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修辞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0

戏剧修辞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3、修辞艺术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5、小学高年级作文先写后教教学方法浅析

6、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阅读指导

7、小学语文言语实践的问题与对应策略探究

8、批判性思维在幼师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9、浅谈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0、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1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困境及解决办法研究

12、应用文写作中语言问题探究

13、叶圣陶生活本源论思想对文学素养教育的启示

14、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职语文微课设计与应用

15、汉语时政新词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研究

16、输出驱动引导下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堂行动研究

17、电子书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研究

18、“教学做合一”理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9、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20、浅谈“1+X”阅读体系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21、科技英语中的概念隐喻解析

22、互文理论视域下开展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探析

2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探究

24、如何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5、中国汉英双语现状及语码混合转换探析

26、深入分析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重要性

27、“审美——品读”式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28、从职场人士应用文写作能力的低下看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改革

29、修辞知识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30、论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策略与方法

31、绘本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32、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情景教学

33、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策略探究

34、论小学“智用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

35、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36、小学生常用成语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37、“本位语文”理念下 儿童阅读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38、基于新课标的语文教学策略刍论

39、语用理念下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40、探寻高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策略

41、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激励性评价探究

42、2009江苏高考一道语言运用主观题趋势预测

43、从“纸面语文”到“生活语文”

44、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策略

45、浅谈初中语文微课教学实践

46、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47、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4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分析

49、浅析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几点尝试

戏剧修辞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要:民族文化符号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丰富的内容可以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内涵和地域差异。对于戏剧影视美术来说,民族文化符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目前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仍存在问着一些问题,只有从这些问题入手,了解民族文化符号的相关概念,探究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的应用方式,才能为文化符号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文化符号

引言

民族文化符号作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可以通过色彩、形态等进行情感表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将作者的经历、感受等展现出来。民族文化还与生活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由此可见民族文化符号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一、民族文化符号的概述

了解民族文化符号的内涵是影响其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作用的关键。我们所用到的文化在表达上并没有确切的标准,而进行文化沟通的枢纽则是符号标记。语言、艺术等都是符号的表现形式,是根据人们的日常习俗慢慢沉淀而来的。例如一个手势所表达的内容,在不通的环境下所传达的意义也是不同的,这就与民族文化符号有较大的关系,大多数都是根据当地的习俗沿用而来的,可见,民族文化符号的含义更具体、更全面的定义。

我国的民族文化符号在形成过程中注入了独特的精神品质和思想情感,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民族特征和地域文化是较为鲜明的。而随着民族符号应用到戏剧影视当中,民族文化符号的艺术性也被唤醒,其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情感也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活灵活现[1]。

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名族文化符号的应用分析

(一)民族文化符号的表达

民族文化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戏剧影视艺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符号的表达仅仅通过视觉感官展现在大众面前,未能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上的慰藉,比较偏向于快餐文化。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创造的价值也逐渐被人们认可,于是在作品创作上也在设计和内容方面扎根于大众。同时为了在全球化中取得一席之位,满足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审美需求,这就需要在其民族文化基础上通过民族文化符号,多元化的展现出来。

(二)民族文化符号的创新与发展

民族文化要想紧跟时代的变化,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添加属于自己的表现形式和特殊意义,对个民族文化符号进行大胆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避免民族文化符号的含义被赋予新的诠释和要求,失去属于自己的精神意义。因此,在研究戏剧影视艺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符號的特点时,应在保留其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

三、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探讨

(一)民族文化形式的表达

民族文化符号在表达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包含了餐饮文化、服装文化、建筑文化等许多有形无形的事物。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符号来源于整个的民族生活,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展现出来,使得民族文化的特色可以完美展现。例如影视剧中的刺绣作品,旗袍工艺品等不仅将中国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还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他们自身的情感意义。

(二)民族文化符号的抽象表达

民族文化不仅有独特的精神意义和文化符号,而且在戏剧作品中也有不可或缺的抽象意义。例如古希腊的断臂维纳斯,是古希腊民族文化的典型象征,无论是从面部容颜来看、还是身材曲线来看,都可以说是一个美的典型。在中国,用来展现女生身材曲线魅力的当属旗袍,旗袍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展现女生的柔情魅力,还能让大众通过独特设计了解旗袍的内在故事。民族文化符号的抽象表达并不是说它的内容难以理解,而是能通过文化符号来深入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意义,代表的是不同族文化符号所象征的抽象含义。它们的展现方式也是活泼的、多变的,在融入戏剧影视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民族文化符号促进故事的发展。由此可见,民族文化符号在戏剧影视艺术设计中蕴藏着巨大的价值,可以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升华主题[2]。

(三)民族文化符号在戏剧影视艺术设计中的简化与组合

在戏剧影视艺术设计中加入民族文化符号可以带来精美的视觉冲击,通过简化文化符号来造就视觉效果的简化,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果,让影视戏剧的表现简洁而精美、影响深刻而远大。同时,民族文化符号的简化与结合可以为戏剧影视作品的设计带来艺术感染力。民族文化符号的结合是寻找有特点、有意义的元素,而不是简单地堆叠,通过这种简化与组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体现戏剧和电影的魅力。

(四)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

尽管民族文化符号在发展上还不够完善,但是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范围广,发展也很有前景,因此,要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将民族文化符号融入其中,为我国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增添更多的民族魅力。当今的社会,是不断融合发展的社会,这也在民族思维和地域思维的展现上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政策也提出,保护优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戏剧影视在创作过程中,在美术设计上也要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增添更多民族文化的创作形式。民族文化符号的表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民族文化符号要想成为大众喜欢的文化,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文化,成为有魅力特色的文化,就要采取正确的、创新的民族文化符号来进行艺术形式创作[3]。

结语

传统文化符号作为影视戏剧设计的重要资源,不仅为艺术生活提供了多种表现形式,也让影视戏剧的创作更贴近生活。戏剧影视的发展从民族文化符号的角度出发,必然可以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扬光大,实现民族文化符号在戏剧影视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康林,陈志莹.基于民族特色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新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05):136-139.

[2]程士元.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探讨[J].大众文艺,2019(05):114-115.

[3]赵玲.民族文化符号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13(08):158-158.

作者简介:咸悦(1984--)女,民族:汉族,籍贯:吉林省长春市,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韩国电影,电视,媒体产业

戏剧修辞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戏剧服装作为综合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以剧本为依据,同时又受舞台诸多因素制约的空间艺术。它必须表现时代背景,突出人物性格特征,揭示角色内心世界,配合表演动作,而最重要的是追求整体感,即同全剧的演出风格相统一。

剧本是一剧之本,戏剧服装设计必须根据剧本所规定的情节进行二度创作。首先须深刻研究剧本所提供的一切信息,了解时代背景,确定剧本的创作意图,是正剧,是喜剧,还是悲剧;要向观众叙述什么故事,要向观众说明什么问题,然后确定服装设计和剧情一致的初步范围;接着要根据导演对服装的要求和指令(包括导演的总体构思和设想,表演的形式和风格)领会导演表现意图,然后再静下心来,进入服装设计的创作领域。在创作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不能忘记舞台服装在本剧中的位置,它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每件服装的样式和色彩都必须和剧本、导演及表演保持一致,使其形式和内容溶于一体。在京剧新编历史剧《琵琶行》的舞台服装设计中,我深有体会。

《琵琶行》描写的是教坊歌女婉鸿与文章国手白居易相互交往的一段故事。剧本的时代背景是唐代,在设计中笔者首先以时代特征确定服装的总体样式。由于唐代国力强盛,在人们穿着方面,上承历代的冠服制度,又吸收北方及西域各民族服饰风格,从而使唐代服装开明、多样、色彩斑澜。剧中服饰基本分为三大块:即男女主人公、众歌女、其它配角及群众演员。男主角头带软角幞头,身穿圆领长衫、束带、革靴;女主角头梳高髻,身着纱衣、肩披长绸带,充分体现了唐代妇女服饰之丰美华丽。众歌女服饰在本剧中占有重要地位,依导演所构思的表演风格为以唱为主,众歌女载歌载舞为伴。八位歌舞者的舞姿使气氛更浓,画面丰满而又富戏剧色彩。所以,她们的服装样式、色彩极为重要,对舞台服装整体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服装样式为露胸式绣花小胸衣,丝绸长裙裤,腰束三片桃花瓣式下甲小裙,肩披七尺长纱绸带。每场戏必有众歌女作舞蹈穿插其中,起到烘托主要角色、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服饰的不同色彩,舞蹈的各种样式在不同乐曲配合下,表现剧中的时空变迁和人物的喜怒哀乐。其余配角及群众演员,按各种身份设计制作,有唐代官服、士服,也有一般平民的服饰。整体的服装设计都是以剧本内容及时代为依据。和导演反复探讨、磋商,制定完美的设计方案,最终达到服从剧本的要求,并与导演所追求的表演风格保持一致。

舞台服装与布景、灯光、道具、化妆统属舞台美术,它们之间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共同强化和揭示戏剧时空及角色形象,使舞台形象更加鲜明。舞台服装设计必须始终关注舞美各部门的构思方案,直至彩排完成,及时调整服装与它们之间的不和谐部分。舞台服装只有与布景、灯光等默契配合,才能富有个性价值,保证舞台视觉形象的整体性。

《琵琶行》一剧的布景风格,基本采用的是写意手法,背景中描绘环境的各场次形象,如亭台楼阁、江边码头、荒郊旷野等都是装饰性造型处理。色彩诙谐而无杂乱之感,舞台上只有环境气氛,而无繁琐的具象物体。这样,就给服装从形象到色彩留下了创造发挥的空间。随着先喜后悲的剧情发展,歌女服饰由开始着粉红偏暖色调,中间变成淡绿色为中性色调,最后两场变成淡蓝色为冷色调。这三套服饰样式一样,渐变三次色彩,充分强化了剧情,增强了舞台气氛。歌女们头梳双环高髻,身披轻纱绸带翩翩起舞,在彩色灯光的变换中,且有装饰性的布景作陪衬,使舞台画面绚丽多彩。

舞台服装与化妆同属戏剧人物造型部分,二者同是创造角色的外部形象,以直观的可视语言,揭示角色的内容,二者默契配合不可分开。演员在化妆完备、服装整齐之后能立即进入角色,使观众一目了然。

戏剧服装中各个人物自身性格的发展,以及各个人物之间纵向与横向素描层次、色彩层次的互相谐调、互相对比,要保持绝对的整体关系。一台戏剧服装风格必须一致。在处理手法上有写意处理法、写实处理法。话剧舞台服装通常采用写实手法设计制作服饰。而戏曲服装多以写意、提炼、夸张的方法设计制作表演服装。(中国传统古典剧的戏装,是前辈艺术家们在明代服饰的基础上加以美化,不管演哪个朝代的戏剧故事,都是按程式化固定不变,只分角色行当,不分时间、地点。)这两种手法,都要求风格统一。

同时,素描层次、色彩关系也要统一。在服装设计中不但要深入研究典型人物的性格,更要揣摸以什么样的包装,即何种样式的服饰来强化角色的塑造,同时还要把全剧每个出台演员的服装样式作通盘考虑,使服装样式、色彩色相的冷暖、色度的深浅,以及单独角色和群体角色之间既有区别、有对比,又要和谐统一;既要有素描的整体性又要有色彩的跳跃性。在设计中,不单考虑每个角色造型的成功,更要注重服装群体的成功。这里有铺垫,有对比,有衬托,有主与次,有点与面。既要考虑各场戏每一个画面,更要考虑全剧前后发展关系的纵深变化与衔接。从全局出发,整体考虑才能取得设计的成功。

整台戏的服装好像一朵牡丹花,主角就是花心花蕊,主要配角犹如牡丹花瓣,团团围住主要角色,是整体美的主要部分。其它配角及群众角色好像绿叶和枝杆,既要陪衬烘托,又要承上启下、照应前后,亦是绝对不可缺少的部分。

戏剧服装是演员的包装,是无声的语言,是视觉画面色彩的主要体现者。一台戏没有布景可以,但决不能缺少相应的配套服装。

要搞好一台戏的服装设计,需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素养。要有历史知识、文学涵养,素描造型基础和色彩变化概念;对戏剧表演规律、服装面料及加工制作工艺的研究等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而整体的观察及处理手法仍是需要注重的主要创作手法。整体思维是搞好设计的第一要素。■

戏剧修辞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戏曲剧目 影视剧目 年龄优势 游戏天性 模仿天性 跨界表演

戏曲表演专业在全国一些中等艺术学校中已有几十年的教学历史,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大批戏曲表演人才。现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著名表演艺术家,99%都是在中等艺术学校学习期间,奠定的扎实的表演基础。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变化,多媒体的发展,大量的戏剧、电影、影视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为满足大量的戏剧、电影、电视制作对表演人才的需求,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很多中等艺术学校都新增设了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并得到蓬勃发展,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演员。

常见戏曲表演与戏剧影视表演两个专业在同一学校内同时平行教学。通过对一些兄弟学校的调查,了解到一个现象,两个专业的教学如同两条平行线,没有交叉交流。虽然两个专业表演技巧手段不同,但都是在舞台上或者镜头前塑造不同人物形象,所以,两者之间还是有许多相同之处的。近年来戏曲舞台上创作了许多现代题材的戏曲剧目,所演角色不再是传统戏中的各色人物形象,而是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在戏剧影视作品中,也创作了许多古代历史题材的剧目,需要演员运用戏曲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等技巧塑造人物形象。这就需要表演者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与实际表演能力,才能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

而现有中等艺术学校都没有开设针对培养提高表演专业学生综合审美意识能力的教学课程——戏曲戏剧影视剧目赏析课程。

中等艺术学校戏曲表演学生一般11~12岁入学,17~18岁毕业,学制六年。经过六年的专业学习,能扎实掌握“唱念做打武”等专业技巧,具备较高的表演能力水平。戏剧影视专业学生一般14~15岁入学,17~18岁毕业,学制三年。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也能扎实掌握相关表演技巧。

每个学生在中专学习期间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识能力水平的高低,或将成为他们今后有更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开设戏剧影视剧目赏析课程,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开设戏曲剧目赏析课程,是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

是否为戏曲表演、戏剧影视表演两个专业开设戏曲戏剧影视剧目赏析课程,各专业人士有些不同观点和看法:

1.二者表演手段的不同

戏曲表演以形体技巧和演唱技巧为主,总体是写意的程式化表现形式。戏剧影视表演是通过一般性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为主,二者的表演手段完全不同,相距甚远,没有可借鉴领域。

2.二者演出环境差异

戏曲表演环境是舞台,戏剧影视表演环境是镜头前。戏曲表演必须一次性完成,戏剧影视表演可以多次重复。演出心理压力完全不同。

3.观众互动方式不同。

戏曲表演与观众是面对面直接互动方式,而戏剧影视表演是面对摄像头表演,与观众是间接互动方式。互动方式的不同,也是没有可借鉴价值的原因之一。

上述观点看法有其客观存在道理。但是,都是在单独强调戏曲表演与戏剧影视表演的不同点,忽视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表演者的修养培养。二者其共同点都是表演。戏曲表演一般塑造的是历史人物,教学中所使用的剧目都是传统老戏,剧本题材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及神话人物形象。多年来形成的戏曲程式化表演技巧大多都是为以表现传统老戏所需技巧来安排教学内容。戏剧影视表演一般塑造的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自然人,即便是历史题材的戏剧影视作品,其人物角色形象也是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自然人相同的,只在服装服饰背景等客观因素上体现历史年代,表演者本人的表演,不能超出自然人的状态。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戏曲表演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反应当今社会文化社会的戏曲剧目在舞台上大量呈现;跨界表演的现象层出不穷;多媒体自媒体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与发展;互联网+的出现等,都对表演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通过戏曲戏剧影视剧目赏析课程使学生了解不同表演方式手段,帮助他们对不同的表演形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对戏曲表演专业学生而言:

1.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戏剧影视剧目中不同人物在不同事件不同环境下,怎样恰当的去表现剧中人物;观察饰演者面部表情的表演程度及肢体语言的表演尺度,从小使学生养成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的艺术创作习惯。

2.帮助学生了解戏剧舞台的表演空间及影视剧表演拍摄场地及调度规律,了解互动对象的空间差别对表演者的影响——面对观众表演与面对摄像头表演的差别;培养学生能以比较专业的角度去评价欣赏戏剧影视作品的艺术品位,而不再是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觉只去欣赏跌宕起伏的故事剧情。

3.青少年年龄是绝对的优势。青少年身体所有神经系统及协调能力都在发展阶段,各种知识技巧必须在这个年龄时期进行学习训练,才能完全掌握并达到相当的水平高度,成为本能的一部分,俗称“童子功”。记忆能力更是绝对的优势。少年时期学习的知识,终生不忘。那么,如果在这一时期开设戏剧影视剧目赏析课程,课程中所讲授的所有知识,他们都会有深刻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能体会感受到表演艺术的真谛。

对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而言:

除去上述三点以外,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戏曲艺术的表现语言方式,认知“唱念做打武”等表演技巧及运用,了解戏曲艺术的审美标准。适当对他们进行一些戏曲技巧的简单模仿训练,使他们亲身体会和感受戏曲技巧的程式化动作,提高他们对戏曲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水平,为戏剧影视表演借鉴一些新的戏曲表现手段做好充分的准备。

艺术修养不是一两天就能成就具备的,而是靠长期积累才能取得的。因此,应该从小抓起。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配备科学的课程框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为戏曲表演专业开设戏剧影视剧目赏析课程,为戏剧影视专业开设戏曲剧目赏析课程,是非常合适的选项。

一、戏曲表演专业戏剧影视剧目赏析课程内容包括:

1.剧目题材:不同题材的戏剧影视作品归类——正史题材、野史题材、战争题材、军警题材、商战题材、教育题材、儿童题材、工业题材、生活题材(都市生活乡村生活)、娱乐题材、喜剧题材、江湖武打题材、动画题材、科幻题材等。

2.剧本主线:人物主线、矛盾主线,“起承转合”基本框架结构。

3.矛盾冲突: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个部分的设定。强调结尾的重要性。

4.人物塑造: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群像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关系设置;服饰造型、化妆造型、道具制作。

5.观察生活:启发学生无论身处任何场合时,都要每时每刻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人,观察他们的身份、年龄、穿着打扮、使用物品、神态情绪、人物关系、言谈举止、行为方式、环境影响等等。

6.模仿表演:做简单的无实物表演练习、无对象交流表演练习、注意力集中的练习、想象练习等。

7.画面音乐:画外音乐(场景描写音乐、气氛音乐、地域性提示音乐)、画内音乐(剧中人物演奏演唱音乐)等。

8.音效配置:画面同步音效及制作方法。

9.摄影技巧:介绍了解戏剧影视空间、视觉语言、镜头语言、摄影机运动、色彩原理、色彩控制、照明工具、光学镜头、录像与高清、特技特效、影像控制、现场操作、制作人员调配等。

10.片段模仿:经典片段模仿(表演区域调度、人物塑造、台词等)。

11.画面配音:为经典片段配音(经典动画片、著名戏剧影视片段)。

12.小品编创:自编自导自演生活小品。

13.自媒体摄制:摄制制作自编自导自演生活小品,加画面音乐及音效。

低年级课程安排以介绍讲解儿童题材、动画题材、教育题材、生活题材、喜剧题材等剧目为主,重点是了解简单的知识,引起表演兴趣。中低年级课程安排以分析体会为主,引导指导学生具备观察生活、模仿经典片段、分析人物关系、假定结局等创作能力。重点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角色创作。中高年级课程安排以创作模仿及体验为主,重点是自编自导自演摄制制作生活小品,以感受戏剧影视的艺术魅力和摄制制作小品的成就感。

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戏曲剧目赏析课程内容包括:

1.戏曲剧种:介绍各地区戏曲代表剧种——昆曲、汉剧、徽剧、京剧、河北梆子、豫剧、上海越剧、黄梅戏、花鼓戏、广东粤剧、评剧等。

2.戏曲常识:介紹出将(上场门)、入相(下场门)、文戏、武戏、行当特点(生旦净末丑)、程式动作、刀枪把子(武打套路)、空翻动作名称、伴奏文武场(弦乐是文场,打击乐是武场)服装、头饰、道具。

3.唱段欣赏:选择昆曲、汉剧、徽剧、京剧、河北梆子、豫剧、上海越剧、黄梅戏、花鼓戏、广东粤剧、评剧等剧种的优秀代表唱段,介绍审美欣赏角度。

4.技巧模仿:模仿简单的戏曲表演动作——手眼身法步。

5.现代戏赏析:介绍现代戏发展情况,选择主要剧种的代表作。鉴别传统戏与现代戏的表演方式的异同差别。

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具体智力能力理解能力及兴趣取向,科学的安排课程内容。

上述戏曲剧目、戏剧影视剧目赏析课程的设置,是分析介绍讲解知识点与学生参与互动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了解戏剧影视表演是以饰演者本能重现的表演为主,戏曲表演是程式化动作技巧表演为主的区别。帮助学生亲身体会戏曲表演、戏剧影视表演的部分过程,是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抓住青少年喜欢游戏的天性及模仿的天性,有敢于尝试所有新鲜事物的无畏人格时期,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戏曲戏剧影视相关知识作为自身修养储存起来,为将来的跨界表演,现代戏表演、戏剧影视表演做好准备。

戏剧修辞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

1、古典文学在鉴赏思维和视角上转换的作用

古代文学作品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常见的古代文学作品解读和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了标题分析。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文章主旨以及创作手法分析等几方面的内容。虽然针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已经涵盖到了各个层面和角度,但是,由于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大多只是站在单一作品的角度上,对其中的某一个潜在问题进行深度的挖掘,忽略了作品存在时的广阔社会空间的研究,所以导致学生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固定文學作品的特点。

2、古典文学在鉴赏思维和视角上转换的方式

2.1古典文学鉴赏思维的转化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是促进人民文化内涵、思想品德以及艺术修养全面提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尤其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古代文学作品欣赏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教师在开展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新和升级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的思想。首先,教师在组织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时,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发散式思维方式。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方式,与古代文学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作者情感分析以及写作风格等内容都是由教师讲解的。这种古代文学作品讲解教学方式,由于忽略了古代文学作品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导致学生只能在被动接受的情况下按照教师的要求做笔记或者背诵相关的信息,忽略了学生发散思维模式培养的重要性,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在开展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时,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的进行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将新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在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本身内涵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水平的有效提升。其次,加强学生古代文学作品创新鉴赏思维培养的力度,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破传统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模式的束缚,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2.2鉴赏视角的转换

教师在开展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时,应该站在美学、文化、心理等各个角度上全面的分析和解读古代文学作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方式,然后将其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将审美视角与实践紧密结合对于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的重要性充分体现出来。(1)审美与实用的紧密结合。教师在开展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时,应该对古代文学作品具有的什么系特点予以充分的重视,深入分析和研究古代文学作品与众不同的审美价值与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要求和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审美的眼光,站在艺术美与情感美的角度上分析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赏读陆游的《钗头凤》时,必须紧紧的围绕音律的节奏和语言美,展开丰富的想象畅想那红酥手、黄藤酒以及满城春色宫墙柳的美人、美酒以及美景融合在一起的情景。这种艺术层面的审视,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握古代文学作品所体现出的情感美,而且使人们的愉悦轻松的环境下真正的体验和感受到了这种情感。另外,教师在开展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学时,还应充分的重视古代文学作品与现实结合应用的重要性。比如,在充分重视学生鉴赏审美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实际情况,完善和丰富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内容,提升自身的专业与实践技能。然后根据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点,为学生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内容,要求学生在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的过程中领略古代文学作品的精神内容,提高促进学生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水平和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学生后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紧密融合。教师在开展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学时,应该严格的按照传统文论与西方理论相结合的要求,丰富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内容,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准确全面的将作品内涵阐述出来。比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理论结合在一起解读杜甫的《登高》,在正式开始解读这首诗前,教师首先会用到知人世论、以意逆志等传统文论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在初步了解作者的基础上,深入的进行作品内涵的分析。在赏读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根据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将西方互文性理论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紧密结合在一起,深度的探索和分析固定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然后运用开放性的视角审视《登高》这首古诗,对其在唐代以及整个诗歌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最后站在不同的维度补充阐释这首古诗歌的内容,从而达到丰富古诗歌解读内容的目的。

结语

总之,古代文学作品鉴赏作为促进人们文化内涵、道德品质、艺术素养稳步提升最重要的途径,只有将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实践活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在丰富社会文化内容的基础上,促进人们古代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所以,教师在开展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时,应该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社会迅速发展环境下,古代文学作品鉴赏角度与思维方式转换的价值和意义,提升自身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思维,拓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视角,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马丽.如何体认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1:82-83.

[2]彭书刚.试析古代文学鉴赏理论中的自得说[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12:119-121.

[3]任婷婷.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的实践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501:52.

(南昌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330000)

戏剧修辞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英语的修词现象在我们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本文就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修词方法做了阐述。

关键词: 中学英语 修辞

任何语言都有修辞,英语当然不能例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修辞显然不是教学重点,但把它束之高阁,甚至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常用修辞现象不向学生讲一讲也是欠妥的。我认为,在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英语修辞 现象,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不仅可以使课文讲解生动,加深学生印象,也可启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现将散见在中学英语课本中的修辞现象分类罗列出来。

一、明喻(simile)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常用比喻词like,as,asif,as though等,例如:

1、This elephant is like a snake as anybody can see. 这头象和任何人见到的一样像一条蛇。

2、He looked as if he had just stepped out of my book of fairytales and had passed me like a spirit. 他看上去好像刚从我的童话故事书中走出来,像幽灵一样从我身旁走过去。

二、隐喻(metaphor)这种比喻不通过比喻词进行,而是直接将用事物当作 乙事物来描写,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是暗含的。

1、German guns and German planes rained down bombs,shells andbullets... 德国人的枪炮和飞机将炸弹、炮弹和子弹像暴雨一样倾泻下来。

2、The diamond department was the heart and center of the store. 钻石部是商店的心脏和核心。

三、提喻(synecdoche)又称举隅法,主要特点是局部代表全体,或以全体 喻指部分,或以抽象代具体, 或以具体代抽象。例如:

1、The Great Wall was made not only of stones and earth,but ofthe flesh and blood of millio ns of men.长城不仅是用石头和土建造的,而且是用几百万人的血和肉建成的。句中的\"the flesh and blood\"喻为\"the great sacrifice\"(巨大的牺牲)

2、\"...saying that it was the most beautiful tongue in theworld,...\"……他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这里用具体的\"tongue\"代替抽象的\"language\"。

四、拟入(personification)这种修辞方法是把人类的特点、特性加于外 界事物之上,使之人格化,以物 拟人,以达到彼此交融,合二为一。

1、She may have tens of thousand of babies in one summer.(From\" Watching Ants\")一个夏天她可能生育成千上万个孩子。这里用\"she\"和\"babies\"把蜜蜂比作人类妇女的生育。

2、My only worry was that January would find me hunting for ajob again.我唯一担心的是,到了一月份我又得去找工作。

英语里常把\"年\"\"月\"“日”人格化,赋以生命,使人们读起来亲切生动。

五、夸张(hyperbole)这是运用丰富的想象,过激的言词,渲染和装饰客 观事物,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1、My blood froze.我的血液都凝固了。

2、When I told our father about this,his heart burst.

当我将这件事告诉我们的父亲时,他的心几乎要迸出来。

六、叠言(rhetorical repetition)这种修辞法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将相同的结构,相同意义词组成句 子重叠使用,以增强语气和力量。

1、It must be created by the blood and the work of all of us whobelieve in the future,who b elieve in man and his glorious man—madedestiny.它必须用我们这些对于未来,对于人类以及人类自己创造的伟大命运具有信心的人的鲜血和汗水去创造。

2、... Because good technique in medicine and surgery meansmore quickly—cured patients,les s pain,less discomfort,less death,less disease and less deformity. 因为优良的医疗技术和外科手术意味着更快地治疗病人,更少痛苦,更少不安,更少死亡,更少疾病,和更少残废。

七、借代(metonymy)是指两种不同事物并不相似,但又密不可分,因而常用其中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另一种。

1、Several years later,word came that Napoleonyh himself wascoming to inspect them...几年以后,他们听说拿破仑要亲自来视察他们。

\"word\"在这里代替了\"news,information\"(消息、信息)

2、Al spoke with his eyes,\"yes\".艾尔用眼睛说,\"是的\"。

\"说\"应该是嘴的功能,这里实际上是用眼神表达了\"说话的意思\"。

八、双关语(pun)是以一个词或词组,用巧妙的办法同时把互不关联的两种含义结合起来,以取得一种诙谐有趣的效果。

Napoleon was astonished.\"Either you are mad,or I am,\"he declared. \"Both,sir!\"cried th e Swede proudly.\"Both\"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拿破仑和这位士兵都是疯子,又指这位战士参加过拿破仑指挥的两次战役。

九、通感(synesthesia)是指在某个感官所产生的感觉,转到另一个感 官的心理感受。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有些书是应当尝尝滋味的,有些书是应当吞下去的,有少数书是应当咀嚼和 消化的。

书是\"尝\"不出味道的,也是不能\"吃\"下去将其\"消化\"掉的。这里把读书中的精读和泛读,阅读欣赏与吸收知识的感受,用味觉功能和消化功能来表示,心理感受是如此逼真和奇特。

十、头韵法(alliteration)在文句中有两个以上连结在一起的词或词组, 其开头的音节有同样的字母 或声音,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How and why he had come to Princeton,New Jersey is a story of struggle, success,and sadness.他如何和为什么来到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是一个充满奋斗、成功和令人伤心的一段经历。

以上所列的修辞格,是中学阶段较为常见的,尤其是以第一、二种最多, 按文军的《英语修辞格词典 》介绍(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年),英语修辞 格细分下来有88种之多。当然,中学教师没有必要向学生讲述这么多,但也不可认为英语修辞是\"高、精、尖\"的东西,而不向学生作粗浅的介绍。须知修辞乃是语言的本体,不是语言的附属物。

上一篇:物流管理本科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金融管理专业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