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的优缺点范文

2023-09-23

砌体结构的优缺点范文第1篇

砌体结构出现裂缝和产生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结构安全性和房屋使用功能两个方面, 砌体结构受力裂缝的出现预示着结构承载力可能不足, 结构变形的出现虽然对砌体抗压承载力没有直接影响, 但贯穿性裂缝的形成会降低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外墙、楼板和屋面结构裂缝会影响结构防水, 造成房屋渗漏, 明显的结构裂缝或较大的变形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

2 裂缝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砌体结构的房屋的裂缝一般是单因素典型裂缝, 而这种裂缝的形态与产生的原因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大致分为温度收缩裂缝、受力裂缝及干缩裂缝等几种类型。

2.1 温度裂缝

砌体结构温度裂缝因出现的部位不同, 其形状也有较大的差异, 在内纵墙和内横墙上, 如为“升温裂缝”, 其形状多呈正八字形, 如为“降温裂缝”, 其裂缝形状多呈倒八字形;在顶层山墙或伸缩缝处的墙体, 多数呈水平裂缝, 少数为斜向裂缝, 且多发生在圈梁下部;在纵墙上多在门窗洞口处, 形成斜向、水平裂缝。

(1) 砌体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超出了现行规范的规定, 导致局部温度应力超限。

(2) 砌体结构顶层屋盖 (特别是钢筋混凝土屋盖) 的保温隔热未达到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导致屋盖出现较大的温度差。如在夏季阳光照射下, 屋面和墙体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差。屋面最高温度可达40℃~50℃, 而顶层外墙平均最高温度约为30℃~35℃。屋面和顶层外墙存在10℃~15℃的温差, 两者的温差可能引起墙体开裂。

(3) 屋盖、楼盖与砌体相互间的约束较大, 使得砌体膨胀受阻, 造成砌体出现较大的附加温度应力。

(4) 两种线膨胀系数差异较大的承重结构体系之间, 未能适应温度变形差的缝隙。

(5) 墙体内外或上下之间出现过大的温度差, 导致温度应力或温度变形超限。预护措施:重要的是在高温下施工, 应经常浇水养护, 一来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 二来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 有效地控制裂缝。

2.2 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 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 其干缩变形很小, 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 一般不要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对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 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 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砼砌块的干缩率为0.3~0.45mm/m, 它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 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 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8d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 以后逐步变慢, 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 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 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 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另外不同材料和构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如楼板错层处或高低层连接处常出现的裂缝, 框架填充墙或柱间墙因不同材料的差异变形出现的裂缝;空腔墙内外叶墙用不同材料或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这种情况一般外叶墙裂缝较内叶墙严重。

为了防止干缩裂缝的产生可采取以下预护措施: (1) 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 如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 (2) 控制水灰比, 掺适量减水剂。 (3) 施工中控制配合比, 用水量不得超过配合比中的用水量。 (4) 注重混凝土的养护。 (5) 设置合理的收缩缝。

2.3 其他裂缝

当然裂缝的产生还与材料、施工、环境及荷载等因素有关, 例如施工时, 钢筋的是否调直就是现浇板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钢筋未调直就意味着钢筋受力后达不到屈服强度, 随着混凝土内部拉应力的增大, 应变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应力的增长速度而在板中产生微裂缝, 微裂缝随荷载的增加而发展, 混凝土塑性变形也逐渐增加, 最后形成比较明显的裂缝。

2.4 砌体结构开裂的预防措施及处理加固方法

结构开裂的预防措施。

砌体结构由于自身的特点, 一旦出现了裂缝, 处理起来比较困难的。有的即便进行了加固, 也不能完全恢复其本来面貌。因此砌体结构的裂缝问题, 应着眼于预防, 把症害消灭在发生之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 并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从防止裂缝的概念上, 形象地引出“防”、“放”、“抗”相结合的构想。

结构开裂的加固方法: (1) 由于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小, 砌体间位移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应当在适当的位置增设抗侧力构件, 提高结构的侧向刚度, 减小位移。结构体系相对而言比较合理, 且满足了现行设计规范要求。 (2) 楼板应当全面凿除装修层, 减轻结构的恒载。 (3) 对于密肋结构处应当进行结构加固。密肋结构处的加固方法可采用加固密肋的方法, 在板肋正负弯矩区粘贴高强片材, 如钢板或碳纤维材料。 (4) 混凝土柱, 应首先凿除混凝土柱表面已经碳化、酥裂部分, 采用扩大截面法进行加固。为了保证框架柱的连续性, 柱钢筋应穿楼板至屋面, 并增设箍筋加密区。 (5) 对于板结构与混凝土柱之间的连接, 应增浇柱帽, 提高砌体的抗冲切能力。

3 结语

多年来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加以预防。如果遇到建筑物出现裂缝, 首先要查明并分析裂缝和变形产生的原因, 评估其对结构的危害程度, 确定有效的补强加固措施。而在工程中, 现浇砌体结构的裂缝现象也是不可避免, 要求我们在现场施工中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是能够减少裂缝现象产生的, 对于施工中已经产生的裂缝, 在分析其发生原因后, 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加固补强措施, 使现浇砌体能够满足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房屋建设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砌体开裂的问题日益引起重视。文章对一些对砌体结构裂缝和变形原因的分析, 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成因,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GB50003 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 唐岱新, 龚绍熙, 周炳章.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 郝晓东.浅析砌体裂缝[J].山西建筑, 2004 (20) .

砌体结构的优缺点范文第2篇

1 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引起砌体结构裂缝的因素很多, 既有地基沉降、温差变化、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干缩变形等原因。

1.1 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

由于地基土质软弱或建筑地基局部土质不均匀, 土质软硬差异大, 受压后必然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对承载力低、变形大的软弱地基处理不当, 建筑荷载对地基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地处山地陡坡的建筑, 由于地面高差大, 边坡不够稳定, 加上地基附加应力的作用, 边坡失稳、滑移、沉降不均造成墙体开裂;因房屋周边环境的一些变化, 使场地内地下水位升高或上下管道渗漏, 地表水渗入建筑地基, 长期浸泡, 土质软化导致不均匀沉降;随意改变房屋用途, 增大荷载, 在室内地面堆放超过设计要求的大面积荷载, 使地基附加应力剧增, 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开裂;北方房屋基础没有埋置在冰冻线以下, 因严寒冻胀使土中的水上部开始冻结, 下部水由于毛细管作用不断上升在冻结层中形成冰晶, 体积膨胀, 向上隆起引起房屋开裂。

1.2 温差变化产生的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构件的热胀、冷缩, 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 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温差变化是造成顶层墙体产生裂缝的重要因素。特别在混凝土平屋盖房屋的顶层两端墙体上;在门窗洞边的八字型裂缝, 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灰缝的水平裂缝及水平包角裂缝;屋顶砖砌女儿墙根部沿房屋的纵向和横向水平裂缝。温差变化产生的裂缝的轻重程度与环境温差成正比, 温差大时裂缝就严重, 温差小时裂缝就轻;屋面保温隔热效果好的裂缝轻, 保温隔热差的裂缝较重。因屋面隔热材料性能差 (施工时保温层渗水造成夏天蓄热效应使隔热失效, 严冬保温层结冰冻胀) , 夏天在太阳照射下, 混凝土屋盖表面温度可高达60℃~70℃, 而其下面的砌体仅为30℃~35℃, 混凝土屋盖线膨胀系数是砖砌体墙体线膨胀系数的二倍, 使屋盖变形比墙体变形大, 在墙体内产生拉应力和剪应力引起薄弱部位应力集中产生裂缝。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 不再继续发展, 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1.3 烧结普通砖, 烧结多孔砖、空心砖等

烧结制品, 其干缩变形较小, 且变形完成的时间较短

对于砌块 (混凝土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加气混凝土砌块与烧结普通砖相比, 其收缩变形约是烧结普通砖的2~3倍, 尤其是轻骨料砌块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 如砌块出窑存放置28d只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 以后逐步变慢, 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干缩后的材料潮湿后仍会发生膨胀, 脱水后砌块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这类非烧结块体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数量多、分布广, 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 在温度变化的共同作用下, 裂缝一般外墙较内墙严重。

1.4 设计方面的原因产生的裂缝

设计采用的基础形式不当, 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地基变形验算;一些砖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是套用图纸, 应用时未经校核;有时参考了别的图纸, 但荷载增加了或截面减小了而未作计算;或者少算或漏算, 使实际设计的砌体承载力不足;有的虽进行了墙体总的承载力计算, 但忽视了墙体高厚比和局部承压的计算;设计图纸对防止墙体开裂的构造措施, 仅笼统提到按有关规范进行施工, 未考虑到现代建筑平立面设计变化较大, 常规的保温设计不一定能满足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现行规范中“防止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只要纯经验概念设计, 没有相关的计算分析要求。

1.5 由于砌体结构是以人工砌筑的墙体为主要承重结构, 因此墙体的砌筑质量就为大家所关切

主要问题有组砌形式错误;留槎接槎不符要求;拉结筋规格、长度、间距、数量不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砖砌块和砂浆强度不能保证;砌体灰缝砂浆不饱满, 水平灰缝厚度失控, 垂直砌块缝隙缺少砂浆、透亮等, 加上与其他原因共同作用, 使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更加严重。

2 防治措施

2.1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的防止措施

在进行建筑基础设计前, 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 查明地基水文、土质情况, 正确选用基础形式, 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 提高墙体的整体刚度和抗剪能力;减轻建筑结构自重, 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 设置沉降缝, 合理布置承重墙体;横墙间距不宜过大, 应尽量将纵墙拉通, 尽量做到不转折或少转折;寒冷地区的墙基础底必须埋置在冰冻线以下, 单层厂房等空旷房屋外墙采用墙梁托墙时, 如梁底在冰冻线以上时, 梁底必须采用砂、石、炉渣等替换冻胀的土层;基础施工时, 严格进行基底验糟工作, 检验基底土质是否符合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 若不符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应先建荷载大的单元, 后建荷载较小的单元, 先建深基础, 后建浅基础, 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

2.2 温差和收缩裂缝的防止措施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最为常见是温度裂缝和干燥收缩裂缝, 或是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产生的裂缝。防止裂缝主要采取“防”、“放”、“抗”相结合的措施。

(1) 屋面设保温隔热层或隔热层, 这是控制顶层砌体裂缝的核心问题。一般屋面板受阳光辐射吸收热量较多, 应选择采用导热系数小, 保温性能优良的保温材料, 保温层的厚度根据计算宜适当增厚, 同时加强对屋面防水、保温的维护、保养, 避免防水层渗漏造成保温层充水膨胀。

(2) 南方地区屋面可增设空气隔热层, 减少屋面混凝土构件的外露面, 能有效控制屋面结构的温升, 以防止顶层墙体裂缝的发生。

(3) 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 对房屋较长、平面形状较复杂、构造和刚度不同的房屋, 可每隔一定距离将伸缩缝设置在因温度变化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 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4) 建成后长期不使用空置的住宅, 应注意室内通风, 防止夏天室内温度过高致使现浇结构层膨胀, 使顶层墙体产生裂缝。

(5) 对进场的非烧结砖和砌块严格审核生产日期, 确保其龄期不小于28d, 进场后露天堆放要有防止遭受雨淋。

(6) 对由墙体材料干缩引起的裂缝的措施, 一是在较长的墙上设置控制缝, 一般在墙的高度、厚度、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及门窗洞口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二是在砌体中设置配筋带, 一般在楼盖和屋盖处, 墙体的顶部, 窗台的下部等部位置设置, 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 宜在控制缝处断开。

2.3 设计方面预防裂缝的措施

设计应重视建筑平面尽量规则, 形状力求简单、合理。纵墙拉通避免转折多, 凹凸复杂;应尽量避免高低参差, 荷载差异增大;顶层每道纵横墙均宜设置圈梁;在顶层墙体的转角处, 墙体纵横交叉处增设构造柱, 构造柱箍筋适当加密, 在外窗上下配置水平钢筋混凝土带;提高顶层墙体的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钢筋混凝土平屋面应考虑顶层开间增大, 挑檐加宽, 檐口梁断面及外露面增大, 而其上部保温层厚度较薄的不利因素, 同时还应注意开设的门窗的数量增多, 门窗尺寸偏大可能削弱墙体刚度, 还会造成应力集中。基础设计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 查明地基土质分布情况, 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 然后进行全面分析, 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 合理选用基础形式。

2.4 施工方面预防措施

要保证砌体的施工质量, 就一定要严格按验收规范施工。要组织广大基层施工人员经常学习“规范”, 施工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检查验收砌体所使用的砖和砌块是否符合要求, 在施工现场开展“禁现”工作, 积极推广预拌砂浆;砌体临时间断处、构造柱与砌体是否衔接牢固, 组砌形式是否有严重缺陷;对砌筑质量差、不能保证砌体整体性与稳定性的, 一定要进行处理。要推行“三一砌砖法”的操作工艺;要采取设置皮数杆, 随时吊靠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37cm砖墙两面挂线, 搅拌的砂浆应随拌随用, 严禁干砖上墙等传统的有效措施, 确保砌体的施工质量。

3 结语

由于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较小, 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 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预防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一旦出现裂缝则要注意观察, 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对于已出现的裂缝则可采取压力灌浆、细钢筋填缝、块体嵌补、钢筋拉杆、钢丝 (筋) 网片等加固补强措施以封闭裂缝及阻止裂缝的开展。

摘要:文章分析了砌体结构的各种常见裂缝的产生原因, 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措施。

砌体结构的优缺点范文第3篇

的优缺点分析

一、概念:

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是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即在直线制组织统一指挥的原则下,增加了参谋机构。

二、优缺点:

1、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点是:既保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又能发挥各种专家业务管理的作用。

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缺点有:

1)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工作易重复,造成效率不高。

2)若授权职能部门权力过大,容易干扰直线指挥命令系统。 3)职能部门缺乏弹性,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 4)可能增加管理费用。

备注:直线职能制仍被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用。

饭店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第一,既有利于整个饭店的统一指挥,又能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专业化管理的作用,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第二,有利于加强直线行政领导的权威,提高饭店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第三,有利于突出饭店经营管理的主次,发挥专业管理人员的作用,提高饭店专业管理水平;第四,有利于培养有较强行政指挥能力的综合管理人员,特别是饭店总经理、部门经理层的管理人员。

砌体结构的优缺点范文第4篇

1 圈梁的运用

1.1 砌体结构增设圈梁的主要作用

(1) 加强砌体结构的整体刚度, 对砌体有约束作用, 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的影响。

(2) 增强纵、横墙的连结, 提高房屋整体性;作为楼盖的边缘构件, 提高楼盖的水平刚度;减小墙的自由长度, 提高墙体的稳定性;限制墙体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 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影响。

(3) 承重和抗弯功能, 减少不均匀沉降和承受墙体的重量的作用。

1.2 圈梁的构造与设置

(1) 圈梁必须是现浇的, 构造截面高度不小于120mm;最小纵筋不应小于4φ10, 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0mm。

(2) 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 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 并不得小于15mm, 也不宜大于25mm。

(3) 圈梁的宽度应与墙厚相同, 当墙厚大于等于240mm时, 圈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mm;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 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

(4) 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 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 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 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 且不得小于1m。

(5) 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不另设圈梁时, 应在现浇板边沿长度方向另加板边钢筋, 以代替圈梁配筋, 钢筋数量不少单独圈梁。

当为装配式楼板时, 应在现浇层处设有后铺钢筋, 与底部装配式楼板浇成整体, 此后浇混凝土层的板边, 亦应单加2φ10的钢筋, 以代替圈梁的配筋作用。

(6) 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 刚性和弹性方案房屋, 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7) 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 均应穿过走廊拉通, 并隔一定距离 (七度时:15m;八度时:11m;九度时:7m) 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 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mm。

2 构造柱的运用

2.1 砌体结构增设构造柱的作用

(1) 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10%~30%左右, 提高幅度与砌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2) 构造柱通过与圈梁的配合, 形成空间构造框架体系, 使其有较高的变形能力。当墙体开裂以后, 以其塑性变形和滑移、摩擦来耗散地震能量, 它在限制破碎墙体散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摩擦, 墙体能够承担竖向压力和一定的水平地震作用, 保证了房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至倒塌。

2.2 构造柱的构造与设置

(1) 构造柱纵筋不宜小于4φ12, 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φ14。七度时超过6层, 8度时超过5层, 9度时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不宜小于φ16。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 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构造柱箍筋最小直径采用φ6, 间距不宜大于250mm, 柱上、下端大于等于h/6 (h为层高) 及大于等于450mm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至100mm。

(2)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 4 0×180mm, 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 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注, 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 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 并不得小于15mm, 也不宜大于25mm。

(3) 严格遵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设置构造柱。尤其是楼梯、电梯间的四角, 楼梯段上下端对应墙体;错层部位、不规则部位纵横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较小墙垛处;外墙四角均设构造柱。

(4) 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 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 保证构造柱的纵筋上下贯通。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 应在无圈梁的楼层设置配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 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 其它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 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 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级。

(5)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 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 设2φ6拉结钢筋, 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m或伸至洞口边。

(6)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但应伸入地下500mm, 宜在柱根设置120mm厚的混凝土座, 将柱的竖向钢筋锚固在该座内, 这样有利于抗震, 方便施工。当有基础圈梁时, 可将构造柱竖向钢筋锚固在低于室外地面下50mm的基础圈梁内。若遇基础圈梁高于室外地面 (室内、外高差较大) , 仍应将构造柱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 在柱根设置120mm厚的混凝土座。当墙体附有管沟时, 构造柱埋置深度应大于沟的深度。

(7) 无横墙的纵向墙体处应设置构造柱, 因为在纵横墙交接处设柱时, 纵横墙均有约束作用, 因此, 虽窗间墙处无横墙, 纵墙同样需要构造柱。对于无横墙而采用进深梁方案, 在外墙垛上有进深梁搁置时, 构造柱不仅对纵墙起约束作用, 同时还将支承梁的集中荷载。为此, 该处的构造柱应当加大断面和增加钢筋, 荷载较大时, 应按组合载面计算。

(8) 对于不规则平面或变化较大异形平面, 构造柱的布置应掌握这样的原则:构造柱应当设置在每道墙体的阳角;就内外墙而言, 首先应设在外墙;另外在楼梯间, 尽端山墙等部位, 一般应设置构造柱, 总之, 凡承重墙体的边缘尽端, 尤其是转角的部位, 都是应当考虑设置构造柱部位。

(9)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 构造柱应伸至顶部, 并于顶部圈梁连接。

3 结语

圈梁和构造柱的合理运用可以使砌体结构建筑在抗震性能上得到较大改善, 在研究和总结震害的基础上, 改进砌体的抗震性能, 提高它的建造层数和高度, 满足业主需要。

摘要:合理科学地在砌体结构中运用圈梁和构造柱可以增强结构整体稳定性, 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

关键词:砌体,圈梁,构造柱

参考文献

[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S].

[2] 王晓伟.砌体结构设计及施工[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2.

砌体结构的优缺点范文第5篇

2、 砌体结构的优点:1可就地取材,造价低廉。2有很好的耐火性和较好的耐久性。,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使用年限长。3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明显。4施工设备简单,施工技术上无特殊要求。5当采用砌体和大型板材做墙体时,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加快施工速度,进行工业化生产和施工。

缺点:1砌体结构的自重大。2砌体的抗震和抗裂性能较差。3砌筑施工劳动强度大。4粘土砖制造耗用粘土,影响农业生产不利于环保。

砌体结构的发展展望:1积极发展新材料2积极推广应用配筋砌体结构。3加强对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构造措施的研究。4加强砌体结构理论的研究5革新砌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

3、 块体是组成砌体的主要材料。常用的砌体块体有砖、砌块、石材。砌块按尺寸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常用的是小型。烧结普通砖:240*115*53多孔砖:P型规格240、1

15、90。M型规格190、190、90.

4、 砂浆:是由胶凝材料(水泥、石灰)及细骨料(如粗砂、细砂、中砂)加水搅拌而成的黏结块体的材料。作用:是将块体黏结成受力整体,抹平块体间的接触面,使应力均匀传递。同时,砂浆填满块体间的缝隙,减少了砌体的透气性,提高了砌体的隔热、放水和抗冻性能。混合砂浆:在水泥砂浆中掺入一定的塑形掺合料(石灰浆和黏土浆)所形成的砂浆。这种砂浆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可塑性和保水性较好。

5、 对砂浆质量的要求:1砂浆应有足够的强度,以满足砌体强度及建筑物耐久性要求2砂浆应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即和易性能良好,以便于砂浆在砌筑时能很容易且较均匀的铺开,保证砌筑质量和提高功效。3砂浆应具有适当的保水性,使其在存放、运输和砌筑过程中不出现明显的泌水、分层、离析现象,以保证砌筑质量,砂浆强度和砂浆与块体之间的黏结力。

6、 12墙的实际宽度是115MM;24墙(一砖)的实际宽度是240MM;37(一砖半)墙的实际宽度是240+10+115=365MM;50(两砖)墙的实际宽度是240+10+240=490MM

7、 砌体受压破坏三个阶段的特征:第一阶段:从砌体受压开始当压力增大至50%~70%的破坏荷载时,多空砖砌体当压力增大至70%~80%的破坏荷载时,砌体内某些单块砖在拉、弯、剪复合作用下出现第一条裂缝。在此阶段砖内裂缝细小,未能穿过砂浆层,如果不在增加压力,单块砖内的压力也不继续发展。

第二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当压力增大至80%~90%的破坏荷载时,单块砖内的裂缝将不断发展,并沿着竖向灰缝通向若干皮砖,并逐渐在砌体内连接成一段段教连续的裂缝。此时荷载即使不在增加,裂缝仍会继续发展,砌体已临近破坏,在工程实践中视为构件处于十分危险的状态。

第三阶段: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砌体中的裂缝迅速延伸、宽度扩展,并连成通缝,连续的竖向贯通裂缝把砌体分割成半砖左右的小柱体(个别砖可能被压碎)失稳,从而导致整个砌体破坏。

8、 砌体的受压应力状态特点:1单块砖在砌体内并非均匀受压2砌体横向变形时砖和砂浆存在交互作用3在竖向灰缝出现拉应力和剪应力的应力集中。

9、 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因素:1块体与砂浆的等级强度2块体的尺寸与形状3砂浆的流动性、保水性及弹性模量的影响4砌筑质量与灰缝的厚度。

10、 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的受压性能:第一阶段:在加载的初始阶段个别砖内出现第一批裂缝,所表现的受力特点与无筋砌体相同,出现第一批裂缝时的荷载约为破坏荷载的60%~75%,较无筋砌体高。

第二阶段: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纵向裂缝的数量增多,但发展很缓慢。纵向裂缝收到横向钢筋网的约束,不能沿砌体高度方向想成连续裂缝,这与无筋砖砌体受压时有较大的不同。

第三阶段:荷载增至极限,砌体内部分开裂严重的砖脱落或被压碎,最后导致砌体完全被破坏。此阶段一般不会像无筋砌体那样形成1/2砖的竖向小柱体而发生失稳破坏现象,砖的强度得以比较充分的发挥。

11、 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

1纵墙承重方案

传递路线:板——梁(屋架)——纵墙——基础——地基。 特点:房屋空间较大,平面布置比较灵活。但是由于纵墙上有大梁或屋架,纵墙承受的荷载较大,设置在纵墙上的门窗洞口大小和位置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由于横墙数量较少,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差,一般适用于单层厂房、仓库、酒店、食堂等

2横墙承重方案

传递路线:楼(屋)面板——横墙——基础——地基

特点:横墙数量多,间距小,房屋的横向刚度大,整体性好;由于纵墙是非承重墙,对纵墙上设置门窗洞口的限制较少,立面处理比较灵活。横墙承重适合于房间大小较固定的宿舍、住宅、旅馆等。

3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

竖向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楼(屋)面板——{梁——纵墙}——基础——地基

{横墙或纵墙} 特点;既可保证有灵活布置的房间,又具有较大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所以适用于办公楼教学楼、医院等。

4内框架承重方案 传递路线:

楼(屋)面板——梁——(外纵墙——外纵墙基础)——地基

{柱——柱基础

}

特点: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的使用空间,但横墙较少,房屋的空间刚度差。另外由于竖向承重构件材料不同,基础形式亦不同,因此施工较复杂,易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内框架承重方案一般适用于多层工业厂房、仓库、商店等建筑。

12 、房屋的空间工作:由于山墙或横墙的存在,改变了水平荷载的传递路线,使房屋有了空间作用。而且两端山墙的距离越近或增加越多的横墙,房屋的水平刚度越大,房屋的空间作用越大,即空间工作性能越好,则水平位移越小。

空间性能影响系数η越大,表明整房屋的水平位移与平面排架的位移越接近,即房屋的空间作用越小:反之,值越小,表明房屋的水平位移越小,即房屋的空间作用大。因此,η又称考虑空间作用后的位移这件系数。

13、

房屋静力计算方案:(两个主要因素是屋盖刚度和横墙间距)

1刚性方案:当横墙间距小、楼盖或无盖水平刚度较大时,则房屋的空间刚度也较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房屋的顶端水平位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这类房屋称为刚性方案房屋。当房屋的空间性能影响系数η<0.33时,可以用此方法。 2 弹性方案:当房屋的横墙间距较大,楼盖或屋盖水平刚度较小,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房屋顶端的水平位移很大,接近于平面结构体系,这类房屋称为弹性方案房屋。当

η>0.77时,可以采用此方案。 3 刚弹性方案:房屋的空间刚度介于刚性方案和弹性方案之间,其楼盖或屋盖具有一定的水平刚度,横墙间距不太大,能起一定的空间作用,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房屋顶端水平位移较弹性方案的水平位移小,但又不可忽略不计。当0.33≤ η ≤0.77时,可按刚弹性方案计算。

14、 单层 刚性方案房屋设计计算假定:1纵墙、柱下端在基础顶面处固结,上端与屋面大梁(或屋架)铰接

2屋盖结构可作为纵墙上端的不动铰支座。

15、 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顶部承受洞口上部一定范围内荷载的梁称为过梁。

16、 过梁的荷载:一种是仅承受一定高度范围的墙体荷载,另一种是除承受墙体荷载外,还承受过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梁板传来的荷载。

17、

墙体荷载:1对砖砌体,当过梁的墙体高度h小于L/3时,墙体荷载应按照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否则应按高度为L/3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2 对砌块砌体,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h小于 L/2 时,墙体荷载应按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否则应按高度为L/2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

18、

过梁的破坏:过梁跨中截面因受弯承载力不足而破坏;过梁支座附近截面因受剪承载力不足,沿灰缝产生45°方向的阶梯形裂缝扩展而破坏;外墙端部因端部墙体宽度不够,引起水平灰缝的受剪承载力不足而发生支座滑动破坏。

19、圈梁:在砌体结构房屋中,沿砌体墙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状的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土梁式结构,称为圈梁。位于房屋0.000以下基础顶面处设置的圈梁,称为地圈梁或基础圈梁。位于房屋檐口处的圈梁,称为檐口圈梁。

作用:在房屋的墙体中设置圈梁,可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 20、

挑梁三种破坏形式;1抗倾覆力矩小于倾覆力矩而使挑梁绕其下表面与砌体外缘交点处稍向内移的一点转动发生倾覆破坏。2当压应力超过砌体的局部抗压强度时,挑梁下的砌体将发生局部受压破坏。3挑梁倾覆点附近由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或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不足引起弯曲破坏或剪切破坏。

21、

砌体结构的优缺点范文第6篇

1、构造柱的设置

考虑房屋层数为四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应在外墙四角,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以及楼梯间的四角设构造柱。构造柱截面采用240mm×180mm,纵向钢筋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为200mm,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构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沿墙四角每隔500mm设2φ6的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2、圈梁的设置

因此建筑物为办公楼,且层数为四层,应在底层和檐口处设置圈梁,基础圈梁的截面尺寸按构造要求取240mm×240mm,檐口圈梁尺寸为200mm×500mm,钢筋混凝土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

二、验算纵横墙高厚比

1、确定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最大横墙间距S=3.6×2=7.2m,屋盖、楼盖类别属于第1类,S<32m,因此本房屋属于刚性方案房屋。

2、外纵墙高厚比验算

本房屋第一层墙体采用M7.5混合砂浆,其高厚比β=3.6/0.24=15 第

二、

三、四层墙体采用M5.0混合砂浆,其高厚比β=3.6/0.24=15 由此可见,各层高厚比相等,因

二、

三、四层砂浆等级相对较低,因此首先因对其加以验算。

对于砂浆强度等级为M5.0的墙,查表4-4,可知[β]=24 取第四层A轴线上的横墙间距最大的一段外纵墙,H=3.6m,S=7.2m,2H=S

H0=0.4S+0.2H=0.4×7.2+0.2×3.6=3.6m 考虑窗洞的影响,u2=1-0.4bs/s=1-0.4×1.5/3.6=0.79>0.7 β=3.6/0.24=15< u1u2[β]=1.2×0.79×24=22.75 符合要求。

3、内纵墙高厚比验算

轴线B上横墙间距最大的一段内纵墙上揩油两个门洞,u2=1-0.4×2.4/7.2=0.87>0.79 ,故不需验算即可知该墙高厚比满足要求。

4、横墙高厚比验算

横墙厚度为240mm,墙长s=6.0m,且墙上无门洞口,其允许高厚比比纵墙有利,因此不必再做验算亦能满足高厚比要求。

三、一二层横墙控制截面承载力

1、静力计算方案

最大横墙间距S=3.6×2=7.2m,屋盖、楼盖类别属于第1类,S<32m,因此本房屋属于刚性方案房屋。

2、荷载资料

根据设计要求,荷载资料如下: ﹙1﹚

屋面恒载标准值

40厚C30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层,表面压光 25×0.04=1 kN/m2 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 20×0.02=0.4kN/m2 两毡三油柔性防水层: 0.3 kN/m2 180mm厚预应力空心板(含填缝): 2.57 kN/m2 屋面实际情况:会议室上屋面采用180mm厚预应力空心板,其余部分采用120mm厚预应力空心板,问安全起见,整个采用180mm厚预应力空心板进行计算。

20厚板底粉刷: 16×0.02=0.32 kN/m2 合计 4.59 kN/m 屋面梁自重 25×0.2×0.5=2.5 kN/m ﹙2﹚

不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0.5 kN/m2 ﹙3﹚

楼面恒荷载标准值

地板砖楼面(含水泥砂浆打底): 0.55 kN/m2 120mm厚预应力空心板(含填缝): 1.95kN/m2 20厚板底粉刷: 16×0.02=0.32 kN/m2 合计 2.82 kN/m2 楼面梁自重 25×0.2×0.5=2.5 kN/m

﹙4﹚

墙体自重标准值

240墙体: 5.24 kN/m2 面砖墙面(含水泥砂浆找平层): 0.5 kN/m2 合计 5.74 kN/m2

2木门: 0.2 kN/m 铝合金推拉窗自重: 0.3 kN/m2

﹙5﹚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办公室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 kN/m2。设计房屋墙,基础时,楼面活荷载标准值采用与其楼面梁相同的折减系数,而该楼面梁的从属面积为3.6×6.0=21.6 m2<50 m2,因此楼面活荷载不必折减。

该房屋所在地区的基本风压为0.3kN/m2,且房屋层高小于4m,房屋总高小于28m,该房屋设计时可不必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3、横墙承载力计算

以轴线④上的横墙为例,横墙上承受由屋面和楼面传来的均布荷载,可取1m宽的横墙进行计算,其受荷面积为1×3.6=3.6m2,横墙为轴心受压构件,验算如图1-

1、2-

2、3-

3、4-4截面的承载力。

﹙1﹚

荷载计算

取一个计算单元,作用于横墙的荷载标准值如下:

屋面恒荷载: 4.59×3.6+2.5×3.6/6.0=18.024 kN/m 屋面活荷载: 0.5×3.6=1.8 kN/m

二、

三、四层楼面恒荷载: 3.84×3.6+2.5×3.6/6.0=11.712 kN/m

二、

三、四层楼面活荷载: 2.0×3.6=7.2 kN/m 各层墙体自重: 5.71×3.6=20.67 kN/m ﹙2﹚ 控制截面内力计算 1﹚ 第二层截面4-4处:

轴向力包括屋面荷载、第三四楼面荷载和第三四层楼面自重,

N4﹙1﹚=1.2×(18.024+11.172×2+2×20.67)+1.4×(1.8+7.2×2) =122.03 kN/m ﹙﹚ N42=1.35(18.024+11.172×2+2×20.67)+1.4×0.7×(1.8+7.2×2) =127.17 kN/m 2﹚

第二层截面3-3处:

轴向力为上述荷载N4和第二层墙体自重,

﹙﹚

N31=122.03+1.2×20.67=146.83 kN/m N3﹙2﹚=127.64+1.35×20.67=155.54 kN/m 3﹚

第一层截面2-2处:

轴向力为上述荷载N3和第二层楼面恒活载,

N2﹙1﹚=146.83+1.2×155.54+1.4×7.2=170.96 kN/m N2﹙2﹚=155.54+1.35×11.712+1.4×0.7×7.2=178.41 kN/m 4﹚

第一层截面1-1处:

轴向力为上述荷载N2和第一层墙体自重,

N1﹙1﹚=170.96+1.2×20.67=195.76 kN/m N1﹙2﹚=178.41+1.35×20.67=206.31 kN/m ﹙3﹚ 横墙承载力验算 1﹚

第二层截面4-4处:

e/h=0, β=3.6/0.24=15,查表3-1,φ=0.745,A=1×0.24=0.24 m2 φfA=0.745×1.5×0.24×103=268.2 kN >127.64 kN, 满足要求。 2﹚

第二层截面3-3处:

e/h=0, β=3.6/0.24=15,查表3-1,φ=0.745,A=1×0.24=0.24 m2 φfA=0.745×1.5×0.24×103=268.2 kN >155.54 kN, 满足要求。 3﹚

第一层截面2-2处:

e/h=0, β=3.6/0.24=15,查表3-1,φ=0.745,A=1×0.24=0.24 m2 φfA=0.745×1.69×0.24×103=302.17 kN>178.41 kN, 满足要求。 4﹚

第一层截面1-1处:

e/h=0, β=3.6/0.24=15,查表3-1,φ=0.745,A=1×0.24=0.24 m2 φfA=0.745×1.69×0.24×103=302.17 kN >206.31 kN, 满足要求。 上述验算结果表明,该横墙有较大的安全储备,显然其他横墙的承载力均不必验算。

四、验算会议室屋面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 ﹙1﹚

选取计算单元

取一个开间的外纵墙作为计算单元,其受荷面积为3.6×3.0=10.8 m2。 ﹙2﹚

内力计算

第四层截面5-5处:

屋面恒荷载: 4.59×3.0×3.6+2.5×3.0=57.07 kN 屋面活荷载: 0.5×3.0×3.6=5.4 kN Nl(1)=1.2×57.07+1.4×5.4=76.05 kN Nl(2)=1.35×57.07+1.4×0.7×5.4= 82.34 kN 由题意圈梁作为钢筋混凝土垫梁,尺寸为200mm×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第四层采用Mu10粘土砖,混合砂浆M5,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1.50Mpa,弹性模量为E=1600f=2400Mpa, h0=2×((Eb×Ib)/(E×h)) 1/3 =2×((30.0×103×20.83×108mm4)/(2400×240))1/3=954mm=0.95m

2.4δ2f bbh0=2.4×0.8×1.5×0.24×0.95×106=656.64 kN>82.84 kN,符合要求。

五、验算横墙抗震承载力

(略)

六、设计墙下条形基础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墙下条形基础的的埋深取d=0.8m,取1.0m长条形基础为计算单元。采用砖基础。

1、外纵墙下条形基础

荷载计算 取一个计算单元,作用于纵墙的荷载标准值如下: 因为此结构为横墙承重,所以基础纵墙底部只受到4层墙体自重作用。

一、

二、

三、四层墙体和窗自重:

5.74×(3.6×3.6-1.8×1.5)+0.3×2.1×1.5=59.84 kN Fk=59.84×4/3.6 =66.49 kN b≥Fk/(fa-rmd)=66.49/(200-20×0.8)=0.36m 基础剖面如图(a)所示

2、内横墙下条形基础

上一篇:棋社社团活动计划范文下一篇:浅谈企业融资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