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名言范文

2023-09-22

海明威名言范文第1篇

从古至今死亡都是人类无法逃避的话题, 没有救世主, 更没有圣人, 所以死亡的存在有很大的真实性。这恰恰是西方文学的一个文学主题。作家海明威自成年后就一直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美国的评论家曾经描述他“海明威的写作主题始终如一:那就是死亡”。更有些评论家将海明威称为是“制造死亡的工程师”。但是笔者认为, 虽然海明威的作品中大量涉及到了死亡主题, 但他并不是在玩弄死亡游戏, 而是对死亡以及死亡与生存之间的关系的不断的思考。海明威试图从审美活动中来诠释死亡。

1 海明威创作中的悲剧意识

海明威作品中的悲剧意识的形成与他所处的西方文化系统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因为, 在西方文化系统中, 悲剧文化和悲剧占有着一个独特的地位。我们大家都知道, 西方的文化是导源于“二希”文化, 即哲学启端的古希腊文化和宗教为源的希伯莱文化, 这两种文化都是具有着悲剧文化成份和浓重的悲剧意识。直到今天, 在西方文化中这条悲剧文化主线仍然是非常明显。海明威从小就在西方文化的氛围中哺育、陶冶长大, 则必然要受到这种悲剧潜意识的训化, 这成为了蛰伏在他灵魂深处的潜意识, 当有外力激发这个潜意识, 则必然迅速上升到自我意识的激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这个巨大灾难恰恰成为了激发海明威悲剧潜意识的动力源和导火索。生命的卑微、战争的惨烈、人生的恐怖、政治机器的冷酷、社会的可怕, 都在瞬间让他认识到社会与个人之间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剧烈冲突, 而在这场巨大的冲突中, 人就显得异常的可怜、渺小、悲惨与无助。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悲剧是人的死亡和苦难, 这死亡和苦难即使不显出任何‘无限强大与不可战胜的力量’, 也已经完全足够使我们充满恐怖和同情。无论人的苦难和死亡氛围的原因是偶然还是必然, 死亡和苦难反正总是可怕的。”

2 海明威作品的死亡主题

“在人的潜意识里, 有两种本能动向是截然相反的, 即生与死”, 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所提出的。这句的意思表明:当其中的一者高于另一者时, 在人的潜意识里就要发挥前者的动向功能。但是在海明威的认识中, 这两者一直都是相互对峙与交融, 甚至于“在他的整个成年后的生活中都被这个问题所围绕”。这种战胜死亡的英雄精神也正是塑造他的一个方面, 在海明威的意识中, 死亡并非可怕的, 而是有独特的哲学内涵和美学上的价值。在他的作品中, 表现死亡, 描写死亡, 并且以此来揭示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因此, 海明威提出了“活着, 则勇敢地活下去”, “死自是一种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还提倡以“硬汉”精神去面对死亡, 通过死亡来升华自己的人生哲学:重压下, 尤其是死亡之下, 应该保持优美风度和保持自己的尊严;人可以被毁灭, 但是绝不能被击败。这就是海明威对于死亡的哲学态度。

从海明威的大多数的作品中可以看出, 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面对压力和失败以及肉体上的摧残, 都保持着永远坚定的信念, 和在绝望中的顽强不屈的意志。经常把主人公置身于战争、非洲平原等一些很危险的地带, 甚至是离死亡很近的地段。可能正是因为这些作品, 从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海明威的一些内心的精神与信念, 即“硬汉”精神!海明威早期短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中描绘了一个印第安男子在妻子痛苦艰难的生产时, 面对妻子的痛苦凄厉的叫喊, 最终无法忍受妻子剖腹的痛苦, 最后竟然割断了自己的喉咙, 用自杀这种方式来抗拒死亡和痛苦。跟随父亲出诊的小尼克亲眼目睹了痛苦、鲜血、死亡, 亲自目睹了生与死的瞬间转换, 初次了解到了死亡的可怕性和突发性, 因此发出了意味深长的疑问:“爸爸, 为什么他要自杀?”由此开始了对死亡和现实的思考。《印第安人营地》拉开了海明威死亡主题的序幕。

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 其主人公哈里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天, 感受到了死神的脚步一步步的逼近, 经历了恐惧、厌倦、怨恨、绝望, 最后回归到坦然, 在死亡到来之前, 他拼命凝视着雪山之巅, 虽然死亡带着了他的肉体中的生命, 但是他的灵魂却早已飞向了飞向了上帝的神殿, 飞向乞力马扎罗之巅。海明威也从哈里身上发现了死亡所包含的其他意义, 那就是哈里那种充满气概、虽死犹生的“硬汉”精神。因此, 海明威通过哈里也在世人面前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全兴的形象, 他是积极的抗争者, 并不是死亡的消极逃避者。

海明威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 在一开始就被笼罩着浓郁的死亡气息。小说中描述了血淋淋的、形形色色的死亡现实:不怕死但讨厌死的“聋子”的死, 不愿杀人的安塞尔莫的死, 被当作斗牛的民防军的死, 巴勃罗枪下五兄弟的死。小说最后, 主人公罗伯特·乔丹的死, 将海明威的这篇长篇小说的死亡主题的内涵进行了升华。乔丹本来是一个美国教员, 来到西班牙来去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为了完成战争任务——去炸毁一座桥梁, 虽然任务得以完成, 但是他的腿也被炸断了。当敌人围攻上来他为了不拖累自己的战友, 让他们能够安全撤退, 他选择了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卫战友们的生命。乔丹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当面对死亡时, 大义凛然, 毫不畏惧, 视死如归, 并且能够心甘情愿地为理想献出生命。“把死亡当作一种美的事物来接受”。保持了一个军人的荣誉、体面和自尊。乔丹所表现出来的“硬汉”形象则更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创作上, 海明威力图从乔丹身上体现出他的:“肉体死亡但是精神永存”的理论。

3 海明威的死亡主题的生命意义

美国艺术家柯列根指出:“我们深知人类状况的事实, 造就了悲剧人生的显著特征。这是指我们总是感到力不从心, 终于失败。无论我们如何地艰苦努力, 我们的仁爱、我们的意志、我们的想象、我们的体力到头来都是没有用处的。”海明威的写作的悲剧人生观, 这与他的潜意识里的死亡意识是紧密相连的。在他看来, 既然人类对于命运的反抗只能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斗争, 那么人类的命运也就只能有一种悲剧的命运了。

在《永别了, 武器》这部影片里, 我们可以看到, 电影的改编者对于海明威关于人类厄运主题的深刻的比喻。我们看到的世界上的芸芸众生, 其实就如同营火里干柴上的一堆蚂蚁, 开始逃命时是往中间跑, 当没有出路时又转向末端跑出来。有的被大货烧得焦头烂额, 到处乱窜, 到最后还是要全部掉到火里, 被活活的烧死。影片还借亨利之口, 最后道出了人类的劫数难逃的厄运:“世界杀害了最温和的人、最善良的人、最勇敢的人, 一律看待, 不偏不倚。如果你不是以上所说的三类人, 你当然迟早也不免一死, 但是世界好像不是特别着急要你这种人的命的。”最后, 他得出的结论是:“人生只是一场卑鄙的骗局”, “世界将毁灭所以的人”, 是“恶毒的陷阱”, “残酷的游戏”, 人“生活在这个真实的世界, 好像炼狱里的游魂。”

海明威的悲剧的人生观, 是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社会条件的产物, 他的作品中尤其蕴含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留在他的心灵和肉体的创伤。由于海明威的这种悲剧的人生观, 将人生看做了一场悲剧, 这使得他的整个创作也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悲剧色彩。在他的很多作品中, 人类面对的是一个不驯服的、敌视人的“异己的世界”, 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外部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上, 人不仅是孤独孤立的, 而且也总是处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

4 死亡主题造就的英雄形象

海明威的晚期力作《老人与海》, 其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集海明威硬汉子形象之大成, 并且将海明威的“硬汉”精神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同时也体现了海明威的生存法则。海明威从圣地亚哥身上将死亡主题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更充分的体现。失败与孤独, 就像是《老人与海》里的那条破船, 一直伴随着他在海上漂流。已经年已古稀的他, 从其他渔民眼中看到了自己的体弱、无能与年迈, 这使得他有很大的失败感。他不能容忍自己处在这种境地, 自己必须要和命运进行抗争, 即使在较量中自己会死去, 他也是在所不惜的, 要跟鲨鱼斗争到死为止。这种捕鱼行为已经超出了其生存的需求, 与死亡的本能有了联系。老人在茫茫的大海上, 奋力与鲨鱼拼搏, 与死神进行着挑战。我们可以通过海明威的描述, 淋漓尽致的描述, 我们可以感受到圣地亚哥的那种悲壮, 感受到他与命运殊死搏斗、永不言败的精神的崇高。在主人公圣地亚哥的生存哲学中, 当人生遭遇到了极大的危险和挫折时, 或者甚至是要面对死亡, 支撑他生存的还有勇气和自信。“生活给人类带来的一切幸福和欢乐他都没有, 他唯一的是那双海水一样蓝的眼睛, 透出打不垮、开朗的神气”, 从圣地亚哥身上, 能够充分体现海明威的“硬汉”精神, 完美地表现出了他所崇尚的在重压和死亡下维护人的尊严的“优雅风度”, 找到了人的生存价值。更好的诠释了海明威的死亡哲学中蕴含的真正涵义:“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 他可以被毁灭掉, 但是不可以被打败。”

海明威的小说中的死亡主题是来源于生活, 体现在作品中。他所塑造的死亡英雄既是悲剧人物, 同时又是壮美的、永生的英雄形象。死亡意识是海明威的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基于它成就了海明威的神话。

摘要:悲剧思想和死亡的主题是海明威小说创作的核心内容。他在两次大战中所体验的感受形成了其小说创作中独特的悲剧思想, 这种悲剧并非完全意味着死亡和毁灭, 而是寓意人们从悲剧和死亡中看到幸福与生命, 看到光明与前途, 看到和平与快乐。

关键词:海明威,死亡,主题

参考文献

[1] 董衡撰.海明威研究[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136.

[2] 格.海明威——巨人的生与死[M].转引自王守义.海明威的尼克:人生与反思[J].外国文学评论, 1989 (2) .

上一篇:地质测量范文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