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心得体会范文

2024-06-23

抗震救灾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2008年的5月12日这个让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让世人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自从那天起,每天只要一浏览到相关新闻,总会忍不住的泪眼婆娑,太多的感人故事,太多的生离死别,太多的遗憾和奇迹,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动容。, 作为一名山区的人民教师,更多的关注点在学校,在废墟底下的一个个鲜活的幼小的生命上,看着那些在抗震救灾中表现英雄的同伴们,心中莫明的被揪紧了,许久许久,不能喘息!21岁的棉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老师瞿万容用后背牢牢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她身下紧紧护住的那个孩子得救了,而她却停止了呼吸;年近50岁的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扒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着的4名学生都活下来了,而他却永远地离去了;小学教师苟哓超三次冲回危在旦夕的教学楼救学生,当他第三次冲进去后,一块一吨重的混凝砖块砸向他,那一瞬间,他将两个孩子藏在自己的怀中,孩子得救了,而他却永远地走了;吴忠红、杜正香、任汤鸿、张米亚、向丽、唐春梅、郑发富、郭小琴„„这些年轻的老师,或留下嗷嗷待哺的孩子,或留下白发苍苍的双亲,没有和心爱的人道别,在那一瞬间,他们选择了同一个姿势,紧紧拥抱着他们深爱的学生。

身处在那样的情况之中,这些人民教师们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为了学生而牺牲自己,我想,这是一个教师应该也必须做的,这是是一种无私无畏的高贵精神在驱使着他们,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人性光辉在激励着他们,是一种对他人生命的无限敬畏、恃重、关怀与爱护在告诫他们——先人后己,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关爱他人是无限的;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性的光辉是永恒的。因此,虽然有许多人在地震中舍己为人献出了生命,但是,他们的精神在瞬间释放了万仗光芒,而且,必将永世长存!

抗震救灾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任总指挥,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任副总指挥,下设抢险救灾、群众生活、卫生防疫、基础设施保障和生产恢复、地震监测、社会治安、宣传、综合等8个工作组。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各组成单位按照抗震救灾一级响应预案,迅速分组、分头开展工作。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深入受灾最严重的玉树州府、县城所在地结古镇,组织指挥抗震救灾工作,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并连夜主持召开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部署安排抢险救灾工作。

在抗震救灾指挥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回良玉主持召开总指挥部会议,全面分析震情灾情,研究部署救灾措施。会议作出十项部署。一要全力加强人员搜救,这是第一位的工作。要进一步调集专业抗震救援力量、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等各方面的力量,开展搜救。凡是有生命迹象的地方,都要尽最大努力搜救。二要千方百计救治伤员。灾区平房基本倒塌,伤员多,医疗条件差,需要转运外地的伤员要尽快转运。三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衣被、帐篷、食品等需要,保证群众有地方住、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四要抓紧基础设施的恢复,特别是要优先保证交通、通讯畅通和电力供应。五要高度重视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对病险水库、塘坝要加强监测,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六要加强震情监测预报和分析研判。七要做好社会稳定各项工作,切实维护灾区社会秩序。八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的突击队作用。九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客观、及时、公开发布灾情和救灾进展情况。十要加强抗震救灾组织领导,坚持科学抗震救灾、依法抗震救灾、合力抗震救灾,有力有序有效地抗震救灾。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各组成单位按照抗震救灾一级响应预案,已迅速分组、分头开展工作。

4月15日,回良玉在重灾区结古镇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当前抗震救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出台灾民安置政策,进一步明确抗震救灾各项任务时间表。

会议指出,当前抗震救灾正在科学依法、紧张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初见成效。但抗震抢险救灾工作中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必须抓紧解决。一是人员搜救问题,要继续加大力度,划分的19个片区都要有干部和救援人员到位,包括灾区最边远的村镇,确保搜救工作不留死角。二是伤员救治和防疫问题,当前要重点抓好重伤员的转运工作,多种渠道运输,对空军运输力量要科学调配。要在机场设立专门的军地协调机构和医疗救治点以提高效率。卫生防疫工作要摆上日程,切实加强。三是灾民安置问题,重点是帐篷和食品。受灾群众所需的帐篷正在抓紧调运、陆续运到,要有组织地发放和搭建。食品和饮用水要多渠道予以保证。鼓励受灾群众投亲靠友。要加强交通管理,尽快恢复道路交通和正常社会秩序。

会议指出,此次地震重灾区地处民族地区、高寒地区,为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应参照以往制定出台灾后补助政策。中央财政给灾区困难群众每人每天补助10元钱和1斤口粮,补助期限先按3个月掌握。中央财政对因灾死亡人员的家庭按每位遇难者5000元的标准发放抚慰金。中央财政还对紧急转移安置的群众每人补助150元。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抗震救灾工作时间表。一是地震发生后24小时内,交通、通信基本恢复,这项工作已经完成。二是48小时内通电问题基本解决,抗震救灾指挥部、医院等重点部位可以供电,同时油料要配备充足。三是48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可以住到帐篷里面。四是72小时内重伤员要全部转运出去,包括西宁、成都、兰州等地和部队医院接受治疗。会议还对灾区学生复课提出了明确要求。

回良玉在听取青海省和总指挥部各组情况汇报后讲了话。他强调,一要强化协调组织领导,地方、中央部委、军队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由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具体负责。二要强化各项工作措施落实。抗震救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现在有了时间表、有了方法、有了措施,关键是抓好落实,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标准。三要强化抗震救灾抢险的安全性。在高原开展救灾工作,同时转运伤员任务繁重,要考虑到季节、道路等安全状况。四要强化抗震抢险救灾的宣传工作。军民、各族群众在救灾中都涌现出许多先进事迹,要注意加以宣传报道。

4月16日下午,回良玉在青海玉树灾区主持召开抗震抢险救灾工作联席会议。他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玉树地震灾区考察时的讲话精神,细化、实化各项要求和工作措施,进一步做好抗震抢险救灾工作。

会议听取了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总指挥部各组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讲话精神的具体措施和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回良玉指出,当前,抢救幸存者、救治伤病员和安置受灾群众是最重要的三件事。第一位的工作还是救人,凡是有生命迹象的地方,就坚决不放弃。要继续开展生命探测,组织专业队伍和大型机械救人。要对19个片区开展逐村逐户灾情调查、人员施救等工作,确保不留死角。转运重伤员工作要力争在今夜提前完成,同时对转移出去的伤员要开展跟踪管理服务。要尽快将已运输到位的野战干粮、方便面等食品和帐篷、棉被等有组织地发放给受灾群众,强化供水、供电的恢复,确保他们有住的地方,有吃的东西,有符合标准的水喝,有病能医,创造条件让孩子及早有学可上。要注意搞好灾民安置点的规划,加强帐篷社区的管理,及时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回良玉最后强调,一要切实加强领导,科学、依法、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二要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三要切实抓好灾民安置等政策的落实,加强宣传,安定人心。四要切实做好团结稳定工作。在这次抗震抢险救灾中,各族干部群众、各界人士包括宗教界人士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谱写了一曲民族大团结的赞歌,要进一步发扬。要维护好社会治安。要高度重视抗震救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五要切实抓好恢复重建的前期工作。此次灾区系高寒地区,一年中建设的工期有限,要抓紧做好基础性工作,为重建做好准备。

4月17日,为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抗震抢险救灾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加强组织协调和统筹安排,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以及非紧急救援人员等暂不要自行前往灾区。

通知指出,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青海省及受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积极投入抗震救灾,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迅速投入大批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十分关心灾情,积极支持抗震救灾工作,国际社会也纷纷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同情和慰问。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目前灾区抢险救援、医疗救治、群众生活安置、基础设施抢修、资金物资保障、维护社会治安等各方面抗震救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当前,搜救被困人员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受灾群众初步得到安置,重伤人员已转到条件较好的外地医院治疗,大量的救灾物资、衣被、食品、药品正在陆续运往灾区。同时,由于此次地震灾区主要集中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县所在地结古镇,该镇处在河谷地带,空间极为有限,大量房屋倒塌或受损成为危房,基本没有接待能力,加之余震不断,交通不便,又地处海拔3700多米的高原地带,目前夜间气温均在零摄氏度以下,如大量人员前往灾区,将给救灾和安置工作带来新的困难。

为进一步有序做好支援地震灾区的有关工作,通知要求,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各工作组以及青海省、玉樹州、玉树县各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和工作机构都要加强组织协调,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统筹安排和及时调拨救援物资装备。

通知指出,对社会各界有捐赠意愿的,建议以捐赠资金为主,重点满足灾区重建和受灾群众长期安置需要。对于捐赠的物资和装备,可统一安排接收,有组织地运往灾区,尽量不要自行分散运送。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团体,除确有需要外,近期原则上暂不自行安排工作组和工作人员前往灾区。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向灾区派出人员的,纳入工作组统筹安排,并与当地做好沟通协调工作。非紧急救援人员、志愿者、游客等各界群众在现阶段尽量不要自行前往灾区,以支持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

当晚,回良玉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六次全体会议,学习传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研究细化实化抗震抢险救灾工作的具体措施。他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继续把搜救被埋人员、救治伤病群众作为重中之重,一刻也不能放松,绝不轻言放弃,科学、依法、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抗震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回良玉指出,在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抢险救灾工作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提前结束访问回国并立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灾区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不畏疲劳,连续作战,坚决打好这场抗震救灾的硬仗。

回良玉强调,当前抗震抢险救灾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人员搜救、医疗防疫、群众生活安置、基础设施抢修等任务十分繁重。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实化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当前和下一阶段抗震救灾各项重点工作。

一要进一步细化人员搜救和伤员救治的具体措施,强化军地各方救援力量的协调配合,逐村逐户排查搜寻,确保人员搜救不留死角和盲点,争分夺秒救治伤病群众,千方百计做好危重伤员转运救护工作。

二要进一步细化受灾群众生活安置的具体措施,全面落实中央各项灾后救助政策,抓紧组织调运粮食、食用油、煤炭等生活物资,切实加强运输、发放、监管等各个环节工作,并认真研究确保学生尽快复课的各项措施。

三要进一步细化灾区卫生防疫的具体措施,合理安排防疫队伍,调集消杀药品器械,确保卫生防疫覆盖所有受灾地区和集中安置点,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

四要进一步细化余震和次生灾害监测防范的具体措施,密切跟踪震情趋势,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病险水库监测,确保受灾群众和抢险救灾人员安全。

五要进一步细化完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维护抢修的具体措施,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并尽早组织灾害评估和恢复重建规划方案编制工作,研究制订支持灾区重建的政策措施。

同时,要进一步研究细化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维护灾区治安秩序、确保社会稳定的各项具体措施。

4月19日下午,回良玉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七次会议,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玉树地震灾区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抗震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各项工作。他强调,要坚持科学、依法、统一的原则,继续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细化实化各项举措,确保人员搜救不留死角,伤员救治不误时机,生活救助不留空白,卫生防疫不留隐患,尽快恢复保障灾区的基础设施和正常的社会秩序,确保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抓紧开展灾害损失评估,研究制定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努力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

回良玉指出,青海玉树强烈地震发生6天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救援人员全力以赴,顽强拼搏,克服了各种困难特别是高原反应的严重不适,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巨大的辛劳,抗震抢险救灾取得初步阶段性成效。当前抗震救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和繁重,要按照已有的部署安排,继续做好搜救被困群众、救治受伤群众、安置受灾群众等工作,继续做好基础设施的抢通和恢复工作,抓紧粮油、蔬菜、煤炭等救灾物资调运和高效有序发放,尽快恢复商业网点,落实好各项补助补贴政策,搞好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被御寒、有帐篷等临时住所,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快复课。

回良玉强调,玉树地震灾区地处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生态重点保护区、高原高寒地区,适宜施工时间短,运输建材物资难度大,恢复重建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必须在科学评估、搞好规划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灾后重建方案和时间表,尽快组织实施。为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国务院批准,专门设立灾后恢复重建组,统筹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当前,一要抓紧研究灾后恢复重建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明确恢复重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重建的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实施步骤、建设时间和保障措施。二要抓紧编制恢复重建规划,包括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在充分征求各界意见后予以公布。三要抓紧研究推进灾后重建有关支持和支援工作,拓宽思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回良玉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各有关方面要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和统一指挥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一切从灾区的实际出发,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坚决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4月21日上午,回良玉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八次全体会议。会议开始时,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成员全体起立,向在青海玉树强烈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回良玉强调,要发扬不畏艰险、连续作战的精神,扎实开展人员搜救救治、卫生防疫、群众生活安置工作,切实加强救灾捐赠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抓紧开展灾害损失评估,全面启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各项工作,确保抗震救灾始终科学依法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

回良玉指出,玉树强烈地震发生7天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援下,受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奋起抗灾,抗震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人员搜救已覆盖全部受灾村庄,伤病群众已得到及时救治,危重伤员已全部转运外地治疗,受灾群众已得到临时安置,灾后重建准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灾区人心安定、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下一步,要按照既定的部署,继续扎实做好人员搜救救治、卫生防疫、群众生活安置、基础设施抢通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回良玉强调,要按照中央要求,切实加强救灾捐赠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为抗震救灾工作交出一份明白账、廉洁账、放心账。一要完善制度,从源头上保证捐赠款物接收、分配、拨付、发放、使用等各环节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要加强管理,做到专账管理、专人负责、专户存储,保证捐赠款物管理严格规范,全部用于灾区,用于受灾群众。三要公开透明,主动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的来源、数量、种类和去向,自觉接受国际国内、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监督。四要主动配合监察、审计等部门加强对捐赠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会议听取了灾后恢复重建组工作方案汇报,对灾后重建任务时间表和重建的支持支援政策作了初步研究。会议要求,一要全面分析、充分认清玉树地震灾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二要依靠各方力量,发挥专家作用,抓紧完成灾害损失评估工作,为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基础和依据。三要坚持科学、统一、环保,安全、适用、省地的原则制订重建规划,体现民族特色,坚持把受灾居民住房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摆在重建的优先位置。四要切实解放思想,发挥各方优势,合力推进重建工作。

4月26日,回良玉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十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玉树地震灾區学生复课、卫生防疫等工作。他强调,解决学生复课问题,加强卫生防疫工作,是当前抗震救灾面临的重大任务。我们要以对民族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祖国未来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尽快恢复教学、安置好学生就读。要全面加强灾区疫情监测防控,高度重视食品饮水卫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回良玉指出,解决好学生复课问题,对于安定学生和家长情绪,形成抗震救灾良好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灾区正常社会秩序的恢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作为当前的迫切任务。一是要组织力量,创造条件,启动帐篷学校、活动板房教室等临时课堂,帮助灾区解决好师资、教材、教具等问题。二是针对灾区教学空间狭小,难以满足大量学生复课要求的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家长意愿条件下,可转移部分学生异地就学,国家给予适当补助。三是要给伤残、致孤学生以特别关爱,做好安置和救助工作,解决好他们学习、生活问题。四是尽快研究制定灾区学校重建规划,并加快实施。

回良玉指出,灾区卫生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公共卫生设施、防疫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随着天气逐渐变暖,传染病流行和动物疫情蔓延的可能性增大,卫生防疫工作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任务繁重艰巨。要把卫生防疫工作作为当前抗震救灾的重大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细化实化各项防疫措施,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一要尽快恢复灾区医疗卫生防疫和质检等服务体系,加强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等重点地区、重点环节的卫生防疫工作,做好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粪便等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二要扎实搞好灾区水源监测消毒,加强食品、饮用水卫生监督和集体供餐的卫生监督管理。三要切实加强疫情监测,实行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卫生事件每日报告制度。高度重视鼠疫、狂犬病等的监测、防控和处理,及时开展应急疫苗接种。四要进一步增加卫生防疫设备,调集足够的消毒杀菌药品、器械和防疫物资,并增派卫生防疫人员,覆盖所有受灾村镇,指导开展防疫工作。五要大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防止传染病蔓延。六要继续做好伤员救治和伤残人员康复治疗,切实加强高原病的防治,适当调整医疗专业力量配置,努力提供及时、方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4月29日,回良玉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十一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玉树地震灾区废墟清理、交通运输保障等工作。他强调,当前抗震救灾工作重点已经由紧急抢险救灾转向进一步安置好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秩序、开展灾后重建的新阶段。要把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保护生态、促进民族团结的要求贯穿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过程,认真研究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有关政策,细化、实化各项措施,继续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当前,要加快灾区废墟清理进度,做好交通运输保障工作,为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展开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回良玉强调,及时清理废墟,是进一步安置好受灾群众、恢复灾区正常社会秩序、开展灾后重建的基础性工作。一要集中力量,加快进度,科学有序开展清理,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废墟清理任务。二要突出重点,优先清理校园、主街道两侧和大型垮塌建筑物废墟。三要注重环保,按照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科学选择废墟垃圾处理场地和处理方式,决不能造成对环境的再污染,对生态的再破坏。四要搞好资源有效利用,清理中要注意保护好群众财产,尽最大努力减少群众损失,对废墟中的各类物资要分类整理,可利用的建筑材料等要尽量回收利用。

回良玉强调,交通运输是灾后重建的重大瓶颈制约,必须先行做好交通运输保障工作,为恢复重建铺好路、搭好桥、奠定好基础,做到保畅通、保运力、保安全。一要进一步完善抢通保通具体方案,在通往灾区的各条道路上增加保通机械和人员,做到随毁随抢、随抢随通。二要抓紧处置路面裂缝和沉陷,加强震损桥梁加固维修,确保公路安全运行。三要尽快细化恢复重建阶段保通保运方案,坚持公路、铁路、空中运输协调联动,保证重建所需建材的运输。四要科学规划交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

4月30日,中国政府网消息:为切实做好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工作,确保捐赠资金合理配置、规范使用,让捐赠机构和捐赠人放心满意,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发布《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捐赠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办法》。

办法明确了捐赠资金的使用管理原则:一是尊重意愿,专款专用;二是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三是公开透明,加强监督。

办法要求合理确定捐赠资金使用范围:(一)主要用于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各捐赠接收机构要从严控制捐赠资金支出,除应急抢险救援安排少量支出外,要按照恢复重建规划统筹安排使用。(二)按照捐赠人意愿优先安排。对捐赠人明确提出使用意向的捐赠资金,要充分尊重捐赠人意愿优先安排使用。(三)合理确定捐赠资金使用顺序。对未明确使用意向的捐赠资金,要根据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遵循以下顺序予以安排:一是农牧民倒损住房重建;二是学校、医院、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及设备配套;三是对特困群众、“两孤一残”人员等特殊群体安置;四是其他民生类项目的恢复重建。

办法明确,民政部接收和各地汇缴到民政部的捐赠资金,统一汇缴至民政部—中央财政汇缴专户。民政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指导青海省人民政府,根据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资金安排方案,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规范程序,将捐赠资金逐级拨付到灾区和项目资金使用单位。

15家全国性社会组织和公募基金会所募资金,由民政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青海灾区恢复重建领导机构,与各捐赠接收机构协商沟通,按照灾区恢复重建规划认领重建项目,并按照严格规范的要求确定建设和资金具体拨付方式。

青海省直接接收的捐赠资金,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根据恢复重建规划和相关政策规定统筹安排使用,逐笔登记接收管理和使用情况并报民政部备案。

各有关地区、部门和社会组织接收的捐赠物资,要做好分类登记和组织调拨等工作,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办法还强调,要加强捐赠资金的分类统计,做好捐赠资金使用情况的反馈和公告,并加强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抗震救灾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5月12日 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前沿,汶川的道路已经中断,总指挥部就近在都江堰搭起简易帐篷,这是一个挑灯夜战的帐篷,这是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前线指挥部,在党中央的领导下,13亿中国人民向大自然的挑战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决战,体现了中国特色的“亮剑”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亮剑”精神是一种敢于战斗,永不服输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中华民族就敢于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没有退却,党中央一声令下,几十万大军云集四川,其集结之迅速,行动之果断,令世人惊奇。人命关天,兵贵神速。面对这场严重的地震灾害,人民子弟兵紧急出动,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灾区。 一架架军用运输机星夜起航,一辆辆军车昼夜兼程,一支支精锐之师走上抗震救灾战场……秋收起义团红一营从河南三门峡出发,摩托化开进 1300公里 ,历时27个小时抵达彭州县,又马不停蹄赶到都江堰,从那里急行军进入映秀镇参加救援行动。战士们高呼:“不打赢抗震救灾的战斗,决不收兵”。面对地震完全割断与外界联系的汶川,十五名英雄的空降兵写下遗书,义无返顾的实施高空跳伞,空降到灾区中心,为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了第一手的当地灾情。驻渝某集团军接到架设门桥的命令后,立即出动了62台各种车辆、冲锋舟和机械设备,连夜到达都江堰紫平铺水库,官兵们不顾旅途劳累,昼夜投入救灾中去。终于成功架设门桥,打通了都江堰至汶川唯一一条水上通路,为抗震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暴雨倾盆,余震频发,挡不住人民子弟兵向灾区挺进的步伐。徒步、空运、铁路运输、摩托化开进……成都军区、空军、武警部队和济南军区、北京军区、海军、兰州军区的救灾部队以及广州军区、南京军区、沈阳军区医疗队闻令而动。面对从地震灾区传来的生命呼唤,人民子弟兵一次又一次展开了大规模的跨区行动。外电纷纷赞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找到了我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源动力。“亮剑”精神不愧为我军的军魂。

“亮剑”精神是一种舍死忘生、奋不顾身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百折不挠战胜任何艰难险阻。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在灾区的废墟面前,面对子弟兵,温家宝总理拔剑出鞘紧急动员:“抢救人的生命,是我们这次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要抓紧时间。对于被困人员,只要有一线生还的希望,我们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把他们抢救出来。”正是温总理在第一时间发出了这样的最强音,参与救灾的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以及其他救援人员才奋不顾身地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发扬“亮剑”精神,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冲锋在前,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抗震救灾作出巨大的贡献。同时,屏幕上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父母亲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自己的小女儿,可爱的小馨懿牵挂了亿万人民的心。被誉为中国最坚强的民警蒋敏忍住失去父母和女儿的痛苦,日夜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以致昏倒。女民警蒋小娟抛下家中6个月的孩子,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9名灾区的婴儿。 谭千秋 老师张开自己的双臂死死护住了自己身下的4名学生。3岁男孩郎铮在被救援人员救出时,艰难地举起右手,向营救他的解放军敬礼……正是这种舍死忘生、同舟共济的“亮剑”精神,才能战胜任何艰难,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民族魂。

“亮剑”精神是一种坚毅果断、契而不舍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够创造出任何人间奇迹。在这场生死大搏斗中,时间就是生命。地震专家称,震后第三天存活率仅剩下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72小时此后存活就是生命“奇迹”。参加救援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以及其他专业救援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发扬契而不舍的“亮剑”精神,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废墟下的生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重灾区北川县曲山镇卫生院一位23岁的女护士在被困96个小时后成功获救,51岁的男子刘德云在什邡市蓥华镇蓥峰化工厂被困超过100小时后成功获救。北川61岁的李宁翠在废墟中被困164小时成功救出。映秀镇救出一被埋179小时的幸存男子马袁江,平武县又传出一个生命的奇迹,一名在废墟中被困180小时的孕妇上午被营救出来,就在送往医疗点的路上,她顺利产下一名女婴,母女平安……据总参作战部报告,截至25日24时,抢险救灾人员已总计解救、转移666331人,从废墟中挖掘出来的生还者6537人。正是这种契而不舍的“亮剑”精神,才能创造出如此之多的生命奇迹。

“亮剑”精神是一种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祖国才能始终如一的保持一种必胜的气势,勇往直前。面对这场自然灾害,共和国的总理激昂动员:“乡亲们,这场灾害确实太大,地震可以移动山,可以堵塞河流,但是动摇不了我们人民的意志。只要我们大家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共同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害。”“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温总理的这些话,向广大人民群众表达了党中央、国务院战胜地震灾害的坚强决心,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人民擦干眼泪,向灾区人民伸出友谊之手,全国各地纷纷捐款捐物,各种抗震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灾区人民的坚定意志,有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就一定能夺取这场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抗震救灾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稿)

序 言 凡 例

图 照(包括震前风貌,部分图照随文)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震灾害

第一章 甘肃灾区地质构造与地震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 地质构造背景与历史地震 第三节 地震成因 第四节 地震对甘肃的影响 第五节 余震活动 第二章 人员伤亡

第一节 重灾区(死亡、受伤、失踪、心理伤害) 第二节 一般灾区(死亡、受伤、失踪、心理伤害) 第三章 房屋破坏

第一节 重灾区(城镇房屋、农村房屋) 第二节 一般灾区(城镇房屋、农村房屋)

1 第四章 自然环境破坏 第一节 植被 第二节 水文 第三节 土壤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 第五节 重要风景名胜区 第六节 动物保护区 第五章 基础设施破坏 第一节 公路系统破坏 第二节 铁路系统破坏 第三节 民航系统破坏 第四节 通信系统破坏 第五节 邮政系统破坏

第六节 电力设施破坏(发电设施、变电站、输电线路) 第七节 市政公用设施破坏(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

理、环境卫生、城市道桥)

第八节 石油和天然气系统破坏(输油设施、天然气设施)

第九节 水利工程破坏(水库、水电站、江河堤防、灌区

及农用水利设施、人饮工程、水文测报设施,其 他)

第六章 生产设施破坏 第一节 工业破坏

第二节 农业破坏(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农

2 业机械、农村沼气)

第三节 畜牧业破坏(农耕区畜牧、牧区畜牧)

第四节 渔业破坏(淡水渔业、特色水产养殖业)

第五节 林业破坏

第六节 其他副业破坏 第七章 商业和服务业破坏 第一节 商贸业和服务业破坏

第二节 金融业破坏(银行、证券、保险) 第三节 旅游业破坏 第八章 文化遗产破坏 第一节 文物建筑破坏 第二节 文物破坏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破坏 第九章 机关单位设施破坏 第一节 党政机关设施破坏 第二节 教育部门设施破坏 第三节 医疗卫生部门设施破坏

第四节 文化部门设施破坏(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 第五节 体育部门设施破坏

第六节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部门设施破坏

第七节 科技部门设施破坏(气象、地震、水文、环保、其他)

第八节 其他社会公益机构设施破坏(人口与计划生育、

3 社区)

第十章 次生灾害

第一节 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其他) 第二节 其他次生灾害(环境污染、有毒物质泄露、火灾、

洪水)

第二篇 抢险救灾

第一章 组织领导

第一节 党和国家领导人现场指挥

第二节 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兰州军区、省军区、武警甘肃省总队、省级部门单位、灾区地方党委政府、其他市州党委政府)

第三节 应急机制(省委、省政府、兰州军区、省军区、武警甘肃省总队、省级部门单位、灾区地方党委政府,其他市州党委政府)

第四节 指挥机构(省委、省政府、兰州军区、省军区、武警甘肃省总队、省级部门单位、灾区地方党委政府)

第五节 现场指挥(省委、省政府、兰州军区、省军区、武警甘肃省总队、国家部委、省级部门单位,灾区地方党委政府领导)

第二章 赶赴灾区

第一节 省地震现场工作队 第二节 省政府现场指挥部

4 第三节 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第四节 省卫生医疗救援队 第五节 兰州军区 第六节 省军区 第七节 武警甘肃省总队 第八节 省消防总队

第九节 各类抢险队(电力、公路、通信、铁路、水利、广播设施、房屋鉴定排查等)

第十节 国际专业救援队 第十一节 国内救援 第三章 抢救生命财产 第一节 第一时间自救互救 第二节 重点抢救 第三节 全面搜救 第四节 现场救治 第五节 疏散转移群众 第六节 抢救保护国家财产 第四章 抢修基础设施 第一节 打通公路

第二节 抢修铁路(宝成铁路109隧道) 第三节 抢修通信设施 第四节 抢修电力设施 第五节 抢修水利设施

5 第六节 恢复广电设施 第七节 抢修市政公用设施 第五章 防治次生灾害

第一节 排除险情(治理堰塞湖、清理塌方、治理滑坡、防止泥石流)

第二节 河道、水库、水电站、尾矿库等生产设施安全治理

第三节 调查评估与排查 第四节 检疫消毒与疫情监控 第五节 气象灾害防治 第六节 环境应急监测 第六章 余震监测与预报 第七章 地震灾害损失的快速评估 第八章 维护灾区稳定 第一节 临时安置受灾群众

第二节 组织慰问安抚(慰问、心理疏导) 第三节 加强治安管理 第九章 抢险救灾保障

第一节 组织保障

第二节 抢险行动保障(灾情侦察、监测预警、应急供电、通信保障、气象保障、测绘保障、空勤保障、经费保障)

第三节 抢险物资保障(调集抢修救援装备、启用储备物

6 资和医药调度、抢险应急物资运输供应、抢险物资筹措生产)

第四节 宣传信息保障(传播党和国家领导人、地方领导人及全国人民的声音,众志成城、鼓舞人心;传播抗震、防灾、自救、防疫及次生危害;传播物资支持及需求信息)

第十章 紧急援助四川灾区

第一节 抢通保通公路交通和通信 第二节 省地震应急救援队赴川抢险救灾 第三节 向四川灾区捐款捐物

第三篇 灾区生活

第一章 救灾机构 第一节 政府组织

第二节 民政机构和灾区机构 第三节 社会慈善机构 第四节 其他

第二章 救助方案及保障措施

第一节 方案与措施(省政府救助方案与保障措施、灾区政府救助方案与保障措施)

第二节 法规政策(受灾群众救助法规政策、救灾款物管理法规政策、其他) 第三章 群众生活救助

第一节 灾情(受灾范围、灾害损失)

7 第二节 生活必需品供应 第三节 倒房及危房群众安置 第四节 灾区市场供应

第五节 灾区市场恢复(灾区市场管理、生活燃料供应) 第六节 生活和公益设施恢复(生活配套设施恢复、公益设施恢复、灾区免费通信)

第七节 灾区社会事务(遗体处理的组织与管理、遇难者家属慰问)

第四章 救灾资金物资监管 第一节 救灾资金监管 第二节 救灾物资监管 第五章 灾区公共安全维护 第一节 灾区秩序维护 第二节 加强治安管理 第三节 处置突发事件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 第五节 消防安全管理 第六节 危房安全管理

第六章 农业生产自救和以工代赈 第一节 种植业生产自救 第二节 畜牧业生产自救 第三节 以工代赈与劳务帮扶 第七章 灾区教育文化恢复

8 第一节 恢复灾区教育 第二节 恢复灾区文化生活

第四篇 医疗防疫

第一章 医疗防疫队伍与物资保障 第一节 医疗救治队伍 第二节 卫生防疫队伍 第三节 物资保障 第二章 医疗救治 第一节 伤病员救治 第二节 伤员转运 第三节 伤员的康复治疗

第四节 心理危机干预(政府组织抚慰活动、社会和民间组织心理干预活动)

第三章 卫生防疫

第一节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与防控 第二节 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 第三节 环境卫生处理 第四节 动物卫生防疫 第五节 应急预防接种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与健康教育 第七节 预防保健 第四章 灾区卫生服务恢复 第一节 服务体系破坏

9 第二节 服务秩序与能力恢复 第三节 对口支援

第五篇 社会赈灾

第一章 社会赈灾的管理与发动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组织发动 第二章 赈灾捐赠

第一节 党政部门、人大、政协赈灾捐款 第二节 驻甘解放军与武警部队赈灾捐款 第三节 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与社会组织赈灾捐款 第四节 社会民众赈灾捐款 第五节 省属企业捐赠 第三章 接受捐款

第一节 中央部委赈灾捐款 第二节 解放军与武警部队赈灾捐款 第三节 兄弟省市赈灾捐款 第四节 社会各界赈灾捐款

第五节 港澳台胞、海外侨胞、国际社会赈灾捐赠 第四章 社会捐赠资金与物资的使用与管理 第一节 款物总额 第二节 款物协调使用 第三节 监督管理 第五章 志愿者赈灾活动

10 第一节 组织志愿者队伍 第二节 自发志愿者队伍 第三节 志愿者赈灾活动

第六篇 灾后重建

第一章 组织管理

第一节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第二节 省委省政府灾后重建管理机构 第三节 灾区党委政府灾后重建工作机构 第二章 法规政策 第一节 国务院法规政策 第二节 国务院部门政策 第三节 地方制度规定 第三章 重建规划 第一节 总体规划 第二节 专项规划 第四章 城乡居民住房重建 第一节 农村居民住房重建 第二节 城镇居民住房重建 第五章 公共服务设施重建 第一节 教育设施 第二节 医疗卫生设施 第三节 文化体育广电设施

第四节 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

11 第五节 文化遗产与文物抢救修复 第六节 基层政权设施 第七节 其他设施 第六章 基础设施重建 第一节 交通设施 第二节 邮政和通信设施 第三节 农业基础设施 第四节 水利设施 第五节 能源设施 第七章 农村建设

第一节 农村居民点

第二节 农村基础设施

第三节 农业生产设施

第四节 贫困村重建 第八章 防灾减灾 第一节 灾害风险治理 第二节 监测预警

第三节 应急指挥和救援救助 第四节 综合减灾(包括环境保护) 第九章 对口援建与社会支持 第一节 省外对口援建 第二节 军队支援地方恢复重建 第三节 省内对口援建

12 第四节 社会支持

第十章 恢复生产与劳务输出 第一节 恢复生产 第二节 劳务输出

第十一章 金融系统抗震救灾和支持灾后重建

第一节 金融系统政策措施

第二节 金融资金支持灾后重建情况

第七篇 英模人物

第一章 英模群体

第一节 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第二节 军队表彰的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第三节 全省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第四节 国家部委表彰的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第二章 先进人物

第一节 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第二节 军队表彰的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第三节 全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第四节 国家部委表彰的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附 录

分类辑录文字性文献(原件和节录)及图照。主要收录与汶川特大地震甘肃抗震救灾有关的,有重大社会、文献价值的法规、文件、报道、艺文等原始文献。如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甘肃抗震救灾的重要批示、讲话,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法规、决定,新闻部

13 门发布的重大新闻信息、重要通报和社论,抢险中重要保障措施,重建规划与方案,重要报刊发表的社会各界对抗震救灾的评价,有社会典型意义的日记、信件、碑文等。类型分为:

一、 综合

二、 抢险救灾

三、 群众生活

四、 医疗防疫

五、 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

六、 防范次生灾害

七、 舆论宣传

八、 社会稳定

九、 赈灾

十、 悼念活动 十

一、 艺文

十二、 历史地震资料 十

三、 其他

抗震救灾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地震灾区安全监管监察机构

黄锦生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

帅 旗(回族) 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急办副主任 张学广 谢文光 陈礼福(羌族)谢中富 罗 戈(藏族)邓光友 候复成 齐永刚 于志超 薛恒强 杨光涛 李 松 向亚平 罗宏元 蒋礼福 陈晓东 张久祥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川北监察分局局长 四川省德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调研员

四川省北川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四川省广元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科长 四川省阿坝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机关服务中心职员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信息调度中心副主任 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管一处处长 甘肃煤矿安全监察局陇东监察分局监察二室主任 甘肃煤矿安全监察局信息调度中心主任 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事培训处处长 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 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机关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渝东监察分局监察一室主任 陕西省汉中市安全生产执法支队副支队长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姬会民 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机关党委副书记 王忠彬 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咸阳监察分局监察一室主任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机关、应急指挥中心

周寅生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调研员 何学秋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副司长 施卫祖 邹维纲 武连军 欧阳范希 吕敬民 李伟敏 韩小乾 刘 超 张 斌 张 楠 高 艳(女)杨 进 李 军(女)绍俊彦(女)王法成 韩广程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协调司副司长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调度统计司副司长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事培训司主任科员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副主任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专员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监察司副巡视员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巡视员、综

合部副主任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协调部主任

科员

煤炭总医院副院长 煤炭总医院办公室主任 煤炭总医院办公室副主任 煤炭总医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

煤炭总医院护理部主任 煤炭总医院儿科主任 煤炭总医院主任医师

煤炭总医院高级工程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直属事业单位

王 严 煤炭总医院副主任医师 沈 寻 煤炭总医院住院医师

赵小魁 煤炭总医院医师 李 涛 煤炭总医院医生 李 红(女) 煤炭总医院护士

李 妍(女) 煤炭总医院护士 吕照梅(女) 煤炭总医院护士

刘明德 中国安全生产报社(中国煤炭报)驻四川省记

者站站长

胡少飞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助理工程师 张铜锁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服务中心服务处处长 王云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矿山安全技术研究所

所长

李 奇 中国煤矿文工团一级编导

赴灾区专家指导组

周永平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协调司副司长 王守龙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事故调查司处长 薛剑光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督管理一司处长

刘 强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

副司长

赴灾区矿山救援队、危化救援队、医疗救护队 杨 丛 国家矿山救援平顶山基地副大队长

梁生叶 国家矿山救援平顶山基地党支部委员、队员

6 罗东升 国家矿山救援平顶山基地中队长 陈永生 国家矿山救援汾西基地大队长 杜龙生 国家矿山救援汾西基地中队长 胡鹏飞 国家矿山救援汾西基地小队长 高 飞 国家矿山救援汾西基地队员 史林福 国家矿山救援汾西基地中队长 李海滨梁晓辉裴清文石锦义王广利王秋田王兴勤张兴旺王汝柱高士伟穆长青陈国庆陈太斌陈益能杜 君罗绍平卿 春饶 刚张东馗国家矿山救援汾西基地队员 国家矿山救援汾西基地队员 国家矿山救援汾西基地副中队长 国家矿山救援汾西基地副大队长 国家矿山救援汾西基地小队长 国家矿山救援汾西基地大车队长 国家矿山救援汾西基地司机 国家矿山救援汾西基地副中队长 国家矿山救援开滦基地副大队长 国家矿山救援开滦基地副中队长 国家矿山救援开滦基地副中队长 国家矿山救援芙蓉基地队员 国家矿山救援芙蓉基地队员 国家矿山救援芙蓉基地主任工程师国家矿山救援芙蓉基地队员 国家矿山救援芙蓉基地中队长 国家矿山救援芙蓉基地小队长 国家矿山救援芙蓉基地小队长 国家矿山救援芙蓉基地大队长

张洪伟 国家矿山救援芙蓉基地班长 张政斌 国家矿山救援芙蓉基地驾驶员 谢 奎 国家矿山救援天府基地大队长 张大川 国家矿山救援天府基地中队长 周巧灵 国家矿山救援天府基地中队长 杨宗明 国家矿山救援天府基地副中队长 刘世新郭于菲洪 兵杨 东杨龙林陈振络侯建明邓小兵谭忠才吴建超欧 钦向峻宏罗奎峡谢 武曹国征郭 军郭 旗刘昌晓沈 彬国家矿山救援天府基地司机 国家矿山救援天府基地队员 国家矿山救援天府基地小队长 国家矿山救援天府基地小队长 国家矿山救援天府基地队员 国家矿山排水郑州基地党支部书记 国家矿山排水四川基地副主任 国家矿山排水四川基地综合部部长 国家矿山排水四川基地六级职员 国家矿山排水四川基地工程师 国家矿山排水四川基地主任 国家矿山排水四川基地职员 国家矿山排水四川基地副调研员 国家矿山排水四川基地指挥协调部部长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兰州基地安全副总监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兰州基地驾驶员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兰州基地副大队长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兰州基地驾驶员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兰州基地队长

吴克让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兰州基地大队长 徐 涛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兰州基地副大队长 张春生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兰州基地支队纪委书记、

工会主席

张海明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兰州基地中队长 邹志方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兰州基地医师

韩振杰王 宁陈纪衡陈 伟廖 春石昌福张德亮扈敏学王成业王振杰宋加伟武 昌刘 亮袁海路董克江李长江李 迅董文杰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重庆基地教导员兼党支

部书记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重庆基地大队长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重庆基地战训班长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重庆基地副中队长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重庆基地战斗员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淄博基地防火部部长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淄博基地支队长助理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淄博基地战训部参谋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淄博基地分队长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淄博基地副队长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淄博基地分队长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淄博基地班长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淄博基地班长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淄博基地班长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淄博基地班长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泸州基地副队长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泸州基地战斗班班长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泸州基地战斗员

陈俊刚 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泸州基地战斗员 程自伟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站长 冯兴录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战斗员 何建锋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科长 侯 鹏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班长 李 夏(回族)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战斗员 李志选 梁兆祥 刘玉涛 卢永才 马新文 马振涛 王 浩 王宏峰 吴志勇 杨永钦 原华成 张红照 赵良纪 邹东福 宋贵阳 朱 进 米泽刚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参谋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战斗员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战斗员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战斗员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科长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班长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参谋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战斗员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副站长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副主任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战斗员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战斗员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参谋 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参谋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天然气净化厂消防大队副处长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天然气净化厂消防大队副处长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天然气净化厂10

消防大队副主任

雍新春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天然气净化厂

消防大队大队长

胡坤涛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天然气净化厂

消防大队驾驶员

周 渝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天然气净化厂

董宏斌张国强程筑中曲宏亮贾增福赵俊章侯云波闫晓军费军鹏冯建波李 兵李 平任水金贠文中岳小林张贵平郭永刚陈六合消防大队战斗员

山西省运城市矿山救护队副队长 山西省运城市矿山救护队队长 山西省运城市矿山救护队副队长 山西省运城市矿山救护队装备科科长 山西省运城市矿山救护队小队长 山西省运城市矿山救护队副小队长 山西省运城市矿山救护队小队长 山西省运城市矿山救护队队员 山西省运城市矿山救护队队员 山西省长治市军事化矿山救护中队司机 山西省长治市军事化矿山救护中队副队长 山西省长治市军事化矿山救护中队队员 山西省长治市军事化矿山救护中队队长 山西省长治市军事化矿山救护中队副小队长 山西省长治市军事化矿山救护中队小队长 山西省长治市军事化矿山救护中队队员 山西省长治市军事化矿山救护中队队员 河南省郑煤集团矿山救援中心副主任

冯中坡 河南省郑煤集团矿山救援中心队员 韩有富 河南省郑煤集团矿山救援中心副中队长 李密生 河南省郑煤集团矿山救援中心小队长 马山河 河南省郑煤集团矿山救援中心小队长 桑松占 河南省郑煤集团矿山救援中心小队长 杨铁创 河南省郑煤集团矿山救援中心支部书记 余瑞好张玉合彭建国成国防侯小军李志坚都晋庆郭新顺郭晋红张学兵郭新兵张晋彪李海进李军民范晋峰高 鹏贺维东霍 鹏李春旺河南省郑煤集团矿山救援中心副中队长 河南省郑煤集团矿山救援中心中队长 山西省晋煤集团矿山救护大队队员 山西省晋煤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司机 山西省晋煤集团矿山救护大队科员 山西省晋煤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副主任 山西省晋煤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副小队长 山西省晋煤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副中队长 山西省晋煤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副中队长 山西省晋煤集团矿山救护大队队员 山西省晋煤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副中队长山西省晋煤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副小队长 山西省晋煤集团矿山救护大队救护队员 山西省晋煤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小队长 山西省临汾市矿山救护队队员 山西省临汾市矿山救护队办公室主任 山西省临汾市矿山救护队小队长 山西省临汾市矿山救护队中队长 山西省临汾市矿山救护队装备科长

李生太 山西省临汾市矿山救护队大队长 李天喜 山西省临汾市矿山救护队副大队长 李 勇 山西省临汾市矿山救护队队员 李忠明 山西省临汾市矿山救护队副小队长 席蒲平 山西省临汾市矿山救护队小队长 张建峰 山西省临汾市矿山救护队小队长

丁志民张立东黄 祥黄增华林 健杨 波黄成富谭卫军蔡 华陈兴东董有志河北省廊坊市重特大事故科技抢险救援队

董事长

河北省廊坊市重特大事故科技抢险救援队

检测部部长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消防大

队办公室主任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消防大

队驾驶员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消防大

队队员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消防大

队班长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消防大

队副科长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消防大

队战训参谋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班长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驾驶员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车队

负责人

郭 锐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战斗员 韩 军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外科

执业医师

黄 欢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办公

李富波李贤伟刘 海刘洪涛卢 军蒲 刚沙黎明王 璐王 锐吴 午杨 雷翟 斌张林均室主任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战训

室主任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驾驶

班长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医师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班长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站长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设备

管理员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副站长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设备

管理员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安全

管理员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主任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站安

全员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战斗员

赵 麟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班长 赵明朋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驾驶员 周永红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战斗员 邹汶均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战斗员 李东升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元坝应急救援中心党总

曹 阳曾坤林曾 云崔 刚傅小强李 进廖俊才龙华地王宗余温洪斌支书记

四川省华蓥山广能(集团)公司矿山救护大队

队员

四川省华蓥山广能(集团)公司矿山救护大队

队员

四川省华蓥山广能(集团)公司矿山救护大队

副中队长

四川省华蓥山广能(集团)公司矿山救护大队

小队长

四川省华蓥山广能(集团)公司矿山救护大队

副中队长

四川省华蓥山广能(集团)公司矿山救护大队

中队长

四川省华蓥山广能(集团)公司矿山救护大队

大队长

四川省华蓥山广能(集团)公司矿山救护大队

小队长

四川省华蓥山广能(集团)公司矿山救护大队

小队长

四川省华蓥山广能(集团)公司矿山救护大队

中队长

周 平 四川省华蓥山广能(集团)公司矿山救护大队

大队长

周 维 四川省华蓥山广能(集团)公司矿山救护大队

科员

范济龙 四川省内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副大队长 方 俊雷 亮刘润明刘绍光王 洪王 辉吴 军曹 广陈 斌郭延广何长霖奂大猛靳蓉德李文生刘全生龙 腾龙永胜苏奎安四川省内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队员 四川省内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队员 四川省内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小队长 四川省内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大队长 四川省内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队员 四川省内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队员 四川省内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队员 四川省广元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大队副中队长 四川省广元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大队副小队长 四川省广元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大队队员 四川省广元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大队车队队长 四川省广元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大队大队长 四川省广元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大队大队长

助理

四川省广元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大队驾驶员 四川省广元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大队副中队长 四川省广元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大队主任科员 四川省广元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大队副大队长 四川省广元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大队队员

唐龙辉 四川省广元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大队小队长 胥 军 四川省广元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大队财务室

主任

许 江 四川省广元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大队技术负

责人

杨 亮(藏族) 四川省广元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大队队员 贾营平 王贤雷 吴让恒 余文楷 张银波 李永红 陈 刚 陈 利 何 平 黄 兵 蒋小勇 兰 辉 王 宏 四川省达州市矿山救援大队中队长 四川省达州市矿山救援大队副大队长 四川省达州市矿山救援大队技术科长 四川省达州市矿山救援大队书记、大队长 四川省达州市矿山救援大队小队长 四川省达州市矿山救援大队战训科长 四川省达竹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护

大队装备负责人

四川省达竹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

护大队小队长

四川省达竹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护

大队副小队长

四川省达竹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护

大队副小队长

四川省达竹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护

大队队员

四川省达竹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护

大队副大队长

四川省达竹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护

17

大队团支部书记、副小队长

肖国平 四川省达竹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护

大队大队长

陈 斌 四川省广旺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救护

队小队长

何 晏 四川省广旺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救护

吴 均朱润川董存宝何金龙胡泽军张 明敖定强何纯安黄华东黄良福舒礼俊杨 军袁锦刚陈永福刘立军潘卫明队队长、党支部书记

四川省广旺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救护

队小队长

四川省广旺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救护

队副小队长

四川省宜宾市矿山救护队驾驶班班长 四川省宜宾市矿山救护队小队长 四川省宜宾市矿山救护队副小队长 四川省宜宾市矿山救护队队长 四川省广安市矿山救护大队战训科长 四川省广安市矿山救护大队副大队长 四川省广安市矿山救护大队驾驶员 四川省广安市矿山救护大队副大队长 四川省广安市矿山救护大队副小队长 四川省广安市矿山救护大队队员 四川省广安市矿山救护大队队员 四川省邻水县矿山救护队中队长 四川省邻水县矿山救护队小队长 四川省邻水县矿山救护队副中队长

杨 锡 四川省邻水县矿山救护队队员

曾明化 四川省泸州市矿山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小

队长

刘国民 四川省泸州市矿山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副

主任

吴明阳 四川省泸州市矿山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心队员 叶晓军鲍华友吴 渊陈 亮冯晓林胡 勇赖 斌鲁长清邱天勇唐文洪吴小江徐晓洪叶秀成余 斌张世勇周国兴周英华邹声勇陈 军四川省泸州市矿山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心队员 四川省古蔺县矿山救护队副中队长 四川省古蔺县矿山救护队队员 四川省什邡市矿山救护队队员 四川省什邡市矿山救护队副小队长 四川省什邡市矿山救护队队员 四川省什邡市矿山救护队队员 四川省什邡市矿山救护队技术负责人 四川省什邡市矿山救护队小队长 四川省什邡市矿山救护队队员 四川省什邡市矿山救护队队员 四川省什邡市矿山救护队副小队长 四川省什邡市矿山救护队副大队长 四川省什邡市矿山救护队队员 四川省什邡市矿山救护队队员 四川省什邡市矿山救护队大队长 四川省什邡市矿山救护队队员 四川省什邡市矿山救护队小队长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彭州中队队员

李晓峰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彭州中队小队长 刘 彬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彭州中队小队长 刘吉贵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彭州中队队员 刘应斌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彭州中队中队长 罗全俊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彭州中队副中队长 潘华富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彭州中队技术负

彭香廷尹 洪余泽洪张玲俐周 兵高永军黄庆江韦进坤向中伟肖明亮幸思建杨鹏飞岳 涛周英旭何国民严兴友余世龙曾大勇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彭州中队副中队长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彭州中队副小队长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彭州中队小队长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彭州中队队员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彭州中队队员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出江中队队员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出江中队副中队长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出江中队队员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出江中队小队长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出江中队小队长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出江中队小队长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出江中队队员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出江中队队员 四川省成都市矿山应急救援出江中队中队长 四川省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救护队小队长 四川省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救护队队员 四川省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救护队队长 四川省德阳市天池集团公司救护队小队长

责人

何银堂 四川省德阳市天池集团公司救护队副小队长 侯勇军 四川省德阳市天池集团公司救护队副中队长 黄成明 四川省德阳市天池集团公司救护队中队长 刘荣清 四川省德阳市天池集团公司救护队副中队长 罗忠铸 四川省德阳市天池集团公司救护队副小队长 王志海 四川省德阳市天池集团公司救护队队员 魏 洪 赵书平 郑朝富 邓七凌 段永川 李胜难 林伯鹏 刘 东 龙 超 杨柏林 张淑林 任银辉 刘明科 黄 涛 刘林洪 韩玉洁(女)陈玲玲(女)张永红 段宏宪 四川省德阳市天池集团公司救护队队员 四川省德阳市天池集团公司救护队小队长 四川省德阳市天池集团公司救护队队员 四川省乐山市矿山救护队小队长 四川省乐山市矿山救护队副小队长 四川省乐山市矿山救护队科员 四川省乐山市矿山救护队队员 四川省乐山市矿山救护队队长助理 四川省乐山市矿山救护队队员 四川省乐山市矿山救护队大队长 四川省乐山市矿山救护队驾驶员 四川省雅安市矿山救护队队长 四川省荥经县矿山救护中队中队长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平顶山分中心司机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平顶山分中心副院长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平顶山分中心护士长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平顶山分中心科主任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焦作分中心副院长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焦作分中心感染科主任

21 李艳军(女)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焦作分中心护士长 陈 耿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广元分中心院办公室

主任

何德海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广元分中心医务科长 魏君然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广元分中心急诊科主任 宁游华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广元分中心急诊科主任 韩 毅 刘钰垚(女) 杨小松 陈利明(女) 权大荣 张庆国 程国富 张小明 甘元君(女) 夏立彬 孙海波 张蕴霞(女) 张树山 李 生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广元分中心骨科医师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广元分中心护士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广元分中心急诊科主任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广元分中心主管护师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广元分中心普外科副

主任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广元分中心救护车驾

驶员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芙蓉分中心院长、党委书记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芙蓉分中心院长助理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芙蓉分中心护理部主任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芙蓉分中心外科主任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芙蓉分中心综合办公

室主任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开滦分中心妇产科副主任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开滦分中心汽车队队长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开滦分中心骨外科副

主任

22

王国胜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开滦分中心骨外科主

治医师

屈顺喜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开滦分中心肝胆外科

主治医师

吴寿岭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开滦分中心管委会主

付庆江 王雪利 刘 鹏 高日金 陈向东 曹金荣 刘 敏 闫宏伟 张培善 常 鹏 伊红丽(女)张小平(女)昝桂兰(女)

任、开滦医院院长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开滦分中心肝胆外科

副主任医师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开滦分中心外科党总

支书记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开滦分中心林西医院

医教科主任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大同分中心主治医师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大同分中心副主任兼

秘书长、副院长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大同分中心工人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晋城分中心主任医师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晋城分中心副主任医师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晋城分中心副主任医师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晋城分中心主治医师 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培训基地主任医师、

教授

抗震救灾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为增强镇政府应对和处置地震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震时人员伤亡和减轻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及市、县抗震救灾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当接到上级政府针对本镇在内的防震通知或有地震发生后,镇政府立即宣布启动本预案。全镇抗震救灾应急工作在镇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实施,对上接受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地震灾害发生后,各村居、镇直各部门要立即按照本预案任务职责紧密配合,协同行动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确保地震应急工作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

一、工作原则

㈠、履行职责,快速反应。地震灾害发生后,镇人民政府迅速按照本预案实施地震应急,处置本镇地震灾害事件。

㈡、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加强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努力减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确保社会稳定。

㈢、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地震应急工作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各村居、镇直各部门根据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做好地震应急和救灾工作。

㈣、广泛动员,依靠科学。地震应急依靠人民群众并建立广泛的社会动员机制,发挥党员、干部、基干民兵、青年骨干在地震应急中的骨干作用和突击队作用,依靠科学决策和先进技术手段。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参加地震应急活动的义务。

二、地震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㈠、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兰明传 (党委书记)

副组长:董文增(党委副书记、镇长)

邹成忠(武装部长、副镇长)

成 员:李学忠(党政办副主任)

贾元平(派出所所长)

宋芝柱(交警三中队队长)

尹卫兵(综治办负责人)

王金良(财政所所长)

沈紫东(半塔中学校长)

李明中(半塔小学校长)

袁海兵(镇卫生院院长)

李 晨(供电站站长)

石学成(渡口所负责人)

镇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处置地震突发事件的领导、指挥、协调工作,各村两委、镇级各部门、镇属各单位等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和分工及时安排落实地震突发应急事件处理所必需的人员、经费、交通工具和物资储备,确保地震突发事件发生后能立即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快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镇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5个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由综合办主任李学忠兼任,具体负责灾情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㈡、工作小组及职责

1、综合协调组

职责:负责通讯联络、上传下达和上级抗震救灾人员及救援队伍的接待、安排;负责了解、收集和汇总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并及时向镇领导小组汇报,安排专人收集信息报关上级部门;贯彻镇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和部署,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的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对地震灾害事件进行调查,总结地震应急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

2、宣传报道组

职责:深入救灾现场,实施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宣传先进典型,提高干部群众抗灾自救的信心和斗志;配合县级宣传部门工作,向群众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安抚人心,稳定社会,激励和引导群众科学防震,开展自救、互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负责新闻稿件、信息上报。

3、后勤保障组

职责:负责救灾所震经费、食品、药品、器械等物资的筹集、保管与分配;加强救灾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做到专款专用,快速到位。

4、医疗救护组

职责:负责救灾药品、器械储备;组织医疗队奔赴救灾现场抢救伤病员,并妥善安置重伤员;防止和控制疫情的发生蔓延;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和水源化验、消毒、管理等工作。

5、工程抢险组

职责:负责抢救、转移伤员;动员群众紧急疏散避险,开展自救、互救工作;严密监视灾情发展,组织协调抢修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生命线设施;组织开展房屋、公路、水利设施、码头等排危除险及鉴定工作。

三、抗震救灾实施步骤

当地震突发事件发生后,镇抗震救灾人员应在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本着先人后物、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顺序,严密组织实施。其步骤为:

㈠、地震灾情发生后,全镇迅速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及灾情速报工作。所有工作人员及成员单位立即到岗到位开展工作,联系村干部和村社干部迅速联络,深入到各村社调查了解灾情,初步确定受灾范围、人员伤亡、受灾程度等情况,快速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立即安排部署全镇抗震救灾工作。

㈡、全力抢救人员,将其迅速转移至安全地带;迅速开展对受伤人员的紧急救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㈢、积极组织力量抢救重要设备、设施和贵重财物,协助有关部门迅速控制重要物资、设备的场所,维护好灾区社会治安,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㈣、严密监视灾情的发展,迅速组织开展建筑物安全鉴定,查明次生性灾害源等威胁,组织力量消除或减轻次生性灾害后果,及时动员受威胁地区群众实施紧急性疏散避险。

㈤、协助有关部门抢修道路、通信、供水、供电等生命线设施,组织开展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工作。

㈥、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卫生防疫消毒工作,防止疫情发生。

㈦、协助有关部门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坚持正面舆论导向,采取措施平息地震谣言,做到不信谣、不传摇,安定民心,维护社会稳定。

㈧、深入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开展震灾后重建工作,在各级部门帮助下,激励和引导群众振奋精神,科学防震,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四、完善措施,明确责任

㈠、坚持值班和通讯畅通制度。震灾发生后,全体机关干部应迅速到位,坚守岗位;各成员单位要按预案任务职责到岗到位。镇政府坚持领导在岗带班,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党政网、通讯工具24小时开通,确保在第一时间上报灾情和接受上级指示。各村居、镇直各单位一旦遇到通讯联络中断暂时无法恢复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交通通信方式报告灾情,不得以各种理由延误报告灾情。

㈡、实行责任追究制。镇抗震救灾应急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经办部门负责人为第三责任人;各村村支书为第一责任人;各成员单位也要依此落实相关责任。对在镇抗震救灾应急工作中,因失职、渎职等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责任追究制、责任倒查制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本预案自制定之日起执行。

半塔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控制大班额的措施范文下一篇:科学培优补差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