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绵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协助翻身,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上一定要职责到人,每班检查交班。护士长不定时抽查,人人重视,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事,必须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一年来无褥疮发生。

2.4.3泌尿系感染预防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每天用溫水擦洗会阴部2次,尿潴留病人在留置尿管期间,妥善固定导尿管及引流管的位中沉渣,经常变换体位,以便引流通畅,定时放尿、训练膀胱肌肉收缩。

2.4.4呼吸道并发症预防护理:老年人由于呼吸相对减弱,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病人人院后要求戒烟、戒酒,鼓励病人多咳嗽、咳痰,做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做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利稀释痰液。

2.4.5防止骨延迟愈合护理: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降低,而钙吸收利用率低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钙剂,进食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3 讨论

由于老年骨折病人心理具有特殊性,所以针对老年人心理护理,提倡人性化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在对老年骨折病人的护理中,要树立“安全第一,患者第一”的思想,杜绝或减少安全隐患。并且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责任心,病情观察细致,发现异常能够及时处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其尽快恢复基本功能。在老年骨科患者护理中,如果能充分掌握好老年骨科病人的特殊性,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老年骨科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陈福春 浅谈医院的人性化服务 [J] 中国医院 2004.7

[2] 张爱琴,孙玲 基础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 护理管理杂志2011.1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 对消化内科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自2020上半年进入我院消化内科的病人中分配94人参与调查,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手段,观察组同时实施一般护理与优质护理二种措施;结果 观察组病人护理情况较好,对照组稍差;结论 在消化内科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可以得到病人的满意。

关键词:优质护理;消化内科;护理管理

消化内科在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天进入消化内科的病人不断增多,再有,消化类病症较为复杂,主要涉及食管、胃、肠、肝等各类器官,大多病症不易短时间内治愈[1]。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病人的病情也不易控制,在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过程中,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一旦护理过程中出现失误则易引发护患矛盾[2]。优质护理强调基于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为病人真正解决住院过程中遇到的困難,力求达到病人的认可,为了深入探索消化内科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的实际情况,笔者自2020年2月至2020年7月进入我院消化内科的病人中抽取94人参与分析,主要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自2020年上半年进入我院消化内科的病人中分配94人参与调查,并应用微机法确定为二个小组,对照组47人,其中男31人,女16人,年龄居于21-72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1.12岁。主要病症包括:11名患者属于胃溃疡,10名患者属于消化性溃疡,8名患者属于上消化道出血,7名患者属于肝硬化,11名患者属于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消化道溃汤。观察组47人,其中男30人,女17人,年龄居于22-71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1.69岁。主要病症包括:10名患者属于胃溃疡,11名患者属于消化性溃疡,9名患者属于上消化道出血,6名患者属于肝硬化,11名患者属于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消化道溃疡。比较二个小组病人的各项数据,没有发现显著不同,表明此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2方法

对照组病人实施一般护理手段,主要内容有:以本院消化内科制订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随时关注病人各项生命指标变化、观察病人病情发展、为病人讲解丰富的疾病知识与住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帮助病人合理用药,一旦发现不合理情况则立即上报医生。观察组病人在实施一般护理手段的同时结合优质护理方法,主要内容有:第一,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护理人员首先要掌握丰富的疾病知识,要对病人病情做出正确判断,对病人详细讲解有关病症知识,以及药物治疗的原理,指导病人学会科学用药,力争短时间内帮助病人掌握丰富的病症知识[3]。第二,病症护理,护理人员要随时关注病人各项生命指标变化,在病人提出吸氧要求时,要合理确定氧气供应浓度、速度。遇到病人不易排出痰液时,要立即上报医生,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帮助病人排痰,必要时使用有关药物。如果病人年龄较大,则要意识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风险,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老年病人摔倒。病人用药过程中,要为病人讲解用药知识,并随时关注病人用药过程中的病情变化。老年人用药时,要为老年人写明用药数量与用药时间,并监督老年人用药,防止老年病人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4]。第三,心理护理,消化内科病症的治疗与病情控制涉及病人的心情,如果病人心情愉快、精神状态良好,则有利于病症治疗,但由于消化内科病症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而且病情控制难度较高,因此大多病人存在着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与病人增加交谈次数,及时掌握病人出现的心理波动问题,并采取合理的疏导措施进行处理。护理人员要站在病人角度考虑问题,要做到尊重与理解病人,争取使病人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一旦发现病人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情,则需立即对病人鼓励与表扬,引导病人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干扰,积极面对自身病情。同时与病人家属交流,支持病人家属关心、爱护病人,使病人感受到家庭成员对自己病情的关注。第四,环境护理,要通过健康知识宣传防止病房内杂音过大,每天定时更换室内空气,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室内消毒,防止病房内温度忽高忽低,在病房内有关部位安装扶手、防滑地垫、警示语等,防止病人出现坠床或摔倒问题[5]。第五,饮食护理,消化内科病人尤其要注意自身饮食,护理人员要为病人制订针对性饮食计划,在保证病人营养充足的同时鼓励病人增加进食次数、减少进食数量,但不得食用引发病人兴奋的食物,不得接触烟酒,要以刚刚采摘的蔬菜水果等为主。遇到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后要为其提供流质饮食,在完全适应后再逐步提供半流质等各类食物,要保证营养丰富、搭配合理,有利于提高病人抵抗力。第六,运动护理,结合病人的身体情况为其制订合理的运动计划,鼓励病人融入体育生活,如散步、健身操等,有利于加快身体康复速度。

2结果

经过1个月的治疗与护理后,对照组47名病人,32人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占68.09%。观察组47名病人,46人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占97.87%。二个小组数据出现了较大落差,表明观察组护理情况较好,对照组稍差。

3讨论

消化内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每天进入消化内科的病人较多,而且消化类病症较为复杂,涉及体内各种器官,其病情发展不易控制,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治疗与护理。优质护理基于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真正想在了病人之前,在开展一般护理的同时实施优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尊重病人、理解病人,善于解决病人遇到的困难,使病人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信任与依赖护理人员,有利于创建安全稳定的护患关系,防止出现护患矛盾,

本研究中,观察组病人护理情况较好,对照组稍差,表明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效果突出,可以得到病人的普遍满意,这是一种应该引起大量医护人员重视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崔瑞华. 浅谈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20(14)

[2]谈文芳,艾青霞.授权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09)

[3]刘彩霞,昝红艳.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综合病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05)

[4]谢命莲,黄巧莉.探究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39)

[5]周桂林.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57)

(应城市人民医院 湖北应城 432400)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第4篇

在对老年病人的治疗上, 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 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老年病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征, 通过正确的途径, 可以充分理解患者的内心需要, 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帮助, 从心理的角度改进其生理的状态, 发挥出心理对疾病的积极能动作用, 改善患者整体状态, 恢复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可见, 研究和关注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不仅是老年保健的重要内容, 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

1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

1.1 孤独心理

目前老年人很多受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家庭生活环境不熟悉等诸多外部因素以及身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等内在因素影响, 导致在心理上产生劳而无用、毫无自我价值等心理, 这些心理严重时甚至导致一种名为躯体化的慢性精神疾病的出现。这种病症的表现为不能完全用躯体疾病解释的反复发作的躯体不适, 患者常以躯体症状来获取注意和照料。

1.2 焦虑心理

焦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 其引起的原因有多种。在患病过程中原因可以依次为:患病初期。患者之前身体一直很好, 突然患病打乱以往的正常生活, 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使疾病带来的冲击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很好的缓解, 患者想急于摆脱, 但又摆脱不了, 从而产生焦虑;患病中。由于长期患病, 疾病所带来的各种躯体上的不适感长期折磨患者, 使其在经济、生活、社交上承受巨大的压力, 致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 从而产生焦虑;患病晚期。则是随着病症的加重, 患者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真实情况, 错误地估计自己的病情, 有时便导致对医院治疗效果过高要求, 或者过度担心医疗条件和环境是否适合自己, 从而产生焦虑心情。

1.3 绝望心理

虽然大部分的老年病人都在长期地接受治疗, 但是因为病种的特殊性以及人体机能的正常规律, 实际上大部分的治疗都是起着延缓和减轻病症的作用, 这使得患者还是能够深切感受到自己在日益老去, 接近死亡。这使得很多患者会产生强烈的绝望心理, 逐渐出现表情冷漠, 被动接受治疗等情况。

1.4 偏执心理

很多老年人在患病后很难适应病人的角色, 从而会出现保守、固执等生理和心理特点, 严重时甚至会对家人朋友的照顾和关心产生敌对情绪, 认为这些做法是在不断否定和蔑视自己, 从而产生强烈的排斥情绪。

2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2.1 基本对策

及时了解老年病人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 针对不同的心理, 实施个体化、人性化的心理护理。 (1) 对待悲观绝望者, 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劝慰, 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 让其将内心的压抑发泄出来, 并给予同情、理解、安慰, 使他们能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各项检查、治疗及护理。 (2) 对待孤独、忧虑、恐惧者, 要给予鼓励及正确的解释, 确定其能够理解各种治疗、护理的目的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取得病人的配合;在病人接受检查治疗时, 尽量陪同, 并鼓励亲友前来探望和照顾, 让其感受到家人的关爱, 营造出家庭的氛围。 (3) 对待急躁易怒者, 关键在于缓解其紧张的情绪, 及时地解决患者的具体困难。缓解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轻音乐疗法等都可以在生活中进行训练;解决其具体困难时, 则一定要分清哪些是合理的, 哪些是不合理的。针对不合理的要求, 尽量通过恰当的交谈和解释进行拒绝, 切不能肆意纵容其情绪化的行为。

2.2 需注意的问题

(1)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四心”, 爱心、细心、精心、耐心、爱心主要表现在尊敬老人上, 他们饱经风霜, 生活阅历丰富, 虽已近黄昏, 但仍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细心则在于对老年病人的观察和护理要特别细心, 防患于未然, 使病情尽快得到控制;精心强调在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生活起居和环境等方面都要采取周密的措施, 避免强烈的刺激;耐心也是不可缺少的, 急躁、轻率往往适得其反, 引起护理对象不满和敌对。 (2) 维护最佳心态状态, 丰富老年病人生活。就如上面所说, 老年病人在心理上会变得更加脆弱和敏感, 在日常生活护理中, 就更应该有针对性的解除老人心理压力, 引导其以更乐观科学的态度去生活;老年病人生活方式和方法虽受到患病的影响, 但是从整体上来说, 仍比较有规律性和模式化, 这就要求应将心理护理融合到其日常生活中, 而不是仅限于其接受治疗和照顾的时间内。平时也应多考虑其生活习惯, 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分散他对疾病的注意力, 发挥出心理调节的最大效益。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 老年人群体逐步扩大, 如何维护和促进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日益成为老年患者护理研究的一个焦点。认真分析把握老年病人心理特征, 采取正确的心理护理, 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 孔惠敏.老年病人家庭护理对策[J].青岛医药卫生, 2010, 42 (5) .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第5篇

医院感染在糖尿病病人中发生率较高,增加了治疗难度,延长了治疗时间,加重了经济负担。2007年1月~2008年11月对我院的5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21例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325例,女性175例,年龄60~86岁,平均67.5岁。住院时间最长120 d,最短7 d,平均25 d。

1.2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2001年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确诊。

1.3 方法 查阅病历资料,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病程记录、检验报告单、x线检查报告单、抗生素应用情况及相关侵袭性操作等项目,并填写医院感染病历登记表,采用,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感染率 老年糖尿病患者500例,发生医院感染21例,医院感染率为4.2%,占医院总感染率的3.24%。

2.2 感染部位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依次为上呼吸道6例,占28.57%;泌尿道5例,占23.81%;皮肤软组织4例,占19.05%;胃肠道3例,占14.29%;下呼吸道2例,占9.52%;其他1例,占4.76%。

2.3 侵袭性操作导致感染情况 接受过侵袭性操作的18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6例。侵袭性操作与感染率依次为吸氧5例,占23.81%;吸痰4例,占19.05%;导尿3例,占14.29%;深静脉穿刺3例,占14.29%;呼吸机1例,占4.76%。侵袭性操作所致感染率高于其他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抗生素的应用 21例感染患者有15例血、痰、尿、粪及分泌物培养获得阳性结果,共分离病原菌52株。其中以白色念珠菌(20株)及大肠埃希菌(11株)最为多见,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阴沟肠杆菌(4株)和肺炎克雷伯菌(3株)。所有医院感染患者均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均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生素治疗。

3 护理

3.1 严格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 做好糖尿病饮食宣教,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继发感染,待病情稳定后尽早出院继续治疗,定期门诊随访。

3.2 加强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院内消毒及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严格探视制度,限制陪护,减少环境污染。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卫生宣传教育及指导,地面及桌面等每天用消毒液湿拖、湿擦,病房每天用空气消毒机消毒,定期进行病房空气监测。

3.3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菌群失调 执行医嘱时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用药常识,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积极观察疗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和换药的依据,最大限度地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3.4 护士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要彻底洗手 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

3.5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 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也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3.6 加强皮肤护理 糖尿病病人皮肤抵抗力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显得尤为重要,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勤换内衣,选择质地优良、宽松的内衣,便后用温水擦洗,女性病人注意外阴清洁。

3.7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 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1次,留置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应对患者做尿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

3.8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做好心理护理 住院时间长的患者应视为易感人群,要掌握病人的性格特点及心理变化,积极给予鼓励和支持,使病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

4 体会

糖尿病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因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一系列生化代谢紊乱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从而易并发各种感染,糖尿病患者现已成为医院感染的绝对高危人群,一旦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糖尿病病人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胃肠道、皮肤、下呼吸道。本组调查感染部位与孙建玲、杜秀、韦超健等报道基本一致,但感染率比报道的10.44%、27.5%和35.8%明显较低。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降低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主要方法。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COPD病人88例, 其中男45例, 女43例。年龄平均75.6岁。采用自身对照法由责任护士根据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症状缓解的情况、生活自理的能力,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全部入选病人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关于COPD的诊断标准。

1.2 护理干预

(1) 坚持定期就医, 采取积极治疗的态度。有2种对疾病治疗的态度不可取。 (1) 认为COPD是慢性病, 平时不重视, 仅在出现急性加重才去就医用药; (2) 则急于求成, 千方百计寻找可“根治”疾病的灵丹妙药。治疗COPD需要有计划综合性长期治疗, 以达到减轻症状、预防病情恶化、减少病情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质量。 (2) 掌握正确的吸入器用药技术。 (3) 避免长期使用全身 (口服或注射) 糖皮质激素, 预防其严重副作用的发生, 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溃疡病, 骨坏死和低血钾等。但在急性加重期短暂使用有利于疾病恢复。 (4) 呼吸康复治疗, 包括运动训练、营养指导、健康教育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对日常活动的参与能力。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干预前、后临床症状、生活自理能力、再住院率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 对睡眠质量的比较采用检验。a=0.05。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临床症状对比 (表1)

注:干预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P<0.0 5

2.2 预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再住院率情况比较 (表2)

注:干预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再住院率情况比较, P<0.05

3 讨论

近年来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拓展以及由于过度追求快速发展而对污染的忽视, 导致COPD发病率的极速激增, 残疾、死亡人数持续上升, 给患者、家属以及社会都带来极大痛苦和损失[2]。像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防治一样, 在疾病发生但未出现明显症状时进行护理干预, 是COPD的主要防治方向[3]。对于已经患有慢阻肺的患者, 应该加强自我监控, 减少急性发作次数, 以减缓呼吸功能的降低。预防感染是减少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主要措施;长程氧疗 (每天吸氧>15h) 可确切地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存活率;支气管扩张剂和皮质类固醇可以有效针对慢阻肺的主要发病环节进行治疗, 改善患者的症状。此外, 对有手术指征的慢阻肺伴或不伴肺大泡患者, 可行肺大泡切除或肺减容术以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并使肺功能得到改善。对于某些晚期慢阻肺患者, 还可进行肺移植术, 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提高其生命质量。另外, 此类患者还要坚持锻炼、注意保持营养均衡, 这样可增强其抵抗力和呼吸肌力, 从而提高抗病力, 改善呼吸功能。总之, 慢阻肺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 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充分了解此病, 避免吸烟等危险因素, 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干预, 就会大大降低此病的发病率, 减轻此病带给人们的危害。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肺阻性疾病 (COPD) 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老年慢性肺阻性疾病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 对比观察护理干预前后体位、睡眠质量、生活自理能力、再住院率的情况。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 患者的临床症状、活动耐力、睡眠质量、再住院率各项指标显著好于干预前 (P<0.05) 。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慢性肺阻性疾病病人的临床症状, 减少住院次数,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肺阻性疾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潘伟平, 林嘉璇, 安静怡, 等.咳痰困难病人有效排痰方法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1 (10) :949.

[2] 梁桂花, 方文, 梁霞, 等.间歇氧气雾化吸入联合双手叩背法对老年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 28 (9) :1184.

上一篇:体育教学教案范文下一篇:教师心理状况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