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论文范文

2024-07-22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已进入数学教师的视野,但什么是数学阅读能力?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围绕这三个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及实践,以期探讨数学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引起同行对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1]这明确指出了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而且,从很大程度上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认识事物的有力保障,“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2]。由此可见,具有数学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鱼龙混杂”“状况频出”,原因在于很多教师对于“什么是数学阅读能力?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等问题概念不清、理解不透,为此,本文结合实例着重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

一、关注概念理解——什么是数学阅读能力

提到“阅读能力”,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语文阅读能力,一是因为阅读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时间比例达到60%~70%;二是受教材的影响,我们认为只有读大篇幅的文章才需要阅读能力的支撑。出现这种认知的原因是人们不理解什么是数学阅读能力,对数学阅读能力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语文阅读能力?它主要是对文章重点语句的透彻理解,对文章重要信息的筛选、归纳、总结的能力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的把握能力,还有对作者含蓄的言外之意的理解能力。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语文阅读能力和我们在数学学习中需要具备的阅读能力有多么惊人的相似性。

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学阅读能力呢?笔者翻阅相关材料得出,数学阅读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数学阅读信息的复杂心理特征的总和,包含对所提供的数学信息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联想能力。而“数学信息”到底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许多数学教师把握不准,以为只有纯文字的材料才是信息,其实它还包含数字、运算、符号、图形等。因此,在学习相关的计算课时,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具有迁移能力、运算能力即可,无须具备阅读能力。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学生在做题时,首先要知道题目在讲什么,有哪些数学信息。当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解答时,就需要对这几种方法的算理进行分析、比较,得到最简洁的方法,这也需要阅读能力,学生才能理解、概括、总结,这一点许多数学教师都忽略了。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时,教材提供的信息众多,学生读完后要能准确地选择有用信息,读出多余条件,知道问题是什么,如何进行筛选,能完整地概括教材的内容。这种能力只是较低级的阅读能力。接着学生还要对所提供的信息内在关系的理解能力来列式,列式后,学生还要能理清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各种关系,进一步探求这个算式要如何计算,这就要善于联系以前的知识——元、角、分的进率来把它转化成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通过分析比较后找到“言外之意”,联想到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转化学习。如果不具备这种深层意义的分析和把握的阅读能力,往往不能全面理解算理,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的用意,也就没有真正学会学习。可以说,只有具备这样的阅读能力,才算真正会读书。

二、关注学科特点——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第一,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在数学学习中又要处处用到它,它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有效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具有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不一定就能学好数学学科,因为数学语言不仅包含文字还有许多抽象的符号。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提到“阅读能力的培养”,很多一线的数学教师认为这是语文学科的事情,数学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无足轻重。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并非如此。关键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科特点来分析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数学教学中培养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的“阅读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更侧重于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意境;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倾向于把问题情境用最简洁的文字或符号展现给读者,让读者用简短的文字或符号体会一系列的数量关系或等量关系,以及思考背后潜藏的数学问题。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时,学生除了挖掘其中字面的数学信息外,还要学会进一步寻找其背后潜藏的数量关系,只有具备这样的阅读能力才能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稳步提高。

第三,数学课本文本呈现的情境带有数学特有的简约性,如果不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学生的数学学习会困难重重。因此,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来指导学生读懂有用信息,读出多余信息,分析整理信息显得特别重要。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由于题目的条件很多,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阅读能力的作用。为避免造成学生一看到问题就动手列式计算的“解数学题”的思维定式,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阅读与理解”的思考过程,并在交流互动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感受估算的真正价值,变静态的数学文字内容为动态、丰富的生活问题,给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以丰富的实际生活背景。这样,当孩子们进行数学课本的阅读时,脑中呈现的不再是晦涩的知识性内容,而是有现实依据的生动的内容。这样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的阅读能力培养才是有真实意义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其对数学学习也就更加有兴趣。

三、关注培养策略——数学阅读能力应该怎样培养

现在很多学生不会进行数学阅读,不能从材料中很快地捕捉到有用的信息,甚至连题目都没有读完就开始囫囵吞枣地乱写,不会冷静思考,更谈不上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许多数学教师没有思考数学阅读能力应该怎样培养?笔者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引导。

第一是注重现有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经常发现许多教师利用课件演示代替学生与课本的亲密接触,只有在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打开课本,使学生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认为课本根本就不重要,更不会认真去阅读。事实上,进行阅读理解是学生学习数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时,阅读材料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阅读理解显得特别重要,特别是对收费标准的阅读,在让学生齐读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精读,怎么读呢?就是逐句阅读理解“3千米以内7元,超过3千米,每千米1.5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的意思,并学会举例说明。如果这些信息都能理解清楚,解决“行驶里程6.3千米要付多少钱”这个问题就显得轻松自如。因此,教师要注重现有材料的阅读学习,让学生主动读教材,在积极的理解和体验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数学阅读能力,才不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二是注重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以教材教教材,肯定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因此,很多教师也意识到课堂教学中要渗透课外阅读学习材料,但是,教师们对于课内外阅读材料的衔接“意识模糊”,对什么时候补充,补充什么内容缺乏系统认知,有些时候就算是补充了阅读材料,也只是以课对课,缺乏深度挖掘。

比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多数老师补充由于进行测量和均分的需要,古人用结绳测量石块产生分数的历史,但是却无法形成整体规划。笔者认为,补充的数学阅读内容应该与现行教材配套,以单元为主题进行编写。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小知识、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题、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微写作、数学百花园等。因此,本单元可以这样设计:“在历史上,分数几乎与自然数一样古老,早在人类文化发明的初期,由于进行测量和均分的需要,引入并使用了分数”,以数学小知识的方式介绍分数产生的历史、分数的定义。接着,以数学家的故事介绍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一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整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一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三等份,每份是三分之一米。像三分之一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然后用教材所学方法对《九章算术》中记载着的《方田》求分数四则算法的方法进行验证……整个主题内容紧紧围绕分数进行,阅读材料丰富而且得到了深度挖掘,学生在分数的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其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

第三是注重课外阅读材料的渗透。应该说,课改进行到现在,是有不少老师意识到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的,也鼓励学生多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书籍,但是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选择什么阅读书目没有进行指导,学生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放任自流,缺乏整体规划指导。久而久之,孩子们就提不起阅读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阅读能力了。因此,笔者认为,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数学课外读物。如低年级更多以绘本的形式为主,推荐书目有《我是数学迷》《我家漂亮的尺子》等,这些绘本不仅给孩子良好的数学启蒙,也教给他们如何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年级以童话故事及数学游戏为主,推荐书目有《李毓佩数学学习故事》《数学城历险记》等,这些图书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将数学与趣味游戏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年级推荐数学史料和数学故事为主,推荐书目有《阅读新视窗:贝贝妮奇奇卡的数学之旅》《神奇数学》等,这些书目让孩子爱上数学的同时,打开了全新的数学视角,极大程度提升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及数学阅读的容量。

综上所述,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门艺术,需理清思路,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适时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培养目标之一,教师应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并能适时准确地把握阅读时机。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的阅读能力得以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以实现数学阅读学习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4.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读苏霍姆林斯基.http:// blog.sina.com.cn/s/blog_515abcd10100gtcm.html,2009-10-15.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论文范文第2篇

提起阅读, 人们不由得会跟语文阅读联系起来, 很少有人说数学教学也需要进行阅读指导。事实上, 学会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局限于语文阅读能力, 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 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等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

所谓数学阅读是指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 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 汲取知识, 发展数学思维, 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

因此,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在这个日益数字化的社会中, 数学阅读能力也就成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础能力。只有重视学生的数学阅读, 才能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 学生最终才能真正独立自主地学习。

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具体而言, 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 能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

2 培养的方法与措施

2.1 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 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 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 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 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 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 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为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 以教材为载体, 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 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 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 问题要精辟而具体, 要有针对性, 新而有趣, 要有适当难度, 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 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 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2 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首先,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价值及重要性, 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数学阅读。

其次, 让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像阅读文学作品时欣赏文学作品的魅力般地去欣赏、去感受数学中的各种数学美, 如对称美, 和谐美, 奇异美等, 体验到数学阅读的乐趣。

再次,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阅读对自己数学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掌握所带来的帮助, 感受到数学阅读的效果。

另外, 教师还可通过紧扣概念, 置疑问难等方式, 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数学阅读”中来, 让学生通过对照阅读材料来解决问题或发现新问题、新结论, 获得一种阅读成功的愉悦感, 强化学生阅读动机, 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主动性。

2.3 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 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 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 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主动进行学习。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和个性特征, 以教材为载体, 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 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 用多媒体制作了形象逼真、色彩清晰的红、绿灯动画课件,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说说红绿灯的变化规律, 学生说出了红绿灯总是按照“红、绿、黄、红、绿、黄……”这样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在这个生活情境中, 再指导学生读“循环小数”的定义, 学生不仅读得有味, 易于理解, 而且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2.4 根据教学内容, 确定阅读时机

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确定阅读时机。对于较易理解的、文中出现的概念不是太抽象的内容, 可以安排在讲授前阅读, 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较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 可以采用边讲解边阅读的方法, 或讲完后再阅读。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后, 要求学生寻找有关轴对称图形的材料, 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班上一名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到了这样一篇阅读资料:对称也是艺术家们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准则。像中国古代近体诗中的对仗民间常用的对联等, 都有一种内在的对称关系。如果说建筑也是一种艺术的话, 那么建筑艺术中对称的应用就更为广泛了。中国北京整个城市的布局也是以故宫、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门为中轴线 (对称轴) 两边对称的。对称还是自然界的一种生物现象。不少植物、动物都有自己的对称形式。比如人体就是以鼻尖、肚脐眼的连线为对称轴的对称形体, 眼、耳、鼻、手、脚都是对称生长的。眼睛的对称使人观看物体能够更加准确;双耳的对称能使所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确定声源位置;双手、双脚的对称能保持人体的平衡。这样讲授完后再阅读, 让学生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5 交流反馈, 体验阅读快感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这是因为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 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交流和应用。要进行数必须加强数学语言的学习, 丰富学生的数学词汇,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并逐渐学会怎样由日常语言转化为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数学概念。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 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在教学中, 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 用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主动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 及时反馈阅读信息。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 检查阅读效果。

总之, 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可能。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解决几个数学难题, 更重要的是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文化传播, 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摘要: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语言、方法和理论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 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毋庸置疑,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是必须和必要的。本文就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及培养的途径方面试做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红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J].网络科技时代, 2008 (15) .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论文范文第3篇

“自主阅读”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在老师的指导下, 具有主体意识、认知能力、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阅读”并非仅仅是学生的单项活动, 它要求师生“互动”。从教的角度看, 教师是导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五为主”原则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创新为灵魂) , 通过师生互动, 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教学中, 教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学生的学习要引导、要指导、要诱导、要辅导。对有疑难问题就是要讲一讲, 关键的地方就是要引一引, 困难的地方就是要扶一扶。不然, 还要教师干什么呢?从学的角度看, 学生就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有目的地运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去获取新知, 培养能力, 养成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那么“自主阅读”教师应该“导”什么呢?那就是要导目标、导方法、导激励参与、导主体自学、导合作交流、导评价总结。学生的“自主”又怎样体现呢?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 坚持“五自”, 即自学、自思、自创、自展、自评。通过师生互动, 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二、提供数学阅读材料, 让学生“合作阅读”

“合作阅读”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合作学习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缺少了哪一个, 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一是混合编组。混合编组要保证同一学习小组内的学生有好、中、差三类。二是积极互赖。积极互赖代表了小组成员之间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 同舟共济、荣辱与共,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三是个人责任。个人责任是指指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 通过制定小组活动规则明确个人责任。四是社交技能。社交技能是指合作的方法。如怎样向他人打招呼、问候, 怎样进行自我评价和介绍别人, 注意听他人讲话, 任何表达自己的意见, 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时, 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等等。五是小组自评。小组自评又叫“团体反思”, 合作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小组成员共同活动的情况, 对共同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估, 比如总结小组活动中的有益经验, 总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明确小组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等等。

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提高数学阅读效率

由于创客教育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使信息的处理过程交互性、参与性更强, 强化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提高数学阅读效率。

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传递快捷, 反馈及时的特有优势, 加大训练密度,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如应用题综合性练习就是把学过的有关应用题的知识进行重复再现, 帮助学生把零碎的东西系统化、条理化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其真正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达到巩固知识技能, 形成技巧的目的。练习前教师应认真组织教材、精心设计练习题目, 做到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由浅入深、分层次地循序渐进。在练习中, 基本内容自选练, 同时做到精讲精练, 以练为主, 讲练结合。教师的讲核心是放在“引”字上, 把平时所学的知识串起来使学生加深理解, 在应用题练习中, 除考虑应用题的内容, 加强练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外, 还应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因为综合练习是对学生学过知识的重复, 学习易产生厌恶情绪, 所以, 教师不能简单重复平时学过的内容, 应在练习上多下功夫。这样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其主体作用, 使学生不感到枯燥无味, 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积极地练习, 从而提高练习的复杂性和主动性。如应用题的阅读与练习。其目的是使学生注意区分题意之间不同的解题要领, 寻找审题和解题规律, 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掌握规律。

例 (1) AB两长180千米, 甲车从A到B用6小时, 乙车从B到A用5小时, 甲乙二车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 几小时两车相遇?

例 (2) 甲车从A到B用6小时, 乙车从B到A用5小时, 甲乙二车同时相对而行, 几小时两车相遇?

通过两题的练习, 根据工程问题的解题特点, 由相遇问题导入工程问题, 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一种形式, 使问题更清楚, 更明白, 寻求简明的解法, 从而沟通“相遇问题”和“工程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工程问题中把全工种看作“单位1”这一解题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又如 (1) 学校三月份用煤4吨, 四月份节约25%, 四月份用煤多少吨? (2) 学校三月份用煤4吨, 比四份节约25%, 四月份用煤多少吨?将这两题放在一起, 让学生分析比较, 认真区别异同, 正确判断单位“1”和所对应的关系,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培养良好解题思路。

总之, 创客教育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一种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的教育理念。创客教育以培育所有学生的创新知识、能力、视野以及意志品质方面为目的, 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 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模式。以创客教育理论为指导, 激发学生数学阅读兴趣, 指导数学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 从而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摘要:创客教育以培育所有学生的创新知识、能力、视野以及意志品质方面为目的, 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 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模式。以创客教育理论为指导, 激发学生数学阅读兴趣, 指导数学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 从而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创客教育,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俊杰, 周群等;创客教育:开创教育新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09。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新课改要求我们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思维能力、创造力,能适应社会的新人才.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除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是重中之重.课堂知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与结果,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运用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用思维促进知识的吸收与创新,是笔者近些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故对指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数学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同时是时代赋予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项新的任务.数学作为初中时期的重点学科,占有较大的比重,初中数学教学是践行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所以教师更应该加以重视.然而,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况依旧不乐观,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达成这一任务,教师就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诉求,借助科学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1中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现状

1.1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不够重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正利用现代化方式去引导学生,但是教师的课堂引导问题设计却存在问题,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针对教学难点与重点设计问题,并且很多提问环节都是为知识点引导做准备,当学生回答了问题后,教师就会引出相应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记忆.长此以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因为长时间记忆知识点而产生抵触情绪; 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就开始制定相应课后习题,使得学生在整个知识学习过程中根本就无法进行深入思考,也就更不要提产生创新思维了,最终阻碍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1.2 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积极性不高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不同于小学阶段,初中数学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抽象知识,并且这些知识还具有极强的关联性,这就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厌学倾向,还有部分学生会陷入寻找合理学习方法的窘境中.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利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导致教师的课程教学工作出现方面性错误,即教学想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一直利用传统方式去引导学生,最终严重影响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以保证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工作能够相辅相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了解数学课程学习的趣味性。

2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2.1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对于初中生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师生互动也是一项重要的手段.合理利用好师生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还能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提升.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意义,并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和沟通的过程中明确学习上的缺陷和不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予以改正.同时,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生的思维和想法,有利于完善自身的思维,实现思维的创新发展.例如,在“相交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概念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而且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中,站在学生角度,与其进行互动,帮助学生掌握相交线的基本概念,同时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与相交线有关的应用,进一步巩固学生刚刚习得的新的数学知识,从而在双向互动中让学生发展和创新自身的思维.

2.2敢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时至今日,我国教育界的教学方法依旧是学生跟随老师、课本、课堂的节奏进行学习,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课堂依旧是以老师为中心,这种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思维,这会使学生的思维慢慢被固化。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课本上的教材顺序进行教学,他们很少会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整合,用更加简单的教学方式去进行教学。近些年来新的教学方法给了老师更多发展的空间,老师也正在积极进行学习、不断成长,我国传统教学的壁垒也开始被不断打破,这对于我国初中数学的发展来说是极其有利的。新的學习方法和思维的不断深入,给了老师和学生更多探讨和学习的空间,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其实部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接受新的教学策略,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执行,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影响课堂效率。我们应该用一种有效的方法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我国的学生更具有时代发展的特色。观察现阶段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界领域的应用也是较为明显的,电子白板的出现促进了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革新。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新的教学模式开始出现,这些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正在不断制定一种新的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课堂之外的时间得到好的利用,让学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甚至在课堂之外拥有更多练习学习的空间,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在长时间的训练下得到满足。游戏教学微课教学,都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这两种教学方法都给予了学生更多专项训练的空间,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进行数学知识的探讨运用[1]。

2.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保护与培养,虽然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具备成熟的思想观念意识,但是教师若要培养并提高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就需要在教学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即不要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而忽视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结合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引发其他问题思考[2]。

结束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任务,即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培养策略,激发初中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初中生的创新能力,为初中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

参考文献:

[1]黄明良.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8,4( 11) :42.

[2]勇张.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0,3( 10) :61.

[3]嘎藏东知.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中文信息,2019,11( 10) :129.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愈加重要。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往往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阅读能力普遍较低。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阐述,为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课堂效率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对于小学生来说,书读的越多其思维就会活跃,对问题的思考就会越清晰,有效的数学阅读会不断地扩大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对于数学知识的分析以及推理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同时还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体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学探究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解题过程和相互交流中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读题和解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引导。 例如在进行长方体表面积的讲解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模型的研究和探表面积的讲解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模型的研究和探讨得出其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习题进行练习:长方体石凳的长是 36 厘米,宽是 28 厘米,高是25 厘米,计算它的表面积。学生在掌握了其表面积公式之后,很快就完成计算。 然后进行另一个题目的计算:一个无盖的正方体鱼缸,其棱长是 80 厘米,那么做这样 3 个鱼缸至少要用多少玻璃。学生在进行独立解分析,最后得出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审题。题之后,然后教师进行讲评,存在一部分学生计算错误。老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这样学生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一个惯性的思维,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阅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兴趣的激发可以帮助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1) 积极创设阅读情境

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具有极为丰富的学习内容,不仅有精炼的文字语言的描述和有趣的数学符号,还有一部分方程以及求最大公因数和圆周率等十分有趣的数学题,同时教材中的“说一说”以及“比一比”和“你知道吗”等环节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都是很新奇的,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这些有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阅读兴趣。 如在进行圆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日程生活中和“圆”有关的实物,引发学生迫切认识圆的心理,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阅读。

(2) 加强示范阅读和实践活动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关材料的示范阅读时,要利用自己情感经验去引导学生,利用活泼的数学语言以及形象的手势和生动的表情调动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这样就能树立学生良好的阅读形象,引导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科学合理的安排数学综合实践,让学生在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以及猜数学谜语和做数学游戏等活动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然后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加强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训练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是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强化。 (1) 在对数学教材的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材学习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读出教材和题目中关键的词字句以及未知数,这样学生就能找出教材以及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和关键点,集中的解决问题。 尤其是在进行几何图形的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对图形的性质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并读懂图形语言和图形关系,在弄清图形本质的情况下进行题目的解答

(2) 在习题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在进行数学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阅读,找出已知数以及未知数,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同时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确定。 (3)在对知识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在每一个单元和章节学习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全面的阅读,然后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和阅读方法,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不断的进行数学知识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论文范文第6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愈加重要。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往往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阅读能力普遍较低。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阐述,为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课堂效率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对于小学生来说,书读的越多其思维就会活跃,对问题的思考就会越清晰,有效的数学阅读会不断地扩大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对于数学知识的分析以及推理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同时还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体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学探究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解题过程和相互交流中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读题和解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引导。 例如在进行长方体表面积的讲解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模型的研究和探表面积的讲解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模型的研究和探讨得出其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习题进行练习:长方体石凳的长是 36 厘米,宽是 28 厘米,高是25 厘米,计算它的表面积。学生在掌握了其表面积公式之后,很快就完成计算。 然后进行另一个题目的计算:一个无盖的正方体鱼缸,其棱长是 80 厘米,那么做这样 3 个鱼缸至少要用多少玻璃。学生在进行独立解分析,最后得出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审题。题之后,然后教师进行讲评,存在一部分学生计算错误。老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这样学生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一个惯性的思维,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阅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兴趣的激发可以帮助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1) 积极创设阅读情境

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具有极为丰富的学习内容,不仅有精炼的文字语言的描述和有趣的数学符号,还有一部分方程以及求最大公因数和圆周率等十分有趣的数学题,同时教材中的“说一说”以及“比一比”和“你知道吗”等环节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都是很新奇的,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这些有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阅读兴趣。 如在进行圆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日程生活中和“圆”有关的实物,引发学生迫切认识圆的心理,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阅读。

(2) 加强示范阅读和实践活动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关材料的示范阅读时,要利用自己情感经验去引导学生,利用活泼的数学语言以及形象的手势和生动的表情调动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这样就能树立学生良好的阅读形象,引导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科学合理的安排数学综合实践,让学生在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以及猜数学谜语和做数学游戏等活动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然后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加强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训练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是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强化。 (1) 在对数学教材的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材学习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读出教材和题目中关键的词字句以及未知数,这样学生就能找出教材以及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和关键点,集中的解决问题。 尤其是在进行几何图形的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对图形的性质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并读懂图形语言和图形关系,在弄清图形本质的情况下进行题目的解答

(2) 在习题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在进行数学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阅读,找出已知数以及未知数,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同时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确定。 (3)在对知识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在每一个单元和章节学习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全面的阅读,然后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和阅读方法,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不断的进行数学知识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上一篇:中小企业信贷问题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脐带附着异常妇产科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