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6

银行会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学分银行已成为国内外实践终身教育的主要形式,学分银行及其管理系统建设则需要细致的需求分析。我国学者提出的学分银行子系统划分方法偏重功能分析,以此为基础补充结构要素分析,整合而成的学分银行结构功能框架是综合分析学分银行结构与功能的方法与工具,为学分银行建设的后续环节提供支持。韩国学分银行和我国自考制度学分银行的案例,阐述了学分银行结构功能框架的使用方法与效果。

[关键词]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结构功能框架;韩国;自学考试

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来看,学分银行制度已经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实践形式。由于学分银行制度本身具有标准多样、过程严谨、操作复杂等特点,其学习成果认证及学分积累与转换两大核心功能的实现需要功能强劲的管理系统提供支持。提取和分析学分银行的结构与功能,则是学分银行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

一.学分银行子系统结构

根据我国学者杨黎明的觀点,学分银行的结构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学分标准子系统、学分互认子系统、学分积累子系统、学分兑换子系统和学分诚信子系统,如表1所示。

可以看到,以上划分方法以学分银行的功能为主要线索,界定了五个子系统相对独立的功能,具有简单、清晰、直觀等重要特点。但该划分方法尚未描述各个子系统的组成要素,将组成要素与该划分方法想结合,即可得到学分银行子系统与核心要素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由对应关系可以发现三个问题。第一,除课程标准子系统只包括认证标准等各种静态要素外,其余子系统既包括静态要素,又包括动态过程(如认证过程等),但静态要素与动态过程的分析方法不同,对系统设计的影响也不相同。第二,静态要素中既包括可当做操作客体的操作对象和操作工具,又包括影响操作过程的属性和特征。前者是认证过程的载体,如认证内容和认证标准;后者是认证过程的影响因素,如认证单位和认证级别,两者对操作过程的作用和影响不同。第三,该划分方式关注功能而非要素。以功能为划分依据,关注各功能的区别与联系,但对学分银行管理系统中各要素不同的作用方式,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区别关注较少。

所以从功能出发的划分方法不能有效分析学分银行的要素和结构分析,需要采用一种方法兼顾结构与功能。

二.学分银行结构功能框架

1.学分银行分析方法的调整原则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确定和详细说明客户需求”的要求,我们提出以下原则调整学分银行的分析方法。

第一,静态要素与动态过程相分离。如前所述,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以动态过程为基础,操作对象则以静态要素为基础,两者的作用不同,分析方式和对设计的贡献也有差异,所以在探索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的建设需求时,需要将静态要素与动态过程分开讨论。

第二,实体对象与影响因素相分离。因为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的影响因素决定了操作过程和操作对象的具体实现方式,故其影响因素在时间上应最先考虑;此外两种静态要素的作用方式不同,所以两者也应该分开讨论。

第三,操作主体与客体工具相分离。在学分银行管理系统中,对操作主体的界定主要集中在主体类别与对应权限,对操作客体工具的界定主要集中在其表征方式、使用方式和使用效果。两者关注点不同,也应该分开讨论。

2.学分银行结构功能框架

根据以上原则可得学分银行结构功能框架,如表3。其中,属性模块用于记录学分银行管理系统静态要素中的特征与影响因素,是建设学分银行管理系统最先需要确定的内容,也是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的根基。对象模块用于记录学分银行管理系统静态要素中的操作对象与操作工具,是操作主体的直接作用对象。用户模块用于记录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的用户组织结构关系,定义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的操作主体及其权限。流程模块用于记录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的动态过程要素,是学分银行管理系统功能的基础。

学分银行结构功能框架可以从四个角度细致全面的掌握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的需求,且四个模块对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的作用方式不同,模块内部则基本相似,所以借助学分银行结构框架可以有效协助系统开发者进行需求分析。

三.韩国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

下面将利用学分银行结构功能框架分析韩国学分银行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系统的结构功能。

1.建设初衷、制度保障及组织结构

根据1997年颁布的《学分认定法》,韩国政府以增强对非正式、非正规教育形式的认可,促进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发展为目的,于1998年推出学分银行制度,提供包括机构认证和学习成果认证在内的认证功能、学分积累功能,以及授予学士学位或两年/三年副学士学位转换功能,并通过立法和设立专门机构的方式予以保障,如图1所示。

2.认证标准与认证过程

韩国学分银行的认证工作包括认证教育/培训机构和认证学生的学习成果两部分。其中教育/培训机构认证的标准包括以专业为单位的标准化课程体系(Standardized Curriculum and Syllabus)和机构认证标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证则依据六种学习成果类型。

韩国学分银行系统每年认证教育机构一次,认证流程如图2所示。

学习者使用学分银行认证学习成果需要完成注册和认证两个步骤。如图3所示。

3.学分转换标准与转换过程

学分达到要求的学习者可得到教育科学技术部授予的学士学位、三年制副学士学位或两年制副学士学位。申请转换过程如图4所示。

4.小结

综上,韩国学分银行系统通过立法设立专门机构的方式自上而下管理,因为执行机构较其他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机构更高一级,具有获得其他机构支持的条件,故使用学分银行单向认证和累积其他类型教育成果,转化为国家学位。

从其认证的机构和学习成果可知,其认证级别为高等教育,认证类型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正式教育形式,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非正规教育形式。其各机构自上而下分工明确,权限逐层递减。

韩国学分银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如表4所示。其中,对象模块可直接细化为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用户结构可细化为数据库设计和用户权限设计,流程模块则可转化为功能设计。

四.我国自考制度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

1.定位、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

自考制度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因不限制考生条件、采用完全学分制、以国家考试作为认证标准、认可部分非学历证书,自考制度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公平性和衔接性等特点。自考制度建设学分银行力求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认可范围,拓展与其他各类教育形式的衔接,推动终身教育发展。

在组织结构方面,自考制度学分银行将沿用自考制度现有的组织结构框架(如图5)。其中全国和省两级考委负责制定国家和各省政策,开展理论研究,指导实践推进;全国和省两级考办负责主持自考的日常工作,维持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的具体运行;由全国考委设置的专家委员会在原有课程大纲、专业计划的基础上负责学分银行课程、专业、认证、转换等各种标准的制定;由省级考委指定的主考学校负责考评其主考专业的实践环节成绩,并录入学分银行管理系统。

自考制度学分银行服务于成人继续教育领域,定位在高等教育层次,以学历教育和证书教育为主要落脚点,主要认证正式教育中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认证及少量非正规教育形式。因与其他学历教育形式级别对等,不同于韩国学分银行由政府设立高于各学位授予单位的专门机构统筹管理,故自考制度学分银行不具备单向认证其他学历教育的条件,只有与其他机构合作协调、双向认证,才能得到其他形式和机构的支持。所以自考制度学分银行系统内部管理沿用自考制度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而认证方向则采用与其他机构对等的双向互认。

2.认证与转换标准

自考制度学分银行以现有专业目录和课程大纲作为核心认证标准,一方面认证满足授课资格和教学质量的教育机构,一方面认证学习者在符合条件的授课单位参与学习的成果。经过认证的学习成果将被转换成学分,与学习者参与的课程一并存入学分银行管理系统中。专业目录同时作为学位转换标准,当学习者达到该水平后,即可申请转换学位。故自考制度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的认证标准主要包括专业目录和课程大纲,认证内容包括机构和学习成果,以学分和课程信息作为学分积累的单位,以专业目录作为学位转换的依据。

3.认证与转换过程

如上所述自考制度学分银行管理系统需完成三大过程:机构认证过程、学习成果认证过程和学分转换过程。其中,机构认证过程分为五步:1)机构提交认证申请;2)省级考办审核其办学资格;3)专家委员会认证其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4)专家委员会与省级考办共同提交材料到全国考办;5)全国考办根据标准和条件最终审批。学习成果认证过程分包括:1)学习者提交学习成果;2)机构审核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或批量录入学习者的学习结果;3)省级考办审核学习者的学习成果;4)系统将通过审核的学习成果转换为学分并记录。学分转换过程包括:1)学习者申请转换学位;2)省级考办初审转换申请;3)全国考办终审转换申请;4)全国考委授予学习者学位。

4.小结

综上所述,自考制度学分银行的结构与功能如表5所示。

五.总结

学分银行结构功能框架是分析学分银行特点及其管理系统建设需求的重要方法。我国建设学分银行及其管理系统时,也应首先采用学分银行结构功能框架梳理学分银行的建设需求,以支持后续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编辑:李婷

银行会计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危机管理;信息披露;变化趋势

一、银行危机的特征和影响

银行危机的特征。1.突发性.危机往往都是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带来混乱和惊恐。2.破坏性。危机发作后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物质损失和负面影响,甚至引发挤兑、股价大额波动等连锁反应,导致银行巨额亏损甚至倒闭。3.不确定性。危机出现的征兆不明显,难以预测。4.急迫性。危机的突发性特征决定了银行对危机做出的反应和处理十分紧迫,任何延迟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危机的迅速发生引起了各大传媒以及社会大众对于这些意外事件的关注,使得银行必须立即进行事件调查与对外说明。5.舆论关注性。危机事件的爆发能够刺激人们的好奇心理,常常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和媒体跟踪报道的内容。银行越是素手无策,危机事件越会增添神秘色彩引起各方的关注。

二、建立银行危机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银行危机处理不当将影响银行的声誉,甚至可能引发挤兑等社会恐慌事件,涉及国家和地方金融稳定和民众切身利益。一旦危机处理不当,使客户对银行客户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和银行可持续发展产生怀疑,将会破坏银行多年的声誉和品牌价值。如今年6月8日,花旗银行称其网站遭黑客攻击,21万北美地区银行卡用户的姓名、账户和电子邮箱等信息泄露,引发部分客户对银行资金安全的怀疑,动摇了客户对该银行的忠实度。

当前,我国金融机构仍处于发展成熟阶段,面对日新月异的新业务、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商业间谍和电脑黑客的挑战,未雨绸缪,研究和提高危机管理的能力,建立完善的银行危机处理机制将更为重要。

三、银行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危机处理不及时。未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反馈,消除影响,延误了最佳解决问题的时机,信息传递速度慢,未能及时启动应急处理机制,而是层层上报延误时机。

(二)危机处理方法不当。银行机构的危机意识不强,能力欠缺。 目前,我国银行主要工作重点以负债业务为主,公关也主要用在业务公关上,面临危机事件的处理严重缺乏经验。由于平时未能评估各类突发风险,做好应急处理预案,导致在危机处理时未能采用最优方法,而是用错方法,扩大了事态的发展。

(三)外部沟通机制不顺畅。平时对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缺乏关注和沟通,当危机发生时,未能有效引导宣传导向,传达企业解决问题的坦诚和负责任的态度、积极解决问题的措施,未能掌握宣传的主动权,导致舆论一边倒,严重地破坏了企业的形象。

(四)内部危机处理机制不合理。多头处理、步调不一致贻误时机。未建立科学、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如内部协调机制不顺畅,多头负责结果都不负责,对外发言口径不统一、自相矛盾。又如,危机发生时,未能根据事态发生涉及的条线成立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应急小组,火速解决危机事项,迅速控制事态发展,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幅度。

四、银行危机管理要点

(一)思想高度重视。作为银行管理层应意识到银行作为金融行业,与国家经济命脉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应高度重视危机事件对银行声誉、资产安全、品牌价值的巨大影响,平时就应高度重视银行危机管理,并对全员进行宣传、动员、引导,使危机处理机制、处理方式方法深入人心。教育员工牢固树立居安思危意识,强调许多大的、灾难性危机事件可能仅仅源于疏漏,提高员工对危机事件的警惕性,关键时候才不会束手无策。

(二)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各类挤兑风波、客户投诉,如对偶尔从银行流出的假钞进行的投拆,都可能导致一场银行资金安全和信誉的危机。因此,银行机构要将危机意识贯穿于银行机构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预先制定科学而周密的危机应变计划,平时应建立银行危机处理领导机制,进行危机管理的模拟训练,要注重外部金融危机风险对本行的影响,了解行业危机的最新动态,才能积极制订应对策略,做好防范措施。

(三)建立银行危机处理机制。明确银行危机处理方法,包括信息传递渠道,根据情况处理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小组,全部辖属机构的应对方法。

(四)日常风险防范是银行危机管理的基础。充分评估各类危机,对所有的潜在危机事项进行通盘考虑。定期评估各类风险,对能消灭的风险,及时研究对策,消灭风险。对各类不可控风险,及时制订危机处理预案和方法。并针对各类风险,做好危机应急预案和应急练习,以提高员工处理危机的经验和能力。风险预防还要不定期举行强化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熟悉危机时内部沟通系统和应急处理方案;了解危机时应如何与客户、媒体、政府等群体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他企业危机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五)正确处理与地方政府和媒体的关系。银行机构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新闻媒体间的关系,平时多了解信息渠道,学会正确与媒体打交道的方法,在处理危机时积极回应媒介,保持坦诚的态度,并将积极处理事件、控制事态发展、减少和避免损失、消除风险隐患和负责任的态度传达给公众,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利影响。

银行会计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银行经营风险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强化银行会计内控管理,最大限度地规避金融风险,完善银行会计内控管理制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提高银行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做好会计内控管理对于保障银行资金安全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银行会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笔者实际工作经验为指导,对银行会计内控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了几点防范措施。

【关键词】银行会计 内控制度 风险 对策

一、银行会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一)内控制度和银行业务发展形成的摩擦

银行防范会计风险的主要措施就是会计内控制度的落实与执行,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内控制度普遍与业务发展产生摩擦,这种矛盾在会计处理的细节之中非常普遍。就拿授权制度来说,银行在处理一些大额现金、资金汇划或冲账等特殊业务时,必须要求有主管授权,但是银行主管可能会因其他事务而外出,这就导致了一段时间的业务真空期,无法为客户办理,阻碍业务的发展,因此部分银行网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常常选择将授权密码公开或逆序操作等违规现象,这样就严重地埋下了风险隐患。

(二)内控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约束力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各个银行在制度的建立上格式不一,体系不完善,这就为会计内控制度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内控制度一般通过文件的形式下发,其时间跨度较大,后续补丁文件也多,也为贯彻执行带来了难度;二是银行基层会计人员对于内控制度的学习接受形式单调,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传达到他们手中,层层下发的形式也让信息产生了衰减。各种新的业务系统投产,新的规章制度不断下发,往往容易造成基层会计人员传导梗阻,加之很多网点都是重视业务技能培训,忽略了内控制度的学习;三是银行内部监督部门的反馈信息得不到及时的整合利用,不能第一时间对内控制度中存在的偏差进行修正。

(三)内控制度执行不彻底可能引发的风险

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都是由于对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不够彻底,一是存在随意执行的问题,很多会计人员在进行业务处理时并未严格按照制度规范中要求的流程来进行处理,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随意处理;二是存在盲目执行的情况,所谓盲目执行就是部分会计人员在制度的执行中盲从唯上,忽略内控制度规范的要求而一味地听从上级领导的要求,全然不顾制度规范,盲目地服从上级指示所造成的金融风险。

(四)内控制度建设不能及时跟上新业务发展

近年来各大金融机构推出的新业务如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等,这些新兴产品的出现时间较短,针对它们的风险防范措施还不完善。一是用户风险,一些计算机使用水平较低的用户容易在操作过程中产生失误而导致风险,比如对于一些钓鱼网站无法判断,造成银行卡被盗;二是银行管理的风险,对于这些新的金融业务,一些银行管理人员由于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难以根据新业务的情况来进行内控制度的建设,常常会在处理这些新业务时产生漏洞。

二、防范银行会计内控管理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

银行必须对会计内控制度适时进行完善和健全,一方面应该根据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进行制度创新。自从我国加入WTO组织之后,对金融业的改革势头不断加大,银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对会计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内控制度进行时效性的改革,才能迎合我国的金融发展需求,避免业务发展而制度落后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地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对于现存制度中的一些落后部分要进行纠正,摒弃那些阻碍新业务发展的条框,对不合理之处进行适当的完善,同时在此基础上着重抓好落实,让会计内控制度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二)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培养

银行会计业务始终要依靠会计人员来执行,因此他们的能力高低直接会对会计控制管理效果造成影响,银行必须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积极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首先,对于基层一线操作会计工作人员,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基础技能和业务处理技能,最大限度避免业务处理中的失误,将会计风险遏制在基层;其次要对业务控制人员进行培训,重点提升他们处理各种疑难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把关能力,尽量杜绝风险案件的发生;最后是对管理决策层的要求,让管理人员都能够具备设计制度内容与设计风险防范方案的能力。

(三)做好会计业务控制工作

业务控制工作是银行会计控制的核心部分,能否做好会计业务控制会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产生直接的影响。一是要构建缜密的账务组织系统,科学地设置与使用会计科目,严格根据会计内控制度执行业务分录;二是要对账户进行严格管理,尤其是企业开户时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工作;三是要坚决贯彻印、押、证分别管理的原则,完善各种印章和密押的管理使用制度;四是要全力保障各种电子数据的安全,积极地探索提高密码安全性的方法。

(四)提高制度执行监督力度

银行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风险,因此必须提高对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的监督力度,强化监督机制。一是事前监督工作,即是在受理业务时,一线临柜工作人员必须对业务的合法性与真实性,是否具备完整的手续进行严格审核;二是事中监督工作,即是对会计处理相关的凭证以及账表等数据内容进行再次审核,重大事项必须经由会计主管审核通过。在审核监督时要注意对计算机系统应用程序以及控制功能进行审查,确保其都能符合相关规范制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银行业作为我国现代化经济的核心,它是整个国家经济机器正常运行的神经中枢,而在银行中,会计部门是必不可少的职能部门,会计管控存在风险必然会导致银行存在经营风险,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银行会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构建科学合理、系统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系统,更好地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

作者简介:高雪梅(1972-),女,福建省福州市人,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营运管理部业务经理,主要从事银行会计业务。

(责任编辑:刘晶晶)

银行会计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银行会计核算模式也发生了较大转变。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银行会计核算体系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鉴于此,本文先对我国银行会计核算的现状及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网络 银行会计 核算 改革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网络条件下,银行会计核算业务也逐步朝电算化方向发展。尽管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银行会计核算在网络条件下也仍存在一些不足,制约了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的发展,故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银行会计核算的现状分析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银行会计核算逐渐由手工核算过渡到电算化,会计核算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改变,由“营业专柜”变为“综合柜员制”。现阶段,计算机、通讯技术等已在银行柜面业务、经营管理、清算业务及信息服务等领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会计业务自动化处理已基本实现。

二、对银行会计核算的改革建议

随着电子信息技在银行业的运营及发展,银行会计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传统银行会计核算体系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下是对银行会计核算工作提出的若干改革建议。

(一)变革银行的会计凭证

在手工操作的条件下,以格式及用途作为分类依据,有基本凭证与特定凭证之分。基本凭证根据性质来分,又可分为现金收入传票、现金付出传票、转贷方传票、转账借方传票、特种转账借方传票、表科目收入传票等十类[1]。

在网络条件下。该种分类一无存在基础。目前,现行凭证以来源为分类依据,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一是供应商开的各种发票账单;二是金融机构填写的银行间资金清算报单;三是客户填写及提交的每种支付结算凭证、存取款凭证及贷款凭证等;四是银行内部会计工作人员结合经济业务事实与相关法律或是协议制的会计单证;五是行政执法部门开的罚单等[2]。在对这些凭证进行核算时,大多是由银行柜员手工输入业务然后电脑打印生成,少数业务则是银行办理时自动生成。换言之,银行结合业务事实或是原始凭证而编制的基本凭证无不存在。加上受电脑容量及技术条件制约,机制凭证和手工凭证的格式几乎不相同,机制凭证基本是打印在仅有凭证名称的空白凭证上,故基本凭证格式已经不存在。此外,银行基本已采用复式记账凭证,区分借方传票及贷方传票已失去意义。

(二)统一使用复式记账凭证

在手工操作的会计核算年代,银行主要采用单式记账凭证。在电算化条件下,银行主要采用的是综合柜员制,每一笔业务都可由一人同时记载收款双方的账户。在这样的形势下,单式记账凭证则体现不出其优势,若仍继续使用,则会影响财会工作质量的提升。在电算化条件下,电脑可自动完成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业务,而核算质量主要由凭证要素输入的正确性决定。如果采用单式记账凭证,每一笔业务均要审核借方、贷方凭证,重复内容富多、联次多、时间长,还可能导致高的差错率,极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所以,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应尽量使用复式记账凭证。

(三)对银行会计核算的记账法进行变革

在手工操作的条件下,银行的表内科目采用的是复式记账法,而表外科目则使用单式记账法,其余企业通常是使用复式记账法。一般而言,使用单式记账法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对会计核算手续进行简化;第二,传统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欠发达,主要是为了备查登记一些重要空白凭证及有价证券。现阶段,许多商业银行除传统业务外的一些业务发展速度非常快,且基本会涉及到或有负债、或有资产。比如,期权业务,有引起增加应收款项及应付款项的可能性。若继续使用单式记账法,则不能对会计信息作出较全面的反映,就无法及时对或有事项,尤其是或有负债进行披露,最终不利于银行对风险的防范。除此之外,在网络条件下,在复式记账框架中加入表外科目,工作人员工作量不会有所增加,且方便电脑校验输入数据,这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业务的正确性。

(四)对银行账务组织与处理系统进行变革

在手工操作的条件下,办理业务时大多是由柜员结合凭证进行分户账的登记,包括甲、乙、丙、丁四种账格式;如果是现金业务,还要在现金收付日记簿上进行登记;如果是表外业务,则要在登记簿中记载[3]。后台综合人员则结合凭证进行科目日结单的编制,然后对总账进行登记、编制日报表,最后再进行核对,以确保财务处理质量。

在网络条件下,柜员办理业务仅需根据系统提示及相关规定录入有关信息即可,系统则会自动上报有关数据到相应会计科目,然后自动声场账簿。在整个账务的处理过程中,均由系统自动完成,柜员只是在各个时段交接班时负责将一些重要凭证及柜员现金收付的日结表打印好,然后整理、装订好当日的会计单证。一般来说,整理会计单证时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一是网点表内轧账汇总单;二是网点表外轧账汇总单;三是日终平账报告表;四是当日以及次日日始打印的批量记账凭证;五是柜员表内扎账汇总单等共9个步骤[4]。

总而言之,因为电脑程序的核算系统与以往的核算模式不相符,许多原本的账簿、账表打印也无法实现,故应对会计核算的系统作出相应的变革,使之适应网络条件下的会计核算工作要求,不断提高银行的会计工作质量。

三、结束语

由上述可知,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银行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或体系已无法满足当前业务的发展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提高。为此,必须认识到会计核算体系及模式当前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改革,促进银行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莲菲.浅谈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流程再造[J].中国商贸.2013(29):100-101.

[2]郑瑞琪.信息化对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3(03):148-149.

[3]邱琳.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研究[J].南方金融.2010(02):66-69.

[4]邹志娟.电算化下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3(05):91.

银行会计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在经济市场当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而想要进一步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推动商业银行健康发展,就需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树立创新意识,优化战略管理。由于商业银行传统的会计过于单一,阻碍了商业银行的正常发展和市场竞争,所以,商业银行必须要及时改变战略规划,寻求更科学的战略管理会计发展道路。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战略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基础并强调了其重要价值和意义,然后着重分析了战略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商业银行;银行业务;市场竞争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

1.战略管理会计概述

所谓战略管理会计,就是围绕战略规划所进行管理的一种会计活动,从战略的角度来规划管理会计活动,致力于将管理会计信息有效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理解的方面,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狭义和广义两部分。由于战略管理会计这一概念最初是来自于战略管理,所以狭义的理解认为战略管理会计就是以战略管理为宗旨的会计活动。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全面,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内容也更加丰富,服务功能也更加广泛。如今,战略管理会计不仅能够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同时还可以从战略的高度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服务于管理会计,同时还可以服务于企业的战略规划。这就是后来对战略管理会计所形成的广义的理解。

2.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与传统的管理会计有所不同,战略管理会计继承了过去管理会计的优势,并发挥着自己新的作用。具体来看,战略管理会计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战略管理会计更加侧重于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更加看重企业的长远利益。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加剧,怎样稳定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就成为了当前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企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战略管理会计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能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和长期利益。其次,战略管理会计的服务空间更加广泛。传统的管理会计倾向于向企业内部提供有关信息,而战略管理会计相对更加外向,将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考虑进来,从而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信息,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最后,战略管理会计相对传统的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非财务信息更多,与战略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企业想要稳住市场份额,保持市场竞争力,不仅需要强有力的财务状况的支撑,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企业的经营状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3.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会计活动开展的根据,也是会计活动所要努力的方向。而在战略管理会计活动当中,其目标可以从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维度来分析。首先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其基本目标与会计的总体目标比较相似,就是帮助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获得更理想的经济效益。其次,从战略管理的具体目标来看,就是为了给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有效信息和服务,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实现战略目标。具体来看,其目标包含了提供与战略管理相关的有效信息、帮助企业管理层进行战略管理上的决策、辅助企业领导者进行战略规划的制定、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业绩考核体系等。

二、商业银行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分析

1.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之后,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商业银行渐渐地发展成为了一个自负盈亏和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当前关于商业银行的各项制度也在进一步的完善,所以为了更好地对当前的市场环境加以适应,商业银行必须要制定合理的战略方针,而对于战略管理会计加以应用,能够使得信息收集和整理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对于战略管理会计加以应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促进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战略管理会计所注重的往往不是商业银行的短期利益,而是立足于商业银行的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可持续发展就是一种注重长远经济增长的模式,所以商业银行如果要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进而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就必须要制定合理的战略。战略管理会计并不会局限于一个单一的会计期间,而更加注重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即使牺牲一些短期利益,通过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也能够使得商业银行整体的利益实现最大化。所以说如果要想使得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于战略管理会计合理地进行应用。

3.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需要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业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商业银行如果要想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往往体现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上。传统的银行往往将成本视为其管理的核心,但是如果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如果对于金融产品加以创新并且提高其服务的质量,即使成本有所提高,仍然是可以接受的。战略管理会计在对商业银行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是以战略作为导向的,并且对于自身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了有效的分析,所以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三、完善战略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的策略

1.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要想使得战略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要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首先必须要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符合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对于商业银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推行战略管理会计的基础,所以必须要通过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健全来提高信息的质量,从而使得数据更加真实和完整,更加有利于战略管理会计辅助商业银行做出相应的决策。传统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往往只是面向银行的内部,这样会使得商业银行不能够有效地掌握竞争对手的资料和信息,这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是极其不利的,所以通过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利用该系统来采集和记录竞争对手的资料信息,然后再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为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在建立了相关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之后,商业银行还必须要成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该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对于各种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通过对于信息管理部门以及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地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为了能够加速商业银行的信息化进程,使得战略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对于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加以引进,并且对于当前的业务模式、营销模式以及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改革,使得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都能够充分地与当前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对于所有的信息和数据加以集中,并且利用内部局域网在商业银行内部有效地对会计信息加以传递,从而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提供更加及时和完整的会计信息,进一步促进战略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有效应用。

2.促进业务流程的再造

当前我国许多的商业银行都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其内部业务构造还不够完善,往往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不能够对于流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许多时候完成一个业务往往会经过许多重复的流程,这对于战略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是极为不利的,这不仅仅使得商业银行内部的工作和管理效率长期得不到提高,同时也不能够给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不利于对客户的管理。当前全球化的进程正在进一步地加快,而且信息化的发展速度也在进一步加快,当前全球的金融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也对于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商业银行必须要在提高金融产品质量和内涵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其业务流程的再造,促进商业银行个性化服务的发展,个性化服务是传统的银行业务流程中所不具备的,所以当前商业银行必须要对其加以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其竞争力。

要对于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首先必须要对于业务流程的核心加以明确,传统的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往往都是以银行账务作为核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在商业银行之中,应该以客户作为战略管理会计流程的核心,必须要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对于客户的需求加以充分的考虑,而且所有的流程和细节都必须要围绕着客户的需求,这样一方面可以带给客户以更加良好的体验,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地对客户的信息加以整合,从而对于客户的价值加以分析。其次,还必须要把握住流程的原则,在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的过程中,应该删除掉原来会计流程中冗余的部分,从而使得整个战略管理会计业务流程能够更加的简洁,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还应该注重流程之间的衔接,必须要保证整个流程结构的紧凑,才能够更好地对战略管理会计加以应用。最后,在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有所侧重,对于外部流程的优化需要以客户的需求为主,并且促进业务的转变,而对于内部流程的优化则应该集中在对于数据和信息的处理方面,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对于数据的高效处理。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才能够使得战略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3.灵活应用作业成本法

所谓的作业成本法,指的是依据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思想,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之中,依据资源的动因把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之中,然后再依据作业动因来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最终的产品上。如果商业银行要对作业成本法加以推广,首先必须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成本的准确度得以提高,并不是绝对准确的成本信息,所以说在对其加以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灵活性。

首先,对于成本对象的划分必须要适当,在对成本对象进行划分的时候,一定要将满足成本管理的需要作为前提,商业银行可以依据其自身的特点,在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且对其进行处理之后,然后对于产品有效地加以分类,但是对于成本对象的划分并不是划分得越细越好,因为一旦将产品划分得过于细致,在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成本就会大大增加,而且会计工作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其次,对于成本动因的选取一定要合理,因为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对于资源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的确定往往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在进行选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成本动因和间接成本之间的相关性,如果二者之间的相关程度比较高,那么所计算出来的成本信息也就会更加准确。最后,对于成本的分配一定要讲求灵活,不是所有的资源耗费都需要参与到作业成本的分配过程之中,一般而言,如果是能够直接对应成本对象的资源成本,是不需要通过成本动因来进行分配的。

4.加强事前预测、分析和控制

商业银行通过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可以使得管理者事先对于整个经营管理活动加以控制,而战略管理会计更加重视长远性的计划,同时也更加注重事先的分析预测和管理控制,所以商业银行要想对战略管理会计加以有效的应用,就必须要加强事前预测、分析和控制。在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其事先的预测分析及控制管理职能,这样才能够保证商业银行在进行决策时,战略管理会计能够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同时还应该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加工,在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各项核心的制度加以有效落实,使得会计的执行力度得到提高,这样也才能够使得管理层的决策反应速度得到有效的提升。只有进一步地提升战略管理会计的事前预测、分析和控制能力,才能够使其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学华.浅论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1,(36):57-58.

[2]王琳琳.战略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5,(8):164-165.

[3]李丽君,罗琼.我国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现状分析及建议[J].新财经(理论版),2013,(9):263-264.

作者简介:徐立平(1995- ),女,辽宁丹东人,满族,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管理系,会计学专业,本科生

银行会计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面对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银行的价值创造面临严峻考验。面对形势,应对挑战,如何提升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转型是必然选择,从粗放到精细化,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是必由之路。目前,商业银行各层级的管理者和客戶经理在对客户价值识别、客户盈利性分析,以及如何提升客户综合贡献度等方面的认知还不足,甚至一些基层机构在考核导向定位、考核指标设置等方面有偏差,从而导致与战略目标的偏离。文章从客户价值识别出发,借助银行管理会计系统,深度探寻客户价值创造的发现之旅。

关键词:商业银行 管理会计 EVA

一、引言

银行利润最终来源于客户,要提高盈利能力,就要关注客户价值的挖掘。圈到客户不是目的,深度识别客户价值,调整策略,对客户精耕细作,提升客户综合贡献度,创造更大价值才是最终目的。

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RAROC)是银行评价客户综合贡献的两个重要指标。EVA反映客户价值贡献的大小,RAROC反映客户价值贡献能力的高低。

客户EVA=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经营费用-风险成本-所得税-资本成本

=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资本成本

=净利润-资本成本

客户RAROC=净利润÷客户占用经济资本

一个个客户所创造的EVA之和就构成了商业银行各级分支行的总EVA,一个个客户盈利能力的汇聚就综合地反映各级分支行的盈利能力。提升客户的价值创造能力也就提升了所在行的价值创造能力,分支行创造的EVA就越多。

管理会计中,分类客户的分类标准和方法很多,可以按客户的价值贡献分类;按对公和个人分类;对公客户可以按客户类型、企业规模、行业、所属部门分类,也可按有效无效、有贷无贷等分;个人客户有标准的四分类,也可按有效无效、有贷无贷分类等。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分类分析,比如前XX大存款客户盈利性分析,前XX大贷款户盈利性分析、金融总量前XX强客户盈利性分析等等。限于篇幅,本文按照上述分类方法选择几项进行盈利性分析。

二、基于管理會计系统客户盈利性数据分析

(一)按对公和个人分类的盈利性分析

从表1看出,2015年对公客户创造的EVA为2.54亿元,占比43%;对公客户RAROC为22.18%,营运成本率0.40%,信贷成本率0.52%。个人客户所创造的EVA为3.4亿元,占比57%;个人客户RAROC达到73.42%,营运成本率0.95%,信贷成本率0.08%。直观分析对公客户的价值创造能力低于个人客户。稍进一层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公客户拨备较多,达到1.26亿元,信贷成本率达到0.52%,说明对公信贷客户不良较多,影响该支行对公客户价值创造能力;同时资本成本2.5亿元,远高于个人客户0.59亿元,导致RAROC值明显低于个人客户。

(二)按有贷无贷分类的盈利性分析

表2是对公有贷户和对公无贷户的客户盈利性汇总分表,从表中看出,对公有贷户的EVA为-0.16亿元,RAROC为10.24%;对公无贷户的EVA为2.6亿元,RAROC为786%。从数据上看,对公有贷户的创利能力不如无贷户,进一步分析,是因为对公贷款的质量不高,出现了较多不良,计提了较多拨备,同时经济资本占用较高(占用系数8.7%),从而影响了对公有贷户的总体创利能力。

(三)按企业规模分类的盈利性分析

表3是对公无贷户和对公有贷户按规模分类的盈利性分析表,从表中看出,对公有贷户的大、中型客户EVA为正、小型、微型客户的EVA 均为负数,主要原因还是不良的多,减值较多;对公无贷户中,所有层级客户的EVA都为正数,微型客户EVA产出率相对较低。盈利性分析不仅要分析创利能力强的客户,更要分析应创利却又亏损的客户,亏损原因分析更为重要。

(四)按企业所属行业分类的盈利性分析

表4是对公有贷户按行业分类的盈利性分析表,从表中可看出,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EVA为负,其余行业EVA为正;其中教育业、房产、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建筑业、交通运输等行业创造EVA较多。RAROC较高的行业有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公共管理、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以及房地产。

(五)个人客户四分类的盈利性分析

表5是个人客户四分类盈利性分析表。从表5看出,由于大众客户数量多,存贷款规模大,因此所创造的EVA最多,达到1.31亿元,占到全部个人客户EVA的48%,其次是个人富裕客户。个人富裕客户和个人高端客户的价值创造能力较强,RAROC分别达到310%和764%,但是从量的角度分析,两类客户的基数都偏小,个人富裕客户存款较多,达到106亿元,但贷款规模较小,日均余额只有3.6亿元;个人高端客户贷款只有531万元,存款有9.45亿元。对个人富裕客户和个人高端客户的贷款营销应当高度重视。

(六)个人客户按AUM(金融资产)档次分层盈利情况分析

表6是个人客户按照个人AUM(金融资产)档次分层分类的盈利性分析表。从表中看出,个人客户创造EVA最多的是AUM 0.2~20万元之间的客户,EVA合计1.42亿元,占个人EVA总额的53%。

AUM 0~1万元的三档客户贷款日均余额95.8亿元,占个人贷款总量的70%,但存款却仅占个人存款总量的12%;说明该类客户基本上是低端的房贷客户,办一张卡用于还贷,其他业务较少或不在该行办理主要业务,产品覆盖度不高;AUM 1~20万元的三档客户贷款余额35.4亿元,存款112亿元,RAROC分别是78.5%和137%,两档客户质量较好。

三、提升商业银行客户价值创造能力的措施

通过对客户盈利性的相关分析,有利于提升客户发展空间,挖掘客户的经济增加值。从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一方面要創造更多利润值,另一方面则是合理控制经济资本。

1.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加快发展轻资本占用业务,通过策略调整和优化,提高经济资本分配效率,保持资产规模增长,创造更多价值。一是加快发展投行等轻资本占用业务。从目前来看,投行业务等业务占用经济资本较少,应当下大力气发展,但也要防范未来可能会面临的政策风险。二是加快发展个人类业务。根据历史数据,个人类业务年均贷款平均经济资本占用为3.0%~3.5%左右,而对公业务经济资本占用一般在6.5%~6.9%左右。虽然个贷综合收益率略低于公司类贷款综合收益率,但从经济资本占用角度看,在经济资本总量控制情况下,加快发展个贷业务可获得更高EVA。

2.优化对公客户结构和行业结构。从经济资本计量规则看,抢抓优质客户和增强缓释措施是其重要导向。优质客户的置换需要较长时间,且操作难度和营销成本比较高,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在价值创造理念指导下持续地去做。同时,在面对客户营销的行业选择时,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经济资本占用差异。比如,战略性客户、基建贷款、能源交通等传统优质业务的经济资本占用较低,而批发业务、贸易融资类产品等行业和产品的资本占用较高。因此,应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加大对战略性客户、基建贷款、能源交通等传统优质业务的投入。

3.加强定价管理,完善差异化定价,推进业务转型和创新。利率市场化对贷款的长期影响取决于各家银行客户结构的调整变化。应对利差收窄的市场环境,需要加快客户结构调整,夯实中小客户基础,提升分行盈利水平。一是贷款规模分配还要继续坚持与定价水平指标的挂钩,在同等条件下,信贷规模优先支持定价水平较高的客户;二是优化贷款定价授权,坚持以RAROC目标为引导,遵循“好客户充分授权,未达标客户提高要求”的核心理念,引导提升价量匹配能力;三是完善配套定价考核,鼓励支行緊盯市场,在现有基础上提高自身价格水平。

4.加强信贷管控,控制经济资本。经济资本是对银行业务经营活动实际承担风险大小的量化,包括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市场风险经济资本、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加强信贷结构管理,提高高信用等级客户信贷占比,加强评级管理,防止经济资本无效占用,将有限的资源投向风险回报更高的领域,提高价值创造效率。

5.关注资产质量,加强风险防范。信贷资产质量影响到全行的经济效益,贷款不良率的高低对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也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净利润。因此,在积极进行信贷业务推广的同时,要加强对客户质量的把控,选择客户评级较高,抵质押担保全面,所属行业经济资本占用较低的客户进行信贷业务的发展。进一步加强贷前调查、贷中审批和贷后管理,建立客户风险预警监测,把好贷款关口;剖析贷款不良原因,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快信贷风险消化处置。

参考文献:

[1] 黄静如,陈晓玲.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创新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7):46-51

[2] 赵栓文,刘青.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6(7):19-22

[3] 解云霞.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价值观浅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6(7):52-54

[4] 严静.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J].中国商论,2016(2):38-40

[5] 申香华.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前景与路径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10):113-115

[6] 叶生英.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下多维度盈利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5(9):70-72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南昌洪都支行财务会计部 江西南昌 330000)

[作者简介:陈平(1980—),江西九江人,男,博士研究生,中国建设银行南昌洪都支行财务会计部。]

(责编:若佳)

上一篇:社区公共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安全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