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案范文

2023-09-18

体育课堂教案范文第1篇

柳树0中学郑继锋

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生物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物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生物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生物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

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生物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生物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教材内容,让学生学会自学。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深度领悟教材内容,让学生理解能学会的知识。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提出疑问,学生回答老师纠正。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教材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生物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体育课堂教案范文第2篇

【摘要】一直以来,高校都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但是随着计算机、手机等各种工具的出现,大学学生很少参与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在这种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师肩上的担子是越来越重,研究课堂管理行为十分重要。本文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高校体育教师优化课堂管理行为措施。

【关键词】优化;高校体育教师;课堂管理行为

1 前言

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来说,其水平高低就是通过学生的体育成绩、比赛运动成绩等各个体育方面的好坏。要想获取到这些成绩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管理能力高度。尤其是现在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怕吃苦,因此优化高校中的体育教师课堂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2 高校中体育教师管理课堂现状分析

现在高校中的体育教师管理课堂上大多数还是采用权威型的方法。相关部门统计可知,大约75.3%的高校体育教师依然采用权威型的课堂管理行为。因此,对课堂管理行为进行优化是发展必然趋势。

2.1 树立出全新课堂的管理理念

高校中的体育课堂和其他的课教学存在差异,所以课堂管理并不是简单进行控制。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特殊性就是教师一定要具备夯实的基础知识,要有创见、有活力以及有新意。对体育课堂的管理,就需要改变管理的理念,摆脱传统体育教师的控制者、中心人物以及主宰者等各种角色,成为新型管理者。从高校的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现状发现,传统管理行为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而且课堂气氛也十分沉闷,缺乏应用活力。所以,高校中的体育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堂管理,端正自身位置,尊重发展学生个性。高校中的学生都是成年人,其思维也和体育教师相差不大。教师应该换位考虑学生所需、所期待,共同探讨有效的教学模式,深入到学生中去,只有在这样教学情境中,学生才能够获取到创造性发展空间,才能够提升学习体育的效益。

2.2 对课堂管理行为进行改革

其一,应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高校的体育教师不仅仅要完成教学任务,加强学生体质及健康,还必须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及锻炼能力,树立出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让学生对学习体育具有主动性与积极性,将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融合在一起,并以学生为本尽可能使用探究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就能够自我解决,有效挖掘其自我管理能力。

其二把教学方式和管理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作为课堂的管理者,高校体育教师一定要建立课堂环境,让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有机结合。采用新型管理教学模式,才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才便于组织管理。采用这种结合模式,不但能够发挥体育骨干所起带头作用,和学生打成一团,还能够扩大学生参与面,提升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体会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样还能够整顿课堂秩序,提升管理效率。

2.3 创新课堂中的多元互动模式

对体育课堂进行评价能够有效反馈问题,反馈不但属于一个系统,更是信息交流、物质流动以及情感融合的保证。通过这种互动,对于体育课堂的教学管理具有指导作用,能够激励参与管理者与接受管理者。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学生评价体育教师非常重要,但是评价教师并不是唯一课堂评价模式。评价功能主要表现在对课堂教学与管理所提供的信息,给体育教师提供可靠的信息,还可以给管理的效果提供相应的验证性,这样才便于体育教师对管理行为及时调整。因此评价也逐渐朝着多元化发展,评价方式朝着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发展。通过这种互动模式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自我的管理意识及责任意识,还能够让体育课堂呈现出一种和谐氛围,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在体育课堂上感受到愉快情绪体验。

2.4 让体育课堂上的隐性管理与显性管理有机结合

从研究中可知,体育课堂管理划分成两个大类,就是隐性管理与显性管理,显性管理就是高校中的体育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对教学目标进行控制,控制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间接对学生心理状态及行为产生影响。在高校中的体育教学,其实就是教师管理学生的过程,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就是经过体态言语、有声语言将思想与知识信息传递出去,除此之外,高校中的体育教师还能够无声无形调控动作、情感、言语、视觉、以及环境等等,对课堂管理行为的偏离现象进行潜在纠正,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管理中。并且大多数体育课都是在室外上课,因此对课堂干扰的因素比较多,其教学具备了特殊性,必然给体育教师造成一定管理困难。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就必须要结合课堂显性与隐性,这样二者才会相得益彰,才能够优化体育教师的课堂之高校管理。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体育课程不仅仅锻炼其身体素质,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心智。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情况,优化课堂管理行为,才能够实现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庆华.课堂组织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李建国.当代体育教师能力构成之研究[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11).

[3]王猛.对体育教师能力结构的分析[J].体育教学,2008(10).

[4]包秋.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与中国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8.

体育课堂教案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落实,要求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应当更加多元化。因此,对于初中体育教师响应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首先阐述分层教学与多内容自选学习,进而讲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为相关教育从业者提供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初中;體育;自主学习能力

引言

在以往的传统体育课堂当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活活动施加到学生身上。以至于出现学生对于体育课充满抵触情绪,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导。完全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以此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一、实施分层教学与多内容自选学习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身心发展是人生中最快的时期,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的出现,那就是学生每个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具体体现在学生的知识储备,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对学习的认真程度的方面。因此,如果教师没有了解每位同学的实际身心发展情况,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学就会出现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教师教授的内容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教师的教授的体育活动,正好适合班级的一步分学生,他们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强壮了体魄;第二种就是教师布置的相关体育活动,对于班级的一些学生过于简单,这就会导致学生对于体育教师布置的任务不屑一顾,就算完成了相关的体育活动,学生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造成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兴趣低下。第三种,体育教师进行相关体育活动的布置,但是由于体能或者身体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用尽全力,都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的自信心受挫,对体育课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严重情况甚至出现装病逃课的现象。上述的情况,就可以得到出体育分层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当在清楚掌握每一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学生按照体能的不同层次进行划分,根据体能的不同布置不同的体育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在体育堂上都有所收获,但是分层教育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当教师给一些体能较好的学生布置更多的体育互动后,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会出现认为体育教师针对自己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当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对于不同学生给予不同方法的鼓励,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进而在课下时间也进行一定的体育活动锻炼,让学生们养成对于体育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的学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对于使用具有一定的判定能力,他们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更加出门热情。因此,体育教师应当时刻了解学生的运动喜好,以此来选取体育课的活动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欲望。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多种体育活动项目,在上课时给予学生们选择,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体育活动的选取,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体育喜好。比如体育教师在课前就可以准备好足球、篮球、毽球、羽毛球与排球等,让学生自行选择,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权,然后根据选取球类的不同,让学生在不同区域的进行活动,而体育教师应当以游走的形式,给予不同体育项目指导,让学生发至内心的热爱体育项目,以此保证学生在课下时间或者假期也主动的进行相关体育活动。

二、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一)鼓励学生通过身边条件解决体育问题

让学生对于体育活动有疑问的时候,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学生在进行相关足球活动时,通过各大软件,发现了华丽的过人动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就对如何能做出向内马尔,或者小罗一样的动作产生疑问,这就会让学生通过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或物,以此达成学会过人动作的目的。而上述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极大程度的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应当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一些体育活动后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客观科学的评价学生的运动情况

对于学生活动的评价风向,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体育活动只是一味的批评,这样无疑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会对体育项目失去热情,教师的负向评论像是一盆又一盆的冷水,浇到学生的身上,浇灭了学生对于体育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此相反,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体育运动的评价是积极向上的,多数情况是鼓励的,这时学生就会极其的开心,极大可能就是学生在课下也会主动的进行相关体育知识的学习与锻炼。

(三)让学生按时完成任务,以此激励学生

每位学生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果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体育活动,当相关体育活动学生能够按时完成,学生在内心一定是充满开心与满足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体育能力产生自信,在此后的体育课上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如果某位同学的运动知识极其标准,体育教师可以让此学生给其他同学进行示范。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其他同学也会向此同学看齐,让班级体育学习气氛更加农历,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为了让班级的体育氛围更加浓烈,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让组间进行比赛,这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对于体育活动的锻炼,以此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充分了解主动学习体育知识对于初中学生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当中,应当鼓励学生独自解决体育问题、正向评价学生运动成绩、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等。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002):107-108.

[2]朱倩.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祖国:教育版,2014,000(001):82-82.

体育课堂教案范文第4篇

摘要:

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游戏既可以使学生感到快乐,又可以帮助教师教授体育技能知识,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体育游戏的外在形式,而没有合理地利用游戏帮助课堂教学,出现了诸多问题。作者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以便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

关键词:

游戏 初中体育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

1.引言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许多教师上课时喜欢运用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滥用游戏的现象,没有根据具体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定,因此如何巧用合理恰当的体育游戏,辅助课堂教学,是广大一线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体育教师对游戏在体育课中的教学运用。

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查阅收集近年来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的教案、体育视频课,观看近几年省、市、区、校教师的公开课,常态课,对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目前初中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以下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法出现的较常见的问题。

3.1游戏缺乏针对性,目的性不明,为了游戏而游戏。部分教师为达到“快乐课堂”的目的,忽视课堂教学的目的,在课堂中选择游戏纯粹为了愉悦学生,学生虽然在课堂中体验了乐趣,但没有达到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导致游戏仅仅成为课堂的调节剂,而不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

3.2游戏的目的任务缺乏明确性。有些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过于考虑游戏本身,缺乏对体育教学规律及学生实际的思考,导致游戏与体育教学两张皮,使得游戏偏离为体育教学服务的主题。

3.3游戏缺乏适宜的运动负荷。体育教师根据体育课的内容、实际情况、学生情况、游戏的特点,选择和设计游戏的时间,负荷越大、学生参与度越高的观点有待改变。

3.4游戏过程中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游戏缺乏安全教育。初中生好表现,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追求高难新颖而脱离学生实际的游戏,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如分组后,学生都要遵守的方法和规则,特别是投掷项目、在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球类游戏等,更要注意有组织、有纪律、有次序、有步骤,否则很容易出现混乱,影响教学的开展。

3.5游戏总结评价不够及时、全面。在总结中,评定要公平合理,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便参加者通过游戏受到教育,获得知识和技能。

4.巧用游戏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4.1明确体育游戏的对象。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上进的心理特征,具有个性,游戏太简单,他们会觉得幼稚;太难,又挫伤其积极性,因此要明确对象,选择适合的游戏。并结合音乐伴奏,使游戏的内容体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表演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2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因此,体育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目标、教学重难点来编排与选择体育游戏。体育游戏设计时,遵循由易到难、由量小到量大、由简到繁的学习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顺序,符合做热身准备活动、专项活动、放松的游戏规律,并精心安排游戏合理地穿插到课程体系结构中。例如游戏准备是通过有组织的活动达到让学生身体发热,兴奋性提高,为基本部分做好各方面准备,因此,准备部分应采用运动量适中,兴奋性恰当,时间又不会太长的游戏。而对于基本部分中的体育游戏所要达到的要求,应尽量与教材内容所要求的技术相一致,从而使学生生理、心理全面和谐地发展。对于那些难度较高的技术、技能,教师在教学中不宜过早采用游戏,否则会让学生形成不正确的技术,它只有在学生的技术技能基本定型后,游戏才会达到强化技术的极好目的。同时对那些精神高度集中或过程较复杂的游戏,不安排在那些比较复杂的动作学习部分,避免相互干扰,产生负迁移。

4.3采用简单易行、趣味性、针对性的游戏,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在组织进行体育游戏时,注意掌控游戏的时间与次数,游戏时间不宜过长,次数不宜过多。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水平,要区别对待,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

4.4注意游戏结束时机,教师应及时点评及鼓励,评价时注意评价的艺术。当游戏已达到预期效果,或学生体力下降,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立即结束游戏。并公正地评定结果,指出各组在发挥集体智慧、遵守纪律、执行规则、技战术运用等方面的优缺点,对优胜者提出表扬和指出不足。此外,教师还要以身作则。

4.5团结合作,积极探究。分析不同技战术,发挥积极探究作用,把智力与体力有机地结合,拓展游戏的外延,发展学生的求知欲,使游戏变得有趣。

4.6考虑学生在游戏中的安全因素,加强管理,有组织有纪律,以便游戏顺利进行。在游戏中教师要随时强调安全教育,关注学生的游戏安全,一般采用教学分组、由组长带头层层管理的措施。

5.结语

合理恰当地运用好体育游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不断增强学生体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入研究,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增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马伟星.游戏在体育课中的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128-129.

[3]徐燕华.体育游戏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内江科技,2007,(02).

[4]曲扬,栗岩.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大众科技,2009,(02).巧用游戏助力体育课堂论文2

摘要:

体育游戏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也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重头戏。如何运用游戏来进行教学和开展活动,是每个体育教师都必须考虑的。本文主要就如何巧用体育游戏进行主教材教学强化体育课堂教学效果阐述了体育游戏的意义和实用性,并探讨了如何挖掘和利用体育游戏。

关键词:

体育游戏;主教材;教学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众体育的迅速发展,体育游戏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在学校体育、社会大众体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特别是人们对体育游戏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后,体育游戏已成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群众性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

让快乐走进体育课堂,让体育课充满乐趣,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巧妙运用体育游戏,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教学功能。

一、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游戏在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中占了很大比重,即每一堂体育课都基本是贯穿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每周三到四节的体育课、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学生自发组织的游戏,使体育游戏内容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实施,并逐渐成为广大学生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的重要活动之一。但现在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变得越来越正规化、竞技化、功利化、短效化,导致以运动技术、运动技能为主线的体育课逐渐失去应有的乐趣和地位,使得体育教学逐渐失去魅力、失去学生、失去吸引力……,体育教师也逐渐失去激情、失去动力……,学生也失去了想象力和表现力……,严重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体育课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原来举足轻重的地位,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练习,承担运动负荷,并形成和运用动作技能,掌握运动技术。学习者良好的生理技能和心理状况是实施这一过程的必要条件,而体育游戏正好是这一条件形成的重要手段。体育游戏在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教学中的正确运用,不但能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枯燥、死板机械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活泼,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体育游戏要立足“巧”字,主动融入主教材

中小学体育主教材很多都是从体育游戏中发展过来的。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逐渐成为运动技术、技能教学的基础,是不可欠缺的教学环节。体育游戏本身就融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于一体,它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运动的发展密切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应尽可能考虑让游戏服务于主教材。

实践证明,学生喜欢的大都是游戏性的运动项目,所以教师必须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进行主教材教学时,有目的、有选择地穿插运用游戏式教学。这样使学生能预见性地接触主教材、体验主教材、学习主教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游戏练习时,应该预先设计、调整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进入主教材的传授学习,抓住时机(即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热情、参与程度)及时强化主教材的教学要求和学习要领,建立快捷、有效的直观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主教材的学习任务。

比如,在篮球的投篮技术教学中,可利用移动中的篮筐、桶或篓来让学生练投,这样的练习会更加有趣味。还有,在运球技术教学中,可选用运球中“保护与破坏”的游戏: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活动范围内,每人一球,在运球过程中主动破坏他人的球,并力争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被破坏。这样的游戏方式加大了练习的难度,增添了练习的趣味性,有效的巩固了运球技术,提高了学生的控球能力。

另外,“折线运球,急停急起”,“一人运两球接力”等游戏都能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在田径教学各种跑的技术训练中,可采用趣味十足的“弧形跑”“圆形跑”“十字接力跑”“转身冲刺跑”“背向起跑”等游戏来进行训练,这样的练习更有针对性、强化性和巩固性。在投掷类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进行投轻物或投准、投高、投远等游戏性的投掷比赛,这些游戏比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投掷技术的掌握能力,练习起来也趣味无穷。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游戏,在体育运动各个项目的基本技术教学中都可以配以丰富的游戏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在于如何把一些基本技术创编到生动活泼的游戏中,使其具有游戏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达成和巩固动作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体育游戏要合理搭配,有机实施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合理分配主教材与游戏内容,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组织体育教学,同时还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游戏教材。在考虑到学生人数、年龄特点、性别差异、身体素质、训练程度、兴趣爱好、环境气候等因素后,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的时效性、技术性和育人性,遵循游戏的目的性、趣味性、新颖性和安全性原则,最大效能地发挥体育游戏特有的实用性作用。

比如,体育教学选择主教材和体育游戏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注意在游戏活动和主教材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姿势,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骨骼生长。应避免长时间单纯的非对称练习和静止用力练习和避免过量负重练习。在开展力量性、对抗性游戏时,应控制一定的强度和时间,做到适量、适度。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和主教材教学时,根据学生在肌肉力量和耐力、心肌、肺活量等方面的生理特点,控制好运动量和强度,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和休息时间,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有兴趣又不易疲劳。

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同身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一样,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教师在对学生的力度、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的练习中,在主教材中融入体育游戏时应抓住学生身体素质发育的“敏感期”,全面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在游戏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身体,同时也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比如小学生的小学阶段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好玩、自控能力差、形象思维占优、喜欢集体活动、表现欲强等。所以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和教学中,既要注意使学生活泼好动,又要使其开动脑筋;既要其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又要培养其思想品质;既要其克服困难,锻炼意志,又要让其享受到参与游戏的快乐。

游戏运用于技术教学要注意把握好时机,一般来讲,在动作掌握的开始阶段尽量避免使用游戏形式,但相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游戏式的技术技能教学更适合他们。高年级学生在动作技能基本形成以后的巩固和运用阶段,可大量使用游戏形式,以便在变化和提高难度的情况下使学生的动作技能得以巩固发展和提高。

例如,在进行主教材为跑、跳内容的教学中,中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是游戏形式的竞赛跑和竞赛跳。不管什么方式的游戏,都能刺激学生的兴奋欲望,并最大限度地激发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要求一比高低,想让比赛结果立马见分晓。多数学生在练习中追求的是结果,而不注重过程。此时教师必须有意识的设计和组织好教学,注重一下学习过程,强调主教材内容地重要性,游戏的目的等。比如可以用语言讲解或亲自示范,让学生明确掌握动作的重要性,制定侧重动作练习的严格的游戏规则,要求学生在游戏中必须尽可能完成学习内容和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为了得到参加游戏这个机会来一展身手,表现自我,大都会在游戏中有意地去注意自己的动作,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每一个动作,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了以目标的达成统领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本着“新、奇、活”的教学原则,启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带给学生更多的运动乐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地去探索、去创造、去更新。让快乐和轻松走进体育课堂,为体育课赢得更多的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福林等.体育游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2]蒙俊红.体育教学心理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体育课堂教案范文第5篇

石莱镇中心小学

郭庆法

小学体育情境教学初探

石莱镇中心小学 郭庆法

摘 要: 小学生普遍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学习进取心也较强,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特点,强化情境教学。本文根据小学体育课的特点,分析了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搭配问题,讨论了如何促进教学效果的几种教学方法。

体育课有着自身的特点,教学活动大多数在室外开展,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组织好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课活动中,并且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丰富其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课教学很重要的目的。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搭配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希望得到肯定的身心特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当以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健康发展为准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习俗等,将其与课堂结合,使课堂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在教学内容的搭配上,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先易后难、先灵敏后力量等方法,因材施教,合理搭配。具体说来,按照学生不同的体育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刚起步的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活动,如体操、走、跳、攀爬、简易舞蹈等,同时与对应的游戏教材相结合,容易被吸收,有利于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基本活动掌握较好的学生,以投、跳、小足球、韵律活动、武术等为主要内容,并且可以搭配一些富有趣味的比赛或者游戏。而对于体育素质较高者,则以发展其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为主,搭配某些体操、加速跑、武术、跳远等活动,让小学

生掌握一到两项用来健身的项目,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为今后自觉坚持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二、促进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选择好了之后,就应当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程中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里,有效地领会课堂内容,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1.借助情境创新教学

小学生普遍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学习进取心也较强,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创设情境,如消防战士、环境使者、祖国卫士、梦中奥运等。教学中设置情境辅助教学时,应当注重发掘小骨干,可以集体练习或者分组练习,培养他们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品质。组织一定的有意义的竞赛,使学生体验到应有的挑战性、竞赛性,明白相应的思维过程及如何以智取胜。教学活动中,老师不应该将课堂安排得太满,而应当给学生留一定的空间,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平等、积极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翁,激发其探索及其求知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应当创设或者引入一些带有情绪色彩、活泼生动的场面,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娱乐活动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如学生轮流领操、师生一同参与游戏等,讨论问题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其回答及时鼓励,激发其创新意识。

2.创设情境式教学

小学生刚刚入学时,兴趣广泛,好奇心极强。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小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学会走、跳、投、体操、列队等。情境如神龙飞舞、猎人打猎、小青蛙跳荷叶等。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当注意其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学生的情绪往往是情境教学的核心,根据其心理认知规律,先易后

难,由表及里,采用丰富的情感来带动整个教学氛围。同时,教师必须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善于提问,创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可以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出发,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也可以是结合技术要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决办法。

3.评价式教学

教师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交流、评价。根据掌握要求的不同,使学生分步领悟动作要领,对不同动作分层次、有步骤地讲评。先分别讲评,最后综合讲评。体育学习效果上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与学生认知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评价标准不应局限于一种,评价内容尽量开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应当注重渗透思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以及果断、勇敢的精神。

体育课堂教案范文第6篇

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最为艰苦的阶段, 许多学生会因为紧张的学习而疏忽体育锻炼和轻视体育学科的重要性。 因此, 要让学生懂得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锻炼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让他们放眼去看看身边的现实生活, 尤其是在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的大都市中, 人们忙碌于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家庭事务之中, 往往会忽略运动对保持和促进健康的重要性, 很难抽出时间锻炼身体。 于是, 由于缺少锻炼所导致的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日益显现出来。 而锻炼是延缓衰老、防病抗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 如果能坚持锻炼, 生命将会呈现另一种色彩。 要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 明确锻炼目的, 了解体育教育的本性、实效性和自我锻炼的方法, 进一步强化自我锻炼的意识。 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课外活动。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 举行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宣传教育、体育专题讲座、图片资料展示等活动, 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和体育意识。 例如我校每年第一学期都组织各年级学生参加比赛。 今年安排的比赛是;高一篮球, 高二排球, 高三拔河。 教师先在学生中挑选20 名体育骨干进行培训, 让他们负责担任各种比赛的裁判, 教师进行指导, 笔者发现他们积极性很高, 各班学生组队和训练积极性非常高涨。 由此带动了全校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认真组织好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 利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来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许多国家都在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 而且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 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蓬勃发展, 但体育教学还是摆脱不了老的框框。 教学方法、方式也比较陈旧, 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达标和增强体质教育, 而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样只能暂时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 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所开始的漫长工作和生活上的需求。

因此, 素质教育原则就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 作为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总目标而提出。 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顺应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勤学多思, 多钻研教法, 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 提高体育意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奠定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3因材施教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

目前, 在高中体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 增强学生体质为教育目标。 近几年来学生体质普遍下降, 而学校对体育达标的评价标准又较为简单, 这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是按照固定的课时计划、形式、结构和教学程序, 由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动作、锻炼身体, 实现和达到统一规定的标准。 如果学生在某一项目一旦达标, 此项体育教学即告终结, 这种终结性严重影响学生从事和继续活动的兴趣, 影响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爱好和独立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 因此, 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 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据学生爱好、兴趣, 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 开设多种形式的选修课和选项课。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 必须科学地安排教材内容, 在教法上要采用竞争性、趣味性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 并能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技术和方法作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 可采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 代替过去由教师填鸭式传授的方法。 例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 向学生讲明课前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 或有目的性的游戏的内容要求、练习形式及规定时间。 如需用音乐, 应帮助他们选好音乐或规定好音乐节奏。 要求学生提前写出一个方案, 经过多次修改和教学实践后, 由教师讲评, 并提出改进措施。 这种教学方法, 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又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 培养了他们独立的组织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特别是高中一年级, 由于学生还没有摆脱初中体育课的常规习惯, 对教师仍有依赖性, 在这一阶段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经常提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安排准备活动的依据, 所学的动作、技术练习对身体有何作用等。

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既有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 又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因此, 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应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 并从中得到乐趣。 这样, 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 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教师认识的转换、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进一步改革,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 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 提高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明确自我锻炼所带来的好处, 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意识, 从而能终身从事体育, 终身受益。

摘要:素质教育原则指出: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身体和学习有用的运动技术, 进而加强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 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因此, 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自我意识, 把体育锻炼上升到学生的日常意识层次, 就是广大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上一篇:医院门诊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不俗气的祝福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