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单位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2024-07-13

科研单位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正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经济竞争,在此过程中也暴露了其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力图为提高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资产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长期执行传统的管理方法,又由于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使许多事业单位在人员思想认识、预算管理、制度等环节缺乏有效管理。

1.1各部门人员思想认识不够

首先,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够。一些事业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在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对财务管理工作者缺乏一定的职业规划及工作开展的建设性意见。其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存在对财务管理认识不足。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和制度学习理解不够,对违反财经纪律的危害性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最后,工作缺乏创新性。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比较低,致使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严重脱节。近年来,若干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业务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仍存在不能满足财务管理全程监控的要求,而且与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够资源共享,浪费了相当的人力和物力。

1.2制度建设缺位

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法制观念淡薄,致使其经济行为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首先,财务管理信息失真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假账真算,真账假算,造成账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等非法目的。另外,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财务管理工作,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以谋求私利或小团体利益。其次,财务管理人员的执法环境差,财务管理监督弱化。三是违法违纪手段比较隐蔽。四是财务管理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断的现象比较严重,财经法纪观念相对淡薄。五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法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

1.3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存在诸多问题

随着单位间跨地域的业务交流活动的增多,招待费用明显加大。为兼顾标准与实际,一些单位多采取在会议费、业务费中列支。因此,带来的问题就很多。如果预算编制不能真正符合实际开支的需要,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执行中的各种问题。例如:收入管理不规范;支出管理控制不严、随意性较大;在基建项目管理方面,存在未报批准,自行立项建设。同时,又由于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不严,也是造成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忽视预算执行的监督。把工作重点放在事业单位任务的完成上,放松对财务收支合法合理性的要求。而且由于预算过严、定额过紧,致使预算单位频繁打报告向财政要钱,财务部门大量的日常工作围绕着处理资金申请报告,基本上没有把精力放在执行预算、监督资金使用情况方面和也没有放在参与单位的发展规划和项目的选择、确定等重点方面,致使财务监督缺位,财务管理长期处于低水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1.4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由于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性质,使其内部缺乏对资产使用率的考核,而外部也缺乏有效的监管。使资产实物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漏洞。首先,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财产管理权责不清。一些事业单位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多年不进行实物盘点,财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使用中财产丢失、损坏、甚至自盗、被盗现象屡见不鲜。财产管理权责不清,部门之间调用资产不办理转移手续,财产报废不办理相关手续。其次,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重复购置、闲置较多。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有些部门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攀高求洋,不管是否需要,盲目争规模,上项目,要投资,从而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利用率低等人为浪费现象。四是一些单位在没有经充分的市场调查、预测、效益评估的情况下盲目投资,造成浪费。

2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分析

2.1加强班子成员能力建设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新形势下,只有善于抓住机遇,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首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应当抛弃陈旧的观念。财务管理工作者应当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不断分析、预测并随时对各种变化冲击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强化财务管理在资金的筹集、资金的营运、收益分配中的决策作用,并在竞争中不断增强承受和消化冲击的应变能力,使事业单位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其次,财务工作者必须有防范风险的意识和措施,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予以识别、衡量、分析和控制,防范和减少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突发性因素产生的影响,尽最大努力回避风险,减少损失,增大收益。

2.2健全法制法规

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意志的体现,也是调整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法律关系的基本规范。财务会计法律是调整社会经济活动中财务、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会计法是规范会计活动行为的基本法律,是其他会计法规的母法,任何会计规范都必须以会计法为准绳,不能与之抵触或与它相违背。它具体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目的、会计管理权限、会计责任主体、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基本要求、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的职责权限、会计法律责任等内容,是从事会计工作、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由于事业单位财务资源来源的特殊性,除了会计规范外,还必须对其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健全的法制法规首先能够对会计关系和会计行为进行规范。其次,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最后达到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目标。

2.3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有力的组织保证,成立专门编制预算的小组,由分管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挂帅,组织和协调单位内部的职能部门和执行部门,结合本单位的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真分析可能发生的重大支出需求,按照国家和财政部门的有关文件规定,做好统筹安排。预算编制的组织工作要求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岗、程序规范。单位内部的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做到分工合理、相互配合、环环相扣,保障本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行。其次,大力推行预算编制从基层单位开始规范编制,逐级汇总编报,真正做到自下而上全面实行。最后,严抓基础工作,制定标准与定额,推行零基预算。

2.4改善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首先,加强固定资产的机构管理。应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固定资产账目应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其次,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必须设计一套合理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流程。确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环节和内容。在明确职责,知晓流程后,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同时对各管理环节和内容加以界定。三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应做到建立专家评审论证制度,慎重做好购置计划的科学论证;建立设备使用评价制度,进行仪器设备调查;运用财政预算机制,采取有效奖惩措施。

3小结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社会单位部门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需要扭转传统的管理观念,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并不能够完全满足不断变化的客观经济环境的需要,仍存在一系列尚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于国安,《财政监督理论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徐影,《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商业经济,2004

科研单位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但不管是哪一项管理,最终的目标都是提高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均需要通过财务管理的形式体现出来,因而高度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意义重大,特别是财务控制理论的应用可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提高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水平。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财务控制理论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全文在展开论述过程中首先分析了财务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财务控制理论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财务控制理论 建筑施工企业 项目管理 应用研究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日益壮大,同时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除了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在市场上赢得良好声誉外,施工企业还需要较大的资金作为后盾,但是当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是垫资,如果施工项目一旦增多,企业资金短时间内将无法回笼,企业的竞争力将难以保证,对此,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成本控制,特别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采用财务控制理论可以提高成本控制的管理效果。本文主要就财务控制理论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如下:

一、财务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的更加明显。具体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有利于预算的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财务管理可提高工程预算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保证了资金的使用与回笼,对于企业而言,最大程度的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有限的资金产生最大化的收益;(2)能够促进施工项目的资产管理,减少成本投入,通过财务管理可以对施工过程中一些机械设备、固定资产、施工材料等进行科学的管理与控制,实现了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的有效控制,通过合理的分配可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3)促进施工阶段成本的核算,加大成本控制力度,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成本控制,而通过财务管理可以对施工阶段的相关成本进行核算,比如:人工费、材料费等,通过核算,可明确成本投入量,结合预算、实际财务管理等可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力度,避免了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投入[1]。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存在弊端

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和明确财务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主要依据,但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中财务管理制度却存在着弊端,具体有以下几点:(1)财务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不同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在总体相同的情况下还需要符合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但实际上大多数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都是大同小异,缺乏对本企业有实际作用的管理制度;(2)制度缺乏可操作性,财务管理中的大部分制度均属于理论性的东西,不具有可操作性,在应用过程中自然无法保证财务管理需要。

(二)财务数据的被动性

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得到的相关数据,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相关材料、机械设备等使用的资金量,在相关领导签字后,由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整理、合计,进而掌握某一时间段内的资金消耗以及盈利情况等,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获得的数据只是被动的按照相关报销单、材料购置清单等进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数据的真实性也无从考察,相应的财务管理部门也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无法及时的发现问题,也不能采取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三)财务管理中数据的滞后性

财务管理中通常是在月末、季度末对财务管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而且建筑施工企业与其它企业不同,财务管理部门多在公司,现场的成本控制工作则是由现场管理人员完成的,在月末、季度末,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材料管理人员等将会以报表的形式向财务管理部门反映一个月内的资金消耗或者是资金回笼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务管理部门获得的数据相对滞后,而且部分数据可能因为时间较长,对于具体的资金使用情况并不是十分明确。如果施工现场出现质量问题、返工、安全事故等均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是财务管理部门获得的数据相对之后,无法达到控制成本的作用[2]。

(四)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限

财务管理人员作为财务管理的主体,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管理经验、财务控制意识、风险预测等均会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但是当前建筑工程财务管理部门中部分人员为高校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相关经验以及管理水平,部分老员工长期停留在一个岗位上,早已经习惯了日常工作,安于现状,不去参加培训班,也不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这样就造成了财务管理部门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无法达到财务管理的高水准。

三、财务控制理论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一)财务控制理论在成本信息统计中的应用

传统财务管理中收集数据的方法已经无法达到财务管理控制的作用,相应的成本也无法控制,对此,可充分的使用预算清单,做好成本信息的统计。也就是在财务管理控制过程中将早期的而预算清单作为重要参考,然后逐项的进行成本信息统计,对于预算清单中的人力资源、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相关预算均做好费用的统计,这样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可将统计的信息作为成本核算的参考,将实际的资金使用情况与预算中的资金量进行核对,除去相关影响因素外,可进一步对财务管理方法进行调整、改进,提高财务管理控制水平。

(二)财务控制理论在工程结算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企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如果成本投入保持恒定,那么通过增加工程结算,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1)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应该严格的执行资金的收支制度,既要保证对现场施工人员正常的工资发放,同时还需要留置一定的周转资金;(2)建筑施工过程中,企业获得的经济收入需要科学的进行财务管理,既要重视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流入量,同时还需要重视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流出量,及时的对相关资金情况进行核对,分析不同阶段的资金使用效率;(3)工程结束后,应该按照合同要求,及时的结算工程款,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资金占有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4)控制好应收款与应付款,明确债权债务的关系,避免工程结算过程中出现坏账。

(三)财务控制理论在成本、费用支出中的应用

通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以及费用支出,可以有效的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收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财务控制理论在成本支出、费用支出中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详细的资金计划,资金计划需要协调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根据资金计划在实际资金管理中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动态调节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以及相关费用支出;(2)做好成本支出以及费用支出的记录,相关记录以及证明等均需要及时上报,证明材料需要真实、可靠、完整。当然费用支出需要企业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共同保证费用支出的真实性;(3)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费用均需要落实到位,明确用途,同时将实际费用与预算等进行核对,分析实际费用增加的原因。进而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整,降低费用支出,前提是要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等[3]。

(四)财务控制理论在成本投入减少与经济效益增加结合中的应用

成本投入减少与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增加相结合的方式可最大化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收入,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完善财务制度,在这方面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然后针对性的进行完善。将原本的制度进一步细化,明确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以及不同工作人员的职责,这样每一项任务均有相应的责任人,提高了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了解财务管理人员的相关能力,然后组织培训学习或者是不同施工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经验交流,当然在培训内容上不应该仅仅立足于新知识,同时还需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思想道德素质等进行培训。

四、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中内容繁多,但成本控制则是施工管理的目标,而通过财务控制理论的应用以及相关措施可减少成本支出,增加工程收入,进而提高企业的资金占有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川颖.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4(05).

[2]金爽.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14(11).

[3]刘亚玲.财务控制理论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4).

作者简介:范明亮(1982-),男,汉族,河南杞县人,中级会计师职称,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

科研单位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加快,中国的政治、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出现了不同层次的财务管理问题。本文从创新财务资金管理的工作良好格局为出发点,明确并加强岗位职责管理,推行科学有效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强化主要的风险点控制,提倡学习型的财务团队的建设,提供了一些较为合理的建议,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控制创新

引言

事业单位一直是人们向往的工作场所。从大的范围上谈论事业单位,既是政府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分,又是社会文化、教育部门的重要机关。它对社会管理具有很大的执行权利,同时还会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然而,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事业单位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消极腐败情况,这会大大地阻碍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因此,结合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对我国的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是当今重要的课题。

一、事业单位进行财务资金优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毫无疑问,事业单位在进行各种活动的时候,人力、资金的投入是首要的。从财务的角度,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一般包括:现金、存款及其它的货币等。财务部门涉及的业务部门很多,公司每天都会展开各类的活动,公司日常有效地运转离不开资金的流动,由于疏于管理,发生了占用公款、消极腐败的现象,如不加以有效地控制措施,这种现象还会增加,长此以往,对于事业单位本身或是国家都是巨大的损失。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管理,转变财务工作的新思路,创建财务资金管理工作的优化模式可以提高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事业单位各类活动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的资金安稳运行,保证国家的固定财务不受到侵害都具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开创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控制的新局面

(一)创建财务资金管理工作的全新格局

充分地发展积极主动的精神,对工作的职能与工作思路进行重新调整。正确地做好工作定位,并准确地履职职责,树立新的工作理念提倡严格的管理,提高优质的服务,把资金的统筹管理与账务的监督管理列为工作的中心,竭力地提升对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规范性能,切实地发挥出公司当家理财与参谋、助手的职能,实现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管理由以前的事务型到管理型与服务型的创新转变。财务资金的管理总体性原则就是服从并服务于各部门单位的中心工作。追求科学有效及精细化地财务管理目标,始终坚持:资金理财法律化、资金管理科学化、履行职务廉洁化、提供服务效率化等工作原则,发挥良好的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功能,大力提升财务部门的预算水平与财务资金管理的绩效,促进事业单位顺利健康向前发展,为单位所有部门提供强大安全的财力、物力后盾。

(二)将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的机制提档升级

按照相关的财经法律及法规的规定,将各项财务资金管理体制进行优化与完善。争取达到更为规范的管理、更优化地业务流程、更标准的工作体制,促进财务的管理工作安稳地运行在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制约的框架中,让事业单位中的人力管理、财务管理及各项事务管理完全依靠制度法律法规进行。加强所有员工的自律能力,实行公私财务不相容、职务分开展开,单位主要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与促进,从而有效地减小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质数。另外,还要改善单位的支出预算的审批制度,强化支出审核的工作,针对事业单位重要且大型的支出事项要坚持:事先合理地预算、事中严格地审批、事后有效地监督。还有对会计的核算程序加以改善,逐步形成凭借证据收集资料、制作单据、记录账目、稽核及报告等严谨完善的财务流程。按照相关制度优化设计流程,实现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模式。

(三)实行事业单位岗位责任制管理

按照《会计法》中的相关工作的规范具体要求,设立事业单位独立的工作机关,并且对其工作的岗位职责要明确划分。重视执行《会计法》中的相关法律强化公司财务资金的管理,做好会计的核算工作。认真妥善地管理部门及单位的经费还有相关的专项经费等,设立财务部的财务资金管理方式与实行细则,并积极组织员工实施其内容,将工作落实好。实行事业单位岗位的责任制管理,成立“各负其责”有机连接的工作体制。严格遵守财经的纪律,按照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立各类型的会计账本并坚持及时记账、按时结账、如期报账的工作流程。清楚出纳的岗位职责,熟练用财政的支付系統并及时准确地支付,按照合同规定的原始数据准确及时地编写记账的凭证,坚持几种记账方式,如现金日记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日记账等作好记录工作。

(四)实行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模式

在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时,财务工作要重视“抓好平时、强化基础”,强化会计工作的质量。设立财务预算的管理与资产、债务及结余资金的管理有机地结合的体制,从而有效地提升预算与财务的管理质量。按照相关法律设立会计的账本,熟练地使用会计的科目,稳妥地处理会计的各个账务,仔细做好会计核算的工作,有效地收集与整理财务的数据资料,定期制作单位的财务报表,作出财务活动的分析。强化财务的监督工作,及时有效地进行查漏补缺,向上级领导提供合理化的财务资金管理的建议。强化资产合理配置、利用与处置、管理等,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的正常运转。依照财务工作的实际要求,对于原始会计单据要逐张细致地审核,切实做到:审核的程序到位、审批的手续齐备等,从而确保单位财务支出的合法、合理。树立节约思想观念,反对铺张讲摆场等不良的社会风气,控制好“三公’经费与普通的开销,禁止公款浪费的情况。保持扎实而严谨的工作作风,管理好事业单位的每笔帐目,每份钱财。做到资金安全且完整,凭证真实且合法,账目清晰且规范,报单及时且准确,从而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经起国家的检验。

(五)强化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风险控制

单位始终坚持“厉行节简、抵制浪费、重视绩效”的三大原则,强化对主要的关键风险节点的管理与控制。设立开支预算的制度,使支付结算的方式完全符合相关规定,提倡运用公务卡。加大对备用金的管理工作。尤其是现金方面的管理。重视财务印章的管理。严格按照报销审批的制度执行工作,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实行一把手审批的报销体度。并推行财务报告的体度。强化监督与检查的工作等。

(六)构建学习型的事业单位财务队伍

由于时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对所有行业的职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也是如此。因此,构建学习型的团队是非常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加强职工的相关国家政策了解及法律常识的认识,精通财务的业务能力,提高相互协作能力等,从而整体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素质。尤其强化《会计法》、《预算法》等内容的渗透与学习应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工作态度,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与运用,提升操作技能,依照法律法规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积极开展廉政的教育工作,让员工做好自我激励、自我反醒及自我尊重的状态。秉承服务的宗旨,不断改进优化自身的工作作风,提升做事的效率,发扬我国“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

结束语:

当今是信息时代,国家的经济形势不断地变化。因此,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工作体制的优化与改进,实现法制化、科学化地管理。同时,还需做好争取上级领导对财务工作的有力地支持、与审计部门进行良好地沟通等工作,从而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营造优良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昭丽.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 财经界(学术版),2017,(02):185+255.

[2]穆雄飞.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创新探讨[J]. 统计与管理,2016,(04):67-68.

[3]臧晓冬. 探究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对策[J]. 新经济,2014,(Z1):80-81.

作者简介:

王芳,青岛市黄岛区法制办。

科研单位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从定罪量刑的视角,分析了单位犯罪在对单位定罪标准上存在高于和等于自然人定罪标准的两种模式。对单位犯罪的量刑标准规定又有四种情形。

关键词:单位犯罪;定罪量刑;自然人;双罚制

一、单位犯罪概述

所谓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我国刑法第30条、第31条就明确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分为两种情况:(1)一般采取双罚制原则。即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同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2)即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对个别的单位犯罪未采用双罚制,而实行了代罚制,即对单位不判处罚金,只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二、单位犯罪的定罪量刑问题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如《刑法》第 125 条、第 128 条、第 153 条、第150 条、第 211 条、第 220 条、第 231 条、第 346 条等。但相关条文并没有对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的定罪标准作出明确的不同规定。但是,我国刑法中相关犯罪的定罪标准是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确定的,结合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我国刑法中的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的追诉标准实际是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规定。

(一)单位犯罪的定罪标准高于自然人犯罪。如《刑法》第 175 条规定的高利转贷罪,个人违法所得数额在 5 万元以上的、单位违法所得数额在 10 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单位犯罪的起点是自然人犯罪的起点的 2 倍;《刑法》第 188 条规定的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个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 10 万元以上的、单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 30 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单位犯罪的起点是自然人犯罪的起点的 3 倍;《刑法》第 192 条规定的集资诈骗罪,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 10 万元以上的、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 50 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单位犯罪的起点是自然人犯罪的起点的 5 倍;《刑法》第 224 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个人诈骗数额在 5 千元至 2 万元以上的、单位诈骗数额在 5 万元至 20 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单位犯罪的起点是自然人犯罪的起点的 10 倍;《刑法》第 194 条规定的票据诈骗罪,个人诈骗数额在 5 千元以上的、单位诈骗数额在 10 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单位犯罪的起点是自然人犯罪的起点的 20 倍;《刑法》第 225 条规定的非法经营罪,其中个人违法买卖外汇数额在 20 万美元以上的、单位违法买卖外汇数额在 500 万美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单位犯罪的起点是自然人犯罪的起点的 25 倍。(二)单位犯罪的定罪标准与自然人犯罪相同。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2010 年 5 月 7 日《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除了对《刑法》第 164 条规定的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第 176 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第 192 条规定的集资诈骗罪、第 194 条规定的票据诈骗罪和金融凭证诈骗罪、第 198 条规定的保险诈骗罪、第225 条规定的非法经营罪等 7 个罪名,规定了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不同的定罪标准外,对其余犯罪都规定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完全相同的定罪标准。

三、单位犯罪的量刑标准规定

按照定罪标准的规定,具体可以细分为以下四种情形:(一)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定罪和量刑标准均相同。例如,刑法第 150 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 140 条至 148 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由于没有相关司法解释的具体规定,对刑法第 140 条至 148 条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 9 个罪名,无论犯罪是由单位实施还是由自然人实施,不仅定罪的标准相同,而且除单位犯罪增加对单位判处罚金外,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量刑内容和标准,与自然人犯罪的自然人量刑内容和标准完全相同。(二)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定罪标准不同但量刑标准相同。例如,刑法第 176 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单位犯罪的定罪起点是自然人犯罪的定罪起点的 5 倍。但根据刑法第 176 条第 2 款“单位犯前款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的规定,在单位或自然人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并根据各自的标准均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情况下,除单位犯罪增加对单位判处罚金外,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量刑内容和标准,与自然人犯罪的自然人量刑内容和标准完全相同。(三)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定罪标准相同但量刑标准不同。例如,刑法第 158 条规定的虚报注册资本罪,单位和自然人犯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定罪标准相同,但个人犯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而单位犯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所以,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量刑,与普通自然人犯罪的量刑存在区别。(四)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定罪和量刑标准均不同。例如,刑法第 194 条规定的票据诈骗罪和金融凭证诈骗罪,单位犯罪的定罪起点是自然人犯罪的定罪起点的 10 倍。根据刑法第 194 条规定,个人犯票据诈骗罪和金融凭证诈骗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同时,根据刑法第 200 条的规定,单位犯票据诈骗罪和金融凭证诈骗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据此,单位和自然人犯票据诈骗罪和金融凭证诈骗罪,不仅定罪的标准不一致,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量刑,与自然人犯罪中的自然人量刑也略有不同,即不需要被附加判处罚金或没收财产。上述四中情形中,在对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与对自然人犯罪的处罚问题上,除第一种情形实行相同处罚外,其余三种情形都体现了对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要轻于自然人犯罪的原则。但由于刑法中对绝大多数单位犯罪都采取了第一种情形的规定模式,所以,就总体而言,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实行与自然人犯罪同等处罚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王作富.刑法(第5版)[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忠林.刑法(分论)(第3版)[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张明楷.刑法学(第4版)[J].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科研单位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在退休养老金待遇上实行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养老制度——企业养老保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的“统账结合”模式,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依旧由国家财政拨付。

一、养老制度“双轨制”暴露出来的问题

这种“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提供的资料,到2006年底,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平均高出企业两倍多,随着津补贴改革的到位,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

从退休前的个人缴费来看,企业人员要缴纳养老保险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用缴费;从退休金的替代率(指退休金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来看,企业人员退休金只有退休前工资的40%至60%。,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能达到80%至90%。

有学者指出,虽然一些西方国家公务员退休金标准一般也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是差异没有这么显著,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就有失公平性,带有原创性制度缺陷,必然加剧社会矛盾。

二、形成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差距的主要原因分析

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按照其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职工退休前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机关事业单位则是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的工资等因素计发。1990年,全国企业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年人均离退休费分别为1664元和2006元,差距并不大。到2004年则分别变为8081元和16532元,前者仅是后者的48.8%,差距十分明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在不断扩大。

原因在于:第一,从1995年起,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按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60%调整,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则是按同级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的90%调整;第二,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与在职时的绩效工资、津补贴毫无关系,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仍能享受在职时的各项津补贴,并成为拉大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差距的重要因素;第三,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提前退休政策厚此薄彼、政策相左。企业职工如符合条件提前退休,每提前一年扣退休金2%,而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提前退休不但不扣养老金,还要额外晋升几级工资,并继续享受在职人员增资政策直到法定退休年龄;第四,多数企业将员工工资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工资,另一部分是绩效工资,企业计提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工资基数是基本工资。这样,企业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必然会不断扩大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人为地拉大了企业职工在职工资与退休养老金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反映出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监管的缺失。

三、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养老制度“并轨”的必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按月缴费的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两者之间的鸿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引起企业退休人员的极大不满。近年来,养老领域的改革不断被提上日程,让决策机构颇感无奈的是,不论什么措施或建议,都可能被扯到“双轨制”上去——养老保险基金酝酿投资运营以保值增值被质疑:钱不够了为什么不先考虑把目前不缴费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纳入覆盖范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被指责: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双轨制”不赶快解决,只想着把事业单位当包袱推出去,岂不是变成“三轨制”了吗?调整退休年龄还在探讨阶段就被抨击: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就业稳定的机关工作人员当然想晚些退休,企业职工年龄越大就业越难,缴了那么多年养老保险费,都盼着赶紧退休领养老金呢!甚至前些年被屡屡叫好的连续上调企业职工养老金,在第九次上调的2013年也“不讨好”,企业职工说:机关退休金静悄悄涨一大块,企业养老金敲锣打鼓涨一点点。“双轨制”已经严重影响到改革的社会环境,某些改革措施,放在从前是掌声一片,现在被骂成一片。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公众对公平的期望值会不断攀升。因此,推进养老保险改革,制度安排中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就再也无法绕过。“双轨制”就是这样一个又明显又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拿出直面难题的勇气和全面详尽的破解方案。如果继续回避难点,希望再等一等,先推出一些其他方面的改革措施,哪怕出发点再好,恐怕都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更会让公众怀疑政府部门深化改革的勇气和诚意,更会影响到社会公众对深化改革的决心。两种养老金制度延续的时间愈久,政府承受的压力就愈大,政府对现行养老金制度越晚改革越被动。

四、实现平稳过渡的思考

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自然会存在很多阻碍,

“并轨”必然会伤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既得利益,但是,这个利益固化的藩篱必须突破。当然,在体现制度公平的前提下,也要兼顾职业差异,建立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比如一些暴利性企业和垄断性国有企业的高管甚至普通员工的超高现实收入及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的高额扣缴的不公平问题,也要同时着手解决。

为了实现平稳过渡,可以按照当初企业推行养老保险改革的模式,贯彻“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过渡办法”的原则,进行“软着陆”,做好新老制度衔接,力求平稳顺利改革,通过若干年的过渡,最终走向彻底并轨。

首先,要对现行的工资结构、缴费基数、养老金计发办法和养老金增长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及时推出目标统一、相向而行的改革措施。比如: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与在职人员的增资和发放津补贴脱钩;让企业职工按工资总额缴纳养老保险金;加大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增幅度等。让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共同朝着一个目标改革过渡,最终实现完全并轨。

其次,在推进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时,可以考虑在基本养老金之外,建立公务员补充养老金,适当拉开公务员与企业职工的差距,体现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这种补充养老金就是职业年金,与企业的“企业年金”相对应。通过这一制度,可以有效调节公务员养老金的发放水平,实现平稳过渡。当然,相对较高的待遇要与公务员更加清廉的作风、更加高效的工作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提高反腐力度,改进公共服务水平。制度设计不能让公务员吃亏,但也不应该让公务员成为特权阶层。

在当前形势下,只有并轨,才能有效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不可持续的压力,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最终建立起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康伟

科研单位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主要任务、特征;然后阐述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以促进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规范、更合理的方面发展。

关键词 行政单位 财务管理 预算执行

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是指行政单位的部门预算收入,在预算、分配、调剂和使用的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其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增加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与行政单位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主要有以下特征:(1)行政单位的资金基本上都来自财政拨款或上级部门拨款,提供者并不期望按其所提供的资金比例收回或获得经济利益。(2)行政单位一般不存在可以出售、转让、赎卖或清算的问题,资金提供者不会分享单位剩余价值,所以也不具有企业会计意义上的所有者权益。因此国家管理部门等资金提供者,需明确规定资金的使用范围,行政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或限制,这是其必须履行的特殊责任。

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一)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根据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行政单位必须根据发展的计划和任务,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相关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是很关键的,但实际上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预算编制与考评都是财务部门一手完成,其他部门参与不足。

(二)预算编制方法欠科学。多年来,行政单位预算编制采取的是“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虽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总量控制的优势,但并没有充分考虑行政单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没有认真评价所提供的服务与效益,只是简单地采用在往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系数的增量预算法。

(三)预算编制时间仓促,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使预算缺乏严肃性。由于时间比较短,在编制预算时极易造成基本数据调查不清,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论证不充分使得预算安排先天不足,使预算目的不够明确。

(四)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一是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造成浪费。部门预算费用支出缺乏计划与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五)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上不健全。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1.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对照预算,认真检查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将尽可能实现的收入完全列入本年度,将本年度的支出,尽可能清理净化,以真实全面地反映收支情况;2.不及时清理资产与负债,清理检查各项资产的盘盈盘亏及资产的运行质量;清理检查各项往来款的情况及使用质量,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

(六)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行政单位经费支出管理与效益考核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整体上来看,支出预算分配模式及管理体制仍停留在粗放型水平,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由此在支出管理上与监督考核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控制与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如何,也缺乏系统考核机制。

三、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转变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观念。首先,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单位管理,提高单位行政、办事效益。其次,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系统或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它的战略性和系统性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再次,增强预算法制观念,强化预算约束,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是全面贯彻《预算法》的要求。

(二)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全面落实“零基预算”预算编制方法,摒弃“上年基数+本年调整”方法。“零基预算”的具体做法是: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业务经费水平,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有前瞻性的预算。它不仅能压缩经费开支,而且能切实做到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行政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行政单位的实际情况。

(三)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等管理制度;三是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三是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四是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五是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六是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内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强化开支计划性,统筹安排使用各项经费。各部门必须按照下达的预算执行,杜绝无预算和超预算开支,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需要,然后再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其他项目的开支。计划制定后,还必须严格执行,保证计划的有效性。对项目支出不仅要控制总额,而且还要细化控制到每一个费用明细,提高经费管理的透明度,使项目负责人和财务部门随时把握经费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克服经费使用中的盲目性,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相互挤占和超支现象。

(五)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预算执行完毕后,要分析预算从编制到执行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际情况与预算不相符的,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对预算层层分解执行过程中,明确责任中心,将由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发的责任落实到人。根据实际情况开始下一轮的预算编制工作,对预算编制执行工作合理、高效完成的部门,应当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使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以提高他们在以后执行预算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主要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不能认为按照预算将有关的资金支付了,预算执行任务就完成了,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评价,是预算执行的必要延伸。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一是要制定必要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单靠单位财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制定相应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让单位监察、审计、业务主办部门等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活动中来,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做到对资金使用过程监督有制度约束,有人力保障,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二是对资金使用效益,尤其是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要有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评价,是对预算编制水平的检验,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差别较大或资金使用效益不理想的,就应考虑调整预算编制的标准、方法;另一方面,效益评价应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审,对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实现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追踪问效管理。

财务管理是一个行政单位的“管家”,得当与否关系行政单位的盛衰、富贫和宽窘,特别在目前经济不太景气的形势下,探究财务管理对策尤显。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应以收支为前提,加大财务管理的力度,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使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规范、更合理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相关制度.

上一篇:中职学生生物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现代机床造型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