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林幼儿园论文范文

2024-07-15

植物园林幼儿园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伴随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大家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城市园林建设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现已成了城市建设主体中不可欠缺的重要部分,植物配置对城市园林的鉴赏性与艺术性具有直观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文章就对传统园林植物配置手法在城市园林中建设的运用实施细化剖析,期望在将来城市园林建设提供有利借鉴。

【关键词】植物配置法;园林植物;城市园林建设;植物配置原则;应用分析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182

园林植物是园林建设中最核心的构成部分,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能有效确保园林建设环境的净化空气程度及观赏价值。就现今状况来讲,园林植物不但是城市路边沿途的风景,并且园林植物已发展到能够为大家生活、生产、学习等层面提供交流、小憩、娱乐的核心场所。园林植物不仅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还可以让当今城市成为天然氧吧。文章根据园林植物配置原则与园林配置方法,探析植物配置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怎样在有限的大地上把空气净化做到最大化,同时附有一定鉴赏性,是目前城市园林提升城市园林绿化作用的主要发展趋势。

1、城市园林景观植物配置遵循的原则

1.1可持续发展原则

目前,基于国家发展视域下,无论在任何领域均需遵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园林植物配置上,同样也需要遵循该原则[1]。基于全面、系统掌握植物物种的原理学与生态学基础上,需要全面对植物配置实施科学搭配,让它和生态环境与城市环境有机融合,让其和环境发展、经济发展协调统一,融合成可持续发展趋势。

1.2文化原则

在以往园林植物配置中,还需要遵循文化原则。让它不单单成为自然景观,还需要蕴藏着人文精神内涵,把文化特色与历史脉络有机结合到植物配置中,让其成为独具特性的城市园林景观,附有城市精神象征。

1.3综合优先原则

在实施以往园林建设植物配置时,应该在遵照客观自然规律之上,有效融合本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貌地形等特性实施配置,应该掌握好城市形象综合特点,和文化景观、生物多样性、当地历史脉络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统一,优化综合形象,让植物配置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发挥出至关重要作用[2]。基于此,还需要适度强化所栽植植物的趣味性,让其更具亲和力、感召力。

1.4生态优先原则

在园林建设中,在草坪与地被花卉的应用,对植物树种的搭配与选择,均应遵照生态优先原则,需要在最大限度上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做出重要贡献,务必应用有利于生态平衡发展的树种,构建稳固的生态植物群落,科学配置植物分布,让所种植物产生最大生态效益,进而为有效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2、园林景观建设中植物配置方法分析

2.1观叶和观花植物相融合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种植观花类植物能够给园林景观景色点缀上更具丰富的色彩,种植观叶类植物也能够起到基础作用。诸如,槭树科植物叶子会在秋天呈现红色;红瑞木有鲜红的树条、银杏有黄黄的叶子;红枫、紫叶小檗等植物叶子颜色呈现紫红色;这类植物都能够和观花植物实施重组。另外,各种观叶树种也能够带来不同鉴赏效果[3]。诸如,黑绿的油松、淡绿的柳树、暗绿的国槐等,均可把这类颜色差异较大的树种合理搭配应用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如此便可让城市园林景观更具层次感,进而可提升城市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2.2园林景观设计中艺术性手法

在城市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通过运用艺术性手法有效提升园林景观的品味。其中采用最多的手法有起伏与韵律手法、背景与层次手法。而韵律有两种展现方式:一是自有韵律,二是严格韵律。城市较狭地带与道路两旁的植物配置最易呈现出韵律感,应该高度关注纵向立体轮廓线与空间的变化,产生和美的节奏韵律,以免布局呆板不美观。背景与层次手法均是为了有效克服景观的单一性,适合利用花卉、乔木、地被植物、灌木等不同形态的多层配置。背景树通常比前景树高,栽植密度不适宜密集,最好呈现出绿色屏障,色调逐渐深化,或和前景有很大色度差异,强化村托感。

2.3不同层次的植物相互融合

在拼花艺术中应该遵照分色彩搭配、分层配置原则,植物搭配应该择取花色、叶色不同的植物,同时也要搭配不同高度的植物,以此提升园林景观层次的立体感和色彩的丰富性。诸如,利用1.2m高紫叶小檗、2.8m高金叶榆、3.75m高桧柏、5.8m高的枫树配置方案,能够呈现出从低到高四层排列的园林景观效果,同时植物景观中包含了各种绚丽红色彩,给大家以视觉上的冲击。

2.4不同季节性植物相互融合

一年四季中最高境界的美便是夏有绿叶冬有雪,春有鲜花秋有果。实际在综合布景中可以呈现出如此佳境,利用科学的植物配置可打造出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叶成荫、秋有层林尽染、冬有银装素裹的园林美景,令大家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身处生机勃发及美妙的自然景观中[4]。例如,观花植物,根据季节的不同,能采用的植物有很多。诸如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等;秋天可选山里红、红枫、银杏、观果海棠等;冬天有油松、桧柏等;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丁香等;晚春开花的玫瑰、海棠等,科学的选择搭配能够呈现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绝佳配置效果。

3、探析植物配置在城市园林中的具体运用

首先,城市道路两旁的植物配置,是城市市政道路植物配置的核心。通常选取树冠高大、品质优美、成活容易的植被栽植到道路两侧,需要给大家营造欢快的感觉,同时又要凸显立体美,可选乔木类植物对道路两侧街景加以修饰,也可配置一些具有特殊的灌木花草来提升鉴赏效果及美感。此外,在实施植物配置时,还应该适度的凸显出古老性与舒适度,可把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混合栽植,以免园林在冬天时候显得格外荒凉。

其次,在建筑物附近园林植物配置中,应该对建筑附近园林植物种类实施筛选,按照以往园林植物配置来讲,通常均是选取和房屋色调相配的植物,应该全面确保建筑物获取充足阳光及通风基础上,嵌入部分能够美化房屋的植物,进而确保并提升城市园林建设景观的立体美感[5]。另外,还需在社区车库周围、出入道路附近配置相宜植物,需要选用高度相宜的乔木,也可配置部分有怡人味道的地被花卉,以此为大家营造清新感觉,车库所配置的植物应该让人一看就知是何植物,进而可成效提升大家对园林景观鉴赏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结语:

总而言之,园林植物配置是城市园林建设中最主要的内容,植物间的科学重组配置,能够通过植物多样性有效缔造出千万种植物景观。遵照植物配置生态学原则,合理应用适度的革新布置手法,打造附有艺术性、鉴赏性且满足时代潮流发展的生态园林,受益人类造福大家。

参考文献:

[1]左世锐.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0):3830.

[2]金姗姗.基于现代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法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0(8):62-63.

[3]何景江.风景园林施工的植物选择和配置方法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3):4177.

[4]吴洁.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4):3921.

[5]曹冲冲.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J].建筑工程技術与设计,2020(13):4204.

植物园林幼儿园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观赏植物在园林设计中有维持生态平衡、创造景观意象、形成空间变化、改观地形、美化城市、表现时序景观、形成地域景观特色及进行意境创作等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现代园林设计中更加注重观赏植物的开发和利用。观赏植物的配置既要符合周边环境、土壤和气候条件,又要有它独特的特点,必须根据环境特点和自然地形合理布局。

关键词:观赏植物;园林设计;实用;美观

观赏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园林设计的主要素材。在园林设计中,恰当地选择和配置观赏植物,能够达到生态、美观、实用、陶冶人情操的作用。下面就观赏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进行浅要地分析:

一、观赏植物的生态作用

观赏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它们不仅能增加园林的美观性,更可以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科学研究及实践证实,植物的种植能够减少空气污染、调节气温、降低噪音,改善城市小气候,为人类和动物的生存创造优良的条件,是现代人类良好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观赏植物的造景作用

(一)利用观赏植物创造景观意象

观赏植物作为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本身可以作为主景构成部分成为标志、节点,也可以作为道路、边界的配景或区域的一部分,帮助形成结构更为清晰、层次更为分明的环境意象。

1.利用植物制造标志性景观

植物可以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配置,或根据其各自的生态习性,结合四季变化,合理安排,巧妙搭配,营造出乔、灌、草结合,四季变化的群落景观。植物本身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之美,又可以以孤植展示个体之美。

在园林中,亭台楼榭、雕塑、小品均可以作为标志物,但如果是一棵或几棵历史悠久、具有纪念价值的大树,会更让人觉得亲切。单独种植在开阔地面、建筑物前、入口两侧的孤植树,形体高大优美,枝繁叶茂,叶、花、果等具有特殊观赏价值,构成视觉焦点,引人入胜。

尤其是一些具有历史纪念价值的名木古树,能够成为园林中特有的精神特征和文化内涵,成为全园的标志,具有独特的意义。例如郑州绿城广场中的一棵对接白蜡,拥有上百年的历史,高大挺拔,冠大荫浓,成为整个广场的标志性景观,被人们熟知喜爱,也起到了很好的视觉导向作用。

2.帮助道路创造有序的植物景观意象

道路是整个园林设计中的框架部分,道路显示的指引前进特征非常明确,笔直道路上种植的树木,能够产生秩序感,引导人们前进。比如,在自然走向蜿蜒的小路旁种植观赏植物,就能强调道路的方向。园林中的道路,在两侧植物的强调下,加强了道路的走向,并围绕和连接不同的功能场地。行人在两侧植物暗示的道路里行进,可以在有序的空间序列中产生安全感。

3.帮助边界划分清晰的植物景观意象

园林中的边界除小型建筑、栅栏、围墙以外,应用最多的便是植物分隔。如草坪与游路的边界,可以用草本植物、小型灌木进行散植,制造出模糊的边界,能够起到空间界定作用,而且又不过分阻隔人与自然的亲近,这便是“虚隔”;“实隔”则是用密植的绿篱对边界进行围合,制造出两个不能跨越的空间。

(二)利用观赏植物形成空间变化

植物组合空间的形式丰富多样,其安排灵活、虚实结合。以不同树木的种类、姿态、数量及配置方式来组织空间景观,乔、灌、草相互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类型和不同感受的空间形式。

运用不同植物的高低、疏密,进行灵活地配置,可以有效阻挡、引导视线、变换视线的透景形式,从而限制和改变景色的观赏效果,加强园林的层次和整体性。组合空间的形式有:

1.开敞空间:如平坦整齐的草坪铺展于地面,不阻碍游人视线向远处眺望。

2.闭合空间:用黄杨、女贞等绿篱以近距离的株行距密植后类似墙体,阻挡了游人的视线及前进方向。

3.半开敞空间:植物一侧高于视线,一侧低于视线的空间形式,对外起到引景的作用,对内起障景、控制视线的作用。

4.半闭合空间:高大乔木所组成的空间,树冠封顶视线不可透,但水平视线可透。如利用藤蔓植物的攀爬,或大型树冠交织构成天棚,游人可在树下纳凉,观赏风景。

(三)改观地形,装点山水、建筑

高低大小不同的植物的配置可以造成林冠线的起伏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观地形。例如,在平坦地区种植高矮变化较大的树木,远观可形成起伏有致的视觉效果;在高处植大树、低处植小树,也能增加地势的变化,比起垒砌挖沟,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山石及各类水景周围,常用植物来美化风景构图,起到补充和加强山水气韵的作用。亭、廊、轩、榭等建筑的内外空间也需要植物的衬托,可谓“山得草木而华、水得草木而秀、建筑得草木而媚”。

(四)美化城市

观赏植物是美化市容、增加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主要素材。

植物可以软化或减弱形态建筑物僵硬、粗糙的外形,很好地将建筑物和四周的风景协调起来。无论何种形态、质地的植物都会比呆板、生硬的建筑物更显得柔和,有人情味。

三、观赏植物的观赏作用

(一)利用观赏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观赏植物能够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节特征。春季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夏季骄阳似火,绿树成荫;秋季金风送爽,硕果累累;冬季天寒地冻,枝干虬劲。根据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搭配种植不同花期的植物,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的时期产生特有的景观意象,让人体会到时令的变化。

利用观赏植物表现四季的景观,是在植物的生长发肓规律和四季的景观表现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设计的。自然界花草树木的颜色变化丰富多彩,春发嫩绿,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整体效果;夏季显著的季相特征是绿荫匝地,林草茂盛;丰富多彩的秋叶秋果更使秋景美不胜收,虽然开花植物较少,却也有丹桂飘香、秋菊傲霜;隆冬时节草木凋零,山寒水瘦,呈现出萧条悲壮的景象。把植物的不同季节特征运用到园林设计中,就构成了四季交替的时序景观。

(二)利用观赏植物形成独特的地域景观特色

由于各地气候、土壤的不同,以及各种植物生态习性的差异,导致植物的分布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地域性。我们应该根据环境、气候及土壤条件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以植物体现地域特色。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横跨多个气候带,植物的地域性十分显著。北方的本土树种以郁郁葱葱、雄伟挺拔的针叶树、落叶阔叶树为主;南方以常绿阔叶植物为主,常见四季常绿的植物景观。有很多著名景点都是以植物闻名,比如北京的香山红叶(黄栌)、杭州的柳浪闻莺(垂柳)、苏州的香雪海(梅花)、金陵十景中的栖霞丹凤(枫香)等。这些植物景观体现了地方特色,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运用乡土树种营造植物景观,对于弘扬地方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增强人们的爱国、怀乡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三)具有特殊观赏效果的植物

一些植物具有姿态、形体、色彩、芳香、声音等各方面不同的特色,应注意将这些植物进行合理地配置,以满足不同感官欣赏的需要。比如观形植物有雪松、龙柏、垂柳等;观色植物有樱花、紫荆、红枫等;闻香的植物有桂花、腊梅、月季等;闻声植物有松树、芭蕉制造的“万壑松风”“雨打芭蕉”,等等。巧妙地将这些植物群植并配置于一园,便可同时满足人们五官的愉悦,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四)冷、暖色系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作为植物观赏功能的一项重要元素,在园林设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植物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浅谈一下看法:

1.暖色系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暖色系主要指红、黄、橙三色以及与这三种颜色相近的颜色。这些颜色可见度高、色彩跳跃感强,给人以热烈的欢快感,从而形成一种欢畅热烈的节日气氛,提高游客的观赏兴致。

需要注意的是暖色不宜在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两侧使用,因为红、黄、橙色可见度高,大面积使用容易分散司机和行人的注意力,增加事故发生率。

2.冷色系植物在园林设计的应用

冷色系泛指青、蓝及其邻近的色彩,冷色具有后退的效果,可见度低。在园林设计中,往往使用冷色系植物种植于空间较小的区域,或者景物的边缘,以增强空间的深远感觉,使人忽视这些不重要的地方。在花卉组合中,冷色系植物往往作为背景衬托,与暖色系植物形成强烈的对比,制造出明朗、欢快的氛围。冷色会让人在心理上有降低温度的感觉,所以在炎热的夏季和气温较高的地区,大面积使用冷色系植物,会让人产生凉爽的感觉。

四、通过观赏植物进行意境的创作

利用植物进行意境创作是我国传统园林的典型造园风格。自古以来,我国很多诗词歌赋里都留下了歌咏植物的优美篇章,从欣赏植物的形态美升华到意境美,抒发情怀,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人们在欣赏植物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趣和理想,将植物的形象美人格化,并赋予它们相应的品质与内容。如,松竹越冬而不凋,梅耐寒而开花,谓岁寒三友,三者都具有坚韧不拔的高风亮节,把它们的外形和气质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显示了树木的神态和风韵,从而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现代园林设计也更加注重观赏植物的开发和利用。观赏植物以其特有的生态平衡功能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决定了它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观赏植物的设计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更兼具了生态、文化、艺术等多种功能。

目前,植物的设计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观赏植物的配置既要符合周边环境和土壤、气候条件,又要有它独特的特点,必须根据环境特点和自然地形,合理布局。掌握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是我们顺利开展植物造景工作的前提。如何研究园林的植物配置,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生活、审美且具有时代特色的植物景观,这是每个景观设计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吕明伟.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J].山东绿化,2000,(03).

[2]车生泉,郑丽蓉.城市文化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体现[J].园林,2005,(04).

作者简介:

黄洋,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助教。

植物园林幼儿园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城市园林作为城市中惟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内的园林植物造景,不仅改善了居民活动空间环境,而且为居民创造了休息、娱乐、观赏的艺术空间与场所,给人们现实生活以美的享受,是城市内自然风景的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现。本文主要分析了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中特色植物资源的应用。

【关键词】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特色植物资源

1、山水园林城市

在中国,山水美就是指的是自然美、天然美,不加任何修饰,是人们所向往的一种美。不管是在古代的诗词歌赋中,还是绘画中,都可以发现人们比较注重山水田园美。对于山水在中国园林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山水并不仅仅是一种实体,更是一种精神的载体与表达。人们可以通过欣赏自然美来净化心灵,回归自然,也同样是心灵的解放。因此,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更加注重的是自然美。为此,本文主要介绍了植物在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方法,以体现山水园林城市的生态美。

2、园林植物的作用

植物具有吸收区域内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调节温湿度、改善光照、净化空气、监测环境、净化水体和土壤、调节风速和风向、降低噪声等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营造的主要素材,园林绿化能否达到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丰富多彩的植物材料为营造园林景观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手法形成绿地系统,组合空间,控制风景线;利用植物的形态和色彩组景,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利用植物的季相交替,表现季节,增强自然气氛;利用植物的色、形、姿,以植物点景,创造意境。

3、特色植物资源在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3.1植物的选择

园林造景手法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喜欢用植物来表达寓意,善于寓意造景园林造景一方面选择花木,赋予花木一定的品格和寓意,另一方面选择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形态来表现一定的意境或者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比如,海棠花、牡丹、玉兰象征着“玉堂春富贵”;竹子象征着有气节的君子;“夜雨芭蕉”表达了一种安静的氛围;如意兰、吉祥草,这些从字面上就可以领会其含义等。园林植物造景对植物花草的选择重视品种求精而非繁杂。同时也可以选择乡土植物,乡土植物是一个地方中常见的植物,不需要需特定的地方进行购买,成本较低。在进行栽培的时候,对技术的要求十分的简单。

3.2植物的合理配置

在园林城市设计中,为保证植物配置的合理性,应当将观花与观叶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在生态园林中种植一些颜色多变的植物,通过颜色艳丽的花朵以及颜色淡雅的绿叶,促使社会群体放松身心。在生态园林城市设计中对植物进行配置时,应当对颜色深浅不一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促进植物层次感的形成。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与布局,实现乔木、灌木、花与草之间的协调,促进点、线、面、环之间的有序衔接,构建独特的生态园林系统,促使其充分发挥自身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无论是不同植物之间的配置还是与其他园林物质要素之间的配置,在植物种类选择、数量确定、配置方式和风格上都应强调主体,主次分明。将乔木、灌木、草坪等地被植物相互结合,使不同的植物相互协调,富有层次感和丰富的季相变化。树木的配置要得当,疏密要合理,应根据树冠的大小来确定株行距。树木的长势要树姿端正,形态优美,枝繁叶茂,颜色鲜亮。兼顾速生树与慢生树、常绿树与落叶树、观叶树和观花树之间的搭配,处理好植物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富有艺术美感,充满生机而优美的景观生态环境。

3.3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更多的是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园林植物,在园林学特性以及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艺术法则以及科学规律,设计和建造各种类型的植物景点,更多表现的是实用价值、生态以及美化效果。园林植物造景涉及了园林艺术学、生态学、美学、植物学等多种学科,演绎了人们的生活、文化、运动、精神等要素,是一门有机的灵活的空间艺术。合理的植物造景,能够丰富园林整体规划,让人们在欣赏的时候,能够陶冶身心,逐渐放松下来。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当中,不仅能够将其自身的功能性充分发挥出来,而且能够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效果,让人们能够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静下心来感受自然。接下来主要介绍植物造景的方法:

(1)因地制宜。园林植物造景实际上是仿照自然山林景观和状态,或者是直接利用植被,将亭台楼榭等建筑与山、石、水流等融为一体。园林植物造景向往自然,追求返璞归真的艺术效果;(2)突出季相,色相染景。园林植物造景重视运用植物自身的色彩来营造园林环境,充分利用有观赏价值和色彩鲜明的植物在自然气象变化中营造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观,在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3)装点园林,衬托建筑。园林植物的造景手法要求园林建筑与环境相协调。建筑周围的植物要与建筑自身特性和所表现的主题相适应。如果建筑物位置不当或者形式比较单一,可以用植物来弥补和点缀;利用植物来完善建筑的功能要求,比如,在建筑物的闲置空间、走廊等配置一些鲜艳的花草,可以有效的把建筑僵硬的感觉转变成柔和的自然状态;植物可以带给建筑空间感和季节感,比如,植物在四季的不同生长变化可以为建筑增加不同的美感;(4)位置错落,疏密有致。园林植物的造景手法要顺应自然,保持植物位置错落、疏密有致。比如,植物可以一枝独秀、可以是三五成群、也可以是整片成丛,不同植物可以穿插种植,一些位置的植物可以不修理,以象征自然。

结语:

本文从山水园林城市内涵入手,重点分析了特色植物资源在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中的应用,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志磊,赵红霞,翟付顺.园林植物防治雾霾的应用研究[J].北方园艺,2015,04:196-199.

[2]顧翠花,王懿祥,白尚斌,吴建强,杨一.四种园林植物对土壤镉污染的耐受性[J].生态学报,2015,08:2536-2544.

[3]马志斌.园林植物的整形与修剪[J].现代园艺,2014,02:44-45.

[4]陆哲明,武祥永.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其对景观效果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4,16:13-16.

植物园林幼儿园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园林植物景观是城市街景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城市规划、环境景观设计、园林、园艺等相关理论。本文在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仔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设计表达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艺术设计

Key words: Gardens; Ornamental Plant Landscape; Art Design

文献标识码:A

1植物的艺术特征

植物的色彩、质地、形态等因素对构成景观功能的发挥影响较大。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在景观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植物。因此要合理地组织植物空间,就必须研究植物可感知的性状,了解植物的形态、质感及颜色,才能塑造优质的城市绿化环境。

1.1形体姿态

在植物的多种特征中,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借助于人的视觉来感受的植物形体姿态。形如华盖的龙爪槐,盘踞横逸的黄松,轻飘飞舞的垂柳,挺拔耸立的水杉,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变化多姿的树形为设计者创造富有特色的绿化空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植物的树形可以分为25个基本树形,不同树形特征带给人的感受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尖塔状及圆锥状树形有严肃端庄的效果;柱状狭窄者多有高耸静谧的效果;具有圆钝、钟形树冠的一般会产生雄伟浑厚的效果;而一些垂枝类型,常形成优雅,和平的气氛。利用树形特征进行单体造型和培植组合来营造气氛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手段。

1.2色彩

植物色彩七彩纷呈、变化万千、各具特色。仅仅是叶片的绿色就有嫩绿、浅绿、鲜绿、浓绿、墨绿等等的区别,而某些树种的叶片,其叶背与叶表的颜色也截然不同,在风中摇曳的时候色彩斑斓,非常引人注目。植物的叶子根据颜色是否在秋天变色分为常色叶与秋色叶两类,凡是秋季叶子有明显变化的树种均称为秋色叶树,如枫香、鸡爪槭、银杏等,它们是营造绿色植物空间特色时尤其应当关注的种类。

植物花朵的颜色要比叶片更加丰富,红色的月季与合欢,白色的茉莉与白玉兰,黄色的桂花与腊梅,紫色的丁香,还有完全人工培育的黑色郁金香,种类无数,色彩无数,有时一个植物品种的花就涵盖了所有的色系。熟练掌握当地植物的花期与主要色系,应当是城市绿化工作者的基本功,富有匠心的利用好植物的花朵色彩,往往能为一处绿化空间的特色带来画龙点睛的精彩效果。采用花境的处理手法,使色彩丰富、层次分明,而这种处理手法,在街景绿色空间中极易塑造出良好的效果,如维也纳。

1.3气味

一般艺术的审美感知,多强调视觉与听觉的感受,唯有植物景观中的嗅觉感受具有独特的审美效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道出了妙趣横生的梅花清香之韵。人们嗅觉感受植物的芳香,得以绵绵柔情,引发种种醇美回味,产生心旷神怡之感。所以熟悉和了解植物的芳香种类,包括绿茵似毯的草坪芬芳,清香淡雅的荷香;编排好植物开花的时间对植物景观芳香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1.4季相变化

由于气候的变化,植物随着季节的推移而时刻变换着外貌。把植物景观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根据城市街道多种功能的综合要求与艺术节奏结合起来,做出多样统一的安排,就能形成丰富多彩的季相构图。

植物的季相变化,可以在一年的生长周期中“收四时之烂漫”,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许多植物,从开花到结果,从展叶到落叶,像交响乐一样,时刻变化着,从色彩、光泽和体形,都像音乐一样流动着。每一处植物景观,每一种植物类型,在季相布局上,应该各有特色,应该各有不同的高潮。另外,季相交替在各种种植类型的安排上,也十分重要。同一个花坛,有一年四季的季相安排,同一个花境,同一个花群,同一条林带,同一条园路的路旁栽植,同一个建筑四周的种植设计,都要安排一年四季的季相构图,不能一季开花,一季萧条,呈现偏荣偏枯的现象。同时各种种植类型的季相设计,必须根据植物生长的物候期和生态要求来设计。

1.6文化精神

某些植物除了具有以上这些外在的直接使人感受的特征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含义,它们构成了植物潜在的特征。比如竹子,其原因就在于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代表了虚心和气节,每日观竹相当于时时提醒自己作学问要虚心,做人要有气节。植物的文化含义一直是我国园林绿化的基本内核之一,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和《楚辞》中已经有关于不同植物有不同含义的大量比喻。熟悉并且掌握某些植物的文化寓意,是对植物特征的更深理解,巧妙利用这一点可以使城市街道特色绿化空间具有更高的文化品位。

2植物的景观配置模式

根据城市街道的特征,总结其景观配置模式主要有: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密林式、简易式、多层式。

2.1自然式

自然式是根据地形与环境来模拟自然景色的绿化模式,从植物的配置到活动空间的组织、地形的处理等都以自然手法来组织,形成一种连续的自然景观组合。如武汉市墨水湖北路动物园旁的景观花坛以游龙状的罗汉松和铁树桩为主景,配以流线形的时令花卉,点缀几株球形植物,配以地被植物金叶过路黄,给人以自然式园林的休闲风光。(图1)

自然式植物配置,一方面讲究树木花卉的四时生态,植物的自然形象与建筑、山、水的配合关系;另一方面则追求大的空间内容与色彩的变化,强调整体的景观效果。沿街在一定宽度内布置由不同植物种类组成,具有高低、浓淡、疏密和各种形体变化的自然树丛,注重植物层次、色彩与地形的运用,形成变化较多的景观轮廓与层次,在四季之中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形成生动活泼的气氛,增强街道的空间变化。

2.2规则式

规则式是指有规律的布置植物,或以某种规则的图案重复出现,注重于装饰性的景观效果,对线形注重连续性,对景观的组织强调动态与秩序的变化。适合城市交通性街道的园林植物布置,因为绿化空间成带状,因此能使街道园林植物景观井然有序,而且有规律的、简洁的绿化模式能满足交通性街道安全、快捷的交通要求。

规则式的植物配置形式多为常绿植物、乔木、灌木与花卉的交替使用,形成段落式、层次式、色彩式的组合。修剪的各类植物在规则式的街道园林植物景观中,常常表现出庄重、典雅与宏大的气质。植物的高、低层次的组合,往往使规则式街道植物景观的景观效果对比鲜明,色彩的搭配更为醒目,成为城市街道景观的地域性标志。在规则式的布局中,小品等景观构筑物,也以秩序组合并加以点缀,同街道园林植物景观取得统一,并融为一体。

2.3混合式

混合式是指布局注重自然与规则的统一与分离,在统一之中求得共融性,分离之中求得对比。因混合式兼具自然式与规则式两者的特点,所以变化较多,在景观中注重点的秩序组成。混合式的空间构成,在点的变化中形成多样的统一,同观者之间的距离可更近一些。它不强调景观的连续性,更多的是注重个性的变化。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中,混合式的手法较多地应用于城市街道绿化景观变化丰富的区域。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街道园林植物景观。就是将修剪成形的乔、灌木植物规则式布置并与自然式布置的草本及灌木相结合,创造出宜人的景观。

2.4密林式

密林式街道两侧主要布置乔木、灌木、常绿树和地坡形成的浓密的树林。竖向层次丰富,街道空间有明确的方向性,行人与汽车走入其间如入森林之内。密林式街道植物景观一般适合于路侧有较宽绿地,且又遮蔽的路段。两侧树木枝叶繁茂,不易看到周围其他的景物。如果是自然式种植,则比较适应现状地形,可结合丘陵、河湖布置。采取成行成排整齐种植时,若将地形整齐,则能使景象庄重。

2.5简易式

简易式指在街道两侧各种植一行乔木或灌木形成“一条路,两行树”的形式,在街道植物景观中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形式。简易式适合于以步行为主的、人流量大、停驻时间较长的空间,如生活性街道和步行商业街。

2.6多层式

沿路两侧布置多行落叶乔木、常绿树、灌木和绿篱,形成高低不同,色彩各异的层次。特别是常绿树和花灌木能显露观赏的特色,行进在路中可产生整齐中富于变化的感受。在用地上可根据层次的多少安排相应的面积。多层式不仅在景观上起到美化街道环境的作用,同时也为城市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的生态环境。由于是乔、灌、草等植物相结合运用的一种布置手法,如同一床厚棉被,将灰尘、噪音等污染物和其他给人造成伤害的污染源隔离开来,这种布置手法多运用到街道路幅较宽的街道中。

事实上,在平面布置中的一小组树木,其树冠就可以向棚架一样形成顶面,如果充分考虑绿化所有的面,进行有机组合,就可以在街道中创造出宜人的绿色空间,垂直墙面与屋顶,这正是建筑师与景观设计师值得考虑,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地方。武汉市目前还没有发现垂直式植物景观比较突出的街道,这里引用比利时和巴黎两个城市中街道垂直植物绿化景观,希望能给武汉市的垂直绿化提供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洪成.吕晨.城市园林街景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 日.土木学会编.章俊华.陆伟.雷芸译.道路景观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梁永基.王莲清.道路广场园林绿地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植物园林幼儿园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市政园林施工中做好植物搭配工作异常重要,应该引起施工人员的注意。本文主要主要通过对市政园林施工中做好植物搭配工作的重要性的简单介绍,着重探讨了植物搭配在市政园林施工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植物搭配;市政园林;应用

市政园林施工中植物搭配工作并不简单,需要工作人员注意很多问题,比如工作人员要对各个类型植物习性完全掌握,真正的做到因地制宜,同时还能够按照绿地类型进行合理的搭配,还需要考虑到园林季节性的变化。总之要考虑诸多方面内容。

一、市政园林施工中做好植物搭配的重要性

市政园林能够反映出城市的精神面貌,可以说是城市非常重要形象工程,也因此市政园林施工非常重要。植物搭配应该是市政园林施工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如下几点:首先,良好的植物搭配能够使园林更加美观,具有观赏性,城市居民在园林中观赏会更加的惬意;其次,优良的植物搭配能够使园林始终都保持着生意盎然,这样也能够凸显园林的生态价值;最后,做好植物搭配工作,能够有效的保证园林施工质量。因为市政园林施工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植物搭配,如果此项工作能够做好,自然对园林整体施工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植物搭配在市政园林施工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工作人员要认真勘察当地地质与气候环境,做到因地制宜。不同区域温度、土壤肥力等指标都有一定的差异。再加之,植物种类不同,对环境要求也有比较大的差异,比如玉簪喜阴,如果长时间在阳光下,很容易焦边,因此玉簪应该与高度比较高能够遮阳的植物进行搭配。另外乡土植物选择也要考虑到因地制宜,否则其他区域的植物难以在另一个区域成功。

2、工作人员要对各种植物非常了解,尤其是生态习性,否则难以实现植物搭配效果。园林施工刚结束时,工作人员在进行植物搭配时,还无法看见植物成熟之后的情景,为了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植物株型、株高必须进行严密的计算。此外,工作人员想要游客浏览哪一个区域,一定要心中有数,合理搭配花期,引导观赏者进行观赏。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了解植物的耐水、耐光性,以便进行更好的后期管理。

3、依據绿地类型进行搭配。因为市政园林绿地种类很多,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依照绿地种类进行植物搭配。比如公园绿地在进行植物搭配时,要突出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同时注重植物变化性,无论哪一个季节,市民都能够观赏。种植面积的选择主要以绿地面积而定,如果面积比较大,则比较适合种植草坪,而后搭配灌木。街头绿地在进行植物搭配时,既要设计传统的行道树外,还需要另外配置低矮灌木。工作人员既要考虑美观性,又要考虑到司机安全,因此街道绿地植物的选择与搭配尽量不高遮挡司机的视野,尤其是在设计绿化隔离带时,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点。至于单位绿地与距离工矿企业比较近的绿地,植物的搭配主要考虑抗污染性、抗检测性以及植物的滞尘性,以此达到净化空气,调节局部小气候的作用。而至于小区绿地则可以充分的结合文化因素,比如小区中可以种植白玉兰、迎春、牡丹、挂花、海棠等,这正迎合了玉堂春富贵”的说法。另外,小区绿地的植物搭配时也需要考虑到小区居民的要求,某些小区居民可能偏爱某一种植物,如果条件允许,可能种植搭配。总之,在有污染的工厂内,除了考虑地被植物的一般特征外,要特别注意植物对有害气体的抵抗能力。比如葱兰能抵抗氯化氢、氟化氢,美人蕉能抵抗氟化氢、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等多种有害气体。因此,在此类厂矿绿化时,应多选择这样的地被植物进行配置。

4、注意园林施工过程中的立体绿化高度搭配

园林施工过程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忽略的,那就是立体绿化,立体绿化的高度很重要,低矮些的,可以采用郁金香,一串红,早小菊等的植物,比较高些的可以用高株型的菊花,木槿萱草植物搭配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分析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蒋铭浩摘 要: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也在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对于园林的欣赏和要求也不断提高,园林施工中,除了地形和功能空间的划分外,植物搭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园林规划的合理与否,从植物的搭配是否合理就可以评价出来,植物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抛却植物的生产和文化生活不说,植物的搭配应用的美观合理,选择合适的植物高度尤其重要。因为不同的植物高度给人的空间感受以及心理变化是不一样的,如在高层绿化树木中分枝点较高时,给人以高大安全的感觉,而且植物绿化的围合空间的不同,对于人的心理感觉也是有影响的,两面围合的空间还是很宽敞的,而三面围合给人以私密的感觉,则特别适合设置长椅休憩。较高的植株有:八角金盘,孔雀草,薄荷,紫茉莉等。选用植株较低的种类有,常春藤,福禄考,鸢尾,萱草,石竹,矮牵牛等。还可以做模纹花坛等,如半枝莲、香雪球、矮性霍香蓟、彩叶草、石莲花和五色草等,还可以选用一些镶边植物进行镶边。比如麦冬,葱兰等等

5、园林施工过程中,力求做到实时有景,四季有景

因为植物的不同和季节的变化植物的叶色,花色,花相不同,在进行植物配置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花期果期的时间,追求景观的丰富的感官效果,如果上层是高达乔木且为落叶树,在进行园林配置的时候应尽量选择一些常绿性的植物或者色彩丰富的植株,相互丰富景观效果。而在一些常绿的或者冬天呈现绿色的植株前边,应该搭配一些耐阴的开花花卉,此类地被开花物种有玉簪,萱草,红花酢浆草,鸢尾等。用以丰富园林搭配色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做好植物搭配工作,能够为市政园林施工增添亮色,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为了实现园林施工的整体效果,植物搭配人员一定要预先做好规划工作,虽然种植初期效果无法显现出来,但是只要后期加强管理,定会有大大非常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俊龙.园林建设工程与其它工程的区别[J].绿色科技,2015(06)

[2]郑小菊.植物色彩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探讨[J].绿色科技,2015(04)

[3]徐刚.关于园林景观中植物色彩的应用[J].城市地理,2014(22)

[4]许晓钰.浅淡垂枝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宁夏农林科技,2012(10)

[5]吕晓燕,张建华.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5(18)

植物园林幼儿园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介绍园林专业《植物造景设计》课程的苏、杭、沪教学实习现状,分别从“教”与“学”两方面剖析课程教学中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模式固定化”、“学生准备工作不充分”、“过程考核机制缺乏”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动员研究生参与教学”、“教学内容与模式创新”、“丰富教学方法”、“考核多样化”等改革思路与解决措施,旨在探索快速提升学生综合设计与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植物造景;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园林;实习

Key words: planting design; curriculum reform; practice teach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ernship

《植物造景設计》教学实习是园林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是继《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艺术》、《园林制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之后,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一门实践课,是培养综合性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的《植物造景设计》课程实习是依托园林专业综合教学实习所开展的,是整个专业综合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拟以该课程的教学实习为例,在重点分析传统实习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与解决措施,以促进优质人才的培养。

1 《植物造景设计》课程简介

植物是园林的核心及其设计的灵魂,《植物造景设计》在于研究观赏植物如何在园林景观中“合理”地应用。《植物造景设计》课程主要是学习“如何依据植物的生态习性与观赏特性,将其与其他造园要素根据一定的设计原则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植物的姿态、色彩、季相等自然美,创造出供人游玩、观赏、休憩的优美景观[1]。”

虽然江西农业大学是国内较早开设园林专业的高校之一,但《植物造景设计》或《植物配置》课程的开设却相对滞后,至2010级“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中,才增设这门专业课(第六学期),而北京林业大学早在2002年便开设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实习教学环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课堂知识(含其他相关课程,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艺术等》)搭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细心地观察、体验并理解“真实场景”中各植物与各造景要素间的巧妙组合及不同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技术,归纳并总结植物造景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技巧,同时收集优秀园林植物造景案例资料,夯实今后从事园林工作的基础[2-3]。

2 传统的教学实习现状

江西农业大学的《植物造景设计》课程的实习环节主要依托“园林专业综合教学实习”而开展。即在第六学期安排的“苏—沪—杭”专业综合实习(2周,4学分)期间,以2013级园林专业为例,多采取“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实习场地,后布置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参观,并在规定时间完成并集合),然后乘车返航或赶往下一个景点;而学生的实习任务主要有三:(1)重要景点的速写;(2)代表性景点的建筑、道路、景观小品、植物群落的现场测绘;(3)部分景点的设计评析或思考。

3 传统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来看,传统的课程实习模式将远离中国古典园林、知识层面浅薄的学生带入现实场地中,使课本的知识“立体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仍有诸多问题。

3.1 在“教”方面

3.1.1 “满堂灌”式的教学 在《植物造景设计》的实习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4]。即教师主导,却缺少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氛围。教师“独白”式地单向知识传递,使课程的专项实习仅为“教”而教,却难以引起高效的“学”[5]。

3.1.2 实习安排“僵化” 其一,套路式单一教学形式(即教师带队参观—讲解—分组作业)过于固化,没有根据苏、杭、沪三地景观风格与造景特色、园林植物的选择与应用、群落特征、实习条件等的差异,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及其任务安排。一方面,密集的日程安排中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发散性的创新思维;其次,实习地点单一。虽然路线与景点都较经典,但不能很好地反映当前园林行业与产业化发展的先进设计理念与技术成果,不能满足综合性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6]。

3.1.3 实习指导教师配备不足 以园林1301班为例,54名学生仅分配2名指导老师(植物造景1名,园林设计或园林工程1名),缺乏专业上全面有效地指导(如植物与景观生态学、建筑学等)。带队老师不仅要负责教学的组织与安排,还要实地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

3.2 在“学”方面

(1)学生的认识不够,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属植物类课,其重要性不如设计类课程”,存在“实习就是参观与旅游,实践仅是理论教学的辅助而已”的认知偏差。

(2)准备与预习工作不到位,學习的预期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搜集的资料不完整”“缺乏植物景观分析方法的训练”,对植物造景的认知只停留在单一的、片面的、小范围的景观元素上,而没有达到宏观尺度的“植物规划”层面上[7]。

(3)学习方式不得当,学生无法将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重“讲解”轻“体验”,重“参观”轻“调研”,重“灌输”轻“内化”。对知识只是简单接收,缺少内化与体验的过程,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归纳到自己构建的知识结构体系中。

(4)缺乏过程考核、成果备档机制,缺少成果交流、共享平台,忽略学生作业对今后教学的借鉴、参考作用[8]。

以上是根据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植物造景设计》实践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后总结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对待实习态度不端正、实习效果没有达到目标等严重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找出适合的解决办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 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4.1 摒弃“教师中心观”思想

将师生传统的“老师主体”教学观念改革转变为“学生主体”。将老师从知识传授的“演员”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演”,由教学管理的“保姆”转变为平等的“伙伴”,由教学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体系的“建构者”,由学生成绩的“裁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设计者”[9]。

4.2 调整教学内容

删减、替换、更新滞后于社会园林产业发展的实习景点,在景点的选择上与时俱进,以新理念、新科技为原则,增加新建成的一流风景式园林、综合性公园、居住区公园等参观内容。在学习过程上找“共性”突破“个性”[10]。例如在真实场景中掌握三处“植物景观特点”及其设计原则的“共性”,同时分别在“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与文化的融合”、“植物与园林其他要素的耦合关系”、“城市绿地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技巧”等重点问题上的“个性”突破。有条理的教学过程能对课程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创新教学模式

《植物造景设计》是一门注重实践与运用的学科,其教学模式需要从人才的培养过程、培养制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推陈创新,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以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式学习为核心,注重学生内化与体验。因此,有必要引入基于真实项目的体验式教学[11]。体验式教学就是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12],更加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集体参与学习,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将“教—学—会”融为一体,以提高独立思考与交流能力以及善于探索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13]。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升华内在体验,把所获得的认知内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达到集理论、思维、实践等方面的综合培养的目的[14]。

4.4 丰富教学方法

其一,在部分景点可适当采取“学生课堂”的教学方式。即由小组成员充当“教师”角色,负责现场讲解并评析“某一个景点”(含景区概况简介、地域特征、功能分区、植物多样性、造景技巧等),其他学生和老师可随堂提问,最后由带队教师集中点评并总结整个景区的景观设计特点(如景区植物景观的规划思路、典型植被的群落结构设计、特色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植物选择与应用、景观主题与植物文化涵义等)。“学生课堂”不但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查阅资料、整理归纳新旧知识与方法的积极性,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可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还能在“学生课堂”过程中及时发展“学生的知识缺乏与理解偏差”,为今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提供重要信息[15]。适当增加“课堂辩论”的内容与环节,可由老师选择适宜的互动话题。例如从“月到风来亭”与“沧浪亭”的尺度与周边植物景观的耦合是否合理作为话题,让学生分组自由辩论,途中教师要控制好节奏,最后由教师点评辩论观点。自由的辩论和不同观点的交锋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反思和共识还会促进学生新的一次知识生成和建构过程。这种“学习共同体”的形式不仅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还可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包容和互相欣赏[16]。

其二,在杭、苏、沪的课程综合实习中,分别依序采取“总—分—总”、“分—总”、“总—分”的组织形式。“总—分—总”方式,即在杭州,因实习场景空间大,先由老师、研究生(辅教)带领学生参观并讲解景点,再让学生分组完成“教学任务”(带着问题自主探寻答案),最后集中总结;在苏州,因实习空间小且人流量大,将“总”的环节调至“观后”;而在上海,考虑到实习场景跨度较大,为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与“体验时间”,沿用“总—分”形式,但要求学生有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总结。组织形式的变化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实践与知识的相互印证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同时苏、杭、沪三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逐步完善学生自己建立的自主学习机制,达到“授人以渔”目的[17]。

4.5 动员研究生助教参与实习教学

鼓励研究生参与指导植物造景实践性教学实习,可以對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不足产生的压力进行缓解;研究生对助教工作非常积极、负责;锻炼研究生的协调、沟通能力,提高其责任意识,使学生在指导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和锻炼实际工作能力;研究生与本科生年龄相近,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融洽;将研究生参与本科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实践环节,传承精神,帮扶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18]。

4.6 多样化实习考核,搭建成果交流平台,成立备档机制

成绩考核实行百分制,增加过程考核内容,由传统的仅以实习论文决定成绩的情况转变为以学生实习态度、 在实习中的贡献、 实习内容汇报、实习成果质量与出勤5个方面来确定学生的最终实习成绩。实习成果通过论文(包括数据记录、问题解析、实习心得)、PPT等,并分别以纸质、电子档提交。教师将刻录成光盘的电子资料备档保存,学院根据教学实习为主题开展实习成果展览,挑选优秀作品举办全校性质的“专题成果汇报交流会”,将优秀作品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不仅可以巩固与强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拥有交流心得的机会,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能为今后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学院开展“专题成果汇报交流会”还可提高专业及课程的影响力。

5 结 语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开发其自主学习、认知、思考、分析与创新的能力。首先,有必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将“老师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体验与内化过程。其次,课程的教学实习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推进教学改革。唯有如此,才能优化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实践性教学实习的学习效果,培养优秀的园林专业综合性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魏绪英,蔡军火.景观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2):74-78.

[3]刘慧民,彭胜民,刘宇航,等.园林植物造景课综合改革的创新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8):56-58, 72.

[4]唐登明.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2(3):81-84.

[5]郭凤志,热合木江·巴拉提.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5(1):69-72.

[6]“农业院校农科人才培养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研究”课题组.我国高等农科人才使用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2(3):3-8.

[7]董丽.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相关课程演变及思索[C]//2011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 武汉,2011:103-106.

[8]王美仙,董丽,尹豪.“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2):71-73.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18-119.

[10]李在留,郭松,唐世斌,等.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8):159-160, 182.

[11]魏绪英,徐莉华,蔡军火.基于真实项目体验的《植物造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1):114-117.

[12]谢珊,马强,陈丽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就业指导课中的运用[J].高教探索,2007(3):78-80.

[13]张敬.我国林业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12(6):18-21.

[14]涂江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评论,2015(3):109-112.

[15]孙宝丽,谢青梅,付晓兰,等.以养牛学为例探索动物科学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方式改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8):234-235.

[16]胡亚敏.以生为本探索体验式教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38-39.

[17]李春梅.21世纪园林专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园林,2001,17(4):13-14.

[18]郑钢,顾翠花,林夏珍,等.关于改进园林植物综合实习教学效果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214-216.

上一篇:计算机加密访问论文范文下一篇:数字化城建档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