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路桥建设范文

2023-09-19

市政路桥建设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 我国市政桥梁工程加快了建设速度, 工程项目数量逐渐增多, 进一步提高了我国交通运输水平。笔者将分别从:引发市政路桥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市政路桥裂缝防御措施, 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引发市政路桥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

经笔者研究, 引发市政路桥裂缝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主要表现在:温度变化过快引发的裂缝、工程设计方面的问题、荷载引发裂缝、施工工艺质量引发裂缝等方面, 笔者将从这些方面来阐述。

(一) 温度变化过快引发的裂缝

当温度快速上升或下降将会导致膨胀或收缩等现象的发生, 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 腹板与顶板厚度不够, 此外钢筋的使用量相对较少, 基于这种情况下, 难以与温度差抗衡, 从而产生裂缝。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施工人员应遵循一定施工规范, 将防裂钢筋运用其中, 通过调节温度差等手段来预防裂缝发生。此外, 还应放松预应力, 以防因膨胀或收缩产生裂缝。

造成外部温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日照的时间、季节温差变化和天气不断改变等现象。工程的内部结构不断发生改变, 而且因为桥梁预防梁横板安装时, 焊接的实际操作水平极为低下, 接缝品质发生偏差, 都会造成裂缝的发生, 进而极大的影响到工程结构的稳定程度。

(二) 工程设计方面的问题

关于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时形成的裂缝, 经过仔细的研究就能得出, 很多裂缝并不是因为技术操作不当造成的, 和相应的设计方面也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进行设计时, 若是遇到不合理的现象, 后期就必定会出现裂缝问题。设计造成裂缝的主要原因表现如下:①对道路桥梁的结构未科学规范的进行设计, 这就会促使道路桥梁的整体结构的实际受力现象出现不均衡的状态, 而该问题通常就会较大程度的影响其内部结构的受力程度, 造成部分结构遭到破坏和损毁, 进而造成裂缝现象的发生;②在进行设计时, 对道路桥梁的施工现场未进行全面的勘探, 也会间接性造成设计环节的缺漏, 进而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成果, 并发生裂缝现象。③在设计方案来说, 在图纸中很多精确的数据都为进行明确标注, 就造成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施工时无法明确方案的意图, 进而造成工程偏差, 这也是造成裂缝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三) 荷载引发裂缝

荷载引发的裂缝属于结构性裂缝, 裂缝产生原因在于:工程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中未按桥梁实际情况展开施工, 施工材料堆放过于随意, 此外施工人员对桥梁预制结构缺乏了解, 对市政桥梁部位随意安装, 对工程实施带来不良影响。

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时, 收缩裂缝普遍存在, 按照裂缝的形态可分为以下几种:因为缩水造成的收缩裂缝、塑性造成的收缩裂缝、碳化造成的收缩裂缝和自生收缩造成的裂缝。混泥土结构在硬化时, 内部的水分通常都消失的比较快, 这就引发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而相应的塑性收缩裂缝主要是因为水泥发生水化问题造成的;而相关的碳化收缩裂缝和自生收缩裂缝主要是因为化学反应发生的。造成道路桥梁产生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水泥、骨料、化学添加剂和水灰比重。

(四) 施工工艺质量引发裂缝

工程施工材料的使用会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直接影响, 尤其是对桥梁承重能力冲击较大, 如若工程施工材料质量未达到相关标准便会对工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此外施工工艺使用不当也会影响工程质量, 例如: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运输时间相对较长、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 这些问题均会影响到施工工序的合理实施。

二.市政路桥裂缝防御措施

综上, 笔者对引发市政路桥工程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为预防市政路桥裂缝的产生, 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御措施, 如:对混凝土组成材料严格控制、对道路桥梁及荷载合理设计、加强对施工温度的重视、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 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来阐述。

(一)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首先, 需要对水泥的强硬程度、骨料的直径和抗压度等相关标准实施严密的试验筛选, 确保混泥土的相应组成部分均达标;其次, 对原材料的运用既要和工程技术需要相符又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尤其是针对混泥土的配置比例, 要在严格按照相应规范的本质上, 需要开展多次规程实验, 这样在反复的实验过程中才能得到最适合的施工环境和条件配置比例, 而且按照外部环境的改变适当调节搅拌用水量, 这样才能有效将混泥土的变形程度降低至能控范畴, 极大限度的确保其抗裂性。

(二) 合理设计荷载及道路桥梁的布局

在设计阶段, 有关的技术人员应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解的原则, 对可能会对道路桥梁载荷发生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思考, 对道路桥梁实施全方位的规划, 对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基础过程进行规范的布局。在进行施工时, 施工单位需要组织相关人员接连对道路桥梁的载荷实行观察和调研, 并如实确保相应的环节和施工阶段均能够满足载荷需要, 并留有相应的余地。

(三) 注重施工过程温度的变化

在进行骨料级配调整时, 经过运用干硬性混泥土、加入添加剂等方法来减少混泥土的水泥比例, 并且应将碎石采用冷却处置, 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搅拌混泥土浇注时的温度。在高温天气实施桥梁混泥土浇注时应适量降低浇注厚度。致使浇注层面能够更好的达到最好的散热成效。此外, 也能够在混泥土中埋设相应的水管设施, 经过水循环的效果来降低混泥土得出热量;在进行拆模的过程中, 若是出现气温骤降的情况, 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表面保温, 这样才可免除混泥土表面出现急剧的温度改变。

(四) 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钢筋生锈、腐蚀问题时, 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 严格控制施工中的每个环节达到质量标准要求。采用高等级、高性能的防腐材料进行钢筋的防腐工作, 是施工材料更大程度的发挥其性能。还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化学物品对施工中钢筋材料的损坏降到最低, 有效防护钢筋材料的生锈、腐蚀, 最大程度保障施工的质量。

另外, 选择具有防水性能的铺砖层材料进行施工, 及时观察铺装层材料在铺筑后的透水情况, 保障桥梁铺装层的使用年限。在施工人员进行路桥施工过程中, 针对实际的路桥结构情况及时做好维护工作, 以此保障桥梁铺装层的厚度偏差不是太大。在不同的环境施工时, 应该注重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不良影响, 在非常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市政路桥施工就容易出现裂缝, 这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在非常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就需要设置适合的防水混凝土进行施工工作。

结束语

桥梁裂缝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 其对道路桥梁施工工程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此, 应严格根据国家相关规范、技术指标实施设计、施工及监督看, 有效增强巡查和监管, 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将其隐患扼杀在摇篮里面。有效增强对桥梁混泥土裂缝的认知, 采用有效的应对措施, 尽最大的努力将道路桥梁混泥土裂缝的类型和发生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解及总结, 将相应的防范措施、监管层面的措施与施工品质管控及具体规范的技术手段联合在一起, 寻找能够有效抑制裂缝的可行性措施, 较大限度的确保桥梁的安全可靠, 促使我国道路桥梁建筑事业能够更加迅猛快速的向前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各行各业均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 其建设规模逐渐扩大, 致使大量混凝土桥梁数量逐渐增多, 当桥梁在投入使用后, 难免会产生裂缝, 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对市政路桥的运行造成影响。本文将对市政路桥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市政路桥,裂缝成因,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苗清.路桥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 (14) :247.

[2] 孙洪庆.路桥施工过程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视界, 2015, (36) :297+308.

[3] 王克礼.路桥工程中沥青路面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OL].科技展望, 2015, 25 (24) :42. (2015-10-22)

市政路桥建设范文第2篇

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 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 可依法将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 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 工程总承包的具体方式、工作内容和责任等, 由业主与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合同中约定。

总承包模式下, 许多传统模式中的必须的程序经过了简化, 而且设计完成一部分后就可以开始施工, 由于在设计时就可以考虑施工时节省工期的方案, 因此在工期方面总承包模式存在着一定的优势。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对合同负全责, 一旦出现问题, 责任无可推卸, 考虑到后续影响以及公司信誉, 承包商也会尽可能重视质量, 总承包合同可以实现设计与施工的互补, 在技术上可以提高工程的总体质量。总承包模式下, 在合同实施阶段, 承包商的权限较大, 有可能会利用变更, 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加, 因此必须加强工程变更的管理, 包括合同条款及审批手续的完善。然而总承包合同的设计施工一体化, 势必带来的项目建造过程的优化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 从这个角度来看, 工程造价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2 市政工程总承包风险管理探讨

2.1 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制度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中, 一直把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附加内容, 而不是把它作为项目管理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以风险管理为重点的项目管理则把风险管理整合到施工项目管理的框架体系中, 在项目承包管理全过程的每个阶段实施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分析与对策、风险控制等风险管理。

如某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签订合同后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情况, 对重要风险采取专门的风险预防方案, 为降低风险管理成本, 对较弱风险因素则没有预先设定专门对策。因为通常项目管理各项措施能够预防,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时。则由相关人员根据经验及时进行处置。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现场风险工程师根据风险管理方案监测风险状况。并对有关人员及时进行风险预警。项目各有关管理人员将风险管理和施工管理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进行施工管理工作时, 时刻关注风险。

2.2 风险的分配措施

(1) 分配原则。

风险应和收益并存, 承担风险的一方, 应可以得到风险不发生带来的收益。如在总承包合同中因为承包商必须要承担对分包商的组织风险, 则如果承包商管理能力较强, 组织工作较好, 则它应得到较高管理费的收益。

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来看, 风险分配给容易控制的一方, 一方面, 控制方可以通过有效控制风险得到相应收益, 另一方面, 可以降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费用, 是比较合理的;对于难以预计的风险, 应由业主承担;对于总承包项目, 承包商承担的风险相比其他合同体系是最大的。如果还要承担难以预计的风险, 会迫使其大幅度的提高造价, 而且会打击其作积极性;应符合工程惯例。惯例是大家公认的处理方法, 较公平合理;大家对惯例比较熟悉, 产生分歧可以较快解决。

(2) 风险转移方式。

在目前国内外较多使用的风险管理措施中, 风险转移是工程风险管理的采用最多的措施。风险转移的方式各种各样, 主要有:工程保险、工程担保、联合投标、工程分包。风险转移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而且将风险转移给他人, 也并不意味着他人一定会因此受到损失。在某些条件下, 反而可以实现双赢或多赢。

2.3 总承包主要风险管理措施

(1) 地质勘察。

在投标之前, 投标单位一般不愿意投入资金与人力进行相关的地质勘察。合同签订后, 中标单位发现地质情况存在问题时, 往往为时已晚, 于是便会利用合同条款寻求补偿, 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来规避这方面的风险, 一是在投标前, 由各投标人自行进行必要的地质勘察工作, 将来对于未中标的单位予以适当的勘察补偿费。或者由业主委托单位进行地质勘察, 届时为投标人提供详细的勘察资料;二是在签合同时, 双方共同制定一个合理, 适度, 经济的勘察方案, 当实际情况同调查结果有很大出入时, 业主再给总承包商适当补偿。

(2) 现场条件变化。

现场条件变化条款规定业主应该承担现场条件出现未预料情况的风险, 在合同中加入这种条件就可以使承包商在报价时不列入现场条件不可预见费。这种做法可以使业主收到较低的报价, 而万一遇到未曾预料的现场条件, 承包商也可以获得补偿。

(3) 承包商的选择。

对总承包商的选择必须慎重, 如果承包商选择不善, 将会对总承包合同带来极大的危害, 不但不能发挥总承包合同的优势, 对于造价控制及工程质量都不能保证。除对总承包商的财务能力, 技术能力, 管理水平以及业绩与信誉进行细致的考虑外, 还应对承包商的总承包合同的经验, 履约情况, 设计能力及设计与施工的配合能力进行评价。

(4) 合同执行及支付。

总承包合同失去了传统承包合同中固有的多道检查监督机制, 业主在合同执行过程中, 对设计和施工的影响较弱, 虽然也可以审批设计的每个阶段, 从而保证质量, 但是也减弱了设计施工合同工期方面的优势, 还要承担许多风险, 如果经业主批准的设计有缺陷的话, 责任将会由业主来负责。

总价被承包商接受以后, 一般不得变动, 全部风险由承包商承担, 这种支付方式也是总承包合同的主要支付方式。采用成本加酬金, 全部风险由业主承担, 在支付时业主应当认真分析总承包商的估算, 对总承包商提交的成本单据, 业主应认真审查, 确定是否应当予以报销。先支付总承包商设计费用, 在设计工作完成, 作出可靠的工程费用预算时, 再确定合同价格。

(5) 变更。

总承包模式变更的原因主要有现场条件, 业主要求改变, 技术变化等, 合同一般都有变更条款, 变更条款允许承包人根据合同延长时间, 追加付款金额, 也给业主留出了必要时进行变更的余地, 总承包合同中承包商的报价是按照业主提出的要求做出的, 但是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基础上有一定的余地, 这种情况下业主和承包商可能会产生理解上的差异, 由于这种原因引起的变更是否在补偿范围之内, 业主和承包商将会引起一定的争议, 因此签约时, 业主和总承包商应尽可能明确合同变更的详细要求, 并取得一致意见。

3 结语

项目管理在市政工程建设中是非常必要的, 采用施工总承包的管理模式, 就是业主单位以一定的总包价格, 要求总承包单位在一定的工期内, 按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组织施工, 并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实体的承包形式。本文主要探讨了市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相关问题, 对于进一步深化市政工程建设施工具有一定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市政路桥工程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越来越广泛, 这种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 但同时也存在相当大的风险, 本文主要结合总承包的特点, 分析了市政路桥施工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措施, 以期通过科学内部挖潜, 提高施工效益, 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市政工程,总承包,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孙继德.项目总承包模式[J].土木工程学报, 2003 (9) .

[2] 冯金珠.浅谈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措施[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2009 (27) .

市政路桥建设范文第3篇

1、市政路桥施工技术

1.1、桥梁基础施工技术

在整个市政路桥工程的施工技术当中, 桥梁基础施工技术是非常基础性的一项技术, 所以只有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把控才能为工程中其他部分的施工提供坚实的前提保障, 在具体操作过程当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对路桥工程施工现场周围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与分析, 并做好一切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路桥基础工程质量完全符合整个工程的相关需求;其次, 在施工图当中应该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明确标记, 并标记出图纸上各个工序的标号和顺序;再次, 充分结合工程的施工工期来对市政路桥工程做好施工计划和管理工作, 同时还应该根据工程施工现场的外部环境来做好所有的保障工作;另外, 在基础工程完成之后还应该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 从而为整个路桥工程质量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1.2、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在市政路桥施工过程中, 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对整个工程的最终使用平稳性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一定要对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把控, 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着手:首先,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将地基条件和施工现场周围的实际环境进行充分的结合, 并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 另外还应该对工程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成本方面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 在对市政路桥工程路基路面进行填筑和压实操作的时候, 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程序来进行, 从而更好地确保其完全符合施工设计中的相关要求, 进一步更好地保证了路桥工程的最终施工质量;再次, 在路面施工过程中, 还应该重点关注防排水技术。

1.3、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在市政路桥施工过程中, 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技术就是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混凝土总是很容易出现裂缝现象, 而裂缝会给整个市政路桥工程的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不仅影响着市政路桥的美观性, 而且还会大大增加路桥工程后期的维修费用。想要有效控制这些问题的发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着手:首先应该对钢筋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 从而从源头上有效避免由于原材料质量不合格而产生裂缝;其次还应该对钢筋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最为科学合理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所建路桥工程的实际功能要求来进行配制。

1.4、路桥过渡部分的施工技术

为了可以给车辆创造一个更好的行车环境, 必须要对市政路桥工程的过渡段质量进行有效的把控, 只有对路桥工程的过渡段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有效避免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应该对过渡段的施工填充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验收与把控, 同时还应该对台背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 从而为整个路桥过渡段后期的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2、市政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2.1、对市政路桥施工技术的管理和控制进行重视

想要实现对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把控, 首先应该对相关的施工技术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而更好地确保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每一项技术的施工质量。工作人员对施工技术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便可以更好地确保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顺利推进。

2.2、严格控制路桥施工所用材料

施工材料的质量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先决物质基础条件, 施工过程中材料的供给方式和及时性对工期的影响较大。为了保障工程进度和质量, 严格控制各质量控制点至关重要。在路桥施工材料的采购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选取, 综合考虑材料的价格、质量以及功能和供货方式等, 选取综合性价比最高的施工材料, 这样既能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又能降低采购成本。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程进行施工, 加强技术性和质量控制的明确性。在各个施工环节通过现场监督、巡检、现场指导等手段进行有效的施工控制。同时, 严格规范个呢个工作的材料标准用量, 规避材料浪费和不足引起的不良后果, 做到全过程的材料管理。

2.3、充分考虑施工环境的影响

在路桥施工中总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因素来影响施工质量, 其中, 施工环境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施工环境中的气候和温度可能对施工的材料造成影响, 特别是针对像混凝土这样的特殊材料。因此在施工之前就需要施工企业严格考察施工地所处的环境背景,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尽量减少施工环境的影响力度。

2.4、测量质量控制

市政路桥工程往往都建设在建筑物相对比较密集的地带, 而且地下管线也都比较复杂, 所以对各个管道的定位要求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开始施工之前就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与测量。不断提升测量的精准度, 从而更好地避免擦边和配套管线碰头现象的发生, 只有在复核无误后才能上报监理进行复核, 将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 施工质量控制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桥梁的使用寿命, 因此进行路桥的质量控制显得十分必要。在路桥施工中, 需要施工单位以路桥施工理论作为指导, 同时还需要构建相关的知识结构体系, 并在施工中不断进行补充, 进一步保证施工的工程效益, 从而提高我国的路桥施工的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交通运输行业同样也不例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如今市政路桥工程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 大家对于其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应该充分结合路桥工程的具体施工特点来对其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把控, 从而不断提升整个工程的最终施工质量, 进一步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

关键词: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于海明.公路施工技术及道路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6, (02) :104.

[2] 陈有红.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常见问题及控制措施[J].门窗, 2016, (05) :196-197.

[3] 何承庆.试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建材与装饰, 2016, (20) :265-266.

市政路桥建设范文第4篇

所谓的BIM技术实际上就是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 在城市路桥设计中集成建筑工程相关数据信息的建筑信息模型。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城市路桥设计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促进了城市路桥设计质量与效率的全面提升。城市路桥设计过程中BIM技术的广泛应用,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功能特点以数字化方式的表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应用过程中的向数据存储在BIM载体上, 不仅实现了不同信息数据的有效整合, 同时也为智能化数据信息模型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 建筑工程项目应用BIM技术所建立的数据信息模型, 也实现了建筑工程项目数据信息的共享与传递。正是因为BIM技术自身具有的3D参数化、信息化、开放交互性等各方面特点, 因此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中。而BIM技术具有的3D参数化特点, 主要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相关数据参数为基础建立的3D数字模型,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分析和模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信息化特点则主要是是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实现了详细描述各个建筑单元的目的, 为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模型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放交互性热点则主要是指BIM技术具有支持IFC工程基础分类标准的功能, 实现了建筑工程项目信息数据在通过不同平台传输与共享的目的。

2、BIM技术在市政路桥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 地形图处理

一般情况下, 市政路桥工程设计在应用BIM技术时, 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中心线穿插环节。根据市政路桥工程中心线结构与功能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并以此为基础将市政路桥中心线穿插进3D地形图中, 以确保市政路桥工程设计效率的稳步提升; (2) 中心线的转换。这方面主要指的是将3D图形内的市长路桥中心线进行目标转换, 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市政路桥中心线向多节线路转换的目标; (3) 线路结构的构建环节。在多节段线路相互穿行的基础上, 落实整体线路目标, 因确保市政路桥中心线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2.2 路桥中心绘制

根据市政路桥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道路中心线在设计的过程中, 对于其曲线长度与直径、平缓曲线程度等相关关键要求的实施也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和改进, 从而确保市政路桥工程设计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提升, 为后期市政路桥工程项目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路桥横向断面

根据市政桥梁工程项目的特点, 合理的选择相应的构件, 并以此为基础完成相关部件的拼接与组件。从而为BIM技术在市政路桥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BIM技术在市政路桥工程项目中的广泛应用, 部件实现了市政路桥工程量的统计, 相关节点参数的设置, 同时也有效的增加了市政路桥工程桥梁宽度的增加。

2.4 路桥纵向断面

市政路桥工程设计过程中利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路桥纵向断面的设计,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目的:首先, 根据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的地理雕件, 进行现存路面线路文书的编制工作, 同时借助相关设计软件设计出完整的原地面线, 为后续市政路桥工程设计工作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 在确保市政路桥纵向断面设计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基础上, 对市政路桥纵向断面设计的拉坡线进行相应的保存。

3、探究BIM技术在市政路桥设计中优势

3.1 充分表达设计意图

市政路桥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应用BIM技术不仅实现了建立三维数据信息模型的目的, 同时也避免了二维设计方式在设计效果上存在的不足, 促进了市政路桥工程设计质量与效率的全面提升。运用BIM技术进行市政路桥工程项目的设计, 同时实现了将市政路桥工程设计效果图直观的展现出来, 使人们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市政路桥工程设计的意图。

3.2 模拟分析能力显著

市政路桥工程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不仅使人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市政路桥工程设计的效果, 同时这一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设计人员及时的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不足, 以便于进行设计方案的调整和优化, 为市政路桥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具有较高精确协调性

传统二维设计方式在市政路桥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虽然可以充分发挥出市政路桥工程在相关区域内的作用, 但是由于这一设计模式的适应性相对较差, 如果路桥施工现场条件相对较差的话, 那么就会导致市政路桥工程量估算准确性的下降, 而这种工程量估算出现的误差, 对于市政路桥工程的建设施工具有极为不利的影响。而BIM技术的应用, 则通过数据模型不仅可以准确的计算出市政路桥工程的工程量, 同时也为市政路桥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 多领域协作便捷

随着市政路桥工程设计规模的不断扩大, 市政路桥工程设计的难度也呈现出日趋增大的趋势, 而这对市政路桥工程设计的协同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传统二维设计模式主要采取的分图层复制、粘贴、应用相结合的设计方式, 因此其在进行市政路桥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很多的局限, 最终导致市政路桥工程设计效率和质量的下降。而BIM技术在市政路桥设计中的应用, 不仅实现了不同数据模型的相互结合, 同时也促进了市政路桥工程设计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总之, 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为市政路桥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BIM技术在市政路桥设计中的应用, 不仅促进了市政路桥工程设计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同时通过BIM技术的应用, 我国工程设计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市政路桥工程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也呈现出日趋增大的发展趋势。而BIM技术在市政路桥设计中的应用, 必须有助于市政路桥设计质量与效率的稳步提升, 同时也满足了市政路桥建设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是就是在路桥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BIM技术,市政路桥设计,绘制

参考文献

[1] 左贵强.市政路桥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材, 2017, v.43;No.20307:154-155.

[2] 陆文超.浅谈路桥设计中新技术的应用[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4, No.13110:307.

市政路桥建设范文第5篇

城市交通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越来越大, 而这也是导市政路桥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因素。同时社会各界对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而混凝土施工材料因为其较强的承载能力和装饰性特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市政路桥工程建设中。

1、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1.1 抗拉力不足导致的表面开裂

路桥表面开裂是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混凝土抗拉力不足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混凝土作为一种人工制造的施工材料其主要是由水泥、碎石、砂子、水等材料组成。混凝土材料中使用的砂石是影响其抗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混凝土施工完后表面的硬化过程, 主要是通过水泥浆与骨料之间的紧密结合, 达到提升混凝土强度的目的, 而这一特点也是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要因素。虽然, 混凝土材料具有硬度高的特点, 但其材料的组成决定了其抗拉力相对较低。

1.2 弹力不好

路桥工程建设中使用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大多在7.5~60MPa, 如果再加入其它掺合料的话, 那么其抗压力则可以增加到100MPa以上。而这也就导致混凝土的弹性相对较差, 再加上市政路桥工程需要承受的荷载相对较大, 一旦出现受力不均的现象, 那么大部分重力就会因为直接作用于混凝土构件上, 而导致道路和桥梁表面出现裂缝的现象。

1.3 混凝土的收缩性

构成混凝土的水泥、碎石、水等材料是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变形现象的主要原因。而这也说明了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再加上市政路桥受到周边环境、温度、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从而导致道路桥梁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变形现象。另外, 混凝土搅拌后其内部水分的蒸发以及温度的降低, 也是混凝土材料施工过程中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所导致的混凝土变形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桥梁变形。

1.4 混凝土施工技术操作不符合规范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艺和操作步骤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一旦操作人员出现了操作不规范的现象, 那么就会因为混凝土施工技术无法达到相关要求, 而影响到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的质量。

2、路桥施工前的准备

2.1 做好对水泥的监管

水泥与骨料在加水搅拌的过程中, 所产生的化学和物理反应是影响混凝土材料硬度的主要因素。因此, 在混凝土材料搅拌的过程中, 必须对水泥凝结的速度予以严格的控制, 一旦凝结速度过快的话, 那么将会因为混凝土流动性的丧失而影响到振捣质量, 反之如果凝结速度过慢的话, 那么将会影响到混凝土施工的进度。所以, 随着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水泥的初凝与终凝时间予以严格的控制, 才能确保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2 合理的使用掺合料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掺合料主要有活性掺合料与非活性掺合料两种。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掺合料不仅有助于节约水泥的使用量, 同时也促进了混凝土性能的充分发挥。大多数市政路桥工程施工都会运用到强度不同的混凝土材料, 所以, 为了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必须在混凝土材料搅拌的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掺合料, 而掺合料使用量的多少则是影响混凝土凝结的主要原因, 所以必须科学合理的添加掺合料, 才能确保混凝土性能的充分发挥。

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的应用

3.1 高性能混凝土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高性能混凝土根据其制造方式的不同主要有切削钢纤维、熔抽钢纤维、尖端钢纤维、切断钢纤维等几种。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复合型的混凝土施工材料, 其主要是由纤维性材料以颗粒性材料混合加工而成的。钢纤维混凝土材料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仅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以及抗拉性较强等特点, 同时, 其也有效的抑制了因为温度变化而引发的混凝土热胀冷缩现象的发生。另外, 钢纤维混凝土之所以抗拉性能相对较高, 主要是由于其所承受的较小的拉力由基料承担, 而较大的拉力则由钢纤维承担。

3.2 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配比技术

针对高新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首先, 必须对混凝土的质量以及配置比例予以严格的控制。同时施工人员必须加强针对相关信息的整合, 根据施工质量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施工材料, 才能避免施工材料质量对混凝土工程施工所产生的影响。另外,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施工周边环境温度的变化予以充分的重视, 才能有效避免路桥工程出现变形的问题。

3.3 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施工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以及施工技术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才能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符合施工技术的要求。同时, 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的安排混凝土材料的运送时间, 同时混凝土浇筑施工开始之前, 严格的按照要求做好塌落度实验, 确保其符合浇筑施工的要求, 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3.4 混凝土的养护

为了促进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的全面提升, 必须制定严格的混凝土养护制度。混凝土养护工作主要是通过在建筑目标上铺设塑料膜或者洒水等方式, 确保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充足的吸水量, 才能促进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

结束语

总之,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不仅是影响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同时其更关系着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所以, 施工企业必须深入的分析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并以此为基础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力度, 才能发挥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的积极作用, 为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路桥工程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进步, 促进了路桥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 但是由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所以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才能确保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是就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市政路桥施工

参考文献

[1] 周霞菊.浅谈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No.10630:242.

[2] 时晓平.探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 2015, No.17219:172+174.

市政路桥建设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电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电网改造设施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电力公司对农网建设投资日渐增多,农网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趋势。然而,农网改造建设的管理也是能否有效的控制农网改造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高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加强农网改造工程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了电力企化提高经济效益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农网工程;电力公司;内部审计

1.电力公司农网工程内部审计内容

农网改造与建设工程竣工结算是指农网改造与建设工程的施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验收质量合格,并在符合合同要求之后,向电力公司提供的最终工程结算。经内部审计部门审查的农网工程竣工结算是核定其农网建设工程造价的依据,也是农网改造与建设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编制竣工决算的依据。因此,农网改造与建设工程结算审计是整个农网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重点。加强农网工程的竣工项目工程结算的审核,对于提高农网工程结算的准确性,降低农网工程造价,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公平合理的维护双方的利益,为以后的开发农网工程项目积累和分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及提供较准确的经验数据等方面都具有重耍的意义。

1.1审核农网改造与建设工程竣工结算编制的依据

农网工程竣工结算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农网工程竣工报告、农网工程竣工图及竣工验收单;农网工程施工项目的合同或者农网工程施工项目的双方协议书;农网工程施工图预算表或是农网工程招投标的合同标价;经过监理单位和建设施工单位签字认可的农网工程施工技术相关的措施;农网工程合同中规定的结算原则,取费标准,材料信息价计取及补差方式,暂定价定价及结算方式;国家或者是有关的地区最新颁发的有关文件规定等。电力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时主要是检查编制的依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资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

1.2审核农网改造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及招标文件

工程施工合同及招标文件的审计是工程项目投资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电力公司的内部审计中着重关注合同中的实质性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的约定一致。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合同中的实质性条款与招标文件的相关条款存在着原则性上的不一致,一般电力公司的内部审计原则是以招标文件相关条款规定为准。同时还耍审核施工合同专用条款中特别是关于结算条款的内容是否表达完整,是否存在歧義。

1.3审核工程量

工程量是决定农网改造与建设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因此,核定农网改造与建设工程的工程量是做好农网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电力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工程量的审核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內部审计人员依据建设方编写的竣工结算的相关统计表来确定工程量,内部审计人员再根据施工图表的尺寸,并通过实际测量来进行验证;另外一种方法就相对比较复杂,是按照施工方提供的图纸自行的重新计算。在对农网工程的工程量进行审计时,电力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首先会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金额较大的一些分项工程,再次会重点关注容易出现重复列项的项目,最后,对于没有图纸的项目更是采用深入现场核实的方式,并且在必要时采用现场丈量实测的方法。

2.电力公司农网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2.1缺乏对农网改造与建设工程投资立项的审计,由于电力公司目前的审计模式,导致了其在对农网改造与建设工程的事前审计领域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而且对农网工程的调查立项不充分,其可行性有待进一步评估,更重要的是对农网改造与建设工程的概预算脱离实际,这些情况就使得电力公司很难对农网改造与建设工程管理进行有效的事前控制,相应的,在事后发现问题后也不能有效的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整改,从而使损失减少至零。农网改造与建设工程的投资立项审计主要是着眼于农网改造与建设工程项目在开工实施之前对农网的设计、规划、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有关部门对该项目的审核批准情况进行相关的审核检查。

2.2农网工程的审计人员内部结构不合理

电力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在外部助力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其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相对比较晚,并且受到原有的经营活动的影响,主要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随着电力公司体制的不断改革,其经营方向和经营活动不断的多元化,同时,为了响应国家对农村电网的改造,开始实行对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工程,由此产生了对城乡电网工程的内部审计。电力公司从事城乡电网工程的内部审计人员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以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担任,另一种则是从外部招聘专业的财务会计、审计学等相关专业的人员来承担内部审计的岗位职责。这样相对固定的招聘方式势必会对电力公司农网工程的內部审计人员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学历配比、专业配比、职称配比等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内部审计的要求。

2.3农网工程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对内部审计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被称之为审计的灵魂,独立性主要是指内部审计的职能部门受本单位、本部门直接领导,仅仅是强调与被审计的职能部门的相对独立,而不能保持完全的独立性。从理论上来看,内部审计的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必须保持独立性,否则就会出现因为缺乏独立性而造成由于受到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丧失做出客观、公正的决策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审计的独立性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耍的就是公司的治理结构。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有效的发挥其对公司的监督、管理作用,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不受公司高管层自身利益的阻碍,能够有效的发挥其内部审汁的职能,实现其既定的目标。

3.结束语

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其内在固定的原因,它是适应经济环境的需耍而产生,并且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改革而不断扩展和深化。内部审计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耍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必须随着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来不断的扩展和完善其内部审计的内容,转变内部审计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方,赵金杰,冯建海,周博.内部审计制度的优化问题研究:一个文献综述町经济研究导刊,2012,15(161)

[2]肖仕红.路桥建设华东公司施工项目管理审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作者简介:王三中,(1969-),男,汉族,河南登封人,河南财经学院会计专业毕业,从事审计专业工作,国网河南登封市供电公司工作。

上一篇:淮南子汜论训范文下一篇:服务行业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