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范文

2024-06-27

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范文第1篇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的见天, 交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其对经济的促进意义也是较为重要, 所以我国政府部门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大力的发展交通, 其中包括技术的改进以及使用更好的施工材料。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我们还是需要对于所设定的具体项目以及所选择的施工环境进行科学的调整, 这样不仅能够方便施工的过程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施工的质量[4]。

2.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的特点以及常见的问题

2.1 沥青路面的特点

在现代化建设的大环境下, 我国的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且十分的重视, 公路工程是这些基础设施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我们都知道沥青路的种类非常的繁多而且复杂, 奇组合的形式也是千差万别, 所以这就要求对于不同的施工项目所选择的施工材料也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只有灵活的使用材料才能来进行不同区域的道路建设, 比如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实际的测试中可以看出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以及耐磨性, 而且在此基础上其实用的年限也是较为的久远, 而常见的路拌沥青随时混合材料的路面来看那, 其中整体的性质还是不能和沥青混凝土的性质相比较, 因为其综合性较为的薄弱, 但是实际的造价非常的低所以在一些不是很重要的路段一般情况下都是选择使用这样的施工方式。综上所述, 相关的施工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分析来合理的选择施工的方案, 这样才能保证期施工的过程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下去。除了上述在造价上的优点之外, 路拌沥青碎石混合料路面还和周围的环境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而且在日常的道路维护方面也是较为的简单。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在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任然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及时的去解决, 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和注意, 通过在日常的建设过程中不断的去完善其施工的技术, 来保证施工质量。

2.2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常见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私家车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十分的普遍, 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一辆, 因为私家车的使用变的频繁, 因此沥青路面上的一些问题也就是逐渐的暴露, 比如裂缝、车辙等道路损伤而且其发生的频率也是较为常见, 同时也让整体的沥青道路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及时的解决就会造成道路的进一步损害。

3.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3.1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

(1) 混合料配比技术

沥青路面混合料在生产之前都是需要一些搅拌的, 这样通过搅拌来能进一步的去控制其使用的温度和时间以及需要加热的温度等多方面的信息。在拌合混合材料时, 还要做到将使用材料的集料颗粒的直径大小等一些信息进行分析来合理的选择其调冷料仓的转速, 这样才能实现冷料仓料比的合理和平衡。拌和机调整完整之后还要取样进行先关的马歇尔实验以及相关抽提实验, 对上述所配比的材料以及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就是钻孔取芯, 进一步得去测试其实际生产中的压实度以及孔隙的大小是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从而让混合材料得到更好的压实。

(2)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摊铺技术

在进行摊铺技术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会使用到摊铺机, 摊铺机的运行速度在施工过程中会调节到5m/min的速度来使用, 而且这个过程也是要求其平稳而且缓慢的摊铺。还有就是在路面的交叉路口位置通常情况下都是在采取人工修整的, 若果在特定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修整就需要聘用较为专业的人员来从事相关的指挥工作。如果工程的摊铺工作没有达到相关的标准, 就需要再次进行摊铺。在此基础上, 所使用给的扭绕钢丝其直径也应该保证在7mm以内, 所能够承受的压力也应该在900N以内, 同时还要保证每隔5m左右还要设置相关的钢丝支架。在摊铺完成之后还要记性机器碾压工作, 去顶科学的碾压速度。

(3)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压实、碾压施工技术

这一施工过程在整个施工中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为只有保证其路面的平整性才能将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整体价值最大化的体现出来。压实的目的就是能够进一步的去提高路面的稳定性和良好的使用效果, 为之后得施工起到一定的基础作用, 而且该项技术也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路面的使用年限。在此基础上, 在对沥青路面压实的时候要保证其碾压的方向始终是一个方向, 在保证科学的碾压次数的前提下, 还要保障路面上的每个部位都得到充分的碾压, 在改变碾压方向的时候要合理的操作设备来控制其运行的速度, 这样也是对沥青路面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措施。

3.2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对于施工中常用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关[4]。对于整体的建筑施工来说, 施工质量对于整体工程的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为了更好的将工程的适量得到保证, 整个施工的流程中都应该把握好材料的使用。使用的材料应该按照之前制定的施工流程和要求来进行选择, 不仅要考虑材料的好坏而且还要考虑其性价比, 这样不仅可以控制其整体的施工质量而且还能降低整体的施工成本。

4. 结束语

每一个公路工程的施工都会花费较多的经济资源, 为了将这些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 这就需要对整体的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 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将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真正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出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呈现非常好的发展趋势, 尤其是当前市政道路工程的路面施工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我们常见的公路工程的施工相比较, 沥青路面的施工所需要的各项指标都是非常的严格, 而且从整体来看其优越性也表现的较为明显。这篇文章将对于公路工程沥青里面的施工技术的现状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且给予相应的改正方法来提高其施工的质量和施工效率。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 范存平.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36) :261-261.

[2] 房磊.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00163-00163.

[3] 郭阳森.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探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00254-00254.

[4] 阚树奎.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策略[J].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7 (2) :00100-00100.

[5] 龙光维.浅谈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建材与装饰, 2017 (16) :215-215.

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范文第2篇

1、SMA-13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

1.1 原材料

(1) 沥青采用湖北交投致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供应的SBS改性沥青

(2) 粗集料采用阳新夏家山建材厂生产的玄武岩做碎石, 分三档料, 1# (16-9.5mm) 、2# (9.5-4.75mm) 、3# (4.75-2.36mm) , 各项检测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3) 细集料采用阳新夏家山建材厂加工生产的玄武岩机制砂4#料, 各项检测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4) 填料采用亚东水泥厂生产的优质石灰岩磨细而得的矿粉, 各项检测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5) 纤维稳定剂采用德国GFF公司生产的TOPCEL木质素纤维, 掺量3.0%。

1.2 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矿料级配、找到最佳沥青用量、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掺配量, 使其满足设计规范及施工工艺要求, 配合比设计分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

1.2.1 目标配合比

根据《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SHCF10-01-2002确定目标配合比, 初步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1.2.1. 1 确定矿料组成

采用集料检测测技术中的试算法进行矿料级配计算, 对材料反复进行级配计算将矿料设计成三种级配比例, 以4.75mm通过率为变化点, 三种级配4.75mm通过率分别尽量接进中值, 0.075mm通过率为10%左右, 矿粉数量相同, 经过计算如表1。

根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058-2000) 测定4.75mm以上粗集料的松方相对密度RS, 毛体积相对密度GCA, 计算出4.75mm以上粗集料的骨架间隙率VCADRC, 如表2。

1.2.1. 2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对三种合成级配进行马歇尔试验, 试验结果如表3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及《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规范要求, VCAmix17%, 当有1组以上的级配同时符合要求, 选择4.75mm通过率大的级配2作为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以初试油石比0.2%的间隔 (5.8%、6.2%、6.4%) 进行3组马歇尔试验, 结果如表4。

根据沥青油石比对沥青混合料不同的指标画图及计算及结合以往工程实际经验确定最佳油石比为6.2%。按此最佳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 结果如表5。

1.2.2 生产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就是确定二次筛分后矿料级配比例接近目标配合比矿料级配比例和沥青用量

1.2.2. 1 拌和设备

拌合楼拌和设备为三一重工LB4000C沥青拌和楼, 矿粉、沥青及木质素纤维单独称量, 其它混合料均自动计量拌和, 拌合中不使用回收粉尘。

1.2.2. 2 生产配合比矿料组成设计

从矿粉罐及各热料仓内取样分别进行矿料筛分和密度试验, 计算得出混合料的比例, 生产配合比合成级配曲线和目标配合比合成级配中关键筛孔4.75mm和2.36mm的通过率相近, 矿料混合级配如表6。

1.2.2. 3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OAC)

根据上述掺配比例, SMA混合料按最佳油石比6.2%对进行试验检验, 检测结果如表7, 符合规范要求, 选定6.2%为生产配合比最佳油石比。

1.2.3 生产配合比验证

按生产配合比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的矿料比例在拌和场内进行试拌。混合料拌和均匀, 测试拌和温度在165-170℃。对试验段现场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燃烧法测定油石比试验, 均符合规范要求。试件在温度60℃、轮压0.7MPa的条件下进行车辙测试, 动稳定度为5986次/mm, 满足设计要求。对碾压成型后所铺筑的试验段经钻芯后观测试样分布均匀, 压实度均在95%以上, 构造深度、渗水系数均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将此配合比确定为生产配合比, 可以正式生产。

2、SMA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通过对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对现场SMA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总结分析, 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全面提高SMA施工技术水平, 提高施工质量。

2.1 严格控制SMA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测关。

在路面施工中SMA沥青原材料质量是保证路面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试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检测规范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测, 同时在对原材料进行试验检测时还应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保证质量的同时还应使其达到施工工艺的要求。

2.2 优化SMA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目标配合比是所有设计的基础, 良好的生产配合比应接近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各项试验检测指标是后期SMA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 要确保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并使摊铺出来的沥青路面最大限度的达到设计标准, 一定要精心组织并优化配合比设计, 控制矿料级配间隙率, 找到最佳油石比。矿料级配间隙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相对沥青用量的变化, 而且影响路表面成型情况、构造深度、防水性能。沥青用油量大, 则会造成路面泛油起包, 构造深度减小;沥青用油量小, 沥青与集料粘结力不够, 路面抗冲击、抗滑性能会显著下降。

2.3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铺筑试验路段

SMA施工工艺要求严格, 正式施工前必须铺筑试验路段, 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解决合理出料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温度、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法, 检验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相关力学性能试验指标, 为全面正式施工提供生产依据。

2.4 控制好混合料的拌合、运输、摊铺及压实工作

SMA拌和时温度在170℃至180℃之间, 在对材料进行加热时温度应在185℃至195℃之间, 在拌和过程中温度>195℃时应将料及时的处理掉, 混合料在进行拌和时应重点关注矿料级配、油石比的匹配性, 避免施工和后期使用中出现泛油、混合料松散等质量问题。

SMA在运输和储存时温度应<150℃, , 为了防止运输时间过长导致混合料的温度快速下降、降低混合料的和易性, 加速聚合物固化, 运输时须使用篷布进行遮盖以减缓SMA混合料的降温速度。

摊铺材料的温度>160℃, 环境温度高于10℃时可以进行施工, 摊铺过程中, 要随时检查铺筑厚度和外观质量, 对松铺厚度不够、局部离析、拖痕等问题趁高温要及时进行处理。

SMA的碾压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进行, 初压、复压、终压宜用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压路机轮迹的重叠宽度不应超过20cm, 当采用静载压路机时, 压路机的轮迹应重叠/3-1/4碾压宽度, 消除轮迹, 提高路面的平整度。

2.5 加强工程质量检测并提高工程检测水平

工程质量应严格从原材料检测、级配开始控制, 生产配合比各项检测指标必须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施工现场及时对SMA混合料进行取样检测, 检测沥青用量和矿料级配是否合格。对已碾压完成的路段要及时进行钻芯取样、压实度、渗水试验及构造深度检测, 对施工质量进行评定。同时检测人员应提高自身检测水平, 规范操作, 为现场施工提供科学、准确的试验检测数据, 指导现场施工。当发现检测结果没有达到规范要求时要及时找出原因进行分析调整, 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3、结语:

为了提高SMA沥青路面路用性能, 提高施工质量水平, 在施工中应加强原材料的试验分析、对比试验室试验结果和工地试验结果, 分析内在联系, 优化SMA路面配合比设计, 加强施工工艺控制, 提升施工整体水平, 达到提高SMA路面层路用性能的目的, 加快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

摘要:SMA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抗高温稳定性、抗低温开裂性、抗滑性及较好的排水性能, 以其抗变能力强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施工中只有精心设计出最佳SMA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合比并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才能提高SMA路面耐久性、抗滑性等路面功能,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及施工质量。

关键词:SMA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SHCF10-01-2002北京:人民交通出版设, 2002

[2]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北京:人民交通出版设, 2000

[3] 陶世刚.公路工程施工中改性沥青SMA路面施工技术及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18) .

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范文第3篇

就目前而言, 我国的经济发展以“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为前提,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这种现象的取得建立在公路质量的基础之上。因此, 公路质量的提升对城市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沥青作为公路建设的主要材料, 具有质量高, 价格低的特点, 在公路了建设中被广泛使用, 因此, 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对公路建设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公路的规模以及数量逐渐增加, 但是公路在正式投入使用过程中, 却存在很多质量问题, 导致公路质量取法匹配逐渐发展的社会市场需求, 从而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导致公路质量安全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就是相关单位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不到位, 从而造成公路产生裂缝以及泛油的现象, 导致公路质量大打折扣。

2、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形式以及成因

2.1、沥青混凝土离析

沥青混凝土出现离析问题是路面施工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 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 比如温度造成的离析、冷料离析以及半合料离析等, 其中, 冷料离析现象是因混凝土配比中粗骨料与细骨料分离而导致的, 拌合料的离析是没有校准拌磅秤, 使得集料不准而导致的, 或者拌合楼中筛网一旦出现破损, 也会使得拌合料出现离析的显现;温度离析主要是因为沥青混凝土温度过大而致;在运输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过程中, 如果覆盖不严, 摊铺的沥青混合料颜色将会存在差异。

2.2、路面不平整

产生路面不平整的问题, 一般是由于在材料准备阶段, 没有将沥青混凝土搅拌不均匀而引起的, 沥青混凝土搅拌均匀会使得透油层次不均, 最终导致路面不平整。再加上公路使用过程中车辆的长期碾压, 将会使路面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 对车辆的运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3、施工中的技术没有达标

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达不到要求, 一旦路面压实存在问题, 就会给后期路面使用过程中, 受长期自然环境的作用, 再加上路面出现的裂缝问题, 将会使得雨水渗入裂缝, 对沥青层造成严重影响, 从而降低路面的使用年限。

3、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管理

3.1、沥青的拌和工作的质量控制

在现场开展路面施工时,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拌合, 可以用导热油对沥青材料进行加热, 沥青温度必须处于恒温状态, 而且要处于一定的流动状态。在对沥青进行拌合时, 一定要保证沥青的拌合均匀度, 以及确保沥青持续输送到拌和机中。在对集料进行铲运时, 要对其进行均匀铲运, 确保铲运方向垂直于集料流动方向。从而防止集料出现离析。需要注意的是, 在开展施工之前, 要检测沥青原材料中所含水分, 以此来把控集料温度和时间, 并且确定冷料的进料速度。

3.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

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质量管理, 实际上就是对该工程提出质量规划以及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以业主的具体要求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施工单位以业主的要求为目标, 对整个工程的施工环节以及施工质量进行把控, 在此过程中, 施工单位将依据业主的具体要求, 制定相关控制施工质量的体制, 从而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把控。质量规划开展的前提必须依据行业标准以及国家相关规范, 包括对施工材料质量、施工工序、施工技术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等等。为了保障工程质量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施工操作, 以此对施工质量加以把控, 从而实现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的目标。

3.3、要严格控制接缝施工的质量纵缝施工

如遇同时修筑两个车道的工程, 应该控制当天修建车道与之前车道的摊铺宽度, 同时, 摊铺厚度应该高于已压实路面的高度, 这样一来, 才能确保压实后的两路面处于同样的高度。如果两车道没有在同一天修筑, 或者和之前的沥青路面存在连接纵缝, 在这种情况下, 对新料进行摊铺之前应该修整原有路面的边缘位置, 确保边缘凿齐, 同时还应挖除塌落或是松动部位。除此之外, 在摊铺新料之前, 还应该在旧层位置涂刷粘层沥青。摊铺之后, 应该立刻对纵缝进行碾压处理, 并且应该将压路机等施工设备置于铺好的路面上, 在新路上只能允许有10~15cm的占据宽度, 通过逐渐移动的方式, 使其跨过纵缝以及横缝来开展施工。在此过程中, 应该保证横缝与路面中线保持垂直。在进行接缝作业时, 应先在齐整的接缝边上, 覆盖约15cm热沥青混合料进行预热。等到温度处于要求温度时, 就要清除接缝处的沥青混合料, 然后再用热混合料进行摊铺, 再用热夯振捣接缝边沿, 并铲平接缝处的热料, 之后再用压路机压实接缝边缘。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要保障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 就必须引起各部门对该工程的重视, 从对改工程的设计、原材料的选用以及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把控, 同时确保相应的监管体系, 以此来确保工程质量。只有做好前期工程质量的严格控制, 到后期使用中的及时保养, 这样一来, 才能将公路工程建设提升到一定高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 公路的发展较之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及生活。要想这种一直持续且越来越好, 都需要加强对公路质量得保障, 你而沥青作为公路建设中不可替代的材料, 与公路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需求之下, 社会对公路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 公路建设在迎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鉴于此, 本文就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展开探讨, 以其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公路,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海霞.关于现代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管理分析[J].交通世界, 2017, (14) :40-41. (2016/6/20)

[2] 曹华凤.试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试验检测与质量控制[J].建设科技, 2016, (10) :112-113.

[3] 冯小坤.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J].四川水泥, 2017, (07) :34.

[4] 姚军.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策探析[J].经营管理者, 2016, (22) :424.

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范文第4篇

1 稳固的基础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损或破坏大多是因基础不稳造成的, 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面板破坏超过由于面板本身的问题带来的破坏。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变形, 水泥混凝土面板不能随其变化, 必然以断裂的形式表现出来, 当不均匀沉降面积较小时, 表现为面板将脱空, 产生断板、断角的结构性破坏或粉碎性破损;当不均匀沉降面积较大时, 将出现面板错台现象,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表现为设计纵曲线的丧失;因此提供均匀稳固的支撑条件首先从路基着手, 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301—2003]) 中, 已经全面提高了路基的压实度标准。

基础稳固的另一方面就是承接柔性路基与刚性路面的半刚性基层, 它的主要特性是强度与刚度。经测试荷载由刚度较好的面板传到基层已减少了许多, 因而基层刚度均匀更显其重要。具有一定刚度的路面基层, 一方面提供过渡, 如果没有过渡层, 面层与路基之间的差别大, 面层会因过大的拉力或拉应变而过早破坏;另一方面, 基层具有一定刚度, 才能抵抗重型车辆反复疲劳荷载作用, 不致有过大的变形和变位, 防止面板错台及变形破坏。

2 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以及合适的混合比

2.1 选择适宜的原材料

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水、外加剂和砂石集料等。原材料是组成水泥混凝土的基础, 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路面的施工质量。因此, 首先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

水泥的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混凝土的使用性能, 水泥的强度和安定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水泥强度上下波动, 混凝土的强度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差, 会使混凝土路面产生膨胀裂缝。因此, 要选择好水泥品种, 并对选用的水泥在施工前进行凝结时间、安定性和胶砂强度等试验, 符合质量要求方可使用, 水泥混凝土路面宜采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其标号不应低于42.5号, 根据经验, 正规大厂家生产的水泥质量比较稳定可靠。

砂的选用, 砂的细度模数和含泥量是选用砂时关键的两个因素, 砂过细或含泥量过大, 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裂缝。砂中含泥量过大, 还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因此, 混凝土最好选用含泥量和有机制含量符合规范要求, 质地坚硬、耐久、洁净、有良好级配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 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粗中砂为宜。

石应选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砾石和砾石, 并符合规定级配, 粒径在5mm~40mm之间, 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及泥土杂质含量均符合规范要求的碎砾石。用作路面混凝土的碎 (砾) 石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 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粒级的集料进行掺配并符合规范要求的级配。

水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 拌和用水的水质不纯, 可能产生多种有害作用, 混凝土拌和用水应优先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用水, 或硫酸盐含量小于0.0027mg/mm3, 含盐量不超过0.005mg/mm3, pH值不得小于4, 不含的油污、泥和有害杂质的搅拌和养护用水。

2.2 选择适宜的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重量比例。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满足结构物设计强度、施工工作性、环境耐久性、经济性的要求。由水泥、水、细集料和粗集料组成的普通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就是确定这四组分之间的分配比例, 四组分的比例可以由水灰比、单位用水量、砂率三个基本参数来控制。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 确定混凝土水灰比, 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 根据粗骨料规格, 确定混凝土单位用水量, 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应以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

2.2.1 水泥用量的选用

水泥用量过少, 水泥浆量不足包裹砂子时, 混合料的粘聚性不够, 表现为松散, 不易粘结;当水泥用量过多时, 水泥浆量富裕太多, 如果水灰比掌握不好, 混合料粘聚力大, 成团, 不易浇筑。因此, 在使用水泥时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 掌握其使用方法,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水泥, 这样既可提高工程质量又能节约水泥, 水泥用量应控制在小于300kg/m3, 不应大于550kg/m3为宜。

2.2.2 砂率的选择

砂率的选择应适当, 砂率过大, 即使水泥用量正常, 水泥浆量也不足包裹砂子, 此时混合料同样粘聚性不够, 松散不易粘结;砂率过小, 如果此时砂石级配质量差, 空隙率大, 混合料中总体的水泥砂浆过少, 填不满石子间的孔隙。因此水泥混凝土拌和物的砂率是在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 能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 且能保持粘聚性和保水性能良好的砂率。

2.2.3 水灰比的控制

水灰比控制不好, 会造成混合料坍落度过大, 混合料在运输或浇筑过程中难以控制其均匀性, 会出现分层离析现象。为了能够使混凝土拌和物能够密实成型, 所采用的水灰比值不能过小, 为了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所采用的水灰比又不能过大, 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 一般水灰比不应大于0.5。

3 严密的施工程序

3.1 施工机械和工艺的选择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应选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新工艺进行施工。水泥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支模、摊铺、振捣、提浆、真空吸水、磨光、压纹、切缝、养生等工序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 并结合工程的特点, 尽量采用成套的设备进行施工。真空吸水工艺能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减小水泥混凝土的收缩, 对克服和预防水泥混凝土在初凝期产生裂缝起到了作用。同时三轴式或四轴式混凝土摊铺机的应用, 对混凝土面层的提浆起到了重要作用, 改善了面层的平整度, 减少了表层裂缝的产生。排式振捣器在部分工程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加强了振捣的效果, 同时减少了人力、节约了开皮, 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3.2 拌和

为了保证混合料的拌和均匀性, 必须采用强制性搅拌机。同时要保证拌和, 时间。在搅拌过程中要按规范规定的频率对坍落度、坍落度的损失、泌水率、混凝土凝结时间、砂石料含水量及混凝土容重等进行检验。要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的配合冰, 避免水灰比过大或混合料离析, 确保混凝土混合料有足够强度。

3.3 运输

运输车辆在每次装混凝土前, 均应将车厢清洗干净并洒水润湿。运送混凝土的车辆在装料时, 为防止混凝土离析, 每装一斗料应挪动一下车位, 卸料落差高度不得大于2.0m。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漏浆、漏料和污染路面。烈日、大风、雨天施工, 应遮盖苫布。汽车运输混凝土时, 最大运输半径不宜超过10km, 要保证初凝时间的要求。

3.4 施工振捣

为预防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 加强振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三轴或四轴式水泥混凝土摊铺机其主要作用是提浆、碾压, 提高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平整度, 所以在混凝土摊铺时要用插入式或平板式振捣器配合进行, 连续振捣后方可使用此设备, 提高路面的平整度。振捣器的使用和振捣时间要符合要求, 不宜过振。在初凝前加强振捣可以使由于水分泌出产生的空隙达到密实, 使已经或即将产生的微细裂纹弥合在一起, 增加了水泥混凝土的密实度, 破坏了拉力即将产生的裂缝, 达到了预防断板产生的目的。

3.5 摊铺温度的控制

因温度的影响, 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以致断板。产生纹裂和网裂的情况较多。一般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 就应停止混凝土面层的施工。夏季温度在30℃~35℃时应避开中午施工, 可选择早晨、傍晚或夜间进行施工, 应缩短运输、摊铺、振捣、做面等工序时间, 及时进行覆盖、洒水养护等施工, 减少混凝土路面受温度的影响。

做好以上几个方面, 基本能够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承载能力大、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日常养护维修费用低等优点, 是重交通公路路面的重要类型之一, 国内外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建技术一直进行不懈的研究和总结, 使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技术上日臻完善, 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实践证明,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质量。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因素, 主要有三方面:稳固的基础、优良的原材料、严密的施工程序。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王海峰.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应注意的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3) :84.

[2] 于泳海, 蒋宝庆.建筑工程施工商品混凝土道路及楼地面工程保证质量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 :288.

[3] 张云英.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J].经营管理者, 2010 (7) :390.

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范文第5篇

一、沥青面层的结构组合问题

根据已有的经验, 沥青面层总厚度变化在15~23cm, 在面层结构组合时, 需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一) 防止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对面层损害, 总厚度不小于16cm。 (二) 三层中应有一层为I型级配, 作为防水防渗的考虑, 如放在上面层地抗车辙及抗滑不利, 还是放在中面层为好。 (三) 中面层与下面层应使用同一规格的集料, 方便施工。硬路肩的结构组合应与行车道相同, 便于同步施工, 否则既不方便施工, 且难以保证工程质量。

二、与结构物的连接

(一) 与桥面的连接。桥面一般采用8~10cm厚的沥青砼铺装, 分两层铺设, 下层兼有找平层的功能。 (二) 与桥头搭板的连接。搭板上沥青砼铺装, 结构与厚度应与桥面完全相同, 方便施工。另外, 斜桥的搭板必为平行四边形, 为解决摊铺机与搭板的衔接, 尽可能减少人工摊铺, 搭板尾部宜按每幅 (或半幅) 宽度改为正交, 但其纵向最小边长, 不得小于原设计长度。 (三) 与伸缩缝关系。为了方便施工及保证桥头与路堤相接处的路面平整度, 一般的伸缩, 大多数情况下应“先做路面, 后做缝”, 对于特大型的伸缩缝, 则“先做缝, 后做路面”。在缝的两侧, 分别进行摊铺, 摊铺时均应从伸缩缝处开始, 分别向外延伸, 施工时对伸缩缝应采取保护措施

三、沥青砼配合比

在考虑沥青砼使用的材料及其配合比时, 应充分考虑沥青路面在运营状态下, 保持防水、抗老化、抗滑、抗车辙 (高温稳定性) 、防脆 (低温稳定性) 等特点。但关键是充分考虑所有地区的气候特点, 把抗车辙能力作为首要条件。

(一) 选择粘度较高针入度较小的沥青, 例如温区使用AH—90, 热区使用AH—70, 实验证明, 在抗车辙能力上, 70#沥青优于90#沥青。 (二) 粗集料尽可能选择较粗的颗粒, 实际已证明在抗车辙能力上, 细粒式沥青砼远不如粗粒式沥青砼, 考虑到最大粗径须受相关层厚度的约束, 且料径过大, 对防水利, 故中、下面层可采用AC—25或AC—30, 上面层如为4cm, 考虑热稳兼顾防水及抗滑采用AC—16或AC—20。其级配可选择在Ⅰ型与Ⅱ型之间, 取名为AC—16A或AC—20A。 (三) 加矿粉, 矿粉可提高沥青稳定性, 并可避免离析, 是改不可少的, 但掺量不能过大, 矿粉与沥青之比以1.0~2.0为宜。 (四) 严格控制沥青用量, 油石比选择以接近低限为宜。 (五) 空隙率的选择宜趋于高限, 建议空隙率控制在5%左右。

四、开工前的质量控制

(一) 目标配合比的选择。在进行目标配合经试验选择时, 除粗细集料配比符合规范JIJ032—94所规定的级配曲线外, 选择最佳沥青用量OAC是关键。在选择OAC时应充分考虑空隙率。经过实践, 大体规律如下:如沥青碎石AM—25, 油石比3.4~3.5%, 粗粒式沥青砼AC—25Ⅱ油石比3.8~3.9%, AC—25Ⅰ油厂比4.4~4.5%, 中粒式沥青砼AC—16A油石比4.8~4.9%。如粗集料具有明显多孔隙性, 油石比还要增加0.1~0.2。 (二) 生产配合比及试拌阶段。生产配合比是指经过烘干加热以后的集料, 并经过振动筛分成粗、中、细、砂等四种规格材料, 按目标配合比所认定的级配曲线重新组配, 成为生产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 随着料源的变化, 对它经常作些调整, 每日正式生产前应取样作一次筛分, 决定是否作调整。试拌则是根据生活配合比及最佳油石比进行生产试拌, 如混凝土呈黄褐色, 说明油石比过小;如呈深黑色且有光亮, 说明油石比过大。最佳油石比色略带深棕色, 常比目标配合比中最佳油石比小0.1左右, 试拌中经试验所确定的油石比将用之于生产。 (三) 试验路面阶段。铺筑试验路面为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是大规模生产的前奏, 更是一次全面的检验。通过试验路面不但检验配合比所认定的各项技术指标, 还要检验路面的摊铺厚度、平整度、压实度等。还可以测定路面的松铺系数, 辗压遍数与压实度的关系曲线以及某些新技术、新工艺的验证等。试验路面以200m左右为宜, 最好选择平坡无其他干扰的地段, 完成后应提交完整的试验报告。

五、日常生产的质量控制

(一) 搅拌站工艺控制。生产配合比每日检查一次;出仓温度控制160±5℃为宜;沥青混合料每日在摊铺工地取样一次, 作常规指标检测;沥青:桶装沥青按桶数N的三次方数量抽取或每月抽查一次, 作常规或三大指标检验;集料与矿粉每月至少抽检一次, 材料外观质量不稳定或料源有变化, 随时取样试验。 (二) 运输控制。混合料运至工地, 降温不宜超过5℃;运料车的数量, 应满足拌和站不停机及摊铺机连续摊铺尽可能不停机等料的需要;运混合料的车, 不得他用, 以免污染车厢, 每日运料前应喷洒薄层柴油与水的混合物, 但不得过多。 (三) 摊铺控制。摊铺速度宜慢不宜快, 控制在2m/min左右为宜;温度控制在170℃~180℃为宜, 一般不得低于160℃;不连续摊铺时, 摊铺机内应有余料贮存, 如等料时间过长, 应立即摊完做接缝处理;半刚性基层标高往往不易做准, 常采取负误差控制, 如误差较小时, 可用下材料补足;补料要求保证配合比正确, 摊铺正常, 不离析、不拉沟, 摊铺中不应当补料, 特别在中、下面层更不应当补料。上面层摊铺中发生了一些不正常情况, 如粗颗粒集中需要补料, 应使用过筛的细料均匀填缝;基层雨后潮湿未干, 不得摊铺, 如摊铺中遇雨或机械故障, 应立即停止施工, 并将情况通知拌和站停机同时报告负责人。 (四) 辗压控制按三阶段“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进行。初压起平整稳定作用, 用10T左右钢轮压路机, 初压温度以110℃~130℃为宜, 只要不发生推移, 尽可能争取早压。复压起压实作用, 这是关键的压实工序。终压起整理作用, 终压使用钢轮压路机或组合式压路机, 终压温度70—90℃为宜。 (五) 施工接缝。纵向接缝如摊铺机不能进行全幅摊铺时, 必须有两台以上摊铺机, 前后按梯阵排列摊铺, 称为热接缝, 纵缝不允许冷接;横向接缝:横向接缝至关紧要, 如处理不好影响平整度, 可分平接与斜接, 规范规定, 上面层必须平接, 用切缝机切成垂直面涂抹粘层油, 摊铺厚度按实测平均厚度乘松铺系数, 横向接缝还应补充横向辗压。

六、动态控制与总量控制

动态控制是衡量施工质量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也是评价承包人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例如油石比的指标对沥青路面质量, 甚为敏感, 使用先进设备, 管理得当, 完全可以控制在±0.1以内波动, 可以作为企业控制标准。

七、结束语

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范文第6篇

1.1 施工工艺系统控制架构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 首先需要对混合材料进行充分的搅拌, 借助拌和机就可以完成这一步骤, 之后运送到具体的施工场地, 之后再根据需求选择恰当的摊铺机, 在完成压实工序之后, 就能够获得一次成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具体的施工人员, 必须能够针对实际施工工艺, 形成全面的系统的了解, 如此才能够根据实际任务分配及时精准的完成。与此同时, 对于具体的施工过程来说, 必须确保施工标准的严格遵循, 依托于不同的工艺选择使用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 以及时应对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只有充分发挥系统控制的重要功能, 才能够对沥青混凝土实施有效管控。为了能够对具体的施工工艺系统作出全面而系统地阐释, 在特殊的情况之下, 作为施工人员, 可以依托于公式Y=KX开展。其中, Y是依托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所获取得最终输出结果, K所代表的就是控制矩阵, 而X所代表的是在不同子控制系统之下的具体控制参数。

1.2 施工工艺中关键参数控制

在实际铺设过程中, 为有效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温度, 必须采用有效的关键举措, 并且还需要根据温度的实时变化完成全程监测以及有效管控。在这一过程中, 温度便是控制的核心内容, 相关工作的开展必须以此为基础。不管是混合料的生产, 还是具体的压实工作, 都必须准确把控其温度。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系统而言, 和其他的子系统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关联性, 由此针对关键参数的有效控制必须依托于工程实际。

1.3 创设施工工艺控制中心

针对高等级公路的实际建设过程中, 必须要加大对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的管控, 通过这一方式, 必然可以显著提升工程质量。作为施工人员, 首先必须要确保摊铺设备的正确使用,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出现意外, 必须要停止施工, 确保其不会对接下来的顺利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 应针对控制系统中各子系统的正常运营情况进行充分调整和把控, 这样才有可能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由此施工工艺控制中心便是最佳选择。由此可见, 创设于施工现场的控制中心必不可缺, 目的是能够及时应对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2. 具体施工工艺系统控制包含的关键内容

2.1 沥青混合料控制运输子系统

2.1.1 针对运输能力全程有效管控

混合料的实际运输进程中, 必须能够充分把控运力, 作为相关施工人员, 应当结合实际生产能力, 完成对拌和、摊铺以及运输车辆总数的计算。当混合料到达施工现场之后, 同时还要准备相应数量的卸载车, 既要充分满足车辆运载要求, 同时也要确保运力。

2.1.2 沥青混合料保温与运输控制

针对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必须要在装载混合料之前将运输车辆彻底清理干净, 同时在卸料的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尽可能避免离析现象的产生。完成装载之后, 还应当确保混合沥青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 一般都会使用裹覆式双层蓬布。为了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可以提前和施工现场或者控制中心进行联系, 这样就能够准确把握发货和收货的时间, 确保混合材料的稳定性, 同时还可以避免多余材料的运输。

2.2 摊铺工艺控制子系统

对于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控制而言, 摊铺工艺控制系统在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 应全力保障稳定的实际摊铺速度, 既要关注摊铺的进程, 也应当确保实时温度的管控。同时也不可忽视对路面的平整性以及密实度。根据施工工艺系统控制中的相关要求, 作为施工人员, 必须要按照规定使摊铺设备保持匀速运行状态, 以确保实际的摊铺效果能够与预期效果相吻合。为了能够真正确保摊铺速度并实现对温度的有效掌控, 应将关注焦点聚焦于实际的摊铺生产率。如果从整体的角度来看, 最具有关键地位的的就是摊铺控制子系统, 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对此实施全面监控, 全力避免意外事件。在摊铺实践中能够清晰地发现, 对于沥青这种材料而言, 实际运输的过程中会由于摊铺机的热温传递提升自身温度, 并且在摊铺的过程中加热功能也不可忽视, 所以在实际摊铺的过程中, 极有可能使沥青混合料温度上升5到10摄氏度。

2.3 沥青混合料生产子系统控制

2.3.1 针对保养以及维护方面的控制

摊铺工序结束之后, 也就意味着施工工艺已经步入控制的后期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 最主要的任务, 就是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实施保养以及维护。其中涉及的最关键机械就是沥青拌和机, 相关施工人员必须以定期的方式对其展开全面检修和保养, 确保其始终可以维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在施工工艺控制中, 作为施工人员, 必须要针对沥青混合料生产子系统展开全面的、持续的调试, 这样才能够真正确保其稳定性和实效性。

2.3.2 温度与搅拌时间控制

对于生产子系统而言, 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同样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 因为其会直接影响到混合料的实际施工效果, 因此相关施工人员必须要针对混合料的转变环节加大管控力度。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试验结果确定最终的生产配比, 依托于关键工序的把控, 全面有效控制沥青以及成品的温度。实际拌和过程中切不可随意, 依托于工程实际确定最终的拌和时间并灵活掌控。比如, 如果是重交通石油沥青, 其生产周期不得低于45秒, 应确保充分的干拌时间。

3. 结束语

对于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过程而言, 必须要充分把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作为主要的施工人员, 不但需要了解系统流程和具体环节, 同时也要熟知主要内容, 这样才能够实施有效管控。在具体管控过程中, 既要保障路面施工各不同环节的管控, 同时也要立足于实际路况及时调整, 如此才能够从整体上保障施工控制的可操作性, 确保最佳的施工效果, 全面提升经济效能。

摘要:本文所阐释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建设过程中, 高等级公路的关键施工工艺, 大致区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其一, 沥青混合料运输控制子系统, 其二为摊铺工艺控制子系统, 其三为沥青混合料生产控制子系统。作为相关施工人员, 不但要充分把握具体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流程, 同时也要了解施工工艺系统控制原理。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控制

参考文献

[1] 成高立.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铣刨施工及特殊部位铣刨处置方法研究[J].公路, 2017, 62 (04) :260-265.

[2] 李志军.影响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原因分析与对策[J].公路, 2013, (09) :62-64.

上一篇:河南省房屋拍卖管理范文下一篇:湖南卫视电视剧回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