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论文范文

2023-09-16

国民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民经济;影响;经济学分析

基于网络经济革命这一背景下,网络经济迅速席卷全球,并给社会各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并促使一众新兴产业随之诞生与实现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的步伐,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以经济学视角对这一影响关系进行分析,能够为更好的掌握网络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并为我国进一步加快网络经济建设步伐,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国力奠定基础。

一、网络经济综述

第一,内涵。当前,关于网络经济的内涵学术界尚未给出统一界定,目前能够达成一致认可的阐释如下:从内容上讲,即是所谓的互联网经济学,也就是以互联网为媒介来搭建起沟通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桥梁,此种经济关系下通过相应经济活动的开展并以全新经济形态来实现经济效益的获取。而从狭义上讲,所谓的网路经济既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实现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开展。第二,主体。依赖网络空间来实现经济活动的开展,如网络基础设施行业、设备制造行业、软件开发行业以及应用行业构成,目前,我们所熟知的电子商务已成为这一主体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同时,传统行业因信息网络技术的影响而逐渐呈现出了网络经济的特征,比如:财务会计信息化、电力信息化等。第三,所呈现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直接性、持续性、快捷性、全球性、渗透性等。

二、国内网络经济发展的现状

立足于全球网络经济发展进程这一角度,我国网络建设是从1989年开始的,而接入网络实现互联是从1994年才正式实现的,因此,我国网络经济的诞生与发展也是在此之后逐渐展开的,起步相对较晚。而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网络经济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且借助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拓展,促使我国网络经济在近几年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看,我国不断加大了对这一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互联网建设逐渐完善,并且各相关领域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步与信息化接轨;从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上看,到2014年底,据CNNIC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6.49亿,宽带网民与手机网民的数量不断攀升;从网络经济所占GDP比率看,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促使相应市场交易额逐渐攀升,网络经济时代下促使网络经济所占GDP比率逐渐提升;从企业参与程度上,借助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人数逐年增加,一系列知名企业诞生,如阿里巴巴、腾讯、聚美、携程等。

三、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1.创新形式对劳动力市场与总产出的影响

第一,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这一经济形式的创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动力,同时,从劳动力市场角度看,增加了就业岗位、加大了就业机会,一系列与计算机互联网相关产业的诞生与发生,对新型技术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信息技术产业吸收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与机会。第二,对总产出的影响。这一形式的创新是信息产业得以诞生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而这一新兴产业的形成则直接为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出了不可替代的力量,该产业所占GDP的比率与份额也随之不断提升,且逐渐超出其他产业,进而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2.创新扩散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一,对劳动力的影响。立足于劳动力需求这一角度,在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扩散促使对劳动力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技术性产业这一性质,对于相应人才的需求则偏向于高技术专业能力素养的人才,相应的接受过高等教育且专业技术水平越高的人群,相应的薪资水平也就越高。同时,随着创新的扩散,也促使商务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随之下降。

第二,对总产出的影响。表现为质的的提升,指的是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以及资本质量的提升等,相应生产率随之得到不断的提高,也正是基于新技术的融入,加上劳动技能以及管理信息化的实现等,促使整体生产效率随之提升,这就进一步加快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

第三,对国民经济各部分所产生的影响。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首先,对家庭的影响。基于网络经济的影响下,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促使网络经济对家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了家庭的一种全新消费方式,且越来越多的家庭走进了网络购物时代,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来实现交易的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购物模式,同时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动力与活力。同时,网络移民以及网络社区的诞生与发展改变了交流的方式,并且借助网络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信息的传递以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等;而网络游戏这一虚拟电游的发展则改变了人们娱乐的方式,进而促使网游与电游等相关产业在几年来实现了迅猛发展。此外,网上拍卖、炒股以及教育等形式的诞生与发展则又以全新的交易方式、投资方式以及教育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模式,进而为基于网络经济下相关产业与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其次,对企业的影响。交易范式变革:基于这一变革下,价值链概念被提出,与此同时,企业间的竞争之间转变成价值链的竞争,而基于这一竞争形势下,企业采购、物流、营销、生产作业、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技术开发等都因价值链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以提高企业的价值,进而通过经济效益的提升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为国民经济实现稳健发展奠定基础。从外部价值链上看,基于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下,企业要想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则就需要借助合作的强化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进而实现风险的分散,同时,转向以客户为核心,以客户的实际需求来指导生产,在此背景下CPC诞生,其是以各企业内部价值增值过程为出发点,以实现对价值链的不断优化,进而实现面向产品开发的协同商务,基于CPC下的技术方案十分的复杂,需要结合自身合作实际来实现相应CPC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从企业内外部关系的变化上看,企业在面对国内市场同行业竞争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挑战,因此,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言,基于网络经济时代下,需要以网络组织形式的搭建来适应网络经济下市场竞争的实际需求,各个部门需要实现相应网络组织形式的构建,以适应企业的实际发展之需,并要基于外部虚拟企业的诞生与发展经验来实现自身组织形式的创新,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四、全面推进网络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基于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就需要以如下对策的有效落实来推进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第一,要进一步实现网络基础建设的深入与拓展,加大投入力度,以实现网络的全面覆盖,提高上网率,为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奠定硬件基础。第二,实现网络经济发展政策的完善制定,比如减免上网费用,减免相关企业的税收等,以进一步提高网络消费的热情与能力,促进网络经济企业的稳健发展,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要进一步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以输出高质量的人才,来满足当前网络经济时代下,相关产业对高能力素质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而加大复合型人才输出力度,为网络经济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以充分发挥出自身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供软实力基础。

五、总结

综上,基于网络经济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为了借助网络经济良好发展势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动力与活力,本文针对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为如何进一步推进网络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确保我国网络经济在实现稳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进而为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慧敏,孙国强.网络组织的经济学分析及其经济优势[J].经济问题,2015,04:34-38.

[2]王世波,赵金楼.网络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05:28-32.

[3]姜巍.网络经济对企业影响的经济学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3,06:51-54.

[4]向蓉美.互联网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投入产出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11:75-77.

[5]冯强,蔡春红.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影响机制和路径分析[J].北方经济,2008,14:41-42.

[6]刘宇.互联网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2:44-49.

作者简介:蔡宇婷(1990.02- ),女,福建省惠安县,本科,毕业于福州大学,初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阐述了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振兴东北地区的有利条件,认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深化国企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加快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进程、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减少企业历史性负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国有企业 深化改革

自从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之后,已引起海内外的强烈反响,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在建国初期国家的156项重大建设项目中,辽宁占24项,吉林占12项,黑龙江占22项,加起来差不多占全国重大项目的40%,这些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前期的基础,并为恢复新中国的经济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长期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位却逐步下降了。据报道,改革开放之前辽宁的GDP大约是广东的一倍,2004年广东的GDP大约是辽宁的一倍。从建国到1978年,东北三省的人均GDP仅次于京、津、沪3大直辖市,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从1994年到2004年的10年间,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在全国人均GDP排位分别从第1、7和4位下降至第8、14和10位。可见,东北地区在全国的地位不但下降了,而且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力量。

一、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现状

(一)体制性障碍严重

东北地区的经济管理体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比较严重的地区,它既体现了计划经济的辉煌,也集中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所有弊端,体制性障碍严重。

(二)国有经济比例过大,所有制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国有经济活力不足是我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各省份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凡是国有经济比例较大、非国有经济比例较小的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慢,反之,凡是国有经济比例较小,非国有经济比例较大的地区,企业活力普遍较足,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快。由于历史原因,东北地区国有经济的比重比较大,企业制度相对落后,市场化程度低,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低。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比例过大,削弱了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国有经济的过大比例使东北地区逐渐陷入了困境,大批国有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亏损面越来越大,亏损额居高不下,众多职工下岗失业,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被人们称为“东北现象”。

(三)资金短缺,投资不足

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主要瓶颈是对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行彻底调整所需的巨额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由于老工业基地占支配地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自身资金积累能力较弱,缺少正常的资金补偿机制,只能通过向银行借款满足需要,导致其债务负担不断加重,经营条件日趋恶化。另一方面是老工业基地金融业和金融市场长期的滞后,银行没有真正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提供者,而股票融资与“债转股”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老工业基地的企业直接融资比重较低的问题。因此,形成了长期以来依靠政府向“旧体制下的老基地”输血的局面,耗费和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从而使老工业基地改造所需资金来

源和数量成为一大难点。

(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设备严重老化,市场竞争能力减弱

东北地区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大中型国有骨干企业大多兴建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下,企业无权也无力进行系统改造,80年代以后,东北地区的改革又没有跟上全国的步伐,使国有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系统改造速度缓慢,导致国有企业普遍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据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哈尔滨市国有工业企业的设备役龄在20年以上的约占23.8%,30年以上的占9.2%,全市还有1/4以上的企业仍然沿用20世纪60年代的陈旧落后设备。工业技术落后,装备陈旧,这对装备制造业形成竞争优势及吸引国际制造业转移构成了威胁。

(五)资源枯竭,后续替代产业缺乏

东北地区是以钢铁、能源、机械、造船、汽车等为主导产业群的工业基地,资源型工业占有很大的比重,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东北地区依靠自然资源优势建立了相对雄厚的国有工业体系,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自然资源开采的加强和延伸,资源日益走向枯竭,开采成本也越来越高,企业经济效益也越发下滑。在诸多原因的影响下,这些企业的后续产业的接替工作又没能及时跟上,使东北地区既失去了自然资源优势,又失去了经济优势。以黑龙江为例,国有大型企业的大庆油田,曾是我国石油工业的脊梁,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但现在油田的可采储量只有30%,预计到2020年的产量只能维持2000万吨左右,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转产压力,到目前为止,后续替代产业的工作仍没有大的进展。许多煤炭国有企业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局面。黑龙江的鹤岗、鸡西、双鸭山,辽宁的抚顺等国有煤炭生产基地都面临着资源已经枯竭或即将枯竭,但仍没有找到适宜的后续接替产业的困境。

(六)历史负担沉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自身发展能力,使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

东北地区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都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和解放以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是当时企业所追求的目标,造成了企业机构臃肿,冗员较多,离退休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各种非生产性支出巨大,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历史负担,自身发展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无法与一身轻的非国有企业平等竞争,使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

二、振兴东北地区的有利条件

(一)工业基础雄厚,体系健全

东北国有大中型企业众多,且已逐步形成了以钢铁、机械、汽车、造船、飞机制造、石油化工、化纤、煤炭等行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业、资源开采工业体系以及医药、计算机、光学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并集中了大庆油田、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沈阳飞机

制造厂、大连造船厂、哈尔滨制药厂等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在全国同行业中有较强竞争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大型国有企业。据统计,东北地区虽然企业户数不足当地国有企业总数的10%,但资产总额却占到半壁江山。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全球性调整和发达国家产业梯度转移速度加快,东北地区的产业基础优势也将是世界跨国公司青睐的地区。

(二)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东北地区有全国最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森林和矿产资源,自然条件好,生态容量大。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国家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大量投资,奠定了东北地区雄厚的工业基础。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东北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东北地区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的产业工人大军,这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吸引和利用外资提供了重要条件。根据国际贸易学分析,一国吸引外国资本流入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源优势、技术基础、市场潜力、资源趋向和跨国企业的全球战略等。东北工业化水平较高,产业工人聚集,造就了一支政治思想觉悟高、技术素质过硬、乐于奉献、勇于拼搏的产业大军,具有一批技术等级高、经验丰富、革新能力强、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较我国西部和东南沿海地区有更为突出的人力资源优势,这无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储备。

(三)重要的战略位势和交通优势

除上述因素外,东北地区在东北亚经济圈中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也是促使其成为外商未来一个时期投资热点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东北三省有着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与朝鲜、俄罗斯、韩国、蒙古等接壤,是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极易与上述国家发展共同经济合作。尤其是对韩国企业来说,200多万朝鲜族人口,没有语言障碍,将极大减少企业管理成本。东北三省交通四通八达,这里是全国铁路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公路干线密布,有空港5个,大小港口15个;因此,从发展对外开放经济的角度分析,东北地区半个多世纪形成的工业基础构成了其吸收外资的强大“引力”和基础,而丰厚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和重要的战略位势则为其吸收外资的提供强大的支撑。

三、深化国企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国有企业在东北地区的地位充分说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重视国企深化改革,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个东北地区工业的全面振兴。东北地区深化国企改革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除体制性障碍

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必须从消除体制性的障碍做起。消除体制性障碍的根本方法就是进行体制创新。而体制创新的关键在于思想观念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由于东北地区曾经充分体现过计划经济优越性,故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要比其他地区难得多。需要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分析,充分认识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及与我国选择市场经济的必然性,真正实现计划经济思想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尽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将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集中的直接管理和控制职能转变为间接调控和服务职能,使国有企业根本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从事

生产经营活动,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

(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

众所周知,国有经济普遍缺乏活力,民营经济普遍充满生机。东北地区是国有资本比较集中的地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建立以民营经济为重要依托的新的所有制结构。民营经济形式灵活、产权明晰、政府干预较少、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是一支发展潜力大、充满活力的经济发展生力军。同时,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可以培育市场力量,为制度创新创造条件,并为国有经济在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有序退出提供现实可能性。

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必须走国有经济民营化的道路,应取消对民营经济的种种限制,允许民营经济对绝大数领域里的国有企业实行兼并、收购和股份制改造,减少国有经济的比例,实现产权多元化。

(三)加强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

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落后是东北地区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也是东北老工业基础发展缓慢的关键所在。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雄风,必须提高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但从我国目前的财力来看,国家不可能拿出巨额资金进行技术引进,因此,东北地区应立足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科教事业,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技术创新。应积极进行科技资源的整合工作,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引导科技力量向东北地区流动,通过搭建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平台,集成国内外科技优势,为东北地区的技术创新服务。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打造特色产业群,提高区域竞争力。

(四)加大国有企业的债务处理力度,减轻国有企业负担,使国有企业能够轻装上阵

由于历史的诸多原因,国有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造成这些债务负担的原因,既有企业经营上的问题,也有国有企业体制和国家对国有企业政策上的问题。可以说,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是一个普遍性和历史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国有企业就很难轻装上阵,参与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

(五)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难免会增加失业人数,也难免把一些历史形成的包袱甩向社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在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社会保障体系的配套改革。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积极筹措资金,建立和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国有企业后顾之忧,使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能够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迈克尔 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陈永杰.东北老工业基地基本情况调查报告[J].经济研究,2003.

[3]孙东生.振兴黑龙江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C].新东北战略高层论坛文集,2003.

国民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2017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扎实抓好稳增长工作,积极应对经济转型压力,聚力脱贫攻坚,加快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忘初心、务实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经济总量平稳增长。201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56亿元,增长9.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比1-3季度升高了0.6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五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2.23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7.02亿元,增长15.5%,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4.76亿元,增长18.1%,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2.26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2.31亿元,增长8.1%。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4%、44%、3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4、4.0、2.9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2.73亿元,增长5.7%,其中:农业增加值实现11.52亿元,增长3.5%;林业增加值实现0.81亿元,增长16.7%;畜牧业增加值实现9.51亿元,增长7.7%;渔业增加值实现0.39亿元,增长3.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实现0.5亿元,增长5.1%。全年粮食产量26.11万吨,增长0.4%。畜牧业中:牛存栏8.13万头,同比增长0.3%;期未生猪存栏58.93万头,同比增长0.4%;出栏肉用猪87.58万头,同比增长2%;肉类总产量预计8.49万吨,同比增长3%。

(三)工业生产增速回落。2017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4.76亿元,同比增长18.1%,并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5.6%,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亿元,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是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重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6亿元。同比增长21.5%;轻工业实现增加值0.2亿元,同比增长24.3%。从主要产品产量看:水泥84.5万吨,下降13.4%,发电量144523万千瓦时,增长26.6%,铅精矿592吨,增长121.7%,锌精矿9069吨,增长109.4%,生丝202吨,下降1.5%,商品混泥土12.4万立方米,下降9.4%。

(四)固定资产投资低速增长。2017年,县属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7亿元,增长3.8%。从房地产看:房地产投资完成22672万元,比上年同期翻了1.8番。全县共有500万元以上项目142个(不含房地产),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93个。

(五)城乡消费市场中位运行,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亿元,增长12.2%,增速比上年同期升高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完成2.95亿元,增长12.4%,限额以下完成13.85亿元,增长12.1%。消费市场呈现平稳增长迹象,全县批发业销售额0.66亿元,增长5.8%;零售业销售额21.57亿元,增长14.5%;住宿业营业额0.31亿元,增长20.1%;餐饮业营业额3.29亿元,增长15.5%。

(六)财政持续较快增收。201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6.69亿元,增长23.6%,比上年同期升高7.9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8亿元,增长10.2%。从税收和非税收入看:税收收入完成3.31亿元,增长43.2%,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87%,非税收入完成0.49亿元,同比下降56.8%。从支出看: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15亿元,同比下降14.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亿元,同比增长23.1%,教育支出8.29亿元,同比增长14.1%;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6.47亿元,增长7%%,农林水支出3.76亿元,同比下降26.1%。

(七)金融行业运行平稳。截止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19.8亿元,比年初增长4.5%,其中:住户存款56.1亿元,比年初增长16.4%。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5.4亿元,比年初增长21.2%,其中:住户贷款23.2亿元,比年初增长19%,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2.2亿元,比年初增长23.6%。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质效不高。农业产业规模小、层次低,现代农业发展缓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少、效益差,非电工业项目少,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新业态培育缓慢。

(二)投资持续增长后劲不足。一是亿元以上项目减少,大项目储备力量不足。2017年1-12月在库的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有34个,比上年同期减少12个,现在库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仅有12个,剩余投资只有13.2亿元。二是500万元至5000万元以下的入库项目大部分竣工,已无资金投入,若再没有新增项目入库特别是亿元以上大项目入库的情况下难以实现2018年的投资持续增长。

(三)第三产业发展不优。一是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由于全县没有限额以上的批发业和餐饮业,又缺乏规模较大零售业、住宿业,导致限额以上单位数量少、规模小、所占比重不高。限上单位引领作用较弱,拉动消费市场增长力度有限。二是金融业活力不强。三是三产增长过分依赖非营利性服务业(根据财政八项支出增速进行核算)。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优化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立足资源优势,优化结构、科学布局,以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发展马铃薯、花椒、肉牛、生猪四大产业,巩固提升蚕桑、烤烟、核桃、甘蔗、蔬菜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热区特色水果产业。二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落实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积极培育扶持、引导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实现第二产业快速增长。三是积极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做好巧家小碗红糖“三品一标”认证及地理商标保护,做精做特红糖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二)抓实投资,强化经济新支撑。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增强经济稳定增长支撑。一是实行固定资产奖惩制,将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同单位年终考核相挂钩,改变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被动局面,充分调动全县各部门的积极性,确保全县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二是各部门共同努力,简化项目申报程序,确保项目前期工作快速推进,保证我县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支撑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形成有效的固定资产投资。三是充分发挥项目稽查的作用,对重点项目进行全程跟进,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各乡镇、各部门反馈,层层压实责任。加快格巧高速建设进度,积极支持都香、沿金沙江二级公路建设,抓实第三水厂、第四中学、红乐水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移民安置工程、小海子、洗羊塘、老深沟、小空山等水库建设。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积极推进旅游发展,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巩固提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服务业,盘点全县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现状,积极动员、指导企業完成升限工作,力争在年内实现1户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完成升限工作,动员部分个体户纳入大个体统计。对达不到限额企业标准的及时清理退库,并制定完善社会消费品零售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年终考核奖励措施,切实做到精准发力促进经济稳增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渗透性,推进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动企业上网、全民触网,提高网络营销普及率。结合移民安置、城镇、旅游发展规划,探索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引导商贸物流、餐饮住宿、房地产、金融等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业态。(作者单位为巧家县地方统计调查队 )

国民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采用基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并行的结构。在所体现的功能作用上,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应该建立一种互补关系,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有机体系。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描述收入分配使用的全过程,其指标设置应该比资金流量表中实物交易部分的相关指标设置更加详细。同时可以通过设置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的子账户,扩展对实物社会转移和住户、政府部门实际最终消费指标的核算。

关键词: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国民经济核算;实物社会转移

文献标识码:A

国民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近年来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状况,利用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的一般分析方法,对石油产业行业结构的总体关联程度、个体影响效度、关联聚合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经济技术评价,系统分析了石油产业发展的内部影响因素,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石油产业;行业结构;经济技术分析

文献标识码:A

国民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影子银行产生的诸多背景,并将其风险及优势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影子银行提出诸多创新性监管措施,为监管当局提供策略支持:引入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规范影子银行投资标的;引入民营银行同时试点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事前防御事后救助机制。

【关键词】影子银行 风险 经济增长

一、引言

影子银行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它被定义为不被银行监管体系所囊括的各种信用中介。近几年来随着影子银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业务的不断拓展,它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部分。以前年度有很多研究都集中在影子银行带来的风险问题上,对其积极作用很少有人谈及并研究。因而本文想试图在承认存在风险的前提下,探讨是否影子银行对国民经济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二、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

(一)金融抑制的凸显导致影子银行的发展

经济学家E.S.肖和R.I.麦金农提出的“金融压抑”学说恰好描述了我国目前实体经济与金融领域的现状。即政府过度干预后者,致使其发展迟缓,进而成为前者发展的枷锁,最后酿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迟缓二者的恶性循环。

政府设立包括贷存比指标等在内的诸多限制指标,旨在维护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度过当时经济困境。随着银行内外部风险因素的消除或减弱,理应改变或摒弃。在金融抑制下,商业银行由于贷款利率限制很难充分放款;由于存款准备金制度,造成储蓄资本的闲置。这就给影子银行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可能。

(二)政策目标的不同博弈导致了影子银行的产生

政府一方面要求天量信贷资金支持经济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又限于通胀压力或法律规定,进而对贷款额度进行限制。因此二者博弈就出现了影子银行。比如在地方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或者城镇化改造中,需要大量资金,然而银行所提供的信贷有时只是杯水车薪。又限于预算法的规定,地方政府在城市基础建设过程中只能依赖项目融资来筹集资金,而项目融资在银行难以借到款的情况下通常转向影子银行融资。

(三)作为银行的有益补充而催生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先天的弥补了银行的不足。银行作为金融领域的上层猎食者,其服务对象与获利对象都与处于下层的影子银行大有不同。银行无法对中小型企业、私人企业充分的了解,即使拥有其资产负债表,也很难对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做出有效估计。而一些地方的金融机构则不然,他们深知其背景,是否可贷,贷多贷少,都完全取决于它们自身意愿以及对其的深入了解。

三、影子银行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部分政治因素在金融领域形成的现象:特别是管制利率。它并不能代表市场上货币真正的供求关系。而民间借贷充分反映出市场上的资金状况,是真实利率的体现。

2.积极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弥补了商业银行的不足。许多身处困境的中小企业在企业运作过程中都面临着资金吃紧的问题。要想解决资金紧缺就得通过贷款,而从银行贷款审批严格、时间拖沓。因此,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向市场灵活的影子银行融资。

(二)消极影响

1.影子银行成为金融危机的又一催化剂。影子银行作为另一种变相运用天量资金的媒介,其杠杆效应造成的流动性风险更是需要倍加关注。由于影子银行的信息不完全,范围不明确,影子银行从诞生起就是不确定性的化身。人们不知道危机何时爆发、从什么领域出现、通过何种途径传导,因此就无法对影子银行风险做出有效的预测与防范;而且当危机爆发后,从识别到做出反应会有很长的时滞。

2.影子银行会削弱中央银行货币的调控力度。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直接控制货币投放的手段之一:当市场发生通胀时,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市场上相应的流动性就减少。然而,当商业银行将表内业务移至表外,通过推出理财产品,将大量存款绕过存款准备金的覆盖,这使得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大打折扣,央行控制货币投放量的能力也被削弱。

四、对影子银行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迫切需要对我国影子银行的概念和范围做出明晰的界定

影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创新模式,其业务领域尚不明确。这种不确定性不利于监管部门对其达成客观科学的认识,妨碍了对其进行适度监管,有一些本身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又本该纳入监管的部分并没有纳入考核,这样为我国金融行业埋下了隐患。因此,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在充分考量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后,对我国的影子银行进行法律界定,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国影子银行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逐步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特别是加强对民间信贷的监管

由于我国实行分业监管制度,彼此之间缺乏有效合理的制度安排,更缺乏实质性的监管合作。这种监管模式为监管套利留下了空间,更使得监管机构在控制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时有很大的难度,不是相互推诿,而是彼此无权干涉。因此,为了避免出现监管范围的重叠和留白,应当建立统一的监管机制,才能保证金融创新产品在统一的监管下安全健康的运行。

(三)迁徙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对影子银行投资标的进行分类并设限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我们有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级分类标准。这有利于商业银行事前划定贷款风险,是一种层面上的预警机制;也便捷了商业银行了解贷款质量;即使发现贷款难以收回的问题,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因此将影子银行各项业务纳入相关部门监管,并将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引入影子银行体系,必将规范化影子银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晶.《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特征与监管体系催生》.《财政金融》.2013第7期.

[2]钟伟,谢婷.《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及监管改革》.《中国金融》2011第12期.

[3]张慧毅,蒋玉洁.《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及其监管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第9期.

[4]Daniel Detzer and Jerome Creel,2014 Financial systems in financial crisis-An analysis of banking systems in the EU,Volume 49,Issue 2,pp56-87.

[5]Zoltan Pozsar and Manmohan,2011.12,Singh The Nonbank-Bank Nexus and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IMF Working Paper N0.1112.

作者简介:白杨(1989-),男,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张超(1989-),男,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管理。

上一篇:地质装备论文范文下一篇:纤维艺术论文范文