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风险控制范文

2023-09-20

投资风险控制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对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风险类别、其影响和变化特征进行了识别,构建了风险指标体系。提出了风险测度维度概念和理论依据,介绍了国际化成长风险测度的层次分析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化成长 风险控制

一、引言

国际化成长风险对国际化经营的影响相关理论研究,起源于欧洲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展的国际化渐进阶段理论。典型的是Miller系统性环境感知不确定性模型(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在系统研究基础上,Keith D. Brouthers对环境感知不确定性模型进行了完善。Brouthers对环境感知的不确定性风险进行了分类。国内外学者在相关细分领域中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对国际化成长风险所涵盖的各个方面予以完善扩充。本文将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所面临的风险分为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四类。四类风险对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成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面临的风险是积极正面的,并对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起到良好作用时,则将有力推动企业国际化成长进程。否则将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

二、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风险识别

( 一 )国际化成长风险的分类 (1)政治风险。一般而言,政治风险主要来源于东道国和母国两个方面。由于母国或者东道国政治局势动荡、国家格局发生变动或者政策性的产业及经济政策,导致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存在受到阻碍的风险。这种政治风险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局势的风险;二是政府政策的风险。东道国或母国政治局势的不确定和不稳定性,是导致政治风险的主要原因。对国际化成长的影响十分显著,是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过程中须首要考虑的因素。政策风险主要指的是母国或东道国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性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影响。最为突出的是东道国政府为保护本国或本地区的产业、资源或维持经济稳定,而针对跨国企业制定的政策。这些政策通常会对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东道国政府为吸引优质跨国企业进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如东道国政府对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可能造成影响的有价格控制、国有化威胁、贸易限制和免税政策等。(2)市场风险。由于国际市场或母国的行业竞争,或者东道国的市场需求变化,对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产生阻碍的风险。我们认为,市场风险主要在于竞争风险与产品市场风险两方面的内容。母国和东道国对产品进出口政策的调整也难以预见。东道国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变化是难以准确预判的,需求变化可能因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以及替代品可获取性的改变而引致,互补品的短缺也可能对需求产生消极影响。在东道国的市场需求趋于稳定时,同一市场的竞争者则成为风险的主要来源。Keith D. Brouthers,Steve Wemer研究指出,在竞争者的产品、定价、策略与本企业趋同的情况下,竞争风险引致的市场风险十分显著。(3)技术风险。随着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升级,生产方式不断改进,产品推陈出新速度不断加快,将对企业国际化成长产生巨大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东道国的技术发展水平。我们可以将技术风险分为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进步和技术升级带来的竞争风险、以及研发投入与产出不相对应的风险。技术风险还受到当地人力资源状况的影响,对市场环境的健全程度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敏感度较高。行业技术的更新升级可能导致该行业主导企业变化甚至被淘汰。因此,行业发展总是伴随着行业技术风险。当前跨国企业的技术研发力量向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转移的趋势十分明显,通过国际分工,充分利用智力资源密集地区的智力资源价格较低的洼地效应,降低技术研发成本,提高技术研发效率。(4)管理风险。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制定发展策略,作出经营决策,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企业管理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各方面的资源,使投入产出比最大化。而在企业国际化成长过程中,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风险,在于能否合理配置内部的各种生产经营要素,将发展战略和现有技术充分运用到东道国的生产经营中。母国物质资源可利用程度与东道国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教育程度、人力资源素质、人才配置使用将对劳动力结构产生影响。土地资源的稀缺度,基础设施的完备配套程度,甚至是管理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差异,都可能成为难以预见的风险。各种资源的成本、结构、质量和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都可能影响企业国际化成长。一般而言,天生国际化企业和以标准化产品为主的生产型和科技型企业,在拥有一定的国际化发展经验后,具有较好的风险适应能力。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将极大影响着企业国际化走向,也是企业国际化成败与否的重要内因。

( 二 )国际化成长风险变化特征识别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识别。

(1)企业国际化阶段的主要特征。对企业参与国际化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受政府引导政策的影响程度。东道国和母国对企业国际化成长引导政策和支持政策,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企业国际化进程。从影响程度看,采取出口模式的企业,国际化成长对政府引导政策非常敏感,需要靠政府的支持突破贸易壁垒,甚至靠税收优惠政策获得利润。而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对政府引导扶持政策的需求,但是对东道国市场和经济环境的把握程度有更高要求。从对外投资模式看,与东道国政府的优惠政策,良好关系,以及市场的开发程度,人力资源的素质,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二是对国内外相关资源的配置能力。企业对资源的国际化配置能力,实际上体现的是企业的控制力,也就是该企业采取一定的管理模式开拓海外市场的方式方法。企业对资源的国际化配置能力体现出企业在管理水平和投资绩效。企业强化控制力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企业参与国际化的程度看,采取出口主导模式的企业,对生产资源的国际化配置能力要求较低,主要依靠国际化的营销分销渠道。而企业国际化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受到特许经营权的限制,对国际化资源的控制能力较弱。而国际化企业采取对外投资模式,要求能够完全掌控资金、管理、劳动力、研发、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必须有很强的资源配置整合能力,有着较高的控制能力。三是企业国际化成长效益。东道国及母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市场开发的程度,进入的时机和合作伙伴都是影响企业国际化成长效益的重要因素。从企业参与国际化的程度看,许多研究表明,国际化参与程度越强的企业,由于拥有更高主导权和更多控制权,往往能够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持续长期发展。而国际化参与程度较低的企业,由于大部分生产经营过程都在母国,对东道国和母国的进出口政策非常敏感,往往受制于市场变化和非市场因素,盈利水平的波动较为明显。但国际化参与程度较低的企业受东道国经济政治波动的不利影响也比较小。

(2)企业国际化阶段的风险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不同国际化阶段的政治风险特征。政治政策风险是国际化进程中,影响效果最为明显,也最难以掌控的风险。企业国际化发展受政治或政策的引导性越强,那么面临的政治风险就越大。在出口导向型企业中,政府能够从国家层面出面化解各种难题帮助企业避免或克服各种贸易壁垒,并提供政策性的支持,甚至进行进出口配额的调控。为出口型企业国际化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撑的同时,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也成为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潜在风险。而从特许经营模式看,由于合作伙伴在东道国已经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已经适应了东道国的政治环境,因此受政治和政策风险的影响程度较低。而当企业采取对外投资的方式进行国际化发展时,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东道国及母国在持股比例、对市场的控制、本土行业的影响等方面的约束,受到政治风险的影响较大。同时,一旦东道国及东道国政治局势发生动荡,对外投资所遭受的损失可能是难以挽回的。因此,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受政治风险的影响,呈U型曲线。二是不同国际化阶段的市场风险特征。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采取出口主导模式,由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主要在母国完成,国际化发展受到东道国销售渠道的限制,受到国际市场风险的影响较大。如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行业,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受国际市场萎缩的影响较大。随着国际化进入方式的推进,采取特许经营以及对外投资模式的国际化成长路径,由于自身实力的不断增长,企业在进入国际化市场之前,已经对市场风险进行了提前预判,国际化发展基于准确的判断进行,受市场的风险影响较小,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强。因此,从宏观角度看,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市场风险,随着企业对市场的熟悉程度不断加深以及企业自身实力的增长,市场风险会不断降低。三是不同国际化阶段的技术风险特征。对于出口主导型企业,技术水平主要体现为东道国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而受东道国的技术发展和技术革新速度影响较小,其技术水平提升主要受到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国际化的技术风险较小。对特许经营模式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特许经营相关约定的限制,对技术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很高,因此面临的技术风险比较高。对采取对外投资方式参与国际化的企业,无论投资额及所占股份的多少,对自身技术的控制能力足以使其防范和避免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因此,对外投资的技术风险较小。四是不同国际化阶段的管理风险特征。当企业采取出口导向的国际化路径,由于大部分企业生产运营销售等环节管理集中在母国,仅有对外销售渠道和部分服务在东道国进行,当遇到管理风险时,可以采取减少出口、选择新的销售商或改变策略来降低管理风险,因此出口导向的管理风险很低。当企业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的国际化路径,由于企业的主要任务其中在履行合同约定,同时,在东道国的经营管理由特许经营的授权方提供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面临的管理风险比较低。而企业采取对外投资方式进行国际化,作为独立性较强的经济实体,则需要全方位考虑对东道国的生产经营环境、人力资源状况及多种生产要素的管理,所面临的管理风险也比较大。总的来看,企业国际化外向度与的管理风险呈正相关性。综合考虑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随着企业国际化外向程度的提高,对技术和管理的控制能力越强,所获得的投资回报率也相应提高,由于投资回报率与与经营风险正相关,因此面临的风险和投资的效益将同步提高。

三、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风险测度指标体系

( 一 )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风险指标体系 从对国际化成长风险的相关理论梳理中能够发现,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趋势,而且,这种风险可能相互交织共同作用,造成一系列不确定风险。因此,对风险的感知要从企业整体角度进行而不应简单作出分类并进行若干个独立的风险管理。1988年,Fatehi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企业国际化成长风险之间是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将系统风险割裂开,仅对某一个领域的风险问题,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如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甚至严重自然灾害的将会影响国外直接投资经营的现金流。但是,与当时许多研究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的学者一样,他们并没有就国际化成长风险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给出一个全面的测度上的说明。直到1992年Miller提出了一体化的风险管理模型,而后在1995年,Keith D.Blouthers在其研究中对Miller的一体化风险模型进行完善和补充,也进一步明确了一体化风险的研究思路。因此,我们认为,企业一体化风险就是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综合分析、识别和评价企业所面对的各类风险。而一体化风险管理的思想也逐渐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的研究发现,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在实践中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有时也相互抵消,而且在管理上有许多共性。只有全盘考虑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才不会顾此失彼;只有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对企业的整体效应,深入研究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真正降低风险管理控制成本,增加风险管理的效益,这便产生了近年来风险管理领域前沿的体化风险管理(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IRM)。基于我们对风险感知与一体化风险的认识与探讨,本文将Miller(1996)国际化成长风险感知模型加以扩展,并借鉴Root(1994)对国际市场进入战略模式决策的相关研究,提出并构建一体化国际化成长风险感知模型,如图(1)所示。

为达到对主要类型国际化成长风险的一体化感知,除了需要对国际化成长风险有定性的认识外,我们还需要对各种国际化成长风险进行定量的研究。我们以宏观环境风险、行业环境风险和企业内部风险这三类风险共同构成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进程中所面临的整体性国际化成长风险,或者说是一体化国际化成长风险,并利用本文建立的风险测度指标体系对不同风险进行测量,通过对测度的结果分析达到对一体化国际化成长风险的感知,进而探讨风险感知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时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

( 二 )风险测度维度概念的提出及理论依据 本文通过对以往关于国际化成长风险的研究进行整理综述后发现,对过去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面临风险的研究主要基于三个维度:一是风险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程度产生影响的机制。二是风险对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不确定性及产生原因。三是国际化风险的控制程度及控制机制。这三个变量又分属于两个层面,即主观层面和客观层面。作为国际化成长风险测评的第三个维度,风险的可控性属于主观层面,它更多地体现出人们主观感知的能动性。客观层面主要来自于风险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程度以及风险的不确定性,这是因素具有客观性,不会随着人的意志变化。其中,风险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程度可以采取技术方法进行量化评价,而风险的不确定性可以采取计算概率的方式进行评价和研究。本文将从上述两个层面的三个变量进行风险测评,对国际化成长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1)风险的影响程度。一些战略管理和组织管理领域的学者最早对国际化成长风险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普遍认为,国际化成长风险在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后对企业的营业额,投资绩效,市场占有率等都有极大影响。Hill(1998)提出东道国和母国的不可预见性风险都将对企业国际化成长造成潜在的巨大影响,而许多影响是负面的。Werner&Brouthers在一篇研究“国际风险和可感知环境不确定性”的文章中也论述过国际化成长风险对公司造成的影响。认为国际业务机会比国内业务机会存在更多的风险。在国际化进程中,公司会面临很多新型的风险,因此会引致很多以前在国内环境可以避免的成本。另外,国际化成长风险还可能通过政府行为来影响公司绩效,这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随后,Keith D.Brothers在研究国际化成长风险影响软件业进入模式战略的论文中再次提到了国际化成长风险的影响。他用“陌生的新大陆”一词来描述企业在进行国际扩张时所遇到的众多多变的风险,而所有这些风险都是之前企业在国内经营所未曾遇到过的。(2)风险的不确定程度。很多学者在研究风险的不确定程度时得到了趋于一致的结论,也就是国际化成长风险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极有可能对企业国际化成长造成难于估量的负面作用,严重情况下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企业国际化进程夭折。Daft在研究企业面临的环境时指出,国际化成长风险的不确定性,为企业制定避免国际化成长风险的应对策略增添了难度,同时这种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应对风险策略的失效,同时,国际化成长风险的复杂性增加了调整应对策略的难度和成本。Miller通过问卷的形式对企业经营者进行调查,结论是经营管理者普遍认为国际化风险意味着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利影响。而Miller却指出,风险不仅仅是生产经营管理中难以评价和测量并且难以准确把握的不确定因素,而且还包括企业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调整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难于预测和防控。在企业国际化成长中这些不确定性,可能来自于经营环境的改变、不可预测的行为选择或二者的结合。Keith D.Brouthers在分析提出系统性的国际化成长风险模型时,研究发现由于国际化成长风险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相互关联性,在制定应对某些风险的管理措施时,往往可能影响对其他风险的管理策略,也就是在关联性的作用下,风险防控措施也具有不确定性。根据Shapiro & Ritman提出的风险决策关联性理论,不仅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会对风险作出预判并采取防范措施,而且国际化成长风险会影响企业决策。如需要购买保险应对自然灾害和不可抗力风险带来的损失,储备一定量的流动资金应对货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通过改善股权的强化企业的控制力。但这些根据风险制定的决策将对国际化风险造成不完全确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国际化风险作出综合评价,以优化国际化策略。Subodh P.& Kulkarni从对公司交易模式决策的影响程度出发,将国际化成长风险分为三个类型,并且提出任何一个类型的风险都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都是很难预测的。(3)风险的可控程度。有学者将风险控制作为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组织理论认为风险是组织中相关变量的不可预见因素,将对组织绩效产生很大影响。战略管理研究认为风险是企业环境的未知因素,是管理过程和决策制定中难以控制和预判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加剧了风险的不确定性,使管理和控制风险变得十分困难。Miller的研究指出,因为不同类型和不同领域的企业在国际化成长中将会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和财务决策,因此,虽然国际化成长风险必然会对企业造成影响,但风险对不同企业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根据分析,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国际化方式,在某些风险上所受的威胁较小,而在某些方面的风险则较大。如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政治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则较弱。其他国际化方式也普遍具有这一特征。Miller的研究还指出,管理者更加期望主动通过发现和改变风险的不确定性,不希望国际化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发展进程产生负面影响。Keith D.Brouthers在Miller一体化模型的基础上,阐述了企业国际化风险的可控性问题,强调了国际化成长风险的潜在性,不能简单地将存在或不存在风险的判断作为风险控制的前提,而应该根据风险评估情况采取适当策略控制或避免风险。

四、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风险测度评价方法与应用

( 一 )国际化成长风险测度的层次分析法 当前关于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所遇到的国际化成长风险评价研究,绝大多数都是对东道国政策、跨文化管理、海外市场竞争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即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化成长风险的定性分析上。而更具说服力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所提供的结论更具现实性、实践性和直观性,但在国际化成长风险评价中较少采用。由于企业国际化成长风险的定量评价研究起步较晚,所以涉及这方面的理论探讨及评价方法相对比较少,主要有价值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神经网络评价法等,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参评因素的选择、权重的确定、数学方法的使用不同。对于多指标评价,本文认为目前广泛使用的层次分析法是国际化成长风险测度评价的较好选择。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运筹学家萨迪(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方法。该方法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属于多目标决策方法的一种。AHP方法在理论上科学合理而且在应用上简便易行,又能对定性问题及定量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实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一定数量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形成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单易行的决策方法。是对难于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作出决策的模型和方法。

( 二 )国际化成长风险测度的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在AHP方法中,首先要建立决策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的模型。评价系统是以国际化风险的各方面评价指标为基础组成的,是衡量各种国际化成长风险的基础性指标。对评价指标的选择,是构建评价系统的重要环节,必须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如果未能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必然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对避免和防范国际化风险的决策将产生影响。综上所述,必须科学地制定评价指标、选择策略,主要应考虑以下方面:一是科学性。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是关键一步,要有主要决策层参与。对评价指标的选取,构造成对比较阵是数量依据,应由经验丰富、判断力强的专家学者给出。二是可得性。所选取的指标必须能够经由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取得,所取得的指标应当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能够作为计算和比较的根据。三是系统性。所设置的评价指标必须能够全面地反映所研究的问题,得到的结论必须具有明确性和实用性,能够从各个方面提供综合性的评价。在进行问卷调查,和汇总统计的基础上,着重理清所分析问题主要包含的影响因素,因素组合的系统性,各个影响因素内部的关联性。根据层次分析法规则构建包含各个因素并逐一归类的递阶层次结构。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出层次结构图。其中,最高层包含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最低层包含决策时的备选方案。中间层包含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2)指标权数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基本思路首先是需借助专家的意见,通过两两比较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相应的比例标度,构造上层某因素对下层相关因素的评判矩阵,以及得出下层相关因素对上层某因素的相对重要序列。解评判矩阵,得出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并检验评判矩阵是否满足一致性要求。因此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其关键问题为列出评判矩阵,并计算得出特征向量。所分析问题的各个因素的关联性由递阶层次结构决定。在递阶层次结构研究确定后,决策选择就取决于各层各个因素的次序选择与统计计算。可按照比率标度对判断进行定量分析,将次序选择作为影响因素之间两两对照分析,形成Lt判断矩阵。该判断矩阵表示A因素与下一层次因素B1、B2、…、Bn之间有联系,要对B1、B2、…、Bn之间进行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以确定判断矩阵B=(bij)nxn(T. L. Saaty,2008)。AHP法提出了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标度,见表(1)所示。

利用上面的相对重要比例标度方法,对于因素Bi和Bj作相互比较判断,便可获得一个表示相对重要度的数字bij,可构成判断矩阵。如果Bi比Bj稍微重要,那么,bij=3;Bi比Bj的重要性在同样重要和稍微重要之间,则bij=2等。

( 三 )层次分析法在国际化成长风险测度中应用 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国际化成长风险的测度,可以考虑国际化成长风险对企业收回海外投资产生的影响,也可以从国际化成长风险发生的频率来评价各类国际化成长风险,但是这些指标往往只是从某个方面去评价某一类国际化成长风险,而本文需要建立指标体系,用来评价所有类型的国际化成长风险,最终达到对一体化国际化成长风险的评价和测度。因此,本文的国际化成长风险测度指标必须全面、细致、准确,而且指标之间必须主次分明。因此,借鉴层次分析法的思路来构建本文中的国际化成长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本文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中,目标层即是对一体化国际化成长风险的测度,准则层即是通过分析风险及国际化成长风险测度的特点,确定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国际化成长风险,方案层则指的是为了描述国际化成长风险某一方面的特点而设定的一些具体的评价指标。其对应关系为:目标层——一体化国际化成长风险感知;准则层——从不同方面评价国际化成长风险;方案层——明确各方面具体的评价指标。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际分工视角下湖北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G19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杨鸿海:《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研究》,《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全集》(2006年)。

[2]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Thomas L.Saaty.Decision Making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Services Sciences,2008.

( 编辑 聂慧丽 )

投资风险控制范文第2篇

一、导致私募股权投资风险出现的原因

(一) 投资行业集中度过高

相关数据显示,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集中度过高, 针对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规模非常小, 多数投资集中于传统制造业与服务行业。依据市场竞争理论可知, 如果投资集中度过高, 行业平均利润将难以有效上升, 这将阻碍行业的发展。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之所以难有较高回报, 主要是由于投资集中度过高。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应深入分析行业, 确定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市场和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只有这样, 其才能够拥有正确的投资方向, 获得可观的利润, 并减少投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二) 投资方法过于单一

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角度看, 选择适宜的投资工具不仅能够有效地应对投资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令委托代理成本降低, 还能够突破被投资企业方面的限制, 令资金配置、股权固化等方面实现科学化。但是从实际情况看, 国内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所运用的投资工具仍主要为普通股。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原因导致:一是国内该方面的中介机构、企业内部存在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能够熟练操作可转换证券的人才非常少;二是我国法律关于可转换证券方面的规定不足, 这导致这一方式难以有效推广开。现阶段西方发达国家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已经广泛应用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等工具。这些工具能够令投资者在投资收益、投资风险等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研究界都普遍认定可转换证券是私募股权投资发展中最具成效的投资工具。

(三) 管理与激励方法较为落后

由于我国多数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都带有政府背景, 这导致大部分管理层员工都是以合同制而确定薪资待遇的, 这种计薪方式缺乏激励作用。除此之外, 很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也未就管理层员工的工作情况展开科学的绩效考评, 没有建立完善的绩效评定制度, 且诚信管理系统也存在漏洞。由于我国软件设施还不够完善, 这使得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中管理人员滋生严重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风险等。因此,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应对管理层员工加强约束, 并做好这部分员工的激励工作。

二、规避与控制私募股权投资风险的策略研究

(一) 规避私募股权投资风险的有效策略

(1) 规避联合投资合作伙伴选择风险的有效策略。在私募股权投资中, 联合投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合作投资方式, 其本身可视为一种规避方法, 能够令投资过程中的宏观与微观风险得到有效规避。在私募股权投资中, 主导投资者应选择出适宜的联合投资合作伙伴, 其应尽可能地减少该方面的风险, 令联合投资收益达到最佳。因此, 其应对备选联合投资伙伴进行科学而全面的考评。这一过程中, 其应综合权衡合作风险与合作收益, 能合作风险尽量低, 合作收益尽量扩大。

(2) 规避私募股权投资项目选择风险的有效策略。在选择项目的过程中,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需要依据商业计划书而对所有投资项目展开评估, 进而确定最终的投资方案, 具体策略如下:一是对商业计划书展开分析。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应对目标企业的各种资料展开分析, 相关信息由商业计划书来获得。在分析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对商业计划书的真实性、可靠性等进行证实, 进而确定出备选公司。在进一步了解备选公司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可以与备选公司的管理者接洽。二是由中介机构加以推介。商业计划书的信息量有限, 为了获得更多备选企业信息,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可聘用专业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来推介与调查备选公司, 从而有效地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三是引入专业方而进行评估。为了对项目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 明确项目的可操作性,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可于内部组建企业智囊团队, 抑或者由多个领域的专家组建技术评审委员会, 凭借高水平的人力资源而进一步规避各种风险。

(3) 规避私募股权投资代理风险的有效策略。在私募股权投资中, 代理方面也会产生风险。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 委托代理关系呈现出多重的特点, 这种交织而复杂的代理关系令代理风险居高不下。为了有效地规避私募股权投资代理风险, 相关部门应加强设计科学的补偿与激励条款、契约等。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和被投资公司间有代理风险问题, 在企业运作过程中还会面临各种不确定的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可综合运用转化优先股、分阶段投资、联合投资等多种方式来降低成本与风险。在私募股权投资中, 可转换优先股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风险规避工具, 其应用范围应得到进一步扩大。从税收方面看, 在私募股权投资中引入可转换优先股具有一定的避税优势, 此外, 可转换债券也拥有一定的避税优势。

(4) 最优的私募股权退出风险规避。私募股权的退出存在如下事实:能够令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稳定运作的重要源动力就是成功的退出。对于私募股权投资过程中的各方参与者而言, 退出交易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退出这一环节中, 联合合作伙伴应通过退出将委托至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资金收回, 并收获相应的回报, 再寻找其他私募投资项目。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角度看, 其不仅要令投资者顺利收回本金与利润, 还应对整个投资活动进行科学评估, 明确是否要持续进行投资。此外, 其还应借助退出而扩大自身影响力, 为后续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开展投资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要想有效规避退出环节中的各种风险, 必须对这些风险展开科学的评价, 确保退出风险达到最小化, 收益达到最大化。因此, 退出风险与退出收益被作为衡量退出效益的关键指标, 这两大指标同时是退出目标函数中的重要指标。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应对退出环节中的各种风险与收益展开科学评估, 围绕着风险与收益这两大自目标而展开权重分析, 最终获得风险加权的收益目标值。

(二) 控制私募股权投资风险的有效策略

一是控制私募股权投资选择阶段风险的有效策略

私募股权投资选择环节中主要涉及项目与合作伙伴的选择。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可从商业计划书入手, 经过评估与筛选而选择出投资项目与备选合作伙伴, 并获得最终的投资方案, 具体策略如下:

(1) 研究商业计划书。在对目标企业进行深入了解的过程中,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应对商业计划书进行详细解读。在对商业计划书进行分析和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的过程中,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能够对商业计划书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科学评估, 从而加深对备选公司的了解。此外,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中的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与备选公司的管理者进行沟通, 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

(2) 由中介机构推介。在实际操作中, 还有很多信息是无法通过解读商业计划书与和备选公司管理者沟通而获取的。这种情况下,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可外派第三方中介机构介入, 由中介机构对备选企业进行信息调查与筛选, 这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

(3) 由专业团队评估。在对项目所面对的风险展开综合分析的过程中, 为了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内部可组建智囊团队, 或者外聘多领域的专家而组建起技术评审委员会, 借助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而令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二是控制私募股权投资管理阶段风险的有效策略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有必要参与到被投资企业的各项管理事务中, 以此来加强对被投资企业的管控, 这能够有效地降低管理方面的各种风险。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可针对被投资企业的实际状况而对其展开创业指导, 令私募的成功概率提高。这样做一是能够令风险创业者的成功率提高, 二是能够令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方面面临的各种风险降低, 三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 令其对创业充满热情。除此之外, 私募机构参与到被投资对象的各项管理事务中还能够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 具体做法如下:

(1) 建立约束机制。在建立约束机制的过程中, 可以采取如下两种办法:一是构建起限制行为机制。对私募投资方与被投资方间可能产生的冲突进行预估, 设定解决办法, 并指出若被投资方表现太差, 可认定被投资方出现违约为行为, 私募投资方可起诉这一行为。在投资协议内应对被投资方不得从事的事务进行规定, 指出其不得有任何危害私募投资方的行为, 比方说不可购置与被投资方存在竞争管理的企业股票等。二是采用分段投入的方法而构建起预算约束机制。分段投资的好处在于:令资金和信息资源能够充分结合;对被投资公司管理者的股权进行稀释, 令其无法放弃投资。分段投资还能够有效地解决私募投资方与被投资方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除此之外,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可借助多种具备甄别价值的内部信号与外部信息而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监督, 掌控目标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

(2) 建立监督机制。依据公司制而组建董事会与咨询委员会, 由这两大机构而对被投资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决策等展开监督。一是企业核心人员的变更、企业近期财务状况与经营状况等都应及时向私募投资公司公示。该方面应在投资协议中进行明确规定。二是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到了如指掌。对被投资企业的运行展开评估, 考核其业绩。由咨询委员会而评估被投资企业的企业价值。

(三) 控制私募股权投资退出阶段风险的有效措施

在实际投资中, 究竟运用何种方式来退出呢?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应从证券市场的成熟度、行业发展情况、被投资企业的发展状况等综合考量, 确定合理的退出方式。然而现阶段我国上市门槛非常高、资本市场存在结构单一的问题且主板市场较为低迷, 这些给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选择退出方式带来不利影响。针对此,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应加强退出环节的研究, 避免出现资本难以退出而产生的风险, 更不可错失有利机会, 这是由于并非任何企业都可借助上市而退出的。此外, 常被人们忽略的运作方式还有股权回购、兼并收购等, 这些方式的风险系数较小, 且具备可行性。

对于私募股权投资而言, 可否有效地开展风险管控将关系到投资的最终成败。只有风险控制措施到位, 私募股权投资才有可能顺利退出。在运作的不同环节中,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规避与控制风险,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本金与收益的回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应制定一套完善而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私募股权投资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的不断增多, 风险控制策略也更加行之有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针对私募股权投资风险规避与控制展开研究能够解决投资过程中的多种问题, 如信息不对称、监督不到位、投资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 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在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的过程中, 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改善, 很多人都着手于风险投资, 这令金融投资行业迅速崛起。在本文中, 笔者探讨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 总结了私募股权投资中存在的风险, 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 从而有效地降低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系数, 令整个金融行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并提高风险投资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基金投资,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 刘平.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特征及控制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8 (16) .

[2] 解玲.私募股权投资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职工法律天地, 2018 (10) .

投资风险控制范文第3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日渐增多,积累了大量风险资料和控制措施。可是,仍然对水利水电工程中一些风险缺乏细致研究和控制。为了进一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效益和施工质量,必须全面、系统地掌握风险要素,采取具体的、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不断加强风险控制与管理,尽量减少风险要素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1 环境风险及应对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往往建设在自然环境较为复杂的河川地带,经常遭受到暴风雨、洪涝伤害、泥石流、雷击等自然灾害和恶劣气候,形成了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针对这种情况,由于自然环境具有不确定性,为了有效控制自然风险带来的损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充分的考察与分析,并采取“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策略有效加强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尽量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除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是环境风险中一个重要因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电力供应、征地移民、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问题,对工程规划与建设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制约影响。这种情况下,当地政府应加大协调力度,国家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与补偿措施,消除社会环境带来的压力。

2 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安全、成本、质量与进步作为工程项目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必然是水利水电工程客观存在的风险。尤其,爆炸、火灾等恶性事故带来的风险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要想有效控制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安全风险,首先应保证施工质量,这是安全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严格落实各项工艺,尤其注意薄弱环节和重要部位,并在施工过程中彻底贯彻执行施工安全规范要求,并做好施工现场防护工作。

3 进度风险及应对措施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量大、周期长,施工进度风险控制与管理成为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进度编制的传统方法依靠的是网络计划,易受到诸多内外因素影响使得进步编制出现偏差,施工过程的不可遇见性也是导致进度偏差的重要原因。为了确保施工进度精确性,在规定期限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应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科学分析进度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着重分析各资源分配和工序间的制约与搭接,进而做好施工进度安排工作。

4 投资风险及应对措施

通常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都是一些大型施工项目,往往工程项目越大工期越长、工程量越大,必然需要投入更多的建设资金,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为了有效控制投资风险,应采取“合理预测、动态管理、风险转移”有效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点。这要求采用科学的风险分析方法有效识别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然后通过合同规定的风险责任承担条款、预算中适度预留风险费用等措施将风险回避、转移、分担或消化,将工程投资风险控制最小范围内。

5 设计风险及应对措施

设计指导着工程施工,设计的优良决定着工程的投资效益,关系着工程项目的可靠性、经济性和适用性。因而,设计对工程具有重要指导与决定作用。在这里,设计风险主要是指勘测设计方面的风险。由于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建设中地理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带,使得勘测设计成为了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地质勘测、流域规划、地形测绘、施工组织设计等诸多方面。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设计中存在的风险,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比如,选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址时就必须利用勘测获得的地形、工程地质条件等方面信息,倘若勘测质量不高,不能完全掌握活动断裂和滑坡信息,可能导致在活动短层上建坝,后果是严重的。因此,要求勘测人员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测得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信息,为工程设计与组织提供全面、正确、可靠的勘测数据。

6 施工风险及应对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存在着许多不可预见的风险,还要求协调好安全、进度、质量与成本之间关系。为了做到这些,相关人员必须采取监测措施,实时监督与防控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施工材料运输与保管、施工技术实施、工程进度落实、机械设备操作等方面的风险,尽量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同时,还应不断强化工程监理作用,并采取法律手段、政治手段防止违法乱纪行为发生。

7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整个生命周期内受到诸多内外因素影响必然存在一定风险,尽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且客观存在,但大量风险仍然有明显的运动规律。由此可见,要想控制这些随机性大、无时不有的风险,应采取概率统计方法或其他建模法科学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并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原则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尽量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全面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效益和施工质量。

作者简介:

朱占奎(l979—),男,上蔡县蔡都镇,本科,南阳理工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

投资风险控制范文第4篇

进入新时期后, 中小微企业在当前阶段的市场运作中突显了不可忽视的价值。但是实质上, 处在起步阶段的较多中小微企业都将会面对较窄的融资渠道以及较小的资金规模, 因而在周转资金时很可能将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障碍。为了协助上述企业妥善化解当前面对的融资难题, 投资担保公司有必要介入其中, 针对整体上的市场秩序予以稳定并且健全消费者的理财规划。因此可以得知, 投资担保公司具备扶助中小微企业的价值与意义。然而从目前来看, 仍有较多的投资担保公司尚未拥有健全度较高的投资担保模式, 因而也将面对风险。投资担保公司有必要紧密结合自身所处的真实状况, 针对多层次的日常运营风险着手加以全面监控, 进而从根源入手来杜绝隐患并且消除风险。

2 投资担保公司的基本状况

目前大部分投资担保公司的经营范围包含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贸易融资担保、项目融资担保、信用证担保等融资性担保业务。除此以外, 还兼营诉讼保全担保业务、履约担保业务、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近些年以来, 有些公司更着眼于开展企业管理咨询、企业资产重组与转让的策划咨询、市场营销策划以及工程技术咨询。

因此, 投资担保公司近些年以来正在全面着眼于拓宽经营规模, 针对自身现有的核心性投资担保业务也着手进行了优化。面对行业竞争的全新形势, 企业应当将自身的关注点全面转向控制投资风险, 逐步健全与之有关的风险管控链条, 运用上述举措来优化自身现有的投资担保模式。

3 投资担保公司当前面对的各类风险

第一类为客户风险。从根本上来讲, 市场经济存在较大可能将会呈现不对称的信息状态。受到信息不对称给其带来的干扰, 投资担保公司通常都会很难正确评定某些客户信用, 因此干扰到了针对信用资质的全面估测, 针对上述风险可以将其归纳为客户风险。从客户风险的视角来看, 某些客户针对贷款申请涉及的财务报表以及经营状况倾向于进行伪造, 对于公司与银行的信赖进行骗取, 因而获取了贷款的资质。除此以外, 某些担保公司还可能会承受客户逃跑引发的贷款风险。如果客户出现了逃跑现象, 那么银行将会要求担保公司为其偿付所有的损失。

第二类为市场风险。通常来讲, 投资担保公司本身处在变化性较强的外在市场环境中, 因此将会面对经济危机、政策变动以及其他市场风险带来的威胁。在情况严重时, 某些规模较小的担保公司自身无法承受上述市场风险, 因而倾向于倒闭破产。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 国内现有的担保行业整体上呈现较晚的起步点, 而与之相应的担保机制也欠缺健全性。受到上述现状带来的影响, 某些担保公司即便遭受了特定类型的权益侵害, 那么通常也很难致力于寻求相应的途径来进行救济。

第三类为运营风险。除了上述的外在要素以外, 担保公司本身如果没能致力于优化经营模式, 则也可能面对平日运营的某些风险。具体来讲, 某些公司欠缺优良的内部管理模式, 因此整体上呈现无序性与杂乱性的特征。某些担保公司在设立的初期, 通常都会欠缺与日常运营密切相关的各项担保规范, 以至于无法顺利展开各项日常担保业务。与此同时, 当前仍有很多担保公司体现为较小规模的特征, 针对银行对其提出的信用层次需求很难真正予以满足。

4 控制风险的可行举措

通过分析可以得知, 投资担保公司处在全新的行业趋势下, 自身也将面对多层次的担保经营风险。为了在根本上控制风险并且优化自身所处的整体经营环境, 投资担保公司应当着眼于如下的举措。

4.1 健全现有的风险管控机制

面对现阶段的新形势, 投资担保公司关键就要着眼于健全风险管控的模式, 通过运用健全机制的举措来优化风险管控的流程。具体在实践中, 担保公司应当更多着眼于修补各项内部机制的弊病以及漏洞, 尤其是涉及管控担保风险的相关机制。在各年度或者各个季度的时间段内, 公司有必要开设同业交流、案例学习以及其他类型的活动, 对于防控风险的基本理念予以全面强化。作为业务人员来讲, 自身也应当致力于提升综合素养, 针对当前现有的各个业务流程都要予以全面熟悉。因此可见, 全面施行风险管控的关键点应当落实于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的信用评价, 作为公司本身也要具备更高层次的职责意识。

4.2 构建全程性的风险预警

近年来, 信息化手段正在全面融入投资担保的整个进程中, 因此公司可以凭借信息化的途径与措施来创建风险预警。具体而言, 就是要在现有的抵押业务中纳入更多类型的抵押物, 其中包含生产线、成套企业设备以及股权等变卖较为困难的企业资产。公司如果要拥有完整度更高的风险预警机制, 那么应当紧密结合定量预测以及定性评估的双重举措, 确保全面监控各个时间段的静态风险以及动态风险。创建全方位的投资担保风险预警, 对于多层次的风险要素都应当全面予以衡量, 确保预警值符合科学性的基本要求。

4.3 密切关注外在环境以及政策的转变

在当前状况下, 有关部门正在着手推进全方位的经济改革以及产业调整, 对于当前现有的产业构架也在致力于全面优化。因此, 在面对上述的新背景时, 投资担保公司还需更加关注政策变更, 针对涉及自身的某些相关政策都要予以谨慎分析。例如, 某些规模较小的投资担保企业应当倾向于扶持高新技术型的小微企业, 这是由于当前的国家政策也倾向于扶持上述类型的小微企业。因此, 投资担保公司只有在密切关注市场机遇的前提下, 自身才能拥有相对更广的业务空间。此外, 针对某些关键性的实体经济也要增大现有的担保扶持力度, 突显公司自身具备的优势。

5 结语

经过综合分析可知, 投资担保公司面对市场化给其带来的全新挑战, 亟待从自身入手来促成转型, 针对投资担保涉及的各种潜在风险都要致力于全面加以控制。在目前现有的状况下, 多数投资担保公司都已认识到了控制风险的重要价值, 因此也在逐步探求适用于自身的风险管控模式。因此, 在未来的相关实践中, 作为投资担保公司仍需要致力于归纳经验, 针对自身现有的投资担保覆盖面予以适当拓宽, 在全面关注自身风险的基础上再去健全现有的风险监控流程。

摘要:在当前现有的市场运行中, 投资担保公司占据了关键性的位置。这是因为投资担保公司针对小微企业致力于协助其化解当前的融资难题, 对于现阶段的资金运作进程予以全面加快。面对市场化以及信息化的全新形势, 投资担保公司也正在应对突显的挑战与风险。现阶段的投资担保公司针对某些深层次的运作风险如果没能予以全面控制, 那么将会暴露多种多样的弊病与薄弱环节。因此, 投资担保公司有必要多着眼于控制自身的运行风险, 确保将风险控制渗透于公司运营的全过程中。

关键词:新形势,投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 郭清.新形势下投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J].财会学习, 2016 (22) .

[2] 赵钒羽.河南省投资担保公司的风险与防范——基于大学生创新项目《民间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 (13) .

[3] 张建光.投资担保公司风险管理问题浅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 (20) .

[4] 李宝良.融资性担保公司:受限的盈利模式与放松的风险控制[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2 (4) .

[5] 张朴.投资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 2012 (11) .

投资风险控制范文第5篇

(一) 投资风险的含义

投资风险就是指企业将资金、无形资产或是有形的物体等有价值的产品运用股票和债券的方式进行投资或是给予资金支持。但是在此过程中,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可能会使企业投入的资金价值降低, 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不能得到预期的价值, 也会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营造成一定的损害。

(二) 企业金融投资常见的风险种类

企业金融投资的风险可以根据投资的方式分为三种, 分别是证券投资风险、资金投资风险、衍生金融资产风险。由于投资行为必然会具有一定的风险, 所以企业在运用证券投资的过程中, 如果领导层决策失误就会使企业的回报率降低, 最终企业需要承担巨大的损失。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大部分领导人害怕证券投资失误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身的心理压力, 最终导致决策失误。而且证券市场不确定的因素较多, 投资的价值也容易下降。因此, 企业会在降低资金回报率的同时产生一定的连锁反应, 使得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 最终使企业的投资风险不断增大, 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当前, 基金投资是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的投资方式。而这种投资方式可以在投资过程中观察市场的走向, 所以基金投资的安全性相对较大, 但是基金投资或多或少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通常情况下, 企业为了增加内部的流动资金会采用各种方式来筹集资金, 但是由于企业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投资经验, 而且也没有咨询任何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所以会使企业难以发现投入资金的流向, 从而增大了企业面临的风险。还有一些企业会将基金投资作为储存资金的方式, 但是由于金融市场各种因素的影响, 会使企业面临一定的风险,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发展和项目的运行。

而衍生金融投资是一种新式的投资方式, 大部分企业不甘落后会采用衍生金融的投资方式, 但是这种投资类型的风险比基金投资和证券投资产生的风险更大。而且衍生金融投资主要是用来控制大型企业的资金流动问题, 所以非常容易造成资金周转不灵活的情况。综上所述, 企业采用衍生金融投资的方式会使企业投入的资金价值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情况, 而且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也难以将其进行有效的调节, 所以一旦企业领导人操作失误, 选择了收益较低的投资产品, 那么不仅会降低企业的收益, 而且还会使企业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基本成因分析

(一)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具有复杂性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也可以被称为理财环境, 它是不能被企业的任何因素所控制的宏观环境的集合, 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以及法律环境等等。虽然这些因素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企业的发展, 但是它会慢慢地影响企业的发展环境, 如果这些因素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那么必然会阻碍企业未来的发展。另外, 虽然我国大部分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系统, 并配备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管理, 但是我国依然缺乏相关财务管理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因此, 一旦金融市场的环境发生了改变, 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与外界缺乏一定的沟通, 就会使其难以在短时期内寻找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从而导致企业的资金无法正常的周转, 最终导致财务方面面临巨大的风险。

(二) 企业的投资决策水平较低

现阶段, 我国许多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范围、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并且规避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开始选择运用多元化的经营结构。但是这种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可能会使企业面临破产的状况。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人员自行判断, 并没有经过任何讨论就直接照搬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没有考虑金融市场的变化, 从而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每个企业的经营任务和技术发展情况都不大相同, 而财务管理模式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如果企业管理人员不能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进行投资决策, 而是为了不落俗套, 那么就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另外, 如果企业投资的项目资金周转问题不能合理的控制也会使企业面临金融投资风险。

(三) 财务管理中信息监管不到位

如今, 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责是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制定会计报表、分析金融投资市场, 最终得到一份真实的数据, 但是这份数据无法真正反映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 而且金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因此,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定的风险, 所以大多数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都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 但是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得到的数据差异性较大, 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产品的特点、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如果其中一点的出现决策失误, 那么就会增加企业面临投资风险的可能。

(四) 其他成因

另外, 企业也会由于其他原因面临投资风险, 如被投资方的诚信缺失、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企业领导人投资风险意识不足、市场购买力的变化等等。其中被投资方的诚信缺失会使企业的资金流入被投资之后, 本应该获得较大的收益, 但是由于被投资方经营不善, 无法按照预期的计划向投资方支付一定的资金和分红, 这种情况就会对投资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而加大了企业需要承担的风险。如果企业领导人投资风险意识不足就会使其在没有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和被投资方运营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盲目的投资, 这种投资方式必然会使企业面临一定的风险。另外, 如果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那么这些管理人员肯定不会预测市场中的投资风险, 从而增大了企业面临投资风险的概率。而市场购买力的变化也会使企业面临投资风险, 市场供过于求会使企业投资到中期的过程中购买力逐渐下降。

三、企业应对金融投资风险的策略分析

(一)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为了应对金融投资风险, 企业应该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为了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企业应该培养财务管理人员形成较高的风险防控意识, 并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而成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需要监察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情况, 一旦出现任何问题, 风险管理部门就需要立即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 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对企业运营造成的影响。同时企业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经营管理制度, 但是经营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和降低风险的能力等等, 而且企业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投资责任制, 对投资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监管, 使其能够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其次, 企业需要建立关于风险的预警机制, 使其能够预测到企业将会面临的风险, 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 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能使企业管理人员在面对风险时能够从容应对, 将风险变为机遇,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 严格管理企业的现金流量

企业需要严格管理内部的现金流量, 使其能够应对经济风险。第一, 企业应该严格控制资金的运营情况和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 并且加强对流动资金的管理, 加快资金的流动情况;第二, 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尽量减少内部的存货, 运用正确的营销方式将存货卖出;第三, 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及时收回相应的款项, 制定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 并且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这种方式不仅提升资金的回报率, 而且为扩大企业经营范围提供了条件。

(三) 加强建设投资管理人员的队伍

现阶段,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作为企业的软件对企业的运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 应该加强金融投资人才的培养工作, 因为只有具备专业性的人才, 才能够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使企业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

四、结语

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所以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投资。但是投资必然会面临一定的风险, 因此, 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预测企业将会面临的风险, 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摘要: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 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企业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风险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此, 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风险应对机制, 并且科学合理的规避风险。本文主要讲述了企业投资风险的含义、种类, 并对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基本成因和应对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金融投资,风险,控制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鹏远.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J].中国商论, 2017 (31) :21-22.

[2] 董丽莉.新时期背景下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 2016 (29) :137-138.

[3] 王洋.论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J].商业经济, 2010 (24) :86-88+93.

[4] 李宏伟.企业金融投资常见的风险及控制路径[J].中国市场, 2018 (07) :70-71.

[5] 曾朝晖.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知识经济, 2018 (17) :38+40.

投资风险控制范文第6篇

一、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投资的意义

(一)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投资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PPP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是我国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邻域投资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解决我国政府负债规模扩大、控制债务风险以及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类项目建设需求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投资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也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持。

(二)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投资有助于促进企业自身发展

建筑行业作为传统行业,由于进入门槛比较低建筑行业队伍庞大,建筑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收入利润率低,造成建筑企业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投资不仅有助于企业紧跟国家投资热点开拓市场、积累生产经营业绩,还可以赚取风险报酬,提高在行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存在的风险

(一)政府政策风险

2014年-2018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部委出台PPP相关管理文件89个,至今PPP模式上位法未出台,各部委文件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PPP项目管理仍在不断完善中,这给社会资本方参与PPP项目带来了政策不确定风险。如:《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约定了不得入库和退库的相关条款,《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国资发财管(2017) 192号)对央企参与PPP项目提出了相关风险管控要求,如果前期已经签订合同实施的项目存在其中相关条款规定情形的,面临着项目清退或修改合同条款的风险。

(二)金融机构违约风险

PPP项目本身建设投资规模大,建设时间长,离不开资本市场的融资。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不仅受我国金融环境的影响,还受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市场资金供给的充足与否不仅影响企业融资工作的成败和融资成本,而且会造成已经签订的融资合同执行难度加大;在市场资金供应紧张时金融机构要求合同外加价或变相增加融资费用的事情时有发生,在资金供应充足时要求提前提款或金融机构为了完成存款指标限制已经提货资金使用,造成项目建设资金闲置甚至造成现场窝工停工,从而推高项目建设成本。

(三)政府违约风险

PPP模式下项目投资合作合同相关方主要是政府和社会资本方投资人,政府以特许经营的方式授权社会资本方对中标的项目进行建设和运营。由于PPP项目具备实施条件必须通过“一方案两评估”和相关PPP项目入库条件,地方政府一般聘请中介机构编制相关方案。为了确保PPP项目能够顺利实施,中介机构可能会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方面进行调整,从而造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数据失真。PPP项目可行性研究数据失真,就会造成项目建设成本超概和运营亏损,PPP合同中约定的可行性缺口补贴和政府付费以及股份转让退出等补偿措施可能因政府方财政承受能力不足而违约。

(四)合作伙伴选择风险

PPP项目政府出资通常是通过政府平台公司实现,政府平台公司作为公司的股东为项目征拆和相关审批手续提供便利。由于政府平台公司存在多样性,有以建筑安装工程为主业的,也有以运营为主业的,还有以投资、设计等为主业的平台公司。由于PPP项目投标价格本身含有风险收益的成分,PPP项目合作伙伴需要能够共同承担风险和享受风险收益。如果PPP项目投资合作合同约定了超概投资仅由社会资本方承担,且政府平台公司是以建筑为主业的公司,平台公司很可能发生分享风险收益,但不承担或少承担超概等原因增加的成本。

(五)招标文件合同约定不一致风险

PPP项目模式下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的权利和义务约定主要是通过项目招标文件、项目投资合同、项目合作合同等约定,由于从项目招标文件到最终签订项目合同期间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有些项目从招标到最终落地需要经过数年时间。从项目启动到落地过程中国家政策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项目经办人员也可能会发生变更,前后文件的内容会出现差异,由于社会资本方在和政府沟通中处于劣势,如果后期签订的文件对不一致的地方没有特别约定,文件不一致造成的风险最终可能会由社会资本方承担。

(六)工程建设规划风险

建筑企业来对建筑安装工程比较熟悉,而对工程的运营、设计、维护等方面还不够了解,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在工程项目开展中,会产生很多风险因素,如:工程设计的方案不够科学严谨,策划不周密,会导致施工过程中产生诸如设计变更、拖延工期、投资加大等风险,从而增加料工费、资金成本、违约成本等[1]。大型项目政府一般鼓励在项目投资建设中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和使用,项目公司开始运营前期往往无法盈利,如果策划不当,企业不能实质上享受研发费用五年有效期加计扣除带来的政策红利。

(七)工程监管风险

PPP项目模式下,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扮演双重角色,既是项目的施工单位即总承包单位(俗称乙方)又是项目公司即建设单位(俗称甲方)的股东单位,工程的监管力度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削弱。建筑企业集团对项目建设资金、材料、工期、项目整体效益等方面管理需求,会进一步削弱项目公司对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加之对于建筑企业投资PPP项目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如:项目管理人员和经验不足、技术实力欠缺、缺乏成熟的劳务队伍等现实问题,极易造成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方面的履约隐患。

(八)财务风险

由于PPP项目一般投资规模大、项目周期长,在项目建设期间,项目现场布局不合理、建筑材料价格变动、人工成本上涨、机械费用上涨、征迁补偿标准上调、技术创新投入费用增加、资本市场利率波动等都会引起项目投资成本的增大,加之建筑企业可能对相关市场行情把控不准,都会引发项目建设成本上涨、融资压力加大、资金供应跟不上工程进度的要求甚至资金链条断裂。

三、PPP项目风险管控的策略

(一)政府政策风险管控

政府政策风险属于系统风险,企业无法完全避免政府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但作为建筑企业应提前研究国家已经出台的政策及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对国家政策大势做出研判,趋利避害,尽可能规避大的可预见的政策性风险。

(二)融资风险管控

项目融资工作要对当地融资市场和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充分了解融资项目承接银行的履约能力。融资工作不仅需要与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签订融资合同,金融机构下属的代理银行的实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为了降低项目贷款合同签订后,金融机构不能严格按照合同履约,要求合同外费用、控制正常资金使用等变相增加项目融资成本的现象发生,建筑企业要把相关诉求写入合同违约条款,增加金融机构违约成本[2]。

(三)政府违约风险管控

为了避免发生政府违约,建筑企业在进行项目投标前深入考察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相似项目的盈利能力,对照相似项目建设及运营情况,及时发现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真实可靠,匡算实际项目建设运营可能发生的补贴缺口,结合当地政府财政收入、负债规模、履约历史确定政府合作合同的履约能力,从而选择政府违约风险小的项目[3]。

(四)合作伙伴风险管控

审慎选择ppp项目的合作伙伴,建筑企业选择政府平台公司要与自身在项目建设运营中具有明显优势资源互补性,如果选择一家以建筑施工为基础的平台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则可能发生平台公司分享投标项目单价中的风险收益,而不承担或者少承担投资风险的现象。如:一个概算投资额为100亿元的项目,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概算为80亿元,建筑安装工程项目含风险利润率为15%;项目资本金为25%,其中;政府资本金比例为40%,社会资本方资本金60% (社会资本方应出资本金15亿元) 。如果政府平台公司为建筑企业且按照出资比例承担项目建设任务可以获得建筑安装工程利润4.8亿元,社会资本方可以获得建筑安装工程利润7.2亿元,社会资本方需要净出资额为7.8亿元。如果政府平台公司不承担建筑安装工程任务,则社会资本方可以获得安装工程利润12亿元,社会资本方净出资额仅为3亿元。因而建筑企业可以选择项目平台公司以投资、设计、运营等自身不擅长的专业主业的平台公司,既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又满足项目建筑安装工程利润要求。

(五)合同文件约定不一致风险管控

项目招标文件、项目投资合同、项目合作合同等约定是PPP项目模式下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履行权利和义务的基础。相关协议签订过程中要对合同文件进行认真评审,对于前后约定不一致的地方要充分沟通取得双方真实的意思表达,并在签订协议中重点标明存在不一致地方适用新条款还是原条款。如:项目投资额双方出资是以项目估算、概算、还是以最终结算为基础划分,如果招标文件里面约定资本金出资政府资本方只出项目估算的一定比例,在项目后期投资范围变化、概算调整等情况造成投资总额增加,社会资本方要对相关费用的变化要审慎选择,并通过协议约定投资额变化各方应承担的责任。

(六)资源不足风险管控

建筑企业进入PPP项目要提前做好相关资源的储备。建筑企业引进PPP项目资源,既要充分发挥引入资源的优势又要确保企业自身对项目的实际管控,避免资源引进不利给企业造成损失。因而资源引进需要一个逐步消化的过程,使引进的资源与企业自身文化相适应。项目建设运营方面关键岗位人员的引进可以通过市场引入,并在公司总部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训,使之深入了解企业文化,非关键岗位人员可以直接市场引进,也可以通过从公司原有机构抽调,通过关键岗位人员和老员工传帮带的方式实现尽快熟悉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

(七)工程建设规划风险管控

在工程建设规划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对项目建设进行设计优化,通过整体优化布局实现集团公司利益最大化,并聘请独立专家对优化后的方案进行专家评审。如:PPP项目社会投资方双重身份的存在,在新建项目研发费用投入方面可以通过项目整体策划由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方承担,相关费用由项目公司结算给施工方,这样既可以响应国家在新项目研发费用投入和项目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实现研发成本支出在项目建设期及时进行所得税加计扣除。

(八)工程监管风险管控

为了避免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由于自身双重身份影响工程监管。首先,要严把招标关,对于大型项目的关键节点标段由公司总部统一招标,通过优中选优的方式选取社会履约能力强、信誉好的劳务队伍和供应商,对于履约队伍合同约定中要明确违约条款,加大队伍违约成本。其次,社会资本方联合政府聘请施工监理单位,对项目工程质量安全进行监管,并确保第三方监理单位的独立性,使其拥有足够的监理自主权。再次,加强中标队伍的过程管理,对中标队伍现场作业的机械和人员情况进行监控,并进行过程考核对于在履约中存在不按合同履约的劳务队伍要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拖延时日造成项目队伍成本增大。最后,建立合格劳务队伍和供应商档案,对于存在违约的队伍在后续项目中禁入,规避后续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风险。

(九)财务风险管控

由于PPP项目一般投资规模大、项目周期长,项目投标价格要有适当成本安全边际。在项目建设开工前要对项目进行整体布局优化,严格控制临时设施的费用。以0#台账为基础进行成本测算,责任成本管理分解落实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对大型设备、主要物资市场价格由集团统一采购,必要时可以通过套期保值等措施锁定大宗材料价格。优化现场施工组织,尽可能缩短项目建设工期降低项目管理成本。严格进行资金计划管理,在确保现场资金使用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公司存量资金,避免存贷两高的现象降低项目资金成本。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PPP模式在我国兴起对我国建筑企业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建筑企业响应国家政策参与PPP项目投资,一方面弥补建筑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在某些领域的不足,积累相关领域的经验和业绩;另一方面提升建筑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积累相关行业经验并实现价值链提升的同时一定要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加强各环节项目管理工作,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投资模式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项目投资模式采用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模式, 截至2019年6月初财政部PPP中心已入库PPP项目12557个, 总投资额17.68万亿元。为一些经过长期资本积累丰厚, 社会信誉良好, 建筑施工实力强的建筑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由于对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等方面缺乏经验, 加之PPP项目投资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随着PPP项目投资不断深入, 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投资的风险也不断出现。建筑企业有效控制参与PPP项目投资的风险既是PPP模式在我国健康发展的需要, 更是建筑企业适应PPP市场发展,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投资所遇见的政府政策、金融机构违约、政府违约、合作伙伴选择、招标文件与合同文件约定差异、工程建设规划、财务等方面的风险, 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对应解决措施, 以期能够为我国PPP模式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对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投资的风险控制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企业,PPP项目投资,风险管控

参考文献

[1] 陈晓霞.建筑企业 (央企) 参与PPP项目风险管控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8 (10) :15-16.

[2] 宋志利.关于企业工程建设项目PPP融资及财务控制的思考[J].财会学习, 2019 (16) :27-29.

上一篇:职业学院党建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瞧这一家子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