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修辞练习题范文

2024-08-22

第六章修辞练习题范文第1篇

1.“应收账款”明细账的格式一般采用( D

)。

A.数量金额式

B.多栏式

C.订本式

D.三栏式 2.多栏式明细账格式一般适用于( C

)。

A.债权、债务类账户

B.财产、物资类账户

C.费用成本类和收入成果类账户 D.货币资产类账户 3.“原材料”明细账的格式一般采用( A

)。

A.数量金额式

B.横线登记式

C.三栏式 D.多栏式

4.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是( B

)。

A.总分类账簿

B.序时账簿

C.备查账簿 D.明细分类账簿

5.年度结账时,除结算出本年四个季度的发生额合计数,记入第四季度季结的下一行,在摘要栏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外,还应在该行下画( B

)红线。

A.一道

B.双道

C.三道 D.四道

6.会计人员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将650元错记为560元,并且已登记入账,月末结账时发现此笔错账,更正时应采用的便捷方法是( C

)。

A.画线更正法

B.红字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 D.核对账目的方法

7.如果发现记账凭证所用的科目正确,只是所填金额大于应填金额,并已登记入账,应采用( B

)更正。

A.画线更正法

B.红字更正法

C.平行登记法 D.补充登记法 8.日记账由( D )逐日逐笔登记。

A.会计人员

B.会计主管

C.财务总监 D.出纳人员 9.登记明细账的依据是( C

)。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 D.汇总原始凭证 10.日记账和总账一般采用( B

)。

A.卡片式

B.订本式

C.数量金额式 D.三栏式3

二、多项选择题

1.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的有(

BCD

)。

A.原材料明细账

B.现金日记账

C.银行存款日记账

D.总分类账 2.“红字更正法”适用于(

BD

)。

A.记账前,发现记账凭证上的文字或数字有误

B.记账后,发现原记账凭证上应借、应贷科目填错

C.记账后,发现原记账凭证上所填金额小于应填金额

D.记账后,发现原记账凭证上所填金额大于应填金额 3.对账的主要内容有( BCD

)。

A.账簿资料的内外核对

B.账证核对

C.账账核对

D.账实核对 4.三栏式明细账格式适用于(

)。

A.应收账款明细账

B.生产成本明细账

C.应付账款明细账

D.制造费用明细账 5.( BCD

)账户的明细账应采用多栏式。

A.原材料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生产成本 6.账簿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 BCD

)。

A.总分类账

B.日记账

C.备查账

D.分类账 7.账簿按其外表形式不同,可以分为(

ABC )。

A.卡片账

B.活页账

C.订本账

D.分类账

8.明细账账页格式一般有( ACD

)。

A.多样式

B.订本式

C.数量金额式

D.三栏式 9.应采用数量金额式的明细账是( CD

)。

A.实收资本明细账

B.固定资产明细账

C.原材料明细账

D.库存商品明细账 10.记账时要用( AB

)书写。

A.蓝黑墨水笔

B.碳素墨水笔

C.圆珠笔或红色墨水笔

D.铅笔

三、判断题

1.总账只进行金额核算,提供价值指标,不提供实物指标,而明细账有的只提供价值指标,有的既提供价值指标,又提供实物指标。( √

) 2.多栏式明细账格式适用于有关费用、成本和收入、成果等科目。

( √

) 3.会计人员根据记账凭证登账时,误将2000元记为200元,更正这种错误应采用红字更正法。( ×

) 4.在会计核算中,红笔一般只在画线、改错、冲账和表示负数金额时使用。( √

) 5.登记账簿时可以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也可以使用圆珠笔书写,但不能使用铅笔。( ×

) 6.分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 ×

) 7.各企业单位都必须按照统一规定设置分类账。

(

× ) 8.订本式账簿具有不易散失,防止抽换,便于分工等优点。(

×) 9.对于现金日记账,必须每天结出余额,并与库存现金核对。( √

) 10.账证核对就是期末将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逐笔进行核对。( √

)

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收到投资人投入的资本时,应贷记( B )。 A.投资收益B.实收资本C.资本公积D.盈余公积 2.采购员出差预借差旅费时,应借记( A )账户。 A.其他应收款B.管理费用C.在途物资D.制造费用 3.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时,应贷记( B )账户。 A.固定资产B.累计折旧C.财务费用D.制造费用 4.支付产品广告费时,应借记( B )账户。

A.管理费用B.销售费用C.营业外支出D.其他业务成本 5.“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登记( B )。

A.为生产产品发生的各项费用B.完工入库产品的生产成本 C.已售产品的生产成本D.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成本 6.“所得税费用”账户的贷方登记( A )。

A.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所得税费用B.实际交纳的所得税费用 C.应由本企业负担的税费D.转入“生产成本”账户的税费

7.借:资本公积,贷:实收资本,这笔会计分录反映的经济业务是( B )。 A.提取资本公积B.将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

C.将实收资本转增资本公积D.冲销资本公积和实收资本

8.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这笔会计分录反映的经济业务是( B )。 A.结转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B.结转完工入库产品的生产成本 C.结转应由生产成本负担的产成品D.冲销已销售产品的成本 9.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这笔会计分录反映的经济业务是( C )。 A.分配本年实现的利润B.结转全年发生的亏损

C.结转全年实现的利润D.将利润分配数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10.用银行存款偿还前欠某厂购料款,应借记( B )账户。 A.应收账款B.应付账款C.预收账款D.预付账款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 )项目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A.管理费用B.制造费用C.财务费用D.销售费用 2.材料物资采购成本包括( BCD )。

A.买价B.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C.运杂费D.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 3.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有( BD )。

A.生产工人工资B.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 C.厂部固定资产的修理费D.车间办公费、水电费 4.属于营业外收入核算内容的有( ABD )。 A.违约罚款收入B.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 C.出售材料取得的收入D.没收外单位财产的收入

5.应于期末将发生额结转“本年利润”账户的有( BCD )。 A.制造费用B.管理费用C.财务费用D.销售费用 6.属于利润分配内容的有( ABD )。

A.弥补以前年度亏损B.提取盈余公积C.提取资本公积D.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7.应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有( CD )。 A.生产产品领用的材料B.生产工人的工资 C.管理部门办公费D.管理部门人员福利费

8.应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借方的费用有( AD )。

A.产品生产工人工资B.工厂总部修理办公设施耗用的原材料 C.车间固定资产的折旧费D.生产产品耗用的原材料 9.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包括( ACD )。

A.营业利润B.投资收益C.营业外收入D.营业外支出 10.应记入“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贷方的费用有( ACD )。 A.生产工人的工资B.职工生活困难补助 C.车间管理人员工资D.企业管理人员工资

三、判断题

第六章修辞练习题范文第2篇

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线.既可以作平行线,也可以作一个角等于三角形中的一个角。

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三、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是: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四、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是: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在证明时需注意:

(1)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

(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高是斜边的一半。

常考知识点: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定理。

第六章修辞练习题范文第3篇

一、自我介绍的场合与礼节;

二、引见他人的原则与礼节;

三、国际间常用的见面礼俗

一、自我介绍的场合与礼节

①技巧和原则——时间适当,力求简洁;吐字清楚,充满自信;实事求是,真实可信。

②场合与时机——本人希望结识他人时;他人希望结识本人时;本人认为有必要令他人了解或认识本人时。

引见他人,即是指作为第三者的介绍

人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即被介绍人)引见的一种介绍方式。这种方式从被介绍双方的角度看,又可叫做“经人介绍”或“他人介绍”方式。

引见(介绍)他人的八种时机和情况:

1、在家中,接待彼此不相识的客人;

2、在办公地点,接待彼此不相识的来访者;

3、与家人外出,路遇家人不相识的同事或朋友;

4、同亲友前去拜会亲友不相识者;

5、本人的接待对象遇见了其不相识的人士,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6、陪同上司、长者、来宾时,遇见了其不相识的人士,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7、打算推介某人加入某个交际圈;

8、受到为他人作介绍的邀请;

引见他人必须遵守三项基本原则

“女士优先”原则;“尊者优先了解情况”的规则;“后来居上”规则

介绍他人相识时的基本礼节

1、把男方介绍给女方;

2、 把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

3、把地位低的人介绍给地位高的人

1、握手礼

2、注目礼

3、鸣炮礼

4、碰杯

5、亲吻礼

6、拥抱礼

7、鞠躬礼

8、合掌礼

9、戴黑纱礼

第二节 名片的设计应用与礼仪

一、名片的由来;

二、社交名片的设计准则;

三、名片交换的礼节。

一、名片的由来

名片源自于中国,使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名称屡有变化,样式各有不同。秦汉时叫“谒”;汉末称“刺”;六朝时叫“名”;唐时称为“膀子”或“拜帖”;宋代谓之“牒件”;明朝唤为“名帖”;清时又称“名刺”,同时也出现了“名片”的叫法。 名片的流传

名片传入其他国家是在唐朝时期。唐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的提高,“拜帖”的使用就由达官贵人之间扩散到了商人之间。之后,由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名片又由中国传入了日本和西方,渐渐地便成为了当今世界人们社会交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见面礼。

二、社交名片的设计准

第一、展示自我,突出个性的名片设计; 第

二、简单、亲切的名片设计

第三、反映个人生活情趣、职业爱好的名片设计 ; 第

四、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名片设计

三、名片交换的礼节

第三节 求职应聘的礼仪与技巧

一、应聘前的准备工作;

二、富有成效的面试礼节;

三、成功应聘的面试技巧

一、应聘前的准备工作:

(一)选择可行性信息;

(二)认真准备个人资料

(一)选择可行性信息:

1、信息采源 注重真实;

2、准确定位 人职匹配

关于自我评价与定位;

关于职业及环境的分析:(1)分析用人单位的地域特点、行业特点、性质特点等;(2)分析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3)分析所求职业的性质、内容、特点及工作环境;分析职业的前途及工作待遇等。

(二)认真准备个人资料

1、求职信

要求:书写规范;谦恭有礼、情真意切、突出特点

2、个人简历

注意:(1)关于你的信息综合能力;(2)关于你的准确性与简洁;

(3)关于你的诚实与经历;(4)关于你的高雅气质与特长;

3、其他资料

二、富有成效的面试礼节

(一) 适度装扮 整洁大方;(二)准时赴约 只身前往

(三)举止得体 服从安排;(四)称呼合理 言谈适度

(五)表情自然 专心致志;(六)适时告退 莫忘致谢

三、成功应聘的面试技巧

(一)下定决心以柔克刚;

(二)逆向思维 “丑”中取;

(三)研究对方面陈其“过”;

(四)未聘先评 “方案”敲门;

(五)胸襟宽阔欣赏“对手”

(六)激情创业考官认可;

(七)“见微知著” 决定成败;

(八)学历必要经验重要

复习思考题

1、自我介绍应把握哪些时机与场合?

2、引见他人应遵守哪三项基本原则?

3、演练并领会现代国际交往中常用的见面礼仪

4、握手应注意哪些礼节与禁忌?

5、名片交换的基本礼节是什么?

6、“人职匹配”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7、请结合所学知识为自己设计一张(份)合乎礼仪要求的社交名片(求职简历)

8、求职应聘应掌握哪些基本礼节和技巧?

中国人力资源网的调查显示:

1、过长的简历毫无作用;

2、传统邮递效果更佳;

3、硬性指标要过硬,如六级英语证书、专业背景、学校名声、在校成绩、户口等;

4、外企重视英语和学校;

5、总体印象比所学课程重要;

第六章修辞练习题范文第4篇

一 人体健康体能的测评方法

健康体能:指个人能胜任日常工作,有余力享受体闲娱乐生活,又可应付突发紧急情况的身体能力,它是由肌力、肌肉、耐力、柔软度、心肺耐力及体脂肪百分比等3项素质组成

1. 肌力测试

① 动力性力量

卧推举—上肢和上背肌力

下肢推蹬—腿肌力

立定跳远—下肢力量

纵跳—足部力量

② 静力性力量

握力

2. 肌肉耐力测试

① 动力性耐力

屈膝仰卧起坐—腹部、臀部、大腿肌群

屈臂俯卧撑—手臂伸肌、肩部、上臂肌群

② 静力性耐力

屈臂跪卧撑

3. 柔韧性测试

坐姿体前弯曲—背部、臀部、后腿肌群

双手背后—肩关节

举腿—大腿后侧肌群、髋关节

转体—躯干肌肉群

4. 心肺功能测试

12分钟跪或走3分钟台阶实验心脏输送血液与氧气至全身的能力

蹬功率自行车

5. 体脂测试

皮脂厚度—体脂肪百分比

腰臀围—局部脂肪分布

二 健身运动负荷的选择方法

1. 肌力运动负荷的选择

肌力运动:可以发达肌肉体积,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收缩的速度

对于刚参加健身运动的人来说,选择的重量应大于权限负荷重量的50%。每次练习数量不能多于25次,节奏掌握在每分钟小于25次,一般练习4-6组,组间休息30-40秒,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肌肉耐力,去脂减肥,增进肌肉弹性,提高心肺功能的作用

2. 有氧运动负荷的选择

有效的锻炼负荷应控制“靶心率”(目标心率)的阈值范围内,即选择在心率范围内60%-80%之间,或最大心率为75%-85%,锻炼次数为每周3-5次,每一次运动持续时间在20-60分钟的范围内选择

第二节 健身器材动作的指导方法

一 手势提示法

二 口令提示指导法

三 讲解示范法

四 完整法和分解法

五 直观法

六 动作变换法

七 任务指导法

八 肌肉张弛指导法

第三节 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

一 主要内容

1. 运动目的

增强体质、发达肌肉、去脂减肥、健美健体、心理调节、体疗康复、正年益寿等

2. 健身运动项目及方法

① 以增强耐力(心肺功能水平)为主的项目

② 提高力量为主的项目

③ 改善柔韧性、调节身心健康为主的项目

3. 适宜人群

不同的健身消费者采用的健身运动项目和方法不同

4. 运动强度

是健身运动处方定量性与科学化的核心

5. 持续时间

每次30-40分钟,每周至少3次

6. 运动频率

指运动时间的运动频度、次数、完成组数及每组间隔时间

7. 应注意的事项

二 种类

1. 按锻炼对象分类

① 治疗性运动处方

② 预防性保健运动处方

2. 按锻炼器官系统分类

① 心脏体疗运动处方

② 运动器官运动处方

3. 按目的分类

① 健身运动处方

② 健美运动处方

③ 竞技运动处方

④ 康复运动处方

4. 按构成体质的基本要素分类

① 身体形态类

② 身体机能类

③ 身体素质类

④ 心理水平类

⑤ 适应能力类

5. 按照体质的测定、人群的年龄分类

6. 按体质测定的评价要求分类

单指标评价类、多指标评价类、综合指标评价类

7. 按体质分类

健康人群类、亚健康人群类、弱体质患者类、慢性质患者类

三 制定步骤

1. 一般体检

2. 临床检查

3. 运动负荷试验及体内测验

4. 制定康复运动处方,安排锻炼课程计划

① 根据目的不同,选择各种适宜的运动方式

② 运动强度

③ 运动持续时间

④ 运动频率

第四节 健身科学监护方法

在自由重量器械练习中,必须要有监护人在场,当需要时可以提供保护和帮助

一 保护

抬、按、举、抱、挡、拦、拨等手法

二 帮助

1. 直接帮助

2. 间接帮助

① 信号法、运用语言、呼声或击掌

② 标志物和限制物法:用绳、竿、球、手帕、小旗等其它醒目物品示意动作方向,动作幅度和动作范围

三 监护技巧

1. 站位要稳当

2. 部位要正确

3. 时机要恰当

4. 布移要灵活

5. 助力要适度

6. 重点要明确

第五节 健身生物医学条件保证

一 任务监督

1. 概念

用医学生理方法,对在健身层从事健身运动健身消费者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和观察,评价其发育水平、锻炼水平和健康状态

2. 任务监督内容

①自觉状态

身体感觉、运动情绪、睡眠、食欲、排汗、尿便等

②生理指标

脉搏、体重、肺活量

③锻炼效果

身体体质、身体机能、伤病情况

二 营养保证

体热增加、酸性代谢产物堆积

人体运动需营养补充

出汗耗热能

人体所需养料50多种,包括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矿物质(无机盐)、维生素、水、膳食纤维

1. 以平衡膳食为原则

2. 摄取比例:蛋白质18%-25%,脂肪20%-30%,糖55%-60%

3. 每餐膳食比例:早餐20%,午前餐10%,午餐30%,午后餐10%,晚餐30%

4. 在已获得平衡膳食的情况下,一般不需再额外补充营养品

三 卫生保证

1. 个人卫生

保护好皮肤、戒烟、少酒、衣着和用具卫生、充足睡眠

2. 膳食卫生

不空腹锻炼,不在饭后大运动量锻炼,不在锻炼中大量饮水

3. 环境卫生

锻炼场所通风、清洁、锻炼时不听音乐

第六节 健身安全保证

一 健身指导员服务的安全性保证

1. 对锻炼者进行监测

2. 了解锻炼者的身体机能和受伤情况,并将其适当的症状提供给医疗机构或其他专业人员

3. 推荐一系列安全锻炼的运动量

4. 指导锻炼者安全进行锻炼和正确使用健身器材和设备

5. 监管并提出限制或改变运动量的建议

6. 保存原始记录档案

二 健身器材安全保证

1. 查看健身器材产品的生产地、厂家、高标、合格证、服务卡等

2. 注意器械表面立法、焊接质量、卡箍、销针是否安全可靠

3. 听是否有噪音

4. 杠铃杆转动是否滑润,链条齿轮咬全怎样,是否有不合理的摩擦阻力

5. 在使用钢丝弹簧控力器训练时,要检查钢丝弹簧的钩子结构和安装是否牢固

6. 在使用钢丝弹簧控力器械或橡皮条控力器训练时,控力器一端要牢牢地用手或脚踩住或固定在其他物体上,防止滑膜

7. 在使用钢丝弹簧控力器训练时,务必穿长袖运动服和运动长裤,钢丝控力器不要紧贴身体,防止钢丝弹簧拉伸后收缩还原时损伤皮肤或毛发

8. 每次健身训练结束后,务必用干布擦净橡皮条,钢丝弹簧及手柄或把手上的汗迹

9. 在使用控力器训练时,当动作完成后,必须用肌肉力量控制弹簧皮条或重锤缓慢还原,这样既安全又可收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10. 在使用综合训练机前,必须要检查器械完好度和牢固度

11. 参加健身锻炼时,随身不能佩带笔、钥匙、小刀、徽章等物品

12. 在使用健身器械锻炼过程中,要养成运用护掌、握力带、半指套、护膝、腰带、护腕等好习惯

13. 避免锻炼风险动作

不过度弯曲膝和颈部

不过度拉伸膝、颈和腰背部

不给膝施加扭力或侧力

不屏住呼吸(强抵抗力锻炼除外)

避免拉伸原来就长而弱的肌肉,避免缩补原来就补而强的肌肉 避免给握间盘施加猛烈地压力

避免易导致关节和软骨性伤的练习

第六章修辞练习题范文第5篇

巨人集团演绎了中国“知识青年”冲浪市场经济最惨烈的悲喜剧和最为传奇的财富故事。掌门人史玉柱从一穷二白的创业青年,到《福布斯》排名大陆富豪第八位;在遭受几乎是毁灭性的失败后,又从负债2.5亿元之巨的全国“首负”,迅速崛起,成长为身家500亿元的内地新首富。以1997年为分界线,之前为老“巨人”,高开低走,盛极而衰;之后为新“巨人”,惊天逆转,涅磐重生。是宿命还是另有玄机?笔者认为,内部控制的严重缺陷是老“巨人”衰落的根本原因,而内部控制的保驾护航则是新“巨人”崛起的决定因素。

一、老“巨人”的衰落

1989年8月,史玉柱用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式,将其研制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件推向市场,赚进了经商生涯中的第一桶金,奠定了巨人集团创业的基石。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成立;1993年7月,巨人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38个,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年初,号称中国第一高楼的巨人大厦一期工程动土,同年史玉柱当选为“中国改革风云人物”;但1997年年初,巨人大厦在只完成了相当于三层楼高的首层大堂后停工,各方债主纷纷上门,老“巨人”的资金链断裂,负债2.5亿元的史玉柱黯然离开。

(一)战略与经营目标确定 “巨人”是国内第一个明确提出“管理也是生产力”的现代企业,同时也是一家很有危机意识的企业。史玉柱曾冷静地指出老“巨人”集团存在创业激情基本消失、出现大锅饭机制、管理水平低下、产品和产业单

一、开发市场能力停滞五大隐患。但“产品和产业单一”矫枉过正,变成了多线冒进。1994年8月,史玉柱提出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跳出电脑产业,将生物工程和房地产列为新的产业支柱。但他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如与外资合作、资产股权化、获得跨国公司的技术支撑等)稳定原有产业和已有项目,而是齐头并进、急于求成,在生物工程刚刚打开局面但尚未巩固的情况下,又贸然向房地产这一完全陌生的领域进军。拟建的巨人科技大厦设计也一变再变,从最初的18层一直涨到70层,投资预算也从2亿元涨到12亿元。从1994年2月大厦破土动工到1996年7月期间,老“巨人”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由于资金链上的难以为继,就将生物工程的流动资金抽出投入巨人大厦的建设,结果多元化经营变成了多元化失败。

(二)风险控制与监督

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危机意识和预警机制,老“巨人”的债务结构始终处在一种不合理的状态。在老“巨人”营销最辉煌的时期,每月市场回款可达3 000万~5 000万元。以如此高额的营业额和流动额,完全可以陆续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并逐渐转化为在建项目的分段抵押贷款。但史玉柱一向以零负债为荣,以不求银行为傲。一味指望用保健品的利润积累来盖大厦,这成了老“巨人”突发财务危机的致命伤。

与此同时,老“巨人”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也不同程度地失控,坐交货款、资金流失严重。集团公司内各种违规违纪、挪用贪污事件层出不穷。其全资子公司康元公司,至1996年年底累计债务就已达1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公司内部人员侵吞造成的。1996年,脑黄金销售额为5.6亿元,但坏账就高达3亿多元。资金在各个环节被无情地吞噬,成为资金链断裂的导火索。

(三)信息与沟通

1995年2月,老“巨人”以集束轰炸的方式,一次性推出电脑、保健品、药品三大系列的30个新品,其中主打的保健品一下就推出12个品种,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保健概念。但保健品是一种以功效诉求为主的消费品,广告只能起诱发购买的作用,要让消费者持续购买,必须依赖产品的效果。由于没弄清消费者的真正需求,虽然广告的知名度和关注度都有,但效果不佳。

在巨人的保健品中,有一种儿童开胃的“巨人吃饭香”,与当时畅销的“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类似。在一份广为散发的宣传册子中,巨人称“据说娃哈哈有激素,造成儿童早熟,产生许多现代儿童病。”娃哈哈就此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1996年10月,巨人答应庭外调解,向娃哈哈赔偿经济损失200万元。1997年1月,在娃哈哈的一再坚持下,巨人不得不在杭州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公开向娃哈哈道歉。正是史玉柱缺乏沟通的个性和危机处理能力,在关键时刻最终葬送了老“巨人”。在这一事件中,老“巨人”始终没有跟媒体、社会进行过认真、知心的对话,仅仅委派了律师与债权人和记者周旋。于是种种流言迅速在媒体上被放大曝光,老“巨人”在公众和媒体心目中的形象轰然倒塌。

二、新“巨人”的崛起 1997年,史玉柱带领旧部研制“脑白金”,开始了负债重新创业。1999年,成立上海健特(Gaint,巨人的音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0年,史玉柱悄悄还清了老“巨人”时期所欠的全部债务。2001年,成立上海黄金搭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当选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3年,购入民生银行6.98亿股流通股和华夏银行的1.012亿股流通股,并将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知识产权及其营销网络75%的股权以12.4亿元卖给了四通电子。2004年,成立上海征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次年推出《征途》,成为全球第三款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0万人的中文网络游戏。2006年,在开曼群岛注册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更名为巨人网络集团后在纽约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登陆美国最大IPO民营企业,也是美国本土外最大IPO的IT企业。手握68.43%巨人股权的史玉柱,跃升为拥有500亿元身价的内地新“首富”。

(一)战略与经营目标确定

全面冒进的多元化战略方向失误让史玉柱意识到,投资产业需要慎重考虑三个条件:首先判断它是否为朝阳产业;其次是人才储备够不够;最后是资金够不够。因此,新“巨人”业务的发展强调安全,第一个项目做成功后,再考虑做第二个项目,一点点往前推进。在新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新“巨人”环环相扣地进入保健品、金融、IT行业,全面取得成功。

1998年,新“巨人”开始运作脑白金项目,把江阴作为东山再起的根据地。江阴市场打开以后,再把赚到的钱投入其他市场。通过滚动操作,1999年年底打开了全国市场,2000年成为保健品的状元,规模超过了鼎盛时期的老“巨人”。保健品营销的成功,使“巨人”得以重塑信用,并拥有了投资其他行业的财力。2003年新“巨人”投资3亿元买入银行的法人股,目前所持有的华夏银行、民生银行股权价值已经超过130亿元,而且随时可以变现。坐拥上百亿元的市值,新“巨人”完成了重返IT行业的资本积累。2004年,新“巨人”杀入网游业,开发的《征途》在IT行业同类网络游戏中排名第一。2007年,新“巨人”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公司市值达42亿美元。如今,新“巨人”作百年老店、专注于网络游戏主业的战略意图彰显无遗。

(二)风险控制与监督

新“巨人”最在乎的事情,就是公司的现金流和时刻保持财务健康(负债率维持在5%的标准上)。史玉柱锻造队伍执行力的第一步,就是从管理好现金流量开始的。“款到提货”是脑白金的市场销售原则,而且大小经销商一视同仁。货款是经销商与总部之间的事情,分公司绝不染指。每个销售经理的背后,附带多人信用担保。为了提高执行力,新“巨人”为脑白金建立了一个50人的纠察队伍,负责对分公司的检查,省级分公司也有纠察队查市级市场,市级纠察队再查县级市场。从而摆脱了一般保健品企业对于经销商的严重依赖。同时,新“巨人”倡导“有奖必有罚,奖罚必配套”的企业文化,每次开总结大会,一定是最佳和最差同时登台,最佳上台领奖金,最差下台领黄旗。对每一位经理,史玉柱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获得巨额奖金的可能,还给他们做不好就要接受大笔罚款的责任。在保健品行业,坏账10%可以算是优秀企业,20%也属正常,而脑白金10年来的销售额100多亿元,坏账金额是零。

(三)信息与沟通

专注地研究消费者、琢磨消费者的需求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打破陈规,自己琢磨规则、创造规则,特别是盯准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是史玉柱坚持的营销理论。在脑白金上市前,史玉柱数次深入江阴的商场、农村,与潜在消费者进行了交流。“江阴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很多老人想吃保健品,但不舍得买。于是,史玉柱推出了家喻户晓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播放了10年,为新“巨人”带来了100多亿元的销售额。脑白金的一炮走红,并没有让史玉柱满足,他又力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混合物类保健产品——“黄金搭档”。史玉柱为它准备的广告词,几乎和脑白金的一样俗气。但在成功的广告策略和成熟的营销模式推动下,黄金搭档也很快走红全国市场,成为了保健品市场上的常青树。为了让玩家喜欢《征途》,史玉柱先后和600名玩家进行深入交流,并以玩家的需求为原动力进行设计。他突破行业内陈旧的条条框框,在国内率先推出免费模式:“让没钱的人免费玩,让有钱人开心玩,赚有钱人的钱”。由于中国市场是金字塔型的,塔尖部分是北京、上海、广州,往下是大中城市、小城市,塔基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市场越往下越大,于是,史玉柱把他农村包围城市的脑白金式营销复制过来,《征途》主推

二、三级城市。鉴于广告虽可带来一级城市用户,却很难影响

二、三级城市,史玉柱吩咐在各县招聘公司员工,负责游戏的地面宣传、推广和售后服务。目前,《征途》的营销网络代表已遍布全国,营销网络覆盖了超过11.65万家零售店,并保持了国内同类游戏中玩家流失率最低的记录。

三、内部控制的启示与反思

(一)制度先行,内控优先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不难发现,老“巨人”的失败和新“巨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内部控制因素是引起“巨人”变迁的内在原因。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常识出现,是利润动机的自然产物。1992年,美国反财务欺诈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组织委员会(COSO)指出:之所以要设置内部控制,就是促使企业在迈向获利目标的路上,达成管理理念,并把路上的意外惊吓减到最少。但从现实情况看,许多企业管理松弛、内控弱化、风险频发,资产流失、营私舞弊、损失浪费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在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中,只有秉承“制度先行,内控优先”的理念,依靠内部控制的保驾护航,才能像新“巨人”那样达向成功,避免老“巨人”那样的意外惊吓。

(二)量入为出,专注主业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需要有“大胆假设”的魄力,但之后如果不能“小心求证”,那就只能算是赌徒了。“巨人”选择的项目都是朝阳产业,具备了成功的基础。但患上“贪吃症”的老“巨人”,本希望“鱼和熊掌兼得”的多元化经营,演变成了“鸡飞蛋打”的多元化失败;量入为出、专注主业的新“巨人”,则步步为营、左右逢源,成长为真正的巨人。新“巨人”将主业定位为网络游戏,而金融行业的投资仅作为保持流动性的手段,并淡化生物保健品行业和不再留恋房地产行业。这种专注主业、作百年老店的战略,是对原有的全面冒进的多元化经营思路的扬弃,因此也征服了最挑剔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国际投资者。经验表明,高达78%的公司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凭借的是一项核心业务,并在这个核心业务上有领导地位;仅17%的持续价值创造者有几项不同的核心业务,但同样也具有领导地位,如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

(三)居安思危,现金为王

老“巨人”缺乏必要的财务危机意识和预警机制,“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资产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流失了”,最终酿成了资金断流、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而新“巨人”信奉“只有首先不被市场消灭,才有机会征服市场”的危机管理,始终将现金流量放在第一位。在充沛的现金流量的保证下,新“巨人”得以不断做强、做大。因而,成功的企业需要有危机意识,随时防备可能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而始终保持充沛的现金流,是控制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键。

(四)需求导向,打破陈规 营销圣经云:“顾客是上帝”。这就要求企业家确立需求导向,充分关注目标消费者,仔细琢磨并认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甚至不惜为此打破陈规。老“巨人”迷信广告攻势,但事后评估的实际效果为零。新“巨人”凭借科学研究目标消费者的“江阴调查”,以及由需求决定规则的“史式营销理论”,在广告成本投入不高的情况下却牢牢抓住了市场。可见,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取得及时、准确、完整的相关信息,是制定正确的业务经营策略的前提。

【案例分析二】巴林银行破产案 1995年2月,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巴林银行宣布破产。这一破产事件是由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发生的巨额亏损引发的。1992年新加坡巴林银行期货公司开始进行金融期货交易,尼克·里 森身兼前台交易和后台结算的主管,两个至关重要的岗位都由其一人把持。 翻开尼克·里森的档案,可以发现,在他被派遣到新加坡并成为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的交易员之前,由于两项总额达3000英镑的于他不利的县法院裁决被曝光,巴林银行曾取消了他成为伦敦的交易员的申请,但却又对此事件保持缄默并支持他成为新加坡的交易员的申请,在尼克·里森成为新加坡巴林的衍生产品交易的主管之前,他对衍生产品及其市场的经验很少,参与交易的时间相对较短。

尼克里森以其前台首席交易员和后台结算主管的双重身份,开立了误差账户“88888”。开户表格上注明该账户只能用于冲销错账,但他却用这个账户进行交易。通过假账调整,使实际亏损隐藏在该误差账户中,反映在总行的其他交易账户则始终显示盈利。1994年8月,一份内部审计报告曾指出,新加坡期货公司没有对交易和结算这两个重要岗位进行职务分离,但巴林银行集团高级管理人员漠然视之。更为令人费解的是,在长这几年的时间里,内部审计部门始终未能及时发现尼克·里森利用误差账户进行越权违规吏易和发生严重亏损的问题。

该风险案例留给我们的教训是:(1)放松了职员的品质控制。巴林银行派遣尼克·里森担任新加坡期货公司的首席交易员和结算主管之前,是知道他有隐瞒法院不利判决的品行问题的,也清楚他缺乏进行衍生产品交易的适当经验,但仍然对他委以重任,酿成大错;(2)忽视了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控制。交易和结算属于不相容职务,由一人兼任容易发生错弊,并增加错弊得以掩盖的机会,但巴林银行却偏偏对交易和结算这两个重要岗位没有予以分离,导致重大亏损得以转移到误差账户进行隐藏;(3)缺少有效的内部审计。有效的内部审计至少可以在事后及时发现问题,但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居然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始终未能发现尼克·里森的越权违规交易和交易的实际亏损状况,使局面终致不可收拾;(4)授权控制形同虚设。尼克·里森开立的误差账户“88888”,未经授权是不能用于交易的,但巴林银行放松了账户的授权控制,使尼克·里森得以利用这枚关键性的棋子将败局延续下去。

思考:

1、内部控制活动中,指责分离指什么?哪些职务之间应该进行分离?为什么职责分离很重要?

2、诚信原则和道德价值观是控制环境中的重要一条,谈谈这个原则没有在巴林银行很好的贯彻而造成的后果?

3、巴林银行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如果无效的话,从哪些地方反映出来?

【案例分析三】

—山东齐鲁增塑剂股份有限公司被骗案

山东齐鲁增塑剂股份有限公司在2003年3月间发生被骗事件,给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当月12日,在销售增塑剂产品过程中,出现了销售调拨单及销售章真实,财务专用章及增值税发票系伪造的现象,导致被骗货30吨,案值24万余元。具体手段如下:

1、一陌生客户隐匿真实情况,到公司销售公司开具了真实的产品销售调拨单,使用伪造的财务专用章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私盖印章,然后到销售处盖销售章,最后到储运车间提货,导致事故发生。

2、利用财务部在三楼办公,销售公司在一楼营业,储运发货在公司后区的劣势,经过长期预谋,使用假牌照的报废车作案。骗过了公司财务部收款开发票关、销售公司对接关、储存车间发货核对关、保卫科车辆出入口验收关、齐鲁石化股份公司门卫查证关。 案件暴露出的管理漏洞:

1、由于业务量大及从未出现类似事故的侥幸心理,主观麻痹大意,财务部与销售公司、发货处、保卫科没有建立起紧密结合的防范措施和监控网络,存在严重漏洞。不能及时沟通,只知道按旧流程办事。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的机会。

2、印鉴管理失控。财务印鉴与销售印鉴缺少防伪措施,使用掌管存在漏洞,在加盖印鉴时未能得到有力的监控。

3、未建立发票购入,使用,注销的登记制度。

4、物流反馈信息系统失灵,对账不及时。若销售及财务、发货能及时对账,集中办公,就会及早发现问题,杜绝漏洞。

5、销售人员及发货人员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印章方面的知识缺乏,缺少鉴别能力,提供了骗术得逞的可能。

6、交接工作不明晰。在交接工作时就存在个别遗留问题,理应责成其限期查明,否则不得离岗。

7、凭证单据检查工作不力。

8、经过公安部门介入和初步调查,有内部人员预谋合伙作案的嫌疑。

9、发现问题时追查不及时。在事故发生三天后,此事才得到证实。 思考:

1、请你评价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第六章修辞练习题范文第6篇

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举例:怎么才能使一堂课的内容易学易记呢?二三天前你所学的知识,到下星期乃至到明年你能记得住吗?要掌握的知识之间有些什么不同呢?你是用哪些方式来进行学习的?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将要介绍的学习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认知观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计划、集中注意力、设置目标、理解知识、记住知识、激发学习动机、抓住重点以及构建知识的意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贡献: 1.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也就是说,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 2.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用。 3.重视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非认知因素。 4.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 5.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论就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发现性。它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和实验,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提倡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强调通过发现学习来使学生开发智慧潜力,调节和强化学习动机,牢固掌握知识并形成创新的本领。

二、简单的认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发端于早期认知理论的代表学派-格式塔心理学的顿悟说。二次大战之前,行为主义的研究范式霸占了学习领域。当时对于学习的研究,仅仅涉及到动物和人的外部行为,很少涉及到人的内部心理历程。然而,二次大战中涌现的大量实际

问题对之提出了挑战,战争对人的认知与决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二次大战之后,信息时代,以及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更加强调对于人们的信息选择、接受,以及信息编码、存贮、提取与使用过程的研究。这些实际的社会需要,直接刺激了认知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兴起。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中不考虑人们的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这就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的不满,开始放弃行为主义的研究立场,转向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从而导致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 S—R 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包括:

1、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

2、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

3、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

4、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

三、观点及代表人物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惠特海默首创的,它的兴起比行为主义在美国的兴起还早了一年。铁钦纳最早称它为完形主义,所以后来许多人也称格式塔心理学为完形心理学。

1、代表人物:马克斯·惠特海默、沃尔夫冈·苛勒、库特·考夫卡

2、接竹竿实验格式塔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建立在其对猿猴学习现象的观察的基础上。苛勒于 1913 年至 1917 年用黑猩猩作了一系列试验,较典型的有接竹竿实验。在黑猩猩的笼子外放有香蕉,笼子里面放有两根短竹棒,用其中的任何一根都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然而,黑猩猩思考一会,突然将两根棒子向钓鱼竿一样接起来,够着了香蕉,把香蕉拨过来。黑猩猩一旦领悟了棒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就一次又一次地把一根棒子插进另一根棒子的末端,以便够得着远处的香蕉(如下图所示)。对于黑猩猩的这些行为,苛勒的解释是,在遇到问题时,动物可能审视相关的条件,也许考虑一定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当突然看出两根棒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时,它便产生了顿悟,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总之,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学习就是直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直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之所以产生顿悟,一方面是由于分析当前问题情境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是由于心能利用过去经验的痕迹,心智本身具有组织力的作用,能够填补缺口或缺陷,因此服从于直觉的组织律。

3、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通过学习,会在头脑中留下记忆痕迹,记忆痕迹是因经验而留在神经系统中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这些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完形。 2.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内在性质有所顿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可以避免与这一问题情境不相干的大量随机的、盲目的行动,而且有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3.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通过顿悟获得的理解,不仅有助于迁移,而且不容易遗忘。顿悟将成为我们知识技能中

永久的部分。用现代认知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顿悟的内容是进入了长时记忆将永远保留在学习者的头脑中。 4.顿语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真正的学习常常会伴随着一种兴奋感。学习者了解到有意义的关系、理解了一个完形的内在结构、弄清了事物的真相,会伴有一种令人愉快的体验。 5.顿悟说及对尝试错误说的批判顿悟学习有其特点,可归纳如下:问题解决前尚有一个困惑或沉静的时期,表现得迟疑不决,有长时间停顿;从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不是一种渐变的过程,而是一种突发性的质变过程;在问题解决阶段,行为操作是一个顺利的不间断的过程,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体,很少有错误的行为;由顿悟获得的问题解决方法能在记忆中保持较长的时间;由顿悟而掌握的学习原则有利于适应新的情境,解决新的问题。 6.创造性思维 7.格式塔学习理论关于学习本质的观点是: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苛勒指出:“学习在于发生一种完形的组织,并非各部分的联结。”这个完形是与新的情景相对应的,反映了情景中各事物的联系与关系。

认知目的说

1、代表人物:爱德华.托尔曼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认知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的认知学习理论促进了认知心理学及信息加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的起源之一。

2、托尔曼学习实验(1)位置学习

托尔曼的实验之一所用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开始时,白鼠被置于起点处,食物放在其中一条通路的一端。白鼠从起点至食物放置处为一次尝试。托尔曼在实验中发现,若干次尝试之后,白鼠从起点到达食物处的速度明显提高,结果如右图所示。

托尔曼于 1930 年设计并进行了白鼠高架迷津方位实验。在这种迷津中设置了白鼠通向食物箱的长短不等的三条通道(见图 3-3)

首先让白鼠在迷津内经过探索,熟悉这三条通道,然后将白鼠放进起点箱内,观察它们的行为。结果发现,白鼠首先选择通向食物距离最短的通道 1,当通道在 A 处堵塞时,它们便在通道 2 和通道 3 中选择了较短的通道 2;而通道 2 必经的 B 处也被堵塞时,它们才不得不选择较漫长的通道 3 。

(2)潜在学习一个迷津学习实验:

三组白鼠 A、达到目的地给予食物强化 B、始终没有食物强化 C、前 10 天没有强化物,第 11 天开始有强化物。结果:如下图所示结论:B 组和 C 组的白鼠在没有得到强化时同样学会了迷津,只是在没有强化物时,学习效果没有表现在外显行为中。这种学习过程被托尔曼称为“潜在学习”。

3、托尔曼认知目的说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有目的的托尔曼认为动物学习是有目的的,其目的就是获得食物。他不同意桑代克等人认为学习是盲目的观点。动物在迷津中的试误行为是受目标指引的,是指向食物的,不达目的是不罢休的。他认为学习就是期望的获得。期望是个体关于目标的观念。个体通过对当前的刺激情境的观察和已有的过去经验而建立起对目标的期望。(2)对环境条件的认知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托尔曼认为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环境条件,他必须认知这条件,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所以,对环境条件的认知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托尔曼用“符号”代表有机体对环境条件的认知。)学习不是简单地、机械的形成运动反映,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形成“认知地图”。所谓认知地图是动物在头脑中形成的对环境的综合表象,包括路线、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等信息。这是个较模糊的概念。

总之,目的和认知是托尔曼学习理论中的两个重要中介变量,所以称他的学习理论为认知—目的说。

4、对托尔曼认知—目的说的评价(1)托尔曼重视行为的整体性、目的性,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重视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心理过程,强调认知、目的、期望等在学习中的最用,是个进步,应给予肯定。(2)托尔曼理论中的一些术语,如“认知地图”没有明确地界定;对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也没有从本质上进行区分因而是机械注意的,这使得他的理论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合理的体系。

归因理论:

1、代表人物:弗里茨.海德和韦纳弗里茨·海德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的创始人。是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的奠基人。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已发生事件的原因的推论或知觉。韦纳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兴趣是动机情绪和归因理论。

2、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归因理论是探讨人们行为的原因与分析因果关系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的总称。它试图根据不同的归因过程及其作用,阐明归因的各种原理。

(一)海德的基本观点他认为人类有两类需要,即对周围世界的进行理解和控制的需要。认为通过分析可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并可预言人们如何行动。这就是人们进行行动归因的内在原因。归因可以分成: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内归因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意志等。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研究表明,

人们总是作比较有倾向性的内归因或外归因。对自己的成绩常作内归因,对他人的成绩出于嫉妒,可能作外归因。稳定归因是导致行为的相对不变因素,如内在的能力、气质,外在的工作难度等。非稳定归因是相对易变的因素,如内在的情绪、外在的机遇等。

(二)韦纳的主要观点 1.人类行为的归因不单由饥、渴、性等驱力或需要所驱使,而且也由其认识(尤其是思维)所控制。 2.从产生不用结果(成败)的原因中确定几种可觉察的主要原因,分析原因的构成成分,并探讨它们与行为和情绪的关系。韦纳提出了归因的三个基本成分,即部位(内部对外部)、稳定性(稳定对不稳定)和控制性(可控制性对不可控制)。据此韦纳创立了归因的三因素模式——部位×稳定性×控制性。用这三成分可构成 8 种不同原因成分的分类组合。从这里可以找出归因与行为和情感相互作用的规律。韦纳发现原因的稳定性影响人的期望,原因的部位和控制性影响人的情感等等。 3.学生成就结果的归因基本上有四种:即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机遇。他们在部位上和稳定性上是不同的。韦纳的归因理论的贡献在于,要求归因时不仅从行为上进行分析,而且认知(特别是思维)情感和人际关系中来分析。他从大量的实验中总结出成败的原因主要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四个方面,为改变差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代表人物:布鲁纳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发现学习: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中,由于布鲁纳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认为从事物变化中发现

其原理原则,才是构成学习的主要条件,故而被称为发现学习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在内容向包括两部分,其一是他对人类认知表征的理论解释,其二是他在发现学习论中的结构理念。

图 2 天平实验布鲁纳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能够像鹦鹉学舌似地说出“几乘以几等于 18”,但是他们对“9*2”与“2*9”,或“6*3”与“3*6”有没有不同常常感到吃不准。如果让小学生自己先动手操作,在天平一边钩子 9 挂上 2 个小环,让学生在天平的另一边寻找各种能保持天平平衡的各种组合,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小学生根据以往玩跷跷板的经验,很快就能知道在钩子 2 上挂 9 个小环;在钩子 3 上挂 6 个小环;或在钩子 6 上挂 3 个小环„„,都能保持天平的平衡。这样,学生掌握的不只是“9*2=18”,而是代数的基本结构——交换律。在学习过程中,开始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接着移去天平,让学生凭借头脑中形成的视觉映像来运算;最后,学生熟练掌握运算规则,不用实物和视觉映像,用符号也能自如地运算了。

3、发现学习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与限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是为了改进中、小学教育而建构的学习理论。因此,在一般教学原理上,也称发现学习论为发现教学法(或启发式教学法)。优点:(1)学生自行发现与自行组织的知识,有助于学后长期记忆。(2)学生主动思维式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升。(3)学生从主动发现过程中获得成就感的满足,不需靠外在奖罚去维持其动机与兴趣。

(4)学生养成自动自发的学习习惯后,有助于以后的独立求知与研究。缺点:(1)发现教学法的使用,必先具备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学生必先具有相当的先备知识与先备技能,否则将无从主动从事发现学习。(2)发现学习法下的学生,在自行探索问题答案时,往往会因遭遇疑难求助教师却又不得要领时感到气馁,以致减低了求知的动机。(3)由于团体中各个儿童智力与经验不同,率先发现原则的智优者,往往对思想较为缓慢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因为对后者将来的学习形成不利影响。(4)采用发现教学时,一般采用团体讨论方式。团体讨论时间常常被能言善道的少数学生所占据,其他学生或因无机会发言,或因无能力发言,均无法获得学习效益。但如教师建议采用轮流发言方式,又难免对不善于说话的学生构成压力。 第三节:认知同化理论

1、代表人物:奥苏贝尔

2、认知同化论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他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种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互作用而进行的,其结果是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

(1)有意义学习

实质: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从而使认知结构不断发展。条件:外部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内部条件: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用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类型:表征学习:符号与符号所代表事物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了等值关系。概念学习:掌握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命题学习:获得由句子表达的、有若干概念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2)认知同化过程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是同化、同化实质上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其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及其联系方式不同,划分了三种同化模式:下位学习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观念时,新旧观念(或知识)之间构成类属关系,或称为下位关系。这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称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当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概念,现在新的学习要在几个原有概念的基础上设置一个包摄性更广、概括水平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就产生“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的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上位关系,而只是并列关系,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3)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和包摄性最广的、最清晰稳定的引导性材料。 包括比较性组织者和解释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与新知识类似或相邻近的认知结构中的知识,通过比较提高可辨别性,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解释性组织者:为新知识提供一个上位的组织者。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为新的学习提供上位的固定点,增进新旧知识之间的可分辨性。

第四节:信息加工理论:

1、代表人物:罗伯特·加涅加涅在教育心理学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他所关注的重点,是把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设计。

2、加涅的学习观学习结果分类与学习过程加涅认为学习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促进人智慧发展的主要贡献力量。加涅将学习条件进一步划分为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是学习者在学习时应该具备的一个内部环境,而外部条件则是教学提供的一个外部环境,当所需要的学习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出现并作用于学习者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时,学习者的行为发生预期的变化,这时学习发生了。

(一)关于学习结果分类的研究在设计教学之前,必须先确定学生要习得哪些能力。加涅提出了以下五类学习结果: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1)理智技能理智技能是指能使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们是学校中最基本、最

普遍的教育内容,包括最基本的语言技能到高级的专业技能。(2)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种特殊的、非常重要的技能,是学生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在认知信息加工学习模式中,认知策略起执行控制的作用,对下列几方面起调节作用:①注意哪些特征;②如何编码以便于提取;③如何从事问题解决过程;④怎样才有利于迁移。由此可见,要把学生培养成独立的思维者,认知策略作为教育目标是很重要的。 (3)言语信息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向学生传递各种:言语信息。学生一般是通过听和看习得的。言语信息与理智技能密切相关,但又不是同一回事。例如,学生通过讲述某件事,把要传递的信息表述出来了,这就表明他已具有言语信息的能力。 (4)动作技能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另一种能力是动作技能。这是种大家熟悉的能力,如幼儿穿衣、吃饭;小学生写字、爬梯、打球等。但我们不能把动作技能看作只是小学生的目标,在职业技术教育科目中,有许多动手操作的程序,也属于动作技能的范畴。 (5)态度态度是一种影响和调节一个人行动的内部状态,也是-种学习的结果。一般把它归入情感领域。

(二)关于学习过程的解释(1)信息加工模式

这一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信息最初在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存在感觉登记器中,保持 0.25~2 秒。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以后它再次被编码,这里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下来,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也是很短的,一般只保持 2.5~3 秒。但是如果学习者作了内部的复述,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超过一分钟。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等编码,信心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备日后的回忆。大部分理论家认为长时记忆是长久的,而后来回忆不起来是因为“提取”这些信息的困难。(2)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加涅把学习过程划分成了八个阶段。从学习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如图所示)。加涅认为,每一个学习行动都可以被分解成八个阶段,方框上面是该阶段的名称,方框里面是在该阶段学生内部的主要学习过程。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学生内部的学习过程一环接一环,形成一个链索;与此相应的学习阶段把这些内部过程与构成教学的外部事件联系起来了。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八个阶段:①动机阶段学生的学习是受动机推动的。加涅认为,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我们必须关注诱因动机,即学生力图达到某种目的的动机。学生有了这种动机,他的行动都会指向这一目的,并会因达到目的而获得某种方式的满足。这种动机反应了人类要操纵、支配和掌握环境的自然倾向。形成动机或期望,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预备阶段。②领会阶段注意的过程一般被认为是一种暂时的内部状态,或被称为心理定势。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许多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改变讲话声音的高低、手势动作和其他各种方法。当学生把所注意的刺激特征从其他刺激中分化出来时,这些刺激特征就被进行知觉编码,贮存在短时记忆中。这个过程就是加涅所讲的选择性知觉,要使学生能够进行选择性知觉,外部刺激的各种特征必须是可以被分化或辨别的,学生只有对外部刺激的特征做出选择性知觉后,才能进入其他学习阶段。③习得阶段严格说来,只有当学生注意或知觉外部情境之后,学习过程才真正开始。习得阶段涉及

到对新获得的刺激进行知觉编码后贮存在短时记忆中,然后再把它们进一步编码加工后转入长时记忆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编码程序,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编码方式。④保持阶段学生习得的信息经过编码过程后,即进入长时记忆贮存阶段。⑤回忆阶段学生习得的信息要通过作业表现出来,信息的提取是其中必需的一环。⑥概括阶段所说的概括,就是指我们通常所讲的学习的迁移。学生学习某件事情时经历的情境越多,迁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⑦作业阶段作业能反映学生是否已习得了所学习的内容。对有些学生说来,作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了获得反馈。⑧反馈阶段当学生完成作业后,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时,教师需给以反馈,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信息加工理论对学习的启示: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是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呈现重要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停止手头的活动,把注意力转移过来。另外,最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其次,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强调,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用原来的经验来解释某种知识,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四、比较研究

一、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关于学习观的区别行为主义基本观点: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再刺激的反应,而不是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在许多技能训练、作业操作、行为矫正中有明显的作用,对于较复杂认知过程的解释显得无能为力。认知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并利用过程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界刺激做出的主动地、有选择地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学习理论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而内化为认知结构。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内部各流派讨论的范围

讨论有机体全域的学习

讨论学生的学习 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地图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同化学习理论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

二、格式塔-顿悟与桑代克-试误的区别:苛勒通过发现,黑猩猩并不是像桑代克描述的用试误的方法逐步学会如何拿到香蕉,而往往是突然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候它蹲在那里,观察情境,然后表现出对问题情

境的突然领悟,把两个木箱叠在一起,站在上面拿到香蕉;或者把两根竹竿接在一起得到香蕉。苛勒把黑猩猩的这种表现称为“顿悟”。苛勒用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对顿悟进行了解释,认为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而觉察到问题的解决办法。黑猩猩蹲在那里观察的时候,是经历一个知觉重组的过程,完成了知觉重组,就使它突然理解了目的物和取到目的物途径(工具)或条件之间的关系,导致了迅速的学习。它们是先能领悟问题情境,然后才有解决行为,所以,可以称其为原始的智慧的成就。格式塔的学习顿悟说对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联结说提出了批评,认为桑代克实验设置的问题情境不明确,因而导致试误学习。在格式塔学派看来,试误的渐进学习过程,也可以被解释为一系列小的、部分的顿悟。苛勒认为,重要的是要使学习者一下子看到问题解决办法的所有必要的因素,只有这样,学习者才有可能把它们组织成一个适当的完形。在试误实验中,动物无法看到这些因素,只好通过经验(试误)来发现,由此,动物知觉重组必然是逐渐形成的。因此,顿悟学习与试误学习也不是完全对立的,只不过是两种实验设计条件下的不同结果。

三、托尔曼和桑代克学习观的区别托尔曼认为动物学习是有目的的,他不同意桑代克等人认为学习是盲目的、机械的观点。托尔曼认为,根据潜在学习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学习并不是在强化条件下形成“S-R”的联结,有机体在没有在没有受到强化时已经发生了学习,因此,“S-R”不是学习的结果,真正的学习结果形成情景的“认知地图”。动物在迷津中的试误行为是受目标指引的,是指向食物的,不达目的是不罢休的。他认为学习就是期望的获得。期望是个体关于目标的观念。个体通过对当前的刺激情境的观察和已有的过去经验而建立起对目标的期望。

四、布鲁纳的“认知结构”与格式塔的“完形”的区别布鲁纳与格式塔学习理论都主张,学习不是简单的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映的联结,而

是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形或结构。所不同的是,在学习的结果上,布鲁纳用“认知结构”这一概念取代了格式塔的“完形”,从实质来看,“认知结构”和“完形”是一致的,都是指反映外界事物整体联系与关系并赋予其意义的一种模式,但是,格式塔提出的“完形”概念,还是比较抽象、含糊的,布鲁纳提出的“认知结构”,指的是科学知识的类别编码系统,该系统的构成是明确清晰的。在学习过程上,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完形”的形成机制是人脑先天具有的组织与趋向整体的作用;布鲁纳认为这是认为人具有分类的能力,可以通过“类目化活动”即分类活动将事物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形成整体,同样,布鲁纳关于学习过程内部信息加工活动的界定也更为具体明确。[20]

五、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与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的区别[21] 在奥苏贝尔看来,接受学习欲发现学习之间的区别容易理解。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而言,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将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融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他用。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必须有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然后便同接受学习一样,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以使以后在一定的场合下予以运用。因此,发现学习只是比接受学习多了前面一个阶段——发现,其他没什么不同。如下图所示: 学生自布鲁纳:主发现→知识

消化或内融进原有认知结构,使原有认知结构在量→化→上或质上得到提升

教师呈奥苏贝尔:现

知识

消化或→内化→

融进原有认知结构,使原有认知结构在量上或质上得到提升

五、应用研究

案例:达伦在学校的一天

一天吃晚饭的时候,达伦的母亲问他:“你在学校一天都是怎么过的?”达伦耸了耸肩,想了一会,然后说:“好吧,让我想想。”“你学会了什么?”他父亲问。“没有多少东西。”达伦回答。没有多少东西!真的吗!让我们来看几个达伦在学校一天中的生活片段,看看事实上他到底学了什么东西。在数学课上,达伦正在学习乘法表中数字 9 的运算。他发现有些乘法运算容易学习些,因为他能把这种运算与他已知的东西联系起来,比如,9×2=18 就像是 9+9,而 9×5=45 则可通过连加数字 5 得到。其他的如 9×4=36 和 9×8=72 学起来就比较困难,因为他无法把它们与以前学过的数字知识联系起来,卡福雷拉(Caffarella)小姐发现达伦和他的一些同学遇到了困难,她教给学生在做乘法表中 9 的运算时的两个小窍门: 1. 结果中的第一个数字是 9 的被乘数减 1,如 9×6,结果中的第一个数字就是 6-1 即 5. 2. 结果中的第二个数字与第一个数字相加等于 9。因为 5 加 4 等于 9,所以 9×6 的结果就是 54. 有了这两个小窍门,达伦发现了九九乘法表的规律,并把这个表正确地记了下来。在地理课上,卡福雷拉小姐描述了去年夏天在希腊的旅行。她拿着一张巴特农神庙的明信片,向学生解释说这个建筑全部是由大理石建成。达伦坐在教室的后面,明信片看的不是特别清楚,他在头脑中想象出一个与他们家曾经有过的相似的由大理石造成的建筑物,惊叹古希腊人是如何把它们粘在一起的。在体育课上,达伦的班级练习踢足球,达伦以前从没踢过足球,他刚开始用脚移动和控制球的动作显得笨拙而不熟练。他的老师仔细观察了他的脚部动作,当他能够正确地用脚做动作的时候表扬他。最后达伦终于能够成功地控球并传给其他同学。在下艺术课上,达论的班级学习如何用纸做面具。他的朋友卡拉在面具眼睛下部的孔上

放了一个用纸做的褶皱填充物,粘上几张纸覆盖好并弄出形状来,给面具做了一个很大的鼻子。思考:达伦从课上都学到了什么?从他身上能看出那些学习规律?从不同角度观察达伦的学习

(一)认知加工的角度我们通过以下两个小例子来说明认知加工所起的作用。一是达伦把 9×2=18 与 9+9=19 以及 9×5=45 与计算多个 5 相加联系起来。二是老师通过对九九乘法表的一个规律的描述,从而帮助达伦记住了一些更困难的结果,如 9× 8=72.这两个例子说明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规律:(1)如果人们能够把新信息与他们已有的的知识联系起来,那么,学习就会更容易;(2)如果人们能够把几个新的信息片段与一个统一的组织结构联系起来,那么,学习就会更容易。启发:作为老师,我们关注学生的认知加工的特点是及其有益的。我们不仅要考虑我们想要学生学习什么,而且还要考虑学生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学习这些内容。

(二)有意义学习的角度我们从案例中可以看到:在地理课上,卡福雷拉(Caffarella)小姐描述了去年夏天在希腊的旅行。她拿着一张巴特农神庙的明信片,向学生解释说这个建筑全部是由大理石建成。达伦坐在教室的后面,明信片看的不是特别清楚,他在头脑中想象出一个与他们家曾经有过的相似的由大理石造成的建筑物,惊叹古希腊人是如何把它们粘在一起的。达伦把新信息与其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了实质性的而非人为的联系。再举一个简单的有意义学习的例子:学习下面两串字母知道能完全记住它们 NGBACEITDSY

ANHONESTBOY 毫无疑问第二串字母更容易学习,因为你可以把它与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an honest boy”。

上一篇:电力电子技术讲稿范文下一篇:读雷锋的故事有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