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2023-09-20

实训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为期两个星期的实训结束了,在这两个星期里,自己也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也明白了安排这实训的意义和作用,这次实训的目的是让我们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在这实训的项目主要有以下内容:

实训第一次课:网络综合布线设备与材料认识及规划绘图实训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认识综合布线工程中常用布线材料的品种与规格,并在工程中正确选购使用。 掌握初步的绘图技巧,会看懂工程绘图。

二)实训教学内容有:

(1)、认识各种双绞线 ;(2)、认识各种光缆 ;(3)、认识双绞线端接设备 ;

(4)、认识光缆端接设备 ;(5)、认识线槽、管及配件,桥架 ,压线钳,剥线钳,打线钳,光纤熔接机;(6)、认识机柜 (7)、认识其它小件材料 (8)利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绘制简单的工程布线图纸

三)实训心得:

通过这个小实训,我认识了以前只能是在书本才能看到的东西,也明白和懂得了一些不常用的工具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对自己以后出去工作提前打下了基础。

实训第二次课:综合布线工程测试实训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掌握 5E类和6类布线系统的测试标准,掌握简单网络链路测试仪的使用方法,掌握用福禄克器(FLUKE DSP-4100)进行光纤测试的方法。

二)实训教学内容有:

(1)、元件连线和安装工艺对线路的影响

(2)、简单网络链路测试仪和的福禄克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训心得

这个实训让我们懂得了做一个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的常用工具测试,掌握简单网络链路测试仪的使用方法,掌握用福禄克器进行认真测试的方法。 实训第三次课:综合布线方案设计实训(模拟某楼设计)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训掌握综合布线总体方案和各子系统的设计方法,熟悉一种施工图的绘制方法(Visio软件),掌握设备材料预算方法、工程费用计算方法。设计内容符合国家《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T-50311-2000》

二)主要教学内容有:

(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2)、水平子系统设计 ;(3)、垂直子系统设计 ;

(4)、管理间子系统设计 ;(5)、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6)、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

(7)、总体方案设计

三)实训心得

这个实训让我们懂得了做一个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的常用标准和基本设计理念和思路,通过这个实训,我们学会了如何规范系统的去做一个网络综合布线工程。 训第四次课:网络综合布线光纤熔接机实训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掌握光纤熔接机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光纤熔接机并熔接成功。

二)实训教学内容有:

(1)、认识光纤熔接机的各个部位,知道各部位的作用。

(2)、剥掉光纤的外保护层。

(3)、切平光纤的两端。

(4)、熔接光纤和绕光纤。

三)、实训心得

通过这个实训,我们懂得了光纤熔接机的工作时的要求。自己也亲自去熔接完成了几条条光纤,在第三次才熔接成功,而在整个过程虽做了了三次,但也收获了很多。因为自己是第一次接触熔接机,自己也切光纤的两端不平,所以出现了做三次的局面, 但在三次中自己没有灰心,认真的去做好。不断的总结自己切不平的原因,最后也成功了,使自己更加有信心面对接下来的学习。

整个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在经过理论设计与实际布线操作之后,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如以下几点的问题是在实训中遇到的:

(1)、在设计时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的认识不足,由于没有接触过真正的设计和测试的项目,对于第一次的设计有着诸多的不足,也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尤其是信息点的分布问题,不知道该怎样分布。

(2)、Visio软件的应用的不熟练,和设计一样都是第一次接触,而只有在课堂上练习,所以对于Visio绘图软件也是不熟悉。

(3)、制作跳线时的线序以及水晶头的问题,在以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中,跳线的制作非常重要。在网络施工中,一般都使用T568B标准。,而水晶头的制作则是比较困难,首先是剥线,剥线的时候不小心容易把线缆剪断造成不合格的跳线,其次是压线,在压线的时候经常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压线时没有把八个

头全部压好,导致有一段不通;还有一种是线缆没有剪齐,导致压线时有的线没有压进去。

实训心得和建议

通过实训,我更进一步了解了综合布线的设计步骤以及施工方法。首先是布线设计方面,面对网络综合布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原先我们在不停的检查排线架接头,通过逐一排除,我们自己也能检查到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其次是Visio软件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从只能按照书上的图来画到最后竟然独自画好了文化楼的平面图以及信息点的分布图;通过分组模拟网络综合布线实训,也让我们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为以后的学习指明了学习的方向。最后就是这次实训我认为我收获最大的:我初步了解了综合布线整个系统的设计,施工以及检验的一个工程的过程,这是我收获最大的一个地方。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学会了接受别人更好的观点,如何更好地去陈述自己的观点,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也进一步的认识了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和意义,更进一步的认识了团队合作带来的共赢,同时也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训人:折翅ふ亦能飛

学号:1111

班级:网络11-1

实训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工作过程系统化是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建立起来的教学体系。

工作过程知识是职业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工作过程知识”是在工作过程中直接需要的 (区别于学科系统化的知识) 、常常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知识 (包括理论知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训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在经过系统化教学, 学生可以完成某拟建项目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 (如毕业模拟施工实训) , 最后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所有学习领域的学习, 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

2 实践环节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土木工程方向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大型作业、课程实训、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模拟施工实训及毕业实习等, 具有明显的建筑行业特色。

其中毕业模拟施工实训是针对学生开设的一种新型实训模式。主要目的是结合施工员、预算员等建设职业岗位技能需要, 组织学生进行专业综合培训, 学习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学院实训基地按10~15人分组完成拟建项目 (教师提供图纸) 的施工组织、施工操作、工程概预算计算、监理、质量检测、安全管理、材料准备等工作, 培养学生适应行业发展和行业从业人员能力水平的要求。

3 毕业模拟施工实训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

施工企业中建筑施工程序包括承接施工任务、签订施工合同;全面统筹安排、做好施工规划;落实施工准备、提出开工报告;精心组织施工、加强各项管理;进行工程验收、交付生产使用。毕业模拟施工实训中拟建项目是一楼一底的一间砖混结构的房间, 其对应的工作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立精干、有效的技术组织并使之正常运行, 是实现项目技术管理的前提条件

首先按以下步骤进行技术组织:确定组织结构形式;合理确定管理层次;制定岗位职责。 (1) 由指导教师及实习学生共同落实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安全员、质检员、班组长、工人工作职责。 (2) 确定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工作项目有砌筑、钢筋、抹灰、架子、模板、测量放线等工作, 由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等主要技术人员根据项目的目标、明确列出技术工作内容, 进行分类归并及组合, 并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工期、工程复杂程度来决定管理的深度和管理跨度。按照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技术工作的客观规律制定工作流程, 规范化地开展技术工作。

3.2 图纸会审

主要是设计方 (指导教师) 帮助施工方 (学生) 解决在施工中的难处, 对于施工中有麻烦的地方予以提出, 请设计方解决。

3.3 施工组织

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以工程的计划、组织、控制为主要内容, 主要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预算员编制, 包括以下内容:编制说明、工程概况、组织结构、平面布置、进度计划、资源计划、施工方案、质量措施、安全措施等。

3.4 施工阶段

3.4.1 工种操作。

(1) 钢筋工种内容。钢筋弯曲、调直、剪切下料、连接、绑扎的方法及操作技能训练。 (2) 抹灰工种内容。单面砖墙 (含台阶) 的一般抹灰或墙面粘贴面砖。 (3) 砌筑工种内容。砖、砌块、砌体砌筑工艺、方法及操作技能训练。 (4) 测量工种内容。正确进行水准路线的测量, 记录及计算;正确进行水平角的测量和水平角角值的计算方法, 正确使用J6级光学经纬仪和全站仪的操作方法。 (5) 模板架子工内容。现浇结构模板安装、拆除的基本方法及操作技能训练;脚手架的搭设、拆卸方法及技能训练。

3.4.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任务 (质检员) 。

工程项目质量符合建设要求和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应当逐级建立质量责任制。

3.4.3 工期控制 (施工员) 。

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发生差异时, 分析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进度调整的措施和方案同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以保证工期目标。

3.5 安全管理检查 (安全员)

归纳为安全组织管理、场地与设施管理、行为控制和安全技术管理四个方面。对建筑施工中易发生伤亡事故的主要环节、部位和工艺等做安全检查评价时, 标准将检查对象分为十个分项, 每个分项又设立若干检查项目。

3.6 技术档案管理 (资料员)

工程技术档案必须本着真实、准确、与工程进度同步的原则, 并严格按照归档的要求, 做到字迹工整、清洁, 技术档案表格内容全面、格式统一、利于装订。

3.7 竣工验收

工程完工后, 施工单位 (学生班组) 应组织有关人员检查评定, 并向建设单位 (指导教师) 提交工程验收报告。建设单位收到该报告后, 由指导教师、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 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质量负责人等验收, 参与学生到场听取意见。

3.7.1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 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 (实训任务书) 约定的各项内容; (2) 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2) 设计图纸、设计修改通知单、标准图、施工说明书等设计文件; (3) 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的报告; (4) 有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5) 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3.7.2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依据。

(1) 国家和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工艺标准; (2) 设计图纸、设计修改通知单、标准图、施工说明书等设计文件。

通过以上模拟训练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 技术和专业理论不再抽象, 为今后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适应社会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摘要: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对认识课程的意义、缩短适应社会工作的时间。因此结合建筑行业要求把握好实践环节, 针对毕业模拟施工实训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专业兴趣是当前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毕业模拟施工实训,工作过程,系统化

参考文献

实训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2014年5月,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 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个对接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 贯彻落实好这五个对接将直接关系到现代职业教育培养质量的提升, 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

近几年来, 由于中职生源的文化基础和行为习惯越来越差, 加之学校实训场地不标准 (包括地面的不平整、工具箱不统一等) 和学生实训人数较多而且集中等, 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出现地面脏、学生乱窜和做事拖沓、应付了事、工量具和工件随意摆放、教师考核无标准、教学任务随意性大、学生迟到早退现象严重、随地坐谈玩手机学生较多等现象, 这就给实训教学的日常管理甚至安全带来一系列的困难。

为加强学校全面、规范管理, 2013年, 学校特别邀请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技术人员, 对全校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了为期半年的“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专题培训。培训结束后, 各管理部门编制出了相应的规范管理文件。

在上述背景下, 学校于2014年4月在机电实训教学与管理中试行企业的“6S”管理。

2 推行企业“6S”管理的目标

职业学校的实训场地与企业车间的布置极为相似, 这就为在实训场地推行“6S”管理营造了“企业氛围”、能够培养学生的“员工感”, 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提高适应企业环境能力。因此, 我们提出在学校实训实作室推行“6S”管理的目标是:模拟企业生产车间, 建设规范实训场所;提供安全实训环境, 营造舒适实训氛围;激发学生实训热情, 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规范操作流程,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打造精品实训场所, 提升学校良好形象。

3 实施企业“6S”管理的措施

实施“6S”管理做起来容易, 可坚持难, 它不是一个制度问题, 关键要让师生形成习惯。为此, 我们根据“6S”管理的推行原则, 制定了一系列的推行措施。

1) 制定“6S”管理推行方案。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素质, 实现校企无缝链接, 塑造学校良好形象, 增强市场竞争力, 明确“6S”管理推行范围, 制定了详细的推行步骤, 成立了以教学副校长任组长的“6S”管理推行小组, 制定“6S”管理实施方案, 组织老师培训, 制定奖惩措施;同时, 积极准备、完善相关制度、更新设备设施、添置物资用品等, 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2) 有效开展师生“6S”管理知识培训。对实训教师的“6S”培训是让他们了解“6S”相关知识, 增强教学现场管理的员工意识。让他们知道“6S”管理做容易, 坚持难, 明白教学生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的技能, 更重要的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实训时首先是对学生整顿秩序、规范行为、强调纪律, 然后才是任务教学。只有培训好教师的意识, 让大家明白推行“6S”管理的深远意义, 才是“6S”得以推行的动力来源。

3) 制定《实训室“6S”管理实施细则》。我们首先选择在车工、钳工、汽车场地进行试验, 采取边探索边推广边改进的方法, 制定了详细的《实训室“6S”管理实施细则》, 并按此标准严格实施。

4) 制订实训场地《“6S”管理检查标准》。为便于操作和实施“6S”管理工作, 根据各个实训实作室的具体情况, 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检查标准, 让师生一目了然, 并采取每周一和五必检查、中途随机检查的方式。

5) 逐步完善实训管理制度, 以确保“6S”的顺利推行。在每周一次的教师实训例会中都要对上周的6S推行情况进行总结和讨论, 及时提出问题和解决措施。进一步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 如《实训管理员工作职责》《实训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实训要求》等, 从“总体要求”“课前准备”“实训过程要求”“设备维护”“安全规程”“6S要求”等方面作出了可操作、可执行的相关规定。

6) 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检查、评比, 平时考核与教师年度考核挂钩, 与学生学业评价挂钩。从“强制意识”到“自觉意识”。

4 实训场地实施“6S”管理取得的成效

学校的实训场地自推行企业“6S”管理以来,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实训场地的设备安放进一步规范。布局比较合理, 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空间。

2) 提高了实作场地、设备的运行效率。“整理”“整顿”及“清扫”让实习实作场地更清洁, 物品摆放更有序, 从而大大缩短了在实作过程中寻找实作器材或设备的时间, 让实习实作更加有效的开展。

3) 提高了学生实训效果。杜绝了学生在实训中串岗、玩手机、迟到、任务不明确、随意摆放工量具等现象, 质量意识和企业意识大大提高。

4) 使学校实习实作场地的管理迈进了一个新台阶, 让学校的实习场地成了一张对外宣传的名片。实作场地长期保持一个干净、明亮、整洁的实习场所, 对内提高效率, 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学校形象, 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5) 确保了实训安全。由于从软件和硬件上都有了保障, 实习实训工作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5“6S”管理重在持之以恒, 意义深远

“6S”管理开展起来比较容易, 可以搞得轰轰烈烈, 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效果, 但要坚持下去, 持之以恒, 不断优化各个环节管理。因此, 开展“6S”管理, 贵在坚持。为将这项管理坚持下去, 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员工, 特别是行政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紧密配合、积极参与, 不要做旁观者和看客。其次学校将“6S”管理纳入岗位责任制, 使每一部门、每一人员都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再次, 做到严格、认真地搞好检查、评比和考核工作, 将考核结果同各部门和每个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最后, 坚持PDCA循环, 不断提高现场的“6S”水平, 即要通过检查, 不断发现问题, 不断解决问题。因此, 在检查考核后, 还必须针对问题, 提出改进的措施和计划, 使“6S”管理坚持不断地开展下去。

摘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教育教学要坚持五个对接, 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与发展所积极倡导的。在重庆市轻工业学校, 用企业的“6S”管理实训教学就是具体的落实。本文介绍了学校用企业的“6S”管理实训教学的具体方法、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希望能得到更多职业学校的推广。

实训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烹饪专业; 实训教学; 模拟厨房

实训场地合理、规范化运行是职业院校全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实训练习是教学的重要内容。烹饪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以“讲、演、练、评”为教学常用程序。从实训教学效果反馈的结果来看,容易造成学生操作思维固化、团队协作能力不强、适应市场能力不够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探索出一种适合烹饪专业学生发展的实训教学模式是当下职业院校烹饪专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烹饪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伴随餐饮企业的规范化发展和岗位精细化分工,烹饪实训教学培养模式逐渐呈现出不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现象。《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第二十三条文件指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试验。要形成一批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对照现有烹饪实训教学运行体系,其存在以下几点共性问题。

(一)实训教学目标滞后于餐饮市场发展需要

职业院校烹饪实训教学普遍被简单定义为实训练习,开设相关烹饪实训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专业技术流程、掌握专业操作方法,事实上这种观念是片面的,虽然通过练习能直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随着餐饮企业的不断规范化发展,岗位分工不断细化[1],餐饮企业对烹饪专业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等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不注重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能力,而只是在授课过程中对实践操作进行基础性培训,不足以支撑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另外在现有烹饪实训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实训授课模式,因时间差和体系运行链的不健全,使得整个实训教学过程师生间缺乏交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造成能力培养落后于现实需求。

(二)教学菜目选编不适应餐饮市场的发展需要

科学、合理、顺应市场发展需求的教学菜目选编是烹饪实践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大多数烹饪专业院校在烹饪教学菜目编排上,仍集中选用传统菜肴。传统菜品固然经典,强有力地支撑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但有些因其繁琐的制作工艺、过剩的营养组配等缺陷,已不能有效地服务于现代人的日常饮食需求,早已被现代餐饮市场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材料新颖、制作便捷、营养合理的菜肴。但教学菜目仍然将其编录在册,这些菜品作为教学菜目不仅很难发挥其特定的历史价值,而且很容易导致烹饪专业教学与市场脱轨的现象。

(三)实训管理体系混乱,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科学完善的实训教学管理体制能够统一实训教学标准,规范实训教学行为,对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的有效实施将起到保障作用。然而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实训教学普遍缺少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使得对实训教学工作的管理较为松散,导致实训教学的效果不佳。

目前大部分烹饪专业实训教学考核方式与其他课程的考核方式一样,即完全由实训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行为和单个实训成果进行考核。教师往往仅给出一个考核分数,忽略综合评价和建议。这种以点盖面的评价方式过于笼统和简单,缺乏科学性,考核形式也较为单一,且仅局限于对操作技能的考核[2]。由于操作技能的考核往往没有统一的标准,考核标准便由实训教师自己制定,有时就与现实工作要求不符。这既不能引起学生对实训课程的重視,使其真正提升专业技能,也无法让学生通过实训课程建立正确的职业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意志力。

(四)忽视实训成果市场的必要环节

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成品的好坏、优劣不能仅凭借校内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来判定,任何专业培养目的都是为适应和服务市场,市场认可度高低是验证实训教学成果是否顺应市场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锻炼和提升学生适应市场用人需求的重要帮手,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忽视了实训教学成果的市场化推广这一必要法则,导致了实训教学产品与市场脱轨的严重现象[3]。

二、“模拟厨房”的实训教学运行体系

(一)“模拟厨房”概念引解

“模拟厨房”实训体系,是受现实酒店厨房启发而诞生的新的烹饪实训教学新模式。它的新颖之处在于既融合了餐饮厨房的运行模式,又结合职业院校烹饪专业现有的实训条件,对实训教学场地进行合理化模块分区,对烹饪实训环节和教学菜目进行适应市场化的编排,最终形成“主题式菜单”的教学任务(所谓“主题式菜单”,是将教学菜目按照宴席菜单的要求,进行合理编排,形成可适应市场使用的整套教学菜目),并对学生角色进行多元化定位形成岗位轮换和对“主题式菜单”实训教学成果市场营销设计等,形成了由原先单一的技能培训模式向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的递进式培养模式转换[4]。

(二)“模拟厨房”运行体系优势

1. “模拟厨房”实训体系具有很强的仿真性,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生产角色,为大力推荐“教产对接,工学合一”的专业教学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深化了“教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质量,提升了学生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

2. 烹饪专业实训教学实施“模拟厨房”实训体系,能够让教师、学生了解和掌握餐饮企业人才结构现状、需求状况和岗位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实训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感知、体会和掌握工作过程的“程序性”“完整性”“合理性”“操作性”,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真正的职业能力,从而获得职业岗位技能。这既是构建和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举措。

3. “模拟厨房”实训体系是以“主题式菜单”教学产品为实训教学纽带,既能符合餐饮市场发展需要,又能锻炼学生设计产品、开发产品、营销产品的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引导教学产品开发和生产,虽然不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但是兼顾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使实训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与创造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三)“模拟厨房”运行体系设计

“模拟厨房”实训体系设计:教学资源整合→实训教学过程分组→实训场地模块化分区→团队协作完成“主题式菜单”教学任务→实训成果市场营销推广。

1. 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资源的整合对于实施“模拟厨房”实训体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应按照餐饮厨房生产过程的需求,将现有烹饪实训场地的条件进行优化组合。对实训教学硬件进行有序排列,形成规范化、合理化;对教学时间和教学菜目进行合理化编排,将现有的分段时教学时间和单一性教学菜目进行合理整理,教学时间形成以“天”为计量单位,教学内容形成“主题式菜单”为教学任务,使实训教学过程具有从单一到综合,从基础技能到创新技能的多层次、多项目的实训课组合。通过整合,使实训过程具备生产性特征,学生通过分组实施各岗位工作职责,完成实训任务并将实训产品组合设计形成教学内容[5]。

2. 实训教学过程分组。纵观国内外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教学分组是支撑教学模式成功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分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6]。结合烹饪专业实训现状,在实施“模拟厨房”实训体系过程中,应依据餐饮厨房运行程序和岗位职责的不同,将学生实训过程进行岗位分组,设定不同角色的实训练习模拟岗位,实行定期轮换,组员之间形成合作学习关系。

3. 实训场地模块化分区。实训场地模块化分区能够有效地保障“模拟厨房”实训体系顺利地运行。现在实训教学场地在构建时已确定了教学设施、设备的排布与摆放,多为“一”字行摆布法,这个参照餐饮厨房构建方式的前提是实训场地已实施模块分区,然而烹饪专业实训教学场地多为单一功能性实训教室,场地内将烹饪不同岗位进行综合性“打包”,实训过程易混乱,易出现教学资源与教学效果不成正比的现象[7]。“模拟厨房”能够有效解决这类问题,经过多次实训论证,在不改变实训场地现有布局的前提下。通过对实训教学场地进行“田”字形划分,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岗位分组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填充到相应的区域,形成有规律的实训运转程序,从而既避免了教学混乱现象,又确保了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通过在不同功能区域的实训练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 团队协作完成“主题式菜单”教学任务。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也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因实训场地、实训内容、实训时间等内外在因素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只能以个体为单位来完成实训内容,这类实训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而在“模拟厨房”实训体系中,已将实训场地进行功能分区突出岗位职责,对实训内容进行“主题式菜单”整合突出教学效果,对实训时间进行合理化优化突出教学效率,学生通过分组在进入“模拟厨房”对应岗位后,单一环节的模拟岗位是不能完成“主题式菜单”实训任务,只能通过相互协作,才能确保“主题式菜单”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5. 实训成果市场营销推广。出色的市场营销能力是将“主题式菜单”实训成果推向市场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因素。现有烹饪实训教学过程通常以校內不同的评价方式为授课终点,忽视了教学成果向市场转变这一必要环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只学到了做,对于如何诠释实训成果,将其与市场接轨则了解甚少,做不到齐头并进,易出现短板现象。“模拟厨房”实训体系中生成的不同“主题式菜单”教学任务,在前期设计过程中,已充分地进行教学菜目的筛选和合理化的整合,形成具有鲜明的主题特色和适应市场的综合指标。学生通过“模拟厨房”实训练习既了解主题菜单制作的全部过程,又储备了主题菜单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填补市场营销知识的欠缺,实现真正意义的全面提升和综合发展。

三、“模拟厨房”运行结果监测

(一)施行“三级联动”管理模式,完善监测体系

层次化的管理模式是监测“模拟厨房”实训体系顺利运行的保障,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由教学主管部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三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对实训环节进行质量监测,包括考勤、分配、计划、组织、评价及安全生产管理、着装等都严格参照企业的制度执行,以实现模拟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一致。另根据烹饪专业特有情况,制定一些规范化管理制度来保障实训基地的高质量、高效率运行[8]。

(二)实行市场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全面监测实训效果

市场效应是检验“主题式菜单”实训成果优劣的一个重要手段,搭建以市场评价为主,教师、学生评价为辅的市场化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将实训成果与市场进行有效衔接,在对实训成果进行监测的同时,能够将市场反馈建议直接传递到实训教学过程中,对调整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向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这种评价体系更加贴近现代职业教育对于人才培养提出的若干要求,也符合国家提出的“教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变”的战略方针。

四、“模拟厨房”运行结果反馈

职业技能培训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技能培训绝不是让学生只掌握一项技能,更不是脱离生产过程的技能培训,它包括技能操作水平、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等的培养与培训。“模拟厨房”实训体系是一款适应烹饪专业人才全面化发展的全新教学运行体系,它兼顾到了人才培养市场化、教学过程市场化、教学产品市场化等重要因素,为培养全面综合的烹饪专业人才提供了有效方法和合理途径。它与现有实训教学运行体系相比,实训生产情境和工作氛围更具现场化,生产任务更具真实化,运行和管理模式更具企业化,成果评价更具市场化,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师徒传承、校内实战”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

参考文献:

[1] 李永康.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5,(2):56-59.

[2] 赵锦.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高职实训教学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2010,(8):26-30.

[3] 喻忠恩.工业中心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略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高等职业教育),2007,16(5):13-16.

[4] (美)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P.Robbins),(美)玛丽·库尔特(MaryCoulter)著,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马三生.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初探[J].中国市场,2006,(3):51.

[6] 丛晓芳.试论高职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诊断与改进[J].河北职业教育,2017,(6):35-37.

[7] 沈建评.职校校园特色文化“企业化”运行管理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5):30-35.

[8] 马英.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服务)型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3):32-35.

[9] 王春玲.旅游类高职院校经营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2):46-47.

实训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1校内实训基地外迁的必要性及现实原因

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开展实习教育,提升学生技能的重要学习场所。其设立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打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实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与将来就业环境相一致的实习场地。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初期,其不但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广泛的优秀技术人才,并且其也是技术革新的试验场。一大批具有比较优势的校内实训场地,为技术发展和技术人才培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普遍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及本世纪早期 的实训基 地呈现出 老化的态势。 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具有领先优势的机器设备及理念已经逐步淡出一线的生产实践。在此条件下,如果推进实训基地设备大规模更新换代,一方面其投资数额巨大,技术前景并不明确;另一方面,基地建设无法做到与现实技术的发展同步。如果依然按照此前的发展模式来安排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则会影响学生的技术素质及职业素养,这对学校的长久发展极为不利。

其次,从当前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处境来看,其运行状态是处于非盈利性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其利用率。作为设备完备,技术场地成熟的基地,其在资源配置整合上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但是,这些优势不能应用于市场,其运行、保养的费用不但影响学校引进新设备的进程,其造成的负担亦会转嫁到学生身上,从而增加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因此,积极推进实训基地的外迁及实现其市场化转型,是实现职业院校自我突破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另外,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学校实训基地“走出去”也有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抵达校外的实训基地去学习工作,而不会因为距离感和不适应环境等原因无法到校外去参加培训。

2实训基地工厂化与委托企业管理的模式创新

既满足学生实训需求又符合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突出自研自建与购置相结合,既培养师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和创新意识又丰富专业内涵的工厂化实训基地, 是培养未来技术工人的摇篮。目前,大多数实训基地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真正的工厂化基地。

实现实训教学的模式创新,要积极拓展学生的实习渠道和就业渠道。在考虑实训基地外迁之后,将实训基地直接开进工厂,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训教学的一大创新所在。学校与工厂的合作基础在于资源优势的互补,学校具有理论基础扎实、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学生,而工厂则具有一流的设备和组织严密的生产流程, 但是缺乏稳定的优秀职业工人。两者之间的互补,使得两者之间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而实现实训基地工厂化,不仅实现了学校与工厂的双赢,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道路。其不仅实现了学生技术能力与生产一线的接轨,也拓展了就业渠道,使得自己能够有机会进入到技术一流、设备先进的大型现代企业当中。结合社会培训机构成功的经验,推进“三个相结合”,即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以岗位技能要求,指导实践教学,努力摸索出符合我院实践教学的方法。实践教学人员要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

另外,在实训教学模式创新的另一重要环节,作为推进实训基地市场化的委托企业管理, 是将实训基地推向市场的一项重要举措。他实现了科研、经济功能并举的专业实体,走产、教结合之路,坚持企业式运营、统一化管理。在技术院校当中,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尴尬现状,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学校在设备引进、技术革新等领域的投入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如何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资金优势,对于缓解学校资金紧张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训基地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但是,作为学校,其主要活动是组织教学活动, 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来实现人才培养及社会教育等功能。进行市场经营并非学校的长项,因此,将具有资源优势的学校实训基地委托给相关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是最优的选择。在市场化运作过程当中,学校以分红的形式来获得收益, 从而激活资金链条实现学校整体资金链条的良性发展与互动。

3结语

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而为达到这一要求,学校应在实训教学模式上进行管理创新,通过对学校实训基地的外迁、打造厂学合作的实训基地,以招标的形式积极引入企业管理,为学生打造一流的实训基地, 实现职业教育实训由形式到内容的基础性转变。积极探索实训教学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实现职业教学的发展与突破。

摘要:实训教学在职业教育体系当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作为连接学生就业和学习生涯的桥梁,不仅关乎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成长,也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关乎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所在。因此,打造良好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提供优良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实训基地外迁、委托企业管理的层面,探讨实训教学的模式创新。

实训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摘           要]  工程造价专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有关经济学、工程造价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科学的造价管理方法及较强的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也是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以工程造价专业实训教学为研究内容,探寻实训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以供借鉴。

[关    键   词]  工程造价专业;实训课程;体验教学

新工科背景下,提倡教学改革与创新,因此要求各高校与相关教师紧随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和行业要求,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培养高素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基于此,工程造价专业实施实训课程体验教学显得更加重要。

一、工程造价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工程造价专业对学生的造价计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学、建筑识图、施工工艺及造价管理等方面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提高其工程造价计量和计价的综合素质。实训课程体验是基于专业基础课程而实施的实践操作体验。工程造价实训课程体验教学可以有机结合工程技术、计量技术和造价

管理的相关知识,能够促进学生体验实际案例中计量与计价的全

面运算,从而提高造价专业学生的识图、算量及计价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结合当前高校教育观改革要求以及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实训课程体验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是新时期工程造价专业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关键。

二、工程造价专业传统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内容关联不紧密

传统教学模式中,各大高校针对实训课程的设置通常是基于理论课程,从而实训课程教学也过多地依附理论课程,另外因为各课程具有不同的特征,各教师的工程实例特点也具有差异,这就更加使实训课程教学呈现碎片化状态,相应的教学内容分裂,缺乏循序渐进地对知识进行传递,并缺少一个共享平台,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得零散、不充分,不能有效地进行融会贯通,进而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内容简单缺乏创新

由于实训内容关联不紧密,再加上实训时间的限制,进行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实训项目的相关数据等进行计算,这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相应的数据计算大多是以前课程相关的实训,包含的内容少而且时间短,从而学生不能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入的知识掌握。另外,在教师选择实训内容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按时结束,可能会选择与课本内容相似的案例或项目,给学生的实训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创新性得不到挖掘,进而实训效果不显著。

(三)实训成果得不到沿用及纠正

每个实训项目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学生从中可以获取大量的工程造价数据和成果,然而实训后往往将成果上交给老师就结束了。一方面学生没有对数据成果进行深入研究,从中总结经验;另一方面教师缺少对数据成果的检验和反馈。可见,实训成果没有得到切实的纠正和沿用,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学生也不能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弥补和提升。

三、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实训课程体验教学的策略

(一)递进式实训教学思想

传统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单一,造成实训课程教学独立,缺乏紧密性,缺少创新,而且实训结果不能实现有效纠正和沿用。在新工科背景下,要结合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目标,科学定位和选择专业课程,采用递进式实训教学理念,将紧密相关的几个实训课程有机结合,实现循序渐进的实训教学。采用连贯式教学方式,借助一类常用工程,对建筑学、建筑结构施工、建筑安装施工、工程计价、安装施工计价、项目管理等诸多实训课程教学进行有序开展;借助一个项目施工案例,融合以往的实训成果,在项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修改与完善既有成果,形成更完备的实训理论和成果。

可以在实训课程中先建立一套完备的BIM模型,其中包括建筑施工、结构施工、给排水施工、暖通施工等多方面的内容,将相应的图纸导入模型中,依据图纸内容进行项目工程计量、造价计算;还可以在模型中进行项目招投标以及实施项目工程管理,使造价工作更科学、规范。基于此,学生能够体验“设计—施工—管理”的工程造价实训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完善自身的工程造价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造价实训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开发实训课程教材

实训课程开展主要为造价专业学生步入工作岗位铺垫能力基础。在教学开展中,高校教师对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了解,而企业对行业发展需求及相关技术需求,专业发展的新标准、新规范、业务流程、岗位需求等更为了解,实践教学资源方面也具有优势。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材编写和设计的过程中,通过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可以结合理论与实践,弥补传统教材的不足,注入全新的專业知识和岗位要求。在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与下,实训课程教材的内容会更加完善,更符合岗位需求,有利于提高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具有知识面广、知识内容不容易消化理解

的特点。学生缺乏对施工现场的了解,使提升学生的工程造价实践能力存在一定难度,并影响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制约,学生的造价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伴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高校要想实现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增强实训课程教学效果,可以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从而深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改变传统的系统性学习的缺陷,促使基础理论与综合实训项目相互结合。具体教学进行时,可以采用分模块教学的方法,合理划分课程内容,在分模块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基础知识更好地吸收,同时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组织模式,可以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在工程造价专业实训课程体验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将BIM技术贯穿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引入BIM信息模型、VR技术、虚拟仿真教学,提升学生的BIM造价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依托行业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

建设行业各专业领域都离不开工程造价,因此,高校在工程造价专业实训教学中,应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岗位要求等目标做好学生的就业规划。依托行业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顶岗实训环节中通过采用“双导师”制,学生实训,不仅应接受校内教师的理论指导,还需要在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锻炼实践技能。

在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中,需要具体落实三方面的教学引导工作:(1)使学生参与到具体项目的造价工作中,企业以“现代学徒制”的实训形式带领学生对项目展开具体分析,完成相应的实训教学任务,并实施考核;(2)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协调沟通,根据一线工程造价人员的实践经验不断健全实训课程体验教学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方案、实训条件等,使实训教育稳定、持续地发展下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学生的掌握程度,让其在施工现场体验造价实践工作,并在参与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指导纠正。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逐渐增加学生的实践难度,从而挖掘学生的造价潜能,使其得到充分锻炼,并通过项目跟踪,实现造价实践能力提升。

2.建立预就业机制

在校外实训过程中,通过顶岗实习挖掘学生的专业潜能,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就业培训建立学生的职业规划理念。高校需要进一步强化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优秀实习生预就业选拔机制,以推荐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实现预就业。

(五)建设高水平的造价专业教师队伍

高水平的造價专业教师队伍是开展有效的实训课程体验教学的资源保障之一。同时,教师队伍的能力也是影响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应注重教师队伍能力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对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进行调整。另外,高校还应完善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书。

(六)校企合作深入实训课程

校企合作深入实训课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使教师可以进入一线施工企业和造价咨询企业,参与实际项目的管理工作,从而掌握建设行业的发展趋势、造价专业的最新动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将全新的造价专业知识参与实际项目以案例的方式融入学生的实训课程。同时通过请进来的方法,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高校教育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专家参与到实训课程中担任部分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企业需求、职业标准,以保障工程造价专业实训课程体验教学的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实训课程体验教学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中课程讲授以教师为主的状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实操能力为主要目标,着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新工科背景下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建筑行业对造价专业毕业生的素质需求,工程造价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中,高校与企业应共同研究开发实训课程教材,高校在课堂中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打造高水平的造价专业教师队伍,竭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新型高素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艳玉,陆媛,刘爱文.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9,10(1):50-51.

[2]林帆钒.工程造价实训课程的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8):249.

◎编辑 冯永霞

上一篇:采购计划范文下一篇:人防工程指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