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023-09-16

历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专业道德;教师生涯

教师职业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也是中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前景。尽管人们对于将教师职业视为“专业”或“半专业”的看法还存在某些分歧,但教师专业发展确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1]教师职业向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的知识、技能与道德等方面的专业化,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从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转变。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要求与核心要素。“从今天世界上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许多研究成果和已经建立起来的教师道德规范的形式(如守则、公约、规定等)来看,‘教师专业道德’的概念已经初步建立。其基本内涵,或者与过去的一般性师德要求相比较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从专业特点出发讨论伦理规范的建立,而不再是一般道德在教育行业里的简单演绎与应用;所建立的伦理标准都有较为充足的专业和理论的依据,充分考虑了教师专业工作和专业发展的特点与实际;师德规范在内容上全面、具体、规范,要求适中……由一般性的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特征更为明显的教师(或教育)‘专业道德’方向的观念转移实际上是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2]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可以看出,“发展”是关键词之一,教师专业发展强调的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成长和发展的历程。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之有机构成部分的专业道德的发展,也必然涉及教师生涯发展。不具体分析教师生涯发展阶段的特点以及处于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教师的需求,师德建设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主要采取集中学习、专家讲座、学历进修等方式,这种集中、统一的培训形式,有利于在短时间内集中传达大量信息,但却容易忽视处于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教师对于师德教育的不同需求。这种“一锅煮”的方式,使得教师成为抽象的符号,成为师德建设的客体,而非自身道德成长的主体。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心理特点与需求的培训模式难以取得实效。本文便试图探讨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下,传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生涯发展的视角分析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重点,以为促进教师专业道德发展提供思路。

一、关注教师生涯发展阶段对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教师生涯发展,是指教师选择了这一职业,扮演职业角色,适应职业要求,信守职业承诺,承担教师职业所规定的义务,并享受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权利,在职业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当我们把教师专业成长放在生涯发展的角度来审视,那么专业成长就是从职业选择到职业退出的过程,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成不变的,它有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发展问题,并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因此,关注教师生涯发展阶段对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在于:首先,就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化而言,职业道德规范内化的机制是教师的心理认同与心理发展需要。处于不同生涯发展阶段的教师,心理发展需要不尽相同,针对处于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培育,才能促使教师将职业道德规范从外在的约束性条款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并主动实践职业道德要求。其次,就教师专业道德成长而言,教师是在面临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这是因为职业道德的要求带有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实践则具有情境性、个别性,不同的教师在实践道德要求的过程中会遇到将抽象的要求向现实情境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面临不同冲突并解决冲突的过程。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就应充分考虑教师在生涯发展不同阶段上需要解决的冲突、教师的道德发展水平及教师的调节能力,遵循教师专业道德发展规律,这样才能促进教师专业道德发展。以教师生涯发展阶段为基础的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就是在确定教师的心理需要与道德发展能力的基础上,为帮助并支持教师的专业道德发展指明方向。

二、教师生涯发展阶段的特点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思路

借鉴学者们对于教师生涯发展阶段的研究,结合实际调查结论①,我们可以大致概括出教师生涯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并据此分析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思路。

(一)教师生涯进入阶段(从教0—4年)②

初任教师,或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仅仅三四年的教师,处于生涯进入期。这一时期教师的特点在于:第一,面临着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与适应问题。第二,初任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特点与职业要求的认识模糊,不能充分依照职业要求从事职业活动。第三,由于职业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或对现实的不了解,初任教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与危机,心理压力较大。研究发现,在美国,约有30%的初任教师在1~2年内离开了教学岗位;10%~20%的人在5年后离开了教学岗位。总起来,大约50%的初任教师在7年之内离开了教学岗位。[1]因此,教师生涯进入期是教师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我们的调查与访谈中也发现,教师对于生涯进入期的专业道德建设非常关注与重视。例如,在问及“您觉得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哪个阶段更需要师德方面的教育和培训”的问题上,81.5%的教师认为,工作1~5年内是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最需要进行师德教育和培训的阶段。问及“教师在师德方面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时,有的教师认为:“部分教师对师德认识不够,而这种问题主要出现在新参加工作的教师中。他们对师德的认识不深入,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不到位,认识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也有的教师认为:“在职时间较短的教师,常常因受到各方面的挫折,工作消极、被动、缺乏热情,应该针对这一现象,给予相应的人情关怀,使其走出感情的低谷,重新振作,做好本职工作。”

初任教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针对他们的特点,我们认为这一时期的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重点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帮助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增强职业认同感。教师对职业以及自身如何扮演职业角色的认识,将影响到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发展。为此,需对初任教师进行有关职业角色转换及角色扮演方面的培训。例如,使教师尽快熟悉学校的环境,通过参观或课堂观摩等形式,使初任教师了解作为一名教师其职业生活的基本情况。第二,加强对初任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培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属于教师角色规范之一。考虑到职业道德规范培育在教师专业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将其从教师职业角色转换中单列出来讨论。一套比较完备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当确立教师从事教师专业所信奉的职业理想,阐明教师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制定其所应履行的道德规则。其中核心是从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到道德规则,它们从高到低分别构成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层次体系。[3]学校也应从这三个层次加强师德培训,使教师了解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有的理想,熟知教师应遵守的职业操守。第三,营造良好氛围,实施人文关怀,帮助教师缓解心理危机,增进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坚定教师的从教信念。当然,部分教师进入职业生涯,能较快地转换角色,并且能进行较好地自我调适。对于这些能平稳进入教师职业的教师,师德建设就应注重保护他们的职业热情,保持对待职业的信心与激情,提升他们的职业理想。

(二)教师生涯发展阶段(从教5—16年)

经过入职阶段的磨合与调整,并经过较长时期的教学实践后,教师进入了职业发展期。处于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特点在于:第一,教师的专业角色渐趋成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成长点。与初任教师尚处于职业角色转换期不同,处于职业发展期的教师对职业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了教师职业的要求并逐渐体验到职业乐趣。与初任教师对于职业选择的怀疑与动摇不同,处于职业发展期的教师较少对职业选择犹豫不决、彷徨迷惘。他们的职业角色在实践中逐渐发展成熟。第二,教师对自己充满信心,职业信念逐步建立,专业态度更为积极稳定。教师逐渐度过了入职阶段的心理危机期,那些由于职业不适而带来的心理压力逐渐减小。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开始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来丰富教育教学活动。由于实践经验的增长,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师的职业信念逐步提升,并发挥热忱,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职业活动中。总体而言,处于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满意度,对待工作更加热心积极,并渴望形成自己的风格,追求建立专业形象。

这一时期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重点在于:第一,充分认识到教师对于职业的热情、表达自我以及接受学习的强烈愿望,创设环境让教师充分展示自我,积极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并提供有关培训、进修机会,使教师得到充分发展。处于职业发展期的教师的活跃交流,能在学校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职业氛围,促进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第二,仍需继续加强对职业发展期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促进教师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化。这一时期的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了更清晰明了的感受与体验,对于实践中的问题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应注重增强教师对于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与主旨的领悟,促进教师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与认同。第三,促进教师自觉、灵活地实践职业道德要求,增强道德实践能力。为此,师德建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而不是单纯讲授各种规范条文。例如,可以结合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生动活泼的案例,使教师认识到在实践中应如何践行职业道德要求,培养教师实践职业道德规范的敏感性与主动性。第四,处于职业发展期的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信念与职业期待。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应鼓励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判断增加信心,使教师的职业信念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三)教师生涯重新评估阶段(从教17—21年)

经过近20年教育教学工作,多数教师已步入中年,扮演多重角色,承担着更大的社会、家庭责任,职业与生活压力增大。职业理想动摇,成长动机低落,职业倦怠现象在教师群体中比较明显。教师生涯发展进入了重新评估期。教师对职业进行重新评估会导致两种结果:有的教师可能会对职业重新做出选择,从事其它职业;而有的教师,经过重新评估,克服各种困难,继续选择教师职业。教师对职业的重新评估会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也影响到教师此后的职业发展状态。关注教师职业评估阶段的特点进行专业道德建设,重点在于:第一,要密切关注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变化,注重引导教师主动提高自身修养,增强职业幸福感,提升专业信心,增强职业信念。例如,通过交流,了解教师对职业的怀疑与退缩的心理和行为,排遣教师的疑虑,以优秀的案例鼓舞教师。第二,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无力感、倦怠感,为教师提供相应帮助,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促进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例如,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加校内或校际研讨会,邀请专家进行讲学,开阔教师的视野。第三,学校应建立畅通的渠道,让教师自由、充分地表达对于学校建设的各种意见和建议,通过领导者与教师的双向沟通,推动学校良好道德气氛的形成。对于在这一阶段能够坚定职业信心,关注学校发展,以积极的行动追求专业发展的教师,应鼓励他的专业判断,推动其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四)教师生涯稳定阶段(从教22—27年)

进入生涯发展稳定期的教师的特点在于:经过前一阶段对职业和对自我的重新审视,部分教师职业信念更加坚定,对学生、同事、家长的专业责任达到较高水平,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职业中,并重视专业发展,保持持续发展的状态。除此之外,仍有一部分教师职业发展停滞,处于生涯发展的高原期。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教师逐渐满足于成长发展阶段所获得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技能,精神上产生惰性,对待职业的激情与热情衰减,只求以原有的基础来走完职业生涯。而且,由于教师步入职业生涯的后期,感觉到以后很难有机会提升自己,发展机会与发展空间变小,主动发展的愿望也变小了。第二,即使教师投入很多精力于实践中,但却发现效果不明显,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做,感觉好像职业发展走到尽头了,再往前也难有太大的提升,因而奋斗的锐气被削弱了。因此,这一时期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重点在于使教师度过职业生涯的高原期,实现持续发展。第一,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推动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的高原状态。例如,为教师制定富有吸引力且具有挑战性的培训计划,帮助教师更新知识与技能,倡导并推动教师之间的合作。第二,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灵活地实践职业道德要求。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对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与认同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专业道德建设的重点应该由道德规范的知会转向对道德实践活动的强调,鼓励教师灵活、机智地实践职业道德要求,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领悟、内化职业道德要求。

(五)教师生涯退出阶段(从教28年—退休)

处于职业退出期的教师的特点在于:教师意识到自己即将离开教学岗位和自己的学生,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经过反思,有的教师可能想早点离开工作岗位,而有的教师则开始留恋职业生活。想早点离开工作岗位的教师,在心理上开始为退休或离职做准备,对待职业的热情渐渐消退,工作劲头下降。尽管多数教师仍能恪尽职守,但职业期待较低,教育教学方面因循守旧。而留恋职业生活的教师,珍惜职业生涯的最后时光,发挥自己的余热,对教育教学活动仍保持着较高的积极主动性。这一时期教师的专业道德状态对于学校的风气以及其他教师的道德状态都有重要影响,因而针对这些教师的师德建设仍然不能忽视,其重点在于:首先,关注教师的心理状态,调动教师保持对职业的积极性。不能因为教师即将退出职业生涯而忽视他们的专业发展。例如,鼓励教师总结道德实践经验,将经验奉献出来与其他教师分享。又如,注重在恰当场合提到这些教师的贡献,这既能充分体现对他们的尊重,同时又能对年轻教师产生示范、激励作用。其次,提供交流渠道,促进处于职业退出期的教师与中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交流,既发挥老教师的余热,使老教师感受到自我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又能以老带新,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道德成长。总之,要重视处于教师生涯退出期的教师在学校师德建设及学校良好风气形成方面的作用,给予这些教师更多的关怀与尊重,延缓教师的职业衰退。

三、教师生涯发展对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启示

(一)尊重教师专业道德发展规律进行专业道德建设

在教师生涯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教师专业道德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应尊重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规律。有研究者将道德学习分为三种状态:依从性道德学习、认同性道德学习与信奉性道德学习。“依从性道德学习是社会规范的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是一种非理性学习,属于社会价值内化的初级阶段。”“认同性道德学习是社会规范的一种主动接受状态,是自觉遵从态度确立的开端,属于道德理性学习。”“信奉性道德学习是社会规范的高级接受水平或高度遵从态度,通过将社会价值内化为个体价值,实现道德学习的人格化过程。”[4]研究发现,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规律性在于:入职期的教师尚处于依从性道德学习状态,发展期的教师逐渐向认同性道德学习状态过渡,重新评估期的教师一般停滞于认同性道德学习状态,稳定期与生涯退出期的教师一般已经达到信奉性道德学习状态,在价值层面上认同专业道德规范。[4]由此看来,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应遵循教师对于专业道德的理解、认同与内化的规律性过程而进行。对于入职教师,应注重使其全面了解专业道德规范,依照专业道德要求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处于生涯发展阶段的教师,应注重使其领会专业道德要求的主旨与内涵,促进教师向认同性道德学习发展。对于已经认同专业道德要求的教师,则应推动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灵活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自己,逐渐向信奉性道德学习转化。对于已经达到信奉性道德学习状态的教师,专业道德建设重点在于保持教师的专业道德水平。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尽管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但教师并不是被规律所束缚制约的,也不是在职业生涯中慢慢等待发展。在尊重教师专业道德发展规律和教师生涯发展特点基础上实施的专业道德建设,能在推动教师专业道德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二)构建贯穿教师生涯的一体化的师德培育模式

第一,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应贯穿教师生涯始终。教师发展是终身的,教师专业道德发展也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经过长期发展,能很好地胜任教师工作,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发展就可到此为止。于专业道德的发展而言更是如此,“臻于至善”,终身发展。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应贯穿教师生涯发展的始终,从教师入职开始,直至教师退出职业生涯为止。

第二,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应具有针对性。教师生涯发展的每一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发展核心和需要解决的发展问题。处于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教师,专业道德发展水平不同,且对今后的发展具有不同的需求。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应针对各个阶段的特点与问题进行,加强针对性,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在教师生涯发展的五个阶段中,尤其应该关注教师生涯进入期以及重新评估期的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因为教师生涯进入期关系到年轻教师的职业目标、职业态度、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的确立,是将一个懵懂的新手引入职业生涯的关键期。而教师职业评估期是教师在心理、态度、情感、信念等方面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在这一阶段能否做出合理的调适与选择,关系到教师职业的前进方向。

(三)关注教师专业道德的“最近发展区”,加强各阶段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衔接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从维果茨基的理论出发考虑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就不仅仅是关注教师当下所处的生涯发展阶段的特点,只囿于解决教师所处生涯发展阶段的问题,还应考虑教师临近的下一发展阶段的特点,探讨教师专业道德的“最近发展区”,调动教师发展潜能,推动教师向前发展。

教师生涯发展的各个阶段并不是相互孤立与截然分开的,它是教师在内在专业结构方面不断更新、演进的连续过程。教师是以渐进成长的方式经历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而不是骤然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阶段。教师专业道德建设既要针对教师生涯发展阶段的特点,又要加强各个阶段师德教育的衔接性,每一阶段的核心发展问题是否解决以及解决的程度如何,都对后一阶段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师德建设要综合考虑生涯发展阶段的特点,在针对生涯发展某一阶段的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时,结合下一阶段的教师的发展水平对该阶段教师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为该阶段的教师克服下一发展阶段将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好准备。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内在的、主动的发展过程,而不是外在力量的强制过程,任何外在的发展要求都必须通过教师的主动实践才能得以实现。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应以促进教师主动地专业道德发展为旨归。

参考文献:

[1]刘捷.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及启示[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11):6—12.

[2]檀传宝.教师劳动的特点与教师专业道德的特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7,(3):5—11.

[3]傅维利,朱宁波.试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J].中国教育学刊,2003,(2):52—56.

[4]王丽娟.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阶段初探[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3.

【杨启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6级博士生,主要从事公民与道德教育、教育社会学研究。北京,100875】

历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2、双重书写:解构主义与新历史叙事

3、论毛泽东“进京赶考”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4、新中国武术70年发展历程解读及当代思考

5、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

6、以“人性”视角展开的历史课堂

7、敦煌文化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

8、近30年来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评述

9、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当代价值

10、现代新儒家历史哲学及其时代意义

11、我们读的究竟是什么呢?

12、历史教材失误内容的教学探讨

13、网民问题:网络社会治理的切入点

14、浅谈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15、作为研究范式的“论争”及其限度

16、人文精神的培养在高师美术史课程中的重要性

17、唯物史观视域下杜甫诗歌研究

18、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9、还原一个真实的武则天等

20、秦岭:人类智慧活动述略

21、试论施蛰存的历史小说

22、延安文艺研究:历史重评与当代性建构

23、历史教材和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24、何干之与中共历史研究

25、书院历史变迁与士大夫价值取向

26、论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中的性别忽略

27、论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整体创造”(上)

28、青海回族文化对萨满文化遗俗的融摄及途径分析

29、“我们都是历史中的人”

30、“塔”之意义的现象学解读

31、跨文化视域下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历史贡献

32、艺术设计魅力的中国文化内涵探寻

33、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解析及备考建议

34、晚期敦煌壁画舞蹈形象的考察与研究

35、“作品”、结构史、的历史

36、八十年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三)

37、古典与浪漫主义风格语境中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38、《十七史蒙求》编写中的史学意识分析

39、陈寅恪的语言思想研究

40、河洛古代墓葬与壁画艺术的保护与研究

41、中国钢琴艺术史研究文献综述

42、正说“文景之治”四十年(连载15)

43、浅谈口述历史的征集与整理

44、文明论与当代历史小说

45、被改写的政治时间:再论契丹开国年代问题

46、旅游新亮点云南的旅游小镇

47、千年帝都洛阳人文地理环境变迁与洛阳学研究

48、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建设研究述评

49、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宣讲提纲

历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一、如果从工程师和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来看,电子信息专业的方向大概有 )

1)数字电子线路方向。从事单片机(8位的8051系列、32位的ARM系列等等)、FPGA(CPLD)、数字逻辑电路、微机接口(串口、并口、USB、PCI)的开发,更高的要求会写驱动程序、会写底层应用程序。

单片机主要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开发,复杂的要涉及到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ucLinux,VxWorks,uC-OS,WindowsCE等等)的开发、移植。

大部分搞电子技术的人都是从事这一方向,主要用于工业控制、监控等方面。

2)通信方向。一个分支是工程设计、施工、调试(基站、机房等)。另一分支是开发,路由器、交换机、软件等,要懂7号信令,各种通信相关协议,开发平台从ARM、DSP到Linux、Unix。

3)多媒体方向。各种音频、视频编码、解码,mpeg

2、mpeg

4、h.26

4、h.263,开发平台主要是ARM、DSP、windows。

4)电源。电源属于模拟电路,包括线性电源、开关电源、变压器等。电源是任何电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5)射频、微波电路。也就是无线电电子线路。包括天线、微波固态电路等等,属于高频模拟电路。是各种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

6)信号处理。这里包括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这需要些数学知识,主要是矩阵代数、概率和随即过程、傅立叶分析。从如同乱麻的一群信号中取出我们感兴趣的成分是很吸引人的事情,有点人工智能的意思。如雷达信号的合成、图像的各种变换、CT扫描,车牌、人脸、指纹识别等等。

7)微电子方向。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分成前端和后端,前端侧重功能设计,FPGA(CPLD)开发也可以算作前端设计,后端侧重于物理版图的实现。

历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您好!

一声冒昧的问候代表一种诚挚而激动的心情。我,一个师大的学子,在这里向您作真诚的自荐,希望得到您的认同和接纳。

我叫XXX,是XX大历史系XX级毕业生,来自XX省XX市。在大学期间,我刻苦勤奋,阅读大量历史专业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系统掌握了历史学的基本结构,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在教育实习中理论联系实践,把教学论和心理学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优秀成绩。

英语和计算机作为21世纪的通行证,我对之也倾注了大量心血,并一次性顺利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了适应以后工作的需要,我刻苦自学计算机,现已掌握了Dos,Windows,word等基础知识,并能运用powerpoint,Author ware和photoshop等多媒体开发工具制作教学课件。

我深知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摇篮,也是培养能力的殿堂。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到XX中小学参加“与中小学不断线活动”,“1+1”助学活动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和教育实习,我逐步掌握了教师的基本技能,理解了为人师表的含义,也更坚定了我要当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和信心。

经年苦读,呕心沥血,唯愿学有所成;深思熟虑,百折不悔,矢志予教育事业。

久闻贵校员工队伍庞大,教学管理严格,学生整体素质较高,社会声誉极佳,这正是我选择的理想之地。我希望能通过贵校严格的考察而成为您麾下一员,我会用行动、成绩和敬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您无悔的选择。

其心切切,诚望回函!

祝:工作顺利!

历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考研历史学专业课备考强化阶段复习计划

一、复习整体思路:

1.深入研究历史学考研考纲,分析历年真题。总结命题特点和规律,据此再深入理解记忆知识点。

2.这个阶段要开始有意识的去训练解题能力,总结解题思路。

3.边做综合题边看书。

4.保持充分的敏感性,带着问题意识去复习,要背关键词。

5.要善于拓展知识点,可参考其他经典参考书和历史学专业期刊杂志,了解历史学相关的研究和动态。

二、具体操作:

在针对基础知识进行的复习之后,即将进入9月份强化复习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历年真题大纲明确复习范围,锁定考点进而开始强化复习。过了基础复习阶段后,发现很多知识点记忆起来有些难度,不用急躁,这是备考阶段必经历的过程。强化复习阶段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汇总与加强记忆的过程。下面是整理出的9月份强化复习规划方案,希望对辛苦在9月份边缘的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汇总

第一个的阶段复习的是基础性知识,较为零散,所以在强化复习阶段要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汇总。一定要对所有的知识点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做真题是一定要的,错题解析一定要看,真正印在脑海里才行。错题解析明白之后,再回到教科书巩固知识。

二、多做真题

我们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做到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大纲总结出的复习重点及深度解析,大量做真题,这个阶段最好每周做两套真题,平均每套习题的时间为3-5小时,错题分析一定要认真看。在强化复习阶段最后时间,收集所有错题再看一遍,且理解错题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明白自己知识点的薄弱之处,重新回到教材里面,进一步理解、记忆。在做题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中公考研老师预祝大家取得理想的成绩! 运城中公教育

历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作为一名历史类的学科馆员, 为了更好的对口服务院校教学咨询, 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历史学、识、才, 什么是历史学科馆员的学、识、才, 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几在他的史学名著《史通》中提出治史要有三种长处:一是史学, 二是史识, 三是史才。所谓史学, 是指掌握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知识以及与历史有关的各种知识。史识, 既具有自己独到的对历史的见解和观点, 又敢于秉笔直书、忠于历史的高尚品质和勇敢精神等等。史才, 是指具有搜集、整理鉴别历史资料的能力, 并具有组织驾驭这些史料, 用以叙述历史事实和撰写文章的能力。传统史学家的这些历史素养是我们应当借鉴及具备的。但是, 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 所应具备的学、识、才又必须符合时代要求, 有更新的内容和科学标准。

1 史学, 指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

历史贯穿于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作为历史学科馆员必须具备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 而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才能形成。因此, 历史学科馆员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 即使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学历水平, 也要经常学习新的史学知识。历史虽然是过去的时光, 但是我们对史学的研究在不断的深入, 新的史学观点不断的涌现, 历史也是不断更新的, 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 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温故而知新”, 同时, 还要经常了解史学研究的新信息和新成果, 要站到历史学科和史学专著的高度来做好历史学科馆员服务好院系的教学。做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而不是把自己的认知水平停留在浅层次的现有知识水平上, 要立足院系教学的资源需求及信息的需求, 理清线索, 为院系的教学积累史学方面的资源, 并改进图书馆馆藏图书及电子资源建设, 以便适应院系的教学需要。只有这样, 才能在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旁征博引、厚积薄发和深入浅出, 使院系的教学和图书馆的资源利用逐步同步达到一致, 使图书馆的资源建设适应院系的要求, 为学校的整体水平的提高积累基础。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简约化、系统化和整体化。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要作自己教学科目的主人, 让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只成为你最基本的知识, 如同字母表对于已掌握修辞学奥妙的人一样。”只有把知识的百分之百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才能够适应学科馆员建设的需要。前些年, 我们大部分的院校没有学科馆员制度, 在院系教学中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发挥的并不是很好, 院系的需求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脱节, 许多历史学科的学生及教学人员对图书馆的专业资源要求得不到满足, 在资料的查询使用中无所是从。这种情况反映了我们在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及服务中应该更加精细化, 这为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 也给新产生的学科馆员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给专业的学科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历史类的学科馆员“要注意经常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 经常翻阅历史新著, 及时了解新的科研信息和成果, 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点, 吸取新知识营养, 以期深化学科馆员工作中的研究, 深化对院系教学研究, 深化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研究, 努力达到或接近院系教学及咨询的需求。这虽然使我们面对了一定的挑战, 但是也给我们创造了一定的机遇, 为我们更好的适应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积累。

2 史识, 指对于史学有自己的观点见解, 实事求是忠于历史的原貌, 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教育及心理学理论等

在院校的教学中,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 同时也是学生思想品质的塑造者, 也就是说, 其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作为院系与图书馆在专业咨询及资源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学科馆员, 更要在这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熟知史学的学科馆员不但在工作中要适应学科教育的发展要求, 使图书馆的服务更贴近教学, 同时又能在提供咨询的过程中忠实的反应历史, 这样不但对我们的历史教学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同时会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责任感, 会对我国古老的文明有更深刻的认识, 更好的传播古老的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历史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对历史做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 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 历史教学要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 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学会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 不只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一定的史学及政治理论素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科馆员, 也要有深厚的史学素养, 熟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讲解、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为历史教学起到辅助的作用。很难想象, 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史学理论不甚了了的学科馆员, 怎么能够适应院系教学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需要, 怎么能够提供教学中的信息咨询服务, 如此又如何能够使我们的学科馆员制度得以有效的实施, 怎么能够使图书馆的管理建设适应教学的需要。其次, 在掌握了一定的史学及政治理论的同时, 还必须对教育学、心理学和有所涉猎。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在我们许多学校里, 某一位教师上课时, 学生很安静地听, 而另一位教师上课时情形就很坏, 这决不是因为一个教师有才能, 另一个教师无才能, 这是因为一个教师有教育上的技巧, 而另一个教师没有教育上的技巧。”这里的“教育技巧”就是“怎么教”的艺术问题。具体到学科馆员就是要求我们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 使我们的所学发挥到一定的水平, 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真正结合教学的要求, 在信息的咨询及搜集中既要忠实与史实, 又要使我们提供的教学咨询信息资源生动富有活力, 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学科馆员实际的工作中, 将我们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社会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自觉的运用到工作及教学中。使我们的学生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史学知识及有关的社会学理论, 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已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同样, 历史学科馆员要组织图书馆的史学教育资源, 离不开对学生心理活动的了解, 懂得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其特点。这就要求历史学科馆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从而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 提高信息资源的组织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益。许多学科馆员常常忽视这一点, 在院系教学与图书馆建设关系上总是主观臆断, 使我们的图书馆资源得不到很好的更新和利用。虽满腹才华, 但不了解院系教学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 就像登山向导只顾自己健步如飞, 不注意所带领的队伍, 结果难以起到引路作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但要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了解, 同时对院系的历史教学动态也要掌握, 这样才能根据历史教学来对图书馆的历史资源的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对于历史资料的以及电子信息的更新才能更适合学生的咨询要求。使图书馆的资源使用率得到很大的提高。我们许多学科馆员错误地认为只要使我们的资源保持教学的需要就行, 而忽视对历史教学趋势的研究, 因而在图书馆的历史资源的配置中只是片面的注意教材的需要, 不辞检索之劳, 遍稽典籍, 广征博引。在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上紧扣教材固然应当, 但如果不讲究对教学理论的研究, 不了解院系教学的发展需要, 再好再多的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使我们教学的需要与图书馆资源形成质量供应上的矛盾, 是不能很有效为学生及教学所用。

3 史才, 包括动口才能和动笔才能, 即对史学有鉴别整理的能力, 并能用语言及书面的形式真实的表达历史的原貌

历史的过去性和时序性决定了历史教学有很强的表述性特点, 要求历史学科馆员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素质将能使你在学生的教学咨询中清晰地表述历史的原貌, 并能使自己在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自己, 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和真情实感。甚至可以说, 历史学科馆员工作之成败, 以语言为先。历史学科馆员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 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知识吸收的程度和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关系到辅助教学效果的好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 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

书面表达能力, 确切地说, 应为图书馆建设的研究能力, 它以探索图书馆管理规律、总结馆藏图书及信息资源适应教学的规律、丰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积极参加研究活动, 有利于学科馆员深入研究专业史学知识, 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总结能力,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而我们的历史学科馆员真正拿起笔来从事一些专业写作者人数极少。究其原因:一是工作负担重, 没有精力去从事教学研究;二是作为检验历史学科馆员的标准是是否很好的与教学工作相结合, 是否很好的整合、扩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 而不是发表多少文章;三是资料不足和信息不便。但这些都是客观原因, 只要我们自己做有心人, 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挤出一定的时间, 对自己在历史学科馆员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讨, 是完全能做到的。

学科馆员制度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作为学科馆员的我们应当紧紧围绕自己的专业来为院系的教学服务。在图书馆的馆藏建设、电子信息建设方面更加紧扣教学的发展动态, 使我们图书馆的资源更适应院系的教学。使我们为国家培养出适合的栋梁之才, 扩大学生的就业门路。

摘要:论述了一名历史类的学科馆员, 为了更好的对口服务院校教学咨询, 应具备的历史学、识、才。

关键词:学科馆员,史学,史识,史才

参考文献

[1] 邓立恒.浅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J].管理观察, 2008[10]:31.

上一篇:行政管理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小学校长德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