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纳兰性德范文

2023-09-17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范文第1篇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轻爱情而重婚姻的文化背景下,悼亡之作,可以说是爱情题材的有机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悼亡作品中作者大多立足于世俗生活,或追忆在凄风苦雨的岁月中与妻子相濡以沫的至情,或抒发失去妻子后对在孤独中经受的人世艰辛、命运坎坷的感叹。一直到了纳兰性德,悼亡词才出现新的面貌,并达到了高峰。

纳兰性德是古代词史上写悼亡词最多的词人,《纳兰词》中明确题为“悼亡”的有7首,其他虽未标题而内容可以确认为“悼亡”的,尚有40多首。乌衣门弟,钟鸣鼎食,位高权重的纳兰性德写下的悼亡词,除具有前人的自悼情结外,还表现了超出世俗生活层次的更高追求。

走入纳兰性德的悼亡词,首先就会置身于情感的氛围中,被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攫住,感受到一个至真至深的情感世界的存在。纳兰二十岁时与十八岁的卢氏成婚。卢氏出身名门,知书达礼,才貌双全。婚后二人感情和谐美满,但好景不长,结婚仅三年,卢氏难产而死。纳兰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对他而言,卢氏不单是妻子,更是知情解意的伴侣,卢氏的溘然长逝,对他来说是生命中极为沉重的打击,给他带来刻骨的悲哀、无尽的思念。他无法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伤痛,就把对亡妻的一往情深,以满腔的清泪遣句填词,铸出婉丽,致使痴极恸极的悲欢离合之情充溢在悼亡词作之中,酿造出真挚强烈的情感氛围。

纳兰性德的第一首悼亡之作是《青衫湿遍·悼亡》一词。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缸。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一直以来的解释都是这样:“青衫湿遍”第一句就表明了词人悲痛的程度,眼泪把他的衣服都浸的湿透了,这对词人是怎样一种悲痛,又是怎样一种凄凉?“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凭你对我的一片真情和安慰,我又怎能忍心把你忘记呢。

这开头的两句就把全词的那种哀伤的基调奠定了。“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妻子逝世的时间才只有半个月。半个月前,她还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眼前,带着病在灯下,强打着精神做事。而今却是阴阳两隔,空留我一人独自在回想。“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回忆起你从前生性胆小,连一个人在房间都害怕,可如今你却在那冰冷幽暗的灵柩里,独自伴着梨花影,受尽凄凉。后面又说,我真愿意为你的魂魄指路,让你再回到这回廊里来。下片仍是抒发了词人的哀婉深情。第一句说你我近在咫尺,一样的消受着这夕阳照射下的荒凉凄景。接着词人说我真想用我的眼泪和酒浆把你唤醒,至此词人对其妻子的思念达到了高潮,他疯狂的思念着亡妻,竟然幻想着用眼泪去唤醒她和自己相见。“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在这里词人笔锋一转,站在妻子的角度思考,担心长眠地府的妻子还在为自己神伤,书生你太命薄,应该自己多多保重,不要再耽误于儿女情长了!最后一句“料得重圆密誓,难尽寸裂柔肠。”词人说我记得我们所有的密誓,但是那些誓言已经不能够实现,想到这怎能让我不肝肠寸断?“青衫”、“银釭”、“梨花影”、“回廊”、“玉钩斜路”、“蔓草残阳”、“清泪”、“椒浆”等凄淡无聊的意象,在词里组接成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这整首词里字字含悲,句句泣泪,让我们看出了词人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也看出了词人那种凄楚的心境。

一直以来,因为“悼亡”这个题目,这首词被认为是怀念第一位妻子卢氏的,因为在传统上,“悼亡”这个词只能用在亡妻身上。但是从这首词里的典故来看,这番悼亡的对象只能是那个死在宫中的表妹。

“玉钩斜”是一个美丽的地名,它位于扬州的蜀冈西峰。这原本是一处很著名的古迹,得到过很多诗人的吟咏,但使这里著名的并不是什么美丽的故事,而是地底下埋着的许许多多少女的枯骨和冤魂。

据说,隋炀帝三下扬州,穷奢极侈到了变态的地步,甚至强征吴越的民间少女在运河两岸为龙舟拉纤。少女们不堪重负,以致于死者枕藉。在船队到了扬州之后,少女们的尸体都葬在了附近的一处坡地上。因为这里是一处斜坡,从此便被称为“宫人斜”,尽管严格来说她们还称不上入了宫。

到了唐代,李夷简镇守扬州,在这里观赏如钩新月,便修了一座玉钩亭,大

文豪皇甫浞为此还写了一篇《玉钩亭记》,此后宫人斜边改称玉钩斜,名声越来越大,为之吟咏的名家也越来越多。

了解了这则典故,我们就不难发现,纳兰所怀念的、哀悼的这位女子,一定有着和那些葬身于玉钩斜的女子们相似的特点,也就是说:被皇家强夺,并不幸早逝。

再看“咫尺”二字,玉钩斜远在扬州,和纳兰绝非咫尺,而“咫尺”其实蕴含着“咫尺天涯”的意思,能够在纳兰的生活中构成这个意思的,只有那位宫中的表妹。只有宫中的红墙,才能让他生出这样咫尺天涯的感叹。

词的最后一句“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也能证实这个推论。“重圆” 是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我们都知道这个词是最适合这样的情况:夫妻的分别是被迫的,妻子落到了权贵人物的手里,而丈夫几乎无能为力。这就能解释纳兰所谓“重圆密逝”的含义了:破镜重圆的誓言是秘密立下的,不为外人所知,这说明两人的关系很可能不是合法夫妻;她进了一处纳兰这等背景的人都无能为力的地方,而终于没等到破镜重圆,她就在那里黯然地死去了。

卢氏死后,纳兰性德请画家画出妻子遗容。他睹物思人,无限悲哀,又写下了《南乡子·为亡妇题照》这首题词。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纳兰深爱自己的妻子,可作为殿前侍卫,陪伴她的时间太少,觉得对妻子真是太薄情了。他痛悼妻子的早逝,自悔妻子生前没有给予她更多珍爱,欲在丹青中与爱人相聚,谁知丹青无助,只换来一片盈盈的泪珠和催人肠断的心碎,无奈中将对亡妻的哀思融入风声、雨声、铃声之中。全词弥漫痛苦、压抑之情,读来令人喉噎气塞。

在卢氏去世三年后的忌日,纳兰性德又写下了《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一词,可谓是最能体现其痴情刻骨、哀感无端的词作。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

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寒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词从空阶滴雨,寒雨葬花,勾起词人悼亡之情。词人与爱妻阴阳两隔已三载之久,夜台幽远,书信难传,万般挣扎而相见无路,只能寄希望于结“他生知己”,可一想到“两人俱薄命”,词人转而又痛心疾首、万念俱灰。全词情辞哀婉,内蕴深厚,典实贴切自然,虽不加藻饰,却能将真实的往事及对幽冥生活的设想密切无间,自有一种回肠九折、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尤其那种如泣如诉、血泪交溢的痛切语调直接扣人心扉,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数量多,这里所列举的只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3首,不管是感情的纯真,还是对词境的开拓,都远远超过前人。他把刻骨铭心的爱恋、恨入骨髓的丧失、痛彻肌肤的思念,种种情感倾注于词作之中,使作品中具有一股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他的悼亡词主承婉约词派,既得“南唐二主之遗”,又融秦观、小晏、李清照的特色,尤其善于营造凄清悲凉、哀婉感伤、纯净脱俗、幽渺迷离等充满悼亡气息的艺术氛围,从而形成了“哀感顽艳”的艺术风格。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范文第2篇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而这个初见,词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七夕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据说后来唐明皇从四川回长安的路上,在栈道上听到雨中的铃声,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恋,就写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承接前二句句意,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全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的誓愿。

白话译文

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是纳兰性德悼念亡妻的作品。词中感怀前尘往事。上片写一个孤独的人在秋风中夕阳下沉思往昔。“西风”、“凉”、“黄叶”、“残阳”等词渲染了一幅凄凉的氛围。下片追忆当年醉酒、赌书的情形,这些在过去看来很平淡的旧事今天却无法重温了。[1 纳兰性德妻子卢氏多才多艺,和他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他对这位妻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5]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做。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文学赏析一

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6]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西风渐紧,寒意侵人。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作者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6][7][8]

次句“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作者心头更添一层秋意。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作者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触景生情。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性德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黄”、“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向了一个定格镜头,凄凉的景物衬托着作者凄凉的回忆,长久地锲入读者的脑海,并为之深深感动。[6][7][8]

下阕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前两句回忆妻子在时的生活的两个片断:前一句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后一句写夫妻风雅生活的乐趣,夫妻以茶赌书,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这生活片断极似当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赌书的情景,说明他们的生活充满着诗情和雅趣,十分美满和幸福。纳兰性德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白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纳兰性德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阴阳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伤心的纳兰性德明知无法挽同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更是字字皆血泪。卢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言外之意,蕴含了作者追悔之情。[6][7]

全词情景相生。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8]

文学赏析二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上片由问句起,接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由触着景物而勾起沉思,氛围已是孤寂凄清。下片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说明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结句的“寻常”二字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9]

名家点评

上一篇:现代诗摘抄范文下一篇:克拉克现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