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反思范文

2023-09-16

教学案例反思范文第1篇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之后,对自己教学得失可以进行总结反思,这种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教学参与者看,可以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失。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学方法的反思,如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概念、原理等)是否采用了相应的方法,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适合性,可以反思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失,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从教学进行的步骤看,可以反思教学的导入,教学各环节的衔接;从教学内容看,可以反思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性,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单元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等。

(二)说课

说课是对备课的口头说明,但它不同于备课,说课讲备课的过程及其理由,而备课主要是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说课教学反思方面具体体现在:教师在备完课乃至讲完课之后,对自己处理教材内容的方式与理由做出说明,讲出这些过程,就是讲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这种策略的说明,也正是教师对自己处理教材方式方法的反思。事实上,说课总是讲给同行听的,同行听后要提出建议与评比,这是一个很好且有效的教学反思途径。并能形成反思群体,共同提高。

(三)听课与评课

听课决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之优劣,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教师讲课时并不总是能注意到自己教学上的得失,但若课后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特别是与同行、专家教师一起,边看边评,则更能看出自己在教学中的长短。

(四)征求学生意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所以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会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层次好、中、差的学生会有他们不同的看法,学生的某些想法也许教师没想到。通过对他们意见的征询,结合自己的思考,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五)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规范化的教学应在单元教学结束时,通过多种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查。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提出自己改进的建议,不论检查什么内容,都包含着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这种反思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学生学习中的得失表现,造成得失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内容掌握上存在的一致性倾向,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六)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写“再教设计”

一个教师在自己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谁没有教得得心应手的时候?谁没有发现“新大陆”的时候?谁没有精雕细刻的得意之作?谁没有激情澎湃的创新灵感?但是这些别人无法领略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不及时的总结和积累,得不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终归会“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勤于积累,善于思考,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学案例反思范文第2篇

昆阳二中蔡伟志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反思案例。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思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有研究发现,数学思维品质以深刻性为基础,而思维的深刻性是对数学思维活动的不断反思中实现的,大家知道,数学在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这种锻炼老师不可能传授,只能是由学生独立活动过程中获得。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从所教学生来看,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按老师要求进行作业后的反思,而这部分学生95%的数学能力很低、成绩差,他们只会做“结构良好”的题目,以获得对问题的答案为目标,不会提问,这部分学生中,没有一个会对命题进行推广,而坚持写反思的学生情况就大不一样,因此,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案例1,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归纳概括,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发现这几个题表面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⑴ 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⑵ 都用到了方程的知识;⑶ 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⑷ 都用到了几何知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案例》。 在此基础上老师说:我通过解这几个题的过程的反思与同学们相似,我的反思结论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思维策略或同一个解题模式,就是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就把几个例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统一成了下列模式(板书,并解释每个箭头的意义)通过对5个例题解题后的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案例2:胡玲同学在解完“梯形ABCD中,点E是腰AB上一点,在腰CD上求作一点F,使CF:FD = BE:EA”之后在作业的反思栏内写道:“老师,如果E点在底边上,如何在另一底上找到F,我有一种方法,不知对否?作法,1. 连结AC; 2. 作EO // DC交AC于O; 3. 作OF // AB交BC于F。 AE:ED = BF:FC。 ” 同时,另一位学生在作业本中提出同样的问题,写道:“如果,在梯形ABCD中,点E是底边上一点,那么在另一底边找一点F,使AE:ED = BF:FC,应怎样找?” 两位学生对同一个题目,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前者解决了问题,但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后者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能准确的描述问题,两位学生都良好的运用了直觉思维,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我及时公布了两位的猜想,并鼓励他们的这种主动猜想的创新精神,公布之后,同学们反映强烈,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且在讨论中思维更加深刻,问题得到引伸,方法也出现了多种。第二次作业本交上来了,一位学生对在讨论中提出的新方法给出了证明,他写道:“今天江乔说,如下图,已知梯形ABCD,E是底边的一点,延长腰交于F,连结EA交AB与G就是昨天胡玲要找的点。我觉得它说的是对的;证明如下:……(证明略)” 我也即时公布了这位学生提供的江乔的发现和他的证明,并说,江乔能想到这种方法,正如他在反思中所说,是他对解过的p244第22题的反思在这里起了作用,因为当时作了深刻的反思,从而对做过的题目有深刻的映象,自然很容易想到这种方法,因此,同学们应向他学习,解题以后不要停止,一定要多作反思。接下来的几天中,都有同学围绕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并且有的同学还将此问题作了进一步引伸,如胡静在反思中写道:“任意多边形,知道一边上一点,就可以由胡玲那种方法,在其它任一边上找到一点,使与分得的线段的比等于这点分得的这边上的两条线段的比,只要先把多边形变成三角形后就行。对吗?”我批语道:“你已推广了胡玲提出的命题,很好,且你是对的,请试一试能不能给出证明”。

教学案例反思范文第3篇

——教后感

河南省 开封市 开封高中

王炎培

开班会之前,我联想到了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主人公的境遇越是不平凡,感情纠葛越是荡气回肠,故事越是曲折,那么作品就越好看。由此,我想这节班会课上的矛盾越是激烈,越是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思考再三,决定从大部分中学生都存在的一个问题——“青春期叛逆”入手,并最终定下了班会主题:叛逆—沟通—和谐。

可是一部影视剧的成功与否,除了需要热情、良好的愿望,更需要一个好的导演、一批好演员。在这次班会观摩课开播之前,我作为导演,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呢?——首先,学校是第一次组织这样的班会观摩课,有全校的分校班主任前去观摩,不用说我这个导演将要面临的是即将诞生的处女作;其次,我手下的演员,也就是我所带班级的学生,是全校最没有活动积极性、对班级事务最为淡漠的一个学生群体——分校平行班的学生;第三,任何一节班会不可能像影视剧一样,拍的不好可以重拍,而是只能有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不然就没有了现场的氛围。所以我对于这次班会观摩课的成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事先,我对全班的同学进行了长期的思想动员工作,给同学们讲这次班会对于本班的重要意义,并对班会的众多环节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设计、安排,多次和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交换意见,最终向领导请示班会方案的可行性,因为有一部分家长到场,这就牵扯到社会影响的问题,可谓做到了万无一失。但毕竟所选主题是现代中学生非常敏感的话题,到场的人员又是本班的任课老师,部分家庭矛盾较为突出的学生家长,如果学生没有在我的掌控之中,出言不逊,对任课老师和学生家长肆意攻击,怎么办,又或者面对这么庞大的阵容,学生怯场不发表观点二冷场,怎么办?这也是我最担心的。

怀着矛盾的心情,终于迎来了班会观摩课的开始。按照当初的设计,部分同学在课堂上表演家庭里学生和家长闹矛盾的小品,由此拉开班会的帷幕,没有想到他们精心的排练和临场发挥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开了一个好头,一下子把现场的气氛搞活了。紧接着是学生、学生家长、任课老师,就连观摩的班主任都坐不住了,争相发言,个个发自肺腑,态度诚恳,达到了很好的民主交流的效果。不管从形式还是内容都获得了与会师生的高度评价。

可就在这节班会即将结束的时候,班长站出来说:“这件事情,没有经过班主任的允许,但是我想同学们的心意一定要借今天这个机会表达出来,下面我代表全体同学向班主任赠送鲜花。全体同学起立,向班主任鞠躬!”班会之前,我就觉得班会上可能发生一些什么,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学生会送给我如此厚重的礼物。这是从教以来享受到的最高荣誉。我无话可说,只有以泪洗面。

班会以后,班上气象一新,没有人迟到了、旷课了,课堂上也都认真听讲,更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每天我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同学们到校,同学们都面带微笑的说:“老师好!”当然我也热情的予以还礼:“同学们好!”整个教室呈现出一派和谐,师生亲如一家人。 班会是结束了,可这节班会却留给了我无尽的思考。

一、师生沟通是班级管理的最重要基础

说实在话,开班会之前,我对分校平行班的学生没有给予充分的信任,以至于我对这节课信心不足。可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用心和他人沟通,对方会热情的打开自己的心灵窗户,你有情,我有意,人心换人心吗!

其实这些学生不缺钱,缺的是心灵的沟通,缺的是他人对自己的理解。只要你理解了他们,学习就是再苦再累,他们也会想办法去克服,而不是无端的叛逆。

通过这节班会,我真正的体会到和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它是班级一切事务最重要的的基础环节。

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沟通无限!

二、班级管理必须用先进的思想理念作为指导

长期以来,我们大声疾呼更新理念,那就是师生之间要民主、平等对话,可我们有一部分老师却拿着“师道尊严”这个传统文化准则,对学生横加批评指责,说什么现代的高中生目无尊长,见了老师也不问好,甚至还背后说老师的坏话。这难道只是学生没有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吗?难到学生对你打招呼,就算是尊重吗?我们有没有反思一下我们浮躁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不是真正替学生着想了,是不是真的值得学生尊重呢?我想,学生心中自有一杆称。

事实上,部分老师确实是在进行“家长式管理”,一味的要求学生必须怎样做,如果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就是大逆不道。不过,我们祖先也留下了其他教育原则,比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亲其师而信其道等等,我们为社么不去遵循呢?

师道尊严不仅仅是说出来的,更是老师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换来的。

而我所主持的这节班会,恰恰体现出了民主、平等的育人原则。在场的学生家长、任课老师、学生还有观摩老师都可以畅所欲言,没有对和错,只有真和假。正如一位到会领导所说:“这节班会观摩课从设计到组织堪称完美,形式大胆、新颖,但我们更应该从中看出它所折射出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民主、平等,我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触及学生的灵魂,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是的,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认识到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必须更新,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对我们的要求。

教学案例反思范文第4篇

提起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不少教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书太难教了,讲了那么多,做了不少题,可最后拿到试卷一看,真是“失之千里,差若毫厘”。尽管每年都有相同的感叹,但我们广大历史教师还是要进行一轮一轮的复习,就是尽可能让学生多学点知识、多考点分。

分析了近3年的历史高考题后,我对高三的教学局限性与与后期复习谈几点自己看法。

一、过份局限于课本知识和复习资料,陷于“本本主义”

我们许多老师认为,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强调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忠于教材”,不能“脱离教材”、“超越教材”,这种把教学内容绝对教材化的观念,陷入了“本本主义”的泥潭。现实中往往把几本教科书奉为万能,认为只要把课本知识全部掌握了,高考没有什么对付不了的;实在不行还有一本复习资料可以做参考。殊不知,现在的复习资料大多是相互抄袭,自主创新的太少。

二、过份局限于课堂,教师一味地“满堂灌”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重视对学生集中思维的训练,却忽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基本上采用“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有人认为,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决定了这门学科只能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用主要精力和时间来讲述历史知识,即使一讲到底也无可非议。长期以来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可以说就是单一的以讲述为主的方式。现在时代变了,教材也换新的,但我们许多老师还在满堂灌,结果导许多致学生不愿意上历史课,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过份局限于校内,忽视了社会大课堂

传统历史教学的时空基本上被限定在课内校内,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课外学习几乎是空白。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但不是惟一渠道。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都是课外学习历史的好场所,特别是大量的历史遗迹,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物化、真实、形象、丰富的历史材料,更是历史课外学习独具的优势。因此,历史学习应将视野拓展至整个社会,社会才是学习历史的大课堂。但现实生活中基于种种困难,我们教师特别是高三教师绝不可能带领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去学习。2012年江西历史高考就考了生活中的历史知识——交通灯的发展变化。以学生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为切入点考历史。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交通问题)。这种考题不仅角度新,又与生活相关。

四、后期的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整合教材,夯实历史主干知识。现在高考使用新教材,新教材按照专题形式来组织的,跨度大、难度高、跳跃性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在直观上很大程度地被削弱了,容易给学生造成记忆困难甚至混乱。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应适时加入通史部分的复习。第二轮复习时,应以通史体例辅之以热点问题进行,学生只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依据教学指导意见,优化三维目标的达成。

3、平时多注意新题型的收集与训练。新课改意识将更加开放,新题型很可能出现,平时须多注意收集与训练,如情境类,文史常识类、研究性学习类、辩证认识类等题目。

4、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取有效的信息,两类材料的阅读迷惘,一类是文言文,另一类是外交辞令,平时复习与训练时应加大阅读的力度,提取有效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提取选择题的有效信息,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这三个要素(特别是时间要素),另一类是提取主观题的有效信息,关键是要明确题目“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5、关于训练与讲评问题。训练题目要遵循考查内容上不超出考纲范围,设计风格符合考纲示例,以不偏不怪为原则,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与技巧为目的。具体方法是从课改地区高考模拟试题和各大历史教学网站上收集整理,应加强考生应试能力与技巧的培养,如字迹是否工整,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答题,语言表达是否概括精练,心理压力是否过于紧张等问题。在讲评时,尤其不能拘泥于参考答案,应多鼓励学生按合理的思路来组织答案,答案要专业化、规范化、精练化,多研究高考方向,总结命题规律,总结做题技巧和要求。

8、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9、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10、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教学案例反思范文第5篇

“老师,你别烦我了,我本来就心情不好„„” 我怎么也没想到,平时内心开朗但不善言语的孟孟会这样对我说话。“孟孟,老师点了你好多次名了,其他小朋友一遍就听见了,你在做什么?”,我甚至有些生气,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质问”了起来。

“哇„„”一声,孟孟哭了,全班小朋友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孟孟和我的身上,“我刚刚被某某小朋友打了„„我没有还手”孟孟哭得越发伤心,吞吞吐吐的把话一带而过,哭声掩盖了解释,反而此刻是伤心和委屈更为重要,他需要的是有人安慰和有人为他“讨回公道”。孩子的这种心理再常见不过了,老师们处理这种问题也最“拿手”不过,大概是:询问“当事人”——寻找“见证人”——指认——找出“真凶”——讨论“案发现场”——叙述“案发经过”——承认、赔礼道歉——双方拥抱和好——结案。这样看来,老师这个法官似乎当的合情合理,有理有据,大家最后都皆大欢喜,孩子们看起来关系使然,老师该忙什么忙什么,又重新投入下个环节。然而,今天孟孟有些不一样,他的不甘和难过已经占了上风,哭声久久的在教室里回荡„„

我猛然发现,我忽视了一件重要的事,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阳阳” “到!” “皓皓” “到!” “孟孟” “„” “孟孟” “„”

“孟孟!”

“他没来”孩子的声音有些吵,打乱了我的思绪,使我不得不抬头寻找起他。 我终于发现他在座位上低着头沉默不语。“孟孟,老师点了你好多次名了,其他小朋友一遍就听见了,你在做什么?” “我被打了„„我没有还手„„”

我几乎按照我的“案例定理”,从确认“凶手”到结案,按部就班。

但似乎孟孟不满意,噘着小嘴巴坐回到了椅子上,而我自以为圆满解决“纠纷”,说到:“下面,我们继续点名,点到的小朋友说到”。 “孟孟”

“„”还是没有回答声 “孟孟!” “„”

“哇”一声,孟孟哭了,“老师,你别烦我了,我本来就心情不好„„” 孟孟今天怎么了?

从他的哭声中,我寻思着,终于明白一件事—— “我没有还手”代表了他的心声,让我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吧,他想说,他在说:老师,我是一个好孩子,您不是常教育我吗,打人是不对的,小朋友做错了事情可以来告诉老师,老师会教我们对的做法,然而不是去打别人,我没有还手,我是一个好孩子,而您没肯定我,只是叫别人给了我个不轻不重的道歉,我想要的其实是您的肯定和表扬呀!

睁开眼睛,我的眼角有一些湿润,是的,孩子受到的委屈往往就被老师用了一个几分钟还不到的“案例定理”解决完事,老师似乎是经过了“断案”“审案”的过程,但每个环节其实都花不了几秒钟的功夫,孩子们能心服于这个“案件”的质量吗?

教学案例反思范文第6篇

教材分析:本课是经贵州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中的内容,教材主要从简单到复杂,油浅入深,从形象到抽象,主要介绍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前面的知识,基本能对电脑进行简单的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启动和退出“画图”软件;

2、了解选择画图工具的方法;

3、掌握刷子、铅笔、像皮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4、建立文件夹学会保存图片文件。

能力:

1、逐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完成作品创作的能力。

2、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情感:

1、鼓励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绘画,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3、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画图”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完成预定目标、任务,从而更好地掌握“画图”软件的使用操作方法。

3、学生通过学习、练习,灵活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画,但不是用纸和笔画出来的,下面请大家认真看看。(出示作品,简单介绍这是电脑中的画图软件画出来的。)同学们:“你们想学吗?”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电脑画画。

(二)新授

(1)认识画图板,提示:只要将鼠标指针指向某一工具,稍后就会出现提示,说明该工具的用途。

(2)练习,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掌握各种工具及颜色的使用。 (3)学生自主绘制作品。

(三)交流、完善。

1、学生:互相观赏作品,发现优点及不足。

2、教师:巡视指点。

3、作品展示。

四、小结: 谈一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学习利用电脑绘制与美化图画的开始,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学会启动和退出“画图”软件;了解选择画图工具的方法;掌握画图中各种工具的基本使用。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对教材的分析,本课的操作难度不大,学生掌握简单的画图软件的使用并不难,花费时间也不多,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也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导入新课语言简单,没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就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本课的教学中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就画图工具的讲解用了大部分时间,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交流讨论时间较少,课堂上没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气氛很沉闷。

上一篇:技校毕业总结范文下一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