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论文范文

2024-07-22

中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面对国内教育系统的发展、改革、建设与深度推进,各种新奇的教育方法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处理,实现教育的价值与作用。本文以中职计算机设计类课程为例,分析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思路,希望能够更好地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体现该教学模式的价值。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中职教育   计算机设计类课程

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必须改良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与教学对策。中职教师要立足实际,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中职计算机设计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体验式教学,发挥体验式教学的作用,让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一、中职计算机设计类课程体验式教学类型

1.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模式是指在学习知识前,学生会先入为主,用自己的方式感受和理解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创作出更富有感情的设计作品。

2.思维体验

体验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思维体验导出自己的思维,并利用这种思维引导学生,训练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3.形象体验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学习能力水平较低。面对这种情况,中职计算机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中要做好理论讲解,用形象体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形象记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知识点建立深入印象,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与印象。

二、中职计算机设计类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1.课外体验

為了保障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中职计算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理解文化、了解民俗,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地方特色的理解。如在教学计算机平面设计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本地景点,拍摄相关照片,该过程既为学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又丰富了学生的素材资源和创作灵感。

2.课堂体验

每个中职学生都能通过不同的活动、不同的实践收集不同的素材,这些素材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谈感想。其他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也可以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触,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帮助、互相进步,更加深入地理解地域文化和作品设计的特色。

3.知识构建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在使用素材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软件修改和剪辑这些素材,做好学生设计素材处理与选择的引导工作,让学生自主发掘素材中的不足,然后运用Adobe illustrator、Photoshop等软件完善和修改素材。素材的剪辑与修改能提高学生对软件的熟练程度,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剪辑和修改素材,这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在教学时,教师要先提出实践点,再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素材的处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脑能力。

4.课后设计

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发挥的作用非常突出,尤其在课后设计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将计算机平面设计知识准确无误地融入其中,结合当地特色景点、特色节日设计旅游地图与文化产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理解设计的内涵,丰富设计本身的灵动性,并将产品转化为商品,推广当地文化。

三、结语

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决定了它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中职院校应创新教学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举措,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持续性地研究新时期的教学模式,打造更合理、更科学的教学模式,发挥体验式教育的价值,为中职计算机设计类课程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琳琳.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电脑迷,2017,(12).

[2]陈容珍.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课中的应用探析[J].通讯世界,2017,(4).

[3]吴霖如.借助体验式教学推进德育课职业素养的渗透[J].文教资料,2016,(2).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中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中高职课程衔接所指的是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之中具有相同特点或者较为相似的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分工与承接的有机结合。其衔接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衔接, 通过衔接可以使中高职的课程内容之间具有独立性特点, 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有机的体系。在当前我国中高职的衔接主要表现在外延式的学制衔接, 而对于内涵式这个以课程作为核心的衔接方式衔接形式的研究力度则相对不足, 基于这种情况对内涵式衔接的研究也仍然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之中, 并且这一研究暂时也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完善性特点的体系结构, 由此也就严重的掣肘到了中高职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 教育内容设置与课程设置重复

在当前中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沟通, 而且不同职业院校之间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过程中主要侧重在要求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的专业能力水平, 而对于学生在毕业之后继续深造的可持续发展潜力重视程度也不够重视, 由此也就造成了两种院校之间教学内容存有一定的重复。比如在中高职院校之中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与组装与维护课程, 课程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名称上都完全一样, 由此也就很难将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层次性方面的差异体现出来, 进而也就使教育资源与学生的学习时间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浪费情况。中高职院校需要对彼此之间沟通进行一定的强化, 并且将中职院校所具有的基础作用与高等职业教育所具有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避免有不必要的重复教育问题出现。

(二) 中高职文化基础课之间存有脱节的问题

中职教育之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侧重的是计算机的一些技能性操作, 学生们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而且在中职院校之中文化课的课时数量也不够, 进而也就造成了学生们必要理论基础的不足。而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之中并没有将高中与中职毕业学生之间差异性体现出来, 进而也就造成了一些高职院校之中的中职毕业学生很难跟上学习的进度, 由此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们对于计算机学科的兴趣。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法

(一) 对于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计

中高职院校之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 特且二者也都具有着层次性的特点, 在中职院校之中所强调的是学生的技能水平, 所培养的也是一些中等技能型人才。而在高职院校之中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高端技能, 对于毕业生的要求比中职院校在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也更高。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指定的过程中需要中高职院校以及企业都共同参与其中, 对于就业岗位对应的职业技能需要由该行业的专家与教师来共同进行探讨, 并且将其作为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

(二) 对统一的课程标准进行制定

在对中高职院校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进行制定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主线应该是职业技能, 对于传统教学之中以学科作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并且对于职业能力的练习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于中高职贯通的课程标准加以编制, 由此来为中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与内容编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中高职院校之中在各门课程设置过程中都需要具有较为明确的界限和目的, 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保证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接口。将中高职院校课程相同或者相似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 并且需要在整合过程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避免二者在课程内容上存有重复或者脱节的问题。在中职院校对课程进行设置过程中需要将其操作性、实用性与基础性的特点体现出来, 而在高职院校之中对课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将其拓展性、创新性与技术型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

(三) 对于职业能力教材进行编写

中高职教材属于中高职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 其属于教师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剧本,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效果。贯通式的课程教材编写基础主要在于统筹了中高职教学之中的评价标准与教学内容。结合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所具有的层次性, 并且依照二者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不同以及学生职业发展在层次需求方面的不同组织相关的教师与专家来对与当代职教体系贯通式教材进行开发与设计。

(四) 对于多元评价考评体系加以完善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普通中学与中等职业学校, 在中等职业院校之中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 其考核的重点也是一些专业的核心课程。在高职院校之中需要对已学课程的认同机制进行构建, 而且对于中职学校的学分也需要承认, 不要求学生对于已经学到的课程进行重复学习, 进而来使他们能够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投入足够的精力, 并且使他们在当前市场之中的职业竞争能力得到提升。中高职衔接考核评价体系针对于高职院校之中也只能力目标的差异性需要对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明确。并且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反馈机制进行构建, 对于一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运用, 由此来保证对于学生的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全面性特点。

四、结束语

中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衔接属于我国计算机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需求, 而在我国的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之中, 对于这二者的衔接仍然处在初期的摸索阶段, 结合计算机职业岗位技能方面的需求, 来对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贯通式课程体系加以构建, 并且对于合理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进而来对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素养进行提高, 并且从最大程度上保证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在对中高职衔接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 需要重视课程的衔接效果, 良好的衔接有助于推进中高职教育的更好发展。笔者在本文之中简要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并且结合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提出了几点自以为有效的方法, 希望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计算机技能人才的更好培养。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衔接,职业能力,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 王晓鹏.中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衔接研究[J].科技资讯, 2017 (36) :189.

[2] 吴青林.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西藏科技, 2016 (2) :18-19.

中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1 我校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近几年,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 几乎每所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 追求质量效益和加强质量监控是形势所趋。而考试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 特别要让学生要在众多院校中脱颖而出, 必须在考试方面进行改革, 以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1)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应该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 其考核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 应该对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 建立一套适合我校计算机专业的高职学生的考试体系。

(2) 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 但自制能力相对较差, 另外学生来源比较多,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些特点决定了考试方式不能采取一种模式, 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方式, 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考核, 以更好地发掘其能力。

2 我校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以前考试存在的问题

(1) 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形式单一, 专业教学方案分为考试课程、考查和选修课程三种, 相应的考试只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课程的考试以一学期一次的闭卷考试形式为主, 只有一些选修课程和考查课程的考查采用开卷形式。这种单一的开闭卷形式只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情况, 片面强调了记忆的重要性, 忽视了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特长发展。

(2) 考试内容不够科学。以前的考试内容过于重视书本知识、记忆能力和共性知识的考核, 理论部分较多对综合能力的测试不够, 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考试题中选择、填空、判断等客观试题所占比例过高, 而综合运用、实验操作等主观性试题比例较低。

(3) 考试结构失衡。目前, 知识与技能并重、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观念已得到教育界的认可, 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比重基本占到教学计划总教学时数的50%以上。但这种结构变化并没有在考试中反应出来, 学校对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考核并不重视。

3 我校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改革后的考试模式

(1)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实践性非常强, 所以我们探索“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的, 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 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教学考试模式”。其基本做法是: (1) 制定“课程考核纲要”, 课程考核纲要是实施课程教学和考试的依据, 它主要包括:设课目的和课程知识、技能、能力与素质的教育目标, 以及课程考试方式方法的设计和要求, 主要用于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与目标, 明确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 (2) 按“课程考核纲要”组织实施教学和考试, 重点开展考试方法和内容的探索。改革试点课程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技能与能力的考核。从考试方式的选取和试题内容的设计均体现了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线”的高职教学特征。 (3) 按“课程考核纲要”对改革试点的课程加大了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课程采用了以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总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其中平时成绩考核采用课内作业和课内上机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主要考能力与技能, 成绩占50%;期未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 主要考理论知识的掌握, 成绩占50%。

(2) 推行职业资格鉴定与技术等级考试制度。 (1) 提高认识, 加强专科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工作。我们应该依据“国家标准”实施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 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接轨的以职业综合能力 (职业技能) 和职业素质考核为主线、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全程考核的校内考试体系。 (2) 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鉴于高职教育是在高中基础上所实施的高等教育, 培养目标主要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其教学计划设计应依据行业科技含量高的职业岗位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突出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注重相关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必须参加和通过国家职业资格鉴定, 毕业时应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为了保证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我校根据国家有关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考核大纲) 要求, 充实和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 特别是系统地增加了有关课程的技能和能力训练项目, 建立了相应的训练标准和要求, 加大了专业课和实践教学比重, 使教学实现了教学做结合, 使考试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到“技能、能力本位”的转变, 使人才培养工作更贴近就业市场和职业岗位的要求。

4 我校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改革考试模式的效果

该考试模式通过在不同课程的试验, 取得的效果: (1) 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考核, 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采用不同类型的实训方式进行训练和考核, 课程设计采用过程中关键环节自我评价、组员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及实践动手能力。

(2) 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达明显提高,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岗位工作能力。由于认识到位, 组织得力, 安排合理, 措施得当, 学生毕业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 而且有部分学生取得了高等级职业证书。证书的获得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特别是高等级证书成为学生就业热门技术岗位的重要砝码。

5 结语

考试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指挥棒, 对教学内容与标准、教学方式与手段、课程建设与革新等有重要导向作用。如何制定一种更符合计算机专业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能在职业教育改革中起积极导向作用的考试模式, 仍值得在办学实践中加以关注和探讨。

摘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懂理论又具有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教育, 上机操作的要求非常高。但长期以来, 以期末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 严重背离了计算机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产生了种种弊端, 制约了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如何让学生要在众多院校中脱颖而出, 我们构建了一个符合我校计算机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考试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考试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元美.高职院校考试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7.

中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VR技术掀起了第五次技术革命, 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虚拟现实VR就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个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 让参与者身临其境一般, 产生沉浸感。虚拟现实的特点与核心是具有沉浸感, 让人沉浸到虚拟的空间之中, 同时还具有交互性与想象性。当VR邂逅教育, 新型的VR教育模式孕育而生。VR与教育的结合, 可以颠覆传统教学方法中受教育的一方无法参与、无法互动的瓶颈;支持课堂的全真模拟展示和交互, 以其自身的特点, 结合技术手段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和真实感, 丰富师生对3D立体展示和实践性的需求。当VR作为一种看似玩乐服务的技术被应用到学习领域, 炫酷的技术加上现实需求, 为学习造就了不同的技术和服务体验。VR教育比其他方式能更好地让学生建立起对学生的兴趣和概念, 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时全方位运用感官和思维, 所以就学的更加扎实, 也更有趣, 它独特的魅力特点在于真实、互动和情节化。它让学习更有趣, 更安全, 更主动。

从作为VR元年的2016年开始, 到如今, VR教育已经从理念逐渐走向“落地”, 教育部明确将VR技术列入2018年度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任务, 把VR摆在了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等的位置。如何将VR教育有效的运用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 创建VR体验课程和实践课程, 带给学习者沉浸式的直观体验,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激发人机互动的学习兴趣, 不止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 特别是在高职专业教学的一些实际操作成本较高、或是有较大危险性的课程中应用, 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 无论是否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知识, 但是高职学生相较本科学生来说, 基础较为薄弱, 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学一年就开始了关于程序、C语言的各种算法和涉及复杂逻辑的课程, 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初入大学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些困难的。而且, 当下高职学生以00后为主, 具有较强个性, 还比较敏感, 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比较明显的情绪化特点, 对于自身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可表现较高积极性, 对比较枯燥的一些内容往往兴趣比较低。使得传统方式开展教学, 收效不高。而且作为高职学生, 普遍对于学习的兴趣不强, 大学自由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对学习放任自流, 学风存在问题, 一些学习习惯差的同学, 会不受控制的利用机房电脑看电影, 打游戏。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但是现实总体上还是很滞后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往往还是原来C语言, Java等基础类课程, 但是现代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迅速, 教学中的一些内容已经被时代所抛弃, 前沿的知识没有加进教学课程中, 导致学生能力和企业要求有差距。高职院校一般要求注重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 但是很多院校都没有切实关注这一点, 疏忽了对学生技能的设计, 导致学生没有掌握应用的技能水平。虽然高职的计算机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采用了项目化、理实一体的方式来提升学生技能, 但是因为教学设备更新慢, 设备也比较紧张, 教学和实训管理人手也比较缺乏, 使得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能够长期待在学校机房进行计算机方面的教学, 教学内容无法贴近真实场景等一系列问题, 让计算机课程教学举步维艰。

计算机专业课程因其本身的抽象性, 使得理论和实践的差别大。传统教学中, 教师一般利用软件模拟或是直接在计算机上操作, 并展示给学生, 学生进行模仿, 但是因为实际操作的差别, 也会出各种问题, 而这样的知识也过于零散, 会导致学生在理解时出现疏漏。

三、VR教育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

VR教育的独特之处, 在于可以在学生学习受阻的情况下, 构建各类虚拟环境、实验基地、学习伙伴等, 用直观和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方式, 将知识直击人心。把以后的“工作场景”原封不动地搬到大学里, 让高职教育与社会、企业进行了实时对接, 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提供了条件。

VR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 比如网络课程中的综合布线, 大型网络设备控制课程的操作实景, 还可以节省教育成本、规避实际操作的风险。对于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维修等需要动手能力的专业来说, 实物操作成本很大, 通过VR模拟出服务器、计算机的配件, 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组装, 配置教学, 摆脱了空间、设备、材料、工具的束缚, 既节省了成本, 又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能够随时随地进入教学环境参与学习, 降低实验, 训练的风险。以《网络布线》课程为例, 它作为网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其理论知识较为抽象晦涩, 学生不容易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而且由于场地、经费等多重原因, 多数学校无法提供各种网络实验设备, 导致部分实验无法完成;还有就是现有的实验条件很难搭建大规模的企业级的网络项目, 学生只能通过视频了解大型网络项目的规划和设计, 导致学生缺乏处理实际项目的能力。借助VR技术, 学生可以在虚拟交互的环境中搭建网络, 观察网络数据在设备之间的传输过程, 直观的了解网络设备的工作过程, 各个网络设备在虚拟学习环境中都可以任意拆卸, 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内部结构和掌握网络布线操作。

VR教学作为体验式教育, 比起老师枯燥的讲解, 会让学生直面现实的场景, 这可比仅仅看看课本, 再依靠自己想象来进行记忆有效的多。学生的感受和记忆都会更深刻。从而提升教学成果。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 其中的算法思想是逻辑性强, 非常抽象不易理解的, 整个算法的执行过程, 即使教师给出算法的整体思路和实例, 让学生具体执行, 也根本无法把算法执行过程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学生只能自己想象程序每一段的执行过程。对于一些基础薄弱, 逻辑思维差的学生来说, 很难将复杂的执行过程弄清楚。这正是课程教学的难点所在。如果运用VR技术, 我们可以将抽象的算法过程用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 比如在树的遍历上, 就可以用VR从可视化角度把遍历的顺序直观呈现出来, 让学生可以看出遍历的顺序是如何搭建的, 既方便了教师的教学, 也让学生获得了非常好的交互性和沉浸感, 有效的获取了知识要点。当然VR技术运用于计算机的实验实训, 打造虚拟现实计算机教室, 可以减少许多设备的花费和资源消耗, 让学生更加直观、方便的获取知识。虚拟现实计算机教室不但可以让学生模拟进入真实工作环境, 把以后的“工作场景”原封不动地搬到大学里, 还可以将一些不可拆卸的元器件直观展示给同学们, 深入了解一些不可见的结构原来, 对学生来说, 这种真实还原的教学, 可以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整个计算机教学中, 不但节约了设备成本、也减少了维修花费等。

四、结论

在将来的高职计算机教学中, VR技术将会更加深入应用, 做好虚实结合, 提高人机交互的功能, 达到真实的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体验效果等多重感知效果, 帮助教师和学生取得更好的成果, 使教学效果得以充分提升。

VR技术在不久的将来, 会有更宽广的应用前景, 也会成为新时期计算机未来教学发展的新方向, 将变革学生在高职教育阶段受教育的方式。

摘要:随着虚拟现实VR技术在教育各个层次的扩展, 也慢慢融入到高职教育教学中, VR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人机交互体验, 可以将相对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形象可视, 营造沉浸式的感官, 是当今信息化的一种有效手段。计算机专业教育在当今高职教育中地位举足轻重, 将VR教育与计算机教学融合, 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计算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正是探讨VR教育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便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更好的发展。

中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一、现代学徒制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 提升教学质量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教育和传统学徒制的有机结合, 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联合教育来培养学生。在过去,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唯一场所, 设计的教学内容和使用的教学方式都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发展的速度较慢, 学生成才较为困难。现代学徒制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提升了教学质量, 有助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促进了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改革, 通过技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 能够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中学习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中, 学校可以提供给学生高质量服务, 能够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合适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进步, 有助于学生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术, 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

(二) 满足企业需求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校企合作, 不仅能够保证职业院校的就业率, 同时也解决了企业人才紧缺的问题。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 是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现代学徒制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满足了企业的需求, 节省了企业培训资金, 简化了企业招聘流程, 能够让企业轻松获得人力资源, 能够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中, 企业不仅可以向高职院校提出人才需求, 而且可以亲自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人才应用的统一, 有利于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通过企业提供的工作能够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能够学习校内没有的知识和技术, 能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能够更好的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三) 促进学生发展

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形式是工学结合, 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 在企业打工积累经验, 不仅能够提高实践能力, 而且能够形成正确的工作观念。无论是现代学徒制还是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 它们都作用于学生, 都能促进学生发展。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 学生在学校能够学习知识和技术, 能够为企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企业能够实际应用技术, 能够弥足技术不足, 能够增强工作能力。通过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培养, 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工作, 能够高效完成任务, 能够深化知识和熟悉技术, 有助于学生日后学习和工作, 对学生的未来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学徒制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教学的核心环节, 也是教师要做好的重点工作。首先, 教师要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知识的载体, 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师要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提取出来, 同时要了解企业对学生的实际要求, 这样才能提升课程内容的实效性, 才能为学生制定适用的课程内容。其次, 教师要设计课程结构。教师要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协调搭配, 既要教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 又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术, 这样才能让学生发展成全面性人才, 才能提升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效率。最后, 教师要重视学生喜好。教师要将学生喜爱的内容添加进来, 提升课程内容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技术,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 环境构建

环境构建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现代学徒制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 教师要构建综合教学模式。教师要通过线上教学来延长教学时间, 来弥补线下教学的不足, 通过网络课程来传递教育信息, 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学生交流, 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其次, 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训的一致性。教师要和企业做好对接, 要让企业通过实训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发挥出主体性作用, 实现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最后, 教师要扩展实训范围。教师要在校内开展实训, 让学生在双重实训中提升能力。教师要在校内建立实训, 模仿企业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在相近的环境中学习, 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训经验, 同时能够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

(三) 完善评价

评价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 也是测试工作成绩的重要途径。首先, 教师要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师要不仅要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 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还要让企业的师傅评价学生的工作成绩, 这样才能提升评价的全面性, 才能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其次, 教师要重视师傅评价。师傅作为学生在企业的指导者, 承担着培养学生的责任, 担当着和教师一样的角色。教师要给予师傅评价机会, 要将师傅的评价考虑在内, 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最后, 教师要注重学生反馈。教师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的优化课程设计, 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同时要和企业师傅做好沟通, 找准教学方向,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语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提升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 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计算机教师应当做好课程设计工作、环境构建工作、学生评价工作, 促使学生发展为技术型人才, 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随之出现,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是高职学校的基础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 对学生的就业有着很大的帮助。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目标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就让现代学徒制的应用成为了可能。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现代学徒制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希望能促进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

参考文献

[1] 张玉梅.现代学徒制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J].办公自动化, 2018 (16) :18-20.

中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一、意义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情况下, 精心配置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速率和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效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1]。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 例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等等,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计算机相关的各类学科中都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数据结构, 仅仅学会一两门计算机语言是远远不够用的, 要想解决复杂问题, 必须要用复杂的数据结构来与具体的问题相配套, 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学好数据结构对于其后续课程有很大的帮助, 如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算法设计与分析、模式识别等。

二、为什么要学习数据结构

如何编写程序不是数据结构要做的事情, 如何优化程序也不是数据结构要做的事情。数据结构是告诉你怎样更好的优化数据之间的关系与组合, 使得在同样的计算机硬件下计算所占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更低。它并非强调程序本身, 而是用更加科学的结构来优化数据。打个比方, 我们将程序比作一架飞机, 计算机语言就是这架飞机的机身, 数据结构就是这架飞机的引擎, 飞机飞得快慢取决于引擎的优劣。简而言之, 数据结构与一门语言无关, 它是一种思想, 独立于具体的计算机语言, 这是最重要的, 有了思想, 用一门计算机语言就能很容易的给出具体的执行过程。

高职生非常有必要学习数据结构, 虽然高职生的功底不是很好, 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但是我们可以精炼一些重要的概念, 用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进行讲解, 多用一些图形, 少用一些代码;多讲一些具体的实现, 少讲一些抽象的概念。我想, 一套比较有针对高职生的数据结构讲解方法, 对于高职生而言还是完全有能力去学习好这门课程的, 并且对于他们以后的专业生涯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教学体会

(一) 学生底子差, 教学过程需要针对性

进入高职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初中教学中被初中老师放弃的, 所以这些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理论功底是比较薄弱的[2]。但是理论功底差不代表其他方面差, 如果能够实行有效的教学手段加以引导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给计算机专业学生讲授数据结构时, 对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都要有相当的针对性, 理论知识不能讲的太深, 纯粹的公式推导对于学生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一定要将数据结构方面的理论讲浅一点, 更多的注重实际的操作, 只要动手操作了才能全面、有效的理解知识点。

(二) 多做实验, 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乐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 它是求知的起点, 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它能调动、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 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兴趣, 就能主动学习, 全神贯注;没有兴趣, 就会被动应付, 精神焕散。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4]。

传统的数据结构教学更多偏向于抽象理论方面的讲授, 而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会比较困难。数据结构中有大量的实验要做, 这些实验有很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授数组时, 在讲授了数组这个概念后可以出一道思考题供学生自己出思考出所要用到的数据结构, 并且如果学生感兴趣, 可以让其用具体语言来实现。以下是该例子的描述[5]:

问题描述:

(1) 一堆猴子都有编号, 编号是1, 2, 3...m, 这群猴子 (m个) 按照1-m的顺序围坐一圈, 从第1开始数, 每数到第N个, 该猴子就要离开此圈, 这样依次下来, 直到圈中只剩下最后一只猴子, 则该猴子为大王;

(2) 基本要求:输入数据:输入m, n为整数;

(3) 输出形式:中文提示按照m个猴子, 数n个数的方法, 输出为大王的猴子是几号, 建立一个函数来实现此功能。

这部分知识点老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 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 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让学生领会, 并且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在实验中获得学习兴趣。

(三)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所谓多媒体教学, 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 将教学中需要的文字、图片、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应用在教学当中。数据结构知识点多、概念复杂、内容抽象、图形图标公式众多。传统黑板教学模式信息量小, 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 课堂效率无法保证, 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将各个知识点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 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气氛, 老师省去了整堂课写黑板的体力活, 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 课堂上形成良好学习情境, 点燃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的兴趣之源, 能够点燃学习兴趣。课堂上, 按照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在特定的情境下设计出一些问题, 学生会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激励讨论, 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燃起, 就能够使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由消极变积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努力提高业务能力

有了上述各种手段其实还不完善, 要使学生能够对教师敬佩, 教师自己还需要不断完善自己, 因为计算机老师毕竟很多没有真正在企业工作的经历, 所以努力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至关重要。一方面, 教师要做到课前认真备课, 课中严谨教学, 课后认真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后加以改进;另一方面, 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师应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休息日、寒暑假参加国家、省组织的一些专题培训, 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可以进入一些计算机行业进行实习, 向有经验的工程师学习当前的先进技术。这样不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 也使自己的专业视野更加开阔。

四、结束语

数据结构的学习难度对于高职生而言确实是非常大, 很多高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不重视这门课, 甚至都没有开设这门课, 或者教学计划上是开设了, 但是形同虚设, 根本不涉及具体数据结构知识点。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 例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等等,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数据结构这门课的不重视严重影响到高职学生后期的专业发展, 使学生在更高层次的发展时遇到瓶颈。本文从学习数据结构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数据结构以及本人在讲授这门课后的教学体会来阐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以此来让更多工作在高职教育一线的计算机专业教师们认识数据结构这门课的重要性, 投入更多的热情在这门课的讲授中, 更好的实现教学相长[6]。

摘要:计算机专业是当前比较热门专业, 很多高职学生选择填报此专业。但是,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数据结构在此专业的重要性, 严重影响了学生后期的专业发展。如何唤起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于数据结构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完成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目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这门课的意义和讲授这门课程时的一些教学体会等方面来强调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专业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数据结构,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 彭军, 向毅.数据结构预算法[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2] 严蔚敏, 吴伟民.数据结构[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 仲岩, 芦阳, 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4] TanPN;SteinbachM等.范明, 范宏建等译.数据挖掘导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32-48.

[5] 宁正元.数据结构习题解析与上机实验指导[M].上海交大出版社, 2000:11.

上一篇:临床分级护理现状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张学良国家统一观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