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6

社会体育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等方法,着重对吉林省3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实践教学的时数和学分所占比例偏低,并且教学时间也过于集中,另外在实践教学的基地和类型方面数量少而且面积狭隘,本论文旨在为进一步发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调查分析

一、前言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教育部规定的“体育类”五个专业目录之一,本专业以社会学科为依据,实行多元化培养方式,注重实践与教学双重的原则,目的是为了满足大众健身需求而创建的新专业。实践教学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自从1998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来,经过了十几年理论与实践的探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在全国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社会专业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到吉林省3所高校开设了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特别是在最近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建设和探究中不断完善进步,其中有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教学、目标规范、注重实践教学与增进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通过多方面的思考和有目的的探究,采用积极有效的策略,获得了比较客观的效果,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特别是对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形成了一些共识,为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能力协调发展,推动吉林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因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刚创设时间不长,又因为受主客观和内外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目前还有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到吉林省3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全面、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教学场地建设不足、课堂时数比例相对较低等方面的问题较为明显,特别是地方性、实践性新建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和机制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存在许多盲点和盲区,差强人意,需要大家不断加以调研和分析,并且怎样加强和完善、都值得我們认真回顾和反思,迫切需要不断加以构建和探索,对其研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吉林省内的3所大学,包括东北电力大学、吉林体育学院、吉林师范大学的120人,对3所高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调研。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以及东北电力大学图书馆查阅有关期刊和相关文献资料,作为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根据论文的研究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内容的设计听取了指导老师的意见。向吉林省3所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体育学院、吉林师范大学的有关学校的体育老师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外共发放了12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15份,有效回收率为95.8%。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 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表1中可以看出,想经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占到调查人数的40%,多数学生还很是希望参加社会实践,通过这个过程,接触社会,为以后毕业之后在社会上工作,适应社会做铺垫。

1、实践周数的调查

从表2看出,调查的时间为一学期,一般情况下一学期的教学周数为20周,可以看出东北电力大学的实践周数比另外两所高校相比之下,实践周数较少。目前吉林省3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有计划安排,其中有的高校积极探索设法创造条件,一直在增加在教学中比重. 但是由于受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地点、社会经济等方面牵制,再加上受多年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影响,实践教学虽然在教学课程之内,但是相对来说教学时数较少,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的中介。

2、实践学分的调查

表3 3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所占比例

从表3看出,目前东北电力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分总数一学期26,其中实践学分14,其学分约占总学分51.1%。 而吉林师范大学、吉林体育学院2所高校其学分约占47%。

3、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和类型的调查

表4 学生实践教学计划与实习基地数量

注:暂不包括有关学校此后所修改的数据

从表4中可以看出,吉林省内的三所大学,我们东北电力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4个,另外吉林省两所高校相对较少不仅仅主要安排在学校所在地市中量少面窄,有的学校受多方面的限制,目前只有2-3 个实习点。

表5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基地类型

从表5看出三所高校实习地另类健身俱乐部为主要的实习地点,可以体现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类型量少面窄,有的受实践教学基地条件限制,而且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当薄弱。有的基地共建合作目的性不强,经费投入不足,与其他有关高校在选择有针对性、有影响性的实践基地相比,更显得存在实践锻炼内容和形式单调,针对性实效性不佳;其中两所大学采取学生分组集中为辅,自主联系选择实习培训方式为主,缺少分类型指导、分时间组织、分批次实施等管理措施。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所占教学课时相较于其他课程较少,并且相对于其他学科,其学分比重较小。

(2)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授课与实践往往是在某段实践集中完成,并不是连续的实践体验,课程的时间快速压缩不利于学生理解巩固课程内容。

(3)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教育基地基本以健身房为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责任。

(2)增加时数,拓展基地。

(3)不断完善,强化评价。

(4)加强师资培训。

社会体育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基于中小学体育课堂管理具有活跃性、多点分散性、新奇多动性等特点,提出体育课堂管理在社会生态视域背景下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社会生态学的理论框架,构建了体育课堂管理的社会生态模型。研究发现,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枯燥,违纪现象频发,因此要从微系统做实践导引,中系统做统筹把控,外层做基础保障,宏系统做最后互动支持,从多层面实现课堂管理秩序的有效进行,实现制约因素可以妥善得到解决,为上好一堂好课奠基。

关键词:社会生态;体育课堂管理;制约因素;解决途径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明确指出,中小学的任务主要有四项:一是研究、教学和专业知识课程;二是教育与培养;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学术。其实体育课堂管理是实现教育和培养的前提,这也是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如今中小学生所谓的“小大人”,思想行为已经不能和上几代人相提并论了,出现了思想偏成熟、个性强、善于创新、思维活跃、眼界宽广、行为多动,相伴而来的也有家庭溺爱、脆弱、情绪波动大等特点,是叛逆阶段常有的优缺点。如何在体育课堂把控和引导中小学生管理和约束自己,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上好一堂体育课考验着每一位体育老师。而如果把体育课堂放到一个生态系统里,则对如何引申和促进课堂有效进行,保证课堂管理的有序性、规范性问题的解决将会发现很多启示性的发现。

这个社会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既然是生态系统,那就是所谓的生态链,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杜威(J.Dewey)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社会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体育课堂是也可以说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如何梳理生态系统的生态链和实现体育课堂管理的有效途径是本研究的重点。有研究说明,在体育运动促进和运动与人格关系的研究领域,兼顾个体微观层面和环境宏观层面影响因素,并强调不同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社会生态学模型,被认为具有更好的解释效力[3]。可见,体育与人格研究领域对不同因素研究的交互作用,也间接说明体育课堂管理是否存在交互关联的生态系统。因此,本研究从“管理”这一层面,在社会生态模型理论进行探究,寻找制约当前体育课堂管理的因素和实现途径,进而为上好一节体育课提供理论指导。

1.定义界定

1.1社会生态模型

生态模型源于生态学的理念。这一词汇出自生物学。U.Bronfenbrenner对传统发展心理学进行批判,从生物生态角度来看待人类的发展,在真实情境中研宄儿童的不同行为变化情况,发表《人类发展的生态学》,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并把环境因素按其与个体行为的密切程度分成层层相扣的不同等级。生态系统模型发展比较成熟的有锻炼生态模型,主要将系统分为微系统维度、中系统维度、外系统维度、宏系统维度等四个系统,着重生物、社会、环境交互作用对个体、家庭、社区等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1.2体育课堂管理

体育课堂是任何有组织、有计划在一定场地进行的体育运动,其主体有学生、教师。课堂管理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学生对学生的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

2.新时代中小学生特点

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学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思想、视野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变化较大,代代鸿沟也比较明显,灵活性强,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思维活跃,相对喜欢表达和推销自己。同时,研究及实际观察发现,新时期的青少年具有思维独立、思想可塑、个性强、叛逆多动、活跃性强的特点[5]。

3.社会生态模型的认识

社会生态系统是将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环境内部的诸多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制约。微系统包括与个体直接接触的因素,中间系统包括多个微系统之间的关系,外层系统包括与个体不直接接触但会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宏系统包括大范围的文化、政策环境等。这些系统对个体及周边环境进行分层分析,寻找可制约因素及共生发展带来的发展方向。

本研究就以中小学体育课堂管理为例,导入社会生态模型的理论框架,系统分析制约体育课堂管理的因素,进而构建保障体育课堂管理的社会生态模型,探究解决体育课堂管理的途径,为上好一堂好的体育课奠定基础。

3.1体育课堂管理的微系统分析

体育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平台,是掌握运动技能,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学校校长和决策层的重视程度是体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其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后续工作的展开。体育老师及教练,是学生体育知识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策略和德育渗透能力是学生获得丰富的体育知识的重要保障。体育委员的领导力和同学的榜样鼓励作用是学生获得良好体育知识的重要外在作用。

3.2体育课堂管理的中间系统分析

在重视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当下,体育教师或者教练的执教风格对学生课堂的把控力度和威慑力在课堂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班级的学风建设对课堂管理起导向作用。良好的班风建设有利于课堂的把控,以学生管理学生,是课堂管理的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学生个人或几人产生矛盾分歧,或者自律意识比较差时,集体的力量会引导并督促学生化干戈为玉帛,有效杜绝课堂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体育教学也离不开与其他学科、学校相关部门、学生家长的相互联系与配合。这些环节构成了体育教学管理的中间系统。

3.3体育课堂管理的外层系统分析

体育课堂管理外层系统主要包括学校层面为体育教师、教练提供的能充分调动育人工作的动机、教学育人过程中的制度保障环境。

教学动机是激发体育教师、教練教学以积极热情的心态进行教学的动力源泉。在学校提供的教育动机下,具有自我决定意识的教师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教学实践工作中去。育人能力是教师、教练践行校园体育育人的加速器。从教师的角度看,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优秀的实操能力,还要具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培养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德”能力。

图一   体育课堂管理制约因素的社会生态模型

3.4体育课堂管理的宏系统分析

毫无疑问,社会以及国家对于体育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因素构成了体育课堂管理的宏观系统。

首先,体育与智育教育同样有重要意义,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就目前来看,普遍现象是重智育而轻体育,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点今后应当改进。其次,与学生家庭方面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外部条件,是良好的体育教学的重要外部支撑。进行哪些项目的体育教学要设计合理,也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再者,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需要校园其他部门、学科的配合支持。目前经常有体育教学处于边缘化的现象,受其他课程挤压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多级联动成为开展体育教学的应有之意。

综上所述,基于社会生态理论和社会生态模型,有效地、系统地分析了体育课堂管理中的制约因素,从微系统做实践导引,中系统做统筹把控,外层做基础保障,宏系统做最后互动支持,从多层面实现课堂管理秩序的有效进行,构建了体育课堂管理制约因素的社会生态模型(如图一)。

4.当前体育课堂管理的制约因素

4.1学生对长期参与体育运动的活动积极性不高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造成学生及家长长期重视文化课成绩,而对于学生的体育教育则比较漠视。甚至认为学生将精力、时间用在体育上是一种“浪费”。“成绩至上”的理念影响深远,为了在一分之差,千军万马的竞争环境下尽量取得更好的成绩,家长甚至学校都认为学生教育应该“考什么,练什么”。此外,由于经济的发展,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优越的环境下造成学生不愿意参加有强度的体育锻炼。加之,网络游戏等娱乐方式的发展,学生更多的希望将时间应用在这些活动上。对于需要流汗的体育课更是敬而远之。

4.2教师教学方法枯燥,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教师教学方法的枯燥乏味也是影响体育教学的一个方面。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的方式特点决定的。首先,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流程设计上较为陈旧,沿袭老一套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点。学生自然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其次,不乏有些老师教学态度需要端正。很多体育老师“看孩子式”教学,课堂开始安排孩子做一些机械性的运动一直到拖到下课,一堂课程就算结束,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学生上体育课处于无序和自由发挥的状态,另一方面,这种情况又会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

5.当前体育课堂管理的实现路径

5.1调整教学计划,多级联动助管理

关于体育课堂的管理,最重要的是抓住体育课堂管理的制约因素,从根本上抓住问题,循序渐进,促进良好的班风建设。其次,教师的教学计划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班级风格,制定教学内容,学会备学生,从教学趣味性、探索性等方面为重点,利用其它学科老师、班主任、领导重视度等方面实现多级联动,为共同把控学生贡献力量。

5.2改進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

中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对评价鼓励具有很大的穿透力。教师要不断反思自我教学,针对不同班风改进教学方法,课前明确维持纪律的课堂要求,建立恰当的课堂常规,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对学生身心成长进行多鼓励和奖励,引导学生合理认识自己的闪光点。特别是行动或者眼神的警告,给学生自我认识和改进的机会。

6.结语

从长远看,体育课堂管理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这对中小学知识学习、心智培养和学风建设有基础奠基作用。因此,在社会生态视域下,从微系统做实践导引,中系统做统筹把控,外层做基础保障,宏系统做最后互动支持,从多层面实现课堂管理秩序的有效进行,实现制约因素可以妥善得到解决,为上好一堂好课奠基。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49-150.

[2]张敏. 生态文明视域下学校体育课程对昆明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代俊,陈瀚,李菁,等.社会生态学理论视域下影响青少年运动健康行为的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3):35-41.

[4]Bronfenbrenne U.The ecology of human behavior[Z].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

[5]王永兴.当代中学生的特点及其教育方式[J].教育研究,2010,20-21.

[6] 李旭龙,沙洪成,陈洪鑫.社会生态学视域下校园足球育人功能的制约因素及实现路径[J/OL].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01):1-6[2019-02-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081.G.20190119.1912.004.html.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广东   佛山  528299)

社会体育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繁杂而深奥的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成绩,需要具备多种因素,而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就是最大限度地使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我们之所以要研究教育教学管理,就是要用科学管理的理论体系武装管理者的头脑,使他们在管理工作上形成一整套实事求是、扎实有效的管理制度,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体育教学管理是学校体育管理系统的中心环节,教学实施是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怎样才能顺利地实施教育教学,是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笔者认为,体育教研组长是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首要人物,他(她)应该具备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体育教学能否安排妥当,按计划有效地实施,教研组长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体育教研组长,首先要具备深厚的管理理论知识,这是管理实施的基础;其次是拥有渊博的知识,能普遍联系其他各科知识为己所用;其三是具有良好的行为举止,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能够成为体育教师的楷模和形象代表;其四是要具有宽广的胸怀,容纳各种不同意见,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且不计较个人得失,成为体育教师值得信赖的领导和朋友。此外,体育教研组长还应具备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组织好本组教师的教研工作。教研组长要按期组织所有教师对正确的技术进行教研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教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力求让每位教师都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在实施教学中做到准确无误,精练讲解,准确示范。体育教研组长还要协调好本组与他组之间、校内与校外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体育教师科学管理和正确施教提供良好的条件。

教研组长应具备多种能力,体育教师也应如此。因为教师才是实施教育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成败是由全体体育教师决定的。

体育课是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并按教育部颁发的统一的教学大纲实施教学。体育课自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直到大学毕业,并且每一学段都统一指定《锻炼标准》,还作了高中毕业生体育达标不合格者不能参加高考,初中升高中加试体育以及公安院校招生加试体育的规定。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体育课的开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能力以及学会锻炼的方法。体育课要以实践为主,重视实际的锻炼,严格要求,严格纪律,同时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发学生的体育潜力。这些都是教育教学管理实施的依据。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实施教学管理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对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管理,可以通过制定和检查这两个环节来实现。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要根据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内容和要求来制定,保证计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这是制定教学计划的根本原则和依据,任何计划都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对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检查,除必须分析计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外,还要注意检查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为保证体育教学计划的可行性,在每学期开始或上一学年考试时,由教研组长在教研活动时将各任课教师的计划收齐,通过教研活动商讨这些计划的可行性,并制定学校的总体计划。个人的计划一定要服从学校的计划,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在制定计划时,教研组长一定要强调计划的科学性。现阶段,我国的普通教育已经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素质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包括身体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无论是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甚至课时计划都必须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

二、对教学实施的管理

对教学实施的管理,是整个教学管理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以教学工作计划的任务和要求为目标,并在教学中执行体育课教学常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晓之以理、以理服人,而且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还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模范。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应因材施教,灵活把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应注意保护差生的自尊心,有所进步时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优生则加大教学力度,提高要求,发挥其潜力。此外,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克服自满情绪,全面提高素质。对教学实施的管理,是最具体、最微观的管理,但也是最重要的管理,它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败。

三、检查与评定的管理

教育质量的检查与评定,目的是为了取得反馈信息,起着调整、控制作用。检查评定要有目的,标准统一,有关管理人员都应参加,采取各种形式、方法进行。为使检查评定的结果客观、准确、可靠、符合实际,管理人员可以制定检查评定的标准,对各种考试和测验的要求要尽可能保持一致。比如,田径比赛要统一场地、距离,考试或测验可由教研组统考或统测。体育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由学校或体育组统一考试,可以起到互相了解、互相监督的作用,避免各自为政、无法评定。

四、对教学总结的管理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是改进教学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总结是对前期工作的回顾与分析,对正确与不正确、科学与不科学的肯定与否定。没有总结就没有进步,总结的目的是使将来做得更好。因此,只有对教学总结实施严格管理,才能促进体育教学不断发展和成熟。

在各行各业都在研究管理策略以使自身进步的当今时代,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研究也会使中学体育教学得到提高和完善。中学体育教师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实践。科学、严密的管理将使未来的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社会体育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基于体育传播学的理论角度,分析了体育传播和竞赛表演的内涵,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体育传播竞赛表演体育传播学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0.08.053

一、体育传播

体育传播是指以体育为对象通过一定的媒体进行传递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从其产生的宏观社会背景来看,是信息社会的来临使体育传播成为了可能;从微观的个人背景来看,是现代社会中人们自身的精神需求和自我健康的塑造引发了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人们积极接受体育信息、观看体育赛事,在满足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参与体育过程和体育传播传播。体育传播之所以发展迅速。原因如下:

(一)体育信息中包含众多的趣味性、情感性和娱乐性成分

体育运动因为其过程精彩纷呈,结果往往让人难以预料,因而容易给人们带来体验激动、喜悦、感动、失望、悲痛、憧憬的机会。在观赏奥运会、亚运会等运动赛事时,体育比赛的对抗性、球员之间流畅的战术配合,往往会给人们带来难忘的精神享受,可以使观众摆脱生活的压力,愉悦身心,因而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体育运动是全世界人们的共同语言

一般而言,体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都比较自由,同时又远离政治意识形态等敏感问题,可以有充分的报道空间。正由于体育运动的共通性,让人们可以不仅关注国内的体育竞赛表演,还关注世界范围内的体育竞赛表演,如足球的英超、意甲,篮球的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等。人们对世界各国的体育运动的喜爱,极大地推动了体育传播的发展。

(三)体育信息的受众非常广泛

体育信息的受众是不分民族、国界以至性别、年龄的,他们一旦喜欢体育,这种兴趣爱好很可能伴随着个人的一生,并很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的人。

(四)现代高科技媒体技术的推动

现代高科技媒体如卫星电视转播、网络在线观看、短信参与竞猜等,能够为体育运动营造出非常强烈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可以让受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同样体会到现场的热烈气氛和真实画面或声音,极大地吸引着众多的受众,也能够在短时间内把体育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竞赛表演

竞赛表演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以比赛为形式、以提高竞技成绩、培养选拔人才或者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它可以满足社会的体育文化需求,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竞赛表演主要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是竞赛类,指以竞技成绩为目的的体育比赛,如田径、球类、体操、举重、水上、武术等等项目的比赛。二是表演类,指具有观赏价值的比赛或者一些非竞技成绩为目的的体育运动的演出,如冰上舞蹈、跳伞表演、团体操等。竞赛表演的核心产品是运动竞赛和竞技表演的服务过程。衍生产品是竞技赛事的冠名权、冠杯权、会徽、吉祥物等标志特许使用权、电视转播权、场地广告牌使用权等。

从体育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竞赛表演属于体育传播中的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类型。从传播者来看,包括各级体育组织、职业俱乐部、运动员和教练员、以及赛事赞助商等;从媒体来看,包括两大体系。即印刷媒体(如报刊、杂志、书籍等)和电子媒体(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从传播内容来看,包含着大量的信息,如比赛信息、广告信息、体育知识信息,受众可以通过媒介来即时了解所关注的竞赛的比赛结果,可以接受到广告传递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可以通过观看比赛来进一步了解该体育项目的文化和技术信息,甚至比赛花絮也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受众来看,不仅包括亲临赛场的观众,还包括那些通过各种媒介来观看或收听体育节目的人们。

因此,竞赛表演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传播,它除了对亲临赛场的观众进行直接传播以外,还借助高科技的现代传播技术加工制作后,通过赛事使用的各种器材物品、赛场内外的广告信息、各式各样的发布会招待会等形式,把赛事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大规模的传播出去,完全不受时间、空间、和受众人群数量的限制,从而不断扩大媒介的影响力和受众范围,提高了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将体育活动展示给广大群众,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影响人们体育价值观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体育传播的价值。

三、体育传播与竞赛表演的相互影响

(一)体育传播业对竞赛表演的影响

1 推动竞赛表演的兴起和繁荣。我国的竞赛表演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酝酿阶段(1979~1991年);第二阶段是起步阶段(1992—1997年),所有对竞技体育的管理职能都从政府部门分离出来;第三阶段是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竞技体育产业从体育部门逐步走向社会。在这一时期,各种纯商业性的体育比赛也开始在中国出现。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体育竞赛表演逐步形成了:带有职业性质的国内职业联赛;以全运会为代表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全国性的单项锦标赛、杯赛、选拔赛;单独运作的商业比赛、大奖赛、巡回赛、明星赛等四种主要形式的雏形。

当前,随着各种体育比赛和商业性赛事逐渐走人人们的视野,人们越来越喜欢观看和关注竞赛表演。特别是电视转播的介入,极大地促进了竞赛表演的繁荣。电视转播权是体育的非物质商品。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产物,其对竞技体育体制改革起到推动作用,而且能为赛事主办方带来巨额转播费。赛事转播收视率高,就意味着有吸引商业广告的资本,同时也可以提高赛事的知名度,因而电视转播权的销售价格日益昂贵。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光出售电视转播权的收入就高达7亿美元。

2 由体育媒介传播的体育广告,可以推动竞赛表演的发展。体育广告是利用体育赛事和与体育赛事相关的媒介向公众们传达商品或劳务信息,它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除了电视传播节目中的广告之外,包括赛场上的背景广告,比赛器材以及运动员身上的衣物等都是广告的载体。赞助商们通过电视转播中的广告来提高知名度,扩大销售额。追求高额利润,可谓一举三得。而且体育赛事中所传播的广告,能够有效地把广告中包含的商品信息广泛的传递到公众当中。

3 为社会和体育明星树立人物形象。体育明星是竞赛表演舞台上的佼佼者,由于运动竞赛的高度公开性,体育明星高超的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拼搏的敬业精神以及各种言行举止都会通过各种媒介展现给公众。这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增加他们的个人魅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引起公众的兴趣,增强体育明星人物的社会影响力。

4 缩短竞赛表演与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距离。现代高科技传播媒介不但加快了体育竞赛表演的传播速度,也加大

了它的社会覆盖面。它为竞赛表演和公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更多的公众通过传播媒介的宣传来认识、了解竞赛表演,并积极投身体育运动,从而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娱乐市场的发展。

5 促使竞技项目娱乐化,满足人们娱乐的需要。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体育的热爱已经超越它原本具有的“增强人的身体素质”的含义,公众关心体育赛事,很大程度上将其视为一种娱乐形式。许多竞赛表演本身就是一种技能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极具表现力和观赏性,公众在观看体育赛事中可以满足自身娱乐的需要,同时也满足自己的精神和健康需求。因此,目前许多运动项目也开始修改竞赛规则,使得运动项目更具有观赏性和刺激性,对观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也拓展了运动项目的生存空间。

(二)竞赛表演对体育传播的影响

1 为体育传播媒介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作为传媒重要内容的来源,本身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不但有运动项目的介绍、场上技战术的知识,还有众多的商业广告的商品信息等,因而竞赛表演能够使体育传播的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是传播媒介获得大众市场,获得市场回报的非常重要的支撑。它能够有效地提高体育传播媒介的电视收视率、收听率等,为体育传播媒介带来高额的广告费,并由此带来丰厚的利润。

2 影响体育传播媒介的传播内容。由于体育竞赛表演是一个有效传播商业信息的场所,因而众多的体育传播媒介都会想方设法开办一些吸引公众参与的节目或栏目来吸引公众,如设立物品奖励或猜奖获得出国观看体育比赛机会等。另外,一些新奇的竞赛表演项目如极限运动、冰上舞蹈等,能够吸引许多的青少年观众,因而传播媒介会更加注重对这些新奇项目的宣传和投入,以此吸引更多赞助企业参与包装赛事。周此,体育传播媒介的传播内容会越来越丰富,也更趋向于专业化。

3 改变人们对体育传播观念的认识。我国的竞赛表演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不断成熟壮大,人们对体育传播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体育传播不仅是简单的传递体育信息,而且它与竞赛表演中的电视转播权、商业广告、赛事赞助等联系在一起,是竞赛表演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基于对体育传播认识的改变,有助于传播者从更新的视野、视角或方式来传播竞赛表演,使得竞赛表演的信息更加丰满,也更有可读性。

4 促使体育传播的手段和报道方式多样化。由于体育竞赛表演的信息日趋丰富,大量的信息单靠以往简单的报道手段和方式显然难以满足受众的需要。因而更多更新的体育传播的手段和报道方式被应用于竞赛表演的传播中,那些崭新的传播技术使体育传播突破了狭小的地域限制。将来的传播手段将更加日新月异,将会有更多的报道方式应用在竞赛表演的传播中。

(责编 何田田)

社会体育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体育新闻传播现状

1.1新闻价值低廉,文化内涵低俗

当体育新闻所报道的焦点已经远离体育赛事中的拼搏精神,漠视运动员精湛的技巧,忘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壮举,而独关注体育明星的私生活,甚至体育比赛中的美女球迷,体育新闻传播逐渐开始走向低俗化。

1.2失实新闻泛滥,炒作内容肆虐

新闻传媒的第一原则是真实原则,新闻的核心价值也在于真实性。然而,现今体育新闻传播一方面是用大量失实新闻报道欺骗受众。一方面,是用炒作新闻强制吸引受众注意、为求实现其直接或间接的商业利益。

1.3人文精神缺失,狗仔乱爆隐私

狗仔这一舶来词,当下正泛滥于体育新闻圈。一批素质低劣的体育记者利用各色偷拍器械与方式,私爆体育运动员的私生活,将偷拍资料冠上噱头十足的标题,哗众取宠,完全不负责任的敷衍受众群。列如,孙杨奥运夺冠后,许多体育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其女友为叶诗文,后经证实并无此事。

1.4从业人员失德,媒体管理不利

体育新闻具有鲜明的实时性,娱乐性特征。从业人员往往为抢占点击率、收视率不顾原则,抄袭或者直接剽窃他人稿件。我们通过各大体育网站看到的体育新闻往往如出一辙。一些小型门户网站甚至没有发稿门槛,匿名,假名都能发表体育新闻,直接降低了体育新闻质量。

1.5关注重点趋同,漠视群众体育

我国推崇以人为本,群众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体育新聞极少关注群众体育,各类体育新闻传播根本毫无群众体育消息。群众体育长期被各大体育新闻媒体漠视。这不利于群众体育素质的提高,继而也会影响群众对体育新闻传播的接受度。事实上,我们身边每天进行着丰富的群众体育项目,各种民间组织的精彩赛事,交谊运动都是能使群众产生强烈共鸣和亲切感的体育新闻。然而我们的广大体育新闻媒体,为追求眼前更大的利益,忽略了体育新闻所应发挥的本质效用。

2完善体育新闻传播缺陷的对策

2.1健全体育新闻律法

法律法规作首先为国家所认可,由国家强制实施为手段,用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在体育新闻传播治理中应当发挥其强制力和约束力的作用。体育新闻相关法律的及时出台能有效减少体育新闻传播中的不正行为。

相关律法应明确体育新闻传播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具体界定。确立体育新闻违规违法行为惩罚与罪责制度。落实体育新闻传播制裁的执行机关与部门。

2.2加强媒体间相互合作

在激烈的新闻传媒竞争环境下,只有加强媒体与媒体间的合作,使优势得到互补、资源得以共享,才能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达到双赢。网络媒体得到传统媒体的有力支持就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例如:腾讯体育这一成功的体育新闻网站,其背后有南方都市报、成都商报、新闻晨报等等数十家纸质媒体的合作与支持。

2.3严把出版内容

纸质体育新闻传播类容由专业编辑根据传媒正确的的价值取向,新闻立场等进行打磨雕琢,严格把关审核后,方能出版发表。同时网络体育新闻内容,可由网络管理部门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过滤。网络管理部门可建立如百度类搜索引擎抓取关键字的数据库,一旦发现不良体育新闻内容,强制进行干预。

2.4加强从业人员素养与职业道德

首先,应当提高体育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通过专家授课学习专业知识,牢固对体育新闻把握的基础,强化视觉、听觉、和文字的的运用技巧,培养出真正利于体育新闻传播的优秀人才。

其次,提高体育新闻从业者的文化知识涵养,让体育新闻传播涉及面更广,体育新闻内涵度更深。

再次,应给予工作和道德表现突出的新闻媒体或个人表彰;对体育新闻传播中的不良媒体与个人进行批评或降低信用度,使得体育新闻媒介或新闻工作者不断维护自己的信用度。

最后,成立体育新闻传播鉴定考核部门或委员会。定期对体育新闻传播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知识考核,保证体育新闻传播良性发展。

2.5丰富体育新闻层面,关注群众体育

以群众为基础,大力支持群众体育事业发展,配合群众体育活动报道。在体育分类中可直接增开群众体育专栏,赋予体育新闻传播亲民性,丰富性,提高全民体育参与感,进一步扩大体育新闻传播受众群。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社会体育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中职体育学校与普通的中职院校相比,学生在学校中更加阳光、健康,并充满着自信的心态。这都是体育学校的特点,但就学习风气来说,中职体育学校的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大多不高,在课堂中的表现缺乏主动性。在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中职体育教育在班级管理方面也要不断创新。结合多年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经验,分析了针对中职体育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

[关 键 词] 中职体育学校;班级管理;基本方法

体育生在身体素质、体能方面都要比普通学生要高一些,所以对于班主任的管理来说,要明白学生的优点,班主任要学会理解体育生在训练时的激情,并找出学生对学习无法提高兴趣的原因。结合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班级管理方面,要有创新的意识,让整个班集体更加团结、和谐。这是班主任需要考虑的问题,下面我们从几点分析如何在体育班级中创新班级管理。

一、要全方位了解学生

进入中职体育院校的学生部分原因是因为中考失利,然后选择体育专业来就读,另一方面是从小在体育方面有着自己强大的天赋,对体育也有着很大的兴趣,才选择体育学校进行就读。但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都不高。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动机,他们认为自己是体育专业,只要把体育学好就好了,文化方面过得去就好。所以体育院校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自律能力也较差。面对这种情况,中职体育院校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就要从每一个班级的班级管理工作做起,班主任的压力更大了。

班主任在体育学校的班级管理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学生热爱体育,对学习缺乏兴趣,班主任要从这一点出发,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

二、认真履行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职责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教书,古语有“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更要对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思想品德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

2.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我们国家是一个法治社会,学校也有相关的法制法规。班主任要让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法制法规,拥有良好的纪律性,明礼修身,诚实守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觉构建和谐校园。

3.加强对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体育院校的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来增加班级的凝聚力,让班上的学生都能做到互帮互助,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在班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影响同学。教师只起一个引导作用,优秀学生在班级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久而久之,良好的学习氛围自然就产生了。

4.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学生大多都乐观、开朗。班主任应适当引导学生拥有自立自强的品质,有着健康、正能量的形象,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并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发展观。让学生不管是在学校还是步入社会,都有自立于安全的意识。

三、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班级管理对一个班级风气的形成至关重要,班主任不仅要抓学生的学业,更要教导学生做人以及就业导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1.树立威信。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心骨。学生必须从心中尊敬班主任才能让班主任更好地管理班集体。所以,在班级中树立威信至关重要。树立威信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害怕班主任,而是大家都愿意去尊敬,去倾听班主任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这里也严格要求着班主任的个人形象,要严格但不能严肃,要有信服力但不能让学生害怕,要有亲和力但不能让学生放肆。这都考验着班主任的教育水平。

2.学会让学生自觉。对于体育院校的学生来说,最愿意的就是能够多看一些自己喜欢的赛事,班主任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相关的学习任务,当班上有大多数人完成后,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赛事。这样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自觉完成学业方面的任务。

3.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班主任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引导未来就业的道路。中职院校的学业结束,学生就要迈入社会。学生的心理、行为都会与在学校时天差地别。班主任要提前让学生明白现在社会的就业形势,并教导学生面对社会的残酷时不能轻言放弃。学校是你人生中学习知识最重要的途径,只要掌握好知识,学好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在踏入社会时不会茫然无措,不会举步艰难。班主任要提前让学生明白社会的竞争性,让学生能够好好把握好自己的学习时光。

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相当于是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的话语可能会影响学生未来的选择和走向。班主任的人生观也会让学生以班主任为榜样去做人做事。所以,对于一个班集体的班主任而言,不仅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职业素养。从自我做起,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直、善良,每天传递正能量的榜样,让学生能够在你的管理下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石碧.探究中等職业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J].科学导报,2013(9):277.

[2]刘鸿雁.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J].大观,2014(11):222.

[3]施媚.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J].才智,2014(20):109.

上一篇:数学问题论文范文下一篇:生态建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