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影子教学反思范文

2024-02-16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活动目标

1、玩影子游戏,初步了解物体都有影子。

2、在游戏中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

活动过程

一、猜谜,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1.请幼儿猜谜语:我有个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我到哪,它到哪,紧紧跟在我身边,这是谁?

2.找自己的影子。

3.相互交流。

二、找教师影子的位置,学用方位词前、后、旁边。

1.教师不断变化方位,<来.源快思教.案网>请小朋友找一找老师的影子,引导幼儿学用方位词前、后、旁边。

2.提问:为什么老师的影子一会在前面,一会在后面,一会又在旁边呢?

3.小结。

三、引导幼儿变化自己影子的位置,巩固影子与自己方位的关系。

1.幼儿自己探索。

2.交流、小结。

3.集体玩游戏:让你的影子在你的前面(后面、旁边)。

四、藏影子,探索影子与光的关系。

1.幼儿藏影子。

2.相互交流。

3.总结:光照射到物体,物体就有影子。

活动延伸

物体除了在太阳光下有影子,还在什么情况下也会有影子。

教学反思:

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幼儿生活中中心的观念的体现,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让幼儿探索影子,让幼儿来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总体构思

“月光下的遐想”类题目往往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本节作文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考查较高,“遐想”不同于“启示”和“思考”,需要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就一事物多角度地观察并由此生发联想,从中选择健康的有创意的内容,下笔行文。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运用多媒体,从视觉、听觉上调动学生的感情共鸣。设计不同的背景画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学生个人生活体验,从中选择有益内容,现场写作。【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谈谈月亮。月亮——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事物,可古往今来许多人却从月亮上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如果我问你们:月亮会带给你什么遐想呢?先不急着回答,让我们先共同来体验、感受一下,请大家把触觉、嗅觉、视觉、听觉都好好释放出来,把你们丰富的小脑袋打开。 (二)学生体验

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配合画面:沙滩下轻风徐徐,椰树沙沙作响,一轮圆月由大海深处缓缓升起„„

教师轻轻地问:同学们,看着月亮,你们想到什么了吗?闻到了什么味道了吗?如果没有,闭上眼睛,听着音乐,再想一想。

请两到三位同学谈谈自己在乐曲中感受到什么,想到什么。 2.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配合画面:深山处一轮圆月,一股泉水,一潭潭水,一块石头„„

画外音:你在那石头上看着月亮独思,你会看到什么,会想到什么。

再请三位同学谈谈自己在乐曲中的感受。

3.一间木制窗口,窗外月亮高挂,一个人由床上走到窗边举酒对月独饮,配乐播放《静夜思》《记承天寺夜游》等描写月亮的名句。

画外音:在月亮下,那么多人写出了如此丰富的名句,拥有现代意识的你,又遐想到什么? 4.播放嫦娥奔月的传说画面,美国人登上月球的画面,世界欢庆的场面。

画外音:面对神秘的月亮,你又有什么慨叹? (三)写作训练

有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朋友们,想象的大门已打开,那么你还等什么呢? 学生现场作文。

【教学探讨】

学生想象的能力,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能力必须在学生动笔时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是否有效果更好的办法?

⊙设计亮点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写“虚”——主观的情、意、想象,可能需要一些媒介物,没有一步步的启迪、引导,学生写“遐想”文会有一定难度。本设计运用画面、音乐,多角度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想象能力。

⊙专家点评 这篇设计很有特点,主要表现在:教学目的独特,训练学生想象能力,应用多种表达手法训练习作能力;教学手段独特,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既有音乐的欣赏,又有画意、诗情的感受,还有“画外音”,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知,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主题独特,“月光”是视觉形象,可下笔的似乎并不多,但加上“遐想”,范围就拓展开了。需要注意的是,争取使“画外音”的提示更灵活些,内容更具体丰富些;对作文的要求也应该更明确些。

月光下的遐想

---作文训练指导

一 、明确习作目标

1、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

2、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二 、置身生活情境

由歌曲“明月几时有”引入。

那一轮明月勾起人们心中多少往事,引发人们多少遐想,就让那洒进窗口的几缕月光,托起我们想象的翅膀,自由的飞翔吧。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为触发点,吟诗赋词的例子可谓俯拾即是:“烟笼寒水月笼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迷朦而清冷的秦淮秋夜图;“晓镜但愁云鬟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寄托了作者多么缠绵执著而又痛苦的情感,一轮寒月映衬出诗人心绪的凄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借中秋圆月抒发对亲人的思念,感情是多么深沉„„

我们沐浴着月光成长,在月光下放飞理想。孩提时代,与月亮赛跑,羡慕在广寒宫喝桂花酒的吴刚;童年时期,我们在月光下玩耍,捉迷藏,想着嫦娥与我们共舞;如今的我们一定有更多的感悟、遐思。同学们,既然如此,那何不让我们也来观察月亮,走近月亮,用心去感悟月亮呢!

展示课题

三、写作方法讲解

(一)、审题目

“遐想”,《现代汉语词典》上的注释是:悠远的思索或想象。月光或月光下的景物是遐想的源头,对月光下的景物的描写是本文必不可少的部分。写作时宜由眼前的月光或月光下的某一景物入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不少的学生抓住了中心词“遐想”,展开了想象,但忽略了联想的基点“月光”或“月光下的景物”。又有的学生对月光和月光下的景物进行的描写和渲染,却忽略了联想和想象。这都是不行的。

那应该如何围绕中心展开联想和想象呢?

(二)、找基点

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可产生不同的联想点,写这篇作文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寻找联想的基点:

1、 月光

2、 月光下的景物

3、 月的阴晴圆缺

4、 与月亮有关的名篇、诗句

5、 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三)、展思绪

展示课件一

借月遣寂寞

提示:

1、周末,当你看到别的孩子都在父母怀抱中撒娇的时候。

2、中秋节,当你看到别人一家幸福地边吃月饼边看月亮的时候你又是怎样想了呢?

3、看见别人的生日,鲜花加祝福,而自己生日的时候呢?

4、那卖火柴的小女孩,寒冷的冬天,凛冽的寒风,在热闹的圣诞节一个人坐在墙角看着天上的月亮。你能不能想像她在想着什么。

5、月光下,老母亲孤零零望着天空,嘴里在不停的念叨着那远方打工的儿女们。

6、边关将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他们在万家团聚的时刻,心里想着什么?

7、人类是这样的,那动物呢,被主人抛弃的,迁徙掉队的。

展示课件二

邀月庆团圆

提示:

1、中秋到了,看到圆月,想到了除夕的那一次全家大团圆,在外工作的叔叔突然回到家,高兴的奶奶都合不拢嘴了

2、月光中,很久不见的同学相聚的那一刻再一次浮现在脑海中。

3、十六岁了,从来没有给你庆祝过生日的爸爸妈妈突然从远方回来,捧上生日蛋糕,送上生日礼物。

4、祖国的统一大团圆,全世界的和平。

当然,借月光还可以抒发其他很多很多的情感,如借神话故事来写一些科幻作品;借月亮来表现对母亲的爱;借写月的古诗词来诉说历史的看法。这里有一篇例文,可供同学们借鉴一下。

展示课件三

望月共遐想

四、动情快速作文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一、引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因此,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看生活中影子、手影的图片让学生高兴,然后通过猜谜语:“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晴天里有他,阴天里没他。”把学生带入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中来。

二、趣味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课堂教学的重点,然而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让课堂变得更活泼,更有趣,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教学时,我创设有趣的情境,将生字亲切地称为“生字宝宝”。如他们自读课文后,要学习生字,便说:“你们看,生字宝宝跑到电视机屏幕中来了,谁能读准它们?”孩子们一听,学习生字的热情高涨,大家纷纷 举手,要认读生字。巩固生字,去拼音开火车读时,我又说:“你们最喜欢的小火车要开动了,在开火车之 前,调皮的生字宝宝把它们头上的小帽子(拼音)脱掉了,你们还能读准它们吗?”在创设的这种情境下,识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过程。孩子们兴趣盎然,学得愉快,学得有趣。在识字形式上设计了让学生自己找识字的规律:如 (1)区别前后鼻音识字; (2)多音字记字法; (3)反义词记字法; (4)给熟字加偏旁级字法; (5)同音字记字法; (6)换偏旁记字法等。

小老师带读,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生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加深印象。我还通过把生字放到气球中编成儿歌:小气球,真漂亮,唱着跳着跑来了,带着啥?(学生:生字宝宝。师:你认识他们吗?)引导学生再认读14个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多次扎扎实实地读,最后把识字巩固于阅读中,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逐步掌握音、形、义的过程,识字和阅读教学相辅相成,有效地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

三、思考:

上课之前,对这节课我作了大量的准备,上完这节课觉得如果自己要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走好,自己需要储备的东西是那么多。

1、对时间的把握不准,特别是在老师带读生字的部分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后面气球识字部分仓促不扎实,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书这一环节没有时间。

2、 自己在多媒体运用中不够熟练,还需要多操作。

3、自己在课堂评价语方面还需要加强,评价语还需要更丰富,更有特色,更让贴近学生。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1、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2、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摘要:针对目前的化学教学反思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提出了化学教学的反思应具有创造性、发展性、批判性、互动性、自主性等特征。化学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状态等,并就如何提高反思能力,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而要成为研究型教师,首先必须要做一个反思型教师。教师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思考,才能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才能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既是学校校本教研中“反思、互助、引领”三大核心要素的基础,又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实践”两大知识支点的桥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教学反思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对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提升专业化水平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够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使教师逐渐养成对教学对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只有教学反思才能产生教学变革,只有教学变革才能带动教学的快速发展。

1化学教学反思的现状

当前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敷衍应付:一些化学教师把写教学反思(课后记、教学随笔等)当作教学任务来完成,为应付常规检查而写反思。而这样的“反思”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其内容要么与课堂教学风马牛不相及;要么词不达意,东拉西扯;要么摘抄文稿,权当“反思”。

(2)隔靴搔痒。部分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表层化,反思不深刻,只注意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而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作深层次反思。例如“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除少数同学外,一般掌握得还可以”,“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除个别环节外,其余都实现了教学目标”,如此等等。这类“反思”不痛不痒,它只停留在发现问题(“少数学生”“个别环节”存在缺憾)这一层面上,而对产生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未作理性化的思考。

(3)等同于教学总结。有些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教学总结别无两样,把教学反思完全写成了教学总结,呈现出的内容是对某一个教学阶段(一个教学单元或一周)的教学情况进行回顾与总结,肯定这一阶段的教学成绩,寻找不足。这类“反思”的主体成分是检讨阶段性教学的得与失,是对化学教学工作的自我评价。

2化学教学反思的内涵特征

反思一词本身含有“反省”之义,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即通过对当前认识的审视、分析来洞察其本质,这是“反思”与“思考”的主要区别。换句话说,反思也就是从新角度、多层次对教学问题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规律,获得新的发现。

2.1化学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是化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化学教学活动的始终,它能够通过提高教师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师监控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它既是对过去教学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化学教学反思并不单纯是化学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化学教学过程的思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主要包括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状态等方面的反思。因此,其实质是是教学主体不断探究与解决化学教学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化学教学合理性,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过程。

2.2化学教学反思的特征

化学教学反思具有创造性、发展性、批判性、互动性、自主性等特征。创造性,即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化学教学,寻找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理论的支持与指导下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观点,以此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其次,化学教学反思具有发展性,即能使教师得到发展。反思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促使化学教师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其中得到提升与发展。教学反思的真谛应该是教师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善于挑自己的刺,敢于正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突破自我、突破自我封闭,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高境界迈进。三是化学教学反思具有批判性,即能用批判的眼光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当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能用“不满”的心态,对教学进行冷静的思考、分析,去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与提升。当教学反思具有很强的批判性时,我们的反思才深刻。四是具有互动性,即教与学两方面相辅相成,仅仅有教的反思或学的反思是远远不够的,教与学的反思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化学教师的反思应建立在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等。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合作、互动,能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完成化学教学任务,而是如何“更好地”完成化学教学任务。反思不是白费力气,而是明确指向于化学教学问题的解决,能够想出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之道,并尝试不同解决方式的结果。五是具有自主性,即用自主、自觉的态度去反思。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是一种高度自觉和自主的自我研修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工作方式。教学反思是教师职业的内需,而不仅是外来任务。教学反思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决定着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必须自觉地、自主地进行才有收获,靠外力作用、被动的“反思”是达不到反思目的的。

3化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化学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状态等。

3.1反思教学理念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关注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需要明晰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并且尝试描述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往往是教师反思的一个盲点,在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时候,教师往往更多地从客观环境的角度,从外在于自身的角度进行反思,而很少对隐藏在自身内部的、支配自己教学实践的理念进行反思,进而也很少对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进行反思。

3.2反思教学目标

许多化学知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化学教学内容中,并有意识地贯穿于化学教学过程,使其成为化学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反思教学目标,看其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反思自己之所以如此设定目标的原因,以及如此设定目标是否合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其次是反思如何达成教学目标,为达到设定的目标需要进行怎样的教学设计,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如何进行教学。再则需要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就是反思实施教学后的效果问题。

3.3反思教学过程

化学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应考虑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要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内容方面,应反思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法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和谐的统一体。在教学方法上,要反思如何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化学现象、生活常识、实验现象等为学生创造合作、探究创新的机会,并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学生认知方面,应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思如何设计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才能使学生达到跳一跳、能摘到的理想状态。二是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犹如建设高楼大厦的图纸,是精品工程的第一步。反思教学设计就是要反思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扫除满堂灌、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等现象,三是反思教学现象。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产生一些教师未曾想到和意识到的突发事件,教师往往会因为这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灵感要比自己事先的设计宝贵得多。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发而至,若不及时通过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后悔莫及。此外,反思突发事件还能使教师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

3.4反思教学状态

反思教学状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反思教学中的互动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应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二是反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是否确立,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否都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三是反思教学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反思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性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和机会。

4提升化学教学的反思能力

化学教学进行深入反思,做到以研促思、以思促教,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使自身向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以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反思能力

只有将化学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然后再回到化学教学实践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加强理论学习是化学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和迷茫,主要也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刻所至。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其实质就是教师对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历经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即教师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教师学会独立思考、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4.2针对教学实践,把握反思策略

化学教学反思要“思”之有据。这里暂不谈对教学中成功之处的反思,主要谈对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或困惑的反思。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有些是个别的现象,有些则属共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四个策略”找根源。

策略之一:对教材质疑。出于稳妥,有时的教学是“照葫芦画瓢”:铺垫是教材的“复习题”,新授内容是教材的“原例题”,反馈是教材的“练习题”,巩固是复习材料的“检测题”……这在事理上本无可非议,可教学下来总感觉心里不是滋味。我们不妨对教材质一下疑:复习的知识是否有利于新知的展开?例题的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反馈的练习是否具有反馈的功能?巩固的检测题是否灵活有趣?如果“没有”,就应当跳出教材用教材,将学生生活中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融入例题与习题之中,体现教学的生活化,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展现教学的价值观。

策略之二:与学生换位。出于责任心,有时的教学已尽了全力:该讲的讲了,该问的问了,该做的做了,该练的练了……这在常规上无可挑剔,可教学下来总感觉效果不很明显。我们不妨与学生换下位:如果我是学生会怎样?如果学生是这样,我该怎么样?是不是不该讲的也讲了,不该问的也问了,不该做的也做了,不该练的也练了?如果“是”,就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这一切,让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策略之三:与他人比较。有些化学教师的教学像“赶鸭子上架”:直观谈话、操作、演示、验证、归纳等多种手段并用。这在经验上无可厚非,可教学下来总感觉没有起色。我们不妨和他人比较一下:在学校里听一听同行的课,在刊物上看一看他人的设计,在录像中观一观名家的课例。然后反思他人的教学好在哪里?自己的教学弱在何处?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

策略之四:请名师指点。为了创新,有些化学教师追求“前沿”:创设生活的实际,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安排充足时间的实践,组织双向互动的合作……这种精神无可指责,可教学下来总感觉特色不够明显。我们不妨请名师指点一下,或邀同行听一听自己的教学,评一评得失,在“听”与“评”中“把脉”,还可请名师改一改自己的典型教案,做一做公开课展示,在“改”与“做”中“会诊”,从而使自己由“当事者迷”向“当局者清”的目标迈进。

4.3加强教育研究,撰写反思札记

一方面,进行教学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础;另一方面,教育科研是对教学反思的提升。苏霍姆林斯基说:“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进入到新课程改革中,研究探讨新课程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探讨化学课改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使自己的化学知识、化学思想、化学意识、化学教育能力得到升华。同时,通过参与教学科研,促使教师逐步把反思行为形成一种习惯,加速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进程。教学反思贵在及时、难在坚持,勤于动笔撰写反思札记,记录化学教学中的丝丝火花、点滴感受是教学反思必不可少的。在化学教学反思中要做到以记促思、以思促教,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思札记可写成功之处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也可写不足之处,对课堂教学中疏漏失误之处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一个教训,提醒自己在今后教学中避免失误。还可写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反思捕捉,即时记录,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总之,教学反思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保证;是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有效措施。教师只有做到常思常想,常想常新,善于捕捉灵魂的火花,才能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达到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的理想境界。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1 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 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 也要关注情感态度, 即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 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 即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 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 (自我概念) 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 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 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 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这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其次, 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 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走下高高讲台, 走进学生身边, 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 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 甚至行动, 努力当学生的顾问, 充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 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3 关注个体发展, 体现人文关爱

教学需要师生的交流与合作。教学中, 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 少一些站在讲台上多一些与学生交流, 要走下去关注那些未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在干什么,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 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作为教师, 对于这部分学生的“闪光点”应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当他们取得点滴进步时, 教师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 对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帮助他们分析产生的原因, 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 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对学生学习取得点滴进步时, 教师要以微笑、点头和赞叹的话语给予精神上的鼓励, 即使是学生回答错误, 也要善于抓住优点予以表扬, 从而让学生喜欢思考, 积极参与活动中来。另外,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层次与水平, 承认差异性。教师在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 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 课堂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时, 要多留时间, 不能让优生的回答影响差生的思考。

4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 强调学习方式多样化, 重视自主探索、操作实践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运用, 使学生获得多元的学习机会和体验。教师要改进教学的方式和策略, 为学生完善学习方式提供有利条件。”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 不断改进已有的认识和经验, 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 而不是通过静听、静观、死练来接受现有知识的过程。所以, 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在“做”数学和“说”数学中学数学。我们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组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索发现, 再组际交流、归纳总结由实践操作得出的探究结果, 并从理论上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验证。这样的合作学习课, 遵循了人文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在小组活动期间学生求知的热情特别高涨, 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 加强了沟通, 个性得到了张扬, 潜力也得到了发挥, 同时, 教师巡视诱导, 及时评价和指导, 起到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作用。通过动手操作来确认数学猜想, 比较直观。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适当增加开放性、探索性较强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采取‘开放性’的教学策略,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时间, 让学生提问和质疑、尝试和探究、讨论和交流、归纳和总结等, 促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开放;同时应根据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的需要, 进一步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学习内容, 开放性的教育资源、开放性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在积极探索、思考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来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从更广阔的领域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心理品质, ”以往的教学中, 封闭性的问题教师比较熟悉, 但课堂上如何使封闭的问题开放化?如何从课堂上只提封闭性的问题走向多提半开放、全开放的问题?这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适当增加开放性、探索性较强的学习内容,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经常采用把“习题”变为“问题”的方法进行问题开放化设计。这种开放性问题, 对学生是具有挑战性的, 生生间、师生间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欣赏的学习氛围, 更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 也使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教学相长。

总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学会学习, 为学生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 而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参与者, 要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 同时, 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 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 建立起新的初中数学教学观。

关键词:理念,模式,兴趣,方法

参考文献

上一篇:营改增后工程造价计算范文下一篇:药剂科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