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范文

2024-08-01

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范文第1篇

本标准规定了电梯安装的验收条件、检验项目、检验要求和验收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载货电梯,不适用于液压电梯、杂物电梯。

2 引用标准

GB 7588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8903 电梯用钢丝绳 GB 10058 电梯技术条件 GB 10059 电梯试验方法

GB 12974 交流电梯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3 安装验收条件

3.1 验收电梯的工作条件应符合GB 10058的规定。 3.2 提交验收的电梯应具备完整的资料和文件。 3.2.1 制造企业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a. 装箱单;

b. 产品出厂合格证; c. 机房井道布置图;

d. 使用维护说明书(应含电梯润滑汇总图表和电梯功能表); e. 动力电路和安全电路的电气线路示意图及符号说明; f. 电气敷线图; g. 部件安装图; h. 安装说明书;

i 安全部件: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及缓冲器型式试验报告结论副本,其中限速器与渐进式安全钳还须有调试证书副本。 3.2.2 安装企业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a. 安装自检记录;

b. 安装过程中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

c. 由电梯使用单位提出的经制造企业同意的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3.3 安装完毕的电梯及其环境应清理干净。机房门窗应防风雨,并标有“机房重地,闲人免进”字样。通向机房的通道应畅通、安全,底坑应无杂物、积水与油污。机房、井道与底坑均不应有与电梯无关的其他设置。

3.4 电梯各机械活动部位应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各安全装置安装齐全、位置正确,功能有效,能可靠的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3.5 电梯验收人员必须熟悉所验收的电梯产品和本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和要求。 3.6 验收用检验器具与试验载荷应符合GB 10059规定的精度要求,并均在计量检定周期内。

4 检验项目及检验要求 4.1 机房 4.1.1 每台电梯应单设有一个切断该电梯的主电源开关,该开关位置应能从机房入口处方便迅速地接近,如几台电梯共用同一机房,各台电梯主电源开关应易于识别。其容量应能切断电梯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最大电流,但该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 a. 轿厢照明和通风; b. 机房和滑轮间照明; c. 机房内电源插座; d. 轿顶与底坑的电源插座; e. 电梯井道照明; f. 报警装置。

4.1.2 每台电梯应配备供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装置,该装置在电梯运行中断相也应起保护作用。 4.1.3 电梯动力与控制线路应分离敷设,从进机房电源起零线和接地线应始终分开,接地线的颜色为黄绿双色绝缘电线,除36V以下安全电压外的电气设备金属罩壳均应设有易于识别的接地端,且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线应分别直接接至接地线柱上,不得互相串接后再接地。 4.1.4 线管、线槽的敷设应平直、整齐、牢固。线槽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槽净面积60%;线管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管内净面积40%;软管固定间距不大于1m,端头固定间距不大于0.1 m。

4.1.5 控制柜、屏的安装位置应符合: a. 控制柜、屏正面距门、窗不小于600mm; b. 控制柜、屏的维修侧距墙不小于600mm; c. 控制柜、屏距机械设备不小于500mm。

4.1.6 机房内钢丝绳与楼板孔洞每边间隙均应为20~40mm,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筑一高50mm以上的台阶。

4.1.7 曳引机承重梁如需埋入承重墙内,则支承长度应超过墙厚中心20mm,且不应小于75mm。

4.1.8 在电动机或飞轮上应有与轿厢升降方向相对应的标志。曳引轮、飞轮、限速器轮外侧面应漆成黄色。制动器手动松闸扳手漆成红色,并挂在易接近的墙上。

4.1.9 曳引机应有适量润滑油。油标应齐全,油位显示应清晰,限速器各活动润滑部位也应有可靠润滑。

4.1.10 制动器动作灵活,制动时两侧闸瓦应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的工作面上,松闸时应同步离开,其四角处间隙平均值两侧各不大于0.7mm。

4.1.11 限速器绳轮、选层器钢带轮对铅垂线的偏差均不大于0.5mm,曳引轮、导向轮对铅垂线的偏差在空载或满载工况下均不大于2mm。

4.1.12 限速器运转应平稳、出厂时动作速度整定封记应完好无拆动痕迹,限速器安装位置正确、底座牢固,当与安全钳联动时无颤动现象。

4.1.13 停电或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有轿厢慢速移动措施,如用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应能用松闸扳手松开制动器,并需用一个持续力去保持其松开状态。 4.2 井道

4.2.1 每根导轨至少应有2个导轨支架,其间距不大于2.5m,特殊情况,应有措施保证导轨安装满足GB 7588规定的弯曲强度要求。导轨支架水平度不大于1.5%,导轨支架的地脚螺栓或支架直接埋入墙的埋入深度不应小于120mm。如果用焊接支架其焊缝应是连续的,并应双面焊牢。 4.2.2 当电梯冲顶时,导靴不应越出导轨。 4.2.3 每列导轨工作面(包括侧面与顶面)对安装基准线每5m的偏差均应不大于下列数值: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为0.6mm;不设安全钳的T型对重导轨为1.0mm。

在有安装基准线时,每列导轨应相对基准线整列检测,取最大偏差值。电梯安装完成后检验导轨时,可对每5 m铅垂线分段连续检测(至少测3次),取测量值间的相对最大偏差应不大于上述规定值的2倍。 4.2.4 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工作面接头处不应有连续缝隙,且局部缝隙不大于0.5mm,导轨接头处台阶用直线度为0.01/300的平直尺或其他工具测量,应不大于0.05mm,如超过应修平,修光长度为150mm以上,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接头处缝隙不得大于1 mm,导轨工作面接头处台阶应不大于0.15mm,如超差亦应校正。 4.2.5 两列导轨顶面间的距离偏差:

轿厢导轨为 mm,对重导轨为 mm。

4.2.6 导轨应用压板固定在导轨架上,不应采用焊接或螺栓直接连接。 4.2.7 轿厢导轨与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的下端应支承在地面坚固的导轨座上。 4.2.8 对重块应可靠紧固,对重架若有反绳轮时其反绳轮应润滑良好,并应设有挡绳装置。

4.2.9 限速器钢丝绳至导轨导向面与顶面二个方向的偏差均不得超过10mm。

4.2.10 轿厢与对重间的最小距离为50mm,限速器钢丝绳和选层器钢带应张紧,在运行中不得与轿厢或对重相碰触。

4.2.11 当对重完全压缩缓冲器时的轿顶空间应满足; a.

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固定在轿顶上设备的最高部件间的距离(不包括导靴或滚轮,钢丝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最高部分)与电梯的额定速度V(单位:m/s)有关,其值应不小于(0.3+0.035 V2)m。 b.

轿顶上方应有一个不小于0.5m×0.6m×0.8m的矩形空间(可以任何面朝下放置),钢丝绳中心线距矩形体至少一个铅垂面距离不超过0.15m,包括钢丝绳的连接装置可包括在这个空间里。

4.2.12 封闭式井道内应设置照明,井道最高与最低0.5m以内各装设一灯外,中间灯距不超过7m。

4.2.13 电缆支架的安装应满足:

a. 避免随行电缆与限速器钢丝绳、选层器钢带、限位极限等开关、井道传感器及对重装置等交叉;

b. 保证随行电缆在运动中不得与电线槽、管发生卡阻;

c. 轿底电缆支架应与井道电缆支架平行,并使电梯电缆处于井道底部时能避开缓冲器,并保持一定距离。

4.2.14 电缆安装应满足: a. 随行电缆两端应可靠固定;

b. 轿厢压缩缓冲器后,电缆不得与底坑地面和轿厢底边框接触; c. 随行电缆不应有打结和波浪扭曲现象。 4.3 轿厢

4.3.1 轿厢顶有反绳轮时,反绳轮应有保护罩和挡绳装置,且润滑良好,反绳轮铅垂度不大于1 mm。

4.3.2 轿厢底盘平面的水平度应不超过3/1 000。

4.3.3 曳引绳头组合应安全可靠,并使每根曳引绳受力相近,其张力与平均值偏差均不大于5%,且每个绳头锁紧螺母均应安装有锁紧销。

4.3.4 曳引绳应符合GB 8903规定,曳引绳表面应清洁不粘有杂质,并宜涂有薄而均匀的ET极压稀释型钢丝绳脂。

4.3.5 轿内操纵按钮动作应灵活,信号应显示清晰,轿厢超载装置或称量装置应动作可靠。

4.3.6 轿顶应有停止电梯运行的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且动作可靠,在轿顶检修接通后,轿内检修开关应失效。

4.3.7 轿厢架上若安装有限位开关碰铁时,相对铅垂线最大偏差不超过3mm。 4.3.8 各种安全保护开关应可靠固定,但不得使用焊接固定,安装后不得因电梯正常运行的碰撞或因钢丝绳、钢带、皮带的正常摆动使开关产生位移、损坏和误动作。 4.4 层站

4.4.1 层站指示信号及按钮安装应符合图纸规定,位置正确,指示信号清晰明亮,按钮动作准确无误,消防开关工作可靠。

4.4.2 层门地坎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水平度不大于2/1 000,地坎应高出装修地面2~5mm。

4.4.3 层门地坎至轿门地坎水平距离偏差为 mm。

4.4.4 层门门扇与门扇,门扇与门套,门扇下端与地坎的间隙,乘客电梯应为1~6mm,载货电梯应为1~8 mm。

4.4.5 门刀与层门地坎,门锁滚轮与轿厢地坎间隙应为5~10mm。 4.4.6 在关门行程1/3之后,阻止关门的力不超过150N。

4.4.7 层门锁钩、锁臂及动接点动作灵活,在电气安全装置动作之前,锁紧元件的最小啮合长度为7 mm。

4.4.8 层门外观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或碰伤痕迹。

4.4.9 由轿门自动驱动层门情况下,当轿厢在开锁区域以外时,无论层门由于任何原因而被开启,都应有一种装置能确保层门自动关闭。 4.5 底坑 4.5.1 轿厢在两端站平层位置时,轿厢、对重装置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的距离,耗能型缓冲器应为150~400mm,蓄能型缓冲器应为200~350mm,轿厢、对重装置的撞板中心与缓冲器中心的偏差不大于20 mm。

4.5.2 同一基础上的两个缓冲器顶部与轿底对应距离差不大于2mm。

4.5.3 液压缓冲器柱塞铅垂度不大于0.5%,充液量正确。且应设有在缓冲器动作后未恢复到正常位置时使电梯不能正常运行的电气安全开关。 4.5.4 底坑应设有停止电梯运行的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

4.5.5 当轿厢完全压缩在缓冲器上时,轿厢最低部分与底坑底之间的净空间距离不小于0.5 m,且底部应有一个不小于0.5m×0.6m×1.0m的矩形空间(可以任何面朝下放置)。 4.6 整机功能检验 4.6.1 曳引检查 a.

在电源电压波动不大于2%工况下,用逐渐加载测定轿厢上、下行至与对重同一水平位置时的电流或电压测量法,检验电梯平衡系数应为40%~50%,测量表必须符合电动机供电的频率、电流、电压范围。 b.

电梯在行程上部范围内空载上行及行程下部范围125%额定载荷下行,分别停层3次以上,轿厢应被可靠地制停(下行不考核平层要求),在125%额定载荷以正常运行速度下行时,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轿厢应被可靠制动。

c. 当对重支承在被其压缩的缓冲器上时,空载轿厢不能被曳引绳提升起。

d. 当轿厢面积不能限制载荷超过额定值时,再需用150%额定载荷做曳引静载检查,历时10min,曳引绳无打滑现象。 4.6.2 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

a. 额定速度大于0.63m/s及轿厢装有数套安全钳时应采用渐进式安全钳,其余可采用瞬时式安全钳;

b. 限速器与安全钳电气开关在联动试验中动作应可靠,且使曳引机立即制动; c.

对瞬时式安全钳,轿厢应载有均匀分布的额定载荷,短接限速器与安全钳电气开关,轿内无人,并在机房操作下行检修速度时,人为让限速器动作。复验或定期检验时,各种安全钳均采用空轿厢在平层或检修速度下试验。

对渐进式安全钳,轿厢应载有均匀分布125%的额定载荷,短接限速器与安全钳电气开关,轿内无人。在机房操作平层或检修速度下行,人为让限速器动作。

以上试验轿厢应可靠制动,且在载荷试验后相对于原正常位置轿厢底倾斜度不超过5%。 4.6.3 缓冲试验

a. 蓄能型缓冲器仅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1m/s的电梯,耗能型缓冲器可适用于各种速度的电梯; b.

对耗能型缓冲器需进行复位试验,即轿厢在空载的情况下以检修速度下降将缓冲器全压缩,从轿厢开始离开缓冲器一瞬间起,直到缓冲器回复到原状,所需时间应不大于120s。 4.6.4 层门与轿门联锁试验

a. 在正常运行和轿厢未停止在开锁区域内,层门应不能打开;

b. 如果一个层门和轿门(在多扇门中任何一扇门)打开,电梯应不能正常启动或继续正常运行。

4.6.5 上下极限动作试验

设在井道上下两端的极限位置保护开关,它应在轿厢或对重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4.6.6 安全开关动作试验

电梯以检修速度上下运行时,人为动作下列安全开关2次,电梯均应立即停止运行。 a. 安全窗开关,用打开安全窗试验(如设有安全窗); b. 轿顶、底坑的紧急停止开关; c. 限速器松绳开关。 4.6.7 运行试验

a. 轿厢分别以空载、50%额定载荷和额定载荷三种工况,并在通电持续率40%情况下,到达全行程范围,按120次/h,每天不少于8h,各起、制动运行1 000次,电梯应运行平稳、制动可靠、连续运行无故障。

b. 制动器温升不应超过60K,曳引机减速器油温升不超过60K,其温度不应超过85℃,电动机温升不超过GB 12974的规定。

c. 曳引机减速器,除蜗杆轴伸出一端渗漏油面积平均每小时不超过150cm2外,其余各处不得有渗漏油。 4.6.8 超载运行试验

断开超载控制电路,电梯在110%的额定载荷,通电持续率40%情况下,到达全行程范围。起、制动运行30次,电梯应能可靠地起动、运行和停止(平层不计),曳引机工作正常。 4.7 整机性能试验

4.7.1 乘客与病床电梯的机房噪声、轿厢内运行噪声与层、轿门开关过程的噪声应符合GB 10058规定要求。

4.7.2 平层准确度应符合GB 10058规定要求。 4.7.3 整机其他性能宜符合GB 10058有关规定要求。

5 验收规则

5.1 检验按表1规定项目进行。 5.2 判定规则

5.2.1 开关层、轿门过程噪声、平层准确度按GB 10058规定判定。 5.2.2 凡重要项目中任一项不合格,或一般项目中不合格超过8项,均判定为不合格。如重要项目均合格,一般项目中不合格不超过8项,则允许调整修复,并对原不合格项目及相关项目给予补检。凡最终重要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中不合格不超过3项,判定为合格,准于验收。判为安装不合格的电梯需全面修复,修复后再次报请验收。

5.3 交付检验验收合格后,参加验收的各方代表应在附录A(参考件)“电梯安装验收证书”上签字盖章后,方能生效。

表1 电梯安装验收检验项目分类表

序号项类检 验 项 目备注

1机房4.1.1条主电源开关要求☆ 24.1.2条断、错相保护装置☆ 34.1.3条敷线与接地要求 44.1.4条线管、槽敷设要求 54.1.5条控制柜、屏安装位置 64.1.6条楼板钢丝绳洞口要求 74.1.7条曳引机承重梁要求 84.1.8条旋转轮等涂色标志 94.1.9条旋转部件润滑要求 104.1.10条制动器松、合闸要求 114.1.11条绳、带轮铅垂度要求 124.1.12条限速器运转等要求☆ 134.1.13条停电或故障应急措施☆ 14井道4.2.1条导轨安装要求 154.2.2条导轨上端位置要求 164.2.3条导轨侧工作面直线度 174.2.4条导轨接头要求 184.2.5条导轨顶面间距 194.2.6条导轨固定要求 204.2.7条导轨下端支承地面要求 214.2.8条对重装置要求 224.2.9条限速器绳至导轨面偏差 234.2.10条轿厢与对重距离等要求 244.2.11条轿顶最小空间要求☆ 254.2.12条井道照明要求 264.2.13条电缆支架安装要求 274.2.14条电缆安装要求 28轿厢4.3.1条轿顶反绳轮要求 294.3.2条轿底水平度 304.3.3条曳引绳头组合等要求 314.3.4条曳引绳要求 324.3.5条轿内操纵要求 334.3.6条轿顶停止开关☆ 344.3.7条轿架限位碰铁安装要求 354.3.8条安全保护开关安装要求☆ 36层站4.4.1条层站指示要求 374.4.2条层门地坎要求 384.4.3条层、轿门地坎间距 394.4.4条层门与地坎间隙 404.4.5条门刀与层门等间隙 414.4.6条门阻止力 424.4.7条门锁要求☆ 434.4.8条层门外观要求 444.4.9条层门自动关闭装置 45底坑4.5.1条轿底与缓冲器等间距 464.5.2条缓冲器顶面水平高差 474.5.3条缓冲器柱塞铅垂度 484.5.4条底坑停止开关要求☆ 494.5.5条轿底最小间距与空间

50整机功能4.6.1条曳引及平衡系数检查 514.6.2条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 524.6.3条缓冲试验☆ 534.6.4条层门与轿门联锁试验☆ 544.6.5条上、下极限动作试验☆ 554.6.6条安全开关动作试验☆ 564.6.7条运行试验☆ 574.6.8条超载运行试验 584.7.1条噪声限值要求检验 594.7.2条平层准确度检验

注:表中打古为重要项目,其余为一般项目。

附 录 A 电梯安装验收证书 (参考件)

国家级电梯安装许可证号: 安装合同号: 单 位名 称地 址电 话电报挂号

建设单位

使用单位

安装单位

电梯生产厂

电梯出厂合同号 电梯出厂日期

电梯安装开工日期 竣工日期

整机电梯类别 曳引机型号

电梯型号 编号

额定载重量,kg 速比

额定速度,m/s 根数

层、站、门 曳引绳直径,mm 驱动方式 曳引轮节径,mm 控制方式 电动机型号

曳引比 功率,kW 开门方式 同步转速,r/min 开门方向 额定电流,A 开门宽度,mm 绝缘等级

轿厢规格

L×b×h,mm 制动器电压,V 维持电压,V 井道尺寸 编号

该电梯已按GB 10058《电梯技术条件》和GBl0060《电梯安装验收规范》安装验收完毕,验收合格,可以投入使用。

送验单位:

安装负责人;

验收单位:

验收负责人;

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范文第2篇

1、 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型式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

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2、 砌体结构施工前,应编制砌体施工方案;

3、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中的模板应拆除干净,不得夹有砂浆、

块体及碎渣的杂物;

4、 砌筑墙体应设置皮数杆;墙上留置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

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地区建筑物的临时施工洞口位置,应会同设计单位确定。

5、 脚手眼补砌时,应清理脚手眼内掉落的砂浆,灰尘;脚手眼处

砖及填塞用砖应湿润,并应填实砂浆;

6、 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不应

再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独立柱内预设管线;

7、 当采用后置方法设置拉结筋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应对

拉结钢筋进行实体拉拔强度试验;

8、 砌体高度每日砌筑高度控制1.5m;

9、 砌筑前应复核各砌筑部位的底面标高,如有高低不平宜采用

M5水泥砂浆找平,高度超过20mm应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平;

10、 采用混凝土砖,蒸压(养)砖产品的养护龄期应小于28d;

11、 拉结筋不小于500mm,未段应有90度弯钩;

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范文第3篇

现象:砂浆强度的波动性较大,匀质性差,其中低强度等级的砂浆特别严重,强度低于设计要求的情况较多。

原因分析:

(1)影响砂浆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计量不准确。对砂浆的配合比,多数工地使用体积比,铁铣凭经验计量。由于砂子含水率的变化,可导致砂子体积变化幅度达 10%~20%;水泥密度随工人操作情况而异, 这些都造成配料计量的偏差, 使砂浆强度产生较大的波动。

(2)水泥混合砂浆中无机掺合料 (如石灰膏、粘土膏、电石膏及粉煤灰等 )的掺量,对砂浆强度影响很大,随着掺量的增加,砂浆和易性越好,但强度降低,如超过规定用量一倍,砂浆强度约降低 40%。但施工时往往片面追求良好的和易性,无机掺合料的掺量常常超过规定用量,因而降低了砂浆的强度。

(3)无机掺合料材质不佳,如石灰膏中含有较多的灰渣,或运至现场保管不当,发生结硬、干燥等情况,使砂浆中含有较多的软弱颗粒,降低了强度。或者在确定配合比时,用石灰膏、粘土膏试配,而实际施工时却采用于石灰或干粘土,这不但影响砂浆的抗压强度,而且对砌体抗剪强度非常不利。

(4)砂浆搅拌不匀,人工拌合翻拌次数不够,机械搅拌加料顺序颠倒,

使无机掺合料未散开,砂浆中含有多量的疙瘩,水泥分布不均匀,影响砂浆的匀质性及和易性。

(5)在水泥砂浆中掺加微沫剂(微沫砂浆),由于管理不当, 微沫剂超过规定掺用量,或微沫剂质量不好,甚至变质,严重地降低了砂浆的强度。

(6)砂浆试块的制作、养护方法和强度取值等,没有执行规范的统一标准,致使测定的砂浆强度缺乏代表性,产生砂浆强度的混乱。

预防措施:

(1)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应结合现场材质情况进行试配,试配时应采用重量比。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控制砂浆强度。如低强度等级砂浆受单方水泥预算用量的限制而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时,应适当调整水泥预算用量。

(2)建立施工计量器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 (3)无机掺合料一般为湿料,计量称重比较困难,而其计量误差对砂浆强度影响很大,故应严格控制。 计量时, 应以标准稠度(120mm)为准, 如供应的无机掺合料的稠度小于120mm时,应调成标准稠度,或者进行折算后称重计量,计量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

(4)施工中,不得随意增加石灰膏、微沫剂的掺量来改善砂浆的和易性。 (5)砂浆搅拌加料顺序为:用砂浆搅拌机搅拌应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通过搅拌叶片和砂子搓动,将塑化材料打开(不见疙瘩为止),再投入其余的砂子和全部水泥。用鼓式混凝土搅拌机拌制砂浆,应配备一台抹灰用麻刀机,先将塑化材料搅成稀粥状,再投入搅拌机内搅拌。人工搅拌应有拌灰池,先在池内放水,并将塑化材料打开至不见

疙瘩,另在池边干拌水泥和砂子至颜色均匀时, 用铁铣将拌好的水泥砂子均匀撒入池内, 同时用三刺铁扒来回扒动,直至拌合均匀。

(7)试块的制作、 养护和抗压强度取值, 应符合规范要求。 问题2: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 现象:

(1)砂浆和易性不好,砌筑时铺浆和挤浆都较困难,影响灰缝砂浆的饱满度,同时使砂浆与砖的粘结力减弱。

(2)砂浆保水性差,容易产生分层、泌水现象。

(3)灰槽中砂浆存放时间过长,最后砂浆沉底结硬,即使加水重新拌和,砂浆强度也会严重降低。

原因分析:

(1)强度等级低的水泥砂浆由于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和过细的砂子,使砂子颗粒间起润滑作用的胶结材料——水泥量减少,因而砂子问的摩擦力较大,砂浆和易性较差,砌筑时,压薄灰缝很费劲。而且,由于砂粒之间缺乏足够的胶结材料起悬浮支托作用,砂浆容易产生沉淀和出现表面泛水现象。

(2)水泥混合砂浆中掺人的石灰膏等塑化材料质量差,含有较多灰渣、杂物,或因保存不好发生干燥和污染,不能起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作用。

(3)砂浆搅拌时间短,拌和不均匀。

(4)拌好的砂浆存放时间过久,或灰槽中的砂浆长时间不清理,使砂浆沉底结硬。

(5)拌制砂浆无计划,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用完,而将剩余砂浆捣碎加水

拌和后继续使用。

防治措施:

(1)低强度等级砂浆应采用水泥混合砂浆,如确有困难,可掺微沫剂或掺水泥用量5%~10%的粉煤灰,以达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目的。

(2)水泥混合砂浆中的塑化材料, 应符合试验室试配时的质量要求。 现场的石灰膏、粘土膏等,应在池中妥善保管,防止暴晒、风干结硬,并经常浇水保持湿润。

(3)宜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水泥和中砂拌制砂浆。拌制时应严格执行施工配合比,并保证搅拌时间。

(4)灰槽中的砂浆, 使用中应经常用铲翻拌、 清底, 并将灰槽内边角处的砂浆刮净,堆于一侧继续使用,或与新拌砂浆混在一起使用。

(5)拌制砂浆应有计划性,拌制量应根据砌筑需要来确定,尽量做到随拌随用、少量储存, 使灰槽中经常有新拌的砂浆。 砂浆的使用时间与砂浆品种、 气温条件等有关,一般气温条件下,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后3h 和 4h 内用完; 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 30℃时,必须分别在 2h 和 3h 内用完。超过上述时间的多余砂浆,不得再继续使用。

问题3: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

现象: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 80%;竖缝出现瞎缝,特别是空心砖墙,常出现较多的透明缝;砌筑清水墙采取大缩口铺灰,缩口缝深度甚至达 20mm 以上,影响砂浆饱满度。砖在砌筑前未浇水湿润,干砖上墙,或铺灰长度过长,致使砂浆与砖粘结不良。

原因分析:

(1)低强度等级的砂浆,如使用水泥砂浆,因水泥砂浆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费劲,操作者用大铲或瓦刀铺刮砂浆后,使底灰产生空穴,砂浆不饱满。

(2)用干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且与砖的粘结力下降,而干砖表面的粉屑又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层的粘结。

(3)用铺浆法砌筑,有时因铺浆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的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

(4)砌清水墙时,为了省去刮缝工序,采取了大缩口的铺灰方法,使砌体砖缝缩口深度达 20mm 以上,既降低了砂浆饱满度,又增加了勾缝工作量。

防治措施:

(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详见“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的防治措施。

(2)改进砌筑方法。不宜采取铺浆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 “三一砌砖法”,即使用大铲,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砌筑方法。

(3)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 必须控制铺浆的长度, 一般气温情况下不得超过750mm,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 30℃时,不得超过 500mm。

(4)严禁用于砖砌墙。砌筑前 1~2d 应将砖浇湿,使砌筑时烧结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含水率达到 10%~15%;灰砂砖和粉煤灰砖的含水率达到 8%~12%。

(5)冬期施工时,在正温度条件下也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负温下施工无法浇砖时,应适当增大砂浆的稠度。对于9 度抗震设防地区,在

严冬无法烧砖情况下,不能进行砌筑。

问题4:清水墙面游丁走缝

现象:大面积的清水墙面常出现丁砖竖缝歪斜、宽窄不匀,丁不压中 (丁砖在下层顺砖上不居中),清水墙窗台部位与窗间墙部位的上下竖缝发生错位、 搬家等, 直接影响到清水墙面的美观。

原因分析:

(1)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如砖的长为正偏差,宽为负偏差,砌一顺一丁时,竖缝宽度不易掌握,稍不注意就会产生游丁走缝。

(2)开始砌墙摆砖时,未考虑窗口位置对砖竖缝的影响,当砌至窗台处分窗口尺寸时,窗的边线不在竖缝位置,使窗间墙的竖缝搬家,上下错位。

(3)里脚手砌外清水墙,需经常探身穿看外墙面的竖缝垂直度,砌至一定高度后,穿看墙缝不太方便,容易产生误差,稍有疏忽就会出现游丁走缝。

防治措施:

(1)砌筑清水墙,应选取边角整齐、色泽均匀的砖。

(2)砌清水墙前应进行统一摆底,并先对现场砖的尺寸进行实测,以便确定组砌方法和调整竖缝宽度。

(3)摆底时应将窗口位置引出,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如安排不开,可适当移动窗口位置(一般不大于 20mm)。当窗口宽度不符合砖的模数(如 1.8m 宽)时,应将七分头砖留在窗口下部的中央,以保持窗间墙处上下竖缝不错位。

(4)游丁走缝主要是丁砖游动所引起,因此在砌筑时,必须强调丁压中,

即丁砖的中线与下层顺砖的中线重合。

(5)在砌大面积清水墙(如山墙)时,在开始砌的几层砖中,沿墙角lm 处,用线坠吊一次竖缝的垂直度,至少保持一步架高度有准确的垂直度。

(6)沿墙面每隔一定间距,在竖缝处弹墨线,墨线用经纬仪或线坠引测。当砌至一定高度(一步架或一层墙)后,将墨线向上引伸,以作为控制游丁走缝的基准。

问题5:“螺丝”墙

现象:砌完一个层高的墙体时,同一砖层的标高差一皮砖的厚度,不能交圈。

原因分析:砌筑时, 没有按皮数杆控制砖的层数。 每当砌至基础顶面和在预制混凝土楼板上接砌砖墙时,由于标高偏差大,皮数杆往往不能与砖层吻合,需要在砌筑中用灰缝厚度逐步调整。如果砌同一层砖时,误将负偏差标高当作正偏差,砌砖时反而压薄灰缝,在砌至层高赶上皮数杆时,与相邻位置的砖墙正好差一皮砖,形成“螺丝”墙。

防治措施:

(1)砌墙前应先测定所砌部位基面标高误差,通过调整灰缝厚度,调整墙体标高。

(2)调整同一墙面标高误差时,可采取提(或压)缝的办法,砌筑时应注意灰缝均匀,标高误差应分配在一步架的各层砖缝中,逐层调整。

(3)挂线两端应相互呼应,注意同一条平线所砌砖的层数是否与皮数杆上的砖层数相符。

(4)当内外墙有高差,砖层数不好对照时,应以窗台为界由上向下倒清

砖层数。当砌至一定高度时,可检查与相邻墙体水平线的平行度,以便及时发现标高误差。

(5)在墙体一步架砌完前,应进行抄平弹半米线,用半米线向上引尺检查标高误差,墙体基面的标高误差,应在一步架内调整完毕。

问题6:清水墙面水平缝不直,墙面凹凸不平

现象:同一条水平缝宽度不一致,个别砖层冒线砌筑;水平缝下垂;墙体中部(两步脚手架交接处)凹凸不平。

原因分析:

(1)由于砖在制坯和晾干过程中,底条面因受压墩厚了一些,形成砖的两个条面大小不等,厚度约差 2~3mm。砌砖时,如若大小条面随意跟线,必然使灰缝宽度不一致,个别砖大条面偏大较多,不易将灰缝砂浆压薄,因而出现冒线砌筑。

(2)所砌的墙体长度超过 20m,拉线不紧,挂线产生下垂,跟线砌筑后,灰缝就会出现下垂现象。

(3)搭脚手排木直接压墙,使接砌墙体出现“捞活”(砌脚手板以下部位);挂立线时没有从下步脚手架墙面向上引伸,使墙体在两步架交接处,出现凹凸不平、水平灰缝不直等现象。

(4)由于第一步架墙体出现垂直偏差,接砌第二步架时进行了调整,因而在两步架交接处出现凹凸不平。

防治措施:

(1)砌砖应采取小面跟线,因一般砖的小面楞角裁口整齐,表面洁净。用小面跟线不仅能使灰缝均匀,而且可提高砌筑效率。

(2)挂线长度超长(15~20m)时,应加腰线。腰线砖探出墙面30~40mm,将挂线搭在砖面上,由角端检查挂线的平直度,用腰线砖的灰缝厚度调平。

(3)墙体砌至脚手架排木搭设部位时,预留脚手眼,并继续砌至高出脚手板面一层砖,以 7肖灭“捞活”。挂立线应由下面一步架墙面引伸,立线延至下部墙面至少 0.5m。挂立线吊直后,拉紧平线,用线坠吊平线和立线,当线坠与平线、立线相重,即“三线归一”时,则可认为立线正确无误。

问题7:清水墙面勾缝不符合要求

现象:清水墙面勾缝深浅不一致,竖缝不实,十字缝搭接不平,墙缝内残浆未扫净,墙面被砂浆严重污染;脚手眼处堵塞不严、不平,留有永久痕迹(堵孔砖与原墙面色泽不一致);勾缝砂浆开裂、脱落。

原因分析:

(1)清水墙面勾缝前未经开缝, 刮缝深度不够或用大缩口缝砌砖, 使勾缝砂浆不平,深浅不一致。竖缝挤浆不严,勾缝砂浆悬空末与缝内底灰接触,与平缝十字搭接不平,容易开裂、脱落。

(2)脚手眼堵塞不严,补缝砂浆不饱满。堵孔砖与原墙面的砖色泽不一致,在脚手眼处留下永久痕迹。

(3)勾缝前对墙面浇水润湿程度不够,使勾缝砂浆早期脱水而收缩开裂。墙缝内浮灰未清理干净,影响勾缝砂浆与灰缝内砂浆的粘结,日久后脱落。

(4)采取加浆勾缝时, 因托灰板接触墙面, 使墙面被勾缝水泥砂浆弄脏而留下印痕。如墙面浇水过湿,扫缝时墙面也容易被砂浆污染。

防治措施:

(1)清水墙面勾缝所用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复验应合格。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2)勾缝前,必须对墙体砖缺楞掉角部位、瞎缝、刮缝深度不够的灰缝进行开凿。开缝深度为 10mm 左右,缝子上下切口应开凿整齐。

(3)砌墙时应保存一部分砖,供堵塞脚手眼用。脚手眼堵塞前,先将洞内的残余砂浆剔除干净,并浇水润湿(冲去浮灰),然后铺以砂浆用砖挤严。横、竖灰缝均应填实砂浆,顶砖缝采取喂灰方法塞严砂浆,以减少脚手眼对墙体强度的影响。

(4)勾缝前,应提前浇水冲刷墙面的浮灰(包括清除灰缝表层不实部分),待砖墙表皮略见风干时,再开始勾缝。

(5)勾缝用 1:1.5 水泥细砂砂浆,细砂应过筛,砂浆稠度以勾缝馏子挑起不落为宜。

(6)外清水墙勾凹缝,凹缝深度为 4~5mm,为使凹缝切口整齐,宜将勾缝馏子做成倒梯形断面。操作时用馏子将勾缝砂浆压入缝内,并来回压实、上下口切齐。竖缝馏子断面构造相同,竖缝应与上下水平缝搭接平整,左右切口要齐 c 为防止托灰板对墙面的污染,将板端刨成尖角,以减少与墙面的接触。

(7)勾完缝后,待勾缝砂浆略被砖面吸水起干,即可进行扫缝。扫缝应顺缝扫,先水平缝,后竖缝,扫缝时应不断地抖掉扫帚中的砂浆粉粒,以减少对墙面的污染。

(8)干燥天气,勾缝后应喷水养护。

问题8:配筋砌体钢筋遗漏和锈蚀

现象:配筋砌体(水平配筋)中的钢筋在操作时漏放,或没有按照设计规定放置;配筋砖缝中砂浆不饱满,年久钢筋遭到严重锈蚀而失去作用。上述两种现象会使配筋砌体强度大幅度地降低。

原因分析:

(1)配筋砌体钢筋漏放,主要是操作时疏忽造成的。由于管理不善,待配筋砌体砌完后,才发现配筋网片有剩余,但已无法查对,往往不了了之。

(2)配筋砌体灰缝厚度不够,特别当同一条灰缝中,有的部位(如窗间墙)有配筋,有的部位无配筋时,皮数杆灰缝若按无配筋砌体划制,造成配筋部位灰缝厚度偏小,使配筋在灰缝中没有保护层,或局部未被砂浆包裹,造成钢筋锈蚀。

防治措施:

(1)砌体中的配筋与混凝土中的钢筋一样,都属于隐蔽工程项目,应加强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存档。施工中,对所砌部位需要的配筋应一次备齐,以便检查有无遗漏。砌筑时,配筋端头应从砖缝处露出,作为配筋标志。

(2)配筋宜采用冷拔钢丝点焊网片, 砌筑时, 应适当增加灰缝厚度(以钢筋网片厚度上下各有 2mm 保护层为宜)。如同一标高墙面有配筋和无配筋两种情况,可分划两种皮数杆, 一般配筋砌体最好为外抹水泥砂浆混水墙, 这样就不会影响墙体缝式的美观。

(3)为了确保砖缝中钢筋保护层的质量, 应先将钢筋网片刷水泥净浆。 网片放置前,底面砖层的纵横竖缝应用砂浆填实,以增强砌体强度,同时

也能防止铺浆砌筑时,砂浆掉人竖缝中而出现露筋现象。

(4)配筋砌体一般均使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水泥砂浆,为了使挤浆严实,严禁用干砖砌筑。应采取满铺满挤(也可适当敲砖振实砂浆层),使钢筋能很好地被砂浆包裹。

(5)如有条件,可在钢筋表面涂刷防腐涂料或防锈剂。 问题9:墙体因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的墙体裂缝 现象:

(1)在纵墙的两端出现斜裂缝,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裂缝多在墙体下部,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常常在房屋建成后不久就出现,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

(2)在窗间墙的上下对角处成对出现水平裂缝,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边裂缝在上。

(3)在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部窗台处出现竖向裂缝,裂缝上宽下窄。当纵墙顶部有圈梁时,顶层中央顶部竖向裂缝较少。

防治措施:

(1)加强基础坑(槽)钎探工作。对于较复杂的地基,在基坑(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待探出的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2)合理设置沉降缝。操作中应防止浇筑圈梁时将断开处浇在一起,或砖头、砂浆等杂物落人缝内,以免房屋不能自由沉降而发生墙体拉裂现象。

(3)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应在基础顶面(±0.000)

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减少建筑物端部门窗数量。操作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砖浇水润湿,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饱满度和砖层间的粘结(提高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可以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在施工临时间断处应尽量留置斜槎。当留置直槎时,也应加拉结筋,坚决消灭阴槎又无拉结筋的作法。

(4)宽大窗口下部应考虑设混凝土梁或砌反砖拱以适应窗台反梁作用的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为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也可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来加强;另外,窗台部位也不宜使用过多的半砖砌筑。

治理方法:

(1)对于沉降差不大,且已不再发展的一般性细小裂缝,因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和使用,采取砂浆堵抹即可。

(2)对于不均匀沉降仍在发展,裂缝较严重且在继续开展阶情况,应本着先加固地基后处理裂缝的原则进行。 一般可采用桩基托换加固方法来加固, 即沿基础两侧布置灌注桩, 上设抬梁,将原基础圈梁托起,防止地基继续下沉。然后根据墙体裂缝的严重程度,分别采用灌浆充填法(1:2 水泥砂浆);钢筋网片加固法(250mm×250mm∮4—6 钢筋网,用穿墙拉筋固定于墙体两侧,上抹35mm 厚 M10水泥砂浆或 C20 细石混凝土);拆砖重砌法(拆去局部砖墙,用高于原强度等级一级的砂浆重新砌筑)进行处理。

问题10: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现象:

(1)八字裂缝。出现在顶层纵墙的两端 (一般在 1~2 开间的范围内),

严重时可发展到房屋 1/3长度内,有时在横墙上也可能发生。裂缝宽度一般中间大、两端小。当外纵墙两端有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

(2)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下2~3 皮砖的灰缝位置,裂缝一般沿外墙顶部断续分布, 两端较中间严重, 在转角处, 往往形成纵、 横墙相交而成的包角裂缝。

(3)竖向裂缝。对于一些长度较大的房屋,在纵墙中间部位可能出现竖向裂缝,裂缝宽度中间大、两端小。

(4)上述裂缝多出现在房屋建成后 1~2 年内,具有南面、西面重,北面、东面轻的特点,大多数裂缝经过夏季或冬季后出现。

原因分析:

(1)八字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顶房屋顶层纵墙面上,这种裂缝的产生,往往是在夏季屋顶圈梁、挑檐混凝土浇筑后, 保温层未施工前, 由于混凝土和砖砌体两种材料线胀系数的差异(前者比后者约大一倍),在较大温差情况下,纵墙因不能自由缩短而在两端产生八字裂缝。无保温屋盖的房屋,经过夏、冬季气温的变化,也容易产生八字裂缝。裂缝之所以发生在顶层,还由于顶层墙体承受的压应力较其他各层小,从而砌体抗剪强度比其他各层要低的缘故。

(2)檐口下水平裂缝、包角裂缝以及在较长的多层房屋楼梯间处,楼梯休息平台与楼板邻接部位发生的竖直裂缝,以及纵墙上的竖直裂缝,产生的原因与上述原因相同。

预防措施:

(1)合理安排屋面保温层施工。由于屋面结构层施工完毕至作好保温

层,中间有一段时间间隔,因此屋面施工应尽量避开高温季节,同时应尽量缩短间隔时间。

(2)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或者顶层圈梁与墙体之间设置滑动层。 (3)按规定留置伸缩缝,以减少温度变化对墙体产生的影响。伸缩缝内应清理干净,避免碎砖

或砂浆等杂物填入缝内。

治理方法:此类裂缝一般不会危及结构的安全,且 2—3 年将趋于稳定,因此,对于这类裂缝可待其基本稳定后再作处理。治理方法与“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墙体裂缝”基本相同。

问题11:填充墙砌筑不当,与主体结构交接处裂缝 现象:框架梁底、柱边出现裂缝。 防治措施:

(1)柱边(框架柱或构造柱)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2φ6钢筋,且在砌体内锚固长度不小于1000mm的拉结筋。

(2)填充墙梁下口最后3皮砖应在下部砌筑完7d后砌筑,并由中间开始向两边斜砌。

(3)如为空心砖外墙,里口用半砖斜砌墙;外口先立斗模,再浇筑不低于Cl0的细石混凝土,终凝拆模后将多余的混凝土凿去。

(4)外窗下为空心砖墙时,若设计无要求,应将窗台改为不低于Cl0的细石混凝土,其长度大于窗边lOOmm,并在细石混凝土内加2φ6钢筋。

(5)柱与填充墙接触处应设钢丝网片,防止该处粉刷裂缝。 问题12:大梁处的墙体裂缝

现象:大梁底部的墙体(窗间墙),产生局部竖直裂缝。 原因分析:

(1)大梁下面墙体竖直裂缝,主要由于未设梁垫或梁垫面积不足,砖墙局部承受荷载过大所引起。

(2)该部位墙体厚度不足,或未砌砖垛。 (3)砖和砂浆强度偏低,施工质量较差。 预防措施:

(1)有大梁集中荷载作用的窗间墙,应有一定的宽度(或加垛)。 (2)梁下应设置足够面积的现浇混凝土梁垫,当大梁荷载较大时,墙体尚应考虑横向配筋。

(3)对宽度较小的窗间墙,施工中应避免留脚手眼。

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范文第4篇

1 砌体工程监理工作流程

砌体材料准备 (通过监理审查) →基层处理 (监理巡查) →弹线放样→向监理进行放样报验 (复验通过) →砌体施工 (监理巡查) →施工单位自检评定 (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报验) →监理复查合格报验通过→下道工序。

2 砌筑工程关键控制点

(1) 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砌筑砌体前, 砖应提前1d~2d浇水润湿, 含水率控制在10%~15%, 严禁干砖、砌块上墙。

(2) 砌筑砂浆: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应设置计量装置, 按配合比设计进行数量控制, 采用重量比, 计量精度为水泥±2%, 砂、灰膏控制在±5%以内, 应采用机械搅拌, 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min, 掺用粉煤灰和外加剂时不得少于3min, 掺用有机塑化剂时应为3min~5min。

(3) 铺砂浆:将搅拌好的砂浆, 通过吊斗、灰车运至砌筑地点, 在砌块就位前, 用大铲、灰勺进行分块铺灰, 较小的砌块量大铺灰长度不得超过1500mm。

(4) 砌筑基础前, 应校核放线尺寸, 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砌筑就位应先远后近、先下后上、先外后内;每层开始时, 应从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应砌一皮、校正一皮, 拉线控制砌体标高和墙面平整度, 砌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当不能同时砌筑时, 应按规定留槎、接槎。

(5) 砌筑砌块的灰缝应横平竖直, 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竖向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 使其砂浆饱满, 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6) 砌体的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中, 不得夹有砂浆、碎砖和杂物;砌体中的预埋件应作防腐处理, 预埋木砖的木纹应与钉子垂直。

(7) 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 上下错缝, 内外搭砌, 柱、垛不得采用包心法砌筑。清水墙、窗间墙无通缝, 混水墙每300mm高 (或4皮砖) 通缝每间不超过3处, 且不得位于同一墙体上。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 厚薄均匀, 水平灰缝厚度应控制在8mm~12mm之间。

(8) 当填充墙的水平长度大于5m或墙端部没有砼柱时, 应在墙端部及墙中间加设构造柱, 此构造柱的柱顶、柱脚应在主体结构中预埋4Φ12短竖筋, 钢筋接驳长度500, 先砌墙, 后浇柱, 构造柱断面为墙宽X240, 主筋4Φ12, 箍筋Φ8@150。墙与柱拉结筋应在砌墙时预埋。

(9) 当填充墙的高度大于4m的200厚墙或大于3m的100厚墙, 须在门窗顶设置通长钢筋砼圈梁, 断面为墙宽X240, 主筋4Φ10, 箍筋为Φ8@200。

(10) 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 当不能留斜槎时, 除转角处外, 可留直槎, 但直槎必需做成凸槎, 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 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Φ6拉结钢筋 (120mm厚墙放置2Ф6拉结钢筋) , 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 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 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 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 末端应有90°弯钩。每检验批抽查20%接槎, 且不应少于5处, 观察和尺量检查。

3 砌体工程监理措施

(1) 检查、复核砌体工程的平面位置及标高, 检查不同部位砌体强度等级要求、砂浆强度等级要求是否与设计相符。

(2) 监督承包人按规范要求进行砂浆配合比试验, 严格按砂浆配合比对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计量。监督承包人按照规范要求制作砂浆试块并养护。

(3) 检查、测定砂浆质量:砂浆的稠度、保水性应良好, 分层不宜大于20mm。如砂浆出现和易性差、沉淀、泌水等现象, 应仔细分析原因并督促承包人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4) 严格控制砂浆拌制量, 经常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并督促整改。

(5) 检查墙体的砂浆饱满度、水平灰缝厚度、竖向灰缝宽度、砌筑方法、垂直度、平整度、标高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发现的不合格及时通知承包人整改并采取预防措施, 并做好记录。

(6) 检查拉接筋、预埋件、预留洞、配筋及预埋木砖或预埋混凝土砖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严格检查外墙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是否符合要求, 以防止外墙出现渗漏;并做好隐蔽验收记录, 重点检查墙体轴线尺寸, 门、窗预留洞口尺寸、位置。

4 砌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在本工程砌体施工过程中, 主要出现了以下质量通病。

(1) 砌体强度低。

产生的原因有:砖强度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砂浆强度不合要求。

采用的防治措施:进场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技术指标合格者方可使用;严格计量砌筑砂浆的配合比, 质量要求必须符合要求。

(2) 组砌方法不正确。

产生的原因有:撂底排砖不正确;没有按设置皮数杆控制砌砖层数而造成砖墙错层;体留槎错误。

采用的防治措施:控制好摆砖撂底;加强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确定标高, 立好皮数杆;构造柱部位必须留置马牙槎, 要求先退后进。

(3) 水平或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

产生的原因有:砌筑砂浆和易性差;干砖上墙和砌筑方法错误;水平灰缝缩口太大。

采用的防治措施:改善砂浆和易性;砖必须提前1d~2d浇水湿润, 严防干砖上墙;砌筑时采用“三一”砌砖法;砌筑过程中要求铺满口灰, 然后进行刮缝。

5 结语

经过监理工程师的认真工作, 严格监理控制, 本工程质量优秀。

摘要:本文从监理角度对工程砌体工程质量监理实例进行分析, 分别从砌体工程监理工作流程、砌筑工程关键控制点、砌体工程监理措施和砌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4方面介绍了砌体工程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关键词:砌体,监理,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俞宾辉.建筑砌体工程施工手册[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5.

[2] 上官子昌.建筑主体工程监理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6.

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范文第5篇

施工前要完成轴线复测, 熟悉图纸做好施工平面布置, 划分好施工段, 安排好施工流水, 工序交叉衔接安排等工作。编制工程材料、机具、劳动力的需求计划。完成进场材料的见证取样, 检验及砌筑砂浆的试配工作。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交底。弹好轴线及墙身线, 根据进场砌块的实际规格尺寸, 弹出门窗洞口位置线, 经验线符合设计要求, 办完预检手续。

2 砌体施工工艺流程

(1) 排砖撂底 (干摆砖样) :外墙第一皮砖撂底时, 横墙应排丁砖, 前后纵墙应排顺砖。根据已弹出的窗门洞口位置墨线, 核对门窗间墙、附墙柱 (垛) 的长度尺寸是否符合排砖模量, 如若不合模量时, 则要考虑好砍砖及排放的计划, 所砍的砖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柱 (垛) 旁或其它不明显的部位。

(2) 选砖:砌墙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变曲裂纹、规格基本一致的砖。对于那些轻微变形及棱角碰损不大的砖, 则应用于不影响外观的内墙壁上。

(3) 盘角:砌墙壁前应先盘角, 每次盘角砌筑的砖墙角度不要超过五皮, 并应及时进行吊靠, 如发现偏差要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 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到致, 每次盘角砌筑后应检查, 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才可以挂线砌墙。

(4) 挂线:砌筑一砖厚以下者, 采用单面挂线, 砌筑一砖半及以上者, 必须双面挂线;在几个人同时砌筑的长墙上共用一根通线时, 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 小经要拉紧且保持平直, 所砌的砖都要穿线看平, 使水平缝均匀一致。

(5) 砌筑:砌筑宜采用挤浆法, 或者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动, 操作时砌块要放平、跟线、经常进行检查, 如发现偏差应随时纠正, 严禁事后采用撞砖纠正。砌墙应随砌随将溢出砖墙面的灰迹块刮除。

(6) 构造柱做法:凡围护墙或间隔墙水平长度大于5m而墙端部没有钢筋混凝土柱时, 应在墙端及墙中间加设构造柱。设有钢筋混构造柱的混合结构, 在预放墙身轴线及边线的同时按设计图纸施放好柱的平面尺寸, 到砌筑时把构造柱的竖钢筋处理顺直, 砖墙和构造柱联结处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500mm, 砖墙与构造柱之间应沿墙每高500mm设置2φ6水平拉接钢筋联结, 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000mm。

3 砖墙砌筑方法

(1) 砌块排列时, 必须根据设计图纸和砌块尺寸、垂直灰缝的宽度水平灰缝的厚度等计算砌块的皮数和排列, 以保证砌体的尺寸。砌筑前, 先根据砖墙位置弹出墙身轴线及边线, 开始砌筑时先要进行摆砖排出灰缝宽度, 摆砖时应注意门窗位置, 砖垛等对灰缝的影响, 同时要考虑窗间墙的组砌方法, 以及七分头砖、半砖等砌在何处为好, 务使各皮砖的竖缝相互错开。砌块排列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 砌筑外墙时, 应避免与其他墙体材料混用。排列时, 应尽可能采用主规格、大规格和工厂生产的标准规格砌块, 少用或不用异形规格砌块。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的砌块应分皮咬槎、交错搭砌。

(2) 砌体的上下皮砌块应互相错缝搭砌, 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三分之一。砌体的垂直缝与窗洞口边线要避免同缝。凡砌体中需固定门窗或其他构件、以及搁置过梁、搁板等部位, 应尽量采用大规格和规则整齐的砌块砌筑, 不得使用零星砌块砌筑。砌筑前应试摆, 在不够整砖处, 如无半砖规格, 可用普通粘土砖补砌。砌墙顶面与上层结构的接触处, 宜用侧砖或立砖挤紧, 待砖墙砌筑一段时间后, 大部分砌砖沉实后, 再砌顶部斜砖。

(3) 砌体施工前, 应先将基底清理干净。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 上、下错缝, 灰缝厚度为8mm~12mm, 横平竖直, 厚薄均匀。灰缝应饱满, 水平缝饱满度≥80%, 竖缝不得有透明缝、瞎缝、假缝。尤其是外墙, 灰缝一定要饱满, 以防日后渗水。同时应采用ф8的钢筋变钩对灰缝随砌随钩, 保持灰缝光滑密实。砖应提前1~2天浇水湿润。砖进场时规格尺寸超差明显, 应予更换材料。

(4) 铝合金或塑钢门窗与墙体的连接固定采用C20预制砼块, 砼块上下离门窗端部180mm, 中间间距不大于400mm。木门与墙体的固定可预埋木砖, 每侧设四个连墙点, 其中上下的连墙点距门端部180mm, 中间均匀布置, 木砖用沥青油浸泡作防腐处理;门窗过梁采用现浇方式施工, 过梁底部的模板, 应在灰缝砂浆强度超过设计强度50%时, 方可拆除。

(5) 墙体拉结筋采用φ6按间距500设置, 长度符合规范, 与墙体的连接采用钻孔植筋, 钢筋连接带、门洞过梁、构造柱主筋4φ14, 箍筋φ6@200, 采用植筋、焊接加绑扎结合的办法, 混凝土标号统一为C20, 大于300的洞口全部安装过梁或过砖板, 墙拉筋、构造柱、墙梁钢筋应有材质证书、复检报告和隐蔽验收记录。砖砌体施工临时间断处补砌时, 尽量留斜槎, 无法留斜槎时, 应留阳直槎。接槎处表面应清理干净, 浇水湿润, 并填实砂浆, 保持灰缝平直。

(6) 浇灌构造柱混凝土前, 必须将砖砌体和模板浇水湿润, 并将模板内落地灰、砖渣清除干净。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马牙槎先退后进。墙体砌至接近梁、板底时, 应留有一定空隙, 待砖墙砌体沉降7天以后, 再将其补砌挤紧, 完成最后一皮砖, 防止因砌体沉降造成梁底裂缝。墙长大于5m或墙高大于4m时, 宜按规范设置构造柱及墙梁。

4 质量控制要点

(1) 砌块排列时, 必须根据砌块尺寸和垂直灰缝的宽度和水平灰缝的厚度计算砌块砌筑皮数和排数, 以保证砌体的尺寸;砌块排列应按设计要求, 从各结构层面开始排列;尽可能采用大规格砌块, 以提高工程质量。

(2) 外墙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 砌块应分皮咬槎、交错搭砌, 以增加构筑物的刚度和整体性, 具体作法应按规范要求进行。

(3) 对设计规定或施工所需要的孔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 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 不得在砌筑好的墙体上打洞、凿槽。

(4) 灰缝应做到横平竖直, 全部灰缝均应填铺砂浆。水平灰缝宜用坐浆法铺浆。垂直灰缝可先在砌块端头铺满砂浆 (即将砌块铺浆的端面朝上依次紧密排列、铺浆) , 然后将砌块上墙挤压至要求的尺寸;也可在砌筑端头刮满砂浆, 然后将砌块上墙。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垂直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60%。

(5) 砌块所采用的砂浆除满足强度要求外, 还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

(6) 砌筑一定面积的砌体以后, 应随时进行砌体勾缝工作。

(7) 在一般情况下, 每天砌筑的高度不宜大于1.8m;当风压为400~500N/m2时, 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4m;对砂浆进行抽检取样。

5 结语

为确保工期,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全部住在工地现场, 随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墙体砌筑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及设计要求, 砌块排列合理正确, 留槎符合规定, 接槎牢固平整, 灰缝厚度, 符合要求, 不同砌筑材料应按照不同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进行施工。

摘要:砌体工程是指普通黏土砖, 承重黏土空心砖, 蒸压灰砂砖, 粉煤灰砖, 各种中小型砌块和石材的砌筑。目前我国正进行墙体改革, 进一步推广应用各种空心砌块。本文就砌体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作探讨。

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范文第6篇

1 对砌筑砂浆的要求

1.1 原材料要求

1.1.1 水泥:

进场使用前应有检查水泥出厂合格证和复试3d报告。并按照配合比设计要求检测水泥的需水量、细度、强度等性能指标, 且强度不宜小于42.5级。

1.1.2 砂:

宜用选用河砂 (中砂) , 在进场前要检测其含泥量, 含泥量不合格不允许进场, 进场后检测其颗粒级配、表观密度不小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不小于1400kg/m3;空隙率不大于44%。

1.1.3 水:

宜采用自来水, 水的标准按照混凝土施工规范执行。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 的规定, 检验水质的PH值, 氯化物、硫酸盐、碱含量、水泥凝结时间对比实验等。

1.1.4 外加剂:

外加剂宜使用聚羧酸外加剂, 其耐久性能较强, 成本较高、但使用量较小。使用前均应进行试验, 符合标准要求要求后方可使用。

1.2 砂浆配合比

1.2.1配合比的计算要根据设计要求 (强度、密度、耐久性) 、原材料的性能, 采用体积法或密度法计算生产所用原材料用量, 并按照投标所选取的水泥胶凝材料 (P.O42.5) 和使用一定级配的中砂作为骨料, 根据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来调整外加剂用量, 合理配制外加剂 (减水性、缓凝性) , 提高和改善其各项性能。

1.2.2砂浆的稳定性是用分层度表示。分层度愈大, 表明砂浆保水性愈差。砌筑砂浆的分层度不宜大于30mm, 可以保证砂浆具有良好的保水性。

1.2.3施工中如采用其他水泥代替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者其他材料有变化, 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进行试验, 并应征得设计确认。

1.3 砂浆的拌制及使用

1.3.1砂浆现场拌制时, 各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 每次投料前, 应进行含水量的测定, 计算施工配合比, 生产中严格进行控制。把握混合与搅拌时间, 确保产品质量和成品率。

1.3.2 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 搅拌时间自投料完算起, 不宜少于2min。

1.3.3 应合理调配施工时间, 砂浆应随拌随用,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在3h和4h内使用完毕。

1.4 在施工的同时, 砂浆试块应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 同盘砂浆只应制作一组试块。

应分别制作标养及同条件试件。

2 砖砌体工程

2.1 砌筑用砖

砌筑用烧结普通砖的抗压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尺寸偏差、外观质量、泛霜和石灰爆裂等参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其中清水墙应使用优等品, 一等品、合格品可用于混水墙。

2.2 砌体工程

(1) 烧结砖进场后码放整齐, 成丁成垛, 砌筑前1~2d浇水湿润, 将含水率控制在10%~15%左右。

(2) 正式砌筑可采用“三一砌筑法”、铺浆法、满口灰法和刮浆法四种。

(3) 标皮数杆, 铺砌水平砖:为更好的控制砌筑质量, 在砌筑时应设置皮数杆, 皮数杆应设置在砌体转角处、交接处, 皮数杆上标明砖皮数, 灰缝厚度以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皮数杆间距不应大于15m。在相对两皮数杆上砖上边线处拉水准线。清水墙坐浆铺砌水平砖, 测定高程后放线定点, 拉控制线, 确保水平砖整体高程及相对高差在控制范围内。

(4) 一砖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或两皮砖、砖墙阶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层, 应整砖丁砌。砖墙挑出层每次挑出宽度不宜大于60mm。室外砖墙应做压顶保护, 普通压顶一般采用1:3水泥砂浆灌缝磨平, 如设计有要求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5) 砖墙灰缝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灰缝挤出的砂浆、落地灰应及时清理, 确保墙面、施工现场干净整洁整洁, 方便下道工序施工。

(6) 砖墙的垂直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砌筑时应注意丁、条排布, 禁止出现通缝, 条件不允许时上下两层竖缝间距不宜大于50mm。

(7) 如需要在砖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 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 洞口净宽不应小于1m。临时洞口使用完毕应做好补砌。

(8) 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房, 应先绑扎钢筋, 后砌砖墙, 最后浇筑混凝土。

(9) 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设在变形缝、结构缝处, 分段处禁止设置加强筋;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不宜超过一个楼层, 也不宜大于4m。

(10) 正常天气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8m;雨天施工不宜超过1.2m, 且应做好防护工作, 防止墙面冲刷。尚未施工楼板或屋面的砖墙或柱, 当可能遇到大风时, 其允许自由高度不应超过规范规定;否则必须采取临时支撑等有效措施。

3 结语

总之, 砖砌体施工作为工程主体施工中的一大环节, 它的施工直接关系到后期装饰装修施工的质量。它的施工管理也因牵扯工序较多、多工种穿插配合施工、人员施工紧凑密集等原因而使难度加大, 因此控制这一道工序的施工就显得特别重要, 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整个施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是施工控制的关键。

摘要:我国房屋建筑材料中70%是墙体材料, 砌体工程是建筑施工工程的重要分分部分项工程。在混合结构中, 砌体是工程的承重结构;在框架结构中, 砌体是工程围护填充结构。墙体材料通过砌筑砂浆连成整体, 实施对建筑物的内部分隔和外部维护、具有挡风、防水、遮阳等性能。其中粘土砖占据主导地位, 粘土砖具有强度较高、自重轻、耐久性较好、外形尺寸规整, 部分类型的砌块还具有美观的饰面以及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等优点, 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如何保证烧结普通砖砌体的质量, 成为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普通烧结砖,配合比,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江冰锋.浅谈蒸压灰砂砖砌体质量控制[J].汕头科技, 2005 (3) :51~52.

上一篇:铅球运动会加油稿大全范文下一篇:浅谈广播电视系统防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