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方式范文

2023-09-19

语言表达方式范文第1篇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时能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 2 、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

3、通过练习,能规范表述描写手法及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

学习难点: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并结合诗句简析及表达效果

一、课堂热身

说说下列诗句运用了哪种艺术技巧

1.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借代) 2.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衬托)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 4.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反衬) 5.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借喻)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典) 8.澄江如练,碧峰孤拥。(化用)

9.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视听结合) 1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言志)

1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声衬静、动静结合) 1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词) 13.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意象组合) 14.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实结合)

古人说,作诗无外乎情景二端,那么,诗歌中的情是怎样抒发的,景又是怎样写的,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使诗歌鲜明生动,从而感染读者。为实现这种目标,而采取的这种方法和技巧,其实就是艺术技巧。

二、知识积累

表达方式:记叙 议论 说明 抒情 描写

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互文等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用典、化用、联想、想象、象征、叠词等

篇章结构: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铺垫、过渡、照应、抑扬、层层深入、重章叠唱等

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即事抒怀

描写:1.意象组合2.动静结合3.虚实结合4.正侧结合5.点面结合6.以乐景写哀情 7.白描(粗笔勾勒)和细描(工笔)

2017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艺术技巧

三、当堂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学生朗读诗歌、分组讨论,每组请一位同学回答。

水龙吟 咏月 晁端礼①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九衢②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凭栏干,但有盈盈泪眼,罗襟揾。

注:①晁端礼:北宋词人。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②九衢:指御街。

简析上阙“九衢”以下六句的写景特色。

明确:①俯视、仰视相结合。词人向下看,九衢上残雪斑驳;向上看,朦胧淡月照进千门万户。

②嗅觉、视觉相结合。夜风送来梅花清香,池塘表面的冰已经融解。 ③白描手法。用简练的笔墨描摹出元宵佳节前的自然美景。

④融情于景。九衢上的残雪斑斑驳驳,天空中的朦胧淡月照进千门万户。词人这清净、洁白的世界里,胸襟自然为之一畅。接着夜风送来梅花的清香,池塘表面上的薄冰已经融解。这些景物上都被词人抹上了一层感情色彩,仿佛是他的心灵附着这些景物上,他那因酒而病的身躯与心灵自然景色的陶冶中,渐渐轻松了,开朗了。 ⑤远近结合。

赏析:起首二句先把词人可悲的身世揭示出来。“京洛风尘”,语本晋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之一:“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此处盖喻词人汴京官场上的落拓不遇。“病酒”,谓饮酒过量而身体不适。词人由于政治上不得意,常以酒浇愁。可是酒饮多了,反而沉醉如病。官场失意,酒病缠身,境况可谓惨矣,复着以“无人问”三字,其羁旅漂零之苦,尤为难堪。

此词开门见山,句句写实,与一般长调大异其趣。接下来,词人的视线从住处的窗口向外探视,无边夜色,尽入毫端,化实为虚。一下子,词境变得空灵了。词人写道:九衢上的残雪斑斑驳驳,天空中的朦胧淡月照进千门万户。词人在这清净、洁白的世界里,胸襟自然为之一畅。接着夜风送来梅花的清香,池塘表面上的薄冰已经融解。这些景物上都被词人抹上了一层感情色彩,仿佛是他的心灵附着这些景物上,他那因酒而病的身躯与心灵自然景色的陶冶中,渐渐轻松了,开朗了。此刻,他不仅想到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来临,不仅感受到春天的信息已经来到,而且他的思绪也回复到往年醉酒听歌的快乐生涯。“南楼”,指冶游之地:“西城”指汴京西郑门外金明池和琼林苑,都是北宋时游览胜地。这里以对仗的句式强调当年的豪情胜概。特别是“都不管、人春困”一句,以口语出之,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更见其豪情万丈。

过片又写目前衰颜,从上片歇拍的豪情收回来,与起首二句遥相映射。“潘郎双鬓”,谓两鬓已生白发,语本潘岳《秋兴赋》:“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屈指”二字是起点,点明词人是算计,以下都是写算计中的思维活动。词人不仅惊觉自己早生华发,而且联想到对方如今愁苦的情绪,于是深感她的形容应该已经消瘦。“多应”二字,表明这是想象和狡滑,而一往深情,皆寓其中。以下三句,是这种感情的延伸。“马上墙头”,语本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至此,方正面点出词人昔日曾与一位女子邂逅。但无情的岁月凋谢了彼此的容颜,即使相逢恐亦不敢相认,言之不胜伤感。款款深情娓娓道来,情韵悠然相生,笔锋收纵自如。

2017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艺术技巧

结尾三句,设想对方凭阑凝望,罗襟揾泪。此处全用情语作结,却收到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运用移情手法,词人晁词把仕途的失意、人生的感慨化作盈盈泪水,风格纤弱。揾者,拭也。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学生朗读,教师疏通诗句含义,学生口头回答。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作简要赏析。

陈诗结尾两句间接抒情。在严酷的背景下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但是却见不到吹笛人。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表达了对从军将士不畏严寒、为国出征精神的赞美。

杨诗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陈诗译文: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却看不见人,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

注释:

① 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 ② 横笛:笛子。

③ 天山:山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 赏析:

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写得十分壮美。

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使人产生这里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这首诗在艺术上善于映衬与妙用指代。

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试想,如果是在风和日丽、山明水净的条件下行军,又怎能见出士气的昂扬坚强呢?

前两句的氛围描写与入声韵的选用,为抒写壮美的诗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映衬毕竟是陪宾,描写的成败,关键在于作为主体的

三、四两句。后两句意在写人,却不正面写出,更不和盘托出,而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这种指代手法的运用,既节省了笔墨,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军中物品无数,只写笛、旗二者,不仅出于只有笛声、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现行军将士的精神。在写法上,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符合人们对远处事物的注意往往“先声后形”的一般习惯。特别巧妙的是“不

2017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艺术技巧

见人”三字的嵌入。“闻声”而寻人,寻而“不见”,从而形成文势的跌宕,使末句的动人景象更为显豁地突入人们的眼帘之中。

这首《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杨诗译文:

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

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注释:①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②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西京:长安。

③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④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曾在此获胜。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④ :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⑤ 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赏析: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说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四、方法总结

通过以上两首诗歌,我们不难发现,关于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考查,通常以下面几种形式的题目出现。(投影)

1、熟知关于“艺术技巧”的各种不同提问形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2)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方法。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5)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2017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艺术技巧

6)请简要分析某句的艺术效果。

虽然提问形式不同,但其本质却是一样的,即都是问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景物或表达情感,因此,答题的内容、步骤也都一样。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两道题目的答案,来归纳一下这一类型的题目我们应该如何分步解答。(投影)

2.熟练掌握“艺术技巧”类问题解题“三步骤”。(学生讨论、归纳得出) 1)明技巧。即说出用的是什么手法。

2)阐运用。即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这种手法的。

3)析效果。即说出这种手法有怎样的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题提醒

(1)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有时候,阅读诗歌时,不确定是哪一种手法时,要从题干和诗句中找答题方向,若锁定为描写手法时,则再进一步去比较后选择。

(2)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3)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

下面我们再来按照以上方法,解答下面的问题。(投影)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春 梅 晁冲之1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2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3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注:1.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2.东君:司春之神。 3.玉堂:指华贵的宫殿。

上阕写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出了梅怎样的品格?

明确:对比、衬托(明技巧)。用修竹来衬托梅的品质(阐运用),写出了梅花孤傲的品格(析效果)。

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明技巧)。“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正面写出梅的孤洁瘦淡;“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 侧面写出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阐运用)。写出了梅花坚强的品格(析效果)。

化用。(明技巧)化用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江头千树春欲闇(àn),竹外一枝斜更好。”(阐运用)写出了江梅的孤洁瘦淡。(析效果)

词语注释

①汉宫春:张先此调咏梅,有“透新春消息”,“汉家宫额涂黄”句,调名来于此。

②向竹梢二句: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江头千树春欲闇,竹外一枝斜更好。”此处化用其意。

③东君:又名东皇、东帝,传说中的司春之神。春于方位属东,故名。 ④塞雁:边塞之雁。雁是候鸟,秋季南来,春季北去。 ⑤清浅: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

⑥玉堂:指豪家的宅第。古乐府《相逢行古辞》:“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何似:哪里比得上。

⑥ 付他谁:即向谁诉说。 ⑦ 流:高尚的品格和气节。

2017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艺术技巧

白话译文

水边的梅花是多么潇洒,在竹梢稀疏的地方。横斜着挺出三两枝。春风也不知道爱惜,任凭雪压霜欺。燕子无情无意,只因怕冷,轻易地失去她开花的日期。惟有南归的鸿雁,年年南飞时能看见她的芳姿。

清浅的小溪,如一条白白的丝练,请问那些华丽的堂宇,又如何能赶得上这茅屋疏篱?最令人伤心的是,自从知己朋友离去之后,便很少有吟唱梅花的清绝的歌诗。只有微云轻轻飘浮,淡淡的月光隐约迷离。面对此景此情,我的孤高芳洁又都是为了谁?但那高洁的江梅,依旧倚风自笑,并未减淡她的清香,因为风流高逸是自身的品质,本来就不在乎别知与不知。 作品赏析:

词虽长调,其寄意却单纯,只就梅之品性孤高与环境冷落两方面反复写来,其情自深。 首句“潇洒”二字状梅品的清高,概尽全篇。“江梅”可见是野梅。又以修竹陪衬写出。盖竹之为物有虚心、有劲节,与梅一向被称为岁寒之友。“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极写梅孤洁瘦淡。芳洁固然堪赏,孤瘦则似须扶持,以下二句就势写梅之不得于春神,更为有力:“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梅花是凌寒而开,其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似乎叫伯春寒、轻失花期”。因燕子在仲春社日归来,其时梅的花时已过,故云。一言“东君也不爱惜”、再言燕子“无情”,是双倍的遗憾。“惟是有”一转,说毕竟还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其词若自慰,其实无非憾意,从叫唯是有”的限制语中不难会出。同一意念,妙在说来富于变化。同时,这几句词笔挥洒而思路活泼,盖“燕雁与梅不相关,而挽入,故见笔力”(《独醒杂志》卷四)。

林逋咏梅名句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下片则化用以写在野的“江梅”的风流与冷落。唐人咏梅涛云:“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因何入得来。”(薛维翰《春女怨》)这是“玉堂”所本。过变三句言“清浅小溪如练”,梅枝疏影横斜,自成风景,虽在村野(“茅舍疏篱”),似胜于白玉堂前。以问句提唱,紧接又一叹:“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故人”即指林逋,此渭“梅妻鹤子”的诗人逝后,梅就失去了知音,“疏影横斜”之诗竟成绝响。即有“微云淡月”、暗香浮动,没有人赏。(“分付他谁?”)不过“孤芳”自赏而已。仍以问意提唱,启发末二句,言孤芳自赏就孤芳自赏罢:“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这里“空自倚”三字回应篇首,暗用杜甫“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句意,将梅拟人化,意味自深。

五、本节课有何收获? 回顾:艺术技巧分类

及解题步骤

六、课后作业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与前三句相比,末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前三句叙事写景,饱含感情,但极为含蓄。末句则卒章明志,直抒胸臆,将惜别之意上升到顶点,点明别情。

语言表达方式范文第2篇

其换算:1TEX=0.111D=590.6/英支=1000/公支

一般没有特殊说明,当毛,麻类原料,S=N 表示的都是公支。短纤类原料S=N表示的是英支。

斜杠 后的数字表示的是原料的股数。

纱支:40S/2+40D*40S/2+40D+100D 表示什么意思

经向纱线是40s双纱和40D的氨纶 纬向纱线是40s双纱和40D的氨纶和100D的涤纶低弹丝 这个应该是四面弹面料

T/R面料中的纱支40S/2+200D是什么意思,其中40S/2 是什么,200D又是什么

40S单纱 2合股,包200D氨纶丝

40s/2的普通涤能线一公斤大概有多少米长?有公式计算吗?线卡上的线号和长度对应吗?

特克斯:1000米长度的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称为特数。 公 式:TEX=(G/L)×1000 式 中:G为纱的重量(克),L为纱的长度(米) 常用 涤棉纱线:20TEX(30XS),15TEX(40S),13TEX(4/S)

服装纺织里“40s + 40s*21s/2”的纱线规格是什么意思

这个规格可以稍微改一下成“(40S+40S)X21S/2”,意思上面各位大侠已经说过了,即经纱为两根40S的纱,纬纱为21S/2的纱。 再细分:就是经纱为40S(S是英支,指纱线的细度)两根合并在一起做为一根经纱。 纬纱21S/2是由21S/2合股加捻而成的一根纱。 注意:经纱是两根纱合并,实际上还是两个纱,纬纱是一根股线,只能算一根纱。

缝制线40S/2是什么意思

20#针板意思是针板孔的大小型号。20#针板是缝纫一般面料用的,机针适合范围14-16号。线和针板没什么直接关系。线和机针有关系。线粗机针得用粗点的,针板也得换大号的。线没有20#的。缝纫机用线一般全是涤纶线,涤纶线的型号全是3位数的。例如202# 203# 402# 603#。。。。。前面两位数越大线就越细,第3位数代表线的线是几股纱捻起来的

纯棉面料的成分是21S/1 x 40/2,请问具体是什么含义?

纯棉面料的成分应该是:100%棉(COTTON)。21S/1 x 40S/2的意思是:100%棉的面料是21S(支数)/1(单股) x 40S(支数)/2(双股).21S.40S通俗的讲就是这条纱线的粗细,数字越大沙线就越细,反之则越粗。1(单股).2(双股)就是说这条纱线捻好后是1条单股沙线或者是2条双股纱线。

40S/2的纱线和80S/3的纱是不是一样粗的 40S/2就是两个40支的合成的股线相当于是20支(40/2=20)了,80S/3就是三股80支的和在一块就相当于是80/3=26.7支

毛纱线有单股及双股什么意思

单纱

单纱是指只有一股纤维束捻合的纱。可以由一种原料纺成纯纺纱,由此构成纯纺织物,也可以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料构成混纺纱,由此构成混纺织物。

股线

语言表达方式范文第3篇

1.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例析2: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例析1:① 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⑷、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这首诗的

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简析:这首诗的第

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⑸、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析: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咏白海棠(薛宝钗)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简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⑹、设问和反问:设问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析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简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例析2:王安石的《题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简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2.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

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第

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例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问: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简析: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特色。

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至于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3.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烘托、象征、用典、白描、蒙太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画、寓庄于谐、联想和想象,等等。

例析:简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句的表现手法简析:该句纯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田园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巧。这种画法,不用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线勾描物象。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

4.区别与联系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等等。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我们必须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认真体会,才能真正将它们区分开来,并娴熟地运用。

例示:1.试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答:本诗所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如下:⑴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花的坚毅耐寒;⑵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对比,显示梅的高洁守志;⑶托物言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②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繁花齐开。③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④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故称箫为凤箫。⑤玉壶:比喻月亮。⑥蛾儿雪柳: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⑦阑珊:零落。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主要运用了反衬(或衬托、烘托)的表现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不趋流俗,甘于寂寞,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以“那人”自比,抒发了词人满面腔的闲愁与寂寞。就修辞而言,本词主要用了如下几种:比喻:“花千树”——将元夕的焰火比作千万棵繁花锦簇的花树;“更吹落星如雨”——焰火像被吹得如雨落下的星星;“玉壶”——喻月亮。借代:“蛾儿雪柳”——用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代年轻美貌的女子。3.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和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提示: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运用了夸张、比喻 表达方式共有五种: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基本的表达方式有三种:记叙、议论和说明。 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 借物喻人 欲扬先抑 喻抑先扬 联想和想象 卒章显志 层层铺垫 层层深入 象征 托物言志

情景交融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比拟 借代 对偶 互文 顶针 排比 回环 反问 设问 双关 对比 引用 通感 最佳答案

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如文学创作中各种叙述、描写以及讽刺、夸张、象征、比喻 、对比、借代、拟人、排比、对偶、层递等。应该说表现方法包括了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

一、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1、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2、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

【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具体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

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最佳答案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中学语文的一些表达技巧 2009-04-24 20:13 中学语文的一些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

③选材剪材;

④行文的结构;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等。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最佳答案

比喻,就是利用一种相似的东西,来说明另一个东西.但是你用来比喻的东西常常是大家熟悉的,而且具体的,来形容说明的东西常常是很有内涵,或者抽象的.常用的词有好像,好似,像,像...似的.高级一点的有如,一般,等等.

比如,今晚的月亮像明镜一样.就是说今天的月亮很圆,很亮,甚至都像镜子一样可以反光的境界.

拟人,就是赋予一些没有声明的东西一些人性化的性格或特点.比如向日葵迷恋的看着太阳,到了夜里,又深沉的弯下了腰.向日葵花盘向日光是有科学道理,但是迷恋的看着什么什么,是人才特有的,而且弯着腰,腰本身是人体的一部分,弯腰也是人的特点.

夸张,就是夸大的手法描写一样东西.比如,今天的天气特别热,仿佛街上的广告牌都被太阳晒化了.天气再热,也不可能把广告晒化了.所以是典型的夸张.

借代,就是借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东西或者特点.比如这个人脑袋大,我们在不引起误会的同时,在后边的文章,就可以用大头来代替这个人.或者说有个少先队员,也可以用红领巾来代替. 借喻,跟借代差不多.但是借以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分,而是形容这个人.比如,上文里提到,这个人往那一站,好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下文再提到圆规,就是说那个女人.但是,注意,她身上没长圆规,而且也没那么大的圆规,所以是一种借喻手法.

排比,就是重复几次的句式,描写的是一类相关的东西.比如毛主席是我们的领袖,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救世主.等等.

对偶,就是相关的俩东西.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骈文多用对偶.但是现在没必要特意写,你能辨认出来就可以了.在诗词里,又叫对仗,但是从我的理解看,对仗是更工整的对偶,更严格的对偶.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 十

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 十

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十

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 十

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十

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 十

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十

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 十

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 十

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 二

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 二十

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 二十

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二十

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 二十

四、其他:



(一)

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

(二)

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三)

 句子含义的解答:

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

(四)

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

(五)

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

(六)

 段意的归纳

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文阅读中会让你回答

某某关键词的作用

语言表达方式范文第4篇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记叙中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2) 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方法,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是具体形象地描绘任务和事物的状貌。它的基本特点是描绘形象。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3) 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说明方式: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画图表等。

(4) 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一篇或一段完整的议论,通常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组成。议论分两大类,即“立论”和“驳论”。立论称“证明”式文章,驳论称“反驳”式文章。在说理性的文章中,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成分、论据周密。

议论的特点是以理服人,用说理的办法,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证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议论,说长道短,论是说非。在写作时,更要进行议论,以交流思想、宣扬观点、阐明理论,来影响读者。

(5) 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顺叙,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倒叙,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 插叙,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 补叙,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①表达方法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法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法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法;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法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法。

综合起来,“表达方法”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关于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明线暗线、设置悬念和以小见大等,数量不限。

文章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 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 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 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 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 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 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 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 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如光和影 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 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同类相比”是什么?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比较”的解释:“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务辨别异同或高下。” 原来如此!

什么是讽刺?

“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针对敌人或者落后、错误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前者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借物突出志向。文章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馨”,表明 “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然后描写陋室环境景色幽雅,交往人的高雅,主人的生活情趣闲适,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 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德馨”,又表明“陋室”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 和抱负。引用孔子的话结尾,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 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 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 二者有相同点。师生,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 受。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

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 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 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第

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 伤等感情。 第

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 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 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 认的道理。

语言表达方式范文第5篇

如何有效的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我认为一篇文章的教学要有效,就应该是学生乐于去学,有兴趣学,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能认真通过学习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或者能获取到准确的信息和一定的知识。我们平时在对说明文教学时,往往把说明文课堂教学当作了知识的研究和学术研究,这是导致说明文课堂索然无味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种尴尬无味的课堂,就必须反思,提高说明文课堂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说明文的阅读教学呢?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必须吃透文本。文本吃透,方能理清说明文的脉络,才能明确引导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化繁为简,只有老师把说明文的知识化繁为简了,课堂教学才能简易地教学,课堂教学才不会显得繁琐累赘。

二、用活泼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文一般是枯燥无味的,特别是平实说明文,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我以为可以以课本为主,适当选用课外材料,加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来进行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科技说明文较容易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选用较浅易的有一定趣味性的说明文作为切入口,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由此对说明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会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一般规律中发现特殊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篇说明文,应了解其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层次,还应能理解文中的一些语句的含义、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教给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步骤。当然,在教会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要避免学术性教学。

四、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为学生提供机会运用所学到的阅读技巧去答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得到满足感、成就感;另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所学到阅读技巧,不断提高对说明文实实在在的阅读能力。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训练材料时,教师要选用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有一定趣味的、难易适中的文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步掌握各种说明文的特点,在这些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

语言表达方式范文第6篇

1.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例析2: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例析1:① 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⑷、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这首诗的

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简析:这首诗的第

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⑸、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析: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咏白海棠(薛宝钗)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简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⑹、设问和反问:设问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析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简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例析2:王安石的《题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简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2.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

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第

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例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问: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简析: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特色。

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至于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3.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烘托、象征、用典、白描、蒙太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画、寓庄于谐、联想和想象,等等。

例析:简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句的表现手法简析:该句纯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田园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巧。这种画法,不用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线勾描物象。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

4.区别与联系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等等。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我们必须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认真体会,才能真正将它们区分开来,并娴熟地运用。

例示:1.试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答:本诗所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如下:⑴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花的坚毅耐寒;⑵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对比,显示梅的高洁守志;⑶托物言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②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繁花齐开。③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④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故称箫为凤箫。⑤玉壶:比喻月亮。⑥蛾儿雪柳: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⑦阑珊:零落。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主要运用了反衬(或衬托、烘托)的表现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不趋流俗,甘于寂寞,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以“那人”自比,抒发了词人满面腔的闲愁与寂寞。就修辞而言,本词主要用了如下几种:比喻:“花千树”——将元夕的焰火比作千万棵繁花锦簇的花树;“更吹落星如雨”——焰火像被吹得如雨落下的星星;“玉壶”——喻月亮。借代:“蛾儿雪柳”——用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代年轻美貌的女子。3.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和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提示: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运用了夸张、比喻 表达方式共有五种: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基本的表达方式有三种:记叙、议论和说明。 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 借物喻人 欲扬先抑 喻抑先扬 联想和想象 卒章显志 层层铺垫 层层深入 象征 托物言志

情景交融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比拟 借代 对偶 互文 顶针 排比 回环 反问 设问 双关 对比 引用 通感 最佳答案

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如文学创作中各种叙述、描写以及讽刺、夸张、象征、比喻 、对比、借代、拟人、排比、对偶、层递等。应该说表现方法包括了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

一、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1、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2、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

【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具体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

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最佳答案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中学语文的一些表达技巧 2009-04-24 20:13 中学语文的一些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

③选材剪材;

④行文的结构;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等。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最佳答案

比喻,就是利用一种相似的东西,来说明另一个东西.但是你用来比喻的东西常常是大家熟悉的,而且具体的,来形容说明的东西常常是很有内涵,或者抽象的.常用的词有好像,好似,像,像...似的.高级一点的有如,一般,等等.

比如,今晚的月亮像明镜一样.就是说今天的月亮很圆,很亮,甚至都像镜子一样可以反光的境界.

拟人,就是赋予一些没有声明的东西一些人性化的性格或特点.比如向日葵迷恋的看着太阳,到了夜里,又深沉的弯下了腰.向日葵花盘向日光是有科学道理,但是迷恋的看着什么什么,是人才特有的,而且弯着腰,腰本身是人体的一部分,弯腰也是人的特点.

夸张,就是夸大的手法描写一样东西.比如,今天的天气特别热,仿佛街上的广告牌都被太阳晒化了.天气再热,也不可能把广告晒化了.所以是典型的夸张.

借代,就是借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东西或者特点.比如这个人脑袋大,我们在不引起误会的同时,在后边的文章,就可以用大头来代替这个人.或者说有个少先队员,也可以用红领巾来代替. 借喻,跟借代差不多.但是借以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分,而是形容这个人.比如,上文里提到,这个人往那一站,好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下文再提到圆规,就是说那个女人.但是,注意,她身上没长圆规,而且也没那么大的圆规,所以是一种借喻手法.

排比,就是重复几次的句式,描写的是一类相关的东西.比如毛主席是我们的领袖,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救世主.等等.

对偶,就是相关的俩东西.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骈文多用对偶.但是现在没必要特意写,你能辨认出来就可以了.在诗词里,又叫对仗,但是从我的理解看,对仗是更工整的对偶,更严格的对偶.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 十

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 十

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十

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 十

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十

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 十

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十

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 十

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 十

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 二

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 二十

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 二十

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二十

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 二十

四、其他:



(一)

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

(二)

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三)

 句子含义的解答:

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

(四)

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

(五)

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

(六)

 段意的归纳

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文阅读中会让你回答

某某关键词的作用

上一篇:池塘月色范文下一篇:经济纠纷标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