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STS教育(Science 科学、Technology 技术、Society 社会)的概念,进而探讨研究了STS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途径,希望能够对新时期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高中物理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STS 教育;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在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新的普通高中课程使所有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许多一线的教师都有不少疑惑而在课堂教学方面也开始不少有效的探索。:对于高中物理这门属于我国教育体系中基础学科来说,要能够真正的实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目标,那么在平时的物理教育教学中加强物理与技术以及社会的联系那是必要的。因此,在实施物理教学的新课程目标,在课堂中中普及STS知识,以及增强学生的STS意识,进而推进物理的STS 教育,这对于我国普通高中的教育体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物理学科与STS 教育

对于物理学科与STS 教育的分析, STS教育的概念以及物理学科STS教育的研究意义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下面对此进行简单的阐述:

STS教育的概念。STS即是指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也就是中文所说的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STS教育,这是目前科学教育体系改革中兴起的新的科学教育思想,其目的在于能够通过STS教育培养出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STS教育主要强调的是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从而能够重视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以及生活起到的作用,以及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受教育的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强调在实际教育中的教学开放化、现代化以及社会化。

物理学科STS教育的研究意义。STS教育首先是在上世纪的60~70年代的西方各发达国家兴起,由于全球化的加速以及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这使得与科学技术发展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生态、人口、能源、资源等等也开始频频出现,高中物理学科的应用知识与这些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对于高中物理学科的STS教育从某些角度来看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因此,高中物理学科的STS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物理学科教育的需要。

2 STS 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2.1 联系生活,介绍物理学科发展新动态

在高中的物理教材中,与生活生产的相关的内容以及知识是非常多的,物理任课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主动的利用以及联系这些与生活生产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物理的STS教育的渗透,也就是可以通过物理课堂的所学知识,对物理相关的STS教育进行具体的渗透。

比如,可以依据高中物理的课程标准,联系物理课本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们介绍以及分析当前物理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物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典型的如,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手机等等高科技电子设备的应用、现代航天技术、磁悬浮列车。以及各种新兴高科技材料的应用等等。通过对这些学生们耳熟能详的现代物理知识以及物理科技成果的介绍,可以使得物理课具有时代的气息。

2.2 开展实践活动

高中物理属于高中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注重的不仅仅是科学理论知识,对于实践动手能力也是较为重视的。因此,在高中物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多多开展物理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践,从而中物理的实践深刻的了解物理知识,进而能够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也是物理学科渗透STS 教育较为科学可行的手段。

具体的来说,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到一些社会问题的研究中,典型的如能源问题的研究以及噪声污染问题的研究等等,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所拥有的物理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这不仅仅达到了锻炼学生的目的,更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3 注意与其他学科结合

任何的知识都不是自称一体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知识自然也是多元化的。对于高中物理学科来说,物理与化学数学等等学科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物理的实际教学中,应该加强物理学科与其他基础学科的联系,这也是将STS 教育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比如,在进行《热现象与规律》的教学中,在讲解布朗运动时应该联系化学的分子无规则运动以及生物的花粉运动等等;在进行《电磁场》的教学中,在讲解电磁肠对于农作物植物生长的影响时,可以结合生物知识的讲解;在讲解《运动学》相关的知识时,可以结合数学知识讲解。结合各科知识讲解,不仅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够使得学生印象深刻,利于记忆。

总而言之,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对于科技,生活,社会来说都是有着特殊意义,物理是科技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也处处可以看到物理的渗透,因此,在进行物理的教学时,应该联系生活的实际,将物理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与我们日程生活中的生产、科技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地。换言之,高中物理教师在对高中物理进行时,应该在教学中全面的渗透STS 教育,重视物理的STS教育,积极的探索在物理教学中加强STS 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使得能够全面的促进高中的物理教育,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前进。

参考文献:

[1]赵学漱.STS 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张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STS 教育[J].物理教学,2004,(11)

[3]殷登祥.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的目的是丰富高中地理教学领域,提高学生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环境教育的前提是要教会人们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学会正确利用大自然,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环境教育必须要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不断推广和使用,不仅要落实在纸张上,还需要落实到行动上,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关键词】环境教育;高中地理;融合;策略

地理这门学科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具体来说,高中地理教学中大多数内容都与环境教育有关,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渗透方式,将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课堂融合起来,为他们开展与环境教育有关的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并强化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以此真正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环境教育的实效性。

一、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密切相关,且具有极高的重合性,主要体现在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内容理解和内在关联性。首先,将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适当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能够让高中生的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让他们直观深刻地认识所处的世界。再次,两者的融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够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及一些人文地理,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一些技能。最后,两者的融合还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应时代的发展,树立远大的目标,引导他们正视社会人才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重要问题,并立志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二、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逐渐更改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来适应多元化的新时代,因此,教师也需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最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将高中地理课本的基础内容讲授给学生,还需要帮助他们理解地理课本以外的知识,使其在教师的引领下发现一些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并积极主动地提出治理不同环境污染的相关建议,让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由此也就能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有效融合。

教师在直接讲授知识的同时除了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插入符合课堂实际的大自然之美的音乐或视频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激起他们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一些自然地理知识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大自然的音乐来缓解疲劳,让他们不仅领略了大自然之美,还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就会迅速增长,从而牢固地吸收地理学科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内容图文并茂,不仅能为学生牢固掌握高中地理基础知识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能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实践表明,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这样的课堂是比较理想的课堂之一。

(二)课堂教学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资源内容,从另一角度来说,教学中应渗透大量知识的环境教育。教师可采用探究性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主动地创新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地探究与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探究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讲授知识之前做好备课准备,将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消化,能够通过探究性活动为学生传授更多知识,充分将环境教育與高中地理知识想融合。比如:当教师讲到地形地貌的问题时,可以提供不同地貌的展示图,让学生围绕土地沙漠化讨论与其相关的问题,让其找出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土地沙漠化的重要措施,以及讨论土地沙漠化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后果。在学生活动过程后,教师可适时渗透环境教育,旁敲侧击地对学生补充讲解环境污染问题,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知识。

不同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同,对教材的处理也不同。只要能充分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与环境教育有关的素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即可。比如:从宇宙环境到地球大气环境,从海洋陆地环境到人类活动影响下的人工环境等问题入手,都可以有效将高中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相融合。例如:在讲解“全球范围内气候变暖”问题时,执教教师就采用了多种手段将环境渗透到教学之中。在讲课之前,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些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有关的漫画,使他们感到心情愉悦,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充分调动起来,然后让学生通过漫画感受全球变暖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逐渐高了起来。再次,教师就插入电影《后天》,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不同学生提出了各自的想法,思维产生了碰撞,在碰撞中得出了一些相关结论。最后,教师再让学生以小组活动方式讨论全球变暖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这个问题,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小组活动,有的小组担当环境保护志愿者,有的小组担当伐木工人,有的小组担当环境保护官员,利用这样角色扮演的方式有效地将高中地理教学知识与环境教育理念相融合。

(三)开展实践活动

除了课堂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有效地将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相融合。人类一直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地球,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相关知识融入活动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体会环境保护者的不易,能够设身处地的为环境尽一份力。有句话叫做“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通过参加大量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及时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才能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教师应不定期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课堂上所学知识点进行渗透,进行验证,进而结合地理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提出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高中地理课堂与环境教育相融合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分类垃圾”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让学生通过该实践活动意识到垃圾也能变废为宝,以及垃圾未正确归类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既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深刻验证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又使学生知道垃圾变废为宝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还能够缓解温室效应。借助分类垃圾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保护环境,谈谈从“我”做起的话题,比如:一些学生提到的购买绿色商品,尽量不使用塑料袋,出门应该自备布制的打包袋,尽量少使用交通工具,多骑自行车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还能够净化空气等想法,既回答了话题又增强了实际保护环境的行动意识。我相信,这种实际操作的活动对加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最有效果的,同时也有效融合了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也开展了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强化高中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相互渗透,挖掘更多的可持续发展力量之源,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旨在改善一些触手可及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目前要做的是,将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相融合,让祖国的未来能够根深蒂固地了解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并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为他们以及后代构建更加美好的家园。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实施推进素质教育,我认为首先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智能和自学能力下功夫。因为语文学科不是文学课,而是为各科的学习和将来生活工作服务的工具。

关键词:素质教育 现实社会 读书教学

书是要读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是语文教师治学的法宝。然而在近些年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屋里哇啦读书的声音,已不大听得见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却出现了令人堪忧的现象,学生对课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语文能力较差,写字潦草,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说话作文辞不达意等。这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向教育界敲响了警钟,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教改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

实施推进素质教育,我认为首先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智能和自学能力下功夫。因为语文学科不是文学课,而是为各科的学习和将来生活工作服务的工具。在现代社会里大规模的通讯和交际手段飞跃发展。一个人说话的技能技巧和听取他人说话的能力都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益。而传统教学只注重学生的书面成绩,忽视了素质的培养,只强调课堂纪律的严肃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很少给学生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和机会。所以说,语文教学要加强素质教育,从培养实用型人才这个总目标出发,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实际能力。因此有必要对语文教学的知识系统进行一次再认识,沟通语文知识系统中各个部分与语言实践的联系,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由面向应试转向面向素质,由只注重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由只注重读写转向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由只注重课堂教学转向与社会时代同步。认识提高了,教学中就重视了各种能力的培养。

l、语文学科与现代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和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就能活跃课堂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语言实践能力。过去的“读书做官论”是典型的封闭式教育思想写照。今天学生整日被关在教室里,埋在作业堆中和当前减负不合拍。我认为;在讲课时,适当地把国家大事结合在课文中,再采用适当的点拨就能和现实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在教学中注重把当代社会的活水引入到语文课堂,把中学生同龄人的习作搬到课堂,引导学生阅读现代生活的作品,学习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文体,让学生写请假条、写订合同、写申请书等文体,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写社会调查报告,以提高语言的实践能力。教会他们怎样听新闻,怎样看报纸,怎样读新书。让学生关心社会思潮,写观察日记说心里话。还可以把好人好事写成稿,往报社编辑部投,通过投搞使学生学习先进,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还可以以批评的眼光对社会上学生中的一些现象分析讨论,最后也可提出批评。这样一搞;使学生提高了认识,受到了教育,增强了学语文的兴趣。

2、让学生动手干一些学生自己能干的活。学习了新闻和读报办报,我号召学生争当手抄报能手活动,我又向学生介绍一些采访、编辑、排版等方面的经验,抓住身边的事,指导学生进行社会采访,自己动手办报,在办报过程中,加深对改革开放的理解,为自己将来知识的学习,不如教给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重要。

过去的陈旧式“把着走、嚼着喂”的做法,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也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更不能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经验,挖掘研究探索学生个别心理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科学化地分类指导,对症下药,才能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素质,获得教学质量的高效益。

3、“读书教学”应放在语文教学的什么位置上?多年来中高考的模式及应试内容,部分的限制了中学的语文教学,课本学的、背的内容考试中没有,于是课文就不必读那么多了,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让学生精读、熟读了。取而代之的是把大量的教学时间用在过题“江”、下题“海”之中,希望能在此捞上一两道“高”题,借以提高升学率。其次,高考题型的标准化也限制了中学师生的思维,大家都局限在了字、词、句结构类型,层次分析的圈子里,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呆呆地听,而琅琅的读书声是越来越少,大有朗读侵占学习时间之嫌。

4、近几年来教育界不断提倡教研教改,我们的老师于是也把教研教改的主题大多定在了讲课方法上,加之教育领导部门的评估产生的误导而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某些领导听评课的依据是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且津津乐道于听“讲”,评教师讲得是否深透,课堂用语是否儒雅,分析是否明白……这某种程度上就助长了“讲”风盛行,于是教师为得到领导的肯定,大“讲”而特“讲”,非“讲”不算上课,因此语文分析课就成了评估教师讲课水平的焦点,而第一课时的诵读则成了被“听课”遗忘的角落。

首先, 语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法和学法,也是我国几千年语文教学的精华所在。古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私塾学校也是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背书。而我们也都知道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依托,是知识与能力的生长点。俗话说:打球要有球感,弹琴要有乐感,那么学习语文也要有个语感的问题,有了语感才有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语感的形成,又必须靠多读典范作品来实现。读得多,对语文的感悟性,感受力就强;这样就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有助培养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因此语文墩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读课文。

其次,语文教学要尽快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把朗读训练切实重视起来,把有关朗读训练的要求落到实处,把读书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第三,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的诵读水平及对学生的指导能力,能以标准流畅的普通话在课堂上进行朗读,以此为学生作示范指导学生诵读。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著名播音员的课文录音带及影碟,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让名家的声音在课堂上响起来,使学生朗读课文仿有材料,学有目标。

一些优秀的佳作,其好处有时单靠分析讲解是难尽其妙的,而反复有感情的诵读吟咏更能促使读者领会其韵味。古典诗词,现代新诗自不必说,需用大量时间来诵读品味。一些看似浅显畅通的现代白话文,同样需多读才行,多读才能体味作者赋注的情感,多诵才能感悟“言尽而意未穷”的深刻内涵。

让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多读、熟读课文佳作,才能使学生有效地积累语文材料、学习语言规律,并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高中阶段,开展关于英语课程教育的工作是学生基础语言知识储备与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法宝。但是,在现如今的应试教育重压之下,高中英语教学却依旧采用机械化的守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强行记忆起与之相关的基础理论,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学生们的英语的整体教育水平,也不能强化学生英语的自主学习和学生英语阅读等基本能力。所以,本文针对此问题,以实际经验为据,对高中英语自主教育阅读教学策略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中英语;自主教育;阅读;教学策略

前言:在阅读教学进行过程中,一切阅读环节由学生自主展开,并非由教师带领,即是自主教育阅读。在学生已经掌握有关阅读材料的前提下对材料进行深入阅读,由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在完成阅读后对阅读结果进行总结与并向老师反馈,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素养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实现。高中英语的自主教育与英语阅读教学的相结合是可以有效的突破传统英语机械化的弊端的最好方法之一。

一、当前高中英语自主教育的阅读中的弊端

在固步自封的传统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下,英语阅读的教学重点被放置在教学的策略和教学形式上,旨在给学生教习更多的知识,多方面的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却没有发现培养学生正确阅读方法的是英语学习中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教育形势也在逐渐转变,准确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十六、高中英语自主教育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开展阅读活动

自主阅读是英语学习中典型的独立认知活动。其行为是源自一切自主活动开展的动力和前提,而浓厚的兴趣往往又是这种动机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使其对阅读产生愿望和冲动,这种愿望和冲动就是实现自主教育的阅读教学的关窍所在。

1、确立明确的阅读目标,形成正确的阅读态度。

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新知识和新思想都与日俱增。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学生自身提升信息获取能力与信息的整合能力,而带有目的的进行大量有效的阅读,则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正确有效的形式。与此同时,自主教育,它的阅读重点自然就在于自主这一性质,需要学生十分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阅读目标,准确采用积极正确的态度和想法去开展阅读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将阅读教学的自主教育价值完整的发挥出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大有裨益[1]。

2、有丰富的阅读材料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仅有的或者为数不多的几种阅读材料均来源于英语教材。为了让学生满足自主教育的阅读教学需求,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并且要结合该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点,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趣味性较强,有深刻内涵的阅读材料,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和探究意识,才可以帮助学生们实现知识的积累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聆听英文歌曲,向学生们介绍他們感兴趣的名人事迹,用英语材料等形式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在此之后利用所讲的内容和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这样对于锻炼英语的应用能力和阅读能力以及拓展学生视野,拓宽知识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3、阅读环境轻松愉悦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展示舞台并非以教师为主角的,这个过程是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不仅可以传授知识,还可以启发思维。同时,这个过程也需要师生之间有情感的碰撞,亲密的交流[2]。这样才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放松舒心的阅读氛围,才能够让学生得以充分投入到阅读的过程中去,在与老师们和其他同学的密切友好的交流时得以进一步的巩固知识,以此来获得更多提升阅读能力的机会。

十四、将精读和泛读完美融合

精读与泛读作为两种最主要的阅读形式,其两者各自具有特色,与此同时,它们也各有各的优势。泛读这种形式是指在以短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为阅读目标,主要是在浏览的过程中掌握文章的大概含义和主要的内容,泛读能够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全局意识和概括能力。而精读,是指对文章的某一章节单拎出来进行反复的阅读以此来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从相对较深的层面来了解文章的主旨,并熟练把握阅读材料的细节层面。精读和泛读分别立足微观和宏观,二者分别从系统性的角度和细节性的角度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应用,这对于提高阅读综合效果显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总结:正如上文所述,若想为了实现自主教育的阅读教学,可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充分应用,那么阅读方法的培养就是教师必须注重的,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可以精准有效的去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策略,同时实现高效阅读和高质量阅读。同样,对高中英语自主教育的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索,并且通过英语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发展,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同样是具有很非常大的现实意义的。只有尽全力去提升学生的初中英语阅读能力,进而可以为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准备充足的动力。

参考文献:

(四)欧阳春燕.探析高中英语自主教育的阅读教学策略.中学生英语(高三版),2014,46-47.

(五)程晓堂, 郑敏. 英语学习策略 〔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

山东省新泰市新泰中学 吕西花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去,尤其是在完形填空的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把阅读材料中传递出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情操的熏陶。

【关 键 词】高中英语;完形填空教学;情感教育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背景和必要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前言中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公民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笔者身为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英语教师,对在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情感培养的现状深感忧虑。学习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不难发现“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及“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的字眼和要求。

高中英语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高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是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二、充分利用完形填空材料,把握时机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性情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进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语言学家克拉申说过,“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

高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英语阅读材料。教师在选材时应尽量让学生感受地道的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和风情,同时也要挑选比较能激起学生情感震撼和共鸣的材料。在完形填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从学生的得分角度去评价学生的收获。教师应充分研究所读材料,努力挖掘材料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完形填空的篇章理解和解题技巧、策略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笔者发现江苏省2010~2011年度的各市交流试卷的多篇完形填空的选材都非常适合于做情感教育渗透的素材。比如:

案例一:

“苏州市2011届高三调研测试试卷”(2011,01),完形填空是介绍学生感兴趣的好莱坞超级巨星史泰龙。首段是“In 1974 Sylvester Stallone was a broke, discouraged actor and screenwriter. While attending a boxing match he became inspired by a nobody boxer who went the distance with the great Mohammell Ali.”

读完首段,学生知道了史泰龙曾是一个潦倒失意的小演员和剧作家。他的成功是因为受到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拳击运动员敢于和拳王阿里打完全局这样的勇气和顽强毅力的鼓舞。文章主体部分介绍了史泰龙的剧本几经周折终于投拍,但史泰龙多次拒绝投拍方提出的高价买剧本而不要他本人主演的条件。史泰龙宁可不拿一分钱,也坚持由自己主演Rocky 这部后来获得多项奥斯卡奖项的成名作。文章的结尾是:“Follow your gut. Stick to you guns.”这句话是在激励读者主要是学生们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笔者发现学生学完这篇文章后和作者、老师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教师可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让学生自己感悟出一些人生哲理,从而树立远大理想并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案例二:

“南京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011,01)中的完形填空是一篇非常好的励志类文章。讲述作者作为家中的长子,在父亲去世后担负起照顾生病的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的重担。在一个下雨天,作者偶遇一位腿部残疾的推销员。两人的对话给作者以很大鼓舞,使他能勇敢而乐观地迎接生活中的挑战,为自己和家人而拼命奋斗,终于迎来了人生的一片晴空。笔者班上有一名同学,父亲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时意外丧生,母亲是普通的家庭妇女,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家境非常贫寒。该同学在家庭变故中一蹶不振,抱怨老天对他不公,归因于自己命运不好,消极厌学情绪特别明显。这篇文章给了笔者和这名同学沟通的一个良好契机。该同学英语成绩良好,他完全能看懂文章的字面意思。但是他能透过文本表面的意思悟出作者在文章结尾揭示的深层含义吗?他能以此激励自己不做命运的奴隶,勇敢地走出人生的雨季,迎接前面的一片晴空吗?

笔者在使用该篇完形材料时,着重带着学生们欣赏文中以下几句:“without my father’s protection, could I only be a slave to the fate?”; “Looking at this guy, I had no sympathy but admiration. ”; “He was glad that he didn’t lose heart and still ran on the road of life....”; “After two years’running, I got somewhere and my family turned better gradually.”以及文尾的总结句:“Everything is so simple: to run without an umbrella! When you run out of the rainy season of your life, there will be bright sky ahead of you.”同学们都被作者及文中那位残疾人的顽强意志所打动。笔者在课后单独和那位遭遇家庭变故的同学做了进一步的交流。这位同学为老师的良苦用心所动。他让老师相信他,他会走出人生的低谷,做一个真正男子汉,刻苦学习并照顾好中年丧偶的母亲。可见充分利用学生所读的材料,抓住时机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案例三:

“苏北四市2011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试卷”(2011,01)该试卷中完形填空的材料是讲述一位女孩子怀揣做模特儿的梦想,但因儿时一次意外烫伤留下了疤痕,从而遭到一些同学的嘲笑和排挤。因此她曾一度自闭。在好友的鼓励和劝导下,她大胆地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优势,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在学校里,也不乏因各种先天的、后天的因素导致某方面残缺的少数不幸的同学。作为正常人很难真正了解和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

笔者充分利用该篇材料在学生中进行了情感渗透的教育。一方面,使正常的无任何生理缺陷的学生明白了人的外表并不能反映人的内涵,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要多看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包容对方的不足。要学会换位思考,切身体会别人的痛苦,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而不能嘲笑、排挤那些不幸的同学。另一方面,用文中主人翁的事例激励有某种生理缺陷的同学要不怕别人的闲言碎语,不回避、不放弃,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让自己乐观开朗、不屈不挠的性格大放异彩。笔者让同学们认真品味文章的尾段:“Sometimes people still look at me strangely. They whisper and stare, but I don’t let it get to me. I have applied to several modeling companies, and at least one company is considering me for jobs. Maybe I’ll never end up posing on the runway, but I do know one thing: I’ve done.”从这段文字中,同学们能欣赏到文中主人公坚忍、顽强的精神,以及只要付出了努力,结果并不重要的大气。这些都是一个合格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

前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全体教师都应了解涉及学生的一切,即了解他的思维、情感、天资、能力、兴趣、倾向、爱好,这是我们的职责。可见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因为情感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很大,它虽然是非智力因素,但它始终与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智力因素紧密联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注重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我们要把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结合起来,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在区域中的比重,仅仅依靠平均分、录取率、排名占比等系列指标,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学生起始基础水平的不平衡因素等不可忽略,两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两样本T检验等两种评价方式能够客观反映出学校教学质量的对比变化,可以很好地反映一段时期学校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教育管理者科学评价学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 配对检验 非参数检验

ComparativeEvaluationofTeachingQualityin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

QIAN Yongjiang

(Sucheng Teachers Development Center, Suqian, Jiangsu 223800)

0引言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在区域中的水平位次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研究成果,往往注重阐述如何提升教学质量,而如何评价教学质量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实际中,高考一本达线人数、录取率、四星级中学达线人数、平均分、排名前100名学生占比等等,这些指标常常被一些学校、甚至一些教育管理部门用来展示、评价、考核学校的教学质量。事实上,这些指标是往往是片面的,因为一些学校常常存在提前招生、优生选拔等情况,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基础水平及学习习惯相对较好的学生,也往往选择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的学校就读。一般情况下,基础较好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理论上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些“优秀”的学生常常在平均分、排名等情况下提前占据先发优势,倘若不排除此类干扰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评价不同学校的办学水平,不能发出正确的评价导向,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评价就只能沦为对个别“优秀”学生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因此客观真实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显得很有必要。杜治汉[1]虽然提出了两种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但没有解决有干扰因素下如何实现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本文借鉴张[2]的假设检验的思想,提出两种种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即两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评价和两样本T检验评价,以便很好的处理“相关因素”的干扰,能够真实客观比较学校教学质量的差异情况,发出正确的教学质量评价导向,良性促进区域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1两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在教学质量对比中的实际应用

1.1基本思想

比如甲乙两所初中学校,甲学校初一入学时有所选拔,正常的话,甲学校的历年平均分、三年后四星级高中达线人数一般会高于没有选拔的乙学校,但这不能说明甲学校的教学质量好于乙学校的,有些时候两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显现的结果反而相反,乙学校的教学质量反而高于甲学校的教学质量。如果学校有选拔的学生,同等教学质量下,这部分学生的干扰因素应与剔除,当然剔除不是删掉,基础好,正常情况下应该一直保持,当然不排除个例。对于一所学校,倘若所有的初一新生按基础成绩(如语数外的综合成绩)的高低排一队,自然,这所学校的学生名次靠前的肯定会多一些,假如这所学校与其他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基本一样,总体上,三年后再次考试摸底,若重新再排一次队,这所学校名次的大致排序不应有大的出入,倘若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学校,重排的队伍里,这所学校将有更多的学生名次靠前,打乱原有的排队顺序;反之若这所学校的教学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学校,打乱原有的排队顺序,重排的队伍里,这所学校将有更多的学生名次后退。排除干扰因素,从名次的排队顺序变化里挖掘信息,找到可以量化的统计量,以此正确评估这所学校在区域内的教学质量水平是否提升情况,两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可以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

1.2基本知识

要研究一所学校一段时期前后的教学质量变化情况,在教学成绩分布不太清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两配对样本的符号秩检验进行分析,以此判断分析这所学校一段时期前后的教学成绩的分布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要研究三年前后教学成绩在区域内排名情况,可以收集学校教学三年前后的成績及排名情况,这样便得到两个配对的教学成绩。

1.3实际应用

收集初中阶段学校甲学校新初一年级的学生入学成绩,学生成绩可以是小学六年级毕业时的考试成绩,也可以是统一的摸底监测成绩,记做初始成绩,同时跟踪观测三年后的学习成绩,记作最终成绩,当然最终成绩也可以是一年后或某一时期后的成绩,此时的评价结果将为此评价时期的结果。记下初始成绩中甲学校的学生成绩在区域内学生成绩中降序排序号,同时记录最终成绩中甲的学生成绩在区域学生成绩中降序排序号,以相同学生名单为关键字,初始成绩排名(降序)序号在前,最终成绩排名(降序)序号在后,建立配对数据库。后列与前列做差,然后取绝对值升序排序,可得相应差值的秩。利用SPSS[3]统计软件,依次点击确认“分析-非参数检验—旧对话框-2个相关样本”,可得秩表1和检验统计量表2。

由表1知,甲学校共415名学生参与配对检验,最终成绩排名低于起始成绩排名的学生有242个,秩平均值211.48,起始成绩排名低于最终成绩排名的学生有172个,秩平均值201.9,未变化的学生1名。

由表2知,检验统计量Z的观测值为-3.377,对应的概率值为0.001,若选择显著性水平为0.05,显然0.001远远小于0.05,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甲学校的教学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由于负秩的平均值201.90小于正秩的平均值211.48,负秩的总和34726小于正秩的总和51179,因此有理由认为,甲的最终成绩排名明显低于起始成绩排名,学校的教学水平在区域内呈下降态势。

2抽样对比检验在教学质量评价对比中的应用

2.1基本思想

甲乙两所初中学校,三年前各招收一批学生,两所学校都按各自施教区招生,在没有确定的分析前,两所学校的学生基础水平是否一样需要分析确定;事实上,很多家长常常选择购买“较好学校”周边的小区住房,此种情况下两所学校的学生入学基础水平一般会有所不同。另外,也存在一所学校存在提前招收“优质”学生、另一所学校进行提前“选拔”等情况;主观上,自然认为两所学校的学生基础水平有所不同。如何选择一种客观公正的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排除干扰因素,比较两所学校办学水平的差距,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两所学校可抽样选取部分大体相当的学生,跟踪调查,三年后可比较这些具有相同起点的学生的最终成绩,进而判断两所学校在这三年内的办学水平情况;因为只有基础起点相同的学生做比较,才有可比性,才能以最终成绩作为评判两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高低的依据。合理的处理方法:第一步,两所学校初一新生入学时,不妨以六年级的学生毕业考试成绩为基础,或者是初一入学时区域内一次监测考试成绩为基础,各从甲、乙两所学校的学生成绩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比方说从甲学校选取150名学生的监测成绩,从乙选取180名学生的监测成绩,两部分学生成绩做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此确定两样本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倘若不存在显著差异,即认为从甲乙两所学校各抽取的学生的基础水平相当、起点相同,然后以150名及180名学生为观测样本对象,三年后中考时或者一段时间后,再取得这两部分学生的成绩,研究判断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而比较这个时期内两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对学校的办学水平作出评价。评价哪个时期、如何选取,通常根据便利原则选取即可,但必须收集到一段时期前后初试、最终的两次成绩。最终成绩确定时,继续对这两批学生成绩做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可以判断两所学校的教学成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当然这就需要借助数理统计中样本选取及两样本T检验的知识。

2.2两样本T检验及样本选取

学生成绩选取:学生成绩选取就是根据分析的需要,从已有的学生成绩数据库中随机选取一部分数据参与分析,SPSS统计软件可以实现随机选取、设定条件选取、精确选取等任意一种方式。若采用随机选取模式,则可选取一定比例的学生成绩进行研究,若所选成绩符合要求,则所选学生可作为监测对象,后续这部分学生的相应成绩作为最终目标样本。若随机选取方式中所选取的学生成绩较难符合要求,此时可设定条件方式选取符合达标的样本,比方说两所学校各分别选取150名、180名学生成绩在200分-260分之间的学生。具体基本操作步驟为:第一,SPSS中选择菜单“数据+选择个案”;第二,选择“随机个案样本”确定个数。如果一开始想排除较高成绩以及较低成绩的影响,可以选择“如果条件满足”,例如输入“成绩》=200 and成绩《=260”点击确定即可,这样操作可以使选中的学生成绩范围基本锁定在固定的范围内。如果符合此条件学生的人数较多,可以重复第二步操作选取一定数量样本;如果接下来通过所做的两所学校教学成绩的T检验实验数据不满足要求,可以重新选取两所学校的学生成绩。

2.3实际应用

初一入学时,甲学校有415名学生,乙学校有307名学生。两所学校的所有学生入学成绩各单独存放一个文件。利用SPSS随机选取,首先选取甲学校40%的学生成绩175个,选取乙学校60%的学生成绩的185个。此时甲乙两学校的学生成绩以分组、成绩两个变量组成一个文件数据。利用SPSS[3]统计软件,依次进行“分析-比较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将变量“成绩”送到选择的检验变量窗口中,点击确认即可,此时SPSS会自动计算F统计量,并计算在总体方差相等和不相等下的T统计量的观测值以及各自的双尾概率P的值,得到如下组统计表3和独立样本检验表4。

由表3知,甲学校的平均值为265.569,标准差为25.8469,乙学校的平均值为229.743,标准差为3.5473。

由表4知,F检验统计量为36.636,概率P值为0.000,若选择显著性水平为0.05,显然0.000远远小于0.05,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甲学校的教学水平与乙学校的教学成绩总体方差有显著差距,此时应看表4的第二行T的检验结果,由于T的观测值为-8.846,概率P值为0.000,若选择显著性水平为0.05,显然0.000小于0.05,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甲学校的教学水平与乙学校教学水平的平均值有显著差距。鉴于所选的样本存在明显差距,因此上述所选甲学校的175名学生成绩与乙学校的185名学生成绩不在同一档次,不应认为具有相同的起点,选择这些学生作为监测对象不符合要求,需重新选取。这时可重复操作选取一次样本,若不符合要求,可改为设定条件方式选取符合要求的样本,不再重复。若样本符合要求,相应学生可作为监测对象,其后续的监测最终学习成绩可以作为衡量教学水平差异的有效样本。正如刚才两独立样本T检验操作,只要对所得最终成绩的新样本做SPSS统计分析,即依次点击“分析-比较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做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即可,如上述表4分析,可以比较两所学校教学质量水平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2.4说明

评价甲乙两所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一开始可以选取两所学校各一部分学生,总体均值上若无显著差异,说明选择的两部分学生基础基本在同一个档次,这些学生可以作为跟踪调对象,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可以获得相应学校相应学生的监测成绩,对这些成绩进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若显著性概率小于给定的水平0.05,说明这段时间的教学,两学校存在显著差距,若甲的平均值高于乙的,则说明甲的教学质量明显好于乙的教学质量;反之若乙的平均值高于甲的,则说明乙的教学质量明显好于甲的教学质量。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一开始,甲的学生基础水平就远远高于乙的基础水平,此种情况的结果往往是无法找到起始成绩相同的两批学生,因为生源大不同,甲乙两学校没有可比性;另外,本文中是假设两样本的学习成绩都是服从正态分布为基础的,事实上也大都服从正态分布,倘若认为此种假设分布没有经过论证,也可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代替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效果基本一致。

3结论应用

利用两种方式的对比评价,可以摒弃平均分、录取率、排名占比等系列指标的片面性,可以将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都纳进监测范围,不但不会影响对学校教学水平的客观评价,反而更加客观反映出学校教学水平在区域内的比重,更好地反映出学校教学水平在总体中的变化情况,有利于教育管理者科学评价学校教学水平。这一评判方法可以用于集团化办学中某一集团整体办学水平在某年度或某时间段的整體变化情况,有利于评判各集团的进步与否情况,进而及时调整施策,提高集团化办学整体水平;另外此方法还应用于分析各班级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教学水平的总体变化情况。

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微型课题SQWK2020-128

参考文献

[1]杜治汉.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5):51-53.

[2]张晓华.探析假设检验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9-51,60.

[3]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158-164,97-105.

上一篇: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茶叶包装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