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18

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委员会,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2、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定期深入各科室,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3、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争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科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

4、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监控水平。

5、协同全院各科室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高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消毒方法和制剂。

6、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训练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医务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以下职责。 1)、组织医师和医技部门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2)、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趋势时,统筹协调感染科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2、护理管理部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1)、组织全院护理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2)、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一次性使用医疗 69 用品的管理与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趋势时,根据需要进行护士人力调配。

3、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要求: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必须进行消毒、毁形、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新使用和回流市场。

4、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1)、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2)、病室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3)、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

4)、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5)、弯盘、体温计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6)、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7)、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

三、无菌操作制度

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2、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3、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4、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和超过无菌区取物。

5、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过久。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无菌,应尽早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6、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的柜厨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灭菌包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其中用物是否适量。

70

7、无菌盐水及酒精,新洁尔灭棉球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宜装得太满,以免取用时碰在容器外被污染。

四、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实验室内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实验室根据相关的需要和规定,设置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所有实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区设在半清洁区。

2、管理要求:

(1)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2)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3)各区洁净度的要求:患者自体血、储存、发放血液应分室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

(4)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杀毒剂处理。 (5)储血冰箱应专业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定期清洁和消毒,每周一次,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监测结果应达到规定的要求,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6)感染病人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志。

(7)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自体表面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8)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9)做好相关的工作记录和处置记录。

五、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实验室内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特制定本

71 感染管理规范。

1、实验室根据相关的需要和规定,设置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所有实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区设在半清洁区。

2、管理要求:

(1)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先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各种器具应及时进行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同时做好相关的处置记录。

(6)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10)实验动物应严格管理,防止逃逸或造成人与实验动物交叉感染,实验后的动物必须焚化或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抗感染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1、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3、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

72

4、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5、正确掌握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感染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

6、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

7、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七、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室内布局合理、标志清楚。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的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6、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有快速手消毒剂。

7、各科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无菌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八、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2、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可高压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仪器无菌剂浸泡灭菌。

3、手术间、无菌间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时间24小时),每周乳酸熏蒸一次。

4、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5、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即时用含氯消毒剂拖洗。

6、麻醉用器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

73

7、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8、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9、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10、手术废弃物品须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九、院内感染监测制度

1、对高危区,如手术室、供应室、无菌间、治疗室、换药室的空气细菌,每月监测一次。

2、各科室使用的消毒液有效浓度,每季度监测一次。

3、各科室使用的紫外线灯强度每季度监测一次。

4、对各重点病房及治疗室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污染细菌每月监测一次。

5、对一人一针一管消毒,空针用过后消毒情况,每日调查一次。

6、对无菌器械消毒情况,每月调查一次。

十、消毒药械与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使用科室应准确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务科。

2、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用后,便进行消毒、毁形、并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十一、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2、建立健全全院医疗废物管理监控网。

3、每日由专兼人员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送运、暂时贮存、处理。

4、定期由护理部、保健科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送运、暂时贮存、处理过程中的落实情况和安全防护工作。

5、由护理部组织负责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的紧急处理工作。

74

6、由保健科负责定期训练有关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的管理。

7、认真作好有关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的管理。

8、及时分析和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他问题。

十二、污水处理制度

1、污水处理严格按“三废”处理要求进行工作,保证被污染的废水不直接流入公共下水道。

2、工作人员保证污水不外溢。

3、严格按照加氯计算比例,保证氯、水充分接触一定时间后方能排放。

4、服从环保、防疫部门管理指导、协助工作。

十三、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上厕所时应脱去工作服。

2、诊疗换药位置工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酒精液浸泡。

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一用一消毒。

5、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6、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7、有严重感染性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应事先进行消毒。

8、出院病人的床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9、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儿科门诊应设预检,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

75 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10、传染病人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不准互换病房和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防止交叉感染。

11、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12、凡厌氧菌,绿浓杆菌等特殊感人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病人用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13、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如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14、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15、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16、办公室、病房、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17换药车上用物定期更换和灭菌,每周总灭菌一次。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再进行清洗、灭菌。

十四、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新入院病人(除急、危重病人外)必须24小时内完成卫生处理。

2、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3、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出院、转院、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对传染病人尸体须经严格消毒后处理。对其所用的物品必须消毒处理,不经消毒不准带出,用过物品不能给他人使用。对其所用的被服、衣服等出院时要进行高压消毒,或用化学消毒溶剂浸泡2小时后再行清洗。

4、凡遇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病房要用化学消毒

76 剂溶液喷雾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高压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消毒一次。

5、病人用的被服要定期清洗,有污染严重的要随时拆洗,被褥服装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每个病人出院要更换。

6、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每周更换一次。污染严重时更换。

7、病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进行空气消毒1—2次。

8、大小便器每用一次消毒一次,病人用的大小便器由护理员放在盛有化学消毒剂溶液池内(无水池病房放置塑料桶内)浸泡30分钟后再用。

十五、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1、注射室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衣帽整齐、戴口罩。

2、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包括皮试),用后放入消毒液浸泡。一次性用品用后必须进行毁形、消毒、统一回收的原则。

3、室内应有洗手设备及消毒药液,每注射一人应洗手一次,医务人员的手要经常消毒,每月监测一次,细菌总数不超过8个/平方米。

4、室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二次,并用紫外线照射6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月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立方厘米。

5、对特殊感染病人应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

6、消毒镊子及容器应配套使用,每周更换消毒液及容器二次。

7、所有无菌物品有效期不超过一周,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

8、打开的无菌液及无菌物品需继续使用应灭菌保持24小时有效。

十六、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1、治疗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有菌区与无菌区,并有明显标记,进入治疗室人员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带口罩,凡私人用物不得带入治疗室。

2、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

77 作原则。

3、治疗室湿式清扫、清扫物品要专用、每日通风、有紫外线照射消毒、消毒液喷雾等措施,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平方厘米。

4、治疗室每日清扫,消毒二次,所有器械用物每周更换大消毒二次,并注明消毒日期。打开的无菌液及无菌物品须继续使用时应无菌保持24小时有效。

5、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制(含皮试);用后针头,针管及一次性输液器应浸泡在有效消毒液内,消毒后送供应室统一处理。

6、体温表应在有效消毒液中浸泡后冲洗甩干备用。

7、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镊子,镊子与消毒容器应配套使用,一容器一器械,并浸泡1/2—2/3处,有定期更换,消毒制度,并注明日期。

十七、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必须分清非无菌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

2、手术间分清无菌间、有菌间。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

3、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密消毒。

4、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5、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6、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或更换,尽量少用浸泡消毒的器械。丝线,刀片,剪等应蒸汽消毒。

7、工作人员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8、经常启盖的无菌盒,每周重复消毒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重新灭菌。

9、每月对各种灭菌项目进行细菌监测,每月对工作人员作细菌培养。

10、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时数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并登记。

11、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个/立方米。

十八、手术室无菌物品的保存和隔离制度

78

1、手术室设有无菌室,专为存放无菌物品,所以物品均注明消毒、灭菌日期。

2、高压灭菌的物品夏天可存放7天,冬天可保存14天,过期则不可再用,应重新灭菌。

3、煮沸消毒和化学消毒的物品,存放时间只限24小时。

4、已打开的物品和容器等,只限24小时内存放手术间使用,不可再放回无菌敷料室。

6、无菌敷料室每日擦拭柜架和地面1—2次,定期消毒作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个/立方厘米,以免污染无菌物品。

7、每月无菌物品监测一次,使灭菌合格率达100%。

8、对特殊病人污染的器械应消毒,再放入无菌室。

十九、特殊感染病人手术间的处理制度

1、对特殊手术应有专门手术间,并有明显标记。

2、工作人员进入手术间更换拖鞋,衣帽整齐,有特殊隔离衣,并专门管理,有事外出须更换衣帽、以免交叉感染。

3、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时湿式打扫,每日每周定期消毒,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

4、术后一切受污染物品应在广谱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后,在高压灭菌。

5、所用物品器械应定期消毒,并注明日期。

6、对污染敷料及标本,可送指定地点深埋或焚烧。

7、凡参加手术人员离开手术间前,要泡手、脱下污染衣服、换鞋、更衣后方可外出。

8、对所有泡手液应定期测有效浓度,及时更换消毒容器及消毒液。定期做好手的培养,细菌总数小于8个/平方厘米。

十、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门诊候诊室必须保持清洁、地面、门窗、内壁每日进行湿式清扫一。

2、门诊每天进行空气消毒两次。

3、门诊观察室要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室内要经常进行消毒,如有污染随即清除和消毒,对不明高热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在病人离开后再进行彻底消毒。

4、厕所必须保持洁净,每天由卫生员进行两次消毒,厕所地面及便池内外不准带有污

79 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立即消除和消毒。

5、肝炎诊室和夏季肠道门诊诊室,每日进行两次消毒,随时污染随时消毒,室内陈设及门窗,四壁应经常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喷雾或浸泡湿布进行清擦。

二十一、检验科、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先洗手或手消毒。

2、化验室验剩余标本和污水必须放入化学消毒剂溶液桶内消毒,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遗弃,防止废水、废物污染。

3、采、验血及吸血管玻璃器材使用后,须用化学消毒溶液浸泡30分钟。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5、化验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6、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7、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品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8、在进行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

二十二、洗衣房的消毒隔离制度

1、认真执行衣物清洗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洁污分开,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单独消毒,清洗。

2、清洗与未清洗的被服要分别放置。

3、对污染严重,有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单独消毒、清洗。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消毒物品用有效氯含量≥250mg/L,洗涤剂的洗涤时间为1小时,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4、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室内要经常消毒。对收回未洗的被服应放置一起,不准随地乱扔,乱放。工作人员每次工作完毕时,手要进行清洗,消毒。

5、工作环境保持卫生,每是清洁消毒,每周大扫除。

80

二十三、垃圾污物处理消毒隔离制度

1、科室每日消除垃圾,将垃圾及时送到指定的垃圾桶内,其中如有污染垃圾,应送到污物桶内,桶满时由卫生员分别送室外垃圾箱内或送焚烧炉焚烧处理,运送时必须将垃圾桶盖好,以防掉撒地上。

2、病室内痰盂要盛放有效的消毒溶液,病人的痰液应倒到痰盂内由病房护理员随时更换倒除。

3、病人用过的废纸果皮等物,应放置纸篓内,不准扔在地上或走廊里,更不准顺窗口扔到外面。

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现状,探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创新模式,为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方法:分析现代中医健康管理的重要作用,总结目前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老年人中醫药健康管理创新模式。结果:现代中医健康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疫病健康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为了更好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健康管理模式创新中应提高老年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认知水平,还应建立规范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标准。

【关键词】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创新模式

引言:

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群数量众多,且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养老、医疗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社会对于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中医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治未病思想与我国老年人健康管理理念是一致的。健康管理可帮助老年患者稳定各类慢性疾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依靠健康管理减少急性发病率以及重复入院率,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保证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与延长生存质量均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在老年常见病治疗方面有着重要优势,国家也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这些都为中医药在老年患者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老年人群在中医药需求、使用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积极创新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模式,对于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1老年人中医药服务情况

结合对老年患者中医药服务情况的调查结果可知,老年人对中医药服务需求存在多元化特点,这与不同患者基础疾病类型、对相关中医药服务的了解有关,其中中药汤剂需求率达到77%,可能是因为中药汤剂的日常使用普遍,老年患者对其应用效果肯定,而对于其他相关中医药服务缺乏认识,影响到需求。中医药服务使用率为96.4%,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为92.00%,中医药健康知识知晓率为37.2%,表明中医药服务的使用率与服务满意率尚可,但老年患者对中医药知识认识不足,影响到老年患者对相关中医药服务需求与满意率。总体体现出当前老年患者健康管理中存在中医药服务不足,且老年患者对中医药知识认识不足问题,同国内研究现状基本一致。创新健康管理模式以前期调查为依据,通过构建新型中医药健康管理组织与机构,保证中医药服务有组织保障,有专业的人员与服务机构为老年患者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拓宽服务项目可更好地满足不同老年患者日常需求,拓宽服务项目同时还对提高服务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多元化健康宣教可从不同途径帮助老年患者提高对中医药认识,保证中医药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建立中医药服务反馈机制,能够始终以老年患者的服务需求以及服务意见为依据,便于不断加强管理,确保中医药服务项目最大程度满足更多老年人群实际需求。

2现代中医健康管理的重要作用

2.1在疫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疫病容易造成较大的社会危害,但是这种现象在我国历史上却鲜有发生,其中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疾病防控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方式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同时中医诊治在费用上比西医治疗降低很多,因此中医治疗在疾病防控中的效果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

2.2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慢性病虽然病情进展缓慢,但是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危害严重,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发病率达到50%,高血脂发病率超过33%,糖尿病发病率超过10%,这些慢性疾病所引发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对于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这些慢性疾病,目前西医尚无彻底有效的治疗方式,主要通过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耐药现象并且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对这些疾病采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基于中医辨证疗法,将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气血和情志调节,有助于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

3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现状与不足

3.1现状

3.1.1情志调摄

情志调摄主要是指采用中医方式对老年人的情绪进行调节,进而改善治疗效果。受到病情的影响,多数老年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因此帮助患者缓解释放不良情绪是现代心理治疗中的核心内容。基于中医理论,情绪过激会影响人体气机,导致人体功能性失调,情况严重的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如果长期在精神过度紧张的状态下容易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降低等,进而出现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因此,通过情志调摄有助于老年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3.1.2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每个人具有不同的体质,而不同体质需要采用不同的饮食调养方法。中医体质包括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还有平和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以及特禀质等。除了中医体质进行调养之外,中医还讲究老年人应该注重早、中、晚饮食的不同,早餐可以多食用高营养食品,中餐应该吃饱,吃到八分饱左右,晚餐尽量少吃,避免影响睡眠。我国中医有胃不和卧不安的说法,认为饮食会影响睡眠,而睡眠会影响情志,因此饮食调养是中医的重要内容。

3.1.3日常调摄

中医理论认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起居规律、睡眠充足,同时要注重卫生清洁以及居室安静等。在中医调养中要把握适度。在体育活动方面,老年人更适合开展太极拳以及慢步行走等活动。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应避免运动量过大,不宜在风、雨、雪等恶劣天气中进行活动。此外,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适度的穴位按摩等。

3.2不足

3.2.1药健康管理服务人群覆盖面参差不齐

从某地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状况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2017-2020年当地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始终在50%左右徘徊,未发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的地区差别特点呈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平行的特点,即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地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相对较高。国内专家开展多项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干预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经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老年在生理、血生化、心理、社会等能力均有明显提升,有专家发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改善糖尿病和高血压等重点慢性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和减缓并发症的发生等领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2.2中医药住院床位设置严重滞后

从部分地区可以看出,中医药服务住院床位的设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疗机构中中医药服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存在局限,意味着中医药服务技术指导体系和双向转诊机制建立中存在较大的障碍,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得不到上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撑,而在遇到疑难杂症或中医药服务手段所产生的副作用处置中难以建立畅通的转诊渠道。

4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模式创新

4.1提高老年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认知

目前多数老年人对于中医健康管理的认知依然停留在中草药以及推拿针灸等的层面,进而导致人们对于中医药的运用形式较为单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健康管理中作用的发挥。研究表明在我国中医药运用中,80%以上为中草药。老年人对于中医药健康管理认知水平较低,主要与近些年社会对西医的关注程度较高有关,人们已经习惯了西医短周期的治疗方式。中医不仅治疗周期较长,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有较多注意事项,如不能饮酒,不能食用刺激性食物等,这与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匹配,也是导致中医药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应该采取宣传教育等有效措施提升老年人对于中医药健康管理的认知水平。

4.2建立规范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标准

现代中医药健康管理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除了人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外,在健康管理中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我国中医药领域虽然有所发展,呈现出多个不同的分支学派,有些重要问题没有达成共识,这在很大程度上了制约了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推广。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健康管理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需要基于中医特色理论,结合现代健康管理经验,形成规范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标准,从而有助于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范围,形成统一的、公允的诊疗标准。

4.3创新健康管理模式

结合对老年患者中医药服务情况的调查结果,建立创新健康管理模式。(1)构建新型中医药健康管理组织与机构,积极做好辖区内老年患者基础疾病的排查,了解不同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建立健康档案,并结合前期对老年患者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情况,完善服务项目。比如增加老年科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延续护理,为不同老年患者提供上门服务、中药免煎剂免费送等,同時开设个人定制服务。开通健康管理热线或者微信服务,便于不同老年患者与医疗服务机构取得联系。健康管理中重视对老年患者的健康宣教,从中医学方面为患者讲解不同疾病以及相关中医药服务模式,让患者了解不同中医药技术的原理、优势及效果等。(2)拓宽服务项目,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不断拓宽中医药服务项目,如对独居老年患者开展中医情志护理,依据患者辨证分型与日常饮食特点,制定饮食计划。积极推广与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如针灸、按摩、刮痧、中药蜡疗、药浴疗法、中药雾化吸入、艾灸等。针对常见中风、消渴症、中风后遗症等建立专项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不断总结应用经验,满足不同老年患者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充分发挥中医适宜技术在老年人群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3)多元化健康宣教,结合老年患者常见病做好健康宣教,定期加大中医药技术知识讲座与咨询活动,将常见病与中医药服务联系起来。通过社区卫生中心、社区健康宣传栏、发放健康宣传册、电视广播、专用收音机等途径帮助老年患者学习健康管理知识。注重饮食起居、生活习惯在各类疾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确保不同患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

4.3.4建立中医药服务反馈机制

不同老年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服务后,可对其服务过程、服务效果予以评价,通过及时反馈,持续发现老年人群在中医药服务与健康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便于不断完善服务项目与服务内容。如针对中医药人员不足问题,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医务人员需求率较高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保证人力资源建设与中医药技术可满足各类老年人群的疾病预防与治疗,保障健康管理效果。

4.4加强健康管理效果分析

通过在老年人中医药服务期间应用创新健康管理模式,经过管理,老年患者中医药服务使用率、服务满意率以及对中医药知识知晓率均显著提高,表明所采用的创新健康管理模式可推动中医药服务在老年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管理后老年患者对中医药健康知识掌握率虽有提高,但是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仍然不高,这可能与干预时间较短、老年人群记忆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后续应不断加大老年患者中医药知识宣教,提供全面的中医药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健康管理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有效改善老年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本文提出要提高老年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认知水平,同时要建立规范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标准,以促进中医药管理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训梅.中医药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阴虚质调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9):61-62.

[2]张晓霞.社区老年人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的认知和需求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06):165-167.

[3]黄飞萍.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现状与创新模式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06):158-160.

[4]郑柳青,叶美娟,吴婷婷.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现状与创新模式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03):209-211.

[5]王志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3):212-213.

[6]邹学敏,陆娟,唐婉如.社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干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9,33(09):1605-1607.

[7]王晓霞,唐彩云,张艺馨,张万起.中医药健康管理在乡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03):451-453+458.

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健康管理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21世纪初才传入我国。不过,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记载。它孕育着“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思想。此外,“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与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一、中医药保健养生服务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中医学以“治未病”思想为核心的养生保健,倡导人们珍爱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强调在预防保健中以养生为要务,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多样化而且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维护“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疾病预防目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养生文化。“治未病”就是采取各种中医预防或治疗的手段,如摄生调养、中医内外治法、导引等,以防止疾病发生、趋向严重的方法。“治未病”包含三层含义:1.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2.得病之后防止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进程;3.疾病愈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强调病后的改善。“治未病”能综合利用各种中医治疗手段与健康干预方法,如中草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足疗、药膳、运动疗法等行之有效的多重健康干预方式,进行病症的防治。

二、新时代“大健康”背景下的健康管理

过去,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在觉得生病或身体不适时才去医院就诊“看病”,甚至认为正常体检都没有必要。近些年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很多人每年固定去体检。但是,医院的体检,查出来的是病症,这往往已经是十分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在发生前均有着漫长的的“发展”过程。然而在大健康时代,医疗不再是有病才治,更应该提前预防,且是精准的预防,精准的干预。健康医疗新时代已经到来,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健康,我们的生活。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行动的实施”,大健康行业领域即进入全新的“数字化健康管理”的时代。当前,在大数据、物联网等多种形式的推动下,健康管理不仅是医疗行业的独家买卖,而是社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健康管理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目前,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管理融合发展的局面已经逐步形成。个体化健康管理的着陆路径是:运用现代医学成果及管理学方法,针对个体健康意识,生活方式和个人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个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为此,要提供生活方式调查表,了解家庭历史和个人历史,包括运动心理学和睡眠模式、智能掌握风险因素、评估风险等,提供一个真正个性化的体检方案。这就是健康风险管理带来的优势,健康管理将从生活方式、心理健康、中医体质辨识、膳食评估、运动计划和疾病评估6个纬度评价体检后的危险性。根据疾病的情况对总检查结论进行编码,实现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案,实现健康管理计划的身体化、规范化和智能化。这既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便利条件,为广大居民健康带来全面发展的项目,也是投入健康管理行业者的新商机。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服务模式

《關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并预估行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WHO预测2020年全球健康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3.39万亿美。健康产业是国际公认的新兴“朝阳产业”,成长性高、就业拉动作用大、创新能力强、关联度高、资本需求大,既可以满足人民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首次提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体系。”十九大报告中把“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提升到战略高度。政策环境的利好,是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和体系的重要保障。

随着科技进步、产业变革及中国高等教育的战略改革,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随之发生变革。为适应从治疗为主到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健康全生命周期医学新理念,目前医科院校陆续开设了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新专业。建好新医科,一是要践行教育新理念,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树立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二是推进专业改革,加强传统医科专业的内涵建设,发展更多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新专业,尤其是推动跨学科专业的多维发展;三是打造一流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社会实践五类医学“金课”;四是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教育平台打造智慧课堂、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等;五是搭建医学教育的新型平台,创新医学教育保障机制,培育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人才。

四、“中医药养生方法+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展望

中医药养生保健已成为众大众需求,社会上养生热潮一浪高过一浪。随着养生、长寿的快速升温,健康管理可以为中医药养生保健提供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因此,整合产业技术资源,向市场提供一整套的健康解决方案势在必行。同时,通过健康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控疾病和维护健康,大大地降低医疗成本。这不仅与政府、保险公司的目的相一致,同时也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此外,健康管理可以提高广大民众的健康素养,促进其参与养生保健的能动性,从而改善了以往医疗消费模式。所以,健康管理介入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可以带来诸多益处。在“大健康”快速发展的局面下,此种健康服务模式将开创防病、治病的新篇章。

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通过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发现、患者管理和健康指导等慢病管理服务,降低居民慢病主要危险因素水平,提高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慢阻肺、冠心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水平,进而减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所造成的巨大经济、健康和生命损失,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同时提高我院的知名度及扩大患者群。

二、服务对象

目前已有高血压、脑梗塞、糖尿病、慢阻肺、冠心病、肾病等慢性基础病或有慢病高危因素的人群。

三、医院的规划

1、以三大内科率先开展慢病管理为基础,逐步扩大慢病管理范畴。

内一科 高血压 脑梗塞

内二科 慢阻肺 冠心病

内三科 糖尿病 肾病

2、开展慢病管理的各科需提交各种慢病的具体实施细则,每月或者的计划安排,包括初诊、复诊随访的方法、患者微信群等相关内容。

3、医院将继续大力支持慢病讲座的开展及其他宣传活动,配合安排场地及微信、院内宣传服务等。

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糖尿病(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为特征。多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内郁、劳欲过度所致,与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根据三多症的偏重分上消、中消、下消,临床辩证分燥热伤肺、胃燥津伤、肾阴亏虚、阴阳两虚和阴虚阳浮。西医学中的糖尿病、尿崩症和神经性多饮多尿症。

【日常护理】

1、 加强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2、 给予糖尿病饮食,熟悉糖尿病饮食计算法。

3、 入院后立即测身高、体重并记录,计算饮食量及胰岛素用量,按病情

需要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定时测体重。

4、 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时转送医院。

【饮食调护】

1、 严格按医嘱进食,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等供给热量,制定饮食餐单,

三餐妥善安排。

2、 用餐要定时定量,如能少量多餐则更佳。外出时应携带必要的食物,

以保证按时进餐。

3、 禁食糖、烟酒和高淀粉食物,如薯类、香蕉等,少食煎炸食品。可适

当增加蛋白质如瘦肉、鱼、牛奶、豆制品等。可食用洋葱、黄瓜、南瓜。茭白、山药等有治疗作用的蔬菜。按规定进食仍感饥饿者,应以增加水煮蔬菜充饥。按辩证指导饮食。

4、 在血糖和尿糖控制后,可吃一些梨、西瓜、橙子等,平时可用黄瓜、

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中医概念:

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中风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与西医所称的脑血管病相似。脑血管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型。不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西医概念:

脑挫裂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脑组织的器质性损伤。包括挫伤和裂伤两种病理类型。它是颅脑损伤后在大体解剖和CT上最常见的一种损伤,通常为多发并伴有其他类型的颅脑损伤。脑挫裂伤可发生于受暴力直接作用的相应部位或附近,产生冲击伤,但是通常发生严重和常见的是脑挫裂伤出现在远离打击点的部位,暴力作用点的对应点,产生严重的对冲伤。 病因病机:

1.积损正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损,脑脉失养。气虚则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脑脉瘀滞不通;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内风动越,携痰浊、瘀血止扰清窍,突发本病。正如《景岳全书·非风》说:“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

2.劳倦内伤烦劳过度,伤耗阴精,阴虚而火旺,或阴不制阳易使阳气鸱张,引动风阳,内风旋动,则气火俱浮,或兼挟痰浊、瘀血上壅清窍脉络。

3.脾失健运过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或素体肝旺,气机郁结,克伐脾土,痰浊内生;或肝郁化火,烁津成痰,痰郁互结,携风阳之邪,窜扰经脉,发为本病。此即《丹溪心法·中风》所谓“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气血精微衰少,脑脉失养,再加之情志过极、劳倦过度等诱因,使气血逆乱,脑之神明不用,而发为中风。

4.情志过极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暴怒伤肝,则肝阳暴张,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凡此种种,均易引起气血逆乱,上扰脑窍而发为中风。尤以暴怒引发本病者最为多见。

西医病因、类型及机理:

暴力作用于头部,在冲击点和对冲部位均可引起脑挫裂伤。脑实质内的挫裂伤,则因为脑组织的变形和剪性切力所造成,见于脑白质和灰质之间,以挫伤和点状出血为主,如脑皮质和软脑膜仍保持完整,即为脑挫伤,如脑实质破损、断裂,软脑膜亦撕裂,即为脑挫裂伤。严重时均合并脑深部结构的损伤。

对冲性脑挫裂伤的发生部位与外力的作用点、作用方向和颅内的解剖特点密切相关。以枕顶部受力时,产生对侧额极、额底和颞极的广泛性损伤最为常见,而枕叶的对冲性损伤却很少有。这是由于前颅底和蝶骨嵴表面粗糙不平,外力作用使对侧额极和颞极撞击于其,产生相对摩擦而造成损伤。而当额部遭受打击后,脑组织向后移动,但由于枕叶撞击于光滑、平坦的小脑幕上,外力得以缓冲,很少造成损伤。 中医诊断:

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引起的脑髓神机受损是中风病的证候特征。其主症为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次症见头痛、眩晕、呕吐、二便失禁或不通、烦躁、抽搐、痰多、呃逆。舌象可表现为舌强、舌歪、舌卷,舌质暗红或红绛,舌有瘀点、瘀斑;苔薄白、白腻、黄或黄腻;脉象多弦,或弦滑、弦细,或结或代等。

1.神昏初起即可见2.半身不遂轻者仅见偏身肢体力弱或活动不利,重者则完全瘫痪。3.口舌歪斜4.言语謇涩或不语轻者 诊断

1.以神志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2.多急性起病。3.病发多有诱因,病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先兆症。4.好发年龄为40岁以上。5.血压、脑脊液检查、-服底检查、颅脑Cr、真OU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西医诊断:

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因致伤因素和损伤部位的不同而各异,悬殊甚大,轻者可没有原发性意识障碍,如单纯的闭合性凹陷性骨折、头颅挤压伤即有可能属此情况。而重者可致深度昏迷,严重功能损伤,甚至死亡。

临床表现:意识障碍 是脑挫裂伤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2.生命体征改变 3.头痛、呕吐 4.癫痫 5.神经系统体征。6.脑膜刺激症。

1.脑挫裂伤与颅内血肿鉴别 颅内血肿病人多有中间清醒期,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神经局灶体征逐渐出现,如需进一步明确则可行CT扫描。

2.轻度挫裂伤与脑震荡 轻度脑挫伤早期最灵敏的诊断方法是CT扫描,它可显示皮质的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如超过48h则主要依靠脑脊液光度测量判定有无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CT扫描对脑挫裂伤与脑震荡可以做出明确的鉴别诊断,并能清楚地显示脑挫裂伤的部位、程度和有无继发损害,如出血和水肿情况。

实验室检查:

腰椎穿刺有助于了解脑脊液中情况,可以此与脑震荡鉴别,同时能够测定颅内压及引流血性脑脊液。

1.颅骨X线平片 2.CT扫描 3.MRI4.脑血管造影 中医治疗:

中风病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熄风、清化痰热、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治疗方法。闭、脱二证当分别治以祛邪开窍醒神和扶正固脱、救阴回阳。内闭外脱则醒神开窍与扶正固本可以兼用。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邪实未清而正虚已现,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阴熄风、益气活血等法。 分证论治 中经络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药:桃红四物汤合涤痰汤。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治法: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方药:天麻钩藤饮。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治法:通腑化痰。方药:大承气汤加味。 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活血,扶正祛邪。方药:补阳还五汤。 肝阳上亢 治法:滋养肝肾,潜阳熄风。方药:镇肝熄风汤。 中腑脏 痰热内闭清窍(阳闭)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方药:羚角钩藤汤配合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

痰湿蒙塞心神(阴闭)治法:温阳化痰,醒神开窍。方药:涤痰汤配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

元气败脱,神明散乱(脱证)治法:益气回阳固脱。方药:参附汤。

中风病属内科急症,其发病急,变化快,急性发作期尤其是中脏腑的闭证与脱证要以开闭、固脱为要,可配合以下治法,病情严重者应积极配合西医救治。后遗症期可配合下列外治法,以促进康复。 西医治疗:

脑挫裂伤的治疗当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尽量减少脑损伤后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严密观察颅内有无继发血肿、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生理平衡及预防各种合并症的发生。除非颅内有继发性血肿或有难以遏制的颅内高压需手术外,一般不需外科处理。

1.非手术治疗 同颅脑损伤的一般处理。(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2)保持呼吸道通畅:(3)对症处理高热、躁动、癫痫发作,尿潴留等,防治肺部泌尿系统感染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等。4)防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①卧床②严格控制出入量③脱水利尿治疗:目前最常用药物有渗透性脱水药和利尿药两类。A.渗透性脱水药有:甘露醇、甘油制剂、二甲亚砜(DMS0)、浓缩血浆、人体血清白蛋白等。B.利尿药有:利尿酸钠、速尿、双氢克尿噻、氨苯喋啶、乙酰唑胺等。

甘露醇:常配制成20%溶液,成人每次0.25~1g/kg,每4~12小时1次。该药毒性和反跳作用小,降压效果显著,为目前最常用药物。注入速度,一般100~120滴/min,紧急时,可从静脉快速推注。

上一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范文下一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