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市场经济论文范文

2024-03-17

经济管理市场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推动市场经济进步与发展,同时社会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新的困难与契机。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内容,其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与优化,因此为了能够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必须要在经济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发展,最终才能够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但是在对经济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解决才能够达到相应的效果。本文从实践出发,以市场经济背景作为基础,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进行相关工作展开提供借鉴。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企业管理 经济管理模式

1 引 言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因此企业竞争愈加激烈,要想能够在新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取得生存的能力就需要就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以市场经济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企业只有结合市场经济背景,同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形成独有的经济管理模式,从整体上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保障。

2 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内涵

企业组织中经济管理模式从广义角度看,主要是一种对企业各种资源、价值等采用综合性管理的形式,能够通过对企业生产运营活动的组织、协调以及控制为企业未来发展、需求以及经济利益等提供保障。因此,能够将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看作是一种企业自身管理运营的特有形式。但是在企业进行实际的运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企业行业特征、发展特点与企业文化来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确定;同时还能够以企业资源运用效率、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情况进行整体性的提升。

通过经济管理模式将生产运营进行更高效的组织,将资源运用效率与经济效益都进行大幅度提升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结合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经济管理模式很早就诞生于企业管理模式当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经济管理模式也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时期,经济管理模式是十分保守的,主要是由国家层面进行资源的配置;而当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则是由市场负责资源的配置;而且随着与国际经济的接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企业来说,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显得更加重要,不仅是增强国内的竞争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3 当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路程极为坎坷,而且整个的体系建立或多或少存在一定漏洞,而且在管理形式的时效性与科学上都存在欠缺。企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经济管理模式都是出于摸索发展时期,在进行实际落实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参照西方企业的经验作为借鉴,运用到企业自身经济管理模式当中,该过程就极易造成“水土不服”的情况产生。因此,从客观上出发看,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经济管理模式仍然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欠缺健全的管理机制

经济管理模式同其他管理模式一样,需要管理机制进行相应的指导。但是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管理模式机制并没有构建出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机制。根据笔者实践经验来看,尽管市场上多数企业制定出经济管理模式,但是更多的是在边应用边摸索,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很难摆脱传统思维。而且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就极易造成经济管理模式处于摆设地位,企业实际经济管理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不仅如此,目前企业多数职工对于经济管理模式没有任何概念,而且制度构建工作人员对于经济管理制度的构建也是处于消极状态,对于整个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是极为不利的,同时将经济管理模式的作用进一步降低。

3.2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科学理念薄弱

在企业的整个运营环节中,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通常能够体现出企业的发展趋势。目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合理的对待人力资源,同时对于一线职工过分重视,而对基层、管理等职工缺乏足够的重视。此外对于人力资源制度的完善也没有提上日程,多数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仍然是处于管理层直接管理当中,盡管该方式能够从某种程度提升人力资源质量,但是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张。而且这种人力资源权力集中于管理层也容易为腐败滋生创造环境,同时人力资源配置在规范性上也有所欠缺。人力资源机制科学理念的缺乏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与扩充,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3.3 经济管理架构的不完善

客观角度看,我国市场经济起步到现在发展时间较短,同时国情同西方国家也有所差别。从而造成我国目前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架构的不完善。在实际的运营管理当中,经济管理架构的保守也极易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极易让企业追求眼前短期利益,而对于长期战略目标往往有所忽视;而且也不利于经济管理模式的效用的发展,无法将企业各部门的协同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4 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企业在进行实际运营管理时,经济管理模式的应用必定会牵涉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经济管理模式的质量就需要将优化策略落实到各个环节当中,让企业从思想上构建出经济管理模式,甚至结合企业特点形成独有的经济管理模式。

4.1 经济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

经济管理理念创新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只有结合市场经济背景进行理念的创新才能够为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思维。因此作为企业管理层,必须要先将经济管理理念进行解放才能够将保守经济管理理念进行摆脱;而且在学习西方先进经济管理经验时,切忌生搬硬套,一定要注重与企业自身发展特点进行结合。最终致力于将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从思想上自上而下的为经济管理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经济管理制度的优化

经济管理制度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指导方针,而且也是企业扩张发展的重要保障,其科学理念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准。因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经济管理制度的优化,同时对其科学理念的灌注。经济管理制度的优化中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是首要的,因为人力资源是整个企业运用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其发展的不懈动力,因此如何将人力资源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落实优化的环节。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人力资源制度进行优化时,要结合企业人力资源实际情况,制定出人性化、科学化的人才管理机制,强化对内部职工的培训,提升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同时积极进行优秀人才的引进,将人力资源体制形成多样化、系统化,为企业发展解决人力资源的困扰。

4.3 加强经济组织架构的健全

目前许多企业的经济组织架构基本上是处在十分保守的状态上,但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该经济组织架构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对企业组织架构进行创新、调整。对于经济组织架构的健全需要审时度势,强化与市场发展的联系,同时通过高效科学的方式作为技术手段,对经济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健全。在健全的过程中要积极的接受专家、职工等意见,形成企业凝聚力,为落实新的经济组织架构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企业能够平稳的进行经济组织架构的健全。

5 结 论

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给企业形成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通过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能够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同时也将管理层次再度提升,为企业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裘国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研究分析 [J].品牌,2015(12):112.

[2] 胡生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探析 [J].中国商论,2016(7):32-34.

[3] 陈卫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研究 [J].中外企业家,2016(1):84,86.

[4] 雷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 [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167-168.

经济管理市场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由于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反倾销调查中,中国企业产品的出口价格要与一个替代国的正常价值进行比较,来确定倾销与否和倾销多少,导致中国产品被频繁地指控倾销,以及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因而,认清市场经济地位相关制度,采取相应对策,已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的当务之急。

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提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案以来,到目前为止,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已100多起。在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中,“非市场经济”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出口企业的最大难题之一。

欧盟对华反倾销中的“有条件市场经济地位制度”:五条标准缺一不可

在欧盟反倾销调查实践中,为确定原产于中国的商品的倾销幅度,存在3种制度:有条件市场经济地位制度;分别裁决制度;传统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制度,即替代国制度。

这三种制度在出口商品正常价值和倾销幅度的确定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别。对应诉企业来说,无论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还是分别裁决,都将获得单独的倾销幅度。但是获得单独的倾销幅度不是最终目的,而得到最低反倾销税甚至零税率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一般说来,申请市场经济地位是企业达到上述目标的首选方式。下面结合我国企业应诉的具体案例对欧盟“有条件市场经济地位制度”进行分析。

1998年,欧盟理事会《905/98号规则》对《384/96号规则》作了修正,不再将中国当作纯粹的非市场经济国家,而是允许中国生产商在满足一定条件后,申请有条件市场经济地位。根据该新规则的规定,欧盟将在个案处理的基础上来审查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地位不是自动给予的,应诉企业必须主动申请并举证, 经欧委会调查核实同意,方可取得。如果企业达到了欧盟规定的市场经济地位的五条标准,获得了市场经济待遇,则可不用替代国的正常价值,而用企业自身的正常价值来确定倾销幅度。

标准一:关注公司的所有制属性,强调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不受政府控制。“国有企业”举证责任被加重

标准一具体要求企业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产品的价格、成本和投入,其中包括原材料、技术和劳动力成本、产量、销售、投资等,其决策没有明显地受到国家干预,其主要投入的成本反映市场价值。虽然该标准表面上没有反映出欧委会对企业所有制的关注,只是针对产品构成要素和销售定价等进行审查,但仔细研究“市场经济地位和/或分别待遇问卷”中的问题,就不难看出该标准的核心就是所有制问题。

欧委会发放的“市场经济地位和/或分别待遇问卷”分为以下三部分:

在第一部分公司简况中,欧委会即要求提供应诉企业及持有应诉企业股份的企业的所有制情况。通常情况下,欧委会将“国有”和“干预”作为同义词看待。如果应诉企业或其主要股东是国有企业,则其很难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在第二部分经营决策和成本中,进一步要求企业提供原材料供应商的所有制情况。在欧委会看来,凡是从国外进口的、来自外资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的原材料,都是市场关系,而来自国有企业的原材料,就很可能含有政府干预的成分。

此外,在问卷第二部分中,还要求企业详细提供: A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料和其它成本构成,B工业产权和法律要求,C员工聘用情况,D生产设施和生产,E销售等五方面的情况,其目的在于审查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以及雇佣员工等方面是否享有决策权,其主要成本的投入是否反映市场价值等第一条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要求。例如,产品由政府统一定价,即被认为没有销售自主权;公司聘用和解聘员工不能由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决定,而要上报地方政府,则被认为没有聘用员工的自主权;如果公司购买原材料的价格明显低于其它公司,则被认为成本的投入不能显示出市场价值。

2003年5月22日,欧委会对原产于中国、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的聚酯切片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企业之一的中国YH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其94.6%的股份归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所有,其余5.4%的股份归当地一家国有公司所有。在欧委会规定的时间内,该公司提交了市场经济地位问卷答复,并接受了欧委会办案人员的实地核查。2003年12月8日,欧委会作出了关于YH公司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披露文件。在该披露文件以及随后的裁决中,欧委会表示拒绝给予YH公司市场经济地位。欧委会虽然承认了该公司在生产、销售的决定,员工制度的制定等方面反映了市场信息,但是,欧委会强调“YH公司为完全国有公司并且不能证明其经营不受政府干预,且董事会成员全部由作为国有公司的5家股东指定。因此,YH公司不满足认定市场经济地位的第一条标准。”可见,所有制形式是欧委会在判断中国公司是否符合市场经济地位的第一条标准时重点考虑的内容。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就一定不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1999年1月4日,欧委会对原产于中国的黄磷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在历经一年多的反倾销调查后,申诉方撤诉,从而终止了该案。在该案中,涉案企业之一的云南ML公司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该公司70%的股份归云南ML县国有资产管理局所有,其余30%的股份属于私人股东。尽管该公司的公有制成分占很大比重,但该公司成功地向欧委会证明了国家并不对公司具体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干预。首先,该公司以中国关于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和重组的法律法规论证了国有资产管理局仅对资产实施管理,确保资产的有效使用以达到增值的目的,而不是通过这一方式直接干涉公司的经营管理。其次,公司指明其有关经营管理的一切决定,均由董事会作出,而该公司的董事会成员里,并没有国有资产管理局派出的官员。该公司通过论证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最终使欧委会没有因为其国有成分而拒绝认定其符合市场经济地位的第一条标准。对比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ML公司和YH公司均为国有企业,但董事会成员的来源并不相同,这对证明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否受到国家干预至关重要,因而对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可见,欧委会在实践中通常在不需要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先将“国有”等同于“国家干预”,然后让“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承担举证责任,证明企业自身在价格、成本和投入、技术和劳动力成本、产量、销售、投资等方面反映市场信号,没有明显地受到国家干预”。

标准二:企业要有一套按国际会计标准审计的、适用于所有场合的明晰的财会帐簿

该标准要求企业有一整套清晰而准确的会计帐簿;该会计帐簿根据国际会计标准记账并进行审计;并且该帐簿适用于所有场合,换句话说,不应该为了应付税务部门或其它目的而备有另一本帐簿。以上三点,必须同时满足。

我国涉及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等。应该说,我国企业会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国际会计标准没有本质的差别。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在多大程度上严格按照标准记帐。在2003年8月19日立案的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奥古曼胶合板反倾销案中,在欧委会办案人员赴安徽和浙江的两家木业公司实地核查过程中,经反复核对发票、凭证、明细分类帐、总帐和报表,办案人员认为上述两家公司记帐严格清晰,财产的来源清楚,折旧摊销规范,财务入帐走帐明了,最后给予两家公司市场经济地位,其中一家公司基于此獲得了全国最低税。

但是,很多国内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记帐方法和会计处理原则不严谨,没有审计报告或审计师连续几年在审计报告上作了保留意见等等,因此导致不能满足欧委会认定市场经济地位的第二条标准。

2002年8月9日,欧委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糠醇发起反倾销调查。该案的四家应诉公司均提出了市场经济地位申请并向欧委会提交了审计报告,但没有一家符合欧委会认定市场经济地位的第二条标准。其中,山西某公司的审计报告显示,在该公司1998年的帐目中,无形资产科目出现错误增加,该错误和相关错误在后来年度均未做帐务调整。河南某公司的审计报告显示,审计师调整了公司2000年和2001年的利润幅度。其后,公司为不同目的分别使用了调整和未调整的数字。在山东某公司的审计报告上,审计师也做了保留。审计师注意到该公司以前年度利润超分,并且在缺少相关决议的情况下增加了利润。该公司审计出的帐目问题在后来年度也未做帐务调整。涉案的另一家山东公司称公司的部分股权通过债务抵销方式转让给某公司,但是,在该公司的帐上并未显示出债务抵销。基于以上原因,欧委会在该案的市场经济地位披露文件中认为上述四家公司的帐目的可信性值得怀疑,由此认定这四家公司均不符合市场经济地位的第二条标准。

标准三: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财务状况没有受到过去非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特别是在资产折旧、销账、易货贸易和偿债冲抵付款等方面

该标准主要是审查企业的资产和偿债情况。例如,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财产拥有所有权,当企业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时,经政府介入,该笔贷款即转成了国家对企业的投资。在欧盟看来,这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标准三就是要明确企业自身的资产情况和债务承担情况。所以,市场经济地位问卷第三部分财务会计情况中要求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和分摊方法,说明资产在购买时和填写问卷时的帐面价值,提供每一项资产的来源,以及公司的贷款及其偿还情况。

在前述聚酯切片反倾销案中,欧委会在关于YH公司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披露文件中指出,YH公司的前身ZY公司经营亏损,该公司的3家债权公司通过债转股成为ZY公司的股东,其后,这三家公司无偿向某国有公司转让了它们持有的ZY公司的股份,该国有公司成为ZY公司的唯一股东。由于债务的抵销,ZY公司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基于此,欧委会认为YH公司在资产和偿债方面仍受前非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没有满足给予市场经济地位的第三条标准。

标准四:企业应受破产法和财产法的约束,以保障企业经营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该标准审查企业在法律保护下经营,包括受制于破产法和财产法的约束,企业不受政府干预而成立或关闭。

标准五:汇率方面遵从市场汇率

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与欧盟要求汇率遵从市场汇率是一致的。

实践中,中国企业普遍被认为符合市场经济地位的第四条和第五条标准。

上述五个标准中,企业常常因为不能满足标准二或标准三被欧委会拒绝给予市场经济地位。然而,一般来说,这两条标准是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的。它们与企业管理水平,特别是财务制度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建立一套明晰的会计帐簿是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在今后的反倾销应诉中争得主动。

如果企业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五条标准,不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则应努力争取适用分别裁决:

适用分别裁决,或称分别待遇,虽然不能像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一样,用本企业的涉案产品的正常价值和本企业的出口价格相比较,但是可以用替代国的正常价值和本企业的出口价格比较,得到单独的倾销幅度。由于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以及替代国的情况不同,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并不一定比获得分别裁决的企业的倾销幅度低。企业在应诉之初,应和代理律师一起结合具体情况,慎重制定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应诉策略。

对于既没有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又没有获得分别裁决的应诉企业,欧委会将采用替代国的方法为它们和非应诉企业确定一个统一的倾销幅度,适用所有没有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和分別裁决的中国企业。这种作法严重打击了中国企业在欧盟反倾销案中的应诉积极性,而无企业应诉,欧委会就会根据反倾销规则适用所谓的可获得的最佳材料(一般为申诉方提供的材料)作出裁定,这种缺席裁定往往导致高额反倾销税。

欧盟对华“有条件市场经济地位”:四大应对策略

中国出口企业是反倾销调查中的直接主体,企业应充分意识到,只有积极参与反倾销诉讼,进行充分详实的论证,才能保住甚至拓展在海外的市场,从而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除应积极申请市场经济地位和分别裁决,对替代国作出合理抗辩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间应展开有序竞争

中国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屡遭倾销指控,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自身行为有关。如一些企业只重视短期行为,一旦认为某种产品在欧盟市场会有利可图,便对欧盟大量出口该种产品,而且经常出现竞相压价的不规范行为,因而导致被控反倾销。企业应把应对反倾销作为长期工作,通过对欧盟市场的跟踪调查,掌握欧盟厂家同类产品的竞争情况,以及其它向欧盟出口该种产品的厂家的销售情况,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展开规范竞争,降低中国产品被反倾销的可能性。

企业应规范自身日常经营活动

企业要想在反倾销应诉中赢得主动,就要充分重视规范日常经营管理、健全财务工作,努力使有关帐簿、审计报告等符合国际标准,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企业生产、库存、销售等各方面记录。在以往的反倾销案中,有些企业因为没有分产品分规格记录生产成本,有些企业因为没有完整的存货记录,在实地核查中引起欧盟办案人员对企业提供的资料的可信度的怀疑,致使企业不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从而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被征收反倾销税后,企业应积极争取各种机会翻案

被征收反倾销税后,企业还可通过以下途径争取翻案:一是因情势变化,可适时要求期中复审;二是积极参加到期复审,一个反倾销税为期5年,到期前要审议是否继续征税;三是企业如达到以下标准可申请新出口商复审:1、在原案调查期内,该企业未向欧盟市场出口,或该企业尚未成立;2、在此之后,该企业曾向欧盟市场出口,或至少已有不可撤销的出口合同;3、该企业与原案的国内涉案企业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关系。

应诉反倾销的关键在于律师的选聘

在应诉具体反倾销案件中,律师的选聘是至关重要的。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律师团队将直接和中国公司一起工作,在每一道程序中为公司提供法律意见,指导公司填写各种问卷,向案件负责人提出必要的合法主张,在重要问题的查证方面提供建议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反倾销应诉的重要环节,即欧盟官员的实地核查过程中,律师需要按照欧盟办案人员的逻辑把公司的股权结构、经营情况以及财务制度等阐述清楚,并对中国和国外相区别的财务及税收制度进行解释。因此,聘请一支在反倾销领域经验丰富的律师团队,将会为反倾销案胜诉奠定良好的基础。

经济管理市场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之间既辩证统一,又相互需求,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道德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础,对道德的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的不足、缺陷又会给道德建设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和消极后果。目前,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道德失范的现象,影响到了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道德建设,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现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问题源自于“亚当·斯密问题”。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是研究市场与道德之间关系的非常权威的著作,在这两部著作中分别基于人性本恶的个人利己主义和人性本善的利他主义两个不同观点进行阐述,两种观点相互碰撞冲突,从而演绎出了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将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相统一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及生存价值。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道德建设上的外在强制力逐渐被削弱,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约束机制却尚未完全形成,这使许多人误认为人的自私自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可以脱离道德而存在。由此产生了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部分社会成员把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作为其自身的行为准则。因此,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道德是一种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是指导和约束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和集体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市场经济具有自主性、平等性、牟利性、竞争性等特点。这决定了它即能够使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但也决定了它的一些缺陷,这就需要一定的社会规范加以约束。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它对人们的道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调控手段,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经济的进步,为道德的更新和升华创造了切实可行的前提和条件,为道德建设开拓了广阔的领域和空间。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和创造力的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有效地破除传统的落后观念,这样的思想解放促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不断得到更新和改善。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人的平等观念和自由意识的形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个自由和平等竞争的环境,为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提供了客观的价值尺度,使每个人都有了展示自己能力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可能。

(二)道德建设以它特有的方式反作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同时,又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以自己的特定方式反作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利益多元化,这就使社会上难免出现一定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趋向。腐朽、低级庸俗的道德思想腐蚀人们的灵魂,使人们对国家的前途、经济建设失去信心,对社会和经济形成消极的负效应。因此,当前的道德建设中,应该在承认社会多元化利益主体存在的合理性基础上,弘扬崇高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加强道德建设。如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概括出了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道德建设固然进步很大,但也出现了不少不尽如人意的社会现象,存在着许多令人痛心的问题,留给我们很多分析和思考。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需求结构不断变化,社会道德建设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这其中既有大部分人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诚实守信讲道德,也有一些人沉迷于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做出坑蒙拐骗等不道德行为。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就其市场经济这一点又存在着共性,都具有利益驱动性。在利益驱使下,部分市场主体采用不道德手段,肆意追求甚至违法获取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对社会道德建设产生了很大的破坏作用。例如,存在于市场中假冒伪劣产品,破坏了消费者的利益;纳税人的偷税、漏税,损坏了国家的利益;一些企业不顾法律规定任意排放废水、废气,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还有官员贪污、官场腐败等等问题。

(二)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引发我国社会出现道德失范问题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因素。

1.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利益关系的变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采用平均主义分配方式,贫富差距相对不明显,人们对利益的诉求及其途径是相对比较单一的,社会道德的追求也是比较一致的。然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这种情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公平交易。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打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陈旧观念,树立竞争与效率意识,通过竞争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自我利益的追求成为促使人们积极进行经济活动的驱动力。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利己性这些特点必然会反映到道德建设方面,导致有些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迄今为止,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各种机制规则尚不完善,人们在追求各自利益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

2.道德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前,社会现实中存在许多不遵守道德规范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首先,我国在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以食品安全问题为例,市场上出现许多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有毒食物,如毒奶粉,地沟油,注水肉,毒大米等不合格的食品,正是由于各种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或执法不力所导致。其次,法律法规的缺陷影响着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巩固。如果我们的法律法规不能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驾护航,其结局是不堪设想。见义勇为反遭诬陷,搀扶老人却被讹诈,一些人利欲熏心、良知泯灭,道德堕落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甚至触及法律底线。事实证明——不讲法律,何谈道德!毋庸置疑,法治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强大支撑和有力保障。

三、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法律体系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用必要的立法来树立和维护道德的权威性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建议出台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的法律法规,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机制的正常运行,抑恶扬善,维护正义,使法律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真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强化道德建设的奖惩机制

所谓奖惩机制是利用各种现实利益对个人或集体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通过各种手段,以利害为中介来促使行为主体选择社会所期待或接受的行为的一种管理体系。奖惩机制对道德建设来讲,不仅必要,而且十分有效,它能保证道德的社会功能在人们的行为中得以实现,对“有道德”群体鼓励和表彰,对“无道德”群体惩罚和约束,从而有助于社会成员的道德养成,改善社会道德面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

(三)正确处理道德教育与道德规范的关系

要想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改善社会道德风尚,就必须把道德教育与道德规范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通过道德教育,增强人们的道德意识,使道德真正成为人们的内心追求和自觉行动。通过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明白道德准则不仅利他,也能利己的深刻道理,从而自觉接受道德规范。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不是万能的,道德建设还需要道德规范的确立和完善,还要充分发挥道德规范的强制性功能。一方面,道德教育使人们更容易接受道德规范;另一方面,道德规范能够使道德教育落到实处。道德教育与道德规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道德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反过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自身特点和固有缺陷,必然影响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如何趋利避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目前,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道德失范的现象,影响到了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二者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使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沿着正确道路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秋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2).

[2][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王光波,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3]孟建民,许凤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2(1).

[4]赵景来.关于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述要[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3).

经济管理市场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大变革,给很多以计划经济管理为主的企业管理带来影响,需要适应市场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开始逐渐转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通过树立与市场发展相互协调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组建科学的管理组织结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新模式,促进企业顺利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一、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国家划拨资金为主,企业的盈亏都由国家政府负责;第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竞争为核心,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遵循企业经营目标与方针,充分结合生产与流通、经营战略与具体战术、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对于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来说,首先,要明确企业最高管理者的職能;企业最高管理者要了解企业经济规章制度和经济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并且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对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对企业经济管理方针与目标进行制定,从而保证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次,要明确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代表的设置与职能;一般情况下,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代表是通过企业最高管理者的制定设置的,并且会授予其相应的职责与权限。

二、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十分迅猛,但是和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还是比较晚,这就表示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依然处于发展阶段,而且,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很多企业都在使用西方国家使用的经济管理模式,这种经济管理并不是十分适用于我国的企业。总的来说,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如下问题:

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虽然很多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意识到了企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但是对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根据笔者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制定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仍旧照搬西方国家的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多的漏洞,比如,很多企业存在着领导乱指挥、员工执行力差等的现象;还有的企业没有明确各个部门承担的责任,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企业管理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不足:很多企业在进行招聘的时候,将重点放在了岗位人才的招聘上,并没有进行管理人才的招聘,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旧采用行政方式,具有很浓厚的“官本位”意味;还有的企业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规范,使得员工的流动性较大,工作出现不连贯的现象。

3、企业组织不够灵活

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比,我国市场经济是比较落后的,发展的时间也比较短,这就使得大部分企业仍旧采取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组织结构,不能根据现在的市场经济进行相应的灵活变通,亟需淘汰或者优化。另外,很多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时候,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并没有意识到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性,企业如果按照这种理念发展下去,一定会出现生存问题。

三、如何对处于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善

1、对传统经济管理理念的革新

市场经济下,经济管理模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实际管理成果。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就需要不断革新,现在我国经济管理理念已经基本成型,要使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达到优化,就还要在具有我国经济特点的管理模式下再加入企业特色[2]。首先要根据国家法律制度和要求,完善企业制度,再对企业人员进行先进理念的灌输。在后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适当的改善企业当前的经济管理方式,对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讨论,得出更加完备的经济管理模式。并通过不断实施与分析,制作出更贴近市场要求的经济管理模式。并在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完备过程当中,加强对和方面的调整与控制,实现管理的全面化。例如,房地产企业在对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可以提高其他部门的管理水平,例如提高营销策划中心对市场需求,场地建设要求的调查,还可以积极推行环保、公益方面的建设,并且强化对经营成本的控制。这样做可以促使企业规范化、精细化等多模式的构成。

2、确立经济管理的方向

新型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产生和体系化是市场经济出现的必然。旧式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管理模式不能实时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换。企业为了能够在竞争当中不被淘汰,就必须根据企业特色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并根据企业近期的目标,使企业经济管理具有明确的方向。充分利用客户需求调查和网络市场指标,多进行网络媒体调查和客户问卷调查,既要满足企业发展目标,又要迎合客户需求,从这两方面出发确立确定完备的经济管理方向。

3、完备市场经济管理机制

企业如果不对市场管理机制进行革新,企业就难以在逐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生存和发展。完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重点在于对管理部门的精确定位,对管理人员职权的精准划分,既要划分明确,又要保障所拥有的职权是否满足日常的管理活动所需要[3]。单独设立一个经济管理部门,并充分完善它的管理机制和权力范围,通过中枢部门的协调达到每个部门和生产的流畅运行。完备的经济管理机制,能够把实际运营漏洞及时暴露出来,并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一个重要的中枢经济部门可以监督各个部门的活动,促进企业整体运营[4]。为了确保一个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企业要不断完备经济管理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公司内的掌控制度,企业内部的组织要根据公司的制度来进行。并且确保公司股东的知情权,审计人员要认真核查,实事求是,及时找出并改正所存在的问题。

4、完备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当中也是不可确实的一部分。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需要做到是: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制定对策,有目的性的培训员工,全面提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高度和素质。企业在对员工创新和发展这方面也不可忽视,建立创新奖励机制,为创新型人才提供相应的平台,并增强部门岗位的发展,让员工通过个人的实际操作,提升员工的实干性。再次是把企业的发展目标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在逐步完善的过程当中,严格把关公司人员的吸纳,充分吸纳高质量人才,提升公司员工的幸福感和团队意识,增加员工福利。

结语: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非常重要,它不但对企业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与否起到决定性作用,还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企业要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增强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完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生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商论,2016,(07)

[2]朱强开.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J].新经济,2016,(18)

[3]陈卫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

[4]刘慧杰.罗颖峰.周晓利.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物资企业管理方法探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

经济管理市场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同时,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力,能促进经济繁荣发展,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浅要分析,希望能够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助益。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探析

1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所谓企业经济管理,指的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及控制的一项活动,其旨在实现企业的盈利目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需要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来作为管理依据,企业经济管理也不例外。一个良好的经济管理模式是确保企业经济管理活动高效运行的基础,也是企业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合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主要经历了2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时代,其管理模式是企业依靠国家划拨资金来进行生产和经营,一切盈亏也都是由国家负责;第二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而逐渐萌芽的。现如今,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在此条件之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也较原来发生了巨大改变,当前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是以生产为中心,在遵循企业经营目标和方针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内外部环境和经营战略战术,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而形成的。

2当前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当前的经济变化发展越迅速,经济管理的范围也越加拓展,从原有的单纯对经济活动的计划与指挥,到现在对经济活动的决策与监督,其掌控的内容复杂多变,不断迎合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经济管理模式已在发展中逐步完善,管理者对其高度重视,管理方式也日渐专业和科学,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2.1管理制度不够明确

经济管理模式虽不断发展,但在企业、事业等单位的具体实施中仍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现象。企事业单位对经济管理不重视,思想上放松,使得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或者即使存在专门的管理部门,由于缺乏落实监督也形同虚设,使经济管理难以发挥实效。

2.2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对于企事业员工来说,其专业素质不高,加上频繁的人员流动,使得一些繁琐的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经济管理效果不甚理想。另外,没有明确激励制度的企事业单位,难以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员工也就忽视自身素质的提升,缺乏积极性,实际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2.3组织上缺少灵活性

一些企事业单位虽然具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对于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也井井有条,但组织部门在对经济管理活动安排时缺乏灵活性,即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管理计划,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激烈的竞争与严峻的形势要求组织部门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和经济管理模式,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改善措施

3.1更新管理理念

一个优秀的管理理念是开展经济管理活动的必要前提。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企业应当走出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大胆进行理念上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当具备全局意识和危机意识,要深刻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前景,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够制定出符合市场经济条件和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制度。

3.2完善管理制度

一套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动力。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企业长期、有效发展的关键。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要体现企业的管理理念,依据企业的运营情况和管理来制定,确保对企业的员工、生产、运营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从而确保企业长期、有效的运营。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对员工进行全程监管的实现,同时还有利于实现企业自身的细化管理。企业若想完善经济管理制度,首先必须要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因此企业必须要先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引进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同时不断加强企业内原有人才的综合素质及其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尽可能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进而依靠人才来建立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

3.3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竞争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充足、優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因此,企业要提升竞争力,首先就要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员工专业技能培训。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适应企业的业务需要,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同时加强岗位建设,为员工的创造性发展提供有力平台,让员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企业在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时,也要注重对管理人才的培养,不断的输入新型管理理念,组建高效的管理团队,为其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拟定解决措施,确保企业项目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企业经济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其进行优化改革是客观必要的,适应市场需要和企业发展需要。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关注市场动态,结合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培养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促进竞争力的提升;完善组织机构,确保企业发展活力。从而确保企业经济管理的合理、有效性,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确保企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心童.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探究[J].商,2012(03):456.

[2]夏花.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J].中国城市经济,2014(18):120.

[3]猛龙.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J].中国商界,2015(06):130.

[4]明祥丽.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J].中国城市经济,2013(18):851.

[5]毛地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思考[J].2015(10):651.

经济管理市场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因此, 就需要加强对经济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创新。这是因为经济管理模式是企业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所不断形成的一种管理方式, 其中主要涉及到企业内部制度、结构等内容, 对于企业的未来战略决策制定和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创新方法等均需要综合实际情况展开研究与分析[1]。

一、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 都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企业在市场化的竞争条件下, 一味止步不前, 就会被市场淘汰, 因而企业需要综合自身的实际特点, 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加强研究和分析, 从人员结构、经济形式、制度法规等方面综合考虑、有效管理, 使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发展更加具有科学化特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和一系列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 企业对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 并科学规划、合理应用, 使得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同时在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 还要求管理者对各项活动的组织、实践以及资源调配、应用等工作加强管理, 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各项经济管理制度, 实现对各种有效资源的有序分配、公平分配。从广义的角度来说,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属于企业内部资源管理和价值采用的综合管理形式, 主要集中于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等, 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助力企业未来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也要据此作出对应的改革、优化和创新、发展, 企业要综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发展实力以及企业文化等, 确定较为适用的经济管理模式, 整体化的提升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效率, 满足员工待遇需求, 形成特色化的综合管理模式。

二、当前市场经济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一) 制度管理问题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管理制度问题, 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中, 企业之前的竞争压力加大, 为了防止一些恶性竞争事件的发生, 需要企业内部加强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我国企业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 因而主要是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制度模式, 但是时代发展中, 企业经营发展的市场背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如果企业在管理制度上一味的因循守旧, 不懂得变通, 根本上时代的步伐, 就会导致制定的制度并不能起到经济管理的作用。还有一些小型企业或正处于上升时期的企业, 在经济管理工作方面存在较多漏洞, 经济管理模式中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制度、理念、方法均较为落后,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进步。

(二) 人员配置问题

一个企业的运营发展离不开各个岗位人才的助力, 企业人力资源的调配和利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发展实力。在整个经济管理工作中, 没有对人员配置工作重视起来, 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考核方面缺少专业态度, 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一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 仅仅是对管理层人员进行考核管理, 对于一些职工却不够重视, 这就造成企业的人员流动性加大, 留不住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员工, 就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成本去招聘、培训新员工, 不利于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水平提高。还有一些企业在扩张经营规模的同时, 没有对人员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 缺少对人才的专业考核机制, 也导致经济管理模式中的人员配置工作存在严重缺陷和不足。

(三) 组织结构问题

现代社会正处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阶段, 市场经济发展迅速, 也进一步推动了社会文明进程, 市场经济通常也被称为自由企业经济或自由市场经济, 这种经济形式更加有利于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2]。但是受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一些企业在组织结构上仍旧缺少变通, 并没有根据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特点和需求对内部组织结构作出必要的改革和创新。企业管理人员缺少前瞻性, 对市场现状把握不到位, 就无法对现有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补充和完善, 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就无法实现优化和升级, 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不明确, 就无法在企业内部实施开放、民主的管理, 极大的制约了企业未来发展。

三、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特点, 研究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措施

(一)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中, 企业之间的竞争趋势加剧, 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就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同时, 企业在研究和优化经济管理模式的过程中, 第一保障就是加强制度研究。以往的管理制度落后, 对员工的思想意识管理不到位, 导致各种消极怠工问题, 在新的经济管理模式下, 管理人员要树立明确的管理目标, 针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经营现状等, 制定更加科学、全面和合理的管理制度, 立足于长远发展, 对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指标、成本管理、投资回报率等均加强管理。在科学的管理制度下, 可以建立对不同岗位进行明确的分工, 对其权责分清后, 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 推动企业内部的规范化运行, 使企业内部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应用。

(二) 创新人才管理

人才管理也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因为人才管理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资源和成本, 属于企业的管理投资部分, 如果人员管理不当, 就会导致投资无回报, 而企业提高人才管理效用, 则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和经营效益。在新的经济管理模式下对人才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就要求重视对一线员工的管理, 对于一线员工一方面需要尽力满足其基本的福利待遇需求, 稳住人才、保住劳动力资源, 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对员工培训, 结合奖惩制度,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其岗位技能提高, 为企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对于企业的优秀技术人才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则是要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制度, 定期考核, 完善晋升渠道, 充分体现人才价值, 并使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和岗位实践中获得认同感, 引领企业未来更好的发展。

(三) 加强组织结构的管理

根据实践调查来看, 我国企业发展和企业经济管理方面和发达国家之间仍旧是存在较大的差距, 尤其是在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方面不够灵活, 管理形式呆板, 导致企业的发展进程缓慢。针对这种情况, 就需要综合企业经济管理需求, 关注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科学的指导理念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 需要对企业自身发展问题以及面临的市场风险进行分析, 不盲目扩大经营规模, 而是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 站在更高角度、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 搜集市场信息, 全面把握市场以及行业动态, 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营目标和涉及的行业内容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在组织结构管理创新的过程中, 还要引导员工积极提出各种建议, 坚持民主化管理和开放性管理。

四、结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不同行业的发展带动重要的动力, 各个企业在市场化竞争中不仅要加强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方面的研究, 还要重点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予以改革和创新, 从企业的管理制度、生产流程、组织结构等方面不断调整企业的内部管理形式, 使其更加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需求。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改革中, 要针对当前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讨论这些问题所形成的原因以及带来的风险, 结合实际的研究制定出相关应对措施, 使企业经营的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企业领导作风、企业传统文化以及经营规模等均会影响经济管理模式, 而职工构成、组织结构、产品特点、技术构成、生产方式等也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开放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内部加强对经济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创新, 有助于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使企业运营管理的成本降低, 增强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动力。

摘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 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稳定的进步, 就需要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等加强分析, 对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流程、管理方法和人员结构等均加强分析, 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使企业在不断的转变和调整中增强综合竞争力。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 主要对市场经济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社会背景,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 焦思曼.探究现代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J].现代营销 (下旬刊) , 2018 (04) :119-120.

上一篇:自主学习生物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油田车辆安全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