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精神范文

2024-07-23

传承民族精神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校;中华文化;传承弘扬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民族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认识如何,它的公民的文化品格如何,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与发展,乃至它的前途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昂然挺立,在很大强度上将要得益于我们血管中流淌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滚烫血液。同时,它也是一个自信的民族之所以自信的最大理由。

学校应力求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并结合各科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真正用传统文化精神和世界优秀文化哺育青少年,培养他们宏阔的视野、博大的情怀、独立弘毅的人格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人格精神的一代人或几代人,才能担当起自己经历的时代风雨,完成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一.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

1、学校在墙壁、宣传栏、校园内张贴和悬挂适宜的各种诗文和优美词句,校园广播在课间早晨、中午休息的时候播放优美的古诗文和优秀的中外文学名著,形成一种浓郁的阅读文化氛围。

2、学校为学生学习古诗文做出时间上的保证,确保学生每天有半个小时的诵读时间,最好以晨读时间为诵读。此外,每周三下午古诗文活动课为学生诵读时间。

3、开放学校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文学读物,建立一个学生必读书库,并要提高图书流通率,为广大师生系统阅读名著原典创造条件。

4、学校每半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讲座。每学年12月进行师生诵读汇报展示活动;每学年2次的专题读书论坛;每年5月举办一次的“经典诵读”擂台赛。

5、每班确定班级阅读成长计划,学生学年阅读计划。倡导师生共读,创设书香班级。一学年评出“十佳读书之星”、“十佳阅读班级”、“十佳阅读型教师”“十佳讲故事能手”等。

二、弘扬传统,落实行动

1、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族节日”“古诗词”等为主题,积极开发传统美德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更加有效地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美德。

2、重视传统节庆教育。学校充分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如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端午节给学生讲解节日的由来,纪念爱国先人;中秋节开展赏月赛诗会;每年的重阳节,学校组织各年级召开重阳“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主题班

会,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增强他们对父母与长辈的感情、懂得体谅父母,孝敬长辈。

3、每月开展“国学”大讲堂。邀请国学专家本校对国学有研究的教师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引领师生与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让学生走近屈原,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近杜甫,理解什么是忧国忧民;走近苏轼,理解什么是豁达„„让学生在阅读中解读并走近一个个伟大的灵魂,从而实现文化的传递、精神的传递。

4、利用学校的第二课堂,积极开展传统的文体活动。学校开展的兴趣活动小组有:合唱队、舞蹈队、绘画小组、书法小组、武术队等,坚持常年训练。学校大课间自编操为中华武术—励志操。每学年教师节进行校园艺术节师生作品成果展示,让学生们在一次次的情感体验中,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水平。因此,我们要搞好传统文化教学,必须从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

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培养训练,形成一支以语文组全体教师为主,其他科教师自己参与,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传统文化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队伍,为开展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开发孝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

如果说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的各科教学结合起来是百花齐放,那么开发孝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就是一枝独秀了。开发孝文化教育校本课程是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深入开展的重要体现,它是一所学校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有力方面,是破解当前德育难做的关键。

进行校本课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更加有效地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热爱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五、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教师,特别是文科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用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领学生与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让学生走近屈原,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近杜甫,理解什么是忧国忧民;走近苏轼,理解什么是豁达„„让学生在阅读中解读并走近一个个伟大的灵魂,从而实现文化的传递、精神的传递。让学生们在一次次的情感体验中,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营造积极良好的舆论环境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我们应在学校张贴标语、图片、宣传画等文化载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专栏、专刊、学校广播站等媒体,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要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校园文娱活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努力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 结束语

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主动吸收传统文

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小清新文章来源——海内论坛:

参考文献

[1]万国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设评弹特色学校[J].教育科技论坛.2011(02):90-91

传承民族精神范文第2篇

珉谷六小(原名旗洋小学)创办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创办之时有教师2人,学生近50人。距今有六十年办学历史。创办之初的校舍,使用的是没收地主的几间瓦房及庭院。后随着就读学生不断增加,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得到上级领导和地方群众的支持,学校校舍通过四次翻修、改造及新建,校园面积经过三次扩征,才达到如今占地7.4亩,建筑面积2182m2(4幢教学楼),拥有普通教室20个,专用教室6个。现有在校学生1100余人,教师51人,成为全县大型学校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文化。学校居于左旗苗族大寨中心,学校服务半径为3个村。主要居住苗族、布依族,汉族等村民,其中以苗族、布依族为主。长期以来,学校文化与民族文化互相渗透和影响,连汉族教师都懂一些简单的苗语和布依语。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很高,曾达到90%以上。现在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仍达到66%。因此,学校开辟了第二课堂,将民族文化引入校园,在校园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取得可喜的成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贞丰六小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现状

(一)我校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特点

一是民族风情浓郁。苗族、布依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民俗活动,苗族有“二月二”走亲节和“八月八”火把节等;布依族有“三月三”、“六月六”节日等等,这些民族传统节日,以歌言志、以舞抒情、以酒会友、气氛热烈、风情浓郁,展示了他们生产生活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是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最突出的有苗族芦笙舞和板凳舞等。此外还有独特的民族服饰和饮食文化,有别具一格的婚丧嫁习俗等。展示了民族的聪明才智和深厚文化底蕴。

(二)我校开展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意义

一是能让学生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掌握一些民族民间技能,增强对

本民族的了解和自信;

二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避免许多学生在课余参与其它不健康活动; 三是保证了参加训练学生的身体健康;

四是更加突显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我校近年来民族文化教育开展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充分发掘、整理、保护、开发好民族文化资源,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近几年来,我校多措并举,推动民族文化持续发展。为切实抓好各种项目的实施,我校将民族文化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计划和课外活动计划。初步开设了民族歌舞、民族工艺和服饰、民族历史和礼仪、民族体育等具有鲜明的本地乡土特色的教育项目和课程。其中民族歌舞主要包括苗族板凳舞、苗族歌谣、芦笙舞等;民族工艺、服饰主要包括帽饰、胸饰、刺绣等;民族历史、礼仪主要有民族婚丧礼仪、传统节日活动等;民族体育主要有陀螺、秋千、踢毽子、羽毛毽等。时间安排分日常分散教学和集中大型活动。日常分散教学主要通过在课堂上融入民族教育内容和课余开展教育活动上。使我校的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逐步得到普及与提高。

一是开设民族歌舞活动小组、积极参加民族活动。学校2009年成立了30—60人的“六小苗族舞蹈队”,由杨昌兰老师负责组织训练,购置表演所需道具:60余套服装,60余对板凳等。积极参加全县各项活动:2010年全县首届“校园之声”原创歌曲大赛曲目《苗乡校园美》获演唱三等奖;在2010庆六一“少儿舞蹈大赛”中由龙波老师组织排练的《阿婆的长苗帕》获得大赛第三名;在2010年的苗族“二月二”走亲节活动中,以我校校歌《苗乡校园美》排练的歌伴舞节目深得现场观众的好评;2011年3月6日,60余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县苗族“二月二”走亲节演出活动取得巨大成功;2012年80余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县苗族“二月二”走亲节演出活动,舞蹈《竹下飞歌》表演获得圆满成功。

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丰富活动内涵。2010年,在县教育局、

苗学会的支持下,组织了6名教师到兴仁县的苗族重镇鲤鱼坝参观考察中小学的校园民族文化建设,取得宝贵的经验,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坚定了我们实施此项活动的决心。

三是发掘、传承民族文化。学校在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对民族文化、民族体育的挖掘、整理和弘扬工作。在民宗局、苗学会的的支持和鼓励下拟开办“民族语言”班、“民族民间器乐”、“红领巾民族广播站”等方面的活动,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

四是为加大我校“六个一工程”的实施力度,2012年主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子项工作:

1、改建一个民族文化宣传长廊(瓷砖套框、顶盖琉璃瓦,总长50米×1000元, 50000元);

2、组织编印 “民族民间文化”校本教材200本(200本×20元=4000元);

3、新增表演道具民族乐器芦笙20对(40对×200元=8000元);

4、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吸收其他示范学校的成功经验;

5、聘请民族歌舞教师1人(月工资800元,1年按10个月计算共8000元)。

6、拟开展民族刺绣工艺活动兴趣小组,聘请左旗村的资深民间艺人传道授艺,保护和传承民间民族工艺(月工资800元,1年按10个月计算共8000元)。

二、我校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现有的师资水平难以进一步推进活动的开展,十分缺乏专业的民族文化指导教师,教民族文化课程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兼职教师,真正懂得苗族文化内涵的教师则更少,参加过培训的教师根本没有。

2、有限的资金使活动的开展受到制约,如活动道具购置、师资考察培训、节目训练补助、外聘教师补助、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等。

3、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不完善,活动功能室窄、音响设备落后等。

三、加快我校民族文化传承的对策建议

1、选调教师外出深入到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地方外出培训。

2、结合学校学科特点,重点抓好民族音乐,舞蹈,体育与制作,使其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紧密结合。

3、抓紧深入开展民间文化内容的深入搜集,调整作息时间,抓紧收集原始资料,因为熟悉民族文化的多数是年越古稀之人,让民族文化精髓不因人员的流逝而消失。

4、加大校本教材的编排力度,开展民族音乐的编辑,舞蹈的编排,体育的开发和工艺制作的传承,使其有机地与学校各项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5、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做好做活民族文化教育传承活动。 总之,在开展此项工作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深感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但要真正做好此项工作,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与重视,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和民间艺人的工作积极性,全策全力,进言献策,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一定会在我校蓬勃发展。

贞丰六小

传承民族精神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图书馆;图书馆文化;图书馆服务

作者简介 刘艳艳,广西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员,广西 南宁,530022;蒙启。四川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

中图分类号 G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9)03-0179-0003

一、图书馆文化与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图书馆活动认识、观念、规范及与之适应的工作方式、执政理念和社会评价等。具体含义是工作人员的图书馆观念、意识、价值、评价等。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未来。这说明文化对于人的行为具有永久性的影响,短期的号召或专项突击式行动,远抵不过文化教育的内在驱动作用。建立良好的图书馆文化事关图书馆发展进程、全体馆员的根本利益。从理论上分析,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建设的深层次软件要素,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是一种道德的软约束。因此,推广良好的办馆理念,培养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意识是非常有益和十分必要的。

21世纪的图书馆为适应随时代变化带来的竞争,就必须努力提升办馆实力,从而提高整体服务水平。考察一个图书馆的办馆实力,除了图书馆的设施、馆员力量等现实能力外,还有一种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隐性实力。这种隐性实力就是指适应时代要求的办馆理念、服务读者方面的具体的价值取向及独具特色的专业建设指向,等等。这两方面的实力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图书馆的整体水平。而所谓的隐性实力,在某种意义上指的就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水平。

图书馆文化是包括图书馆设施环境、馆内文化活动及馆内隐性服务读者方面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在社会大文化背景取向下,全体馆员在馆长率领下,经长期服务实践所形成的服务取向的共同认可、共同追求的心理特征,富有进取性的精神风貌及独具特色的服务风格,等等。它应具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应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特色。

其中,图书馆文化可指图书馆的整体布局设计。独具匠心的场馆建设、建筑的特色风格及别致的花草树木、引人注目的展板标语等各个方面,将这些看似表象的东西,赋予深刻的寓意,使它变成馆舍内一曲无声的歌,成为具有灵性的陶醉人情探索的工具。图书馆文化同时还包括了对图书馆服务本质的认知,对图书馆功能的思考,对图书馆社会责任的理解。馆内的人际氛围,领导和员工的互动,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时代特征的充分体现,团结友善的亲和关系,民主平等的愉悦气氛,馆内各种运作中产生的那种心灵上的默契等等,上述因素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图书馆文化。

从现实意义上来讲,图书馆文化亦指图书馆在馆长的带领下,馆内领导员工在长期服务中培养而形成的那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精神追求、共同的探索指向等,它影响到馆内管理、服务的风格、政策目标的制定及运行的模式等各个方面。它是图书馆发展的精神上的内在驱动力,它反映一个图书馆办馆品味的高低。

此外,图书馆之间的竞争除了硬件设施、馆藏信息及馆员水平外,更加实质的差距就是在服务质量上。服务质量包括服务态度和读者所需的信息量的多少。两个需求相同的读者在提供服务质量不同的图书馆里,得到的服务态度和所需的信息量是完全不同的。

而图书馆最重要的文化内容是图书馆对读者的影响。除了良好的读书环境外,还有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互动的和谐默契,以及通过这一切反映出图书馆内明显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理想目标愿望及追求。实质上这些无声无形的东西才是图书馆服务读者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内容。图书馆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其主要目的不仅是吸引来了多少读者,而且是为来了的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读者是接受图书馆服务的直接对象,我们看重读者是因为读者对提供的服务的满意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图书馆提供服务的质量。从这个角度看,图书馆努力的首要目标应当是读者所需要的良好的服务质量。要强化和提升图书馆隐性功能,就必须注重图书馆文化的培育和建设,围绕图书馆的目标的培育,致力于图书馆独特的文化色彩并具有明显价值取向的图书馆文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二、当前对培育图书馆文化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一)对培育图书馆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

通常我们会很容易误把现状的图书馆文化当作应有的良好的图书馆文化,认为图书馆只要正常运转,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按部就班就万事大吉了。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文化传统客观存在。作为图书馆习惯的价值取向、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先进的还是落后的,都在图书馆活动中长期发挥作用,产生重要影响。但是,面对着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色彩的新形势,过去的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色彩的思维定势、价值取向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二)对培育图书馆文化的耐性不够。未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很多的图书馆创建时间相对较短,少了现在发展的深厚底蕴,缺少长期的文化积淀,这是一个明显的短处。固有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新的文化的形成没有足够的认识,总想通过短期的强化作用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培育和建设图书馆文化还没有做到深入挖掘图书馆文化的内涵,甚至错误地把它当成是简单的几句口号和表面上的几个标语,长远的忧患意识不够,永葆图书馆事业青春的活力不够,人才、科技装备、技术都有待提高。

当前培育图书馆文化的理念还没能融入到每个图书馆人的日常工作中,馆员的头脑中没有时时处处都有一种从点点滴滴做起的意识,没有尽力把事情做到最完满,即还没能做到自然行之,还没能形成一种氛围。图书馆员之间没能做到互相影响、互相监督,且没认识到在培育图书馆文化中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没有让为培育图书馆良好文化做点什么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

(三)不能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图书馆事业有悠久的的历史,有许多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加以继承和发扬。但是根据形势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和任务的变化,没能与时俱进。图书馆工作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必须不断地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但我们很多时候在工作中还是凭老经验,这个“老经验”的后果是工作没有创新、工作没有动力、工作没有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知识信息数量的迅猛增加和传播手段的日益丰富完善,广大公众获取知识信息渠道的增多,单纯来图书馆读书看报及查资料的读者,较以往有减少的趋势,从“传递科学情报”这一图书馆的传统职能角度来讲,其利用率会相对降低。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发展,但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够。

(四)缺乏有个性、充满活力的图书馆文化品牌

图书馆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大文化它具有自己的突出个性,这个个性就表现在它是为图书馆服务的,它是在图书馆长期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图书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服务的。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基本特点的体现,是一个图书馆独特的价值观和风格的具体反映,并以其鲜明的个性区别于其他图书馆,形成自己的具体特点,这就是图书馆的独特性。现阶段的很多图书馆的图书馆文化不能反映图书馆的实体地位,不能反映图书馆的独特服务,不具备这样的独特的个性。

三、建立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图书馆文化

(一)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办馆理念

图书馆文化建立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新的服务方式的探索寻求过程。图书馆文化的建立需要有一个新的服务理念和思想作为引领,因为图书馆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新的办馆理念和服务思想在图书馆服务各个环节的体现和反映。因而,图书馆文化建立首先应是认真学习研究新形势下服务涌现的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从而去探索把握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确立符合客观实际,适应时代要求,有利于创新服务的新的办馆理念和思想,并由此引领培育和建立创新服务的图书馆文化环境。

(二)要把建立良好的图书馆文化培育成一种习惯

建立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是一种办馆理念和思想的实施与把握,不是短期就能见成效的,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图书馆文化需要一个培养形成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沉淀,不能急功近利,需要全体图书馆馆员的认同和执行,形成图书馆内全体员工的无形规则及上下左右之间那种互动和谐,才能发挥出它的独特威力和作用,唯有让它成为一种习惯,才能让它长久、持续地发展更新。很多图书馆有着良好的传统,这个基础很好,只是随着环境的改变,我们的意识淡薄了,这种现象必须加以纠正和正确的引导,加以培育。图书馆文化深入人心后,人们都接受着各种良好的文化的熏陶,就会自我约束,良好的意识就会增强,就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让培育良好的图书馆文化形成一种习惯。

(三)正确看待传统与时代创新的关系

图书馆事业有悠久的历史,在这方面很多的图书馆都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了长期的积淀形成的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有许多传统是需要传承发扬的,并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去感受时代精神的召唤,实现图书馆文化的创新。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与时俱进,要开拓创新。因此,我们的丁作也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永远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跟上前进的步伐,才能使图书馆事业永远保持旺盛的活力。要创新,就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工作。要把学习、培训作为今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在学习问题上,每个人都不能特殊,通过学习提高每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馆员这支队伍的素质。

为增加图书馆的人气,吸引更多的读者光顾图书馆,图书馆应采取新措施,扩展图书馆的读者面,提高公众利用图书馆的便利性。图书馆不但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民科学文化水平的社会教育中心,也是实行终身教育的理想场所。社会教育作为图书馆的四大社会职能之一应备受重视。图书馆应由过去单纯的“文献服务”提升为综合性的“文化服务”,应由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文献中心”,转变为适应当代需求的“文化中心”、“教育中心”,让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创新的服务领域和吸引人气的新措施,使图书馆的读者人气保持旺盛。

(四)培育自己的特色、建立充满活力的图书馆文化品牌

传承民族精神范文第4篇

缅怀过去,传承未来,跨越时空的隧道,去寻找历史的足迹,你定会为之震撼;面对革命英雄的大义凛然,面对他们宁死不屈的决心,你定会为之感动;面对壮士们不畏艰险,面对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你定会为之折服。祖国的山河中,处处闪烁着红色革命的光芒,处处印迹着红色革命的史迹。透过历史的年轮,我们不仅会了解到历史的故事,更会深刻体会出中国人民的灵魂、气质及精神!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所以我们必须为中国的和平而努力奋斗,为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而和侵略者斗争到一兵一卒,决不允许中国土地沦陷敌手。为了维护祖国的和平,大批仁者志士前赴后继,他们用信念和热血为历史写下了不朽的一页。

今年的国庆,恰逢新中国成立第69周年华诞。69 年家国巨变,把我的思绪带回69年前的沧桑岁月,无数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赴汤蹈火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的形象活生生的如在眼前。我似乎一下子就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似乎又看到了苦命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奋战疆场的情景。有英名长存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奋力堵抢眼、刘胡兰英勇屠刀下......下面我先讲一位志士的故事吧!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部队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了转移通知,但是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来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队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锡山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叛徒告密而被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送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东西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面前,亲眼看到匪军连铡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年龄中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临坚贞不屈,这种表现,恰恰是对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刘胡兰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意说出组织的秘密,也绝不让敌人伤害其他百姓,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红色故事催人奋进,红色歌曲洗涤灵魂,红色书籍改变命运,我们要时刻铭记,正是这些革命先辈用鲜血染红了国旗,铸就了历史,换来了今天。红色经典使我们想象出很多与那时红军战士有关的事情。难以忘怀他们曾经走过的景区,难以忘怀他们英勇的神情,难以忘记每个牺牲自己生命为我们做一个好的开始,结束一个糟糕的结尾。

正靠着无数革命先辈的奉献和牺牲精神,靠着他们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东方雄狮才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今天,红色精神,红色品格,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有责任传承红色经典,发扬革命精神,让红色故事代代相传,让红色歌曲时时传颂,让红色书籍天天阅览,让红色经典做我们的人生导师,让我们用革命者的精神努力学习,发奋图强,为新时代谱写属于我们的乐章。

传承民族精神范文第5篇

在为期两天的学习活动中,老师们先后来到梁家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等地学习参观,在总书记曾经插队历练的梁家河村,老师们实地参观并感受这片习近平同志与基层群众朝夕相处了七年的土地,了解知青插队艰苦创业的事迹,体验那段艰难困苦却又激情昂扬的岁月。老师们纷纷表示,大家将以习总书记的这段宝贵经历作为鞭策,在学习感悟中汲取力量,燃烧青春斗志,坚定理想信念,用实践和实干实现梦想。

在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老师们观看了镌刻历史印记的图片资料和先烈遗物,了解了在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建立敌后根据地、革命火种星火燎原、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辉煌历程,感受了革命先烈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延安精神和长征精神内涵的理解,大家深刻地认识到这既是中国共产党,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具有永远的时代意义。

传承民族精神范文第6篇

志愿服务模范事迹报告会在集团漳村矿召开

本台记者牛虎太报道

3月21日,山西文化促进会志工委学雷锋志愿服务模范事迹报告会在集团漳村矿举行。中华志愿者协会理事、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志愿者文化服务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省委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处长刘建成,以及集团社区社工代表、集团各基层单位社区志愿者、山西文促会志工委学雷锋志愿服务模范事迹报告团团员等参加。

刘建成表示集团社区志愿者工作结合企业发展的步伐,做得有特色、有亮点,社区志愿者工作的机制健全,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会上,刘建成还传达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山西文促会志工委学雷锋志愿服务模范事迹报告团团员赵海生、张兰香、蒋爱宝、王瑞分别作了题为《传承雷锋精神 构建和谐社区》、《帮教送暖 奉献爱心》、《无偿帮困难人 做今日真雷锋》、《心理之旅》的学习雷锋楷模的事迹报告。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志愿者文化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志愿服务山西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兼宣传部部长郝晓军宣读了学习雷锋精神的倡议书。

上一篇:采区通风方式范文下一篇:长春税务学院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