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论文范文

2023-09-16

质量监督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实体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监督;研究分析

一般来说,要想全面的进行工程竣工的验收工作,就要求其内部的各个工程管理部门全员参与,来共同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水平,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本文中主要通过对工程竣工验收的基本概述进行有效分析,来对工程实体质量监督的要点进行合理总结,并进一步对工程竣工验收的过程控制进行研究探讨。

一、工程竣工验收的基本概述

(一)工程竣工验收的基本特征

通过工程验收中的质量标准要求来看,工程的验收质量特征,往往要求其所建设的工程项目必须要全面满足建设合同中的相关要求,并要求其必须严格达到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目标[1]。同时,工程竣工验收作为工程建设质量检验之后的一项验收工作,其往往更多指的是对建筑工程质量是否合格、工程质量的验收工作是否通过的判定过程,因此,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项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水平进行综合性评价的过程。此外,从工程竣工验收的权责分布情况来看,工程竣工验收通常被规划到整个工程建设的权利与义务范围内,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必须要对建筑物的实际设计需要与合同中的标准要求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促使其所建设的建筑物不仅能够全面的满足其自身的生产能力需要与用户的使用需要,同时也能全面承担起其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以及实际的建设施工阶段中的各项规定与要求。

(二)工程竣工验收的基本特征

除了上述的工程竣工验收特征以外,建设单位在进行竣工验收工作时,还必须要全面遵守相关的法定程序。如果其所进行的竣工项目并没有合理的依据法定程序来开展进行,就会导致整个验收成果不具备任何的法律效益,同时该工程建设项目也不能进行竣工备案,也不能将其规划到固定资产的范围之内,并要求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停止使用。同时,某项工程建设项目在竣工之后,要求其内部的各个施工部门与项目设计和质量勘察部门,不仅要全面的保障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质量,同时也要自觉承担起相应的项目质量保障责任。从而确保其在工程建设项目的有效保修期限之内,来全面依据建筑物的各项基本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保修维护工作。此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水平与公共安全以及公众的利益等情况之间往往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与联系,所以说,一项工程建设项目要想全面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就要求其内部的各个管理部门都必须全面担负起质量责任。

二、工程实体质量监督的要点

工程的实体质量监督,是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在进行工程的实体监督工作时,要求其必须要对工程建筑的各种主体结构与地基基础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能够影响建筑工程安全性与稳定性的的关键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抽样调查。在抽样调查的过程中,要求其必须要将工程的設计图纸与实际施工图纸作为其质量监督的重要基础与基本依据。同时,要求其必须要把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各项隐蔽工程来作为其检查的重点内容,全面发挥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在整个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检测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提高其对工程建设主体结构和地基基础的监督力度,来确保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各项建筑材料与建筑构件都能够全面符合工程建设的标准与实际需要。此外,在进行工程实体质量监督的抽样调查工作时,要求其必须要全面发挥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的监管与控制作用,对于质量监督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个监督站要通过书面的形式,来要求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对其进行更加正式的检测。

三、工程竣工验收的过程控制

(一)对工程的建设质量进行全面控制

作为一项具有明显的复杂性与综合性特征的工程建设项目,建筑工程往往需要涉及到多个工种、多个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且其自身通常是一项需要进行室内外交叉作业的工作。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手工作业与机械作业的全面结合运用,所以说,工程建设的质量验收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工程建设质量的控制过程[2]。因此,我们就必须对其进行施工过程的全面控制与质量验收。例如,在进行建筑工程的隐蔽工程建设施工时,要求我们必须确保该道隐蔽工序的施工质量达到其相应的标准要求之后,才能开展下一步的工序施工,来全面的避免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不合格的产品处理,而出现工程质量不达标的现象。

(二)对工程的建设质量进行合理检验

对工程的建设质量进行合理检验,是确保工程竣工验收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环节。为了能够全面的提高工程实体监督的质量,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对整个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各个分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抽样调查,确保其所调查的部位达到数量要求之后,再根据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测试与试验,然后将试验的结果跟其所规定的标准进行充分的对比,来确保其能够全面的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此外,在对工程的建设质量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要求其必须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多次检查,在确保其能够全面满足工程质量标准之后,才能对其进行产品验收工作。

(三)对工程的建设质量进行科学验收

与其他的产品相似,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是整个建筑项目成果的全面展示。但是,建筑工程的结构通常都具有显著的隐蔽性特征,这就使得工程的竣工验收往往更多的是一种观感的质量验收,而对于工程项目中的隐蔽产品质量的验收工作则相对来说较为缺乏[3]。因此,在进行实际的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工作时,要求其必须要提高对工程实体质量验收的重视,促使其能够更加全面的对工程建设中的隐蔽产品(例如:钢筋,混凝土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验收工作,并将其所验收的成果进行合理的记录,并进一步将其转换成质量检验报告,确保其所进行的质量验收工作能够更加有针对性。此外,在竣工验收工作完成之后,还要将其所设计的相关文件和建筑的质量标准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对比,来进一步获取验收意见,提高验收质量。

结语:

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对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的竣工验收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基本途径,与其他的产品相似,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是整个建筑项目成果的全面展示。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控制工程竣工验收的过程控制,来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敏芝.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监督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8):221-222.

[2] 丁吉龙.水利工程单项工程施工质量三阶段管理监督方法研究[J].科技视界,2012,(24):238-239.

[3]沈胜球.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竣工验收备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0).

质量监督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以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工程为对象,从前期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对节能施工质量监督的内容、步骤、方法进行分析,对节能施工中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监督进行探讨。

[关键词]:居住建筑 节能施工 夏热冬暖 质量监督

为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国家推广使用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限制使用能源消耗高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居住建筑节能施工是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政策措施的重要部分,必须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在我国五大气候区域中,夏热冬暖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和福建省南部地区,该区域居住建筑节能重点考虑夏季空调,兼顾冬季采暖,在建筑热工设计和空调暖通设计中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如何保证节能措施的落实值得认真分析研究。

1. 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的监督

目前,对新建建筑项目从立项、规划到设计等环节的节能管理还不完善。建筑节能重点应放在项目设计阶段,节能设计的理念决定了整个项目的节能效果,因此首先要加强节能设计的监督管理。在设计招投标阶段,监督设计招投标文件中是否包括建筑节能的要求内容,并作为评标的必要条件。在设计投标方案中明确建筑总用能指标、年能耗指标,明确围护结构采取的节能措施,建筑系统设备的节能要求、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目标和绿色建筑的要求。

这一阶段对建设单位落实建筑节能责任的监督包括:①在组织设计方案评选时,是否将建筑节能要求作为重要内容之一。②是否擅自修改设计文件。当建筑设计修改涉及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时,是否将修改后的设计文件送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新审查。③是否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降低建筑节能标准。部分建设单位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建筑节能认识不足,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略节能投入,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缺陷,节能效果大打折扣。

对设计单位落实建筑节能责任的监督包括:①是否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②建筑设计是否按功能要求合理组合空间造型,充分考虑建筑体形、朝向、平面布置及围护结构对建筑节能的影响,合理确定冷源、热源的形式和设备性能,选用成熟、可靠、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材料和产品。③初步设计文件是否有建筑节能设计专篇,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包括建筑节能热工计算书,明确建筑节能措施及目标等内容。

对施工图审查机构落实建筑节能责任的监督包括:①是否严格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对送审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是否对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出具审查合格书。在施工图审查报告中,抽查节能设计审查意见存在的问题以及设计单位的回复意见。②检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材料中是否有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  ③审查过程中发现的设计单位和注册人员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情况,是否及时上报当地建设主管部门。④检查施工图审查机构备案材料中签章情况,备案日期与设计文件和审查合格证书文件日期是否对应。

2. 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

建筑节能措施和指标在设计阶段完成后已基本确定,而施工阶段是具体落实节能措施的关键阶段,必须强化建筑节能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确保节能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2.1施工过程中对各方责任主体落实节能责任行为的监督

对建设单位落实建筑节能责任行为的监督包括:①是否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建筑节能性能要求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部件、采暖空调系统、照明设备等。②按照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采购的有关建筑材料和设备,建设单位是否保证其符合建筑节能指标。③是否明示或者暗示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篡改或者伪造检测报告。

对监理单位落实建筑节能责任的监督包括:①是否严格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实施监理,针对工程的特点制定符合建筑节能要求的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②检查总监理工程师对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审查并签字认可手续是否齐全。③检查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使用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部件、采暖空调系统、照明设备,以及涉及建筑节能功能的重要部位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并签字认可手续是否齐全。④对易产生热桥和热工缺陷部位的施工,以及墙体、屋面等保温工程隐蔽前的施工,专业监理工程师是否采取旁站形式实施监理。

对施工单位落实建筑节能责任的监督包括:①是否严格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②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部件等进行检验。对采暖空调系统、照明设备等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识上注明的性能指标符合建筑节能要求。③检查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签字盖章手续,方案由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④检查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特别对容易产生热桥和热工缺陷等重要部位的质量控制,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节能标准规定。  ⑤对大型居住建筑的公共部分采暖空调、通风、电气等系统的调试,应当符合设计等要求。

2.2建筑节能施工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的监督

分三个步骤:①实物检查。对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和尺寸等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形成相应质量记录。②对质量证明文件核查。实物检查对内在质量难以判定的,由质量证明文件加以证明,包括质量合格证、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③抽样复检。以验证重要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在抽查中注意核对原件和复印件的溯源、以及验证复试报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3居住建筑节能分项工程复验项目

监督重点包括:①墙体节能工程: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粘结材料的粘结强度;增强网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施工过程重点抽查基层质量和附着物的处理;保温层的施工;易产生热桥部位的保温措施;墙体施工缺陷的处理;特殊部位的加强措施;②幕墙节能工程: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燃烧性能;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遮阳系数、中空玻璃露点;隔热型材的抗拉强度、抗剪强度;③门窗节能工程:气密性和保温性能,玻璃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中空玻璃露点;门窗节能工程质量监督包括隐蔽部位验收,对特殊部位门窗气密性能进行现场实体检测,对门窗热工构造如门窗与墙体的接缝处弹性闭孔材料的填充质量和密封胶的密封质量现场检查。④屋面节能工程: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⑤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复验项目:风机盘管机组的供冷量、供热量、风量、出口静压、噪声及功率;监督检查送、排风系统及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的安装质量,各系统的制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减和更换。⑥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复验项目:电缆、电线截面和每芯导体电阻值;在工程安装完成后应进行通电试运行,并测试记录配电干线各相负荷平衡比,照明系统的照度和功率密度值,照度值不小于设计值的90%。

2.4施工过程违规处理

建筑节能施工阶段监督检查中,发现有违反规范规程的一般问题,现场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督促责任单位落实整改。如发现有违反规范规程中强制性条文的问题,立即发出《责令暂停施工通知书》,由责任单位整改后报监督机构复查,直至整改完成符合规范要求方可复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质量违规行为,监督机构可书面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3. 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监督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方达到合格标准:①分项工程全部合格;②质量控制资料完整;③处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④建筑设备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结果合格。

建设单位在组织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建筑节能实施情况,在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中,注明建筑节能的实施内容;施工单位出具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报告;设计单位出具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查报告;监理单位出具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在报告中明确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情况。质量监督机构对验收组成员以及验收程序的合法性进行监督,监督记录包括:①对节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评价;②对节能工程观感质量检查验收的评价;③对节能工程验收的组织及程序的评价;④对节能工程验收报告的评价。

4. 结束语

居住建筑节能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目的是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条例和有关建筑节能的政策措施,监督重点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各责任主体履行节能质量责任的行为,以事前控制和行为监督检查的方式,加强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提高建筑节能意识,增强建筑节能紧迫性,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质量监督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对于国家经济的建设越来越重要,而随着历史的革新,会计不仅进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还与环境保持这紧密的适应性和互动关系。

关键词:会计;经济发展;适应性

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完善,而会计工作的转变过程是有本身基于会计的生态危机,也是一个本体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换,在公共危机治理中,会计生态文明的应用催生了会计审计的广泛应用。

1 会计生态文明的内涵界定

会计生态文明的界定,需要联系“文明生态史观”和生态文明发展的脉络。“文明生态史观”强调的是,文明之间需要交流互动,一种文明想要源远流长,必须在开放的状态下,在与外流文明的冲突中进行吸收外源和收改良自身。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会计生态文明就是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动态的不断演进目标,而呈现出财富成果。这样的界定原因有:(1)会计生态文明是与人类、社会、经济等一同成长并且相互适应的。他是永恒存在的。(2)会计生态文明在人类文明和会计文明结构的发展中,拥有一个基础的地位。(3)会计生态文明也包含着物质性、精神性等内容。只是,这些内容很难独立区分。(4)会计生态文明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在一般性的规律基础之上,还使会计系统和会计生态系统的整体和部分不断产生较为高级的成果。(5)会计生态文明在本体上,是会计系统内部要素间的交互作用和外部间的交互关系。在宏观上,是会计生态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交换各种成果和财富。微观上,是会计的主体、客体、内容、目的、方法等之间的协调。

2 会计生态审计是实现会计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步骤

会计生态是人类会计实践中各种关系的适应性互动状态,是需要通过文明、和谐、健康和积极的态度与作为去维持平衡、导向规范的生命体,是生态价值观、生态哲学观、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管理观的综合体现与运用。

2.1 会计生态审计与会计生态文明的紧密结合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系列新型会计现象的出现,要求会计生态体系能对其进行统筹思考、合理解释、正确反映、充分揭示和及时报告,培育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会计的生态文明成果。与此相伴,一些会计新问题(如与公共危机治理相关的公共管理方面的会计问题)的产生,影响甚至危及到会计生态系统的文明化发展,因而就需要在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动上积极响应,并切实解决,以此丰富和完善会计生态文明。

2.2 会计生态审计的文明建设理念

建设会计生态审计还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2.2.1 系统建设理念。会计生态需要的一个具有复杂系统的会计生态审计,复杂的系统是指以不同的关系和形式将多方面、多层次和多具体要素组织起来的系统。其中包含着不同的对象、内容、方法和目的等方面的审计。

2.2.2 经济建设理念。以主要的审计实效将次要审计带动的进行。用很高的建设热情和建设速度展开工作,达到很高的经济建设质量。

2.2.3 文化建设理念。会计生态的审计中,需要激励审计能力的创新精神,促进审计文化的繁荣发展。形成信息与服务消费的理性化,生产与产品消费的文明化,实现会计生态文化建设的进步。

2.2.4 环境建设理念。环境建设的理念需要将会计生态与审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等因素考虑其中,以减少工作中的阻碍和失误。审计主体也需要将管理主体对公共危机中的资金调拨、财产转移等方面的政策进行了解,由此进行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工作展开,同时审计主体还需要对会计服务的产权、价格等方面进行明确,从而确定审计的责任和范围。

3 会计生态审计建设的路径

3.1 理论研究和政策引导是建设会计生态审计的重要基础

3.1.1 理论研究应先行。目前在会计生态文明、会计生态与生态审计的关系、会计生态文明对生态审计的指导等方面的研究,则很少成果。这就需要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将各种审计类型、内容、方法、评价等灵活而综合运用与会计生态建设和会计生态文明发展中;并紧紧依靠各会计生态主体和审计主体的关系理顺与合力聚成。

3.1.2 政策引导贵创新。会计生态审计是全面的,需要相应的创新型政策体系去引导和规范。具体创新要求有:一是政策引导内容上的创新,应围绕会计生态主体、客体和环境以及审计主体、客体和环境等方面制定和实施适时适需适当地统一政策,必然会计生态建设的技术推广机制、价格和服务的标准体系;二是政策引导方法上的创新,要结合会计生态涉及范围广泛、对象复杂的实际,通过各种媒体、有利时机、必要场合从政策咨询、宣传、培训、教育等方面有意识、有组织地引导,推动政策的贯彻力和执行力,避免“理智的冷漠”态度;三是政策引导方式上的创新,需兼顾会计生态发展的当前现状和未来趋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便、快捷,直接、高效的特点和优势,开展政策制定、发布、落实、监管方面的网上评议、媒体宣讲、现场讨论、实地学习等活动,使全面引导下的政策深入人心。

3.2 技术保障和质量保证是建设会计生态审计的主要支撑。

3.2.1 技术保障需加强。在会计生态审计的建设过程中,强化科学技术的研制和科技的推广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需要加强建设中各类技术的基础研究,与会计审计的技术相互渗透,增强会计生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加强审计技术体系的建设,使审计工作能够深入会计生态的各个方面。在次,加强技术的创新系统中的各方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和实用性。最后,加强资金投入和智力的支持。

3.2.2 质量保证待跟进。制定工艺设计规程和生产管理制度。由专业人员科学系统性地进行质量监督,由专业权威部门承担责任。积极建设会计生态审计建设中的质量体系。

3.3 政府主導和公众参与是建设会计生态审计的有生力量

会计生态审计兼容会计生态与审计两大领域,涉及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与其他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方面的利益。这就需要紧紧依靠政府在宏观层面的行政力量、社会公众在微观层面的基础力量和其他方面在中观层面的中坚力量,共同参与、积极支持并努力推动会计生态审计的各种建设。要注重政府职能作用,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依托,不断加强政府在会计审计发展与会计生态和会计生态审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传播途径和利益表达机制,将会计审计和会计生态建设的信息及时与公众布达与沟通,让公众和所有主体认识到会计生态建设、会计生态审计建设的重要性;要给予公众及其他主体有机会参与会计生态建设与会计生态审计建设相关的活动乃至一些决策,鼓励其大胆监督和创新,不断增强其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开展会计审计文化建设活动,丰富和提高公众及其他主体的文化程度与文明素养,使会计生态审计建设成民心工程、阳光工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会计生态文明下的会计生态审计建设研究的详细阐述,提出了会计审计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会计生态文明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J].学术月刊,2007(9):117-123.

[2]雷新华.基于经济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立法思考[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141.

[3]赵成.生态文明的内涵释义及其研究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8(5):46.

质量监督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交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交通工程建设具有工程量大、建设周期比较长、涉及方面广而多等特点,这给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在简单分析交通工程建设特点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工程质量监督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最后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交通工程;质量监督;问题;措施

前言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我国逐步加快了城镇化发展建设的步伐,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工程建设,其质量也备受关注,目前对于全国各省市的交通部门来说,加强对交通工程的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与工程安全是头等大事。因此交通部门人员应该勇于面对质量监督中的存在的种种问题,不断创新质量监督和管理的模式,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真正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

一、交通工程建设自身存在的特点

由于交通工程大都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因此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工程建设的特点,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显著的公共属性与天然的垄断性

交通具有显著的公共属性是指交通在所属的一定区域范围内,当地的人民群众都是该交通工程项目的潜在使用者,而且这个使用者群体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特点。天然的垄断性是指交通工程的所有使用者在外出时,都必须依赖这些交通工程项目,因此交通工程具有明显的公共属性与垄断性。

(二)具有周期长、工序多变特点

很多交通工程建设与传统的建筑工程相比较,在建设过程中,很多交通工程不仅要跨行政地区进行施工,还具有周期长、工序复杂多变、施工材料种类多样、施工面积大、地质条件多样、跨专业数量多、结构种类多样等特点,这无疑是加大了对施工现场的控制管理难度与质量控制难度。

(三)交通工程属于商业产品范畴

从本质上来讲,交通工程其实属于商业产品范畴。因为在我国颁布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已经明确指出交通工程建设主要是由建设范围、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以及工程监理单位来负责工程的建设问题,这几方人员就构成了交通工程的卖方,而工程当地潜在的使用者——人民群众就构成了买方。所以交通工程仍旧属于商业产品,可以进行交易。目前我国针对交通工程的交易,其主要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政府相关部门审定的收费年限许可,第二种是车辆年费转移支付,第三种是部分或者是全部财政性资金等方式。而且在一定时间内,交通工程的价格是相对稳定不变的。这主要是因为交通工程的买方主要是人民群众,买方具有不确定性,事实上买方是不可以参与工程的议价和质量的验收工作,并且买方也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判断能力,因此出于对交通工程自然特点的考虑,政府规定由当地的交通部门来担任买方代表,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监督。

二、交通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激励机制问题导致交通工程时常出现质量越高效益越少的现象

对于交通工程建设的各个参与方来说,其获得的利润空间是有限的,因为工程价格是相对固定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采取高成本、高投入的措施,这就使得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差价很小,自然工程建设参与方所得到的利润就有限。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为了追求高利润,参与方人们弄虚作假,偷工减料、不遵守施工规范要求而降低工程质量和成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各个参建单位相互串通,玩弄手段,对于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很少记录或者干脆不记录等,以企图通过工程质量验收环节。(2)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选择施工材料时,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不断压缩材料的购买资金,甚至采取降低路基厚度的隐蔽措施来获取更多的利润。(3)施工人员施工技术与素质参差不齐,素质较低,对于人员的考核也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相关文件的标准,施工管理一片混乱,违法乱包现象时有发生。(4)监理单位工作不到位,对于施工单位的不当行为视而不见,甚至忽视质量问题的存在,这都严重影响到交通工程质量问题。

(二)对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违法行为处罚金额数目较大

一般说来,处罚应该与所犯的过失是一致的,如果处罚不当,不但没有起到制止的效果,还降低了法律的权威性。现阶段,在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就出现了处罚金额数目较大的现象,对于那些投资规模较大的跨海大桥或者是长距离高速公路来说,当其出现违法行为时,采取十几万元的处罚力度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这种处罚力度不适用农村中规模较小、概预算较小的公路建设。当农村公路建设出现了违法行为时,可以由当地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按照规定给予严厉的处罚。

(三)交通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交通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监督人员还不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新技术与新器材,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法律法规还存在不熟悉的现象,没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这都会影响到后期的质量监督工作质量水平。

三、改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中主要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严格审查勘察与设计文件

为了逐步建立与完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我们要严格审查勘察与设计文件,确保其符合相关文件标准。具体说来就是在实际施工中,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严格审查,一旦发现有违纪和违规的行为出现时,就必须对相关责任人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并处以相应的罚金,还要将其行为体现在个人信用档案中,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同时并将这些违法乱纪行为清除记录在勘察单位与设计单位的档案中的,对其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工程质量。

(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管理处罚细则

我国地大物博,占地面积比较广,各省市、各地区的综合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制定交通工程管理处罚细则时,交通部门也必须要因地制宜,即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紧密结合当地的交通工程方面的法律法规等,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处罚细则。例如对于比较偏远地区的农村公路建设来说,当地的交通部门应该适当降低处罚力度,降低处罚金额数目,以保证法律的权威性,确保工程的质量监督效果。

(三)积极做好交通工程建设的“入口“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我国整个交通工程建设市场的稳定、和谐发展,相关的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建立与完善各个参与方的诚信审查与准入制度,积极做好积极做好交通工程建设的“入口“管理工作。具体说来就是对于从业单位在以往工程建设中是否出现违规行为等,交通主管部门要和质量监督人员共同努力,及时做好从业单位的诚信记录,只有那些符合要求的从而单位才可以给予准入证件,严禁经常出现违规乱纪行为的从业单位参与工程建设,以有效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水平。

(四)积极发挥奖励机制的效用

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也要积极发挥奖励机制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带有明显奖励色彩的工程项目,更应该主动推行并实施奖励机制制度,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对于以往成功的质量监督工程项目,我们也要进行及时经验总结,并做好笔录,以供大家借鉴与学习。

結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针对交通工程具有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了在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有效解决措施。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生重大改革的背景之下,为了发展社会经济,我们就必须要不断提高交通工程等基础设置的建设要求,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湘铭.试析交通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几大问题及改善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

[2]关虹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3]林天源.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07)

质量监督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行政执法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周口市质监行政执法形成了依法管理、依法决策和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但还存在人员素质低;超脱性无法实现;权力制衡机制尚不完善等困境。走出质量监督行政执法的困境,出路在于优化执法环境;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素质;合理运用统一自由裁量权。

【关键词】质量监督;行政执法;困境;出路

1.问题的提出

行政执法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在省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质监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保国安民”的要求,紧密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质量振兴扎实工作,在促进质量整体水平提高,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应对一系列突发事件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质监行政执法工作实践中仍存在许多困难,亟待完善和提高。

2. 质量监督行政执法的困境

2.1人员素质难以适应质监行政执法

质监行政执法工作具有广泛性、综合性以及很强的政策性,因此作为一名质监行政执法人员就必须一专多能,既要熟知质监行政管理法规,又要熟悉法学基础理论、民法、刑法等综合性法律知识,既要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又要掌握新形势、新知识,还要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办公设备,监管新的领域,但目前我们的质监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离上述要求尚有差距。主要表现:一是基层干部学习培训条件差;二是工作中有畏难情绪。因为学习不够,造成基本功不扎实,遇有复杂的案件往往不能胜任,大量精力放在易操作、标的额大的案件上,加之执行效果不佳,执法难以形成震慑力。

2.2超脱性无法实现

质监行政执法工作要求质监行政管理机关具有很强的超脱性才能保证严肃、公正执法,但现行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和执法手段却使质监部门难以超脱起来。一是无法超脱地方利益。一般情况下不敢得罪地方,当然不易超脱地方而独立执法。二是执法时无法超脱公安、法院。质监部门的许多行政处罚因执法权限需要申请法院强制执法。这样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协调公安和法院,有时就可能以牺牲我们维护的国家利益为代价,日常工作中也不敢轻易得罪为违反质监法律法规分子讲情的的公安、法院人员。其结果是执行工作难以到位,影响质监行政管理法规的有效执行。

2.3权力制衡机制尚不完善

违法行为的发生多种多样,质监行政执法点多面广,查处违法违章工作是家常便饭。但案情发现多集中在一些基层执法人员手中,瞒案不报、私下处理、敲诈勒索现象也夹杂其中,数量虽少,影响却大。虽然目前我们的办案工作采用了调查、核审、审批三权分离的方式,但仍有部分案件在第一关就已干涸,后边的监督机制只能是形同虚设;定案时,办案人员与当事人及家属频繁接触也容易对执法公正产生影响。这里的根本问题就是权力缺乏监督,纪检监察机构对办案过程的监督缺乏具体规定。缺乏监督的权力容易膨胀,但监督太过则会导致职能弱化。

3.走出质监行政执法的困境的出路

3.1优化执法环境

地方政府首先要强化大局意识和长远发展观念,打破地方保护、地区封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地方政府的支持是质监部门顺利开展行政执法工作的前提,同时,也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因此,质监部门在开展影响较大的行政执法活动前后,应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态度,多向政府汇报,多与相关部门沟通、衔接,做到既依法办事,又合情合理,获得支持和配合。还要注意加强舆论宣传,寻求社会理解,要重点解决暴力抗法的应对、解决办案手段的不足、解决案件的有效执行,为执法工作减轻阻力,排除干扰并提供有力保障,营造良好的质监执法环境。

3.2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素质

质量技术监督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质监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是提高质监行政执法水平的关键。提高质监行政执法队伍素质,首先要通过培训、考试、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在熟练掌握质监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全面熟悉法学基本理论以及《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素养,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做到能正确认定案件违法事实,充分运用证据规则有的放矢地调查取证,准确适用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办案技巧和调查取证能力。其次是要吸纳一批政治思想素质高、纪律性强、特别能吃苦、有无私奉献精神、真正具备法律知识的人员充实到执法队伍中,形成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执法检查制度、案件回访制度等行政执法制度,严肃纪律,加强内部监督,虚心接受外部监督,提高办案实效,认真做好质监行政复议、诉讼等事宜,打造一支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质监行政执法队伍。

3.3合理运用统一自由裁量权

质监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科学、简便易行而又合法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操作程序和裁量规则,从制度上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做到处罚的自由裁量标准在特定的行政区域内、一定时间内的统一,只有合理运用自由裁量权,才能促进行政处罚的公平和效率,维护质监部门的执法威信和权威。

质量监督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行。有效的会计监督可以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合法、准确规范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反映的经济活动的信息质量,防范经营风险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完善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会计监督体系的缺失

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一是内部监督,即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以及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过程的监督;二是社会监督,即社会中介机构给各有关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三是政府监督,即国家会计主管部门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再监督。三者相辅相成,但它们之间的职责、目标、实施手段及承担的责任等存在很大差异。有关规定明确了其基本任务是在维护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但在操作中三种监督并没有完全按照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更加弱化了原本就不强的监督职能。监督的基本原理应是制衡和牵制,即通过上下左右的相互制约纠正偏差。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其主要任务是在单位领导人的领导下,通过对记账凭证的审查、财务收支的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等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并保证财务会计活动和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之内。政府监督存在重复进行和职能不到位的问题,没有形成威慑力,影响了其实际效果和长远效用。各种监督职责不清,造成检查重复,有了问题相互推诿。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困难重重,会计人员作为监督者并不具备独立地位,特别是其利益关系依附于本单位和本单位领导人,监督一般很难坚持下去,除非出现特别严重的问题,严重挫伤了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的积极性。社会监督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不规范的从业环境和不正当市场竞争,难以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经济警察”作用。所以,薄弱的缺乏严密而系统的监督体系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2新准则下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带来的监管挑战

新会计准则将会计目标定义为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使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特征,而可靠性和相关性就是保证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最重要质量特征。新会计准则对二者进行了强调:首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第一条就对可靠性进行了诠释,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其中还明确规定了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这些条件突出强调了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次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拥有更充分的信息,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获得的信息是不充分的,所以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他们都需要可靠的信息,任何虚假和误导决策的信息都比没有信息更有害。因此,可靠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另一个重要质量特征。

虽然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但是由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给会计监督也带来了挑战:①新会计准则的运用仍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可能降低。首先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各方利益相互博弈的结果,是一种不完全的合约,具有不完全性。财政部在发布会上称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换言之,除了上市公司必须执行新会计准则外,对于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存在差异的地方,其他企业仍然有较大的选择空间。由此可见,新会计准则的运用仅限于上市公司,与同行业的非上市公司相比较,二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可能基于不同的核算标准,导致其可比性进一步降低。其次会计方法是在会计原则的指导下对某一经济事项或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的会计方法,目前企业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和不确定,而《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日趋简约,使会计处理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这种可选择性,给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带来了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还有,目前在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冲突、矛盾的地方,在这些法规、规范、准则的指导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就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②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对于一些重要新会计准则吸纳了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会计原则,注重强化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使资产和交易得到更为公允的反映,但是不可能完全堵住财务报表上所有的漏洞,不可能杜绝某些公司高管操纵利润的冲动和意图。主要表现在信息资产和信息负债很难用历史成本原则来计量,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更是改变了传统的计价模式,如果会计人员按照历史成本原则处理会背离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公允性原则,则会低估公司的资产和收益,与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差异。再加上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稳健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在执行中本身就有很大的灵活性,企业本身就有对外夸大自身优势的动机,这样往往造成损益计算不实,虚增利润,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偏差。

3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的思考

3.1完善会计法规、制度,保证会计监督有法可依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对《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完善,切实有效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新企业审计准则》,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内部监督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内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在此技术上健全和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和控制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账务处理流程、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原始记录管理、财产清查、账务收支审批、会计档案保管、财务分析、违纪处理等项制度。采取的有效的控制措施,从原始凭证的索取,到会计报表的核算,规范必须的程序,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内部监督,防止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原始凭证,强制会计人员必须依据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从而形成的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杜绝违法现象的发生。

3.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會计人员素质量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社会不良风气对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存有一定的影响。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势在必行,应制定细致的便于操作的职业道德规范,以便规范约束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职业道德倾向,促使他们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理智的心态对待社会,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的诱惑,以减少会计违法现象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

3.4实施会计人员委派制会计是企业管理者授意、迫使提供虚假信息的必经之路,以会计为突破口,把住会计这一“关隘”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会计人员委派制的出台和试行就是针对会计人员对企业经营活动监督弱化的缺陷,按照“国家(国务院)一会计局(财政部领导)-会计人员(执行监督)-内部人”逐层委托的设想,主要向各级企业中委派独立客观的会计人员来强化对国有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当局(内部人)的监督,实施会计委派制有利于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强化制约机制,防止管理者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搞账外账,遏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3.5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的力度和广度全面贯彻实施《中国注册会计师》,壮大注册会计师队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整顿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行为,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在全社会推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和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以有效的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3.6切实加大国家政府监督的执法力度代表国家利益的财政、税收、审计等经济监督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会计报告管理,严肃查处编造、篡改会计报表和弄虚作假的行为。第一,税务监督应当是政府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监督的主要手段。税务监督的对象是纳税人依法纳税情况,财务会计资料是其监督的基本内容之一。第二,财政监督应当以会计信息质量为主要对象。各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秩序,财政部门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当承担起管理和监督职责。第三,审计监督主要承担国家投资项目的监督。在具体操作上,审计监督应当与财政部门有明确的分工,避免重复。

上一篇:发展心理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新闻心理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